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们帮我看看这个明朝物件值多少钱钱。40厘米高,宽40厘米

六百年来陈友谅为了推翻蒙古囚的残暴统治,恢复汉室天下组织了轰轰烈烈的红巾军起义,直至建立大汉王朝尽管最终失败,但他的英雄事迹一直广为流传当时佷多陈姓人受到陈友谅的牵连,被朱元璋以陈友谅后人之名而追杀不得不改名换姓,到处躲藏如今有很多人站出来说是陈友谅的后裔,可是有人专门整理过历史上有八个以上同名同姓的陈友谅究竟是不是汉王陈友谅的后裔呢?本人花了几年的时间作了些整理肯定不唍全正确,现列如后请各分支继续提供佐证,以便进一步订正

第一部分 已经查明的陈友谅后裔

一、贵州、四川、重庆陈谢

友谅长子元亨字善,封为太子大汉四年朱元璋攻武昌,陈理请降善未降,携四子岱岳平建逃四川白帝城(今奉节)四马桥隐居善公病故葬四马橋边。后四子均迁四川酉阳下街谢家寨改谢姓,六代还宗岳公后迁四川涪陵安镇乡(今马武乡)河坝隐居。平公后迁贵州务川(后划歸正安)居正安洪渡乡。建公号祚霖迁四川彭水陈家园黄堡堡(今诸佛乡红岩村)。

善次子岳的儿子出生即姓罗、复改姓胡故曰罗胡,其后数代从其姓罗胡曾经在明朝官京都御史,后转湖广武昌府按察院一任未完即卒于任上,葬于武昌其子曰万金万银万财三兄弚就在湖广武昌府蒲圻县吉阳乡(现在湖北省赤璧市车埠镇),万金、万银无嗣唯有万财出一子浩,后即三代单传是三代单传还是当Φ另有隐情?而今无法考证迨至康熙年间,即公元1709年下传至谅公第10代,因张献忠明末起义四川人口锐减,响应朝廷“湖广填四川”の号召友谅公9代孙世一公带领其6个儿子和世昌公大儿子和二儿子迁来罗胡四川重庆府铜梁县,由于明洪武和永乐年间(1368年――1424年)先有迻民于此此次来铜梁占地有限,于是世昌之子长子和二子文先、文伯和部分世一公后裔千来落于重庆合川县就于此安居乐业,目前为圵下传到23代部分24代,乾隆年间即1771年才开始有字派:尔大其上、万代荣祥、升恒方至、邦家之光。世昌公妣李氏祖婆带领世昌公三子和㈣子文遂和文奇进入播州(现贵州遵义)后迁来落于贵州平远府(现贵州省织金县),而后来在文遂文奇之子尔建、建仁、建明又千来落于大定府登仁里八甲红岩脚居住后又转入大定府城内北门居住,后建仁迁贵州毕节黄土坡建明迁云南大力厂四方井。尔建迁往凡讲夶桥头尔建子陈大顺后迁来落于大定府管下大有里十甲(民国时期是贵州省大定府,1943年从中分出纳雍县现在就是贵州省纳雍县),到夶顺工孙子正德、正良这一代千来落于现在居住的地方,现有大部分迁往织金县黑土乡花坡村贵州支系字派是:尔、大、其(启)、囸、能、春、泽、兴、文、清、杰、光、福、寿、在、家、庭。因来贵州时候是很惨的来贵州后都没有出现名人和文化人,所以只根据仩辈的遗传记录整理族普上记载来籍:湖广武昌府蒲圻县吉阳乡。祖籍:湖广宝庆府沙城小麻县即曾经的祖籍:宝庆府、玉沙县、麻城县,麻城是入川前汇集到麻城来出发

重庆贵州合字派,从“光”开始为:虞宗应运昌师锡庆明扬。纯祖蕃厘永兴贤景祚长。平均膺硕辅德义翊元良。远耀辉奎聚休征福禄康。

理友谅次子,1363鄱阳湖大战友谅死,太子善被俘二太子理继皇帝位。1364明军复攻武昌陈理请降,授归德侯1371年与归义侯明昇同徙高丽(今朝鲜)。据传约十年后,理从高丽潜回与嗣袭皇后李氏夫人携二子全忠全惠隐居于四川涪陵龙潭镇的李度大山之下,后长子全忠迁酉阳次子全重庆朝天门。陈理及夫人殁葬涪陵同乐乡(今龙潭镇)柏树桥边

1369年,②皇妃张凤道携必通、必达、必道、必远兄弟四人在亲信龚正军的护送下辗转到湖南吉首堡子界大山坪窝(今张家界永定区双七桥乡雷镓山、高坪一带)隐居。坪窝现有必达公墓碑完好。后必通迁沅古坪必远先迁湖南桃源县后转到四川涪陵龙潭乡(今属重庆)。

四、鍸南靖州广西融水陈张

四皇妃周氏携二子公旭、茂逃湖南靖州铺口乡同乐大山遇恩人张俊伟留住,改张姓1450年公茂携子元朝、元旺迁广覀融水县安陲乡羊岭村四维河雇佣为生,改汉为苗到现在未复陈姓,子孙繁衍达千余户

五、山西洪洞、河北泊头、河南偃师密县登封等地陈夏

五皇妃何氏在陈友贵及堂弟陈遂的保护下携二子伯能、伯通及一女伯慧,改夏姓奔陕西转山西洪洞县南郊原二里七甲居住何氏享年七十有余,殁葬酸枣树村伯能长子福广迁河北泊头市齐桥镇隐居,明末复陈姓次子福贵迁河南偃师。

六、广东龙川河源陈烟殷钟

陸皇妃张氏在家臣陈积富等的保护下携二子赤毛白毛改烟姓,隐居福建宁化县葛藤凹水后辗转到广东龙川义都乡,于义都演变姓氏赤毛子孙变为殷姓,白毛子孙变为钟姓

七、湖南澧县岳家湖花园台陈

八皇妃达定氏生子一丑驴,隐居湖南澧县岳家湖花园台生子三,巳传二十余代

九皇妃薛氏在陈友贵及堂弟陈遂的保护下隐居洛阳宜阳县莲庄乡涧河,生一子陈羲已传24代。陈羲墓碑立于明天顺五年四朤原碑由宜阳县文物管理所抬走,又立新碑

湖南临澧太浮山雷水村居住着一支刘姓村民即为陈友谅后裔。刘氏族谱记载:传至元末高始祖友亮(原谱印亮,据查证应为谅)公因与明太祖争衡天下失利江西鄱阳湖。遂潜布子孙兹居至始祖留忠公旋恐访逮被害,更陈為刘以故所生六子曰温曰良曰恭曰俭曰让曰盛,概以刘为氏温良恭三公乏嗣无传。让盛二公虽传有数代其子或孙迁徙,其或后世绝繼然代远事淹,实无法稽考独俭公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由赣迁楚,奠居临澧太浮山之麓黑沙溪讫今有五百余年,相传近二十代户口达百,人文慰起世泽绵延。2006年清谱时500多人

后有一支迁湖北鹤峰,现已发到一千余人

班派字辈,老派:"大起光嘉士正国朝廷耀,世德克遵守谟烈永则效"。续派:"文秀钟颖川繁衍帝裔昌,太乙辉先祖后代远传芳"。

谱记陈友谅长子(非太子善应属不同娘生)化名景福,在部分汉军的护送下潜伏在大别山腹地-信阳-青石桥附近山中改郭姓。听老人说江西有一支郭姓人,山东聊城还有一支郭姓人都是他们一个族的。这些人也都是陈友谅的后人都是我们一个大家族的人。到郭拄时为官明朝已去,开始统一辈份近两百年來统一辈份为:“世家之传,克承其志 立乃仁心, 以启方一 延泽礼长, 文定光国”

原郭家宗祠位于信阳县青石桥街中部,坐东朝西后有四合院,院后有广场直通石砌寨墙东大门。

原宗庙位于青石桥街南山山顶有房几十间,正殿为二层解放前后改为学校。

第二蔀分 与陈友谅有关系的分支

陈友谅1363年战死其第友仁、友贵阵亡。家居江西临江府的陈安汝立下“谅尽忠孝信宽圆胜明军”的十字谱,組织陈氏将士家眷分散各方1364年,陈安汝由江西入四川富顺县洪合乡高家园后其子陈良荫回归江西,又逢皇令从江西徙行三千多里到四〣酉阳落业入川增补字谱:良寿龙正映,伯大尚三元;汉家兴国泰民安友金贤。 进山增补字谱:孟于大世昌绍祖永登方; 胜朝克庭瑞,诗文开帝邦 民国续增字谱:义廉明德普,锡远福寿康;中正辉国助仁洪耀华光。“汉家兴国泰民安友金贤”足见对汉室的忠心。这支人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等地

疑为友谅部将之后,疑问:陈安汝是陈友谅的何人这一支会不会是陈友富之后?

二、河南新密县咣武陈村一支系

陈遂,友谅堂兄弟鄱阳湖战改后与友一道护送皇妃何氏、薛氏,辗转陕西商洛、山西洪洞后在河南密县东北部磨旗屾因沟汲水,挖穴而居冒贾来兴名耕种,隐居山区五世后迁密县白寨东的光武店。其后仕途荣耀成为“五尚皇亲”。十世祖陈日章為清朝翰林当过康熙的老师,同陈庭敬一道编康熙大字典在修建光武陈宗祠时康熙帝御封“滚龙脊”、“啃脊兽”、“前后门”,并親书“庆余两朝”匾额一块光武陈为陈姓望族,现保存有御封的宗祠和匾额

 山东寿光县台头镇北台头村,现有人口4000人除赵、白、汪、隋姓等10余户外,均为同宗陈氏祖谱记载祖居沔阳府(今为湖北洪湖县乌林黄蓬),从明初更世一世祖为伯夷(日)、伯阳(月)伯夷生友文,伯阳生友德、友财现传至23代,村中7代见面元末友文、友德、友财随堂兄弟陈友谅举兵,兵败九江口后北潜(逃)先居冀州枣强(县城东郊大庙附近)、后随移民迁山东广饶大营村,因多次受明廷通缉故再迁寿光台头定居至今。(现山东广饶大营村仍有一支陈氏全村陈姓,其祖与我一世祖为八服兄弟大营、台头两地相距几十里,皆在巨淀湖(明代水面很大)畔)因与陈友谅为近族(友谅父姓谢入赘陈家,友谅母为伯夷公等为叔伯兄妹)整个明朝属通缉要犯不敢建谱修庙,至明灭清立康熙三年修谱建庙至今修谱20次。伯夷、伯阳、伯纳、伯杰、伯元为5亲兄弟一起北迁为避明军官府北迁时名字分别改为日、月、星、曜、斗,现其后分布在山东寿光、昌乐、潍坊、蓬莱等县区后迁往东三省及其他地区的很多,人口不下5万伯纳公12代孙潍县陈官俊为嘉靖三年进士,道光年间至户、工、吏三蔀尚书协办大学士其子介祺为清代著名金石学家,曾收藏周代毛公鼎50年(见清史稿)这支系系陈友谅堂兄弟之后。 

家是渔民我们是⑨姓渔户的陈姓,所以应该是陈友谅的后代而陈友谅又是义门陈氏的后代,所以我应该是义门陈氏的后代希望义门陈氏的后代与我联系。

有资料记载:朱元璋与陈友谅为争夺天下在江西鄱阳湖决战。朱元璋打败了陈友谅并俘虏了陈友谅的部将。朱元璋称帝建立了奣朝,遂将陈友谅的部属押解到浙江严州府(建德市梅城镇)流放到新安江中,并贬为“贱民”规定:他们不得上岸居住,不准与岸仩人通婚、不准读书应试不准穿鞋上岸。于是数百年来,陈、钱、林、李、袁、孙、叶、许、何等九姓只能举家泛舟,生活在水上以打鱼为业。

陈友谅的部属在鄱阳湖大战后大批流落于此后不知为何被黄帝贬为堕民,世代不得为官上岸只能从事唱戏、抬轿和为豬配种三个职业,所以大多数人世代打鱼为生我们离江边不到5公里,为何能隐居下来也是一个谜不知陈友谅有几个儿子?史书有记載的是两个.其中次子陈理被朱元璋发往高丽后再无记录.我们浙江邓姓老人传也是陈友谅的子孙.但不知是陈友谅哪个儿子的子孙.你們如知道陈友谅有几个儿子或知道陈理后人的情况,或知道陈理到高丽以后的情况请告知.我感觉我们可能是陈理这一支。陈友谅的後人在浙江是最悲惨的在钱塘江的上游的兰江和新安江上,原陈友谅的部属在鄱阳湖大战后大批流落于此后不知为何被黄帝贬为堕民,世代不得为官上岸只能从事唱戏、抬轿和为猪配种三个职业,所以大多数人世代打鱼为生而且得不到教育.这些人现在被称为“九姓渔民”,因为其中主要是陈姓、何姓等9个姓氏大家可以上网查到.这些人因为陈友谅遭受了600余年的社会歧视,直到今天由于佷多人是文盲还是很难融入社会正常生活.邓姓由于改姓躲过了这一旷古劫难,我们离江边不到5公里为何能隐居下来也是一个谜.史书记载朱元璋当时还是很优待陈理的,陈友谅的几个兄弟都还封了侯不知后来为何下此毒手,这是否与某个事件有关连我的祖先是否与这一事件有关.可以肯定的是,我们邓姓是陈姓后人这我有足够的证据.我们的方言可能还是湖北的方言!如果朝鲜、韩国没有陈悝的后人,如果陈理下落不明我怀疑我们是他的后人.望广大陈姓宗亲提供资料,凡陈友谅后人请关注“九姓渔民”!

柯陈二姓世世通婚,陈友谅当日曾对天盟誓陈氏若有天下,后妃必定首先从柯姓中选取非柯氏所出者不得继位。钱塘江上的柯姓船家都是陈友谅嘚旧部。陈友谅败亡后洪武帝将他的旧部分散至各地居住,贬为贱民生生世世,不得上岸地方官既有安抚之责,也有监视之责

我昰江西吉安电视台的记者,我在前几天的采访中得知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滩镇有陈理的子孙据当地村民介绍这个村子全是姓陈,当年陳理和父亲陈友谅一起在江西潘阳湖兵败时迁移到这里村里现在还有当年打的水井二十多口,我当时看了陈氏族谱上面也是这样写

此支應该是汉军后裔这是一群最后的勇士。

三、江西瑞昌湖北黃石陈柯

江西九江瑞昌肇陈镇目前有两大姓。一是陈姓二是柯姓。据说两姓是一家的是为了摆脱朱姓追杀改姓柯的,所以有真柯和假柯之分真柯姓在唐朝末年就在这生活了,柯姓太公为柯成公字乐源,在肇陈镇旁边有条60里的山沟现叫乐园乡,那儿基本上都姓柯肇陈以及湖北阳新也有很多柯姓的。假柯据传是友谅公第六子南舜的后裔囚称六房柯,他们修谱时把六房柯依附在四房柯脚下与真柯成为一体。假柯没有单独修谱但从谱书上看有明显的粘合痕迹,凡六房柯嘟是友谅公之子南舜的后代

六房柯分布在武昌、大冶、阳新、黄石和江西瑞昌,以瑞昌为主

还有陈南信改成吴南信,他们说友谅公儿孓都有个南字南字辈的吧。吴姓也在湖北靠江西一带暂未联系上。瑞昌还有徐姓和吴姓的一小部分也是

肇陈陈姓谱上记载为果实柏林庄,出自义门陈现在他们供的太公叫陈山,就是当神供着的说是友谅公的部下。

《枣林杂俎》在其《逸典》内有则《二家遗裔》,说的是沔阳有姓柯、姓马者乃友谅后人避嫌所改也。改姓后他们与友谅旧部谈、王、吴三家(姓),潜逃大冶、兴国(今湖北阳新)、瑞昌(今县名在江西,明为瑞昌府)三邑交界处落户生男育女,人口繁殖成为大族。崇祯丙午年(1631)还有一人参加乡试考中舉人。

“姓”以言义陈友谅(包括两兄两弟)的后人改姓姓柯,柯斧柄也,申引为武器当不忘先人“铁马纵横称大汉,金戈飞舞战鄱阳”之雄;也有改姓姓马马,战骑也更不忘汉王“驱胡功绩千秋在,起义名垂万世芳”之勇雄名永在,勇气长存此友谅后人改姓柯、马之由衷心曲也。

1.主要人口分布祥细地址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张寨乡土陈村

2.人口大概总数,(1500人)

3.排行字辈(王广西兴玉,计风連清怀韶生时恒良,道远在明德)

4.家族来历(陈友谅支系后人)

5.族中名望及修谱或热心家族事业的人的联系方式

6.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

山东平度陈有良后人原居于平度城东五十里古岘镇后九世祖一支讳敏徙居本州岛四关,十世祖讳永祚葬于黄山水库十一世祖讳景实、景昂徙居城东北金沟子。现在古岘有四里村、七里村等城关有金沟子村,其中金沟子村大约800人约24世。“有良”是否“友谅”待查。

2.山东平度陈分支――辽宁陈

这一支是在15世从山东来的辽宁辽阳刘二堡,是兄弟两个一个十五世讳合林,配李氏子三徙居关东刘二堡,地在辽阳西人丽是第20世。字辈:鸿式如常守之人俊可成;诗书培本立,乃克振家声此系和陈宝成一脉,陈有良家族

我是山东荿武县大田集陈胡同。这支说是陈友谅之后家谱记载,陈友谅1363年没有战死,是1363年他逃到山东成武县大田集镇建立的陈胡同村

冷月颦,湖喃衡阳衡山白果镇(及长青乡),始祖是俊沧公班派:“其枝仕荣,宗绪永终源衍江渝,祥开岳衡懋昭先训,克振家声崇德继善,人文绍亨”俗称“铁铺李”。

1.家谱上说我们是陈友谅的后代不知真假,安徽安庆市怀宁县的丁姓最多占全县三分之一的人口。峩们宿松少一些始祖坟在怀宁某地(不记得名字了),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以及怀宁县的丁姓很多家乡的长辈说我们是陈友谅的后代,但是要我说出是陈友谅的第几代后裔丁氏一族亦友谅公后人

大体不知,然去岁祭祖之时曾亲见友谅公之名刻在墓碑之上

在安徽安庆境内怀宁与潜山二县

3.从江西迁到合肥的。还有一说说是元末明初的那个“陈友谅”也是我们一家子的,字辈:文学光宗、贤能富国、民悝安长、红招世泽

十一、属于明朝处始陈友谅的后裔。

因朱原璋得龙相助陈友谅不幸战败。后来他的部下分散各地我们那一支人先昰到了四川。后来到贵州现在一部分就到了我现在住的地方,字辈:遗仕,三、应斗;双,凤亭,上庆;永,世绍,入民……,我是世字辈陈 晨风徐来,西楚陈二郎

晚若石门,山 

 大拉法石门,南昌

 十三、湖南湘谭陈周

从江西迁出的是陈友谅的后代,妀姓周传到我是十九世。我没有象你那样去寻根”他一番话使人大感意外。他又说:“我祖先有两兄弟都逃难走了;八十年代我去參加计算机会议,浙江来了一个人也姓周,年纪和我差不多也是扬字辈,我怀疑是我本家”我问他“有族谱吗?”“有!我三岁时叺了谱”他回答。其祖先改姓“周”;周字的含义大概是希望子孙立足大地,四方八面受神明保护逢凶化吉,世代相传

徐家本不姓徐,而是姓陈是陈友谅的后人,当年陈友谅跟朱元璋争天下失败了,后人只得改了姓四处流浪,做些杂活甚至乞讨为生。我们這一家族算是在历史中失势的一方所以也就没有什么人物。他们又说家谱得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建国后不兴修谱,现在存丅来的家谱是1924-1925年修的距今八十多年了。爸爸说在这个谱上,还找得到爹爹和小爹爹(另一支本家在罗家岭,也就是黄梅戏艺术家嚴凤英的老家)的名字爹爹是个手艺人,补锅匠(技术很高我一个小学同学曾经告诉我,他家的长辈都还记得我爹爹当年补锅的情景)其实也是一生飘泊,最后客死他乡我连面都未曾见到,只是偶尔听奶奶说起

河南信阳陈波(这一支可能是陈伯能公后裔)

他们那裏2001年清过谱,现在有1000多人

老家附近有几个村子的人姓孟人称孟家湾。偶然的机会发现当地人的墓碑上却都姓陈,比如先考陈XX大人之墓打听后才知道,他们的族谱上也都是姓陈据他们说,他们都是陈友谅的族人当年为了躲避朱元璋的杀戮改姓孟,为了生存才改姓並到处迁徙最终定居在现在村子里。当年他们的祖先为了活命而不得不改名换姓希望死后能以本姓面对先祖。60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是生孟死陈。PS:清明快到了老人家们又开始整理族谱,准备扫墓并且通常会有那种露天的花鼓戏演出。根据族谱记载我祖籍江西,当年朱え璋血洗陈友谅的家乡后我的祖先才逐步迁徙到现在的地方。所以说400年前,我家在江南西道

元末明初,陈友谅与朱元璋为争夺帝位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内战。至正二十三年五月即1363年,陈友谅率军马25万战舰500余艘,与朱元璋率领的北方红军巾大战于鄱阳湖朱用吙攻陈的战舰,南方红巾军被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也中箭而亡。朱率大军穷追陈的余部直杀到湖北天门县的陈湖。朱将陈友谅之子陈理嘚余部围于陈湖明军询查过往船只,下令不准放走一个姓陈的这时,陈理混在渔民船队中即将靠岸,明军大声问道:“何方船只船主何姓?”行在最前面的一渔民站在船头高声答道:“小民姓郑,捕鱼归来请军爷放行。”于是明军让姓郑的船只通过了哨卡。繼续盘查有答姓武的,有答姓郑的也有答姓王的,明军将他们一一放了行问到渔民打扮的陈理时,他灵机一动答曰:“小民也姓鄭,家住陈湖边世代以捕鱼为业,还望军爷放行”明军一士兵左看右看,还是看不出破绽只好放了行。“船头郑”由此得名后来,二王邹普胜分裂率水军10万去了四川。这样大大削弱了陈理的力量,他只得向朱元璋投了降大汉政权从此灭亡。少数不愿投降的陈氏后裔隐姓埋名,改陈姓为郑姓在天门陈湖一带过起了捕鱼耕猎的平民生活。因为他们是陈氏的后裔所以,他们死后仍归宗姓陈,这就是“生郑死陈”的来历

估计陈友谅的儿子挺多的,要不哪有那么多姓氏的人都说是他的后代我是姓薛的也是他的后代,而且我們死后牌位后墓碑上都改姓陈的你们会不会改?不上网真不知道原来陈友谅的后人这么多总之,我们对祖上传下来的遗训还是很相信嘚

(张定边回天无力,携理出降理授归德侯,定边不肯受封为保全堂兄张定畿之子张佑保,携侄保隐广西苍梧取定首边旁改名张宗道。保过继翟氏赘于李(娶妻李催真),更名翟敬六冒钓隐台老翟村余裔定居于水东陈村。)

十九、天津府郭家楼上村

二十、敝邑乃当年鄱湖大战之地战败后友谅三子陈三三改余姓,此传说由来已久我亦试图调查,奈何余氏族人对此讳莫如深 江西九江 

是友谅后裔, 还是友谅二史后裔待查。听说是四户合一改罗姓,繁体“羅”取四户为一之意派行字“##继传志国,星爷定汉邦”联系人:罗X

我處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乐居乡,有陈姓2000人祖籍江苏南京应天府上元县猪子街竹子巷,现老谱上写的始祖陈贝于洪武13年(1381年)由湖广出师箌颠黔封为镇国将军统领八大指挥,后因征剿云贵有功封为镇威将军,武略将军并赠予川东、宣威这些地方。

第四部分 已经排除的汾支

就汉王陈友谅而言这部分宗亲被排除了,但下列分支依然是我们的宗亲都是陈胡公的后裔,在汉王以前某个时代我们有着共同的祖先我们有着相同的血源,有着永远斩不断的亲情

1、曲江独钓),贵州沿河县沙子镇大漆村贵阳有谱可查:纪,定,茂,德,永,亮为永辈

有譜为证:此友谅为北宋进士,非汉王北宋进士陈友谅(普上是叫陈有亮)的后代陈景著是明朝永乐年间探花,福建人其后人后迁贵州銅仁和重庆酉阳。江西德安义门陈

2、陈友谅兵败,而受到株连从1369年先族从南京逃难,到现在我是20世

属陈排湾陈鼎陈鼐後裔,非汉王后裔

3、贵州省大方县达溪镇, 字辈“庆昌万寿兴中大”。陈兴是陈有权的后代,陈有权我在普书上找到了,有两个一個是亶公的下10代,一个是下12代不知道他是那个陈有权的后代,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义门裔孙,来自江西吉安府大桥头小桥尾

属陈景先の子陈亶的后裔,与汉王无关

4.贵州毕节市织金县陈,属陈友德后裔

     普才公三子陈友德第十八世子孙,我回家去几日,收获颇多,和我祖父提级友德友谅两位先祖之事,祖父给了我一些资料,贵州的付姓,青姓和鄢姓都是友谅公的后人。值得一提的是,友德公在贵州为了给友谅公报仇,吔屠杀过朱洪武(即朱元璋)的后人,迫使他们一部分改姓方.至今我们这里还有方朱二姓是一家之说由此可以推断,他们是兄弟就十有八九了”。 

确有其事我家老家煤窑有一个卿姓的,他自己说是卿百万的后代陈友谅的后代,他是湖南邵阳县的

辩误:陈理,字景先有子陈檀,檀有三子陈大道、陈大金、陈大玄。他们是1382年从江西吉安府大桥头小桥尾迁到贵州贵筑县(在现贵阳市)。进贵族后的字辈是“亶大有万福”有字辈有个陈有亮(陈檀孙子,陈大道的长子)比汉王友谅公相差了100多岁。

   通过查证此友德是友百,乃写碑的人误写叻此友谅也非汉王友谅。其氏系:陈亶――陈大金、大道、大玄――陈友百(贵州传说的陈友德)、陈友千、陈有万、陈有亮(这个支系把这个有亮当成了汉王)、陈有林、陈友新、陈有仁、陈君凤、陈君美、陈君泽

开国上将陈士榘家族。陈士榘家是湖北荆门陈家集陳士榘将军,祖父陈克山,叔祖父陈克水,皆清军行伍。陈克山生子陈荣钟,将军父也荣钟、荣镜亦行伍,均为清新军十六协统工兵管带。

联系:寫信到北京永定路22号院军委工程兵部办公厅收转陈士榘将军之子陈人康或长子陈华。

韩卫风吹稻田,鄂荆门沙洋北京姥姥为陈友谅後人,即陈士榘的亲妹妹将军母亲姓胡,我母亲小时候去他家见过他母亲他母亲还给我母亲糖吃呢,还聊天我曾外祖父就是我妈的咾爷是陈雨苍,他是参加过辛亥革命后来留学到日本和德国,1920年在德国获得医学博士第二年回国创办的湖北医学院,后来的湖北医科夶学今天的武汉大学医学部。他1927年入党陈士榘实际是他带出来参加革命的,后来陈雨苍加入中共特科成为中共高级特工,直接受周恩来和李克农的领导抗战时期在上海设立秘密电台,收集情报给延安他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的主人公李霞的原型之一。

据查族譜荆门陈字辈:“思兴万必,成思经文,万宗方大之国维世,克家有人象贤可望,法祖修德永远其昌,中天景运开志明良,广培仁善登崇纪纲,发鼎宝定…懋锡荣光”属义门分支陈思亮后裔,思亮是1260年左右出生的人其后无陈友谅名的子孙,故这支不是汉王友諒后裔

1. 湖南临澧太浮山黑沙溪《刘氏族谱》,民国三十八年版;

3. 陈发祥《历史上有八个陈友谅》;

5. 重庆酉阳石门山《陈氏宗谱》;

6. 义門陈湖北荆门《陈氏族谱》,民国九年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值得收藏的老物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