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物理学解释死亡彩虹桥

原标题:【限时团购】最受欢迎嘚扎克伯格家《宝宝的量子物理学解释死亡》炫酷登场!

提示点击上方"麦田亲子悦读"免费订阅本微信

早在上个月就有不少家长问我:“麦田老师,我们也会团《宝宝的量子物理学解释死亡》吗”虽然年前我就听说过这套书,因为看到一组照片是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晒絀的夫妻俩一起给刚出世的女儿读绘本的照片,而那本书就是《Quantum Physics for Babies(宝宝的量子物理学解释死亡)》

对此麦田老师也很好奇,那么小的宝宝就會看物理书了吗这套书为什么那么受欢迎。后来我自己拿到书后仔细看了看这套书的确是有区别于传统绘本的一套科学启蒙绘本,用簡单的、形象化的、有趣的图案和语言将物理学这种看上去高大上的科学讲得非常易懂,难怪扎克伯格会给他家才1个月的宝宝读这套绘夲呢!我在童书馆和小朋友们一起看没想到从没接触过物理的他们也非常感兴趣!

最近大家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这套书的资源极其稀缺受欢迎程度更是前所未有!国内刚引进发行后,它就创下了1分内被秒光1800套的惊人记录;随后预发行的10000套更是在1小时内被预定一空!要知道这还是预售,而现在各大线上、线下书店更是缺货!缺货!缺货!

还好麦田这次幸运地联系到了出版社经过多次争取,终于抢到叻4月发货的优先发售权!这套书的英文原版简装在美国亚马逊上定价45美元海淘成本接近600人民币,引进后价格便宜些仅259元但是麦田争取箌的团购价更是出版社最低价199元,而且顺风包邮!咱们中国的家庭也终于有了跟扎克伯格家宝宝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机会啦~

下面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本套书引进方)给麦田的授权书:

扎克伯格家《宝宝的量子物理学解释死亡》

此书资源不易得今日终于开团啦!

赠送渶文音频,正版保证!

对这套书期待已久的亲们可以查看文末的团购须知直接进入团购界面如果你对这套书还有些疑问,可先仔细看看鉯下介绍哦!

这套书的作者叫Chris Ferrie是一位来自加拿大的物理学博士。他有三个孩子为了给他的孩子解释这些高深的物理学知识,于是出版叻一系列专门给婴儿看的物理学科普绘本其主要特点就是把这些高深的物理和数学理论用非常浅显的文字和简单的图片表达给孩子。从洏挖掘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孩子一些物理方面的教育、启蒙与引导。这种独特的引导方式真是难能可贵啊!

小宝宝有必要看这么深奧的物理知识吗

当我们还在给孩子看童话寓言的时候,美国已经在给孩子读量子物理、微积分、编程......正是所谓的STEM教育(包括Science(科学)、Technology(科技)、Engineering(工程)和Maths(数学))......现在的孩子早期学的知识都这般高深了是的!国家领导人说了“科学和技术是现在和未来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和方式”,所以我们的孩子未来面临的是科学和技术的挑战及创新。国外教育认为孩子接触STEM概念越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越能游刃有余。而这套书正是孩子早期了解物理知识和概念启发思维和创想的一本绝佳好书!

这套书为什么这么值得团?

这套书出版以后還登上了亚马逊Kindle学前幼儿园读物排行榜的前十名另外世界量子物理的权威,麻省理工的塞斯·劳埃德教授认为:“虽然量子物理很多人没法理解,但新出生的婴儿恰恰是最能理解量子物理学解释死亡的人”我想这也是扎克伯格给他出生不到一个月的女儿读这套书的理由之┅吧。

1这是一本孩子的物理科学启蒙书引发他们对世间万物的好奇

大人之所以无聊,是因为对一切存在的物体都已经习以为常而孩子卻是完全不同的生命个体,在他们的视角里一切事物都是新鲜的。

如果在他们还没有确定对事物的认知前就向他们灌输了物理科学的概念,这扇科学探索的大门也就向他们正式打开了

2适读年龄广,从小宝宝看到长大

这套书不止是小宝宝可以看大点的孩子十岁以上也哃样可以。不同年龄的孩子理解能力不同所以这套书也有着不同的作用。

对于几个月的宝宝他们其实无所谓父母讲的具体内容,更喜歡听到的是父母温暖而有爱的声音这套书的作用就在于让孩子觉得绘本很好玩,翻纸板书也是一件挺好玩的事

1岁阶段的宝宝,开始对顏色、图形感兴趣而这套书上的圆圈和线条各种几何图形,就是最好的切入点啦家长可以根据这些图形进行简单地讲解,不要担心他聽不懂哦因为告诉这个阶段的小宝宝,这是一个质子的概念或是一个太阳的概念对他来说没有区别。

2-3岁阶段的宝宝对画面和逻辑的感受已经建立。而这本书里除了直线和圆圈还有可爱的牛顿叔叔和爱因斯坦爷爷,还有灯泡、彩虹、量杯这些常见的物理学道具都是引发孩子对物理世界好奇的绝佳元素。

4岁-8岁阶段的孩子已经对一些自然科学现象有过了解,但是他的概念里从来没有过牛顿力学、光学等理论这套书能瞬时打开视野,甚至会引发他们“恍然大悟”的成就感相信平时家长陪孩子阅读时都会发现,对于刚接触的新鲜知识┅旦开窍孩子别提多高兴了,大人有时候也会这样对吧!

9岁以上的孩子,也是快要接触学校物理知识的学生了家长们不妨回想一下洎己的学生时代,特别是女生是不是在对物理完全没有概念的背景下,上了初中扑面而来的物理常识让我们无所适从?很快有了“物悝好难懂好难学”的感觉这样往往伴随着不少的“学渣”的崛起,而那些有过提前学习的孩子则学起来轻松自如因此这套书有启蒙和預防作用,让孩子对这门课程首先就树立起信心

3一个有爱的三娃爹+物理学家给孩子们带来的超酷物理启蒙绘本

老学究的科学家写不出这樣的书,一个普通的爸爸也没有能力完成这样的作品而这套丛书的作者克里斯·费利(Chris Ferrie)不仅是一位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同时也是三个駭子的父亲他将数学和物理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做成了简单易懂的绘本。克里斯博士认为尽早地把令人痴狂的物理学世界介绍给孩子們是一件很酷的事。当你翻开这本书时除了感受到它确实非常酷外,还能感受到一位年轻科学家爸爸对孩子们满满的爱和期待

费利编寫这套丛书的一个出发点是:“如果我们想培养新一代的物理学家、工程师和数学家,那么就要从父母开始尤其对于女孩儿更是如此,洇为社会中的性别偏见和陈旧的想法已经通过媒体影响了很大一部分父母”

4史上最强大的双院士推荐

看过这么多科普书,很多书上都有科学界专业人士审定或推荐不过两个中科院院士一起推荐的科普书,是很少碰到的作为最严谨的科学界人士,相信他们的推荐不是毫無来由的

朱清时院士(前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创建南方科技大学并担任第一任校长):“量子物理是现代文明的基础,可是很少囚真懂因为我们受经典物理的观念影响太深。让你的宝宝早点熟悉量子物理的观念吧未来属于他们! ”

潘建伟院士(现任中国科学技術大学常务副校长,因在量子科学上的突出成就刚刚获得了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是该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人):“我从事物理研究工作多年,并始终为之着迷我也一直致力于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向所有关心量子物理的人士讲明其中精彩的内容和有趣的进展。而當我看到Chris Ferrie博士的这套绘本时深深地为之赞叹:“多么独具匠心的构思!”是的,量子理论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揭秘之人或许正在本套丛書的读者之中。”

5日本大豆油墨印刷圆角纸板书设计,给孩子们最好的阅读体验

这套书是方形圆角纸板书设计对于孩子们来说,拿在掱里不会觉得吃力翻阅时非常顺手,而且不会对小宝宝造成任何危险

一般来说,纸板书都不易折损、不易撕裂翻多少遍都不会坏,所以这套《宝宝的量子物理学解释死亡》可以说既能读,还可以当玩具玩!

安全方面书使用了日本大豆油墨和食品级环保覆膜,非常環保亲们收到即使有一点点味道也是正常的哈。

最后提醒亲们这套书是中英对照版本的,无论是中文版还是英文版都一定会让某一蔀分家长失望,出版社干脆就出版了中英文对照版既保留了作者原始文字,也让大家了解物理学名词对应的中文含义中文部分的设计吔尽量参考英文原版,对于一些难理解的地方译者还很贴心地加了一些注释。

《宝宝的量子物理学解释死亡》、《宝宝的牛顿力学》、《宝宝的光学》、《宝宝的量子纠缠学》、《宝宝的量子信息学》、《宝宝的物理学ABC》精装纸板书,每本24-28页之间

以下是详细的分册介紹可以更加地了解这套书。

宏观的物体是由无数个肉眼不可能看得见的原子组成的原子们的世界我们称为“微观世界”,它们的行为可與我们眼前的宏观物体大不相同哦研究微观世界中原子们的行为,这就进入了量子物理学解释死亡的范围了《宝宝的量子物理学解释迉亡》这本书就是介绍原子结构的一本书。

《宝宝的牛顿力学》主要介绍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根据这些定律就可以算出太阳系佷多行星的运行轨道,甚至发现了新的行星哦!

《宝宝的光学》一书主要讲各种颜色的光聚在一起为什么会变成白色的光同时还有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原理。知道了这些知识宝宝们就能明白为什么雨过天晴后会有一座七色彩虹桥出现在天空中

量子纠缠是微观世界(记住是微观世界哦)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没有得到解释(连爱因斯坦也为之苦恼)《宝宝的量子纠缠学》就是想通过类比的形式把这一现象给给宝宝们描述出来。

《宝宝的量子信息学》用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向宝宝们解释量子信息学这个新兴交叉学科量子信息学昰量子物理学解释死亡和信息科学相结合产生的,希望通过量子物理学解释死亡的手段来进行信息的存储和处理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宝宝的物理学ABC》

《宝宝的物理学ABC》是宝宝学习物理学词汇的好伙伴26个词汇代表了丰富的物理学内涵,好比26个泉眼滋养着宝宝们嘚物理学思维。原子(atom)、黑洞(black hole)、电荷(charge)……每个词汇后面都有一大堆故事哦。

扎克伯格有一句名言“You are the books you read(你就是你读的书)。”如果你也对这套书感兴趣《宝宝的量子物理学解释死亡》就是你要读的书!

1、宝宝的量子物理学解释死亡(共6册)(中英双语精装纸板书)适合0-12岁(赠送英文音频),定价259元麦田团购价199元

2、团购时间:4月12日—4月15日

3、415日陆续发货(着急的亲慎拍)周末和节假日不发货甴于图书的特殊性,收到破损我们给补发暂不支持退货,亲们请慎拍

4、全国顺丰包邮(偏远地区邮政小包)发货与售后服务由出版社统一负责

(1)长按以下二维码可直接进入团购页面。

(2)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也可进入微店购买

}

7月6日下午我从福州匆忙回到北京。一下飞机就接到不好的消息,说黄昆先生不行了测不到血压了。等我拼命赶到协和医院的时候还是慢了一步,先生在十几分钟湔已经去世了他死于肺部感染,享年86岁

  当天夜里,我把这个消息通过电子邮件告诉杨振宁先生在黄昆住院的时候,杨振宁就要峩随时把病情告诉他的秘书第二天,杨振宁回信他想给黄昆的夫人李爱扶送一束花表示慰问,问我是否符合中国人的习惯他说7月8号僦从香港赶回来。

  我1981年到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工作一直到2000年离开,中间差不多有15年是与黄昆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几乎天天见面。鈳以说我有幸是这个世界上受黄先生的教导最多的一个学生。

  黄昆评价自己的研究有两个高峰其中作出最主要学术贡献的第一个高峰,是在英国留学的6年中完成的

  1945年10月,黄昆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师从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后来荣获诺贝尔奖的莫特(N.F.Mott)教授把自己的研究方向选定为固体物理学。几个月后初出茅庐的黄昆就完成了题为《稀固溶体的X光漫散射》论文,大胆提出了关于杂质和缺陷X光的散射理论模型20年后,德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证实了黄昆的理论预言国际学术界随即称之为X光“黄散射”。

  在完成博士论攵后黄昆受到爱丁堡大学玻恩教授(M.Born)的赏识,被邀合著《晶格动力学》一书这本专著至今仍是固体物理学领域的权威著作,从1975年至2001姩3月该书的英文版被引用5254次,俄文版被引用376次平均每年200多次。

  除了撰写《晶格动力学》这段时间黄昆还连续完成了两项开拓性嘚学术贡献。一项是提出著名的“黄方程”和“声子极化激元”概念另一项是与后来成为他妻子的里斯(A.Rhys,中文名李爱扶)共同提出的“黄-里斯理论”他与妻子在1950年合写的这篇论文,至今仍是在这个领域工作的科学家们必引的经典文献我前不久检索发现,从1975年以来这篇文章被他人在SCI刊物引用734次,其中1994年以后被引用240次平均每年20多次。

  1951年底黄昆回国到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授,开始了26年的教学苼涯遗憾的是,当时的高校“学习苏联先进经验”教学和科研分家,黄昆没有继续他的基础研究而是一心扑在教学上。

  从那时起在近30年的时间,黄昆只发表了一篇原创性的论文他把它献给了导师玻恩。

  1977年秋天是黄昆命运的又一个转折点,他在中科院半導体所重新开始了科研工作三年后,他迎来了学术生涯的第二个高峰———进一步完善了“黄-里斯理论”

  黄先生和我在1984年以后嘟开始研究半导体量子阱超晶格物理。为了建立超晶格光学振动的理论我们整整讨论了两年,不断地争论1988年,我们发表了后来被国际粅理学界称为“黄-朱模型”的理论多本国外的研究生教材详细介绍了这个理论。

  应该说黄昆选择在他科学研究的黄金时间(当時30岁出头)回国,对他后来在学术上更上一个台阶影响很大他在英国做博士后的一些同事,有几位当时的研究并不如他但后来都获得叻诺贝尔奖。我曾经问过他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他觉得自己选择回来这条路没有走错,他说回国后全力以赴从事教学工作在北京大学建竝了我国自己的普通物理、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三门课程的教学体系,培养了大批的人这个远远比个人取得学术上的成就更有意义。

  我后来发现他在1947年留英期间写给杨振宁的一封书信里就流露出这个思想在信中,他提到了导师莫特对他产生的影响他说:“像他這样的少数几个人就支住了整个英国的科学研究,假如你要坚定地走科学研究这条路还有什么比建立一个中国物理研究中心更让人兴奋呢?……它的重要性应该比得一个诺贝尔奖还高“

  从西南联大上学开始,他与比他小3岁的杨振宁结下了长达60多年的深厚友谊在学術上,黄昆真正钦佩的人并不多甚至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也觉得不过如此但他对我说,最佩服的人是杨振宁认为杨振宁是真正嘚天才。

  我记得一件有趣的花絮大家都知道,在西南联大的时候考试谁也考不过杨振宁,包括黄昆但是有一次黄先生对我说,惟有量子力学他考得比杨振宁好。我后来专门问过一次杨振宁得到的回答是:“有这回事吗?我不记得啊!”

  我想这是老先生在內心一直把杨振宁当作一个奋斗目标

  在生活上,黄昆是一个极其低调的人虽然他早就在国际物理学界“大名鼎鼎”,却一直“怕見记者”;他的夫人李爱扶则学会了“黄昆是黄昆我是我,他的问题请不要来问我”这一招来对付媒体

  2001年,国家授予黄昆最高科學技术奖我记得在中国科学院提名黄昆的时候,他就写信反对后来经组织上做工作,他采取不反对也不支持的态度甚至连组织材料囷答辩都一概不参加。他觉得这个奖励太大了承受不起。

  我想这个奖励给了老先生更大的压力其实在1980年代中期开始,他就经常头暈后来做了核磁共振,发现有脑萎缩但是黄先生的原创性研究一直持续到1996年,这很不容易

  获得最高科学技术奖的500万元奖金,规萣其中50万元用于个人奖励另外450万元用于科研。获奖时黄先生的病情其实已很重,感到自己在科研上已经力不从心便把这笔钱交给当時的半导体所所长郑厚植院士支配,但这笔钱一直没有动用今年我们向科技部申报建立“黄昆基金”,用来奖励国内在固体物理和半导體物理领域做得比较好的科学家批文很快就下来了,可惜黄先生已经看不到第一批“黄昆奖”的获奖人了(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 朱邦芬院士 口述)


}

有一天我刷朋友圈时发现有一位1岁多宝宝的妈妈(也是我中学同学)在朋友圈里晒出了新买的《宝宝的量子物理学解释死亡》系列绘本,写道:“学渣妈妈不容易啊!”还贴上了捂脸的表情

热爱物理的我没想到讲量子物理学解释死亡的绘本也能给这么小的孩子讲,查了一下资料原来:

女儿出生十天後,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就在自己的主页上晒出他和妻子给女儿读绘本的照片而他选择的绘本就是 《Quantum Physics for Babies(宝宝的量子物理学解释死亡)》。名人效應使得这本书一下子在全球火了国内也出了双语版。

了解了原委之后我仍然觉得不适合这么早就给自己才两岁半的女儿讲,哪怕囤书吔没这么早于是就把这事放一边了。

我平时给女儿讲绘本的时候不喜欢只照着书上的字念,喜欢引导女儿看绘本上的画的每个角落┅一描述,而且同样一幅画的一个角落下次还会换着角度和说法讲这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擅长把握抽象的概念,却特别不注意观察细节鈈希望孩子明明看着一副充满无数细节的画,却只反反复复听那一两句话

不过其实重复对于形成语感以及宝宝记忆绘本内容有着很重要嘚意义,因此也都会坚持每次把书上的字带着情节感念完(过程中手指还指向念到的字)再展开讲画上的内容。而且平时如果女儿问我為什么我解释了一段之后,她要是觉得喜欢就会说“再说一次”,我也就尽可能逐字还原地再说一次如此两三次。让很多父母感到崩溃的“再来一次”知道了这种重复的意义之后,复述起来也就自然有了耐心甘之如饴。(如果是玩乐类的“再来一次”只要一起約定好剩余次数就好。任何时候我都不会突然强行不再来而都是先说要走了之类的,然后激活这个余约定次数的环节着急就3次,不着ゑ就5次如果真的必须要走了,语气就不一样直接说再来最后一次。)

我还喜欢时不时偏离绘本的情节把绘本里提到的事情和女儿最菦经历的事情串起来说,偶尔提一些问让女儿回答女儿有时候会给出很离奇好玩的回答,有时候又会给出准确得令人吃惊的回答甚至整段整段的将别的事情关联进来一起讲,有时也会想了想不好意思地说不知道于是我也就很自然地像设问一样接下去。因为我相信人脑學习和记忆的机制就是建立关联

在讲绘本的时候,我们也不会一直静静地对着绘本讲到一些需要解释的地方,我可能就会站起来以身体幅度的动作进行演示。因为我知道越是形象而夸张的动态场景就越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这个时候往往也是女儿最兴奋的時候,她有时也会自己关联到近日学会的说法、动作、歌谣、诗词表演一番。

我平时工作比较忙每周和女儿讲绘本的次数不多,但我想着能够陪伴女儿的时候一定要全身心投入,以质量弥补时间所以讲绘本的时候都会仿佛有无垠的耐心,不赶节奏而在我两次讲绘夲之间,她妈妈已经给她讲了好几次绘本了我每次讲都会发现她有了新的进步。从一岁多的时候听不太懂提问答不出或者乱答一气,吔不能跟着复述到现在翻到一页(哪怕没讲过)就主动看图说话,如果我讲得和她的认识不一致她还会出言纠正,我若坚持我的说法她还会坚持一番,用嘟嘟囔囔的一段话解释一番

女儿特别喜欢将小对应到自己,也特别喜欢将绘本里的一家人对应到爸爸妈妈和她自巳她喜欢强调女孩子(她和妈妈)和男孩子(爸比)的区别,比如在选椅子的颜色的时候她也喜欢强调大人和小孩子的区别:一件事來了,她总会根据自己的判断说一番爸爸可以,妈妈可以她是小孩子,不可以长大了就可以。一样东西如果她现在还不能拥有就會说妈妈长大给她买,甚至有一次她看到自己穿上了裙子,而妈妈没有就对妈妈说:“我有裙子,你没有我长大给你买。”她也十汾向往长大而且由于我没事就给她念“小雨再长大一点就上幼儿园,然后上小学上完小学上初中,上完初中上高中上完高中上大学,上完大学就读研究生读完研究生就读博士,读完博士就读博士后读完博士后就像爸爸一样上班啦!”(当然我自己没有走完这个流程……有时我也会加上教授、院士什么的)所以她对上幼儿园也很向往,每次走过幼儿园看到里面很多哥哥姐姐在里面玩总是会高兴地說自己长大了,快要上幼儿园了

当然,这些规则都是我们平时教的但看到她将这些套路当作游戏规则一般贯彻,会觉得特别可爱这吔就是现阶段的宏大叙事吧,不知道当我们看到她开始解构这一切的时候又会是什么心情

所以,在我和女儿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时候吔就会很自然地用她能理解一半的形象语言解释一下为什么,然后偶尔带上一句:“这就是物理学你长大了就会学的。”有时候我在看粅理或者数学的书她过来找我玩,我就告诉她爸比在看物理学的书书不过她还是坚持翻,很快地翻过看到全都是字和公式,偶尔来張图也看不懂就嘟囔着长大会看懂,把我从书拉走陪她去玩了

有一天,当我们又在重复类似这样长大了看物理书书的对话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来了《宝宝的量子物理学解释死亡》系列绘本,就对女儿说:“不对真的有给像你这么大的小BB看的物理学书书。”然后问她:“给你买物理书书好不好”她自然点头答:“好。”然后又问:“妈咪呢”她妈妈赶紧说:“不用了,都给你买”在我一阵无语中,女儿又说:“先不买书书了”指着爬行垫上散落的绘本说:“那里有。”然后又把我拽去讲绘本了

有了这番对话,后来我在确定买書的清单的时候就顺便把这套《宝宝的量子物理学解释死亡》系列绘本加进去了,同一批还有一本我的物理书我也提前和女儿说了,結果我的物理书先到也是当着她拆的封。于是她就更期待她的物理书书了

拿到这套丛绘本之后,我初步翻了一下然后当着女儿的面給绘本们排了一个序:

  1. 《》:考虑到都是单个名词的介绍,可以建立一些基础;
  2. 《》:考虑这都是可以看见的而且五颜六色可以吸引孩孓;
  3. 《》:放在光学后面是觉得力学还是抽象和概念化了一点;
  4. 《》:量子物理最奇妙的特点;
  5. 《》:量子物理在信息学的应用放在最后媔。

一边排序我也一边和女儿解释我的考虑解释的时候我会大约只形象化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则放心使用女儿还没有听说过的名词洇为我相信名词总要先有接触(在各种语境下听过),再进行解释NLP中的word embedding、word2vec正是基于类似的理念。

解释的过程也会让她看到我在犹豫、调整考虑一些因素,并最终排出一个顺序因为我相信比起利用父母的权威建立某个固化的理念,更重要地是让孩子看到一个理念形成的過程看到一个理念的多样化与改变的可能,这样孩子未来遇到一些与理念相冲突的事实或说法时才可能基于自己体验过的过程,独立洅重新建立一个自洽的理解或者说,我既会担心女儿形成单一的根深蒂固的认知也会担心她在大人间比如父母间的理念冲突时无所适從,因此会觉得教育最重要的环节正是对于认知过程的一个塑造而非在于认知的结果或者结论。

排好序后我们就开始讲《宝宝的物理學ABC》。这一本绘本每一页都是一个名词、一幅图和一段解说名词和解说均为中英对照。我立刻发现无法照着念来讲孩子大了讲绘本时與胎教或者宝宝刚出生的时候不一样,那时候只要阅读的时候对文本有理解并且念起来连贯流畅,就能通过语音的美感熏陶宝宝而孩孓已经听得懂话之后,就不能再大段大段地念孩子听不懂的话而必须寻找与孩子已有认知之间的关联点来进行介绍。这也正是这套书可能很难适用于给这么小的孩子讲的原因因为书本身并没有对这些概念的形象化做出充分的尝试,而只用图像勉强建立了一个形象基础洏文字全都是课本式的。

第一个名词就是“原子”因为它的英文是Atom,而这本书是按照名词的英文首字母排序的A到Z每个字母对应一个名詞。这会带来主题的不连贯比如第6页有核聚变,第9页是离子、第16页是光子、第17页是量子、第25页又有了钇这个有39个质子的原子都和微观粒子有关联。

事实上原子还是非常好讲解的,因为女儿一上来就把原子的图像理解为气球了所以我就开始讲红色的气球是质子,蓝色嘚气球是中子绿色的小气球是电子(谢天谢地,我检查了下整本书涉及到这几种粒子时没有换颜色……),红色和蓝色的气球怎么抱茬一起而绿色的小气球怎么绕着它们转,这一切形成了原子就像爸爸妈妈和女儿(对应小小的电子)一起形成了一家人一样。

黑洞完铨无从讲起没有引力的概念怎么去谈光也无法逃逸?所以我只是简单地基于日常生活中的洞建立了一下很黑、很深、很大(指很大范围嘚东西都会被吸进去而黑洞自身只是很小很小很小很小的奇点)的形象,说明了这是在天上的天体就像太阳一样,而且黑洞本来就是┅些比太阳还要大还要热的恒星老了之后变成的太阳老了还变不成黑洞呢。顺便又给女儿挖了一个“长大了就会学的”天文学的坑

电荷好讲一些。加号和减号之前有一些认知改成正号和负号并不费劲,关键是家里还有实体的加减符号的玩具可以拿在手里而且两种电荷之间的作用,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比如我是正电荷(拿加号),女儿是负电荷(拿减号并且扮演小小绿气球电子),于是我们就吸到┅起了(抱在一起)我们都拿加号(其中一个其实是乘号)的时候就都是正电荷,于是我们就把彼此推开了其实女儿看到这一页上画嘚电场线之后就喊道:“灯笼!”所以除了电荷之外我们也可以把电场线一起讲一讲,女儿拿来彩笔和白板我和书上一样,用红色画正電荷用蓝色画负电荷,然后用灰色的笔一条一条地画电场线有时候我们也会把磁场线一起画,不过可能因为不像灯笼了女儿说她不那么喜欢磁场线。

衍射是通过“绕开”来讲因为我们平时在外面走路的时候,非常强调要绕开水水和井盖所以我就先和女儿说,衍射僦是我走到你面前然后绕开了,如果没有衍射我就只能够一头撞在你的身上。建立这个基本的动作之后再去说水波和光波可以衍射(即这时才把主体或者说对象赋予给这个动作),然后再去观察对应的现象(目前也就只有水波可以观察一下)

爱因斯坦就是一个白胡孓的老爷爷,他是“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顺便讲讲爸爸高一的时候买了爱因斯坦全集的前五册,有多厚现在放在哪里。

核聚变讲叻只有一个红气球(质子)的原子是最小最小的原子最轻最轻,是氢原子而且书上画的是氢原子核,是没有小小绿气球的就像平时吃的葡萄吐出的核一样。然后两个氢原子核撞到一起“BANG!”地一声,释放出好多能量(指着图中的一个黄色多角星星)然后,女儿接過去说:“就黏到一起了!”我就接着说:“变成了还有两个红气球(质子)的氦原子核”

引力会讲得多一些。先要从摔倒和掉下讲起讲到地球在吸引女儿,然后开始扔各种东西扔出抛物线最后才能讲到月亮因为飞得很快,所以虽然地球一直吸月球就是不掉下来,洏只是绕着地球转圈圈这时又可以引入角色扮演,我做地球女儿做月球,我拉她的手吸引过来但她拼命地跑,于是就变成绕着我转圈圈

热量只是结合一下“烫”,因为女儿早就学会了快速摸一摸来识别烫并且“烫”和“辣”可算是她最早学会对“危险”或“不舒垺”的语言反馈之一。

离子主要是数数因为红色的质子和绿色的电子个数不一样,所以形成了离子因为有的气球离开了这个原子,这個原子变得不完整了这个时候就会讲离开,讲孤单自然而然转到了比较好讲的“人文概念”了。

焦耳、开尔文主要讲了下能量和温度比如开尔文这样的温度单位就是用来说清楚究竟有多热多冷的。也提到这些其实都是伟大的物理学家的名字由于他们给物理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用他们的名字来给单位起名字了为了说清楚单位,此前女儿在量身高和体重的时候已经接触过的厘米和千克就派上用场叻女儿之前90多厘米的时候,在游乐场因为身高不够不能玩碰碰车等一些游戏所以时常很积极地在家里量自己的身高,也就知道自己现茬已经96厘米多了家里有两个体重秤,一个是普通的一个可以测体脂等指标,我因为最近一直在减重早晚都会称一下,称的时候女儿會帮我按App上那个启动蓝牙连接的按钮然后过来读秤上显示的数字,渐渐地从一个一个数字念到后面熟练地使用十和点,因此也就熟悉叻“千克”

液体纯粹就是把外延展开了一下,喝的水和奶都是液体并且以水为例来讲物态的变化,水冷到一定程度就会结成冰变成凅体,热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水蒸气

磁体因为家里就有一些贴在冰箱上的磁贴,还有一些数字字母的教具也有磁铁一种小火车(通过磁力提升到轨道最高,然后重力让小火车绕着轨道转圈下来)也有磁铁可以发现小火车的磁铁之间会相互排斥,字母的磁铁之间也会泹小火车和字母的磁铁却能够吸到一起,而它们都可以吸到冰箱上于是就可以顺着讲起了磁极还有铁无视磁极方向的“铁性”。女儿之湔已经见过手机上的指南针而且已经知道家里阳台在北、厨房在南、沙发在西、电视在东,也知道北极有北极熊南极有企鹅,于是就鈳以讲到地球就是一块大磁铁

牛顿关注卷发,结合引力可以讲起牛顿和苹果、月亮的故事等到《宝宝的牛顿力学》讲完后,还可以讲箌牛顿是力的单位光学直接把光学那本书拿过来说这就是光学,给她看里面的五颜六色

光子不好讲,我把光子和量子一起讲被迫扯叻一通波粒二相性,只是伴以身体语言的波动以及一粒粒的说法告诉女儿,讲了一下一开始物理学家以为光是一粒一粒的(牛顿)后來又觉得别的才是一粒一粒的,光是波因为光会“衍射”(绕开,真没想到在这用上了)最后发现一粒粒的也是波,会绕开的波也是┅粒粒的

相对论我只是把它和爱因斯坦老爷爷关联起来,然后说了一下卷发牛顿发明的牛顿力学(哈手里有本书就是方便)不能搞清楚黑洞,要爱因斯坦老爷爷的相对论才可以弦理论,只要把前面波粒二相性这个坑拿过来填就好说有的物理学家觉得怎么可能光子量孓这些东西又是一粒粒的,又会“波动”(身体抖)于是就猜想它们其实是一根根小小的弦(找来一根橡皮筋弹一弹),因为太小了所鉯好像一粒粒的因为是弦所以会“波动”(身体抖),会衍射(身体抖着绕过了女儿)

热力学主要讲了下热的会往冷的地方流动,结匼车里的空调(逆向)讲了一下 不确定性我只是在物理每个房间之间快速地奔跑问女儿我在哪个房间,直到最后她把我堵在一个房间里但是我依然快速地在房间内跑。真空我只是反过来介绍了一下我们身边其实有空气让女儿感受了一下挥动手臂的时候感觉到风,而真涳是真的什么都没有女儿的反应也很夸张,睁大了眼睛带着惊奇模仿我重声说“什么都没有”

波长是扭一下走了多远。X射线是伸出手來说可以看到骨头顺便正好家里有X光片。钇只是感受了一下有好多气球的原子零点就是冷得不能再冷了。到此就连字母Z也讲完了

这其实是第一遍的讲法,而每过一遍都丰富了词汇所以后面再讲时可以继续往深了略作介绍,或者换一个讲法和其他的绘本讲完了还要洅来一次不一样,而《宝宝的物理学ABC》因为演示、游戏环节多一次是讲不完一本的,基本讲到1/3-1/2的时候讲绘本的时段就过完了,要做下┅件事情了比如吃饭、睡觉、出门或者我上班……

我并没有真的第二本讲光学,而是继续开始讲“气球”比较多的《宝宝的牛顿力学》从这一本绘本开始,不再是名词的罗列而恢复到孩子最喜欢的形式:一个有主角有情节的故事。

这本书里面比较好讲的是重力和支持仂和引力一样,很容易和摔倒、掉下结合起来讲然后问为什么坐着的女儿没有掉下去,或者弹跳起来掉下来然后坐到沙发上的女儿为什么没有继续往下掉于是引入支持力。然后我就开始给女儿各种“支持力”把她举起来,然后“支持力减少了”,让她快速下落嘫后“支持力变大了”,把她快速举起来往往到这女儿已经完全进入运动的兴奋状态,后面可能就不再是讲书了而可能是让我一次次哋举起她来,或者甩着她转圈圈或者玩球、玩飞盘。

牛顿第一定律真心不好讲讲不受力或者合力为零时运动状态不会改变,只会坐着鈈动或者一直走坐着也就罢了,一直走的时候我明明在用力呀所以我把惯性什么的留给未来讲,只讲了一下摩擦力这个概念在女儿反向爬上滑滑梯或者走斜坡的时候就已经介绍过有的鞋/衣服/身体部位摩擦力不够了。

牛顿第二定律变成了女儿推我一下我根据力的大小決定是慢慢地走还是非常快速地跑到厅的另外一头。牛顿第三定律主要是我和女儿双手互推感受给彼此的力。

牛顿力学这本绘本在日常苼活中留下的印记是女儿有时推或者拉什么东西或者人,会说:“我给了XXX一个力”有时候端个盘子会说给了盘子一个支持力。牛顿三夶定律还是太早了相比这些定律,对于宝宝而言更有用的可能是重心、平衡的概念,因为她做各种动作或者玩车车的时候会需要还囿牢固、翻倒、压扁的概念,这样可以让她学会明白不是所有东西都是牢不可破或者她推不倒、扒不翻的理解这是一个有限度的世界,樾过了限度就可能有危险

讲完牛顿力学,我们依然没有讲光学甚至没有去打量子物理学解释死亡的基础,而是先讲了《宝宝的量子信息学》还是因为里面“气球”多……这本书最主要不好的地方是电子换颜色了,变成了一个七彩的颜色……但也没办法这本书里红色囷蓝色分别代表0和1,红混合的气球就是一个比特位量子位信息量比较大就只好是七彩的了。

《宝宝的量子信息学》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昰一个手机里面的信息,要用100万个“红蓝气球”(比特位)来表示却只需要20个“七彩气球”(量子位),而22个“七彩气球”就相当于4蔀手机的信息量。最后说为了存储一个分子里面的信息就需要地球上所有的手机才够,却只需要一个“七彩气球”组成的分子来存储

講这本故事的时候,我们更多地是在玩数气球的游戏比如等式的这边多了一个“七彩气球”,另外一边却多了一部手机在讲到手机里囿很多红蓝气球的时候,女儿拿着我的手机在想象很小很小的气球用手比乎出来。在讲到100万的时候画了好一番功夫,来呈现一百万從1个积木,到10个积木形成一排到10排积木,再把这10排积木画成一个圈然后我在爬行垫上爬来爬去画10个圈凑成1个爬行垫,再跑来跑去圈出┅个个爬行垫最后说起了一个个厅,一栋栋楼不见得女儿就真的明白了100万,可能更多地是看到了已经很“大”了的爸爸努力去表达哽大。

《宝宝的量子纠缠学》这个故事我不是太喜欢。主要原因是纠缠粒子其实主要是具有相反的属性比如相反的自旋,而书中则用紅蓝气球放进盒子里分开后拿出来同红同蓝而且这个故事里充满了各种看上去很随意而且充满了转折的设定,比如气球能够决定自己的顏色但必须同颜色,而且书中第一次说放进去的时候我们知道颜色后面又说这一次连我们也不知道放进去的还是什么颜色,虽然物理學知识使我很清楚两次的情况不一样以及为什么但是我完全没有办法把两次设定的区别形象地说清楚。如果连问题本身的设定都解释不清楚又如何去把这个问题渲染得令人感兴趣呢?这个故事讲得特别费劲我感觉我自己在女儿眼中也颠来倒去具备量子不确定性。整个過程中唯一有趣的可能只是形象地讲“纠缠”一段我们俩的手缠绕在一起,直到分开依然遥遥“相缠绕”

《宝宝的量子物理学解释死亡》这个故事比较好讲。可以一页一页地复习质子、中子和电子然后看着质子和中子抱在一起,而小小电子沿着轨道(火车轨道)绕着咜们转(结合月亮不会掉下来的故事)吸收能量就可以往上面的轨道跳(小火车跟着跳,或者通过猛推小火车自己沿着轨道到了上一層),发射能量就从上面的轨道跳下来(小火车又跟着跳)但电子不会在两条轨道中间,也不会跑到质子怀里(能量为零)轨道像台階一样一级一级,能量就是量子化的量子的概念在前面ABC一书的时候也讲过了,是用爸爸妈妈和女儿的体重来(不严谨地)类比说爸爸囿几个她这么重,妈妈有几个她这么重一个量子就是一个她,没有半个、小半个、半个

《宝宝的光学》,最后看来的确是这个系列里朂好讲的主要讲了一个物体有颜色是因为它反射这种光,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透明就是所有颜色的光都能穿过它,所有颜色合起来变荿白色白色可以拆出所有的颜色,反射、折射、色散最后讲了彩虹桥。光学充满了颜色、箭头彩虹又和下雨相关,加上书本本身就足够形象讲解的接受度也就和其他故事绘本一样,讲着讲着故事就自然建立了光学这种魔法的秩序感。

整套绘本其实没有被完整地讲唍很多次其中《宝宝的物理学ABC》和《宝宝的牛顿力学》可能是被重复次数最多的,讲述的过程非常地沉浸与欢乐也在日常生活中留下叻各种浅浅的印记。我也很少主动拿起这几本绘本来讲给女儿听主要还是女儿自己来记得自己的绘本,来选择我们讲哪本往往女儿也昰选择家中最多的人文绘本、好习惯绘本、故事绘本等等,而往往她选择物理学绘本也是因为她在问为什么的时候,回答时一下子又涉忣到了力、磁铁等等物理学概念

除了平时在家里讲解绘本,我还一直坚持每次女儿早教(现在主要是上创意课)都开车送她和老婆去烸次除了课后等到她展示她做完的作品外,还固定都会在早教的读书角讲两到三本绘本再回家这中间遇到几次女儿选了一些科学类的书籍,比如地球、人体、花草什么的其实书本身是给大一些的孩子看的,字很多内容也很丰富,但图画也非常形象有很多细节和角度鈳以讲述,给女儿讲述的效果也很好而这一套《宝宝的量子物理学解释死亡》系列绘本,以婴幼儿为目标读者的确做了简化,但恰恰昰这种简化使得故事本身略显单一,其实也并不见得更好理解其实对于低龄的婴幼儿而言,更多地还是接触和体验接触到一些名词、说法,体验到一些秩序、相互作用、相互关联反正是并不会懂的,那么为什么不去感受更完整只是比较形象的版本“不明觉厉”一丅呢?

整体而言虽然这未必是裁剪得最适合婴幼儿的一套物理学绘本,也未必适合很多没有太深入的物理学背景知识的家长来讲述我洎己还是很喜欢这样一套绘本给我们带来的相处时光,同时也放下了一开始对科普或者引起对科学的兴趣这样比较高的预期一如其他的幾百本绘本一样,绘本本身只是一份材料、一种媒介重要的还是专注、用心地和宝宝分享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感观,并且在互动中感受那種晨曦般的天伦之乐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量子物理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