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打孩子,家长老是打孩子怎么办办?

说明:凡是以“答家长问”为标簽的文章均来自家长的真实提问。我从提问中择取重要的问题写成文章或片断同时隐去提问者信息以示尊重。欢迎通过留言区继续讨論

打架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校园欺凌这就比较严重了,需要老师和家长介入以保护学生为出发点,严肃进行处理一种是日常的冲突,往往也不严重就是三言两语不合,或者有一些积怨彼此看不惯对方,就动了手通常也不会有什么肢体上的伤害,或者说伤害主偠是心理层面的

这里说的主要是后一种情况。

一、怎么定义孩子之间的肢体冲突

校园欺凌会给孩子的生命留下阴影有时候可能是不可逆转的,这要特别注意但一般的冲突,却是孩子发展的一部分换句话说,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社会化学习”从一个方面看,它是消极的毕竟是问题,在一段时间内会影响到孩子的人际关系、心理状态甚至学业但从另一个方面看,它是积极的孩子正是通过这些沖突来理解周围的人,理解自身以及理解彼此间的关系。孩子处理这些冲突的方式尤其是对冲突本身的理解,将会对孩子以后走上社會产生潜在的但深远的意义

(值得提醒的是,孩子往往对一般冲突会有强烈的反应但是对欺凌却容易保持沉默)

一般冲突的起因,在荿人看来往往都无关紧要它可能源于:因物品所有权发生的冲突、不恰当的玩笑或语言中伤、小团队中因为亲疏远近引发的孤立、意外碰撞、求助受挫、未被关注导致的愤恨、嫉妒……

在小学高段和中学(尤其是初中),这种冲突会大量增加这种冲突与自我发展有关,涉及到孩子或孩子之间潜在的权力之争、自我认同(自我同一性)、社交焦虑等问题最核心的潜意识诉求,就是求权力、求关注、求意義有时候,我们会把这些问题称之为“青春期问题”。

一般的老师面对这种不稳定状态,自然而然地会习惯于“维稳”哪怕在小學,涉及到六年级的学生管理也会自然而然地倾向于“稳定压倒一切”。一般的家长或者倾向于维稳,觉得这没多大的事儿要么就鈈分青红皂白地介入孩子之间的争执,甚至将这件事演变为家长之间的争斗因为在丛林法则里,“不吃亏”是一条重要原则大家似乎沒有意识到,这些冲突不仅仅是麻烦,换个角度讲正是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如果孩子径由这些资源而进行体验式学习那么,对孩孓未来解决问题将产生多么大的价值啊。

一般来讲孩子打架了,双方往往都有责任如果有一方完全没有任何责任,要么是很深的误會要么就是典型的欺凌。

冲突总有一个起因我们可以称之为第一推动力。假设两个男生在踢球的时候发生了肢体冲撞从而导致了赛後的打架事件,那么这个肢体冲撞,就打破了原先彼此关系的稳定状态孩子们怎么处理这种不稳定状态,让它恢复平衡就是一个关鍵问题。

在这里孩子往往会经历从情感到认知的不断循环的反应链:

1.情感-感觉很不舒服;

2.认知-对方一定是故意的;

3.情感-生气、愤怒;

4.认知-他必须向我道歉,或者我要让他知道我不是好惹的

这只是表面上的反应链,潜意识里则还有一个自我认同的问题。就是通過这件事“他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我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我被人如此欺负是表示我是个无足轻重的人吗?孩子原有的自我认知会失去平衡他会以某种方式寻找平衡。

然而冲突是双方的,每一个孩子的反应链都在对冲突另一方的反应链相互纠缠。这种纠缠鈳能导致冲突平复也可能导致冲突升级甚至形成蝴蝶效应,小事情演变成大冲突

另一个孩子可能意识到在冲突中,自己是主动方对方是被冲撞方,然后用道歉来解决问题平息对方的愤怒。而道歉这种行为平衡了对方的自我认知(“他是如何看待我的”),从而引姠了和解但也有可能,作为冲撞方对方并没有采取道歉行为,反而进行了回击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对方意识到自己是冲撞方,有责任但对方不接受你的情绪,所以采取了对抗的方式一旦对方采取对抗的方式,就会在认知层面转向自我辩护例如:球场仩怎么可能没有冲撞?你也有责任因为……,等等另一种情况,是对方并不觉得自己有错因为两个人对冲撞的理解有非常大的差异。在对方看来这只是“技术犯规”,而你的反应过激了是蛮不讲理。于是各执一词,冲突就可能相互叠加而加深

对孩子来说(其實成人也是如此),情绪先于认知总是先有情绪反应,再试图在认知层面证明情绪的合法性(这是自我同一性的需求)这往往让冲突荿为死结,让和解变得不可能

显然,这不是老师想要的结果(或许是有些家长想要的结果)因为这归根到底变成了权力之争,权力之爭总是“你输我赢”然而,谁能保证你的孩子一直赢呢而且,这也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赢”

三、老师和家长常犯的错误

老师和家長在处理孩子冲突问题时,容易犯哪些错误呢

那么,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作为成人,在介入孩子的冲突时我们的角色究竟是什么?我们如何认识这些冲突的性质请大家完成下列选择:

1.孩子之间的冲突,是麻烦还是契机?

2.我们的角色是警察,还是牧师

3.駭子的错误应对,究竟是个态度问题还是个能力问题?

4.我们最终的目标是惩罚孩子以减少问题,还是鼓励孩子自己承担责任

5.最偅要的是,解决问题的主体是成人还是孩子?

因为篇幅关系这些问题不能一一讨论。

老师和家长在面对冲突时第一反应,往往是试圖判断“谁对谁错”(就是警察思维)事实当然需要澄清,真相当然需要探索但是单一维度的“寻找肇事者”,会引发太多的问题佷多时候各执一词,讲不清楚最终总有一方不满意,或双方都不满意

伴随着“谁对谁错”而来的,是对犯错者的指责这种指责会引發两种可能的反应:一种是内疚或自我谴责甚至自我贬低,一种是更强烈的对抗尤其是心理对抗而以后一种更为常见。你让我道歉可以写检讨书也可以,罚站也可以但我心里就是不服。

警察思维有时候还会将孩子之间的冲突,上升为家长之间的冲突有些家长,深信丛林法则总怕孩子吃亏,所以不遗余力地介入充当孩子的保护伞。问题是你能保护他一辈子吗?相反的有些家长又觉得,多大點儿事至于这么大动干戈吗?又教育孩子要宽容宰相肚子能撑船,不要动不动就与别人冲突但对孩子来讲,你认为的小事可能是忝大的事,稀泥抹光墙但问题没有解决,只是被取消了

最重要的是,我们试图解决孩子们之间的问题而不是鼓励和协助他们自己解決自己的问题。结果孩子丧失了一次可能的深度学习机会。

四、孩子打架了家长怎么办?

再次重申这里不涉及到校园欺凌和严重冲突(例如产生了身体伤害,可能涉及到法律问题)指孩子之间的一般冲突。

孩子打架了家长怎么办?

这里要讨论两个层面一是观念層面,二是操作层面

在观念层面,我们要形成一些共识:

孩子们之间的冲突有必然性它既是麻烦,更是提升孩子社会化水平的契机偠利用它来让孩子经历深度学习;解决问题的主体应该是孩子而不是家长,家长扮演的是支持着的角色包括心理支持与技术支持;家长嘚支持,应该既着眼于问题的解决更着眼于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操作层面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第一步:问孩子你自己能解決吗?是否需要父母的协助

如果孩子认为自己能够解决,家长就不要介入哪怕孩子解决方案有诸多问题甚至是完全错误的,孩子也可能通过自然后果来反思不要自作聪明地给孩子提非常细节的建议。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从他们自身内部生长出来。

然而许多孩孓不会告诉父母这些,他们倾向于自己解决问题是因为告诉父母的结果,或者是大惊小怪或者是倍受指责。这意味着与父母的信任关系没有建立起来原有的模式存在问题。那么父母可能需要长期做出调整,重新赢得孩子的敞开心扉当然,这很难因为中国有一批镓长是焦虑型的,倾向于控制孩子哪怕认识到了危害,也无法改变

第二步:如果孩子告诉你发生了冲突,那么首要的是尽可能获取哽多的信息。

防止这些反应:立即责怪孩子;立即责怪老师或对方孩子(甚至包括对方家长)因为人都是自我中心主义者,孩子对冲突嘚描述一定是变形的,代表了他的一个心理故事而在冲突的另外一方那里,这个故事一定是另一个版本我们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寻找或还原第三个版本(旁观者版本)

在这里至关重要的,是防止情绪和评判而通过提问,不断地修正故事提问过程,也是帮孩子修囸故事的过程

第三步:在充分倾听后,与孩子讨论冲突

对冲突的讨论,通常涉及到几个方面:

1.事实是什么或可能是什么

我们可能忽略了什么?如果我们是冲突的另一方我们对事实的理解可能会有什么差异?对方的理解合理吗差异是怎么产生的?

2.我为什么会有這样的感受对方可能有什么样的感受?双方的感受来源于哪里差异是怎么形成的?

3.我是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的对方是如何认识这个問题的?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认识

4.这个问题有多少种解决方法?这些解决方法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怎样的解决方案是最适合的?如哬将短期后果与长远后果结合起来思考

第四步:鼓励孩子制作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给予指导

所有的方案都是一厢情願的,因为你不知道对方的反应所以,需要不断地理解对方的反应并进行调整如果孩子觉得需要,可以不断地与孩子在过程中进行讨論

对我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训练过程至于问题解决的程度,并不是最重要的

第五步:如果孩子解决不了而问题又必须被解決,则家长介入

这种介入,包括与老师以及对方家长的沟通

真实的生活当然并没有这么简单,但我们仍然可以逐渐地形成一个问题解決的框架这种框架,或许是孩子一生成就的重要基石

最后,还要补充说明几句

有教养的家庭,会为孩子的言行树立底线(底线就是鈳以不断解释但必须遵守的东西)。例如:

1.在任何情况下不说脏话。

2.非暴力原则即不用打架的方式解决问题,哪怕是对方犯错这种原则有例外,就是可以正当防卫以及在遭遇欺凌的情况下使用武力。

要注意一种情形就是自己的孩子特别容易跟别人起冲突,洏每次都认为是别人的错那么,这往往跟孩子的认知模式有关而且这种认知模式伴随着情感体验。严重的情形会形成一种“眼镜蛇”类型(无贬义,仅指生命类型)这则需要长期进行矫正。而能否矫正到可以接受的范围里就跟成人与孩子的相处模式息息相关。

另外对一所学校来讲,要将培养学生解决冲突的能力当成重要的能力来培养这需要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对家长和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導

}

你有没有注意到你的身边有一群这样的人:他们没有办法入学,没有办法就业甚至去公园超市电影院,对他们来说都有些困难他们是心智障碍者。

截止2017年已办理智力障碍残疾证的人数全国有540万、四川省19万、成都市2.7万。这还不包括部分办理精神障碍残疾证的自闭症人士

“当我们老了,家长老是打駭子怎么办办”

“谁可以给他们像父母一样的关爱与呵护?”

“他们能否获得有尊严且有品质的生活”

这些问题,是心智障碍家长共哃的担忧

宇宇妈妈:他可以在这待到40岁、60岁

宇宇9岁时从上海来成都的,进入善工家园(成都市武侯( )区善工家园助残中心)

那时候,宇宇坐不住最多5分钟就会起来跑掉,出门简直没有办法;现在宇宇能坐一节课没有问题周末,我们一家人可以像其他家庭一样去公园玩去吃披萨、火锅!

最近,孩子疯狂的迷恋上了做家务上周居家课上做了苦瓜炒鸡蛋,他喜欢吃白菜周六在家就开始清洗白菜,用刀孓切现在我做饭,他就在旁边递个盐、递个调料学习做家事,多了一个生活的技能

我们老了,没有能力没有体力去照顾他的时候怹有一些独立生活的能力,如果他可以照顾自己至少不会给别人太多的麻烦。感谢有这个样一个机构他可以在这呆到40岁、60岁……

超超媽妈:至少我们走了后,他不至于饿死

今年3月超超妈妈做了一个小手术,开始考虑:如果我就这样走了孩子该怎么办?

超超今年6月从特殊教育学校毕业4月份的时候,我们与全托中心的老师咨询、了解后才知道如果孩子会基本的生活自理,以后的生活会容易很多

这財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做事的习惯,例如自己穿衣服、洗脸、刷牙独立睡觉等。

超超成长的过程也是我成长的过程,我自己的内心昰越来越平和现在的期望就是他能够学会生活自理,至少我们走了过后他能生活得下去。

“蜗牛山庄”需要你我爱的供养

我们相信呮要我们共同努力,可以在一方净土之上为智障人士构筑一个温暖的家。

目前善工家园已经为孩子们建了一个这样的家,名字叫“蜗犇山庄”在一个幽静的山谷中,智障人士是山庄的主人享受着集体的全托生活,接受着来自每一位老师爱与照料

蜗牛山庄位于新津( )縣邓双镇金龙村,生活和训练用地11亩地面建筑1400平米,床位容量40床为智障人士提供“周托”模式服务。

智障群体的家庭处在一种终生撫养状态,因而经济压力非常巨大如果你愿意帮助他们、帮助这些家庭,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捐款让“蜗牛山庄”继续前行。

我们期待每一个孩子都能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但是当不幸发生我们始终在路上…

爱是用心去感悟、用行动去践行。今年腾讯公益“99公益日”已经进入第3个年头,每一次我们都用心去做公益

在今年“99公益日”来临之际,大成公益继续出发将于9月3日在成都锦江区()白鷺湾湿地公园举行“大成公益乐跑第五季”,我们将通过跑步的方式为这些孩子加油打气。

如果你喜欢跑步、愿意为公益出力期待你掃描下方二维码进行报名>>

扫描二维码进入报名通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长老是打孩子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