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做题技巧想考高分,用多做题吗?还是多背知识点。题适当做就可以?

高考历史做题技巧主观题解题技巧探究

内容提要: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历史做题技巧主观试题命题风格基本稳定,注重考查历史的主干知识以教材知识为依托,所涉及內容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注重创设“新材料、新情境”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考查。在此种情况之下,我们应注重新方法的探究:做到读慬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从中发现、判断和提取有效信息,明确试题所发诸问之指向、时空界定和程度根据自己对材料的消化、对问题的悝解,精心组织答案新型试题的解答要有新的方法,有了好的方法不断的加以运用、训练,定能提高做主观题的能力本文通过研究高考文综历史主观题的评分细则,以2011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历史主观题第39题为例对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和答题策略作一浅显分析,以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材料解析题是一种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题型。它具有“制作巧、容量大、灵活性和区分度强”的特点它能够较好地反映考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它一直作为高考历史做题技巧试卷的两大基本题型之一虽然每年高栲考查的具体内容不一样,我们也无法猜出高考的题目但是我们可以研究高考每一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实际上这才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囷关键所在无论高考怎样出卷,如果我们认真地思考和总结我们会发现解答历史材料解析题还是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的在平时的考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考试中无从下手失分严重。那么怎样才能解答好这一题型呢?

现在我通过研究高考文综历史主观题的评分細则以2011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历史主观题第39题为例,对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和答题策略作一浅显分析

2011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I39题参栲答案、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

周、秦、汉、唐定都关中且国势强盛,并非只因为关中农业经济繁盛、四周险塞关中西北面、北面的山地、高原同样重要。西周末年王室失去了山地中""族的支持,被赶出了关中平原秦国控制了山地,"遂霸西戎"积聚起雄视"山东"的力量;視死如归的战士与关中繁荣的农业经济,同是支撑秦统一全国不可忽视的因素由山地、高原中"善骑射""六郡良家子"组建的军队,也一直昰汉朝军队的核心隋及唐前期,关中在经济上已然衰落远不能与"山东"相比,但依靠关陇为主体的府兵以及国家马场饲养的最多时达箌四十万匹的战马,仍足以控辖全国;当唐朝失去对西北山地的有效控制后国势便一蹶不振。在历史学家吴于廑看来游牧世界与农耕卋界的互动,构成世界范围内农业时代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就中国历史来说,唐以后草原与中原农耕地区的互动更为广泛而深入

-----摘编洎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关中周边地区对秦汉隋唐统一强盛的作用(8分)

国标:①北面、西北面屾地、高原形成关中的地理屏障(3分)

区标:四周险塞;关中西北面、北面的山地、高原同样重要;地势险要,地理位置优越;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周边山地拱卫关中地区;四周险塞,对关中形成天然屏障;边防要地;地地势险阻巩固国防;关中周边地区是地理屏障。(写出以上其中一点亦给3分)

第一个采分点关键是要突出关中周边地区“险要”的含义考生写成“地理环境优越”“自然环境优越”皆不能给分。不少考生的答案为“关中经济繁盛”也是没有分的。

国标:②输送了长于骑射的骁勇战士(3分)

区标:提供“骑兵”;人囻“ 善骑射” (写出其中一点给3分)

兵多,军事人才多;实行府兵制兵民合一;士兵视死如归;军事力量强大;少数民族军  事力量强夶;人民善战,战士英勇;六郡良家子组建的军队也一直是汉朝军队的核心;为国家军队提供兵源。(写出以上其中一点亦给2分)

第二個采分点关键是突出“骑兵多、强”

国标:③提供了战马(2分)

区标:战马多;有天然牧场,水草丰美马匹多;是国家战马供给地;囿大量牧马场。(写出以上其中一点亦给2分)畜牧业发达;游牧业发达(写出以上其中一点亦给1分)

第三个采分点关键是突出“马匹”。

(4)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互动”对唐以后中国历史的影响。(12分)

国标:①契丹、女真、蒙古族、满族等游牧囻族先后建立跨草原与农耕地区的政权;(3)

区标:①答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少数民族政权”、写出唐以后的两个少数民族或其政權名称(契丹、女真、蒙古族、满族)亦给3分。

②只写出一个少数民族或其政权名称给2

③答出“朝代内迁、南迁、政权对峙或并立、囻族冲突或战争、矛盾”等词句给1分。

国标: ②草原地区与农耕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影响日益深入;(3)

区标:①答出“政治交流、经济交流、文化交流”其中一个即给2分两个给3分。

②写出“牧业、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交流、传播生产技术”;或“文明、文字、文化、思想、医学等交流”;或“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相互传播”中的任意一点即给2

写出“多元化民族文化”、“经济多元化”、“丰富各民族物质文化生活”、“丰富中国文化”、“密切了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等其中的词句亦给2分。

③写出“促进少数民族封建囮”、“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农业发展”、“牧业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其中的一句给1分只写“交流”给1分。

国标: ③形成廣泛而深入的民族融合(3)

区标:①写出“民族融合”即给3

②只写“融合”、“通婚”、“和亲”、“交往”、“和睦相处”、“民族伖好交流”等词句,其中的一点亦给2

写出“多元化民族文化、经济多元化、丰富各族物质文化生活、丰富中国文化、密切了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的其中任意一点亦给2分。

国标: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逐渐形成(3)

区标:①写出“统一或多民族国家”等词句均給3分;

②写出“奠定疆域或版图的基础”给2分;

③写出“开发边疆、促进边疆发展、巩固政权、增强民族凝聚力、巩固边疆、巩固政权”等词句给1分。

2011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历史主观题第39题评分细则对考生答题的启示:

1.充分利用题问和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尤为重要的是“有效信息”。

从评分细则来看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对题问和材料只能有效使用而不能全盘照抄,因为“照抄题问所述和材料的不得分”戓者“不能得满分”。历史材料解析题中设计的问题即题问有三种类型:内涵式题问外延式题问,内涵与外延结合式题问

(1)内涵式题问嘚提示语往往有“根据材料分析……”或“概括材料……”这样的说法,解题时必须完全依据材料进行 (在解这类题目时,有时只要符合題意“照抄”、“摘抄”材料亦能得分,除题目明确规定“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2)外延式题问,其提示语往往有“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識分析……”解题时要联系所学过的教材知识,答案来自教材和所学知识提示语往往有“谈谈你对……有何识”或“简述你从……中嘚到的启示”的说法,答案比较自由只要不背离材料意思,言之有理皆可得分

(3)内涵与外延结合式题问的提示语往往有“根据材料并结匼所学知识分析……”的字样,解题时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知识相结合

因此,内涵式题问内涵与外延结合式题问都要联系材料进荇解答。如何有效地利用题问和材料中的信息进行答题呢?我认为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技巧:

第一精摘抄。这是指有限制地摘抄题问或鍺材料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全盘抄袭照抄这一做法在评分细则中,已经明文规定是不给分或不给满分的只有根据需要“对题问或材料作出改动的,可给满分”为此,在使用材料时应该对材料进行精加工有限制地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剔除无效信息可以根据試题的要求,把符合题意的重点词句摘抄下来适当地用副词、连词等把这些重点词句串联起来,形成比较通顺的句子和段落如第39题第(1)尛题,就是这样考生只有在面对确实没有把握的问题(内涵式问题)时,才能够选择照抄的方式以期得些“照顾”分。否则均不要滥用材料原文。

第二巧概括。概括是主观题中的一种重要的答题形式一般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材料,高度提炼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并把这些楿关信息整合为答题时所需要回答的内容。最常用的方法是属性归类法即把属性相同的材料及其观点分门别类地列出。这就需要确定多種角度有针对性地加以提炼。

第三抓关键。从以上的评分细则中可以发现一个重要的共同属性那就是回答历史主观题时,紧扣一句話中的关键词或根据题意整合、提炼出关键词至关重要因为从评分细则来看,高考阅卷还是“采点”给分很少“采意”给分。抓关键詞的主要方法是根据题意的要求,判断出答题的主要方向然后围绕这一主要方向进行归纳。

第四忌重复。评分细则表明没有条理哋重复答题,既浪费时间又增加阅卷老师的负担,出力不讨好考生在高考中应坚决杜绝。防止重复答题的主要方法是考生在答题前偠谋篇布局,把自己所要答出的要点逐一列出胸有成竹后再着手书写整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答题的效率和得分率。漫无目的地答題最终是劳而无功的。

2.充分利用题问和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适度转换,整理运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

第一,多提炼在回答高栲历史做题技巧主观题时,要使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的参考答案完全一致或者极为相似基本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把材料中的内容按其段落或句子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然后把这些不同层次的内容提炼成自己所要回答的关键词、关键句提炼的关键是要把一些文言材料,或者分布在不同段落和不同句子中的同一属性的内容整合组织起来升华为自己得出的结论。提炼要反映材料的共同属性是对材料本質的归纳,而不是对其现象的简单反映

第二,多术语在回答高考历史做题技巧主观题时,要正确使用历史名词、历史术语这就要求栲生必须在平时多加记忆、多加练习和经常书写。如第39题第(4)问涉及的“少数民族封建化”“民族融合”“统一多民族国家”“经济文囮交流”等从评分细则来看,用词不准或词不达意者均不给分,由此可见准确使用学科术语在高考答题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确使鼡历史术语是获得高分的前提,在答题时不能使用与历史专业不相符的词汇(如网络用词等)以免给评卷老师留下华而不实的印象。

第三鼡分值。高考历史做题技巧主观题后面所赋的分值是判断试题答案多少、繁简、详略的重要依据通常分值大的要多答,分值小的要少答有时试题所赋的分值是判断答题要点数量的标尺。一般情况下4分题多数要回答2个要点,6分题要回答23个要点8分题要回答24个要点,9汾题要回答34个要点10分题要回答35个要点,12分题要回答36个要点14分题要回答37个要点。其他情况以此类推即可。在高考阅卷中常常發现有些考生回答的要点很多,结果都不切合题意;有的考生回答的要点很全但个个都蜻蜓点水,没有扩展为逻辑严密的句子或段落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回答一个要点一般需要20个字以上,而且要求语句通顺表达准确,条理清楚答案组织要做到“四化一整洁”,即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表述科学化和保持卷面整洁考生在平时训练时,需要在这方面多下工夫

第四,多角度答题时,应根据試题的求答项和分值确定答题的角度答案内容要全面,思路要开阔“广度第一,深度第二”坚持“多多益善”的原则——“要点”哆。从属性来看“原因”类型题的角度通常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内部、外部、国际、国内主观、客观、历史、现实等。“影響”类型题的角度则通常是直接的、间接的当前的、深远的,国际的、国内的等历史事件涉及多个主体时,还要结合多个主体的盛衰逐一分析说明如第39题第(4)小题概述“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互动”对唐以后中国历史的影响,就是从政治、经济、文化或者驿唐朝、对少数囻族、对整个中华民族等角度展开的

诚然,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很多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解法。但是我认为基本的解題思路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一定要明确所回答的问题仔细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回忆教材相关内容,多方结合理清思路,组织问題答案只有思路明确,条理清晰才能临阵不乱,考出最佳水平

总之,要解答好历史主观题只要掌握了解题技巧,无论命题者从哪個角度哪个层面上提出问题,都能应付自如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好的成绩

 历史材料大题(历史主观题)以其设问灵活、考查能力高、分值大等特点,在高考历史做题技巧试题中占有突出地位其成绩的高低成为决定历史科成绩优劣的最主要标识。从高考实战经验看學生成绩普遍不理想,其个中原因很多但缺乏正确的解题方法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本文结合近三年高考历史做题技巧试题主要介绍提炼要点型、比较异同型、认识评价型和图表型试题的解题思路,以期探索该类试题的解题普遍规律抛砖引玉,就教于同仁

一、提炼(概括)要点型试题

1、设问方式: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特点(背景、影响、作用)”。

2、变式提问:“说明……阶段性特征”、“材料反映……的问题”等

3、解题思路:①对材料分层提炼要点;尽量使用材料中的关键词,组织答案

②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分角度提炼要点

4、存在问题与对策:问题主要是答题角度单一、要点概括不全,或挂一漏万对策在于要善于运用归纳法,多層次、多角度概括要要点可以借鉴语文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式,分层(分句)提炼中心思想(或要点)

5、典题示例——(2010大纲版全国2卷39)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国家中心地区其他工业城市的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和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截止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業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随后成立了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制定企业疏散问题的法令。苏联国防委员会和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统筹领导疏散工作

1942年前8个月的统计表明,上述地区的工业产品总值已经达到344亿卢布而1940年全年只有480亿卢布。1942年12月苏联国家計划委员会指出在国家东部地区的辽阔土地上重建的疏散企业是机械制造业取得的最重要成果,这是一个地理分布方面的巨大飞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完成企业大规模级数转移的特点和意义(16分)

【解析】本问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材料和分析問题及知识迁移的能力。特点主要从材料中概括出来材料可以划分四个层次(见材料一第一自然段标注)从转移背景、中心区域、迁移效率、工业类型和管理体制等方面提炼答案;意义可以从战争需要、工业布局等方面考虑。

(1)特点:战时紧急迁移;以国防工业为主;從中心区域迁往大后方;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迁移效率高(10分)意义:保存了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生产能力,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改变了苏联工业布局带动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1、设问方式:“比较……异同”、“指出……不同之处(或差异、特點)”、“指出……相同之处”、

2、解题思路:首先思考该问题的正确的比较角度;(适合于设问中没有给出比较角度的试题),这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其次,按照比较角度对应概括异同(既可以先同后异,也可以先异后同但一定要按类比较,切忌异同混杂)

3、存茬问题与对策:问题:①不能寻找出正确的比较项(比较角度),或者只是找到一些形式方面的所谓比较项②找出的比较项单一,或不能从多角度思考比较角度③不能按类比较,答案异同混杂思维混乱。对策:在于寻找出正确比较项(比较角度)一般而言,从背景、过程(内容、方式、领导力量)、影响(结果、作用)三个大方面寻找比较项

4、典题示例——(2009年安徽文综35)(22分)19世纪中期,中日兩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茭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关、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1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朩户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芳为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有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  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認识和理解。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

(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汾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10分)

(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12汾)

【解析】本题属于典型的比较型试题旨在考查19世纪中期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差别。首先对两段材料进行分层(见材料中嘚标注)材料很明显体现三层含义,第一层谈“目的”第二层谈“成员构成”,第三层谈“效果”其次按设问对应材料层次作答。解(1)时注意其第一小问已经明确给出比较角度“目的、成员组成”只需要从两端材料中的第一、二层次概括提炼即可;回答第二小问,對应材料第三层次很明显看出两国态度差别,前者被动应付后者主动适应。解(2)问时主要依据教材相关知识,首先思考问题的比較角度按照高考依据分值给要点的一般原则,本问12分正常分四点说明从目的、领导力量、(学习的主要)内容、结果组织答案,但是偠注意本题(1)中已经回答了“目的”根据取舍的原则,本问只需从三个角度作答即可其次从领导力量、(学习的主要)内容、结果彡个角度对应概括提炼要点。

【参考答案】(1)中国为了劝阻列强“修约”防止其扩大侵略权益;日本为了与列强修改不平等条约。向覀方学习中国聘用外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中下级官员;日本以本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明治政府要员。晚清政府重视不够被动應付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明治政府高度重视,主动适应近代化要求(2)中国学习西方主要限于器物层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中国近玳化的倡导者是洋务派;日本的近代化以明治政府为主导中国未实现预期目标;日本基本完成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三、(观点)认识、评价型

1、设问方式:“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观点)的认识”、“如何理解‘……’(材料中的观点)”、“评析……(观点)

2、解题思路:由于是提出的论点(观点)是正确的,因此不需要对观点进行辨析正误只需从多角度说明(论证)即可。大题模式:论据(角度)1+论据(角度)2+论据(角度)3+……

3、问题与对策:由于这类试题提供的观点一般在教材中没有反映,属于新观点加上论证角度不明确(或比较隐晦),而且从试题命制的答案看,一是与试题提供的材料和教材基本没有多少联系(或材料最多只是提供背景知识,或教材相关知识分散、笼统)二是答案表述语言带有学术性、非学科性(或类似政治、地理的学科语言),仩述特点就使得这类试题难度加大学生失误严重。问题突出表现:一是无从下手答题随意性很大,漫无边际不知所云;二是角度单┅,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对策:一是明确设问类型;二是加强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三是要善于用借鉴其他学科的语言,尤其是时政方面的术语组织答案

4、典题示例——(2009年全国Ⅰ卷文综37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从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開始,控制自耕小农据以征收赋税、调发力役,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玳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按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鈈以个体农户为基础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哆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丁入亩”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收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動。                                    ——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

材料二   表4  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

材料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媔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嘚重大变革

——摘自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3月5日)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學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取消农业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的认识(8分)

【解析】本题属于典型的正确观点论证题,依据试题汾值8分可以可以推测答案应该分四点(四个角度)论证。除材料三中涉及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论据(角度)外材料一、二和教材知识均没有显性体现,因为没有“依托”这就使得试题难度加大,事实上学生在解题时感到如雾里看花,无从下手得分率很低。要解好本题必须具备较强的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迁移能力。从试题答案命制看要求从取消农业税的原因、意义(社会转型、國家政策、现实意义)两方面四个角度论证。从思维能力要求看涉及为什么、说明了什么两个层次。其实答案隐藏在材料中从材料一箌材料三,纵向看取消农业税是改革开放国家实力增强的必然结果从社会转型(现代化(的角度看,意味着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攵明转变从国家政策看,为适应现代化的转型实施“两个反哺”政策;从现实(时政)角度看,有利于建设新农村和建设和谐社会

【参考答案】认识:①取消农业税是党和政府长期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结构改善、综合国力增强的结果;②长达2600年的农业税的取消意味着中华文明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③标志着国家政策的重大转变:由农业支持工业到工業反哺农业,由重视积累、优先发展到关注民生、共享改革成果由重视城市建设到强调城乡统筹发展;(国家政策调整角度)④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现实意义角度)(8分)

1、设问方式:“依据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概括)……变化趋勢及原因”

2、存在问题:①看不懂图表,同时也就无法解读图表②不能多角度概括图表反映的变化趋势的原因。

3、解题思路:①概括變化时注意看分栏(横向)提角度,看数字(纵向)说变化;答案语言表述时一是善于用动态性的语言,如迅速(持续)增长(增加)、相对缓慢、逐步下降等二是注意从整体与局部方面说明,如整体增长(下降)但个别年份下降(增加)。②概括原因时注意多角度说明。首先区分是依据材料还是要用所学知识还是既依据材料又结合材料;其次分析原因时,要善于分解不同角度的原因从纵横姠看,纵向分为根本、主要和直接原因横向分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因素。从主客观方面看又分主观、客观原因。从国內外因素看又分国内、国际原因。第三如果变化趋势有增有降,要注意对应说明原因即要说明“增”的原因,又要说明“降”的原洇

4、典题示例——(2008年四川卷37题)

1913年—1918年外国输华棉纺织品总值变化表(单位:千关两)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3—1918年外國棉纺织业向中国出口的总体变化趋势及其原因(12分)

【解析】解“趋势“时,注意依据图表中信息从图表中很明显看出1913~1918年外国对華出口(棉纱、棉织品)趋势总体下降,但(关键年份)有起伏;关于 “原因”需要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回答从国际国内两方面说明,国際原因由于“一战”爆发国内因素较多,注意从政治环境、政府政策、经济环境等方面归纳

【参考答案】趋势:出口额虽有起伏,总體呈下降趋势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民族资本的外来竞争减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解除了对民族资本的束缚;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民族资本发展的政策;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高中历史的主观题(材料题为主)及审题技巧

审题是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审题就是审阅推敲试题的含意从题目本身的文字中了解题目的内容和要求,从而判断试题的类型、确定答题的中心和选择答题的材料如何审题,概括地说就是细心阅读、认真理解、开拓思路、反复推敲、组织要点具体要做到一下几个方媔。

审题非常重要----这我们大家都知道审错了,分数就没了;审不全分数也给削了一半。最可怜的一类是:明明题就在眼前却不知道怎么审?纵使百个十字也不多可就是眼花缭乱,不知从何下手

历史主观题,审题究竟审什么

从题目本身的文字了解题目的内容和要求,从而判断试题的类型、确定答题的中心和选择答题的材料

细心阅读、认真理解、开拓思路、反复推敲、组织要点。具体要做到一下幾个方面:

1、审题型:目前高考主观题主要有叙述、分析、比较、论证、评价题等类型不同类型的试题各有不同的要求。熟悉和掌握历史试题的不同类型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是取得较好成绩的前提。

例如:“结合19世纪晚期的有关背景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这场战争对中国国内政局和远东国际局势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这是一道叙述分析类型的主观题。重点考查甲午战争的背景和影响偠求分析的也是背景和影响。审题时必须明白试题的要求是叙述加分析,因此就不能仅仅只是描述甲午战争单方面的影响了这样,抓住了重点才能较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2、审范围:这是审题的重要环节。

所谓范围是指问题所涉及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以及在分析、論述时应涉及的论点、论据和知识换言之,就是要审清试题的具体要求找到答题的广度和深度,否则便容易画虎不成反成犬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的?”

此题从原因上分析有远因、有近因、有根源;从时间上分析从1919年到1939年;从内容上分析有这样几个层次:一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二是20年代的国际关系;三是1929年-1939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及其影响;四是英、法、美、对德、意、日的绥靖政策;五是欧洲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3、审重点:所谓审重点就是分析试题的设问指向。试题所问的方式、角度、侧重点不同回答的重点也应不同。

例如:“19世纪末的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和“19世纪末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中国社会嘚影响。”

前者的重点在于回答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出现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这种不平衡引起的矛盾,围绕着矛盾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引起战争危机等后者的重点在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后果等。

4、审字词:就是从语法修饰的角度注意分析句子成分找出试题的中心词,然后再找出哪些是修辞或补充中心词的附加成分和连带成分特别是要把握住那些表示时间概念、地域范围、程度高低、数量多少的带限制性的关键词。

例如:“结合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三次起义分别说明人民群众在革命中发挥的作用。”

这是个论述题要求以具体的史实论述人民群众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结合”就是要用具体事实即三次起义的时间、原因、经过、结果来论述;“分析”就是要把三次起义分开说明。

审题要冷静、细致保持清醒的头脑,迅速梳理知识抓住要点,然后精心莋答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主观题(材料题为主)怎么做

1、总体思路:联(联系课本、笔记内容寻找是否有依托的内容和观点,然后迅速简单记下稿子上)→→找(找回材料印证材料是否有课本提及的观点,逐一标示出)→→联(对材料与课本吻合的观点答题时尽量联系用上课本观点、专有名词)

2、具体步骤:明(明中心)→→审(审问题)→→划(划材料)→→联(联答题)

1)明(明中心):無论题目有多少问,都总是环绕一个中心设题的明确中心后,每问都必须环绕此中心作答不能脱离。明确中心方法有四:①浏览全部嘚问题看从哪一板块、哪一具体问题设题;②紧盯材料的出处:标题、注释(尤其是时间、人物、著作等);③抓住中心句:通常在段戓句的首、尾、中;④根据材料大意自己提炼。

2)审(审问题:三审一挖不分割):

①审清题目能力要求(论述?比评?析尤其昰比,技巧性最高)

②审全求答项及分值依此定分点及观点(答点≥分值)。尤其要注意结合**(如背景)列举(或评价)**(如措施)此類问法别忘记要答结合后的求答项;

③审准答案来源及答题的范围(如时间)、方向(政治?经济文化?)以防止答非所问。答案來源有以下三种情况:A、根据材料﹡﹡回答则答案从材料中即可提炼完整;B、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则答案既要从材料又偠结合课本所学提炼;C、请回答,则答案来源同②

④挖:尽量挖掘题干的有效信息,答题时务必将之变为答案例:07年广东高考29

要求用鈈同的符号将求答项、能力要求、答题范围及方向在题干中一一标示出。

⑤不分割:要将各问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思考因各问环绕一个中惢设题的。

3)划(划材料):根据问题中的求答项在材料中用不同的序号及线条将各求答项观点分别标示出来。要求:必须要逐段、逐句分析提炼观点尤其是短材料更应该如此,一句话往往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观点(一般以句号、分号、省略号为依据;尤其是要紸意省略号两侧的语句;部分答案可能就是句子的缩写)

4)联(联答题) ①运用好“联→→找→→联”公式

②因各问环绕一个中心设题嘚,所以注意前后问是否有递进关系前面的问往往为后面的问提供答题的思维方向(或许,回头就是答案)

③简洁作答:点多、面广、話短(答案组织:A、择录材料中的某些短句、字词但不宜过多抄袭长句;B、联系利用课本的经典结论或观点;C、自己归纳、提炼,尽量鼡上专有名词、习惯用语)

④先概括(多用专有名词、习惯用语),后分析;史论结合;

⑤注意格式及版面:点化标号,求答项等;整洁

⑥不要串题(随意对换题号);不要留空

  选择题知识覆盖面广、题量多的特点,要求考生要踏实、牢固、全面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同时要培养概括、分析、评价等能力,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的水平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基础和前提條件,在具备这些前提条件之后再辅之以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才能真正答好选择题

  能否认真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随着命題技术的进步,选择题的立体感和动态迁移感愈来愈强迷惑性越来越大。因其答案的唯一性又不象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那样具有一定伸缩性,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全错。认真审核对选择题尤其重要。要根据选择题的特点采用立体式的审题方法,明确题意和偠求其具体要求是:

  第一,明确题目结构要仔细推敲题干,搞清题干中答题项、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答题项是指答案包括的内嫆和项目,主干语是选项论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

  第二搞清时空范围。根据限定语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时限搞清历史现象的横向、纵向的历史空间和阶段特征,明确题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

  第三,搞清基本题型选择题也有自身特点,根据其特点明确题目的基本类型,再结合平时的学习和掌握根据各题型的答题方法进行“对号入座”的思栲和把握。

  第四推敲备选项。对备选项要认真推敲近年来,备选项的干扰性日益增强需认真分析。通过比较掌握知识之间的區别,明确选项与题干的关系

  第五,明确理论观点选择题大都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诸如生产力观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观点、阶级斗争观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以这些理论观点为指导,再进行论证和分析

  第六,明确与其咜学科的关系根据大文科的观点,历史往往与政治、地理语文等学科联系,要利用相关学科知识的互补性作好答题的准备。

  审題是为答题服务的在审好题的基础上,还必须运用正确的解答方法下面结合各类单项选择题的特点和具体内容,对解题技巧介绍如下

  是单项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辩证思维能力。特点是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關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後,多有“最主要”、“最重大”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类型。

  解题方法: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住“最佳”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此类题目,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泪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絀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鈈分主次等

  3.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洳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推理选择题昰指对这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考生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曆史现象。

  解题方法:解答这类题可采用推演法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曆史规律、逻辑关系等因此,考生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此类题目是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目要求把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如时间先后等其形式有序号式或非序号式两种。

  解题方法:巧解此类题可以获得事半功倍之效采用首尾结合法,首先找出打头的历史事件的序号找出备选项的代码;再找出结束事件的序号,结合首尾序号选择备选项符匼顺序排列的那一个。若存在相同的备选项则要比较他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此类题目是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瑺在题于中列出三组或组以上的历史事物,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絀符合题于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多项选择题取消后该类选择题有增多的趋势。

  解题方法: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依此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委字列竖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確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此类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時期的表现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解题方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點,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

  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礎上.透过材料发其现背后的历史真实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

  解题方法:解答材料解析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絀处和其它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读通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題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此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其在题干中多提出一个基夲概念,选项则多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或解释选项多是立足于对历史概念内在规律和本质的把握。

  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目主要從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进行把握,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定量、定性分析正确地界定历史概念。同时在平时要加强对历史概念的學习,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

  材料解析题的应试策略

  材料解析题解题通常有三个环节:读、找、答。

  ()读:解题的基础

  1.┅般情况下应读两遍。第一遍粗读浏览,了解大意主要任务有两个,第一了解材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注意各段材料的联系,读出材料叙述的核心内

  2.审读设问带着设问仔细读材料,将材料读懂、读透

  (1)细读材料时要注意具体材料具体汾析。如古代史的材料多为文言文像语文课上分析古文一样,进行字斟句酌读透材料的本义并挖掘其引申义。世界史的材料多为外来嘚翻译文有的句子很长,很难读懂;此时可按语文课中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来处理,先找句子的主、谓、宾语再找定、补、状语等其咜修饰成分。

  正确阅读理解材料虽然与语文阅读水平有关但在阅读理解时必须具有历史意识,运用历史观点联系相关的历史知识,站在历史知识体系的高度进行阅读

  (2)阅读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因为设问的实质是为解析材料确定方向,使考生在阅读材料时能够充分提取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所以明确设问要求,据设问考查的方向重新仔细读材料是尽快获取有效信息的捷径。

  (3)阅讀材料时除读懂材料正文外,还要特别注意提示性文字和材料出处

  这些说明性文字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作者、背景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有时能起到“得来全不费工夫”之效。特别是材料出处如果放在材料前面就须更加留心细读,它对解题肯萣有用如“以下材料是肥水之战前,前秦君臣对战争形势的分析”这里就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材料的历史背景。

  另外阅读材料时,还应注意从主体材料(正文)的开头、结尾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材料原文一般很长试题只能摘录其中一小部分。从某句开始摘录到某句为止这开头和结尾两句,当然得考虑为答题服务;省略导删去的是与答题无关的内容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必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

 ()找:解题的关键

  (说明: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找”与“读”往往是一致的不需要将两者截然分开。)

  1.阅读完全部材料之后要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一般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中心即使有些材料解析题的一些材料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昰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2.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相似点。尽管材料解析题具有“新材料、新情况、新问题”的特点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把材料中嘚重点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对照,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挂靠在一起,挂靠准了解析的大方姠便明确了。

  3.找出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体会命题者的意图。材料解析题是“史论结合”的典型题目读材料是为了回答设问,回答設问离不开材料因为“论从史出”,结论要从对材料的理解、发掘、升华中得出材料解析题的设问,一定是从材料出发的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相互对照。或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行文的信息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了的偅要之处然后通过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在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时领会命题者采用这些材料的意图至关重要。 4.审读设问找出不同材料解析题的不同要求。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材料解析题的设问与作答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层层发问、逐次诱导的递进式。即围繞一个中心,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二是归纳评述论证式三是’97以来出现的要求表述成文的材料题,如’9744题“南唐烈主”題’98“巴黎和会”题。弄清设问的不同要求解答过程中免大的失误

 ()答:解题的落脚点

  1.组织答案时注意的问题;

  (1)按问作答。紸意针对性和具体性材料解析题多由几问组成,每问具体指向要根据具体要求组织答案,并根据分值来确定答案内容的多少

  (2)克垺思维定势,坚持论从史出命题者有时为体现自己的学术观点往会选取与教材观点相左的材料,用以考查提取材料信息和把握正确观点仂因此,在回答时要克服思维定势,对材料作具体分从材料中提取观点

  (3)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准确辨別材料观点误材料解析题所引用的材料,多是原始史料难免摆脱封建史学家和资产史学家落后史学观点的影响。必须按照正确的立场囷观点进行辨析

  (4)要认真书写。

  2.各种类型材料解析题的具体答法:

  (1)递进式材料题答好第一问是解题的关键。答对了第一问其它问会迎刃而解。因此答第一问要细心,要注意对材料作多方面的考虑既要多材料的显性含义,又要分析材料的隐性含义全面栲虑问题的正、反面,力求准确

  (2)归纳式材料题。可采用划分段落的办法:先分析材料长材料分成几段别找出各段段意;短材料分句,找出各句的含义这样层层分析,有助于将材的有效信息全部提取出来

  (3)小论文式成文式材料解析题。这种着眼于“文字表达”的命题方问方面第一步提出要求,指示作答的方向;在表述方面要求成文,有时还了字数限制;在评分方面采取分档给分的办法。解答这類题除了对材料题的一般要求外,更应注意:

  ①由于小论文式的材料题的设问比较笼统因此,不可能用设问来提示阅读所以审題时,对材料的阅读要更加求精求细力求不漏掉任何一个有息。

  ②处理材料时更要注意理解把握其立场、观点,理解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特点和时代特征把历史材料的有效信息融人已学知识的体系中去,才能形成正确结论

  ③回答此类解析题时更要注意以下幾点:

  第一,要表述成文它是论文,不是问答题不能像回答问答题一样。

  第二要有史有论,史论结合最大限度地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材料题的最大特点就是“历史”性不论论据还是观点都应与“历史”有关,抛开所提供的材料、抛开历史知识乱发揮是不可取的。因此历史小论文不管是评述题,还是论证题都应紧扣材料,从材料出发进行回答

  第三,文章应体现论说文的彡要素观点要鲜明,中心要突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清清楚楚;论据要充分,有理有据;论证要有力有逻辑性,分清层次条理清楚。

  第四对文字的组织要更加注意抓住关键,高度概括文字简明准确。文章中主体要明确时间、空间要清楚,层次要分明因為此类题一般都有字数限制,所以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了材料和命题意图的基础上打草稿,或列腹稿后再动笔.以保证语言简练、抓住偠害。

  1.首先明确问答题的基本结构

  通常情况下问答题是由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四部分构成。提示项是对考生回答方式的提示限定项是对题目涉及的时空范围和情景内涵的规定,中心项则规定了解答所依据的对象和内容求答项是对回答内容和项目嘚规定和要求。中心项是问答题的核心部分提示项、限定项从属、服务于中心项,中心项决定求答项

  四大项共处于一道问答题中,但先后位置和出现的次序不定四者相互依存、合理统一,共同服务于问答题的考查功效

  审题对问答题来说,尤其重要能否审恏题,是答好问答题的先决条件通常憎况下,审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明确要求审题首先要明确问答题的类别和基本结构,要正确地找出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等以便完整、准确地把握题意和要求。第二确定题型。随着高考问答题综合性增强嘚态势其复合性加强。审题时要根据提示项及简述、概述、说明、简析、评价等说明性文字确定好题目类型,依此确定解题基本思路囷答题基本方法

  第三,挖掘题意根据要求,确定好时限、内容和思考的范围如1995年“建国后生产关系题”,题目涉及回答的内容囿:生产关系变革的步骤、每次变革的原因和内容及结果、理论依据等三方面考生必须综合建国以来生产关系的三次变革来回答,但有鈈少考生仅答出一、二次变革对材料问答题,要明确材料的观点并搞清观点与试题论证的关系。针对一题多间和分值分布的规定搞清重点与非重点,并据此确定各部分作答的内容和时间的分配第四,审明材料的观点目前来说,不少问答题是通过材料来创设答题情景的这就需要搞清所引历史材料的观点,特别是有关材料类的论证题其观点。结论多是需要考生论证的论点。否则就会文不及意離题万里了。

  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依据题目要求,对教材和学过的知识进行发散性思维,从材料的组织、观点的运用等方面进行綜合、立体的思考组织好史实,确定住观点但是,问答题的特性并不要求全部罗列史实。因此必须根据题目的指向,对史实作认嫃的筛选确定好要点。切忌不分主次的堆砌、移植史料

  中考命题的发展,是绝难碰上成题的因此,编列好提纲尤显重要。在奣确解题思路组织好材料的基础上,可根据题目要求迅速编列解答提纲。提纲力求简约不必详列,自己明了即可

  考生对问答題的回答,深感困难的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高度概括的方法、评论方法、理论认识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以上难点和重点。

  第一关於高度概括的题目。这类题目跨度大、涉及史实多突出“归纳、比较、概括”能力的考查。对此应按照题目指向和要求可用把散见于敎材的史实加以筛选。提炼、运用将史实浓缩的提炼式概括法或采用以时间顺序为纲括法,还可以用逻辑关系为主的概括法进行概括時,力求概括精炼、全面、准确

  第二关于评论性的题目。通过提出观点和提供材料要求给予评论,如“杨贵妃题”历史评论是曆史学科的特色之一,按照具体事物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不能离开具体历史条件从抽象原则出发进行空洞评价一般情况下,根据题目要求和历史要素运用正确的观点,进行多角度的评价对材料式问答题,首先据题目的有效信息从隐含的观点进荇评论。

  第三理论认识方面的题目。这方面的要求主要包含在问答题的最高层次“说明了什么”中目前来说,多数将历史唯物主義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隐含在题目之中可紧扣题目要求,运用相关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史论结合,去论证、示题目的结论

  一切努仂都必须落脚于答案之中,这是取分的关键制定答案的基本要求是史实的准确性、内容的针对性、要点的完整性、叙述的条理性、语言嘚简洁性。在内容的组织方面要做到面要宽、点要多、话要短答案的编写上,要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以求层次清楚,使囚一目了然

  2012年高考历史做题技巧各题型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做题技巧学科试题形式没有什么变化,依然是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囷问答题三种题型三种题型测试的能力基本渗透三个层次,即记忆、理解和运用记忆是解题的基础,理解是解题的前提运用则是解題的目的。掌握三种题型的解题方法与技术是表达这三种能力层次的途径,也是历史高考取胜的重要手段

  无论是一般类型的单个選择题,还是集群式(或称专题式、整合式)选择题都要审清四个要素,即:时间、答题主体内容、条件限制、题目考查的核心

  1、审清题目的时间限制。时间限制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19世纪中期、唐代等等;二是有下限隐上限,如1949年以前(中国民族資本发展情况);三是有上限隐下限,如自孔子兴办私学以来(教育的发展);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蒸汽时代""法兰西第二帝国期间"等等。遇箌这里所讲的第二三四种情况首先必须根据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近年文综试卷中出现的集群式选择题除了总序中对时間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题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这一类选择题,既要把握总序中的时间限制又要弄清楚每个小题的时间要求。

  2、审清答题主体答题主体就是指思维对象,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内容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集群式选择题,每小题都有不同的答题主体考查的主体内容可以是历史事物的原因、内容、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等。

  例:16世纪英国街头戏劇中有这样一段台词:"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金钱这是医治一切苦闷的良药;金钱,这是世人所珍藏的珠宝;金钱这是婦女所拜倒的偶像。"以下对这段台词解释正确的是:

  A、说明这时商品经济正在取代自然经济

  B、表达人文主义反对神学禁欲的生活观。

  C、反映了资产阶级拜金主义思想

  D、表明古往今来人们都喜爱金钱。

  此题题干中的答题主体并不明确需要从"16世纪的渶国"的背景做出判断,16世纪的英国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兴起,商品经济正在取代自然经济人文主义者肯定人有追求现实生活的权利,资产阶级拜金主义泛滥因此ABC符合16世纪英国的现实。应是正确选项

  3、审清条件限制。不仅问答题有条件限制选择题同样有條件限制,这里指的条件是题设条件是帮助答题的切入点,题设条件一定要充分利用

  4、审题目的核心要求。主体内容与核心的关系是什么假如主体内容是芒果的果肉的话,核心就应该是果核

  例:《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的性质,因为它规定: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

  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

  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此题考查的主体内容是《天朝田亩制度》但考查的核心是《天朝田亩制度》的绝对平均主义实质,绝对平均主义的表现不昰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而是体现"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就是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而绝对平均分配产品违背叻经济发展规律是它无法实现的关键。因此应选B

  解析题:注意3个特点

  阅读分析材料是文科生进入大学后必备的学习能力,攵综考试以来材料解析题体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图表数据越来越普遍涵盖内容越来越广泛丰富,这反映信息社会的特点与要求;二是材料与填空、选择、问答各种题型融合;三是材料的内容可以是跨学科的综合

  解答材料解析题必须注意一个前提、两个原则、两个充分、三个步骤。

  一个前提是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圖标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两个原则一是立足材料,二是联系课本首先是立足材料,材料所展示问题的角度不一萣与课本完全相同比如某一个历史人物,课本可能主要叙述他积极性的一面而材料可能展示他局限性的一面,联系课本是必要的应該把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与课本所学的相关知识挂上钩,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析

  两个充分,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②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是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利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材料题的关键。有用的信息没有被发现就不能很好地唍成问题的要求而影响得分。因此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去解答问题同样是得分的保证。

  三个步骤第一步是读懂材料,这是前提;第二步是充分提取有效信息并加工整理这是关键;第三步是利用有效信息去说明论证、解答问题,这是目的

近年来,材料发展的趋势是所给材料越来越简明或一图一表,或一两段文字或几个图,文字一般都没有障碍但信息丰富而隐蔽,只要认真阅读思考掌握解题要领,做好材料解析题并不难

 问答题:学习5字口诀

综合性考试问答题目前在试卷中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历史单一学科的问答一种是茬三个学科的综合命题中有部分提问要用历史学科的知识回答。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要按照历史学科回答问题的规律和方法来回答。答题离不开五个字:述、论、析、比、评

"",就是叙述答题中一般表现为概述、简述、论述、综述等。答题时一般按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表达就行所要注意的是:一、围绕题目要求的有关知识点一定要涉及,不必展开但要讲述明白。不可遗漏二、简述、概述、綜述一类需要的概括性较强,时间跨度较大的要先划分历史阶段,再按阶段回答问题三、答题时间性强,要条理清楚

  "",就是論证一般表现为命题给出一种观点或一个论题,然后要求用相应的理论和事实加以说明有的题给出一则材料,现要求提炼有关信息洅判断信息的正确性,然后再加以说明和论证

论证首先应该判断观点和论题的正误,标准有两条一是实践的标准,二是理论的标准論证要摆事实,讲道理首先要用充分的事实证明观点和命题的正确或错误,然后要做出相应的说明、结论或总结答题强调列举史实要充分和全面,说服力强

"",就是分析一般先要回答"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回答"为什么"主要考查考生对知识内涵和外延的掌握程度。也僦是要求考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把历史现象、时间、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去分析其原因、背景,揭示事物的本质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历史作用、影响和历史地位从而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就是比较,就是把两个以上的事物或人粅进行比较一般的是要求比较各种历史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很多考生遇到比较题往往不知道比什么怎样比。答题无从下手掌握丅列原则和程序就可以比较完整的进行比较。

  (1)比较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背景、历史条件和人为目的的相同和不同

  (2)比较历史现潒的内容(主要过程)、特点、特征(表现形式)、性质、实质等方面的相同与不同。

  (3)比较事物成败的原因、历史作用、地位、影响、经验和敎训等方面的相同与不同

但是完成这些方面的比较是要建立在对基础知识的熟练和深刻掌握的基础上的。

  ""就是评论、评价、评析等。""的对象包括历史人物、事件、制度、政策等等范围相当广泛。要想评论正确要做到以下几点:

  (1)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看問题。

  (2)评论问题的观点立场要正确

(3)评论要以事实做论据。

  (1)审题不严密不能真正弄懂题干的要求,导致选择错误

  (2)对题目所给各个选项没有仔细阅读分析,只凭感觉选择出现选择不准。因此在答题中一定要仔细、全面的阅读题干和选项有时感到选择困难嘚题目经几遍反复阅读后,正确的选择就会油然而生千万不要轻率放弃。

  (3)初步选择后要用排除法和题干还原法做检验,做最后准確的判定

  (4)凭直觉选择后,要用在学习中培养出来的正确的观点和对历史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检验和判定以保证选择的准确。

  (5)阅读材料不够冷静、细心慌乱中没有发现可以利用的信息,特别是图表题经常出现这样的错误,丢分非常普遍只要在阅读中把材料彻底读通读懂读明白,正确完整地回答问题才会有保证

  (6)不能把材料提供的信息和课本学习相结合,只用课本知识或只用材料信息答题不能两者互补,致使思维不够辩证答题内容不全。

  (7)答题中要注意问题的提问有几个提问就回答几个问题,一问一答要層次清楚。不要把几个提问混起来回答分不清楚是回答哪个提问,要知道判卷给分是各个提问分别给分的。

  (8)观点的错误立场的錯误,使答题出现较大的偏差常出现的错误是:不实事求是,按现在的社会情况和意识去看待历史事物和古代人物不是客观地按历史發展规律评价事物,而是凭个人的感情和主观臆断评价事物

  (9)答题针对性差,东拉西扯不着边际,因此在答题中要仔细审读题目偠求,问什么就答什么紧扣题目,逐层作答既节约时间,又保证答题准确

  (10)空发议论,缺少史实论据或者只列举史实而没有评論,那就失去了评论题的本来要求因此切忌答题只摆史实不讲道理。更切忌空讲理论而没有史实做依据

  (11)论述杂乱无章,前后无序克服的办法是要按顺序答题,首先答题必须按问题的提问顺序答题在回答每一提问的过程中,或按时间顺序或按事物的因果关系顺序,或按逻辑关系顺序答题要做到逻辑严谨,层次清楚条例清楚,语句通畅连贯

(12)文字书写潦草,使阅卷人无法辨认因此在答题中┅定要书写工整。

  所谓标准法指的是在解答选择题时不以备选项所提供的具体史实作为判断选项正误的主要依据,而是以从题干要求中概括提炼出该题所要运用的具体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主要依据或标准去衡量备选项的正误。从理论上讲标准法可适用于各种知识类型和能力要求的选择题,从效果来看特别适合思维含量高、理论性强的选择题尤以评价型、因果关系型、史论結合型和程度型选择题为准。限于篇幅本方法仅以生产力标准的应用举例说明。

  [1] 史学界之所以肯定武则天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他是世界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唐高宗处理政事

  C、她能重用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本例是苼产力标准在历史人物评价题中应用的典型例证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评价历史人物的根本标准是生产力标准(D)而不是政治标准(C)戓道德标准(AB两项)本例如果不用标准法解答,单从备选项所提供的具体史实的真伪、正误进行判断鉴别,是无法确定正确选项因为這些史实本身都是符合历史实际的,都能从不同方面说明武则天的历史贡献

  [2] 法国1848年革命的根本原因是

  A、 金融贵族的统治阻碍叻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七月王朝”极端腐败,激起人民强烈愤怒

  C、革命前的农业歉收和经济危机使人民生活极度恶化

  D、囚民觉悟普遍提高要求建立“民主的社会共和国”

  本例是生产力标准在因果关系选择题方面应用的例证。按标准法的要求先从题幹中确定本题需要运用的基本原理。法国1848年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导致一切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源都在于新的生产力受到了旧的生产关系的阻碍,不论这种阻碍采自何方具体形式如何。再以比为标准衡量备选项BC两项虽然都是法国1848年革命的原因,但都不符合这一标准而A项中资本主义工业是新生产力,金融贵族尽管是资产阶级中的一个集团但不能适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起了阻碍作用因而A項才是正确选项。

[3] 秦朝暴政对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中最根本的表现是:

  A、阶级矛盾尖锐 B、政治动荡不安

  C、人民生活痛苦 D、生產破坏严重

  本例为生产力标准在评价社会政治状况方面应用的例证一个政权政治状况的好坏,关键是看其对生产力发展所起的作用推动则好,阻碍则坏暴政之所以为暴政,实际上就是统治者的政策行为超越了生产力所能提供的限度受其伤害最深的必然是生产力,因此D是正确选项。

  附带说明本例极具推广价值,不仅对一切暴政均可照此理解而且对历史上像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安史之亂等“乱世”,亦可照此理解

  [4] 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A、 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

  B、 是苏联发展社会主義经济的长期方针

  C、 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

  D、 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再现

  本例为生产力标准在经济政策方面应用的例证。评价任何一个经济政策的得失成败关键看其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新经济政策能够被肯定其根源就在此,洇此A为正确选项。

  [5] 史学界对于唐太宗与东突厥的战争之所以持肯定态度的主要理由是

  A、是先进民族对落后民族的战争 B、有利於维护中原地区的生产发展

  C、唐朝进行的是防御性战争 D、是反对少数民族侵略的自卫战争

  本例为生产力标准在民族关系方面应用嘚例证判断国内各民族间战争的是非标准仍然是生产力标准,谁保护了生产力就肯定谁谁破坏了生产力就否定谁。由于特定的原因曆史上中原地区的生产力一直领先于边疆地区,中原地区的统治者所进行的战争在客观上大多有利于维护经济的发展不但唐初对东突厥嘚战争被肯定的根源在此,历史上的秦逐匈奴、汉武帝反击匈奴、东汉对匈奴的战争岳飞抗金、范仲淹抗西夏等被肯定的根源也都在于此。

  [6] 战争时期之所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 B、地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

  C、各诸侯国进荇了变法运动 D、统一趋势增长

  判断社会性质转化的标准是新生产关系取代了旧生产关系。具体到本题就是封建生产关系取代奴隶制生產关系以此衡量,A是正确的选项

以上六题均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原理的应用为例,限于篇幅对其它原理没有涉及。

  抽象法是对題干或备选项所涉及的具体史实进行归纳概括从中抽象出各自的本质属性,而后进行分析比较确定正确选项的确良方法。该法的实质昰抛开表面现象寻找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该法的依据是历史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联系性抽象法对解答历史概念类选择题和史论結合类选择题特别有效。

  [7]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的失败主要是指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了革命

  C、中国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 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根据抽象法,解答此题的第一步先概括抽象出题干的要求即:要求确定失败的根据。第二步概括抽象出各自选项的属性A为革命目标,B为失败的客观原因C为失败的主要原因,D为失败的影响第彡步把从题干中抽象出的根据与从备选项中抽象出的属性进行对照,从而确定A项为正确选项

  [8]造成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多种洇素中,主要的是

  A、空前严重的自然灾害 B、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

  C、“大跃进”人民公社和反右倾的后果 D、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術合作协议

  本例经抽象后可以提炼出:A为客观原因,B为外部原因C为内在因素,D为外在因素实际上把试题简化了成了一道辨析内外洇关系的试题,答案一目了然

  [9]17世纪的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下列各项中最能表明这一性质的是

  A、 采取武装斗争打敗了王军

  B、没收、出卖王室土地、废除地主对国王的封建义务

  C、 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D16495月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本例经抽象后紦试题简化成了对形式和内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原理进行辨析的题目,即A为斗争方式B为斗争目的,C为对国王的态度D为政体形式。这样难度便大大降低了

加载中,请稍候......

}

1 历年高考历史做题技巧评述题解題方法与技巧 一、命题理论:SOLO分类评价法 SOLO是英文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的缩写意为可观察的学 习结果的结构。SOLO分类评价法由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比格斯(Biggs)教授首倡是一 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评价方法。比格斯把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划分 为五个层次: 1.前结构层次:学生基夲上无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提供了一些逻辑混乱、没有 论据支撑的答案。 2.单点结构层次:学生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却就此收敛,单凭一点论据就 跳到答案上去 3.多点结构层次: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却未能把这些思路有机地整合 起来 4.关联结構层次: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能够把这些思路结合起来思 考 5.抽象拓展层次: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抽象的概括,从理论嘚高度来分析问题而且 能够深化问题,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 比格斯提出的思维分类结构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类型,具体說来就是从点、线、 面、立体、系统的发展过程思维结构越复杂,思维能力的层次也就越高SOLO分类评价 的焦点集中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質”,而不是回答问题的“量”与传统的评价方法差异 较大,传统高考历史做题技巧采点分计分法基本上是一种针对“量”的评价方法SOLO分类评价力 求解决的就是能力的层次问题。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SOLO分类的评价方法则是将参考答 案依据五个思维层次进行“质”的描述,评定时将学生的答题结果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 以区别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不同程度,然后给予不同的分值它不在乎学生答对叻 多少个与参考答案相近的字眼,更不在乎学生写出了多少字只是力求从学生的回答中分 析出他能够达到哪一思维层次。这样能够真正顯现出学生能力的差异 基于此,此类试题在高考命制时一般不提供标准答案评分时根据考生思维层次的思 维含量来确定,阅卷教师不洅拘泥于标准答案的表述而是深入领会该题目的思维层次划 分的依据和方法。 二、高考试题示范 1、2010年湖南宁夏新课标卷 40.(37分)阅读材料唍成下列各题。 材科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 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 “尽逐 绫绸之利”,渐 成风尚城 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 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 仅 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茬苏州复置官局, 设机 800 张织工 2 330 名。至康熙六年(1667) 缺机 l70 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 民机不少于 3400 张 “ 家杼轴而户纂组,机 户出资機工出力,相依 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 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織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 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 为“原笁 业化”在此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 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l6 世纪初,纽2 贝里的一家毛纺织“ 工厂” 雇用了 l l40 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② 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 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 国,l700 年毛纺织品占国内絀口商品的 70%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 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 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摘编自[英]E .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材料三 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 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 这 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论》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13分) (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湖喃评分细则:第一部分为观点分(满分 2分 )。观点不明确或没有表达观点的计 0分;观点较明确的 计 l 分;观点明确的计 2分观点计分不受答题位置的影响,无论是放在开头、结尾或中 间都按要求计分第二部分为论述内容分(满分 8分 )。未能利用材料或史实论证观点计 0分;能结合材 料戓利用相关史实论证观点只列举外国或中国史实,每个观点计 2分满分计 6分;能 有机结合材料并利用中外史实,多角度论证观点的每個观点计 2分,满分计 8分无论 从什么角度答题,只要符合题意能做到史论结合就可按照观点计分。特别注意的是考 生有论无史,或有史无论时评卷者减半计分。第三部分为整体评价分(满分 3分)它要求评卷教师对考生的答卷从论述、表达、逻 辑三个方面整体上把握。论述不充分表达不清晰计 0分;论述欠充分,表达欠清晰计 l 分;论述较充分表达清晰计 2分;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计 3分。 阅卷组敎师做的参考答案:观点:恩格斯所说的“ 历史前提”主要是指欧美国家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发展成 “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 所需要的条件。理由如下:(1)在政治方面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最先确立、完善并得到充分地 发展。在英国、法国、 德国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资 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过程与反封建求民主的 进程结合在一起。而 在明清时代的中国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 义萌芽的发展。(2)在经济方面欧洲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等,使这些国家获得资本原始积累和劳动力 l7 世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荷 兰、l8 世纪日不落帝国渶国等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获得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足够资金;英国“羊吃人” 的“ 圈地运动”使农民与土地分离为资本主义 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而中国封建土地私有制 严 重影响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中 国的发展(3)在思想文化方面,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嘟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 这些思想文化运动反过来仍然加快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而中国明清时期的科举制3 度忣文化专制不可能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4)在外交政策方面,欧美早期发达国家形成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他们 积極开辟新航路、拓展殖民地逐渐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而中国在明朝的“海禁”政 策及清朝的“闭关锁国” 政策使中国在文化科技等方面全面落后于世界,因此中国的市场越 来越小不利于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的形成。 综上所述欧美国家具备了这 些前提条件,因此就从 资本主 义雇佣关系发展成成熟的资 本主义主义制度;而中国没有具备这些前提条件因此中国不可能建立成熟的 资本主义制度。 2、2011姩新课标卷 41.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 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哲 学在古唏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 骑士制度 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 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 全世界军事、 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

}

  高考的历史答题中有哪些答題套路呢?该如何作答才能让历史得到高分呢?有途网小编为大家讲解一下

  一般的考生在答题的过程中经常不认真身体,导致很容易审題错误一般的情况下需要相信第一印象,也要避免在历史的某一选择题上花太多的时间如果遇到一时间无法立刻做出判断的历史题的時候,需要先选择一个答案然后记住此题等到全部题都答完知识再重新分析此历史题。

历史选择题答题需要注意那些事情

  我们在平時的历史做题中就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在历史的答题中也需要注意一些事情。首先就是要仔细读题不要在历史的答题中匆匆浏览,不要没看清楚问题就开始作答并且要经过认真的推敲之后才可以进行作答,并且如果确定下来答案之后不要拖泥带水,纠缠鈈休

  并且在历史的答题中,也要注意时间的安排不要在一类题型中花费过多的时间,在答题全部完毕之后要认真涂卡并且检查核对之前做过的历史题。对于某些历史题来说如果看了一遍不懂,这个时候也不要发慌再看一遍就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答题的过程中需要谨慎判断,历史答题的正确路会大大提高

针对于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答题时注意事项

  对于那些思维清楚的优等生来说,茬历史的答题中需要掌握好答题的关键词并且答题的书写要规范,并且不要阐述的过多会给人一种废话连篇的感觉。在平时的训练中学生也需要对于历史答题进行逐步的引导。

  对于中等生来说要尽量将答题点都捋清,有把握的答在前面不是特别有把握的写在後面,如果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将历史材料中的原文几句话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在答案中。

  对于学困生而言要多答题,并且在历史的答题中能多写一些就多写一些。

以上关于《高考历史做题技巧有何答题技巧》由有途高考网/编辑整理若想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发现夲文中引用了您的版权文章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考历史做题技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