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院士中哪些院士知名度比较高??

  滕锦光院士为我院学生开展学术报告会


  2018年4月8日14时30分,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工程专家、香港理工大学教授滕锦光先生莅临我院,在第二教学楼205室为我院师生开展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由院长丛沛桐主持。许多学生慕名而来,现场座无虚席。


  报告会伊始,我院院长丛沛桐向与会师生介绍滕锦光院士:
  滕锦光,中国科学院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通讯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198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1990年获悉尼大学博士学位。现任香港理工大学结构工程讲座教授、高赞明可持续结构及材料教授、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土木工程复合材料结构和钢结构领域的研究,为复合材料-混凝土界面和复合材料约束混凝土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建立了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并开拓了复合材料-混凝土-钢等新型组合结构的研究,大量成果被我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设计规范或指南采用。深入研究了土木工程薄壳钢结构的破坏机理,提出的一系列设计计算方法被欧洲钢结构规范采用。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际土木工程复合材料学会首枚学会奖章、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State-of-the-Art


  介绍毕,滕锦光院士上台亲切地与同学们打招呼,并就复合材料的相关研究直入今日报告会正题。
  报告会上,滕锦光院士从新材料的前景、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发展近况、复合材料结构领域的发展等方面讲述了他二十多年的科研工作内容及部分重要成果,还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世界各地的复合材料研究和应用的前沿资讯。在互动答疑环节上,我院师生就复材的研究与引用等的疑难问题与滕锦光院士进行了学术探讨,滕院士皆耐心解答并对我院的相关科研项目给出由衷的建议。滕锦光院士谦虚和蔼,他的报告严谨准确,实事求是,讲述时风趣幽默又干脆利落,尽显大家风范。台下听众无一不专心致志。


  与会的李庚英教授在会后接受党委信息中心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研究材料的意义就是为了应用,腾院士来给我们作报告,从研究材料的意义和研究方法上,都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尤其是在把材料和结构结合起来的这方面,怎么去应用,在这次报告中收获良多。丛院长也表示:这堂报告会能带给学生们很多启示,如果将来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在材料和结构的功能的联合应用上,在选择研究问题上,学会去采用合适的理论和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启发。


  通过此次学术报告会,同学们也开阔了眼界,了解到了许多土木工程的新技术和新发展方向,受益良多。
  至此,本次学术报告会圆满结束。


  文:林春辉 梁洁茹

}

凭什么同济的土木工程这么牛?还牛了一百年(中)》后,博士终于可以喘了一口气了。的确,同济校园可以大书特书的建筑物实在是太多了,这些建筑物大多穿越了同济百年的历史风云,每一栋建筑物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所以博士建议各位看官去上海的话,有时间一起要带家人去同济校园好好感受一下这些历史的音符,将让您对中国的建筑史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到目前为止,博士已经走过了我国二十八所高校,每次总有中途的看官问之前博士还推出过哪些大学?这里,博士做个广告,把之前的列示一下:

    19、哈尔滨工业大学――寒冬冰挡不住“马路大学”的激情绽放

    28、各位,凭什么同济的土土木工程这么牛?还牛了一百年(上、中、下)

    有兴趣的可以到《硕士博士圈》、《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去寻找。博士的脚步还将继续,各位看官可以继续关注。此外,博士也将推出各个细分专业的高校比较系列,尽可能照顾到更多的读者。后续更精彩,不要走开哦!

    (继续中篇)说了这么半天的建筑物,各位不要以为同济就建筑物有名,其实校园自然景观也同样出色。银杉小道,同心河边都可以看到别样的风景。四月初赏樱花,五月初海棠花绽放,而到了五月底蔷薇花就盛开了。当然最好看的还数樱花。  

    足球场旁边爱校路两侧栽有200多株樱花树,现在叫樱花大道了。与武汉大学的樱花、天津大学的海棠花一样,现在同济校园已经成为上海最著名的赏樱景点之一了。每年四月初爱校路旁约两百米长的大道上,樱花盛放,云蒸霞蔚,远远望去,仿佛大片粉色云团,宛若置身于一片花的海洋,有一种身处长野公园的错觉。由于不收门票,每到这个季节,樱花大道山人山人海,到处是挎“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尤其是周末这里更是人挨人、人挤人。同济大学生社团也会在这里组织各种cosplay活动,热闹非凡。

    “住在交大,玩在复旦,吃在同济”,这绝非浪得虚名。同济校园里至少有有五个食堂,铁板烧、拉面、刀削面、西餐、枣泥饼等,每一样都可以让你的味蕾打起十二精神。西北食堂的麻辣烫、早餐蛋饼;第一食堂的竹筒饭;第三食堂的牛排;学苑饮食广场的炖罐;留学生食堂的韩国拌饭、大酱汤、泡菜豆腐汤更是味美价廉,当然只要想吃,就不能怕排队。想品尝?是需要学生卡才能吃的,博士就用一位老乡的卡打了一份韩国拌饭,味道确实地道。所以各位看官如要品尝,需要事先与同济哥哥或同济妹妹联系好,否则只能望餐兴叹。

    同济现有全日制学生36000余人,其中本科生与硕士博士基本是各50%,现有教师27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4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人,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学校设置涵盖工学、理学、、等10个门类。近百年,同济为各行业尤其是土木建筑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贝时璋、李国豪、裘法祖、吴孟超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有意思的是,著名诗人戴望、个性鲜明的小个子经济学家谢国忠也是同济的学子。同济的建筑学、城市规划、给水排水工程、测绘工程、汽车工程实力都非常强,在全国高校排名数一数二,当然要论综合实力,博士认为当之无愧属于土木工程。

    人们谈起学土木的大学生都是“又土又木”,但是若谈起同济的土木工程学子来,拿上海话来说就“老灵呃”。同济土木工程学院历史可以追溯到1914年,是同济最早的几个学科之一,尤其是1952年院系调整后,同济更是集中了全国最强的土木工程教授。此后,同济在土工工程专业上一骑绝尘,一直保持着绝对领先的优势。1987年成立国内高校中第一个桥梁工程系,1988年建立我国在土木工程领域中唯一的国家土木工程防灾重点实验室。目前,同济土木工程学院设有建筑工程系、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桥梁工程系、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和水利工程系5个系所,另外还有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现有教职工近400人,其中就有孙钧 、项海帆 、范立础、卢耀如、沈祖炎等两院院士5人、差不多占同济院士的三分之一。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中心发布的学科评估中,连续多年获得第一名。

    土木工程的教授实力都很牛,牛到什么程度呢?江湖上流传的一个段子,说同济的一个教授到某大学讲学,下面都是各大学五、六十岁的名教授,因为仰慕这位教授而来听课的,结果在课堂上老先生抛出了一道土木的概念题,据说把下面的教授全考倒了,让这些教授们狼狈不堪。不过即使学问如此之高,听说同济很多教授、副教授的主讲教师还会亲笔批改本科学生的作业。网上流传一位学姐是这样描述的“结构力学作业上,老师把我每个内力图出错的地方都重新用红笔画一遍,一丝不苟到连阴影线都密密填满,中间再端端好好好画一个圆圆的小圈上‘+’或‘-’”,真的让博士肃然起敬。

    由于同济土工工程久负盛名,所以每年报考同济土工工程的考生很多,考分也很高,听说都有个别省份的高考状元都报考同济的此专业。六十多年土木基本上是同济最难考的专业,没有之一。据说有外校考上的研究生去旁听本科生的课,算一道钢结构的题目,本科生三分钟就搞定了,而研究生花了十分钟还搞错了。没有办法,严师出高徒。

    "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一代代的同济学子就是这样“宏伟蓝图,精心设计,高楼大厦,平地升起”。谁说他们不是第二个贝时璋、李国豪呢?    本文选自“一个博士眼中的中国高校”系列篇,您知道下一站博士会去哪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木工程院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