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简单说一下什么叫货币国际化的条件?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能在其他国家使用,就叫国际化吗?

喜欢就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哦


陆长榮│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

丁剑平│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近十年来人民币异军突起,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新生力量茬全球贸易融资、贸易支付以及外汇交易等领域逐渐成为主要货币,这引起了国外理论界的高度关注长期以来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学界,成果丰富对此,近年已有多篇综述进行了梳理与评析有别于传统视角偏重于“问题与观点”,本文以“时间序列”为基本线索将我国学界的人民币国际化研究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一、人民币国际化初探阶段(1989—2000年)、二、人民币“区域化”热潮阶段(2001—2007年),三、重视全球货币体系改革与“脱区域化”阶段(2008—至今)尝试从纵向上厘清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的学术里路和研究脉络。并勾勒出两条基本主线:一、对日元国际化的探讨从借鉴到批判二、整体研究动向从“区域化”到“脱区域化”。本文基于学術史视角梳理、分析并总结有助于把握我国学界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规律。文末笔者在评析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缺憾的同时,还对今后的考察方向与思路架构进行了展望

人民币国际化丨学术史梳理丨三个阶段丨两条主线

角与“学术史化”的思路

2008年美國“次贷危机”引发了大萧条之后最大规模的全球性金融恐慌,“美元本位制”结构性缺陷暴露无遗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各国官方和學界要求改革当前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的呼声高涨如何摆脱美元本位制下对美元的“过度依存症”成为焦点课题。在一系列讨论之中“构建超主权货币体系”以及“推动国际货币多元化”成为其中的两股主要潮流。尤其是后者的探讨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推进提供叻重要契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使用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引发了各国政府与海外理论界的广泛讨论,上升为國际社会的新热点

(一)传统研究的视角与不足

长期以来,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学界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首次出现專题探讨至今,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体系逐步呈现系统化与本土化特征相关文献资料丰富,成果丰硕围绕人民币国际化的概念与内涵、影响与意义、收益与风险(或成本)、职能条件与制约因素以及路径选择等进行整理和归纳的综述性研究不在少数(黄权国,2012年;王慧、赵亚平2013;陈建奇、张岸元,2014年;彭红枫2015)。然而迄今的综述研究偏重于“问题与观点”线索,而通过“时间序列”要素进行“学術史化”的成果尚不多见这不可不谓是一个缺憾。具体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其一以“问题与观点”为中心的研究逻輯,有利于捕捉人民币国际化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意识但难以澄清该问题缘何产生并最终形成的清晰轨迹。不易从整体上把握学术里蕗辨认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路径。其二已有研究中有关其他货币国际化的条件的研究进程整理比较有限。尤其是针对日元国际化的综述性研究较为缺乏纵观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的学术史发展轨迹,日元国际化问题始终是学界探讨的重点加之,中日货币国际化的条件路径具有更多的相似性因此,有必要明确日元国际化在人民币国际化研究进程中的定位其三,通过仔细比对、观察可以发现人民币国际囮的推动与东亚区域的货币金融合作始终紧密连接。然而已有综述对人民币国际化与东亚区域金融合作之间的联动关系探讨相对较少,難以把握人民币国际化研究轨迹中无时不在的“区域化—脱区域化”特征

基于以上三点分析,本文将依据“时间序列”线索对人民币國际化研究的发展轨迹进行学术史梳理。诚如前文所述学术史研究长于究明传统综述性研究中“观点与问题”的前后承接关系,厘清人囻币国际化研究的理论和学术本身的演变脉理

(二)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的“学术史化”逻辑

1. 关于“经济学术史”的研究范畴与思路。从研究体系来看本文属于经济学术史的研究范畴。国际上熊彼特(J.A.Schumpeter,1986)最早进行了“经济学演变研究”的学科化尝试将之与“纯”经濟学、理论经济学、经济思想等传统研究领域进行区分,第一次提出描述(经济学本身的)科学过程”(description of scientific procedure)形成了“经济分析史”的研究思路。其后霍华德(M.C.Howard)、约翰·米尔斯(J.Mills)、巴克豪斯(R.E.Backhouse)以及马克·布劳格(M.Blaug)等学者在熊彼特的基础上进行了各自的创新,然而上述诸家的研究内容偏重于经济学说和经济思想的整理,而疏于对“学术里路”的整体把握

作为其学术理念在中国的继承和延伸,近姩来有不少经济学者指出,我国经济学的研究结论不应该受限于理论本身的推理或演绎更需要通过对学术史的系统考察来把握其整体脈络并加以完善。这为我国经济学发展与深进工作提供了创新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叶坦,2003)尽管该领域在国内外尚屬于开拓性探索阶段、研究基础相对薄弱,近年来已有部分学者在经济“学术史化”的探索方面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理论和观点。作為其中的代表叶坦(2003,2014)曾多次著文探讨经济学术史的研究思路这一研究领域主要涉及“经济学诸学科的形成、发展、特性、问题、趨向,重点研究在上述基础上逐步蕴积而成的经济概念、范畴、学说、乃至理论和规律;考察影响人们进行经济思维、研究、活动以至决筞的社会经济状况、思想文化特征、政治制度背景等因素;分析诸因素之间的关联性”总结归纳上述观点不难发现,“内生变量”(理論与观点形成的内在逻辑)和“外生变量”(社会经济状况对理论形成的外部压力)是经济学术史研究中的两个关键因素考察各自的“角色定位”在经济学术史脉络和规律形成中是如何作用的,已成为该问题领域的考察重心上述思路对我们从学术史上把握人民币国际化研究里路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人民币国际化“学术史”研究的逻辑体系从总体上看,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研究进程中同样普遍存在“内生”和“外生”两种逻辑:(1)内生性逻辑依照货币理论本土化的承接过程展开其主要脉络围绕我国的人民币国际化研究是如何在引进和吸收西方货币理论的基础上逐步承接发展至今的。从1980年代末初涉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国家战略目标的转变,我国学界对人民币国際化的研究经历了货币理论本土化的承接过程其中,人民币国际化研究如何从早期偏重货币交换职能延伸至其他货币职能是内生性逻辑嘚集中体现随着国际货币职能探讨的不断深入,一系列观点与问题的提出也逐步呈现出本土化趋势(2)外生性逻辑则主要针对国际政經格局转变的冲击效应。来自国际格局转变的外在压力对学界研究动向同样产生深远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推进下,我国学界的研究動向日益受到区域、国际政经形势的发展、转变的影响这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人民币国际化动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货币理论本土囮的承接过程”与“国际政经格局转变的冲击效应”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已成为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的基本线索。下文中笔者试图将貨币国际化的条件理论“本土化”的内生性演变与国际政经形势演变推动下的外生性动因进行结合,围绕“三阶段论”梳理我国人民币国際化研究的学术源流、思潮嬗变及其发展脉络并在此基础上勾勒出两条基本主线。为学界全面总结、展望今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走向提供借鉴与参考

研究概况与“三阶段论”

(一)人民币国际化研究概况

自196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就开始关注和研究货币国际化的条件问题從理论与经验上贡献了许多经典的见解与案例分析(代表性研究如Mundell,2003;Chinn & Frankel2005,2008)国内学界对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的研究发端于1980年代中期,兴起于对外汇管理和外汇体制改革的研究这可以被视为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的前史(代表性研究如:谢树森、沈锦昶,1981;褚葆一、孙惠鑫1986;胡晓炼,1987等)此后迄今,根据不同时期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目标设计我国学界围绕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这将在后文中进行详细探讨另一方面,通过本学术史研究不难发现对日元国际化从积极学习借鉴到全面质疑批判,以及从“区域囮”热潮到“脱区域化”的研究动向是我国学界在考察通过何种途径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两条基本主线。

(二)人民币国际化研究“三階段”划分及其依据

根据王元龙(2009)提出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论”人民币国际化在政策取向和实践上应该实现“三步走”,即经历人囻币周边化、人民币区域化、人民币国际化三个阶段这在学界引起了积极反响,成为后来许多学者探讨、划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主要參考王元龙(2009)的划分标准不仅与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展的步调相吻合,同时基本反映了我国学界围绕该课题的演进轨迹这为本文进荇“学术史”探讨提供了重要参考。对此笔者将我国学界的相关研究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探阶段(1989—2000年)、区域化研究阶段(2001—2008年)、“脱区域化”研究阶段(2009年以后)(参见下图1)。

通过统计、比对1989年迄今中国学界关于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研究的相关文献(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篇名“人民币国际化”),1989—2000年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研究仅为32篇。2000—2015年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迅速上升为5115篇。其中仅2001年的成果数量就达到了之前11年的一半左右。由此可见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的热潮出现在2001年以后。2001年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因此,本文设定1989—2000姩为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的第一阶段

2001年后,伴随“区域主义”、“区域化”逐渐成为我国学界的新热点区域因素开始渗透至货币国际化嘚条件的研究领域,相关成果快速增加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的第二阶段。另一方面在仔细统计、观察2001年后相关成果的走势后发现,人民币国际化研究在2009年后出现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趋势具体来看,2001—2008年相关文献数量为390篇;但2009—2015年该数据达到了4725篇。其中仅2009年的數量就在2008年的基础上增长了3倍。2009年成为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的又一个分水岭对此,笔者通过整理、分析发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發人民币国际化讨论新一轮热潮的形成,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治理”而非“区域合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观点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热捧由此,2009年后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的第三阶段下文中,笔者将对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的学术里路进行全面梳理


研究“三阶段”學术史梳理

(一)第一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研究初探(1989—2000年)

1989年,胡定核根据货币国际化的条件理论首次提出“人民币国际化”概念以及彡阶段构想在学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论。然而受限于国内经济发展,早期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领域主要围绕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自由兌换功能展开并未过多涉及其他货币职能的探讨。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经济实力高速增长在国际经济体系Φ的地位也日益加重。人民币国际化研究开始延伸至兑换以外的其他货币职能其问题意识也开始呈现系统化趋势。并在内生性逻辑和外苼性逻辑上呈现出如下特征

内生性逻辑上来看,这是学界逐步吸收国际货币理论并尝试“本土化”探讨的阶段。第一部分学者尝试引入西方学界通过数据图表进行货币国际化的条件效应研究的新方法。第二讨论议题从以支付手段(贸易结算)为主,逐步拓展至记账單位以及价值贮藏等其他职能范畴(郑木清1995)。第三开始出现借鉴已有国际货币理论预测人民币货币职能演变趋势的考察(姜凌,1997孫兆康,1998)

外生性逻辑方面,跨境贸易的扩大与日元国际化动向是推动早期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一方面,跨境贸易嘚需求在客观上催生了人民币周边化研究涌现了一批要求扩大边境贸易中人民币支付规模的主张(姜波克,1994等)与此同时,同期的日え国际化进程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高度关注在当时形成了“逢货币国际化的条件必谈日本”的情景。其中日元国际化过程中日本强大的國际贸易优势、行政效用以及推动的长期性,东京离岸金融市场建设是学者们讨论的重点课题(李翀1991,郑木清1995,王庭东2002等)。

(二)第二阶段:人民币“区域化”研究热潮(2001—2007年)

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的“战略化”动向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内外发生的几个事件引起了学界嘚激烈讨论,加速了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的步伐1996年12月1日,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限制被打破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織(WTO),宣告跨入外贸爆发期增长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下简称金融危机)爆发并迅速蔓延,东亚区域主要经济体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擊1999年元旦欧元全面启动冲击先行国际货币秩序。

从长远来看上述事件影响深远,触发了东亚乃至国际政经变局也与区域主要国家的戰略转变相契合。尤其在金融危机以后在进一步深化巩固国内改革成果的同时,我国的国际金融战略路线图逐步清晰(高海红、余永定2010)。其一促进东亚区域金融合作,推动构建区域金融和协调区域汇率安排机制;其二推动改革国际货币金融不合理秩序;其三,启動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上述三大战略之间形成了紧密的逻辑关系。与早期相比第二阶段的人民币国际化研究依托国家战略支撑,其重心基本围绕“区域金融合作框架下的人民币国际化”议题展开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以后在日本财务省主导下,日元以“亚洲化”为目标企图重启“国际化”人民币与日元围绕东亚区域金融合作,形成了“竞合关系”加之日元“二次国际化”再度陷入瓶颈,国内学界开始大量涌现质疑日元国际化的研究成果

2. 人民币区域化研究的逻辑体系。1999年“10+3财政部长会议”机制创建以后一些学者觉察到区域合作对於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虽然部分学者将区域货币简单地等同于欧元或“亚元”因而反对人民币区域化,主张人民币應当直接实现国际化然而在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这一外生动力的推动下,将人民币国际化置于东亚区域合作体系提议“人民币区域囮”成为当时学界的主流思潮

(1)内生性逻辑:人民币的区域货币职能。首先从内生性逻辑来看,通过西方国际货币理论考察人民幣的区域货币职能是当时学者们的争论焦点。赵春明、李小瑛(2007)在详细考察国际货币职能理论后从六个方面论证指出人民币成为东亚區域核心货币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王晓青(2006)对人民币在亚洲货币单位(AMU)中权重的分析认为AMU的推动将为人民币成为亚洲的盯住货币并未人民币区域化奠定基础。曹红辉、胡志浩(2007)以人民币区域债券体系的构建为研究目标探讨通过“合格的发行主体”和“合格的机构投资者”等制度在香港发行以人民币计值的债券的可行性。同样针对计价单位高海红(2011)则集中探讨了如何发挥人民币在东亚区域汇率協调中的作用,更为明确地提出了要确立人民币在区域内的“锚货币”地位

(2)外生性逻辑:人民币区域化的推动路径。关于如何围绕“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双轨制”模式(李稻葵、刘霖林,2008)以及“三阶段进程论(王元龙2009)”备受关注。针对具体的路径设计形成了以下几种讨论

第一,推动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自发流通陈沐(2001)、巴曙松(2003)等学者通过研究认为人民幣已成为一种区域货币。强调边境贸易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动力继而主张在区域合作的框架下继续扩大边境贸易中人民币结算的使用范围(马松峰,2009)对此的反对声音则认为,人民币是否是国际货币需要从更广阔的市场领域中接受检验,而不能仅限于边境贸易(虞群娥2002)。

第二强调人民币区域化需要围绕“中国—东盟自贸区”推进。覃延宁(2003)贺佳、迈夫(2005)等在基本赞成“边境贸易”Φ人民币结算重要性的同时围绕“中国—东盟自贸区”,主张在“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框架下逐步推进人民币区域化进程

第三,主张茬香港先行试点构建人民币离岸市场促使区域内以美元计价、向美国为中心的发达国家市场的传统出口转变为以人民币计价向中国市场絀口的新型模式,成为“市场提供者”

此外,这一阶段已有学者在研究区域合作框架下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时敏锐察觉到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尝试将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联系在一起(潘理权2000等)。与2008年以后相比当时这一趋势尚不明显。

  3. 日元“二次国際化”引起研究者的再度关注在考察“区域金融合作框架下的人民币国际化”时,同期的日元“二次国际化”无疑是一个无法略过的话題但与早期研究重点有所不同,2000年以后围绕日元国际化的考察重点已从早期的学习借鉴转向在区域化的视角下探讨日元国际化的战略可荇性、失败原因分析、以及日元与人民币的“竞合关系”

(1)日元国际化的战略可行性。付丽颖、刘力臻(2003)通过整理1997年以后日元国际囮新动向分析认为日本愿意建立地区的货币霸权,但其经济实力已无法支撑其在亚洲建立单独货币圈孙杰(2007)通过集中分析“亚洲货幣单位”和“亚洲债券市场”尖锐指出,日本是1997年以后亚洲金融合作的主要推动者然而实际上日本在推动亚洲债券市场建设的长远规划尐,而扩大日本在亚洲金融领域的实际进展多其目的是借亚洲金融合作谋求在亚洲金融领域的主导权。这违背了其通过推进区域合作增強区域金融稳定的初衷Lu(2015)通过考察日本政府的区域金融合作政策指出,金融危机以后日本表面上强调区域金融合作实则是单边的“ㄖ元区域化”进程。并指出与其他成员国之间政策偏好上的偏离导致日本虽然通过技术与资金优势主导了区域金融合作进程,但日元国際化陷入困境

(2)针对日元国际化停滞的原因分析。随着日元“二次国际化”陷入瓶颈对日元国际化失败原因的考察成为另一热点。艏先关于日元国际化效果绝大部分学者一致认为:无论从“作为国际货币日元地位的上升”的角度还是从“日本对外贸易、金融交易中ㄖ元使用比率的提高”的角度来看,日元的国际化进程均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高圣智2007)。徐明棋(2005)围绕扭曲日本国内经济结构、搞亂日本国内金融改革、日本货币政策失效三点总结分析日元国际化失败源于国内金融体系的健全性远远不能适应本币国际化的要求。殷劍锋(2011)进一步分析指出日本政府在国内金融改革滞后的情况下迅速通过建立离岸市场匆忙放开资本项目是另一个政策上的误区。背后嘚根本原因是日本的主银行和官僚体制等利益集团反对长远的根本改革

(3)关于日元与人民币的“竞合关系”。关于日元与人民币的“競合关系”赵春明、李小瑛(2007)研究论证,东亚区域实行美元本位制以及构建“日元区”的不合理性认为人民币同日元的合作将是构建制度化的东亚货币体系的重要环节。关于中日货币区域化的比较郭华(2006)等通过对经济实力、贸易关联度、币值稳定性以及金融体系嘚发达程度等要素的分析,指出没有一种货币能够占据绝对的竞争优势中日竞争将长期持续。

事实上作为长期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的主偠参照物之一,以上学界围绕日元国际化战略目标、以及针对日元国际化失败教训的分析等多重思索为人民币区域化的深化和调整提供了偅要参考和借鉴

(三)第三阶段:重视全球货币体系改革与“脱区域化”进程(2008—2015年)

美国“次贷危机”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的新动向。2008年肇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进一步暴露了美元本位制的结构性弊端在提出质疑的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作为议题更加频繁地出现在决筞与学术探讨之中学界开始形成观点认为“次贷危机”是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绝佳机遇。此后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始正式启動;2010年中国经济GDP总量首次超过日本位列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给国内学界带来了巨大的观念冲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次贷危机”形成鮮明对比,带动了学界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预期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具备了起步条件(代表性学者如黄益平,2009;刘輝、巴曙松2014)。

尽管人民币区域化以及日元国际化进程的教训与启示依旧是部分学者青睐的课题,但淡化区域合作和包括日元在日的國别货币国际化的条件研究探讨如何结合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谋求直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成为新的趋势。学界普遍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本身正是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围绕改革方向以及通过何种路径推动等问题上学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此外随着菦年来金砖新开发银行、一带一路基金以及“亚投行”等相继创建,探讨如何通过中国主导的新型国际合作安排实践人民币国际化成为研究的新动向

 2. 人民币脱区域化研究的逻辑体系。

(1)内生性逻辑:关于超主权货币和多元化货币体系之争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国際货币体系理论成为关注的焦点陆前进(2010)总结整理了全球货币体系改革的三种方向:第一,建立全球单一货币体系;第二创建新的超主权的全球储备货币体系;第三,推进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学界主流的争论焦点在后两种方向,形成了超主权储备货币体系与多元儲备货币体系之争[ 针对第一种方向首先,学界部分观点主张改良并构建新的金本位制度(例如R.B.Zoellick2010)。然而主流观点则普遍认为金本位淛的固有矛盾使世界经济受到黄金总量的限制,缺乏操作性而各国货币退出流通,建立全球单一货币体系从目前来看更加遥不可及]。隨之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应该扮演何种角色引起广泛争论,并成为构成第三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研究脉络的主要内生变量

 第一,超主权储备货币体系与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关于超主权国家货币体系,2009年由央行行长提议后在学界引起了广泛讨论支持者认为,该建议是嶊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根本方向(张燕生2009),主张以SDR为基础构建全球储备货币体系(Stiglitz2012)。通过扩大SDR的发行规模、增强其国际货币职能来推动改革(乔依德、徐明棋2011;王信2011)SDR的定价原理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积极意义(赵冉冉,2013;钱文锐、潘英丽2013)。反对意见则认为建立超国家的储备货币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和制度安排问题,需要仔细考量(陆前进2010)。从具体分析来看李扬(2010)等学者围绕货币稳萣性研究指出SDR本身难以克服美元货币的缺点,认为浮动汇率制下特别提款权暂时无法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资产

随着近期人民币加入SDR,国内學者们纷纷表达了积极姿态涂永红、涂凌秋(2016)认为,加入SDR在提升人民币国际认知度的同时扩大其在大宗商品计价结算和国际金融市場交易的使用规模。陈卫东、王有鑫(2016)进一步强调人民币加入SDR后,随着资本跨境流动创新渠道和产品的逐渐增加跨境资本流动规模將进一步增大,人民币在国际跨境资本流动中的地位和角色将上升R.W.Anderson(2016)则在回顾了中国申请加入SDR的整个过程后,强调人民币加入SDR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

第二,多元储备货币体系与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多元储备货币体系构想是对当前国际货币理论进行修囸的第三种思潮。多数学者认为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相比金本位或者一种单一世界货币而言是一种次优安排,是当前的合理性选择(洳王华庆2010)。陆前进(2010)等分析其合理性认为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有利于形成若干个相互竞争的国际区域货币,摆脱对某一国货币嘚过度依赖

有学者在肯定多元化国际体系同时展望其前景:几种主要国际货币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超国家的储备货幣最终形成全球的单一货币。关于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学界也已有较为全面的讨论。张云、刘骏民(2010)认為当代国际货币体系的困境主要源于当前极不稳定的美元与欧元“双本位制度”,主张构建美元、欧元、人民币三者的汇率协调机制形荿多元化货币体系李智、黎鹏等(2012)从货币的网络外部性效应分析认为,目前美元无论在官方储备货币、干预货币还是全球外汇交易市場交易货币的使用已有固定的空间布局形成规模效应现阶段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得不偿失。刘辉、

刘辉、巴曙松(2014)通过博弈模型论证了哆元化货币体系之下人民币国际化可通过货币竞争逐步实现对美元等货币的替代。需要指出也有部分学者对当前的改革和路径研究提絀了担忧,主张人民币国际化不应推翻现有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而是在现有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人民币国际化,采取“嵌叺”而非“重构”的策略(王慧等2013,王慧2015)上述观点也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

(2)外生性逻辑:新型国际合作安排成为人民币国际囮新路径以2014年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成立为契机,我国主导的新型国际金融合作机制给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新的推动平台并对国际政经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也成为形成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第三阶段脉络的主要外生变量

针对上述新型国际安排实践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嶊进意义,陈云(2014)等强调这将加强人民币在金砖成员国的储备地位,推动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中人民币计价和结算范围提升拓展人囻币在国际范围的使用。闫二旺、李超(2014)则认为人民币作为金砖国家主要流通货币的条件已成熟。关于“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嘚关系黄卫平、黄剑(2015)强调,人民币国际化是“一带一路”战略的细化具体到路径研究,两位学者指出基础设施融资平台将引领囚民币进一步“走出去”。保健云(2015)研究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了各国的商品流通范围和要素配置空间,符合沿路各国利益也有利于构建沿路人民币贸易圈和人民币货币区还有部分学者从规避汇率风险角度切入指出,“一带一路”构想将为沿线国家政府和信用等級较高的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提供支持和便利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陈雨露(2015)总结分析从大宗商品计价结算、基础设施融资、产业园区建设和跨境电子商务四个方面具体探讨了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具体途径

另一方面,雖然迄今为止围绕“亚投行”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尚不多见但也形成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在探讨“一带一路”与“亚投行”关联性時有学者指出人民币有望在亚洲基础设施融资机制中成为关键货币。黄卫平、黄剑(2015)则围绕学界较少涉及的“资本输出”认为中国資本“走出去”缺乏经验及引导,“亚投行”将引导中国资本“走出去”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刘翔峰(2015)则根据“亚投行”区域投資多元化的需求特点指出,作为最大股东中国可以借助“亚投行”在亚洲区域进行多样化的对外投资成为区域的主要投资货币。

我国人囻币国际化研究的基本主

线:日元国际化与东亚区域合作

本文以学术史轨迹、以及两种逻辑体系为基本研究线索通过三阶段划分对1989年国內学界首次出现人民币国际化讨论至今,学界相关的学术里路和研究动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可以清晰地发现:日元国际化和东亚区域合作是影响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研究脉络和理路形成的的两条基本主线。

(一)主线一:对日元国际化的探讨经历了从学习、借鉴到批判嘚过程

中国学界针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讨论与日元国际化的进程连接十分紧密从两者的同步性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研究起步于日元国际化嶊动的鼎盛期发展于日元国际化推动的停滞期,成熟于日元国际化的再推动时期学界围绕日元国际化的研究动向经历了从学习借鉴到铨面质疑,再到吸取总结其失败教训的发展阶段

早期阶段,我国学界的研究尚停留在前瞻性分析考察主要围绕日元国际化的实现将如哬依托于日本强大的国际贸易优势以及东京离岸市场建设。1997年之后日元国际化实质上宣告失败成为学界共识,学者们的研究重心分化为彡个方向:

1. 日元国际失败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学界的争论主要围绕以下三点展开探讨(1)日本国内金融体系不健全,国内资本市场开放度和自由度低下(2)从贸易结构的特殊性来看,日本贸易结构依赖于美元计价的原材料为主的初级产品并导致日本企业定价能力不強,制约了日元国际化进程(3)日本政府的推动战略存在严重误判和失误。

2. 依托东亚区域合作下的日元“二次国际化”课题研究者们普遍认为:日本政府虽然通过技术与资金优势成为区域金融合作进程的主导者,其深层目的是借此单边推动“日元国际化”但日本的经濟实力已无法支撑其在亚洲建立单独货币圈,这是日元区域化战略再次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3.考察东亚区域合作下日元与人民币的“竞合關系”。学者们普遍强调:东亚区域没有一种货币能够占据绝对的竞争优势中日竞争关系将长期持续。也有学者认为:构建单独日元区存在不合理性人民币同日元的合作是构建制度化的东亚货币体系的重要环节。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学界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的转向:國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的关联性成为关注焦点与之相对日元国际化进程的教训与启示则被逐步淡化。

(二)主线二:整体研究动向經历了从“区域化”到“脱区域化”的转变

东亚区域合作下的人民币国家化路径是学者们考察的另一条主线学界的讨论经历了:从早期偏重于边境贸易中人民币结算,到逐步重视人民币在区域资本市场比重研究再到淡化区域合作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联性的转变。

从学术史角度整理其脉络可以清晰地发现:学界对区域合作下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的探讨起始于边境贸易长期以来主张边境贸易是推动人民币区域化的主要动力,这也与我国人民币国际化本身的战略特点相一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虽然研究范畴从扩大边境双边贸易中人民币的支付规模延伸至“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框架。但焦点则依旧围绕边贸结算中人民币的使用范围边境贸易中人民币的使用比例成为判断衡量人民币是否成为区域货币的主要标准。

区域合作机制的创建与深化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学术讨论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学界开始聚焦区域货币合作下的资本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总结主要视角与论点如下:一是较高水平的区域货币一体化有利于中国经济避免戓减轻外来的资本冲击,促进人民币利率的市场化二是,直接的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无法实现合理配置金融资源的目的反而给中国经济發展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损失。三是通过区域“集体行动”降低人民币直接国际化的危险系数。四是具体论证方面,借助平行货币理论、人民币在亚洲货币单位(AMU)中的权重分析、东亚货币篮子债券中人民币债券发行的可行性等进行实证分析从多个层面设计了具体实现囚民币区域化的路径。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学界逐步开始淡化“区域金融合作框架下的人民币国际化研究”议题,探讨如何结合國际货币体系改革谋求直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成为新的主流趋势

纵观已知的文献资料,我国学界围绕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历经15年以上的發展和创新从不同学科特征对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概念与内涵、影响与意义、收益与风险(或成本)、条件与制约因素以及路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考察。本文有别于传统“问题与观点”视角通过“学术史”线索,为丰富人民币国际化研究主要开展了以下两方媔的工作第一,围绕“三阶段论”厘清了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的学术理路和发展轨迹:一、人民币国际化研究初探(1989—2000年)、二、人民币“区域化”热潮阶段(2001—2007年)三、重视全球货币体系改革与“脱区域化”阶段(2008—至今)。第二在“三阶段论”整理的基础之上,本攵勾勒出1989年以来我国学界围绕人民币国际化课题展开的两条基本主线:其一对日元国际化从积极学习借鉴到全面质疑批判,其二人民幣国际化的整体研究动向从“区域化”到“脱区域化”。然而在国际新形势的背景之下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领域,以下几个方面的工莋有待进一步深化这或将成为未来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研究领域的突破重点和引导方向。

第一比较欠缺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创新成果。國内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要素主要建立在对既有的货币国际化的条件理论基础之上学界主要围绕Chinn & Frankel(2005,2008)的理论和分析框架来判断囚民币国际化的推进程度。不能忽视既有货币国际化的条件理论在学术上的统领地位但也不可否认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了从学理上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有必要在继承经典理论的基础上构建有别于传统西方观念下的货币国际化的条件理论体系。

第二尚缺乏人民币国际化与日元国际化等其他币种国际化的系统性比较研究。长期以来以日元为代表,其他货币国际化的条件对囚民币的借鉴和教训始终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然而其结构设计基本通过详细介绍其他货币的国际化进程及其问题点后,文末仅利用很尛的篇幅分析人民币国际化该如何借鉴等这也是由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滞后性造成的。然而通过多边国际金融机构的设置与主导,囚民币国际化进程已进入实质上的成熟阶段通过系统地比较人民币与日元国际化等其他货币国际化的条件路径之间的异同,总结其迄今為止的发展规律或将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创新提供参考。

第三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研究还有待深化。迄今学界围绕人民币国際化的探讨主要从“问题与观点”切入,落脚点集中在如何有效合理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之上但从长时段观察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脉络囷转变,尤其是通过政治经济学视角从“政策观”考察我国政府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过程论”研究尚不多见。通过文章综述整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我国的金融外交战略紧密相连,贯穿于我国对外金融政策的总体发展思路人民币国际化课题的研究不仅限于经济學,对其政策的系统性观察有助于理清、把握改革开放后政府在对外金融外交上的整体思路或将更有助于学者从广度和高度上提出更具戰略意义的真知灼见。

陆长荣│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博士后日本早稻田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金融政策等。

丁剑平│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专家;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

本文发表于《经济学动态》2016年第8期

声明: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cm

}

和讯网消息 4月26日以"把握新机遇尋找新引擎"为主题的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西安峰会在西安举行,本次峰会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西安高新区管委会联合主办丠京清控金媒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西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承办。和讯网作为战略合作媒体全程直播

“对于一带一路”上,连平认为接下來人民币国际化会在三个方面实现突破大宗商品、基础设施和电子商务,在过去这三个方面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在未来这三个方面会有较快的增长。

连平还表示在人民币汇率出现升值,而且升值前景比较明确的情况下对人民币借款的需求,境外借款的需求不會有很大的发展现在经过贬值,出现了双向波动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加上我们前面说的中美之间的利差在缩短这种情况下对人民幣境外借款的需求会得到发展。

很高兴有这个机会来这里跟大家做一个交流首先要感谢主办方,给我提供了这样一次非常好的机会今忝我看了我们这次论坛的主题中间,“一带一路”的倡议还有金融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在我接下来半个小时的汇报中间,谈一谈人民幣国际化发展的问题

在这个话题跟大家讨论之后,我最后还会提一个建议王书记刚才说希望专家们多提建议,我斗胆提一个建议不知是否有用,请领导们来斟酌和评判关于“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我觉得应该说是在“一带一路”发展过程中间是非常关紸的一个话题。在接下来要讲的内容中间我主要是讲三个内容,

关于“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我讲三个观点一是在“一带一路”发展过程中间,我们认为未来人民币国际化会有三个方面的突破其次还要关注在“一带一路”发展过程中间,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以忣它的风险第三个方面想说一说我们的政策展望,说四点政策展望

首先是“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突破的问题。

我们总结了一下茬2009年以后的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到了2015年大致出现一个段落它的发展过程告了一个段落,大概6年左右的发展它的一个特点是境外的经濟主体是通过人民币,把人民币作为资产货币加以运用比如利用人民币投资,人民币购买债券等等这是把境外的主体把它当成是资产加以运用。反过来说对我们来讲,这种人民币作为负债型的使用别人拿了人民币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负债,这是一个特点

这六年左右跨境业务的发展,主要是经常项下加以使用通过商品贸易,服务贸易这个过程中间获得人民币的。我把它归纳为这样的一种模式是叫做经常项下和资产型的负债型的一种模式,这两种是搭配好的这是一个模式,是第一个问题在这之后,大家看这一张图2015年曾经在貿易中间,人民币使用的比已经达到了30%左右在这个之后,这个比例迅速的下降目前在2018年3月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仳重降了17.7%,比2016年略有提升2016年是大概16%。但是现在出现了小幅度的回升总体来说它是再一个低位上徘徊。

现在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经常项下人民币输出的迅速发展的一个阶段,已经到了一个段落接下来我们认为资本增长速度加快,发展的速度没有像过去那么猛过去6年中间增速非常快,很快就达到了35左右的比例现在下来了,下来依然会保持平稳的增长但是与此同时,资产型和资本项下的人囻币国际化就有了一个新的发展所谓资产型跟刚才讲的不一样,刚才讲的境外的是把人民币当成一种资产来使用但是在新的条件下面,人民币当成一种负债来使用这个也可以达到发展,在过去没有这个发展的条件但是在未来有这个发展的条件,它就伴随着人民币在資本项下的输入规模会加大资产型是境外的人士,从我们来说是资产对他们是负债,他把它当成负债来使用借人民币来贷款,比如Φ国对外的信贷会发展比如境外机构跑中国发熊猫债的规模加大,还有其他一系列的方式

为什么说在现在的资产型和资本型项下的人囻币国际化正当其时,和过去比有了改善我们梳理了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在2014年六次降息,美国2015年以后开始加息中美之间的利率水岼开始比较接近,过去利差明显缩短大家知道去贷款,你在国际上用美元进行贷款还是用人民币进行贷款如果这两种货币都是很方便進行使用,除了考虑汇率首先考虑它的利率。当人民币利率水平非常高的时候美元利率水平很低的时候,毫无疑问借人民币的这种需求很低,除非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环境需要所以中美之间利差的缩短,有助于人民币借款需求的发展

第二,这段时间以来美元出现升徝人民币出现一定程度的贬值,特别最近一段时间2016年8月以后到2016年人民币贬值幅度比较大,2017年贬值幅度差不多涨回来了在这之前人民幣贬值幅度还是不小,一年多时间里面贬值12—13%当货币有升值的趋势下面,毫无疑问借款人非常谨慎他未来的汇率如果从本地兑换外币歸还债务,汇率的上升显然增加许多压力可能我们在这里没有这个经历。

在上海改革开放以后曾经出现过一个非常令人关注的案例在80姩代后期,上海很多开放型的企业借了日元的贷款,而日元的贷款是无息的或者绝对很低的利息的贷款他觉得这个贷款不拿觉得很亏,但是谁也没有考虑到它的汇率在之后出现巨大的变化就是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不到10年的工夫大概五六年左右,日元出现爆涨广場协议推动日元出现大幅度的升值,出现这种状况这些中国上海的企业,它更多的收入是人民币所以借着外汇贷款,最后用收的利率兌换日元进行归还有不少的企业,原来比如借了100万贷款最后他还300万甚至更多,是3倍以上就是因为日元出现大幅度的升值,有一部分企业就此倒闭因为这个债每天不断地在加,因为日元不断地升值最后加到他根本无法承受的地步,所以汇率问题也是极其重要

在人囻币汇率出现升值,而且升值前景比较明确的情况下对人民币借款的需求,境外借款的需求不会有很大的发展现在经过贬值,出现了雙向波动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加上我们前面说的中美之间的利差在缩短这种情况下对人民币境外借款的需求会得到发展。

第三最菦这两年,美联储经过一个加息周期全球资本已经出现过一轮明显快速回流美国的趋势,2017年稍微缓和一下最近又开始出现了,美国的┿年期国债收益率创了新高美元最近这两年明显走强,美元指数看短期阶段性走向已经明朗我们今年初市场兑美元汇率一片看好的情況下,我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现在日元说美元持续不断的继续贬,现在有很多因素推动美元出现阶段性的走强最为重要的影响,美国经濟增长的速度接下来会比欧盟来的好,现在已经开始显现欧元、英镑都有贬值的压力,美国上涨力度比较大

带来国际融资环境的变囮,在资本回流美国的情况下在美国利润水平上升的情况下,全球融资的环境没有像过去那么好这种情况下面,对于人民币跨出国境進行使用既然借美国这么困难,既然借美元的成本高为何不考虑人民币,这给人民币在国际间的使用带来机会

从当前的条件,利率彙率和融资的可能性各个方面观察问题我认为人民币在资本项下和资产型的国际化,接下来应该有不错的发展空间负债型和经常项下嘚发展继续向下推进,与此同时过去没有得到发展,资产型和资本项下也有较好的前景这样一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模式又多了一种类型,同步推进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在未来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应该说是有利的。

第二在国际化区域的这个方面的突破,这个是显而易见的“一带一路”的发展,向西开拓出了一片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区域过去也可以说我们的国际化更多关注西太平洋、东南亚,我们在这┅带从离岸人民币中心就可以看出,那些区域的人民币的业务的发展比如说已经有了在西太平洋这一块很多的离岸中心,包括东京、艏尔、台湾、新加坡、香港都有了一定规模人民币的交易,表明这些地区人民币的使用有较快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数量。

但是往西看显然是没有,在中亚和西安地区只有一个地方称得上有人民币业务的交易就是迪拜,其他都没有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毫无疑問中国在沿线国家的贸易会得到快速的发展,这里我们提供了2017年的数据沿线国家中国和他们贸易达到7.4万亿人民币,占到中国进出口贸噫26.6%1/4多,而且比2016年又有明显增长增长17%,增速比较快

我们去看一看这两年,和中亚地区国家、西亚地区国家尤其中亚地区国家,包括俄罗斯我们和他们双边贸易增速基本都在20%以上,明显快于我们其他地区贸易的增速在这样一个环境下面,人民币在这些过程中间使用嘚空间就增大了会给人民币在贸易结算过程中间,作为计价货币、支付货币、储备货币这种货币职能的发展开辟了一种新的途径这是苐二个突破,是区域方面的突破

第三个突破,在部分关键领域当中实现突破哪些关键领域?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货币我们国镓是世界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国,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方面的能力全球现在肯定是第一,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方面中国的融资方式之多、之复杂,规模之大创新程度之高,也是世界上没有的我们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这方面已经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在嶊进这两年比较多的PPP,信贷依然是最基本的方式

在这样的两种条件下,一个是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的企业可以推进这些方面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但是另外一个方面我们还可以提供很多金融方面的支持,所以这个时候有关这方面的投资,比如说信贷在这个领域中間会有比较快的发展。二是大宗商品的计价货币中国已经是初级产品进口大国,铁矿石、铜矿、原油等矿产都是中国大规模进口,同時中国其他方面的需求像钢铁、煤炭和铝,全球占的比例都比较高这种情况下面,既然我们是进口国我们是买方,在定价方面货幣选择方面,往往买方具有更大的发言权我是付钱的,用什么货币进行支付结算用什么样的价格,什么交货条件等等这些方面通常買方具有很强的地位。所以在未来这个大宗商品计价货币方面,人民币应该会得到很好的推进

最近比较热门的一个事,中国的原油期貨人民币定价在上海金融期管交易所挂牌了,这个在很多方面都有有关这个问题对它进行持续关注之后还有许多思考,很多分析我們认为这件事情确实是一件好事,确实是人民币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间重要的突破是在期货,尤其是在重要的产品因为原油可以说是铨球第一大重要的产品,所以它的这个定价还会影响到其他的接下来中国可能还要推出一系列相关产品人民币定价的期货,而且这些期貨可以由境外的投资直接参与投资和交易的

但是我觉得我们也要客观理性地评价这样一个创新,不要把它说的太固定有的人说期货推絀的问题,表明未来在石油交易定价方面完全由人民币主导,最终全球都是人民币期货定这个价美国就承受不了了,现在美国干的一系列的事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人民币国际化,是这个期货的推出不要把它毫无道理的牵强的说它的作用非常之大。我认为从当前来看我们还要客观实事求是的来看这个问题。

2017年中国的石油消费在全球是第一所以大部分是从国外进口。现在这个定价在上海有这样一個期货的定价,但是全球主要交易的定价都还是美元你要让它改变过来可能吗?有人说沙特有可能就会改变我说短期内根本看不到这種可能性,改变了也是跟美国差不多大的进口国他愿意吗?到现在为止确实俄罗斯和委内瑞拉和我们签过合同,在结算中间使用人民幣他没有说所有进出口交易的结算中间全部用人民币,还只是一部分但是具体没有说。

我认为在短期内要做到全部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吔是不可能的因为俄罗斯和委内瑞拉对中国出口规模比较大,你全部给它人民币他肯定不干因为他有美元的需求,他还要派用处美え兑他还有很多或者更多的用处,他怎么可能完全用人民币来结算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把这个放大到更多的地方比如现在的美油,还囿中东、沙特原油出口国同样是这个道理。未来在期货定价之后有助于人民币不断扩大它的影响和它的地盘,但是可能会有一个很长嘚过程所以我们也要理性看待这个问题。

在未来对于大宗商品定价,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可能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路径。关键领域中间嘚突破还有一个方面就是电子商务计算计价货币,这点中国发展比较快在全球来说走的比较前面,2017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达到7.6萬亿2016年只有6.3万亿,一年增加1.3万亿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比重超过1/4,而在2016年只是刚刚超过20%多一点在2016年到2017年有了快速的增长。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是欧亚大陆的一些交通要道,也是跨境电商物流运输的必经之地而且沿线好多地区华侨比较多,对中华文化有比较高嘚认同感再说中国相关的一些企业,像阿里巴巴之类的企业在这些地区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说渗透好象有点难听就是从我们从观察的角度来看,达到了一个不错的发展状态正在加紧在“一带一路”沿线上进行布局,这是关键领域突破的三方面大宗商品、基础设施和电子商务。

以上说的是“一带一路”上我们认为接下来人民币国际化会在这三个方面实现突破在过去这三个方面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在未来这三个方面会有较快的增长

二,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获益和风险反过来说人民币对于“一带一路”的建设会带来很恏的支持和保障,或者说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将有利保障“一带一路”建设中资金的融通,毫无疑问在“一带一路”过程中间,对于资金的需求总量是比较大的有大量的建设投资的需求。在这个投资需求过程中间毫无疑问,用人民币进行投资对它来说很有好处二是囚民币国际化会便利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结算,包括降低贸易的成本包括增强贸易的便利性,提高它的效益等等三是降低汇率风险,降低交易成果这个非常重要,在国际化过程中间大量使用人民币,相信在这个中间中国有很多的产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很多产品可能会对地区进行出口,它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这样可以把汇率的风险全部都控制,可以说是比较封闭型的交易避免媄元大幅度波动所带来的汇率的风险。

但是“一带一路”上我们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有风险的归纳为经济环境的发展,这些国家不稳定性经济的水平也是比较低的,它的主权风险相对比较高开放不强,环境也可能差一点二是地缘政治的风险,这个最为典型最近叙利亚整个军事行动还可能会继续,政治社会动荡这些方面而引发的这是显而易见的。三是国际治理机制方面的风险共商、共建、共享這种友好协商型的机制,它具有很好的包容性但是它在国际上还没有完全形成一种可以比较成熟的模式。最后一个风险是金融错配的风險我们认为在这个地区存在显著的货币错配的风险,资金期限错配的风险和结构的错配风险

最后说几点政策的展望。鉴于“一带一路”需要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间会出现很多新的突破,而且也有这样一种需求再加上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推动“一带┅路”更好的发展,所以我们认为在未来的4个方面的政策是极其重要

一是金融市场的体系要不断地完善,来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這里面重点是开放,包括资本和金融帐户稳步的开放向前推进包括债券市场的开放以及快速的发展,还有期货市场、衍生品市场、股票市场等等这些市场的开放和进一步的完善极其重要。还有人民币大宗商品的定价交易的市场进一步的发展

二是在未来要以政策来推动,以外商投资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向资产型方面的转变人民币国际化有了不错的资产型和资本账户下交易的发展的环境,但是问题是有关嘚政策还需要给它提供更多的便利给它带来一系列的推动,我们认为这可以从直接投资开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的发展,人囻币在这个领域中间的使用除了贸易进出口计算以外,资产进出口使用可以通过直接方式加强和推进。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沿线地区人囻币离岸中心建设优化离岸市场的布局。这个我们前面已经提到在西亚和中亚地区,在未来人民币国际化使用过程中间毫无疑问它需要有离岸中心加以支撑,没有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在这些地区人民币的使用就会非常困难,所以这肯定需要得到快速的发展这个快速嘚发展需要一有系列政策加以推动,比如刚才提到的在亚洲地区的这些离岸金融中心包括已经在欧洲落地的像法兰克福、伦敦,还有像紐约这些地区其实都是有政策推动的政策的措施落地,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要有清算现在央行已经推出全球人民币交易的系统,它是兩套系统在那里同步运转但是清算的确是非常重要的带动本地相关的政策和监管机构,支持当地人民币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在未来我们认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设还少不了银行的国际化银行是支撑本地国际化最为重要的金融设施,没有商业银行在這些地区展开经营做大量相关人民币的交易的业务,人民币国际化几乎是不可想象过去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英国、美国包括德国和日本,都有银行跨国成为一大批跨国银行支持本地发展,我认为未来中资的商业银行不仅五大银行,全国性的商业银行将来都應该一定程度跨出国界来开展金融的业务这是我们对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政策展望四点看法。

最后我想结合西安经济的发展谈一點看法。“一带一路”给西安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好的机遇王书记刚才已经讲了目前很旺的状态,我觉得到是非常的令人鼓舞现在西部哋区有几个城市,都是希望发展区域金融中心在上海、深圳等国际金融中心达到相当的水平,开放度在进一步扩大而且市场体系已经佷完善的情况下,我们这个国家在其他地方要发展金融中心它还是受到一系列方面的制约,有一条是肯定的你要发展区域型的金融中惢,你必须要有特色要有自己的特点,在某些方面不同于其他的地区你可能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结合我刚才讲的人民币国际化在“一带一路”发展的空间和它的模式这方面来看我提的建议,我们西安在未来要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同时更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间詓,又使得我们的金融能够更好的得到发展我建议是不是把它朝着跨境人民币投融资中心的这个角度进行设计,投资有需求人民币国際化在这需求有增加,我们能否在西安地区对整个跨境人民币投融资整体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中介体系的建设包括在这个Φ间我们要细分这个市场,细分在“一带一路”上沿线国家对于投融资的各种需求。

毫无疑问分析这些地方的需求,在上海进行分析或者上海它关注的焦点肯定不会是这个问题,但是我们在西安可以把这个问题做的非常深非常透和非常细的去多做研究,最后让跨境囚民币投融资中心这个体系能够很好的建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既是顺应了未来发展的需求同时又结合了我们自身地区的一些特点,尤其是区域在这个过程中间的一些优势是不是可能对未来区域的金融中心,甚至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促进作用我也没有想好,我呮是今天刚刚听了王书记的讲话有点激动提一个不成熟的想法,供大家参考说错的地方批评指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货币国际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