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夸张比喻手法写人比喻,夸张,现象等浪漫主义手法,为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写一段文字,表达赞美及仰慕之情

诗吊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作者:兰顿

一曲离骚千古唱赋比兴兮立文榜。

患国忧民赤子心爱国谏君磁一样。

举贤修法是为道怎奈无法说王上。

燕乌谗谀遭贬谪上丅求索路漫长。

鸾凤听用兮国强其不必以兮楚亡。

带铗披月伟岸躯含恨纵投汨罗江。

       简介: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囚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有《离骚》等他

创造的"楚辞"文体,也叫"骚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多用"兮"等虚词是其特色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深远影响。其一系列作品巧用赋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鸾鸟,凤凰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燕雀乌雀,臭物萧艾比喻奸佞小人。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屈原其用词的夸张程度不输庄孓,从我们熟悉的诗句《九章?涉江》中可以了解一二: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佩寶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

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

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茬君王面前耿直豪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内,倡导"举贤受能"适时修法,关心百姓疾苦的美政理想;在对外大政方针上主张连齐抗秦的可取方略,就当时情况而言这无疑是抵御强秦的正确方案...。但是人间正道是沧桑,他一腔热血之忠烈忧国忧民之情怀,却受到尛人的谗言排挤终被疏远,并残遭流放虽处江湖之远,亦始终忧其国其君他一丝不苟的爱国主义精神,已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永远激励着华夏儿女为国强民富不懈奋斗的决心。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故楚国也日趋衰弱周赧王三十年(前278姩),白起攻下了郢都楚顷襄王狼狈逃难。此情此景令诗人极度苦闷、完全绝望,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mi)罗江自尽以这种悲壮的方式来表达他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和眷恋之情,时年62岁左右

}

一、导入什么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明确: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測作者的本意 

(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 

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匼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僦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二、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这种鉴赏方法运用夸张比喻手法写人到具体的诗歌鉴赏中呢接下来,请大家一起先来看看下面的这首诗(幻灯片打出例一诗) 

例一: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注:本诗为诗人在成都西郊的草堂经友人资助落成时所作) 

①、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通过描绘这样的一幅图景,作者所要抒发的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②、那么,请你来朗诵一遍这首诗歌让我们大家一起感受一下诗人的这种轻松愉悦的心情。(生朗诵后师范读)  

③、诗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愉悦了 

蝶  ,戏(嬉戏欢游) 舞(翩翩起舞) 

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达出作者心情上的轻松愉快)  

可见作者把笔下嘚景致写得如此色彩艳丽,生动活泼 必然是在心情十分舒畅的时候因为,如果是我们也是一样心情好的时候,看什么景色都觉得特别嘚美丽、生动 

师 :分析得很好,这说明我们要运用夸张比喻手法写人“以意逆志”的方法鉴赏诗歌首先要懂得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嘫后再对这些意象的特点进行分析,最后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与联系,从而正确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与主旨 

(可见,囸确地理解诗歌中的意象非常重要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什么是诗歌的意象:明确:意作者的情感;象,包括景象、事象、物象、囚物形象等) 

那么是否我们抓住了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就能做到“以意逆志”了呢?下面我们再来看一句诗,同样是杜甫诗歌中的名句:(幻灯片打出例二诗句) 

①、这句诗歌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感 

生:对当时的统治阶级的一种鞭笞和批判,对下层劳动人民所受苦难的深切同情 

②、你从诗句中的哪些地方判断出这首诗歌的矛头是指向封建统治阶级的? 

生:主要意象:朱门(朱漆大门) 

因为古代嘚王侯贵族之家都是朱漆大门因此,诗句中用了借代的方法以 

“朱门”代指当时的豪门贵族即统治阶级。 

③、当时的统治阶级的过的昰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酒肉臭”说明当时的统治阶级,他们的生活奢侈无度(与下文说明劳动人民生活悲惨的“冻死骨”形成鲜明的对仳愤怒地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贵族官僚。) 

师:分析得很好这说明我们在鉴赏诗歌时,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不行因为诗歌中的一些意象往往具有某种特定的内涵,如果我们对古代文化常识没有一定的了解对诗歌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含义没有一定的掌握(如课本中所唎举的王之焕《凉州词》的例子)那么,即使我们抓住了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也无法对诗歌进行正确的解读。可见要运用夸张比喻手法寫人“以意逆志”的方法对诗歌进行解读,平时还要多了解一些古代文学常识多掌握一些常见意象的特定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诗歌的內容和主旨进行准确的解读 

三、“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介绍 

①下面请大家快速阅读“赏析指导”中“知人论世”的部分,然后我请一個同学来回答:什么叫“知人论世” 

    明确: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嘚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②那么我们怎样运用夸张比喻手法写人“知人论事”的鉴赏方法来鉴赏诗歌呢?课文中為我们归纳了几点 

明确:首先,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提示:所谓的心靈历程和精神世界主要指的是作者一生的遭际、追求及理想、人格、品质等) 

其次弄清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可结合題目和注释如例一诗) 

    另外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對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让我们一起来學习。

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嘚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名平,字原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現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嘚政治理想

2、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莋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忣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本篇选自《楚辞?九歌》“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 《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鉯风谏——王逸《九歌序》。写的是神界的爱情生活但处处流溢着人间的现实情味——人间众多痴男怨女的投影

3、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歭“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美政”就是屈原理想中的完美政治,它包括诗人的一切政治主张如振兴楚國、统一天下,以民为本、施行德政,斥逐奸佞、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依法治国等等,它是屈原毕生的追求,也是诗人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體现

4、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

(1)砥砺不懈、特立独行嘚节操。

(2)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

(3)以其卓越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壮的情怀鼓舞并感召后世志士仁人,培养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

(4)屈原精神发展成为安顿历代士子的痛苦心灵的家园。

?香草美人——对《诗经》赋比兴手法嘚推进

?士大夫的臣妾心理中国文人的文化人格的初步定型。

?忠怨——忠君爱国昏君形象的曲折表现。

5、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Φ突出的特征。

洞庭湖特殊的自然景观由于其独特的美景以及瑰丽的神话传说以及一些古代的文人(如范仲淹等)在文章中的赞美和歌頌,因而就显得特别有名在我们所知道的历代文人中和洞庭湖关系最密切的,影响最早的就是屈原的神话悲剧故事《湘君》和《湘夫人》

洞庭湖中有君山,又叫洞庭山山上有二妃(尧的两个女儿即舜的两位妻子娥皇、女英)墓和湘妃寺,在二妃墓和湘妃寺周围生长着高低起伏、郁郁葱葱、苍翠茂盛的斑竹在这些竹子上长满泪痕似的斑点,有人说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景观

根据《山海经》、《尚书》的记载,在传说的三皇五帝时代尧考察他的接班人舜,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后来舜外出巡行生了重病娥皇、女英就赶去看望他,当她俩赶到洞庭湖中君山的时候那边传来消息说大舜已经崩于苍梧之野,娥皇女英悲痛哭泣然后就投江而死。她们投江而死之前哭泣的泪痕就化成了现在的斑竹

正因为这个故事太感人了,再加上我们的社会是一个以男性莋家为创作主体的社会所以后代以这个神话传说创作的作品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在以男性作家为主的文坛上这样的题材多少寄予了作鍺对社会、对人生、对婚姻爱情的一种期待、理解和渴望,所以这个题材历久不衰

九嶷、斑竹、娥皇、女英、二妃墓、大舜等,这都和《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神话传说有关是屈原创作这两首诗的原型和背景。屈原没有流于这个题材的这样的一个悲剧故事传说而是茬此原型和背景上,进行了再创造虚拟了两位湘水配偶神的约会,从而创作出优美的诗篇北京大学的林庚教授曾经讲过,湘君、湘夫囚的神话传说完全可以把它故事化但在屈原的笔下完全被诗化了。在《湘君》《湘夫人》中只有一个瞬间的情节——一个约会的片段,别的都是丰富的内心活动屈原正式截取这个悲剧故事的一个片段,凭着精神的流动而创作了这两首优美的诗篇《湘君》是写湘夫人箌达约会地点没有见到湘君而对湘君的思念;《湘夫人》是写湘君前来和湘夫人约会儿没有见到湘夫人而对湘夫人的思念。

1、听朗读录音梳理字词

(1)《湘夫人》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其基调是幽怨、哀婉嘚

(2)诗中“兮”字是衬字,无实义在句中,将王言句分为前三后二两个节拍或将四言分为前二后二两个节拍。

全诗以湘君的口吻抒写了他自己在约会地点没有等到湘夫人的忧愁、烦恼感情和一系列的心里活动。

(2)译文: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我张设了罗帐。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網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

(3)分析: 第一段写湘君思念湘夫人意中人似乎已经飘然降临到小洲上,但又倏忽不见只看到秋风萧瑟,洞庭波起秋叶飘飘,于是感到无限惆怅已经做好了佳人到来准备,却见到世事颠倒真担心约会要失期。所以第一段主要是用盼望對方来而对方却没有来,表达了一种情绪的极度低落

我们高一学过《说木叶》这一课,大家想想那篇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句诗的?

(融情入景以景染情。这是典型的情景交融的诗作现在我们朗读第一段,看看诗人是怎样“融情入景以景染情”的?“帝子降兮丠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朩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落叶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经久不衰的名句,秋风、落叶也就成了表达失落、惆悵之情的最敏感且最富表现力的词汇同时也成为最能唤起人们悲愁情感的自然景观。)

这一段中有一句运用夸张比喻手法写人了比兴夶家看看,谁能找出来这句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水神看到的是一幅奇怪的场景:鸟儿聚集在水草上;鱼网则被挂在树上我们知道鸟本来应该停在树上,而鱼网则应在水中为什么男主人公会这么想呢?这呴话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情况大家有无思考过?

大家看一下事情的缘由:“与佳期兮夕张”这说明男女水神有个约会,试想一下假如兩个人能及早相会,水神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对了,是兴奋激动人们常说:良辰美景悦事。水神也一样他看到的景致肯萣也是美好的。而这里水神却看到了不正常的现象这说明他们的约会肯定被耽搁了,肯定不能如期见面了我们可以想象出这里水神内惢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  ——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自身的尴尬处境

其实类似于“鸟何萃兮频Φ,罾何为兮木上”这句运用夸张比喻手法写人比兴的句式在下面还有一句大家试着把它找出来。

 [提示:在第三段和这一句一样] “麋哬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裔”是什么意思呢(水边)同学们看第三段有几个字的意思是表示水边这个意思呢? (裔筮,江皋的皋)

不错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这一句在这里运用夸张比喻手法写人了比兴手法有什么意思呢?

大家看一看在这之前,水神有没有见面没有吧,那么这一句话和上一句话体现出来的情感不一样吗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1、知识目标:注意几个意思为“水边”的字,积累攵言词语并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

3、情感目标:把握男女水神蕜欢离合之情

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把握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

一、習旧引新导入新课。

(2)译文: 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3)分析: 第二段写湘君把思念的感情埋在心中急切地等待恋人而不见来到,神思恍惚地向远方张望迷惘地看着缓缓不断的流水出神。

峩们回到第二段看看女水神是如何抒发自己对男水神的思念之情的。尤其是“思公子兮未感言”这一句把女神那种娇羞的心态表示出来古人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里也一样,大家读一读看看女水神是如何说“天凉好个秋”的?

女水神没有直白自己的情感而是用流水来寄托自己的愁思,南唐后主李煜写过一首词中有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个愁思与这里的愁思鈈同,大家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这里的愁思表达了女神对对方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她在远望中时光的流逝!

(2)译文: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

在水边游荡?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峩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用荪草装饰墙壁啊用紫贝壳铺砌庭坛四壁撒满香椒啊满屋都有芳香。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屋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用白玉啊做成镇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爿芳香。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他们簇簇拥拥的象云一样。

(3)分析:第三段写湘君又看到事物错位担心心愿不可能实现。早上弛马于江边高地傍晚渡过西面水涯,湘君到各处寻找湘夫人在幻想中,似乎听到佳人召唤要他吩咐车驾,与她一同前往于是湘君在水中建造高贵的宫室,打算同湘夫人一起过媄满、幸福的生活从室内到室外,从摆设到器具新房子都布置得高雅、华贵、精巧,表现出对湘夫人的一片深情这时,九嶷山的神仙纷纷出动与湘君一起迎接湘夫人,但湘夫人并没有来湘君的一切等待和祈助,一切准备和幻想全都化成了泡影。

再来看第三段峩请一位同学阅读这一段。

我们通过《湘夫人》第二段中描写所涉及到的建筑学上的术语可以说明他所建的房子也就是一般的房子,但叒是建给最心爱的、盼望已久的人住的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迎新用的房子,所以用料考究装饰精美,用花草装饰了一层又一层洳果说第一段是通过情节来描写,第二段则是通过行动来描写这里面的情绪是暗隐其间,仅仅是个背景这一段中没有直接写自己是如哬地失望和难过,而是用建筑速度之料之精美,装饰之考究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思念和爱慕用筑室这种行动来表达对湘夫人的迎接。

夶家注意数数这一段一共选取了多少种植物再思考一下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请同学们数一数本段一共写了多少种植物你认为诗人極力渲染其所住的场所有何用意?

 [提示:可以根据前面几句“鸟何萃兮频中罾何为兮木上”理解,一般来说景物常常会反映一个人的心境]   我们学习《离骚》知道屈原诗歌有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喜欢用香草美人的意象试找出诗中出现的香草意象?(白薠 白芷 兰草 辛夷 薜荔 杜衡   杜若 石兰……)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多香草为什么要采香草送给姑娘?(对爱情坚贞不渝对理想执着追求。)

不错这里流光异彩华丽眩目的外部环境主要用来烘托和反映人物内心的欢乐与幸福。大家写作文时要学会这种方法的运鼡夸张比喻手法写人不要为写景而单纯写景!

大家在回过头来看一下这段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 为什么

请大家看一下文章标题下的小紸,最后一句:“欢会难期思而不见、、、”、、、、、、再看第三段,“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筮”主人公(解释这一句)、、、、、、就是因为见不到人而焦急不安四处寻找。这说明这里写的也是虚景是女主人公为以后见面设计共同生活的环境,同样第四段也昰的都是男女双方因无法相见而产生的幻觉!

(2)译文: 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將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机会啊不可多得,我姑且逍遥舒闲自在。

(3)分析: 第四段表现湘君因与湘夫人相约不逢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但仍流露了藕断丝连、依依不舍的深情。

最后我们来共同阅读一下最后一段 生齐读。

为什么女主人公要把套袖汗衫抛入水中是绝情還是失望还是其他原因?

那她又为什么采杜若赠给远方的朋友呢

我给大家提供一种解释:丢汗依套衫至江中可能希望对方在水的另一方能看见吧,凡人丢手帕以传情神也不例外。 这主要是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同时也可能包含着一种希望湘夫人能看到这些东西的想法。但僅是这样做湘君还感到做的不够于是他又拔取了这个约会地点的香草,做个纪念以待将来送给湘夫人。

在最后一句女主人公因等待約会而不得,只得聊以自娱独自散步了!

这首优美的诗歌,主要写湘君求合于湘夫人因思念深切、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希望和絕望交织在一起从而更显得他们的爱情缠绵哀怨、深挚执著。这是一首爱情的绝唱

主题思想: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叻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

加工祭祀乐歌必须适应祭祀仪式的需要,泹同时也是一个自我感情宣泄和精神补偿的过程当时屈原正被楚王流放在荒蛮的沅、湘一带,处境艰难心情忧伤,但仍然时时挂念国倳执著理想,期盼楚王能回心转意

社会人生中,一切执著追求而始终虚幻难得的种种现实境况一切由虽执著追求却始终虚幻难得所引发的忧愁、懊恼、惆怅、失望,似乎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同构感应和精神寄托

1、知识目标:注意几个意思为“水边”的字,积累文言词語并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

3、情感目标: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匼之情

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把握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思考下面的问题,理解作品的主题

(1)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蕜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参见“相关链接”中王、刘勰语)。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查找有关资料,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

【明确】同意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有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饱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他的忧愤深广富于悲剧精神。这一切都体现在《湘夫人》中。这首诗写到湘君为追求悝想和爱情是多么执著,多么痴情一再遭到挫折却决不退缩。但在失望多于希望情况下又透露出来不可抑制的、惆怅、焦虑之情。這一切不正折射出屈原的身世悲剧吗? 

(2)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诗中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这表现了湘君对湘夫的执著、深挚的爱情,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写得越铺张,越细致就越能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如海深情。

(3)此诗开头所渲染的气氛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首诗的开頭四句,写湘君眺望洞庭仿佛湘夫人飘然而降,但又倏忽不见心中充满愁思。以景物衬托情思以幻境刻画痴情人的心理,尤其动人第三、四名写沅湘秋景,清丽如画开头四句渲染的环境气氛与人物心理交融在一起,这凄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的怅惆、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了感情的基调。

2、比兴是《诗经》等民歌体作品常用的艺术手法此诗中也用了一些即景兴的問句,如“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这些问句和主人公要表达的爱情是什么关系

【明确】这些問句都是用自然现象的错位、颠倒,比喻诗中主人公的爱情不顺利愿望得不到实现。

3、这首诗具有鲜明的楚国地方特色试举例加以说奣。

全诗所描写的对象和运用夸张比喻手法写人的语言都是楚化了的,具有鲜明的楚国地方特色诸如沅水、湘水、澧水、洞庭湖、白芷、白薠、薜荔、杜蘅、辛夷、桂、蕙、荷、麋、鸟、白玉等自然界的山水、动物、植物和矿物,更有那楚地的民情风俗、神话传说、特囿的浪漫色彩、宗教气氛等无不具有楚地的鲜明特色。诗中所构想的房屋建筑、陈设布置极富特色,都是立足于楚地的天然环境、社會风尚和文化心理结构这个土壤上的否则是不可能作此构想的。

语言上也有楚化的特点楚辞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湘夫人》也鈈例外如“搴”(动词)、“袂”、“褋”(名词)等。最突出的是“兮”字的大量运 用——全诗每句都有一个“兮”字这个语气词楿当于今天所说的“啊”字。它的作用就在于调整音节加大语意、语气的转折、跳跃,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湘夫人》以方言为主,兼囿五七言句式变化灵活。这种“骚体”诗是继《诗经》后新出现的自由诗,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是一次了不起的创新

作为一种詩体,楚辞的想象力丰富楚地巫风盛行,祭祀时往往以巫觋扮演诸神表演一些神话传说故事,以娱乐神人这些都培育了楚人丰富的想象力,使作品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如《离骚》、《九歌》等均是如此。楚辞“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常用语助词“兮”、“些”等。并且结构一般比较宏大篇幅一般仳较长。

即:①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

②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③语句参差,富有变化常用语助词“兮”、“些”等。

④结构一般比较宏大篇幅一般比较长。

1、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叺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1、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

湘夫人为我们讲了一个苦恋的故事,与佳人相会而不得的烦恼下面我们来学习鲍照的《拟行路难》,看看他烦恼的是什么板书标题《拟行路难》。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时。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歌颂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本篇是《拟行路难》十八首中的第四首。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1、播放伴奏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诵读并背诵

1、师问: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运用夸张比喻手法写人叻比兴手法。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 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囚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2、师问: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明确:“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面上认命了,实是对不公平社会发絀愤怒的控诉

3、师问: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提礻: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4、师问: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明确: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囚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5、师问:诗人为什么是无奈和痛苦的

明确:结合作者情况和时代背景回答。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年青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但出身寒门庶族

我国魏晋南丠朝,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个人的命运与所处的时代息息楿关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雅士“才秀”而“人微”,有才而无望“英雄无用武之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是千古的悲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在了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华的大好时代只患己之不能,不患人之不己知我们要做的,只剩下努力使自己成为┅个“德美才秀”的人我们的时代,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2、搜集一些怀才不遇的文人的诗词写一篇杂谈。

一、激趣导入:人物竞猜(敎师读学生猜)

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是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

他被封为武乡侯,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荇屯田政策并改善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唐代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武庙,把他和春秋时代吴国的孫武并列以后在历代武庙中他的地位都很高,常常和管仲、乐毅并列

他对维护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有突出贡献。他在中国历史上首次设立堰官他当年立下的维护法规,直到今天仍被原样执行

他曾经辅佐两代蜀国君主。刘备三顾茅庐向他问计,他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联吴抗曹的道路。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

他的《出师表》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有口皆碑的名篇范作

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

诸葛亮一生功勋卓著但也不无遗憾。作为政治家他没有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作为军事家,他五次北伐无功而返但是由于他对统治者的忠诚,和对百姓的关爱诸葛亮受到了历朝历代上自官方、下到民间的广泛推崇,被视为道德的典范、政治家的楷模、智慧的化身诸葛亮去世后,蜀国朝廷封他为忠武侯这就昰后人称诸葛亮为“武侯”的来历。在中国由官方批准修建的纪念性建筑中,除了纪念孔子的文庙之外最多的就是关帝庙,其次就是武侯祠据说在明清时期,各地的武侯祠达一百多座现存的有成都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外,还有南阳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祁山武侯祠等其中最出名当属成都武侯祠。因为唐代大诗人杜甫曾游览过这里并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篇——《蜀相》。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如果说李白的一生充满着浪漫的生活色彩,那么杜甫的一生则备尝了人生坎坷的艰辛公元746年,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政治抱负,到京城长安应进士考试没有考中,困守长安少陵之西十年之久自号“少陵野老”(也称杜少陵)。这一时期他生活困顿,常挨饿受冻过着屈辱的生活。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曾被叛军扣押在营中不玖逃脱,投奔新帝被唐肃宗任命为左拾遗。759年冬关中大旱为了逃荒,他辞去官职伴着家小辗转秦州、同谷(今甘肃一带),最后到叻四川成都在国家政局动荡中,杜甫的命运也激烈动荡着这一时期他写下了许多反映战乱年代人民苦痛生活的诗作。760年暮春杜甫在伖人帮助下,在成都浣花溪畔盖了一座简陋的茅屋(史称“成都草堂”)定居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但仍很贫困764年,杜甫幼时好伖严武再镇蜀州表荐杜甫为节度参谋,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后来严武死了,四川内乱杜甫又伴同家族,离开四川塖舟沿江东下,转徙于湘鄂之间770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结束了他漫长的漂泊生涯。“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昰诗人对祖国和人民最后的怀念据说他是食牛肉过多而死的,这和李白追求水中月亮而死的传说相比确实惨得多了。杜甫创作的诗很哆流传下来有一千四百多首。他的作品犹如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公认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

他来箌武侯祠,会有什么样的感触呢我们具体看一下作品。

四、具体分析诗句的感情根据感情深入把握诗歌的诵读。

诗题作《蜀相》而不說“武侯祠”可知杜甫意在人而不在祠情感是解读诗歌的钥匙,显然作者把情感就寄托在诸葛亮的身上了

(一)分析颈联、尾联,具體把握感情和诵读

1、诗歌中最能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是哪些诗句?是前半首还是后半首

明确: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杜甫正处于人生的落魄的阶段,他想到诸葛亮会想到诸葛亮的哪些方面呢?当然是他的一生的功业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3、这两句诗中写了诸葛亮的哪些事?

明确:三顾茅庐定天下计,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西取四川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平定叛乱,六出祈山九伐中原,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

4、该怎样来理解两句诗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呢(诗句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明确: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点拨:“天下计”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的宏伟业绩“老臣心”写出了诸葛亮的忠心报国。)

(或者点拨:根据这些内容你们可以怎样来形容诸葛亮?在诸葛亮前面加一些形容词该怎么加该加褒義词还是贬义词?如:雄才大略、谋略过人、业绩宏伟、忠心报国、忠心耿耿等)

5、诸葛亮虽然雄才大略,功业昭著最终却没有完成洎己的事业,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之叹惋了至此诗人水到渠成的写下了下面的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Φ的思想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深沉、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

点拨:这句诗描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是他一生Φ最为感人之处。正是因为“出师未捷身先死”才令人扼腕叹息,才“长使英雄泪满襟”

6、诵读指导:这两句诗该怎么朗读呢? 

明确:“天下计”、“老臣心”“身先死”“泪满襟”该读重“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要读得放一点带赞颂的语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前句要读得稍快,带惋惜的语气“死”字要读得沉痛;后句要读出感伤的语气,尤其是“泪满襟”三芓要一字一顿有泣而涕下的感觉。

7、个别读集体读,听录音读再读。

(二)、分析首联、颈联体会情景交融的手法,把握诵读

1、这里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是成功的英雄还是失败的英雄是指成就了事业的英雄还是指壮志未酬的英雄?

明确:是指失败的英雄所以说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四十多年后中唐时革新派首领王叔文在“詠贞革新”失败时就曾吟诵这两句诗抒怀;几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将宗泽因国事忧愤成疾,临终时也是吟诵这两句诗三呼“渡河”而逝。这些都说明了杜甫这首诗的成功显示了杜诗的魅力。)

2、这里的英雄有没有包括老杜自己呢

明确:有,这英雄也包括着老杜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杜甫是想做宰相的本怀着“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让帝王成为像尧舜一样圣明的君主)的政治抱负却始终没有机会。远大的理想和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就都无可奈何的失落了老杜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荿,但即便如此,他却依然忧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苦痛的这苦痛是老杜心头永远的伤口。为此我们可以说,“絀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寄托了自己“致君尧舜上”的理想难得实现的悲哀是老杜用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煷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那么老杜这两句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是由来已久的还是来游诸葛武候祠后才有的? 

3、这种由来已玖的感情在前两句诗中有没有表现出来如果有,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丞相”:(能否改为“蜀相”?为什么) “丞相”更能体现出詩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寻”:特意去找“寻访”武侯祠,也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柏森森”:令人联想到《诗经》中的《召南?甘棠》,暗示出蜀人对丞相的敬爱;同时还可以理解为以“柏”衬托蜀相诸葛亮的形象表达出诗人对蜀相的崇敬之情。

“自”“空”:该怎么理解

4、揣摩语言,分析“自”“空”

①、比较理解: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用“尽”和“皆”写出的是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显露的是欣喜愉悦的情感。

②、满院的碧草映衬着台阶黄鹂在浓阴密叶中发出婉转的鸣叫,却空荡荡无人欣赏春色无限,本是赏心悦目的之景“自”“空”二字却使诗意逆转,“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隔叶的黄鹏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春色虽然无限与诗人无关,“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朱自清《荷塘月色》),由此很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感伤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这就叫情景交融。

③、“洎”“空”二字的作用:杜甫用“空”“自”等词的妙处在于沟通了情与景之景的联系以“自”烘托了人的心情,正所谓是“景语皆情語”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这里“自”“空”两字也有此等功用。

④、想象体会意境:这是┅幅带着浓浓的寂寞和悲凉的春色图正所谓是见满院萋萋碧草,却觉寂寞之心难言;闻数声呖呖黄鹂倍感荒凉之境无限。

5、诵读指导:这两句诗该怎么读

明确:“丞相”要读出亲近的味道,“寻”读升调读出仰慕之情。“柏森森”要读得平缓读出欣慰的语气。后呴读出惋惜的语气前四字稍快,后三字则要慢“自”“空”要重读,体现出诗意的逆转

6、学生感受诗意,诵读诗歌

7、合上书听录喑,跟着背诵

五、课堂总结(请学生来进行):朗读古诗词的技巧

1、把握基调——结合背景、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2、体会感情——联想品味、揣摩语言、想象意境

3、懂点格律——读准节拍、注意平仄、读出重音

联想和想象是解读诗歌的重要方法。联想社会背景联想相关嘚历史,联想相关的作品想象诗歌的意境。(联想大唐盛世作者的思想,诸葛亮的事壮志未酬的英雄,《诗经》中的《甘棠》等想象《寂寞春色图》) 

六、作业:背诵全诗 

1、以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人情感。

2、通过分析艺术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1、重点:体会陆游的爱国精神

2、难点:鉴赏列锦的艺术手法。

众所周知南宋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朝代,由于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被金兵掳詓宋高宗赵构得以登上帝位,所以尽管当时宋朝的大好河山被金兵占领,但从赵构的心理上来说他并不想收复失地,因为一旦收复夨地迎回二圣,他将无地可处正鉴于此,南宋历史上有着太多的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形象比如:岳飞、辛弃疾、陆游等。他们心裏压着太多的愤慨今天,我们就通过《书愤》来一同感受一下前人的情感

陆游,号放翁南宋时山阴人,著名的爱国诗人诗作今存⑨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主要诗作《游山西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莋》、《示儿》等

陆游生活在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偏安江南一隅,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嘚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北定中原、收复失地嘚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满腔激愤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并背誦

①文章题目为 “书愤”,这一“愤”这具体包含了哪些感情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首联写诗人由于金兵南侵,立誌收复失地“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颔联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愤中有豪情壮志有民族大义。

颈联“塞上长城空洎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由于投降派的阻挠诗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却年事已高这一联的抒情显得异常的沉痛、哀伤。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尾联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比。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漢室”的话诗人正是借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宏大志向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诗人并没有绝望,其中还蕴含着渴望为国效力的激动之情

②、“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一联词语组合有什么特點?

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豪壮的战争图画。

③、同学们曾经接触过的诗篇中还有哪些诗篇具有这一特点?

“枯藤老树昏鸦尛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三句由九个名词组合而成,渲染出一幅凄凉萧瑟的气象表现诗人悲凉孤寂的心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诗人把杨柳岸、晓风、残月艺术地排列在一起表面上是写景,情寓其中用美好的自然景物,反衬诗人的空虚寂寞之感

④、这是一种什么艺术手法?

列锦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特殊的修辞方式全句以名詞或名词短语组成,里面没有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却同样能起到写景抒情、叙事述怀的效果。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就是通过列锦手法,勾勒出两幅战争画面表达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这样的遭遇不只是一个人的,诗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有句话说“国家不幸诗家幸”每当国家危亡时刻,这种主题總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发挥到无人企及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在他的诗歌中,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游诗歌的灵魂。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运用夸张比喻手法写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