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专业怎么样???

写给那些反感、痛恨应试教育洎认为深受其毒害的另类人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自私的还有很多的人是只为自己的群体说话或做事,当他们面对与自己对立的群體时往往将对方贬得体无完肤。那些赞同并理解现在中国披着改革和素质教育外皮的应试教育的是一个群体那些盲目推崇的是一个群體,那些反感、厌恶中国应试教育以及对它深恶痛绝的也是一个群体我们可以看到当某些有关教育的事件——或改革,或是学生意外被迉亡等——发生后总有来自不同方向、不同深度、不同感情的声音。

有很多人在人生路上遇到挫折的时候总会感叹自己是应试教育下嘚牺牲品,从而油然而生出对它的敌意朋友,你问下你自己:我真的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吗你眼中垃圾的应试教育伤害你什么了?如果你说它扼杀了你的创造力那你上学前没接受教育前,你的创造力怎么样是像爱迪生一样,做着各种各样的小实验还是和世界99%以上的尛孩子一个样整天的无目的玩耍?假如现在你的创造力恢复到上幼儿园前你又能做出什么过人的创造?朋友别天真了,真正拥有那種天赋的人只是极少数那极少数的人被扼杀了,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你说它让你过多的记忆那些洗脑专用、精华并且垃圾的东西同时浪费了你很多时间,那么假如这几年你完全也不上学完全不接受那令你恨到骨子里的教育,完全走你自己的路请你想下你现在会怎样?你会说我可能会在商业上成功可能会有李嘉诚般的成就。朋友你又天真了,真正有商业成功潜质的人仍然是极少数你可以不完全統计下那些受教育程度低并且有较大成就的有多大比例——1%?0.1%况且接受完这些教育可以让你更容易达到你想要的成功,不是吗能够有權利批判应试教育的是那些极少被它扼杀的天才,朋友你是吗?

一个人活着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是感恩和宽恕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或物仍然抱着主观的感情,不能做到感恩、宽恕那么他的判断和评价是毫无分量的。你眼中那所谓的应试教育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你知道嗎?一个国家很重要的一个主题是发展如果不用这种教育方式,整个国家实力会有现在的水平吗请不要再谈那些贪污腐败、人情冷漠の类的现象,什么样的教育会铸就一个什么样的国度这是在国家整体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当前教育对人性自私引导的必然!如果你说由于伱所受的应试教育,你的过分投入让你的性格发生了改变甚至人不人,鬼不鬼那么我要说:朋友,你应该知道人的本性是在3岁前决定嘚以后即使改变也是对外表现方式的改变,你完全可以采取心理学和脑精神学方法改变过来事实上,对于某些人中国的教育没有改變他,反而让他恢复自己掩饰的本性在应试教育下,有些人——可能这个比例是千分之一也可能是万分之一,虽然不是很大但一定存在——有心理问题,甚至自杀了、疯了、变态了这些人是不幸的,朋友你要知道适者生存在任何一种教育下,都会有些这类人都會有一些不适应所生国度的个体。起码现在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教育不能适应那种教育环境,只能怪他们自己生不逢时与地!同时他們也属于有权利批判中国教育的那类朋友,你是属于这个群吗如果你也属于他们这类的话,那你还有心情在网上溜达吗早忙着自杀詓了。

对于多数人小学的老师是他们的精神启蒙导师。世上对小学老师怀有恨意的人很少更多的人是彻底的厌恶所有的中学老师以及那些他们认为垃圾的大学老师。有人认为:中国的大多数中学老师素质很低、人品低劣;或者是愚昧寡知、误人子弟很少有人授人以渔,像关爱自己孩子一样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教师的个人素质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直线下降。很多人不知道老师是这个世界最弱势的群体之一,甚至有的老师自嘲自己为:剩余劳动力你敢想象让你在一个岗位上干一辈子,每天朝五晚九充满压力,没有发展前途的日孓吗教育的本质是让人更优秀!他们也一样,也是尽力让我们更好所以总是做出让我们反感的事情——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叛逆心理。他們总是接受上面给的各种指标每天的压力,你能想象吗很多老师兢兢业业一生,到头来一无所有却得到你们这些人的愤恨,这公平嗎朋友,有时间跟你们以前的老师聊聊你们会对他们有新的认识。

有些人会觉得在当前教育中学习或被学习的东西一点用也没有教材内容过时、不联系实际。毕业后背过的东西大概99%都忘了甚至有人说:假如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可以选一个职业,这些职业都是公平的无貴贱之分那么我会选终身批判中国的教育。朋友你感觉学的没用,那是因为你从来没有给自己人生真正的定位难道你敢说你现在已經定位了?一个人有了自己的定位就会走自己的路。一个走自己路得人怎么会做没用的事情、学没用的东西呢一个连自己路都不敢走嘚人,怎么可以随便说以前所走的路是正误呢朋友,有一个你连想都不敢想的论点: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国民生活水平等都是由它的國家本质决定的所以要改变当前教育体系,你应该知道真正要改变什么了!但这种改变你认为可能吗?无法改变你只能适应!并且敎育正在一步步改革——你看不到是因为你的眼睛离这个庞然大物太近,以至于它挡住了你的视线——一切正在趋于相对合理我们最好偠相信最终那些不合理得东西会随着时间的改变慢慢变得合理。

当有些人为了实现梦想整天想做梦从来没有行动的时候(或者有了一些荇动后,感到了自己无能)——一个人获得成功机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等一种是自己寻找,而等到的概率是万分之一寻找到的概率昰千分之一,所以多数人宁愿等也不愿寻找——便把心中的不满发泄到一直帮助自己完善自己的教育上!不论抱怨中国教育的群体还是推崇当前教育的群体大多数人多数最美好、难忘的时光是在接受教育时拥有的,可是当他们发现了教育的缺陷后便不断对它嗤之以鼻鄙視,辱骂!很多人的童年和少年记忆是中国教育陪他们走过的他们在中国教育下成长、发展,可以说中国教育给一个人的印痕就如同这個人母亲留给他的记忆对于人,儿不嫌母丑小时候,你觉得你母亲(教育)是美的你大了,当你发现她身上很多伤口你该怎么做——是骂她,让她更难受还是帮助她,让她更健康即使帮不了,你是不是应该给予她更多的是关注和期望而不是恨她——要知道不能使你成器她也很伤心!

现在的高等教育更受到大多数人的唾弃,有很多人选择了退学退学的各有各的理由,而阻碍他们退学的原因不超过五个——也就是这不超过五个的原因让当前的高等教育保持着相对稳定。学校扩招也许对个人发展是有阻碍的但是这对整个社会發展却是有极大促进作用的——这需要在社会发展数年后,从数据和真实观察中才能看到;你也许会说学校考试制度不合理应该改进或取消,朋友你有更好的建议吗这种制度世界哪里不在用?难道你真的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超前于这个世界如果废除考试,这除让那些賣四六级答案的失业引起社会动荡让你少花时间和钱应付考试,从而有更多时间去开发下一代外还有什么好处你也许会说学校师资跟鈈上,这是和扩招不能缓和的矛盾难道这样一个小小的挑战就能让你整天堕落?教材过时、脱离实际教学方法呆板,朋友你都用这種教材用了那么长时间,并且在这种应试氛围下生活了十几年如果突然换个积极开放的环境、全新的教材,就你以前在应试教育中所学嘚那些方法你感觉你能应付得了吗?能够适应得了的是极少极少数就凭你那被国育炭化的脑袋你感觉你能活下来吗?

朋友接受现实吧,不上学你还有其他路吗,既然离不开他它就好好适应。如果适应不了就像我一样,退了吧——我已经决定这个学年结束明年僦退。你要清醒知道:退学不是你对教育发的脾气也不是你对自己的放纵而是在一切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做的最理性的选择如果你已經退学,不管你是因为何种原因退的我都不想过多说什么。我想你们都大概20岁左右每个人都有几个十年,但20-30这个十年只有一次我们囲同珍惜!

中国的教育制度是相对合适的,不合适的只是我们过多的抱怨和过激的思考今年春晚,有一个“党的政策亚克西”虽然这個节目可以让很多人呕吐,可是我们又能怎么办要知道我们根本无法掌控这个时代的声音。在三个月前我还想给教育部送些tnt,还想给Φ国教育部长一个耳光一个月前,我已彻底原谅那曾经让我恨之入骨的教育和老师朋友们,为了你们自己不要再对那另你讨厌的教育过多的怀有敌意,你会发现当你看透是一种睿智而放下更是一种美。

}

  摘要:比较史学是史学研究發展的新趋势作为史学研究的一专门领域――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应充分吸收史学母体学科所提供的理论养料借鉴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把比较史学的理论与方法和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研究相结合遵循其基本原则,对提高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研究水平、扩展中国教育史论攵3000字研究领域、提升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学科的学术地位等方面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比较史学;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77-0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比较研究在学界掀起一股热潮在此背景下,比较史学兴起并迅速成为历史研究的新趋势。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作为教育学科与历史学科的一门交叉学科其发展无不深受历史科学的影响,并遵循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因此,若能将比较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运用到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研究中必能扩展研究的领域,提高研究的水岼提升学科的地位。
  一、比较史学的基本理论
  历史的比较研究是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重要领域之一也是比较史学的基本特征和雏形。从史学史的角度看在史学的肇始阶段,历史的比较研究就已萌芽中国史学家司马迁作《史记》时,就十分明确地指出历史研究欲达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目的应通过比较研究,“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被誉为西方史学之父的希罗多德在其《历史》一书中,就对希腊人和非希腊人进行过比较研究旨在说明希腊城邦的民主制度优越于波斯帝国的专制制度。經文艺复兴、思想启蒙运动的倡导历史比较研究更为兴盛。孟德斯鸠通过考察欧亚大陆的地理环境、民族性格、历史文化与政治法律等方面的异同建立了体系完备的比较政法理论;黑格尔通过分析了东方、希腊、罗马、日耳曼等民族之间的异同,构筑了博大精深的历史哲学体系如果他们仅仅将眼光局限于欧洲或本国历史,他们就不能提出这些问题更不可能了解这些民族国家历史文化的差异,也就不能著成如此气势磅礴的鸿篇巨著人类社会跨入近代后,历史比较研究的学科轮廓越来越清晰科学价值也越来越明显。中国“新史学”嘚开拓人――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总论》中指出:“凡天下事比较然后见其真无比较则非惟不能知己之所短,并不能知己之所长”随着历史知识的增加和视野的扩大,史学家们对比较研究方法运用得更加娴熟领域也更加广泛,理论体系也更加完善逐渐总结出来了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比较史学(comparative History)。1900年在海牙召开的“国际比较历史学代表大会”,标志着比较史学作为一个史学流派正式形成法国年鉴派史学家马克?布洛赫是西方公认的比较史学之父,他在1928年发表的《论欧洲社会的历史比较》一文中提出了较系統的比较史学的理论。他认为比较研究在历史学中大致有三种用法:验证和解释假说;发现不同社会的独特性;提出新的问题比较研究還应具备两个关键条件:一是对象之间要有一定的类似性,二是要有一定的共同点正如他所言:“比较方法的未来――可能是我们历史學的未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历史学家把比较研究的视野从欧洲扩展到全世界,更多地注意借用其他学科的概念和方法在世界范圍内掀起了一股比较史学的热潮。
  什么是比较史学呢?马克?布洛赫认为:“比较就是在一个或数个不同的社会环境中选择两种或数种┅眼就能看出它们之间的某些类似之处的现象然后描绘出这些现象发展的曲线,提示它们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并在可能的范围内对这些楿似点和不同点做出解释。”“由于这类比较方法能够更好地对近似点进行严格的分类和论证就有可能希望得到对事实做出假设少得多洏精确程度却高得多的结论。”简而言之“比较史学”就是对各种社会历史现象进行时间系列上前后阶段的纵向比较(或称垂直比较),或鍺空间系列上同一阶段的横向比较(或称水平比较)的一整套历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体系
  使用了比较方法并不等于就是比较史学,比較史学有整套相对完善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所以说,在理解比较史学概念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要掌握比较研究的类型、程序、原则等基夲理论问题。比较研究一般有五种类型: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宏观比较、微观比较和反事实比较开展比较研究一般程序大致可分为五步:“第一步在确定研究对象的可比性;第二步是分别对可比项的特征、过程、基本属性进行个案研究;第三步才是进行综合物比较,或仳较其相似性或比较其差异性;第四步是提出有关历史进程的本质和规律的命题或假设;第五步是验证假设的真实性并上升为理论。”仳较史学遵循的最基本原则就是可比性原则它是能否正确运用比较研究方法的关键。可比性的判断是基于对研究对象本质的认识而非表象的判断。
  二、历史比较法在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研究中应用举隅
  比较法是教育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受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学科性质的决定,比较法在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研究中运用得也比较普遍如果以光绪三十年(1904年)颁布实施的《癸卯学制》中,“大学堂、进士馆、师范学堂课程中必需设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科”的规定为起点的话近代意义上的中国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学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多世纪的發展历程。虽然此前日本学者已经提出了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这一学科的概念,并成为晚清师范学堂中编撰和讲授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学科嘚张本但中国本土化的第一本《中国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著作却是由黄绍箕创意、历史学家柳诒徵完成的。它的问世也标志着中国中国敎育史论文3000字学科在学术界地位的确立《中国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在继承传统史学重考证的基础上,尝试运用近代教育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其中就包括了比较研究法。例如作者将孔子教学法与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相比较,揭示中西方教学方法的不同特点“孔子鉯数言括之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夫先愤后启,自分二段;先俳后发亦分二段。举一隅不以彡隅反则吾不复是又别为一段。今取而分析之则显然有五段之别:第一段愤即预备也;第二段启即授与也;第三段悱即联合也;第四段发即结合也;第五段三隅反即应用也。”[s’
  如果说第一部《中国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著作中作者还是无意识、不自觉地运用比较研究方法,那么在《中国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大纲》一书中作者王凤喈则非常主动地、自觉地运用了比较研究方法。一方面作者将先后鈈同时代的教育作比较,揭示教育变迁的不同特征比较秦汉与战国的教育时,王凤喈指出“战国教育中心在民间,秦汉则在官府;战國教育百家并起秦汉定于一尊”:比较宋与隋唐的教育时,“隋唐儒佛对抗宋时儒佛融合;隋唐授经重训诂,宋则主义理;最大差异茬于宋代印刷术发展得书甚易,平民得书易读书机会增多,士人易于博览群书私人藏书也多,使学术与教育超越唐代”比较清与浨明则认为:“虽存在学风朴实与空疏、方法重客观考证与重主观省悟之别,但共同的缺点是主要的即不重视普通教育,教育内容重文藝、轻实用教学方法偏重书本,忽略接触社会实践和体育”另一方面,通过中西教育的比较揭示中国教育的特点。 王风喈指出中国舊教育虽多有缺失但与西方教育比较后,亦有优点:“其一考试制度下的教育具有平民精神,不为贵族与教会所把持;其二教育专紸于人事,不带宗教色彩;其三教育注重人格感化,感情陶冶;其四注重个人修养,体验深刻;其五追求博爱与和平,有很强同化仂”最后强调:“应保存优点,补救缺点对中国教育问题,不可专靠输入西洋的学说来解决必须注重历史的背景与社会的情况,对於西洋学说本身亦宜加人选择,不可作盲目的介绍”这样的论断是相当中肯的,也只有通过比较后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陈青之嘚《中国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三卷本)是一部体系宏大、理论性强、学术价值高的近代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著作。作者善于运用比较方法特別是通过对中外教育家的比较性研究,揭示教育特点与贡献论其长短,评其得失并以此为立论评价的基础。陈青之认为:“孟子是先忝论者以人性为善,所以对于教育的功用在于培养顺其自然。苟子是经验论者以人性为恶,所以对于教育的功用在积伪严加干涉。”在比较朱熹与王守仁教育思想时认为“晦翁是重经验的,阳明则重直观;晦翁是二元论者阳明则为一元论者;晦翁所采的归纳法,阳明所用的演绎法”比较老子与卢梭教育思想时,陈青之明确地指出内涵“殊不相同”卢梭“极力鼓吹个性的发展”,其自然主义偏于情感欲望的实现;老子的自然主义限制个性禁绝感官欲望,含有“深刻的理性意味”比较孟子与杜威教育思想时,作者认为“孟孓的培养说与美人杜威的生长说颇相类似皆是从内面向外发展的。不过后者包括身心全体前者偏重于心的一方面;所以杜氏并注意于感官的发达,孟子视感官为小体不以重视。”这些比较性的研究极大地增加了该书的理论色彩,也体现了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
  20卋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学界对历史比较法的运用更加广泛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200万字的《中外教育比较史纲》(张瑞瑶、王承绪主编全3卷)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该书围绕着宗教与教育、科学技术与教育、选才制度与教育、启蒙教育思想、近代高等敎育、近代普及义务教育、多元文化与教育、教育改革理论等重大课题开展中外比较研究熔比较教育、中外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及文化科技史于一炉,堪称在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上均富创新意义的多学科交叉型研究成果有的学者指出,其中关于近代教育比较的两卷“不仅為研究近代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而且使中国近代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学科增添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箌,大多数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研究者还很缺乏比较研究的意识能娴熟地掌握和运用比较史学理论和方法的更是寥寥无几。学科间的相互融合、借鉴已是学术发展的大趋势尤其是相邻学科间、交叉学科中这种发展特征更为明显。为了摆脱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学科面临困境的現状提升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学科的学术地位,学习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不失为一剂良方
  三、比较史学在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芓研究中运用的价值分析
  1.通过对各种教育历史现象的比较研究。察其异同揭示教育发展的特殊规律
  比较史学的功用在于,通过仳较考察探求各种社会历史现象发生、发展与消亡的共同之理,探求各种历史现象发生与消亡的特殊规律并进而探求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的普遍规律。梁启超曾说:“天下古今从无同铸一型的史迹,读史者于同中观异异中观同,则往往得新理解焉”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芓研究的任务是通过对历代教育的研究,客观地描述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总结其经验和教训,揭示教育的发展规律为当今教育事业發展和改革提供历史经验。教育是社会中重要组成要素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组织形式,即使同一教育制度囷教育组织形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往往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说,差异性决定着教育是丰富多彩的也是教育的活力所在。但茬具体研究中我们往往把某种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组织形式等局限于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片面地割裂了各种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芓实之间的客观联系难以把握各种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实之间的同异关系。比较史学在于揭示事物间特殊性“察同察异求规律”,可以茬一定程度上纠正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研究中的偏向我们在总结中国传统教育的资源时,可以从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这两个维度进行纵向仳较分析和比较不同历史时期各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方面的联系及其特点,从而提炼出值得继承的中国传统教育资源从中国近代教育思潮的研究来看,也可采用运用比较史学的方法进行横向比较改变目前我们孤立地研究某种教育思想的状况,从而能丰富我们对近代敎育思想和实践的认识揭示近代教育发展的规律。因此比较史学在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研究中运用,有助于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实探寻教育发展规律。
  2.有助于研究者开阔视野从多种维度认识教育问题,拓宽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研究的新领域
  根據人们获得知识的来源亚里士多德将知识划分为三类,即理论、实践和鉴别的知识而鉴别的知识是靠比较获得的,比较的长处就在于能认识事物的特殊性和多样性比较史学的兴起,正是因为它不仅可以推进对事物的深层次的认识而且还可促使新思想观点的产生,从洏扩展研究的视野甚至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在英国学者李约瑟著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作者以丰富详实的历史资料,紦中国与西方科技史做了大量比较.既肯定了中国科学技术在众多领域里曾经远远高于西方水平的历史事实又肯定了西方科学技术后来居仩的历史地位。该书虽然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著作但值得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研究者学习,特别是借鉴其研究方法茬教育的比较研究中,我们的视角还不能仅仅局限于本国的教育现象还应将其投放到更广阔的领域中去,同国外教育进行比较这样往往可以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结论。
  以高等教育为例德国是近代大学的发源地,其奉行的学术自由原则以及对科学研究的推崇对世堺各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高等教育最初是从英国移植而来的19世纪中叶后,以德国大学为范例向高深的学术进军,短短的几十姩间就涌现出了一批高水平的大学为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外同属近代最早改革高等教育的法国,为什么最终被德國抛在了后面这是值得深思的。通过近代德法两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比较可知,德国的模式是保存传统的大学形式并注入新的活力即通过注重自由的学术研究,培养个性充分发展的人;而法国的模式是以注重功利主义的专业学院代替传统大学结果,德国很快取代法国荿为世界科学的中心19世纪末,曾经骄横的法国人也不得不参照德国的范型重新改造本国的高等教育通过这样的比较研究,我们从中可鉯吸取有益的教训:第一教育与民族复兴和国家存亡有着密切的联系。教育昌盛国家才能富强,才能够抵御外侮耶拿战役(1806年)败于法蘭西的普鲁士和色当战役(1870年)败于普鲁士的法兰西正因为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才有战后的励精图志和重新崛起从而保证了民族和国家立於不败之地。第二教育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必须尊重德国对大学的 改革反映了时代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大学既要为国家服務又要保持一定的自由和独立性。正是学术自由的原则成为德国大学的保障并使之成为科学和学术研究的中心。法国将高等教育置于國家的严密控制之下虽然也产生了一些急功近利的效果,但最终使法国高等教育沦为二流水平并丧失了法国在科学上的领先地位。通過对教育发展现象的分析和比较研究而得出的这些经验,难道不是十分宝贵的吗?
  在教育学科群中从学科性质来看,比较教育学和Φ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学同比较史学有着天然的联系但在实际研究中,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和比较教育往往截然分开通常比较教育将重点放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教育的比较性研究,往往忽视历史的研究甚至对史实不屑一顾。而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研究则以第二次世界夶战前教育为重点又分为中国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和外国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两个方向,缺乏对中外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的综合性比较研究這样的学科划分无形中就给中外教育的比较研究设置了制度上的障碍,既不利于中外比较教育研究的深入也不利于教育学科的发展。通過借鉴比较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弥补教育学科群设置的不足,真正做到中外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研究的融合贯通扩展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芓研究的领域,摆脱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研究所面临的困境
  3.有利于促进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研究中史论的有机结合。提升中国教育史论攵3000字研究的学术水平
  在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研究中存在着两种倾向,要么是片面强调理论运用而忽视史料的挖掘;要么是片面强调史料的挖掘,而轻视理论的运用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研究既要克服空洞的理论化倾向,又要反对用对史料的分类、排比代替对历史规律探求的倾向比较史学不仅要对各种历史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类排比,还必须探讨造成那些异同点的原因及其影响探寻各种历史現象出现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
  这就必然要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理论和方法问题促使从事历史比较研究的学者把比较多的精力投入箌理论问题的探讨和多种多样的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上去。历史比较研究法就其有助于人们对各种历史现象进行归纳、演绎、鉴别异同方面的作用而言,带有技术性方法的性质;但就其有助于人们通过比较揭示历史运动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方面的作用而言显然又带有悝论上的导向性方法的作用。就是说当人们在掌握了大量可靠的史料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发现历史现象中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并對此进行解释时就必然涉及许多理论问题。在这样一个研究过程中既需要人们掌握充分的史实,又需要人们具备理论思维能力从而達到史学理论与方法的统一、史料与史论的统一。所以说比较史学能促进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研究范式的变革,提升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研究的学术水准和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学科的学术地位
  四、比较史学在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研究中运用的基本原则
  首先,应自觉遵循曆史的可比性原则历史可比性,主要是指在社会发展方面大体上处于同一阶段的历史过程和历史现象主要有三点:“一是用来做历史仳较研究的,必须是在社会历史上确实存在过的两个以上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经过两个以上的不同发展阶段。二是要符合各类历史比较嘚要求就历史类型性比较而言,所比较的事物必须是从一定角度讲,是同类的三是要把所比较的事物放到一定的范围之内进行具体嘚比较。”因此我们在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研究中所选择的比较对象必须在教育历史上确实存在过的史实且具有某种相似性,或是同一教育现象出现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在选择比较视角时,必须遵循它们的内在逻辑如果把不同类型的或毫无联系的事物硬扯到一起进行比较,违背它们的内在逻辑其结论必然是不正确的,甚至是荒谬的例如我们在探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的有关问题时,如果仅孤立地就國内有关情况加以研究难以准确地把握中国教育近代化举步维艰的社会历史根源。采取历史比较方法把近代中国和近代日本作一比较,则会得出许多较为深刻的结论近代中日两国此前均为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日本也在1853年被美国人强迫打开国门和中国一样陷入半殖囻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沼。就这种相似的境遇看中日两国具有可比性。然而相似的境遇并不预示着类似的结局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国仂强盛逐渐摆脱了西方国家的束缚。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教育曾先后借鉴法国、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的教育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洎己独特的和行之有效的教育体系并在社会革新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国尽管也出现了开眼看世界的改革派出现了“中体西用”的洋務运动和以仿行资本主义政治改革的维新运动,但遗憾的是中国并没有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厄运,相反却越陷越深将日本学习覀方教育的历程与我国近代模仿西方所走过的道路进行比较研究,其意义恐怕就更非同一般了
  其次,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实间的比较應是实质性而不是现象的罗列。历史现象极其复杂有的相似,有的相异有的“貌合神离”,还有的却“貌离神合”确定比较对象時,其本质应具有“同类”或“相似”属性因此,不能仅从外在表现形式上看待历史现象的“相似”和“相异”应该从本质上着眼。這就要求我们对比较对象分别作具体深入的研究将所比较的事物放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如果对比较对象的基本史实都搞不清楚僅凭事物的现象之间的相似性来比较研究,就易得出与事物本质相反的结论这样的比较肯定就是一些空话。例如我们在研究20世纪上半葉中国新教育运动时,可以与当时欧美盛行的“新教育”运动相比较并将其放在世界范围内的教育革新运动和当时中国社会背景中去考察(特别是大批欧美留学生回国的情形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为什么我国教育改革呈现出模仿欧美的特征
  最后,应自覺以科学的历史观为指导历史比较研究往往是选择历史现象中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来进行比较,能相比较的部分只是历史现象的局部戓某些方面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运用比较史学方法得出的结论也具有局限性怎样才能保证结论的科学性呢?这就需要在科学理论指导丅运用比较史学方法,特别是研究者的历史观这对保证结论的科学性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历史观就是人们对历史的一种整体性、根本性認识它的科学性可以保证人们在具体的比较研究中,能够自觉地从整体角度认识防止片面和走向极端。

}

原标题:中国研究生教育40年发展史:你可能不知道的昨天与今天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已经落下帷幕

40年前,教育部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关于1977年招收研究生具体办法的通知》我国研究生教育在中断了12年之后得以恢复。如今重新恢复的研究生教育已经到了“不惑之年”。回望历史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渊源何处?新中国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是谁40年中,我国研究生教育又走过了一条怎样的发展之路

中国最早研究生或出现于唐朝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始于何时?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并未真正解决

现行的中国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论著在涉及研究生教育时,多从噺中国谈起然而,研究生教育在中国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舶来品”,而有一定的历史根脉可循

有专著紦学位教育的源头追溯到汉代太学的文学掌故、太子舍人、郎中三级选拔制度;把研究生教育的源头追溯到明清时期翰林院庶常馆的庶吉壵考选制度。但也有学者指出自从汉武帝兴办太学开始,历代官学均具有普通高等教育的性质而招生对象、考试办法、修学年限、学業标准、毕业后获得的资历等都高于它的形式,就类似于研究生教育

中国历史上最接近研究生教育的,或许是唐代国子监的大成教育

從修学年限和学业标准来看,大成教育的思想渊源始于先秦《礼记·学记》为官学学生确定的修学年限为九年,并为不同阶段确定了学业标准:第一年能分析经义并确定学业志向(离经辨志);第三年能专心学业并与同学和谐相处(敬业乐群);第五年能广泛涉猎并礼敬师長(博习亲师);第七年能研讨学业并向善学者请教(论学取友),称为小成;第九年能联系实际融会贯通并具备立身之资和坚定的人苼态度(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称为大成。

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之前大成共招生20人,选贡举及第的“聪明灼然”者为之;之后减臸10人主要是从明经及第者中选拔。唐代中央官学学生入学后一般只享受政府提供的免费食宿并无俸禄;而大成入学后,会依照相应的官职水平给予俸禄另外,大成在学期间除了完成学业还要承担一些教辅任务,相当于现在研究生“助教”一类的工作

因此,无论是從时间上还是从性质上来看古代研究生教育最早、也是最直接的源头或许是唐代国子监的大成。

研究生教育的两个“分水岭”

现代教育體系逐步建立之后我国研究生教育有两大“分水岭”,一个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另一个则是1977年恢复研究生教育。

据统计资料显示新中国荿立之前,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落后而且缓慢1935年至1949年共举行了9届学位考试,授予硕士学位232人

新中国成立之后,研究生教育才取得了较夶发展但其间也经历了不少坎坷曲折。

1977年教育部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关于1977年招收研究生具体办法的通知》,我国研究生教育在中斷了12年之后终于得以恢复

1980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而后又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学位授予的负责单位和原则程序、学位的课程和学分要求、论文的答辩流程和规范等促进了研究生教育的迅速恢复发展。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研究生教育开始突破传统的重基础、重理论的单一模式,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一个重要节点就是1986年国家教委发布的《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提出“稳步发展保证质量”的方针,明确在控制数量的同时重点要调整好结构,培养模式应多样化

到了世纪之交,随着高等敎育规模的扩大我国研究生教育也迎来了大发展期。据统计199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为9.22万人,比1998年增长了30%在校研究生也从1998年的19.89万人发展箌2009年的140.49万人。

2010年以后我国进一步调整研究生结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得到了极大发展

统计显示,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5年这17年间我国招收的研究生人数不到2.4万。而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已经达到200多万,成为世界上的研究生教育大国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高层次人財。

3小时考出新中国第一位硕士

“考一个硕士由9个教授(实到8个)组成答辩委员会,300多人旁听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实在可以说是空前絕后”说这话的人叫唐翼明(书法家、魏晋文化史专家),是新中国的第一位硕士

1980年12月,唐翼明拿到了美国签证准备赴美继续深造簽证有效期是三个月,他必须在签证有效期内赶到美国当时,他一面向学校提出毕业申请一面写论文,用60天时间完成了六万字的毕业論文论文题目是 《从建安到太康——论魏晋文学的演变》。

与此同时武汉大学把唐翼明的申请报到了教育部,因为他是“文革”后苐一届研究生全国统一学制是三年,现在要提前半年毕业学校做不了主。教育部回复说你们必须把这个学生的全部成绩单和论文寄過来审查。审查通过后又专门叮嘱:这是我们国家第一个硕士毕业生,必须进行严格慎重的口试口试委员会的教授不仅要有武大的,還要有其他学校的并且至少要有两名外地的。

就这样一个专门的答辩委员会组成了,一共9位教授:武汉大学5位武汉其他大学2位,外哋的则有北京大学的陈贻焮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廖仲安教授但廖仲安教授后来因身体原因临时不能来,实际上只到了8位

据唐翼明回憶,口试在1981年3月5日举行8位教授都坐在大礼堂的台上,他则坐在台下的最前排有一张专用的课桌,在讲台的左下方成45度角对着台上的敎授们。那天大礼堂里全部坐满了人,邻近学校的研究生和教师也有不少前来观摩这是恢复研究生教育后,全国第一次研究生毕业答辯

据唐翼明回忆,口试在上午9点开始到12点才结束。他就论文做了若干说明阐明他的主要观点,接下来就是答辩委员会的教授们提问“大家对论文基本上都是肯定的,尤其是张国光教授和陈贻焮教授张国光教授的发言热情洋溢、称赞备至,我非常感动这是一个老敎授对一个青年学生的奖掖。”

答辩结束后时任武汉大学副校长童懋玲第一个走到唐翼明的面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唐翼明你今忝的答辩很精彩,谢谢你为武汉大学争了光!”唐翼明事后回忆说:“那大概是我平生享受到的最高待遇”

「募格学术」现正式向粉丝們公开征稿!内容须原创首发,与科研相关一经采用,会奉上丰厚稿酬(300-500元)详情请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教育史论文3000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