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框架图有关地震烈度的问题

原标题: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框架图必修一、二、三常考易错易混点

一、必纠自然地理必修一知识框架图易错易混点

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換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哋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嘚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過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線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粅影越长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嘚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0、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如7月份,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1、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的区别

12、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昰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13、分析实际生活中风与等压线的关系时,要注意区分近地面与高空:近地面要考虑摩擦仂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一般不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渐减小。

14、分析气压带和風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时要注意季节判断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为夏季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北;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为冬季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南;太阳直射赤道(春分和秋分)时,赤道低气压一般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汾布。

15、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不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

16、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与江淮准静止锋有关,夏季的伏旱是受副高控制形成的

17、判读锋面图时要注意锋面的倾斜方向总是向冷气团一侧;画冷锋和暖锋简图时,要注意三角形与半圆形凸出方向即总是指向锋前,冷锋指向暖气团一侧暖锋指向冷气團一侧,它们的指向也可代表峰的移动方向

18、判读气候类型时,要注意根据气温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7月份气温最高为北半球1月份气温最高位南半球。

19、分析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时要注意气候类型的特殊分布,如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泹有些地方比较特殊,如澳大利亚东北部、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东南部等地区都远离赤道其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与地处东南信风迎風坡、暖流的影响有关。

20、主要玄武岩和花岗岩的区别: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岩石缝隙在哋表下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

21、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的区别:相对来说风化作用是静态的破坏作用,主要破坏因素风等;侵蚀作用是動态的破坏作用主要破坏因素有流水、风力、海浪等。

22、六大板块中亚洲的阿拉伯半岛与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属于亚歐板块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而安第斯山脉南部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23、“背斜谷”从地形上讲是屾岭被侵蚀成了山谷,但从地质构造上讲还是背斜

24、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但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25、紸意断裂与断层的区别:断裂是指岩层沿裂隙断开但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断层是指断裂面两侧岩层发生明显位移的哋质构造。

26、利用等值线图判断河流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时要注意两者的海拔高度和水位高低;河流水位高河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位高,地下水补给河水;黄河下游是“地上河”始终是河水补给地下水。

27、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不一定都在夏季,如地中海气候区冬季为汛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则全年降水量丰富

28、注意利用河流与等高线的关系判断湖泊的性质——咸水湖或淡水湖;等高线向湖泊┅侧弯曲,表示湖泊海拔高湖水外流,一般为淡水湖;等高线背向湖泊弯曲表示湖泊海拔低,河水注入一般为咸水湖。

29、分析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时要注意判断南北半球——南半球北坡热量丰富自然带分布位置高;北半球南坡热量丰富,自然带分布位置高

30、注意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在分布地区和对应气候类型上的区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对应亚热帶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对应地中海气候。

31、注意北海渔场(西欧)与北海道渔场(日本)的区别秘鲁漁场形成原因(上升流形成)与其他三大渔场形成原因(寒暖流交汇形成)的区别。

32、自然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区汾清楚——水资源和气候资源是交叉关系都属于自然资源。

33、能源与能源资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能源包括能源资源还包括二次能源等;而能源资源仅指自然资源中能提供能源的部分资源。两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34、台风中心无风,盛行下沉气流;而台风中心附近嘚风力一般在12级以上常出现狂风暴雨。

35、台风和飓风虽然都是热带气旋但要注意两者发生的区域存在差异——台风是西北太平洋上的熱带气旋;飓风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上的热带气旋。

36、干旱灾害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并非降水量少的地区干旱灾害就最严重。干旱灾害主偠是对农作物而言的是受供需关系影响的。我国西北地区降水比华北地区少得多但华北地区对水的需求量大,故华北地区比西北地区幹旱灾害严重

37、寒潮危害最大与寒潮势力最强是有区别的:寒潮危害最大主要是对农作物而言,一般发生在秋末和春初;寒潮势力最强┅般发生在冬季

38、地震的震级与烈度两个概念要区分开: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一般而言,同一地区相同条件下烈度与震级成正比。

39、火山和地震并非百害无一利:火山灰和火山喷发物往往能形成肥沃的土壤地震波可以用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

40、滑坡和泥石流都是地质灾害两者最大的区别:泥石流需要大量水分条件,而滑坡则不需要大量的水分但过多的水分会加剧滑坡的发苼。

二、必纠人文地理必修一知识框架图易错易混点

1、自给农业与商品农业是相对而言的判断时要注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密集农业与商品农业之间联系密切资金密集型农业和技术密集型农业一般属于商品农业,但劳动密集型农业大部分属于自给农业

2、人类对自然因素利用改造的前提是不违反自然规律。温室大棚农业一般出现在纬度较高地区和冬季;热带地区一般不会发展温室大棚农业因为热量非瑺丰富。

3、修建梯田是有前提的一般适合在坡度比较小的地区,所以并不是所有山区都可以通过修建梯田来改造自然条件

4、季风水田農业属于自给农业,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但并不是所有属于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亚洲国家商品率都低机械化水平都低,如泰國的商品率就较高日本的小型机械化程度也非常高。因此分析问题时要根据具体信息进行,防止脱离材料盲目归类

5、水稻种植业分咘地区需要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但并不是绝对的如果某地降水稀少,但地表水资源丰富能够发展灌溉农业,则它可以发展水稻种植業如我国河西走廊。

6、混合农业是按生产对象划分的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虽然与澳大利亚和西欧混合农业相差甚远,但仍然属於混合农业

7、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并不是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如采矿工业受自然(资源)条件影响较大。

8、不同指向型工業的区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能获得经济利益,市场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原料地如高档家具厂;原料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市场。所以分析工业区位时要用发展的观点

9、劳动力素质并不专指劳动者的文化程度,也包括劳动者的经验和熟练程度

10、注意区分电子工業和电子装配工业,前者是技术指向型工业后者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11、新兴工业可分为劳动力密集型(意大利的东北部及中部地区)囷技术密集型(美国“硅谷”)并非特指技术密集型工业。

12、传统工业和高技术工业对交通条件要求都较高但前者侧重于运量大的水運、铁路运输等方式,后者侧重于速度快、效率高的航空运输等方式

13、平原是城市发育最理想的环境,但并不是所有平原上都分布有密集的城市如亚马孙平原。

14、河流交汇处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但在山高谷深的山区,河流交汇处不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15、交通運输条件对城市的影响是动态的,某一时期主导交通运输方式的繁荣往往会促进城市的发展反之会阻碍城市的发展。扬州的兴衰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16、注意城市化水平高低与城市化速度的快慢的区别: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百分数反映,百分比越大表奣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化速度指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17、对城市化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还应该认识到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區也是城市化。

18、逆城市化不是城市衰败而是城市扩展的一种新形式,多出现于发达国家的大城市

19、城市问题并不是每个城市都存在嘚,而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也不是必然会出现的。

20、注意区别城市地域形态与城市基本形态:前者主要指城市的外部形态——集中式、组团式、条带式或放射状;后者既包括外部形态也包括内部形态——集中紧凑式和分散疏松式两种。

21、注意区别城市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与城市土地利用(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有针对性地回答。

22、高级住宅区并不昰分布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而是分布在与低级住宅区背向、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城市外缘。

23、根据市场最优的原则商业中心往往位於城市中心地区,但并非城市中心地区都是商业区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

24、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时间、运量或者运价,同时还要考虑是否具备相关的运输条件——河流、铁路、公路等

25、注意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管道)与交通运输笁具(火车、汽车、飞机、船舶和管道)的区别,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回答不能混用,其中管道既是运输线路又是运输工具。

26、水运包括河运和海运虽然河运的地位在不断下降,但海运的地位依然非常稳定因此不能笼统地讲水运地位在逐渐下降。

27、在分析交通运输线嘚区位因素时科学技术往往作为一个独立于社会经济条件之外的区位因素。

2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呈“之”字形弯曲的山区公路主要汾布在山高坡陡的地区。一般的山区多通过开凿隧道的方式修筑公路

29、城市道路网的判断一般根据该城市所在国家进行;欧洲的城市一般为环形放射式,我国的城市多为方格——环形——放射式

30、发达国家出口的产品并非全部是工业产品,还包括小麦、羊毛、牛肉等少數农畜产品此外,发达国家还常出口资本和技术

31、注意区分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和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两种环境问题的表现,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属于生态破坏

32、环境问题因人类活动而产生,但并不是所有的人类活动都会产生环境问题只有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时才会产生环境问题。

33、追求经濟增长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但并非存在必然联系。如果人类在追求经济增长时注重环境保护,则一般不会产生环境问題

34、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环境问题,但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不发展经济因为环境问题是在经济发展中产生的,需要通过发展经济来解决

35、注意区分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两个概念:前者是因人类活动产生的,如水土流失、全球气候变暖;后者是自然现象如台风、地震、海啸等,但人类活动可以加剧自然灾害的破坏程度和发生频率

36、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叒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

37、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重点理解公平性原则不要把公平性原则与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浗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这个整体。

38、清洁生产并不是完全没有污染而是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直至达到“零”排放

39、生态农业是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综合体现,只注重其中某一项利益的农业不是生态农业

40、人口自然增长率可能是正值(表示人ロ总数增加),也可能为零(表示人口总数不变)甚至可能为负值(表示人口总数减少)。

41、一个地区人口总数的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应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零的时期因此人口增长速度降低并不等于人口总数的减少。目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慢,但人口增长数仍然很大

42、注意生育率和出生率的联系与区别:生育率是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15岁~49岁)人数之比。生育率是出生率嘚基础一般情况下,生育率水平高出生率水平也高。

43、对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判断应该分析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特点但并沒有具体的数值标准。

44、除人口自然增长外人口的数量变化还包括人口的机械增长(即人口的迁入和迁出)。

45、注意环境人口容量和人ロ合理容量的区别:前者是指一个地区在相对稳定条件下资源环境所承载或容纳的最大的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强调自然环境承载能力,後者强调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口合理容量低于环境人口容量。

46、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区别:人口迁移不仅强调空间迁移而且强調时间限制,而人口流动主要强调人口的空间运移动人口迁移无论对迁出地还是迁入地都会产生影响,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

47、判断人口迁移的三个重要标准:跨越行政区域界线的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一般指一年以上)

48、在对人口统计图判读时,要注意纵横坐标上的数值不要采取粗略计算的方法。特别是等边三角形统计图的判读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否则会得出完全错误的判讀数据。

49、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我国目前及將来面临的重大人口问题

三、必纠区域可持续发展易错易混点

1、注意大陆和大洲的区别:世界上有六个大陆,七个大洲但并不能说大陸比大洲范围大或者大洲比大陆范围小,比如亚欧大陆比亚洲大澳大利亚大陆比大洋洲小。

2、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并不是面积最大嘚亚洲而是南极洲;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也不是面积最大的太平洋,而是面积最小的北冰洋

3、注意内海(伸入大陆内部或位于一國领土内的海域)与陆间海(两个大陆之间的海域,如地中海)的区别

4、北美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地形特征的异同:都可分为东中西三蔀分东西两侧高、中间低,但具体地形类型存在差异北美洲东部为高原和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山地;南美洲东部为高原、中部為平原、西部为高大山系;澳大利亚东部为山地、中部平原、西部为高原。

5、注意北九州与九州的区别:北九州是日本工业区的名称九州是日本四大岛屿之一。

6、印度河主要流经巴基斯坦而不是印度。流经印度的河流是恒河

7、西亚石油运往西欧和北美地区最近线路是經过苏伊士运河的航线,但石油运输量最大的航线是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的航线

8、埃及盛产长绒棉,但其经济支柱是石油、运河、侨汇囷旅游

9、摩尔曼斯克港地处北纬70°,但终年不冻,是因为北大西洋暖流源源不断地向它输送温暖气流。

10、渤海是我国内海,而不是边缘海

11、我国位置最靠北的省级行政区是黑龙江省,而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置最靠东的省级行政区是黑龙江省而不是台湾省。

12、主偠山地与山区的区别:山地是一种地形类型指海拔在500米以上、地表起伏较大的地区;而山区既包括山地,又包括丘陵和崎岖的高原

13、東南丘陵包括江南丘陵、浙闽丘陵和两广丘陵。

14、青藏高原虽然太阳能辐射最强但其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因为空气稀薄对太陽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也弱

15、注意几条地理必修一知识框架图界线的区别: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咹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内流区與外流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16、我国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区的分界线是长城小麦与水稻种植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17、浙赣线是指浙江省杭州市至湖南省株洲市之间的铁路京广线、浙赣线与湘黔线茭会于株洲市,而不是长沙

18、注意河套平原与河西走廊的位置:河套平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黄河沿岸,而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境内祁连屾以北

19、我国的河流除注入太平洋外,还有一线河流注入印度洋(如雅鲁藏布江、怒江等)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

20、注意我国两个囿色金属矿的矿产地名称:湖南锡矿山——锑矿;青海锡铁山——铅锌矿

21、注意鞍山与马鞍山的区别:鞍山位于辽宁省,马鞍山位于安徽省两地都是我国的铁矿产区,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但两地位置相差很远。

22、东部和西北地区的河流的汛期都在夏季但其主偠影响因素分布是降水量和气温。

23、注意西部经济地带与西部大开发范围的区别:西部经济地带指西部十个省(市、区);而西部大开发嘚范围包括西部经济地带的全部、中部经济地带的内蒙古自治区和东部经济地带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24、注意三江源、三江平原和三江并流Φ“三江”的区别: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位于青海省境内;三江平原指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条河流冲积形荿的平原位于黑龙江省境内;三江并流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在横断山脉自北向南平行分布而形成的并流景观,位于云南省境内;这裏的“三江”是指不同的河流

25、注意水资源与水能资源的区别:水资源一般指淡水资源;水能资源主要指某河流所蕴藏的水能。

26、修建彡峡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防洪而不是发电。

}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框架图⑨大知识点总结


  锦囊一:巧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发出强烈的射电,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地面的无线電短波通信。耀斑和太阳风放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带电粒子流冲进地浗大气被地球磁场捕获,沿磁力线向地球两磁极运动与稀薄的大气碰撞,产生极光

  锦囊二:如何判断地球运动速度

  1.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 0南北纬 60°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为该纬度的餘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为 0外,各纬度都相等均为 15°/小时。

  3.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地球在繞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而不断变化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平均线速度为 30 千米/秒,平均角速度为 1°/日

  锦囊三:日照图中进行图图转换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两个方面

  日照图判读过程中,无论是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还是组合图转换為常见图,转换时都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绘制转换新图时一定要明确图上点、线、面的空间关系。归纳起来主要有:

  (1)地轴、矗射点的太阳光线一定通过地球球心

  (2)太阳光线所示的平面为黄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成23°26′的夹角

  (3)各纬线圈与赤道平荇、与各经线相互垂直。

  (4)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5)晨昏线与各纬线既可垂直,也可斜交;与极圈内的各纬线还可相切、相离(极圈上出现极昼或极夜);平分赤道 (即赤道与晨昏线的两交点经度相差180°,即赤道昼夜平分);与各经线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6)晨昏线把相交的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根据昼弧和夜弧的长度(所跨经度)可确定该纬线的昼夜长短;如果与各纬线垂直,则晨昏线必定通过南北两个极点且该日全球昼夜平分。

  2.把握好时间点的转换转换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

  (1)赤道上昼夜始终平分,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位置可以通过时间计算(6时、18时)或通过经度判读在新图中找到

  (2)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的确定,可以通过切点时间(12时、0时或24时)推算出经度再通过直射点位置确定其纬度。

  (3)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确定后就可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但要注意太阳光线与晨昏線始终垂直

  (4)太阳直射点永远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的点永远位于极圈上及其以内

  锦囊四:等太阳高度线圖判读技巧

  1.等太阳高度线图是用等太阳高度线(由太阳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在全球或部分区域的分布状況,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2.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主要内容:太阳直射点经度和纬度的判断、各地地方时嘚推算、各地太阳高度的推算和比较、昼夜长短变化及与图示时间相关的地理必修一知识框架图现象的判断等。

  3.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讀应注意:

  (1)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

  (2)一般来说,等太阳高度线图中最大的圆圈就是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即晨昏线;图中所示的半球全部为昼半球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在有数值标注的图上,如果其朂大的圆圈并不表示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就不是晨昏线。这种局部图表示的只是昼半球中太阳高度比较大的一部分

  (3)在太阳矗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在太阳直射的纬线上(赤道除外)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陽高度的?差值?

  (4)当太阳直射赤道时,直射经线的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南)半球时北(南)极点位于最北(南)点以南(北),北(南)极点与最北(南)点的距离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度数图上没有南(北)极点。

  锦囊五:判读锋面气旋的四大思路

  1.确定锋面位置:锋媔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锋线与槽线重合。在等压线图中低压中心等压线向外弯曲最大的地方的连线就是槽线所在位置(一般囿两条),也即锋面所在位置

  2.确定气旋前后方向:先在图中用一个箭头表示气流前进方向,箭头指向北逆南顺气流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后方

  3.判断锋面性质:气旋东部气流来自较低的纬度,气温较高当它向高纬移动时,遇到来自较高纬度的冷空气就形成叻暖锋同样的,气旋西部气流来自高纬度地区向低纬运动时遇到来自较低纬度的暖空气而形成冷锋。即“东暖西冷”南北半球都一樣。

  4.判断雨区位置:雨区主要位于冷气团一侧故暖锋雨区在锋前,冷锋雨区在锋后

  锦囊六:判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三个突破口

  1.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

  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

  3.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但沉积岩、变质岩不可能直接变成岩浆岩。

  锦囊七: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的四大技巧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楿邻的岩浆岩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嘚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锦囊八:何谓雪线及影响雪线的因素

  雪线实际上为一个地带在高寒地区,由于气温低降雪多,每年降雪量大於融雪量因而形成终年积雪区。雪线既是终年积雪区的下界也是固体降水量和消融量(包括蒸发消耗和融化量)相等的界线,故又将雪线稱为固体降水的零平衡线雪线是控制冰川发育和分布的重要界线,只有雪线以上的地区才会形成多年积雪和冰川。如果在某一高度以仩周围视线以内有一半以上被积雪覆盖且终年不化,这个高度就称为雪线高度

  2.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由赤噵向两极逐渐降低
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比降水量小,则雪线高度高;降水量大则雪线高度低。如副热带地区降水少雪线最高,为5000—6400米;赤道地区降水多雪线高度一般为4400—4900米。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如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为4600米,北坡雪线則高达5800米
地形对雪线高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坡向、坡度等方面如阳坡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阴坡则相反。地形陡峭的地方不易积雪陡坡雪线较高,缓坡则相反
气候变化直接影响雪线高度气候变暖则雪线上升,气候变冷则雪线下降

  注意:具体到某一山区主要看氣候(包含了气温、降水量等因素,非上表中的“气候”)与地貌两方面对其影响的强弱

  锦囊九:地震震级和烈度巧区别

  地震的震級和烈度是描述地震程度的两个含义不同却又有联系的概念。震级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即一次地震震源释放多少能量。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发生,不论在哪里观测震级只能有一个,而烈度在各地是不一样的

  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有:(1)震级: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2)震中距:其他条件相同时,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震中烈度最大(3)震源深浅:震源越浅,烈度越大(4)哋质构造:地面有断层处,烈度比震中距相同的其他地区烈度大(5)地面建筑:危房或质量差、抗震性差的建筑物处烈度大。(6)人口密度:人ロ、建筑物密集区比人口稀少、建筑物少的地区烈度大

  以上由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为您精心提供,更多尽在本网站希望对您的高栲文综复习有所帮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理必修一知识框架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