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有哪些是什么感觉

原标题:这几个得诺贝尔奖的外国人 竟然都跟中国有关系|百

随着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揭晓,今年的诺贝尔奖除了文学奖已经基本落下帷幕。在国人的一片感慨中,日本科学家连续第三年获得诺贝尔奖。今天我们要解密的这四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虽然都不是中国人,但是他们却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

唯一一位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作家:赛珍珠

1892年6月26日,赛珍珠出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父亲是美南长老会的传教士赛兆祥。父母亲在她出生3个月时一同来到中国江苏清江浦(今淮安市主城区),后来搬到镇江,住在润州山长老会润州中学的平房里(此处故居已经拆除);在那里长大成人,她是先学会汉语和习惯中国风俗(特别受益于其老师“孔先生”)后,她母亲才教她英语。值得一提的是,从幼年起,她就在鼓励中开始写作。

1910年,赛珍珠离开中国,到美国弗吉尼亚州伦道夫·梅康女子学院学习。在1914年获得了学位之后,她又回到中国,并且在1917年嫁绐了农业经济学家约翰·洛辛·卜凯。

随后他们举家移居到安徽北部的宿县,在此期间的生活经历成为后来闻名世界的《大地》的素材。在1921年底她的母亲去世后,全家迁到南京,赛珍珠则在金陵大学教授英语文学,并兼执教于南高、东大和中大时期南京大学英语系。

1921年,他们有了女儿卡罗;不幸的是,这个女孩患有苯丙酮尿症(主要临床特征为智力低下、精神神经症状、湿疹、皮肤抓痕征及色素脱失和鼠气味等、脑电图异常)。

1925年,她收养了贾尼斯,之后又接着收养了8个孩子。1926年,她小别中国,到美国的康乃尔大学攻读艺术硕士学位。之后又回到中国南京。

1930年,赛珍珠出版了她的第一部作品《东风:西风》,从而开始了她的写作事业。1931年,其著名小说《大地》问世,被后人认为是她最为杰出的作品之一。农民王龙的生活故事使她于1932年获得了普利策奖。她的事业从此蒸蒸日上,并于1935年获得了威廉·迪恩·豪威尔勋章(WDHM)。

然而,1934年中国政局陷入了混乱,赛珍珠被迫离开中国。她回到了美国,这时她的丈夫向她提出了离婚,她同意了。之后又嫁给了纽约出版商庄台公司的总裁理查德·J·华尔士,并且又收养了六个孩子。

在完成了描写其父母的作品《流亡》和《搏斗的天使》之后,她于193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曾任美国作家协会主席。

在她的一生中,赛珍珠创作了超过100部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地》。她作品的题材包括小说,短篇故事,剧本和儿童故事。她的作品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她试图向她的读者证明:只要愿意接受,人类是存在着广泛的共同性的。她的作品主题涵养了女性、情感、亚洲、移民、领养和人生际遇。

1973年3月6日,赛珍珠在佛蒙特州的丹比逝世,葬于宾西法尼亚州普凯西的绿山农场。

赛珍珠生前曾经多次出入中国教书,并对当地民风和各大事件留下深厚的感情,也因此将之融入到了往后的许多作品当中。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奔走。许许多多美国人正是通过赛珍珠的小说了解到中国,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解囊相助。

她出生在基督传教士家庭,但却反对传教。在中国、美国许多地方,她公开声称她极为讨厌那些“喋喋不休的布道”,说传教士布道只会“扼杀思想,蛊惑人心,在中国教会里制造出一批伪君子”。

赛珍珠有许多中国好友,包括徐志摩、林语堂、胡适等人。赛珍珠邀请林语堂在美国发表作品,后来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在美国一炮而红。林语堂因发明中文打字机破产,曾向赛珍珠借钱遭到拒绝,两人在美国打起出版官司,最后形同陌路。1954年10月,林语堂出任新加坡南洋大学校长前夕,曾打电报向赛珍珠报告,赛珍珠没回电报。林语堂说一句话:“我看穿了一个美国人!”

她因批评蒋介石独裁,国民政府拒绝参加她的诺贝尔文学奖领奖仪式。

她曾经同情中国 共 产 党。认为当时的 中 共,是“完全为老百姓的事业着想”。由于她同情中国革命,在二战结束后,赛珍珠因“亲共”而上了中央情报局的黑名单,被怀疑是共 产 党,黑档案长达300页。

晶体管的发明者之一:沃尔特·布拉顿

沃尔特·布拉顿(英语:Walter Brattain,1902年2月10日-1987年10月13日),美国近代物理学家,生于中国厦门。1947年与威廉·肖克利、约翰·巴丁因发明晶体管的贡献,获得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布拉顿的父亲是一位在厦门工作的教师,1903年,布拉顿出生后仅一年,布拉顿就被父母送回了美国。

1945年,战火硝烟刚刚消散,肖克利一路风尘赶回贝尔,并带来了另一位青年科学家巴丁。肖克利向布拉顿介绍说,巴丁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物理博士,擅长固体物理学。巴丁的到来,对肖克利和布拉顿的后续研究如虎添翼,他渊博的学识和固体物理学专长,恰好弥补了肖克利和布拉顿知识结构的不足。

贝尔实验室迅速批准固体物理学研究项目上马,凯利作为决策者在课题任务书上签署了大名。由肖克利领衔,布拉顿、巴丁等人组成的半导体小组把目光盯住了那些特殊的“矿石”。肖克利首先提出了“场效应”半导体管实验方案,然而首战失利,他们并没有发现预期的那种放大作用。

1947年的圣诞节即将来临,这天晌午时分,布拉顿和巴丁不约而同地走进实验室。在此之前,由于有巴丁固体表面态理论的指导,他俩几乎接近了成功的边缘。实验表明,只要将两根金属丝的接触点尽可能地靠近,就可能引起半导体放大电流的效果。但是,如何才能在晶体表面形成这种小于0.4毫米的触点呢?布拉顿精湛的实验技艺开始大显神威。他平稳地用刀片在三角形金箔上划了一道细痕,恰到好处地将顶角一分为二,分别接上导线,随即准确地压进锗晶体表面的选定部位。

电流表的指示清晰地显示出,他们得到了一个有放大作用的新电子器件!布拉顿和巴丁兴奋地大喊大叫起来,闻声而至的肖克利也为眼前的奇迹感到格外振奋。布拉顿在笔记本上这样写道:“电压增益100,功率增益40……实验演示日期1947年12月23日下午。”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埃德蒙·费希尔

埃德蒙·费希尔(Edmond H. Fischer)(1920年4月6日-)是瑞士、美国籍生物化学家。出生于中国上海,7岁时随同他两个哥哥一起到瑞士念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于日内瓦大学攻读化学,后在同一学校获哲学博士学位。1950年赴美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做研究。其关于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作为一种生物调节机制的研究与埃德温·克雷布斯一起在1992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根岸英一

根岸英一(1935年7月14日-),日本化学家,普渡大学讲座教授、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由于父亲工作的缘故,根岸英一1935年(康德二年)在伪满洲国新京(今长春)出生。抗日战争结束后,他回到日本神奈川县大和市,并在大和度过少年时代。由于当时伪满洲国的小学入学比日本早1年,因此根岸入读神奈川县立湘南高等学校时比同级生都小一岁。1953年根岸从神奈川县立湘南高等学校毕业,进入东京大学就读。1958年,从东京大学工学部(工程学院)应用化学科毕业,进入帝人株式会社工作。后从帝人公司休职,在福布莱特计划下领取奖学金,前往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

根岸教授是根岸反应的发现者,在化学界尤其是有机化学界享有盛誉,因为在“有机合成中的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方面做出贡献而与理查德·赫克、铃木章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

感慨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与中国缘分的同时,更加期待我们的科学工作者,早日能在诺贝尔奖中有新的斩获。

本文为《百科解密》第十三期文章,首发平台微博@百科头条。《百科解密》是一档专注解读新闻背后冷知识的阅读产品,我们只提供最新鲜、最新奇、最有温度的文章,欢迎关注!

}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诺贝尔奖自1901年颁发以来,共有六位华人获诺贝尔科学奖,他们分别是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和崔琦 。

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因“发现宇称原理的破坏”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6年丁肇中因“发现一类新的基本粒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6年李远哲因“发明了交叉分子束方法使详细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成为可能,为研究化学新领域—反应动力学作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97年朱棣文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8年,崔琦与德国的霍斯特·斯托尔默和美国的罗伯特·劳克林因在量子物理学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贝尔奖自1901年颁发以来,共有七位华人获诺贝尔科学奖,他们分别是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和崔琦、高行健 。

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因“发现宇称原理的破坏”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6年丁肇中因“发现一类新的基本粒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6年李远哲因“发明了交叉分子束方法使详细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成为可能,为研究化学新领域—反应动力学作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97年朱棣文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8年,崔琦与德国的霍斯特·斯托尔默和美国的罗伯特·劳克林因在量子物理学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籍华人 高行健 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

至今为止还没有中国人获得过诺贝尔奖,有的只是外籍华人。如:

杨振宁、李政道 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

丁肇中 1976年诺贝尔物理奖;

李远哲 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

朱棣文 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

崔琦 1998年诺贝尔物理奖。

诺贝尔奖自1901年颁发以来,共有六位华人获诺贝尔科学奖,他们分别是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和崔琦 。

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因“发现宇称原理的破坏”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6年丁肇中因“发现一类新的基本粒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6年李远哲因“发明了交叉分子束方法使详细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成为可能,为研究化学新领域—反应动力学作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97年朱棣文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8年,崔琦与德国的霍斯特·斯托尔默和美国的罗伯特·劳克林因在量子物理学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

原标题:获得诺贝尔奖的9位最牛华人,他们有什么过人之处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和经济学六个奖项。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受我国承认的一共有11位华人诺贝尔获得者,其中祖籍江苏泰州,现为法籍华裔作家的高行健先生和出生于山东高密的中国籍作家莫言分别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其余的9个人均为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获得者,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杨振宁,李政道等等。

经过统计我们发现,这9位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有6位在物理学领域比较擅长,两位是在化学领域比较擅长,最后一位出身于浙江宁波的屠呦呦则是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项。这些科学家都是我们国华人的骄傲,下面是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具体名单:

杨振宁和李政道在1956年合作发表论文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并且在1957年,两人共同获得了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两个也是我国获得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到了1976年,祖籍是中国山东省日照市的丁肇中教授因发现第4种夸克的束缚态—J粒子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包括量子电动力学、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的研究。其余几位则各自在所属的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具体成就可见下面表单:

距离最近的,也是最让我们值得骄傲的是科学家屠呦呦。她在1930年12月出生于浙江宁波,是我国著名的药学家,曾经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在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并且因为这种可以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因此在2011年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在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和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随着近些年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莫言和屠呦呦的接连获奖。中国本土科学家在诺贝尔奖自然科学领域和文学领域方面均实现了零突破,相信在未来中国会有更多的华人科学家斩获更多的诺贝尔奖。如果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或者意见,可以积极留言评论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