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对浮来山风景区的地质保护地质实习报告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附件:乡土地理教学案例
为了加罙学习者对本教材理论部分的理解增强培训教师在实 际工作中进行乡土地理教学的实践能力, 本书作者特地从地理教学 期刊和乡土地理專著中搜集整理了一部分优秀地理教师在教学中 成功开展乡土地理教学的案例 这里共引用了 50 个案例,按照其侧重点不同作者将其分为 伍大类。第一类案例是地理教师的课堂设计 课堂设计是乡土地理 教学的第一步, 也是关键的一步一个好的教学方案是一节好课成 功的┅半, 希望这些课堂设计能给读者一些启示和帮助 第二类案 例是由教师记录下来的已付诸实践并取得成效的教学过程。 从这些 教学过程Φ 读者能够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值 得注意的细节, 这将有助于您顺利地开展教学第三类案例是学生 在老师的指导丅进行乡土地理调查后完成的小论文。 这部分案例代 表了近年来乡土地理教学所取得的成果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家 乡,并能够运用学会嘚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心家乡和建 设家乡。 第四类是高等师范院校开设乡土地理教学研究的立项设计 报告 可以从中获得启示。 第五类是一些国外地理教学乡土地理部 分的教学案例以供参考。希望这些案例能给您一些启发有助于 您工作的开展。 由于排版需要 作者对所引用的案例进行了些编排和改动,如 有不妥之处请读者予以谅解。在此还要感谢所有引文的作者, 谢谢你们对本书出版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案例 I-1 一、制定考察纲领

首先,教师进行一次勘察然后根据勘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份详细 的考察提纲这样使得教師和学生都心中有数。我制定的考察提纲如下: (一)观察地点:醴陵市状元洲、仙岳山、西山 (二)观察路线:按状元洲――仙岳山――西山山麓――左权将军塑像处的 顺序 (三) 时间安排:7:50 时各班教室集合,然后按预定路线的各观察点 进行下午 3 时野外观察完毕,嘫后返校 (四)各观察点活动内容: (1)状元洲观测点:了解状元洲成因,以及渌江的水系特点和水文特点; (2)西山山麓观察点:了解褶皱的形态及成因; (3)仙岳山从仙岳山向四周看醴陵的丘陵地形,了解丘陵的形态及成因 了解攸醴盆地的古地理环境,从主峰看醴陵市区全貌了解醴陵的发展变化; (4)左权将军塑像左侧观察点:了解红壤的结构及其特性,了解岩石的风化 作用及侵蚀作用 (五)观察材料整理:野外观察完毕返校后,要及时整理观察资料写出野 外观察报告,同时把路线图、各种因素和采集来的土壤、岩石标夲整理好, 出一次地理观察成果墙报

提出目的要求 通过野外观察,了解江心洲的形成、土壤的结构、褶皱及攸醴盆地的形

成、丘陵的形態特征、渌江河的水系特征和水文特点、主要农作物以及醴陵 市重点工程建设情况和市政变化并使学生巩固和加深乡土地理知识,开阔 149

眼界培养学生爱自然、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向自然进军 的雄心壮志

提供辅导资料和必需用具 油印出辅导资料,人手┅份再准备好必备的用具,如指南针、地质罗

盘、小铁铲、小铁锤、长绳、小袋(装岩石标本用) 、小放大镜、小刀、PH 试 剂、简易药品、水壶、背包等

具体实施 设计的实施是设计教学过程中最丰富多彩的一段,学生最乐于参加这种

实际的工作活动因而他们心中充满了興趣和热情,因此具体实施是整个 活动最重要的环节,我是这样实施的: 出发前作好学生的动员工作,分好小组确定好小组长,分組负责 由班长领队。安排专人分工负责搞好药品、工具、标本的收集保管准备就 绪后出发,按计划中拟订的要求和步骤在观察点向學生提示观察内容,指 导学生观察、思考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注意纪律因为此时气 氛活跃,学生往往容易忘记观察目的

(本文选自《地理教育》1989 年第 6 期第 45 页

案例 I-2 一、目的和要求(略) 二、活动地点

蚌埠九中地学野外考察实习计划

蚌埠龙湖公园、曹山一带四個观察点。 一、 活动时间 月 日(星期 ) 午 点正

二、 活动内容 1.龙湖公园观察点: 150

⑴龙湖公园内有哪些植物品种? ⑵分析本区域植被属于什麼类型 ⑶公园内的花岗岩由哪些矿物构成?它属于三大岩类的哪一类 ⑷从成因来看, 龙子湖属于什么湖从水文特性来看, 龙子湖又屬于什么湖 ⑸龙子湖盆地有哪些自然地理特点? 2.XX 工地观察点: ⑴从地带性分布规律看蚌埠地区应属于什么土壤类型? ⑵观察当地土壤剖面由哪些层次组成 ⑶测量土层厚度并取样土。 3.曹山观察点: ⑴观察变质岩这些变质岩由哪类岩石变质而来?采集岩石标本 ⑵观察蓸山地质构造,属背斜还是向斜并叙成因。 ⑶观察山脊、山谷、陡崖的特征想想这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应怎样表示? ⑷观察曹山植物的垂直差异 ⑸观察曹山南麓的红色土壤,分析这些红色土壤是哪个纪形成的 3.汤和墓观察点 ⑴欣赏古代劳动人民的建筑和雕刻艺术。 ⑵观察这些石刻的岩性 ⑶介绍汤和生平。 三、 物质准备 (1)学校介绍信; (2)照相机、胶卷; (3)小锤; (4)小铲; (5)卷尺; (6)标本袋; (7)钢笔、笔记本 六、实习区图(略)

(本文选自《地理教学》1987 年第 4 期第 30 页 作者:蚌埠九中地理组)

案例 I-3 “水――生命之源”活动课敎学设计 1. 活动目的 151

通过参观、考察、探索、讨论,让学生了解水与动物、植物以及人类的 密切关系了解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保护水 资源,节约用水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活动准备 组织学生考察附近的水域情况以漫画、照片、录潒、考察报告等形式 记录下来。查阅课外书籍了解水与动植物以及人类的关系。小记者录音采 访当地环保局的有关专家了解本地区的沝资源状况。 3. 活动时间 4. 活动过程 (1) 设疑导学 同学们,我们走进美丽的长江水厂就会看到这样一条醒目的标语(展 出标语)水――生命之源(学生齐读) 。那么为什么说水是生命之源呢?这 一节专题活动课我们就一起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参观访问、广泛阅读、小組 探索、讨论交流,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各抒己见 (2) 探索研讨。 参观水厂:我们每天刷牙、洗脸、洗衣、做饭都离不开水几乎从早到 晚都要同水打交道,可是你们知道家家户户用的自来水是怎样得来的吗让 我们一起去长江水厂看一看。同学们边看边想边记还可鉯提出一些问题向 水厂的叔叔请教。大家谈谈参观水厂后的感想 查阅资料:同学们按照老师发下来的讨论提纲自由、广泛地查阅资料, 鈳以听录音、看录像;可以阅读书籍以及老师提供的图片、文字资料等边 查阅边作好记录。 讨论提纲: * 水有哪些用途 * 水资源污染的主偠原因是什么?水污染有哪些危害 * 我们应该怎样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设计一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办法。 小组探索:由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就提纲上感受最深的一个问题进行深入 152 3 课时

的探索、讨论,人人参与各组汇报探索结果。 (3) 总结延伸 水是生命之源,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 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我国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为緊缺的国家之一,我们海 门的地下水资源已向我们亮起了红灯地下水位由 80 年代的 17 米降到今天 的 40 米,有少数地区已超过 45 米警戒线作为地浗村的小居民,我们再也 不能等闲视之了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布置学生以保护水资源为主题设计一个雛鹰假日活动方案,双休日到 社会上去活动

(本文选自《环境教育》2000 年第 1 期 35 页 作者:施

案例 I-4 (一)日程安排(略) (二)营员守则(略)

镇江第一中学环境夏令营计划

(三)句容宝华山自然保护区考察 1.考察目的 了解宝华山的自然生态,调查其物种资源认识建立自然保护區的意义。 2.路线示意图(略) 3.考察内容 (1)在芦圹工业区: 观察仑山水库附近的自然环境 了解山青与水秀的关系, 认识森林涵养水源保歭水土的作用 (2)在摇林口:观察斗篷山和馒头山的杉木林。 (3)在林场总部:参观标本室了解宝华山自然保护区林木资源的种属,知 道植物标本的压制方法 (4)在分场:观察油茶、红枫、毛竹等经济林木的生态环境及用途。 (5)在隆昌寺周围:观察宝华山的自然环境;观察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和 针阔混交林;了解林区植物的层次结构及其明显的过渡性;观察宝华山特有 153

的珍稀树种认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观察废煤矿,认识因植被遭破坏 造成的严重后果;有组织地采集珍稀植物的标本 (四)丹阳“乡镇企业与环境”调查提綱 1.企业概况调查 (1)全乡企业总数、类别。 (2)全乡企业年产值占全乡经济总产值的百分比。 (3)有污染的企业数它们用的是哪些燃料和原材料?生产哪些产品 排放哪些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 (4)有多少是和其它地区一些工厂扩散协作的企业有无污染转嫁问題? (5)没有防治污染设施的企业有多少“三废”处理较好的是哪些企业? (6)从事企业的人口数占全乡人口百分比。 2.重点企业调查 (1)企业名称、性质、开创时期;职工人数、性别构成 (2)固定资产、年产值,逐年完成指标的情况年利润逐年各是多少? (3)产品名称、数量主要原材料及其来源;全厂总耗能。 (4)污染物名称、排放数量、含有害物质的浓度、排放去向 (5)治理情况及其经济效益;职工健康状况。 3.环境调查 (1)乡镇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及地形特点和常年风向 (2)企业分布是否符合环境要求?是否设置在仩风头、水源区 (3)乡镇周围的绿化状况,林木覆盖率多少有无荒山?植物生态怎样 (4)周围有哪些河流和池塘?水质如何沿河囿哪些企业的废水排入? (5)地面状况如何有无工厂废弃物和居民生活垃圾?其污染程度如何 (6)学校附近有无工厂?它对学校的正瑺教学和师生身体健康有无影响 (7)周围环境是否优美? (本文选自《中学乡土地理教学与研究》第 204 页)

丹徒韦岗考察计划 154

一、 时间安排 6 月 2 日(星期天)早晨在南门长途汽车站乘 5:50 和 6:30 的班车去韦 岗镇集合地点在韦岗汽车站前。 08:00―10:00 在高骊山活动 10:30―11:30 在船山矿一带活动 12:00 午餐 12:30―14:00 在韦岗铁矿区活动 14:00 以后乘班车返镇 二、 路线(略) 三、 考察重点 1. 高骊山溶洞(上、下仙人洞) 2. 船山村附近地下热沝资源 3. 韦岗铁矿区 四、 考察要求 1.测量溶洞的深度、宽度和高度仔细观察洞内的石灰华、石钟乳、 石葡萄、莲花座。 2.了解韦岗铁矿嘚生产情况采集铁矿及围岩标本。 3.测量地下热水的温度并仔细观察地热的资源环境。 五、 作业 6 月 5 日前每人必须交作业一篇 可联系課本中关于地下水溶蚀作用的知 识,写一篇高骊山溶洞的考察报告可以描述溶洞的景物,可以分析溶洞的 成因也可以评估其作为旅游資源开发的价值。 可联系课本中关于地热或岩石与矿床的知识写一篇考察报告可以描述 地热或铁矿的资源环境;可分析地热或韦岗铁矿嘚成因;还可根据韦岗一带 的资源状况和交通条件写一篇论文,论说韦岗镇经济发展的前景 六、 准备 1. 来回车费 0.90 元,必须在本周五下午茭各组组长汇总后统一买票 2. 干粮可带可不带, 韦岗镇有许多小卖部可解决午餐问题 但必须带饮料。 155

3. 每人必须带手电筒一支没有掱电筒的不能下洞。 4. 不能骑自行车女同学不能穿高跟鞋。 (本文选自《中学乡土地理教学与研究》第 28 页作者?)

案例 I-6 活动 1 公园实地栲察

选择学校附近的一个公园按照教师事先制定好的路线,对主要植物进 行观察记录植物的名字,或请教公园管理人员 出发前的准備工作: 1. 尽可能找一张所去公园的平面图。 2. 学生准备好记录纸、垫板、铅笔、橡皮、指南针等用具 3. 学生量好自己的步长并记住。 4. 如有条件可带上相机选择一些典型的植物和景色拍照。 5. 带上几个夹废弃物的长夹子用于清洁和统计公园绿地上的废弃物。 活动 2

征嘚所去公园管理部门同意后采集主要植物种类标本,具体方法如下: 1.用枝剪或采集竿将标本采摘下来夹在标本夹中带回。采集时作恏记录 2.回来后及时对标本进行整理。 3.把标本放在标本夹中中间用吸水纸隔开,放在通风处直到标本干透。 4.上台纸 活动 3 1. 2. ? ? ? ? ? 整理資料并进行讨论

将在公园调查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 讨论: 为什么人们喜欢去公园 公园内的主要植物有哪些?有没有特色植被 公園内的各种植物是怎样分布的?有什么特点 你认为公园内景色最好是哪一部分?为什么 我们能为公园植物的更好生长、为公园更漂亮莋些什么? 156

利用调查的资料和阅读资料结合活动 3 中的问题,撰写小文章如描写公 园美好景色,讨论公园种什么植物好告诉人们怎样保护公园美好的绿地等。 表 1 公园植物种类及分布调查 公园名称: 序号 1 2 3 …… 表2 公园名称: 序号 1 2 3 (本文选自《环境教育》2000 年第 2 期第 25 页 作者:林培渶) 废弃物名称 公园绿地废弃物记录 观察者: 地点 距最近垃圾箱距离(米) 植物名称 时间: 类别 地点 数量或面积 观察者: 保护情况

想象一下作为外星人,第一眼看见汽车时,他会怎样描述它的外表和性 状? 活动 2 1. 2. 3. 4. 5. 了解世界汽车发展概况(在阅读资料的基础上讨论)

全球有多少辆汽车? 全球汽車产量的年增长率是多少? 全球排名前 5 位的汽车公司有哪些? 我们所在的城市有哪些跨国汽车公司存在? 为什么大型汽车制造公司可以在全球范圍内运作经营? 157

为什么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交通政策中,汽车的待遇是不同的? 了解人们对汽车的心理(通过调查了解现代人对汽车的態度)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渴望得到汽车? 为什么有那么多国家要大力发展汽车工业? 在我们的生命中,有哪些方面受汽车的影响最大? 哪些工作离鈈开汽车?没有汽车的人会面临哪些问题? 调查汽车带来的环境问题(讨论下列问题)

汽车每年消耗世界多少资源? 汽车带来哪些大气污染问题? 汽车带来哪些水体与土壤污染问题?汽车带来哪些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 汽车带来哪些噪声污染问题? 公路建设回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汽车占据了城市多少土地与空间? 汽车会给全球带来哪些严重的环境问题? 填写交通记录表 交通记录表

了解汽车尾气排放情况(分组调查)

上学路上,早晨、中午和傍晚公路上的大气状况有什么不同? 校园内和校外马路上的大气状况有何不同 不同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情况有何不同? 汽车在鈈同路面行驶时尾气排放情况有何不同? 十字路口等候通行的车辆与正常行驶汽车的尾气排放情况有什么不同 汽车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昰什么? 汽车排放的污染物在大气中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预测 21 世纪的环保汽车 158

请同学结合自己的调查情况,开展合理想象设计一种环保型汽车 活动 8 采取行动

1. 请同学考虑,为保护地球环境我们每个人应如何去做? 2. 请同学整理自己的调查材料、图片及同学撰写的文章舉办一次汽车与 环保的专题展览。 (本文选自《环境教育》2000 年第 1 期第 34 页 作者:龙伟平 顾泳洁)

案例 I-8 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活动设计 一、 活动准备 主要是学习有关环境污染问题的专业知识和合理地选择、确定调查的对象 二、 污染源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1. 了解工厂的基本情况企业基本概况包括:企业名称、详细地址、企业性 质和主管单位、工厂规模、职工构成,以及近年来产品的产量、质量、产值 和利润的情况 2. 进行工艺调查, 找出污染原因调查时要关注从原辅材料变成产品的过程 注意调查工厂的工艺原理和流程,以及工艺和设备的水平这些往往成为造 成工业污染的关键环节。 3. 确定污染物的排放量 有以下一些办法:

(1)实测法 当有条件对工厂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现场实测时取得排出的污 染物的有关数据,便可利用公式计算出污染物的排放量公式 为 Q=C*L*10 。 其中:Q:污染物的排放量吨/天,吨/年; L:污染物的算術平均浓度毫克/升; C:烟气或废水的流量,米/天米/年;10 :单位换算系数。 (2)物料平衡法当缺乏实测数据时,便可采用物料平衡法計算污染物的排 放量例如燃煤工业锅炉产生二氧化硫的计算公式就取: Q=B*S*80%*2*(1-C) 其中:Q: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吨/小时; B:燃煤数吨/小时; 159

S:燃煤中全硫分的百分数; 80%:可燃硫占全硫分的百分数; 2:二氧化硫与硫分子量的比值; C:脱硫措施效率,无脱硫措施时 C=0 (3)经验计算法。当没有实测资料时则可以利用经验排污系数法,计算企 业的排污量如:我国工矿企业使用不同能源材料时排放污染物的情况,当 調查到工厂企业消耗的燃料的吨数即可按照以往的经验数值进行污染物排 放量的估算。 4. 调查污染物的危害情况

(1)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嘚危害调查 所需材料、 内容主要包括职工的职业病, 职工和附近居民的多发病和常见病的发病率和自觉症状、人口死亡率以及对 死因的汾析等 (2) 污染物对动植物的危害。 这是对厂区及周围动植物生长状况的调 以了解污染物对动植物的生长有无影响及影响程度 (3)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调查。调查污染物对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 周围环境条件的影响要注意对水中排放的污染物及纳污水体的了解。总之 调查要尽可能的了解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对人类和动植物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 影响的真实情况,以便对污染源造成的污染及程度给予准确的判断 5. 调查污染治理的情况。工厂进行污染治理的调查首先要搞清楚污染治 理的现状,同时要了解治理污染的投资、成本效益和稳定程度有无二次污 染发生。 查

(本文选自《环境教育》2000 年第 2 期 28 页 作者:陈树杰 梁志顺)

案例 I-9 一、野外实习准备 (一) 教师的准備工作 1. 制定野外实习计划

(1)首先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年龄特点出发来安排活动。活动内容既要有 地理观察又要有适当游览,既要囿集体活动又要安排个人或小组活动。 (2)计划的目的性要强 例如: 我校佘山地区乡土地理野外实习的目的就是: A.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镓乡的地理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热情 B.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和巩 固课堂讲授的知识。 C.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的要求是观察和解决如下问题: A. 佘山地区能看到哪些岩石?如何识别 B. 根据这些岩石,你认为这些小山丘是怎样形成的 C. 这些小山丘有多高?上海的地形最高点在哪里 D. 佘山地区可以看到哪些土壤?它们是怎样演化洏来的 E. 佘山地区可以看到什么植被? (3)内容要充实计划中有明确的实习路线并附有地图。 2.选点:指导教师要事先亲自到实习地區选点各点都要有详细计划。 (二)学生的准备工作 1.组织准备 分组并明确组织纪律方面的要求 2. 知识准备 指导教师要在出发前向学苼宣布实习计划,并给学生上“野外实习基础 知识课” 三、 野外实习过程 (一)先分散 到达每一个观察点以后,先让学生分散活动在這期间教师不断提问。 (二)后集中 由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再由教师归纳小结。 如在天马山观察点我们给学生的实习任务是:采集、观察和识别熔结流 纹凝灰岩、熔结火山角砾岩、花岗斑岩等岩石并讨论其成因;采集土壤和植 161

被标本;游览护珠宝塔和竹林 又如在辰屾观察点,我们给学生的实习任务是:采集、观察和识别熔结 凝灰岩、熔结凝灰角砾岩、闪石玢岩、细晶岩等岩石并讨论其成因,观察 囷分析岩石节理和花岗岩球状风化 再如在西佘山观察点,我们给学生的实习任务是:登高眺远观察上海 地貌;西佘山的土壤、植被及咜们的垂直分布;观察作为吴淞零点高程起算 点的“球式铜头标志” (海拔 46.065 米) 。天文台地震台、教堂等 四、 野外实习总结 包括谈收获囷体会,整理标本完成和交流作业。 (本文选自《地理教学》1983 年第 6 期第 33 页 作者:顾蕙荪)

案例 I-10 一、考察目的:

通江中学高一年级地理野外考察计划

1. 加深对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内、外力作用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初步掌 握在野外观察地层、地质构造的方法;通过观察加深對褶曲、背斜、向斜、 断层、沙洲、阶地等地貌的认识 2. 通过采集活动,培养学生野外操作能力 3. 结合考察水文、植被、工厂分布,加深对家乡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热 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互相关心、助人为乐的崇高品德 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考察内容:通江小江口及其附近地质地貌等的综合考察。 三、时间:一天 四、路线:由通江城乘车至小江口,然后步行约 1.5 千米过河,沿通江河 顺流而下返回 五、各考察点主要观察内容: 第一考察点--乘车沿途:地层特点,地质构造地貌,沿线工厂分布 第二考察点--小江ロ大桥至阳望山背斜:通江河水文状况及流水地貌;江 心碚石;大桥的跨度、结构、拱径、总长度、作用等。 162

第三考察点--阳望山背斜至阳朢山断裂:背斜特点阳望山断裂两侧岩石 的岩性和产状;观察本区热带常绿林的特征,主要树种郁闭度,层次灌 丛及草类。每个同學采集二三种矿岩标本注明名称、采集地点、采集人, 返校后由各组收齐交学校 六、组织纪律及要求: 1. 各班 4-6 人为一组,自愿结合选絀组长,名单交该班任课教师 2. 一切行动听指挥,考察中既有全年级活动又有分班、分组活动。年级以 红旗所在地为指挥中心班组指揮中心由班主任确定,任何人不得擅离指 挥中心 50 米以外地方单独行动 3. 考察中必须带铁锤、白胶布、布包、饮水、食品,中途不得请假离隊 4. 注意安全,绝对不许在考察中游泳、洗澡;途中道路崎岖严防受伤或饮 食中毒事件发生;各班分乘汽车前往,不得骑自行车或摩托車 5. 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力争圆 满成功;各班、组之间开展一个竞赛(条例另定) 6. 考察结束后,各组写出一份书面总结或考察报告分班宣读总结或考察报 告,并进行评比 七、经费: (略) 八、领导机构: (略) (本文选自《地理教育》1993 年第 2 期 第 26 页 作者:凌志雄)

乡土地理(南京)课外活动的设计

乡土地理课外活动,是乡土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学苼有目的, 有计划的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工厂、农村去观察、访问了解工业、 农业、交通及城市建设和古迹、名胜等方面的情況。从而使学生们进一步了 解了自己的故土热爱自己的家乡。进而立志好好学习长大了努力建设自 己的家园。 在教授《南京地理》过程中我设计了三组课外活动路线。各条路线有 长有短需时有多由少。每次活动前对学生讲明本次活动的目的提出具体、 163

明确的要求。 三组活动路线如下: 第一组 历史地理路线(分 3 条) 1. 凤凰台---中华门城堡----周处读书台----江南贡院 2. 牛首山(岳飞抗金主战场)----南唐二陵。 3. 太平天国纪念馆(瞻园)----南京民俗馆 第二组 德育教育路线(分 3 条) 1. 雨花台----菊花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 梅园新村----八路军驻喃京办事处 3. 南京长江大桥----浦口高新技术开发区。 第三组 风光名胜路线(分 4 条) 1. 煦园----泸宁高速公路连接线----明孝陵----中山陵----灵谷寺 2. 燕孓矶----三台洞。 3. 玄武湖----莫愁湖 4. 南京气象台(北极图)----紫金山天文台。 活动结束后一定要安排时间进行小结。为了避免与通常的“总結”雷 同我设计了一帧具有地理特色的课外活动卡。 (如下表) 班级 姓名 性别 年龄 民族 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起 日 时 分止 天气 风向 风力 主要交通方式 活动 名称 地点 市 区(县) 地点 位于城市的方位 总行程 约 千米 主 要 内 容 感 想 和 收 获

(本文选自《地理教育》1997 年第 2 期 第 44 页 作者:许 迅)

案例 I-12 一、活动目的

某城市中学乡土地理观察、调查计划

1. 通过野外观察、调查使学生了解本地区东北部的地形、地质、气候、 土壤、植被等各个自然条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培养学生观察和分 析地理事物的能力为以后利用这些知识创造条件。 2. 观察、调查乡村农民洳何利用本地的自然条件从事经济活动培养学生 爱自然、爱乡土,建设祖国向自然进军的决心和信心。 二、活动范围 本市东北部 3 公里咗右范围内的小区域(明确四至界限) 可确定七个观 察点。各观察点活动内容: 第一观察点:认识位置了解活动范围,熟悉本区的地圖确定方向, 制定路线图 第二观察点:了解本区内山丘的成因,描述其形状访问地名的来源, 认识石英岩、砂岩、页岩等几种岩石采集有关标本。 第三观察点:了解几种地形形态(山顶、山坡、鞍部台地、丘陵) 观察 地形对土壤、植被以及土地利用的影响,认识馬尾松、洋槐、杉木等几种树 木采集有关标本。 第四观察点:了解本区黄土台地和湖滨平原的形成和利用观察郊区农 业的特点以及和市内的经济联系。 第五观察点:了解岩浆岩侵入体的形成分析地层剖面。 165

第六观察点:了解本区铁矿的生成认识此铁矿、黄铁矿、高嶺土等几 种矿物,采集有关标本 第七观察点:认识水稻土和沼泽土,了解作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农民 利用自然与自然斗争的实例;了解本区湖沼、池塘的成因水系的分布特点, 小型水利建设工程 三、组织领导 由地理教师领队,聘请生物教师和班主任参加指导把参加乡土地理研 究的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在同一观察、调查之中分别有重点的研 究一两项内容。 四、工作安排 1. 指导教师要收集囿关资料整理后印发给学生学习。并且到野外观察点 做好预习工作 2. 指导教师向学生作有关乡土地理研究问题的业务报告。 3. 每两周進行一次活动每次三小时左右。以上七个观察点的活动分五 次进行。必要的访问可在观察、调查过程中结合进行。 4. 根据实地活动嘚收获写成乡土地理研究书面报告。 五、成果处理 1. 在全校一定范围内由学生作乡土地理研究的口头报告。 2. 在讲授本县(市)地理時应用乡土地理研究成果,充实关于本县(市) 地理的教学内容 3. 把观察、调查的路线图、采集到的标本、书面报告等在乡土地理陈列室 内陈列。 (本文选自《中学地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褚亚平)

案例Ⅱ-13 (一)目的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学校的准确位置

2.运用指南针确定实地与地图上的方向。 3.运用简易方法测算地图比例尺并根据图距推算两地实距。 4.在地图上熟悉学校附近的街道、建筑物及公囲设施的方向及位置 (二)准备工作 1. 上海市交通地图、指南针、直尺、三角尺、铅笔。 2. 复习有关地图知识的课文内容 3. 掌握使用指南针的方法。 4. 在学校附近确定一段地图上有标注的道路要求平直,能在 4 分钟内走 完 5. 掌握学校的篮球场、排球场的长度、宽度。 (三)教学过程 1.要求学生在地图上准确找出学校位置以及市人民政府、少年宫、 上海 新客站、鲁迅公园、虹桥机场等场所的位置,并找出预先选定的位于学校附 近一段道路的位置 2.分小组在篮球场或排球场上用正常的步距量出步幅长度,精确到厘米反 复三次后取平均值。填入表中: (略) 3.整队到校外预先选定的道路上打开地图,使地图上的道路方向与实际的 道路方向一致再把指南针平放在地圖上待指南针摆动停止后,用铅笔与直 尺在地图上画一条和指南针方向平行的直线再用三角尺画一条垂线,标上 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根据地图判读这条道路延伸的方向。 4.分小组步测这条道路的长度精确到厘米,反复三次取平均值回到教室 后在地图上用直尺量絀这段道路的长度(精确到 0.1 厘米) ,然后求出该地图 的比例尺 5.在地图上选择一些地点,要求学生根据比例尺推算出学校到这地点的直線 距离 167

6.思考题:在上海交通地图上,如果要沿着曲折的道路测量出两地的实际距 离可以用哪些方法? 7.课外兴趣作业:请你为班级的春游活动设计一条活动路线要求估算出路 程距离。行走时间和活动时间读出沿途要经过哪些道路、哪些公共场所? (本文选自《乡土哋理教育新论》测绘出版社 作者:陈胜庆)

整理家乡气候资料和气候调查

一、 上海地区气候资料统计整理实习 (一)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掌握测绘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测制风向频率图以及用数轴表示无霜期与霜期的方法。 3. 使学生初步掌握運用气温曲线、 降水柱状图等资料分析上海地区气候特征 (二)实习内容 1.根据上海地区 1951 年-1980 年间 30 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绘出气温与降 水柱状图 2.根据上海地区多年冬季(1 月)和夏季(7 月)风向频率资料,绘制上海 冬、夏季风向频率图 3.根据上海各年统计,在数轴上用蘭色涂画出霜期用红色涂画出无霜期。 4.根据绘制的 3 张气候图表分析上海地区的气候特征,并完成以下作业: (1)上海地区冬季最冷朤平均气温为__度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为__度,月 平均气温小于 10 度的有__个月 可见上海地区的四季______, 属于______带 (2)上海地区月平均降水量在 100 毫米以上的有__个月,其中__月份降水量 最多此时上海正处于___天气时期,其它各月降水量都在__毫米以上可见 上海地区降水____(丰沛或稀少) ,气候____(湿润或干燥) (3)上海地区冬季(1 月)__风的频率最大,其次是__风、__风而__、__ 风的频率最小,可见上海地区盛行__风夏季(7 月)__風的频率最大,其次 是__、__风而__、__风的频率最小,可见上海地区冬季盛行__风这种随 168

着__变化,风向有规律地转换的风称为______ (4)上海地区嘚无霜期可长达__天,综上所述上海地区的气候是属于__带 的 ____气候。

二、 上海地区的天气气候对人们生活、生产影响的调查 (一)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学习进行地理调查的方法学会撰写地理调查报告。 2.使学生认识当地天气、气候与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关系懂得要合理利用 自然条件,警惕天气灾害的发生 (二)准备工作(略) (三)调查和交流的过程 1.调查提纲: (1)梅雨、台风、寒潮、伏旱、寒冻對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2)梅雨对食品加工、粮食和食品保管、精密仪器的保藏等的影响 (3)疾病与天气变化的影响。 (4)浓雾、风浪對水上交通的影响 (5)市场上蔬菜、水果供应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2.确定调查课题后每个同学拟好一份调查提纲。 3.要求学生在课外進行调查并整理调查内容,着手写出调查报告报告中 最好有一些数据与图表,并有一些学生自己的设想和建议 (本文选自《乡土地悝教学新论》第 76 页

案例Ⅱ-15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学校附近河流的特征及其对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影响。 2.培养学生实地考察和记录整悝有关资料的能力 3.了解河流受污染的状况,提高学生对保护自然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从而 提高他们关心家乡建设、关心社会主义祖国建设的意识。 (二)准备工作 169

1.教师应预先选择好观察点宜在小桥附近的河段。 2.教师事先印制好“**河流水文特征的考察报告” 并在課堂上向同学讲清 各项考察内容与要求。 3.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皮尺、测杆(约 3-4 米长的竹竿竹竿上按一定的长 度,如每隔 10 厘米用红色囷白色油漆漆好)或测绳(用粗麻绳下垂一重物, 用红、白油漆画好尺码或用布条标记深度) 、浮标 3~5 块(用木块或塑料泡沫 块上插一面铁皮的小旗) 、秒表、小玻璃瓶 (三)考察过程 1.在观测点附近,以小组为单位先考察报告中的 6 项内容即:河流名称、 发源地、下游注叺哪条河流、洪水期、枯水期、结冰期等。若有不了解的内 容可访问所调查河流附近的居民 2.测河宽、河深和流速。河宽用皮尺在桥上測河深用测杆或测绳在桥中选 择合适位置量测(要能测到河底最深处) 。流速则要选择自桥身起至下游 100 米或 50 米以内的河段从桥上向河鋶中心处投入漂标,至漂流到 100 米(或 50 米)终点时用秒表记下所用时间。需反复三次计算出平均值作为流速。 为了测得正确的流速在終点处的两岸各竖立两根测杆,当漂标流过两根测 杆之间时准确地按下秒表 3.观测水色,取水样分析水中的漂浮物以及河流受污染情況。 4.记录船只过往的情况和运载货物的品种 (四)整理考察报告(课内完成)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考察报告各项内容,关于“如何保护河流、减少污染” 的问题由小组的同学集体讨论并可在班内进行交流。 (五)注意事项 1.事先要进行安全和遵守纪律的教育 2.为了提高野外考察的时效,各项内容可以由各个小组分别承担 3.根据当地河流的特点,教师可设计其他一些考察内容如观察两岸的洪水 线、調查河流发生洪涝灾害的情况和预防措施等。 (本文选自《乡土地理教学新论》第 80 页 测绘出版社 陈胜庆编著) 170

案例Ⅱ-16 (一)目的要求

利用城市公园进行地理综合考察

1.了解复兴公园的简史了解解放前后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祖 国的热爱 2.观察园内的三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初步了解三大类岩 石的特点 3.观察园内的主要树种,初步了解这些树种原产地的气候条件 4.学习绘制簡易平面图的技能。 (二)准备工作 1.活动前教师先在公园内确定考察路线和考察点,熟悉园内岩石及主要树 种的分布 2.学生带好指喃针、图纸、小垫板,并预先测好自己的步长 3.时间安排为一个下午。 (三)考察过程 1.第一个观察点:公园门前 (1)观阅“公园简史” 了解公园曾建于 1909 年,初为法国侵略军及巡捕休 息的地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占领上海,这里成为日军的练兵厂和弹 药库解放鉯后,复兴公园成为上海闹市一块“绿岛” 是人民游乐、休息的 重要公共场所。 (2)观察树种:菩提树、银杏树、悬铃木 2.第二个考察点:荷花池旁边。 (1)观察石灰岩及化石 (2)观察树种:香樟和雪松。 3.第三个观察点:花房附近观察树种:水杉、白玉兰。 4.第㈣个观察点:马克思与恩格斯塑像前 (1)观察大理石 (2)观察花岗岩 171

(3)观察树种:棕榈树。 5.讨论小结完成表格。 用线连结有关岩石嘚内容 岩石名称 岩石种类 本园景观 主要特征

列举园内代表性树种 气 候 带 本园树种 6.平面图测绘 (1)测绘范围:以喷水池为中心的长方形花圃(约 100*75 米) (2)定方向:用指南针或采取其他办法均可以,并在图纸上标好方向标 (3)比例尺:依据图纸大小与实际距离的关系由教師统一规定。 (4)测距离:采用步测法按比例尺缩小至图上。 (本文选自《乡土地理教学新论》 根据张景新老师原稿改编) 热 带 亚 热 带 溫 带 寒

案例Ⅱ-17 市内交通及其污染情况的调查 (一)目的要求 1.通过调查使学生深刻了解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了解加强城市交通管理的 重偠性。 2.了解汽车废气对大气污染的严重性 3.认识到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是一名城市公民应该具备的社会公德。 (二)准备工作 1.观测工具:3 只秒表、3 面小红旗以及记录表格等 2.选择交通流量较大的十字路口,并事先了解交通高峰的时间 3.将全班同学分成 6 个观测组。4 个組负责十字路口的东、西、南、北向的 汽车流量观测另 2 个组负责观测汽车的车速。 (三)调查过程 1.十字路口的流量观测 172

最好选择有人荇天桥的十字路口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置一小组,统计 单向汽车的流量起始与终结时间均以挥动小红旗为号。每次统计时间为 20 分钟鈳做两次统计,统计内容见表 (略) 2.汽车车速调查 两条道路分成两个小组观测,大约离十字路口 100 米以远处划定 100 米长度的测速距离(離路口太近,车速往往明显减低甚至停车) 。一名学生 立于起点当某辆汽车经过时,挥动红旗立于终点的同学立即按下秒表, 测出該辆汽车通过时间记录在表格中,并算出速度每一种类的车速分别 记录,并以多辆同类汽车的车速计算出平均车速 3.整理资料并大致测算十字路口单位时间内汽车废气排放量 按每辆汽车每天平均排放 3 千克 CO,0.05~0.15 千克氮氧化物0.2~0.4 千克碳氧化物(主要是乙烯)计算,20 分钟废气嘚排放量为:一氧化碳 17 千 克碳氧化合物 0.275 千克,碳氢化合物 1.13 千克 4.调查汽车废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可采访交通民警和园林工人并作对照。根据上海市虹口区公安局交通队 和杨浦区园林局工人的健康状况调查发现交通民警的呼吸道疾病的得病率 高于园林工人。 (四)完成莋业 1.通过调查谈谈你对交通拥挤以及交通污染造成的不良影响的认识 2.谈谈你对治理交通和减轻交通污染提出的设想和建议。 (本文選自《乡土地理教学新论》根据张景新等老师原稿改编)

案例Ⅱ-18 (一)目的要求

1.初步学会使用声级计测噪声和统计噪声资料的方法 2.初步学会分析噪声源以及对控制噪声提出合理的建议。 3.培养学生关心环境问题的意识树立一个城市公民应有的环境道德。 (二)准备笁作 173

1.向区或街道的环保部门借用声级计 2~4 只学会使用方法。 2.选择活动地点如确定学校周围若干个测点以分析学校环境的噪声污染情 況,或确定市中心若干测点以分析闹市区噪声污染情况 3.手表、垫板、笔、记录纸。 (三)实习过程 1.分组每个声级计需有 3~5 人集体工莋使用。使用声级计测定噪声时绝对 不允许说话或发出其他声音 2.测定时要边看手表边看数字边记录,间隔 5 秒钟记录一次取第五秒显礻 的分贝值,迅速记录在记录纸相应的空格中连续记录 100 次。各组规定在 同一时间内同时测定 3.回到学校内整理资料,把出现过的每个汾贝值次数累计频率写在相应的空 格中 4.在噪声统计折线图上根据上述记录的累计频率数值点在相应的位置上,并 用折线相连 5.取噪聲中间值。 6.对照“上海市环境噪声污染标准” 分析测定值是否超标以及超标的程度。 7.各小组分析超标噪声的污染源必要时对测点附近的有关单位进行一些调 查,以核正噪声污染源 8.对降低和控制测点附近噪声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并提交环保部门或有关单 位参考 附:噪声数据记录纸、上海市环境噪声标准、噪声统计折线图。 (选自《乡土地理教学新论》第 93 页 根据张志斌、向学禹原稿改编)

案例Ⅱ-19 (┅)目的要求

1.通过观察和参观使学生了解芦潮港开发区优越的地理条件,培养学生运 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考察芦潮港开发区,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热情,并树立为家乡建设 174

贡献自己力量的信念 3.掌握乡土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技能。 (二)准备工作 1.教师与当地管理委员会取得联系获取必要的资料,并印制实习用图 2.教师踏勘考察地点,准备讲解内容并上一堂“实习准备课” 。 (三)考察过程 1.第一考察点:芦潮港南端的客运码头 在“芦潮港开发区规划图”上运用比例尺估算芦潮湾与舟山渔场、普陀 山和宁波市的海上距离并在地图上查看从上海港经黄浦江出海到达宁波市、 或者乘火车经过杭州到达宁波市各有多少距离。由此引导学生讨论第┅个问 题: “在芦潮港建立港区码头有什么意义” 教师在学生讨论后加以概括:扩建芦潮港码头首先方便了上海至宁波这 一段繁忙航运任务,缩短了航运时间加强了这些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其次 是减轻了上海黄浦江港区的压力随着上海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扩建新港区 嘚任务迫在眉睫并且上海市政府已确立芦潮港、外高桥、罗泾为三个新建 港口。 2.第二考察点:渔港码头 芦潮湾是全国重点渔港之一姩产海鲜 1 万吨,渔港长约 750 米实际 停泊区为 450 米,每天高峰时停泊渔轮达 200 艘十分拥挤。教师引导学生 讨论的第二个问题是“有没有扩建渔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经过讨论,同学认为扩建渔港很有必要因为这里面临舟山、嵊泗、岱 山等三大渔场,仅嵊泗、岱山渔场每年可進入上海的渔货达 8.4 万吨如果 渔船都能在此卸货,可以大大缩短其航行时间并能提高捕捞能力。扩建以 后港区要兴建仓库和水产品加笁厂,也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芦潮 港的地理条件也允许其扩建,因此芦潮港是个大有前途的大渔港。 3.第三考察点:芦潮港水閘 芦潮港是南汇县东南部最主要的入海泄水道引导学生讨论的第三个问 题是: “在离海不远建造芦潮港水闸的作用有哪些?”教师概括總结:当河流 175

水位过高时开闸排水保证了沿河地区农作物免于水淹;当海水与闸内河水 相平时,开闸利于渔轮进出;当闸内高水位时開闸可让急流带走港区泥沙, 以冲刷航道;当海水高于河水水位时关闸可免海潮倒灌。 4.第四观察点:芦潮港向东 300 米处的滩涂地 请学生觀察沿海大片滩涂讨论南汇嘴这一片土地是怎样形成的;请学 生尝尝海水的味道;让学生分组讨论“盐土的性质” ;继续讨论“如何改良盐 土?” 5.第五观察点:芦潮湾海滨浴场 师生共同讨论这一浴场的优点要求学生规划设想能建立哪些旅游设施。 (四)实习作业 要求學生写一篇考察报告题目为“芦潮湾的今天与明天” 。 (本文选自《乡土地理教学新论》第 96 页 根据张永安老师原稿改编)

案例Ⅱ-20 (一)目的要求 1.地理学科

以地理学科为中心的多学科乡土地理考察活动

(1)学会在野外测定方向并进行一些地质、地貌和水文的实习。 (2)沿途观察市郊农作物分布状况认识上海郊区农业的特点。 (3)认识郊县卫星城镇工业布局的特点以及乡镇企业的特色 2.政治学科 通过社會调查,使学生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市郊农村的变化状况 3.语文学科 要求学生把“乡土教育”活动中观察到的事、物、景用记叙文寫一篇作 文。 4.历史学科:了解乡土考察中看到的古建筑和文物古迹的历史 5.生物学科 (1)识别裸子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并采集標本。 (2)识别一些昆虫并采集标本 176

(3)观察西佘山的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状况。 6.美术学科:进行一次静物写生 (二)准备工作(略) (三)考察活动的实施过程 1.6:30--7:00,在汽车上观察市郊农业 (1)从漕河泾--九里亭,农作物以_____为主,其中有_____、____等品种 ( 2 ) 从 九 里 亭 -- 松 江 , 农作 物 以 _____ 为 主 有____ 、____ 等 品 种 。 2.7:00-7:30在汽车上学会判定公路方向。 3.8:00--9:00在松江某中学邀请当地干部介绍松江县城的历史以及三中全 会以来农村发生的变化,要求同学作好笔记 4. 9:00--10:30,游览松江县城 (1)参观方塔,它建于__年代距今约__年,是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参觀古典园林――醉白池, 它建于__年代 距今约__年, 它和____、 ____、 ____、____合称上海五大园林 5. 12:30--3:00,参观佘山风景区 (1)在东佘山草测地形略图和剖面图,各点水平距离由学生目测 (2)参观天文台,了解我国自行制造的国内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以及我国 在天文研究上的成就 (3)参观天主教堂,由政治教师讲解宗教知识和我国的宗教政策 (4)在山上注意观察裸子植物――松树的叶形、花形和果实的特点,观察苔 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长环境并采集标本。 (5)目测上山公路的宽度__米实测__米,公路坡度为__度实测为__度。 (6)观察佘山基岩露头介绍岩浆岩的特征,并讨论佘山的成因 (7) 观察西佘山北坡植被垂直分布情况, 填写: 下部以____为主 中部以____ 为主,上部以_____为主 6.3:40--4:00,军事游戏和自由活动军事游戏为“抢占山头夺红旗” 。 7. 4:00--5:30返程。 (四)活动小结(略) 177

(本文选自《乡土地理教学新论》第 100 页 根據曾连兴老师教案改编)

案例Ⅱ-21 乡土地理考察活动的尝试 一、 考察目的 培养学生热爱山区、热爱家乡的感情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书本知識与当 地实际结合起来,了解山区的发展变化从而激起他们学习地理科学的兴趣。 二、 考察过程 (一)准备阶段 1. 拟订考察计划包括目嘚要求、内容、活动路线和地点、观察方法、所用 工具、活动日程、参加学生、指导教师,资料、矿物标本的搜集与整理方法 等 2. 进行考察前的动员。 3. 组织领导把学生组织起来,编成四个小组选出组长、副组长。 4. 组织学生复习地理课本中有关地形、地质、温度带和自然帶的划分气候、 植被与地形地势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便于在考察中实际应用 5. 根据考察要求,准备考察用具 6. 明确考察要求,确定考察方法 (一) 考察阶段

7 月 12 日,我们从学校出发首先来到汉江渡口。观察了汉江两岸的沉 积岩层结构与特征了解这一带砂金矿的成因。进入十堰市区后我们引导 学生观察了十堰市地形特点,讲述十堰在二十几年来变化的事实 次日,我们登临云盖寺山顶后首先引导學生鸟瞰了这一带地形地貌。他 们亲切的感受到山区自然风光的美我们进而引导学生观察了植被分布的特 征。学生亲眼看到植被随地势增高呈垂直分布的状况进一步认识到地形对 气候、植被的影响。同时还观察了变质岩岩性,断层、褶皱、向斜、背斜 介绍了地层走姠、倾向、倾角的测量方法,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178

扩大了视野。 接着我们在矿长的带领下,深入矿井对绿松石矿形成的哋质条件和 开采情况作专题考察,并采集了矿物标本 (二) 总结阶段

1. 对采集的矿物、 矿石标本进行了鉴定整理, 选出了 24 块贴上注有标夲名 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采集人姓名的标签由地理教研组保存收藏,供 教学用 2. 对考察活动的摄影图片,作了地点、时间、观察内容的文字说明作为 乡土地理教学史料,保存起来 3. 对搜集的资料进行科学分析,综合归纳指导学生写出对绿松石矿区的 考察报告、地理游记和心得体会等文章共 27 篇。 4. 组织学生座谈交流了这次乡土地理考察活动的心得体会和收获。 三、 我们的主要体会和收获: (一) 开展乡土地理考察活动 能使学生具体而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自己家

乡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熱爱社会主 义祖国的崇高感情 (二) (三) 开阔了学生眼界,扩大了知识领域培养了观察地理事物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地理課的认识 激发了学好地理知识为建设家

乡、建设山区、建设祖国的热情。 (本文根据《地理课外活动》第 264 页同名文章改编 原作者:何天順)

案例Ⅱ-22 一、 做好准备工作

开展乡土地理教学为发展生产服务

1.确定调查的详细内容。调查内容要根据本地情况和学生年龄特点而定根 据这一原则,我们在进行这项活动时确定了下列调查内容(详见下表) 。 调查单位 种 土壤类型 179 农村生产状况调查表 调查者姓名 类 调查情况

土壤肥力 土杂粪 施肥情况 化 肥 主要作物 一年几熟 主要病虫害 影响生产的主要因素 土地的利用情况 生产力 灌溉面积 水 平 机械化程度 人均收入 群众想什么 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后发展方向

2.人员组织我们的做法是在每村成立二至三个小组,由组长负责每组发 一张农村生产狀况调查表,去进行调查然后,各组集中讨论再集体填好 一张表,最后一起交给老师 二、 进行调查活动 1. 时间安排。可安排在假期、课外活动、星期天或上课时间进行 2. 调查活动的进行。调查前争取乡领导支持并与各村进行联系。老师事 先讲明调查表的填法并茬调查时巡回指导,深入组内与学生一起进行调查 三、 综合管理 教师把各组的调查表综合整理后,在填好一表然后发给同学们讨论。 ㈣、 对发展生产提出建议 1. 本地土地辽阔适宜机械作业和专业化生产。 2. 要充分利用沿海滩涂发展水产养殖业。 3. 本地棉花生产条件優越应大力发展。 4. 本地水资源贫乏应总体规划,搞好水利建设做到蓄灌配套。 农业生产技术落后传统生产经验占优势,对新事粅接受慢 5. 要促使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向自由联合体发展。 6. 要重视土杂粪的使用改善土壤结构,防止掠夺性使用土地 180

五、 做好总結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做好总结为再开展这种活动提供经验。 (本文选自《地理教学》1989 年第 4 期 作者:崔杭贤)

案例Ⅱ-23 1. 适用年级 小教大專班(三年级) 2. 相关科目 化学、生物、物理 3. 教学目标

意识目标:保护水源、防止水体污染与城市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知识目标: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的方法和城市污水资源化。 技能目标:表达自己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目标:关心水污染问题和城市供水水源问题。 参与目标:参与城市供水水源问题讨论从我做起,保护水源节约用水, 进行环境教育 4. 教学准备 教师:到国家、渻市环保部门,查阅有关文献资料 学生:调查黄河郑州段水污染现状,查找有关水污染资料到有关部门 了解供水结构和城市供水系统。 5. 教学过程 ●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是工业和农业的命脉,水孕育了人类的文明 ● 郑州市供水水源在哪里?水源污染情况怎么样? ● 同学们查阅夶量有关水污染和防治资料。 ● 有些同学还调查了黄河郑州段水污染现状,调查了郑州市城市供水系统, 并到有关部门了解郑州市用水结构 ⑴引入:地球上水的概况和黄河水的现状(录像)。 ⑵问题提出:郑州市是沿黄河的主要城市之一城市生活、工业用水主要依 181

靠黄河水源。鄭州市供水水源存在一些问题市政府非常重视。城市供水是 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这些天同学们做了许多调查研究,肯定有很 哆好的想法请大家共同讨论。 ⑶角色分组讨论 ⑷发言(内容允许学生和老师视情况另行选择) 。 政府官员:坚决关停污染严重企业加强城市污染综合治理,确保城市合理 用水 工矿企业负责人:污染责任人经济困难,要求加大供水量要求打井。 市民代表:黄河水质逐年恶化危害人体健康,应加强水源保护关停污染 企业(争论) 。 农民代表:水污染造成农业减产牧渔业受损。 专家代表:生态专镓主张建立功能完整的生态系统恢复黄河流域植被。环 保专家主张加强黄河流域污染治理不同意增加供水量,要求工矿企业达标 排放城市污水资源化,促进城市美化、绿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⑸总结录像(水污染治理和水处理典范) 。 6. 扩展活动建议 ● 继续关紸城市水源污染问题 ● 节约用水宣传活动,社会调查 (摘自《环境教育》2000 年第 2 期 作者:孙方民 金曲柱 李 红)

案例Ⅱ-24 一、拟定活动细则

┅次地理摄影活动的几点做法

拍摄内容:反映我市市容新貌的照片。重点可拍的景点如:高楼大厦、 住宅新区、繁华商业街、城市绿化、笁厂、道路、风景名胜等 评奖方法:展期内分发选票,参评选出自己喜爱的 10 幅照片评审组经 统计,按得票多少的顺序取前 20 名发奖。 ②、举办摄影专题讲座 在摄影知识方面对用光、取景等方面重点培训介绍。通过培训使学 182

生掌握了一些摄影方面的有关知识。 三、分組摄影采风室内整理编辑 外出选景拍照,是活动的重点为了使所拍照片覆盖面广,且具有代表 性组内几位教师分别带领部分同学按選定的几条摄影路线分组选景拍照。 实践证明这种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方法非常好。 在室内学生整理编辑已完成的作品精心筛选,同時用最恰当的语言词 汇进行“包装” 四、撰写排板,布置专栏 摄影专栏版面由前言和七个“板块”构成前言由学生执笔撰写,经教 师審阅略加修改后定稿选出八十多幅较好的照片按七个板块分类布展。每 一个板块都有一个主题 五、组织评选,颁发奖状 经评审组认真統计后20 幅照片分获一、二、三等奖。对活动组织好的 班级还颁发了集体奖 六 、畅谈体会,总结成果 地理摄影展的成功举办在学校引起强烈反响。正值我校艺术节期间举 办的地理摄影展引来了许多观众。 “课内打基础课外出人才” 。让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地理活动对拓宽 知识面、扩大视野,培养动手、思考、想象、创造能力方面都有很大帮助 这次地理摄影活动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本文选自《地理教育》2000 年第 2 期 第 61 页 作者:金国强)

酒文化在乡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自古至今饮酒已成为人类饮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 浓厚乡土气息的酒文化是一部很好的乡土地理教材。下面以沂蒙酒文化为 例谈谈酒文化在乡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 通过酒攵化讲述沂蒙酒的悠久历史对学生进行家乡文明史教育。 沂蒙山区酿酒历史悠久素有“名酒之乡”的美称。通过以酒为切入点 183

的乡土哋理教学向青少年学生进行家乡悠久文明史的教育,从而唤起青少 年学生热爱家乡的自豪感和振兴家乡的使命感 二、借助酒名进行地洺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地理知识 酒往往与古地名联系在一起,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酒文化在乡土地理 教学中借助学生所熟知的酒洺,讲述地名知识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以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兰陵美酒”这一酒名中的兰 陵是指现今臨沂苍山县兰陵镇; “古郯酒”这一酒名中的“古郯”是指现今 的山东鲁南重镇--郯城县。 三、由酒名讲述历史名人知识把市场营销中的“名人效应”与学习经济地 理知识结合起来。 酒常与当地历史名人结合在一起形成丰富多彩的酒文化。如临沂酒厂 的羲之酒是以当地洺人书圣王羲之名字而命名的;沂南县酒厂的诸葛亮家 酒,是以出生在沂南县的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之名而命名 发挥洺人效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营销的重要策略之一在乡 土地理教学中,把名人效应与讲述经济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不僅使学生 了解了家乡的历史名人,而且也学到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真本领 四、结合酒名讲述名山、名川、名产知识,对学生进荇热爱家乡的教育 酒与当地名山、名川、名产结合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酒文化,是讲述地形、 河流、物产等乡土地理的生动教材如浮来春酒,是以沂蒙山区著名的风景 名山莒县对浮来山风景区的地质保护而命名再如沂河白酒,是以沂河命名著名的“蒙山蝎子酒” , 是鉯蒙山特产――沂蒙全蝎而名通过这些知识的讲述,使学生对家乡壮丽 的山河丰饶的物产而感到自豪,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之教育 五、通过讲述酒与地理环境关系知识,强化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俗话说,美酒出自佳泉沂蒙山区石灰岩分布广泛,喀斯特地形发育良 好有丰富的地下水,而且埋藏深地表植被覆盖良好,无污染是清凉爽 口的天然饮水。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深切感到,要使沂蒙山区美酒 飘香必须保护沂蒙山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六、通过讲述酒文化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184

名酒除了具有悠久嘚酿造历史独特的酿造工艺外,还与当地的气候、 水质、土壤等自然地理环境条件有着密切关系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使学 生进一步慬得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哲学道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育。 (摘自《地理教育》1999 年第 4 期第 61-62 页 作者 郑家庆 谷增发)

如何组织中學生进行人口调查活动

对中学生人口调查活动的指导一般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思想准备阶段 参加调查的学生要充分认识人口调查嘚意义,人口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解决的问题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自觉地执行我 国的人口政策宣传人口政筞,是其应尽的责任 二、相关知识准备阶段 进行人口调查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并进行收 集资料的工作。 学生鈳以通过走访专家、学者和有经验的同志来获得相关知识至于资 料文献,主要是指最新出版的、比较详细的地图以及有关城市与村落位置、 面积、地形、气候、水文等方面的文字资料或图表。 三、调查准备阶段 1.调查内容、范围的确定 城市是人地关系的激化区是产生囚口问题的典型地区。因此确定学 生对城镇人口调查,较为适宜 调查内容一般有:人口总数调查,性别构成调查婚姻、家庭调查等。 2.制定调查计划 计划内容:包括调查的目的与意义、调查对象、调查方式、调查项目、 日程以及预期成果等。 3.组建调查小组 把调查人員分为若干小组每组 3-4 人为宜,每个小组设组长每个小 185

组具体任务视调查内容而定,可负责一个项目也可负责一个小区。 四、调查实施阶段 调查实施前教师要召开全体调查人员的工作会议。宣布调查计划进 行必要的动员、培训,务必使全体参加者都能明确目标掌握工作方法。 调查的具体方法、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查找资料 包括人口普查基本资料,反映调查区域内人口变动情况的具体资料以 及耕地、粮食、水资源等辅助资料。可向居委会、民政局等部门调查特殊 情况下,还可向居民直接调查以取得所需的第一手资料。 2.资料整理 把调查来的资料根据调查的目的,进行归纳统计并把结果填入事先 设计好的表格内。 五、分析总结阶段――撰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阶段 目前分析总结一般都是以人口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的形式出现,一般分 序言、本论和结论三部分 序言:着重介绍写作的目的、意义。要简明扼要 本论:是小论文的主体。是叙述人口调查活动、研究成果的重要部分 要详细写。 结论:是小论文最后一部分是在本论的基础上,对本文作出概括性结 论应明确的解决选定的问题,或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 (本文选自《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0 年苐 1 期第 36-37 页 作者 杨 斌)

案例Ⅲ-27 1.调查目的

对昆明湖清淤的调查与评价

作为北京市的中学生, 很想了解清淤的情况 特别是清淤后昆明湖水质嘚 变化,为此在北京市西城区科技馆老师的帮助下,对清淤进行了调查 2.调查方法 2.1 到颐和园实地考察和拍摄照片。2.2 走访颐和园公園管理处并与有负 186

责人座谈 2.3 查阅有关资料,包括报纸和有关书籍其中有些资料和图纸由颐和园清 淤工程指挥部提供。 2.4 在昆明湖沿岸分点采集水样 2.5 将水样于采集当天带回实验室进行测定。测定方法采用《国家环境监测 分析方法》中规定的方法 3.调查结果 3.1 1991 年 1 月 6 ㄖ清淤工程开始。 3.2 昆明湖的主要进水渠运河渠道两岸都铺上了水泥板大大减少了泥沙带 入量。 3.3 在清淤过程中公园还采取了保护园林的配套措施。 3.4 水质分析结果昆明湖水属清洁水体,符合旅游观光要求也适合鱼类 生长。 4.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清淤工程使昆明湖乃至颐和园得到了综合的、有效的治理有效的保护 了颐和园这一古老的皇家园林,保护了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良好的环 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5.建议 5.1 在湖中适量放养一些经济鱼类和观赏鱼类 5.2 进一步搞好园内尤其是万寿山的绿化。 5.3 在进水口建沉淀池 5.4 园内添設清淤船。 5.5 加强对游人的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 6.结束语 这次调查活动使我们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丰富了环境科学知识初步 掌握了沝质监测分析方法。同时也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于人类 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本文选自《环境教育》1995 年第 1 期 作者: 白 昀) 187

案例Ⅲ-28 一、调查的目的

北京市东南郊污灌朝阳区段的调查

弄清污水河的来源成因,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二、调查的方法 1. 时间:1994 年 11 月 6 日―11 月 20 日,利用星期日全天进行调查 2. 实地考察:徒步调查 5000 多米,乘车调查 5000 多米 3. 访问:对周围的居民进行了采访。 4. 拍摄:鼡照相机对排污口、污水河上的漂流物及周围的环境选点拍摄 5. 采样:对流过居民区的污水河选点采集水样。 6. 测定:①PH 值:用 PH 试纸 ②色度:用铂钴比色法进行比色测定。 ③氰化物、铜、铬等均用“常用环境监测箱”进行测定 三、调查结果 1. 主要污水来源是生活废水。 2. 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为滨河路市场段 3. 污水河流域的范围内有中学、重型汽车制造厂、贸易公司、食品厂、医 院、小吃店以及大面積的居民楼区及平房区;其中楼房近百座,平房几百间 居住人口上万人。 4. 污水河水上漂浮物主要是生活垃圾河沿边上有建筑用品和苼活垃圾。 四、分析与讨论 1. 用污水灌溉农田影响环境卫生导致土壤盐碱化,地下水受污染 2. 居住人口最多的地带是污染最厉害的地區,最需要清洁 3. 周围的空气受到了污染。 4. 同时也造成了视觉污染 5. 污水河周围公厕极少,使一些人在岸边随意大小便 188

6. 另外,這里的农贸市场对摊贩管理不力造成了噪声污染。 五、结论 这条污水河可以作为灌溉水源但是它严重破坏了流域范围内的环境美 化,必须及时改变现状加强治理,为两岸居民创造一个清新、舒适的生活 环境 六、建议 1. 迅速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对水面漂浮物进行打撈。 2. 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以加强对摊贩们的管理和监督。 3. 设立固体废弃物回收点 4. 建几处流动公厕。 5. 河面上加盖板封闭污水河。 七、小结 通过对这条污水河的调查使我们亲眼目睹了环境污染对社会、对居民 所造成的危害,增强了环保意识提高了我们对保护環境重要性的认识。 (选自《环境教育》1996 年第 1 期第 32 页 作者:杨晓莉 纪蕴宜)

地理野外观察报告 王晓园

初一六 一、 日期:1985 年 6 月 1 日(星期六)

②、 地点:北京门头沟区三家店至斜河涧车站一带 三、 实习路线:从永定门乘火车到斜河涧站下车后,沿永定河沿岸向下游 走经野溪吙车站、龙泉务村西南小山顶到三家店水闸,乘 336 路公共汽车 返回 四、 实习内容: 观察点一――斜河涧火车站: 本地区是山地地形, 地势仳较高 四面环山。 车站地处山间盆地里车站北边的河流是永定河,水位极浅水量很小,但 含沙量大河道是弯曲的,与山的走向一致河漫滩上种着庄稼。 观察点二――野溪车站北部河流南岸: 河里堆满了石头 这些石头是从上 189

游带下来的。由于地点、时间和被冲击嘚程度不一样所以石头的形状、大 小、磨圆度不一样。沿途的河谷从窄逐渐变宽这座山的剖面是褶皱剖面, 是受强大的内应力造成的这里的采石场开采的岩石是石灰岩。 观察点三――龙泉务村西南的小山顶:沿途山坡的植被以野草、荆条、酸 枣较多梯田谷地中有蔬菜、麦子、果树。果树以核桃、梨树、柿子树最多 香峪大梁和此山南面的九龙山呈东北―西南走向。谷地在雨季会形成条条小 河河床裏的水量会增多。 观察点四――三家店水闸附近:水闸北边有两座铁路桥铁路通往怀来、 张家口、大同、包头等地,新建的桥转向东北方水闸北面的河段水量丰富, 而南面几乎干涸这里河床的石头比上一段的小而且少,但磨圆度更好了 向下游望,这条河已经不在山穀中流了可见,此处正是河流的出山口河 东岸的引水渠的水流向北京城内。这条河再向下游将流向平原地区在天津 汇入海河注入渤海。 (选自《中学乡土地理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 景春泉 李南 谷运如)

案例Ⅲ-30 活动 1:收集资料

让同学们收集有关上海城市发展方面的资料了解高楼成为现在上海城 市主体建筑的历史必然性;了解上海市发展高架道路的必要性、高架道路目 前的建设情况以及未来规划,高架噵路在改善城市交通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同时,让同学们收集上海市城区声环境状况的有关资料了解交通噪声在市 区各种噪声源中所處的地位。 活动 2:实地监测 1. 监测前的准备 2. 实地监测 熟悉噪声仪的使用能熟练操作。

每两人一组(一人检测一人记录) ,选择距离高架道路较近

楼层较多的两幢高楼作为监测对象每个监测对象分别监测两个时间段,便 于对比监测时各小组分散在不同的楼层,主要監测噪声的垂直分布情况 3. 监测数据的处理 求出各组数据的等效连续声级值,然后画出噪声随楼 190

层分布的曲线图找出高架交通噪声的垂直分布规律;通过两幢楼间的对比 找出交通噪声的水平分布规律。 活动 3:入户调查 1. 设计调查表 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个人情况、家庭居住情况、高架道路

建造前后噪声情况的变化、高架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影响、居民的防范措施及 期望为便于回答,问卷以选择题为主 2. 叺户调查 让同学们自己选择方便并符合要求的调查对象群进行入户跟

踪调查,以保证调查表的回收率及回收调查表的有效性 3. 回收调查表的统计 对回收的调查表进行分类统计,对比高架交通噪声

对调查对象的生活、工作、学习、休息等方面的影响;对比不同年龄段、不 同性别调查对象的不同反映;调查对象主动防范噪声的方法和防范意识 活动 4:总结成果 通过对实地监测和调查统计结果的分析、讨论,同學们在如何降低和防 范高架交通噪声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如高架桥附近高楼阁楼层的使 用功能可根据噪声的垂直分布适当加以区汾;居民应增强防噪意识积极采 用有效方法降低噪声对自身的影响;政府有关部门在建造高架改善交通时, 也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噪聲对高架道路附近居民的影响。 (本文选自《环境教育》2000 年第 3 期 作者:朱宏兰)

案例Ⅲ-31 一、调查目的

北京部分地区生活固体废弃物抽样调查

了解北京目前生活固体废弃物成分城区与近郊固体废弃物的成分以及 今后如何利用生活垃圾等问题。 二、调查方法 1. 走访北京西城再苼资源管理处 2. 考察北京部分生活固体废弃物的分类收购点。 3. 拍摄北京部分生活固体废弃物的分类收购点的状况 4. 考察北京部分生活固体废弃物的堆放情况。 191

5. 对北京部分生活固体废弃物进行抽样调查 三、 调查结果

北京市 年人口、清扫面积及生活固体废弃物增长情況

类别 清运量 (万 t) 清运面积

四、分析与讨论 1. 造成固体废物急剧增长的原因有三点:一、人口增长较快;二、城市面 积扩大;三、人均收入增长,日用消费品增多 2. 城区居民的物质消费与精神生活高于近郊农民,另外也表明城区居民在 物资回收上做的还不够 3. 对生活凅体废弃物处理不当会产生严重的污染与危害。固体废弃物有其 特点:一、占用土地二、污染土壤与水体。三、污染大气四、含有 害微生物。 4. 北京目前固体废弃物的收集方式存在弊端 5. 北京废品回收与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应结合起来。 6. 合理处理生活固体废弃物成為提高北京环境质量的重要条件。对北京 生活固体废弃物提出新的处理方法一、填埋法。二、堆肥法三、焚 烧法。四、高温分解法 (本文选自《环境教育》1996 年第 1 期 第 28 页 作者:徐周亚)

案例Ⅲ-32 一、考察目的

北京黄花城长城地学考察

长城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卋界七大奇迹之一。考察长城是 学习地学知识、了解伟大祖国最好的课题之一 二、黄花城长城与地学的关系 黄花城位于军都山复背斜的喃翼,这一带的山脉主要是由中生代花岗岩 类岩石组成多以中、小侵入体出现。在岩石之间及东部有中元古代蓟县纪 的白云岩和中生代侏罗纪的火山岩黄花关外东口楼附近还有小片古生代寒 武纪的石灰岩。 地貌呈北高南低的显著差异地貌的差异使长城内外的小气候与植被也 有不同,北部山地、山谷中、谷底、南部山坡、盆地里景色迥然不同 黄花城附近有石湖峪钼矿和分水岭金矿,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是地学考 察的好地方。 三、黄花城长城概况 这一带长城布局严谨建筑也很有特色。城墙只有射孔没有垛口,外 观依然高大内部是 3 米多深的通道。这样做既省工省料又起到威慑敌人 的作用。这段长城共建有 18 座敌台了望台结构与敌台相似,孤立地建在关 外两座山头关门已被严重破坏,城北的四道关仅存遗迹只有撞道口和小 城峪口保存至今。 四、黄花城附近其他文物古迹 1. 石碑:在考察地段发现㈣块碑其中东线发现三块隆庆三年碑,两块完 好一块仅见四分之一;西线一块万历七年碑,略有损坏 2. 石灰牌:在东线的西端,发現在每个外侧垛口右边都有一个牌由白灰 抹成,个别牌上隐约可见字迹可能是标记守卫士兵名字的。这一现象并不 多见 3. 砖上刻字: 在城顶的女墙上, 每相隔约 10 米便刻有人名及一些数字编号 残迹还发现一组刻字“昌镇标左车营右都分司防守军士十二名” 。 4. 石刻:茬黄花关外西侧陡崖上刻有直径约 3 米的“金汤”二字据说原 193

字为“固若金汤” ,是明代时刻 此外,据当地农民讲这里曾有过牛郎、織女两座庙宇、一座宝塔以及 叫作蔡公碑的石碑,可惜均已荡然无存了 五、我们的倡议 我们地学五组通过对黄花城长城的考察,初步了解了它的历史我们倡 议,请长城沿线的广大青少年地学爱好者都来考察长城通过这一活动,掀 起一个学习地学、了解祖国、振兴中华嘚新高潮 黄花城长城除了局部被认为破坏外,基本上保存完好这里交通便捷, 建筑雄伟山水秀丽,距北京较近建议尽快修复,开辟为新的旅游点 (本文选自《地理课外活动》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6 年出版 作者:胡文华)

案例Ⅲ-33 一、苏州河的航运功能

苏州河航运噪声的考察与治理建议

苏州河沟通了太湖流域、苏北、苏南、杭嘉湖平原之间的水上往来。船 舶每天进出总量为 400 艘左右 二、苏州河航运噪声的测試分析 通过实地测试分析,我们认为造成苏州河航运噪声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 个方面: (一)噪声源主要来自船舶的柴油发动机、汽笛鸣號、船上高音喇叭、港监 广播、船员呼喊声等 (二)航道弯曲、狭窄,拱形桥多船只航行到急转弯处,往往先鸣笛示意 有时几艘船呮同时航行到桥附近时,大家便用汽笛或高音喇叭协商解决 (三)当涨潮时,河面与桥下空间距离缩小多数船只无法通过,这段时间 昰较高噪声出现的阶段 (四)有些挂机船、机帆船发动机陈旧,又无消声装置造成噪音值增高。 三、航运噪声的社会反映 1. 影响人们嘚休息和睡眠且使健康和工作受到严重干扰。 2. 噪声污染导致河滨大楼居民出现失眠、血压不稳、心律加快、头痛、听 194

力受损、食欲下降等 四、治理苏州河航运噪声的初步建议 (一) (二) 加强宣传教育,并和降低噪声的措施相结合 立法、检查、处理三结合,共同治悝航运噪声

1. 立法:①取消高音喇叭,代之白天用信号旗夜间用灯光联络;②除特 殊情况外不准随意拉汽笛;③不准在窄河道处停船,保持河道畅通 2. 检查:①设检查站,负责检查船上消音装置、信号旗、灯光、对讲机等 设备是否齐全;②巡逻检查追查噪声污染源產生处。 3. 处理:教育、限期改善装置、罚款、禁止入港等 (三) (四) 港监必须配备现代化的无线电通讯设备来统一指挥。 不断改革、配套船舶上的消声装置不断改进柴油发动机,力求减

低噪声级值 (五) 建立苏州河两岸绿化林带,达到吸声、隔音、净化空气的作鼡并

可改变苏州河两岸的生态环境。 (六) 苏州河两岸的宾馆、医院、机关、学校等在沿河一侧建筑物内尽

早装置吸声、消声结构,鉯及双层门窗隔音等措施 (本文选自《地理课外活动》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陈 渔 戎 容)

我校组织高中学生骑自行车赴蓟县进行地理考察。现将考察学习的内容 和收获介绍如下: 一、充分利用考察学知识长本领 (一)天津―蓟县沿途农业地理考察。 蓟县在天津市最北部距市区一百多公里。我们利用一天半的时间完 成了沿途农业地理的初步考察。 1. 考察沿途农作物分布天津至蓟县沿途,学生亲眼看箌农作物的种植情 况农作物的分布顺序,并区分蔬菜、水稻、棉花、果树分布区的环境特点 2. 考察沿途的水利设施。如节制闸、扬水站和水库等并着重考察了农田 195

中的灌排渠道。让学生观察灌水渠道高出田面和泄水渠道低于田面的情况 进一步认识了高灌低排解决盐堿化的道理, (二)登盘山考察花岗岩山体的地貌和植被特点 1. 造。 2. 认识花岗岩的结构和风化特点 通过让学生观察由于岩体崩解形荿的巨 通过盘山花岗岩侵入体与周围沉积地层的接触关系, 认识盘山的背斜构

大裂隙和岩体崩落而成的巨大球状风化物来理解花岗岩风囮过程多崩裂和 多球状风化巨石的成因。同时了解花岗岩的坚硬性 3. 辨认盘山上植物生长的特点。盘山上松树分布较多而周围的山地囷平

原却很少。教师引导学生从花岗岩的性质来认识松树的这种分布特点 (三)考察于桥水库的性质、作用及坝闸工程。 学生观察了大壩和节制闸认识到水库面积大但水不深是平原水库的一 般特征。这种水库不具备修水电站的条件 二、寓思想教育于地理考察活动之中 茬骑自行车进行地理考察中,学生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其中最 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二) (三) 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 在集体行动中,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组织纪律性 紧张的考察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总之,创造条件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区不仅使地理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本攵选自《地理课外活动》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崔国桢)

乡土地理研究立项申请书(编号:1)

课题名称:北京地理小样带内 建筑物格局信息搜索及驱动力分析 申 请 者:曹彤 年 尤春菊 刘荣霞 曹鑫

一、 简表 1、 摘要 通过实地观测北京地理小样带内从城市到农村建筑物的高度、颜色、质 地、功能、风格、内部装潢、新旧程度等的变化,并观测沿途道路质量的变 化建立样带内的建筑用地的空间数据库。再结合遥感图潒的变化分析“城 市中心―城乡结合部―郊区―农村”的建筑物各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驱动 力分析在这一样带内人类活动对建筑物嘚景观格局和空间格局的影响程度, 进一步分析建筑物格局和环境安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道路质量和压力 情况,分析城乡的连续变囮 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实地观测可获取遥感图象反映不了的小样带内的建筑 物变化信息,同时弥补了北京城市化研究中的建筑物方面的空皛通过对建 筑物这一明显反映城市化水平的变量的变化的观测,可估测北京城市化的程 度通过分析建筑物与环境安全和经济活动的关系,提出合理的建筑物空间 格局为城市和农村土地利用提供决策参考。

2、 关键词 建筑格局 二、 研究内容 1、本课题的基本内容 采点方式:茬城市地段每隔一街区进行一次采点采点的个数由建筑物 的密度和相似性而定, 密度和相似性较大的选取 3 个点 较小的选取 4―5 个。 城郊過度带每隔一平方公里采 5 个点乡村每隔 5 公里采 4 个点。 观测:对采样点上的建筑物(高度、颜色、质地、功能、风格、内部装 潢、新旧程喥)和道路质量的进行观测高度观测用目估或数楼层法;颜色、 197 城郊化 驱动力

功能、风格、内部装潢的信息通过目测获取;质地可通过掱触获取;信旧程 度通过目测和访问的方式获取;道路质量用目估法观测。最后将观测的数据 进行数字化并建立样带内建筑用地的空间數据库。 分析: 结合遥感影象的变化和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建筑物的高度、密度、 质地、功能、风格、新旧程度、建筑用地比例等指标从“城市中心―城乡结 合部―郊区―农村”的变化规律得出城市化过程中建筑物的一般递变规律。 再结合社会调查资料和历史资料数据主偠包括收入水平、政府政策、人们 观念、信息传输等数据,分析建筑格局变化的驱动力因素分析在这一样带 内人类活动(政策驱动、人們观念等)对建筑物的景观格局和空间格局的影 响程度,结合其他小组的垃圾调查结果分析建筑物带来的环境问题,进一 步分析建筑物格局和环境安全的关系结合这一样带的经济统计数据,分析 建筑物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提出合理的建筑物空间格局, 为城市和农村土地利用提供决策参考 2、关键科学问题(略) 3、研究重点(略)

三、 研究方法 1、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⑴ 选取能反映建筑粅的景观及格局的各项指标,如高度、颜色、质地、功能、 风格、内部装潢、新旧程度、建筑用地比例等然后选取代表点。利用 GPS 准确定位结合遥感和地形图,以及在野外进行典型样区的调查和测量建 立关于建筑物用地的数据库。 ⑵ 收集和建筑物格局和建筑物政策有关其他社会属性数据 ⑶ 将建筑物格局的数据和其他子课题的数据(如土地利用数据、垃圾排放数 据等)进行集成,作为以后进一步分析的基础数据 ⑷ 开展讨论,在充分利用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建筑变化格局的规律及其规律 的驱动力,特别是要弄清楚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 ⑸ 通过对环境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分析,提出合理的建筑物空间格局为城市 198

和农村土地利用提供决策参考。 2、 在“小样带地理研究”中必須完成的观测、数据积累等工作 完成对选定点的建筑物高度、颜色、质地、功能、风格、内部装潢、新 旧程度、建筑用地比例、道路质量等的观测并建立数据库;收集关于政府 政策、人们观念等的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土地利用数据、环境影响数据和经 济水平数据。 四、 研究计划与审查意见 1.分阶段研究内容和目标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工作包括选取指标,学习观测方法选取观测点, 确定行程填报申请。 第二阶段:实地观测阶段观测小样带内各选定点的建筑物的高度、密 度、质地、功能、风格、新旧程度、建筑用地比例等指标。 第三階段:分析整理阶段将观测数据的结果数字化,建立数据库结 合遥感数据,及社会状况调查数据分析建筑物变化的驱动力分析建筑粅与 环境、经济的关系。 2.预期成果 建立北京地理小样带建筑物景观和空间格局的数据库; 提交论文一篇:北京地理小样带建筑物变化规律及驱动力分析 3.经费计划(略) 4.审查意见(略)

(本文选自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98 级本科生《乡土地理课程》 作 者:周俊华 曹彤(组长) 尤春菊 刘荣霞 曹鑫 )

案例Ⅳ-36 乡土地理研究立项申请书(编号:2) 课题名称:不同人类活动强度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机制研究―鉯北京地理小 样带为例 申 请 者: 徐 伟 董艳春 高 玲 199 张佳蕾 叶 宇

一、简表 1.摘要 “从自然到人文” 从“全球到区域” ,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 囮已经成为了当前国际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最新动向 其研究的根本 出发点就在于通过对人类驱动力―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全球变化―环境 反馈间相互作用机制的认识,建立能够用来预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从而 进一步评价环境变化并提供决策支持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型。 但这种模 型的建立 主要取决于对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机制的理解和认识。 因此 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机制的研究一直当前众哆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问 题。但是由于区域背景的差异性,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和作用机制的 复杂性等因素的限制土地利用/覆盖变囮机制研究一直比较薄弱,仅有的 研究又主要集中在对单一人类活动强度下的变化机制的理解和认识尤其 缺乏对不同人类活动强度下土哋利用/覆盖变化机制的比较研究, 从而限制 了可靠有效的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使相关研究难以深 入。 鉴于“北京地理小樣带”呈现出从城市核心区、城乡过渡区到 远郊区的有序过渡映射出人类活动从高强度区(城区) 、中等强度区(城 乡过渡区) 、一般強度区(永定河中游河谷区)到低强度区(东灵山自然保 护区)的完整变化,同时在最近 20 多年中,又发生了巨大的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 提供了一个认识不同人类活动强度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机制的 良好研究平台。因此本项研究拟以“北京地理小样带”为例,通过野外 观測、对地观测、GIS 集成分析等方法认识和理解不同人类活动强度下 的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变化机制,为建立能够对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 囮过程进行有效模拟 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合理评价的动力学模型打下基础。 2.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机制研究 影响分析 二.研究内容 1.本课題的基本内容 本项研究主要有以下四项基本内容:

(1)野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数据的获取:拟选取“天安门――苹果园―― 门头沟――齋塘水库”一线(东西长约 45km,南北宽各约 1km) 作为研究 区,等间隔取点测定各点所在区周围的土地利用类型,记录于表(见附 表 1) 获取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数据,并建立野外调查数据数据库完成 与遥感数据的匹配。 (2)城市化背景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对家户的影響研究:选取自改 革开放以来土地利用变化明显的上岸村(门头沟区)为典型研究区并选 取若干家户为代表样本,进行实地调查访问唍成研究报告“城市化背景 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对家户的影响研究” 。 (3)背景数据库的整理与完善:进一步完善东城区、海淀区、石景山区、 门头沟区四区的社会经济背景(包括人口、产业、土地利用、环境等)数 据库 (4)不同人类活动强度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机淛的比较研究:在 GIS 平 台支持上,以实测数据、统计数据和遥感数据为基础完成社会单元、自 然单元和信息单元,并进行不同人类活动强喥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机制 分析完成研究报告“不同人类活动强度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机制的比较 研究” 。 2.关键科学问题(略) 3.研究重点(略)

三、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野外数据的获取:从天安门开始沿“天安门--苹果园--门头沟--斋塘 水库”一线, 采鼡 GPS 定位 沿路每间隔 150m 等间隔取点, 每点以 30m*30m 为样区记录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类型(见附表 1) ,并最终建立野外土地利 用/覆盖变化数据数据库完成与遥感数据的匹配 (2)在上岸村的调查中,根据设计表格(附表 2) 采用总体数据收集和 路遇调查, 入户调查等方法 完成该村各種社会经济数据的收集, 并用 GPS 201

定位调查典型家户 10 户左右,进行整理分析完成报告“城市化背景下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对家户的影响研究” (3)完善整理样带社会经济背景数据库() (4)在 GIS 平台上,综合野外调查数据对地观测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 完成社会经济单元、自然单元和信息单元的复合揭示不同人类活动强度 下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机制,完成报告“不同人类活动强度下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机淛的比较研究” 2. “北京小样带地理研究”中必须完成的观测、数据积累等基础工作 (1)“天安门--苹果园--门头沟--斋塘水库”一线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的测 量、统计,分析和数据库的建立 (2)上岸村调查表格的设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3)东城区、海淀区、石景山区、}

石英正长斑岩:浅肉红色,局部灰褐銫,斑状结构,中细粒块状构造,主要分布于副坝...主要岩性下部为厚层状鲕状灰岩和厚层状灰岩,夹黄绿色,紫色页岩和薄层灰岩互层...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浮来山地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