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能自愈吗有息肉注意事项有哪些

胆囊息肉验方,包含胆囊息肉食疗方,中草药方,中药验方,运动疗法,辨证施治方,及胆囊息肉饮食禁忌和胆囊息肉饮食要点pdf电子书版。

《胆囊息肉防止手册》pdf版,《求医不如求己》3本txt版

需要的可以私信或跟帖留下邮箱或qq。本人看到第一时间回复大家。

那个贴太长啦,新帖继续发

新的一年,祝大家身体健康,全家幸福!

}
    温馨提示:磁共振是医学影像学的一场革命,生物体组织能被电磁波谱中的短波成分如X线等穿透,但能阻挡中波成分如紫外线、红外线及短波。

  最常用、最经济而且确诊率最高的检查胆囊息肉的方式是B超。那么,磁共振能确诊胆囊息肉吗?胆囊息肉患者有什么注意事项?

  胆囊息肉常用检查方法有B超、彩超、CT、核磁共振、胆道造影等,因此,磁共振也能确诊胆囊息肉。但是胆囊息肉主要依靠B超检查诊断胆息肉,但常难以定性,临床对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亦较困难,如发现多发高强回声,且有漂浮感和慧尾征者提示为胆固醇息肉,位于胆囊底部的小隆起,病变中有小圆形囊泡影和散在回声光点提示腺肌瘤病,而根据病变回声性质、蒂的有无和粗细,病变处的粘膜改变,对区分良恶性疾病有一定价值。

  另外,胆囊息肉患者需要注意:

  1.炎性息肉不恶变,只有部分腺瘤性息肉有恶变可能。

  2.对小的、多发的胆囊息肉应行B超定期随访;随访息肉进行性增大,或发现直径大于1cm的腺瘤性息肉,有很高的恶变率,应积极行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

  3.对直径小于2cm的胆囊息肉,可行腹腔镜下单纯胆囊切除术;直径超过2cm或高度怀疑恶变的胆囊息肉,应剖腹行根治性或扩大的胆囊切除术。

  通过上文对“磁共振能确诊胆囊息肉吗,以及胆囊息肉患者有什么注意事项”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对胆囊息肉的诊断以及注意事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胆囊息肉的发病与饮食有很多的关系,因此,建议胆囊息肉患者多食各种新鲜的水果、蔬菜,少食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

}

性别:女 年龄:30岁

咨询:请问肚挤眼下方有个肉瘤,还伴随着阵阵痛,这是什么问题?

为保护患者隐私问诊过程省略

初步诊断,可能是胆囊息肉。
需要与患者进一步沟通确诊

此问题由王彬彬医生本人回复

胆囊息肉的治疗建议如下:

手术指征方面颇多争论。Moriguchi等报道的8例恶变者中,7例息肉直径10mm,1例首次B超检查为5mm,半年后复查长至10mm。故多数人主张以直径ge;10mm的PLGs作为手术指征,对10mm者须保持警惕性。Chijiiwa等认为息肉10mm、单个、年龄60岁者应高度怀疑为胆囊癌,均应及时手术。Terzic等的100例PLG手术经验,恶性病人73%60岁,多数为单个;88%的病变10mm。因此,认为60岁、有胆石共存、10mm的单个病变,即使无症状也应作胆囊切除。Yang等制定的手术指征与Chijiiwa相同,只是将年龄改为50岁。Koga认为最重要的指标应为PLG的大小,因而凡10mm者均应手术。Wolper持同样观点,认为10mm的PLG作预防性胆囊切除是合理的。
Masi等甚至强调任何PLG均有恶性可能,一经发现均应切除。Lshikawa等97例切除标本中67例有蒂,9例(13%)为癌;30例无蒂,10例(33%)为癌。无蒂癌最大直径平均为(14plusmn;4)mm,显著小于有蒂癌(22plusmn;8)mm。8例无蒂癌已浸润至肌层外,其中2例直径仍le;10mm;2例有蒂癌浸润至肌层外,最大直径均ge;30mm。认为最重要的指标是无蒂而不是大小。凡发现为无蒂PLG,即使10mm也应立即切除。而有蒂PLG,则可掌握为10mm时施行手术。
邓绍庆综合PLG的6个肿瘤高危因素为:单发、10mm、广基或蒂粗大、病变增长、年龄50岁、合并结石。但也强调对10mm不能放松警惕,必须定期随访。Kubota对PLG采用3种不同的胆囊切除术,即在胆囊结缔组织层中剥离的单纯胆囊切除术、切除全部胆囊结缔组织的全厚胆囊切除术(full thickness cholecystectomy)与加作胆囊床部分肝组织的扩大胆囊切除术。根据术前判断的PLG性质加以选择。就癌肿而言,18mm者仍有早期癌的可能,仍可经LC作全厚胆囊切除术。若术后病理证实已浸润至浆膜下,则可作二次探查术。但若直径18mm,即有晚期癌的可能性,应直接开腹作扩大的胆囊切除,甚至加作广泛的淋巴结清扫。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胆囊息肉能自愈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