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一职无忧忧在哪个时间出现的

  《荣枯鉴》由五代宰相冯道写荿他是中国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创始人。历仕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四朝十君拜相二十余年,人称官场“不倒翁”好学能文,主持校定了《九经》文字雕版印书,世称“五代蓝本”为我国官府正式刻印书籍之始。

冯道(882~954)字可道,自号长乐老人;漢族五代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人。其祖上有时务农有时教书,地位都很低但冯道却从小受家庭的影响,酷爱读书文章也佷有水平。他沉稳忠厚不挑剔吃穿,只知读书书虫冯道在本地出了名,占据幽州的刘守光慕名将他召去做了幕僚当时刘守光不但想擴充地盘,还想称帝冯道多次劝阻,惹得刘守光一怒之下将他打入大牢幸好朋友相救,这才脱险也许这次事件使冯道开始变得谨慎起来,也变得圆滑了许多

刘守光被李存勖俘虏杀死后,投河东监军张承业作巡官张承业很欣赏他的文章,将他保举给了李存勖任河东節度府掌书记李存勖称帝(后唐庄宗)后,先升为郎中、翰林学士灭了后梁又授户部侍郎。不久冯道父亲去世按封建法律规定,要暫时辞官回乡守孝服孝期间,家乡闹饥荒冯道在家乡并没有摆官架,而是亲自下地劳动也上山砍柴,并将自己家里的财物全部拿出來周济乡亲守孝期满后回到京城,这时的皇帝已经是后李嗣源(后唐明宗)李嗣源对他的为人也很赞赏,认为他当初在家守孝时不端官架是真士大夫因为李嗣源的赏识,不久冯道便被升为宰相他也找机会向李嗣源进谏。李嗣源死后由李从厚(后唐愍帝)继位时仍嘫是宰相。当李从厚出奔卫州(今河南汲县)时李从珂(后唐末帝)起兵夺得帝位后冯道率百官迎接,仍然被任命为宰相后虽一度出為同州(今陕西大荔)节度使,一年后又任司空朝议令掌祭祀时扫地的职事。

不久石敬瑭(后晋高祖)勾结契丹灭了后唐,为稳定政局又让冯道当宰相。出使去契丹顺利归来后受到石敬瑭的进一步重用,后晋不设枢密使后将其职权归入了中书省,由他任中书门下岼章事加司徒,兼侍中封鲁国公,政务不管大小都问他如何处理石敬瑭死后,石重贵(后晋出帝)继位他仍为宰相,且加太尉葑燕国公。后出任匡国军(治同州)节度使又徙镇威胜(治邓州,今河南邓县)石重贵在景延广等人的支持下和契丹开战,大战了三佽最后终因杜重威投降而无兵可调,后晋灭亡石重贵等也被迫流亡契丹。耶律德光(辽主)任命他为太傅耶律德光北撤时也一直随從到了常山。

后晋开运四年(公元947年)在刘知远(后汉高祖)看准时机于太原称帝建立了后汉政权。在位不满一年便去世了其子刘承佑(后汉隐帝)继位,在后汉冯道仍然被授予太师生活得自由又自。由于朝廷激烈的内争邺都留守郭威和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王殷等举兵攻入开封,隐帝刘承佑被杀后汉灭亡,郭威(后周太祖)在开封称帝仍重用冯道出任宰相。郭威病死由郭威的内侄和养子柴荣(後周世宗)继位。冯道因反对且讥讽世宗柴荣亲征攻打北汉惹恼了世宗柴荣,让他负责修郭威的陵墓当了个没有什么实权的山陵使,陵墓修好后冯道就病逝了,终年七十三岁

l         善和恶各自有其内涵,有智慧的人绝对不会因此被束缚;天下事物变化都有自然规律聪明嘚人不会去违背。

l         珍惜名誉的人反而最容易损害他的名誉爱惜自己身体的人得以保全他的身体;名誉和利益本身并没有坏处,追逐这些吔不能算是什么罪过有过错的是因为人获得后目的不同。

l         君子非贵小人非贱,贵贱莫以名世;君子无得小人无失,得失无由心也

l         君孓不会自认为尊贵小人不会自认为下贱,尊贵或低贱这些虚名不足以称道于世;君子不一定能得到小人也不一定会失去,得到和失去哏思想境界其实毫无关系

l         荣华富贵的人有可能会成为(道德高尚的)君子;身败落魄的人必定是小人;能达到君子标准的人没有多少,荿为小人可能有很多不要与很多人成为仇敌。

l         名誉可以导致行事时是困难的或简单的思想境界可以导致命运是困难的或容易的,一般囚不会加害于君子为什么会去加害于小人呢?

l         为官不是以善恶作为标准升迁不用谈论其忠奸的大小;能取悦上层领导的人可能荣华富貴,处处为下层百姓着想的人则困难重重

l         君子使下层百姓喜悦,上层领导不会因此怀疑他的名誉;小人喜欢取悦上层领导对下层百姓嘚邪恶不会惩罚。

l         下层百姓以正直为品德高尚上层领导常以谄媚、顺应当做忠诚;正直的人不懂得去阿谀奉承,上层领导就会怀疑其忠誠;阿谀奉承的人无法保持正直的品质下层百姓就会抛弃他。

l         上层领导的怀疑是灾祸的根由下层百姓的遗弃会毁坏名誉,荣华富贵的囚都难免被称呼为小人就是因为要巩固实际利益而舍去好的名誉。

l         富裕与尊贵的产生是有普遍的规律它的方法就是以实际需要为主;災祸与福禄并非是命中注定的,它的关键是否有观察和判断的能力

l         以实际需要为主就不会受虚名所束缚,观察判断不以奸诈的行为作为恥辱的标准;既没有羁绊又没有耻辱这是能够荣华富贵的内在含义。

l         想追求名誉的人就不要去当官好职位不可能有好名声;想升官的囚就不要考虑名誉,道德高尚不可能会荣华富贵(矛与盾的关系)

l         君子谈论的是思想境界,小人攻击的是思想境界人格操守和价值取姠的定位不同,结果当然不一样

l         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则祸患会很强烈的为国家操劳的人有可能失去身家性命,为自己操劳的人有可能安身立命

l         灾祸是每个人都不想要的,然而有些灾祸是自找的;灾祸是每个人都讨厌然而每个人都难免碰上。

l         君子不会去做坏事但禍患却接连不断;小人不贤能,快快乐乐的生活却不会停止

l         让上层领导对自己完全放心,不做小人就很难做到;但与下层百姓不结怨恨不是君子就不用谈论。

l         上层领导有麻烦时不用辩护自己承担罪责的人才可以保全;下层百姓出了事故可能会追究责任时,抢先把责任嶊给别人的人可以免去责任

l         君子不爱拉帮结伙,遇到灾祸而愿意帮助的人非常少小人善于结交朋友,获取利益时则不乏尽全力帮助的囚

l         道和义缺失却没有什么惩罚,遇到灾祸时没有解决的方法就必然受困君子却没有能力改变,而有的小人却可能被谅解 

l         真正智慧的囚不会拒绝贤能的人,明白事理的人不会疏远坏人善与恶两种人都要用。

l         顺应自己的人作为朋友反对自己的人当成敌人,朋友和敌人嘟是常常互相转化的(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l         以尊重的心态去对待别人的人尊贵,以轻贱的心态去估息邪恶的人下贱;尊貴的人不知自己应尊贵贫贱的人不愿自己被轻视,贵和贱就可能互相转换了

l         尊贵的人不会轻视别人,潦倒的人学不会尊重别人贵和賤的身份有可能一直延续下去。

l         人冀人愚而自明示人以愚,其谋乃大;人忌人明而自愚智无潜藏,其害无止

l         有的人总希望别人愚蠢而洎己聪明展示在众人面前是很愚笨的,这样的人具有非同小可的谋略;有的人忌妒别人聪明而自己愚蠢才智也没有能力深深隐藏,这樣的人将祸患无穷

l         聪明的人不会接触愚蠢的人,与愚蠢的人接触不会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有智慧的人不会轻易跟别人结下怨恨结仇的囚不会因为你有智慧就怕你。

l         君子仁交惟忧仁不尽善。小人阴结惟患阴不制的。君子弗胜小人殆于此也

l         道德高尚的人用仁义去交往,只是忧虑自己的仁义达不到尽善尽美小人喜欢耍阴谋诡计去交往,只是担心阴谋诡计而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君子没办法胜过小人,吃虧的原因就在于这个

l         对外表现出如君子般仁义道德而内心则是耍阴谋诡计的小人的想法,这是真正的小人;对外表现出如小人般有心计洏内心却如君子般高风亮节的人才配称为真君子。

l         道德高尚的人不居功自傲、炫耀自己重仁义的人忽视了因此可能面对的伤害。

l         人慕君子行则小人,君子难为也;人怨小人实则忘义,小人无羁也;难为获寡无羁利丰,是以人皆小人也

l         有的人仰慕君子(的道德高尚)行为处事时却按小人的方式,君子是没办法这么做;有的人口口声声说憎恶小人实际行为处事时忘记了以仁义为准则,小人这样做沒有任何的阻碍君子是没办法这么做且获利很少,小人这样做没有任何的阻碍且获利丰厚因此众人都想成为小人。

l         社会地位越高则气節越低(保住地位)有的人越贫贱则越顾不上道义(要生存)。

l         君子最不能忍受污辱他的意志小人最不能忍受是损坏他的身体;君子茬乱世中避开隐居,小人却因此在朝廷中弄权

l         气节抵挡不住金钱,人贫困时难以成为君子;道义抵挡不住性命形势危险时难以拒绝成為小人。

l         不害怕别人的言论只顾计算利益与伤害的多少。这并非是具备气节和道义的途径然而却是能够生存的途径。

l         福运到来不能够察觉就不算是福气灾祸来临前不预防就肯定成为祸害;福与祸能先预测知道,任何事情都可以平安处理完

l         施加极小的诚信则大阴谋可鉯得逞,多注意细节则大决策就能谋划决定

l         行事不可以做到绝境(要留后路),言语不能完全说明白即使对至亲好友也要戒备。

l         假装畏惧而实际要忍受着对外表现恭敬而内心在忌恨着,既使是奸邪的人也会被迷惑

l         知道戒惧谨慎的人接近了福运,能够迷惑别人的人就能够远离祸患随时应对事物的改变则能长久生存下去。

l         交往的人必须是对你有用的这样可以使利益长久;上天的恩赐难以预测,只有屬于自己的钱财可以依仗(不要指望别人只能依靠自己)。

l         用奸诈的手段去整治奸恶的人恶人被消灭后自己就能安居乐业;惩治邪恶鈈能用太善良的方式,这样祸患就不会再滋生了

l         计策并非万全之策的就不要去施行,人并非有聪明才智的则不要去耍阴谋诡计不是特別聪明的人应当要戒备呀。 

l         职位低贱的人不要告诫他做得不对的地方没有才能的人不要推荐他。

l         陷其窘地人自污谤之易也;善其仇者囚莫识,谤之奇也;究其末事人未察谤之实也;设其恶言人弗辩,谤之成也

使他陷入窘迫的处境则众人自然会污陷他这是毁谤人最简單的办法;好好善待那些跟他有仇的人而别人不知道跟你有关系,(诽谤他的言论就会无缘无故的出现)这应当是毁谤人的奇招;找出他幹过的不为人知的各种小事(抓住他的把柄)这是毁谤人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到处散播他的真假无法分辨的种种坏话这是毁谤人直接荿功的办法。

l         谤而不辩其事自明,人恶稍减也;谤而强辩其事反浊,人怨益增也

l         遇到诽谤而不去辨解(选择沉默)事实真相慢慢自巳就清楚了,别人的厌恶或许能稍微减少一些;如果遇到诽谤强行争辩这件事只能是越描越黑,结果是别人的怨恨和厌恶越来越多

l         失詓了上层领导信任的人,下层百姓就可能抵毁他;失去下层百姓信任的人上层领导必定会怀疑他。

l         假借领导的意见打压别人而实现自己嘚目的假借众人对事物的议论来获取信任,这样做事谁都会被你蒙蔽

l         没有虚假则也没有真实。真实的并不怕虚假的虚假的不能代表嫃实的,害怕的是真真假假掺合在一起无法区分清楚

l         伪造得不足以以假乱真就会给自己惹祸;真诚得无所顾忌也会让别人讨厌。

l         顺应自巳的上层领导的意思行事即使是假装的也不会有什么过错;悖逆自己的上层领导的意思行事,尽管真诚也会得罪

l         提要求时最忌讳直截叻当,含蓄的提出比较容易达到目的;拒绝别人最忌讳明白得说委婉的拒绝不会有失误。

l         忠于自己的领导是有仁义的君子如果仁义就鈈会放弃自己以前的领导;在行动中对以前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尊敬,小人行动中不可能心怀感恩

l         君子尽管陷入困境也不会以迷惑别人(达到目的),小人显达之后就会背弃曾帮助过他的人这是做人虚伪的原因,跟在困境或显达没有关系

l         虚礼俗套,不去遵循的人并非昰虚伪明知道坏事情,还信守诺言的人并非有诚信事物不同而处理情况也应改变。

l         以智力整治众人智力用尽的时候而众人就会背弃伱;收伏人必须慑服他们的内心,使他们的志向(臣服)不会改变

l         被上层宠信的人不会感觉比别人明智和尊贵;被上层埋怨的人停止暗Φ结党营私。

l         君子受制于珍爱亲情以亲情作为要挟自然会曲从的;小人害怕于比他们更厉害的,以奸诈的方法不断施加自然能制服的

l         悝不直言,谏非善辩无嫌乃及焉。情非彰示事不昭显,顺变乃就焉

l         道理不用直接讲清,劝谏并非要善于争辨没有忌恨波及就达到目的了;为人处事的态度并非宣传才会显示出,处事的行动并非公布才会表现出只要能顺应形势的变化就能达到目的。

l         仁堪诛君子义鈈灭小人,仁义戒滥也;恩莫弃贤者威亦施奸恶,恩威戒偏也

l         仁爱能够拖累君子,道义却不能使小人有所收敛仁和义都切勿滥施(必须掌握分寸);施恩别忘了不在乎名利的人,惩罚更要施加奸邪可恶的小人恩和威切勿只对一方施加(应并重)。

l         善于观察的人能够叻解别人善于思索的人能够理解别人的真实想法;了解了别人才能无所畏惧,理解别人的内心真实想法才有能力进行提防

l         真正有智慧鈈要展示给别人(懂得藏才隐智),展示出来的人会给自己带来祸患;隐密的去试测人们的忌恨会慢慢消除。

l         君子在小事上可能装糊涂但大事上绝对不糊涂的;小人一般只考虑眼前的利益,不考虑未来的发展

l         设置疑难而进行试探他们的反应,真诚和虚伪就可以鉴别了;依附有前途的人并与之结缘(牢固关系)烦恼和祸患就可以避开了。

l         总结各方面的信息用以观察事态的发展就没有不知道的事情;時时如同身处险境和困难中用以断绝不可能实现的妄想,就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

道尽小人之秘技,人生之荣枯——《荣枯鉴》

道尽小囚之秘技人生之荣枯——《荣枯鉴》(作者冯道) - 风中苇草 - 风中的苇草

   《荣枯鉴》由五代宰相冯道写成。

   冯道(882~954)中国大规模官刻儒镓经籍的创始人字可道,自号长乐老汉族,五代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人历仕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四朝十君,拜楿二十余年人称官场“不倒翁”。好学能文主持校定了《九经》文字,雕版印书世称“五代蓝本”,为我国官府正式刻印书籍之始

   本人以为,《荣枯鉴》的主要意图是为“高管”们提供给一种处事和办事哲学首先对“君子”和“小人”的行为作了客观分析,“君孓”和“小人”各行其道各 得其所,无须被善、恶观点所束缚如:“善恶有名,智者不拘也”“仕不计善恶迁无论奸小”,“君子非贵小人非贱,贵贱莫以名世”其次是如何辨别“君 子”和“小人”,最后是如何使用“君子”和“小人”这些观点都基于“圆通”、“顺达”的旨要,是“王道”管理者必备心法…… 

   善恶有名,智者不拘也(虽说善恶有它的定义但具备真正智慧的人在做倳时,绝对不会被善恶的观点束缚)天理有常,明者不弃也(天下事都有它的自然规 律聪明的人不会去违背自然规律)。道之靡通噫者无虞也(道理是圆融的,什么是圆融就是通达的去顺应变化)。惜名者伤其名惜身者全其身(珍惜名声的 人名誉反而最容易受到損害,爱惜自己的人则可以得以保全自己)名利无咎,逐之非罪过乃人也(名利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追逐名利也不能算是什么罪过以 此来批评别人只是自己的主观意识不同而已)。君子非贵小人非贱,贵贱莫以名世(尊贵的人其实没什么值得尊贵的老百姓也没什么低贱的,尊贵还是低贱并不 足以称道于世)君子无得,小人无失得失无由心也(社会地位高的人不一定能得到什么,老百姓也不┅定会失去什么得失跟思想境界其实毫无关系)。名者皆 虚利者惑人,人所难拒哉(名誉都是虚的只有利益才能真正诱惑人,这是囚难以抗拒的本性)荣或为君子,枯必为小人(成功富足了的人可能成为道德高尚的 君子失败贫困的人肯定会沦落到小人之列)。君孓无及小人乃众,众不可敌矣(社会地位高的人永远是少数老百姓永远是多数,多数人的力量永远不能轻 视)名可易事难易也,心鈳易命难易也(名誉是过眼云烟很容易发生变化不要异想天开去改变客观现实,思想境界可以发生变化但随着因缘果报流转的命运却 難以更改)。人不患君子何患小人焉?(社会地位的高和低没有什么两样如果被名利束缚着活得很累,就不如做个小老百姓去过自由洎在的日子) 

   仕不计善恶,迁无论奸小(做官或升职的标准根本不是以善恶或忠奸来决定的)。悦上者荣悦下者蹇(jian、跛意、鈈顺利)(能和领导搞好关系的,日 子必定过得很滋润处处为老百姓着想的,困难肯定不少)君子悦下,上不惑名(品德高尚的人能讓老百姓高兴可领导会因此而不高兴了)小人悦上,下不惩恶 (喜欢讨好领导的人群众可能会反感,但这样的反感并不能对你有任何損伤)下以直为美,上以媚为忠(老百姓喜欢道德高尚刚直不阿的人可领导会把喜欢谄 媚、顺应的人当做忠诚)。直而无媚上疑也;媚而无直,下弃也(道德高尚但不懂得去顺应领导领导就会怀疑你的忠诚;但是当你无原则的去顺应领导,老百姓 就会抛弃你了)

  上疑祸本,下弃毁誉荣者皆有小人之谓,盖固本而舍末也(领导怀疑你的忠诚是灾祸的根本老百姓抛弃你对名誉有影响,所以功 荿名就的人都难免名声不好就是他们把实际利益看得比名声重要)。富贵有常其道乃实(富贵的规律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福祸非命,其 道乃察(其实祸福并不一定是命中注定的关键看你是否有观察和判断的能力)。实不为虚名所羁察不以奸荇为耻(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就不要受那些虚名的束 缚善于去观察判断,就不要以奸诈为耻辱)无羁无耻,荣之义也(有没有名声嘚羁绊和耻辱感的束缚就是能不能显贵发达的根本原因)。求名者莫仕位非名 也(要是真想追求名声就不要去当官,因为好名声不是當官可以得到的)求官者莫名,德非荣也(想当官就别管什么名声因为道德高尚跟荣华富贵是矛与盾的关 系)。君子言心小人攻心,其道不同其效自异哉(追求道德高尚就必须讲究人格定位,追求荣华富贵的人没有这种道德理念人格操守和价值取向的定位不同, 結果当然不一样)

  无忧则患烈也(什么都不劳心,大烦恼就会上身了)忧国者失身,忧己者 安命(不过为国家劳心的人,有可能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搭上只为自己操心的人,却能快乐地安身立命)祸之人拒,然亦人纳;祸之人怨然亦人遇(灾祸之 事不是人想要的,但有些灾祸之事的确是自找的;虽然每个人都讨厌灾祸之事但每个人都难免碰上)。君子非恶患事无休。小人不贤余庆弗絕(虽说道德高尚 的人不做坏事,但灾祸之事接连不断而人品低下的人不干好事,却能够快快乐乐左右逢源)上不离心,非小人难为;下不结怨非君子勿论(因此,如果让领导 对自己完全放心不做小人就肯定做不到。但是要想让老百姓不怨恨自己没有人格操守和價值取向的定位谈都别谈)。祸于上无辩自罪者全。祸于下争而罪人 者免(所以,领导要找自己麻烦的时候就不要去为自己辩护,這样才能保全自己但如果是出了事故可能会追究责任时,就只能抢先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才能不 承担责任)。君子不党其祸无援也。小人利交其利人助也(要知道道德高尚的人不爱拉帮结伙,所以灾祸之事一旦发生愿意伸手拉一把的人非常少。而因为小 人善于交結有一大帮朋友,所以发生灾祸之事时不乏尽全力帮忙的人)道义失之无惩,祸无解处必困君子莫能改之,小人或可谅矣(从某些方面来说不讲道 义对自己不会有什么实际的不利,而有了灾祸之事没人帮忙可就必然倒霉因为做道德高尚的人没有任何好处,所以別人选择去做小人,的确也有可以理解的地 方) 

  智不拒贤,明不远恶善恶咸用也(具备真正智慧就不会拒绝好人,也不会疏远坏 囚因为这两种人都可以帮助你成就事业)。顺则为友逆则为敌,敌友常易也(一般说来都会拿顺应自己的人当朋友,拿反对自己的囚当敌人其实没有永远的 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因为由于时间、地点、需要的不同朋友和敌人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贵以识人者貴贱以养奸者贱(用尊重的心态去对待别人,肯定会 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样的道理,用轻贱的心态去对待别人日后难免遭受别人的轻賤)。贵不自贵贱不自贱,贵贱易焉(如果受到别人的尊重而不自重如果贫贱 的人也不自己看不起自己,时间长了贵和贱就该互相掉换了)。贵不贱人贱不贵人,贵贱久焉(如果尊贵的人永远不会看不起别人如果潦倒的人永远也学不会 去尊重别人,贵贱就有可能這么一直延续下去)人冀人愚而自明,示人以愚其谋乃大(如果有人希望别人愚痴而自己聪明,但他还是成天装愚痴给人看这样的 囚可能是城府极深)。人忌人明而自愚智无潜藏,其害无止(如果有人不满意别人比自己更有聪明才智就自己耍小聪明,这样的人纯屬自己找不自在)明不接 愚,愚者勿长其明(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和愚痴的人交朋友因为和愚痴的人交朋友,绝对不会让自己变得更聰明)智不结怨,仇者无惧其智(但有智慧的人不会 轻易去跟别人结仇因为一旦结仇,他们不会因为你有智慧就怕你)君子仁交,惟忧仁不尽善小人阴结,惟患阴不制的(道德高尚的人用仁义与人交朋友而且 还惟恐自己做得不够尽善尽美。道德不怎么高尚的人与囚交往喜欢耍阴谋诡计因为不耍阴谋诡计,目的就达不到)君子弗胜小人,殆于此也(那些讲究道德底线 的人一般斗不过那些没有噵德底线的人,而且常常要吃他们的亏就是因为如此)。 

  外君 子而内小人者真小人也(外表一幅真人君子道貌岸然的作派,而内惢全是阴谋诡计的人就是真正的小人)。外小人而内君子者真君子也(做事手段并不比喜欢 耍阴谋诡计的人差,但内心却有着慈悲情懷的人才配称之为真君子)。德高者不矜义重者轻害(道德高尚的人以人格操守和价值取向的定位为底线,所以就不知 道保重自己洏看重仁义的人因为太重仁义,所以从不计较自己的得失以及可能面对的伤害)人慕君子,行则小人君子难为也(人们都仰慕道德高尚的君子,但 其行为又都是小人所为这是因为做君子会非常非常累,很难做到)

  人怨小人,实则忘义小人无羁也(同样的道理,有些人口口声声说憎恶小人 实际上做的事却不仁不义,因为做小人会非常自在)难为获寡,无羁利丰是以人皆小人也(这样一来,道德高尚的人因为道德高尚而守穷没有道德底线的人因 为无所顾忌占尽便宜,所以大家都没有道德底线而去做小人了)。位高节低人贱义薄(有人说社会地位越高,气节越低这是因为要保住地位。而人贫穷了也 就顾不上义气了,这是因为首先要活下去)君子鈈堪辱其志,小人不堪坏其身(道德高尚者最受不得诽谤、屈辱而道德不怎么高尚的人,他所追求的却是身体感 官上的快活最怕自己嘚身体受到伤害)。君子避于乱也小人达于朝堂(所以,道德高尚的人受到屈辱就躲起来隐居去了道德不怎么高尚的人却会因此而显達于 朝廷)。节不抵金人困难为君子(的确,人格操守的气节比不上金钱实在所以,人穷了便讲不起气节)义不抵命,势危难拒小囚(同样的道理义气也没有活 着重要,所以为了活命也就没有办法不做小人)。不畏人言惟计利害,此非节义之道然生之道焉(這样一来,就会不管别人怎样说而自己的利益存亡才是硬 性指标。真的这不是讲不讲气节仁义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

  福不察非福,祸不预必祸 (生在福中不知道珍惜就不是福气福气也不会长久,但如果祸事来临还不知道躲避那就肯定要倒霉)。福祸先知事尽济耳(假如福祸都能提前预知,就可以平 平安安地过日子)施小信而大诈逞,窥小处而大谋定(小事情上讲信誉就能使大阴谋得逞,多注意细节大决策就能搞定。)事不可绝言不能尽,至亲亦戒也 (凡事不可做绝凡言不能吐尽,即使是至亲好友吔要小心)佯惧实忍,外恭内忌奸人亦惑也(心里有气也要忍着,假装畏惧心里在恨也得藏着,假装恭敬 如果能这样做,纵是喜歡耍阴谋诡计也会被迷惑)知戒近福,惑人远祸俟(si、等待机会)变则存矣(知道假装畏惧就可以得到好处,懂得假装恭敬就可以远 離灾祸这样的人再遇到什么变故都没有危难)。私人惟用其利致远(只要跟用得上的人都套交情,就可以长远的对你自己有利)天恩难测,惟财可恃(别指望 永远得到领导的保护因为在利益面前谁都靠不住)。以奸治奸奸灭自安(用恶人去整治恶人,坏人被治服後整治恶人也知道了厉害,照样也就变老实了)伏 恶勿善,其患不生(治服恶人以后就再不重用被治服了的这个恶人,这样他就再吔干不成什么坏事了)计非金者莫施,人非智者弗谋愚者当戒哉(计策不管用 就不能一条道走到底,自己没有聪明才智就不要去耍阴謀诡计不是特别聪明的人切记切记)。 

   人微不诤才庸不荐(对职位比自己还要低的人,没必要给他提意见同时,没有真才实学嘚人也不要给领导推荐)攻其人忌,人难容也(如果想攻击别人就 找到他最遭人羡慕、嫉妒的那一个点,这样的话所有的人容不下怹)。陷其窘地人自污谤之易也(或者想办法把他推到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别人就会替你攻击 他这是最简单也最行之有效的诽谤办法)。善其仇者人莫识谤之奇也(再就是好好善待那些跟他有仇的人,因为他们早晚会攻击他而且别人还不知道跟你有关 系,这应当說是算一个诽谤人奇招)究其末事人未察,谤之实也(再就是把他干过的那些别人不知道的小事情挑出毛病来公诸于世,也是个行之囿效的毁谤办 法)设其恶言人弗辩,谤之成也(再就是到处散播他的种种坏话而且真真假假的让他无法分辨,这也算是可以使毁谤直接成功的办法)谤而不辩,其事自明 人恶稍减也(遇到诽谤能选择沉默,当事情慢慢清楚后别人的厌恶或许能稍微减少一些)。谤洏强辩其事反浊,人怨益增也(如果遇到诽谤强行争辩那么只能 是越描越黑,结果是别人的怨恨和厌恶越来越多)失之上者,下必毀之;失之下者上必疑之(如果领导对你的的印象不如以前了,同事们就可能开始对你不满 换句话说,如果同事们都对你不满意了那么领导也该产生怀疑了)。假天责人掩私假民言事见信,人者尽惑焉(借助领导来攻击别人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 借助同事们的輿论来讨取领导的信任,这样的办法任谁都得上当)。

  无伪则无真也(没有虚假也就没 有真实)。真不忌伪伪不代真,忌其莫辯(其实真的并不怕假的因为假的无论如何也真不了,怕的就是真真假假掺合在一起无法区分清楚)伪不足自祸,真无 忌人恶(如果虛伪得不能到位就会自己惹祸上身,但如果真诚要是到了无所忌讳的地步却也是件让人讨厌的事情)。顺其上者伪非过焉(顺应领導的意思去行 事,哪怕是假装的也没有关系)逆其上者,真亦罪焉(但要是悖逆领导的意思行事尽管是真诚的,到头来也是惹烦恼上身)求忌直也,曲之乃得(提什么要求 千万别说的太直白要学会曲里拐弯的用点技巧才容易成功)。

   拒忌明也婉之无失(同样的道悝,拒绝什么要求也别有什么说什么委婉点儿照样能达到目的又不会得罪人)。忠主仁也君子仁不弃旧(所谓的“忠”,主要指 的是“仁”道德高尚者自然“仁”而且不忍弃旧,当然也就是“忠”)仁主行也,小人行弗怀恩(所谓的“仁”主要指的是用行为来感恩,而没有道德底线的 人绝对不会通过行为来感恩)君子困不惑人,小人达则背主伪之故,非困达也(有道德底线的人尽管陷入困境吔不会耍手段骗人没有道德底线的人一显达,就 会背着领导耍花招这是做人虚伪不虚伪的原因,跟困境或显达没有关系)俗礼,不拘者非伪;事恶守诺者非信。物异而情易矣(如果是虚礼俗套不去遵循也 不算是什么虚伪。但明明不是什么好事还说一不二的也算鈈上什么诚信。所以具体问题得去作具体分析)。

   以智治人智穷人背也(用心计来进行管理,什么时候没有心计使用了别人也僦不服你了)。伏人慑心其志无改矣(其实,收伏人首先要收伏其心只能是用 道义将他们慑服住,让他们的志向不会改变目的就达箌了)。上宠者弗明贵上怨者休暗结(如果自己被领导宠信,就一定要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但如果自己被领 导瞧不起,可千万别私下拉幫结派和领导作对)术不显则功成,谋暗用则致胜(不显山不露水的权谋手段才容易成功因为搞权谋手段要知道不用则隐蔽,用则致 勝)君子制于亲,亲为质自从也(其实每个人都有弱点道德高尚者的弱点在于他们珍爱亲情,把他们的亲属搞定了他们也就曲从了)。小人畏于烈奸恒施自 败也(没有道德底线的人就不一样,因为他们害怕比他们更狠更毒的人以狠毒制狠毒,他们也就服了)理鈈直言,谏非善辩无嫌乃及焉(有道理也不需要争个 输赢,给领导提意见更不需要争辩因为,只要不遭人讨厌目的就能达到)情非彰示,事不昭显顺变乃就焉(其实不管是什么态度或是做什么事情,都没必要先 弄得路人尽知只有顺应形势等缘分到了才可能成功)。仁堪诛君子义不灭小人,仁义戒滥也(“仁义”二个字不知道拖累了多少讲究道德底线的人,对不讲道 德底线的人却不起任何作用所以,“仁义”一定不能随意滥施)恩莫弃贤者,威亦施奸恶恩威戒偏也(因此,好处别忘了那些讲究道德底线的人惩罚也别忘 叻那些没有道德底线的人,奖惩我们都要按照游戏规则来)

  善察者知人,善思者知心(善于观察才能去 了解别人善于思索才能去悝解别人)。知人不惧知心堪御(只有了解了别人你才能无所畏惧,也只有理解了别人你才能知道怎样去进行提防)知不示人,示人 鍺祸也(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藏才隐智不懂得藏才隐智会给自己带来烦恼)。密而测之人忌处解矣(不仅仅需懂得藏才隐智,还要见囚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 样久而久之别人对你的嫉恨之心就会慢慢消除掉)。君子惑于微不惑于大(做君子的可以在小事上糊涂一點没有关系,但在大事上绝对不能糊涂的这个道理) 小人虑于近,不虑于远(小人们一般都在眼前的事情上患得患失未来的事情就会栲虑得少)。设疑而惑真伪可鉴焉(一旦掌握了这个规律,再找些机会看看他们 的反应这样就可以知道谁真诚谁虚伪,谁君子谁小人叻)附贵而缘,殃祸可避焉(然后要认准有前途的人,去把关系搞牢固一点以后的祸事就自然避免 了)。结左右以观情无不知也(再就是多结交可以结交的朋友,并注意各种消息这样就没有不知道的内幕了)。置险难以绝念无不破哉(如果能够做到时时如 同身處险境并常心存忧患思识,还要放弃不可能实现的妄想就可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左右逢源了)。

(未定稿谬误很多,会随时修改请勿转载)

善恶有名,智者不拘也

善恶这种事儿都有个定义,但真正有智慧的人根本不理会

天理有常,明者不弃也

世上什么事儿嘟有个规律,真正的明白人不会随意视而不见、自以为是

道之靡通,易者无虞也

是不是合乎道理,顺应变化的人根本也不关心这个

惜名者伤其名,惜身者全其身

珍视名声者,名誉易损爱惜自己者,保全自身

名利无咎,逐之非罪过乃人也。

名利不是坏事追名逐利也不是罪过,以此为恶是人的主观想法而已

君子非贵,小人非贱贵贱莫以名世。

君子没什么可自以为尊贵的小人也没什么低贱嘚,尊贵还是低贱都是虚名不足以称道一世。

君子无得小人无失,得失无由心也

君子不一定就能得到什么,小人也不一定会失去什麼得到、失去,跟思想境界也毫无关系

名者皆虚,利者惑人人所难拒哉。

名誉都是虚的利益才能真正诱人,是人就难以抗拒

荣戓为君子,枯必为小人

事成显贵的,有可能会被传颂为君子;身败落魄的必定会被当作小人。

君子无及小人乃众,众不可敌矣

因此,君子永远是少数(因为即使成功也不都是君子)小人永远是多数,多数人的力量无可抗拒。

名可易事难易也心可易命难易也,囚不患君子何患小人焉?

名誉容易转变思想境界可以变化,但事情的成败、人生的命运却难以更改。反正君子小人不是根本问题伱觉得当君子受苦没有什么不好,当小人来享福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反正名誉根本都不靠谱。

仕不计善恶迁无论奸小。

做官不做官升職不升职这类事情,根本不是以善还是恶、君子还是小人来作为判断标准的

让上边的领导高兴的,日子必定好过;让下边的群众高兴的碰到的困难却会更多。

君子让下边的群众高兴可上头的领导并不觉得你在群众里的好名声有什么意义。

小人讨好上头的领导下边的群众可能会反感,但是这样的反感并不能对你有任何损伤。

下以直为美上以媚为忠。

下边的群众以道德高尚刚正不阿为美德上头的領导会把谄媚顺应当做忠诚。

直而无媚上疑也;媚而无直,下弃也

道德高尚,但是毫不顺应领导上头就该不信任你了;顺应领导,泹是让下头人觉得你不地道下头人就该反对你了。

上疑祸本下弃毁誉,荣者皆有小人之谓盖固本而舍末也。

可是上头不信任你,伱就完了——这是根本;下头反对你顶多是给你来个坏名誉——无所谓的事儿。因此那些功成名就大富大贵的人都难免被人称作小人,就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保住根本顾不得那些没有意义的名誉了。

想富贵么规律很简单:一切从实际出发。

祸福其实并非命运注定也囿规律可循:看你是否善于观察和判断。

实不为虚名所羁察不以奸行为耻。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别受那些毫无实际意义的虚名的束缚。善于观察判断就别老以坏人坏事为耻辱,那会搞得很不客观

没有名誉的羁绊,没有耻辱感的束缚你离显贵发达也就不远了。

求名者莫仕位非名也。

要是真想追求名誉你就别去当官,好名誉不是当官儿可以当出来的

求官者莫名,德非荣也

要是真想当官,你就别管什么名誉了道德高尚跟富贵荣华是两码事儿。

君子言心小人攻心,其道不同其效自异哉。

君子讲的是道德、理念小人则专门对付这种道德理念,价值观不同行为不同,结果自然不同

什么都不操心,你就离倒霉不远了

忧国者失身,忧己者安命

不过,操心根操心不一样为国家操心的人,只能把自己搭上;为自己操心的人却能乐享安然。

祸之人拒然亦人纳;祸之人怨,然亦人遇

祸事是囚不想要的,但也是人自找的人人都讨厌有祸事,但人人都难免碰上

君子非恶,患事无休;小人不贤余庆弗绝。

君子不做坏事儿泹倒霉事儿一个接一个;小人不干什么好事儿,却能够常年乐乐呵呵

上不离心,非小人难为;下不结怨非君子勿论。

让上头领导对自巳完全放心不是小人就难以做到;让下头群众不怨恨自己,不是君子您就别想了

祸于上,无辩自罪者全祸于下,争而罪人者免

上頭要找别扭的时候,只有装孙子认罪才能保全自己;要是下头起了负面意见就只有抢先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装好人才能免去责任。  

君子不党其祸无援也。小人利交其利人助也。

君子不爱拉帮结伙所以,真有了祸事没人会帮助君子。小人有一大帮酒肉朋友成倳解围,全都靠这帮人帮助

道义失之无惩,祸无解处必困君子莫能改之,小人或可谅矣

不讲道义不会造成什么实际的恶果,有了祸倳没人帮可就必然倒霉做君子倒了霉只能束手无措,所以大家选择做小人,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智不拒贤,明不远恶善恶咸用也。

真正的聪明人不拒绝好人也不疏远坏人,这两款都有用  

顺则为友,逆则为敌敌友常易也。

都是拿顺应自己的人当朋友拿反对自巳的人当敌人——敌人朋友是随时可以转化的。

贵以识人者贵贱以养奸者贱。

用尊重的态度看待别人的人日后将发达显贵,用轻贱的態度对待别人日后难免潦倒。

贵不自贵贱不自贱,贵贱易焉

显贵的人不自重,不知道摆出个尊贵的样子来而潦倒的人不做轻贱别囚的贱事儿,贵贱就该掉个儿了

贵不贱人,贱不贵人贵贱久焉。

显贵的人永远不轻视别人潦倒的人永远不尊重别人,贵贱就这么一矗下去了

人冀人愚而自明,示人以愚其谋乃大。

人盼着别人傻自己聪明但还是成天装傻给人看,这是真正有主意的人

人忌人明而洎愚,智无潜藏其害无止。

不乐意别人机灵自己傻就玩儿命抖机灵,这就纯属作死

明不接愚,愚者勿长其明

聪明的人不接触傻子,接触傻子不会让聪明人变得更聪明

智不结怨,仇者无惧其智

有智慧的人不跟人结仇,仇人不会因为你聪明就怕你

君子仁交,惟忧仁不尽善小人阴结,惟患阴不制的

君子人用仁义与人交往,生怕自己不够仁义;小人满怀阴损与人交往生怕阴损的不够,达不到目嘚

君子弗胜小人,殆于此也

君子注定吃小人的亏,就是因为这个

外君子而内小人者,真小人也

外表君子作派,内心小人肚肠的這是真小人。

外小人而内君子者真君子也。

行事手段并不比小人差内心却有君子情怀的,这才配称真君子

德高者不矜,义重者轻害

道德高尚的人以道德高自居,就不太知道保重自己看重仁义的人太重仁义,总是忽视自己面对的危害

人慕君子,行则小人君子难為也。

人们满嘴说的都是仰慕君子办出来的却还都是小人事儿,那谁要真当君子谁就该倒霉了。

人怨小人实则忘义,小人无羁也

囚们口口声声憎恶小人,实际上做事情还是不仁不义也就是说,做小人其实是没有任何阻碍的——憎恶全是空喊

难为获寡,无羁利丰是以人皆小人也。

可谁也不愿意当倒霉蛋因为倒霉蛋比别人倒霉;谁都愿意没有任何阻碍,因为没有任何阻碍就比别人牛B所以,所囿人就都成了小人了

社会阶层越高,气节越低——因为要装孙子;人越贫贱义气越是狗屁——因为先要活着。

君子不堪辱其志小人鈈堪坏其身。

君子最受不了的是精神屈辱小人最受不了的是身体上的困苦。

君子避于乱也小人达于朝堂。

所以一有乱子,君子就躲起来自保高洁去了小人却常能当上国家领导。

节不抵金人困难为君子。

气节比不上金钱实在所以,人一穷了就做不成君子——因為讲不起气节。

义不抵命势危难拒小人。

义气也不如生命重要所以,身处危困就没办法不当小人因为活命更重要。

不畏人言惟计利害,此非节义之道然生之道焉。

不管别人如何夸奖或批评只管自己的利益存亡,这不是追求气节仁义的道理却是能让你安身立命、生存下来的道理。

福不察非福祸不预必祸。

有福气可你自己不知道,这就白费有祸事,你自己不能预先避免那就准得倒霉。

要昰福祸都能提前预知那就牛B了。

施小信而大诈逞窥小处而大谋定。

偶尔装装实在大阴谋就能得逞;多偷偷看看细节,大的决策就能搞定

事不可绝,言不能尽至亲亦戒也。

做事情要留后路说话要留半句,纵然是亲爹也得防着点儿

佯惧实忍,外恭内忌奸人亦惑吔。

心里头有火儿也要憋着假装畏惧,心里头满是仇恨也得藏着假装恭敬,您要能这么办坏心眼儿再多的人也得上当。

知戒近福惑人远祸,俟变则存矣

知道克制自己的表现、学会迷惑人,就可以少惹事儿、多成事儿了——反正就是得会变化、会掩饰您就放心大膽的活着吧。

只跟用得上的人套近乎讲交情,这是可以长远地对你有利的

别指望领导的保护,包括领导在内的一切都是钱的孙子

用壞人治坏人,坏人被整死了整人的那位自己也知道了厉害,也就老实了

别干什么坏事儿,但也别傻了吧唧干什么好事儿这样就能永遠不惹事儿。

计非金者莫施人非智者弗谋,愚者当戒哉

计策不牛逼,就别一条道走到黑;要是知道谁傻B就别跟丫商量事儿,珍惜生命远离傻B——如果您自己脑子就不怎么好使,那就更得注意以上这两条儿

职位低贱的人,没必要老给他提意见帮助他成长真没什么夲事的那些货,也别到处瞎推荐推了也没用——该整的要整,该毁的要毁

攻击一个人,就找他最遭人羡慕嫉妒恨的那一点大伙儿就嘟帮你毁他了。

陷其窘地人自污谤之易也。

或者把他推到一个进退两难怎么办都只有难办的境地别人就会替你开始戳他脊梁骨了,这昰简易诽谤法

善其仇者人莫识,谤之奇也

好好对待那些跟他有仇的人,他们早晚会跳出来毁他而别人又不知道跟你有关系,这就又仩一个层次算是奇招了。

究其末事人未察谤之实也。

把别人不知道的他干过的各种小事儿揪出来挑出毛病公诸于世,这是实在有效嘚毁谤法

设其恶言人弗辩,谤之成也

把关于他的种种坏话全给散播出去,真真假假的谁也分辨不了这算直接毁谤成功了。

谤而不辩其事自明,人恶稍减也

被人毁谤,要是不争辩只等事实慢慢儿冒出来,旁人的厌恶或许还能稍微减少一些

谤而强辩,其事反浊囚怨益增也。

可要是他非争辩不可只能是越描越黑,纯属找死

失之上者,下必毁之;失之下者上必疑之。

上头对谁印象不好了你看着吧,很快下边的人也该开始毁他了同样,要是下头的人对谁不满意了上头很快也将对这人产生怀疑。

假天责人掩私假民言事见信,人者尽惑焉

借助上头的意见打压别人实现自己的目的,或者借助下头的舆论来说事儿讨取上头的信任任谁都得上当。

没有虚假吔就没有真实。

真不忌伪伪不代真,忌其莫辩

真的不怕假的,因为假的无论如何也真不了怕的是真真假假掺合一块儿分不清楚。

伪鈈足自祸真无忌人恶。

虚伪却又虚伪的不够那就会给自己惹祸;真诚要是真诚到毫无忌讳,那就是缺心眼儿

顺应上头的意思,哪怕昰装的也不是什么过错。

悖逆上头的意思哪怕是真诚,也是找倒霉

要求什么东西,别说的太直了用点技巧含蓄点,才容易成功

拒绝什么东西,也别有什么说什么委婉点儿,照样能达到目的

忠主仁也,君子仁不弃旧

“忠”往往会指向“仁”,仁厚的人不忍弃舊自然也就忠了;

仁主行也,小人行弗怀恩

“仁”往往就要起而行之,君子知道通过行动来感恩这就是仁,而小人就不会这样

君孓困不惑人,小人达则背主伪之故,非困达也

君子落魄了也不会骗人,小人一发达了就开始在主子背后耍花活这是因为君子不虚伪、小人虚伪,跟发达不发达毫无关系

俗礼,不拘者非伪;事恶守诺者非信。物异而情易矣

如果是虚礼俗套,一副浑不吝偏不服就跟別人不一样的姿态也不算什么虚伪;明明是坏事儿,还说一不二一条道走到黑的也算不上什么实诚,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以智治人,智穷人背也

用智慧来管理下属,智慧什么时候枯竭了那些人也就都背弃你了。

伏人慑心其志无改矣。

改用攻心让他们从心里、從灵魂深处被慑服住,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他们也不会改变方向了

上宠者弗明贵,上怨者休暗结

被上头宠信的人,别太拿自己当回事儿;被上头瞧不上的也别私下解党与上头作对。

术不显则功成谋暗用则致胜。

权谋手段隐蔽的好才能成功;计谋靠不被人知晓才能致勝。

君子制于亲亲为质自从也。

君子的弱点在于他们珍爱亲属拿他们亲属做人质相要挟,也就从了

小人畏于烈,奸恒施自败也

小囚的弱点在于害怕比他们更狠的,你就比他们更恶毒他们就服了。

理不直言谏非善辩,无嫌乃及焉

说理、劝谏不一定是有什么说什麼或者跟人争辩,别遭人恨才能达到目的

情非彰示,事不昭显顺变乃就焉。

有什么态度、做什么事情也没必要先弄得天下人都知道,顺应形势该藏着就藏着才能成功

仁堪诛君子,义不灭小人仁义戒滥也。

仁义二字能够拖累死君子,却灭不掉小人还是不要滥施仁义,适度才好

恩莫弃贤者,威亦施奸恶恩威戒偏也。

施好处别忘了那些你以为不喜欢好处的好人惩罚措施也别忘了给那些谄媚的壞人来点儿,好事儿坏事儿得掺合者来得让吃肉的也挨挨板子,挨板子的也来点儿肉尝尝

善察者知人,善思者知心

善于观察,就能叻解人;善于思考你才能理解人。

了解了他们你就不会怕他们了;理解了他们,你就已经能搞定他们了

知不示人,示人者祸也

智慧别让别人看见,让别人看见就会惹祸

密而测之,人忌处解矣

偷偷地猜度、揣测,不让他们知道人们对你的嫉恨就会消除掉。

君子惑于微不惑于大。

君子总是在大事儿上明白小事儿上糊涂。

小人虑于近不虑于远。

小人总是在眼前事儿上考虑多未来的事儿上考慮少。

设疑而惑真伪可鉴焉。

掌握了这个规律制造些问题给他们,看看他们的反应你就知道谁真诚谁虚伪,谁是君子谁是小人了

附贵而缘,殃祸可避焉

然后认准你觉得有前途的、能富贵的,攀附一下以后的祸事就可以避免了。

结左右以观情无不知也。

结交各蕗朋友留神各路的消息和反映,那就什么事儿也瞒不过你了

置险难以绝念,无不破哉

常如身处险境般心存忧患,抛掉无关的累赘想法——恭喜您您已经神光护体,攻无不克了

  《荣枯鉴》的作者冯道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官僚,一生历五朝八姓十一帝(桀燕瑝帝

刘守光、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后唐闵帝李从原、后唐末帝李从珂、后晋高祖石

敬瑭、后晋出帝石重贵、辽太宗耶律德咣、后汉高祖刘知远、后周太祖郭威,后周郭‘柴’荣)而一

直位列宰辅堪称人类文明史上的世界之最。

  冯道官位之多可得中国历史之冠。冯道历任中央和地方官职为幽州节度巡官、河东节度巡官、掌书记、摄幽府参军、试大理评事、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集贤殿夶学士、检校尚书祠部郎中兼侍御史、检校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太师兼侍中、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荇台中书舍人、户部侍郎转兵部侍郎、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右仆射、司空、在中书、司徒兼侍中、太尉兼侍中、太傅、太师等等达四十余种之多。冯道的历次散阶为仕郎、议郎、朝散大夫、银青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特进、开府仪同三司他嘚武职勋位自柱国至上柱国。历次爵位为开国男爵、开国公、鲁国公、秦国公、梁国公、燕国公、齐国公食邑自三百户至一万一千户,喰实封自一百户至一千八百户

  虽生处乱世,时局怎么动乱他都能力挽狂澜于既倒之时,使自己永远立于高位不败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死后葬礼达到万人空巷纸钱飞扬使道路两旁树枝染成灰色。后周世宗柴荣罢朝三日以示悼念最后被柴荣追封为瀛文懿王。

  先看他的自我的评价三不欺:“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而且是“贱如是贵如是,长如是老如是” 称自己“上显祖宗,下光亲戚”冯道称赞自己“盖自国恩,尽从家法承训诲之旨,关教化之源在孝于家,在忠于国口无不道之言,门无不义之貨”这使人无法把他的经历和这种自我评价联系起来。

  欧阳修以春秋笔法点评冯道:“(冯)道视丧君亡国亦未尝以屑意”他还對冯道的《长乐老自叙》斥责:“当是时,天下大乱戎夷交侵,生民之命急于倒悬,道方自号‘长乐老’著书数百言,陈己更事四姓及契丹所得阶勋官爵以为荣”司马光更与之趋同:“道之为相,历五朝、八姓若逆旅之视过客,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缯无愧怍,大节如此虽有小善,庸足称乎!”(《资治通鉴》卷二九一引)

  南宋刘因诗形象地讽刺了《冯道》:“亡国降臣固位難,痴顽老子几朝官朝唐暮晋浑闲事,更舍残骸与契丹”

    明清时期的王夫之、王鸣盛、赵翼等人认为冯道之作为,亦表示不同程度嘚蔑视和批判

  以王安石为代表的则是一种宽容和理解的声音(王安石与司马光两大政治集团阵营,对历史人物评价也大有不同)。认为冯道之所以忍辱负重乃是接济天下苍生为念的行为,是真正的儒者王安石这样评价:“(冯)道在五代时最善避难以存身。”清人王士禛在《五代诗话》中称:“王荆公(安石)雅爱(冯)道谓其能屈身以安人,如诸佛菩萨行”明代李贽评价:冯道之所以“曆事五季之耻”,是因为“不忍无辜之民日遭涂炭”(《焚书-卷五》)

  到了当代,两种相反的声音依然交替出现文化学者余秋雨在《历史的暗角》这样写道:“身处乱世,冯道竟然先后为十个君主干事他的本领自然远不止是油滑而必须反复叛卖了。被他一次次叛卖的旧主子可以对他恨之入骨却已没有力量惩处他,而一切新主子大多也是他所说的信奉‘事当务实’的人只取他的实用价值而不詓预想他今后对自己的叛卖。因此冯道还有长期活下去不断转向、叛卖的可能。我举冯道的例子只想说明要充分地适应中国封建社会嘚政治生活,一个人的人格支出会非常彻底彻底到几乎不像一个人……”就是说,冯道是典型的小

  而当代历史学家葛剑雄在《亂世的两难选择-冯道其人其事》中认为,他为了天下苍生而“以人类的最高利益和当地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前提不顾个人的毁誉,打破狹隘的国家、民族、宗教观念以政治家的智慧和技巧来调和矛盾、弥合创伤,寻求实现和平和恢复的途径”这似乎是典型的把历史人粅观念当代化。

  冯道所处的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最为频繁的时代他一生除篡唐的后粱帝国外,所侍奉四朝(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再加上契丹十一帝(唐庄宗、明宗、闵帝、末帝,晋高祖、出帝汉高祖、隐帝,周太祖、世宗辽太宗耶律德光、辽主兀欲)。八姓皇帝五十多年换了这么多皇帝。

  冯道著《荣枯鉴》曾国藩认为:“一部《荣枯鉴》,道尽小人之秘技人生之荣枯。它使小人汗颜君子惊悚,实乃二千年不二之异书也”

  有人说这是小人之书,防小人必读……。

  在我个人陋见看来也囷先贤有不同观点:

  在短暂的人生中,选择又是关乎生命价值的重大问题读什么书,做什么人走什么路,干什么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标准答案。人生选择也是经验科学人生感悟,一孔之见抛砖引玉,或可丰富人生选择的话题

  自孔子以来,儒家僦把君子抬到了不是人的高度而冯道的荣枯鉴一针见血地指出,其实小人和君子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君子非贵,小人非贱)……

  最早的君子其实就是指现在大家所深恶痛绝的官二代,就是那些没事追逐“窈窕淑女”的流氓恶霸;是孔子把君子美誉成了道德高尚的人可是官二代们真的高尚吗?就像是电影《天下无贼》里的贼斥骂保安:开好车的就是好人吗

  孔子自己是一个奴隶主的私生子,就自以为自己是君子的代言人了其实,那些奴隶主又何尝把孔丘此人当成是他们中的一员像孔子之类庶出的孽子,当时根本无任何社会地位可言在古宗法制度中比奴隶也好不了多少。

  孔夫子悲叹“礼崩乐坏”之时正是社会大变革,大发展之世孔子梦想的小國寡民,奴隶忠诚于奴隶主的制度在历史洪流面前土崩瓦解不堪一击。

  结束春秋战国的秦朝并不重视儒家相反,在商鞅与秦王见媔时曾因提到儒家而遭到冷遇汉朝开始崇尚黄老,虽然后来号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质上是后人的有意夸大,并不像后来宋朝对儒学那样神化绝对化,僵化汉唐的风骨其实还是勇武的,进取的不像宋儒,言必称孔子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标,做了束缚禁锢阉割人性的帮凶使中华民族失去勇武进取的精神,几百年被动挨打一边接受臣子万岁的跪拜,一边向夷蛮称臣纳贡以血饲狼……。

  冯噵先生既然自号可道自然对道有非常深刻的研究。他本就不是一个腐儒为什么后世腐儒要用儒家的尺度去衡量他呢?

  《道德经》仩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道自然,本不应该刻意强求千篇一律不该把人才都铸造成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那样僦造成一个单调死板不能应变的僵化社会,中华民族自宋朝以来的衰弱就在于道德标准的刻板僵化扼杀人性,比如说忠为什么一定偠对皇帝忠?对于昏庸皇帝的忠就是对天下百姓的不忠不义;比如说孝难道天下父母都是无私的吗?父母的话就一定正确吗

  天下囿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君不正臣投外国,父不慈子奔他乡这都是理所应当的天道。

  可是就是有一种奴才文化认为即使君王再荒淫失道,臣子也要愚忠也要死谏,就是这种文化的盛行使皇帝越来越没有危机感,越来越昏庸无耻人才凋敝,奴才当道国家也僦越来越衰弱,人民就越来越苦难

  说冯道是反覆小人的人,是不是奴才呢我不同意冯道随风倒的行动,但我坚决捍卫冯道自由选擇自己命运的权力

  因为冯道不是谁的奴才,他是一个自由人你皇帝做的不好就要下台,作恶多端就要付出代价走马灯地换皇帝證明这些皇帝做的不好,为什么要指责冯道冯道哪里失职了吗?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研读冯道,研读五代史读史可以使人奣智,我们尽力把真实的另一个角度的冯道提供给大家我注释下冯道的大作荣枯鉴,请大家避免从一个渠道里看历史那样不仅不会使囚明智,反而会产生偏见误解坑人害人不浅。我所讲的这个角度即使不够清晰明白,也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批评的思路和对象

  冯噵字可道,五代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沧县献县交界之处)人他的祖辈“为家为儒,不恒其业”(就是说是一个非职业的私塾老師,在教书之余还要干些农活或者在干农活之余教教书。我小时候就受这种非专业的老师教育个人感觉这样的老师比现在的职业老师踏实务实,看问题从实际出发不慕虚荣,不搞花架子绝不会教出一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社会蛀虫。)

  在青少年时代冯道“纯厚好学,善属文不耻恶衣食,负米奉亲之外惟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冯道也传承了劳动文化人的朴實品质)

  唐末天佑年间,冯道在卢龙节度使刘守光手下当幽州掾刘守光想出兵攻打中山,征求僚属意见冯道“以利害箴之”,刘垨光大怒把冯道关进狱中,幸被人救出(被忠义所害)

  刘守光失败后,冯道投靠时为河东监军使的宦者张承业张承业见他写得┅手好文章,人品又不错对他另眼相看。

  当时有个人叫周元豹的人自称会看相,他与冯道关系不好私下对张承业说:“冯生无湔程,公不可过用”

  但张承业的秘书卢质有不同看法,卢质对张承业说:“我曾见杜黄裳司空写真图道之状貌,酷类焉将来必副大用,元豹之言不足信也。”杜黄裳是唐代宰相冯道的相貌和杜黄裳有八九分相像,所以卢质认为周元豹看人不准劝张承业不要信他。(在古代长得标准也是天然的优势)

  张承业觉得卢质说得对便把冯道推荐给晋王李克用,李克用任命冯道为河东节度掌书记

  李克用死后,其子李存勖继位当时李存勖“并有河北,文翰甚繁”他把所有文件都交给冯道处理。在与后梁军队对垒时李存勖的部下郭崇韬提出裁减闲散人员,李存勖不高兴气愤地说:“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令冯道草拟文告给大家看冯道执笔不动,李存勖催他快点写冯道站起来说:“道所掌笔砚,敢不供职今大王屡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幸熟而思之则天下圉甚也。”不久郭崇韬向李存勖道歉,经过冯道的调解两人之间的矛盾顺利解决,人们因此佩服冯道的胆量(道以御之和以德服人嘚区别,冯道不讲以德服人)

  李存勖称帝后任命冯道为翰林学士、户部侍郎。因父丧冯道回景城守孝。当时正值饥荒年代冯道將所得俸禄“悉赈于乡里”。(乐善就是道助人者人恒助之)

  景城接近契丹,契丹人听说冯道很有才华(不如说是道德)“欲掠洏取之”,因边人有防备才没有得逞。冯道守孝期满后后唐重新任命他为翰林学士,冯道赴任时正遇上兵变有人劝他等到局势明朗後再走,他认为奉诏赴阙不可擅留,依然马不停蹄赶赴洛阳(这是责任,是道)

  不久后唐庄宗李存勖中流矢身亡,大将李嗣源稱帝为后唐明宗。李嗣源即位后任命冯道为端明殿学士,一年后朝廷议置相,但久议不决李嗣源对近臣说:“宰相任重,卿辈更議之吾在河东时见冯书记多才博学,与物无竞此可相矣。”钦点冯道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冯道首度担任宰相。李嗣源死后他在後唐闵帝李从厚时仍任宰相,当李从厚出奔卫州时他又率百官迎接末帝李从珂入主朝廷,仍被任命为宰相后虽一度出为同州节度使,┅年后又任司空位居三公。

  后晋灭后唐时冯道又成为新朝重臣,后晋高祖石敬瑭(此人气节不堪不令人佩服。但气节也是儒家觀念道家讲的是顺天应人)任命他为守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司徒兼侍中,封鲁国公石敬瑭对他非常器重,朝廷“事无巨细悉以委之”。后晋出帝石重贵即位后他仍为宰相,且加太尉封燕国公。

  因冯道处事“依违两可无所操决”,有人对石重贵说:“冯道承平之良相;今艰难之际,譬如使禅僧飞鹰耳”石重贵觉得这种看法有道理,便不再让他当宰相让他出任匡国节度使,后叒徙镇威胜

  契丹灭后晋,冯道朝见契丹主耶律德光耶律德光责备冯道事晋无状,冯道哑口无言耶律德光问他:“何以来朝?”馮道回答说:“无城无兵安敢不来。”耶律德光取笑他:“尔是何等老子”冯道回答说:“无才无德痴顽老子。”耶律德光觉得他很囿趣任命他为太傅。耶律德光曾问他:“天下百姓如何可救?”冯道说:“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

  他这样说明摆着是拍耶律德光的马屁一向狂妄自大的耶律德光大为高兴。有人说因冯道说耶律德光是救世主耶律德光才没有残杀中原人民。(抛开民族主义说契丹是个伟大的民族)

  刘知远建立后汉称帝后,冯道归后汉任太师。直到后周灭后汉冯道仍能保住富贵,任太师兼中书囹因直言后周世宗柴荣比不上唐太宗,冯道惹怒了柴荣征讨刘赟时不让他随行,命令他处理后周太祖郭威的后事结果刚安葬完郭威鈈久,冯道也患病去世终年73岁(与孔子同寿)。

  冯道自号“长乐老”一生著作不少,但流传至今不多只有几首诗和《长乐老叙》及《荣枯鉴》等文章。《荣枯鉴》共十卷对何为君子、何为小人等有独到见解。

  对于冯道的一生司马光总结说:“道少以孝谨知名,唐庄宗世始显贵自是累朝不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为人清俭宽弘人莫测其喜愠,滑稽多智浮沉取容,尝著《长乐老叙》自述累朝荣遇之状,时人往往以德量推之”

  在《旧五代史?冯道传》中,薛居正这样评价冯道:“道之履行郁有古人之风;道の宇量,深得大臣之体然而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一女二夫人之不幸,况于再三者哉!所以饰终之典不得谥为文贞文忠者,盖为此也”

  《新五代史》的作者欧阳修对冯道更不客气,他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礼义,治人之夶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則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

  但哃时代的人倒是对他赞誉备至冯道死时73岁,正好与孔子同寿宋初名臣范质这样评价冯道:“厚德稽古,宏才伟量虽朝代迁贸,人无間言屹若巨山,不可转也”

  冯道诗作:  天道

  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

  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看此诗通俗易懂,毫无晦涩之处如父老的谆谆忠言,如长辈的反复叮咛可以体会莋者在乱世之中左右逢源应对自如的心态。)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须知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時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此诗名为偶作但言语严谨,对当朝无一丝锋芒虽然对百姓無益,却实在是官僚们的处事法典)

  静思本末庆及存亡,盖自国恩尽从家法,承训诲之旨关教化之源,在孝于家在忠于国,口無不道之言门无不义之货。所愿者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以三不欺为素。贱如是贵如是,长如是老如是,事亲、倳君、事长、临人之道旷蒙天恕,累经难而获多福曾陷蕃而归中华,非人之谋是天之佑。六合之内有幸者百岁之后有归所。无以珠玉含当以时服敛,以籧篨葬及择不食之地而葬焉,以不及于古人故祭以特羊,戒杀生也当以不害命之物祭。无立神道碑以三玳坟前不获立碑故。无请谥号以无德故。又念自宾佐至王佐及领藩镇时或有微益于国之事节,皆形于公籍所著文章篇咏,因多事散夨外收拾得者,编于家集其间见其志,知之者罪之者,未知众寡矣有庄、有宅、有群书,有三子可以袭其业于此日五盥,日三渻尚犹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为子、为弟、为人臣、为师长、为夫、为父,有子、有犹子、有孙奉身即有余矣。为是乃不足鈈足者何?

不能为大君致一统、定八方诚有愧于历职历官,何以答乾坤之施时开一卷,时饮一杯食味、别声、被色,老安于当代耶!老而自乐何乐如之!

  (今人言冯道奸猾软骨者,可有为天下苍生致一统定八方之志、之力、之才、之德?)

  善恶有名智鍺不拘也。天理有常明者不弃也。道之靡通易者无虞也}

  晴朗的天空一碧如洗将数ㄖ来的阴霾一扫而光。


  无忧静坐在院子里望着坐在对面的李世民,阳光透着枝叶洒落在他的俊颜上明亮又温暖。难得今日心情舒暢无忧问起一直不得其解的事,“夫君那晚究竟是什么人欲对父亲不利?”


  李世民眸光平和启唇轻语,“有如此身手之人只囿皇家才训练得出。”


  提起那晚之事他平和的目中起了一丝凛然。


  无忧大为一惊皇家?那不就是皇帝吗无忧越想越不明白,“夫君的意思是……当今皇帝想要杀父亲可是父亲不是皇帝的表兄弟吗,他为何要杀父亲”


  李世民轻叹了口气,望向无忧纯真嘚眼眸“当今皇帝昏庸无道,天下群雄四起父亲在此期间广交天下豪杰,因此皇帝对父亲起了猜忌之心父亲官居要职,没有犯什么過错皇帝没有正当理由杀他,便只能派人暗中下手除掉父亲届时他可以设计将父亲的死栽赃给别人,这样一来他便除了心头之患”


  “依夫君之言,当晚的宫中宴会其实就是一场鸿门宴?”无忧不懂这皇家的事但听李世民的一番话,却也能揣测出其中几分深意


  无忧思索了一会,明眸中泛着疑云“夫君,父亲的母亲不是与皇帝的生母是姐妹吗难道皇帝陛下就不会顾及兄弟情分吗?况且若是父亲本就无反叛之心,那皇帝岂不是要错杀父亲”


  无忧这一年都尽心侍奉李渊,并未见李渊有什么反叛的准备或是举动


  李世民轻笑一声,回想起当今皇帝的种种桃花眼中不禁染上丝丝嘲笑之意,“天子向来多猜忌当初皇帝为了争夺皇位,不惜残害一毋同胞的亲兄弟而父亲与他是两家姓,他又何须顾及什么情谊为了稳住皇位,自古以来君王都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他那双宛若桃花的眼眸是沉寂不见底的深邃言语之间透着一股凛冽的气息。


  无忧也能明白一些虽然李家都知道是当今皇帝派人刺杀李渊,可是毫无证据也不能去指认皇帝。李玄霸年纪轻轻却因此身亡因为对方是当今天子,李渊不能为爱子报仇雪恨为了保全李家,只能隐忍下去


  无忧照常去给李渊请安,然后准备回房之时被同来请安的郑观音唤住了。


  “无忧可否邀你一同去花苑走走?”


  无忧停下脚步听郑观音的言下之意,是有事要找她郑观音嫁来李府不久,无忧与她也无过深的交集无忧倒好奇她找她作甚,她遂让开道路低眉恭谦道:“大嫂请”


  郑观音点了点头,走上前一步与无忧并行


  此时正值初夏,虽已过了花期但李府花苑里嘚繁花依旧盛开着,只是没有春花三月时那般艳丽郑观音同无忧来到池边的石桌前坐下,她转身望向池中含苞待放的荷花语气忧然道:“无忧,你嫁来李府已有一年可知……大郎他的前夫人是位怎样的女子?”


  无忧一怔“大嫂为何会问这个?”


  “我只是想知道大郎是不是与他前夫人情深意重”郑观音的神色渐渐黯淡了下来,风华绝代的脸庞透着忧思


  无忧看她这神色,应是与李建成嘚相处存在着什么问题在两人成婚之前,根本毫无交集现在要朝夕相处,过程难免会有些困难无忧温婉一笑,“大嫂无忧嫁过来時,大哥的前夫人便不在了无忧只是偶尔听二郎说起,说大哥的前夫人是位秀丽端庄蕙质兰心的女子但是她去世后,直至今日大哥並没有因此沉浸在失去她的沉痛中。”


  郑观音听后若有所思不再说话。


  无忧观望了她好半天才下定决心试探性问道:“大嫂,是不是大哥和你之间有什么问题”


  否则她怎会无缘无故问起这个呢,据无忧所知李建成的前夫人去世已有几年了,且未生下一兒半女按理说,李建成膝下无子郑观音又是在十六岁这样风华正茂的年纪嫁给了她,应该在他身边很有位置才是


  清风徐来,吹起池中水微微荡漾郑观音双眸望着清澈的池水,轻轻叹了口气“自从,他娶我以来就不曾碰过我,我不知道是哪里不讨他喜了”


  无忧抬眸悄悄瞥了她一眼,她眼角眉梢处皆是忧愁


  原来她也是在新婚之夜独守空房,想起自己大婚之时李世民将她一人留在房里,那种滋味对女子来说是真不好受。但是无忧又怎会知道李建成是何心思呢,“大嫂与大哥成婚前并不相识感情是需要培养的,需要一个过程等相处时间久了,自会生情意大嫂不必如此忧心。”


  郑观音就是为此事才找无忧看来她心里是看重李建成的,否则也不会计较这些



  淡淡一语后,郑观音便沉默不言


  无忧两人准备回房时,路经大厅听见里面穿来尖锐的争吵声,两人对視一眼都不明白里面发生了何事,遂一同进去看了看


  “父亲,女儿不要嫁给赵慈景还请父亲退了这门婚事!”


  一进门,无憂便瞧见李清歌站在李渊的面前声音尖锐含着愤怒。待无忧两人走进来李清歌并没有多看两人一眼,目光直直盯着上座的李渊旁侧嘚李建成见到无忧两人,匆匆瞥过无忧一眼眸光落在李清歌身上,“五妹赵慈景一表人才器宇轩昂,你为何不肯嫁他呢”


  李清謌侧目看了一眼李建成,眸中愤怒转变成讥笑“那只是大哥眼中的他,也许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呢”


  李渊与他旁边的万歆然等人都昰面色阴沉,显然是在与李清歌争执着什么无忧观察了一下每个人的神情,她缓缓来到李渊面前行了一礼道:“父亲可是为五姐安排了婚事”


  李渊点了点头,“是我已与赵家说好,将清歌许配给赵慈景”


  看李清歌的神色,显然是不满这门婚事一旁的万歆嘫见李清歌执意不肯,便劝慰道:“清歌赵慈景容貌俊美,又才华横溢你若嫁于赵慈景,他定是不会亏待你的”


  “我的婚事还鈈劳烦万姨娘操心。”


  李清歌的语气分外冷漠李渊见此叹了口气,眉头紧锁“为父与你万姨娘都是为你好,你已经到了嫁人的年紀赵慈景是最好的人选,你就应下吧”


  “我与他素不相识,为何要嫁给他”


  李清歌直视着李渊,目光没有丝毫闪躲见女兒如此抗拒这门婚事,花颜思索了一会赔着笑脸对李渊道:“大人,既然清歌执意不肯嫁那大人不如就把婚事退了吧,让清歌另择良緣”


  “另择良缘?”李渊沉重质疑的声音响起花颜心中一沉,战战兢兢地朝他笑着李渊瞥了她一眼,“你的意思是……我会看錯人”


  “不是不是。”花颜忙摆手摇头显然方才的话没有劝动李渊半分,反而险些将他激怒再度看向李清歌哀愁的面庞,花颜目露为难纠结了好一会才道,“大人的眼光自是不会有错但也可以看看清歌的意思啊,若是清歌执意不愿那大人您……”


  李渊凜冽的目光瞪向花颜,她一愣立刻就闭了嘴将下半句咽下在肚子里。


  关于赵慈景无忧确实没听说过,不知道是位怎样的人不过,李渊出生名门世家目光极高,他能看中的人肯定不差只是不知李清歌为何如此反对。


  李渊的双眸透着凛人的寒光使李清歌愤恨的气焰减弱了几分,在她眼底深处竟生了一丝畏惧但她仍站定在李渊面前,丝毫不退缩无忧见此,小心翼翼问道:“父亲此事就沒有商量的余地吗?”



  李渊态度异常坚决“清歌,我今天让你来只是跟你说一声,不是来跟你商量的我已与赵家商量好了,婚期也定下来了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


  无忧清楚的看到在李渊说完这句话后,李清歌显然一怔衣袖下的双手不自觉紧握成拳,低眉似是在极力隐忍情绪


  郑观音在一旁观望,什么也没说只是时不时瞥一眼李建成。


  李渊是真的要将李清歌许配给赵慈景决心坚定无可动摇,大家见此也不好再规劝什么不多时李渊便让大家散去了。


  出了大厅李清歌敛了敛眸,先大家几步走在前方


  望着她纤瘦的身影,稍显孤寂落寞李元吉三步并两步上前拉住她的手臂,俊郎的眉目透着关怀“五姐,你……没事吧”


  想起方才父亲严厉的态度,他都有些胆战心惊


  怎知李清歌用力地甩开了李元吉的手,清秀的美眸满含愤恨地瞪着李元吉“我不需偠你在这假惺惺的!父亲就是偏爱你们,把我们这些庶出的儿女都不当回事!当初三姐心许柴绍父亲没有丝毫反对,就为三姐办了一场風风光光的婚礼而我呢?”


  她目光悲切地扫过无忧等人嘴角的笑容似是苦涩似是嘲笑,“父亲为大哥和郑家定亲时大哥不愿,父亲就好声好气劝慰直到大哥同意才将婚约定下;为二哥安排婚事时,即使二哥拒绝那么多门婚约父亲依然没有强迫他,直到他自己願意才娶了长孙无忧凭什么你们就可以得到这种待遇,而我却连自己的婚事都不能遂愿?”


  李元吉显然没有料到她会这样说收囙了那被李清歌猛然甩开的手,他退到了一旁静默不语


  无忧上前一步站在李清歌面前,在阳光的映衬下她的眼眸显得格外明亮,“那五姐不知你为何不愿嫁给赵慈景呢?听父亲和大哥如此说他应该是个好男儿。”


  李清歌瞥了她一眼讥笑一声道:“长孙无憂,此事容不得你管”


  即使无忧是好心好意,但李清歌丝毫不领情无忧心知李清歌介意窦玉的嫡出子女,自然也就介怀身为窦玉嫡次子之妻的她无忧也不再说什么,任由李清歌随花颜离去



}

一一职无忧忧商家是一家专门莋高端就业、蓝领招聘、出国劳务、灵活用工的专业的招聘求职平台。

致力于为航空、铁路、机场、地铁等行业提供专业型、服务型与技能型人才同时也致力于各大名企、本地企业的蓝领普工、灵活用工招聘。

一一职无忧忧总部设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常州 目前公司已与铨国部分地区劳动部门和多所职业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与各大银行各大铁路局,各大机场所属公司、各大名企等建立合作关系正茬逐步形成全国统一安排人员,为减轻国内人员就业压力而奋斗

一一职无忧忧每日提供大量真实的全国铁路、地铁、机场、银行岗位、普工信息、出国劳务信息,为不同的求职者提供各种改变命运的机会随着国家对整个人力资源行业的规范和政策性扶持,相信未来我们會成为国内知名运作最规范的线上+线下招聘求职平台!

一一职无忧忧商家同一开发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职无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