囗下颌肌张力障碍视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原标题:面部出现“怪相”可能是梅杰综合征

梅杰(Meige)综合征通常在30~60岁发病,也有罕见十几岁发病者。本病女性多发,男女比例约为1∶3。Meige综合征按临床表现分为三型:眼睑痉挛型、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型、口下颌肌张力障碍型,其中眼睑痉挛合并口下颌肌张力障碍被视为Meige综合征的完全型。双眼睑痉挛是本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眼睑无力和眼睑下垂也很常见,少数以下面部异常紧张感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单眼起病,逐渐累及对侧,先出现眼睑刺激感、眼干、畏光和瞬目增多等症状,继而眼轮匝肌强直性或阵挛性收缩直至双眼完全闭合,不能完成视觉依赖的任务如看电视、读报纸、走路等,严重者可发生功能性失明,甚至丧失独立生活能力。部分患者从眼睑痉挛逐渐向下进展,以下面部和咀嚼肌受累最常见,表现为下颌开-合、撅嘴、下面部和口下颌节律性或震颤样运动,眼睑痉挛合并张口、撅嘴、下面部抽动者导致“怪相”的产生。侵犯舌咽肌、喉肌和呼吸肌者,表现为阵发性舌肌痉挛、吞咽困难、痉挛性发声障碍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上、下肢受累可表现为姿势震颤、书写痉挛、手足抽动等。另外本病特点之一是“Tricks”现象,即患者在吹口哨、唱歌、向下看、咀嚼口香糖、摸眶周或者咬牙签时症状会完全缓解,其他包括摸面颊、唇或脑后时,症状也会戏剧性地减轻。除了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外,Meige综合征伴情绪障碍也较常见,抑郁有较高的发生率,有的患者还会出现焦虑伴抑郁,需要与原发性精神障碍相鉴别。

总之,Meige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不是刻板的,而是变化多端的,临床上易被误诊重症肌无力、干眼症、神经官能症及牙科疾病,因此,神经科、精神科、五官科医师都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尽量避免误诊,使患者尽早得到正确的治疗。

Meige综合征的病因:

Meige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Meige综合征,原发性Meige综合征病因目前仍不清楚。继发性Meige综合征还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心理因素:有研究发现约55%的Meige综合征患者认为自己存在心理问题,常常与紧张情绪和创伤导致的应激有关。

(2)药物因素:有文献报道奥氮平会引起Meige综合征,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奥氮平后出现眼睑障碍、口下颌肌张力异常等症状,而改为苯海索、氯硝西泮后症状消失。与此同时,阿立哌唑也会导致Meige综合征相关症状,但将药物改为哌罗匹隆后,症状即得到明显改善,因而认为抗精神病药物会触发Meige综合征。另外,抗组胺药、抗震颤麻痹药也可能引发Meige综合征,但是如果停用相关药物,症状会迅速得到恢复。

(3)创伤因素:部分数量的Meige综合征患者都有与其肌张力障碍部位相关肌肉创伤史有一定关系。比如,口腔外科操作也可以引起Meige综合征,可能的机制是参差不齐的义齿或者连续多颗拔牙可能使口腔本体感觉受损,从而导致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的发生。因此认为头面部创伤包括口腔外科手术等事件可能会触发Meige综合征。

(4)内分泌因素:内分泌功能失调也可能是Meige综合征发生的原因之一。总之,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脑内神经介质,特别是乙酰胆碱及多巴胺的平衡失调是引起继发性Meige综合征的病因。

Meige综合征的治疗:

Meige综合征的治疗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由于肌张力障碍部位致残,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早期进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1、口服药物治疗:已知口服安坦、奋乃静可减轻患者眼睑痉挛的症状。有报道称氯硝西泮、氟哌啶醇等可以使Meige综合征患者暂时缓解,但多数患者因无法接受药物治疗的副作用而停药。主要是嗜睡、乏力、胃肠道反应等,个别出现神经质样反应。

2、局部注射A型肉毒素:A型肉毒素可产生暂时性神经递质阻滞,抑制突触前膜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使肌肉麻痹、局部肌肉痉挛症状得到改善。其疗效的稳定性个体差异比较大,需要周期性注射,A型肉毒素的注射随着时间的推移,剂量需逐次加大,有些患者还会产生中和抗体,导致治疗抵抗。

3、手术治疗: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成为治疗难治性Meige综合征的一种新途径,而且目前为止被认为是最有效的一种治疗手段。我们中心采用DBS术,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为难治性Meige综合征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专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日前,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成功治疗一例口下颌肌张力障碍,为患者解除了痛苦。

61岁的男性患者周某,于2013年无明显诱因出现舌头活动不灵活、呲牙动作频繁症状,当地医院没有明确诊断,经营养神经药物等治疗没有好转。2年前周某的呲牙动作加重,并出现磨牙、下颌不自主咬合动作,被诊断为“口下颌肌张力障碍”,药物和肌肉注射治疗后均无明显好转,且越来越严重。今年以来,周某的嘴部咬合动作频繁,下颌不自主向前伸展,口周不自主抽动,牙齿胀痛发痒,不能正常与人交流。由于长期撕咬口腔,周某早已无法正常进食,只能靠流质食物补充营养。多年的疾病困扰与艰辛的治疗过程让患者苦不堪言,身体瘦弱,精神备受打击。

日前,周某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唐都医院神经外科,王学廉教授详细问诊与检查后,确诊周某所患疾病为“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神经内外科联合会诊后,拟为患者采用“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各项术前检查完备后,王学廉教授、李楠博士、汪鑫医生为周某顺利实施了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术中利用先进的脑立体定向系统,将刺激电极精确植入到患者脑内目标GPi核团,经术中电生理监测系统确认电极位置准确,并在胸部植入脉冲发生器(电池)。一个月后开机,脉冲发生器开始工作,效果立竿见影,无不良反应。目前周某已经完全康复,吃饭、喝水、说话不受影响。

王学廉教授介绍,口下颌肌张力障碍是累及咀嚼肌、下面部肌肉、口唇和舌部肌肉的局灶型肌张力障碍,其不自主动作经常导致患者咬到舌、唇或面颊,影响言语、咀嚼和吞咽功能。由于形象受损常常影响社交活动,并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治疗该疾病无特别有效的药物,采用脑深部电刺激手术可以良好控制该疾病的症状。脑深部电刺激(DBS、脑起搏器手术)属于神经调控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微创治疗技术,具有可逆、可调、安全、微创的特点。唐都医院神经外科1998年在国内率先开展脑深部电刺激手术,至今已经治疗数千名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难治性精神疾病等患者,效果显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囗下颌肌张力障碍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