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考研学校排名推荐

  社会热词“大数据”实在是太火了,从年 大数据与云计算元年后,站在互联网“风口”上的大数据,直接催热了大学里的大数据专业。国家 级人才储备战略为其站台。

  之前英国的一份题为《年大数据分析:劳工与技能需求评估》的报告指出:从2008年到2013年,英国劳动力市场对大数据相关工种需求量从原来的1800个职位增加到了47600个!

  所以究其原因,还是人才的缺口巨大。

  显然,教育部和各大高校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巨大的缺口,国务院曾印发《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明确鼓励高校设立数据科学和数据工程相关专业,重点培养专业化数据工程师等大数据专业人才。可见,该专业备受高校青睐,与国家大力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及该产业人才奇缺相关。

  作为本科专业,大数据的历史并不长。

  2016年2月,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大学成为首批获批高校。

  2017年3月,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 复旦大学等32所高校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此次248所高校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几乎是前两次获批高校的8倍。

  除了本科院校新设了大数据专业外,专科院校也不甘示弱,2018年1月,教育部公布“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208所职业院校获批“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接受某新闻采访时表示,目前一些大热专业是根据新技术发展需要增设,但作为大学阶段的规范专业仍需成长发展。储朝晖认为,增设专业的主要价值是"在高校和研究领域为其提供空间和地位"。

  据职业社交平台LinkedIn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最热职位人才报告》显示,研发工程师、产品经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运营和数据分析是当下中国互联网行业需求最旺盛的六类人才职位。其中研发工程师需求量最大,而数据分析人才最为稀缺。领英报告表明,数据分析人才的供给指数最低,仅为0.05,属于高度稀缺。数据分析人才跳槽速度也最快,平均跳槽速度为19.8个月。

  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数据分析专业委员会统计,未来中国基础性数据分析人才缺口将达到1400万,而在BAT企业招聘的职位里,60%以上都在招大数据人才。

  在大数据就业薪资方面,以Hadoop开发工程师入门薪资已经达到了 8K 以上,工作1年可达到 1.2W 以上,具有2-3年工作经验的hadoop开发工程师年薪可以达到 30万—50万,一般需要大数据开发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大公司,Hadoop开发工程师是目前BAT企业、大数据公司最急需的人才,所以学习大数据专业也是进大公司的捷径!

  国内IT、通讯、行业招聘中,有10%都是和大数据相关,且比例还在上升。巨大的人才缺口直接导致各企业纷纷以高薪聘请大数据人才:

  在美国,大数据工程师平均年薪达17.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大概105万左右),在中国顶尖的互联网公司里,大数据工程师的薪酬比同级别的其他职位高出30%以上。DT时代来得太突然了,国内发展势头很猛,而大数据相关的人才却非常地有限,在未来若干年内都会是供不应求的状况,指望大学培养出合格的大数据人才有如天方夜谭,因此程序员们,你们的春天到了!

  目前,大数据人才数量较少,但是在数据驱动的未来,大数据人才市场势必会越来越大,而现在仅仅是大数据起步的初级阶段。

  以上是中公小编为考生整理的“248所高校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相关内容,也希望同学们把握机遇,为2019考研不懈奋斗。更多咨询要在了解,请大家及时关注我们网站或是微信公众号江苏考研“jszgky”进行了解。祝各位考生顺利进入自己的理想院校。

  为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中公为广大学子推出、,为了更方便了解复试相关信息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江苏考研”,也可直接拨打025-或025-咨询,欢迎大家前来咨询,中公江苏考研乐意为广大考生服务。

}

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和大数据的盛行,迎来了一瓶有一批报考大数据在职研究生的学员,根据大数据的发展,在这个行业需要更强的决策力和洞察发现力以及更多的大数据信息。现在很多人员为了提升自己而选择大数据在职研究生,但却不知道有哪些招生院校?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哪些招生院校。

大数据在职研究生的招生院校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科学院,这些院校都具备了各自的特色,在师资力量和教学方式上都会体现出各自的特色。

大数据专业可划分为大数据与应用统计、大数据金融、大数据与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及应用硕士等,每个院校都会有不同的专业分类,专业内容也会存在很多的不同点。有的是关于经济学和社会生活方面的,有的是关于管理学、法学、文学、医学等方面,大家可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选择喜欢的专业进行学习。

大数据在职研究生的招生院校为以上几所院校,大家可根据自己所选的专业进行匹配学校,选出自己向往的学校进行报考,最后拿到相应的证书。如有其它的问题请咨询在线老师。

}

出国留学如今是大多数学生的选择,那么在国内名校中有多少去留学和考研呢,究竟是为何去留学“镀金”呢?用权威数据告诉你有多少人选择留学,接下来百小侃带你一探究竟。

一般毕业生,去向一般有下面几种:

第一个是找工作,一般是去国企,民营企业等

第二个是读研究生,而读研究生也分为考研和保研两种

第四个方向是考公务员。

我们今天主要统计去年中国名牌大学在国内读研和出国留学深造人数所占毕业生的比率。

经过汇总统计发现,中国名牌大学中,读研深造率最高的是清华大学,大约有54.2%的学生选择在国内读研深造,而出国留学所占比例最高的学校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大概有36%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

其实,经过统计发现,并不是985大学的学生深造率就高,位列第七的北京邮电大学和第八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虽然不是985大学,其本科毕业生的总体深造率却力压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众多985高校,其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除此之外,北京科技大学,以中字打头的地矿油三所高校的总体深造率也是非常高的。

这就给我们说明一个道理,如果我们的分数没能进入985高校,选择进入这些行业类顶尖高校也是不错的选择。

总共有7000多名本科生毕业,每5名毕业生中有1人出国

1.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

2.出国读研成为本科毕业生的重要选择之一

3.部分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出国读研的人数超过在国内读研的人数

那么为什么要出国读研呢?我们再来对比一下:

要想在国内读研,你需要经过统考+复试才能拿到录取资格,统考的难度一年比一年难,加上考研人数逐年增多,获得录取的几率变得更小。

对于申请国内研究生的大部分童鞋而言,前三年认真上课,争取保研资格。若没得到保研的,需要从大三起开始复习。

据教育部新闻办公室的数据,2016年我国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77万,录取率约为29%,2017年报名人数增长到201万人,增幅达13.6%,获得录取的难度可想而知。

而国外院校采用申请制,需要提供相关的申请材料,包括本科学位证、成绩单、语言成绩等,设计类专业一般要求提供作品集,最后由学校综合决定是否录取。

一说到出国留学,大家第一反应就是贵。其实,从时间成本来看去国外读研不一定贵很多。在国内读研的话,每年的学费为RMB左右,按照3年制,学费为1.8万-3万RMB。而国外的研究生学费一般为15-30万RMB。

但是 很多国家的研究生阶段比国内短,相比在国内读研,去国外读研的学费较高。但是国内研究生一般为2-3年制,而国外一般为1-2年。去国外读研的学生比国内研究生党先毕业,能先拿1-2年工资,算下来也没有比国内贵多少,反而还多出两年的工作经验,这对后期的职业发展也是有利的。还有很多欧洲公立院校免学费,更是给了很多家境一般但是有留学梦的研究生党多了一条选择。

超过65%的海归认为可在5年内收回留学经济成本。除此之外,评价留学的价值不能简单地看经济成本与回报,也需要考虑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留学生说:“海外留学,如果只算经济账,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划算的,但我想说的是,留学改变了我的一生,即便从经济角度有亏损,但我却收获了更加宝贵的财富。出国留学的最大意义,并不只是用得到多少金钱和成就来衡量,我觉得我能够经历这些,并且懂得了感恩和珍惜,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时间成本是另一个衡量因素,热门留学国家的学制均低于或等于中国。

留学回国就业人员平均在国外学习的时间为21.47个月。博士研究生所花时间最长,为46.30个月,硕士研究生平均所花时间最短,为16.17个月。本科和专科的平均留学时间为36.62个月。

个人收获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提升两方面,硬实力方面就看各个院校的授课方式和培养模式。

国内的研究生,一大部分是以教科书为主。

国外的研究生是以独立研究和自己的深入研究为主,根据专业领域研究生好多课程内设置实习项目。国外更加关注思维训练、创新训练的同时,通过活动提升自我。

同时,由于学生选课自主性大,所选每门课程学习形式就是按时上课、完成作业,小测验、参加期末考试结课。国外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会增加学业压力,但是总体来说,专业课的平均教学质量还是优于国内院校的。

国外的研究生非常注重学生做研究期间就得到各种各样实验、研究的,以及外界公司或者是机构进行合作的机会,包括自己实地考察的机会。

打工几乎是每个留学生都有的经历,即使家庭条件很好,学校也会为其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自己也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打工机会,增强实践经历。

80%的学生在选择出国读研的理由时选择了高质量教育和更好就业两个理由。

在中国,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待遇。20%的单位认为海归员工在本单位的晋升途径更快捷,17.5%的单位认为他们的工作岗位更核心,一半的国企表示会让海归员工进入更核心的岗位,而外资企业的态度则两极分化。相比之下,更倾向于招聘海归的单位,如民营企业、海归创业民营企业则会为海归员工提供更丰富的优惠待遇。

从2000年到2017年,留学回国人数从不到1万人持续增长至36万人以上,而回国留学生年增长率曲线则是起起伏伏,与英、美等留学大国的失业率曲线完全吻合。

无论在全球范围还是中国,关于工作情况还是学业时间,留学都展现出了它的价值。在看能力和工作经验的职场,高强度的精英教育模式减少了教育时间成本,意味着海归们可以更早投身工作创造价值。

福利:更多国家、专业、等详细排名,关注百利天下留学公众号,后台回复“排名1”即可查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数据考研学校排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