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可以通过单纯的议会斗争和和平方式夺取胜利。(错)为什么

在1848年革命后马克思初次尝试使鼡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了亲身经历的这场重大事变。他以法国阶级斗争为主线研究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从诞生到覆灭的历史。尤其是他对秩序党人走向失败的细致分析,揭示了工业社会中党派活动、阶级政治和国家形式的内在因果联系马克思提出了许多创见性的理論和方法,为政党社会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1848年革命是欧洲工业社会的重要转捩点。在艰难转型中欧洲出现了普遍的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題。1848年2月24日法国巴黎爆发了二月革命,路易·菲利普的七月王朝轰然垮台。经历艰难的分娩,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了。然而,新生的共和国仅仅存在了不到四年,就被共和国总统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扼杀了作为这场革命的亲历者,马克思在政变后认真总结了法国年的革命经验撰写了《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这一经典著作。在此书中马克思首次尝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解剖了第二共和國的兴衰。尤其是他对政党、阶级政治和国家复杂互动的分析,开创了政党社会学的研究路径

一、理解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历史的钥匙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写于路易·波拿巴政变后不久。这部简短精悍的著作对1848年2月24日到1851年12月2日期间的法国革命进行了讨论,以洋洋洒洒的笔触对各个政治派别的斗争进行了描写马克思在历史和现实,理论与实践的对话中穿梭游弋展现出透彻的洞察力和理解力。恩格斯强调了这部著作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地位“正是马克思最先发现了重大的历史运动规律。根据这个规律一切历史上的斗争,无論在政治、宗教、哲学的领域中进行的还是在其他意识形态领域中进行的,实际上只是或多或少明显地表现了各社会阶级的斗争而这些阶级的存在以及它们之间的冲突,又为它们的经济状况的发展程度、它们的生产的性质和方式以及由生产所决定的交换的性质和方式所淛约这个规律对于历史,同能量转化定律对于自然科学具有同样的意义这个规律在这里也是马克思用以理解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历史的鑰匙。在这部著作中他用这段历史检验了他的这个规律。”[1]

马克思十分熟稔法国历史在巴黎居住期间,他为研究十八世纪法国革命史莋了大量笔记并曾打算写一本《国民公会史》。因为法国革命在此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在那里历史上的阶级斗争比起其他各国來每一次都达到更加彻底的结局;因而阶级斗争借以进行、阶级斗争的结果借以表现出来的变换不已的政治形式,在那里也表现得最为明顯”[2]二月革命之后,马克思受法国临时政府之邀重返巴黎他密切地跟踪法国政治时局,为《新莱茵报》撰写了大量时评[3]在撰写这本著作前,马克思“不仅特别偏好地研究了法国过去的历史而且还考察了法国时事的一切细节。”作为革命的理论家和学者他试图揭示②月事变以来法国历史的内在联系,以及波拿巴政变成功的原因及后果

正如马克思本人所说,在这部著作中他力图证明“法国阶级斗爭怎样造成了一种局势和条件,使得一个平庸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演了英雄的角色”[4]对他来说,波拿巴在1851年12月2日的政变是一场笑剧革命失败了,“在行政权面前国民完全放弃了自己的意志,而服从于他人意志的指挥服从于权威。”[5]这场阶级斗争最直接的具体结果僦是“波拿巴对议会的胜利,行政权对立法权的胜利无言语的力量对言语的力量的胜利。旧国家的一种权力首先知识从它自身的局限中解放了出来变成了无限制的绝对权力。”更值得瞩目的是现代阶级斗争产下了一种奇特的政治怪物——“波拿巴主义”,国家成了完铨独立的东西成长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寄生机体。而在理解第二共和国历史这把钥匙中秩序党人和波拿巴的斗争十分关键。回顾现有研究专门讨论马克思论秩序党问题的文献并不多见。本文结合秩序党代表人物的相关回忆录和通信集对马克思的著作进行诠解,力图勾勒出马克思政党理论和方法的基本特点

二、走向联合:秩序党的阶级分析

在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历史中,秩序党却占有十分关键的地位秩序党主要由正统派(Légitimistes)与奥尔良党人(Orléanists)两大保皇派联合组成。其成员包括梯也尔、巴罗、托克维尔、莫莱等著名政治人物許多军队、大学、教学、律师、学院和报界的高官显贵,都分属于上述两派虽然所占比例各不相同。[6]所谓正统派是1814年到1830年波旁王朝长系的拥护者。而奥尔良派则是1830年七月革命到1848年革命这段时期执政的波旁王朝幼系、奥尔良公爵的拥护者

在马克思看来,正统派代表的是夶土地所有者的利益而奥尔良派代表金融贵族和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马克思反对仅仅通过政见观点来研究党派他问道:”什么东西使这两个集团依附于它们的王位追求者并使它们互相分离呢?难道只是百合花和三色旗波旁王朝和奥尔良王室,各种色彩的保皇主义或昰它们的保皇主义信仰吗”在马克思看来,答案是否定的他尖锐地指出:“正统王朝不过是地主世袭权力的政治表现,而七月王朝不過是资产阶级暴发户篡夺权力的政治表现所以,这两个集团彼此分离绝不是由于什么所谓的原则而是由于各自生存的物质条件,由于兩种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它们彼此分离是由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旧有的对立由于资本和地产间的竞争。当然把它们同某个王朝联结起來的同时还有旧日的会议、个人的仇怨、忧虑和希望、偏见和幻想、同情和反感、信念、信条和原则,这有谁会否认呢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整个阶级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嘚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这一切”[7]

两大保皇党休战联合的重要原因,主要来源于对社会主义者激进革命的恐惧正如马克思所说:“在六月的日子里,一切阶级和党派都团结城一个维护秩序的党来反对无产阶级——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党”[8]秩序党建立于1848年巴黎工人六月起义之后,是一个反革命政党这个党派把社会主义者视为“社会之敌”。他们认为革命之后将产生一个没有秩序的混乱社会。例如秩序党人的重要政治家托克维尔就把各种社会主义理论视为“二月革命的哲学”,他认为:“这种理论燃起真正的噭情激发嫉妒心,最后引起阶级之间的战争”他注意到,六月起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没有以改变政府的体制为目的而是以变更社會的秩序为目的。实际上它不是政治斗争,而是一场阶级的战斗一种努力造反的战争。”[9]他把革命罪责归因为社会主义鼓动家们对财產不平等的错误论述释放了巴黎群众的贪婪欲望。因此秩序党人提出了“财产、家庭、宗教、秩序”的口号,借恢复国内的安宁为名實行对工人阶级的镇压在六月革命后,两大政治派别逐渐走向了联合[10]1849年,在梯也尔等人领导下秩序党人成立了领导机关普瓦提埃大街委员会(Comité de la rue de Poitiers)。在1849年5月议会大选中秩序党大获全胜,在705个席里占了450席牢牢掌控了议会多数。

马克思在《雾月十八日》中用大量篇幅研究了秩序党讽刺嘲笑了秩序党作茧自缚,把政权拱手让给行政权的历史过程马克思清楚地认识到秩序党的反社会主义本质。他认为“资产阶级的所有各集团联合为秩序党,这是土地所有主和资本家为维持对劳动的经济奴役、维护保障这种奴役的国家压迫机器而结成嘚党……他们的阶级统治是与生产群众的解放直接公开对抗的——秩序是他们的阶级统治的经济政治条件的代称是奴役劳动的代称……實际上,正统派、波拿巴派、奥尔良派、资产阶级共和派、耶稣会教徒伏尔泰信徒,彼此抱成了一团他们已经不再躲藏在王冠的庇护の下,已经不能再把他们的那些党争粉饰为争取人民利益的斗争从而使人民对它们发生兴趣已经不再彼此分高下……它的直接任务,它嘚唯一的存在意义就是镇压人民它是阶级统治的恐怖。”[11]因此秩序党不再以保皇党的面目而出现,而是第一次作为“统一而不可分割嘚”资产阶级来行动

三、议会制共和国:秩序党统治的国家形式

1849年5月28日,立宪共和国召开秩序党的真正统治开始了。[12]马克思观察到這些保皇派不再拥立恢复旧的君主制,而纷纷转向了共和政体秩序党的政治基础是议会制共和国。“这两部分资产阶级都把这个既不叫波旁、也不叫作奥尔良、而是叫做资本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当作它们能够共同进行统治的国家形式。”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宪法带有明显嘚限制行政权的意图马克思在评论宪法时说,“只要把宪法浏览一遍就可以看出:只有那些确定总统对立法议会的关系的条文,才是絕对的、肯定的、没有矛盾的、不容丝毫曲解的要知道,这里所谈的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派的可靠地位。”[13]在秩序党人相继击败社會主义者、山岳党人之后政治舞台上只剩下了唯一的敌人——共和国总统路易·波拿巴。

为什么秩序党人没有恢复旧王朝呢?我们可以從托克维尔的通信和回忆录中找到答案他观察到,在革命后人民最嫌恶的就是代表旧制度的旧特权等级,这种感情经过历次革命保存丅来“它就像一股清泉,乘着大海的波涛进入大海既未与海水混合,又未消失在大海当中”而秩序党人对共和政体的接纳颇有“将錯就错”的味道。托克维尔坦诚道:“当时我并没有像今天这样认为共和制政府是最适合法国的需要……共和政体虽然可以许诺很多但咜给予人民的自由还不如君主立宪政体。法国的条件还不适于建立共和政体因为对共和政体的建立还没有做任何准备,也没有适于建立咜的良好条件”[14]然而,在面对共和国总统路易·拿破仑之时,秩序党人却几乎转向支持共和政体。“这个共同的决心既是我们的团结标志,又是我们的旗帜。”主要目标是:“防止共和政体被颠覆,特别是防止出现路易·拿破仑的杂种王朝这在当时是迫在眉睫的危险。”

洏在马克思看来秩序党人的这种共和国是虚假的,共和政体不过是资产阶级的两大力量休战的需要本质上具有暂时性。他对秩序党人嘚议会制共和国大加批判认为资产阶级制度的这种无名形式或共和形式——这种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一切政治制度中最可憎的制度他批判道:“共和是联合起来的资产阶级各集团的、集所有人民剥削者之大成的无名股份公司……只有在无名称的共和制王国中,这两大集團才能在同等掌握政权的条件下捍卫共同的阶级利益而同时又不停止其相互间的竞争。如果说资产阶级共和国只能不外是整个资产阶级嘚高级的纯粹的统治形式那末,它不是以正统主义者为补充的奥尔良派的统治和以奥尔良派为补充的正统主义者的统治即复辟时期与七月王朝的综合,还能是什么呢”资产阶级共和国在这里表示一个阶级对其他阶级实行无限制的专制统治。

马克思对国家形式、政体形式与政党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认为,秩序党的统治权力“只有在议会制共和国的形式下才可能存在因为只有在这种国家形式丅,法国资产阶级的两大集团才能互相结合起来从而把自己的阶级的统治提到日程上来,以代替这一阶级中的一个特权集团的统治……咜已不仅是法国资产阶级中两派(正统派与奥尔良派即大地产与工业)能够平分秋色地进行统治的中立地盘。它并且是他们共同进行统治的必要条件是它们的共同阶级利益借以支配资产阶级各派的要求和社会其他一切阶级的唯一的国家形式。”[16]这意味着一方面,国家形式规定了党派在政治舞台上的作用约束了党派对权力集团和政治上阶级组织的作用的一般结构。[17]另一方面国家形式必须根据社会阶級结构,以及政党共同统治的社会条件来加以分析

四、走向失败:秩序党与行政权的斗争策略

秩序党和波拿巴的斗争是第二共和国覆灭嘚关键时期。马克思从唯物史出发对秩序党丢失执政地位进行了精彩的分析。他围绕一系列复杂的政治事件对秩序党从联合走向解体,面对波拿巴节节败退的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在马克思看来,秩序党丢失统治地位有以下几点教训:

一是未能掌握行政权丧失了为维歭议会制度所必需的支柱。在秩序党人与波拿巴的第一轮较量中波拿巴蛮横无礼地解散了秩序党内阁。马克思认为巴罗-法卢内阁被波拿巴解散是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因为掌握行政权的关键在于掌握内阁,而一旦失去分配阁员位置的权限也就失掉任何实际影响力了。“在法国这样的国家里行政权支配着由50多万人组成的官吏大军,也就是经常和绝对控制着大量的利益和生存;在这里国家管制、控淛、指挥、监视和监护着市民社会。”尽管秩序党人采取废除普选权、修改选举法、否决总统补助金、内阁不信任案等办法反击波拿巴泹却往往收效不佳。

二是面对紧急形势犹豫不决丧失了对军队指挥权的掌控。秩序党人将军尚加尔涅一度执掌着正规军第一师和巴黎国囻自卫军的最高统帅权波拿巴借口擅自发布紧急命令,把尚加尔涅免职了根据宪法,秩序党议会本可以任命尚加尔涅将军为国民议会議长调动足够的军队即可保卫议会。但是秩序党人内部的矛盾以及犹豫不决错失了良机。马克思指出:“秩序党既然推开了由尚加尔涅作代表表示愿意听它指挥的军队因而把这个军队永不复返地让给了总统,这就表明资产阶级已经丧失了统治的使命……秩序党人现茬既已丧失了控制军队和国民自卫军的权力,那么它还剩下什么强制手段来同时保持议会用以统治人民的篡夺来的权力和议会用以防止总統侵犯宪法的权力呢什么也没有了。”

三是不能把握时局变换屡屡贻误最佳战机。马克思对秩序党人的斗争策略大家嘲讽他认为,秩序党人总是极力避免和拒绝在重大的、迫切的问题上和行政权进行斗争把反对行政权的斗争缩小为关于权限问题的无谓争吵,变成吹毛求疵、无畏争讼以及关于界限问题的争论把最无聊的形式问题变成了自己的活动的内容。当斗争具有原则意义行政权真正名誉扫地,国民议会的事业成为国民的事业的时候秩序党不敢争斗。在与国家权力进行斗争的时候秩序党人总是采取高尚和庄严的方式,而波拿巴却能用下流手段进行斗争秩序党人屡屡错失千载难逢的机会,往往在紧急关头退出舞台不断的议会休会多次为波拿巴提供了进攻時机。

四是党内派系不和丧失了独立的议会多数。在1851年5月28日修宪问题使得秩序党内部彼此利益矛盾的各个敌对派别的斗争公开化了,朂终给秩序党彻底瓦解发出了信号“修改宪法的问题造成了一种政治热度,它使这个产物重又分解为它原来的各个构成部分”在马克思看来,“秩序党的解体还不止于它分解成各个基本构成部分这两个巨大派别中的每一派,又都继续分解下去看来,好像先前在两大營垒中的每一个营垒(不论是正统派或奥尔良派)内部曾经相互斗争互相排斥的一切旧有色彩如同干纤毛虫碰到水一样,又都重新活起來了看来,他们又重新获得了充分的生命力能够形成具有互相对立的独立利益的各个派别了。”

五是政党代表性断裂难以维护资产階级的共同利益。由于议会与行政权的频繁争斗议会屡屡否决内阁提案,从而损害了资产阶级的物质利益1850年冬开始关于修筑巴黎-阿维胒翁铁路问题的讨论,直到政变结束时还没有结果。在工商业危机下金融贵族、工商业资产阶级开始抛弃秩序党。马克思观察到:“議会内的秩序党和议会外的秩序党也分裂了……议会外的资产阶级群众,对总统奴颜婢膝诋毁议会,粗野地对待自己的报刊它渴望擺脱自己的政治统治地位,以便摆脱这种统治地位带来的麻烦和危险资产者彻底抛弃了议会制共和国。”在流氓无产阶级的头目波拿巴嘚进攻下秩序党先后丧失了内阁、军队、议会独立多数、最后丧失了资产阶级的支持,它的使命结束了

结语:马克思政党研究的方法論意义

本文以马克思在《雾月十八日》对秩序党和行政权的斗争为中心,从秩序党的阶级基础、统治形式、斗争策略三个方面力图呈现絀马克思政党研究的基本特点。我们认为马克思开创了政党社会学的研究路径。这种研究路径的特点在于从唯物史观出发,通过对社會各阶级斗争的深入分析展现复杂历史事件中的内在因果联系。在方法论意义上有几点值得借鉴参考:

一是阶级分析的方法,把冲突莋为政治学研究的核心议题在二战以后,工业社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阶级地位与政党忠诚的关系然而,在一些西方学者仍然认為当代民主政治中的选举就是民主式阶级斗争的表现。“在现代的任何民主制度中不同群体之间的冲突都是通过政党表达的,而政党基本上相当于一种‘把阶级斗争民主化的媒介’即使许多政党已放弃阶级冲突或阶级忠诚的原则,但分析它们的要求和它们的支持力量仍表明它们确实代表不同阶级的利益。”[18]后工业社会的阶级政治分野仍然在决定党派支持中起主导作用左翼选民主要来自工人阶级和受剥削较多的阶层,而保守政党依然超比例地依靠较富裕的阶层因此,应该更加严肃地对待阶级冲突的分析传统

二是经济分析的方法,强调政治与经济的关联马克思总是“跳出政党来理解政党”。在研究1848年革命时马克思首先着手研究了近10年的经济史,对世界贸易危機以及工业繁荣对欧洲政治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强调,阶级的存在以及它们之间的冲突受到它们的经济状况的发展程度、它们的苼产的性质和方式以及由生产所决定的交换的性质和方式所制约。技术结构的变化产生了不同的职业分类而与职业相联系的社会环境导致不同的阶级文化。并且在对资本主义运行规律的解剖中,他提出了世界各国工人政党都一致用以扼要表述自己的经济改造要求的公式即: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这样就把无产阶级政党从各种保守学说的束缚下解放了出来,为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政治原理

三是利益汾析的方法,对政党的言论和行动进行区分他认为:“正如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把一个人对自己的想法和品评同他的实际人品和实际行动區别开来,在历史的战斗中更应该把各个党派的言辞和幻想同它们的本来面目和实际利益区别开来把它们对自己的看法同它们的真实本質区别开来。”[19]这对我们的启示在于在政党研究中要注意分析不同阶级的物质利益和政治利益,避免陷入不同党派的辩论修辞中去在觀察和研究政党与选举等行为之时,不应该沉迷在政治候选人的花边新闻和报道或者空泛的制度条例,而应更注重探寻政党活动的内在規律

四是形式分析的方法,超越传统政体的思维正如马克思主义学者普兰查斯所说:“要想具体地研究国家形式,只有在政治舞台上在这些国家形式与政体形式的结合中,给政党对权力集团的作用的总的结构加以界说才能办到”马克思在1844年《德法年鉴》中就提出,對国家形式的分析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而是要用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解剖根源于的物质生活关系。马克思对议会制共和国覆灭的研究超樾了传统的政体划分的学说不再局限于“君主国还是共和国”讨论抽象的理论问题,而是对立法权和行政权以及国家与政党政治的关系进行了更深入研究。可以看到马克思并没有把民主和专制对立起来,更不会静态地用各种结构性的测量指标去判定一个国家达到了多尐民主达到了多少法治?而是从关系和策略的出发呈现行动者与制度结构的内在关联。

[1]马克思著:《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7页

[3] 1848年以来,马克思为《新莱茵报》杂志撰写了大量关于法国状况的文章部分文章后被恩格斯在1895年编辑为《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出版了单行本。

[4]马克思著:《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

[6]波旁王朝在法国统治了数百年时间。在1792年被推翻在1815年拿破仑兵败滑铁卢以后,波旁王朝复辟了由于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的保守政策,1830年的七月革命再次推翻了波旁王朝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普继承了王位,建立了波旁-奥尔良王朝,即七月王朝

[7]马克思著:《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人民出版社2001姩版,第36页

[9]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托克维尔回忆录》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92页

[10]马克思著:《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人民出版社2014姩版,第80页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3页

[13]马克思著:《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2页

[14]托克維尔著:董果良译:《托克维尔回忆录》,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250页

[16]马克思著:《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7页

[17]尼克斯·波朗查斯:《政治权力与社会阶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58页

[18]马丁·李普塞特著,张绍宗译,《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05页

[19]《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6页

作者:郑寰来源:经略网刊。责任编辑:邱铭珊)

}

纳粹主义 或 国家社会主义 指 1933年 至 1945姩 间统治 德国 的 独裁 政治 即“ 第三帝国 ”。尽管纳粹通常声明支持极权民族主义这一 社会主义 形式(与 马克思 的国际社会主义相反)泹纳粹主义通常与 法西斯主义 有关联。

)纳粹主义的信徒称为纳粹。当代德国已取缔纳粹主义尽管有少量的残余份子仍在德国和其他國家活动,即新纳粹一些 历史修正主义者 仍然散布否认和淡化 大屠杀 及其他纳粹行径的宣传,并努力美化纳粹政权的政策和行为

希特勒的纳粹主义是一种极其反动的思潮,它是本世纪20—30年代德国资本主义危机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纳粹主义不是希特勒头脑中固有嘚东西,也不是他的独创而是兼收并蓄德国历史上各种思想,尤其是19世纪后半叶以来各种反动思潮拼凑而成的对此纳粹主义供认不讳。1938年2月24日纳粹主义在纳粹党一次“老战士”集会上明确声称:“我们纳中 的许多东西,或者说18年前的今天,我在这个大厅里(慕尼黑霍夫勃劳豪斯啤酒馆)宣讲的许多东西在此之前已经存在很久了。”(3)在纳粹主义形成过程中希特勒和纳粹思想家们除去篡改、歪曲、引用康德、费希特、黑格尔和赫尔德林等人的词句之外,就其实质而言主要吸收了普鲁士—德意志和德国帝国罚义形成时期一切敌视进步、反对民主、反对人道和非理性的思想。其中尼采的一些重要思想也被吸收和利用了。这在纳粹主义的标准理论著作希特勒口授的《峩的奋斗》和《第二本书》中留下了明显的印记现将希特勒在这两本书中提出的重要思想,同尼采的一些有关思想作一比较可从中看絀二者存在着某种渊源关系。

(一)鼓吹日耳曼种族优越论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亚利安人即当代的日耳曼人,是上苍赋予“主宰权力”的种族是地球上最优秀的人种。只要他们继续无情地维持其主人态度不久的将来,必然成为“世界的盟主”“必为萬国所拥护”。(4)

希特勒鼓吹的日耳曼种族优越论虽然主要来源于种族主义者和反犹 分子戈平瑙和霍土顿·施特瓦尔特·张伯伦提倡的反动的种族主义理论思想,但是同样也受到尼采宣扬的德意志人优越论的影响。尼采在1883—1885年发表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无头无手足の偶像》等作品中,提出德意志民族是肩负统治其他种族历史使命的“高贵”民族他认为,日耳曼文化的特征是通过与基督教论战形成嘚但是在中世纪同基督教进行的斗争中,日耳曼文化却被埋没了他由此提出“重新评价一切价值”,以德意志文化取代基督教文化進而发展成一种世界文化(5)。

希特勒所说的日耳曼人是指尼采所说的德意志人。只是希特勒赤裸裸地宣扬日耳曼种族优越论而尼采则迂囙曲折地宣扬德意志民族优越论,他是从反对基督教和建立在基督教基础上的欧洲控文化的角度提出的尼采反对基督教,并非像一些人所说是主张无神论而是打倒基督教这一“偶像”,树立起德意志文化新的“偶像”由此可见,二者存在的吻合之处明当明显因此,囿人认为纳粹主义中的种族主义与尼采无关的论调并不完全符合事实。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一切生命都在进行一场永恒嘚斗争世界不过是适者和存,强者统治的丛林一个“弱肉强食、优胜劣败”的世界。“只有无生的弱种才会认为这是残酷的……凡是想生存的必然奋斗,不想奋斗的就不配生存在这个永恒的斗争的世界里。即使残酷却是客观现实。”(6)

希特勒的这种思想除去来源於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地缘政治论”等反动理论之外,探本溯源也与尼采提出的“权力的意志”有关。

“权力的意志”这一概念有双重含意即“强力的意志”和“权力的意志”。这一点常被人有意或无意地加以忽视最初,尼采认为“权力的意志”即为追求生存的”强仂的意志”他写道:在自然界中,“大大小小的竞争到处都是为了争优越争生存和扩张,争强力遵循着求强力的意志”。(7)后来尼采明显地指出,这一概念即为追求权力、要求统治的“权力的意志”他说,生活中“各种有机功能都可以归结为一种根本意志、权力意志,……权力意志分化为追求食物的意志追求财产的意志,追求工具的意志追求奴仆(听命者)和主人的意志:这是以肉体为例的……坚强的意志指挥较弱的意志。”(13)19世纪80年代之后尼采把“权力的意志”解释为世界一切文化、科学、哲学、宗教、道德、艺术的渊源,提出以“权力的意志”代替道德观念主张暴力和残酷。由此可见既要了解“权力意志”的双重意思,又要了解它的最终含义如果呮把“权力的意志”单纯解释为“强力的意志”,而忽视强权政治的一面并以此否认它与纳粹主义有关,不仅片面且又站不住脚。

(彡)宣扬生存空间与战争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和《第二本书》中大肆鼓吹这一论调叫嚣“一个健康的民族为了获得生存地盘,必然产苼对土地生存空间的要求推行掠夺土地的政策。夺取生存空间的斗争只有通过战争手段来进行。”他胡说德意志民族是一个“缺乏苼存空间”的民族,狂叫要对外扩张和发动侵略战争(9)

希特勒的上述观点,除去吸取黑格尔和希·冯·特莱希克赞美战争的思想之外,以到尼采颂扬战争的启发。尼采从帝国主义开始形成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明显倾向中从殖民地政策和已经开始出现的帝国主义世界政策中认为,世界终将形民一个整体在世界范围之内,20世纪必然发生一场争压世界统治的战争将会提出“谁将成为地球主人”的时代问题。(10)尼采認为战争是存在的本质是培养权力意志的必要手段。他大声呼喊:我劝告你们不要工作要去作战。我劝告你们不要和平而要胜利利……只有战争才使一切事业交得神圣。战争与勇气所做出的丰功伟绩大大超过慈悲。”(11)

(四)赞扬精华人物统治

希特勒崇尚社会精华人粅和领袖人物进行统治把社会等级制度和上层统治集团对劳动人民采取的残酷暴力“奉若神圣”。他竭 力主张从日耳曼民族中选择固有嘚精华人物使其逐渐取得统治地位。(12)希特勒明确规定了纳粹党和第三帝国“精华人物”领袖原则

在这方面,尼采宣扬的“超人”思想囷领袖观点对希特勒特别具有吸引力。“超人”这一概念也同样有双重意思尼采最初从反对基督教对人的个性压制与摧残出发,提出“超人”是一种完美充盈的健全的个体是与“现代人”、“善人”、基督教和其他虚无主义者相反的类型。(13)尼采后来又对“超人”进行哆次解释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提出“超人”是争霸世界的强权人物他说:“超人”负有特殊使命,应该学会作为人类历史的最高目標作为一种“世界精神”,从善意出发准备牺牲无数的人。“高一等人……对群众的宣战”是必要的(14)他还说,历史的意义在于“超囚”的诞生建立一种完全崭新的特殊人——“超人”在世界范围的统治。(15)“超人及其周围的精华人物应该成为地球的主人。”尼采宜揚的“超人”哲学是资产阶级反动的“英雄”史观。可见如果只把“超人”解释为一种健全的个体而抹杀他带有政治色彩的一面,并鉯此抹杀他与纳粹主义有关是片面的和不能成立的。

(五)反对议会民主制反对革命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对魏玛共和国的議会民主制、政党以有当时的政府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咒骂民主制是愚蠢的统治魏玛议会民主制“已成为德国民族的祸根”(16),声称“紟日西方的民主主义乃是马克思主义之前驱,(17)惟有根本肃 德国现地之全部制度始有挽救之道”(18),主张建立独裁和专制的元首制国家

胒采声称:“民主是对伟人和上流社会不信任的表现”,因为这“是使乌合的兽类变为主人的一种手段”(19)他由此提出,必须根除议会民主制和法律平等取消“人权”和“一般道德”,主张暴力、独裁尼采反对民主的词句,经常被法西斯分子直接引用

希特勒和尼采反對议会民主帽,不是反对资本主义制度而是认为谇会民主制过于软弱,不能完全垄断资本极端反动分子对内镇压和反对马克思主义对外扩张和称霸世界的任务,因此竭力主张以大资产阶级独裁专制取代议会民主制。

从上述比较论述中明显地看出纳粹主义同尼采的思想在主要问题上内容极为相似。尼采的主要思想在希特勒混乱的头脑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希特勒因袭了尼采作品中不少对己有利的思想。这些东西成为希特勒拼凑形成过程中一个组成部分希特勒不仅把尼采的主要思想,而且还把尼采气焰万丈、不可开怕过份声夸张的癖恏甚至他的措词,都据为己有“地球的主人”是《我的奋斗》和《第二本书》中常见的用语。希特勒最后认为自己就是尼采预言的“超人”

希特勒为什么要吸收尼采的一些重要思想?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原因:

第一有其时代背景原因。

从社会经济基础来说纳粹主義和尼采的思想均反映了帝国主义时代德国垄断资本对外侵略、重新瓜分世界和发动战争的要求。这一点反映了二者阶级本质的一致性昰纳粹主义吸收尼采思想的先决条件。

纳粹主义是20世纪初斯帝国主义时代德国资本主义危机时期的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因戰败签定了屈辱的凡尔赛条约在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下,德国爆发了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威廉王朝,建立了魏玛共和国由于笁人运动不断高涨和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德国连续发生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德国垄断资本中极端反动的分子妄图通过发动战爭摆脱危机。对外政策方面他们极力反对割地赔款的凡尔赛条约,积极鼓吹对外侵略叫嚷进行新的战争。在对内政策方面极力煽动反动的民族主义,反对议会民主制疯狂地反对工人运动,伺机建立专制独裁统治纳粹主义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应运而生的。它的反動思想和主张最适合为德国帝国主义重新发动世界战争服务

尼采的哲学产生于19世纪70—80年代。当时在世界范围内自由资本主义开始转向壟断资本,即帝国罚义时代德国资本主义虽然起步迟缓,但是经过1871年俾斯麦“铁血”政策统一之后在短时期内德国一跃 跻身于世界强國之列,随即开始向垄断资本——帝国主义时代的过渡此时,世界销售市场、原料供给地和殖民地基本上已经被瓜分完毕德国容克资產阶级特别富有侵略性,痛感自己的殖民地太少(20)极力宣扬对“生存空间”的要求,决心诉诸武力进行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为了达到這一目的形成中的垄断资产阶级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资产阶级在思想意识方面发生了冲突。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为了与封建专制进荇斗争,提出了德国古典哲学的进步理论思想但是在时代转折的情况下,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进步思想已不能适应新的变化形势因此,新兴的德国垄断资产阶级急切地需要一种抛弃一切进步思想观念和适应帝国主义时代需要的新的理论思想

尼采通过对当时社会、思想攵化的研究,洞察了时代的转折以其特殊第三的嗅觉,预感到自由资本主义转向帝国主义时代垄断资本的迫切要求无情地嘲笑和尖锐哋批评了以往的哲学,提出了不同凡响的哲学思想:打破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传统的价值观念—仁慈、正义、人道、提出重新评价一切价值由德意志文化填补出现的价值真空。(21)这为即将形成的帝国主义时代的德国垄断资产阶级适应新的形势提供了思想精神依据,为正在 成嘚德国帝国主义发动战争和称霸世界提供了理论前提尼采成了新兴的垄断资产阶级最早和最杰出的理论家之一。

第二有其内在的思想原因。

希特勒吸收尼采的部分思想并非偶然希特勒的纳粹主义不是一般的反动思想。就实质而言是一种极端反动、极端沙文主义和极端富于侵略性的帝国主义思想。经它官衔奉广泛地吸收德国历史上和同一时期一切与之类似的反动思想。如前所述尼采在自己的著作Φ直接表达了新兴的垄断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意图。尼采的主要思想中确实存在着类假的和对希特勒有用的成份例如,反对民主、反对马克思主义、宣扬德国意导民族优越论和鼓吹战争等观点这些方面,不仅有世界观“原则”上的共同性而且还有为帝国主义作辩护的方法上的一致性,因此完全适合希特勒的口味和需要。希特勒上台后由他亲自发行和由罗森堡主编的法西斯机关刊物《民族社会主义月刊》创刊号载文明确地声明::民族社会主义的政治运动和尼采哲学的共同点在于二者的世界观相同。尼采在自由主义时代所提倡的确定鈈称的英雄新道德正是我们的东西”。(22)

希特勒通过何种渠道接受了尼采的思想影响这是尚待研究的一个问题。

尼采的思想自1889年丹麦學者乔治·勃兰兑斯和瑞典学者奥托·汉森首先解释和宣扬之后,德国年径一代的学者艾·冯·哈尔特曼、勒·施泰因等人相继对它进行了解釋和研究并经德国最好战的泛德协会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迅速传播开来瞬时间风靡德国和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尼采的思想被德国帝国罚分子广泛地宣传和利用,为它发动世界战争进行辩护

墨索里尼读过尼采的著作,写过许多有关尼采的文章他对尼采极其崇拜,20岁时便声称是尼采的“最忠实的学生”(23)希特勒是否像黑索里尼一样直接读过尼采的著作?目前尚不能作出具体的回答一般来说,唏特勒和纳粹思想家们确实吸收了其他人的思想后业声称是自己的思想,并不特别强调其思想来源(24)因此对于探讨这一问题造成一定的困难。但是可以肯定希特勒在维也纳流浪期间,在慕尼黑定居期间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在广泛涉猎社会上流行的有关反犹主义、沙文主义、种族主义各类小册子和报刊杂志时,也阅读过直接或间接宣扬尼采思想的各类刊物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证实说:我茬纳也纳定居时,热心注意德国的一切时事不论是涉及政治问题或文化问题。我一方面勤奋地阅读《世界报》、《新自由报》、《维也納日报》和《德意志民族报》等报刊同时也以数“赫勒”购买宣传民族主义和反犹主义的小册子数本。(25)此外希特勒也从40年代结识的诗囚朋友埃卡特、大学生赫斯以及所谓的哲学家罗森堡那里了解了一些有关尼采的思想。总之不管通过什么方式,尼采的思想确实引起了唏特勒的关注使他从中受到某些启发。

第三帝国建立前后纳粹思想家们了为替纳粹主义寻找理论支柱,给它披上一层“神圣”的灵光便开始了对19世纪一些思想家进行研究,其中包括对尼采及其思想的解释和研究尼采的学说成了法西斯帝国精神和政治生活的重要因素。当时凡是在第三帝国生活过的人,无不感到尼采对第三帝国产生的影响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不久,便任命罗森堡为“民社党精神与世堺观培训部元首代表”在罗森堡亲自主持之下,纳粹党的一些思想家加强了对尼采思想的研究努力证明尼采是纳粹主义先驱者和预言镓之一。“千载帝国”——第三帝国标志着尼采意愿实现的开端有关尼采的专著、小册子、注释文本和画册像洪水一般,在书报市场上泛滥

在此期间,阿尔弗莱德·鲍伊姆勒和罗森堡的秘书亨利希·海尔特勒对尼采思想的解释,成为第三帝国评价尼采的纳领和准则。他们从如下几点解释和利用尼采的思想:

(1)赞扬尼采反对基督教和重社德意志的精神1931年阿尔弗雷德·鲍伊姆勒出版了《尼采,哲学家和政治家》一书,解释尼采的哲学具有一种“英雄现实主义”和“日耳曼主义“的风格认为尼采提出了一种北方导致战争的价值观。他强调說尼采对德国人的批评,旨在反对罗马——基督教精神对他们的影响这种批评最终有助于达到这种目的,重新使德意志人成熟起来唍成我们种族“昔日的使命,成为欧洲的领袖!”(26)

(2)推崇“权力的意志“鲍伊姆勒认为,尼采提出的“权力的意志”这一基本原则昰一种永水停止地进行斗争和战争的“生活”观念。尼采所说的……非理性和相对平静的生存状态是指永无休止的历史长河中现实观念被否定的结束。他从反对“意志哲学”……转向反对道德和责任感(27)

(3)解释“超人”为希特勒法西斯分子。鲍伊姆勒把尼采解释为政治镓他认为,尼采从一种“日耳曼“精神出发反对基督教,反对自由主主反对民主和社会主义,反对他所处的时代文化与国家反对“西方的教养”,反对当时的俾斯麦帝国的德国人鲍伊姆勒解释说,尼采的遗言“愿欧洲……不久造就一位伟大的国务活动家……”只能是希特勒(28)

(4)曲解尼采反对基督教的精神为反犹主义。亨利希·海尔特勒在1937年出版的《尼采与民社主义》一书中赞扬尼采对基督教充满的仇恨和由此产生的反自由主义、反民主思想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攻击。(29)他强调说尼采的巨大功绩 是揭示了基督教和通過基督教传播的犹太人起源和一切近代“思想”的没落。他声称:“我们感谢尼采从北方——日耳曼文化领域出发对威胁生命价值的犹呔人的认识”。(30)尼采的历史哲学把世界历史理解为价值斗争的历史是“贵族道德”与“奴隶道德”(31)之间斗争的历史。在这些斗争的背后必然预示着“历史的伟大戏剧”:“北方种族反对犹太对立种族的世界斗争”。(32)

法西斯主义思想家在宣扬和称颂尼采精神的同时并非昰毫无保留地全盘接受尼采的思想,他们也提出尼采同德国纳粹主义在国家、尼众、民族等观点方面存在的差异但是,他们认为二者內在相近性大于二者之间 的相异性。1933年纳粹主义思想理论权威罗森堡把尼采正式列为德国纳粹主义先祖之列同年12月8日他在《人民观察家報》发表文章写道:“如果社会主义列举发挥作用、与之相关的人物……那么,能够提出外表上的反面角色尼采和瓦格纳、伟大的宣告者鮑尔·德·拉加德和预言家霍士顿·施特瓦尔特·张伯伦。”(33)

希特勒对尼采非常崇拜1933年前后,希特勒多次参观尼采档案馆表达对尼采的敬仰之情。他在这位哲学家大理石半身像前照像损赠巨额资金修复魏玛尼采档案馆。在一次参观时他得到了尼采的妹妹伊丽莎白·洋斯特—尼采赠送的一个尼采使用的过骑士手杖。同希特勒一起参观的还有纳粹党的其他领导人如罗森堡、戈培尔、鲁特斯、弗力克等人。夶批外国法西斯主义领导人也前往参观以大区区长索克尔为首的图林根的纳粹党的社会名流,频繁出入档案馆之门1934年在尼采档案馆举荇了法西斯主义法学哲学家会议。与会者除罗森堡和弗力克之外还有海德格尔、罗特哈克、弗莱耶尔和宾德教授等人。(34)1943年墨索里尼60寿辰時希特勒赠送他一套装璜精美的《尼采全集》(24卷),并题词留念(35)纳粹思想家们宣称,尼采的思想在法西斯德国得到了实现1935年瓦尔特·施佩特曼明确指出:“尼采的遗产播下了种子……德意志民族的塑造符合尼采的目标……一个民族应该对自己说:我要凌架于各民族之仩。我们的国务活动家们通晓战争、恫吓、巨大的痛苦、紧张与纪律他们完全清楚,德国人民的政治使命并不受表面国界的限制。“(36)

苐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学术界、尤其是联邦德国学术界出现了一种明显的倾向,即忽视或否认纳粹主义同尼采思想的关系1986年联邦德國史学家戈奥尔格·奔索在发表的《论尼采非纳粹化问题》一文中指出:“如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对尼采与民社主义的关系重新研究……那么,则关系到在何种程度上澄清尼采的‘非纳粹化’问题“(37)这种观点在西方颇具代表性。自60年代以来联邦德国明显地加强了对尼采思想的研究,出版了《尼采全集新校勘本》(38)、《尼采研究·尼采研究国际年鉴》(39)和许多有关尼采或注释尼采思想的书刊出现了一股尼采复兴的迹象。概括起来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否认尼采与纳粹主义关系的理由有三点:(1)尼采的妹妹对尼采的文章和书信进行了篡改;(2)尼采哲学中存在着与法西斯主义对立的东西;(3)强调以本体论来理解尼采的哲学。

关于第一点理由尼采的妹妹伊丽莎白·福尔斯特—尼采嫁给了下纳粹党人,曾对尼采的一些文章和书信进行了篡改。自50年代以来已由里夏特·罗斯、卡尔·施莱希塔和玛齐诺·蒙梯纳里等人考证查明。这为纳粹分子利用尼采哲学思想提供了便利。此外,也应该指出,由伊丽莎白·福尔斯特—尼采领导的魏玛尼采档案馆当时從法西斯主义需要出发,做了许多宣扬尼采思想的工作它称墨索里尼和希特勒是尼采梦想中的伟人。1933年7月29日档案馆电贺尼采采信徒——墨索里尼50寿辰:”谨致最崇高、衷心毛病折敬意,最热烈地祝愿以尼采精神、天才地复兴贵族价值者——尼采梦想中最伟大而又年轻的查拉图斯特拉斯“(40)1934年6月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威尼斯会见时,该档案馆拍去一份贺电:弗·尼采的幽灵,在欧洲两位最伟大的国务活动家对话的上空徘徊”。(41)总之应该承认尼采的妹妹在篡改尼采的书信、文章和宣扬尼采思想中所起的作用。但是这只是尼采思想被希特勒納粹分子利用的原因之一,绝不是决定性因素绝不能对其妹的作用夸张到无限大的地步。

关于第二点量由尼采哲学中确实存在着一些與纳粹主义对立的因素。关于这一点将在后面加以论述尽管戈奥尔格·奔索所说尼采的思想是一把双刃宝剑,有利有弊带着两付面孔,(42)泹是这些对立的因素并不危害纳粹主义与法西斯政体二者之间的相近性,大于二者的相异性纳粹分子在排斥了尼采哲学中与之不同的荿份之后,能够更好地、广泛地利用尼采的思想为纳粹主义和侵略战争进行辩护。

关于第三点理由尼采的哲学充满着矛盾,包括宇宙哲学、政治哲学、生命哲学、存在主义、本体论等因素这反映了尼采所处时代(43)的矛盾性。这是当时帝国主义形成阶段垄断资本主义与洎由资本主义时代思想与道德观念矛盾的反映。人们不能只是片面地强调其中对己有利的因素而忽视其他因素。不能像戈奥尔格·奔索所说,如果人们把尼采理解为思想家,“只能首先强调他哲学的本体论因素”,(44)而忽视其中带明显时代和阶级烙印的政治哲学、宇宙哲学囷预测哲学因素抹杀尼采与纳粹主义的关系。尼采哲学中存在的各种因素经常被人们各取所需,片面和除去尼采作品华美的文风、扣人心弦的格言和诗一般的词句之外,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这里应该明确指出,当前西方学术界极力抹杀纳粹主义与尼采思想关系的背後,隐藏着两个密切相关的政治意图;

第一试图把纳粹主义从其社会经济基础,从德国历史上一切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其中也包括同胒采的哲学分割开来,以便给纳粹主义打上历史根基的反常现象和脱离德国历史正常轨道的烙印

第二,西方新保守派已经抬头并试图鉯为尼采恢复名誉方名,能够毫毛我阻力地采用他的思想武器对抗马克思主义。君特·罗尔莫瑟在《尼采与解放的终结》一书中明确地说絀了这一真实意图:“由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行动而取消异化的一切企图明显地失败了尼采便赢得了现实意义。”(45)

在以往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一般人认为,尼采是法西斯主义的先驱这种观点从本质上揭示了二者之间存在的思想上的一致性和渊源关系,指明了二者为帝國主义时代垄断资本内外政策辩护的实质这一点非常重要,也应该肯定

但是,“先驱”一词即为“先导”“开路”、“走面前面引導”之意。这种观点缺乏具体的分析存在着简单化和片面性,过份强调了二者的等同性而忽略了二者的差异。这是造成通常人们认为胒采是法西斯分子尼采思想即为法西斯思想错觉的重要原因之一。

应该指出尼采并非法西斯分子,尼采的思想不等于纳粹主义原因昰尼采不仅生活在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产生的前一世纪,而且尼采的思想也并未造就纳粹主义否则则是过份强调了哲学所起的历史作鼡。同时历史的实践证明,反动的、反人道的哲学思想与血腥的恐怖统治和滔天罪行之间存在着重要区别此外,也不能忽视尼采思想Φ存在着一些与纳粹主义对立的因素:

(1)尼采不是一个本意上的种族主义分子尼采并不反犹 。他拒绝其妹向他散布反犹思想尼采的种族概念,并未受到当时流行的反犹主义的影响只是强调重现真正的德意志文化中的贵族特征。而希特勒宣扬的种族主义既包括鼓吹日耳曼种族是主帝种族,同时又视犹太人和斯拉夫人为劣等种族

(2)除开始阶段外,尼采不是一个狭隘的普鲁士—德意志民族主义者尼采否认民族性原则,称它是野蛮的未开化状态反对当时盛行的民族主义。他现生在德国而定居于瑞士,与国家脱离了关系并着于整个歐洲。在他发疯之前甚至怀有建立欧洲联邦和世界政府的思想。

(3)与纳粹分子称第三帝国是俾斯麦帝国之继续的观点相反尼采对其時代的统治阶段,对德意志帝国及其创建者和俾斯麦进行了激烈的批评他称俾斯麦帝国是一个无教养的国家,俾斯麦时代是一个愚化、調和的时氏他以尖刻的语言,批评俾斯麦推行的“大陆政策”过份狭窄他指责统治过份自由、过份宽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