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在新时代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带来的挑战战

新媒体时代,拼的依然是“两个场”——现场+立场。融合发展之下,今后只有两种媒体: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媒体和没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媒体。传播生态大变局的时候,关键是要做好自己。定力与努力将决定我们能否将新媒体时代嬗变为主流媒体凤凰涅槃的新时代。

新媒体时代也是主流媒体的新时代

今年春节期间,央视派出100多路400多名记者开展“新春走基层”,在《新闻联播》、新闻频道持续推出了《厉害了我的国》《一路回家》《家是什么》《零点后的中国》《说句心里话》《天下父母》《二孩之后》等系列报道,在新闻频道晚间时段推出《家和万事兴》大型直播互动节目。记者深入基层,聚焦家国情怀;百姓走上荧屏,表达真情实感。节目走心动人,引发了亿万观众的共鸣,并持续成为网络热词和热搜话题,引领新春舆论场。有网友感叹“没想到看《新闻联播》要哭好几次”,有网友直呼“春节期间像追剧一样追《新闻联播》,厉害了Word央视”。“新春走基层”报道收视表现突出,较去年同期提高27%以上;除夕到初二这三天《新闻联播》收视率较去年春节提升98%。央视新媒体平台推送原创稿件150篇,多个系列被全网集体转发,总阅读量4.75亿。

去年,做外卖的“饿了么”在其微信公号发了一篇“社论”,庆祝记者节,笔端充满了感情,尽是对媒体行业的浪漫想象。跟评里有人说,“你一个卖饭的,写什么社论啊。”有媒体人受了刺激:“过去属于传统媒体干的事情,现在企业的新媒体平台也可以做了,媒体作为一个行业被动摇了。” 毋庸讳言,互联网时代,特别是在社交媒体和移动终端崛起之后,包括电视台在内的传统主流媒体受到不小冲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受众流失、广告流失、人才流失。甚至有预测称,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将会成为“夕阳产业”。在这样的唱衰声中,以央视为代表的传统主流媒体如何提升传播力、扩大影响力?一次春节报道形成的良好传播局面或许不足以系统回答如此重大的命题,但是,新闻实践没有终点,结合现阶段的实践总结一下,沉淀一下,思考一下,对于我们汇聚力量再出发或有裨益。

传播学有议题设置理论,大意是大众传媒虽然不能直接决定人们怎样思考,但是它可以为人们确定哪些问题是最重要的。设置议题是媒体的基本功,也是核心竞争力。衡量议题设置是否成功的标准也很简单,在每天播出的上百条原创新闻当中,哪些能成为街谈巷议?每天的新闻版面,是否能与受众心目中的关注度、情感点吻合?

春节长假是13亿中国人年度性“调整呼吸”的时段,大多数的中国人在这几天里都会回归家庭。在这一氛围下,主流媒体设置合理的、有广泛共鸣的话题,并通过连续的、有次序的报道逐步把话题铺展开来,会恰逢其时地帮助人们把心中最为质朴的感情自然流露出来,在舆论场上形成对主流价值观的有益讨论和追寻。

这个春节,央视的议题设置既涉及中国社会生活的多个基本面,也点出了春节文化情结的基本点。在总主题之下,七、八个报道子系列从不同维度对准百姓、对准家庭、对准祖国、对准亲情、对准感动,这些具体话题相互补充、相互呼应。而模块化的版面编排进一步把不同报道系列的内在关联,体现在编辑思想里,呈现在了屏幕上。在我们看来,春节期间,全体中国人似乎可以分为两类:能够回家团圆的和无法回家团圆的,央视的议题设置敏锐捕捉到了这一反差中蕴含的巨大情感共鸣。

场景海采《一路回家》《家是什么》通过旅途中的跟拍随行,通过不同场景中的海采访谈,把国人对于家庭亲情的渴望表达得淋漓尽致。《说句心里话》则把镜头对准千里之外的风雪边关、万里之遥的维和营地,官兵们通过央视的镜头诉说对亲人的思念,他们的男儿泪辉映着爱国心。《零点后的中国》把镜头对准那些深夜里仍然回不了家的人们,他们或辛苦打拼,或在岗尽责,正是有了无数这样的中国人,才能够《厉害了我的国》。系列报道《天下父母》和《二孩之后》聚焦吾老吾幼,养老与养娃的话题,上接国家政策的“天线”,下连千家万户百姓生活的“地线”,这样的议题设置贴近百姓身边最具体的喜怒哀乐,自然而然地激起了观众网友了解他人故事的兴趣和发表自己见解的冲动。

网友“地安门东大街”说:“近期播出的《新闻联播》设置了多个src块,每天播出的《厉害了我的国》《家是什么》都非常接地气,为节日欢快的气氛增添了许多思考与感动,每次吃晚饭时收看,都不免热泪盈眶。央视新闻能够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很难得,平凡见真情,微小现伟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因为我们在设置议题时,埋藏了有张力的价值观:什么样的中国,才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伟大国家?什么样的社会,才是令人向往的理想家园?什么样的人生,才有内心的安宁和恒久的幸福?这样的话题让人有所感、有所思,有话说,甚至有泪想流。

即使到了新媒体时代,媒体竞争从内容上讲依然拼的是“两个场”——现场+立场,拥有强大“硬实力”的央视,通过记者的全球化布局和新技术的应用,对新闻现场的抵达、捕捉和呈现日益丰富;而我们也在通过“走转改”的实践,努力提升着议题设置的“软实力”。无论是在缺乏天然报道资源的新闻淡季,还是在重大、敏感、复杂事件发生时,设置议题的能力都是媒体影响力的第一构成要素。


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强调:“不能忘了人间真情”。总书记的话说到了普通中国人的心里,也给了我们启发,央视的新春走基层要紧紧围绕真情大义展开。我们认识到媒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工作导向,首先就要贴近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做人民群众日常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者。记者走街串巷,去攀谈、去倾听,去刻画一个个普通人的内心世界。又要由此及彼,由个别到一般,由现象及本质,去表达人民的整体需求。媒体要善于从大众情感的最深层寻找共鸣点、传播点,善于捕捉世道人心。

捕捉世道人心需要原汁原味、丰富多彩地反映百姓心声

记者蹲点在王府井中国照相馆,这里有当年的大学同学,每年都相约来这间照相馆拍合影。从花季到花甲,她们说:“能够走进你的生命超过十年,就是后天亲人。”这里有很多互相搀扶来拍全家福的爷爷奶奶,他们说:“家就是相濡以沫,不嫌贫、不爱富;你帮我、我帮你。”方寸之间定格着中国人的家庭观、友情观、爱情观。在厦金航线的码头,我们记录了被海峡阻隔的姐弟,24年之后再相聚时青丝已成白发,“那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看哭多少中国人。在天津老字号理发店里,当观众看到76岁无儿无女的盲人老奶奶倒几趟公交车也要来理发,让自己焕然一新迎接新年,普通中国人面对生活困苦的坦然与乐观跃然于屏幕之上,感染于屏幕之外——还有什么理由抱怨生活呢?在东莞的社区超市里,记者采访了很多打工者,他们因工作原因过年无法回家,有了一些积蓄,已经有能力把留守老家的父母子女接到城市里过年。当一个12岁的顽皮男孩突然哽咽说道:“别的同学放假有爸妈来接,而我没有,这个时候最想妈妈”,一位中年男性观众说看到这里泪流满面。国家的发展进步背后有着千万个异乡人的辛苦打拼、无数家庭的聚散离合,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奋斗值得珍惜,亲情不可忽略。央视春节报道中很多感人的细节,都是对普通中国人感情最质朴真实的总结和升华,很多观众都能在央视的报道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所以节目一经播出就引发强烈共鸣。

捕捉世道人心亦可此时无声胜有声,真实、细腻、留白见功力

从长春到三亚的Z384次是我国南北方向里程最长的旅客列车。列车在海口进行渡海作业时,记者了解到列车长罗宇的新婚妻子就是对面那趟车上的列车员,因为工作期间不准许带手机,夫妻俩打算利用两列火车交汇的片刻,隔窗相见。记者没有打扰他们,只是用镜头忠实记录下了这一过程。后期编辑加工时,我们精心剪辑镜头语言。那一边,斑驳的车窗玻璃后妻子垂头拭泪;这一边,丈夫挥手致意,对讲机此时响起,工作又来了,列车长不得不走开。一首名为《家》的歌曲穿插在这个段落里,“每一首想你的诗写在雨后的玻璃窗前,每一首多情的歌为你唱着无心的诺言,每一次牵你的手总是不敢看你的双眼……”此时的“只为多看你一眼”不是通过人物机械化的表达来向观众传递,而是潜藏在看到“一眼”前的焦急等待中,潜藏在看到时的兴奋里,潜藏在没有看够、不得不再次离别的深深遗憾中。没有一句同期声、解说词在表白两个人是多么敬业奉献、彼此牵挂,但是观众却能在感动之余自然而然得出这样的结论。国人对内心情感的表达向来含蓄,他们往往三言两语、一带而过,但是身体语言却很丰富。我们要善于运用多种电视手段,去捕捉他们的眼神、动作、表情,不着痕迹地刻画人间真情。

捕捉世道人心要看得见笑点、泪点,也不应回避痛点

曲玉权是哈尔滨一城郊派出所的民警,妻子王丽晶是护士,他们有个3岁女儿。除夕这天夫妻俩都值班,没想到,几个小时后丈夫出警被围殴,医治无效牺牲。这是一个恶性事件、突发悲剧,喜庆团圆氛围下的节日期间,这样的题材央视能否报道?能否上《新闻联播》?当时网上已经有了关于此事的报道,关注点基本围绕血腥的案发现场展开。如果央视报道,如何把握角度?这些都考验着一线操盘者的新闻判断能力和对世道人心的把握。

我们迅速派出记者,到夫妻俩的单位展开采访,在大年初三的《新闻联播》中播发了新闻特写《你守一方平安,我守患者安康》。报道选取的角度主要围绕这对夫妻在工作生活中是什么样的人来展开。妻子王丽晶除夕当天刚刚参与了对危重病患的抢救。带着抢救成功的喜悦,她把出门上班前夫妻拍下的一张合影发到了朋友圈,此时,她还浑然不知将和亲人永别。接到丈夫重伤送医的电话后,她虽然万分焦急但仍然坚持到换班同事赶到才离开工作岗位。这个报道突破了以往节日期间单纯以喜庆、发展、进步为线索的节目选题标准,看似“违和”的报道却触碰了人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引发强烈共鸣,无数观众的心灵被深深震撼。一位网友留言:“今天看《新闻联播》又哭了,大年三十晚上牺牲的那个哥哥,一路走好!选择了警察这个职业,妻子选择了护士这个职业,都很高尚,却是最亏欠家人的职业,希望护士姐姐坚强!你守一方平安,我守患者安康,这句话真的好戳人。”

由此我们获得这样一个启示,媒体捕捉世道人心就需要直面人心的痛点,越是痛点就越需要引导,当然这样的引导很难。但是正因为难才更是主流媒体需要发挥作用的地方。当我们用镜头去触摸含辛茹苦的人们,用报道抚慰国人心灵的时候,我们才能获得有穿透力的传播效果,而传播效果才是检验报道是否正面的唯一标准。


传递主流价值观只能用传统的传播手段吗?如何用新鲜的时代语言去增强报道的感染力?反映成就、进步的报道只能是宏大叙事吗?主流媒体通常注重节目的意义,还能同时做到有意思吗?节假日报道能否成为我们创新报道方式的新增长点?我们需要通过实践把这些问号一一拉直。

海采“场景化”呈现。海采报道被称作“央视国问”。这些年来,央视记者走上街头,走到百姓身边,问幸福、问校训、问家风、问乡愁。观众们已经习惯了每逢假日有央视海采相伴,熟悉了“央视国问”的风格。今年春节我们创新节目样态,使海采实现了“场景化”呈现。《一路回家》《家是什么》延续了以往海采的真实风格,但改变了“到处扫街”的采访方式。每集选择一个具有特定代表性的场所,八十年历史的天津理发馆、厦金航线的轮渡码头、梧州的摩托车返乡大军中转站、山东的年货大集。每一个场景是一个“点”,通过蹲点海采+叙事+蒙太奇的剪辑叙事,我们聚焦每一个场景中的鲜活个体,以“点”的叠加来构筑时代全景图。

努力创新成就报道的表达方式。国家的发展进步与成就当然要长期讲、大声讲,我们需要创新的是讲成就的方式。需要避免一味地“喊口号,给观众上课”所带来的受众抵触情绪。《厉害了我的国》从报道角度上看,采取了第一人称视角表达;从标题上看,采取了颇有网络语言特点的切入方式;从拍摄手法上看,普通人代替了专业记者,自拍杆代替了专业摄像机。但背后无法代替,反而更需要做大做强的是我们独到的议题设置能力、精雕细刻的加工处理能力和多渠道传播的平台释放能力。有网友说:《厉害了我的国》用真实打败了套路,厉害了我的新闻联播。有学者说: “百姓自拍上《新闻联播》,还上头条,这是叫人惊喜的变化,这是最接地气、最有说服力的成就报道”。

保留“意外”、保留“闲笔”。获取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报道,不妨保留“意外”、保留“闲笔”,这里需要创新的是我们的创作理念。其实火热生活中从来不缺好故事,但是很多好故事中的鲜活情节恰恰被刻板的编辑思想淡化了,甚至摧毁了。有些记者认为新闻故事的情节与自己预设的报道思路要吻合,认为一切与主题没有直接关联的内容都是闲笔。但是,将“意外”与“闲笔”剔除之后的报道,看上去就像整容成功的韩国美女,虽然貌似完美,却又因完美而让脸失去了应有的生气。分析到这里,便涉及一个创作理念——感染力强的报道往往是那些让观众感到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报道。系列报道《二孩之后》中,一位二孩爸爸面对“都说老大按书养,老二按猪养”的问题,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们家(老大、老二)都是按猪养的。”很多网友都为这个意想不到的回答而捧腹,然后主动参与到生养二孩给家庭带来怎样影响的话题讨论中。记者采访回家过年的打工小伙儿,得知他一年收入6万多,惊讶地追问:“你干啥工作挣6万多?”小伙子不服气地说:“我不像(能挣钱的)吗?”虽然记者的追问有些突兀,但是小伙子的自豪感真实生动,我们在编辑处理中特意选取了这个段落。《厉害了我的国》中,使馆同志讲述:“新西兰地震我们包下当地所有直升机转移了125位中国游客,还包括一位意大利女婿”,我们特意把“意大利女婿”保留了下来。这些笑点、槽点持续成为网络热点,意外的闲笔变成了充满自豪感。

新媒体时代,传播已经进入移动优先的新阶段,创新是最重要的引擎,创意是最稀缺的资源。新闻报道有没有感染力,能不能传得开,靠的是创意,比的是创新。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像总书记指出的那样,要解决好“本领恐慌”,实现“能力升级”,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


春节刚过,有两篇文章在朋友圈,特别是媒体人的朋友圈被转发、热议。《10万+,正在毁掉新闻行业,毁掉互联网,毁掉年轻人》一文“惊讶地发现”:大部分自媒体的本质是一桩生意,思路是以最小的投入博取最大的回报,而且是最快的回报。因此当大事发生时,大家不是去前线探究真相,因为记者奔赴前线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于是大家比拼的就不再是谁最先快速报道真相,而是谁先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当每个自媒体都想从帽子里变出兔子,已经没有记者在赶往现场的路上了》一文也做了呼应。该文引用了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曹林的话:“自媒体太多,记者太少,事实不够用了。”点出目前国内媒体生态中的结构性问题:评论过剩、二手信息过剩,新闻事实的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具有一锤定音的专业能力与公信力的新闻机构严重不足。

好的新闻报道是来源于火热生活还是来源于文件、材料、网络或者记者的冥思苦想?

一位主流媒体人这样回答:“基层是社会变革的施工一线,离开这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富矿,无论传播技术和手段如何迭代,无论报道方式和形式如何创新,都会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新闻战线的“走转改”已经连续开展多年,从开始时自上而下的要求,到如今的自觉行动,包括央视在内的主流媒体按照总书记的要求,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多年来的走基层实践让我们认识到,火热的生活中才有第一手素材。在办公室里东拼西凑,在领导讲话中、政策文件里照搬照抄;在互联网上复制粘贴,思想是克隆的,文字是刻板的,由此做出的报道不可能真实鲜活,由此产生的导向也是没有说服力的。我们认识到,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职业记者怎么做实际上变得更为重要。我们认识到,比起推出一批脍炙人口的好作品,走基层更重要的意义是培养一支懂国情、对人民群众有感情的采编队伍。

拍摄《零点后的中国》,央视记者除夕之夜和工人们一起在工棚里吃年夜饭,连续蹲点和拉家常式的采访,让年龄相仿的记者和工程师成了好朋友。过年也要在岗位上的工程师,面对央视镜头,“最想对我爸我妈说一声对不起,我知道他们肯定会受委屈,但是他们理解中国这么快的发展速度肯定需要这么一批人,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牺牲来加以维持 。”记者闫乃之体会到,媒体要努力发掘国家进步背后普通中国人的默默奉献、家国情怀。

央视黑龙江记者站的首席记者崔诺,是一位采访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在采访哈尔滨牺牲民警故事时,崔诺的感受是,这是一次最不需要技巧的采访,她所做的就是认真倾听、感同身受。令她意外的是,医生、护士长、派出所户籍员这三位受访者完全没有一般采访对象面对央视镜头的局促不安,她们不约而同以一种近乎“宣泄”的姿态在讲述。比如,除夕这天抢救危重病患后医生护士们的自豪感,比如曲玉权、王丽晶在各自单位都是业务骨干,他们上夜班往往顾不上孩子顾不了家,他们的职业特点都是会遭受误解委屈,甚至谩骂殴打。记者感受到这些细节是藏在这些一线医务工作者、警察心底,可能从未被在乎过、重视过的委屈、痛点,而此时出现的央视记者带着深切的同情和理解在倾听在记录,让她们平时压抑的情绪有了一个释放的出口,也使我们的报道拥有了抚慰人心、愈合伤口的力量。常年走基层,崔诺的体会是:“只有记者心有所动,报道才可能有所动人。”

《高铁上的“掏粪男孩”》聚焦的是几个90后高铁地勤机械师,听上去蛮风光的工作,却要跟粪便打交道。央视记者王冰、摄像赵磊是两个80后男孩,刚开始,他们只要话筒一举,这几个“掏粪男孩”要么不敢讲,要么讲空话。王冰赵磊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两个人一合计,干脆就用笨办法,先跟他们一起上夜班、学着掏厕所。当央视记者摄像连续上了4个夜班,独立掏完一次集便箱,又毫无保留地说了自己的感受后,掏粪男孩们才开始敞开心扉。记者们认识到:“带着真情走,遍地是基层;只为应付走,即便艰苦也是秀。”

新媒体时代,传统主流媒体队伍中也出现了分化,一些媒体人心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上层心态、贵族心态、无冕之王心态、商人心态、企业代言人心态……一些媒体人也一度染上了公共舆论场上的“流行病”:听风就是雨,远离新闻一线、社会基层,拿到局部的信息,就立刻做出全局判断;断章取义,带着主观目的来拆解新闻素材;急赤白脸,不等真相显现,不构筑事实根基,就一跃而上道德高地,以为痛骂就是监督;轻浮浅薄,不对复杂现象做多角度多层面的系统认知,满足于一地鸡毛的碎片化传播、快餐式新闻。审视我们的报道,有多少内容是真正高质量的?与其说这是新媒体的冲击,不如说是传统媒体自身就存在的问题,新媒体不过是放大了这些问题。是为自己无所事事、不思进取找借口?还是坚持“走转改”,治疗“流行病”,我们需要靠选择和行动决定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人的命运。

在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人在用长年坚持不懈的走基层新闻实践,回答着一些很流行的疑问、设问——

主流媒体高高在上,不接地气?——在主流媒体的屏幕上、版面上,百姓、基层、社会现实始终是主角。

公共舆论场上的议题设置主导权已被自媒体夺走?——主流媒体的议题设置能力仍然在,关键看用什么方法巩固它、加强它、创新它。

记者太少、事实不够用了?——坚持深入走基层的记者并非少数。这个队伍还在继续壮大。走基层“走出来”的事实,极大地弥补与纠正着自媒体上新闻事实的盲区与误区。

“走转改”只是一阵风,是重拾传统闻方法?——真正走到基层的新闻工作者,都能切身体会到“转”和“改”带来的收获。他们的“走”,正在成为自觉的“走”、长久的“走”、既重拾好传统又不断创新融合的“走”。

新媒体迅速发展,主流媒体成为“夕阳产业”了?——春节期间,在互联网上点播最高的还是传统媒体传播过的有影响力的内容。融合发展之下,媒体不会简单以“新、旧”划分。今后只有两种媒体: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媒体,和没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媒体。

在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确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挑战什么时候都有,关键还是要做好自己,关键还是要防止自己打败自己。传播生态发生大变局的时候,我们要防止自乱阵脚、自我唱衰。我们的定力与努力将决定着我们能否将新媒体时代嬗变为主流媒体凤凰涅槃的新时代。

}

  十九大胜利召开,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要求。

  新时代下,新媒体风口去往何方?认知与技术如何升级?又显现了哪些挑战与机遇?

  2018年1月28日,第三届清博盛典将在国家会议中心与您一同用数据解读“时代之变”。

  1、平台鏖战流量之间的较量

  打开云笔记,2014年有关传统媒体“转型”、“移动端弯道超车”、“消失的红利与机遇”的讨论正静静地躺在笔记组的最后一页。时至2017,还有多少人在关心纸媒?

  12月,湖北省发行量排名第二的《楚天金报》正式休刊,“寒冬”微议又起。当移动互联网早已成为媒体用户的新聚集地,传统媒体若不能以清晰的自身优势准确抓住用户“痛点”,被淘汰就是最终的宿命。

  如今,各种纸媒转型路上都能看到“前辈”奋力一搏的身影:

  以央媒、国社为代表,在新媒体环境中高举“权威”、“专业”、“客观”三面旗帜,紧跟网络热点,利用科技丰富报纸版面与网络呈现,追求线上线下完整互动闭环;

  以博雅天下、外滩为范例,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或直接砍掉实体出版,搭建微信矩阵实现综合服务和整体营销;

  以澎湃新闻为榜样,停刊《东方早报》,全力投入新媒体品牌建设,直切移动客户端,还推出了讲述中国故事的国际版“Sixth Tone”。

  纸媒撞上新媒体还有春天吗?丨纸媒“死亡名单”

  微信公众号现在也不算好过,打开率、阅读量越来越低,还面临微博、头条号、百家号、熊掌号、大鱼号、凤凰号、网易号,甚至同门QQ公众号、企鹅号的注意力竞争。

  自媒体平台鏖战的背后,是资讯客户端间的较量,是超越平台的MCN在流转寻找驻地,也是内容红海的必经瓶颈。

  公号要垮?微博熬过5年之痒,微信这次能挺过去吗?

  QQ公众号内测流量主,门槛高回报少 ,那它的价值在哪里?

  2017年,什么记录了中国,又重新发现了中国?

  信息碎片化趋势不断加剧,与直播相比不受时空限制,与图文相比拥有更丰富多样的视听体验,短视频成为移动端新的爆发点。

  目前,短视频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资讯类短视频,以梨视频、我们视频(新京报)、看看新闻(SMG)为首,专业化新闻资讯制作编辑;二是娱乐休闲类短视频,秒拍、快手、抖音、火山小视频等皆属此类,不仅有PUGC和MCN,也有大量UGC分享日常欢乐生活。

  根据CBNData报告,组织化、垂直化、个性化正成为短视频内容生产的三大趋势;而社群化、付费化、版权化以及生态化是短视频行业未来发展的四大升级点。

  资讯短视频风口猪多风大,他们是三匹黑马还是三只领头羊?

  7月用户增长超1200万,抖音会是下一个快手吗?

  直播种田成网红,老家隐居成仙女,几个亿砸出了这么多卧虎藏龙

  遇冷,然后爆发。从“只火了一天”到“微信小程序元年”,小程序不仅实现了“用完即走”的初衷,还做到了让用户“用完再来”。

  以往,自媒体呼唤用户通过“阅读原文”或者菜单栏进入购买,转化率并不好看。现在,经过微信官方的快速迭代,小程序已具备商品分享、直播分享、社群传播功能,直接以另一种姿势获取流量,并找到了自己的未来:去中心化的社交电商。

  今年双十一,大部分的目光都被马云的《功守道》吸引。而在微信中,以蘑菇街为首的小程序“悄咪咪”地大赚一笔:卖家在小程序中进行直播,将直播分享到自己的社群层层传播,并通过公众号小程序提醒秒杀吸引用户参与活动,最大化利用微信的强关系社交背景。

  小程序也能打广告了,微信9亿流量成自媒体变现新渠道?

  小程序被讽只火了一天,罗辑思维、毒舌、十点读书却偏偏入局!

  这一年,新媒体平台的触角也在不断延伸,一眼望去,全网好像都在尝试补齐短板,参与短视频、直播,做社交+媒体,关系型+兴趣型信息流。在分答、值乎、知乎Live、微博付费问答后,知乎新上线“想法”,今日头条推出“微头条”、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还有悟空问答抢大V。

  微博CEO王高飞就评价:“互联网上半场是各做各的,下半场不就是你做我的,我做你的,然后等到发现适合自己的,再形成新的平衡。”

  剑拔弩张!微博怒怼头条,竟是因其“横刀夺爱

  知乎、微博、头条上演三国杀,互联网的下半场来了

  钱,关乎从业者的生存问题。

  2017年,自媒体在内容变现上又有了新发展。软文广告、平台补贴、电商贴片,乃至付费社群、付费课程都成为了实际可操作的初级变现方法。

  钱,也关乎用户的内容消费需求升级。

  图文、直播、音频、短视频等不同形式先后占领新媒体高地,新的内容玩法不断成为新的红利点。在内容市场的竞争推动下,自媒体品牌化、产业化成为高阶发展趋势,单纯依靠内容不可能长久,只有思考如何延续内容的传播力与生命力,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然后继续努力“活”下去。

  你可能不知道,自媒体还可以这样赚钱

  蜻蜓FM融资10亿,何仙姑夫融资千万,什么才是新媒体永远吃不完的红利?

  IP乱战下:不会做品牌的自媒体人,你已经输掉下半场了

  从某种角度看,知识付费其实就是内容付费的另一个马甲。

  但与单纯的内容变现不同,知识付费还承载着人们对于知识传播的期望,从内容生产上看,罗振宇另立“得到”,米果文化专注提供泛知识服务,他们的内容都还在专业化、快餐化与体系化之间寻求平衡。

  知乎Live、分答等平台快速发展,反思中,公众对于当前知识付费本质也产生了担忧——听一小时的语音就能改变未来?知识付费未必是在线教育的未来,也许只是缓解中产阶级自我身份焦虑的一剂镇静剂。

  虚火过旺,内容付费只是看上去很美

  3、行业规范与向抄袭宣战

  2017年,业内震动频发。人们批评着自媒体行业乱象,“假新闻”、“后真相”、“反转”几近平常,行业生态遭到破坏。各新媒体平台不时传来大批账号被封禁的消息。

  “门户”辉煌不再,新环境中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平台成为非法网络公关、虚假新闻等重灾区。6月起,新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正式生效,将新媒体纳入管理范畴。

  另一边,自媒体平台对色情低俗、抄袭侵权、广告诱导、虚假信息、恶意获取收益等违规违法内容监管收紧,大力拍醒那些妄想从灰色地带走入一夜暴富的投机者。

  惊恐!近期超6万账号被封禁,你该如何走出封号困境?

  “一天20篇、每篇5分钟、月入5万……”

  平台竞争时,内容补贴也在翻倍。面对利益,江湖人称“做号党”的内容抄袭者疯狂进行着“洗稿”、“伪原创”。电视剧《锦绣未央》、《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因原作网络小说涉嫌抄袭风波不断。新闻热点之下,知乎的意见领袖们成为抄袭的重点对象。平台监管不力,“劣币驱逐良币”,创作者和粉丝面对内容维权困境,身心俱疲。

  2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网发布了“关于印发《版权工作“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提出了26项重点任务,其中就包括了备受关注的“突出网络领域版权监管”:要将网络作为履行版权监管职责的重要阵地,不断净化网络版权环境。持续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行动”,强化分类管理,加强对网络文学、音乐、影视、动漫等重点领域的监测监管,及时发现和查处侵权盗版行为。

  “做号党不死,百家号难生。”央视、新京报等传统媒体示范效应,平台出击,“维权骑士”与作者共进,内容环境正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百度发飙,一夜或封号数十万!做号党的末日、原创者的春天?

  央视出手,抄袭入刑,内容的“拿来主义”终将远去

  享受算法,也要走出茧房

  以用户为核心、提供个性化服务是互联网思维必会谈论的问题。以今日头条、即刻等客户端为例,内容不再是简单的“push”,而是以算法为匹配维度进行分发。

  在信息爆炸的网络环境下,算法无疑能为用户削减时间成本,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用户不必在海洋中苦苦寻找资讯,打开客户端,你感兴趣的一切正在掌心。然而,技术是把双刃剑,便利的同时也有束缚。

  今年,人民网三评算法推荐:不能让算法决定内容,别被算法困在“信息茧房”,警惕算法走向创新反面。对用户而言,长期接收限定的兴趣内容容易造成“信息孤岛”,失去了解其他信息的能力,“偏听则暗”更会阻碍社会多元化交流;对于创作者而言,依赖算法也可能变为只对算法负责,生产定向内容,甚至走向哗众取宠的反面。

  除了算法推荐+人工筛选的常态缓解方式,平台责任与公众媒介素养同样需要大步向前。

  “算法推荐”是技术陷阱?资讯平台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插坐学院、半撇私塾、三节课、课工场、腾讯企鹅新媒体学院、新浪政务新媒体学院……新媒体专业技能体系培训现在是风口中的风口,企业新媒体学院、政务新媒体培训、校企联办的新媒体实务与研究是目前三大主要形式,课程则涵盖公众号XX天速成、职场写作速成、电商运营、品牌公关、精准营销、用户调研等行业细分职位所需技能。

  尽管人人都说新媒体入门门槛低,但新时期下,从业者面对的是新技术新风潮快速发展的更大挑战。还想着一个萝卜一个坑?抱歉,写作、设计、运营这些坑都要麻烦你一个人填上。

  数字移民出身的新媒体人刻苦研习网感,网生代追逐着更新的事物。从另一个角度看,遍地开花的新媒体培训不也正安抚着斜杠青年的心理危机吗?

  至于培训后的专业与否,传统媒体拿着新闻专业主义与自媒体的阅读量、点赞数互相鄙视,标准还在浪潮的奔涌中不停更迭。

  风口中的风口才是淘金池,腾讯、新浪、何川纷纷看好它!

  平台争战、变现焦虑、规范建立、算法质疑、职业晋升,它们共同构成了2017新时代的新媒体行业图景。

  新的机遇与挑战之下,这一年,内容、用户又有何种变化?清博将在接下来的系列篇章中,为您细细盘点。

  (来源:营销新说)

}

4月27日,“新时代·新媒体——2018京师媒体发展论坛”在京师学堂举行。论坛由校友总会、新闻传播学院、京师媒体联谊会联合举办。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校友总会会长董奇,中国教育报刊社总编辑翟博学长,中国教育电视台党委书记柯春晖学长,人民日报社企业监管部主任余继军学长,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连保军学长,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曙辉学长,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学长,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教育事业群副总裁王卓,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出席论坛活动。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校友工作办公室、新闻传播学院相关负责人,部分师生以及媒体界的校友近200人参加活动。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校友总会副会长陈光巨主持。

董奇在致辞中欢迎媒体界校友回家,感谢校友们对母校改革与发展的关注与支持。他指出新时代孕育新发展,新发展构筑新师大,建设新师大需要校友们的支持,尤其需要媒体界校友发挥优势,扩大母校的公众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校友会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发挥北师大新闻传播学科的学术资源优势,寻求母校与媒体校友之间更多更新的合作,在共同的事业中推动校友的发展、推动师生的发展、推动母校的发展。

论坛上,翟博学长、柯春晖学长、余继军学长、颜芳学长、孙曙辉学长、喻国明教授作了主题演讲。学长专家们深刻剖析了新时代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阐述了“互联网+”时代,媒体融合发展与战略转型的可能路径,解读了全媒体时代媒体的责任和任命,表达了作为媒体人在媒体融合时代的创新与坚守。大家认为,主流媒体只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时刻与普通大众同频共振,就能焕发新的生机。学长专家们还分享了通过专业栏目掀起全民学习经典的热潮、呼唤“人生自有诗意”的美好境界的成功经验,解读了智能语音、教育技术创新等产业前沿问题,指出在新时代,媒体理论界应该为媒体实践界进行“从0到1”的理论突破及创新发展提供指南与支撑。

论坛上,翟博学长、柯春晖学长、余继军学长、颜芳学长、孙曙辉学长等受聘为新闻传播学院首批“业界校友导师”。作为本次论坛的成果,新闻传播学院与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教育电视台签署了合作“教育媒体研究中心”框架协议,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智能语音创意基地”框架协议。

“京师媒体发展论坛”旨在促进媒体界校友交流与互动,支持媒体界校友的职业成长,推动“京师媒体联谊会”及校友媒体单位的发展,凝聚媒体力量助力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工作,讲好北师大故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带来的挑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