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这是哪座城市是建筑之乡里的建筑

蔡家畈位于省市太湖县汤泉乡的一个古村落,这里保存完好古民居有300余间,建筑占地面积约14600多平方米,至今仍居住着70余户人家。

▲图:安庆金鹰村蔡畈古民居

这里的建筑属于典型的皖南徽派风格,飞檐翘角,古色古香。自古以来,蔡家畈享有“书香门第、风雅之乡”的美称。

地处深山区的汤泉乡金鹰村蔡畈古民居建于明清时期,建筑群均系土木结构,飞檐翘角,古色古香,是皖西土寨民居中明清建筑的集中典型,也是中国徽派建筑艺术与大别山本土民居相结合的典范,是反映大别山古村落曲折变迁脉络的“活化石”。

▲图:安徽金鹰村蔡畈古民居

2009年被县政府命名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图:安庆金鹰村蔡畈古民居

蔡家畈古民居三面环山,主体建筑坐朝东南。分普通民居、堂心、祠堂三个等次。普通民居均系两层砖墙维护的土木结构,内外装饰较简单,坎上坎下民居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户户有弄道相连,一条用青石垒岸的小河围绕着民居。

▲图:安庆金鹰村蔡畈古民居

堂心和祠堂系青砖小瓦马头墙,外观古朴典雅,内部结构立柱穿枋,立柱、大梁、驮梁为当地自然生长材质坚硬防腐性强的槠树。堂心和祠堂这些徽派艺术建筑与古老的普通民居共同构成蔡家畈古民居建筑群,其建筑规模和体量宏大,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安庆蔡家畈代表性古建筑有8处:

1、下堂厅: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一进三重,设有天井、厢房数十房,石制小朝门,保存完好。

2、中堂厅:清代建筑,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设天井、厢房。其大门门楣有四根木质圆饰,为古代摘取功名的标志。

3、上堂厅:本名六龙堂,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该堂厅规模较大,主厅现存木柱八根,设有天井、厢房,保存完好。

4、呈禧公屋:殷呈禧公(1655—1680年),始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梁祝结构,木雕斜撑。

5、维甲公屋: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维甲公,是中堂厅和上堂厅居民的共同祖先,故整个民居建筑以该屋为中心。该屋结构古朴,砌封墙,梁木透雕,斜撑精美。墙上饰有水墨诗画“一色杏花红十里,状元归去马如飞。”

6、浴春公屋:殷浴春(1795—1851年),是维甲公第三代孙。该建筑古朴典雅,木制栅门,建筑保存完好。

7、殷赍臣故居:建于清光绪年间。殷赍臣,字良弼,号梦岩,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举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试钦点任内阁军机。光绪三十三年朝考授军机章京。入民国,历任县长、军法处长、留守处司令、太湖县财委会会长等职。该建筑为典型的徽派建筑,天井、厢房、马头墙、八字大门,现状保存完好。

8、殷氏祠堂:始建于清朝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大门上的扁额、壁柱上的碑记、对联均保存完好。

蔡家畈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汤泉乡,距太湖县城有125公里,东接太平畈村,西至高山铺村,南抵英山龙家坊村,北连何家坊。

安庆金鹰村蔡畈自驾游路线地图查询

请输入您的出发点,帮您智能规划去安庆金鹰村蔡畈驾车线路

安庆市太湖县汤泉乡金鹰村蔡畈古民居相关内容

  • 安庆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重点城市,安庆境内遍布名山秀水、人文古迹,有省级风景名胜区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3座…

  • 地处深山区的汤泉乡金鹰村蔡畈古民居建于明清时期,是皖西土寨民居中明清建筑的集中典型,也是中国徽派建筑艺术与大别山本土民居相结合的典范

  • 水吼观光园漂流好玩吗,云游网小编为您准备了天柱山水吼观光园漂流攻略,包括门票价格、开放时间、景区电话、自驾车和乘车线路等实用资讯

  • 安庆罗河谷漂流怎么样,云游网小编为您准备了安庆太湖县罗河谷漂流攻略,包括景区电话、门票价格、开放时间、自驾车和乘车线路等实用资讯

  • 安庆桃花溪漂流好玩吗,怎么走,小编为您准备了桃花溪漂流一日游攻略,包括开放时间、门票价格、订票电话、自驾车和乘车线路等实用资讯

  • 龙潭古寨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二十余幢,大多遵循“枕山、环水、面屏”的居住理念,布局、巷道、外形、水系等十分考究,山水风光拱秀壮丽,乡土民情敦厚朴实

  • 司空山中幽谷古洞,飞瀑流泉,怪石虬松,景象万千,为古皖名山之一;尤以"二祖禅刹"、"太白书堂"、"洗马春池"、"赤壁丹砂 "、等司空八景,闻名于世。

  • 白崖寨寨墙由大方块石砌成,高3米、宽1米。长10余华里,蜿蜒盘旋于五大峰之间,巍峨壮观,被誉为"南国小长城", 寨城四周建有5座城门。

}


古建筑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者,它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文化积淀。

今天,小陇就带您一起看看那些藏在陇南城乡的、独具特色的古建筑。


  宕昌哈达铺红军长征一条街位于宕昌县哈达铺镇,一条街包括上街、下街两个行政村,街道全长1200米,房屋全部为清未至民国建筑风貌,著名的毛主席住室“义和昌药铺”位于这条街上,2005年11月被国家文物局、建筑部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建筑多为一檐水土木结构灰瓦,主要用于居民居住和开设铺面。



  两当杨店古建一条街位于两当县杨店乡杨店村内,整个街南北长285米,东西宽145米,总占地面积为41325平方米。始建于明代,为一处古建筑群,砖木混合结构或土木混合结构,该街道曾为西汉故道县城址。2015年11月18日杨店乡古建一条街入选甘肃首批历史文化街区。



  文县石鸡坝乡哈南村是文县四大边寨之一,土地富饶,气候温润,历史悠久,远在寺洼文化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迄今约有3500多年的历史。哈南文化积淀深厚,特色鲜明,2012年12月被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列入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礼县刘氏宅院属清晚期建筑,坐落于城关镇潘家街,土木结构悬山顶,房屋21间390平方米,加院落共占地420平方米。该院落是清代宣统乙酉科(1909年)拨贡生刘宝钧的私宅。布局合理,建筑精致,是礼县保存状况较好的一处清未四合院。


  西和孔家宅院修建于清代光绪年间,坐落于西和县城关。土木结构悬山顶,房屋12间300多平方米,加院落共占地600平方米。相传该宅院是清代晋商富豪修建的私宅。建筑布局合理,建筑精致,门窗雕刻及建筑整体保存完整,是西和保存状况较好的一处清末四合院。


  宕昌王家大院建于清朝末年,二层四合院转角楼建筑,二层窗户,檩柱间及护栏上有雕刻、镂空花纹,保存较完整,是白龙江流域,明、清时期的典型建筑样板之一。


  武都周富银民居位于五马乡五马街村中,为四合院布局,二层,坐西朝东,原为五马周富银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修建。


  康县朱彦杰民居是清末建筑,位于康县岸门口镇街道村朱家沟社,穿斗式土木结构,占地640平方米。



  徽县尹家老宅位于嘉陵镇三联行政村谢坪自然村,四合院布局,门厅、照壁、上房结构依存。门厅保存较好,斗拱结构,斗拱上有清代彩画痕迹,方椽,青瓦上盖,四个墙头分别有精美的砖雕。


  礼县何氏宅院是清晚期建筑,坐落于祁山乡何台村,土木结构硬山顶,现存11间,加院落共350平方米。该宅院完整时为前后两院,坐南朝北,整个宅院加风水林共占地约500亩,俗称“新院”,建于光绪15年(1889年),是清未、民国时期礼县东路著名的乡绅“何老爷”私宅。砖雕、木雕均极精美。


  文县王家老宅位于丹堡乡吕家坪村陈家坪社。始建年代不详,据房主介绍,清光绪七年(1882)其先祖入住王家宅。该院由正厅、回厅、东西厢房及回厅南侧厢房、大门构成四合院。门窗及院内石壁雕刻精美,是文县境内清代传统民居的典范。


  成县李明武民居位于黄陈乡石榴湾行政村,四周皆为农户民居。坐东朝西,土木结构,五间开,四架梁。


  康县黎家大院,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修建,位于康县白杨乡金钗峪村上坪社,穿斗式土木结构,占地707平方米,单层建筑面积577平方米。为四合院建筑,坐北朝南,院内门窗雕有花鸟人物等图案。


  成县柏湾村民居大门位于黄渚镇柏湾行政村,两面坡屋顶,坐南朝北,前后栏板为长方形透木雕花卉图案,雀替为透木雕缠枝纹。枋梁分为三块,正中为正方形,前为彩绘图案,后为圆形“福”字,周围为蝙蝠浅浮雕。


  两当县左家泰山庙位于左家乡大庄村太平场组,占地面积为2748平方米,坐东朝西,土木结构,现有建筑5座,现存清代修缮大殿3间,镶板12门,雕梁画栋、彩绘图案精美


  两当县香泉寺位于城关镇香泉村香泉组,占地面积273平方米,坐东朝西。砖木结构,四合院建筑格局,始建于明代,于清代顺治八年(1651)八月重建,清雍正、乾隆时期增修,光绪癸巳年(1893)重修,由大殿,南厢房,北厢房,山门组成。


  武都广严院位于三河镇柏林村中,俗名柏林寺,始建于宋代,清代扩建,占地2000平方米,现存前殿、山门、两侧僧房。广严院是甘肃现存宋代木结构三大建筑之一,199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徽县清真寺(姆拉楼)位于东关回族乡东关行政村清真寺内,现存“姆拉楼”为民国三年所建,木质结构,高19.86米,该楼三檐四层歇山顶,上覆灰筒板瓦火珠兽,各层檐下均施透雕,挂彩,斗拱,刻工精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整体建筑楼阁式,横梁一致,向内穿集,寓意民族团结,实为民族建筑之佳作。


  康县对对山咸丰塔位于迷坝乡马莲山的对对山山腰上。该塔建于清咸丰五年(1856)七月三日,一说建于咸丰二年,因建于咸丰年间,故名。此塔八角五层,高约十三米。第一、二层为空心,其上均为实心。整个塔身用砖石砌成,优雅壮观。咸丰塔是康县境内唯一幸存的一座古塔,虽经一百五十多个春秋,仍保存完整,秀丽玲珑。


  徽县栗川白塔坐落在栗川乡郇家村,始建于宋代,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建,白塔为八角形九层楼阁式砖塔,高约25米,现存九层,通体砖砌。该塔风格古朴,对研究宋代建筑艺术具有较高的价值。2007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康县窑坪廊桥位于大南峪乡窑坪村街道(茶马古道重要的驿站),架设在横穿窑坪街的河沟上,该桥为亭廊式结构,由桥体和走廊两部分组成,对研究陇南交通史和古代桥梁建筑技术有重要价值。


  康县平洛龙凤桥位于平洛镇团庄村。经考证龙凤桥始建于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曾遭水灾,据桥房横梁题记,清光绪甲辰年(1904年)修缮再建。桥全长为16米,宽3.3米,桥房高3.6米。2003年7月15日被列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县康壮桥位于文县白马河流域,是氐羌民族建造的木质风雨廊桥的代表作之一。该桥始建于1900年前后,桥身长约20米,宽4米,高4米,历经100多年。


  宕昌邓邓桥是陇南氐羌民族根据陇南的自然条件建造的木质握臂式桥梁。因三国邓艾伐蜀时,在氐羌民族的握臂式桥梁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在长度、宽度上有了更高的技术含量,故而称之为邓邓桥。该桥始建于三国时期,后经多次维修加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座城市是建筑之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