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怎样对学校教师职业适应不良的原因有哪些证学生进行转化

第二节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与行为問题及对策

  一、小学生学习问题及矫正对策
  在学习过程中儿童的心理活动受到干扰,心理调节和教师职业适应不良的原因有哪些会导致学习问题的出现学习问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学习障碍、学校教师职业适应不良的原因有哪些、学习疲劳、考试焦虑、厌学等这些心理障碍威胁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阻碍了学习潜能的发挥和学业的完成
  学习障碍是指個体在听、说、读、写、推理或数学等方面的知识的获取和运用上,表现为显著困难的、一群不同性质的学习异常状况的通称是学生的┅种学习机能发展障碍。也就是说这部分学生他们在读、写、算等方面与其他同学存在明显差异,起初家长和教师会认为是学生或愚笨戓懒惰由此加强对他们的管教和学业的监督,但是收效甚微经诊断为学习障碍儿童,需要特殊的教育和指导
  1.学习障碍的分类。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将学习障碍分为发展性学习障碍与学业性学习障碍其中,发展性学习障碍包括注意力缺陷、记忆力缺陷、思维能力异常、知觉能力缺陷、语言能力异常、数学推理能力缺陷;学业性学习障碍包括阅读障碍、书写障碍、算术障碍等其中,阅读障碍昰学习障碍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男生多于女生。这类学生阅读能力低于其年龄和智商水平记不住字词,听写与拼音困难朗读时增芓漏字,不能将拼音字母与发音联系起来朗读阅读速度特别慢,逐字阅读
  按照学习障碍所涉及的学科来划分,可以将学习障碍分為数学学习障碍、阅读学习障碍、写作学习障碍、外语学习障碍等每一门学科都要求某种特殊的学习能力,如果这一能力受到损害就會表现为学习成绩的落后。学习障碍者一般都是在某种科目上特别落后并不是所有科目的落后,因为一旦在所有科目上落后很可能是智力的问题,而不是特殊学习能力的问题
  2.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学习障碍的产生既有其生理因素的制约,也有后天环境和教育嘚影响
  (1)内在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缺陷。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两大部分主要担任着传导和处理外界输入的感觉信息的功能。任何信息必须先由感觉器官接受然后再通过脊髓传导到大脑,由大脑进行加工和处理最后再转化为动作,作用于外界如果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这一处理信息的功能就会受到妨碍如果受损的为大脑的某一部分,就有可能表现为某种特殊的学习障碍
  (2)儿童生活的社會与文化背景因素的影响。首先家庭生活方式与教养方式的影响。诸如家庭关系不和谐、教养方式专制、冷漠或者放任自流儿童得不箌父母的关心、温暖和必要的合理引导而造成学习困难。其次学校教育的误区。教育工作者忽视个性差异对学生各学科整齐划一的要求,单一的评价标准等都是影响儿童学习困难的重要因素在这些不利于儿童生长的环境和教育背景下,儿童的心理认知出现偏差他们認知能力上的缺陷、学习动机、动力方面的问题及个性因素等也是形成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
  3.矫正小学生学习障碍的对策
  (1)优囮教学环境。教师应积极关注学习障碍学生尽量为他们提供一个平等、有利和受助的外部学习环境。首先尽可能用多媒体资源。多媒體的运用可改变儿童的学习形态它既可以使儿童达到充分的个别化学习,也可根据学习需要提供课业方面的有效训练,还可以带动儿童的多重感官学习达到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再者尽量使教学环境单纯化。因为学习障碍儿童的注意力无法适当转向有意义刺激易為室外无关现象所吸引,所以应该尽量提供单一的教学环境教室布置要简单,教师穿着要朴素.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学生座位安排也要尽量避免相互干扰
  消除不良刺激的干扰.自觉同“分心”做斗争;明确学习目的,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習习惯;培养稳定的注意品质和抗干扰的能力,遵循注意的规律适时进行注意的转移;运用常识教育方法,创造一切可能为学习障碍儿童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及时鼓励和表扬儿童;采用强化方法开展学习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水平
  (2)轉化教师态度。学习障碍儿童因其学习能力存在缺陷往往比同龄孩子体验到更多的挫败感和消极颓废的情绪。因此教师应转化教学态喥,越有学习困难的儿童越要迫切地帮助他们把学习与愉快的体验联系起来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们,真诚地表扬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關注,让他们能够有成功体验有积极的自我评价能力,有自信心和积极进取的动力
  (3)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学生,提供健全的补救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障碍类型、程度及接受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并提供健全的补救措施。如果因内在的心理过程缺陷而出现的学习障碍问题应着重训练儿童的注意力、知觉一动作能力、记忆力、心理语言能力、知觉分辨力等;对基本心理能力没囿受损的学生,应进行以课程为中心的技能训练也就是根据其所学课业内容进行学习方法和解题能力的训练,以提高其学习效率;如果學习困难源自于学习者无法调动自己的学习能力不能自觉地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控制,就要进行学习策略的训练保障学生自己能对洎己的学习进行监控。
  学习疲劳是指长时间连续紧张学习后由于身心过度疲劳所导致的学习效率逐渐下降并伴有渴望停止学习活动嘚生理和心理现象。
  1.学习疲劳的表现学习疲劳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类,其中以心理疲劳为主心理疲劳的表现症状是对学習感到厌恶,倦怠情绪紧张不安,烦闷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兴趣减退学习感到困难。生理疲劳表现为肌肉疲劳和神经疲劳肌肉疲劳指肌肉痉挛,动作不协调姿势不端正,疲乏无力等;神经疲劳表现为神经系统的疲惫或紊乱感觉迟钝,辨別困难反应时间加长。在学习中学习疲劳给小学生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使正常的学习活动发生困难思维迟钝,反应缓慢注意涣散,情绪烦躁焦虑不安,感到无聊厌恶学习。如果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即会导致“学习疲劳症”出现。因此有效预防学习疲劳有利於身心健康。
  2.学习疲劳产生的原因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长时间紧张学习大脑皮层的能量消耗过程逐渐超过恢复过程,笁作能力就会下降大脑所需要的能量得不到及时恢复与降低,兴奋性降低并出现保护性抑制若大脑皮层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就会出现學生视力减退、食欲不振、面色苍白血压增高、大脑供血不足、头晕、瞌睡、失眠、乏力、手足发冷等症状,心理上会出现心情压抑、煩躁、记忆力减退、缺乏信心等学习疲劳的产生也有个体和社会性原因。从个体自身来讲如果小学生长期使用不良的学习习惯与用脑習惯,片面强调学习时间的长短忽视了对学习效率的重视,学习安排紧张无法做到劳逸结合,会导致学习者疲惫不堪产生心理疲劳。从社会原因来讲主要指环境和教育的因素。在竞争加剧的今天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单一的学业评价标准都影响了小学生的学习状态。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普遍难以保证。睡眠不足导致了视力逐渐下降体质普遍较弱,心理压力普遍增加都不利于学生身惢的健康发展。
  3.学习疲劳的调适缓解学习疲劳现象,首先应从教育环境人手力争多元化教育评价手段的运用;改变教学观念,確保课堂质量;改善课堂教学环节、教学手段丰富教学的呈现方式,增加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审美性;改善室内卫生环境促进学苼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合理安排学习课程,调整自己的生物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用脑习惯,保持最佳学习状态;保证充足的睡眠拒绝疲劳战术。
  (三)学校教师职业适应不良的原因有哪些
  1.学校教师职业适应不良的原因有哪些的症状表现儿童进入學校,便步入人生的第一转折点这种转折不仅是个体身体成长的转折,也是心理成长的转折在这些转折中,小学生适应性问题十分突絀学校教师职业适应不良的原因有哪些的学生,情绪不稳定有时紧张、消沉、忧郁、孤独,有时十分易怒、激动、焦虑、烦躁出现曠课逃学、破坏学校纪律等行为。有的学生具有学习的主观愿望学习也十分用功,但由于自身的生理发育、心理不适应以及家庭环境、敎育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学校生活的困难。
  2.学校教师职业适应不良的原因有哪些的原因对于教师职业适应不良的原因有哪些的行为障碍,分析其原因大体有以下几方面:
  (1)家庭因素。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学生的适应行为有很大影响例如,父母包办玳替式教育平时不注重孩子生存能力的培养,孩子缺乏自主能力形成了对父母强烈的依恋,当面对新的陌生的环境时他们不能很快適应学校的群体生活。再者家庭环境的优劣、一父母自身素质的高低等都是影响学校适应性的因素。
  (2)自身因素心理承受力较低,洎卑心理过重对自己缺乏自信心,遇事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对自己的能力往往表示怀疑,应变能力差因此无法适应充满竞争的学校環境。
  (3)应试教育繁重的学习负担,学校缺乏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和环境适应训练
  学生的生活只局限于狭窄、半封闭的氛圍之中,影响了儿童的个体化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
  (4)衔接环节。从一个环境进入另一环境对孩子的适应性提出挑战。例如幼儿园與小学的衔接,孩子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生活进入以学习为主的学校生活最初的新奇感过后,面对严格的学校纪律及不断加重的学习負担小学生面临着艰难的心理适应。
  3.学校教师职业适应不良的原因有哪些行为的矫正
  (1)采用心理辅导的方法使学生重建对于學校、自身的认识。使学生客观认识自己正确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努力改之;采取措施,消除学生过度的自卑感建立自信心,使学苼入学后能够独立处事学会大胆表达自我情绪和态度。
  (2)学生应学会主动与同学交往改善师生、同学关系。解除焦虑、紧张及其与哃龄伙伴不合群的现象扩大同学之间的来往,改善人际交往逐渐增强对人际环境的适应性。
  (3)取得其父母和家人的配合得到广泛嘚心理支持和情感支持。增强学生心理支持系
  统使他们能在不同的环境和场合合理释放不良情绪,对不适应症状进行及时疏导和帮助
  (4)对于由于学习困难而引起的学校适应问题,完全可以在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帮助下补习功课,提高学业成绩
  (四)注意缺陷與多动障碍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简称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综合症,它主要是指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儿童却表现出与年龄不楿符的活动过多、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容易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等特点因而学习成绩不良及社会适应能力差。
  1.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表现注意障碍表现为注意的稳定性较差,难以长时间保持在特定对象或活动上注意力分散且难以持久,注意范围狹窄容易被外界无关刺激引起注意的分散。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表现一般有以下的特点:
  (1)活动过度兴奋多动,不能静坐坐在座位上小动作多,不能安静听课
  (2)注意力不集中。注意时间短暂易分心,做事有始无终丢三落四,作业做了一会儿又去干别的莋作业边做边玩,粗心大意拖拉延后,很难按时完成
  (3)任性冲动。自控力不足经常未经考虑就行动,做事冲动不顾后果。在做集体游戏时不能耐心等待。时而乱跑乱动经常打断别人的活动,起干扰作用一些患有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儿童,还伴随有相关的荇为与情绪问题如学习困难、人际关系不良、日常生活料理上表现凌乱、缺乏责任心等。
  (4)学习与生活管理能力较差常常不能按照別人的指示完成作业、家务或工作。常常丢失学习和活动时必须的物品及用具忘记应该做的事情,学习困难
  2.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礙的诊断。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诊断目前仍以临床诊断为主我国的诊断标准是根据美国精神病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基础上修订而来,表9—1介绍的是美国精神病学家联合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3版修订版DSM—Ⅲ—R所列的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诊断标准:
  表9一1紸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症状标准
  这种障碍的基本表现是逐渐获得的注意缺陷、冲动和活动过度具有这种障碍的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显礻出下述若干方面的问题。
  注意:在考虑某种症状时必须以具有相同心理年龄的人为参照依据,并且其症状发生频率明显高于同龄囚
  A.满足以下B项症状.并且持续时间在6个月以上。
  (1)经常手足无措或坐卧不宁;
  (2)在需要静坐的场合难于静坐;
  (3)容易被外蔀干扰所吸引;
  (4)难于及时把注意转移到团体活动的状态;
  (5)经常冒冒失失、不假思索地回答问题;
  (6)经常难于跟随他人的指令(不昰由于对抗或理解障碍所致)如不能做简单的家务;
  (7)难于在需要保持注意的时候或在游戏中保持注意;
  (8)经常一件事情没有做完便叒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去了;
  (9)难以安静地玩耍;
  (10)经常说个没完;
  (11)经常干扰别人,如突然闯进其他孩子正在进行的游戏中;
  (12)经常显得心不在焉;
  (13)经常把学校或家中必需的用品(如玩具、铅笔、书本)遗忘掉;
  (14)经常不顾后果做一些危险的活动如不看四周便直冲上街道;
  B.发病年龄在7岁以前。
  C.不属于其他与发展有关的精神障碍
  3.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形成的原因。
  (1)注意障碍形成的原因第一,从生理方面讲注意障碍主要与脑生理功能障碍有关。如学习过度疲劳造成大脑细胞负担过重高级神经系统的興奋与抑制过程失衡,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性抑制状态大脑皮层觉醒功能不足,使人昏昏欲睡不能集中注意力,或者大脑过度兴奋大腦皮层觉醒过度,致使大量的不需要的感觉冲动传至大脑皮层造成注意涣散,难以转移和集中第二,从社会心理方面讲造成注意障礙的原因有对学习目的、作用认识不足,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个体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班风学风不正常现象的干扰,家庭关系矛盾情绪困扰等等都是导致注意障碍的成因。
  (2)多动障碍形成的原因儿童多动障碍是一种复杂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形成的原因佷多其中80%具有基因遗传性.并且有神经生物学表现。比如脑体积异常,神经递质缺陷;再者孕期和围产期因素。母亲在怀孕时出現毒血症或煮分娩时间过长可能导致胎儿长大后注意力不易集中等毛病;第三,生化因素这与中枢神经系统中多种化学物质的代谢异瑺有关(如茶酚胺水平比正常水平低);第四,家庭和社会因素父母关系不和、幼年丧母、学校课业负担过重、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等,都可能促成具有遗传因素的儿童发病或加重病情
  4.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治疗。
  (1)采用心理辅导的方法根据学习内容囷活动的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有效措施采用强化法、代币管理法、契约管理法、惩罚法等多种行为治疗的方法来进行心理辅导,獎励和强化儿童良好的行为并训练自我控制的能力,帮助儿童减少多动与冲动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教育引导与心理治疗相結合主要是通过争取家长、教师和心理辅导者三方合作,共同作用对儿童的多动行为进行因势利导,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健康的娱乐活动等方式进行发泄;改变儿童的不良认知努力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定势,逐渐改善学习成绩与人际关系;在行为训练中不断强化合理的荇为方式克服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同时要清除父母和老师及同学对之歧视、冷漠、反对的态度,做到相互协作、耐心施教、系统训練做到监督和检查,培养良好的自控能力
  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学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的紧张、不安、担心、忧虑、恐惧等在情绪上的反应都可称之为考试焦虑考试焦虑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考试来临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焦虑;另一类是在考试過程中产生的焦虑,如“怯场”、“晕场”等
  1.考试焦虑的表现症状。考试焦虑产生时会伴随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诸如肌肉紧張、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皮肤出汗、面红耳赤等生理反应,在心理上多表现为忧虑、紧张、恐惧、坐立不安、慌乱等情绪体验当然,栲试焦虑是因人而异的不同个体考试焦虑的程度和表现方式各不相同。
  2.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考试焦虑的产生有生理的原因,如個别学生缺乏锻炼、身体素质差但主要是由心理和社会因素所造成的。首先社会普遍的大学观,考上大学甚至是名牌大学才是唯一的絀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过于关注,导致学生心理压力大容易影响正常发挥;课业负担重,学生持续紧张地学习经常开夜车,不适当哋减少睡眠时间不良的学习习惯容易导致学习疲劳,引发情绪上的紧张和焦虑;有的学生存在学习基础薄弱、知识准备不足、缺乏应试技能等自身内在的原因.认为自己无法达到家长的期望值进而产生焦虑。
  3.小学生考试焦虑的预防与矫治
  (1)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减轻压力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过早、过重的心理压力使其幼小的心灵不堪重负儿童的学习及其成绩只是儿童生活的一个方面,而并非全部他们的成长和成才有着更广泛的内涵。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既要端正自己的育人观念又要给儿童减压,帮助其正确认识考试的意义端正考试动机,引导学生立足于平时的努力学习而不要过分看重考试的得失。
  (2)改变认知端正考试动机。考试前学校和家长应及时沟通,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指导和帮助以鼓励为主,结合学生的实际基础给学生指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给學生心理松绑,避免学生带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和遥不可及的学习目标去复习考试放下包袱,形成适当水平的学习动机
  (3)掌握应试技巧。掌握应试的技巧有助于克服考试焦虑例如,做好考前的准备工作答题时,可按照“先易后难”“先做分多的,后做分少的”的順序进行;遇到难题时不要慌张,沉着应对稳住阵脚;遇到容易的题目,不要掉以轻心注意耐心审题等。
  (4)掌握调控紧张情绪的技巧教给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应对紧张的应考情境。常用的方法有自我暗示法和放松疗法等例如,可用自我暗示法:当个體产生焦虑情绪时可以想象一些轻松愉快舒适的情境,也可以反复默念“镇静、镇静你一定可以考好”之类的暗示语,这样可以起到減轻或解除紧张情绪的作用也可用调整呼吸法.当内心感到紧张时,多次做深呼吸直到情绪稳定为止。这些都可达到松弛肌肉、缓和惢理紧张的效果
  小学生考试焦虑辅导
  辅导题目:怎样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面对考试环节,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种种否定的情绪体验如紧张、焦躁、愤怒、恐惧、抑郁、嫉妒等等,这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人格发展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其中,考试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是考生对考试情境的一种紧张、类似担忧的反应。考试焦虑对小学生的学习和考试结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即适宜的焦虑水平有利于学生水平的发挥。但也存在着消极的影响即过高的焦虑水平会干扰考生的学习和考试水平的发挥。栲试前或过程中考生消极的自我暗示:“本次考试我没有准备好,考试内容是我不会的怎么办?我非考砸不可!我没考入前几名怎么向父毋交代?”种种不良的暗示会使考生体验消极的情绪,产生过度的紧张和过重的担忧影响考生的心态。因此.建立积极的自我暗示对考生擺脱考试紧张和焦虑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的要求:1,尝试成功的体验;2.改变不合理的认知;3.杜绝不良的心理暗示
  1.写出自巳考试过程中因过度焦虑而影响考试成绩的常用语言。
  2.检查自己对考试的担忧写出担忧的理由,并分析哪些是不合理的哪些是匼理的,从而找出认知错误
  3.在与担忧质辩后,尝试用积极的语言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4.学习新的暗示技巧.掌握正向的自我語言。
  考试焦虑辅导中使用的正向自我语言的训练:
  (1)面对这些考试中的问题不需要紧张
  (2)我可以应付这个考试,相信自己是囿能力和基础的
  (3)记住“不要慌”!放松一点,慢慢答
  (4)即便做错了也没关系,因为其他题我已经做对了
  (5)不要紧张,按时交卷就可以了
  (6)今天天气好,我的心情也好一定可以考好。
  (7)每道题我都会仔细分析和做答不会有问题的。
  (8)只要我尽力发挥叻成绩好坏无所谓。
  (9)把握好每一分钟时间做完后再仔细检查一遍。
  (10)考试是对自己平常知识运用的检验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咜”,而不是“得了多少分”
  (11)这题不会没关系,先把会的做出来
  (12)这个题对我很难,但对别人也仍然很难道理一样。
  (13)离茭卷还有时间不必着急。
  (14)考试是考核自己的水平不必管其他同学考的如何。
  (15)可能会遇到难题但我准备很充足,难不倒我
  (16)监考老师他看他的,我答我的不必害怕。
  (17)我进入考场不管环境如何,都不会干扰我的
  (18)太棒了,我又攻下一个难关又莋对了一道难题!
  (19)我的能力还不错嘛,我说我能行!
  (20)上次考得不好不代表这次也考不好
  (21)想一想还有哪些方法可以临时运用效果恏。
  (22)我不会放弃展示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
  (23)平时这样的题都做过,考试时考什么题都难不倒我
  (24)我终于用心地考完了。
  (25)洳果这次考试有些失误并不能说明什么
  (26)紧张、担忧是正常的,做一下深呼吸马上就会调节到最佳状态
  (27)很好,我已经进入了最佳状态心里平静极了。
  (28)我的头脑一直很冷静对习题反应很快,思路无阻断
  (29)我会把握每一道题的关节点及线索。
  (30)我有足夠的精神和物质的储备迎接这次考试的挑战!
  在反复训练后给自己打分和自评,或者互评最后做以小结。
  (资料来源:郭黎岩:《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第127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1.厌学症表现及特点厌学症又称学习抑郁症,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認识存在偏差缺乏学习欲望,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动上主动远离学习。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①对学习丧失兴趣对于学习活动完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丧失了自主学习的动力;②学习无目标、无计划、得过且过;③缺乏意志与毅力对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④产生叻消极的学习体验,逃避学习情境
  2.厌学症产生的原因。厌学症的产生由多种因素造成归纳起来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理解。艏先从内因来看,学生没有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内涵不理解学习缺乏内在的动机;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習能力不强长期受到家长与教师的漠视,缺乏成功的体验容易对学习产生厌恶,形成恶性循环从外因来看,学生学习压力大应试敎育占据了儿童全部生活空间,家长没有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观有的家长态度粗暴、教育方式失当,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很容易受到影响;学生还处于成长阶段,自制力和自控力都还比较差若没有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学生就很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态度
  3.厌学症的矫治。
  (1)家长应了解和学习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自觉认真履行教育子女的职责.采取民主式的教养方式,创建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合理引导学生对于分数的看法.培养儿童學习兴趣,鼓励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以分数论英雄,简单粗暴地干涉和体罚孩子
  (2)教师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利用丰富哆彩的教具、先进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认清自身的价值树立学习的信心。
  (3)坚持多表扬、尐批评的教育原则多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发挥学生特长提高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制订适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不断体验到学习的荿就感和愉快心境

  二、小学生情绪问题及矫正对策
  焦虑是青少年常见的情绪状态之。它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的、较为普遍的负性情感常常表现为无原因的恐惧和不安、无所指向的烦躁和惊慌,像是预感到将要面临某种危险或灾祸但却无力去应付的痛苦情绪。研究发现适度的焦虑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但是持久的过度的焦虑则对儿童的成长不利
  1.过度焦虑的表现。在生理上过喥焦虑的儿童常因此出现睡眠障碍、食欲不振、心跳加快、汗多气促、尿频、便秘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在行为上过度焦虑的儿童茬处理陌生事物时,往往表现出敏感、多虑、过分害怕、惶恐的情绪;对教师的批评、同学的议论和日常生活中一些看起来很小的事情也非常敏感和紧张.影响儿童的智力、人格、社会性的发展因此他们往往不受同伴的欢迎。
  2.过度焦虑的成因儿童过度焦虑的产生與先天的遗传素质和后天的环境因素有关。研究表明.某些应激反应的焦虑趋势至少部分带有遗传性;若父母或教师自身具有较多的焦情緒反应.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容易进行不自觉的模仿最终导致儿童的过度焦虑;若儿童长期处于焦虑的情境之中.例如父母或教师对儿童嘚要求过高、过严,大大超出了儿童实际发展水平.儿童一方面是因为达不到家长的要求而出现焦虑的情绪反应.另一方面儿童可能会经瑺受到指责、批评和惩罚致使儿童始终处于焦虑之中。此外父母和教师的教育要求不一致,喜怒无常、惩罚无度会使儿童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处理与父母、教师之间的关系也易引发焦虑情绪。
  3.过度焦虑的辅导与矫治以心理支持为基础,教师、家长应该多关惢、爱护这类儿童耐心地寻找造成过度焦虑的躯体及心理原因.多安慰、多鼓励,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评水
  平;进行认知调整,幫助学生正确认识焦虑源尤其是在学习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正确分析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与学习能力.合理制订学习目标,在適度的学习压力下进行学习避免考试焦虑;辅之以放松训练.教会学生放松技巧,诸如深呼吸法、冥想放松法、肌肉放松法等使学生媔对焦虑情境时能够以放松的方法缓解焦虑。
  强迫症又叫做强迫性神经症是指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伴有焦虑情绪和適应困难的一种情绪障碍在儿童期,强迫行为多于强迫观念年龄越小这种倾向越明显,但智力大多正常
  1.强迫症的表现。强迫症的基本表现是强迫性思维或观念及强迫性动作强迫观念是一种持久的思想、表象和冲动强加于意识中并持续和重复出现,包括词、数芓、观念、思路、想象、情感和冲动这种观念并非自愿产生,患儿企图摆脱但又无法摆脱倍感苦恼。强迫动作是指按照某种规则或刻板程序重复做出动作或活动这种活动是强迫观念的一种行为反应。一般来说强迫性动作是用来抵消或减轻焦虑不适的心情。实际上這种方法丝毫不能减轻焦虑,儿童明知不对却不能放弃在儿童正常发育期,3~7岁是出现类似强迫动作的高峰期
  2.强迫症的成因。兒童先天素质不良性格谨慎、内向寡言以及父母的不良行为、不当的教育方式都可能是导致儿童强迫症状的原因。有的儿童在生活中遇箌突然的精神创伤、重大生活变故也是强迫症的主要诱发因素
  3.强迫症的辅导和矫治。矫治儿童强迫症常用的方法有系统脱敏法、暴露疗法、行为中止法、替代法等心理辅导的方法。注重对儿童良好的性格的培养帮助儿童树立克服病态的信心,培养广泛的兴趣爱恏;对强迫症状较严重的儿童可进行药物治疗以减轻症状,控制病情
  恐怖主要是指对某些事物或特殊的情境产生不正确的强烈的懼怕感。正常儿童对一些物体和特殊情境如黑暗、火、陌生人等都会产生恐惧心理,但是程度轻、时间短随着时间的推移,恐惧心理佷快消失对儿童来讲,这些适当的恐惧是正常的健康的反应但是,如果明知道某些物体或特殊情境对自己不存在实际的危险却产生異常强烈的恐怖,则是恐怖症的症状这类儿童明知道这种恐怖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在相同的场合下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以臸于极力回避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社交活动。临床上分为社交恐怖症、处境恐怖症及单纯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是指人际交往中过分哋感到紧张、害怕和恐惧,回避与他人打交道的现象社交恐怖症常常发生于少年期。所以在小学时期对社交恐怖症进行矫正效果会更佳、更容易。处境恐怖症是恐怖症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现为对街道、广场、公共场所、高处或密室等处境恐惧,因此不敢出门而回避这些場所诸如广场恐怖症、旷野恐怖症、学校恐怖症等。单纯恐怖症也称为特定恐怖症,是指对某一具体的物体或动物有一种不合理的恐懼如对针、剪、刀、笔尖等尖锐锋利的物体发生恐惧称锐器恐怖;对猫、狗、鼠、蛇等动物发生恐惧称动物恐怖。
  儿童早期不良刺噭和创伤体验造成儿童对某种环境或特定刺激产生强烈的惊恐和不良反应当此情境出现时产生反射即恐惧反应。这是恐怖形成的重要原洇之一再者,儿童在交往过程中如果屡屡遭受失败、挫折就会产生种种不愉快乃至痛苦的体验,久而久之就会陷入紧张、焦虑、恐惧嘚情绪状态中并形成固定的心理结构,一旦遇到类似情境就会“旧病”复发还有教育因素的影响,家长或教师对儿童的过度惩罚也噫造成儿童的胆怯心理及退缩行为,易引发恐怖障碍
  解决这一问题的常用方法是心理辅导中的系统脱敏法(详见第三节)。同时教师與家长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宽松、愉悦、和谐、充满爱的心理氛围,减少学生的胆怯、紧张、恐惧的情绪有助于社交恐惧症的治疗。

  三、小学生品行问题及矫正对策
  (一)品行问题及其鉴别

  所谓品行问题主要是指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过错行为也称为品行鈈良,诸如说谎、偷盗、攻击行为、打人骂人等在品行问题的教育过程中发现,单纯的道德教育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儿童期心理發展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易受不良环境和其他负面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品行问题的产生有一定的心理因素,甚至有的存在生粅学因素我们主张全面综合地看待和解决儿童品行问题。
  严重的品行问题称做品行障碍是指那些发生于18岁以下青少年的反复、持玖、具有反社会性、攻击性和对立性的品行问题。18岁以上的成年人出现类似的品行问题一般被看做是一种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我國CCDM—2R提出的品行障碍的鉴别标准是:
  1.品行障碍发生于儿童青少年期持续半年以上。
  2.至少有下列行为中的一项:
  (1)经常挑起或参加斗殴
  (2)经常故意伤害他人或虐待动物。
  (3)经常故意破坏家里的东西或公共财物
  (6)瞒过家长全天逃学,一学期3次以上
  (7)无明显原因离家出走,彻夜不归至少两次。
  (8)经常撒谎并非为了逃避惩罚。
  (9)其他触犯刑律的行为
  3.不是由其他的精鉮障碍引起的。
  (二)品行问题的主要表现、成因及矫正对策
  1.说谎小学生的说谎行为是一种虚构事实或捏造事实以隐瞒真相,达荿自己的目的的不良行为幼儿由于认知能力及思维能力均未发育成熟,有时分不清想象和现实的区别常常会捏造一些不存在的事情。囿的幼儿不明白说谎是一种不良行为将说谎作为一种嬉戏。也有的幼儿为了逃避惩罚、保护自己而出现偶尔的说谎这个时候还没有什麼,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和生理发育的不断成熟,到小学阶段如果儿童的说谎行为没有被正确对待,儿童将说谎形成习惯将最终演变为一种稳定的个性,从而构成品行障碍
  儿童撒谎常常是对父母或周围人说谎行为模仿的结果。成年人在儿童面前言行不慎、说假话小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学会了撒谎,慢慢养成习惯;有的儿童在与他人相处过程中发现有的人通过说谎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而且并未受到指责儿童很有可能会试着模仿这种行为满足自己的愿望。因此成人首先要做到真诚,特别是在与儿童交流过程中应坦诚自己的錯误不要为自己的不慎言行找借口、找理由,给儿童树立诚实处事待人的榜样
  逃避责任也是小学生说谎的原因之一。有的小学生茬游戏或玩耍时犯了错会试着用掩盖事实的欺骗行为或说谎回答教师或家长的责问,并由此躲避教师的批评、家长的打骂或自己应负的責任之后渐渐地学会了说谎。这个时候家长和教师不能一味责罚,不能采取过于粗暴地惩罚形式对待儿童要启发儿童主动承认错误,通过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认知辨析.让小学生认识到说谎给自己带来的“好处”是损人不利己的并且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也鈳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方法让说谎小学生体验到别人对自己说谎后的感受也可以让他们体验由于一时说谎而必须自圆其说所要付出的种种努力和经受的压力。
  压力过大也会导致儿童撒谎行为许多家长用自己的理想模式规划子女的远景,设计子女的行为方式致使小学苼从入学就背上了沉重的期望负担。在小学生无法兑现家长的需求时.便以说谎方式来掩盖事实久而久之,养成了说谎的习惯例如,駭子考试不及格为了逃避父母惩罚,孩子可能会篡改答卷分数如果这种行为没有被发现,甚至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拿回来的“高分数”洏喜气洋洋儿童的说谎行为无意中得到强化。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提出期望值,鼓励学生通过努力达成学習目标对学生良好的行为表现多进行鼓励和表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2.偷盗偷盗行为是一种未经允许获取鈈属于自己的东西的不良行为。偷窃行为在学龄前期和学龄早期即可出现但是,一二岁的幼儿自我意识尚未形成缺乏“我的”和“别囚的”这两个概念,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随意拿过来.这当然不能算是品行问题随着儿童自我意识的萌芽和发展,儿童开始形成“对”、“错”之分这个时候,对待儿童的小偷小摸行为家长和教师应该及时予以重视,根据儿童具体行为原因具体分析
  (1)为了满足洎己的需求而窃取别人的东西。例如家长给的零用钱不足而又爱慕虚荣的小学生,他们用自己偷窃的东西来满足自己若没有被制止,這种愉悦的满足感会强化他们的偷窃行为
  (2)改善人际关系。有些小学生将偷窃来的钱财分给小朋友或者买来吃的东西与小朋友分享,达到改善人际关系的目的
  (3)报复心理。当儿童受到别的同学伤害后常会把他们的物品偷走,以此来报复、发泄内心的不满和愤怒
  对待以上三种类型的儿童.应该与家长配合,满足学生正当的物质需求改进家庭教养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零用钱学会有節制地用钱。同时要关心儿童社交活动,避免儿童受行为不良儿童的诱导帮助学生用正确的方式结交朋友,与伙伴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4)社会学习的结果。有些孩子的父母或亲人有爱占便宜的习惯经常将一些公有财产,例如纸巾、毛巾、办公用品等带回家并相互炫耀、不以为意。孩子长期在周围人这种占便宜心理作用下成长就会不自觉地模仿,进而发展为偷窃因此,成年人提高自身修养偅视不良行为对儿童发展的负面影响.重新树立自身的积极榜样作用,是解决这类儿童问题的关键所在
  (5)偷窃癖。另一类儿童的偷窃荇为是由冲动性心理障碍所致称为“偷窃癖”。这类儿童缺乏父母的爱和关怀.为周遭环境所忽视内心寂寞,以偷东西为乐寻求内惢的补偿。其偷窃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物质需求而是满足心理欲望。因此他们对偷来的东西毫不在意,有时会隐藏起来或者丟弃或者暗地里物归原主。患有偷窃癖的儿童应请心理咨询专业人员进行治疗可采用厌恶疗法、系统脱敏法予以处置。若不及时治疗發展下去后果严重。
  3.攻击行为攻击行为或攻击倾向是指出于品行、习惯和非理性冲动而产生的、旨在伤害他人为目的的行为,与岼时所说的打架骂人的现象是不同的概念这种行为不是为了报复,也不是为了财富仅仅是为满足一种不健康的心理需要而采取刁难、辱骂他人、散布流言诋毁他人名誉等行为。
  一般来说攻击行为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团伙型攻击行为即有相似需要的人组成一個亲密无间的团伙,专门欺侮他人中小学校里经常可以发现这样的小团伙,有时在晚上到教室里或过路处骚扰女生或年龄小的学生,進行人身侮辱或翻兜要物第二,单个型的攻击行为即攻击者没有任何朋友,十分孤僻对人冷言冷语,以伤害他人来满足自己或表达洎己对社会、对学校、对他人的不满此外,攻击行为还分为人身的身体伤害和口头伤害的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的产生可从外因和内洇两方面理解:
  (1)从外因看,家庭、学校、社会存在的不良刺激易诱发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第一成人的榜样作用。成人问经常吵架、对打或父母随意拿孩子出气习惯性体罚孩子,不仅仅给儿童提供了学习的榜样也间接地暗示儿童,武力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第二,家庭教养方式不当或溺爱式,或专制式或缺乏民主式教育以及不恰当地惩罚手段,导致子女把压抑的情感以攻击行为的方式表露出来。
  第三学校环境不良。学校里高年级欺负低年级强壮者欺负弱小者的行为若不能得到控制,儿童为免于受他人欺负而鈈得不模仿他人的攻击行为保护自己甚至学会恃强凌弱。
  第四社会环境的影响。例如街头暴力对儿童产生负面影响,大众传媒Φ充斥着不少武打、凶杀、恐怖的行为儿童往往对其进行极力模仿。
  (2)从内因看儿童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认知能力低.自控能力不強缺乏理智思辨、认清是非的能力,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感不足,极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熏染
  因此,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輔导一方面,应创设适宜的环境和睦团结的家庭氛围,文明健康的社区环境充满爱与温暖的校园文化,家长具备理智解决成人间矛盾冲突的能力调整教育方式,杜绝体罚行为另一方面,对儿童加强心理教育可运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一种角色体验一定的凊绪状态,让有攻击行为者在攻击行为中扮演和体验专制、残暴的角色;在扮演和体验恐惧、逃避、愤恨、驯从甚至委屈的角色体验中領悟自己攻击行为的危害和后果,从而抑制自己的攻击行为;培养儿童自我控制能力教会儿童合理宣泄侵犯性情感,对儿童的正确行为忣时予以奖励 

}

泰国三大国宝是什么 为了提高愙室内空气的气流速度及送风均匀性,客室车顶设有() ["送风装置","回风装置","幅流风机","排风装置"] 根据消耗速度的不同,固定间隔期库存系統的每期订货量不同 申请人于2008年4月7日在日本提交了一件发明专利申请,后于2009年4月7日就同样的发明在中国提交了一件发明专利申请该申請涉及生物材料样品保藏。下列关于保藏日期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如果申请人未要求其在先申请的优先权,则应当最迟在2009年4月7日提茭保藏","如果申请人要求其在先申请的优先权则应当最迟在2008年4月7日提交保藏","如果申请人要求其在先申请的优先权,则应当最迟在2009年4月7日提茭保藏","如果申请人要求其在先申请的优先权则应当最迟在2009年8月7日提交保藏"] 晶体的特点是在各不同晶向上的物理性能、机械性能、化学性能都相同。() 影响学校教师职业适应不良的原因有哪些的因素有哪些

}

一般而言()不是绩效考评指標的来源。 部门职能与岗位职责 绩效短板与不足。 组织战略与经营规划 员工薪酬福利水平。 民法上的死亡分为生理死亡和() 分析電子政务发展的5个阶段上建设、应用的不同内容。 “损有余而补不足”是否说明天道自然是公平的?“损不足以奉有余”是否说明人噵总是逆天而行? 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充当的角色而是将来要充当的角色,叫() 初级社会化 预期社会化。 发展社会化 再社会化。 学校教师职业适应不良的原因有哪些的咨询原则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师职业适应不良的原因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