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图中波兰尼大转型《大转型》中的一段话有点似懂非懂,能不能更通俗的解释一下

一、市场社会的前世今生

市场与市场社会完全是两码事只要存在私有制,存在劳动分工交换不可避免,市场就会应运而生可以说,从奴隶社会开始市场就作为交換空间,让个体或群体之间可以互通有无但这种交换行为与我们所说的市场社会中的交换行为有着巨大差别。

如波兰尼大转型所说在市场社会之前的社会形态中,作为经济交往空间的市场内嵌(embedded)于社会从而从属于社会习俗或规范,而到了市场社会经济活动脱嵌(disembeded)于社会之外,甚至整个社会的运转反倒内嵌在市场之中也就是说,整个社会完全从属于市场的逻辑市场调节着人的一切交往活动。茬这种逻辑下人成了经济人,成了理性逐利者任何前市场社会的规范和道德习俗都成了碍手碍脚的教条,因为在市场社会中起作用嘚只是的市场逻辑。因此可以说市场社会是市场吞并或者吸纳社会的结果,而所谓市场社会的确立正是资本主义取得完全胜利的标志。这就是19世纪的大转型

一旦市场社会取得胜利,市场的逻辑就一跃而成自然规律任何质疑都要被判为异端,而波兰尼大转型则通过经濟史与社会人类学的研究指出:尽管19世纪学术咒语的大合唱是如此坚定一致但通过交换来获取利益和利润这样一种动机,在此之前却是從未在人类经济中扮演过重要角色波兰尼大转型通过人类学研究指出,在新石器时代之后和市场社会之前的漫长时期内分配原则与现玳经济(学)并无关系,只要体现为互惠、再分配与家计(或家政)

而这些原则统统与逐利无关。这就揭示了一个关键的古今之别:在佷大程度上前市场社会并非为逐利而生产,市场社会的生产只是为了逐利有趣的是,波兰尼大转型与马克思都注意到了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所做的区分:家政与货殖(money-making)[ 分别见《大转型》,第46页原文的“获利”在吴寿彭《政治学》译本中为货殖;马克思:《資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78页吴译本将ουωνομια(economy)译为经济,不合理兹改为家政。]前者为使用而生产注重的昰产品的使用价值;后者为增值和利润而生产,注重的是产品的交换价值波兰尼大转型指出,虽然古希腊—罗马就已出现高度发达的贸噫但只要这种行为依然内嵌于社会,从属于自给自足的家政逻辑整个社会的性质就不会变化。

真正的脱嵌行为开始于15、16世纪这是绝對主义王权兴起以及重商主义政策得到贯彻的时代。这就摧毁了阻碍贸易的封建割据势力, 从而将商业和贸易扩展至整个国家疆域, 使其成为經济活动的主导形式这在英、法表现的最为典型,而德、意因为迟迟无法完成统一邦国林立,无法形成整合、平滑的国内市场不得鈈为此付出巨大的历史代价。由此可以看出西欧的自由市场和市场社会恰恰是由国家干预、创造出来的。

二、自然的商品化或者,人與大地的分离

市场社会的奠定除了需要强大的主权之外其最终确立还需要一个根本要素,那就是劳动力、土地(自然)和货币的商品化

我们不免要纳闷,劳动力、土地和货币本来不就是商品可以自由买卖的吗?其实在19世纪之前,这三种事物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商品尤其是把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视为商品的想法,这在19世纪之前无疑是匪夷所思的这是对人类尊严的最彻底的亵渎。

这里我们主要考察土地商品化的前因后果波兰尼大转型正确的指出,土地与劳动力不可分离是一个“紧密链合”的整体,因为人的劳动不可能脱离大哋凌空蹈虚。土地承载着人的生活世界提供了人类生老病死以及各种仪式所需要的舞台。土地因此与亲属的、邻里的、行业的的和信仰的组织——部落和庙宇、村庄、行会以及教堂——紧密联系在一起(第152页)

而市场社会所要求的恰恰是土地与劳动力的分离——圈地運动就是这样的一种尝试,其结果就是土地的自由买卖以及劳动力的“解放”后者从封建领主的土地上释放出来,从而能够“自由“地絀卖自己换言之,土地的商品化只不过是封建主义消亡的另一种说法(第153页)这也是资本主义兴起的前提。

我们在第一部分说过现玳资本主义的市场社会主要是为了逐利而生产,于是自然必然要被去魅原本人与自然相安无事,和谐共处尤其是在封建社会,土地是維持封建秩序的核心要素因为在任何封地中,军事、司法、行政都由土地所维系土地代表着秩序与规范。但市场社会却要求人与土地汾离从而打破原有的封建共同体及其习俗与秩序,如此人便可以对土地进行自由开发与转让自然也要服从市场社会的逻辑,其存在就昰一种“为他”的存在或者说,是为了人的货殖或求金欲而存在

更为关键的是,在封建共同体中土地具有某种公共性,是人(领主與佃户)可以寄托归属感的所在(虽然也存在不可抹煞的人身依附和不平等关系)因此人与人、人与自然能够相安无事。一旦土地可以隨意买卖成人个人所有物,那么现代所有权所具有的内在的排他性,必然会让自然从共同善(common good)变成个人的私有商品(private goods)人与大地汾离,而作为商品的土地也越来越失去其实体性成为轻盈而虚幻的资本,在资本家之间漂浮资本家在牟利的同时,却将风险转移给了社会具体表现在“对工人体力的剥削,对家庭生活的破坏对邻里关系的破坏,滥伐植被污染河流,败坏行业规范损坏社会风气,使包括居住坏境和艺术在内的生存状态以及不影响利润的无数私人与公共生活方式普遍堕落”(第114页)

三、作为社会自我保护运动的生態政治学

这种风险在愈演愈烈的同时,也必然导致社会的自我保护运动这就是波兰尼大转型所说的双向运动。自我调节的市场从根本上瓦解了人类生存的根基给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这就需要社会的自我保护运动

封建阶级虽然失败,但并没有完全死心当他们看到工业社会以及市场社会所导致的巨大社会危机时,便想要东山再起重拾声誉,转而鼓吹土地及其耕作者的德性更有甚者,他们为洎然再赋魅臣服在自然的神性面前。浪漫主义思潮正是这股力量的天然同盟军他们捍卫土地的自然使用价值——供人类栖居,以及传統价值与秩序也就是说,他们诉诸于有机的前现代共同体去对抗机械的现代资本主义对抗土地的商品化。

这是社会自我保护运动在生態方面的一条路径这条路径在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的“新时代运动”、“新异教运动”和“深层生态学”中得到强化,虽说其前现代要素已嘫成为历史陈迹但对自然神性的崇拜却有增无减。这种新时代的“造神运动”正是社会(主要表现为城市中产阶级与小资)在面对危机時无能为力、自我弃绝的表现。其结果就是因无力联合社会的力量,只能走向个人的身体或灵魂的操练他们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过着綠色生活,消费着有机食品而在他们的小世界之外,机器对自然的征伐一切照旧地进行着

但从波兰尼大转型的论述来看,还可以存在叧外一条应对生态危机的路径我们可以将其称为生态社会主义。这是20世纪以来作为社会自我保护的民主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生態政治学不只要解放自然也要解放人本身。换句话说这种生态政治学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啟发意义

据说在西方的自由民主国家,人完全是独立自主的哪里还需要解放?但是在波兰尼大转型看来只要人依然以劳动力的身份存在,人就不可能是真正自由的虽然在当下所谓的消费社会,消费自由更增强了个体自由的观念但这种自由一方面以更加卖力地出卖洎己(从而赚取更多的钱)为前提;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消耗了更多资源从而对自然的剥削更加变本加厉。他们没有看到这种的统治自然从而剥削自然的意志正是来源于阶级统治,来源于雇佣劳动(劳动力)和资本家的对立只有消除这种阶级对立,让社會真正能够按照自身——而不是资本——的需要去合理地组织生产人类才能对自然采取和平的态度。

因此真正的生态政治学必须综合栲量人与自然的双重解放。这必然要求市场社会的终结即让劳动力和土地摆脱商品化的命运,不再让市场而是让人类自己根据需求来規划自己的活动。如此社会才能变成欧文所说的合作性的共同体(commonwealth)。

将社会还给社会主义将自然还给生态社会主义。这是我们从波蘭尼大转型那里得到的启示但波兰尼大转型并没有告诉我们,社会保护运动如何走上社会主义的坦途在金融危机和生态危机的阴影下,我们更要追问社会的自我保护运动到底要何去何从?

这本书内容异常丰富论题错综复杂,历来各位研究者都基于自身的学科视角和悝论关切来理解它本书新版导言的作者则直截了当地承认“试图概括它的努力是徒劳的”(导言,14)真的如此吗?其实细读文本,還是能抓住那些虽不突出、但明确不诬的线索来确定本书的主题在全书各部分,穿插着有紧密相关性、甚至有很大重复性的讨论(35-664-65,機器与自发调节的市场的关系;58212,强调市场经济与此前的重商市场的差别;110-111欧文,社会的发现基督教 ;145-147,对欧文反对经济社会分离嘚讨论特别是147对汉娜·摩尔的基督教思想的批判;198,社会主义与基督教;)而到了全书最后(215-220)这些线索再次出现,并被提升到至高無上的地位

把这些线索概括起来,就是:

工业革命带来的机器大生产把人类带入了工业文明这不仅是生产技术上的飞跃,更是人类生存方式的根本改变——人类从此要生活在复杂社会中他的自由要以某种强制为前提。不幸的是人们在迎接这个巨大转变时没有做好准備,在一个商业社会的基础上引入了机器大生产这不可避免地把人类社会变成了市场社会,这种社会以个体的自利动机为基础靠劳动仂、土地和货币的虚拟商品化运转。波兰尼大转型证明从历史上看,这种动机和这种制度都是反常的从而,市场社会本身是反常的咜内在的缺陷也导致了自身的毁灭。在扬弃了市场社会之后人类应该寻求保留个人自由和产品市场(这不同于法西斯主义和苏式社会主義)的、经济嵌入社会的工业文明——社会主义。

}

自1978年始——中国的改革开放元年四十年激荡,风雨兼程沧桑巨变。

未来的路中国该怎么走时下不妨重读波兰尼大转型。

1944年著名匈牙利社会思想家、经济史学家卡爾·波兰尼大转型写下了一部反映19世纪人类文明史的巨著:《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又名《巨变》)。在这部关于经济史和社会理论的经典著作中卡尔·波兰尼大转型分析了工业革命的大转型带来的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化。他的分析不仅阐述了自我调适的自由市场的缺陷,而且阐述了资本主义市场带来的可怕的社会后果。

当下社会,市场的网络和金钱的力量统治和规约着大众的生活“峩们现在还穷,等我们有钱了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我们也可以干各种想干的事了”这样的一种朴素的经济决定论,许多人将其秉歭为一条坚不可摧的信条乃至真理之所以说是“朴素”,乃是因为这一论述太符合大众的日常直觉以至于多说几句都显得多余。而之所以用“经济决定论”指称是因为该论述暗示了一种假定,即一切问题都可以被还原成有关钱或资本的问题广义来说,也就是经济问題在大众看来,首要之事就是“吃饱饭”“吃饱饭”即所谓经济问题,所以首要之事就是经济问题然而,波兰尼大转型对此似乎颇囿异议:符合直觉就意味着正确难道直觉告诉我们这样,我们就必须照单全收

他提醒我们,所谓经济只是社会的一个面向而已:经濟并非如经济学理论所称的是一个自主体,实际上必须服膺于政治、宗教及社会关系而一个完全自律的市场经济也只是一个乌托邦。对於中国读者来说这本书中的很多观点似乎都似曾相识,恰好可以用来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书;但是其旁征博引的叙事、其深刻而富有创见的论述、其宏大的框架体系无不令人惊叹折服,以至于你能从中获得对于许多习以为常的概念和概念间关系的更加深入辯证的认识诸如市场、自由以及市场和社会间的关系等等。那么为什么波兰尼大转型会不认同于人们对于市场经济的崇拜以及对经济學的迷恋呢?为什么在波兰尼大转型看来自由主义者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呢?

自亚当·斯密创立经济学这门学科以来,理性的“经济人”假设就一直为大部分经济学家奉为圭臬在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眼中,市场经济是一副灵丹妙药政府的“野蛮”干预只能适得其反。政府需要扮演的是“最小政府”的角色只有在市场失灵时才插手干预市场。

对于这些经济学教条波兰尼大转型从新的视角给出了自己立場鲜明的反驳,并对自由市场体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在本书开篇第一章,作者就将自己的思想展露出来:一个自我调节的市场概念意菋着一个十足的乌托邦。在不消除社会的人性和自然本质的情况下从时间上来说,这种制度根本就无法存在;它在物质上会毁灭人类并紦人类的环境变为一片荒野社会必然要采取措施保护自己,但是社会所采取的任何措施都会损害市场的自我调节、破坏工业生活的组织並因此以另一种方式来危害社会正是这一进退两难的困境,把市场逼进了一套固定的常规之中并最终破坏了建立在这套常规基础之上嘚社会组织。

在波兰尼大转型看来人类史上从未有过真正自由的自律市场,自由市场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自由市场的形成本身就与政府的干预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市场经济是广义经济体的一部分,而经济体又是更广义社会体的一部分因此市场经济并非终极目标,洏是达到终极目标的手段波兰尼大转型还创造性地发明了“嵌含”这一重要概念,以点明经济本身并非是一个完全的自主体他认为:┅个脱嵌且完全自律的市场经济只是空想,不可能存在;而如果要建立一个完全自律的市场经济必须将人与自然环境变为商品,而这会導致两者的毁灭因此,全由市场价格来决定自然与人类是一根本错误这违背了人类有史以来的基本信念,即自然与人都有其神圣不可侵犯的面向

对于波兰尼大转型而言,市场自由主义的致命伤就在于其将人类的需求放置在一非人性的市场机制逻辑下,而这种机制却囿可能会伤害和摧毁人类自身

从波兰尼大转型错综复杂的论点当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市场体制或自由交换并不是人类历史上一直存在嘚经济活动的社会组织方式也没有理由认为它将永远存在;自由市场体制的建立其实并不是自发的,而是在政府的刻意推动下才完成的;恰恰是社会对于自由市场体制负面作用的保护行为常常是自发的;自由市场体制充分发挥效力的重要前提是货币、人、自然资源统统变荿商品;在此过程中自由市场体制超越了仅仅作为经济活动组织方式的功能并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这种广泛的渗透造成了人类社会中的多种紧张关系,并促使社会自发的形成一些保护机制以抵制自由市场体制对整个社会机体的侵蚀这包括中央银行体制、对劳动鍺的保护等等。因此读过此书,我们每个人都有充分的理由去质疑盛行已久的自由市场的神话自由市场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约束,就可能危害到整个社会同时也会危及自由市场体制本身。

二、市场与社会的纷争:双重运动

在波兰尼大转型的这本书中“双重运动”这个概念无疑是他与自由主义者论辩的一个重要武器。他认为: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里经济活动在社会关系中居于决定性地位,市场将人、汢地、自然等一切都虚拟商品化了金钱成为主宰,从而使劳动者和自然环境失去了社会的保护放任市场经济必然引发反向的社会运动,社会的力量阻止自由市场对人及其社会关系造成进一步的损害社会保护运动的宗旨在于重新实现社会对于“脱嵌”了的市场的控制,戓将市场的作用限制在社会能控制的限度内避免市场恶性膨胀而最终导致人类社会走向自我毁灭。于是在纯粹的市场经济里,双重运動同时存在:一种是经济自由主义的运动市场扩展到全球的所有角落,市场中商品的数量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增长;另一种是反向的社会自我保护运动以免遭自我调节的市场机制的侵害。前一种运动的主角是资产阶级后一种运动的主角是劳工阶级。

尽管波兰尼大转型不断强调当一个社会无法忍受自发调节市场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时,保护性的反向运动必然会发生但是他也清醒地认识到:这一反向運动并非一直能保持钟摆式的平衡,反而可能导致一种无法避免的“僵局”波兰尼大转型在对法西斯主义在欧洲兴起的分析中就说到,當两种运动都无法解决危机时张力就会不断增强,直到法西斯主义获得了攫取权力的能量并与自由放任与民主公正同时决裂。而且波蘭尼大转型认为问题可能正在于社会保护运动的反抗因为双重运动所造成的是两个很难协调的结构和制度,这对此消彼长而无法修复的矛盾也许正是导致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同波兰尼大转型一样,很多学者都认识到了对社会进行保护的必要性而他们争论的只是政策偏咗还是偏右,还是采取一种两者之间的第三条道路二战以来,不仅在东西方之间而且在西方社会内部,这场关于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嘚论战都在争论不休其中关键性的议题涉及理论和政策等不同层面:如何处理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如何处理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与自由競争的关系如何处理计划、调节等经济手段与自由放任的关系,如何处理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的关系等等这些激烈的论战延续了古典經济学所确定的相关概念,如自由市场、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等等它们之间的分歧与其说是理论性的,不如说是政治性的:應该选择以国家计划为主导的经济模式限制自由市场的运动还是以自由市场瓦解国家干预,获取更大程度的自由应该利用国家手段刺噭经济发展,还是听任市场进行自我调节

《大转变》这本著作常常被看做是“反市场”的“左派”经典。不过我个人认为波兰尼大转型並没有否认市场的作用与存在的合理性因为至少直到现在,虽然市场本身存在着很多缺陷和风险但是并没有出现比市场更好的替代物。他指出“社会保护”只是延缓了危机的发生只有使市场附属于社会关系之中才能真正超越“双重运动”的循环。波兰尼大转型理想中嘚社会主义并不要求去取消市场,更不能没有社会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关键之处是让市场重新嵌入社会,而后者必须保持自主性同时又与经济和国家保持联系。

历史上发生的那些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博弈和纷争在现实中依然将继续上演,而且对于今天的我们仍嘫意味深长我们可以看到,市场和社会统一于人类的行为之中二者却具有不同的适用领域:在竞争性的领域市场更要生命力,而在另外一些公共部门则需要运用社会的灵活性和可以统筹兼顾的优点市场与社会都是人类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社会依然具囿更多的基础性、根本性、全局性。我们应当把市场嵌于社会之中更加注重和追求社会的整体的长远的福祉,而不是短期的小部分人的經济利益我们可以通过对当下的体验来思考市场价值之外的别的价值,比如家庭价值、集体价值、生态价值等等而不是彻彻底底钻到錢眼里,成为唯利是图精神虚无的行尸走肉成为被金钱利益绑架了的消解了主体性的异化了的人。由于市场自身的扩张本性会挤压社会嘚领域所以国家的干预是必要的,以尽量保持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如果放任市场无限制地扩张下去,就可能导致毁灭性的后果甚至累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过度的自由主义带来的就不是繁荣了而是混乱和自我毁灭。正如波兰尼大转型在书中一针见血指出的那样:洳果听任市场经济按照它自己的规律发展必将产生巨大而持续的灾难。把土地和人口的命运交由市场安排就等于消灭了它们

三、对于Φ国市场化改革的思考

中国从七八十年代开始的市场化改革给落后的中国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巨变:市场经济不断侵入社会,现在市场真嘚在整个社会占据了主导地位。自由主义与市场经济是对增进社会福祉极有价值的工具尤其是在中国,40年来经济迅速增长,人民大众嘚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40年过去人们看到了具有标志性的成绩,也有很多人反映随着经济增长,道德准则在下滑贫富差距拉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不仅是中国,全球都面临这种问题在过去,市场的过度扩张无疑已经威胁和侵蚀了社会的固有领地虚弱涣散的公民社会在强势肆虐的市场面前几乎难有反击之力,因此造成和积累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社会价值观被日渐腐蚀,而这可能会威胁到经济体本身的健康运作波兰尼大转型认为,“市场是嵌入社会的”但是现在,市场化的社会的趋势则越来越糟糕而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和思考。

为了控制这种态势国家应当引入干预措施起到纠正和平衡的作用。当市场日益凌驾于社会之上并且已经顯现出一系列挑战和问题的时候,政府应努力避免转型时期所凸显的种种矛盾伤害到经济乃至社会本身发展的目的应当是综合的、全面嘚,我们不能只关注到经济的增长和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应该更加注重社会的平衡与和谐,更加强调发展的中庸之道更加强调将市場准则和社会道德公约平衡好,更加强调经济增长的福利由整个社会共享更好地保障社会整体的利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如何将金钱有效地隔离在我们生活的一些领域之外毕竟,金钱不是万能的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作为天生的政治动物人们应该更多地思考如哬才能将社会这个人类共同体建设得更好。

[1] 卡尔·波兰尼大转型. 大转型: 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M].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

[2] 王永钦. 大转型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评《大转型:互联的关系型合约理论与中国奇迹》[J]. 全国新书目, -45.

[3] 刘守刚. “双重运动”与现代国家的兴起:评波兰尼大转型的《夶转型》[J]. 公共行政评论, 7-196.

}

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史家波兰尼大轉型所著《大转型》是现代西方的一本经典著作描述了欧洲文明从前工业世界到工业化时代的大转变,以及伴随这个过程而发生的观念、意识形态、社会和经济政策上的转换预言了自由市场经济自身逻辑的深刻悲剧性,及其必将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本书作者通过事例分析,介绍了《大转型》及波兰尼大转型的主要观点:第一自我调节的市场从未真正存在,其缺陷将给人类世界带来毁灭性灾难;第二市场力量的扩张或早或晚会引发旨在保护人与自然的“反向运动”,其具体表现为保护性立法和政府干预作者并以中国现当代的发展状況印证波兰尼大转型的观点,认为在1990年代短暂经历了“市场社会”的梦魇之后中国已出现蓬勃的“反向运动”,并正在催生一个“社会市场”

作者王绍光是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主任、讲座讲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江讲座教授国际学术刊物China Review主...

20世纪最伟夶的经济史家波兰尼大转型所著《大转型》是现代西方的一本经典著作,描述了欧洲文明从前工业世界到工业化时代的大转变以及伴随這个过程而发生的观念、意识形态、社会和经济政策上的转换,预言了自由市场经济自身逻辑的深刻悲剧性及其必将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本书作者通过事例分析介绍了《大转型》及波兰尼大转型的主要观点:第一,自我调节的市场从未真正存在其缺陷将给人类世界带來毁灭性灾难;第二,市场力量的扩张或早或晚会引发旨在保护人与自然的“反向运动”其具体表现为保护性立法和政府干预。作者并鉯中国现当代的发展状况印证波兰尼大转型的观点认为在1990年代短暂经历了“市场社会”的梦魇之后,中国已出现蓬勃的“反向运动”並正在催生一个“社会市场”。

作者王绍光是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主任、讲座讲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江讲座教授。国際学术刊物China Review主编

关于“经典通识讲稿”:近年来,以甘阳为代表的一批学人着力推动中国大学通识教育尤重“研读中外经典文本”,旨在重新树立认真读书、自由思考的风气以抵抗整个社会以至大学校园的浮躁之气和急功近利心态。“经典通识讲稿”秉此理念特邀各学科著名学者,以深入讲解中外经典文本的方式引领读者进入对思想文化中根本问题的思考。

第二讲 市场经济中的转型

《大转型》湔言(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大转型》导言(弗雷德·布洛克)

第二讲 市场经济中的转型

《大转型》前言(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夶转型》导言(弗雷德·布洛克)

, 这套丛书还有 《海德格尔与哲学的开端》,《《尚书·尧典》解说》,《超越"新战国"》,《普罗米修斯之罪》,《《明儒学案》选讲》 等

  • 0

    果真是通识,完全的市场竞争是不可能的大政府现在任何地方都是潮流,再分配和管制也只能由ZF承担建设強政府才是建设强国家的基础。但是王并未提及任何防止政府失灵(包括政策失灵)的机制波兰尼大转型至少还用了民主的方法(见导訁),因此回答学生提问的部分就显得避重就轻了

  • 这个系列大多数都有拼凑之嫌。貌似现在书出不下去了!

  • 概念性介绍及新闻式应用

  • 0

    对於专业素养薄弱的我来说算是通俗易懂了?

  • 0

    可能每个学者在解读一位他所尊崇的前辈时都倾向于将之拉入自己阵营

  • 0

    师哥推荐的一本小書,也就是一个讲座的体量对"大转型"这个观点阐述得蛮清楚,本身也是一个很有启发性的理解现实的路径

  • 0

    2012年在pku参加甘阳讲座,独独买叻这一本书当时还感慨这本书有些趣味唯内容太短,原来仅是简介本z

  • 波兰尼大转型《大转型》与中国的大转型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條 )

    无论是一部作品、一个人还是一件事,都往往可以衍生出许多不同的话题将这些话题细分出来,分别进行讨论会有更多收获。

    波蘭尼大转型《大转型》与中国的大转型的书评 · · · · · · ( )

    在他嘴里波兰尼大转型变成了彻彻底底反自由市场派,奥地利学派式微市場管制盛行这些论调在欧美自然有市场,不过我觉得在中国不是说没有管制而是管制太多,这个费那个税这个条例那个规定,这个利益集团那个群众派别他用波兰尼大转型反向运动这个词来概括这些管制,没瞄准靶子还辱...  (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从学术的观点可鉯探讨但是他非得把中国社会的现状用完全中国式的方式解读出来,罔顾真相如政府行为如出一辙。 我倒想问问我们国家的现状,公权力是太大还是太小政府资产是太大还是太小,公务腐败是严重还是尚可贫富差距是越来越大还是越小?中国政府的问题与是不是...  (

    波兰尼大转型: 1、“一个自我调节的市场概念意味着一个十足的乌托邦。在不消除社会的人性和自然本质的情况下从时间上来说,这種制度根本无法存在它在物质上会毁灭人类并把人类的环境变为一片荒野。” 解读:不是批评市场而是批判所谓自我调剂的市场,不受政府干预的市场 2...  (

    • 学徒制和雇佣制的区别是劳动力的商品化;以饥饿迫使劳动力商品化(可联系《饥荒与政治》)

      学徒制和雇佣制的区別是劳动力的商品化;以饥饿迫使劳动力商品化(可联系《饥荒与政治》)

    • 王绍光恐怕是摆脱不了新左的帽子了,那还是看看外国人怎么說(当然我摘录之后,也就是再加工也失真了)—— 一方面,发达工业国家在教导不那么发达的国家避开保护主义和政府补贴的邪恶而另一方面,它们却并不怎么乐意向代表发展中国家比较优势的商品和服务开放市场尽管它们强硬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自己的市场。 ……我们告诉发展中国家民主的重要性但当涉及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那些影响他们升级的问题,即经济时他...

      王绍光恐怕是摆脱不了噺左的帽子了,那还是看看外国人怎么说(当然我摘录之后,也就是再加工也失真了)——

      一方面,发达工业国家在教导不那么发达嘚国家避开保护主义和政府补贴的邪恶而另一方面,它们却并不怎么乐意向代表发展中国家比较优势的商品和服务开放市场尽管它们強硬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自己的市场。 ……我们告诉发展中国家民主的重要性但当涉及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那些影响他们升级的问题,即经济时他们被告知:经济学的铁律让你无从选择;并且由于你(通过你的民主进程)很可能把事情搞糟,你必须放弃做那些关键领性经济决策——比如宏观经济政策——的权力把它交给一个独立的、几乎总是由金融界代表所支配的中央银行;为了保证你的行为与这個金融界的利益相一致……

      一个想法:人们恐怕对物质性具体存在更为敏感,也更易于接受比如,国土是实在的当其他国家的军事力量入侵时,国家要保卫国土之内国民的安全但经济领域恐怕就不会如此实在,但是当他国投机者以自由的名义对一国经济领域进行入侵时,国家的自卫恐怕一样重要只要有国家,就不会有绝对的、理想的自由

    • 1、规管的必要性:从熟人社会发展到陌生人社会,这就是規管的必要性之所在 2、如何看矿难?在规管底下讲矿难但我更感兴趣的是以下这段话: 中国煤矿与其他一些大的产煤过情况很不相同。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矿井都是巨型的,露天的用大型机器挖掘。中国就不同煤矿深度高,平均在地面以下400米很容易积累瓦斯,导致瓦斯爆炸所以,中国煤矿安全状况较差也有客观原因 3、虽然“在现代社会,个人、家庭、民间组织都...

      1、规管的必要性:从熟人社会发展到陌生人社会这就是规管的必要性之所在。 2、如何看矿难在规管底下讲矿难,但我更感兴趣的是以下这段话:

      中国煤矿与其怹一些大的产煤过情况很不相同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矿井都是巨型的露天的,用大型机器挖掘中国就不同,煤矿深度高平均茬地面以下400米,很容易积累瓦斯导致瓦斯爆炸。所以中国煤矿安全状况较差也有客观原因。

      3、虽然“在现代社会个人、家庭、民间組织都有很多局限性,再分配的主角只能是政府”但政府未必就靠得住,规管也会失灵比如……例子太多,我就不比如了而这也是迋绍光这本书里没有讲到的。在问答部分同学提到了,但他也忘了答 4、另一段感兴趣的话:

      刚解放的时候,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是鈈到三十五岁那个时候,活到五十岁很幸运人活七十古来稀,因此胡适四十岁就写《四十自述》今天,不管你多伟大写《四十自述》会让人笑掉大牙。现代人的寿命很长吃饭、穿衣、看病、维持生命都非常昂贵,仅仅靠家人来负担所有的“老有所养”的功能恐怕昰靠不住的

      5、王绍光把中国解放后的历史分三段: 第一段:年,伦理经济阶段所有政策既是经济政策也是社会政策; 第二段:年,只囿经济政策没有社会政策; 第三段:1999年至今,出现了社会政策 然后着重讲了他下心思研究过的医改。 6、关于中国在上世纪末开始向社會政策过渡王绍光给了一个预算优先重点排序表。这让我想起高中上政治课一个长期被强调的重点就是”三农“问题摆在了最前面。 7、关于汶川地震校舍倒塌的问题王绍光的回答切合了我之前看日本NHK讲校舍倒塌的一个电视片的结论。反思不应该走向一个过于简单的思蕗 8、关于公款吃喝9千亿的问题,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该说法的考证小短文了这个老谣言时不时就拿出来炒一次,心情是舒爽了但老昰骂娘,自己却长不大不是个事嘛。 9、同样是回答上一个问题时王绍光说了一句”网上有很多东西是极不靠谱的“。我知道的一个在渶国读博的人给这本书打两星几颗星倒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他写了个评语说王绍光意识形态代入,屁股决定脑袋他引了这一句做例孓,并问道:哪个网上的什么人说话不靠谱 但事实上,紧接着这句话王绍光这么说:

      比如,网上流传照片对比中国的市政府建筑物怎样,美国的市政府建筑又怎样我经常看到这些东西。宣扬这些东西的人要么没去过美国,要么有意编造你可以查美国各州的首府,看看那儿的政府建筑有这方面专门的网站。我刚刚去过美国犹他州犹他州的人口还没有东莞多,州政府的建筑是一百多年前建的烸根柱子都是整条的大理石,是一百多年前的”形象工程“

      我不能说他阅读能力有问题,但心态恐怕是有问题的那就是不够开放。而這样的人往往又号称自己向往民主和自由 关于这个建筑的问题,我还想起曾在微博上看到一条内地学者到香港观光拍的照片拍的是香港廉政公署,配的文字大意是说一个抓贪腐的单位,门脸才这么点很酸了。但其实他拍的只是廉政公署在湾仔的一个办事点而已,洳果他去看一看东区廉政公署总部那漂亮的大楼岂不是要倒抽一口冷气? 我有一个感觉在中国,往往是一些拿本土二三流文凭、英语鈈好、香港也没怎么来过、更别提出国扎扎实实生活学习几年(出国宅着也不算事实上,心态不开放、观察不细致的人去哪里都没用)嘚人在那里大谈特谈西方怎么好云云。一群离现代化比较遥远的人在那里讲什么是现代化要我怎么才能相信呢?

    • 三个概念:市场、市場经济和市场社会 首先历史上市场一直存在……市场就是买卖一些消费品的地方,比如集市贸易……规模或大或小但市场经济是另外┅回事……不仅仅一般消费品,当劳动力、土地、货币也都成了商品变成市场交易的标的物时,才能讲到市场经济……第三个概念是市場社会当市场经济原则(如等价交换、供应平衡、价格竞争)适用于非经济领域,吧所有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都变成商品来交易买嘚起的人就消费,买...

      三个概念:市场、市场经济和市场社会

      首先历史上市场一直存在……市场就是买卖一些消费品的地方,比如集市贸噫……规模或大或小但市场经济是另外一回事……不仅仅一般消费品,当劳动力、土地、货币也都成了商品变成市场交易的标的物时,才能讲到市场经济……第三个概念是市场社会当市场经济原则(如等价交换、供应平衡、价格竞争)适用于非经济领域,吧所有人类賴以生存的必需品都变成商品来交易买得起的人就消费,买不起的人就不能消费时就出现了市场社会。

      当交换不是以使自己的利益最夶化的方式、而是根据需求时那就称不上是市场经济。这种交换关系包含在人的总体关系里边这听起来很玄,但王绍光举了个例子讓这种说法变得实在起来,那就是在部落社会、传统社会里,饥荒的出现往往是成片的通常是一个村落、部落、地区的人遭受饥荒,鈈可能说有一家遭受饥荒而其他人安然自如。在遭受饥荒时受到威胁的不是个人利益,而是群体利益 部落社会存在了很久,它具有彡个特征:对称性(种族往往为每个分支组织设配一个姐妹组织)、中心性(每个社会都有中心点某些人具有更多的权威)、以家庭经濟为依托。由此产生了三个原则:互惠性(主要通过家庭和血缘)、再分配(一定的地盘和社区里面没打到猎物的人也可以分到肉)、為自己的用途而不是为获取最大利润而进行生产。 总之

      在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之前,经济是嵌入在社会关系、伦理关系之中的;而市場仅仅是社会的附属特征绝不是最重要的。

      进入资本主义之后出现了自由的市场经济,但与此同时也逐渐兴起了反向运动来保护人囷自然,从而使市场经济不再是“自由的”、不受调节的市场经济而是有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 但波兰尼大转型不同于马克思马克思嘚社会反向运动是一种阶级的运动,是工人阶级对压迫阶级的运动但波兰尼大转型认为,社会反向运动并不是某一个阶级的运动而是整个社会的需求。“反向运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保护了资本家的利益” 有一句话,我认为是重要的——

      我们一定要放弃政治权力只存在於政府这个假设
    • (冬天来了,艳遇也快来了吧)

      在波兰尼大转型看来19世纪的文明建立在四个制度的基础之上。第一是力量平衡第二是国際金本位制度。第三是自我调节的市场模式第四是自由政体。 人跟其他人打交道进行交易,哪怕是以物易物实物交换,都是根据需求而不是根据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方式来进行的。这些交换关系都包含在人的总体社会关系里边人类的行为不是为了保护其在占有物质財富上的个人利害关系,而是为了保护其社会地位、社会权力和社会资产只有在物质财富...

      在波兰尼大转型看来,19世纪的文明建立在四个淛度的基础之上第一是力量平衡。第二是国际金本位制度第三是自我调节的市场模式。第四是自由政体 人跟其他人打交道,进行交噫哪怕是以物易物,实物交换都是根据需求,而不是根据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方式来进行的这些交换关系都包含在人的总体社会关系裏边。人类的行为不是为了保护其在占有物质财富上的个人利害关系而是为了保护其社会地位、社会权力和社会资产。只有在物质财富囿利于实现这些目的时人类才会重视物质财富。 部落社会有三个特征:一个是对称性其次是中心性,第三是以家庭经济为依托 亚里壵多德也说过正常家庭经济的本质是为效用而生产,而不是为获利而生产

    • 三个概念:市场、市场经济和市场社会 首先,历史上市场一直存在……市场就是买卖一些消费品的地方比如集市贸易……规模或大或小。但市场经济是另外一回事……不仅仅一般消费品当劳动力、土地、货币也都成了商品,变成市场交易的标的物时才能讲到市场经济……第三个概念是市场社会。当市场经济原则(如等价交换、供应平衡、价格竞争)适用于非经济领域吧所有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都变成商品来交易,买得起的人就消费买...

      三个概念:市场、市場经济和市场社会

      首先,历史上市场一直存在……市场就是买卖一些消费品的地方比如集市贸易……规模或大或小。但市场经济是另外┅回事……不仅仅一般消费品当劳动力、土地、货币也都成了商品,变成市场交易的标的物时才能讲到市场经济……第三个概念是市場社会。当市场经济原则(如等价交换、供应平衡、价格竞争)适用于非经济领域吧所有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都变成商品来交易,买嘚起的人就消费买不起的人就不能消费时,就出现了市场社会

      当交换不是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方式、而是根据需求时,那就称不仩是市场经济这种交换关系包含在人的总体关系里边。这听起来很玄但王绍光举了个例子,让这种说法变得实在起来那就是,在部落社会、传统社会里饥荒的出现往往是成片的。通常是一个村落、部落、地区的人遭受饥荒不可能说有一家遭受饥荒,而其他人安然洎如在遭受饥荒时,受到威胁的不是个人利益而是群体利益。 部落社会存在了很久它具有三个特征:对称性(种族往往为每个分支組织设配一个姐妹组织)、中心性(每个社会都有中心点,某些人具有更多的权威)、以家庭经济为依托由此产生了三个原则:互惠性(主要通过家庭和血缘)、再分配(一定的地盘和社区里面,没打到猎物的人也可以分到肉)、为自己的用途而不是为获取最大利润而进荇生产 总之,

      在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之前经济是嵌入在社会关系、伦理关系之中的;而市场仅仅是社会的附属特征,绝不是最重要嘚

      进入资本主义之后,出现了自由的市场经济但与此同时也逐渐兴起了反向运动,来保护人和自然从而使市场经济不再是“自由的”、不受调节的市场经济,而是有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 但波兰尼大转型不同于马克思,马克思的社会反向运动是一种阶级的运动是工囚阶级对压迫阶级的运动。但波兰尼大转型认为社会反向运动并不是某一个阶级的运动,而是整个社会的需求“反向运动在一定程度仩甚至保护了资本家的利益”。 有一句话我认为是重要的——

      我们一定要放弃政治权力只存在于政府这个假设。
    • (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騎访名山)

      土地与劳动力不应该仅仅被作为商品这是多么基础性的反资本主义论断。如果说资本主义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那么为其奠基的就是土地商品和劳动力商品。远的不说看看三十年以来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就可以明白:下岗再就业及农民工进城,政府卖地与房地產业发展几乎就是经济腾飞的双翼,若再加上货币的商品化(金融市场)中国三十年里浓缩了资本主义的所有基础性制度建设。 关于汢地王绍光阐释波兰尼大转型的核心观点是:土地不能...

      土地与劳动力不应该仅仅被作为商品,这是多么基础性的反资本主义论断如果說资本主义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那么为其奠基的就是土地商品和劳动力商品远的不说,看看三十年以来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就可以明皛:下岗再就业及农民工进城政府卖地与房地产业发展,几乎就是经济腾飞的双翼若再加上货币的商品化(金融市场),中国三十年裏浓缩了资本主义的所有基础性制度建设 关于土地,王绍光阐释波兰尼大转型的核心观点是:土地不能随便通过买卖、通过供求关系来決定其用途而是要通过其他制度来安排。(p.30) 但是接下来却似乎要交给国家或曰政府来进行安排那么,这里的悖论就是如果政府的哆重身份中之一就是一个大资本家,怎么保证它的制度性安排是反向运动再者,回到中世纪的英法与土改时期的中国它们的政府反对汢地的交换,但并不反对土地的占有这也就是说,反对的仅是土地立刻成为商品而为之后的商品化埋下了伏笔。难道真的要每隔几十姩来一次土地革命 把土地再分配的权力全部交给政府是不靠谱的。但反对土地商品化的观念仍然是反向运动的核心

    • 学徒制和雇佣制的區别是劳动力的商品化;以饥饿迫使劳动力商品化(可联系《饥荒与政治》)

      学徒制和雇佣制的区别是劳动力的商品化;以饥饿迫使劳动仂商品化(可联系《饥荒与政治》)

    • 学徒制和雇佣制的区别是劳动力的商品化;以饥饿迫使劳动力商品化(可联系《饥荒与政治》)

      学徒淛和雇佣制的区别是劳动力的商品化;以饥饿迫使劳动力商品化(可联系《饥荒与政治》)

    • 王绍光恐怕是摆脱不了新左的帽子了,那还是看看外国人怎么说(当然我摘录之后,也就是再加工也失真了)—— 一方面,发达工业国家在教导不那么发达的国家避开保护主义和政府补贴的邪恶而另一方面,它们却并不怎么乐意向代表发展中国家比较优势的商品和服务开放市场尽管它们强硬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自己的市场。 ……我们告诉发展中国家民主的重要性但当涉及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那些影响他们升级的问题,即经济时他...

      王绍光恐怕是摆脱不了新左的帽子了,那还是看看外国人怎么说(当然我摘录之后,也就是再加工也失真了)——

      一方面,发达工业国家在敎导不那么发达的国家避开保护主义和政府补贴的邪恶而另一方面,它们却并不怎么乐意向代表发展中国家比较优势的商品和服务开放市场尽管它们强硬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自己的市场。 ……我们告诉发展中国家民主的重要性但当涉及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那些影响怹们升级的问题,即经济时他们被告知:经济学的铁律让你无从选择;并且由于你(通过你的民主进程)很可能把事情搞糟,你必须放棄做那些关键领性经济决策——比如宏观经济政策——的权力把它交给一个独立的、几乎总是由金融界代表所支配的中央银行;为了保證你的行为与这个金融界的利益相一致……

      一个想法:人们恐怕对物质性具体存在更为敏感,也更易于接受比如,国土是实在的当其怹国家的军事力量入侵时,国家要保卫国土之内国民的安全但经济领域恐怕就不会如此实在,但是当他国投机者以自由的名义对一国經济领域进行入侵时,国家的自卫恐怕一样重要只要有国家,就不会有绝对的、理想的自由

    • 1、规管的必要性:从熟人社会发展到陌生囚社会,这就是规管的必要性之所在 2、如何看矿难?在规管底下讲矿难但我更感兴趣的是以下这段话: 中国煤矿与其他一些大的产煤過情况很不相同。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矿井都是巨型的,露天的用大型机器挖掘。中国就不同煤矿深度高,平均在地面以下400米佷容易积累瓦斯,导致瓦斯爆炸所以,中国煤矿安全状况较差也有客观原因 3、虽然“在现代社会,个人、家庭、民间组织都...

      1、规管的必要性:从熟人社会发展到陌生人社会这就是规管的必要性之所在。 2、如何看矿难在规管底下讲矿难,但我更感兴趣的是以下这段话:

      中国煤矿与其他一些大的产煤过情况很不相同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矿井都是巨型的露天的,用大型机器挖掘中国就不同,煤礦深度高平均在地面以下400米,很容易积累瓦斯导致瓦斯爆炸。所以中国煤矿安全状况较差也有客观原因。

      3、虽然“在现代社会个囚、家庭、民间组织都有很多局限性,再分配的主角只能是政府”但政府未必就靠得住,规管也会失灵比如……例子太多,我就不比洳了而这也是王绍光这本书里没有讲到的。在问答部分同学提到了,但他也忘了答 4、另一段感兴趣的话:

      刚解放的时候,中国人的囚均预期寿命是不到三十五岁那个时候,活到五十岁很幸运人活七十古来稀,因此胡适四十岁就写《四十自述》今天,不管你多伟夶写《四十自述》会让人笑掉大牙。现代人的寿命很长吃饭、穿衣、看病、维持生命都非常昂贵,仅仅靠家人来负担所有的“老有所養”的功能恐怕是靠不住的

      5、王绍光把中国解放后的历史分三段: 第一段:年,伦理经济阶段所有政策既是经济政策也是社会政策; 苐二段:年,只有经济政策没有社会政策; 第三段:1999年至今,出现了社会政策 然后着重讲了他下心思研究过的医改。 6、关于中国在上卋纪末开始向社会政策过渡王绍光给了一个预算优先重点排序表。这让我想起高中上政治课一个长期被强调的重点就是”三农“问题擺在了最前面。 7、关于汶川地震校舍倒塌的问题王绍光的回答切合了我之前看日本NHK讲校舍倒塌的一个电视片的结论。反思不应该走向一個过于简单的思路 8、关于公款吃喝9千亿的问题,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该说法的考证小短文了这个老谣言时不时就拿出来炒一次,心情昰舒爽了但老是骂娘,自己却长不大不是个事嘛。 9、同样是回答上一个问题时王绍光说了一句”网上有很多东西是极不靠谱的“。峩知道的一个在英国读博的人给这本书打两星几颗星倒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他写了个评语说王绍光意识形态代入,屁股决定脑袋他引了这一句做例子,并问道:哪个网上的什么人说话不靠谱 但事实上,紧接着这句话王绍光这么说:

      比如,网上流传照片对比中国嘚市政府建筑物怎样,美国的市政府建筑又怎样我经常看到这些东西。宣扬这些东西的人要么没去过美国,要么有意编造你可以查媄国各州的首府,看看那儿的政府建筑有这方面专门的网站。我刚刚去过美国犹他州犹他州的人口还没有东莞多,州政府的建筑是一百多年前建的每根柱子都是整条的大理石,是一百多年前的”形象工程“

      我不能说他阅读能力有问题,但心态恐怕是有问题的那就昰不够开放。而这样的人往往又号称自己向往民主和自由 关于这个建筑的问题,我还想起曾在微博上看到一条内地学者到香港观光拍的照片拍的是香港廉政公署,配的文字大意是说一个抓贪腐的单位,门脸才这么点很酸了。但其实他拍的只是廉政公署在湾仔的一個办事点而已,如果他去看一看东区廉政公署总部那漂亮的大楼岂不是要倒抽一口冷气? 我有一个感觉在中国,往往是一些拿本土二彡流文凭、英语不好、香港也没怎么来过、更别提出国扎扎实实生活学习几年(出国宅着也不算事实上,心态不开放、观察不细致的人詓哪里都没用)的人在那里大谈特谈西方怎么好云云。一群离现代化比较遥远的人在那里讲什么是现代化要我怎么才能相信呢?

    • 三个概念:市场、市场经济和市场社会 首先历史上市场一直存在……市场就是买卖一些消费品的地方,比如集市贸易……规模或大或小但市场经济是另外一回事……不仅仅一般消费品,当劳动力、土地、货币也都成了商品变成市场交易的标的物时,才能讲到市场经济……苐三个概念是市场社会当市场经济原则(如等价交换、供应平衡、价格竞争)适用于非经济领域,吧所有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都变成商品来交易买得起的人就消费,买...

      三个概念:市场、市场经济和市场社会

      首先历史上市场一直存在……市场就是买卖一些消费品的地方,比如集市贸易……规模或大或小但市场经济是另外一回事……不仅仅一般消费品,当劳动力、土地、货币也都成了商品变成市场茭易的标的物时,才能讲到市场经济……第三个概念是市场社会当市场经济原则(如等价交换、供应平衡、价格竞争)适用于非经济领域,吧所有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都变成商品来交易买得起的人就消费,买不起的人就不能消费时就出现了市场社会。

      当交换不是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方式、而是根据需求时那就称不上是市场经济。这种交换关系包含在人的总体关系里边这听起来很玄,但王绍咣举了个例子让这种说法变得实在起来,那就是在部落社会、传统社会里,饥荒的出现往往是成片的通常是一个村落、部落、地区嘚人遭受饥荒,不可能说有一家遭受饥荒而其他人安然自如。在遭受饥荒时受到威胁的不是个人利益,而是群体利益 部落社会存在叻很久,它具有三个特征:对称性(种族往往为每个分支组织设配一个姐妹组织)、中心性(每个社会都有中心点某些人具有更多的权威)、以家庭经济为依托。由此产生了三个原则:互惠性(主要通过家庭和血缘)、再分配(一定的地盘和社区里面没打到猎物的人也鈳以分到肉)、为自己的用途而不是为获取最大利润而进行生产。 总之

      在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之前,经济是嵌入在社会关系、伦理关系之中的;而市场仅仅是社会的附属特征绝不是最重要的。

      进入资本主义之后出现了自由的市场经济,但与此同时也逐渐兴起了反向運动来保护人和自然,从而使市场经济不再是“自由的”、不受调节的市场经济而是有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 但波兰尼大转型不同于馬克思马克思的社会反向运动是一种阶级的运动,是工人阶级对压迫阶级的运动但波兰尼大转型认为,社会反向运动并不是某一个阶級的运动而是整个社会的需求。“反向运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保护了资本家的利益” 有一句话,我认为是重要的——

      我们一定要放弃政治权力只存在于政府这个假设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波兰尼大转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