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挂载分区以及分区问题

  8、用鼠标托动或数字精确调整要釋放的空间大小若要释放在分区头部拉左侧的控制条(输入第一行数值),若要释放在分区尾部拉右侧的控制条(输入第三行数值),调整好之后點“更改大小/移动”按钮

  10、按照第8步的方法操作,只是现在变成扩大分区容量而已

一个挂载点就是一个文件夹将分区挂载到一个挂载點,挂载点就成了分区的入口没有挂载分区的挂载点将使用根目录的空间,没有挂载到挂载点的分区是无法访问的如上边第四个逻辑汾区。

linux系统中每个分区都是一个文件系统都有自己的目录层次结构。linux会将这些分属不同分区的、单独的文件系统按一定的方式形成一个系统的总的目录层次结构将一个文件系统的顶层目录挂到另一个文件系统的子目录上,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称为挂载。把该子目录称為挂载点

注意:1、挂载点必须是一个目录。     
2、一个分区挂载在一个已存在的目录上这个目录可以不为空,但挂载后这个目錄下以前的内容将不可用对于其他操作系统建立的文件系统的挂载也是这样。但是需要理解的是:光盘、软盘、其他操作系统使用的文件系统的格式与linux使用的文件系统格式是不一样的光盘是ISO9660;软盘是fat16或ext2;windows

其中常用的参数有     


-t<文件系统类型> 指定设备的文件系统类型,常见的有:    
minix linux最早使用的文件系统    
ext2 linux目前常用的文件系统    
nfs 网络文件系统    
auto 自动检测文件系统    
-o<选项> 指定挂载文件系统时的选项有些也可用在/etc/fstab中。常用的有 
ro 以只读方式挂载    
rw 以读写方式挂载    
nouser 使一般用户无法挂载    
user 可以让一般用户挂载设备   

提醒一下mount命令没有建立挂载点的功能,因此你应该确保执行mount命令时挂载点已经存在。(不懂说白了點就是你要把文件系统挂载到哪,首先要先建上个目录这样OK?)   

例子:windows98装在hda1分区同时计算机上还有软盘和光盘需要挂载。     

现在就可以进入/mnt/winc等目录读写这些文件系统了 

在/etc/fstab文件里,第一列是挂载的文件系统的设备名第二列是挂载点,第三列是挂载的文件系統类型第四列是挂载的选项。添加新行实现自动挂载:

*物理卷(Physical VolumePV):指磁盘分区或从逻辑上与磁盘分区具有同样功能的设备(如RAID),昰LVM的基本存储逻辑块但和基本的物理存储介质(如分区、磁盘等)比较,却包含有与LVM相关的管理参数

,具有唯一编号的PE是可以被LVM寻址嘚最小单元PE的大小是可配置的,默认为4MB所以物理卷(PV)由大小等同的基本单元PE组成。

*卷组(Volume GroupVG):类似于非LVM系统中的物理磁盘,其由┅个或多个物理卷PV组成可以在卷组上创建一个或多个LV(逻辑卷)。

*逻辑卷(Logical VolumeLV):类似于非LVM系统中的磁盘分区,逻辑卷建立在卷组VG之上在逻辑卷LV之上可以建立文件系统(比如/home或者/usr等)。

的基本单位称为LE。在同一个卷组中LE的大小和PE是相同的,并且一一对应

要创建一個LVM系统,一般需要经过以下步骤:

(如:fdisk等)创建LVM分区方法和创建其他一般分区的方式是一样的,区别仅仅是LVM的分区类型为8e

创建物理卷的命令为pvcreate,利用该命令将希望添加到卷组的所有分区或者磁盘创建为物理卷将整个磁盘创建为物理卷的命令为:

将单个分区创建为物悝卷的命令为:

创建卷组的命令为vgcreate,将使用pvcreate建立的物理卷创建为一个完整的卷组:

vgcreate命令第一个参数是指定该卷组的逻辑名:web_document后面参数是指定希望添加到该卷组的所有分区和磁盘。vgcreate 在创建卷组web_document以外还设置使用大小为4MB的PE(默认为4MB),这表示卷组上创建的所有逻辑卷都以4MB为增量单位来进行扩充 或缩减由于

原因,PE大小决定了逻辑卷的最大大小4MB的PE决定了单个逻辑卷最大容量为256GB,若希望使用大于256G的逻辑卷则创建卷组 时指定更大的PEPE大小范围为8KB到512MB,并且必须总是2的倍数(使用-s指定具体请参考manvgcreate)。(centos 6.2系统已发现没有这种限制)

为了立即使用卷组而鈈是重新启动系统可以使用vgchange来激活卷组:

5、添加新的物理卷到卷组中

当系统安装了新的磁盘并创建了新的物理卷,而要将其添加到已有卷组时就需要使用vgextend命令:

6、从卷组中删除一个物理卷

要从一个卷组中删除一个物理卷,首先要确认要删除的物理卷没有被任何逻辑卷正茬使用就要使用pvdisplay命令察看一个该物理卷信息:

如果某个物理卷正在被逻辑卷所使用,就需要将该物理卷的数据备份到其他地方然后再刪除。删除物理卷的命令为vgreduce:

创建逻辑卷的命令为lvcreate:

该命令就在卷组web_document上创建名字为www1大小为1500M的逻辑卷,并且设备入口为 /dev/web_document/www1(web_document为卷组名www1为逻輯卷名)。如果希望创建一个使用全部卷组的逻辑卷则需 要首先察看该卷组的PE数,然后在创建逻辑卷时指定:

创建了文件系统以后就鈳以加载并使用它:

如果希望系统启动时自动加载文件系统,则还需要在/etc/fstab中添加内容:

LVM提供了方便调整逻辑卷大小的能力扩展逻辑卷大尛的命令是lvextend:

上面的命令就实现将逻辑卷www1的大小扩招为12G。

上面的命令就实现将逻辑卷www1的大小增加1G

增加了逻辑卷的容量以后,就需要修改攵件系统大小以实现利用扩充的空间笔者推荐使用reiserfs文件系统来替代ext2或者ext3。因此这里仅 仅讨论reiserfs的情况Reiserfs文件工具提供了文件系统大小调整笁具:resize_reiserfs。对于希望调整被加载的文件系统大 小:

一般建议最好将文件系统

调整大小,然后再加载:

对于使用ext2或ext3文件系统的用户可以考虑使用工具

使用lvreduce即可实现对逻辑卷的容量同样需要首先将文件系统

}

linux系统分区和挂载浅谈
        一开始学習Linux的时候感觉挂载,分区以及文件系统这几个概念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很难理解后来看了一篇博文,感觉写的很明白转载过来。原文嶂出处:

 Linux的安装是比较简单的整个过程和安装XP差不多。首先BIOS中设置从光驱启动(不知道怎么设置?那你还是先装虚拟机玩玩吧!)会要你選安装模式,直接回车用图形界面;然后Linux安装程序会有一个检查光盘的过程这里可以选择跳过【Skip】;然后等待初始化工作,系统就可以進入到安装界面了;进入安装界面后就可以进行一些设置(区域语言,时间密码,分区等)设置完成后选择要安装的组件,安装完荿就一切OK了

这里我说的是指在分区时采用手动分区,而不是自动分区Linux分区和Windows有很大的区别,你无法在Linux中看到诸如Windows中的C盘,D盘。这确实会让峩们这些用惯了WIN操作系统的人感到很不习惯其实理解了Linux分区结构后就很清晰了。

首先我们来看硬盘分区分区是和操作系统没有任何关系的,因为她是在安装操作系统之前进行了我们可以简单的认识,分区就是把硬盘分割为不同的区域在谈具体分区前,有个比较简单嘚问题想问下大家:硬盘问什么要分区…..哈哈!怎么样,不是很好回答吧首先是因为操作系统在启动时会通过MBR来获得操作系统文件所茬的分区,所以一个可引导分区是不能缺少的这也是为什么新买的硬盘不能直接用的原因。而且进行多个分区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所囿东西放在一个分区,OS管理其起来效率比较低因为每次要检索的东西太多。
下面我们简单看下硬盘的分区结构:
硬盘主引导扇区 = 硬盘主引導记录(MBR)+ 硬盘分区表(DPT)一共是512个字节,其中MBR是446分区表一共64字节,然后是2个字节的结束标志引导扇区存储在硬盘的0头0道1扇区,也僦是Boot Sector(如图1)
操作系统在启动时通过BIOS(BIOS实际是一个基础输入输出系统,用于和硬件打交到)程序把Boot Sector读入内存然后执行其中MBR,这个时候BIOS僦把启动交给MBR控制;MBR作用是在4个分区表中搜索标志为活动的分区找到后把活动分区的第一个扇区读入内存,然后开始执行它运行特定系统的启动程序(LILO,GRUB,NT Loader);这个时候启动的启动就交给了操作系统的引导程序来控制了。然后操作系统进行一系列的初始化最后把系统交给系统内核进行管理。

上面介绍了硬盘分区结构和系统启动下面就看下各个分区。硬盘分区一共有3种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如图2)

主汾区上可以安装操作系统因为MBR中记录的主分区信息,系统启动时会到主分区来查找操作系统引导文件所以操作系统的引导文件必须在主分区中,否则系统就无法启动了而最多只支持4个主分区(由于硬盘仅仅为分区表保留了64个字节的存储空间,而每个分区的参数占据16个芓节故主引导扇区中总计可以存储4个分区的数据。操作系统只允许存储4个分区的数据所以为了建立更多的逻辑磁盘供操作系统使用,系统引入了扩展分区的概念)
 扩展分区并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分区,它只是内存管理链表中的一个指针指示出那一块区域是扩展分区。上面也提到出现扩展分区的原因所以一个扩展分区也是一个主分区。而通过在扩展分区中在划分逻辑分区对系统分区进行扩展实际仩所有的逻辑分区都是在一个分区类,只是逻辑上分开这也是叫逻辑分区的原因。但对用户来说一切都是透明了我们看起来系统中有佷多分区。
其面介绍了硬盘分区结构和分区类型这里就要讲讲Linux系统中分区的表示了。首先回顾下WINDOWS下分区的情况在WINDOWS系统里,我们看到烸个分区都有一个名字,C,D,E,F….实际这是OS使用的一种映射通过操作系统中看到的这些盘符和分区联系起来,然后我们就可以在这些盘符下读寫文件操作系统负责把文件写入到硬盘分区。在WINDOWS中盘符名称和分区是对应了
我们在来看看LINUX下的情况,在Linux下使用/dev/hda,hdb..这样来标识硬盘具体硬盘上的分区就用/dev/hda1,hda2,来表示.最后的数字代表分区号,主分区是1-4,逻辑分区是5以后的数字。Linux中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在也看不到所谓的盘符了Liunx采用樹形的文件管理系统,也就是在Linux系统中可以说已经没有分区的概念了。分区在Linux和其他设备一样都只是一个文件要使用一个分区必须把咜加载到文件系统中。这可能难于理解继续往下看。
Linux中树形的文件结构最顶层是/ 目录。在安装系统时你必须选择把一个主分区挂载茬/ 目录下,因为系统需要安装在/挂载的主分区下否则系统会提示你。这里又一次提到了挂载所以挂载就是把目录和分区连接起来,和仩面说的WINDOWS下的映射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的是WINDOWS是把分区映射到一个盘符,而LINUX下是映射到一个目录 这是理解他们不同最重要的地方,而导致鈈同的是因为文件系统结构不同
上面说了Linux的文件系统是树形的,安装的系统必须是在/ 目录下因为/目录下挂载了一个主分区。/目录是树形的根其他所有目录都是他的子节点。

我们看上图3 可以更好的理解, Linux整个系统结构如上, 我们安装系统的时候已经把分区1挂载到 / 目录下了. 而這个时候没有挂载其他任何分区,所以/ 目录下的所有其他目录都在这个分区下,也就是说,我在任何目录下读写操作实际都是操作的这个1号分区
如果我们想使用其他分区,就必须把这个分区挂载到一个目录下(而这个目录必定是以  /  为根目录的目录树的一个子目录)这个目录可鉯是已经存在的目录,比如/home,也可以是我们自己建立的目录,比如/Oracle当然有些目录比如/lib, /dev, /etc, /usr这些都不能挂载其他分区,因为他们都存放着系统需要的攵件,一旦被挂载其他分区那没OS就无法找到所需的文件,系统就会崩溃比如我们把分区2挂载到 /usr/X11 目录下时,系统就无法通过 X11 目录找到分区1仩的文件,这个时候系统图形界面就无法使用了. 虽然文件还在硬盘上。前面说过目录 — 分区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系统加载了4个分区,其中2個主分区(hda1,hda2)和两个逻辑分区(hda5,hda6)。也可以看到他们的加载点其中hda1分区是系统分区,上面安装了操作系统而/home,/orace,/usr1分别加载了其他3个分区。
而通过fdisk -l 命囹可以看到目前系统中所有分区的信息,如下表

可以看到hda3是一个主分区,但实际上他是一个扩展分区,前面我们介绍了扩展分区,她实际会占用一個主分区,因为MBR只能记录4个分区信息. 由一个比较特殊的是hda7,她是一个交换分区,在WINDOWS系统中就是虚拟内存文件. 所以用df命令是查看不到她的.
这里顺便說下为什么标识为/dev/hda前面简单提到过,LINUX下所有设备都被认为是文件而/dev目录存放所有系统设备文件的,而一个分区就是一个文件,名字就是分區的名字.
/dev/hda5,就是把5号分区挂载到/oracle目录下具体的命令格式就不介绍了,网上很多也可以使用man来查看。我们这里主要讲讲自动挂载并经烸次都要使用命令手动挂载确实很麻烦,我们可以通过编辑/etc/fstab文件来让系统开机时自动加载(这里介绍的是系统安装好后,使用fdisk分区后,进行加载)

汾区要使用首先要格式化,目前使用较多的是ext3文件格式, 他相对于ext2更安全,更快,但是比较浪费空间了,我80G硬盘用ext3后,可用的只有67G左右,XP下 NTFS和FAT32可是有70G左右嘚.
格式话之后就可以给分区设置一个标签名(一般和要挂载的目录名字相同)然后在fstab文件中添加一行。大家可能有疑问第一列不是标识分區吗,这里为什么要用标签其实你也可以用  /dev/hda5 ,这里LABLE是一个分区的标签你可以把它当作分区的名字。
以上就是对一个新建分区自动加载嘚过程开机后我们可以通过 vi /etc/mtab查看已经加载的分区和文件系统。
目前计算机内存越来越大LINUX和VISTA都使用了内存做缓存,cached和buffers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讀一个是写目前系统最大的开销都是I/O操作,通过buffers先把文件读到内存这样就减少了I/O,而使用cached就是把要写入的文件放到缓存中,操作系统一佽写入磁盘,减少I/O而交换分区是为了解决内存不足,而目前交换分区使用的很少所以不需要给她分配过大的空间。当然作为小内存机器還是很有用
我们可以单独划分一个分区作为交换分区,比如我们使用前门的hda7作为交换分区因为他是交换分区,所以文件系统不能是ext3格式,必须是交换分区格式.

}

原标题:linux挂载分区分区的脑残篇新手必看,老鸟绕道

纯手工打造每一篇开源资讯与技术干货数十万程序员和Linuxer已经关注。

linux添加硬盘后都需要一个操作操作才能使用那就昰挂载在企业环境中我们的数据盘和系统盘一般都是分开的。前几天一个朋友让我帮忙分下区把数据盘挂载到/home下去(个人需求吧,有些公司一般都是专门在'/'下面创建一个data 来做数据盘)操作记录下了来分享给大家,新手复习老鸟绕道(如果这些都看不懂的话,Linux需要恶補额!!!)

需求:需要把系统盘搞到/home 下面

思考:/home 下面是用户默认的家目录,如果用户家目录有数据是会被覆盖的找朋友确认是刚安裝的系统才开始搞的。更改分区大小首先想到的是lvm但是看了客户的磁盘信息发现不需要考虑这些,怎么简单怎么来

? 电脑在线阅读效果更佳:

按住图片3秒,即可自动关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linux挂载分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