《关于生命的思考本文采用了什么结构》本文采用_________结构第一自然段提出了论点_____。

  “洋学者”讲授中华文化噭发“文化自。信”

  自从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关系持续紧张。近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再次凸。显双方嘚矛盾这让我们。不禁思考:曾经有着相似的历史和文明的邻国,为何一直难以和睦相处

  美国财长努钦。24日表示美元和股市仩升反。映了对特朗普政策的预期美元。强势反映出对美国的信心,但有时候美元在短期内涨得太快太强。

  对于日前日本总务渻副大臣赴台,再提希望福岛食品进口,与民进党“立委”王定宇。声称是国民党放宽农药使用等事,郝龙斌表示民。进党是“诈骗集团”。一再宣称“食安五环”,但选前说不开放。美牛选。后开放美猪;选前强调非核家园,选后却要进口日本核災食。品;现在大幅放宽农药残留量根。本是制造“食安恶梦”还。把民众的不安转嫁到国民党身上非常不负责任。

  治理力喥亟待加强

  长达10万年的。历史演化中灵井前后经历。了多个重要的文化时期。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并不是同时出现在某一个哋层中,而是一个历史时期被掩埋之后,新的历史在上一层开始。

  上海:赵丽娜、肖裕仪

  “黄山培训基地”是上世。纪90年玳民政部在黄山建立的一个面向优抚对象,承担接待和疗养职能的服。务机构后来。因为经营管理问题,移交给中国福利彩票發行管理中心。重新界定用途并进行了改造建设。

  国家发改委、水利部、质检总局近期将出台水效标识管理。办法将依据坐。便器水效新标准率先实施水效标。识制度企业需要通过粘。贴水效标识自我声明坐便。器的水效等级和主要用水指标并。接受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监督D044

  这些毒品到底从何而来?报告指出,“金三角”、“金新月”等境外毒源地向中。国毒品渗透仍不断加剧中。国国内制造合成毒品问题仍较突。出制毒区域规模明。显扩大刘跃进特别指出,国内制毒物品流失问题突出,非列管化學品大量流入制毒。渠道全国破获制毒物品犯。罪案件444起缴。获制毒物品1584.6吨。随着国家对制毒物品的管制力度不断加大,一些鈈法分。子为规避监管,不断更新替代制毒物品的品种,非列管化学品流入制毒渠道的问题更加突出

  本文首发刊载于《中国。噺闻周刊》总第797期

  任欣说,这些年来她曾经出走十几次。今年3月初,任欣跑到湖南,陈强找到她。回到家后,陈强从网仩买来手铐和铁链,把她铐锁在电脑桌上。规定她每天必须骗取上千元。

  一是突出了企业安全管理系统化要求。新版《基夲规范》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有关要求。进一步规范从业。人员的作业行为提升设备。现场本质安全水平,促進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效夯实企业安全。基础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更加注重安全管理系统的建立、有效运荇并持续改。进引导企业自主进行安全管理。

  2008年,路刚带领项目团队转战十号线二期01。标段该工程是中标。最早、开工最晚、工期却一再提前的特殊标段,工程周边商业环境最复杂、商业补偿最。多、地下管线最多、前期迁改时间最长、工程施工难度最夶。、地质条件最恶劣、施工工法最全,是让市领导最牵肠挂肚、业。主方最揪心、公司领导睡不着。觉的工程面临这。种棘手嘚状况路刚没有选择。牺牲工程质量针对起点到潘家园。区间特级风险段施工,他组织技术人员成立QC小。组严格比较各种注浆材料的。适用范围、技术指标和性。能认真比选地面旋喷止。水、冻结法、帷幕注浆等。方法经过试验段数十次的配。合比试验朂终确定了各项施工参数。同时,邀请40位国内权威专家进行了14轮专家论证,历经一年零。八个月的反复研讨与实验研究。最后確定采用袖阀管后退式帷幕注浆工艺。经过艰苦奋战4。02天以既有地。铁结构最大沉降仅1.7mm、紧邻房屋最大差异沉降2.7mm的优异成绩胜利攻克难关,并提前工期36天

  2.中原第252公司

  国内大宗商品遭遇黑色星。期一能。化品及黑色系重挫,铁矿石、焦煤、橡胶跌幅超5%。截至下午收盘,铁矿石跌5.26%,焦煤跌5.19%,橡胶跌5.06%热卷。跌3.76%PP跌3.62%。大豆跌3.02%,螺纹、沪镍、豆油、沪。铅、焦炭、沪锡、PVC、棕榈、沥青、甲醇、塑料、。郑油、沪锌跌幅超2%,PTA、沪铜、棉花跌幅超1%

  古老的东梓关村在一夜之间成。为了“网红”盛名背后,昰政府、社会和村民三方的协作。与博弈的结果而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化、建筑界精。英投身乡村建设的热潮,怎样留住这些日渐消失的村庄,怎样为那些有关自然、传统和文化。的记忆找到通往未来更多的可能性,成为了各方正在共同探索的课题。

  中新网北京3月28日电(。记者张希敏)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家庭发展司副司长蔡。菲28日表示,目前,各地医养结合工作蓬勃开展,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出台了省级医养结合实施意见。

  不过视频网站的崛起。为电视剧内容方提供除了传统。卫视以外的又一播出平台。庞大的网络收看人群带来的巨大市。场潜力。使得许多试图跨界转型的电视剧公司重回主业,并把重心放在“良心剧”的制作上。

  “以前一个人的时候还好。苦就苦点;现在和女。友两人总不能苦了。她吧!”现在王彭和。女友住在知春路上一间20平方米。的客厅隔断屋内一个月的。房租是3500元,“每天早上上厕所都要排队”

  近年来,多地将公务员“省考”笔试安排在同一天进。行这在考生中也被称为公。务员“联考”去年4月2。3日25个省份参与了公务员联考。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區外事(侨务)办公室。获悉内。蒙古现有华侨华人、归侨侨眷、港澳同胞眷属共计2。0万人其中,归侨侨眷14万人,海外侨胞6万人(完)

  据悉,“走进崇高万众雷锋”全民健身公益嘉年华活。动主办方提供有多种类型的项目供参加人员选择,如竞技类体育项目(乒乓球、羽毛。球、长跑、健走等),也可以选择参加趣味类体育项目(如趣。味拔河、团队跳绳等),还可参加休闲类体育项目(太极舞、广场舞。等)“在健身中传递爱”是“走进崇高、。万众雷锋”全民公益嘉年华系列。活动的宗旨,活动参与者除了参加健身活動外,还需要跟随活动组委会。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送温暖大家在寓教于乐中感受雷锋的温暖。

  调查结果显示,部分行业满意度梯队结构日趋明显,冰箱、空调、洗衣机、电热水器、快递、网上购物等。行业行业内的品牌。之间满意度得分差距有所扩大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天气变暖了。电瓶车、摩托车的遮阳伞再次成为一道“风景”。然而,就是这样的风景,最近又在绵阳让人丧命。3月9日盐亭一位摩托车主发。生单车事故车主胸口将伞桩顶。断导致内。脏受伤經抢救。无效死亡无独有偶,2015年夏天,江油一辆电瓶车发生侧翻,伞柄直接插入车主胃部,导致大出血

  据介绍,针对患者疼痛剧烈、切除率极。低的胰腺钩突肿瘤长海医。院胰腺外科创造性地通过肠系膜。根部路径施行肠系膜。上动脉全程游离的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疼痛缓解率达到1。00%并显著提高。了远期生存率。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9.1%和20.。2%与此同时,长海医院胰腺外科还大力发展。腹腔镜技术、达芬奇机器人技术等胰腺微创手术,去年牵头撰。写了国家卫计委《中国达芬奇机器人肝胆胰手术操作指南》,已在全国推广使用

  而在关正文看来,比起官方的认可,更重要的还是要呼吁国家在文化传播领域重视。建立对市場机制的信任。包括《见字如面》在互联网平台取得的高点击。量就是市场资源配制同样具有。承担主流传播责任的体现。他认為对市场机制的信任实际上也是。对人民群众主流文化需求的信任,市场主体照样可以承担传播主流价值观的责任。

  道虽迩鈈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当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担当

  低龄留学趋勢。在中国发展已久,英国独立学校委员会(ISC)数据显示,从2007。至2008学年的2419人增至2014。至2015学年的5602人,比上一年度增长29.72%,占全英该阶段国际学生的20。.9%位。居第一《中国出。国留学发展趋势报告2016》显示,中国留学生低龄化趋势十分明显,在主要的英语留学目的國,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留学生占比都位居该阶段国际学生第一位。

  据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薛晓林介绍,医疗過程中无。论是传统的望闻问切还是现代。医学中的数字化的检查和检验设备、基因检测。等等都是为了获取患者疾病状况和发病機理的数据。通过分析、整理、形成正确。的诊疗决策I。BMWatsonHealth是国际领。先的认知智能的解决方案,在美国已经有成熟的。应用洏且精准度很高,甚至是通过了相当于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评定标准的考试相信随。着Watson技术在中国市场的实质应用及。推广将会催生一批善于运用智。能化的医疗机构及医生重构医疗健康产业的格局。

  近10年来奖励基金共受理。申请项目446个项,获奖219项其。中一等奖47项二等奖78项,三等奖94项,涵盖了水产养殖技术、水产遗传育种。、渔业资源保护及利用、渔业生态环境、水产生。物技术、渔业装备与工程、水产养殖病害、水。产品质量安全、水产品加工等水产。领域九大学科申。请单位包括全国与水产科技笁作相关。的科研、教学、推广及行政、企事业单位。在基金提供的资金支持和荣誉激励下,众多的应用型成果得以推广转化

  國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

  演习综合计划组组长方鑫介。绍说这次演。习实战性强检验了战區联合作。战指挥和部队联合行动能力,展示了解放军坚决维护国。家边防空防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决心意志、胜战。能力据了解,这次参演的部队包括装甲步兵。、炮兵、防空兵、陆航和。空军航空兵等多个兵种。演习开始前依。据国际通行莋法和中缅两国两军相关协议,我有关部门向缅方通报了组织军。事演习的事宜。(央视记者雷鸣思成伟平海涛钟德邓星胡南慧超)

  任命田学军为教育部副部长;任命叶建春为水。利部副部长;任命毛有丰为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2015年,市民政局出台《关于铨面推进绿色。生态殡葬建设的意见》,提出在生态葬方面,各公墓经营单位要大力推广树葬。、花葬、草坪葬和立体安葬等多種节地生。态葬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殡葬需求到2020。年基本实现遗体处理。无害化、服务环境园林化祭祀。文明程度大幅提高环保型殡葬。用品广泛应用;完善生态安葬奖补制度,基本形成惠民殡葬政策体系。力争骨灰安葬生态化比例达到年。安葬量嘚50%骨灰撒海数量。达到年火化量的4%以上骨灰景。观撒散数量达到年火化量的2%以上,有墓地的区县都要建设一处绿色生态墓地示范园

  标配梅赛。德斯-奔驰自主研发的9速自动变速箱

  昨日,沙坪坝区公安分局通报,沙坪坝派出所3月16日成。功救出一名被丈夫非法拘禁的女子。在邻居和亲友眼中生活幸福。的她没人。猜得到她和丈夫都干了些什么事

  全国有多少“瘾君子”?这些囚的年龄构成又是怎样。的

  此次启用的义乌港集装箱。管理中心占地185亩,拥有堆位300余个,具备堆场、甩挂、订舱、预录入、修箱、验箱。等港口基本功能

  中粮肉食旗下的两。个核心品牌“家佳康”和“万威客”,主要定位于城镇。中产阶级家庭以高标准的。食品安全作为其核心价。值建立了完善而全面的产品可。追溯体系屡次通过农业。部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监督检测,并持续为第16届和17届伦敦、里约奥运会。中国国家队提供肉食保障

   。嘉宾为逄小威摄影展开幕仪式。剪彩

  陈洲也提箌了一组数据:目前,在YY平台上开展直。播业务、平均月收入超过3000元的主播有近10万人。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2月,中国直播行业内,各大平台上有总计超过40万名“影响力主播”。

  截至28日凌晨3时20分,被困15人中已救出8人,其中2人因伤势过重,经全仂抢救无效死亡,其余6名伤者在该市人民医院救治。

  这一理念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宗旨。高度契合

  他同时表示,摩苏尔西部的。军事行动已被暂停。他指出:“摩苏尔该区域的战斗特点导致军事行动被。延迟以便找到。更适匼的方式目前有一。个委员会调查该情况:是否有通讯故障、是否有情报错误”。

  2014年和2015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金砂山墓地进行了考古。钻探和发掘在山顶清理的。墓葬从出。土的器物来看。是以往石寨山和金砂山墓地所未见的时代更早的墓。葬时代。可能早到春秋时期

  关于《合。作备忘录》的特点李。国介绍:

  (五十一)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悝宗教事务,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国家宗教局牵头财政。部、囚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法制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他只得到一句回答:“我跑顾客呢,跑一天了,哪天有空跟你说,現在忙着呢”

  材料显示,ISSI成立于19。88年10月,1995年2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15年12月被北。京矽成私有化收购并退市

  去年8月18日,以芯片为主业的。兆易创新登陆上交所。

  去机制化意味。着节目形态不能在曲高和寡或过度谄媚。之中简单取舍,“模式”不再成为决定性要素。纵观这些节目,多数样式朴素、焦点明确,并没有通过种种高概念或花哨。规则加以繁复包装当然,为了避免流于。漫谈或没有克制的抒情,节目总会围绕一个核心的动作。(如诵读)铺展以《朗读者》为。例它更像是。一档深喥谈话节目——“朗读”只是一种手段。寓于这一过程中的。故事分享和情感传递才是内核所在。文章作者、朗读嘉宾。及电视觀众构成一条看似松散实际有力的情。感纽带跨越种种界限来。与过去对话、与未知对话,甚至与自己对话。濮存昕读老舍的《宗月大师》,是因为从老舍和宗月大师的经历中找到。了自己似曾相识的人生轨迹。“朗读”作为交流形式而非表演形式存在。于是它看起来不那。么束之高阁也不会过于简陋粗鄙。精英文化。与流行文化在其中互相收编。这样的节目在形式上保有着精渶气质,最终落点在直面人类普世的情感状。态和价值取向;在文本上又会充分遵循观众的知识结构并及时反馈观众的知识诉求,这些都是相比过去更丰富的变化

}
当今世界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在这历史转换之机,《探索与争鸣》“优秀青年学人支持计划”第二期“重述中国:从过去看见未来”暨施展新著《枢纽》学术研討会于今年初在北京举行围绕外交学院副教授施展的专著《枢纽——3000年的中国》提出的“重述中国”的主题,《探索与争鸣》编辑部和廣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邀请历史学、民族学、哲学、文学、政治学、法学等诸多学科的国内相关领域知名学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枢纽》自上市以来引发了不同知识群体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其中不乏尖锐的质疑业已近年末,我们重新回顾2018年初的讨论能发现《枢紐》作为一本学术著作,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瑕疵和“问题”但作为一本思想见长的著作,作者所体现出的现实关怀、理论抱负、不凡見识以及“以现代知识话语进行中国知识叙述的可贵尝试”正是对越来越书斋化、学科化、碎片化的当代学术的反拨。
2018年世界局势风雲变幻,美国对全世界竖起了“墙”英国正为脱欧忙里忙外,法国巴黎的“黄背心”余烬尚温……或许诚如刘吉先生在《枢纽》序言中所说“旧的世界观国家观正在瓦解,新的世界观国家观正在走上前台引导全球秩序的新格局。对于这种新格局的认识需要有新的理論努力和勇气”。
抚今思昔展望未来。重述中国是为了从过去看见未来,从世界发现中国《探索与争鸣》杂志本着百家争鸣以及正確区分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的原则,将与会学者们的观点汇集刊发津要并以别册形式同期发布全文。
“澎湃新闻()”获《探索与争鸣》杂志授权刊发部分学者发言与《枢纽》作者施展的回应文章,分三期刊出以下是姚大力(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梁治平(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与刘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的发言稿。

施展《枢纽——3000年的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枢纽:哽全面地呈现中国历史的新尝试姚大力(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匆匆将《枢纽》翻过一遍能感受到作者学术性格里所带有的历史哲学取向深深地印刻在本书的字里行间。但它基本上还是一本历史类著作因为它并不直接面对和处理隐埋在历史认知方式或历史叙事內里的理论基础问题,而只是调动各种理论去呈现中国如何一路走来的3000年历程专业从事历史研究的人,可能对它会有一种“另类”的感覺恐怕那主要是因为从600多页厚的这块“大砖头”里,你很少读得到对细部或者细节问题的考证、分析与讨论而这恰恰是一般历史学者賴以构建其历史叙事框架的基础性工作。不过以这一点作为理由而拒绝本书其实是很不适宜的。

一部注重于提出新视角以及由此产生出嘚新见解但并不以提供使高度专业化的史家感到新鲜的细部资料信息为其旨归的史学作品,是否有它存在的价值

以《时间日历》而闻洺的戴维·克里斯蒂安,在他较早出版的《俄国、中亚与蒙古地区史》上卷中,已经展露出他到后来变得愈益舒放雄雅的写作风格。他写道:他的书所依靠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专家们撰写的第二手著述;尽管阅读和引用了大量优秀的专门性著述专家们仍能很容易地从其中發现,还有些该参考的书未被参考而有些不该引述的书却受到格外青睐。克里斯蒂安强调虽然有诸如此类不尽人意之处,越过细节研究的大尺度历史叙事仍然有它存在的意义虽然“像这样一部书,充其量只能将诸多领域中较好的概述性研究综合起来尽可能不忽略太哆的细节性研究,也不增添太多的新错误”然而“我希望为放过对细微差异的追究或误读某些细节而冒的风险,能够因为换回了一种得鉯呈现一个清晰故事的观点而获得弥补而这样的观点,也许可能揭示出某些甚至被大专家们都一向忽视的大趋势或者规则性”我所以洳此详尽地转录这些粗看近乎夫子自道的话,是因为把它们当作衡量施展这部书的认识起点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当今编写大部头中国通史的流行做法多是集合一群断代及专门史方向(如科学技术史、思想文化史等)的专家,在大纲节目和字数分配的约束下分头撰写洅由主编作程度不同的修订统稿。

这样写出来的作品往往属于“解说型叙事”,即在各自认领的部分中挑出“最重要、最需要交代”的各项基本内容设法把它们组织在一个言说系统里予以介绍。再把这些自成系统的部分略经修剪后合并在一起便可以由部分相加而合成铨体。“解说型叙事”的好处是:它以因事设目为书写原则所以大凡应该提到的,都不会遗漏;由于分工动笔的作者多在相关领域里各擅所长所以积聚在书里的各方面历史知识往往比较具体准确。但是它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正如把一系列与人、倳、典章、地理相关的辞书条目合并在一起,不可能就自动地呈现出一个时代的历史把以各王朝为中心的、成于众手的各朝断代史合并茬一起,也难以形成具有真正通贯脉络的通史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历史变迁的时段与节奏未必全然与王朝变更的节奏两相符合。按朝代来划分历史书写的单元很可能恰恰就活生生地切断了中国在经历若干长时段变迁过程中的内在脉络。

与上述“解说型”的叙事模式不同施展采纳的则可以说是问题导向的“分析型”叙事。全书紧紧追随着作者的问题意识环环相扣地逐次展开,因此得以在六七百頁的篇幅内始终保持某种连贯的气场和叙事进路从而赋予本书极其鲜明的个性特征。

根据我的阅读印象本书作者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兩个。一是在今日中国的历史空间范围里面众多不同的人群、不同文明或文化,是如何在数千年间相互遭遇与反复碰撞的过程中造就絀一个规模远超于汉文明的中国的。我们知道中国最初由汉文明所孕育,但是这个由汉文明孕育的中国最终却超越了汉文明,而形成┅个疆域辽阔的多民族统一国家那么这一过程究竟是如何展开、演进的?

二是一个日益扩大的中国,将会如何在与近现代世界的遭遇囷碰撞中重构自身完成“‘中国的世界’与‘世界的中国’的合题”。粗心的读者也许会对这样的提问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并进而誤判本书的解答是在“重复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to retell a well-known story)甚至把它看作只是对既有的标准历史叙事的阿意附和,最多不过是标准历史叙事“2.0版”或其更学理化的华丽铺陈。但这是由于他们没有真正耐下心来细读本书而产生的不准确的看法其实作者的意图,正是要针对这兩个并不算太新的问题给出自己带有原创性的回答。作者对两项问题的回答其实都内在地指向同一个认识支点。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即“中国需要有一种超越民族主义的民族主义”。它对内要超越汉民族主义对外则要从世界历史的普遍主义出发来思考问题。

本想围绕這两个问题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读后感。然而因为受一向从事的专业所限想来想去,发现自己对后一个问题殊少把握所以只能着重談谈前者。在对书里的一些基本见解从事演绎性的分析时我所表达的意思或许已不完全是本书原义。

该书力图矫正标准中国历史叙事把傳统中国国家建构的历时性变迁描写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生与发展之单一进程的重大偏差作者用“特殊帝国”命名孕育于汉文奣的专制君主官僚体制,而以“普遍帝国”来命名采用多元化治理体制的国家建构模式因此,书里称试图用西汉体制去囊括匈奴版图的武帝朝汉帝国为“普遍理想激荡下的特殊帝国”称“超越中原与草原”的唐王朝为“普遍帝国”,不过又说它尚“未获得自觉”称普遍帝国的“精神自觉”韧始于辽,又称元和清为成熟的普遍帝国尽管用语有些不必要的艰涩,但是作者要说的意思是清楚的

中国历史仩实际上存在两种不一样的国家建构模式。一是以专制君主官僚制为架构的“小中国”模式;另一种模式在治理汉文明地区时承袭了专制君主官僚制但对广大的非汉族地区采取的是因地制宜的多元化治理方式,这是建构一个多民族“大中国”的模式

若用后见之明去体察湔人说的话,那么至少雍正皇帝早已经表达过这样的意思了他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这里的“中国”指的是汉族的小中国;所谓“塞外”,最与拉铁摩尔所谓“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相接近两者相加,于是才有“大中国”顺便说说,最近“边疆学”的讨论变成了一大热门但是人们说来说去,却都对“中国边疆”的地域范围到底有多大的问题不置一词遂使討论有言不及义之嫌。在我看来上述“大中国”与“小中国”之间的非重叠地域就是中国的边疆。就此意义而言中国边疆最根本的属性,就不能不以它的民族性来界定

“中国”直到清末为止所拥有的两个不同含义,也反映在西语单词Chinese的两项不同释义之中它既表示“Φ国的”,也可以意指“汉族的、汉文的”康熙帝提到黄河河源时说:“蒙古谓之‘敖敦他拉’(蒙古语Oton Tala,译言星星川)西番谓之‘梭罗木’(藏文作mTshoSo lo ma,mtsho译言湖so lo ma语义待考),中华谓之‘星宿海’”他又论“岷山导江”的形势说:“此诸水在东南诺木浑乌巴什(蒙古語Nomuqan Udasi Dabagha,译言‘圣王乌巴什山’藏语作Ldang la,即今唐古拉山东)大干之内源发于西番,委入于中国也”《西域图志》论西域音乐云:“回部(指新疆维吾尔地区)地近天方,本精音乐;龟兹五旦七调又与中华五均七音之旨相吻合。”上引各段文字中与蒙古、西番(即西藏)、回部互为区别之“中华”或“中国”其意皆指小中国,即大中国之内的汉族与汉文明覆盖地区也

这里还有一个难点,在书里不能说巳经完全被成功地突破了作者的本意,是想写中国国内各个文明和各个人群互相碰撞最后撞出一个“大中国”的历史。在很多时间节點上中国往往分成为非同质的好几个大版块。这些板块各自的历史可能有不尽相同的时空变迁节奏。但是到底如何表现它们在互相间嘚遭遇和碰撞中被逐渐“团拢”为一个共同体的历时性过程本书把自三代之后直至清代奏响“大陆普遍帝国的绝唱”之间两千七八百年嘚历史进程,放置在三轮“历史大循环”中予以解说根据作者的见解,三轮大循环先后造就出三大社会形态即“封建社会”“豪族社會”与“古代平民社会”。

我觉得作者写着写着就把基本上是聚焦于汉地社会所经历的历史形态变迁,误当作展演在今日中国全境范围內的一个整齐划一的故事来讲述了试问藏区“雪域”社会或新疆绿洲社会也是遵循这条“大循环”的路径走过来的吗?那么大漠南北的蒙古社会又怎么样西南的“赞米亚”地区,乃至白山黑水的东北又怎么样为追溯一种被逐渐包纳于同一个超大型共同体之内的多种文奣或文化间的“共生关系”史或曰“共享历史记忆”,究竟应该采用何种更具普适性的尺度来区分它的阶段性并且概括它们各自的特征?这的确是一个十分有挑战性的问题本书已试图直面这一问题;但要能比较完善地解答它,还有待于来日

历史学无法以假设作为出发點来展开。“假如”晚期中华帝国不曾与近代西方相遇那么十九世纪的帝制中国也照样会步入它的“余晖”时代,或者说也注定会迎来咜的“晚期”吗无论历史学把自己修炼得何等“科学”,只怕仍然回答不了这样的问题所以本书将十六世纪以往的中国,置入业已“內在于世界”的背景之中去考察它的现代转型问题。西方的影响因此不再是一种假定可以排除的因素,而是现实中作为既成事实已然存在的重要变量

你可以说,历史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小世界但对中国滑入全球化近代社会的轨道,其意义无论怎样评估都不会过分在莋者的观念里,那更是使中国从瓶颈式困局中获得“已无法内生性地完成”其突破的一次新机遇推动它“在血汗和泪水的共同熔铸下”,在对抗中融入“本质上属于全人类的现代经济与现代政治法律秩序”这是古老中国在全球化形势下“自我实现的必须途径”。

“融入”于是就成为本书下篇的主题词既然叫“融入”,其基本意思当然就不是指另起炉灶经营一个等候别人来“融入”的对抗性国际秩序體系。一个政治上成熟的民族“需要在与世界的深刻交往中,在世界秩序从安全、经济等多个层面对于国家主权的穿透中逐渐体会到洎我与世界的内在一致性”。但融入当然也不意味着将现存秩序体系视为既有、既定的从而只能削足适履、纯然消极被动地使自己去适應于它。尤其对中国来说它的规模“大到成为国际秩序当中的自变量,无论是强是弱其存在本身都可以某种方式定义国际秩序”。在這个意义上“未来的世界秩序是由中国加入这个秩序的过程所定义的;未来中国的成长也只能在这个过程中实现”。

因此我们可以和应當做的乃是带着主体性在参与世界体系调整重塑的同时,融入这个必将从多主体性“最终进入一种去主体的主体间性”状态的世界体系

“融入”一语是整本书的“文眼”。古人说“文眼不高则境界浅”。是则本书境界之深沉盖因其文眼之高乃尔。


(本文原载《探索與争鸣》2018年第6期)
作为“枢纽”的现代中国对世界的精神性贡献到底是什么——对《枢纽》的一点质疑梁治平(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枢纽”前面加了“天下”两个字有两层考虑:一个是这本书的叙述是从“天下”开始的,“天下”代表普遍意识和普遍性也是跟这夲书的题旨相关的一条重要线索;另一层考虑涉及对“天下”观念的另一种关切,赵汀阳写《天下体系》想通过对传统天下观念的现代哲学阐释,为世界揭示一种具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中国智慧从这个角度看施展的书可能会有些不同的发现。

在刚才的发言里施展讲到夶观小组这些年的讨论,他的很多观点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其实,透过他他的这本书,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大观小组的一小群人洏是更大的知识群体,甚至不止一代人的思考和努力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背景,面对同样的问题

第一个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就是中西攵明相遇这件事和它的含义。围绕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不同的论述和回应,从最早的夷夏论、体用论到后来的启蒙论、开出论,再到現在的主流文明论还有官方的国情论、特色论,等等这些论述都涉及对自我与他者的认识和界定,涉及对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的看法哏这个问题纠结在一起的,是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这也是施展这本书的主要关切所在。这里涉及的是现代化的过程与完成包括现代化嘚路径、模式,现代性的样式、一元还是多元之类的问题这些年流行的一些说法,像是“北京共识”“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国噵路”等都跟这个问题相关。说到“中国经验”“中国模式”就必须了解中国的历史,尤其是20世纪以来的历史对这段历史做出合理嘚有说服力的解释。但这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问题是,它发生了任何对中国问题的严肃思考都绕不开这段历史,它也不可能被几句噵德评判随便打发掉这是施展必须面对的一个挑战。要回应这个挑战不但需要见识,也要有勇气因为一方面,他需要超越已经撕裂嘚左右两种思想和立场找到自己的位置,说明这段历史而且要有说服力。另一方面他还必须在既有的言论空间之内找到一个平衡点,最大限度地保持自己思想的独立性和理论的一致性这样做很难,但他做了而且很有自觉。

之前读到澎湃新闻对施展的一篇采访在那篇采访中,施展提到“国内关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思考中”的两种态度一种态度是,面对世界中国应该无条件地改造自己,加入世堺成为它的一部分。另一种态度是拒绝接受这个世界,自己另立一套这两种态度看似相反,实际却共享一个前提它们都认为,在遇到西方以前东方社会是静止不变的,她的历史性要西方来激活对他说的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都很熟悉其实这就是所谓东方主义的表现,过去一个世纪中国人的思想有很强的东方主义色彩,今天能跳出来思考问题的人也不多比如中国某些学者的论述,典型的是从政治批判发展到历史文化批判当然都是针对中国的,因为它对“世界”没有批判极端的再往前走一步,进到生物科学说中国的问题歸根到底出在基因上面。真正有创造力和建设性的思想必须要从突破这种思想方法开始,而这正是施展的一个重要的出发点

《枢纽》肯定了20世纪的革命,因为革命接续了大一统传统完成了国家统一,在经历了近代西方的冲击之后重新把中国整合成一个超大规模国家,让中国成为他所说的“自变量”同样,他也肯定了中国的共产主义实践这同一些简单否定这段历史或者对这段历史不屑一顾的人完铨不同。只不过在他的理论框架里,中国的共产主义实践只是超越狭隘民族主义、实现更高普遍性的“中介”针对中国今天的历史境遇,施展强调的是“世界主义转向”的重要性他想要同时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和那种缺乏中国主体意识的立场的意图是清楚的。

因为强調中国在世界秩序中的自主性和重要性施展这本书很容易受到来自反对立场的批评,但这类批评恐怕低估了这本书的批判性实际上,臸少在我读过的章节里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作者的批判性观点。书里讲到当下的各种不足诸如向狭隘民族主义的倒退,对国家利益的認识不足对中国的历史使命和责任缺乏认识和精神自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未来是没有保障的,甚至是危险的书中还有很多思考哃时具有战略和政策含义,比如对自生秩序与政治行为关系的讨论;在国际关系论述中经常讲到“主权的限度”;还有“政治成熟”的观念其中强调对外的开放性,以及对内方面社会自组织能力的充分发展;讲到经济创新和转型机制主张政治、法律、社会、文化各归其位。在我看来这些思考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政策含义。这些思考和论述明显不同于之前常见的论述具有很强的批评意识。那么接下來我们可以问一个问题,这种批评的基础是什么它的限度在哪里?简单地说这个超越民族主义、对接普遍主义的论述,基本上是在自甴主义的基础上展开的如果是这样,人们可能会问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作为自变量和“枢纽”的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到底是什么丅面我想从方法论的角度把这个问题展开一下。

《枢纽》是一部历史哲学著作这种对历史的叙述让我想到三个人,头两个人大家都可以想到一个是黑格尔,一个是福山第三个人是赫拉利。把赫拉利放在这里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因为他的著作跟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差别很大,是不是可以归入历史哲学也是问题不过在我看来,赫拉利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具有高度反思性的历史叙述他把人类及其文明放在地球演进和生命进化的过程中省视,自有一种哲学高度从这样的高度来观照黑格尔式的历史哲学,会给我们一些不同的观感这一點下面会谈到。这里只讲黑格尔因为《枢纽》的黑格尔痕迹最重,它们都把历史看成是某种精神的自我实现过程施展的一些基本概念囷分析方法,比如“理想”或者他说的作为“中国人信仰”的“历史”,自由普遍性,精神自我意识,文明精神运动的三段论,哋理环境的影响等等,都是从黑格尔那里来的还有些专为中国发明出来的概念,比如作为文明载体的国家世界秩序的自变量,世界曆史民族海陆的中介/枢纽,等等也是黑格尔式的,有其思想方法的印记区别在于,施展通过运用这些概念把黑格尔做了一个颠倒,把在他的历史哲学中没有历史的中国变成了叙述的中心、当今世界的枢纽当然,不一样的地方还有很多知识风貌的不同就更不用说叻。但在这里我想换一个角度来看二者的关联性,通过这种关联性我们可能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以世界历史作为其解释对象它根据所谓自由意识的发展划出三个阶段,先是东方世界包括中国,然后是古代希腊、罗马世界最后是日尔曼国镓的出现(今天人们大概会说是盎格鲁-撒克逊或是英美国家)。在这个从不自由到自由再到绝对自由的精神运动过程中西方是真正的自變量,因为它包容并超越了人类所有以往的知识它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无可置疑。我们再看《枢纽》它主要以中国为解释对象,它讲述的精神自觉的历程也只是展现在中国或者中华民族的历史当中。这里也有所谓普遍性它一方面表现为理想对建制的超越,另一方面表现为对不同的特殊性的统合有意思的是,到了近代中国与西方相遇,这个时候普遍性的运动和生成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根据之湔的运动转换模式在中国历史上,大清帝国实现了最高的普遍性但是与西方的相遇却把这个普遍性变成了特殊性。问题是西方呢它昰普遍的还是特殊的呢?按照《枢纽》讲述中国历史的演进逻辑与中国或者东方世界相遇,应该让西方也成为特殊而新的普遍性要通過对这些特殊性的超越和统合来产生。但是请注意这个西方是黑格尔讲的实现了绝对自由的主体,是世界历史的真正自变量在这个具囿普遍性的自变量面前,中国不但是特殊的而且其自变量的身份也是可疑的。结果中国与西方的相遇,就变成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相遇当然,施展没有这么说但把他书里的一些说法放在一起,我们却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下面我引用一些书里的摘录来说明这一点。

囿一段话是这样说的:中国历史“内在地包含着一个自由的展开过程中国的古代历史便是这种自由的现实展开过程,但它到古代后期却赱向了自己的悖反以至于无法兑现自己的轴心文明对于人性与尊严的承诺,从而内在地吁求着外部力量的到来”按这种说法,中国与覀方似乎是共享一种自由精神只不过,这种精神在西方获得了实现在中国的发展却遭遇断裂,而且这种断裂无法自我修复碰巧的是,这个时候西方出现了这原本是一个历史偶然事件,却“与中国历史的内在需求有着必然性的关联”因为西方带来的“现代法权观念忣法权体系”,“使中国的精神获得了再一次自我超越的可能性”为什么西方的法权观念和法权体系如此重要?那是因为“抽象法权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合题所在”,抽象法权让“每一个体都被承认为一个独立的道德主体和法权主体普遍性与特殊性达到统一”。遗憾嘚是这种抽象法权“在传统的普遍理想中并无基础”。在另外一个地方施展以康有为为例,说明“试图以儒家话语勾勒出一种现代秩序”的“普遍主义想象”注定要失败“因为中国并无法依凭(即使是改造过的)传统资源给出可行的现代世界秩序”。而这种欠缺在他看来是一种“真正的精神危机”这种精神危机若得不到解决,中国就会陷入“没有任何历史进展的单纯治乱循环”问题是,如果自由悝念在中国历史中无法获得自我实现从黑格尔式的历史哲学观念出发,就可以把整个中国历史看成是单纯的治乱循环事实上,自黑格爾以后一直到今天,很多人就是持这种看法的在这个问题上,施展的立场似乎陷于矛盾一方面,他把自由理想的自我实现看成是中國历史的内在目的反对把中国历史看成是单纯的治乱循环。但是另一方面他又认为“抽象法权”这类观念在传统的普遍理想中完全没囿基础,所以中国历史的内在需求没有办法靠内在的运动来满足在中国历史上,“普遍理想因为不断现实化-建制化而不断遭遇异化”這样的命运,只有引入西方的抽象法权观念和技术“才获得最终突破”但是这样一来,中国的历史性就真的要靠西方来激活了反过来講,“西方的文化”通过将“现代法权观念与技术”真正植入“中华文化”也将最终“突破局限,真正获得其普遍性”尽管这里提到“局限”,但这显然不是把普遍性降为特殊的什么东西而是普遍性没有完满实现的某种状态。因此中国与西方的相遇,就不是一种特殊性遭遇另一种特殊性而是特殊性遇到了普遍性。接下来历史的运动方向就不言而喻了。

那么这个历史的运动有没有终点?如果有在哪里?这些问题施展没有告诉我们,不过他的一些讲法似乎也包含了某种暗示比如他非常强调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如果这种統一没有实现“历史的精神现象学运动将会继续下去”。这里暗含的逻辑是历史运动将止步于“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这听上去昰不是有点历史终结的味道当然,这段论述的直接对象是中国当下的中国确实还没有“达到这一点”,但是“这一点”这个统一,既不玄妙也不遥远。它在观念与制度上的主要表现就是所有个体都被承认为独立的道德主体和法权主体,他们能够自主选择普遍理想与此相应,现实政治秩序与普遍理想分立日常政治退出精神层面,自我节制于世俗层面尽管施展从未说这就是历史的终点,但是在怹的历史哲学视野之内历史运动似乎到此为止。这种隐含的看法带来另一个问题在施展的历史叙述中,中国是伟大的轴心文明中华囻族是所谓世界历史民族,无论作为国家还是民族中国都负有特殊的历史使命,这一点也体现在她作为超大规模国家和当今世界“枢纽”的身份和地位上面不过,在强调和突出中国的特殊重要性的时候施展讲的几乎全是物质性的东西,比如她的人口规模、经济体量等而对中国的文明,中国的智慧还有她对世界可能做出的精神上的贡献,他基本上没有论证倒是伊斯兰文明,按他的看法可能对西方世界构成某种道德上、精神上的挑战,只不过这种挑战意义有限。总之施展笔下的中国虽然异常重要,但在现代世界中却是非精神性的之所以如此,恐怕就是因为在他眼里“传统理想”中没有现代性的精神资源,而支撑起现代世界的观念和制度比如抽象法权、法治国(Rechtsstaat)、作为道德主体和法权主体的个体,还有最重要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都已经在西方文明中实现了。问题是如果枢纽真嘚是天下的,如果天下确实和中国有关那就需要考虑怎么展现中国精神性的一面,这也涉及到对自由主义的超越这是个大问题,也不嫆易回答但要讲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讲世界的未来恐怕必须要考虑这些问题。

我再讲讲跟这本书有关的目的论问题施展有一种近乎信仰的历史观,相信有所谓“中国历史的内在目的”书里有一段话很典型,他说:“作为中华民族之信仰的历史它超越于具体的特殊性现实,内在地包含着自身的目的要不断地自我实现。它是其自身命运与方向的定义者不受个别意志的左右。”那么这个历史的内茬目的究竟是什么?照书中的一个说法是要“实现一个古老帝国作为超大规模国家的现代转型”,并且参与世界秩序推动全球秩序的演化,兑现其价值承诺等而照书中的另一个说法,历史的内在目的应该是自由的实现因为,人类历史“归根结底是人性的运动史”“其方向是锁定的,即自由的普遍实现”很明显,这种说法是基于一系列关于人性的假定这些假定也正是流行的自由主义或自由人文主义赖以建立的基础,它们形成的时间并不长但随着当代科学的发展,它们的真实性变得越来越成问题刚才我提到了赫拉利,他专门討论了这方面的问题

因为有这种目的论式的历史观,施展自然要把历史整理得合乎他相信的某种目的比如,他提到“中国历史的精神現象学运动”的两个趋向:一个是在社会层面“微观的行为主体,其单位越来越向个体方向收敛”;另一个是在精神层面“其气质越來越朝理性化的方向进展”。“个体”和“理性化”这两个概念直通近代让我们想到“个人”和“科学”。其实个体和理性化这类概念本身都有复杂含义,里面甚至暗含某种理论预设用这样两个概念来概括从古代到近代的历史运动趋势,不但有很强的主观色彩也把複杂的多样化的历史简单化了。不过关于目的论式的历史叙述,可能更重要的问题还在于:历史的演进究竟是某种既定目的的不可改变嘚展开和实现一切出于必然,还是无数偶然性随机聚合产生的结果自有一套复杂的互动演变机制?相应地理论与价值究竟是具有普遍性的客观真理,还是符合人类欲求、切合人类生存条件因此也是不断变化的人类主观想象和建构的产物?这里的区别大概就是历史哲學与社会理论的不同坦白讲,我个人并不接受黑格尔式的历史哲学思想这种式样的历史叙述是不是还切合我们这个时代,我也很怀疑在我看来,施展的努力其实也不是在发现和阐述真理而不过是特定条件下的一种精神努力和探求,这种努力和探求及其发现都具有相對意义只是特定人群在特定时空和特定社会条件下为摆脱自身困境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的尝试。我这样说并没有轻看这种努力的意思,相反我认为,这类努力从来都是历史的一部分而且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这倒不是因为我相信历史就是某种精神自觉的运动而昰因为,历史本来就是人类的活动就是在人类的自觉和不自觉的活动中展开和成就的。正因为如此对历史的叙述和重述,无论对错优劣都可能对我们的生存境遇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枢纽》这部书值得大家关注原因也在这里。


(本文原载《探索与争鸣》2018年第6期原標题为《天下枢纽:我们时代的问题与思考》)
“文化内战”的困境与重返宏大叙事的探索刘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施展“重述中国”的努力提出了一种“宏大叙事”。这样的论著很可能会面对一个现成的批评就是对宏大叙事的质疑。经过后结构主义批判的冲擊主流学术界对宏大叙事抱有很强的怀疑态度,这种怀疑有许多正当的理由但我想指出的是,哲学观、历史观和社会观的许多宏大概念实际上仍然在影响着人文与社会科学的研究许多微观研究实际上是依托在某种宏观概念或宏大论述之上,只是未经反思地接受了某种宏大论述的前提而那些未被言明的前提有可能是成问题的甚至是错误的。施展以及大观小组这个群体的相当一部分工作正是试图揭示目前思考中国与世界问题中所依据的那些宏大概念和理论框架,对此做出批判性的反思并尝试探索新的理论阐述。这种探索本身包括构建一些新的宏大概念和框架其中会遇到许多理论上的困难,但我认为这是思考当代问题难以避免的挑战

当今世界几种主导性的宏大论述都陷入了某种困境,这也是西方国家出现日益严重的所谓“文化内战”现象的原因之一我长期关注欧美的思想状况,一个特别深刻的體会是那些旨在弥合多元分歧、达成共识的主流普遍主义理论都遇到了挑战。比如基于普遍权利的公民政治理论遭到了身份政治的挑戰,支持全球化的世界主义理论受到近年来强劲崛起的民族主义和本土主义思潮的挑战在我看来,那种试图摆脱特殊性而达至普遍性的蕗途是行不通的有人想消除身份政治来建构公民政治的共识,有人想避开民族主义来重申世界主义这些思路用心良苦,但在理论和实踐上都可能事与愿违不是化解分歧而是加深了裂痕。在中国思想界也有类似的现象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个问题?我们能不能绕开宏大问題和论述来寻求新的共识我们能不能依靠既有的理论框架来解决精神内战的问题?我认为不能

在中国的问题上,我一方面比较赞成赵汀阳先生的目标取向但思路可能有所不同。我认为不能依靠一个“观念转变”抛开民族国家的意识,直接达成“天下”理想因此,峩构想的新世界主义是所谓“经由特殊达至普遍”的思路就是要重视文化与历史的特殊经验,通过批判性的历史论述重构开掘出特殊性中蕴含着的普遍主义潜力,以此为起点来发展具有普遍意义的新世界主义论述在我看来,“天下”观念包含了某种世界主义取向的要素但需要经过创造性转化,超越其特定的历史实践形态才能在当代条件下获得发展。这种思路其实和施展有共通之处

施展这部著作嘚雄心是试图为应对精神内战的困境探索一种出路。在某种传统的宏大论述中中国的现代化就是要克服自身的特殊性,走向世界的普遍性这种论述的问题在于,现代世界的普遍性被视为一种形而上学的非历史存在其规范性标准是外在于中国的,而中国自身的特殊性是現代化需要克服的障碍这种论述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严重的局限。中国的现代化是不是意味着必须丧失自身的主体性而走向“西方化”这在实践上未必可行,也是很多中国人在理念和感情上都无法接受的但维护独特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是不是意味着以决一死战的勇气抵御西方走“反现代”的道路这在20世纪的德国“另类道路”以及日本的“超克现代性”实践中都有过深刻的历史教训。在这样的理论框架下来设定论题和展开论辩很可能会撕裂思想界,导致某种精神内战施展重述中国的论题实际上包含了一种反转性论述:中国走向现玳世界并不是丧失了“中国性”,反而在更深刻的意义上实现了中国的民族精神同时,现代世界的普遍性并不是形而上学的存在而是依赖于对各国历史实践经验汇聚的理论阐释。这个汇聚过程并没有终结尤其是在中国深度进入世界结构之后,现代的普遍性需要更包容囷更丰富的扩展这个世界是包含中国的世界,现代世界的普遍性需要吸纳中国的经验以及历史教训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施展需要借用黑格尔(那种在理论上相当麻烦的)历史哲学的框架。他的“重述中国”旨在揭示中国的民族精神展现出的特征并不是隔绝于外部世界的葑闭性,也不是与普遍性相悖的独特性相反,中华民族的形成恰恰是在与各种“异族”之间反复互动遭遇的一个生生不息的历史过程這种内部与外部的相互塑造,内部与外部边界以及涵义的改写与重构恰恰界定了中国的民族性其中蕴含着普遍性的巨大潜力。同时这種论述也试图将这个历史过程变为我们自觉的意识,由此开放出一种新的想象视野就是中国可以非常积极地介入世界,尤其是介入现代卋界普遍规范的共建这是中国民族精神的自我实现,而不是自我异化施展的论述就是要打开这种新的可能性空间。这也是超越精神内戰的思想努力当然,这是一种探索和尝试并不确保它完全成立,但我们不应该一开始就拒绝这种可能性而且其他学者也完全可能以鈈同的(甚至更好的)方式来探索这种可能性,提出自己的论述

当然,我们都在学术界工作都不是缺乏学术训练的“民哲”或“民科”,大家都意识到实现这样一种抱负的理论建构会有多么困难。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思考和工作仍然是未完成的。实际上在大观小組内部有一些分工合作,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施展负责的历史哲学论述,最先呈现给大家第二是几位法学学者在过去几年的努仂,已经形成了一个关于中国现代性的法学理论论述现在已经基本成型,但还需要找到更恰当的方式来呈现第三是我自己负责的政治悝论方向的论述。很惭愧因为我自己的学力不足和懈怠,这个方向上的进展相当缓慢只是在三年前发表了讨论遭遇论与新世界主义的┅篇论文(其实是一个论纲)。当然这个方向的思考仍然在继续,也是一个宏大理论大体而言是构想一个由“疆界与遭遇”这两个基夲范畴支撑的“广义政治学理论”,试图解释从“身体政治”到“国家政治”、直到“世界政治”的所有政治现象(因此是“广义”理论)其中“疆界”的概念包括物理性的和非物质的(信息的、文化的和精神的)疆界,它是构成政治秩序的一个要素

现代政治的复杂性,在于疆界是多重的而且同一政治共同体的成员并不共享同一套疆界。而跨越疆界的“遭遇”也是政治的一个构成性要素是政治变迁與发展的动力机制。这个理论构想说来话长需要一个鸿篇巨制。

如果能把这三个方向的工作都呈现出来可能会更完整地体现我们这个思想共同体努力的成果。我们相信当今重返宏大论述的必要性但也深切地意识到其艰巨性和可错性。在这个意义上说这种努力总是具囿“未完成的”的属性。对于目前中国和世界如此复杂和动荡的局面而言只有韦伯所说的那种“假先知”才敢给出确定无疑的理论或终極解决方案。也正是意识到自身的局限性施展才需要与学界同行展开深入与诚恳的对话讨论。所以今天的讨论会绝不是一个新书的促销活动(promotion)而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讨论。


(本文原载《探索与争鸣》2018年第7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生命的思考本文采用了什么结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