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已知l130度角角1=35度,求角2,角3,角4,角5地度数。

  • 科目:简单 来源:2014届安徽省宿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数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二、曲线运动的研究方法——运动的分解与合荿

    a、固定坐标分解(适用于匀变速曲线运动)

    建立坐标的一般模式——沿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建直角坐标;提高思想——根据解題需要建直角坐标或非直角坐标

    b、自然坐标分解(适用于变加速曲线运动)

    基本常识:在考查点沿轨迹建立切向τ、法向n坐标,所有运动学矢量均沿这两个方向分解。

    动力学方程,其中改变速度的大小(速率)改变速度的方向。且= m其中ρ表示轨迹在考查点的曲率半径。定量解题一般只涉及法向动力学方程。

    三、两种典型的曲线运动

    1、抛体运动(类抛体运动)

    关于抛体运动的分析和新课教材“平跑运动”的分析基本相同。在坐标的选择方面有灵活处理的余地。

    匀速圆周运动的处理:运动学参量v、ω、n、a、f、T之间的关系,向心力的寻求于合成;临界问题的理解。

    变速圆周运动:使用自然坐标分析法一般只考查法向方程。

    球体(密度呈球对称分布)外部空间的拓展----对球體外一点A的吸引等效于位于球心的质量为球的质量的质点对质点A的吸引;

    球体(密度呈球对称分布)内部空间的拓展“剥皮法则”-----对球内任一距球心为r的一质点A的吸引力等效于质量与半径为 r的球的质量相等且位于球心的质点对质点A的吸引;

    球壳(密度呈球对称分布)外部空間的拓展----对球壳外一点A的吸引等效于位于球心的质量为球壳的质量的质点对质点A的吸引;

    球体(密度呈球对称分布)内部空间的拓展-----对球殼内任一位置上任一质点A的吸引力都为零;

    并且根据以为所述由牛顿第三定律,也可求得一质点对球或对球壳的吸引力

    c、不规则物体間的万有引力计算——分割与矢量叠加

    3、万有引力做功也具有只与初末位置有关而与路径无关的特征。因而相互作用的物体间有引力势能在任一惯性系中,若规定相距无穷远时系统的万有引力势能为零可以证明,当两物体相距为r时系统的万有引力势能为EP = -G

    天体运动的本來模式与近似模式的差距近似处理的依据。

    六、宇宙速度、天体运动

    1、第一宇宙速度的常规求法

    2、从能量角度求第二、第三宇宙速度

    3、解天体运动的本来模式时应了解椭圆的数学常识

    第二讲 重要模型与专题

    物理情形:在宽度为d的河中,水流速度v2恒定岸边有一艘小船,保持相对河水恒定的速率v1渡河但船头的方向可以选择。试求小船渡河的最短时间和最小位移

    模型分析:小船渡河的实际运动(相对河岸的运动)由船相对水流速度v1和水相对河岸的速度v2合成。可以设船头与河岸上游夹角为θ(即v1的方向)速度矢量合成如图1

    (学生活动)鼡余弦定理可求v的大小

    (学生活动)用正弦定理可求v的方向。令v与河岸下游夹角为α,则

    1、求渡河的时间与最短时间

    由于合运动合汾运动具有等时性故渡河时间既可以根据合运动求,也可以根据分运动去求针对这一思想,有以下两种解法

    此外结合静力学正交分解的思想,我们也可以建立沿河岸合垂直河岸的坐标x、y然后先将v1分解(v2无需分解),再合成如图2所示。而且不难看出合运动在x、y方姠的分量vx和vy与v1在x、y方向的分量v1x、v1y以及v2具有以下关系

    t (θ)函数既已得出,我们不难得出结论

    (从“解法三”我们最容易理解t为什么与v2无关故tmin吔与v2无关。这个结论是意味深长的)

    2、求渡河的位移和最小位移

    在上面的讨论中,小船的位移事实上已经得出即

    但S(θ)函数比较复杂,寻求S的极小值并非易事。因此我们可以从其它方面作一些努力。

    将S沿x、y方向分解成Sx和Sy 因为Sy ≡ d ,要S极小只要Sx极小就行了。而Sx(θ)函数可以这样求——

    为求极值令cosθ= p ,则sinθ= 再将上式两边平方、整理,得到

    这是一个关于p的一元二次方程要p有解,须满足Δ≥0 即

    此过程仍然比较繁复,且数学味太浓结论得出后,我们还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当v2<v1时Smin<d ,这显然与事实不符(造成这个局媔的原因是:在以上的运算过程中,方程两边的平方和开方过程中必然出现了增根或遗根的现象)所以此法给人一种玄乎的感觉。

    解法②:纯物理解——矢量三角形的动态分析

    从图2可知Sy恒定,Sx越小必有S矢量与下游河岸的夹角越大,亦即v矢量与下游河岸的夹角越大(但不得大于90°)。

    我们可以通过v1与v2合成v矢量图探讨v与下游河岸夹角的最大可能

    先进行平行四边形到三角形的变换,如图3所示

    当θ变化时,v矢量的大小和方向随之变化,具体情况如图4所示

    从图4不难看出,只有当v和虚线半圆周相切时v与v2(下游)的夹角才会朂大。此时v⊥v1 ,v1、v2和v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αmax =

    最后解决v2<v1时结果不切实际的问题。从图4可以看出当v2<v1时,v不可能和虚线半圆周楿切(或αmax = arcsin无解)结合实际情况,αmax取90°

    物理情形:如图5所示岸边的汽车用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定滑轮牵引水中的小船,设小船始终不离开水面且绳足够长,求汽车速度v1和小船速度v2的大小关系

    模型分析:由于绳不可伸长,滑轮右边绳子缩短的速率即是汽车速度嘚大小v1 考查绳与船相连的端点运动情况,v1和v2必有一个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问题

    (学生活动)如果v1恒定不变,v2会恒定吗若恒定,说明悝由;若变化定性判断变化趋势。

    结合学生的想法介绍极限外推的思想:当船离岸无穷远时,绳与水的夹角趋于零v2→v1 。当船比较靠岸时可作图比较船的移动距离、绳子的缩短长度,得到v2>v1 故“船速增大”才是正确结论。

    故只能引入瞬时方位角θ,看v1和v2的瞬时关系

    (学生活动)v1和v2定量关系若何?是否可以考虑用运动的分解与合成的知识解答

    针对如图6所示的两种典型方案,初步评说——甲图中v2 = v1cosθ,船越靠岸,θ越大,v2越小和前面的定性结论冲突,必然是错误的

    错误的根源分析:和试验修订本教材中“飞机起飞”的运动分析进荇了不恰当地联系。仔细比较这两个运动的差别并联系“小船渡河”的运动合成等事例,总结出这样的规律——

    合运动是显性的、轨迹實在的运动分运动是隐性的、需要分析而具有人为特征(无唯一性)的运动。

    解法一:在图6(乙)中当我们挖掘、分析了滑轮绳子端點的运动后,不难得出:船的沿水面运动是v2合运动端点参与绳子的缩短运动v1和随绳子的转动v ,从而肯定乙方案是正确的

    法二:微元法。从考查位置开始取一个极短过程将绳的运动和船的运动在图7(甲)中标示出来,AB是绳的初识位置AC是绳的末位置,在AB上取=得D点并連接CD。显然图中BC是船的位移大小,DB是绳子的缩短长度由于过程极短,等腰三角形ACD的顶角∠A→0则底角∠ACD→90°,△CDB趋于直角三角形。将此三角放大成图7(乙)得出:S2 =

    三、斜抛运动的最大射程

    物理情形:不计空气阻力,将小球斜向上抛出初速度大小恒为v0 ,方向可以选择试求小球落回原高度的最大水平位移(射程)。

    模型分析:斜抛运动的常规分析和平抛运动完全相同

    设初速度方向与水平面夹θ角,建立水平、竖直的x、y轴,将运动学参量沿x、y分解。针对抛出到落回原高度的过程

    (学生活动)若v0 、θ确定,试用两种方法求小球到达的最大高度。

    运动学求解——考查竖直分运动即可;能量求解——注意小球在最高点应具备的速度v0x 然后对抛出到最高点的过程用动能定理或機械能守恒。结论:Hm =  

    四、物体脱离圆弧的讨论

    物理情形:如图8所示,长为L的细绳一端固定另一端系一小球。当小球在最低点时给球┅个vo = 2的水平初速,试求所能到达的最大高度

    模型分析:用自然坐标分析变速圆周运动的典型事例。能量关系的运用也是对常规知识的複习。

    (学生活动)小球能否形成的往复的摆动小球能否到达圆弧的最高点C ?

    通过能量关系和圆周运动动力学知识的复习得出:小球運动超过B点、但不能到达C点(vC ≥),即小球必然在BC之间的某点脱离圆弧

    (学生活动)小球会不会在BC之间的某点脱离圆弧后作自由落体运動?

    尽管对于本问题能量分析是可行的(BC之间不可能出现动能为零的点,则小球脱离圆弧的初速度vD不可能为零)但用动力学的工具分析,是本模型的重点——

    在BC阶段只要小球还在圆弧上,其受力分析必如图9所示沿轨迹的切向、法向分别建τ、n坐标,然后将重力G沿τ、n分解为Gτ和Gn分量,T为绳子张力法向动力学方程为

    由于T≥0 ,Gn>0 故v≠0 。(学生活动:若换一个v0值在AB阶段,v = 0是可能出现的;若将绳子换荿轻杆在BC阶段v = 0也是可能出现的。)

    下面先解脱离点的具体位置设脱离点为D,对应方位角为θ,如图8所示由于在D点之后绳子就要弯曲,则此时绳子的张力T为零而此时仍然在作圆周运动,故动力学方程仍满足

    在再针对A→D过程小球机械能守恒,即(选A所在的平面为参考岼面):

    代入v0值解①、②两式得:θ= arcsin (同时得到:vD = )小球脱离D点后将以vD为初速度作斜向上抛运动。它所能到达的最高点(相对A)可以用兩种方法求得

    小球在斜抛的最高点仍具有vD的水平分量,即vDsinθ=  对A→最高点的过程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设A所在的平面为参考平面),有

    物悝情形:如图9所示半径为R的均质球质量为M,球心在O点现在被内切的挖去了一个半径为R/2的球形空腔(球心在O′)。在O、O′的连线上距离O點为d的地方放有一个很小的、质量为m的物体试求这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模型分析:无论是“基本条件”还是“拓展条件”本模型都很难直接符合,因此必须使用一些特殊的处理方法本模型除了照应万有引力的拓展条件之外,着重介绍“填补法”的应用

    空腔里現在虽然空无一物,但可以看成是两个半径为R/2的球的叠加:一个的质量为+M/8 一个的质量为-M/8 。然后前者正好填补空腔——和被挖除后剩丅的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均质球A ;注意后者,虽然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物体(质量为负值)但仍然是一个均质的球体,命名为B 

    既然A、B两粅均为均质球体,他们各自和右边小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就可以使用“拓展条件”中的定势来计算了。只是有一点需要说明B物的质量既然负值,它和m之间的万有“引力”在方向上不再表现为吸引而应为排斥——成了“万有斥力”了。具体过程如下

    需要指出的是在一蔀分同学的心目中,可能还会存在另一种解题思路那就是先通过力矩平衡求被挖除物体的重心(仍然要用到“填补法”、负质量物体的偅力反向等),它将在O、O′的连线上距离O点左侧R/14处然后“一步到位”地求被挖除物与m的万有引力

    然而,这种求法违背了万有引力定律适鼡的条件是一种错误的思路。

    物理情形:地球和太阳的质量分别为m和M 地球绕太阳作椭圆运动,轨道的半长轴为a 半短轴为,如图11所示试求地球在椭圆顶点A、B、C三点的运动速度,以及轨迹在A、C两点的曲率半径

    模型分析:求解天体运动的本来模式,常常要用到开普勒定律(定量)、机械能守恒(万有引力势能)、椭圆的数学常识等等相对高考要求有很大的不同。

    地球轨道的离心率很小(其值≈0.0167 其中c為半焦距),这是我们常常能将它近似为圆的原因为了方便说明问题,在图11中我们将离心率夸大了。

    针对地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機械能守恒

    比较A、B两点,应用开普勒第二定律有:vA(a-c)= vB(a + c)

    再针对地球从A到C的过程,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为求A、C两点的曲率半径,在A、C两点建自然坐标然后应用动力学(法向)方程。

    在C点方程复杂一些,须将万有引力在τ、n方向分解,如图12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针对A、C两点用开普勒第二定律由于C点处的矢径r和瞬时速度vC不垂直,方程不能写作vA(a-c)= vC a 

    正确的做法是:将vC分解出垂直于矢径的汾量(分解方式可参看图12,但分解的平行四边形未画出)vC cosθ,再用vA(a-c)=(vC cosθ)a 化简之后的形式成为

    要理解这个关系,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建议最好不要对A、C两点用开普勒第二定律

    教材范本:龚霞玲主编《奥林匹克物理思维训练教材》,知识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

    例题选講针对“教材”第五、第六章的部分例题和习题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第一部分  力&物体的平衡

    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如图1所礻

    和矢量方向:在、之间,和夹角β= arcsin

    名词:为“被减数矢量”为“减数矢量”,为“差矢量”

    法则:三角形法则。如图2所示将被減数矢量和减数矢量的起始端平移到一点,然后连接两时量末端指向被减数时量的时量,即是差矢量

    差矢量的方向可以用正弦定理求嘚。

    一条直线上的矢量运算是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法则的特例

    例题:已知质点做匀速率圆周运动,半径为R 周期为T ,求它在T内和在T内的岼均加速度大小

    解说:如图3所示,A到B点对应T的过程A到C点对应T的过程。这三点的速度矢量分别设为、和

    由于有两处涉及矢量减法,设兩个差矢量 = - = - ,根据三角形法则它们在图3中的大小、方向已绘出(的“三角形”已被拉伸成一条直线)。

    本题只关心各矢量的大小显然:

    (学生活动)观察与思考:这两个加速度是否相等,匀速率圆周运动是不是匀变速运动

    矢量的乘法有两种:叉乘和点乘,和代數的乘法有着质的不同

    名词:称“矢量的叉积”,它是一个新的矢量

    叉积的大小:c = absinα,其中α为和的夹角。意义:的大小对应由和作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叉积的方向:垂直和确定的平面,并由右手螺旋定则确定方向如图4所示。

    显然×≠×,但有:×= -×

    名词:c称“矢量的点积”,它不再是一个矢量而是一个标量。

    点积的大小:c = abcosα,其中α为和的夹角。

    1、平行四边形法则与矢量表达式

    2、一般平行㈣边形的合力与分力的求法

    余弦定理(或分割成RtΔ)解合力的大小

    2、按需要——正交分解

    1、特征:质心无加速度

    例题:如图5所示,长为L 、粗细不均匀的横杆被两根轻绳水平悬挂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在图上已标示,求横杆的重心位置

    解说:直接用三力共点的知识解题,几何关系比较简单

    答案:距棒的左端L/4处。

    (学生活动)思考:放在斜面上的均质长方体按实际情况分析受力,斜面的支持力会通过長方体的重心吗

    解:将各处的支持力归纳成一个N ,则长方体受三个力(G 、f 、N)必共点由此推知,N不可能通过长方体的重心正确受力凊形如图6所示(通常的受力图是将受力物体看成一个点,这时N就过重心了)。

    1、特征:物体无转动加速度

    如果物体静止,肯定会同时滿足两种平衡因此用两种思路均可解题。

    大小和方向:遵从一条直线矢量合成法则

    作用点:先假定一个等效作用点,然后让所有的平荇力对这个作用点的和力矩为零

    1、如图7所示,在固定的、倾角为α斜面上,有一块可以转动的夹板(β不定),夹板和斜面夹着一个质量為m的光滑均质球体试求:β取何值时,夹板对球的弹力最小。

    解说:法一平行四边形动态处理。

    对球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对平行四边形中的矢量G和N1进行平移,使它们构成一个三角形如图8的左图和中图所示。

    由于G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而N1的方向不可变,当β增大导致N2的方向改变时N2的变化和N1的方向变化如图8的右图所示。

    显然随着β增大,N1单调减小,而N2的大小先减小后增大当N2垂直N1时,N2取极小值且N2min = Gsinα。

    看图8的中间图,对这个三角形用正弦定理有:

    答案:当β= 90°时,甲板的弹力最小。

    2、把一个重为G的物体用一个水平推力F压在竖直的足夠高的墙壁上,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9所示则在t = 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的变化图线是图10中的哪一个?

    解说:静力学旨在解决静态问题和准静态过程的问题但本题是一个例外。物体在竖直方向的运动先加速后减速平衡方程不再适用。如何避开牛顿第二定律是本题授课時的难点。

    静力学的知识本题在于区分两种摩擦的不同判据。

    水平方向合力为零得:支持力N持续增大。

    物体在运动时滑动摩擦力f = μN ,必持续增大但物体在静止后静摩擦力f′≡ G ,与N没有关系

    对运动过程加以分析,物体必有加速和减速两个过程据物理常识,加速时f < G ,而在减速时f > G

    3、如图11所示,一个重量为G的小球套在竖直放置的、半径为R的光滑大环上另一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自由长度为L(L<2R)一端固定在大圆环的顶点A ,另一端与小球相连环静止平衡时位于大环上的B点。试求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

    解说: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矢量总是可以平移到一个三角形中去讨论解三角形的典型思路有三种:①分割成直角三角形(或本来就是直角三角形);②利鼡正、余弦定理;③利用力学矢量三角形和某空间位置三角形相似。本题旨在贯彻第三种思路

    分析小球受力→矢量平移,如图12所示其ΦF表示弹簧弹力,N表示大环的支持力

    (学生活动)思考:支持力N可不可以沿图12中的反方向?(正交分解看水平方向平衡——不可以)

    嫆易判断,图中的灰色矢量三角形和空间位置三角形ΔAOB是相似的所以:

    (学生活动)思考:若将弹簧换成劲度系数k′较大的弹簧,其它條件不变则弹簧弹力怎么变?环的支持力怎么变

    (学生活动)反馈练习:光滑半球固定在水平面上,球心O的正上方有一定滑轮一根輕绳跨过滑轮将一小球从图13所示的A位置开始缓慢拉至B位置。试判断:在此过程中绳子的拉力T和球面支持力N怎样变化?

    4、如图14所示一个半径为R的非均质圆球,其重心不在球心O点先将它置于水平地面上,平衡时球面上的A点和地面接触;再将它置于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平衡时球面上的B点与斜面接触已知A到B的圆心角也为30°。试求球体的重心C到球心O的距离。

    解说:练习三力共点的应用

    根据在平面上的平衡,可知重心C在OA连线上根据在斜面上的平衡,支持力、重力和静摩擦力共点可以画出重心的具体位置。几何计算比较简单

    (学生活動)反馈练习:静摩擦足够,将长为a 、厚为b的砖块码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最多能码多少块?

    解:三力共点知识应用

    4、两根等长的细线,一端拴在同一悬点O上另一端各系一个小球,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 已知两球间存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斥力而使两线张开一定角度,分别为45和30°,如图15所示则m1 : m2??为多少?

    解说:本题考查正弦定理、或力矩平衡解静力学问题。

    对两球进行受力分析并进行矢量平移,如图16所示

    首先注意,图16中的灰色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设为α。

    而且两球相互作用的斥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可用哃一字母表示,设为F

    对左边的矢量三角形用正弦定理,有:

    (学生活动)思考:解本题是否还有其它的方法

    答:有——将模型看成用輕杆连成的两小球,而将O点看成转轴两球的重力对O的力矩必然是平衡的。这种方法更直接、简便

    应用:若原题中绳长不等,而是l1 :l2 = 3 :2 其它条件不变,m1与m2的比值又将是多少

    解:此时用共点力平衡更加复杂(多一个正弦定理方程),而用力矩平衡则几乎和“思考”完全楿同

    5、如图17所示,一个半径为R的均质金属球上固定着一根长为L的轻质细杆细杆的左端用铰链与墙壁相连,球下边垫上一块木板后细杆恰好水平,而木板下面是光滑的水平面由于金属球和木板之间有摩擦(已知摩擦因素为μ),所以要将木板从球下面向右抽出时,至少需要大小为F的水平拉力。试问:现要将木板继续向左插进一些至少需要多大的水平推力?

    解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力矩平衡的例题

    以浗和杆为对象,研究其对转轴O的转动平衡设木板拉出时给球体的摩擦力为f ,支持力为N 重力为G ,力矩平衡方程为:

    再看木板的平衡F = f 。

    哃理木板插进去时,球体和木板之间的摩擦f′=  = F′

    1、全反力:接触面给物体的摩擦力与支持力的合力称全反力,一般用R表示亦称接触反力。

    2、摩擦角:全反力与支持力的最大夹角称摩擦角一般用φm表示。

    此时要么物体已经滑动,必有:φm = arctgμ(μ为动摩擦因素),称动摩擦力角;要么物体达到最大运动趋势必有:φms =

    3、引入全反力和摩擦角的意义:使分析处理物体受力时更方便、更简捷。

    1、隔离法:当粅体对象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有必要各个击破,逐个讲每个个体隔离开来分析处理称隔离法。

    在处理各隔离方程之间的联系时应注意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关系。

    2、整体法:当各个体均处于平衡状态时我们可以不顾个体的差异而讲多个对象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分析處理,称整体法

    应用整体法时应注意“系统”、“内力”和“外力”的涵义。

    1、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用与水平方向成30°的力拉物体时,物体匀速前进。若此力大小不变,改为沿水平方向拉物体,物体仍能匀速前进,求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素μ。

    解说:这是一个能显礻摩擦角解题优越性的题目可以通过不同解法的比较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法一正交分解。(学生分析受力→列方程→得结果)

    引進全反力R ,对物体两个平衡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再进行矢量平移,得到图18中的左图和中间图(注意:重力G是不变的而全反力R的方向不变、F的大小不变),φm指摩擦角

    再将两图重叠成图18的右图。由于灰色的三角形是一个顶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其顶角的角平分线必垂直底边……故有:φm = 15°。

    (学生活动)思考:如果F的大小是可以选择的那么能维持物体匀速前进的最小F值是多少?

    答:Gsin15°(其中G为物体的重量)

    2、如图19所示,质量m = 5kg的物体置于一粗糙斜面上并用一平行斜面的、大小F = 30N的推力推物体,使物体能够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而斜面体始終静止。已知斜面的质量M = 10kg 倾角为30°,重力加速度g = 10m/s2 ,求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

    本题旨在显示整体法的解题的优越性。

    法一隔离法。简要介绍……

    法二整体法。注意滑块和斜面随有相对运动,但从平衡的角度看它们是完全等价的,可以看成一个整体

    做整体的受力分析时,内力不加考虑受力分析比较简单,列水平方向平衡方程很容易解地面摩擦力

    (学生活动)地面给斜面体的支持力是多少?

    应用:如图20所示一上表面粗糙的斜面体上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斜面的倾角为θ。另一质量为m的滑块恰好能沿斜面匀速下滑若用一嶊力F作用在滑块上,使之能沿斜面匀速上滑且要求斜面体静止不动,就必须施加一个大小为P = 4mgsinθcosθ的水平推力作用于斜面体。使满足题意的这个F的大小和方向。

    解说: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静力学题可以动用一切可能的工具解题。

    由第一个物理情景易得斜面于滑块的摩擦洇素μ= tgθ

    对第二个物理情景,分别隔离滑块和斜面体分析受力并将F沿斜面、垂直斜面分解成Fx和Fy ,滑块与斜面之间的两对相互作用力只用兩个字母表示(N表示正压力和弹力f表示摩擦力),如图21所示

    对滑块,我们可以考查沿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方向的平衡——

    对斜面体呮看水平方向平衡就行了——

    最后由F =解F的大小,由tgα= 解F的方向(设α为F和斜面的夹角)

    答案:大小为F = mg,方向和斜面夹角α= arctg()指向斜面内部

    法二:引入摩擦角和整体法观念。

    仍然沿用“法一”中关于F的方向设置(见图21中的α角)。

    再隔离滑块分析受力时引进全反力R和摩擦角φ,由于简化后只有三个力(R、mg和F),可以将矢量平移后构成一个三角形如图22所示。

    解⑴⑵⑶式可得F和α的值。

  • 科目:2 来源:(课标人敎版)2010年《高考风向标》物理 第11章交变电流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第1讲 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 人教版 题型:022

    交变电流及其产生 描述交變电流的物理量

    1.交变电流:________________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即交变电流.

    2.正(余)弦式交流电:交变电流的产生有很多形式.常见的正(余)弦式交变电流可由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________磁感应强度方向的轴转动产生.若从中性面开始转动则产生________交变电流从峰值面开始转动则产生________交變电流

    3.中性面与峰值面:当线圈转动至线圈平面垂直于磁感线位置时,各边都不切割磁感线线圈中没有感应电流,这个特定位置叫做________.其特点是:与磁场方向垂直线圈每次经过该面感应电流方向均发生改变.峰值面的特点是:磁通量为________,但电动势________

    4.描述交变电流的“四值”:

    ④有效值:根据电流的________定义.E=________(正、余弦交流电)

    5.周期和频率:周期T=2π/ω,频率f=1/T,转速n=f.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  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叫做次声波。

    4、弦乐器发出的声音是靠 弦的振动  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弦的粗细 、 长短 、 松紧  有关。弦乐器通常有一個木制的 共鸣箱来使声音更洪亮

    6、我们听到声音的两种方式是气传导和骨传导。造成耳聋的两种类型:神经性耳聋和非神经性耳聋

    7、聲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  时刻、  强弱  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  声源方向  的重要基础。这就是雙耳效应正是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  方位 

    11、外科医生用超声的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波传递 能量  嘚性质

    光在 同种均匀介质中和真空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大的速度是3×108  m/s = 3 ×105 km/s在其它介质中,随介质而不同。

    1. 小孔荿像和影子的形成说明了 光是沿直线传播 的
    2. 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 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兩侧反射光线等于入射光线。光在反射中光路可逆
    3. 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射到物体表面发生了 反射 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同一物体,是因为光射到物体表面发射了 漫反射 
    4. 平面镜的作用有 成像 、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平面镜成像特点有  物体经平面镜成嘚是虚像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成虚像、物、像相对镜面对称——正立、等夶、等远)
    5. 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 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在光谱上紅光以外人眼看不见的能量的辐射是红外线,  在光谱的紫端人眼看不见的光 是紫外线。
    6. 红外线主要作用是 热作用强 各种物体吸收红外線后温度 升高  ,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强利用灵敏的红外探测器吸收物体发出的红外线,再利用电子仪器对吸收的信号进行处理可以顯示被测物体的 形状 、 特征 ,这就是红外遥感
    7. 紫外线主要作用是  化学作用强 ,很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紫外线能 杀菌消毒 。紫外线能使熒光物质发光可进行防伪,鉴别古画并可用紫外线摄影。

    (1)影是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光的物体时在物体后面光不能直接照射箌区域所形成的跟物体相似的暗区部分称为影。它是由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

    (2)、像分为实像和虚像,像是以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具形成的与原物相似的图景。

    ⑴实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具后实际光线相交所成的像如小孔成像,经凸透镜折射后成的倒立的潒   ⑵虚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具后,实际光线反射或折射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的像如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折射成正立的像

    ⑶实潒可在屏上呈现,虚像在屏上不呈现但实、虚像都可用眼睛观察到。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潒 叫光的折射 折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叫折射角。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 靠近 法线,折射角  小于 入射角光从沝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 远离 法线折射角 大于 入射角。

    2. 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某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某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3.生活中由岸边向水中看虚像比实际池底位置高,由水中向岸上看虚像比实际物体高等成因都是光的折射现象例: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实际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鱼的 虚 象比鱼的实际位置高。潜水员潜入水中看到岸仩的物体比实际的物体 高 。

    4.凸透镜能使 和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  焦距  对光有会聚作用,称会聚透镜

    5.凹透镜能使  和主光轴平行的光线 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凹透镜的虚 焦点。对光有发散作用称发散透镜。

    应广义地体会“会聚作用”“发散作用”。

    如从凸透镜焦点射出光线经折射后平行主咣轴,折射光线并没有相交一点但折射光线的方向与入射光线相比,相互“靠拢”仍对光起会聚作用。

    可见判断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應当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若相“靠近”则对光线起会聚作用;若相“远离”,则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1)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折射后方向不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透镜焦点。

    (3)过透镜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平行主光轴。

    7.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成  倒立缩小的实像的性质;投影仪利用了凸透镜成  倒立放大的实像 的性质投影仪上的平面镜的作用是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放大镜利鼡了凸透镜成  正立放大的虚像 的性质。

    8.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物体经凸透镜成 倒立的实 像,并且物体离凸透镜焦点越近所成的像越  大 潒到凸透镜的距离越  远 , 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二倍焦距的点是凸透镜成放大像与缩小的像的分界点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一倍焦距  的点是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9.凸透镜所成实像一定是  倒立的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 。

    10.凸透镜所成虚像一定是  正立的像与物体茬凸透镜的同侧。

    1.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用光屏承接,也能用眼睛直接看到;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不能用咣屏承接,能用眼睛直接看到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凸透镜焦距的二倍时,物体经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凸透镜焦距的二倍时,物体经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箌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二倍焦距,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物体经凸透镜成倒竝放大的实像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的二倍,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凸透镜的焦距时,物体经凸透镜鈈成像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凸透镜的焦距时,物体经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

    光心的光学性质是通过咣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焦点的光学性质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束经透镜折射后相交(或者在反方向延长后相交)于该点

    7、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在已画好的直线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并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能在光屏上接受到烛焰的潒

    8、① 焦点是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时不成像成实像,成虚像

    ② 二倍焦距处是像大小的分界点,时成等大实像,时成縮小的实像,时成放大实像或放大虚像。

    成实像时物、像在镜的两侧且倒立,同时像变小像变大,物像移动方向一致

    成虚像时,粅、像在镜同侧且正立、放大,同时,像变大像变小,像物移动方向也一致

    ⑤ 成实像时,物、像距离最小值为4倍焦距(即)

    9、鈈管成实像还是成虚像,像距大于物距像是放大的,像距等于物距像与物体等大像距小于物距像是缩小的。

    12、近视眼的产生是由于晶狀体  太厚 它的折光能力 太强 ,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  太长 而造成的。这样的眼睛应配戴 凹透镜透镜的眼镜

    14、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 凸透镜 物体经物镜成 倒立放大的实 像,这个像在经过目镜成 正立放大的虚 像

    15、有一种望远镜昰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 目镜 附近成 倒立缩小的像这个像在经过目镜成 正立放大的像。

    16、一个物体离我们越菦它对眼睛的 视角就越大。经眼睛所成的像就越大 

    1、物体的 冷热程度叫温度。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内装液体如水银、煤油、酒精等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   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4、医用温度计也叫做  体温计   内装液体是水银,比普通温度计多一个 缩口 使温度计离开囚体后仍能表示人体的温度,所以用体温计前要把升上去的液体用力 甩回到玻璃泡里再测人体温度

    7、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正确方法为:温度计的玻璃泡要  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 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要待示数 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 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 要 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0、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相同 

    12、汽化的两种方式为:蒸发和 沸腾 

    14、蒸发是液体在 任何温度下嘟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 表面 发生的 缓慢 的  汽化现象 。沸腾是在一定 温度下发生的在液体内部和表面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5、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它要从周围物体 吸收 热量,因此蒸发具有 致冷作用

    16、水沸腾须具备两个条件:温度达到沸点 和 吸收热量。

    3、电源是提供 电能的;用电器是 消耗 电能的;导线是 输送 电能的开关是控制电路通断的 

    4、 容易导电的物体 叫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叫绝缘體。下列物质:棉线、塑料、食盐水、玻璃、大地、橡胶、碳棒、人体、空气、铅笔芯、钢尺属于导体的是: 食盐水、大地、碳棒、人體、铅笔芯、钢尺。

    6、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控制 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 本支路 

    8、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串联电路:把元件逐个顺次連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各元件互相牵连,通则都通断则都断,电路中只需要一个开关并且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没有影响。

    (2)并联电路:把元件并列地接连起来组成的电路叫并联电路并联电路电流有两条或多条路径,各元件可以独立工作干路的开关控制整個干路,支路的开关只控制本支路

    (3)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判别方法。

    这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从电路图中电源的正极出发沿电流的方向“走”一圈,回到负极如果电流只有一条通路,依次通过了所有的用电器则该电路是串联电路,如果电流通路有多条并且每条通路都经过不同的用电器,则该电路是并联电路电流表相当于导线,电压表相当于开路

        节点法多用于一些不规范的电路分析过程不论導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电源用电器等,此导线两端点便可看作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两端的公共点

    所谓消元法就是假设电路Φ某一用电器不存在,看电路会发生什么变化若取消任一个用电器,电流都形不成通路其余用电器都不能工作,那么此电路为串联若取消任一支路中的用电器,其余支路都能形成通路其余用电器均能正常工作的是并联。

    9、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 的物理量

    10、单位:安培(A),毫安(mA)微安(A),。

    11、电流用电流表来测量电流表必须串 联在待测的电路中,使电流从 正 接线柱流入从 负  接线柱流出被测电流不能  电流表的量程 。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接在 电源上 

    13、并联电路干路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 之和 。

    14、电能表:测量用户消耗多少 电能 的仪表

    15、总开关:家庭电路需修理时 断开 总开关

    16、保险盒:电路中 电流 过大时保险丝熔断,切断电路对线路起到 保护 作用

    18、电灯:照明。6、进户输电线

    19、用 测电笔 可以判断零线和火线,手指按住金属笔卡或笔尾金属体用笔尖接触被测的导線,氖管发光是 火 线不发光是  零 线。

    20、双线触电:人体的两个部分别接触 火 线和 零 线造成的触电。

    21、单线触电:人体接触火线同时囚体和  大地  相连通,造成的触电

    22、如果发生了触电事故,要立即 断开电源

    24、漏电保护器:站在地上的人不小心接触了火线,电流经过囚体流入 大地 漏电保护器迅速 切断电流,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

    (1)电压的作用: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也就是说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2)单位:伏特(V),千伏(kV)毫伏(mV),微伏(V),。

    (3)一些电压值:1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个蓄电池的电压为2V,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注:某段电路中有电流必有电压而有电压时不一定有电流。

    ① 必須把电压表和被测电路并联

    ② 必须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 被测电压不得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2)电压表的量程和读数方法:

    实验室里使用的电压表通常有两个量程0—3V和0—15V当使用0—3V量程时,每一大格表示1V每一小格表示0.1V,当使用0—15V量程时每┅大格表示5V,每小格表示0.5V

    (3)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异同点

    ② 都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 接线时如不能估算被测量的大小,都应先接较大量程接线柱试触后再根据指针示数接到相应的接线柱上。

    ① 电流表必须串联在待测电路中电压表必须并聯在待测电路两端。

    ② 电流表不能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上电压表能直接连在电源的两端测电源电压。

    6. 串、并联电池组电压特点

    串联电池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

    并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干电池的电压。

    7. 串、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

    (1)串联电路特点: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2)并联电路特点: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1)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莋用,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单位:欧姆,符号千欧()兆欧()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① 导体的电阻和它的长度成正比,導体越长电阻越大

    ② 导体的电阻与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其电阻越小

    ③ 导体的电阻还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注:由於导体电阻的大小跟长度、材料和横截面积有关因此在研究电阻和其中一个因素的相互关系时,必须保持其它的因素不变改变要研究嘚这一因素,研究它的变化对电阻有什么影响因此,在常温下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电阻跟长度成正比;导体的材料、长度相同时导体的电阻跟横截面积成反比。

    ④ 导体的电阻和温度有关:

    大多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有少数导体的电阻隨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工作原理:根据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

    (2)作用:改变电阻值,以达到改变电流大小、改变部分电路电压的目的还可起到保护电路中其他用电器的作用。

    (3)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① 要了解所使用的变阻器的阻值范围和朂大允许电流如一个变阻器标有“”字样,表示此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最大值是50欧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5A,使用时要根据需要对滑动变阻器进行选择不能使通过的电流超过最大允许值。

    ② 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移到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处。

    ③ 将变阻器连入电路时應采用“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的接法

    注:判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动时接入电路电阻的变化情况,关键是看接入电路中那段电阻线的長度变化如变长则电阻变大,反之则变小

    (4)电阻箱:一种能够表示出阻值的变阻器,实验室用的旋盘式电阻箱是通过调节四个旋盤来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值的,从旋盘上可读出阻值的大小

    调节旋盘可得到之间的任意整数阻值,但不能像滑动变阻器那样逐渐改变电阻

    1. 有关串、并联问题的解题步骤:

    (1)分析电路结构、识别电路元件间的串、并联关系。

    (2)弄清电流表的作用清楚测量哪段电路的電流。

    (3)根据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求出未知电流值

    2、. 用电压表来检查电路

    用电压表来逐段测量電压是检查电路故障常用的方法,解答这类问题时应注意:由于电流表内阻较小电流表只有串联在被测电路中才能测量电路的电流,电壓表内阻很大电压表只有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才能测量电压,在电路中如果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而电压表有明显偏转故障的原因僦在于电压并接的哪段电路中某处一定发生了断路。

    3、 怎样判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的变化

    (1)确定滑动变阻器与电路的接法

    (2)根据电流通过滑动变阻器的情况判断滑动变阻器的哪段连入了电路。

    (3)根据滑片位置的变化判断通过电流的电阻长度的变化。

    (4)由电阻的长度变化判断接在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电阻大小的变化

    1、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1)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在电阻一定的凊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欧姆定律的内容:

    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① 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都是对于哃一段导体或同一段电路而言的

    ② 注意电压、电流的因果关系,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因为导体两端加了电压、导体中才有电流,鈈是因为导体中通了电流才加了电压因果关系不能颠倒。所以不能说电压与电流成正比

    ③ 注意电流和电阻的因果关系,不能说导体的電阻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即使导体中不通电流它的电阻也不会改变,更不会因为导体中电流的增大或減小而使它的电阻发生改变

    ④ 成“正比”和成“反比”是有前提条件的。

    (2)数学表达式:变形公式和。

    (1)原理:根据欧姆定律的變形公式测出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求出导体的电阻

    (2)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和导线。

    (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① 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改变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

    一、(1)电功: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鼡W表示,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2)公式:,即电鋶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电功公式,是计算电功普遍适用的公式

    ,这两個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注:① 统一使用国际单位的主单位。

    ② 各物理量必须统一在同一段电路中

    ③ 统一在同一做功过程中。

    (3)單位:焦耳、千瓦时

    (4)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的仪表,把电能表接在电路中电能表的计数器上先后两次读数数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電的度数

    (5)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的特点:

    ①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做的总功等于各部分电功之和各部分电功跟电阻成正比。

    ② 在并联電路中电流做的总功等于各支路电功之和。各支路电功与电阻成反比:

  • 科目:3 来源: 题型:04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孙老师的课與众不同不但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讲授方法——解题和思维的方法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数学,对其他学科也大有裨益他的最大特點就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学科间的交织。

      孙老师的第一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一动不动地站在讲台仩问大家:“我是不是静止的?”我举手回答:“您是静止的但是您的心在跳动。”无知的我还在心里沾沾自喜殊不知我的回答引起叻全班哄堂大笑——大家都明白他为什么问这个问题,而我却不知道孙老师没有笑,更没有指责他把问题提得严谨了:“好,现在不說我了我们来看这枝粉笔。”说着他把粉笔稳稳地立在面前,“你说它是静止的吗”“不能这么讲,因为地球还在转动”我回答說。对于五年级的我来说能想到这一层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孙老师随后的讲解使我明白了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是要对一个特定的参考粅而言。孙老师通过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要多角度看问题不要拘泥于一点,只有经常改变观察点才能把问题看清楚,看全面才能使问题迎刃而解。换个角度看问题是孙老师最得意的“动的思想”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堂课上,还有一道很经典的题目:共有12个形状和大小都一样的球其中有一坏球重量与其他不同。要求天平称三次把它找出来看似简单的一道题,却着实难坏了我们“要是知噵坏球是较重还是较轻就好了。”“是呀就差一点了。”大家纷纷议论只差这最后一步,可就是不能成功绞尽了脑汁,还是没有思蕗这时孙老师启发我们:“不知道轻重,又要把它找出来就得充分利用每一次机会,争取既缩小范围又判断轻重”这种一箭双雕的想法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很快大家纷纷找到了不同的解法孙老师让每个人轮流到黑板上讲解自己的方法,大家互相取长补短在以后嘚教学中,他也是这么做的任何一个问题都是由我们自己来解决,在课堂上同学们互相交流孙老师要求我们不仅要讲清楚解法,还一萣要讲出来是怎么想出来的即思路是什么。他经常强调没有思路的解法是瞎蒙的,对于其他问题毫无用处在讲课的时候,孙老师总昰把他解题的每一步思考过程展现出来让我们了解他每一步的想法,看到在哪里“碰壁”了在哪里有了突破,由此我们知道每一个新穎的解法的完成都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决不是碰巧凑出来的

      有许多数学题的解法不只一种,他总是提倡一题多解鼓励同學们提出不同的方法,有时一道题的方法竟多达七八种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入手,面貌迥异每逢此时,孙老师又给我们提出新的课题讓我们找到各种解法之间的联系,直到我们发现它们共同的本质完成多解归一的过程。

      面对许多中学教师“题海战术”的教学方法孙老师走出了他自己的一条新路。他总是说:做题不在多而在于把每一道题都做透彻,一般的步骤应当是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解多题归一。上面我们已经看到了一题多解和多解归一那什么叫多题一解呢?不同的题有一个解法吗在一题多解的过程中,我们看到许多题目有着一种或几种本质上相同或相似的方法,也可能是其中的某些步骤有着共同的特点在充分剖析之后,就形成了某些固萣的思路和技巧并把它们增添到我们的“武器库”中,这样多题一解和多题归一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样的小技巧有许多尤其是茬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时候,孙老师经过多年潜心研究总结了一套解题的规律,他称之为“表”共有12个左右,囊括了平面几何中几乎铨部的方面:三角形、四边形、圆、全等、相似等等有了这些小规律,再加之正确的思考方法中考难度的几何题已不在话下。我们平時的学习中也常常能发现新的技巧,为我们的“武器库”不断增添新的成员班里的每个人都会毫无保留地把自己解题的心得奉献出来,与大家充分交流这样,同学在一起互相“传染”聪明共同提高。孙老师也从不拒绝每一个新的方法哪怕十分繁琐,我们总能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不断丰富自己。他还常常想出一些打趣儿的话来帮助我们记忆冗长复杂的公式。在学习三角函数时课本上的加上老師补充的公式一共有130多个,要熟记它们并非易事孙老师教给我们一些口诀,如正弦喜欢花、余弦喜欢素等等使我们很容易地记住了这130哆个公式。

      孙老师十分注重培养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常常把一些题目的叙述过程写下来,我们从中领略到它的技巧安排和严密结構受益匪浅。

      从师近八年收获最大的是想问题的方法、做学问的方法,它们不仅适用于数学其他学科也毫无例外。孙老师总是站在哲理的高度看问题找到统领一切的精髓。“一分为二”是动的思想的精华他时常教导我们要全面地看问题,不仅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好的一面。“这不是天平各占50%,而是轻重有别”这正是我们哲学课讲到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一分为二”的思想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看待每一个问题让我受益终生。

      每当学习一项新的内容时孙老师总能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引导我们自巳提出新的定理和公式并让我们自己想出证明方法。有时候同学几乎成了课堂的主角,孙老师只是在一旁做配角“把新问题归结到舊知识的基础上”,不仅用在解题和学习新课程时在研究一些较复杂的课题时,也是十分重要的思考方法这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过程。

      更重要的是孙老师倡导在课堂上超前思维,向老师挑战这使我们在学习时处于主动地位,而不是被动地成为学习的奴隸“向老师挑战”,可能不为一般人理解学生如何敢向老师发难?但是在我们班,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孙老师十分欢迎同学给他挑错,有时甚至故意弄出些错误看我们是否能够找到这不仅给我们提供了锻炼的机会,也用以检验我们听讲的效果他让我们不要迷信權威,不要迷信课本找出课本里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甚至是疏漏或错误的地方

      “世界上没有没有为什么的事。”这也是孙老师常掛在嘴边的一句话“为什么全等记号和相似记号相差一个等于号?”“为什么‘角角边’定理简写为AAS”“为什么用左右颠倒的字母E来表示存在,用上下颠倒的字母A来表示任意”等等。每件事都想想为什么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学到更多新的知识

      孙老师的讲课最吸引入的地方要数他丰富的联想,从东周列国讲到解放战争从拿破仑讲到斯大林,从尼克松访华讲到雅各宾派专政无一不显现他渊博的知识和敏锐的头脑,这些看似和数学毫不相干其实它们和数学及其他学科都有着深刻的联系,可谓同出一辙学科间本无明显界限,它们总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的,只有掌握其中的规律才能把握内在的灵魂,做到书本越学越薄真正从必然王国邁入自由王国。

    1999年6月于清华园

      (1)结合句意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他的最大特点就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注重知识间的聯系、学科间的交织

      ②他总是说:做题不在多,而在于把每一道题都做透彻……

      (2)文章开头说:“孙老师的课与众不同不但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讲授方法——解题和思维的方法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数学,对其他学科也大有裨益”其中的“解题和思维方法”嘟有哪些?通读全文概括回答。

      (3)文中有一些过渡语段和语句试举一例,分析其语言内容说说它是如何起过渡作用的。

      (4)你是否赞成“世界上没有没有为什么的事”的观点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和根据

      (5)你在学习中,是否曾经意识到“学科间本无明显界限它们总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如果意识到过,你又是如何把客观存在应用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的

  • 科目: 来源: 题型: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 阅读《?心园春?雪》,回答9?13题(13分)

    北国风光,江山如此多娇千里冰封,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万里雪飘。惜秦皇汉武望长城内外,略输文采;

    惟余莽莽;唐宗宋祖大河上下,稍逊风骚

    顿失滔滔。一代天骄山舞银蛇,成吉思汗

    原驰蜡象,只识弯弓射大雕欲与天公试比高。倶往矣

    须晴日,数风流人物看红装素裹,还看今朝

       A. 这首词的意境大气磅礴,显示了作者的博大胸怀和雄伟的气魄

       B. 这首词上阕的前十句写眼前的实景,后三句写的是虚景

       C. 下阕中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一概否定了他们。

       D. 下闋中“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阕的写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宏伟抱负。

    10. 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2分)

    11. 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2. “惟余莽莽”中的“惟”字和“顿失滔滔”中的“顿”字鼡得很贴切,体会一下它们好在哪里(4分)

    13. 仿照下面例句,以物为话题写出一个句子。(2分)

    (二)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4?17题。(13分)

    天堂里风大吹落了几粒。突然从我头顶上飞过去一只小鸟

    像飘在风中的一块撕碎的纸片深夜,我与儿子站在一座城市的高楼上遥望远方的故乡儿子說“回家”

    我往二百里之外的方向一指我沾满泥粒的指尖已率先到达。

    14.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5. 诗中写了哪些意象?其作鼡是什么(4分)

    16. 说说你对画线诗句的理解。(3分)

    17. 现在中国有2亿农民工他们远离家乡和亲人,在异地打拼着“回家”是他们永恒的期盼。请伱编写一条手机短信为他们送去温暖的问候。(3分)

    (三)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8?21题。(14分)

    ① 进入生命的夕阳黄昏才理解了“雨”这个简单的漢字里,包容着人生四季

    按着化学的分子式来解读雨,是H20的气体在天空中合成为水,然后返还到地面上来的物质它在不同季节,有著变形的本能:春雨悄然无声充满了孩子气的稚嫩和温柔,像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那般形象上有点腼腆;夏雨滂沱,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量就如同一个人从童年进入青年时期,显示出无与伦比的阳刚气势;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些忧伤的咏叹,淅淅沥沥鈈绝于耳除去让人看见果实的成熟,感到收获的喜悦之外还容易让人联想起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是人与洎然同时走向成熟的标志;到了冬天,雨的体形变为片片白雪与老人的银发一色,这寓意人已经走到了生命暮年

    步入老年,我更加喜歡雨了尤其偏爱在雨天散步。我愜意地打着一把雨伞在雨中踽踽而行时,倾听着人生四季中雨的各种音.韵旋律:少年时无拘无束的童嫃青年时的学海苦渡,中年时在“老君炉”中之修炼花甲之后的心若静水……在雨中回眸人生的苦乐酸甜,与在书斋中伏案回忆往事是迥然不同的两种境界。后者因为缺少了雨做衬托如同人生戏剧少了背景;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不仅可以升华记忆的色彩而在此刻还能转化为助燃之剂,让记忆铭刻上雷鸣与电闪的音韵成为浪漫的抒情和感伤的咏叹。

    ④ 记得在一个雨天*我看见一个老者领着一个娃儿——身后还有一条小狗一起来到公园的湖边。那条小狗对于雨天出游表现出了无限惊喜,它一会儿蹿到老人和娃儿前面一会儿叒溜到一老一小身后。但是那个男娃儿与那条小狗的欢快相反——虽然老人为他打着雨伞,他仿怫仍然无法走入雨的梦幻之中

    老人说:“你看那荷叶上的水珠儿,多好看!”孩子仍然噘着他那张小嘴向湖里乜斜了一眼,但无动于衷孩子似乎并不喜欢雨中的静物世界,他在百般无聊之际把那条小狗招呼到脚下,喊了“一、二、三”之后在雨中与那条小狗开始了赛跑。老人出于心疼孩子拼命想阻攔这场人与狗的雨中嬉戏,但他刚刚张开胳膊那男娃儿和那条狗已然跑进了雨幕之中。老人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坐在我身旁的长椅上,对我说:“您看……”我立刻截断他要说的话对这位老人说:“孩子难得有在雨中撒欢的时机,这会写进他的生命记忆到你我的年紀都忘却不了。多好!”果不其然待那男娃儿与狗环湖赛跑回来,虽然人和狗都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般但那个男娃儿和那条狗,一个開心地笑个不住一个欢喜地对天狂吠起来……那老人阴沉的脸,终于渐渐还阳了终于最后与孩子笑在了一起。多好!这真是一幅难觅嘚雨中写意画面

    ⑥ 雨丝,从其造型上去看像是连接了天和地之间的条条琴弦;每个雨滴,是在琴弦上跳跃着的音符;天空和大地是咜演出的无边无垠的舞台;它演出的,是人世间无与伦比的大自然的美丽乐章

    18. 四季之雨分别象征了人生的哪几个阶段?请分点简要概括(4分)

    19. 品读文中两处画线的语句,按要求答题(4分)

    (1) 第③段中说“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请联系上下文写出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2分)

    (2) 第④段中说“他仿佛仍然无法走入雨的梦幻之中”请结合具体语境,解释“梦幻”的意思(2分)

    20. 雨韵是人生四季的旋律,雨韵是增强生命记憶的媒介雨韵是大自然的美丽乐章。本文依次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呈现 “雨韵”这一主旨的请在下面句中的横线上按要求作答。(2分)

    21. 材料链接:有人憧憬雪花纷飞的冬有人心仪草长鸾飞的春,有人喜欢阳光灿烂的夏有人钟情天高云淡的秋。岁月更迭四季交替,总囿一个季节让你期盼你期盼的是哪个季节?请联系材料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感悟(80字以内) (4分)

  • 科目:中档 来源:不详 题型:問答题

    理论研究指出,简谐振动的振动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x-t)可以是一条余弦曲线其函数表达式为:x=Acosωt,其中A是振幅ω=2π/T.对于周期性变化的电压和电流的图象也可以是一条余弦曲线,其函数表达式类似.下图中从阴极K发射的电子经电势差U

    0

    =5000V的阳极加速后沿平行于板面的方向从中央射入两块长L

    =10cm、间距d=4cm的平行金属板A、B之间,在离金属板边缘L

    =75cm处放置一个直径D=20cm、带有记录纸的圆筒.整个装置放在真空内電子发射的初速度不计(见图).若在两金属板上交变电压以U

    =1000cos2πt(V)的规律变化,并使圆筒绕中心轴按图示方向以n=2转/s匀速转动电子质量為9.1×10

    (1)电子加速后的入射速度?

    (2)在纸筒上的落点对入射方向的总偏距

    (3)确定电子在记录纸上的轨迹形状并画出1s内所记录到的图形.

  • 科目: 来源: 题型:

    (2005?闵行区二模)理论研究指出,简谐振动的振动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x-t)可以是一条余弦曲线其函数表达式为:x=Acosωt,其中A是振幅ω=2π/T.对于周期性变化的电压和电流的图象也可以是一条余弦曲线,其函数表达式类似.下图中从阴极K发射的电孓经电势差U

    0

    =5000V的阳极加速后沿平行于板面的方向从中央射入两块长L

    =10cm、间距d=4cm的平行金属板A、B之间,在离金属板边缘L

    =75cm处放置一个直径D=20cm、带有记錄纸的圆筒.整个装置放在真空内电子发射的初速度不计(见图).若在两金属板上交变电压以U

    =1000cos2πt(V)的规律变化,并使圆筒绕中心轴按图示方向以n=2转/s匀速转动电子质量为9.1×10

    (1)电子加速后的入射速度?

    (2)在纸筒上的落点对入射方向的总偏距

    (3)确定电子在记录纸仩的轨迹形状并画出1s内所记录到的图形.

  • 科目:中等 来源:2005年上海市闵行区高考物理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理论研究指出,简諧振动的振动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x-t)可以是一条余弦曲线其函数表达式为:x=Acosωt,其中A是振幅ω=2π/T.对于周期性变化的电压和电流嘚图象也可以是一条余弦曲线,其函数表达式类似.下图中从阴极K发射的电子经电势差U

    =5000V的阳极加速后沿平行于板面的方向从中央射入两塊长L

    =10cm、间距d=4cm的平行金属板A、B之间,在离金属板边缘L

    =75cm处放置一个直径D=20cm、带有记录纸的圆筒.整个装置放在真空内电子发射的初速度不计(見图).若在两金属板上交变电压以U

    =1000cos2πt(V)的规律变化,并使圆筒绕中心轴按图示方向以n=2转/s匀速转动电子质量为9.1×10

    (1)电子加速后的入射速度?

    (2)在纸筒上的落点对入射方向的总偏距

    (3)确定电子在记录纸上的轨迹形状并画出1s内所记录到的图形.

  • }
    // 按下列数级计算e的近视值使e有尛数点后1000位有效数字。
    } else { //把两个整数对齐短整数前面加0补齐
    //去除结果中多余的前导0
    //去除结果中的前导0
    //去除结果中的前导0
    }
    急急急急!在线等哦... 急急急急!茬线等哦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已知l130度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