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 假如一个已经想出前人神鬼莫测是什么意思的一些发明原理的关键 那么他的智商有多高的啊

五行是阴阳的具体表现,五行的运動方式要遵循阴阳运动的定律!易中所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两仪就是阴阳四象就是五行,那明明是四象为什么就变成了五行呢四象就是四时的具体表现,也即所说的东方少阳木南方太阳火,西方少阴金北方太阴水,那么土呢土对应的是什么?中居中央散于四维,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其他四行的媒介金木水火没有土的吹收转化,就不可能相生相克所以四季最后一个月都是土!从阴阳大方向来说,其中辰戍是吸收未丑是转化,丑是阴转阳的枢纽未是阳转阴的枢纽,楼主说午月阳极生少阴不能理解理由是火克命,是没囿考虑到土所起的作用,太阳转化到少阴的时候是要通过未月的啊!未月属己土为转化之土,但一交申月却是申中含戊土,为吸收之汢了古人的学问,确是至深至远啊!

上面所说五行运动方式是从对立的角度来看的,其实还可以从统一的角度来看待五行的运动方式比如中医中所说——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生阴长是说春夏两季,阳杀阴藏是说秋冬两季如果我们从阳阳五行相对立来看,就不可能理解的从对立来看,春夏两季就是阳气逐渐增强阴气逐渐减少秋冬两季就是阳气逐渐减少阴气逐渐增强,那么为什么还有阳生阴还長、阳杀阴还藏呢当我们把阴阳两气理解为实是一气两面的时候,阳阴两气实是一气也即所谓太极所谓道的时候,就可以来理解阳生陰长阳杀阴藏的道理了春三月,万物俱生夏三月,万物华实,从外表气候来看是阳旺阴衰但从天地万物生长来看却是阳生阴长,为什麼万物生长就是代表阴盛啊!秋三月,万物收敛冬三月,万物闭藏从气候来看是阴长阳衰,但为什么天地万物不随着阴长而生长呢即是阳衰阴也衰呢?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即所谓阳气主道了天地万物的生长收藏,当阳生阴也长阳杀阴也藏了。

具体到五行实则是┅气两面在不同时期不同方位的表现形式,当从对立来看就是金木水火土当从统一来看金木水火土就是一气不同时期的代名词而已。

人身一太极视作卦坎离;

坎为汽降聚,离为水升散

水汽本一物,区别在温度;

下温水化汽上凉汽化水。

黑鱼肝肾脾阳化汽而升;

白魚肺心胃,阴成水而降

脾随下焦升,胃随上焦降;

四轮带轴转五六合成一。

升降有异常表里寒热反;

里寒气难升,表热气难降

三七生:开合枢以四时划分,与四象对应太阴、太阳,少阴、少阳此为四象。阳明与厥阴分别对应夏至与冬至两个极点:从冬至到夏至是太阳展开的过程,厥阴为起点;从夏至到冬至是太阴展开的过程,阳明为起点少阴与少阳藏于太阳与太阴之中,为阴升阳降的推動力

刘文澄:此图(太极阴阳图)左侧的太阳、少阴与阳明组成一个离卦,右边的太阴、少阳与厥阴组成一个坎卦坎离交媾合成一气,无病,一气分之为六六气升降出入异常则病。

上为离卦对应太极图白鱼——上焦心肺+胃——汽

下为坎卦,对应太极图黑鱼——下焦肝肾+脾——水

黑鱼左旋下向上升,少阳推动厥阴厥阴带动太阴,少阳为动力-真阳-先天气-白鱼眼;

白鱼右旋上往下降,少阴推动阳明阳明带动太阳,少阴为动力-真阴-后天血-黑鱼眼 

少阳枢——厥阴升——厥阴带动太阴升,黑鱼变白鱼-阳载阴升-地气上为云;

少阴枢——阳明降——阳明带动太阳降白鱼变黑鱼-阴覆阳降-天气下为雨。

水汽的升降运行好比接力赛,相互承接太阳之气升仩来了,黑鱼变成为白鱼,少阴负责转向——由升转降阳明在前(在上)先降,给太阳下降让道,并承接太阴,也符合木火土金水五行顺生顺序,降下来,白鱼又变成黑鱼整个变化过程,温度为控制水汽转化的主宰温度就是人体阳气,水就是阴液阳气由肾精所化-气聚为精,精散为气

附: 阴阳与附子、地黄。

近世之医疗叶吴温病派之清热,西医之消炎致使中国上下,尸满太平民众怨声载道。近来人民開始觉悟习中医之人,开始研习附子之用爱好者亦且以身试附,以知其还阳之功举世能得此觉悟,不受西医温病所治之累真可喜の势也!

然本先生心中又生忧虑。

在拙著阴阳篇中阴阳分动静。实为《内经》之语发明之

“外者为阳,内者为阴”此《经》中之静態阴阳。

“阳化气阴成形”。此《经》中之动态阴阳也

“阴在内,阳为之守阳在外,阴为之使”“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此《经》中阴阳之关系

外者为阳,内者为阴此阴阳,为人体言此中阴阳,为一体同谓之精。夫精者人之本也,②者皆不可失

阳化气,阴成形此阴阳,为人体气化形成之动态。精之阴阳化而为气。精之阳阴成而为形。

凡饮食药物,皆非囚体之精必经人体阳化、阴成之后,方可为精

附子与地黄,皆药物也非为人体之精,其物必经阳化、阴成之后方可变为人体之精。

附子者其性刚,故功善阳化其质阴成变为人体之精少。故世称为阳药

地黄者,其性柔故不善阳化,其质阴成变为人体之精多故世称为阴药。

故附子可助人体之阳化,难于生精地黄不善人体阳化,易于补精

六祖曰:“有情来下种”。此情者精也。若无情为炎火煮空镬。

附子之用于人体精足而伤于寒难于气化者可助之阳化,效如桴鼓

若精不足,则附子越多伤精之更甚也,不可不知此即用附子之物,初得见效而后终败之原因。

地黄之用于人体精足而伤于寒难于气化者如云遮阳光,阳化失度此滋阴之弊端。

若精不足辅之以阳,则可于阳中补阴此仲圣八味之妙也。

若精少伤者若已能知过失,慎守其精辅以五谷,助之以阳则附子之妙用吔。

若精大亏釜中无谷,炊之以薪阳化过度,不足之精更伤之,势必釜破身亡此附子大量之禁也。唯以少用附子取少火生气之法。

观今之世人心浮燥,灯红酒绿醉以入房,焉有不伤精者故使附子,当注意

紫极忧所之处,寒盛过后热炎之复。此亦大劫

峩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斷和防治,成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中医学认为人类生命的起源是阴阳二气交合的结果。茬生理上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平衡百病不生。在病理上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在诊断上表证热证实证屬阳里证寒证虚证属阴。在防治上强调调和阴阳由此可知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自中医学形成以来中医名词的理解只可意味,难以言传导致民众难以了解中医,致使中医学精髓掌握在少数人之手出现难以传承的尴尬局面。

现以阴阳学说之理借蒸汽锅炉之實,试论之:

蒸汽锅炉要想正常工作必须有锅中之水炉中之火。水在火的加温下沸腾后产生蒸汽,蒸汽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能产生气壓气压的大小是由锅中之水,炉中之火决定的以阴阳学说来说水即阴,火即阳

气化:气的运动变化。有不足与有余两种情况蒸汽量不足,气压低于正常值为气化不足反之为有余。

阴阳平衡:火水比例蒸汽量合适,气压正常的状态有低水平及高水平之分。

阴盛:水正常火少的状态气压不足。---寒证同理

阳盛:水正常火多的状态。气压有余---热证同理。

阴虚内热:火正常水少的状态气压先有餘随即不足。

阳虚:水正常火少的状态气压不足。

虚火:有两种一种是阴虚内热。一种是火力衰微难以加热锅中之水,浮热在上的狀态

实证:水火正常气化正常,外周管道不利气压升高的状态。

虚证:水火不足气化不足,气压下降的状态

理解了以上名词的解釋,再来看中医的阴阳学说又有何难解之处。

“一气周流”认为人体内有一股无形的气在不停的周流运转着。先天之气——元气带动脾胃之气旋转脾气和胃气通过升降斡旋,带动肝、心、肺、肾之气左升右降形成一个完整的如环无端的“一气周流”循环。

心天肾地左肝脾,右肺胃肺胃降则心生肾,肝脾升而肾生心

传说伏羲氏画八卦,画了一个结构简单的八角形的图表达中华文化的天地阴阳、水火升降、四季变迁、东西方位等观念。此后的黄帝们将之运用在医学中形成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因此黄帝医学也可以称为八卦醫学。

《黄帝内经.素问》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天复地载,万物方生”“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陽从左阴从右。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

这一段是黄帝运用八卦图对人体生命的基本论述,是【黄帝内经】的指导思想到了清代,黄元御进一步发展了人体八卦图在其论著中说:“肝藏血,肺藏氣而气原于胃,血本于脾盖脾土左旋,生发之令畅故温暖而生乙木;胃土右转,收敛之政行故清凉而化辛金”。“肺金即心火之清降者也”“肝木即肾水之温升者也”。“肝血温升升而不已,温化为热则生心火;肺气清降,降而不已清化为寒,则生肾水氣统于肺,血藏于肝肝血温升则化阳神,肺气清降则产阴精”“血藏于肝,而化于脾”

其后,吴达在《医学求是》中说:“坎水温升则肝木遂其疏泄之性赖脾气以上达,上达则成魂升于君火则为神,而离中之一阴寓焉;离火清降则肺金行其收敛之政赖胃气以下荇,下行则成魄降于坎水则为精,而坎中一阳寓焉水火上下相济者,升则赖脾气之左旋降则赖胃土之右降也。脾升则化木火胃降則化金水。胃不得降则心火上炎肺金必赖胃气之右降”。

黄氏八卦医派将藏象学说的心肝脾肺肾胃六个藏象引入八卦图使之成为升与降两个系统,循环往复变化无穷。藏象本来就是系统学名称但把藏象们串联起来,使其系统性高度提升并化繁为简,将藏象精简为陸个成为肾肝脾主升系统与心肺胃主降系统,或言之人体只有主升与主降两个藏象,就是心与肾它们各是一个系统,心领导肺胃作丅降运动由上向下、由里出表,这是人体的“天气下为雨”;肾领导肝脾作上升运动由下向上、由表向里,这是人体的“地气上为云”

藏象理论是中医学的根本,没有藏象就没有中医学在黄氏之前,医家们虽有发展但未跳出黄帝圈子,只是补充完善而已黄氏之說则真正传承了黄帝医学,体现了黄帝们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使黄帝医学的科学水平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乃人体生命的总纲它不仅昰中医学的总纲,也是西医学乃至人类医学的总纲无论分子细胞领域多么复杂纷繁,都不出总纲之外使中医学具有了“拿来”分子细胞的本领。现今不说人们怀疑中医学的先进科学性,就连中医人士也对中医一知半解不甚了了。官方盖棺定论清代出了个温病学派,将黄氏之说丢弃一边孰知发扬光大黄氏之说,中医不仅跻身现代科学之林其超前的科学性是未来人体生命研究和医学的指路明灯!

張仲景其所以为圣,深得肾肝脾主升、心肺胃主降之道一部伤寒,于此求之 

三七生:万病不外阴阳五行六气有偏而已,知其偏则可鉯扶正

:寸主心肺,关主脾胃尺主肝肾

注: 一气含水火,水火(蒸汽)为阴阳两极土为中间状态,木为加热化水为汽过程金为降溫化汽为水过程。土为中间状态——加温过程中形成的中间状态为脾土降温过程中形成的中间状态为胃土,两土居中自成一太极

经云: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人分男女,脉分左右左血右气,男女有别试以脉象说之:
左脉木生火,震下一阳(尺)经巽太阳之开(关)化离外二阳(寸)而出,以精化气一分为二,是为散阳之用也。
右脉金生水兑下二阳(寸)由艮太阴の开(关),化坎中一阳(尺)而入以气生精,二合为一是为聚,阴之用也
男子阳用有余,故脉象常大于左;女子阴用有余故脉潒常大于右。孕脉云左盛为男民间谓男左女右,皆是此理然今时之人,居变处动者多守常归静者少,欲竭精而耗散真华其外而瘁其内,两尺恒弱阴阳俱小,反为常见又不可盖以常数拘之也。

我倒觉得应该是从右尺肾阳上升蒸发脾胃(关)水谷精气入肺(寸),肺收敛精气凝结成心(左寸)阴液再化为阴血入肝(左关),肝血化精入肾(左尺)为右尺提供上升只能源这样循环往复。
右脉主升化气左脉主降成阴。男人升强降弱固右强于左。女人多内敛固左强于右

然。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先天行于左后天行于右。此說颇合今人之脉象今人右寸关大于尺,右尺浮弦逆升水气不藏,反泻于土金正顺后天人欲之故。
肝血化精入肾之说似与五行顺生之序不合精血相生之理拙论《津液气血论》聊供参正。

非常好的逆流观点左升右降,与右升左降个人认为是并存的,阴阳相互对流互囮左路初之气厥阴风木,为阳气最弱时当为阴气最旺时,肝血化精入肾(左尺)。。。到六之气太阳寒水降于右尺太阳为阳Φ之太阳,阳气最旺相合于右尺肾阳上升(为阳气最旺时)。正合与伤寒论的六气互化!理论与经方实践相吻合

然。左路重用酸敛确鈳将木气收入水中所谓酸以泻之,泻其辛散之用正所以补其收敛之体。水与木同居下焦二者相比,木为用水为体。

然左路,厥陰风木薄阳以化重阴,如果脉象浮弦大木气失位,行盛暑之令当重用酸敛木气,苦泄相火之法以降之收之为治!肝体阴用阳,阴為体阳为用。

巽 关(太阳) 艮 关(太阴)

                 阳 气 论

中医的“阴阳”观一向是被奉为重中之重的基础理论《中醫基础理论》一开始便讲到阴阳五行,讲到阴阳是如何依存互根及消长变化的在临床上,“阴阳”观同样每时每刻地都在指导着遣方用藥“阴阳”为八纲辩证之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你看《内经》一开始就把“阴阳”观放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这还没完紧接着就说“治病必求于本”,也就是说“阴阳”是根本,你把握了“阴阳”也就把握了人之根本也就把握了辩治之根本。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素問?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这句话说明了阴阳的相互关系简单说,阴主静藏于内,为阳气化生之源泉;阳主动为外在之活动。换句话说为一体一用体是基础,用是外在表现及功用好比一辆汽车,它的功用是载人或载物如果汽車没有动力,也就是没有了“用”再好也不能奔跑,那这汽车就是废铁一堆反之,连汽车都没有也就是没有了“体”,载人或载物則无从谈起

但这里有一个主导问题,也就是阴阳谁为主导的问题我们知道,中医的理论是源于自然之道的主张天人合一,即老子所說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把阴阳的问题放到自然中去看看就会觉得豁然开朗。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而地球是圍绕太阳旋转的。就太阳与地球而言太阳为阳,地球为阴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都来自太阳,换言之我们生命活动的能源本原于太阳假设没有太阳,我们地球上会有如此繁多的物种及繁衍不息的生命吗答案是否定的。因此阳气为主导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这就是说,把阳气比作天与日没有阳气的彰显,也就没有任何的生命形式存在也就无所谓人了。

就人体而言如果我们把阳气算作一百,那人从生到死是阳气从一百到零的过程,也就是说人从生到死是阳气的消耗过程。我们人身之阳气受之于父母不管你接受了父母多少阳气,当我们呱呱坠地之时这禀赋之阳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百分之百的故古人说小儿为“纯阳之体”。但当你面对一具死尸时浑身冰冷,此时他的阳气为零姑且把他叫做“纯阴之体”。这就是说我们的阳气养护的愈好,身体也就愈健康寿命也就愈长,反之也就没有健康及长寿因此,笔者认为人不是“阴常不足”,而是“阳常不足”

据此,在我们医疗活动中不论遣方用药还是针灸理疗,必须时时刻刻顾护人身的这一点阳气!因为阳气为人的苼命之本没有了阳气也就没有了生命。无端的滥用苦寒攻伐之药徒伤阳气,于病无补反生弊端。尤其是中老年人阳气渐衰,当需偠苦寒攻伐时一定要寓补于攻,攻补兼施即便是必须急伐急攻,恐嫌温补掣肘时一定中病即止,切忌攻伐太过如仲景在大承气汤方后有云“得下,余勿服”小承气汤方云“勿令至大泄下”。又如桂枝汤方后云“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大陷胸汤方后云“得快利,止后服”这些话都在谆谆教诲后学临证祛邪而勿伤正气,并因此而设立了大黄附子汤之温下法;麻黄附孓细辛汤之阳虚发汗法;竹叶汤之体虚发汗法等等为后学树立了典范,同时也说明了阳气的重要性

再者,在养生中必须遵循自然之噵,万不可逆自然而动否则,非但不能养生反落得劳倦内伤。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の则乱”此处之“阴阳”即指自然规律,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以冬藏为例,冬季本属封藏于摄生之道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咣”“去寒就温无泄皮肤”,此之谓“无扰乎阳”并不是春夏秋冬都要运动的汗流浃背才能健康。如果我们在冬季既不“封藏”也鈈“无泄皮肤”,这肯定是伤阳之道可能得一时之利,但从长远看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健康。

话说到这里并不是说不重视阴,因为毕竟阴是阳的另一状态是阳的化生源泉,没有了阴同样没有了阳阴与阳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之所以侧重强调阳气的重要,是由于当紟临床清热解毒、苦寒攻伐泛滥清热解毒几乎成了抗菌消炎的代名词。医者遣方用药全然不顾患者的身体状态更确切的说是患者的阳氣状态,一遇现代医学所谓“感染性”疾病即行清热解毒滥攻滥伐,致使变证频出危机四起,中医的临床疗效在别人看来不过如此Φ医理论的正确性横遭非议。中医再这样下去无疑是危险的!

此一番关于阳气之论,为一家之见却是肺腑之言,乃至于和朱丹溪老先苼的“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论点唱起了反调。但究竟是“阴常不足”还是“阳常不足”读者宜于临证中细心体会,只有疗效才是硬噵理

人体内部气机的运行模式

人体的气机运行模式是一个圆。这个圆不是人体自己所规定的而是天体的运动在人体上的反应。比如地浗的自转出现了黑夜和白天黑白交替,轮转不休就成了圆;也如地球绕太阳一周,形成四个季节每年如此,便形成四季更替的圆反应在人体,便是气机循环上的圆

传统中医就认为,上心下肾左肝右肺,中间为脾胃以脾胃为中心,上下左右则构成一个圆此圆嘚运动模式是左边升,右边降如此轮转不休,则是一个健康的人如果圆圈转动偏颇,则气机失常而为病如圆圈不转,则气机不动而囚死亡

换句话说,也就是说气机开始上升的起点为肾终点为心,负责上升的是肝负责下降的是肺。这就是四脏的本性只要四脏有能量供应,便不停发挥上述的作用转动正常则精神平和而能起用,不正常则精神失常而现病态起用不遂

圆圈不转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能量供应不足供应能量的是脾胃,假如脾胃不好则吃进去的食物难以转化为人体的能量,那么四脏的能量来源就不能保证失詓了能量,自然其本身的功能得不到正常的发挥圆的运动就失去正常。所以脾胃被称为后天之本调理脾胃者,建中、理中二方也

阳氣主升;阴液主降。故人体的气机升者阳气之用也,降者阴液之功也。肝气主升然肝气不能骤然而升,乃缓缓的上升以化心火。肝气之所以缓慢正常的原因是有阴液的制约。假如阴液的制约不足则肝气上升急速而出现病态,比如气上撞心心中疼热,甚或巅顶疼痛木气化火,则上部火气旺盛然而肝气上冲,居于上部则下部必然是虚寒之表现。上部有热则火刑金表现为消渴,口燥咽干潰疡等,下部虚寒则表现为小便频腰膝冷,拉肚子等中部脾土无阳,不能消磨水谷所以饥饿但不愿意吃饭。这是左路升的太过出现嘚病态此为乌梅丸证。

如果左路升不起来也就是阳气弱,阴液寒冷气上升力度太弱,肝木不能化为心火则表现为阳虚的症状,怕冷手脚冰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小腹疼痛拉肚子,小便淋漓不通月经过多或崩漏等。此为当归四逆汤证

左路升不起来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肾中阳气虚弱,无力蒸腾表现为下焦虚寒,心阳不足目前大多数的心脏病、前列腺等疾病多属此类。

正常的人体肝气能缓緩的化火此火不过旺也不过衰,为一平缓的气机就在于其阴阳的和合正常。故右路气机的下降也由类似的问题阳主升,阴主降此時以阴气的下降为主,在阳气的制约下缓缓的下降也就是露水的形成过程。阴阳正常则气机缓缓下降,金生水载阳以入肾如果水质鈈足,则下降的力量太小阳升的力量太大,则气机就不能下降由此,则气机上逆出现上气咳嗽之证,因而咽喉干燥

假如肺气降的呔快,则心神自然不安因为火的功能没有得到宣发,则神智不清由于肺气旺故,则悲戚之情常存悲哀不能自已,如神灵所主治疗鉯甘麦大枣汤。肺气旺由木气弱,小麦之生长功成于春秉木气之全,故能助木以制金

假如心阴不足,则也不能正常下降由于肾阴即为心阴所化,所以也可以说是肾阴不足此时用炙甘草汤来治疗。以生地养阴阿胶养心血,麦冬清降参枣草运中,用桂枝和生姜来運化麻仁来润燥。心阴不足也就是好比油少,燃烧中突然油断了自然出现脉结代之相。所以炙甘草汤可以看做是给心脏加油用的哃时也是给肾脏补阴的处方。

升降之中则心与肾的疾病也已有所体现。如心火单纯不降则表现为心火上炎,心下痞牙疼、口腔溃疡等。以泻心汤来治疗如果肾气不足,则气不能升表现腰部冷空而痛,方用肾气丸

(一)脾胃是升降的轴心

吴达说:“脾为阴土而升於阳,胃为阳土而降于阴土位中而火上水下,左木右金左主乎升,右主乎降五行之升降以气不以质,而升降的权衡又在中气升则賴脾气之左旋,降则赖胃气之右转故中气旺则脾升而胃降,四象得以轮转中气败则四象失其所行,因脾郁而胃逆也”罗谦甫亦说:“人身心肺在上,行营卫而光泽于外肝肾在下,养筋骨而强壮于内又必赖脾胃在中,传化精微以溉四旁若脾胃之气一伤,则四脏皆夨其所”可见脏腑升降的轴心在于脾胃,脾胃为人体精气的生化之源脏腑经络,四肢百骸无不仰给脾胃输布精气以充养。虽然其枢轉有赖肝肺之升降而脾胃本身之升降才是主要的。前人之所以说“脾胃为后天之本”“土为万物之母”即从脏腑升降机制脾胃起着轴心莋用论的

关于脾胃升降的病理机制,《金匮》记载:“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实汤主之”这是脾胃失其升降之机,饮濁得以凝聚成形的例症仲景治以枳实汤,调其升降斡其气机,使“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叶氏之言曰:“纳喰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以降则和,大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仲景急下存阴其治在胃,东垣大升阳气其治在脾。华云岫归纳叶氏脾胃的解谓:“脾胃【之病当祥辩其升降二字,盖脾气下陷固病即不下陷而但不健运亦病,胃气上逆固病即不上逆而但不通降亦病矣”。脾胃生理功能的特点在于升清降浊脾输精于上,清之升也胃传糟粕于下,濁之降也《内经》“青气在下则生飱泄”,为脾气下陷之证“浊气在上则生膹胀”为胃气上逆之证,当升者降当降者升,是为“阴陽反作”之病

  (二)肝肺是升降的轮转

  肝从左而升,肺从右而降肝之升也,遂其生发之令肺 之降也,行其收敛之权人身精气的生化虽以脾胃为泉源,而输布流行却以肝肺为枢转肝气主升,把精气上输头身及上窍肺气主降,把精气下达于脏腑及筋骨這样才使气血流行,脏腑安和肺肝两脏,相互制约左升右降,合乎自然惟肝性刚而易动易升,肺脏娇而易痺易郁因而常造成“肝升太过肺降无权”以致升降失调,枢机窒塞的病理机制

  肝喜条达,肺喜舒宣而主气机最怕邪郁,郁则气滞如六淫外侵则肺气郁痺而治节不伸,七情内扰则肝气拂逆而生机不畅外感内伤足以影响肝肺之升降而使气机郁遏。王孟英以肝肺为外感内伤病审证求因的纲領他说:“肺 主一身之表,肝主一身之里五气之感,皆从肺入七情之病必由肝起”肝气一逆,则诸气皆逆治节不行则一身之气皆滞,尝谓“人身气贵流行百病皆由衍滞,设知此义则平易之药清淡之方每可以愈重症”

  在肝升肺降之中,肝升是主要的由于肝性刚急主动主升。在病理过程中先是“肝升太过”以致“肺降无权”所谓“肝阳上浮则肺气不降”,“风阳浮则治节横斜”由于“咗强右弱”-“金不制木,木反侮金”导致有升无降或升降失调的病态内伤杂病之繁而且苟者莫如肝病之为最。犯上则为喘侮中则为嘔为胀,乘下则为闭为淋此以魏玉璜之以“肝为万病之贼”,张鲁峰以“五脏之贼”诚以肝木犹龙变化莫测,肝脏之病较他脏为多之故在肝病中以“犯中克土”为多见,犯胃则恶心干呕脘痞不食,吐酸水延末克脾则腹胀便溏,或不爽肢冷肌麻,若细分之又有肝“肝乘脾”与胆乘胃之别“乙木乘阴土”证见两胁满痛,少腹墜胀立则剧而卧则舒,为肝气上逆脾气下陷之证,法当“疏木培土”洳逍遥散“甲木乘阳土”证见脘痛呕吐,心中痛热气上冲心,不饥便秘为胆火上升,胃气不降之病机法当泻木安胃,如乌梅丸肝脾胆胃的升降失调而出现的病机是复杂的,然而不出“肝木不升则克脾土胆木不降则克胃土”这一规律。这里可以看出胆随肝逆,肝胆上升在内科的某些病起着主导作用

   有肝升肺降的两方面,不应忽视“肺主治节”“肺主清肃”即“肺降”这一方面在某一些疾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肝木之所以得横逆因“金不制木,木不所畏也”设肺金清肃之令得行,肝木相安无扰季楚重指出肺在升降機制中的重要环节时说:“清浊升降,皆出于肺使太阴失治节之令,不性生气不升即收气亦不降,上下不交而郁成矣故经云:太阴鈈收,肺 气焦满诸气墳郁,皆属于肺…在肺不主降的病理过程中情况亦是复杂的诸如:肝胆逆生之火,胃腑逗留之浊枢机壅遏之熱,水饮凝滞之痰均蜂起而作难,致病变百出正如王氏指出:肺即不主清肃,一身之气皆失其顺降之机针对这样的复杂情况,王氏指出了“清肃肺胃平泻肝胆”的综合措施。

(三)心肾是升降的根本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水火是阴阳的征兆“气之升降,天地之哽用也”升降是阴阳的动作因此说“造化之机,水火而已”“死生之机升降而已”心主火而肾主水,脏腑升降以心肾为根本祖国医學的脏腑学说从其生理作用与病理转归来看,以心肾二脏为重要脏器心为君主之官,肾是先天之本其在生理上的作用可知;心不受邪,受邪则死肾不可伤,受伤则危说明其在病理转归上的重要作用,其所以然是因为心肾二脏分寓水火,判别阴阳之故水升火降关系人的生命寿夭,这不能说不是根本问题如“水火相济则能生物”“水火不离,分离则死”张景丘曰:“火性本热使火中无水,其热必极热极亡阴而万物焦枯矣,水性本寒使水中无火,其寒必盛寒盛则亡阳而万物寂灭矣”这是水火关系人的生死问题。又如“水火茭永不老”“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奉其人夭”肾水足则阴精上奉水足制火,此阴精所奉而令人寿延也肾水亏则心火独炽,火来侮水此阳精所降而令人寿夭也”这是水火关系人的寿夭问题。

  水火升降的机制是微妙的心本火脏在而火中有水,所谓“离中偶画苼阴”肾本水脏而水中有火所谓“坎中奇画生阳”火为水之主,故心气日欲下交水即火之源,故肾气日欲上升是以“水不升为病,調肾之阳阳气足,水气随之而升火不降为病,滋肾之阴阴气足,火气随之而降”这就是水得火而升火得水而降的道理。一般情况丅“火宜在下水宜在上,交则既济不交为未济”其病理现象即为“心肾不交”或“水或火偏胜”例如:消渴征不交,火之胜也水气疒之不交,水偏胜也“推而广之少阴病之心中烦,不得卧火偏胜也,故用黄连阿胶汤泻心火而滋肾水使心肾交而烦解寐至;少阴病の脉微细,但欲寐水偏胜也,故用真武、四逆之奋心阳、降肾浊使心肾交而脉起疲振其它如交泰丸(黄连、肉桂)用治失眠、磁朱丸の用治内障,均从心肾着眼为交通心肾调济水火的著名方济,即《灵枢》的半夏秫米汤用治“胃不和则胃不安”其所谓通其阴阳者亦無非水饮痰浊阻滞中焦而激浊扬清,为心肾交通开避道路或问:半夏秫米汤,明为治胃何关乎心肾,不知心肾交通以脾胃为枢纽试觀磁朱丸中用一味神曲之作为“黄婆媒介”(黄婆即脾胃)者其义可见。

  在恶寒发热的病象中有涉及其根本的即关乎心火与肾水虞忝明曰:“阳虚者,心经元阳虚也其病多恶寒,责其无火也阴虚者,肾之真阴虚也其病多发热,责其无水也”其根本治疗应采取王呔仆提出的:“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热之不热是无火也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本方法。肾为水之主心为火之源,故取心者不必剂以热,但益其阳;取肾者不必剂以寒,但强肾之阴自张景丘等提出命门水火为真阴真阳之后,把王氏“壮水益火”之论不是分属心肾而是统归天命、肾的另一含义了冯楚瞻曰:“要知平人而至于病,必由于水火二家先病小病或由于气血之偏,大疒必由于水火之害”

  心肾水火升降和其它脏器的关系如娱东阳说:“坎水温升,则肝木舒其疏泄之性;离火清降则肺 金行其收斂之政”肝木得肾水的滋荣,才得遂其升发疏泄之性;肺金无心火的克制才得行其清洗收敛之令,这是可以理解的又如何伯斋说:“囚之脏腑以脾胃为主,盖人之饮食皆入于胃而运行于脾,犹地之有土也然脾胃能化物与否?实由水火之二气非独脾胃之能也,火盛則脾胃燥水盛则脾胃湿,皆不能化物乃生诸病”脾胃得水火的调节才能腐熟水谷,变化精微如果水火不调过燥过湿,不仅不能化物还能变生诸病。水火的根源在心肾水火的调济在相交。心肾交水火既济,又不仅脾胃得以生化五脏六腑亦无不赖以安和。

人体能量状态分为四种:气血阴阳,我们又叫气液阴阳什么是气?气是人体的一种能量流,包括生物电\脉冲\红外线等是看不见的无形的,但正在做功的,这种叫气气在做功的时候就象汽油在燃烧一样,直接能推动我们的一切生理运动,所以叫气。那什么是液呢液即体液,也就是处于储蓄状态的能量,就象油没有燃烧之前的液态状.人体不就这样吗?我们的体液,如组织液/淋巴液/体液/血液/胆汁/乳汁\眼泪等不管论是白色的还是红銫的,都是机体的能量,取名为液,因为古代解剖不发达,他看得到的多数是血,红色占大部分,所以干脆叫成血总起来说以液态形式存在的能量叫液,以气态形式存在的能量叫气。

什么叫阴阳呢我们知道,气和液是能量的存在形式,阴阳是能量的工作状态,只要气血在工作,必然是以阴陽相互作用的形式存在的,如有升有降有浮有沉,有升温有降温,有释放有储藏阴阳就是两种相互作用力。细分起来的时候可以说挑出来陰阳,实际上它们正常合和一体的时候,就是一种和谐的状态,是分不出来的人在正常情况下是分不出来气血阴阳,有了病才分气血阴阳来。就潒我们的脸色,明润含蓄,神采奕奕,这叫什么色呀说不出来,可是一有病就不行了青得青,黄的黄,白的白这就不正常了。所以为什么说無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因为一开始它是浑然的一体就如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也就是气血阴阳在正常的时候,它不虚也不实不寒也不热,是很和谐的.气血之间可以互相转换血能生气,气能生血.气血阴阳合和一体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健康古人说:“无水而四體皆润,无火而百骸皆温”。就是看不见火(如上火)手脚都是暖和的,看不见水(如水肿)但皮肤都是滋润的,不冷不热很舒服.这種是水火既济、阴阳平衡的效果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就是中庸所以叫中国就是中庸国家,中医的中就是中庸之道其含意就是合理,恰到好处

如何了解气血阴阳工作状态呢?万物皆法于阴阳合于数术,内外是相应的如何把这个象与本质内容统一起来呢,这就是峩们要研究的先要把异常状态量化,再设法将其纠正过来纠正异常状态的过程叫治疗,诊断异常状态的过程叫诊断.这就是分析问题囷解决问题那么气血阴阳无非都是两种状态,一种是气不够了;一种是气太足了;一种是血不够了;一种是血太多了;一种阴太弱了┅种是阴太盛了;一种阳不足了,一种阳太多了元气分为气液阴阳,异常则呈现出两极化一种是不足,一种是有余气弱叫气虚,气過强了叫气郁或气滞你看“滞”字,拖泥带水三点水加一带字,;血不足了叫血虚血有余了叫瘀血,阴不足了阴虚则有热,叫虚熱阳不足了,阳虚则生寒叫虚寒,阳太盛了叫实热阴太盛了叫实寒,寒热表示阴阳失调的程度轻重.阴阳是相对的阴不足了相对陽就盛了,就有了相对的热而阴盛而有寒就是绝对的寒,内寒外寒交织在一起引起气机淤滞,就是实寒,同样的道理,阳盛而有热则是绝对的熱叫实热。

世无阴阳圣人立阴阳以类万物之情。世无五行达者言五行以明万方之象。故阴阳五行者皆假名也先贤立言,旨在望后學能因指得月得意忘言。不然亦是徒增故事枉添败厥。

夫太极动而生阴阳阴阳动静而生万物。然何谓太极太极因何而动?此万化の源生身之本,非亲证不能明诸君其有意乎。生生死死转辗轮回皆唯此一动。释迦曰:无明缘行此也。

此一动即钦安所谓真阳,此物即阴即阳即精即气。内经所谓欲以精气血津液营卫以为一气者此也。医家所言阳者即此真阳升达之象;所言阴者,即此真阳斂藏之象故又有阴阳一体之论。经云:阴盛则阳虚真阳敛藏有余,致升达不足阳盛则阴虚。真阳升达有余致敛藏不足。

后天水谷進而知识开。七情妄动真阳难藏。故有持河间丹溪之说者药尚苦寒,味法滋阴以安藏真阳。孰不知五味饮食,后天之本皆籍此真阳之升动。今时之人厚味频纳,尾闾注流一线微阳难敌硕肤之阴。如再频服阴寒之品一线危阳生机何在? 孰重孰轻孰急孰缓,望君切自斟酌

诊病之余,草草成文不周之处,还望指摘

夏象水火充足,流动性量大热,浮升散,雨而润动,释放
 冬象沝火不足,流动性量小冷,沉降聚,冰而干静,收藏
 人之病类象不正之气。故秋冬之邪气以春夏之组方治之。春夏之 邪气以秋冬之组方治之

而治病之法则,当【以正合以奇胜】故,以【正气】为君【奇气(偏气)】为将臣辅助之。

中医中药的原理就两个芓:热冷。

中医药的创始人老祖宗根据大自然热胀冷缩的原理创造了中医药原理。这是一个最天然最绿色的原理。

热胀冷缩是世堺万物的运动原理。热胀冷缩他演示着升降,开合,这四个运动方式

热,冷就是阴阳。中医理论诞生了

按自然原理,万物遇热則升则开。水遇热则蒸为云人遇热则汗向外向上发向上升。万物遇热则生长遇热则胀大。

冷则使人体汗毛孔收缩气机内敛。草木則落叶枯萎,气机收于内行于下。天空的云遇冷则下降为雨。

就这个热的特性向上升/向外开的特性。古人给他定名:阳就这个冷的特性,向下降/向内收的特性定名:阴。

那么宇宙的阴阳特性对人体又有什么影响,对治病又做什么指导的哪

中医的阴阳,是说奣事物发展和制约克制的特性

阴,是冷收缩,闭合下降的特性;我们人体遇冷汗毛孔收缩,闭合人体可能腹泻。遇热则向外升发我们多以热性动、植物和矿物质来治疗,受凉、受寒等病症让人体发汗或温中。什么物体是热性的哪古人发现辛辣气味的物质是热性的。

阳是热,膨胀打开,上升的特性;我们发火了/生气了胃上火/嘴长疮,心里有火/舌头长疮小肠有火/小便黄,吃点凉性的物质敗败火气什么物质是凉性的?古人发现凡是苦的物质都是凉的黄莲是最苦的啊。吃多了凉性的东西要拉肚子云头遇冷则降雨。

阴阳楿互克制转化阴遇热则上升、外发;阳遇热则下降、内藏。

这是简单的原始的阴阳理论----冷热论

中医把脉是最天然,最原始最科学的診断方式。是人们研究自然现象的结果

人体五脏之精气外发于脉搏。其原理是体内有热则跳动、流动洪大快速。有寒气则流动生涩跳动缓慢。他和河流的水是一个原理寒气冻住了流动的肯定慢。

这是中医诊断的最基本指导思想还有具体的指导。我看到很多中医医學工作者实践了多年找不到治疗、诊断和学习的方向,背了不少方子学了不少理论,怎么还是不行我很是着急,没有中医指导思想嘚学习是盲目的盲人骑瞎马,你给病人治疗我真替病人们担心。

[。观现在的中医,虽然在医院势微但是网络上却是百花齐放各呈异彩尤其是理论领域。
今天开始也写一些东西就从伤寒写起吧。因为工作繁忙精力有限,只能随写随贴欢迎拍砖,交流进步!

仲景大牛写伤寒论树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路和神鬼莫测是什么意思的验方。后人都知道熟读伤寒论398条397法112方可以对症下药,效如桴鼓即是常说的方证辨证。后世很多伤寒学家/经方派其实是按伤寒论照葫芦画瓢,把伤寒论中的证认清开出对应的经方,如此而已of course, 这的確能够解决问题,而且非常有效特别是比起很多并未掌握中医精髓/但是按照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咳嗽+半夏,头痛+防风胃涨+神曲。。)的思路开方的中医师来说(客观的说时方派容易有这种倾向),实验证明效果更优越

很多经方派解决了问题,但是要是问到底其中噵理究竟如何怕是自己也茫然,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大家还是停留在“对症下药"(方证辨证)的阶段这也鈈能怪后人,谁让仲景祖师的伤寒论列病机开方药却不说明其立论推理的逻辑呢?就像给出一些一元二次方程并且给出它的解。大家紦解往方程一套哦,果然方程成立!但是怎么从解方程开始得出解,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却没有个说法,所以大家遇到噺的没给出解的方程,就自然解不出来咯!因体质和环境的变化病是千变万化的,很多病难以套上现成的397法112方中去于是中医师就遇到麻烦啦!时方派也就自然发明出来啦。

我们知道历代的很多人都对仲景立法制方的宗旨进行了知其所以然的探索。本论坛上众所推崇的清代黄元御就是其中一位而且成就不凡。限于小弟的粗浅认识观黄大师的著作,理论自成体系但是对于用药组方,和仲景之意或者說仲景的境界却似乎差的很远

首先八卦一下。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乾,纯阳之卦纯阳为仙;坤,纯阴之卦纯陰为鬼。这个就无须多说啦

兑,太阳之卦主肺,汗法为本

巽,阳明之卦主胃,下法为本

离,少阳之卦主肾,和法为本

震,呔阴之卦主脾,温法为本

艮,少阴之卦主心,潜法为本

坎,厥阴之卦主肝,补法为本

以上说法,可能和标准的中医说法不一樣但是个人认为,这个说法还是有独到之处的是非之争暂且放在一边,现在先来详细探讨一下这样立论的逻辑体系

上面六卦对六经嘚说法,可能有人会提出疑问为什么就这么武断地认为这些八卦的东西就能和六经辨证对应呢?好吧其实小弟我也无法解释这个问题。我只能引用一个别的事情来说明物理学中的物体运动,为什么就要用微积分和微分积分方程来描述为什么微积分的数学性质和物体運动的规律会有天然的吻合呢?这个事情实在不好解释(正因为此,科学界有个有趣看法的认为数学本身不是科学,和物理化学这些经得起实验考验的(实证)科学不一样,数学本身无法满足了真实的物理意义:)所以在中医上,我们也只好同几何学一样先承认幾个公理,假设它们是不言而喻不证自明的然后在它们的基础上来作推理了。我们先用乾坤两卦表征生死六卦来演绎六经,然后呢僦用周易六十四卦来演绎伤寒论的变化之道。

兑太阳之卦,主肺汗法为本。

论坛上大多都是中医高手了看到这点应该本能地反对了。太阳寒水,主肾这样才对嘛!没错,标准的说法就是这样的不过呢,大家应该注意到标准说法是建立在五行说的基础上的,但昰在这里是用周易来解伤寒所以呢,按前所说是非暂且不论,看看它的推理成立不成立再看看它的疗效好不好就自然知道有理没理昰对是错啦!

我们以太阳病的主方--麻黄汤来说明。麻黄功能主治: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腫、支气管哮喘OK,看上去是不是和肺关系比较密切呢再看伤寒论原文,“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滿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到藥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鈈尽,腹满加哕着不治。”“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哇,麻黄汤这么能干呀!总结一下麻黄汤基夲上和气喘,脉浮流鼻血有关。喘气是肺所主这应该没有疑问。流鼻血也算是肺的延伸--呼吸道的症状这应该也没有疑问。好了基夲上我们确定太阳其实是主肺,太阳病就是肺病了注意,这里还给出了脉法哦!脉浮在表这是肺的病脉哦!这可是从大多数老师的讲課和标准教材里得不到的不传之秘哦!

接下来讲讲太阳的治法。很简单一个字:汗!当然,这只是主治法其它复杂情况也是需要别的變通的(详见伤寒论啦)。为什么肺病要用汗法呢肺是人与大气的气体交换器官,要是受了寒气轻则感冒(急性鼻炎),重则肺炎了大家都知道,感冒初起最好的方法就是发汗啦。感冒的典型症状是什么就是流鼻涕啦!流鼻涕其实就是人体的自疗,就是让寒气(戓者说感冒病毒)随鼻涕而排出去所以,驱寒的办法是让寒气顺水而走麻黄汤的作用,就是用药打开肌肤毛孔让寒气随汗液加速排出詓啦而不仅仅是依靠流鼻涕的低效办法啦!现在,大家已经知道太阳之卦主肺,汗法为本的含义了吧!

离少阳之卦,主肾和法为夲。

为什么说少阳病是肾病呢一向的观点都认为太阳主肾,阳气发动于肾中寒水即使按前所说太阳主肺了,那少阳主肾又有什么根据呢其实,肾是人体至阴之脏阴阳转化之道,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循环不止则生机不息少阳是小阳,即阳气之初生可见肾正昰少阳之源。(顺便说一下太阳主肾的传统说法似乎存在矛盾之处,按照肾为阴脏和太阳为老阳的逻辑老阳之转化应为小阴,即不太鈳能归于至阴之脏的肾;将元气从骤热到骤寒的折腾是何道理?当然这只是小弟的疑惑,限于才学粗浅无法自己解答所以对传统说法嘚扬弃;想必也有高手学理精湛临床丰富能够知悉太阳主肾的相关道理。)说透了这一点大家也就明白了小柴胡汤其实是治肾之方的噵理。

通常认为少阳胆经的相火上扰所以“口苦,咽干目眩也”,太阳风寒入里与少阳相火相合所以“胁下硬满”“往来寒热”其實,按照少阳主肾的观点无论口苦咽干目眩还是胁下硬满往来寒热,都只是肾水与元阳真火融合不洽真火胜肾水则伤津,所以口苦咽幹目眩;肾水真火势均力敌却不和睦共处则往来寒热激荡于胁下

(其实,这个帖子写出来已经透露了很多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中医奥秘,因此道理也只能点到即止了不然就有妨碍别人饭碗之嫌了,(如果损害了很多靠中医吃饭的人的饭碗其实也伤害了中医本身,如果说搞中医吃不饱饭了谁还有力气去发扬中医:),写帖的目的只是从一个不寻常的角度启发中医奥秘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喜欢中医,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中医从而让中医薪火相传万寿无疆。中医里面还是有很多小范围传播的奥秘的所以学真正的中医通常都是靠师傅領进门。不然为什么学中医的人都苦念四大经典,大家的书都是一样的书苦功谁也没少下,名医却还是那么少呢时间过的好快,待續吧!)

现在已经知道少阳即是至阴肾水中孕育元阳真火的过程,水火共处一室当然就是和为贵喽所以小柴胡汤就是治肾之方,调和陰阳之方对于其“和解第一方”的功能大家是比较有共识的,但对于其作用部位小柴胡汤为治肾之方,这点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独箌之处了。可惜到了现代很多人就以讹传讹把它当感冒冲剂了,既可叹用药之无辨证也可惜仲景神方的大材小用。好了少阳之卦,主肾和法为本就讲到这里吧。

通常认为少阳胆经的相火上扰所以“口苦,咽干目眩也”,太阳风寒入里与少阳相火相合所以“胁下硬满”“往来寒热”其实,按照少阳主肾的观点无论口苦咽干目眩还是胁下硬满往来寒热,都只是肾水与元阳真火融合不洽真火胜腎水则伤津,所以口苦咽干目眩;肾水真火势均力敌却不和睦共处则往来寒热激荡于胁下

一个“相火不位”,一个“乙葵同源”即明矣!又何需另立名目

(楼上的好精辟:),学理精湛的高手自然能够知君雅意但是很多并不是很精通中医的人士也需要一些浅显的文章來开开胃呀:)

震,太阴之卦主脾,温法为本

这点也是后世比较有共识的,太阴主脾而以温法为主治。仲景说阳明和太阴两病都是仳较清楚的阳明以承气下胃热,太阴则以理中温脾扶阳仲景在论中直截了当的说明了本病的病位与治法,“理中者理中焦”。所以呔阴病对于后世医者是比较清楚无疑的太阴之为病,以吐利腹满为特征,根在脾虚胃寒而阳明病为不大便有燥屎,根在胃热淤积;甴此可见太阴病与阳明病的相对关系另外,太阴病中有个比较特别的地方“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前文已经知道,“脉浮者可发汗”,为肺有寒的治法而太阴病是脾有寒,可见当太阳太阴并病时太阴的脾寒也是可以通过发汗而解的。这一点后世佷多人都认为是以桂枝汤先解太阳病如吴谦认为“邪至太阴脉浮不缓者,知太阳表邪犹未罢也故即有吐利不食,腹满时痛一二证便鈳以桂枝发汗,先解其外佚外解已,再调其内可也”而其实仲景之方却是可以一方驱脾肺两寒,发汗而解之在周易中,这一卦即是隨卦泽雷随。泽中有雷以雷火布雨治水,即是桂枝汤扶阳发汗驱脾肺两寒的用意其实这是要在后文中讲的周易六十四卦的内容了。這里不知不觉提前讲到了:)好了太阴之卦,主脾温法为本就讲到这里了

艮,少阴之卦主心,潜法为本

少阴病中经常出现仲景都認为难治不治的情况,可见这是一个危重病象心为至阳之脏,而生少阴这又是一个水火相济的过程啊。从论中可知少阴病的典型特征昰心烦正是心中阴阳不和之反映,少阴病中也因此有大量使用强心猛药--附子的方剂至阳真火中孕育元阴津液,火过强则伤津阴过重則亡阳,这两者当中又以阴重亡阳为多见而多险这种情况仲景立四逆辈以回阳救逆。但是少阴中也有火旺伤津的情况“少阴病,咳而丅利谵语者,被火气动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所以仲景茬少阴病条中也有黄连阿胶汤等养阴之方所以少阴病不能简单地一刀切,一以贯之四逆汤不然遇火旺伤津的病情则误之危矣。

下面再說说潜法为本潜是什么意思呢?熟悉中医的人应该知道两个词:潜阳和温潜所以潜是指有节制的养阳。也就是发挥“壮火食气少火苼气”的要义。少阴为火中育阴火太过则伤津,阴太重则灭火扶阳而不忘育阴,从附子汤真武汤中都有芍药就可知道啦大名鼎鼎的祝味菊也是温潜法大师啦,每用附子的话往往以磁石潜阳配合啦好了,少阴之卦主心,潜法为本就讲到这里吧

坎,厥阴之卦主肝,补法为本

终于到了伤寒论的最后一经了。厥阴主肝这也是众多医家的共识。厥阴排在六经最后一经说明仲景认识到这是人体正邪茭战的最后一道防线了。肝是人体内最强的器官现代医学也证明肝细胞具有最强的再生能力。病到损伤了肝气可说是危险之极了。而茬厥阴病的治疗中仲景注重的是阴阳同补。观乌梅丸当归四逆汤,麻黄升麻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无一不是阴阳同补之方少阴疒中以补阳为主,到了厥阴病就要阴阳同补了这是因为少阴病是心火育阴,火为主阴为客,为病往往是喧宾夺主阴重灭阳治法是扶陽为主育阴为辅;当然因为体质和病变,也有火太过而伤津的情况此时则重在养阴。而厥阴是什么情况呢太阴是阴气极重,少阴是阴氣初生厥阴就是阴气不正其位;正如太阳是阳气极重,少阳是阳气初生阳明是阳气不正其位,阳气没有正确的流转从而淤积在胃而苼热盛之病。因此厥阴就是阴气没有正确的流转,从而淤积在肝而成寒盛之病。

阳明病的治法是攻胃通肠以泄热那么厥阴病的治法昰什么呢?阳气是奔放性质的因此只要宣通肠道,胃热自然就能顺势而下但是阴气却是凝结性质的,它不会自然有动力奔走因此治厥阴,就需要阴阳同补以阳气拖动阴气,从而引导阴气正确流转肝寒淤积之病自然就解除了。这一点也说说后世的许多医家认为厥阴主肝而肝主疏散看了本文就知道了,肝主疏散其实是要靠阳气来驱动阴气的,当然最终结果是肝体现了疏散的效果,这样看来也是沒错的厥阴之卦,主肝补法为本就讲到这里了。

至此伤寒六经就讲完了。读者可能会问你就这么把八卦中的六卦一说,难道就把傷寒论讲完啦还别谦虚,读完了这基本六经伤寒论就基本入门了,可以说是基础班就毕业了别小看这基础班哦,很多人读完了中医專业本科甚至硕士博士对伤寒论也还是一头雾水呢,很多已经临床的中医师也是在错误的使用伤寒论呢!这不能不说是中医教育的悲哀啊,也是中医危机的根源之一啊

但是伤寒论可不仅仅是基本的六经,398条397法根据个人体质和失治误治情况,可说是变化无穷一部言凊小说红楼梦都产生了红学,何况伤寒论呢:)伤寒论的学问只会比红楼梦多,不会比红楼梦少

进入周易第三卦,屯水雷屯,坎上震下读者一路读来应该已经知道,这一卦讲的是脾虚有寒+肝阴不运的情况这一卦比较典型的就是桂枝加芍药汤。以桂枝汤去脾之寒加芍药以调转肝气,发阳而不伤阴处处体现伤寒术的妙用无方。“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の”如果外邪初犯太阳,本应发汗而解而误下如果病人脾脏本来较虚的话,那么肺寒入脾就会引发太阴病而出现肚子涨满而时痛的情況太阳太阴之气俱损,那么就需要扶阳为主补阴为辅这就是桂枝加芍药汤的要义了。可以看出即使没有肺寒的情况,只要遇到脾虚囿寒+肝阴不运的情况都是可以用桂枝加芍药汤的,其实就是发挥扶阳为主补阴为辅的要义了因此也可以知道用伤寒方不单治外感,而哃治内伤的用法了其实,如果不用原方的话发挥这一卦的要义,大可以自创经方加减方震,太阴之卦主脾,温法为本;坎厥阴の卦,主肝补法为本。所以理中汤的变化之道就出来了理中汤,或加当归或加芍药,或加黄连用于脾素虚而肝有寒。明白了吧看似很神秘的经方化裁其实也是很简单的吧可以现在的情况是,很多人读了中医本科甚至研究生也还摸不清怎么成方活用哦。

        六经者何?

六经即六气六气即六淫,正常为六气过而为六淫。六气者何风寒燥湿火暑是也。此名异而物一也天行六气,地布伍行六气养人,六淫伤人伤人者何?六经是也有道是,六经为标六气为本。同是发热证同经不同,用药也不同太阳用麻黄、桂枝,阳明用白虎少阳用柴胡,而少阴用麻辛附因太阳本是寒,阳明本是燥少阳本是热,而少阴本是火(衰)

太阳之为病,即太陽寒水之为病讲的就是一个寒,故治以辛温不用辛凉,用麻黄、桂枝辛温之剂也阳明之为病是阳明燥金之为病,讲的是一个燥故鼡生液之葛根、白虎,去燥屎之承气少阳之为病,是少阳相火(暑)之为病口苦、咽干,火像也故用大、小柴胡以解少阳之火。太陰之为病也是太阴湿土之为病也,讲的就是一个湿自利不渴属太阴,不渴者因其有湿也。故用理中以去土中之湿而健脾少阴之为疒也,是少阴君火之为病也少阴君火一灭,故生机全灭人欲寐,四肢厥冷完谷不化,故用四逆、白通急救真阳是为少阴寒化。君吙来复少阴热化,故用猪苓、黄连阿胶治热化厥阴之为病,是厥阴风木之病也风为百病之长,风性善变故气上冲心,两级转换故用乌梅之酸以收之厥阴之凤木。

故伤寒之六经辨证是最根本的辨证是中医理论上的辨证。辨六经即辨病机,辨病机即辨治法故仲景论伤寒用六经辨证,不用八纲、三焦辨证八纲、三焦者,病位也病性也,非病机也弄懂了六经,也就弄懂了伤寒不懂六经,就鈈懂伤寒

  三阴三阳解——三七生

三阳者,乾也天也。地气升于天于是生三女:

中阴在离,少阴也六气为君火,在上之中为陰根,主阳之枢;

上阴在兑阳明也,六气为燥金在上之上,为覆主阳之合;

下阴在巽,太阳也六气为寒水,在上之下为载,主陽之开
三阴者,坤也地也。天气降于地于是生三男:

中阳在坎,少阳也六气为相火,在下之中为阳根,主阴之枢;

下阳在震厥阴也,六气为风木在下之下,为载主阴之合;

上阳在艮,太阴也六气为湿土,在下之上为覆,主阴之开
水火既济,天地枢交吔;雷泽归妹阴阳合和也;山风为蛊,胞胎开蒙也皆阳统阴从之象也。
三阳居上其二阳为体,一阴为用主降也。
三阴居下其二陰为体,一阳为用主升也。
三阳化气化气而能降敛,在上之阴主之坤道之德也,其用柔
三阴成形,成形而能升散在下之阳主之,乾道之德也其用刚。
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之道也

三阴三阳解1附“水中火”所悟,待续

此文不敢班门弄斧,只求抛砖引玉
所注解乃先生原文不易理解之处,如有错误求先生指正

三阳指的是少阴,阳明太阳
三阴指的是少阳,厥阴太阴

三阳居上,主降也从右路阳降入阴,使相火安位动力源自君火,体阳而用阴是离阴之用。阴成形气聚为形,病则气血浮散于外
三阴居下主升也,从左路阴升出阳使君火静明。动力来自相火体阴而用阳,是坎阳之用阳化气,形散为气病则气血沉敛于内
出入不息,升降不废则神机气立如故,诸病自已

中阴在离少阴也,在上之中为阴根,主阳之枢;病則属阴阳两(血)虚不能引阴出外
上阴在兑,阳明也在上之上,为覆主阳之合;病则属阴虚不能敛阳降入
下阴在巽,太阳也在上の下,为载主阳之开,病则属阴盛格阳于内

中阳在坎,少阳也在下之中,为阳根主阴之枢;病则属阴阳两(精)虚不能摄阳入内,
下阳在肝厥阴也,在下之下为载,主阴之合;病则属阳虚不能载阴升出
上阳在艮太阴也,在下之上为覆,主阴之开病则属阴盛格阳于外。
三阳指的是少阴阳明,太阳
三阴指的是少阳厥阴,太阴
一定是写误了少阴和少阳写颠了
少阳 一阳初动,为什么归入三陰呢因为此时还是阴气弥漫,阴多阳少少阴同理类推

      三阴三阳解

震下一阳,从坎内来也阳载阴升,然厥阴为合震上二陰合二为巽下一阴。太阳能开在下之阴方有升路,上升于离内也
兑上一阴,从离中来也阴覆阳降,然阳明为合兑下二阳合二为艮仩一阳。太阴能开在上之阳方有降路,下降于坎中也

离,兑巽三阳居上:离为少阴,兑为阳明巽为太阳。
离外二阳兑下二阳,巽上二阳皆属天气。
兑上阴离中阴,巽下阴为升于天的地气。上阴中阴,下阴合起来就成一坤卦地也。
离兑,巽皆二阳为体一阴为用,主降也
在上之水不降可责其天气不凉,心火清则相火安位
水在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右边由阳(云)变阴(雨)也。
是鉯黄坤载云:丙火化水阳降而化阴也,又胎阳气火胎于坎而水不寒。

坎震,艮三阴居下:坎为少阳震为厥阴,艮为太阴
坎外二陰,震上二阴艮下二阴,皆属地气
艮上阳,坎中阳震下阳,为降于地的天气上阳,中阳下阳合起来就成一乾卦。天也
坎,震艮皆二阴为体,一阳为用主升也。
在下之水不升当责其地气不温肾水温则君火静明。
水在下为雨地气上为云,左边自阴(雨)化陽(云)也
是以黄坤载云:癸水化火,阴升而化阳也又怀阴精,水孕于离而火不炎
妙哉斯论!将愚未道尽之言和盘托出,读此可知乾坤升降一气化三之去向矣

       开机升降出入论

艮为太阴,上一阳而下二阴一阳本从阳明降下,太阴能开在上之阳方有降路,然坎中震下有阳承应太阴方能开,是以艮上一阳虽从上入亦有一半从阴中出者,此下焦所以重姜附也
巽为太阳,下一阴而上②阳一阴本从厥阴升上,太阳能开在下之阴方有升路,然离中兑上有阴接引太阳方能开,是以巽下一阴虽从下出亦有一半从阳中叺者,此上焦所以重芩连也

  ①太极图与阴阳交变————“子时一阳生”与“午时一阴生”
  如果参考着太极图观察这整个过程,就能得到非常清晰的认识41
  太极图的上端是“乾”位,“乾”属阳属天对应着人体的头部;太极图的下端是“坤”位,“坤”属陰属地对应着人体的小腹部。整张太极图被阴阳二鱼均分为左右两半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着看,右面的“阴鱼”在太极图顶端所占比例朂小(对应着午时)“午时一阴生”,过了午时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天地的阴气在增加经历着从“少阴”逐步增加到“太阴”的過程,人体的阴气也相应地增加“少阴”与“太阴”的分界点是酉时。到了子时阴气增加到了最大值但“子时一阳生”,此时阳气在忝地之间孕育出现人体内的初阳之气也随之出现。气机这时出现了重要的阴阳交变交变的时刻就在子时,这可用阴鱼的那只白色眼睛來象征白色的鱼眼包括了肾阳与心中的阳气的混合物,子时在人的小腹处与肾阴(即肾水)混合作用“阴阳合而变化起”,促使肾水氣化蒸腾阴阳和合气化之后的产物,将顺着督脉上升这就是“阳鱼”从左边顺时针方向旋转上升的过程。当然鱼眼还含有阴阳互根、阴阳互生、阴阳交变、阴阳互相渗透与混融的全过程。
  当阳鱼上升到一半时天地时刻进入了卯时,气机的性质就从少阳之气转变荿太阳之气气机继续旋转上升,在午时就升到“乾位”对应着头部,“午时一阴生”是与子时相对应的另一个重要的阴阳交变时刻。阳鱼中的小小黑色“鱼眼”象征着在午时随着天地阴气的产生,人体中的上升到头顶的气液混合物凝结成液体将会随之开始下降。吔正因为“午时一阴生”位于乾位的头顶中所产的阴气与阴液的混合物,在这种阴性混合物的作用之下人们会产生微微的倦意,有人會在此时小憩一会儿就算是打个小小的盹儿也会使人感到精神倍增。因为这完全符合天地阴阳造化之道
  当地球相对太阳旋转一周┿二个时辰,天地之气要历经“少阴→太阴→少阳→太阳”的周而复始地周期性的变化人体之气与之相应也同样历经着这样的周期性变囮。而太极图配合八卦图就是描述这种周期性变化的数学工具这张太极图被称为是“先天太极图”,所对应的八卦被称为是“伏羲先天仈卦图”
  ②从太极图看阴阳失衡——左右不对称的太极图
  我们如果注意到上面图示中的太极图,是阴阳鱼左右两边完全均等這是一种理想状态。表示在阴阳的天平上阴与阳两边是完全均衡的。
  但实际上绝大多数人都会有阴阳偏盛的情况阴虚阳亢者是左媔白色的阳鱼所占比例会偏大一点,阴阳天平就会向阳的一边倾斜从而提示阳亢者热性、上升、亢奋的偏向会大一些;而阴盛阳虚者右媔深色的阴鱼所占的比例会偏大一点,阴阳天平就会向阴的一边倾斜则提示阴盛者凉性、下降、抑制的偏向会大一些。
  要强调的是“天平”仅仅是个比喻,在前面的“阴阳蜡烛喻”中曾用烛火与烛体比喻阳与阴两个方面。那“烛火”与“烛体”两者又该如何分置忝平的两边进行度量
  《黄帝内经·素问》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失衡会造成身心两方面的障碍,必须加以纠正。纠正的途径有二:
  对阴阳天平向阳性方向倾斜的体质,采用补水的方法让天平向着阴性的一边回复。这样做既不会损失阳气也能恢复岼衡。通过补阴天平上面的阴阳总量增加了。这是上策
  但在现实之中,多数的人一看到上火了马上想到的是服用寒性的药泻火。这样虽然也能调整天平的平衡但阴阳天平上阴阳总量却损失了。是下策

阳气充满人体内外上下,如自然界早晨初升的太阳照大地則阳气上升,若雾露之溉【上升的是津液】
阴气是夜间下降之霜冻【下降的是津液】
同在人体,两个概念阳气指挥上升之津液,阴气指挥下降之津液
如;蒸馒头,阳气上升笼外若雾露之溉,此得阳气之津液滋养血肉皮肤之象
又如;寒冬袭来,屋内玻璃若雾露此嘚阴气之津液滋养五脏之象。
阳升阴降为顺则无病反之为逆,百病丛生【白内障为阴气上升之逆,此阴气遮太阳怎样离照当空?正茬选方中】以上为个人拙见,望同道斧正

谁说阳气是津液,阴气是血液这个基点本身就是错的。阴阳都是人体的功能阴气阳气是功能的表示,只有精才是物质的阴是收敛、抑制的功能,阳是兴奋、生发的功能人体的精气神,精是物质气是功能,神是状态

取類比像:人体=发动机(汽车)

今天看到一篇妙文,讲人体就像蒸汽机看了让人拍案叫绝。

我就联想人体是不是更像发动机呢?

我们的惢是驾驶员或者是中央控制系统(君主之官)肾像是电池(且是一次性的不可充电的,后面有说明)脾胃像是发动机和点火器,肺和惢包像是马达膀胱是降温的,肝线路大肠,胆小肠啥的是排废物的,三焦是润滑机油四肢像牵引和轮胎等,我们吃的食物是汽油

首先,我们吃的食物是汽油如果我们吃没有嚼细的或者是寒凉不好消化的食物是90#汽油(或者是劣质汽油),吃了以后容易损害发动机(脾胃)或许你的发动机是原装进口的,质量好那样更要爱惜哈。所有建议大家平时多用97#汽油(注意饮食不要暴饮暴食,嚼细了尐吃寒凉食物等等),对发动机好

刚才那个汽油不是我主要想说的。我主要想说还是电池(就是我们的肾)

发动准备开始工作了。拧開钥匙电池(肾)开始供电,电路部分有电了(所以,中医认为是现有肾就是电池这根西医不同),然后点上点火首先,马达启動(人生下来是不会呼吸的)进气,供油气缸压缩,点火发动机开始转,启动成功然后在重复,进气供油,气缸压缩点火,發动机转周而复始。

好了说来了这么久也没说为啥肾像是电池还不可充电,因为按照发动机的原理如果肾可以充电了。那么人在理論上是寿命无限的

如果电池供电线路有损,出现少阴症:动不动熄火爬坡无力,无法负载(但欲寐,四肢厥冷腰膝酸软,等等)

结论:看来内经说肾先天之本(电池),脾是后天之本(发动机)是多么英明啊。大家买车都知道要挑选个好发动机其实电池也很偅要。汽车根人的区别在于汽车电池可以换,人却不行(西医可以换肾脏但是你看换完了能活几年?)

或许有些类比过于牵强欢迎夶家批评指正。也希望大家补充

蒸汽机原理与人体工作模式

水泵B(类比甲乙二木,甲乙同出于肾水气化之本在坎阳,气化之标在胆木龙雷之火生于坎中)将水池A(类比肾,)中的水抽入锅炉C(类比心高温热源)中,锅炉将水加热至高温水蒸气(水从高温热源吸热)并负责将其送入汽缸D(类比肺,)内水蒸气在D(上水之源则为肺)内膨胀,推动汽缸对外做功最后蒸气进入冷凝器E(类比膀胱)中凝结成水(向低温热源放热)。水泵F(类比胃)再把冷凝器中的水抽入水池A(类比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使循环持续进行。

以上工作物质——水类比血。

三七生先生云:甚是愚尝述《人如蒸气机》,原理与君所述相通然不及君之细致。鈳见只要能动起来必然有相同的工作原理西医把人看作机器,却从来不从发动机动力系统考虑只知道拆换零件,方法论之幼稚可笑无與伦比居然举世公认科学,其荒诞可怪实匪夷所思之甚也

汽机原理与人体工作模式

人体的道理与蒸汽机类似,蒸汽机要想高效运行必须要“气足”,而“气足”必须要有足够的"火"来把水变成气人体也是如此,肾阳之火是人体运化的根基如炉底之火,而脾胃则是将飲食转化成精微的"锅"这些精微就是人体的能量,底火旺气自足,底火衰转化不利则能量不济,能量不足则气血运行不畅遇寒则止,遇风则乱遇火则枯,遇燥则干遇湿则滞,于是气血受阻经络不通,百病始生

这个患者使用的是真武汤(茯苓9 生白芍9 生姜9(切) 苼白术6 熟附子5),从条文中你基本上找不出治早泄对应的方正,这就需要你对此方的组方结构有清晰的认识肝德在散,以辛补之附孓大辛大热,是最能补肝的佳品补了肝气,就泻了脾气附子就是生长在坤土最厚的西南,正所谓是一物降一物此经方中补虚泻实之妙法也。泻了脾气则土不克水,就建了肾气此经方中见脾之病,知脾传肾之妙法也其理同小建中汤,芍药泻了肝气就建了脾气。昰一个道理面对无数的经方爱好者无入门途径,故公开部分经方组方内容以告当代经方之有缘者。
从圆运动图可以清晰地看出八神方嘚治疗作用就是在调整圆运动轨迹上的八个靶点无病之人,人体气机升降有序周而复始,患病之人气机升降失衡,生命圆运动受阻有始无终。阳旦者升阳之方,以黄芪为主;阴旦者扶阴之方,以柴胡为主;青龙者宣发之方,以麻黄为主;白虎者收重之方,鉯石膏为主;朱鸟者清滋之方,以鸡子黄为主;玄武者温渗之方,以附子为主腾蛇者,泻通之方以大黄为主,勾陈者补寒之方,以人参为主此八方者,为六合八正之正精升降阴阳,交互金木既济水火,以达肝肾之气升而心肺之气降之效使生命圆运动恢复囸常旋转而病愈,乃神明之剂也

张仲景撰《伤寒论》,避道家之称故其方皆非正名也,但以某药名之以推主为识耳。这是当时的特萣历史环境决定的曹操遍招各地道家术士,仲景唯恐被曹操招去以避嫌而已,免其帐前之苦害怕落个华佗的下场,仲景的智谋过人の处由此可见一斑破解《辅性诀》能使经方组方之迷大白于天下。张大昌之功甚伟矣

因为《伤寒论》勤求博采之书主要为《汤液经法》,《汉书·艺文志·汤液经法》三十二卷,佚。梁·陶弘景(456~536)撰《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云:“商有圣相伊尹撰《汤液经法》三十二卷为方360首……实万代医家之轨范,苍生护命之大宝今检录常情需用者60首备山中预防灾疾之用耳。”又云:“外感天行经方之治有二旦、六神、大小等汤(大、小阳旦汤各一,大、小阴旦汤各一大、小青龙汤各一,大、小白虎汤各一大、小朱鸟汤各一,大、小玄武汤各一大、小勾陈汤各一,大、小腾蛇汤各一共16方),其书前尚绘有三皇、四神及二十八星宿之图昔南阳张机依此诸方撰为《伤寒论》一部,疗治明悉后学咸尊奉之。山林僻居仓促难防,外感之疾日数传遍,生死往往在三五日间岂可疏忽?若能探明此数方者則庶几无蹈险之虞也,今亦录而识之”又云:“汉晋以还,诸名医辈:张机、卫汛、华元化、吴普、皇甫玄晏、支法师、葛稚川、范将軍等皆当代名贤,咸师式此《汤液经法》愍救疾苦,造福含灵其间增减,虽各擅其异或致新效,似乱旧经而其旨趣,仍方圆之於规矩也”书中有阴阳补泻示意图,陶云:此图乃《汤液经法》尽要之妙学者能谙于此,医道毕矣陶云:“阳旦者,升阳之方以黃芪为主;阴旦者,扶阴之方以柴胡为主;青龙者,宣发之方以麻黄为主;白虎者,收重之方以石膏为主;朱鸟者,清滋之方以雞子黄为主;玄武者,温渗之方以附子为主;勾陈者,补寒之方以人参为主;腾蛇者,泻通之方以大黄为主。此八方者八正之正精,升降阴阳交互金木,既济水火乃神明之剂也。张机撰《伤寒论》避道家之称,故其方皆非正名但以某药名之,亦推主为识之義耳”从陶氏所云,已将仲景《伤寒论》方与《汤液经法》方言为源流关系。

以下诸方为《伤寒论》引自《汤液经法》者:小阳旦汤即桂枝汤,《伤寒论·太阳篇》第30条亦称阳旦汤小阴旦汤,即黄芩汤惟无生姜一味。大阳旦汤与黄芪五物汤近似。惟多人参、甘艹、饴糖大阴旦汤,即小柴胡汤惟多芍药。小青龙汤即麻黄汤。大青龙汤即小青龙汤。小白虎汤即白虎汤。大白虎汤即竹叶石膏汤方将生姜换为人参。小朱鸟汤即黄连阿胶汤。大朱鸟汤即黄连阿胶汤加人参、干姜。小玄武汤即真武汤,干姜为生姜大玄武汤,即真武汤与理中丸合方小勾陈汤,即甘草干姜汤加人参、大枣大勾陈汤,即半夏泻心汤生姜作干姜。小腾蛇汤即大承气汤夶腾蛇汤,即大承气汤加葶苈、生姜上述16方,皆见于《汤液经法》而为《伤寒论》收录这就确切证明《伤寒论》系依《汤液经法》撰著而成。
由此可见大小朱鸟汤才是真正的《朱雀汤》。

中医的主要核心并非在实质的肉体而是着重在无形能量。经络的基本作用就是運行气血而气是人体内脏与内脏之间运行的一种“共振波”,这种频率相同的“共振波”会运作在同一条路径并连接某些脏腑这条路徑就是所谓的经络,因此经络运作的能量就是所谓的气

经络是检测人体的“功能面”,而非器官的“物质面”刘渡舟在“气机论”中提到,“人身之病其在气者,十之七八;其在血者仅十之二三”。这说明大部分疾病其实还是停留在经络层面属表证,亦治病在氣,属功能性疾病非脏腑器质性病变,西医仪器是不能检测的

经络的运行,实际上就是水与火之间的转换也就是水受热后气化,冷卻后凝结成水的过程热性本来升浮,不能沉降热之所以能够沉降,是因为受到了冷空气的收敛之力也就是金的秋气凝结成水而降沉。气的运动称之为“气机”气机的运动方式有升、降、出、入四种。

1、升:指气的运行自下向上;

2、降:指气的运行由上向下;

3、出:指气的运行由里出表;

4、入:指气的运行由表入里

气机的循环使人体具有生命与活力的能力,也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气机循环昰个立体概念,升、降、出、入等四种运动方式包括了上、下、左、右、前、后等方向由左升、再上浮,由右降、再下沉而出、入是湔、中、后之间表里关系的运作,因此整个升、降、出、入运用方式是一个立体三维空间的运用有一定规律。

一直在看四圣心源看到陸气篇就看不下去了。看过了天人解了解了五行无非水、火、金、木、各据四方而土据中央,四象轮旋而成一气周流但看到六气时就搞不懂了为什么原来的五行突然变成了六气。木、火、土、金、水唯火有二这样一来这个六气方位怎么排呢?我根据四圣心源和圆运动嘚中医学互相对照反复研恩终于对六气有所参悟其实六气中多出来的是少阳相火,少阳相火的位置解决了那六气的位置也就解决了少陽相火和其它五气并不在一个层面上,就象营卫与脏腑的关系一样营卫在表,而脏腑在里而少阳是半表半里之间。少阳为先天之气伍气为后天之气。后天之气之所以能运行是靠先天之气也就是说四象轮旋其动力来自于少阳相火。我打个比方把人比作一辆汽车,汽車的运动功能就是后天之气的一气周流而少阳相火就是汽车中的电瓶,汽车造出来之后电瓶就必须充满电(先天之气),这样汽车就能发动了而电瓶在发动机中的作用就是点火使电动机运转。汽车一旦运转起来又给电瓶充电这就是以后天之气补先天这之气。少阳相吙为什么是降的就是因为汽车运动的阳气化为电瓶中的电(水中之火也可理解为精),水中之火上升而成君火就是汽车的点火塞放电引動汽油燃烧这么一理解我再看圆运动下集中的相火的内容就很好理解了。我是一个初学者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多时,偶有所得不敢私藏與大家分享不对这之处与请大家指正,谢谢!继续看四圣心源

人为什么会得季节病?大树又为什么会有深深浅浅的年轮一年四季的寒来暑往和生命体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中医学采用了五行学说,来解释刚才所提出的几个疑问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中医把它囷大自然以及人体的健康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中医的特色理论。千百年来指导着中医的理论思维和临床实践。然而这种五行学说为什么會被一些人说成是迷信在现代社会,古老的中医学说还能发挥作用吗

我们民间,我们很多人对五行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的有许多误解张仲景用五行生克的理论,通过脉象和病证的关系来判断病证。用五行生克的思想来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他曾经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伤寒杂病论》什么意思呢?你要见到肝病的话那你就会知道,这个肝病容易影响消化系统容易影响脾胃,你要先把脾胃给它补好了,肝病就不容易犯脾胃了这个病就容易好,这都是运用的五行理论五行大家都知道,是木火土金水那麼这五个字,是指的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的五种东西呢还是另有所指?要我说古人说得很清楚,在古代木、火、土、金、水,这五个字有两个层次的概念,一个层次叫五材五种具体的材料,五种具体的物质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千百年来人们对五行學说存在着很多的误读。那么中医学中的五行究竟指的是什么郝万山教授又是如何理解五行的呢?

汉代医学家张仲景说天布五行以运萬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天就是大自然,敷布了春季气的展放夏季气的上升,长夏就是夏季的末尾,这段时间中医把它叫做长夏,长夏气的平稳秋季气的内收,冬季气的潜降大自然敷布了,气的五种运动方式才使万事万物,有了生长化收藏的生命节律才使囚有了五脏系统。大自然有木、火、土、金、水五行在人体化育了肝心脾胃肾五脏,而五脏又分别配胆、小肠、胃、大肠、膀胱等五腑而五脏又分配配合筋、脉、肉、皮毛、骨这五体。请听北京中医药大学郝万山教授在千古中医故事系列节目中讲述张仲景之五行生克

囚,为什么会得季节病大树为什么会有年轮?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鬼莫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