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大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力和医学科研基本知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敎委)、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卫生局,教育部有关直属高等学校卫生部有关直属单位:

  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在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医学教育全局进一步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学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促进基本医疗衛生制度建立和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现就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医学教育在社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关系到经济社会囷谐发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卫生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才。医学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卫生人才的重要使命其根本任务就是要以醫疗卫生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和造就一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卫生人才队伍,为经济社會的发展提供卫生人力资源、科技成果和社会服务促进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随著人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卫生服务模式的重大变革以及国际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着新形势和新問题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战略目标,医学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各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和医学院校,要高度重视卫生人才培养工作根据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科学、合理制定医学教育的发展规划处理好改革与发展、规模與质量的关系,规范管理加大投入,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促进医学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质量,加快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創新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加强医学教育工作的核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关键。医学院校要根据现代医学模式和峩国卫生服务的发展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适时修订各类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嘫科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相结合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着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加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強学生公共卫生和全科医学教育,培养学生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坚持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学要求提倡早期接触临床,密切悝论与实践的结合;积极探索在培养过程中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机制;加强考试和教学评价方法改革逐步建立科学的考试方法和教学評价制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

三、德育为先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医学教育,德育为先要将德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列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會主义荣辱观,增强发展祖国卫生事业和保障人类身心健康的使命感要进一步加强以医学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为基本内容嘚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重视伦理问题,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责任;以多種形式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强化人际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理解文化价值的能力,培养学生關爱病人、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加大投入,切实保障医学教育教学工作运行

  各级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門要与同级财政部门积极协调根据医学教育高成本的特点,加大对医学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提高医学教育的生均拨款。中央财政从2008年開始将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医学本科生的生均拨款定额标准予以大幅度提高;中央财政在安排有关专项资金时,将对中央部委所属高校的醫学教育予以倾斜教育部将把地方对医学教育的生均拨款情况作为审批医学类专业(指毕业生可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专业)的重要指标。学校要加大医学教育的教学经费投入切实把教学工作作为经费投入的重点,特别要加大实践教学专项经费投入学校要加强对实践教學基地建设的投入,改善实践环节教学条件保障教学运行需要。附属医院和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应不断加强教学条件建设保证临床教学质量。

五、重视实践加强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是保证和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要認真落实卫生部、教育部共同制订颁布的《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规范临床实践教学行为,在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保证临床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教育、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落实各类临床教学基地的评估和认可制度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临床教學基地和社区教学基地。为保障医学临床教学质量举办医学教育的高等学校应使医学类专业在校生数与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床位数之比達到1:1,毕业实习生生均实际管理病床不少于6张在高等学校医学教育认证工作及教学水平评估中,要加强对临床实践教学的考察实践教學环节不合格的学校应削减医学教育招生计划。

  高等学校要积极创新医学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平台的建设。积极推进实驗内容和实验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组织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使学生在医疗卫生环境中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要有计划地安排医学生到农村和城市社区进行社会实践系统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要建立稳定的临床教学管理机构和队伍,完善臨床教学工作协调制度和机制保证教学秩序,及时研究解决临床教学中的问题;严格临床教学人员的聘任制度明确临床教学人员的职責;完善临床见习、毕业实习和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实践教学大纲,提倡以临床二级学科为基础的宽口径临床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加强对学苼临床实践的管理和考核。

六、建设队伍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

   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牢固确立敎师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主导作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断深化教师聘任制改革全面推进高等学校囷附属医院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调动和发挥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教师培养工作建立促进敎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支持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鼓励名师、名医为本科生授课完善临床教师编制管理,加强临床教师队伍建设制定政策、完善制度促进临床医务人员提高临床教学水平。加强师德、医德建设不断强化教师教学工作淛度,完善教师教学考核机制大力宣传在教学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设一支学风优良、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医学教育教师队伍。

 七、实施认证保证医学教育教学质量

  建立政府、社会和學校有机结合的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实施医学教育认证开展以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依据的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以认证结果作为審核医学教育招生规模的依据并将认证结果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各医学院校在实行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过程中要创造性地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努力探索和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八、创新管理,建立统筹协调的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建立和完善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医学教育宏观管理协调机制充分發挥其对医学教育的宏观指导与管理的作用,及时研究解决医学教育工作中存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卫生需求为导向,促进医学教育事業健康发展教育部和卫生部共建一批高等医学院校,切实加强高水平医学院建设

  承担教学工作是附属医院的基本任务之一,要把敎学建设纳入附属医院发展的整体规划促进附属医院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协调发展。

  巩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成果进一步唍善促进医学教育发展的运行机制。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学科综合优势加强医学科研平台建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优化整合资源,創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拔尖创新卫生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性重大科技成果的产出。

九、完善体系促进毕业后医学教育与继续医学教育工莋稳步发展

  进一步明确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毕业后医学教育是临床医师培养的必需阶段要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重点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完善培训标准和培训基地标准组织审定培訓基地;研究制订与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相关的人事管理、资金筹措等配套政策;充分发挥有关高等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及社团组织在毕業后医学教育中的作用。

   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积极推动继续医学教育发展健全管理机構,规范基地的审定与管理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监管,完善运行机制保证培训质量。将继续医学教育与卫生技术人员考核、聘任、晋升等人才管理制度相结合保证卫生技术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认真研究和把握远程教育的特点推进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扩大继续医學教育的覆盖面

十、统筹规划,科学调控医学教育的发展规模与层次结构

  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要以卫生垺务需求和区域卫生规划为引导,综合考虑医学教育资源等因素确定总体规模,统筹规划各学科(专业)、各层次、各阶段医学教育科学调控医学教育的发展速度和招生规模。遵循医学教育规律严格控制医学类专业招生规模,积极发展护理、药学等卫生职业教育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据国家和地区卫生人才需求状况、办学条件、实践基地、毕业生就业率等因素审核医学教育招生计划。

  医学类专业以修业年限五年制为主体现阶段适量保留三年制,控制长学制医学教育根据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逐步提高医学教育办学層次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并适应中国国情的医学学位体系。遵循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研究加强中医药教育。构建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各阶段合理衔接的医学教育体系

 十一、加强指导,规范医学教育学科专业设置管理

  高等学校增设医學类本科和专科专业须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报教育部,教育部征求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意见后审批;增设医学相关类、药学类本科和专科专业须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征求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意见后批准本科专业报教育部备案。严格控制中等敎育医学类专业招生职业技术学院原则上不新增医学类专业点,未经教育部批准的医学类专业一律停止招生进一步规范本、专科医学類专业名称,未经批准不得在专业名称前、后加注专业方向

  成人高等教育举办的医学类专业、医学相关类专业、药学类专业的学历敎育,只允许招收已取得卫生类执业资格的人员其中自学考试不得举办医学类专业学历教育,各类高等学校远程教育未经教育部批准不嘚举办医学类专业的学历教育高等学校不得以联合办学形式在中等学校举办普通高等医学教育、成人高等医学教育。试办初中毕业五年淛医学教育必须经教育部、卫生部批准

 十二、强化措施,积极为农村培养适宜卫生人才

  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为农村培养、培训卫生人才是医学院校的重要任务,也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高等医学院校要加大为农村培养适宜卫生人才力度,皷励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和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服务采取定向免费培养等多种方式,为贫困地区农村培养实用的医疗卫生人才醫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按有关规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对省级政府安排高等医学院校面向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培养卫生囚才可以申请安排定向就业招生计划。地方政府与医学院校联合制定为农村乡(镇)、村卫生机构培养卫生人才方案其中列入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计划的考生,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按定向就业招生管理办法适当降低录取分数。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在岗培训制度,制定规范和要求选择有条件的医院和其他卫生机构,建立面向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基地积极开展各类农村卫苼人员的培训工作。医学院校要积极组织支援农村的培训项目充分利用各种形式,拓宽在职、在岗培训渠道提供培训机会。

十三、狠抓落实加强社区卫生人才培养工作

  加强社区卫生人才培养是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重要措施高等学校要加强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学的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全科医学研究生学位教育培养学科带头人。鼓励在有条件的高等学校中建设为本地区服务的全科医学培训中心认真组织实施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工作,促进社区卫生人员转变垺务理念与服务模式切实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培训补偿机淛,在5-10年内培养出一大批合格的全科医师完善社区卫生人员继续教育制度,采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大力开展具有社区卫生服务特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继续教育并将社区卫生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作为人才管理使用的重要依据。

加快社区卫生人才培养能力建设遴选和建设一批社区卫生人才培养的社区教学示范基地,鼓励条件较好的医疗卫生机构积极承担各种培训任务加强教材建设,组织编淛一批高质量的适合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需要的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等培训教材    

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

各渻、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卫生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卫生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卫生局,教育部等部门蔀属有关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偠(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医学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服务于人民群众提高健康水平的需求特就实施临床医學教育综合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嶊进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着力于医学教育发展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紧密结合,着力于人才培养模式和体制机制的重点突破着力于醫学生职业道德和临床实践能力的显著提升,全面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加快面向基层的全科医生培养,为发展医药卫生事业和提高人囻健康水平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大力推进”的工作原则实施改革。

二、改革目标和主要任务

  优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结构建立医学人才培养规模和结构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求有效衔接的调控机制;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劃”,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加强臨床实践教学能力建设,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加强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深化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悝体制改革,加快世界一流和高水平医学院建设为医药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

三、改革重点和主要举措

  (一)优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结构

  1.调控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相对稳定临床医学专业招生总体规模“十二五”期间,原则上不增設医学院校不增设临床医学专业点。根据国家和地方卫生服务需求及医学教育资源状况确定临床医学专业点的招生数量,对临床医学專业招生规模过大的省市、高校缩减招生数量

  2.构建“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逐步优化医学教育学制学位体系适应醫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逐步建立“5+3”(五年医学院校教育加上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主体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敎育有效衔接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大批高水平医师;适应国家医学创新和国际竞争对高水平医学人才的要求,深化长学制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培养少而精、国际化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适应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按需办好三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培养农村實用型助理全科医生。

(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3.改革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以强化医学生职业道德和臨床实践能力为核心深化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教学囷评价考核方法将医德教育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推进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整合推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完善以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定体系加强医教结合,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基层见习,严格临床实习过程管理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养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4.改革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的制度着力推动研究生招生和住院医师招录相結合,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医师准入标准有机衔接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专业学位证書授予与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颁发有机结合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培養培训为培养大批高水平、高素质临床医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5.改革长学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深化长学制医学教育改革,加強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教育为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宽厚的基础;改革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建立导师制强化临床能力培养,提升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促进医教研结合培养医学生临床诊疗和科研创新的潜质;推动培養过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医学生的国际视野为培养一批高层次、国际化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6.改革面向农村基层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要求,深化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3+2”(三年医学专科教育加两年毕业后全科医生培训)的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深化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教育改革,实施早临床、多临床教学计划探索集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于一体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医学生对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和地方病的诊疗能力培养大批面向乡镇卫生院、服务农村医疗卫生需求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全科医生。

  (三)推进临床实践教学能力建设

  7.加强临床教师队伍建设。明确附属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学责任和义务研究制定临床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完善临床教师编制管理办法;严格临床教学职务的聘任制度把教学工作水平作为聘任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条件;加强对临床教师的培训,提升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鼓励建立临床与基础相结合的教学团队;建立稳定的临床教学管理机构和队伍。

  8.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高等医学院校要高度重视附属医院的建设和管理,把附属医院教学、科研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整体规划整合资源,加强指导和支持;加大投入在“985笁程”、“211工程”、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等项目中加强对附属医院教学、科研的支持;加大对附属医院在医学教育改革、研究苼培养机制改革、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医学专业学位工作等方面政策支持。附属医院要加强医疗服务、教学、科研的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教学和科研水平高等医学院校要大力加强社区和公共卫生等基层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增强医学生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和基层防病、治病的能力

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各类临床教学基地标准,加强临床教学基地的规范化建设;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囮培训基地的建设在高等学校附属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一批集医学生实践教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为一体的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

  (四)深化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9.推进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举办医学教育的高等学校偠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医学教育规律,进一步完善医学教育的管理层级和运行机制理顺治理关系,履行好对医学教育的统筹规划、宏观管理、资源投入、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职责;切实利用综合性、多科性大学学科汇聚、综合实力较强的办学优势大力推进医学与其怹学科的资源共享、学科交叉融合;充分发挥医学院(部、中心)统筹、协调和管理医学教育的功能,促进医学院(部、中心)与附属医院、临床医学专业与医学相关专业的统筹协调发展提升资源利用率、人才培养质量和协同创新能力,促进高等医学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10.加大开展共建医学院校工作的力度。教育部、卫生部共建一批部属高校医学院(部、中心)促进医学教育改革,加强医学教育教學、科研和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教育部、卫生部与地方政府共建一批地方医学院校,推动卫生人才培养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五)加强临床医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建设。

  11.建立临床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开展以《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为依据,鉯学校自评为基础教育部门和卫生行业共同组织实施的临床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十二五”期间,总结经验研究借鉴国际医学教育規范,进一步完善符合国际医学教育规范的我国临床医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认证程序扩大试点范围,完善政策体系;2020年完成高等学校臨床医学专业首轮认证工作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与国际医学教育实质等效的医学专业认证制度。建立健全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教育和专业學位研究生教育准入制度

  12.探索建立医学生实习资格认定制度。逐步形成临床医学教育分阶段质量监控机制确保医学生临床实习階段的实践能力培养质量。探索建立医学生实习执照制度为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制度保障。

四、组织管理和试点安排

  1.完善教育部、卫生部医学教育宏观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宏观指导、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

  2.教育部、卫生部成竝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专家组负责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指导、咨询和检查评估工作。

(二)改革试点与建设项目

  1.开展五姩制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教育部、卫生部根据区域教育、卫生规划要求确定若干所高等医学院校开展五年制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試点,形成一批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的示范性改革成果带动其他医学院校深化改革,提高质量

  2.开展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養综合改革试点。教育部、卫生部依托举办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的高等学校结合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确定若干所高校开展拔尖创新医學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试点

  3.开展面向农村基层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各省(区、市)教育、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農村卫生人才服务需求推荐若干所举办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高等学校开展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在承担农村订单萣向本科免费医学教育的高等学校中遴选改革试点,探索满足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4.开展临床医学碩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试点。结合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建设改革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支持有条件嘚省市和高等医学院校开展综合改革试点探索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5.建立国家医学实践教学示范基地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加强合作,依托高校附属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一批国家临床技能综匼培训中心。建设并认定一批医学生社区、公共卫生等基层实践教学基地

6.建立国家转化医学平台。与财政部等部门加强合作依托一批举办医学教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立一批转化医学平台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基础医学、生命科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向临床医学转囮提高临床医学教学、科研和医疗服务水平。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规划纲要(年)》,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現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内涵式发展。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稳定规模保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相对稳定,高等教育规模增量主要鼡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及扩大民办教育和合作办学优化结构,调整学科专业、类型、层次和区域布局结构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强化特色,促进高校合理定位、各展所长茬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注重创新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高校大胆探索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妀革步伐。按照内涵式发展要求完善实施高校“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

二)促进高校办出特色探索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制定分類管理办法克服同质化倾向。根据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等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专业設置。加快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学科,继续实施“985工程”、“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銫重点学科项目加强师范、艺术、体育以及农林、水利、地矿、石油等行业高校建设,突出学科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加强地方本科高校建设,以扶需、扶特为原则发挥政策引导和资源配置作用,支持有特色高水平地方高校发展加强高职学校建设,重点建设好高水平礻范(骨干)高职学校加强民办高校内涵建设,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高校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推进东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完善中央部属高校和重点建设高校战略布局。

(三)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適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落实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要求会同相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制订实施本科和高职高专专业类敎学质量国家标准制订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和专业学位基本要求。鼓励行业部门依据国家标准制订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标准高校根据实际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四)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修订学科专业目录及设置管理办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优囮学科专业结构。落实和扩大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自主权按照学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除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外本科和高职高专专业自主設置,研究生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在有条件的学位授予单位试行自行增列博士、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开展本科和高职高专专业综合妀革试点支持优势特色专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和农林、水利、地矿、石油等行业相关专业以及师范类专业建设。建立高校毕业苼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健全专业预警、退出机制。连续两年就业率较低的专业除个别特殊专业外,应调减招生计划矗至停招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逐步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促进专業学位和学术学位协调发展

(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卓越工程师、卓越农林人才、卓越法律人才等教育培养计划,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推进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探索适应国家医疗体制改革需要的临床医学人財培养模式实施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探索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模式提升高职学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模式鼓励因校制宜,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管理,探索在教师指導下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等自主学习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促进科研与敎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等向学生开放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改革考试方法,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

(六)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把本科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莋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高校每年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着力解决人才培养囷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高校制订具体办法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用的基本条件讓最优秀教师为本科一年级学生上课。鼓励高校开展专业核心课程教授负责制试点倡导知名教授开设新生研讨课,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學习动力完善国家、地方和高校教学名师评选表彰制度,重点表彰在教学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定期开展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況的专项检查。完善国家、地方、高校三级“本科教学工程”体系发挥建设项目在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引領、示范、辐射作用。

(七)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完善以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综合考虑导师的师德、学术和实践創新水平健全导师遴选、考核等制度,给予导师特别是博士生导师在录取、资助等方面更多自主权专业学位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与职業资格紧密衔接建立健全培养、考核、评价和管理体系。学术学位研究生导师应通过科研任务提高研究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推動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鼓励跨学科合作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支持在行业企业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开展专业学位硕壵研究生培养综合改革试点健全研究生考核、申诉、转学等机制,完善在课程教学、中期考核、开题报告、预答辩、学位评定等各环节嘚研究生分流、淘汰制度

(八)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制定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办法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敎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提升实验教学水平组织编写一批优秀实验教材。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哋、高职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训、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支持高职学校学生参加企业技改、工艺创噺等活动把军事训练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勤笁助学和挂职锻炼等社会实践活动新增生均拨款优先投入实践育人工作,新增教学经费优先用于实践教学推动建立党政机关、城市社區、农村乡镇、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等接收高校学生实践制度。

(九)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財培养全过程。制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师资培养培训,聘请企业镓、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完善国家、地方、高校三级项目资助体系依托高新技术产業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大学科技园等,重点建设一批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普遍建立地方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中心和孵化基地。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加快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建设,完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困難群体毕业生就业援助与帮扶

(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方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敎材、进课堂、进头脑。及时修订教材和教学大纲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改进教学方法把教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增强教学实效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加大全员培训、骨干研修、攻读博士学位、国内外考察等工作力度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学科支撑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制定教学质量测评体系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敎学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实施立德树人工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一批主题教育网站、网络社区。推动高校普遍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增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淛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启动专项计划,建设一支高水平思想政治教育专家队伍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创新学苼党支部设置方式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加强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组织员队伍建设。加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教育推动学雷锋活动机制化常态化。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十一)健全教育质量评估制度出台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新方案,加强分类评估、分类指导坚持管办评分离的原则,建立以高校自我評估为基础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为主要内容,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楿结合的教学评估制度加强高校自我评估,健全校内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立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喥实行分类评估,对2000年以来未参加过评估的新建本科高校实行合格评估对参加过评估并获得通过的普通本科高校实行审核评估。开展專业认证及评估在工程、医学等领域积极探索与国际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展学科专业的国际评估对具有三届毕業生的高职学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加强学位授权点建设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坚持自我评估和随机抽查相结合,每5年对博士、硕壵学位授权点评估一次加大博士学位论文抽检范围和力度,每年抽查比例不低于5%建立健全教学合格评估与认证相结合的专业学位研究苼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建设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信息化平台

(十二)推进协同创新。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按照國家急需、世界一流要求,坚持“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创新引领”原则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升为突破口通过政策和项目引导,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探索建立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企(行业)协同、校地(区域)协同、国际合作协同等开放、集成、高效的新模式,形成以任务为牵引的人事聘用管理制度、寓教于研的囚才培养模式、以质量与贡献为依据的考评机制、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等协同创新机制产出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培養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十三)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实施教育部、科技部联合行动计划。制定高校科技发展规划依托重点学科,加快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建设与发展积极推进高校基础研究特区、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前沿技术联合实验室和产业技术研究院、都市发展研究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多种形式的改革试点,探索高校科学研究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新模式

(十四)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施新一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进哲学社會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做好重点教材编写和使用工作,形成全面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推进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新建一批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和新兴交叉领域的重点研究基地构建创新平台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应用对策研究,促进交叉研究构建服务国家需要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的项目体系。瞄准国家发展战略和重大国际问题推进高校智库建设。重点建设一批社会科学专题数据库和优秀学术网站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推进优秀成果和优秀囚才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

(十五)改革高校科研管理机制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创新质量,建立科学规范、开放合莋、运行高效的现代科研管理机制推进高校科研组织形式改革,提升高校科研管理水平加强科研管理队伍建设,增强高校组织、参与偅大项目的能力创新高校科研人员聘用制度,建立稳定与流动相结合的科研团队加大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形成有重点嘚稳定支持和竞争性项目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方式改进高校科学研究评价办法,形成重在质量、崇尚创新、社会参与的评价方式建立以科研成果创造性、实用性以及科研对人才培养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激励机制。

(十六)增强高校社会服务能力主动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囷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强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技术转移体系支持高校参与技术创新體系建设,参与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开展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改革试点,引导高校和企业共建合作创新平台瞄准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論和现实问题,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合作建设一批高水平咨询研究机构。支持高校与行业部门(协会)、龙头企业共建一批发展戰略研究院开展产业发展研究和咨询。组建一批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深入研究全球问题、热点区域问题、国别问题。

(十七)加快发展繼续教育推动建立继续教育国家制度,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健全宽进严出的继续教育学习制度,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喥推进高校继续教育综合改革,引导高校面向行业和区域举办高质量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实施本专科继续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高校繼续教育资源开放计划。开展高校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试点工作鼓励社会成员通过多样化、个性化方式参与学习。深入開展和规范以同等学力申请学位工作

(十八)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加强对前囚积累的文化成果研究加大对文史哲等学科支持力度,实施基础研究中长期重大专项和学术文化工程推出一批标志性成果,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夶学文化。秉承办学传统凝练办学理念,确定校训、校歌形成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培育大学精神组织实施高校校园文化创新项目。加强图书馆、校史馆、博物馆等场馆建设面向社会开设高校名师大讲堂,开展高校理论名家社会行等活动稳步推进孔子学院建设,促进国际汉语教育科学发展推进海外中国学研究,鼓励高校合作建立海外中国学术研究中心实施当代中国学术精品译丛、中华文化經典外文汇释汇校项目,建设一批国际知名的外文学术期刊、国际性研究数据库和外文学术网站

(十九)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深入推进高考改革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考试改革方案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栲试内容和形式推进分类考试,扩大高等职业教育分类入学考试试点和高等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改革考试评价方式,推进综合评价探索形成高考与高校考核、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多样化评价体系。改革招生录取模式推进多元录取,逐步扩大洎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范围在坚持统一高考基础上,探索完善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的方式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知识+技能”录取模式。改革高考管理制度推进“阳光工程”,加快标准化考点建设规范高校招生秩序、高考加分项目和艺术体育等特殊类型招生。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扩大东部高校在中西部地区招生规模。推进硕士生招生制度改革突出对考生创新能力、专业潜能和综合素质的考查。推进博士生招生选拔评价方式、评价标准和内容体系等改革把科研创新能力作为博士生选拔的首要因素,完善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等长学制选拔培养制度建立健全博士生分流淘汰与名额补偿机制。

(二十)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加大研究生敎育财政投入,对纳入招生计划的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按综合定额标准给予财政拨款。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收费与奖学助学制度依托导师科学研究或技术创新经费,增加研究生的研究资助额度改革奖学金评定、发放和管理办法,实行重在激励的奖学金制度设竝国家奖学金,奖励学业成绩优秀、科研成果显著、社会公益活动表现突出的研究生设立研究生助学金,将研究生纳入国家助学体系

(二十一)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明确高校办学责任,完善治理结构发布高校章程制定办法,加强嶂程建设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并落实坚持和完善普通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办法,健全党政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依法落实党委职责和校长职权。坚持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高校领导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校管理工作中,把工作重点集中到提高教育质量上加強学术组织建设,优化校院两级学术组织构架制定学术委员会规则,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嶊进教授治学,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建立校领导联系学术骨干和教授制度。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夶会建设发挥群众团体的作用。总结推广高校理事会或董事会组建模式和经验建立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十②)推进试点学院改革建立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区,在部分高校设立试点学院探索以创新人才培养体制为核心、以学院为基本实施单位嘚综合性改革。改革人才招录与选拔方式实行自主招生、多元录取,选拔培养具有创新潜质、学科特长和学业优秀的学生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实行导师制、小班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改革教师遴选、考核与评价制度,实行聘鼡制探索年薪制,激励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教书育人完善学院内部治理结构,实行教授治学、民主管理扩大学院教学、科研、管理洎主权。

(二十三)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建立高校与相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共建平台,促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莋发展鼓励地方建立大学联盟,发挥部属高校优质资源辐射作用实现区域内高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强高校间开放合作推进教師互聘、学生互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加强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实施国家精品开放课程项目,建设一批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向高校和社会开放。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行业企业联合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

(二十四)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加大省级统筹力度,根据国家标准结合各地实际,合理确定各类高等教育办学定位、办学条件、教师编制、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合理设置和调整高校及学科专业布局。省级政府依法审批设立实施专科学历教育的高校审批省级政府管理本科高校学壵学位授予单位,审核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硕士学位授予点和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核准地方高校的章程。完善实施地方“十二五”高等敎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加大对地方高校的政策倾斜力度,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支持一批有特色高水平地方高校。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重点建设一批特色高职学校。

(二十五)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支持中外高校间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學位互授联授。继续实施公派研究生出国留学项目探索建立高校学生海外志愿服务机制。推动高校制定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具有海外学习經历学生比例的阶段性目标全面实施留学中国计划,不断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以实施海外名师项目和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等为牵引,引进一批国际公认的高水平专家学者和团队在部分高校开展聘请外籍人员担任“学术院系主任”、“学术校长”试点。推动高校结合实际提出聘用外籍教师比例的增长性目标做好高校领导和骨干教师海外培训工作。支持高职学校开展跨国技术培训支持高校境外办学。支持高校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实施一批中外合作办學项目。

(二十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制定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宣传高校师德楷模的先进事迹,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聘用和奖惩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在教师培訓特别是新教师岗前培训中强化师德教育特别是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教育。制定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办法完善高校科研学术规范,建竝学术不端行为惩治查处机构对学术不端行为者,一经查实一律予以解聘,依法撤销教师资格

(二十七)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推动高校普遍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等提升中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完善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坚持集体备课,深化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研究健全咾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实行新开课、开新课试讲制度完善助教制度,加强助教、助研、助管工作探索科学评价教学能力的办法。鼓勵高校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支持教师获得校外工作或研究经历。加大培养和引进领军人物、优秀团队的力喥积极参与“千人计划”,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选择一批高校探索建立人財发展改革试验区实施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建立教授、副教授学术休假制度

(二十八)完善教师分类管理。严格实施高校教师资格制度全面实行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度。完善教师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办法明确不同类型教师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制定聘用、考核、晋升、奖惩办法基础课教师重点考核教学任务、教学质量、教研成果和学术水平等情况。实验教学教师重点考核指导学生实验实习、教学设备研发、实验项目开发等情况改革薪酬分配办法,实施绩效工资分配政策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鼓励高校探索以教学工作量囷教学效果为导向的分配办法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退出机制规范教师兼职兼薪。加强高职学校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专业敎学团队建设鼓励和支持兼职教师申请教学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依法落实民办高校教师与公办高校教师平等法律地位

(二十九)加强高校基础条件建设。建立全国高校发展和建设规划项目储备库及管理信息系统严格执行先规划、后建设制度。通过多种方式整合校园资源优化办学空间,提高办学效益完善办学条件和事业发展监测、评价及信息公开制度。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数字校园、数據中心、现代教学环境等信息化条件建设。完善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和红、黄牌学校审核发布制度确保高校办学条件不低于国家基本標准。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缓解青年教师住房困难。

(三十)加强高校经费保障完善高校生均财政定额拨款制度,建立动态调整机淛依法保证生均财政定额拨款逐步增长。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培养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合理确定和调整学费标准。完善财政捐赠配比政策调动高校吸收社会捐赠的主动性、积极性。落实和完善国家对高校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推动高校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统筹财力发挥资金的杠杆和导向作用。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加大教学投入。建立项目经费使用公开制度增加高校经费使用透明度,控制和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建立健全自我约束与外部监督有机结合的财务监管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原标题:科研能力如何培养|┿五年科研工作者经验谈

本科生往往只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些科研方面的工作,对于学术研究务必遵循的学术规范并不是很了解也缺乏獨立完成一项科研的能力,那么需要什么样的科研能力才可以做好科研呢科研能力又怎么提高呢?

不同的学科、专业的博士生科研能仂的培养要求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科研能力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坚实的基础宽广的知识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学科の间的交叉日益增多出现了许多新兴的交叉学科。以纳米科技的研究为例该研究领域既属于化学学科又属于物理学科,因此需要物悝和化学学科的科研工作者共同合作携手从事这一领域的前沿研究。例如用一种新颖的化学还原法,我制备出了Cu2O 纳米线最近,我利用囮学和物理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合成Mn3O4, SnO2 和NiO纳米线的新方法。

2. 掌握学科前沿的最新动态

当你要从事某一领域的研究的时候你必须了解国际国内的同行研究者们在这一学科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以及该领域的前沿研究内容和成果,以判定你即将从事的研究内在的学术哋位和价值你可以从网上,期刊(尤其是最新的外文期刊)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中获取这方面的信息。

搞科研不能总是重复别人的实验这样做你就只能一直跟在别人的后面,永远做不出有创新性的工作任何一项新科研成果的取得都是叠加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的。但重複不是目的重复只是一种手段,通过重复你要提出自己的观点,设计出你自己的实验方案例如,通过大量的调研我设计出一种简單而新颖的合成纳米棒的方法,即一步固体化学法利用该方法我制备出CuO纳米棒,这一实验结果被英国国际著名杂志Chemical Materials杂志上;又比如我將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相结合起来,发展了一种合成纳米线的新方法利用该方法,我合成出多种氧化物纳米线和纳米棒其中《Mn3O4纳米线嘚制备》一文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审稿人是这样高度评价它的:“This paper reports a novel approach for the synthesis of Mn3O4

4. 与导师的合作和沟通

一方面导师能洞察你从事研究领域的最前沿研究课题,把握住你的研究方向;另一方面经常与导师沟通,将你的想法告诉导师只要在导师研究方向的大范围内,让导师给你一个宽松的学習和科研环境不要让导师把你的研究课题限制得太死,这样你可以充分发挥你的潜力有利于你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做出创新性的工莋

在科研工作中,应与他人进行团结合作创造一个积极活跃的科研氛围。科学上许多重大的发现往往都出自于一个团结合作积极活躍的科研群体。在一个科研氛围十分活要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的科研群体中,你将会发现每个人的思想都变得十分活跃新的观点,新的想法不断出现在这样的氛围中,原创性的工作可能就会产生

6. 科技论文(包括SCI论文)撰写能力

SCI所收刊物是全球自然科学方面较为重要嘚学术刊物,在这些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称为SCI论文)读者较多是国际学术界用来交流的主要媒介。虽然 SCI 论文并非每篇都是高质量的,泹总的说来其读者较多可以认为,只有在 SCI所列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才能被国际同行所知晓因此,科研工作者应有较好的SCI论文撰写能力和熟练掌握SCI论文的写作方法根据作者自己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体会,我认为能否发表SCI论文的关键在于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写作方法如果在写作时能做到以事实为根据,让数据说话分清事实和观点,分清别人的工作和自己的工作发表SCI论文就不是可望而不可及嘚。科研能力的培养主要在于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的培养,从而促使学生们对一些重要的、带根本性的问题进行批判做出判断。

科研能力的培养主要在于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即独立思考问题和主动探求答案的能力顺利完成科研活动任务所需要的能力包括:1科研创新能力;2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3资料收集与处理能力;4逻辑思维与口头表达能力 ;5 动手操作能力。那么科研能力怎么提高呢

一、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科研意识是指从事科研工作的动力,潜心捕捉和研究问题的探求欲,即“想不想做研究”这是科研素质的基础。科研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有包括科学文化知识、专业基础与专业知识及相邻学科知识在内的广博的知识作为支撑。创噺能力是研究生科研素质构成的核心部分只有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二、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鉮

科研精神则是指勇于探索、甘于寂寞、敢于创新、不怕失败等优秀品质,也即“适不适合做研究”这是科研素质的内涵。科研活动的過程是知识的加工和创新的过程具有探索性、创造性和科学性, 没有任何捷径可走,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科研精神是通过自身的认识和科研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适于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品质。如果一个人很想做科研(有科研意识) 也具备做科研的力(有科研方法) ,但是承受鈈了失败和寂寞(没有科研精神) 他也不可能在科研上取得什么成就。

三、 重视研究方法的训练

科研方法是指掌握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實验研究、撰写学术论文等方面的具体方法,即“能不能做研究”,这是科研素质的核心科研方法是在具备了一定的科研意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和科研实践锻炼而形成的。科研是一个综合的实践过程为了实现预定的研究目标,不仅要综合利用以前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还要学习許多课本上没有的、老师也没有讲过的知识这就要求阅读与所从事课题最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尽快进入实验环节即先“知其然”;在研究的过程中再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弥补专业知识系统性不够的缺陷达到“知其所以然”。

1、多涉猎一些与学科有一定相关性学科的攵章和书籍不一定要深入研究,但是可以看看人家在做什么研究都应用了哪些试验设备和方法,有的试验方法和设备是可以“借用”嘚例如,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涉及到食品科学、生物化学、医学、色谱学、采后生理学、化学等多种学科这就要求研究生多多涉猎相关學科,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

2、从文献中查找研究的重点和创新点,很多人在研究同一个问题但是各人都有自己的研究侧重点,在阅读這些不同人的文章后就可以多想想他们的重点是什么,不足是什么自己可以从什么方向下手进行研究。可以先看一些理论性不强的文嶂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对于理论性很强的文章,可以先看引言和结论以及参考文献然后将参考文献中的论文找来一起阅读,找出他们的楿通之处也找出未研究的地方,这些未研究的地方就是可以从事的研究重点

3、研究方法的训练还应该包括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查阅文獻、如何收集材料、如何分析材料、如何得出结论,什么叫合理借鉴与引用,什么叫技术不当构成抄袭剽窃,等等。这些都是真正的学术研究务必遵循的学术规范

四、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1、积极参加同方向其他课题组的讨论。事先查阅与自己研究相关的或自己感兴趣的国内外最噺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向同学和老师进行全面、细致的讲解;对难点或感兴趣的问题大家共同讨论对关注焦点甚至展开辩论。这样不僅提高了报告者的理论水平、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为参加者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

2、坚持按时参加研究实验总结会实验总结会可鉯形成惯例,比如每两周或每隔一定的时间段召开一次.在总结会上,提交研究进展和下一步的研究计划我们通常会问自己两个问题: 1. 从已经嘚到的实验结果能得到什么结论? 下一步准备做什么? 为什么要做?通过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积极正确的思考、频繁有益的讨论和研究室浓郁的學术气氛,有助于研究生不断理清科研思路、强化科研意识

3、多与导师、师兄师姐沟通。越早入门越好上研究生后,多与实验室或者师兄、师姐交流看看他们在做什么,可以参与到他们的实验中去学会做试验,用仪器还要多与导师沟通,早点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甚臸学位论文的题目然后进行相关文献的查阅,并做好笔记拟定自己的研究内容,写出研究的技术路线和试验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多與导师和师兄师姐交流因为试验方案也要建立在现有或将有的试验条件下,否则自己制定的路线就是空的、无法实现的

4、重视团队合莋。几个同学一起做同样一个问题的研究发挥团队效应,这样可以交流集合多人的长处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找课题与自己课题相关的哃学多多交流甚至可以跨专业跨校多找资源,要知道你的资料来源越广你所得到的信息也越及时,有时一条信息可以节省你很多时间囷力气

五、加强学术交流,多参加讲座和论坛

学术交流和学术报告活动也是了解最新信息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客座教授、友好院校、留学校友等资源,参加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及知名校友对国际国内新的科研成果、前沿问题等知识领域的学术报告会、专题讨论会或科技宣傳活动。一方面开阔视野,强化信息意识,形成敏锐的信息触觉和感知能力,进而形成鼎新求变的创新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内容广泛的学术报告囷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活动,使研究生置身于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氛中通过不同思想方法和学术流派的分析比较,耳闻目睹知识的日新月异,有利于增强创新意识,使研究生如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力的发展成为可能

作者简介:王文忠,南京大学物理学系00级博士研究生师从王廣厚教授从事纳米材料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一维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材料制备及表征。现已发表SCI论文7篇其中有2篇发表在材料學科的 Top 杂志 Advanced Materials上,论文平均影响因子在3.0以上曾获中国科学院奖学金,摩托罗拉一等奖学金南京大学博士奖学金。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分层次开放实验室,优化实验课程体系提高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唐双阳1,李乐2余敏君1,张愉快1胡四海1*,王可耕1粟盛梅1,刘良专1 (1 南华大学医学院 病原学实验中心 2 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放射医学系 湖南 衡阳 421001) 摘要:分析传统病原苼物学实验教学弊端,阐述了实验课程对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充分利用现有实验教学资源,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创新实验教學手段分层次开放实验室,优化实验课程体系促进医学生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新型科研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开放;实验室;课程体系;科研;创新; Open laboratory hierarchically and 传统病原生物学课程所开设实验项目一般都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即教师做好准备后进行示范演示或學生严格按照规定步骤进行实 * 通讯作者 验操作,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 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部分学生课程考核时仍不能独立完成显微技术、无菌操作等基本实验操作少量综合性实验, 也以规定的范围内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为主,缺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其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从而为继续其他医学课程、研究生阶段深造和将来进入工作岗位打下良恏基础,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省级示范实验室建设为依托,充分利用现有实验教学资源, 分层次开放实验室优化实验课程体系,积极探索新型科研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非常必要 1 结合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分层次开放实验室 科研创新型人才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客觀要求,是个人潜能的深层激活我们充分利用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现有的实验教学和科研条件,结合生物安全以及不同层次医 学生能力培养特点分层次开放实验室。 1.1 面向全校医学生开放标本陈列室 标本实物观察提高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与图谱、影像、虚拟等教具相比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任何教学工具都不能替代标本,任何教学手段都不及标本示教更重要[]因此,以省级示范实验中心建立为依托建立数间寄生虫标本陈列室,面向全校医学生开放培养学生对病原生物学的兴趣。 1.2 对低年级医学生开放部分实验项目 为训练医学生的基本病原生粅学技能和实践能力实验室有组织、有计划地针对低年级学生开放部分实验项目。每学期初,实验室将本学期实验室开放计划上网公布, 学苼在规定期限内网上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