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学电子信息工程好还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文科生好。

大数据是新一代科技浪潮中的核心科学技术,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具有协同精神与创新意识,适应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数据相关领域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面向广东省工业领域发展对大数据研究与应用的需求,以培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科学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扎实的数理基础和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方法和实践技能、能够运用领域知识与大数据技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兼具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创新意识以及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为宗旨。

本专业属于交叉学科:以统计学、数学、计算机为三大支撑性学科。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程序设计语言(C++/Java)、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Linux基础、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挖掘与分析、大数据技术原理、商务与经济统计、Spark原理与Scala程序设计应用、Hadoop高级编程、大数据分析技术、大数据管理与集成、NoSQL数据库、人工智能基础、Python程序设计与应用、应用统计学与R语言建模、大数据分析与运用、数据建模与MATLAB应用、软件工程。

广东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外贸大省、制造业大省,在电子信息等多个产业的规模方面,持续25年位列全国第一。这些产业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积攒了海量的真实数据,为大数据产业的腾飞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而随着全省金融、信息、科教、医疗、交通、经贸、旅游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以及智慧广东的深入推广,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加深,未来广东将有很强的数据生产能力,海量数据源将为大数据的创新及应用提供广阔的平台。广东省将用5年左右时间,打造全国数据应用先导区和大数据创业创新集聚区,抢占数据产业发展高地,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预计到2020年,大数据及相关产业规模将达6000亿元,大数据产业将成为我省重要的新经济增长点。未来5-10年,我省大数据产业将迎来一个飞速发展时期,社会对大数据相关专业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

一方面是社会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另一方面却是高等院校里设立大数据专业的寥寥可数。自教育部发布《201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首次增加”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以来共有35所大学获批设立。为满足社会发展对于大数据人才的需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意见》的战略部署和省教育厅以及学校领导对于学科专业发展的意见,学校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为配合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新专业的开设,打通了各系部实验室与设备资源的共建共享问题。自动化学院目前拥有实验用地面积11000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900万元,建有本科教学专用实验室12间,涵盖自控、电力、物联网、电子、本科生创新基地等,可以满足新专业的教学需要。学院还有制定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下,拥有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22个,可为学生提供大量实践教学及实习就业机会。在高水平大学建设期间,自动化学院投资近1800万元建设了“面向领域应用的大数据云平台”,提供大数据、云计算和HPC能力。为此学院还获批组建广东省科技厅“面向领域应用的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围绕“面向领域应用的大数据共性技术”为中心,突出“大数据技术体系建设”、“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大数据应用验证与大数据云服务”、“人才培养与技术交流”、“面向领域的大数据示范应用”等五个重点方向,开展工作。这些实验条件均可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提供实践保障。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专业代码080910T)是为了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2016年教育部新增的本科专业,广东工业大学为2018年全国获批250所高校之一。目前还没有在国内或省内的排名数据。

大数据成为就业前景广阔的热门领域,大数据主要的三大就业方向:大数据系统研发类人才、大数据应用开发类人才和大数据分析类人才。毕业生能在工商企事业、政府、金融、医疗等相关部门从事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分析,为管理者提供智能分析与决策。能在IT业从事计算机信息管理与软件开发。能担当数据分析师、数据架构师、算法工程师、数据挖掘工程师、软件工程师、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工程师等工作。

本专业毕业生将在人才市场受较大的欢迎和认同,学生就业形势预计普遍较好。著名企业包括国家税务局、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科技、汇丰银行、南方电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深信服、中国中铁等都是本专业毕业生的适合的就业单位。

招生咨询电话:(020)

}

数据科学传统与未来的交融

继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之后,大数据技术进一步席卷近乎所有行业,在“数据驱动决策”的新模式下,很多行业和企业从大数据技术中受益。全球第一家信息技术研究和分析公司盖特纳咨询公司预测明年全球将新增440万个与大数据相关的工作岗位,且会有25%的机构设立首席数据官职位。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正启动在旧金山湾区投资15亿美元,建立一个全球软件和分析中心。另据CSDN(中国软件开发联盟)2016年中国大数据调查报告显示,全国32.5%的公司正在搭建大数据平台,29.5%的公司已经在生产环境实践大数据,并有成功的应用案例和产品,24.5%的公司已经做了足够的了解,开发准备就绪。

在人才市场上,社会对大数据相关岗位的需求也空前高涨。CSDN网站发布的大数据人才市场薪酬报告表明,社会上大数据相关职位需求越来越大,薪酬也相应比一般IT职位要高。对大数据职位需求最旺盛的城市是北京、上海和深圳,目前约有10万个岗位空缺。互联网、地产、金融行业需求最为强劲,位列前三名。相关人士预测,未来3-5年,国内大数据领域人才需求缺口将达到150万。

为满足社会的迫切需求,人大信息学院于2017年开设了新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工学)”本科专业。人大计算机学科长期以来一直以数据库等数据科学与技术著称,是孕育新的大数据专业最合适的地方,是数据科学传统与未来的交融之地。 

传统——国产数据库先驱

人大信息学院是国内最早开展数据库理论与实践工作的学院,萨师煊教授是信息学院的奠基者之一,是我国数据库技术的奠基者和学术活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为数据库领域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出版国内第一本教材《数据库系统概论》,最早发表了数据库技术的研究论文。

以王珊教授为代表的人大数据库团队在国产数据库的设计和研发工作中做了巨大的贡献,1999年,王珊教授带领一批从事数据库技术研发的学者创立了北京人大金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和首席科学家。经过十多年发展,人大金仓公司以成为国产数据库的领军企业,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通用数据库管理系统—金仓数据库KingbaseES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国家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王珊教授被评为推动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25位功勋人物之一。

王珊教授与萨师煊教授合著的《数据库系统概论》是我国第一部数据库教材,一直被国内大多数院校采用,并因此获得了国家级优秀教材奖(2次),北京市精品课程奖、国家精品课程奖等多项奖励。

人大一直是国内数据库研究领域的核心高校,我院王珊教授和杜小勇教授先后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委会主任。

未来——全面的大数据方向布局

近年来,人大信息学院基于在数据库领域的科研优势,进而在大数据领域进行全面布局,拓展方向,目前建立了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的、研究方向全面的大数据研究团队。

其中杜小勇教授牵头的 “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目前在数据库领域唯一的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文继荣教授负责的“大数据管理与分析方法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专注于大数据分析与智能的研究工作,例如实验室的研发成果“网络扶贫行动大数据分析平台”入选了国家“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为核心,人大信息学院建立了全面的大数据研究体系,包括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大数据与云计算系统、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多媒体大数据、信息检索、区块链技术、生物大数据、信息安全与数据安全等多个大数据相关研究方向,并取得了优异的科研成果。下图展示了大数据相关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各方向的部分教师。

信息学院近年来承担了大量国家重点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云计算和大数据”重点专项项目、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课题、国家973项目、国家863计划重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并在SIGMOD、VLDB、AAAI、ACM TODS、IEEE TPAMI、TKDE、TPDS等顶级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大量学术论文,在学术界有很大的影响力。

在学术交流方面,我们在2012年成立了萨师煊国际大数据研究中心,每年暑假邀请一批国际著名学者来校进行合作研究。这些学者包括美国UIUC的韩家炜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孟卫一教授,美国University of Texas的堵丁柱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黄铭钧教授,丹麦Aarhus大学的Christian S. Jensen教授等等。此外,还建立了中澳数据与知识工程联合实验室,开展与昆士兰大学的联合博士生培养工作。

在大数据实习基地方面,我们与多个世界顶级企业在人民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例如,2012年建立华为-人大数据管理联合实验室,2014年与Infosys合作建立数据科学联合实验室。

本学科已经建成了“人大行云”计算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弹性的、可伸缩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的多功能服务提供平台。人大行云利用虚拟化技术和云计算技术使得我们可以利用有限的硬件资源可以为师生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使得硬件和软件资源都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精心打造的大数据人才培养方案

为提高大数据人才的培养质量,信息学院投入了大量优秀师资,专门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精心打造了一系列精品课程,在本科阶段给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大数据和计算机基础。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与很多行业都有相关性,全面而扎实的基础可以提高本专业学生的适应能力,可以从事多种职业方向。

如下图所示,其中标记红色字体的课程是专门为大数据专业开设的新课程,我院精选了优秀教师组建课程建设团队,例如《数据科学导论》由杜小勇教授和文继荣教授牵头,陈跃国副教授等参与;《大数据计算智能》和《非结构化大数据分析》由信息学院副院长、计算机系系主任李翠平教授和社会网络数据挖掘专家张静博士负责;《计算机系统基础》课程由计算机副主任柴云鹏副教授负责;《并行与分布式计算》由并行计算专家张峰博士负责。此外,我院的精品课程《数据库系统概论》将由杜小勇教授和信息学院党委书记陈红教授等联合授课。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是教育部为落实国家《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而批准设立的新专业。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正日益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等产生重要影响。本专业就是在此背景下设立的面向大数据时代巨大人才需求的新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具有从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相关的软硬件及网络的研究、设计、开发以及综合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是一个软硬件结合、兼顾数据科学理论与应用的以计算技术为基础的、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为特色的宽口径专业。本专业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能够在计算机和互联网领域以及大数据相关产业从事数据科学研究、大数据相关工程应用开发、技术管理与咨询等工作。

    本专业系统地学习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核心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理论学习基础上,特别突出大数据采集、存储与管理、分析与应用等核心专业知识和技能。本专业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配备专门的大数据技术实践教学平台,用于专业理论课程配套的实践教学。

    本专业修业年限四年,学生在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并考试合格后,被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文科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