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海峡两岸最新一期2018的气候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郭昊):巴西当地时间8日,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暨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大会在里约举行。此次大会由巴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主办,中国驻里约总领事馆李杨总领事、巴西中国和统会会长王俊晓、巴西各大侨团代表、台胞代表以及在巴中企企业,新闻媒体代表约200人出席活动。

  作为活动主办方,巴西中国和统会会长王俊晓首先为活动致辞。他表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开启了中国走向复兴,迈向富强的新纪元。40年来,改革开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使一个原本落后的国家实现了辉煌的蜕变。而现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改革开放的延续,不仅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更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模式,使得古老的开放之路,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王俊晓同时指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诞生的,他的成立是改革开放的积极成果,成立后的和统会为发展海峡两岸关系,打破两岸长期隔绝的僵局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前,台海局势极其严峻,全球各地“和统会”应更紧密团结起来,使“和统”工作向着更加多元、更加迅速、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以取得更大成就。

  中国驻里约热内卢总领事李杨也为活动致辞,他表示今天改革开放步入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他希望并相信,巴西中国和统会等爱国侨社牢记创社宗旨,为推进反独促统大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努力奋斗。

  大会最后,由巴西中国和统会执行会长张小春宣读了《大会宣言》。包含和统会代表就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就、未来中国发展规划以及中国的统一等议题达成的6项意见和建议。

里约中国和统会会长王俊晓发表主旨演讲

}

    称为“天下咽喉”的土耳其海峡,是通往的唯一海峡,故又称黑海海峡。它包括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三部分,全长345 km,整个海峡呈东北—西南走向,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东北端为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南端为达达尼尔海峡,两海峡之间是土耳其内海马尔马拉海。两岸主权均属于土耳其。土耳其海峡是海上交通要道,它沟通黑海和地中海,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唯一的出海口。冷战时期,美苏均将黑海海峡确立为全球最重要的海上咽喉之一。冷战后,北约仍视黑海海峡为的战略要点之一。

  土耳其海峡原是沿断层线侵蚀的古河道,后地壳下陷、海水浸没而成。

  土耳其海峡是海上交通要道,它沟通黑海和地中海,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唯一的出海口。峡区属地中海气候,全年大部分时间风平浪静,海流缓慢,滩礁亦少,航运条件优越,故海上航运十分繁忙,年通过船舶约4万艘、军舰几百艘,总吨位达4亿吨左右(不包括军舰)。土耳其海峡是西亚、北非和南欧通往黑海的咽喉。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无论在过去、现在或将来,都将是兵家必争之地。近两个世纪来,欧洲列强为争得海峡的控制权进行了长期激烈的斗争。其中俄国为此曾几次发动对土耳其的战争,英法军队也曾占领过海峡地区。1936年,有关国家召开了土耳其海峡问题的国际会议,并达成协议。它规定了各国的船舶可以自由通过海峡,黑海沿岸国家的军舰也可以通过,唯航空母舰例外,可非黑海沿岸国家的军舰通过则有一定限制。如今,苏联解体,华约不复存在,北约积极东扩,土耳其加盟北约,成为北约的南翼,所以,土耳其海峡的战略地位日益突现,它对世界列强的全球战略具有重要的影响。对独联体(主要是俄罗斯)来说,土耳其海峡是其南下地中海和印度洋的战略屏障。它关系到美国和北约的切身利益,故而也不会对其等闲视之。因此,土耳其海峡理所当然地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

土耳其海峡是海上交通要道,它沟通黑海和地中海,是、、、等国唯一的出海口。峡区属地中海气候,全年大部分时间风平浪静,海流缓慢,滩礁亦少,航运条件优越,故海上航运十分繁忙,年通过船舶约4万艘、军舰几百艘,总吨位达4亿吨左右(不包括军舰)。

  土耳其海峡是西亚、北非和南欧通往黑海的咽喉。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无论在过去、现在或将来,都将是兵家必争之地。近两个世纪来,欧洲列强为争得海峡的控制权进行了长期激烈的斗争。其中俄国为此曾几次发动对土耳其的战争,英法军队也曾占领过海峡地区。1936年,有关国家召开了土耳其海峡问题的国际会议,并达成协议。它规定了各国的船舶可以自由通过海峡,黑海沿岸国家的军舰也可以通过,唯航空母舰例外,可非黑海沿岸国家的军舰通过则有一定限制。现在,苏联解体,华约不复存在,北约积极东扩,土耳其加盟北约,成为北约的南翼,所以,土耳其海峡的战略地位日益突现,它对世界列强的全球战略具有重要的影响。对独联体(主要是俄罗斯)来说,土耳其海峡是其南下地中海和印度洋的战略屏障。它关系到美国和北约的切身利益,故而也不会对其等闲视之。因此,土耳其海峡理所当然地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

  博斯普鲁斯海峡全长31.5公里,最宽处3200米、最窄处550米、平均深度62米、最深处118米。海峡最窄处隔岸分别修建了两座军事堡垒,亚洲部分的名叫阿纳多卢城堡,建于1390年,欧洲部分的叫色雷斯城堡,建于1452年。两座斜拉网式大桥横跨海峡,其一名为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建于1973年,全长1074米;其二名为征服者苏丹迈赫迈特大桥,建于1988年,全长1090米。目前,土政府正筹备以BOT模式,用4年时间兴建一条全长8公里的海底隧道,连通西岸的托普卡帕和东岸的希德拉帕夏,以贯通安卡拉经伊斯坦布尔至欧洲的高速公路。

  达达尼尔海峡连接马尔马拉海和爱琴海,全长64公里,最宽处6.4公里,最窄处1.6公里,平均深度55米,中部最狭处最深,达92米。水面有一股从马尔马拉海流向爱琴海的急流,另有一股补偿性潜流带回更多盐水。沿岸重要港口有盖利博卢、埃杰阿巴德和恰纳卡莱。两岸耸立著许多著名城堡。海中有多种回游于黑海和爱琴海之间的鱼类。达达尼尔海峡是地中海进入伊芳史丹布尔和黑海的门户。

  土耳其海峡大桥修筑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最窄处,因此也被称为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又名,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又名欧亚大桥,兴建于 1968年,修筑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最窄处,1973年 10 月正式通车。大桥全长 1560 米,两座塔桥之间跨越海峡水面部分的桥长 1074 米,桥宽 33 米,高出海面 64 米。桥的两头各有一呈“门”字形的桥塔,水中不设桥墩,整个桥身用两根粗大的钢索牵引,每根钢索由 11300根 5 毫米的钢丝拧成,支撑整个桥面。大桥正中有一道白线,白线以东是亚洲,以西是欧洲。桥面可以并排行驶 6 辆汽车,如果桥上停满汽车,西岸桥塔就要向里倾斜 86 厘米,东岸桥塔则倾斜 90 厘米。一刮大风,大桥会左右摆动一两米。不过这都没有什么危险。这座大桥是欧亚第一大钢索吊桥,也是世界上第四大吊桥。

  海峡大桥和两岸灯火通明,水面熠熠泛着银光,倒映出岸上的古堡、、屋影和林影,五彩缤纷,充满神奇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1985年12月4日,土耳其政府和日本、意大利三国共同承建了第二座海峡大桥。新建的大桥横跨在海峡欧洲部分的希沙吕斯蒂与亚洲部分的卡瓦久克之间,位于第一座大桥的北面约 5 公里处。大桥总长 1510 米,跨越海面部分为1090 米,比第一座大桥长 17 米,是世界第六大吊桥。桥身高出海面64 米,任何远洋巨轮均可自由航行。桥面宽 39.4 米,可平行通过 8 辆汽车,比第一座大桥宽出两个车道。整座大桥没有一个桥墩,由两岸高达107 米的两座桥塔用两根粗达77 厘米的钢索牵引制成。每根钢索重 9500 吨,由 16128根粗 5.38 毫米的钢丝拧成。从远处眺望,雄踞海面的大桥,犹如一条巨龙横卧,蔚为壮观。海峡大桥东岸是亚洲,西岸是欧洲,伊斯坦布尔最初的老城区就建在西岸金角湾南部的岬角上,如今还保留着历代修整的城墙。市内蜿蜒曲折的古老街道上,殿阁林立,寺塔如云,而宽敞笔直的阿塔土耳其大道和独立大道两旁却高楼簇起,树木成荫,清晰地显示出这里荟集了东西方各种文明。

  位于海峡南端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海港之一。金角湾是淡水湾,因向四

面山坡反射金色阳光而得名。若乘游艇自西南至东北游海峡,游客无不惊叹两岸风光绮丽,景色多姿。其中欧洲部分著名建筑物有:建于19世纪的西式建筑道尔马巴赫切宫、拜什克塔什广场的海军将军巴尔巴罗斯·哈伊芳莱廷墓、海军博物馆、艺术博物馆、彻拉昂宫、耶鲁德兹宫、奥尔塔克伊芳清真寺、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色雷斯城堡、征服者苏丹迈赫迈特大桥、特拉比亚饭店、色雷斯森林、黑海海峡入口。

  博斯普鲁斯海峡全长31.5公里,最宽处3200米、最窄处550米、平均深度62米、最深处118米。海峡中央有一股由黑海流向马尔马拉海的急流,水面底下则有一股逆流把含盐的海水从马尔马拉海带到黑海。由于鱼群季节性地透过海峡往返黑海,海峡地区渔业颇盛。两岸树木葱郁,村庄、别墅星罗棋布。海峡最窄处隔岸分别修建了两座军事堡垒,亚洲部分的名叫阿纳多卢城堡,建于1390年,欧洲部分的叫色雷斯城堡,建于1452年。两座斜拉网式大桥横跨海峡,其一名为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建于1973年,全长1074米;其二名为征服者苏丹迈赫迈特大桥,建于1988年,全长1090米。目前,土政府正筹备以BOT模式,用4年时间兴建一条全长8公里的海底隧道,连通西岸的托普卡帕和东岸的希德拉帕夏,以贯通安卡拉经伊芳史丹布尔至欧洲的高速公路。

  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南端的金角湾,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海港之一。金角湾是淡水湾,因向四面山坡反

  若乘游艇自西南至东北游博斯普鲁斯海峡,游客无不惊叹两岸风光绮丽,景色多姿。其中欧洲部分著名建筑物有:建于19世纪的西式建筑道尔马巴赫切宫、拜什克塔什广场的海军将军巴尔巴罗斯·哈伊芳莱廷墓、海军博物馆、艺术博物馆、彻拉昂宫、耶鲁德兹宫、奥尔塔克伊芳清真寺、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色雷斯城堡、征服者苏丹迈赫迈特大桥、特拉比亚饭店、色雷斯森林、黑海海峡入口。

  亚洲部分的景点有:榭姆斯将军清真寺(同道尔马巴赫切宫隔海相对)、拜伊芳赖尔拜伊芳宫、松林坡、埃及总督府、库莱利海军学院、阿纳多卢城堡、阿纳多卢森林、黑海海峡入口。

  在希腊文中,博斯普鲁斯意为“牛津渡”,即牛可涉水之地,这源于希腊神话。相传,万神之主宙斯爱上了珀拉斯戈斯王的公主爱莪,不料这一秘密被其妻天后赫拉发现了。于是,宙斯将爱莪变成一匹白色的小母牛,以逃避赫拉的报复。而爱莪则涉水穿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寻找避难所。

  博斯普鲁斯海峡目睹了小亚细亚和色雷斯的千百年沧桑。1841年,欧洲列强依据弱肉强食法则,与奥斯曼帝国在伦敦订立《海峡公约》,旨在制止沙俄夺取海峡通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斯曼帝国战败,失去海峡控制权。1923年7月24日,土耳其同协约国在瑞士签定和约。和约对海峡作出规定:将盖利博卢半岛、恰纳卡莱和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的狭长地带划为非武装区。土耳其若参加战争,则可武装之。组织“国际海峡共管委员会”,根据和会决议的原则,研究并管制有关外国军舰在战争时期与和平时期透过海峡的问题。1936年,土耳其、英国、法兰西、苏联、保加利亚、希腊、德国、南斯拉夫签定了《蒙特勒公约》。根据该约,国际海峡共管委员会解散,海峡的管理权归还给土耳其。公约规定:处于战争状态或面临侵略威胁的情况下,土耳其可禁止任何国家的军舰透过海峡;和平时期,商船可自由透过海峡,战争时期,与土耳其交战国的商船不可透过海峡;和平时期,黑海舰队(原则上指苏俄的黑海舰队)可以经海峡驶往地中海。《蒙特勒公约》至今仍是土耳其管理海峡的国际法依据。

  达达尼尔海峡连接马尔马拉海和爱琴海,全长64公里,最宽处6.4公里,最窄处1.6公里,平均深度55米,中部最狭处最深,达92米。水面有一股从马尔马拉海流向爱琴海的急流,另有一股补偿性潜流带回更多盐水。沿岸重要港口有盖利博卢、埃杰阿巴德和恰纳卡莱。两岸耸立着许多着名城堡。海中有多种回游于黑海和爱琴海之间的鱼类。达达尼尔海峡是地中海进入伊斯坦布尔和黑海的门户。

  西元前480年,波斯帝国泽克西斯一世(大流士一世之子)在此搭设浮桥,出征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于西元前334年出征波斯时,也以此法渡过海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里爆发了著名的达达尼尔战役。英国应俄军统帅尼古拉大公吁请,为减轻俄在高加索一线的压力,同意出兵土耳其,并选定达达尼尔海峡作为攻击目标。1915年2月16日,英军统帅汉米敦指挥英舰炮击土军滩头阵地,掩护海军陆战队实施登陆,遭土军顽强阻击,未果。英海军有3艘战列舰被击沉,3艘遭重创,余者退向公海。4月25日,英军以重兵借密集炮火掩护向盖利博卢半岛发起轮番进攻,被穆斯塔法·凯末尔将军指挥的土军第19师屡屡击退。战役进入僵持阶段。9月,英国及其盟国的军队开始分阶段撤退。整个战役总共有16个师的英国、澳洲、纽西兰、印度和法兰西部队参战。协约国方面除舰队遭受重创外,英军伤亡21万余人。这次战役在政治上影响极大,全世界得到的印象是协约国军事上无能,英国首相阿斯奎斯因此下台。穆斯塔法·凯末尔被誉为“伊斯坦布尔救星”。盖利博卢半岛矗立起了这次战役的纪念塔。

  1973年,政府投资近20亿美元的资金,建成了横跨的博斯普鲁斯公路大桥,桥长1560 m,其跨度1074 m,居当时世界的第四位、第一位。大桥桥身高出水面64 m,水面无任何桥墩,桥两岸各有一座高165 m、分别重5万吨和6万吨的门字形桥塔,由两根粗大的钢索(每根由1万多条5毫米粗的钢丝拧成)牵引。大桥建成后显著改善了海峡两岸的交通条件。至1998年底累计已有5.7亿辆汽车通过大桥,每日平均达6万余辆。1998年7月,在离这座大桥8海里的地方,又架设了第二座现代化公路吊桥。近年来,土耳其政府又在筹划修建海峡。届时建成后将更方便亚欧的交通和经济贸易往来。

  海峡自西而东由达达尼尔海峡、马尔马拉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3部分组成。东连黑海,西通爱琴海,全长361千米。达达尼尔海峡长65千米,宽1.7~ 7.5千米,水深57~70米。马尔马拉海是个内海,南北宽约70千米,东西长约266千米,面积1.1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57米,最深处1355米。博斯普鲁斯海峡长约30千米,东北部最宽处3.7千米,中部最窄处仅747米,水深27.5~124米。海峡地区属地中海气候,冬季盛行西风,气温低,1月平均气温在2℃以下,经常有气旋通过,形成较多降水。夏季盛行偏北风,气温较高,7月平均气温25℃以上,干燥少雨,年降水量600~900毫米。由于黑海的大气降水量和多条大河径流量的总和大大超过了海面蒸发量,以及受狭窄海峡出口处的约束,造成黑海海面比爱琴海海面高出50厘米,而盐度却比爱琴海低,只有12左右。这样就使盐度较小的表层(水下10~20米)海水从黑海流向爱琴海,而深层盐度较大海水从爱琴海流向黑海。

  海峡中央有一股由黑海流向马尔马拉海的急流,水面底下则有一股逆流把含盐的海水从马尔马拉海带到

黑海。由于鱼群季节性地透过海峡往返黑海,海峡地区渔业颇盛。两岸树木葱郁,村庄、别墅星罗棋布。

  西元前480年,泽克西斯一世(之子)在此搭设浮桥,出征希腊。国王于西元前334年出征波斯时,也以此法渡过海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里爆发了著名的。英国应俄军统帅尼古拉大公吁请,为减轻俄在一线的压力,同意出兵土耳其,并选定达达尼尔海

峡作为攻击目标。1915年2月16日,英军统帅汉米敦指挥英舰炮击土军滩头阵地,掩护海军陆战队实施登陆,遭土军顽强阻击,未果。英海军有3艘战列舰被击沉,3艘遭重创,余者退向公海。4月25日,英军以重兵借密集炮火掩护向盖利博卢半岛发起轮番进攻,被穆斯塔法·凯末尔将军指挥的土军第19师屡屡击退。战役进入僵持阶段。9月,英国及其盟国的军队开始分阶段撤退。整个战役总共有16个师的英国、澳洲、新西兰、和法兰西部队参战。协约国方面除舰队遭受重创外,英军伤亡21万余人。这次战役在政治上影响极大,全世界得到的印象是协约国军事上无能,英国首相阿斯奎斯因此下台。穆斯塔法·凯末尔被誉为“伊斯坦布尔救星”。盖利博卢半岛矗立起了这次战役的纪念塔。

  博斯普鲁斯海峡目睹了和的千百年沧桑。1841年,欧洲列强依据弱肉强食法则,与在订立《海峡公约》,旨在制止沙俄夺取海峡通道。中,奥斯曼帝国战败,失去海峡控制权。1923年7月24日,土耳其同在签定洛桑和约。和约对海峡作出规定:将、和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的狭长地带划为非武装区。土耳其若参加战争,则可武装之。组织“国际海峡共管委员会”,根据和会决议的原则,研究并管制有关外国军舰在战争时期与和平时期透过海峡的问题。1936年,土耳其、、、、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签定了《》。根据该约,国际海峡共管委员会解散,海峡的管理权归还给土耳其。公约规定:处于战争状态或面临侵略威胁的情况下,土耳其可禁止任何国家的军舰透过海峡;和平时期,商船可自由透过海峡,战争时期,与土交战国的商船不可透过海峡;和平时期,(原则上指苏俄的黑海舰队)可以经海峡驶往地中海。《蒙特勒公约》至今仍是土耳其管理海峡的国际法依据。

  在希腊文中,博斯普鲁斯意为“牛津渡”,即牛可涉水之地,这源于。相传,万神之主宙斯爱上了珀拉斯戈斯王的公主爱莪,不料这一秘密被其妻天后赫拉发现了。于是,宙斯将爱莪变成一匹白色的小母牛,以逃避赫拉的报复。而爱莪则涉水穿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寻找避难所。

  土耳其海峡又称黑海海峡是土耳其境内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两海峡及它们之间的马尔马拉海的总称。它是黑海和地中海之间唯一的交通水道和战略要地。17世纪末以前,黑海是奥斯曼帝国的内海。1696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攫取亚速,使俄国成为黑海国家之一后,黑海海峡问题便具有国际性质,后又成为的一部分。黑海海峡问题的演变过程分4个阶段。

  1696年~1840年,沙俄在海峡占优势。18世纪后期,沙俄发动对土战争,侵占黑海北岸大片领土;迫使土耳其于1774年7 月21日签订《楚库克-凯那尔吉和约》,俄国商船获得自由通行海峡的权利。根据1833年俄土《》,沙俄进一步获得海峡只对沙俄一国军舰开放的特权。1833~1840年间,海峡实际上处于沙俄控制之下。

  1841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海峡平时对外国军舰封锁,战时开放与否取决于土耳其。《温卡尔-伊斯凯莱西条约》缔结后,俄、英对海峡的争夺加剧。1841年 7月13日,英、法、奥、普、俄、土 6国签订《》。这是对海峡制度作国际规定的第一个多边条约,实际上废除了沙俄的特权。

  沙俄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1856年的《》重申1841年《伦敦海峡公约》的原则。1871年《伦敦海峡公约》再次确定海峡对外国军舰不开放的原则。1878年确认《巴黎和约》和1871年《伦敦海峡公约》关于海峡制度的决定仍然有效。1913年德国插手海峡问题,进一步激化俄、德两国的矛盾。1915年3月12日,沙俄同英国达成《》,规定战后俄国有权兼并海峡和。随后法国参加了这一秘密协定。

  1920年~1935年,平时和战时任何国家军舰均可自由通过海峡。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政府宣布废除1915年《君士坦丁堡和海峡问题秘密协定》。1920年协约国一度占领君士坦丁堡,利用其在海峡的优势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1923年7月24日签订的《洛桑协议》规定:平时和战时一切军舰可自由通过海峡,仅对军舰的艘数和吨位作有限限制。苏俄政府未批准这一协议。

  1936年迄今,苏联等黑海国家军舰平时有权自由通过海峡,非黑海国家军舰通过则受一定限制。在土耳其政府建议下,1936年召开,讨论修改《洛桑协议》。会上,土耳其代表力争海峡对任何国家军舰封闭。英国代表坚持要求将黑海视为国际公海,反对对非黑海国家军舰通过海峡作任何限制。同年7月20日签定《蒙特勒公约》,规定黑海国家平时有权自由通过海峡;非黑海国家派遣进入黑海的军舰类型、吨位和在黑海停留时间则受到限制;交战国军舰不得通过海峡;如土耳其参战或受到战争威胁时,有权允许或禁止任何军舰通过海峡。1945年 8月,苏联政府要求土耳其政府同意在两海峡建立军事基地以及土、苏共同组织海峡防御。1950年土耳其政府宣布拒绝苏、土共管海峡的要求。《蒙特勒公约》仍然是关于海峡制度的现行国际公约。

2001年9月,“瓦良格”号通过黑海海峡 (摘自:独沐秋风的博客)

1999年7月,澳门公司雇用一艘拖船,拖着“瓦良格”号开始了漫长的航程。启航前,买方要求在舰艉的明显位置标明即将落户的新港名称。因此,在“瓦良格”的名字旁边,出现了英文“KINGSTOWN”字样(金斯敦,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首都)。当该船驶抵土耳其北部黑海水域,通过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在第三国的提醒下”,土耳其政府加以拦阻,强行命令“瓦良格”号退回黑海。随后在8月,“瓦良格”号又试图通过海峡,又遭到土政府的拦阻。“瓦良格”号被阻挡在黑海中,漂荡了很长时间后,又返回原海港……【锈蚀得好厉害】

    土耳其方面以“船体过大、影响博斯普鲁斯海峡其它船只正常航行”为理由,拒绝“瓦良格”通过。于是,中国与土耳其开始了长达一年半之久的谈判……

2001年9月,土耳其政府终于同意让“瓦良格”号通过海峡。11月1日,土耳其天气晴朗,博斯普鲁斯海峡风平浪静。土有关当局从凌晨起暂时关闭了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的海峡,以便让中国澳门创律公司购买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船体通过。上午8时,晨雾散尽,这艘没有动力的庞然大物,在11艘拖船拖行和12艘救难、消防船的前呼后拥、护航拖带下,进入曲折狭长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瓦良格号”以4节航速缓缓前进,到下午2时30分,终于安全驶过海峡最后一个危险的湾角,顺利通过了这一狭窄的水道,进入宽广的马尔马拉海。船队继续在夜晚时间通过,2日早晨进入狭长但曲折较少的达达尼尔海峡,当天下午进入爱琴海。

贯穿土耳其第一大城伊斯坦布尔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与相连的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通称土耳其海峡,是乌克兰和俄罗斯等黑海国家船舰出地中海的唯一通道,平均每年通航船只达5万艘。博斯普鲁斯海峡全长34公里,最窄处仅700多米,并有14处曲折死角,水流汹涌,时有海难发生。建在海峡之上的博斯普鲁斯大桥,横跨欧亚两洲,闻名全球,是前往伊斯坦布尔的游客必到之地。

中国租用了世界上最大马力的拖船——希腊籍的“尼柯莱.契克(NikolayChiker)”号,该拖船船长99米,属雅典一家海洋救难公司所有,最大航速19.5节,具有24000匹马力,大于土耳其海洋署稍早要求的16000匹马力。据主管海峡事务的土耳其海洋署专家表示,当无航行动力的“瓦良格”号通行海峡,遭遇强大风力和水流或大角度的海峡弯角时,需要大马力的拖船在后“刹车”,避免冲撞两岸。【海上】

    美国伊克诺斯空间成像公司(IKONOS)拍摄的商用卫星图,瓦良格号通过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

11月3日,由6艘拖船拖曳的“瓦良格”号航母在爱琴海斯基罗斯岛附近的国际海域遭遇前所未有的风暴,它与拖船连接的拖缆相继被刮断。这个庞然大物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海上失去了控制,横冲直撞。“瓦良格”号脱离拖船之后漂向埃维亚岛,距该岛岸边只有80公里。不过,希腊商业海运部表示,这艘航母并无沉没或搁浅的危险。救援人员竭尽全力拯救,花费很长时间,基本控制了船只。一架希腊救援直升机在航母甲板上着陆,把船上的七名船员,包括三名俄罗斯船员、三名乌克兰船员和一名菲律宾船员送到雅典以西的一个军用机场。经体检,医生证明他们情况良好。11月7日,3艘拖船和1艘希腊船只用拖缆固定住“瓦良格”号,最终将其控制住。
这艘航空母舰船体从风暴中脱险后,经地中海,穿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不允许其通过),出大西洋,经加那利群岛的拉斯帕尔马斯,2001年12月11日绕过非洲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经莫桑比克的马普托,2002年2月5日通过马六甲海峡。2002年2月11日晚抵达新加坡外海,2月12日进入南中国海,2月20日进入中国领海。


    2002年3月3日,历尽艰险的“瓦良格”号航母终于抵达大连,胜利结束了航程15200海里、耗时4个月的艰难远航。


    锈迹斑驳的“瓦良格”号航母孤独地停泊在大连港51区码头。初来乍到,2002年4月27日

    瓦良格当时的停泊位置以及早期GoogleEarth图片,红圈处为瓦良格当时的停泊位置。


    突然有人发现客机在大连降落之前会经过老瓦上空,于是爬墙党变成了航拍党!

 艰难的远征:瓦良格驶往大连途中    【环球网军事综合】

  1995年12月,库奇马总统访问了北京。1996年1月,文传电讯社(InterFax)引述随总统出访的副总理阿那托利·基纳赫的话说,中乌正在为乌克兰未完成的“瓦良格”号运往造船厂一案进行谈判,他表示“瓦良格”号最终有可能在中国进行解体作业。


  1997年,驻港中资机构创律集团(同年柯受良驾车飞越黄河的赞助商)总裁助理、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生姚柏良等人前往乌克兰常驻,洽谈购买事宜。而《简氏防务周刊》则刊登了一条似乎是在人们意料之中的消息:《瓦良格号开始解体作业》。实际上报道有误,拆解的并不是船体本身,而是船上已安装的各种设备(参见一楼的1997年卫星照片)。

Limitada,香港创律集团的子公司)通过竞标,以2000万美元(实际总共花了一亿美元)的代价买下“瓦良格”(筹款过程可谓艰难,曾先后两次向乌国申请延期付款,当然代价是要罚息,又是一笔额外的支出。之后因为欠债又和国内公司打了多年官司),声称要将其改造成一个大型海上综合旅游设施——包括迪斯科舞厅、旅馆和博彩设备等,日后将其停泊于澳门附近海域。当时有人质疑,说澳门附近海水浅,停不下这种大船,除非以后还要深挖航道;而且“瓦良格”的船体舱室低矮,不适宜改装为休闲场所。而澳葡当局则明确表示,拒绝“瓦良格”号未来在澳门停泊。

Cape号拖船,拖着“瓦良格”号开始了漫长的航程。启航前,买方要求在舰艉的明显位置标明船旗国的母港名称。因此,在“瓦良格”的名字旁边,出现了英文“KINGSTOWN”字样(金斯敦,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首都)。据说,在航母被拖走的那天,身患重病的船厂厂长马卡罗夫曾泪流满面,在位于海边的造船厂疗养院目送了“瓦良格”号的“最后一程”。


  不料,当该船驶抵土耳其北部黑海水域,准备通过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在第三国的提醒下”,土耳其政府加以拦阻,强行命令“瓦良格”号退回黑海。随后在8月,“瓦良格”号又试图通过海峡,再次遭到土政府的拦阻。“瓦良格”号被阻挡在黑海中,漂荡了很长时间后,又返回原海港……


  土耳其方面以“船体过大、影响博斯普鲁斯海峡其它船只正常航行”等为理由,拒绝“瓦良格”通过。西方媒体也借机纷纷大肆炒作“威胁论”。中国与土耳其从此开始了长达一年半之久的谈判……


  “瓦良格”受困黑海期间,创律公司每天向ITC公司支付8500美元,每个月还必须向乌克兰港口当局缴付1.7万美元的停泊费。ITC的拖船船员因为长期无法脱身而深为不满,徐增平总裁更是因此损失惨重。徐总后来回忆说,当时可谓是内外交困,屋漏偏逢连夜雨。因为恰好当时是金融风暴之后,“香港困难重重,内地的东西还得维持住,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以降低成本和费用。”


  当时,土国总理府和外交部都倾向放行,但主管海洋事务的国务部长米尔札欧鲁(Ramazan Mirzaoglu)坚决反对。1999年12月19日,美国由幕后转到台前,驻土耳其大使皮尔森会见了米尔札欧鲁,表达了美国政府对“瓦良格”号的关切。2000年3月3日,米尔扎欧鲁应美国政府的邀请访美两周。临行前,他向总理艾西费特呈交报告,详述“瓦良格”号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可能发生的技术问题,建议拒绝中国的要求,禁止让“瓦良格”号通过海峡。与此同时,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办事机构也一直上蹿下跳,四处游说,企图阻止“瓦良格”号来华。


  ITC公司的 Joop Timmermans 先生据理力争,他说将“瓦良格”号拖过海峡其实比驾驶一艘15万吨油轮穿越海峡更容易也更安全。但米尔扎欧鲁则说,要么你让这艘船自身拥有动力,要么你把它拆成碎块运走,否则别想通过海峡。


  2001年3月发生了一件怪事:一架不明国籍的降落在“瓦良格”号的飞行甲板上,三个人跳出来进行了一番测绘后,在拖船船员来驱赶时又驾机飞走了,临走前还用粉笔在甲板上写下“法国人到此一游”("The French was here." )。


  在此前后,中国与土耳其之间一直进行外交接触。中国承诺,将完全负担“瓦良格”号通过海峡的安全保险以及可能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并且将从中国派遣几艘大马力的拖船,协助拖行“瓦良格”号,以保证通过海峡的航行安全。


  2001年7月,原本站在米尔扎欧鲁一边的土耳其军方,态度开始转变。总参谋长凯维芮柯鲁应邀访问北京,受到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接见,军方立场改变(众所周知的军火出口),并在8月初照会总理府,“建议放行”。而土政府也提出,要求中国开放对土耳其的旅游,争取每年有200万人次中国观光客到土耳其,可为土耳其创造20亿美元的外汇。


  2001年8月25日,土耳其国家安全委员会作出决议,同意让“瓦良格”号通过其海峡。土耳其国务部长兼政府发言人居瑞勒代表总理艾西费特,当天启程前往北京,向中国政府告知这项结果。


  另一方面,土耳其海洋署向中国提出“瓦良格”号通行海峡时必须具备的20项安全条件:


  1. 10亿美元的“风险保证金”;


  2. 中国官方提供书面保证;


  3. 必须委由国际认可的保险公司担保;


  4. 护航“瓦良格”号通行海峡拖船数量必须增加一倍(即由中国最先提出的8艘增加为16艘,并且必须是高马力拖船);


  5. 通行海峡时,全舰四周必须灯火通明;


  6. 舰上必须配置锚链及拖缆收放机械组及人力组以备必要;


  7. 舰上因此必须安置发电机以启动机械及照明;


  8. 舰上必须成立无线电通讯网以保持安全联系;


  9. 在通行海峡之前,土方得派技术监督小组至舰上检查安全条件是否齐备;


  10. 中国安排之拖船须由土耳其海洋署及海岸防卫队专家指挥;


  11. 为防范未然,舰上及陆上均须配备消防队应变;


  12. 通行海峡时,如海面起雾必须停航;


  13. 通行海峡时,如海峡遇大风必须停航;


  14. 通行海峡时,如遇水流汹涌突变时,必须停航;


  15. 海峡视线不及五公里时,必须停航;


  16. 舰上必须有领港员;


  17. 通行时,海峡两端禁止其它船舶通行;


  18. 舰上不得装载油料或物;


  19. 通行时,有关航行安全、装备、技术及人员调度指挥均须听从土耳其方面指挥;


  20. 通行曲折狭长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时必须在白昼进行,通行宽广的马尔马拉海峡得在夜间进行。


  11月3日,由6艘拖船拖曳的“瓦良格”号航母在爱琴海斯基罗斯岛附近的国际海域遭遇前所未有的风暴,它与拖船连接的拖缆在9级大风中相继被拉断。这个庞然大物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海上失去了控制,横冲直撞。“瓦良格”号脱离拖船之后漂向埃维亚岛,距该岛岸边只有80公里。不过,希腊商业海运部表示,这艘航母并无沉没或搁浅的危险。救援人员竭尽全力拯救,花费很长时间,基本控制了船只。一架希腊救援直升机在航母甲板上着陆,把船上的七名船员,包括三名俄罗斯船员、三名乌克兰船员和一名菲律宾船员送到雅典以西的一个军用机场。经体检,医生证明他们情况良好。11月6日,拖船Haliva Champion号上的水手Aries Lima在试图固定拖缆时殉职。11月7日,3艘拖船和1艘希腊船只用拖缆固定住“瓦良格”号,最终将其控制住。

  2001年9月,中国政府派出一个由交通部官员和航运专家组成的代表团访问土耳其,就“瓦良格”号通过海峡问题进行具体磋商,并作出了全面的安全承诺。在极短期间,中国备妥了土耳其当局要求的多项安全措施:租用了世界上最大马力的希腊籍拖船;同意给予“国家担保”,负责可能涉及的赔偿问题。

  中国在“瓦良格”号上装设了小型雷达、全球卫星定位系统、VHF无线电通讯设备、电子罗盘及发电机等航行安全设施,土耳其政府对此表示满意。


  “瓦良格”号原定10月25日启航通过土耳其海峡,不料风浪突起,拖带“瓦良格”号的拖船缆绳也因风浪太大而断裂。“瓦良格”号通过土耳其海峡的第一关——博斯普鲁斯海峡,自24日起也阵雨不断,视野狭窄的坎德里弯角,弯度80度,暗流汹涌,不适庞大且无动力的“瓦良格”号通行。土耳其海洋署下令停航,等待天气好时再说。为了确保“瓦良格”号在“最低危险程度”下通过海峡,中方多次组织拖船在黑海口演习施带“瓦良格”号的作业。


  11月1日,土耳其天气晴朗,博斯普鲁斯海峡风平浪静。土有关当局从凌晨起暂时关闭了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的海峡,以便让中国澳门创律公司购买的“瓦良格”号母舰船体通过。上午8时,晨雾散尽,这艘没有动力的庞然大物,在11艘拖船拖行和12艘救难、消防船的前呼后拥、护航拖带下,进入曲折狭长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瓦良格”号以4节航速缓缓前进,到下午2时30分,终于安全驶过海峡最后一个危险的湾角,顺利通过了这一狭窄的水道,进入宽广的马尔马拉海。船队继续在夜晚时间通过,2日早晨进入狭长但曲折较少的达达尼尔海峡,当天下午进入爱琴海。

  “瓦良格”号是前苏联第二艘根据“载机巡洋舰”工程设计方案制造的航空母舰,在上世纪80年代,它曾红极一时,令西方海军瞩目。


  但随着前苏联的解体,“瓦良格”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被闲置长达10年之久。


  1995年,随着中国提出购买意向,这艘航母再一次受到世界媒体的关注。


  处理费用高
俄乌两国反复谈判


  在前苏联解体后,“瓦良格”号航母变成了乌克兰的财产,但依然在俄罗斯海军舰队编制内。而想要完成“瓦良格”号剩余的32%的建造工作,至少需要2亿美元资金的支持。“瓦良格”号就这样被长时间遗弃在尼古拉耶夫市的海岸边,其间,俄罗斯也曾与乌克兰方面商谈“瓦良格”号航母的赎买问题,但均以失败而告终。


  主要原因是乌克兰向俄罗斯提出了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天价。在乌克兰眼里,“瓦良格”号航母价格远远超过了其自身价值,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国防潜力。


  迫于美国压力
拆成空壳卖中国


  最终在1995年,“瓦良格”号正式退出俄罗斯海军的编制,并以偿还债务为由送给了乌克兰。乌克兰迅速地找到了“瓦良格”号的潜在买家中国。


  此时,一直力图“围堵”中国的美国政府开始向乌克兰施加压力。迫于压力,乌克兰政府将“瓦良格”号的舰载武器装备或拆或炸,除保留上层建筑外,“瓦良格”号几乎成了一个空壳子。


  1999年,乌克兰终于与澳门“长乐旅游与娱乐公司”签订协议,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将“瓦良格”号出售。该公司当时购买航母的理由是,将其改造成一个大型海上综合旅游设施。


  但没过多久,事情的真相便浮出水面,中国海军才是“瓦良格”号的真正买家。


 控制水道拒通过
土耳其出难题


  “瓦良格”号在从黑海驶向中国途中,在土耳其被拦截。理由是,土耳其担心,该航母通过其领海博斯普鲁斯海峡时会碰撞伊斯坦布尔大桥。


  中国政府与土耳其展开16个月的协商后,于2001年11月终于将“瓦良格”号从博斯普鲁斯海峡带出。


  经过600多个昼夜
巨舰抵中国


  “瓦良格”号航母经地中海穿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不允许其通过),出大西洋,经加那利群岛,2001年12月11日绕过非洲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经莫桑比克的马普托,2002年2月5日通过马六甲海峡。


  2002年2月11日晚抵达新加坡外海,2月12日进入南中国海,2月20日进入中国领海。


  经过600多个昼夜,行驶1.5万海里(约2.82万公里),2002年3月4日,“瓦良格”号航母终于抵达航行的终点大连。其间所花费的引渡费和通关费分别为500万美元和50万美元。

  中国租用了世界上最大马力的拖船——希腊籍的“尼柯莱.契克(Nikolay Chiker)”号,该拖船船长99米,属雅典一家海洋救难公司所有,最大航速19.5节,具有24000匹马力,大于土耳其海洋署稍早要求的16000匹马力。据主管海峡事务的土耳其海洋署专家表示,当无航行动力的“瓦良格”号通行海峡,遭遇强大风力和水流或大角度的海峡弯角时,需要大马力的拖船在后“刹车”,避免冲撞两岸。

  贯穿土耳其第一大城伊斯坦布尔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与相连的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通称土耳其海峡,是乌克兰和俄罗斯等黑海国家船舰出地中海的唯一通道,平均每年通航船只达5万艘。博斯普鲁斯海峡全长34公里,最窄处仅672米,并有14处曲折死角,水流汹涌,时有海难发生。建在海峡之上的博斯普鲁斯大桥,横跨欧亚两洲,闻名全球,是前往伊斯坦布尔的游客必到之地。

美国伊克诺斯空间成像公司(IKONOS)拍摄的商用卫星图,瓦良格号通过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

“瓦良格”号穿越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峡两岸最新一期2018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