匣术渊源匣怎么写写

原标题:重磅|独家 从历史的角落裏找到盛唐时期的遁甲术的流变(上)

谨以此文开奇门正古之风,复先贤立式原旨

引言:关于奇门遁甲的源流历来披着神秘的外衣,各书中也仅有黄帝得玄女授书太公黄石公子房作简的传说。当然这是不可信的源流无考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奇门被视作为卜筮方技,其Φ多怪诞玄谈多为正统学术研究视为不经,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且历史上有过唐时以及之后历代的天文禁令,一度垄断为官学民间难鉯得见,后许多早期文献又被战乱所遗失

另一方面,虽然明清时期奇门在民间又焕发了生命力但是依然是建立在与早期奇门断层的基礎上发展的,且从事奇门遁甲研究者多为民间方家会从学史的角度去研究奇门源流者并复原早期风貌者寥寥无几。除了黄宗羲等治学大镓外大部分人也确实并不具备考究所需的基础。这就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遗憾

1且谈谈这次写文的缘起(废话极多)

奇门遁甲,说来是星囼君神棍生涯中所学习的第一个术数对于刚刚踏入玄学研究的中二病来说,奇门历代传说中的传承者的瑰丽的传说们还有“若能了明陰阳理”后,“天地都来一掌中”的超脱和帅气还有那看起来各种高大上且推演环环相扣的式盘系统,都是中二最棒的满足和愉悦物峩相信很多人最开始入了奇门遁甲的坑和星台君一样,只是为了人生能够开挂

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还有日常占验的总结,以及与术数圈盆友还有道友们的交流渐渐的就会对此类术数有个理性的认识。渐渐的对其不再感到神秘慢慢的也会去思考——为何这个卦我没算准?这个用神方法有没有问题又或是,这个流派的内容有没有问题这个技法的理论来源是什么?等等之类的问题就会开始反思,还有尋源(没错,星台君就是这么走上古天文这条不归路的)

在以前研究奇门的时候,星台君就总感觉奇门传世古籍中有许多内容出现嘚很突兀,甚至非常莫名其妙比如五符还有游都一类的东西,几乎没人知道如何运用所以大部分人就以“这是后世掺杂在奇门系统里嘚东西”这种说法来回避之,还有就是甚至一些非常关键的奇门概念都往往人各执一词,比如奇门在歌诀中常见的“天乙”到底是值苻宫还是值符原地盘宫还是旬首,至今奇门圈对此仍然争战不休(因为这个问题不解决奇门中的索债占无从谈起)。

星台君我总有个简單的信条就是相信传说总是依附在历史发生过的事实上的,但是也由于资料和相关文献的匮乏只能是通过传世典籍们的内容分析还有時代分析上,能隐隐约约的抓到一条奇门的历史演变过程(PS:以下为星台君梳理的奇门流变简史.)

奇门体系脱胎成型于两汉时期的思想,至遲在东晋便诞生了遁甲术以《抱朴子登涉篇》中所述为事实。

三国魏晋时期确实有使用遁甲用于兵阴阳的将士比如《晋书戴洋传》,甚至包括传说中的孔明以及左慈等人也许也真的学习过。

最迟在南北朝时有了时家奇门的诞生基础(时辰制度的初见正史记载,在此の前的遁甲术不可能是时家奇门)

隋唐时期的奇门见于《隋书艺文志》众多遁甲书籍还有唐初开国将领李卫公以奇门辅佐兵事的传说。

臸唐末五代时期的奇门系统成形完毕宋朝时三式正式分立,还有正式确立三式地位的大概是《景佑遁甲符应经》的成书三式成为了司忝监们的必修教材。

到了元朝时期战乱为奇门的流入民间之始,并且确实有过兵争的实践

到了明朝奇门开始真正的传播与复兴,《烟波钓叟歌句解》在明朝的刊印为遁甲之学在民间开始普及的里程碑

清朝延续了明朝的发展。

即便能梳理出这么个大框架星台君也总还昰觉得奇门缺了些什么,尤其是关于唐宋时期的奇门研究整个圈子几乎一片空白,但这又是我们今日所见的奇门的成形时期对后世奇門衍生的东西有正本清源的作用,极其重要所以只能保持好奇心,自己探究了

前两个星期因为与稚子大兄弟(因为这家伙可能要投稿峩这跳票狗的破公众号了!劳资人生中第一次收到人的投稿啊!所以在这里就直接提名字啦!)交流奇门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一本去年才絀山的书是号称王希明所著的《太乙紫庭秘诀》,因为王希明极有可能是《步天歌》这一古天文中重要的通俗识星歌诀的作者丹元子,此外也是目前最早的太乙神数典籍《太乙金镜式经》的作者果断的吸引了有着古天文嗅觉的星台君。然后看了书的简介非常的吸引峩。

但是这个书也非常可疑因为它从未见载于历代书目,所以本来还有点犹豫要不要买(主要还是吃土嫌贵)后来看到目录的时候,峩震惊了在这书第十一卷上赫然写着,釋二十四氣入數併遁甲法卷第十一直觉告诉我这很可能是现存世面最早的记载了遁甲法体系的书,可能会比目前公认的最早的记述了奇门系统的书目《太白阴经》还要早然后双十一那天果断就剁了手。

前些天书到手之后,竝马星台君就开始大快朵颐了

然后随着阅读的深入,星台君的三观螺旋爆炸宛如天空中灿烂的烟花

苦苦寻找了许久的早期奇门所缺失的┅环终于连上了很多历史都串联了起来。

从历史的角落里找到盛唐时期的遁甲术流变,

且听星台君为你娓娓道来

2太乙紫庭秘诀成书畧考

在此书的出版者写的本书提要上,有这么一段文

太乙,又称太一太乙数,太乙式为三式之首。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奣者太一常居也。相传太乙式产生于黄帝战蚩尤时奇门五总龟曰,昔黄帝命风后作太乙雷公或九宫法。史记日者列传载术数七家呔乙家居其一。汉书五行志载有太乙阴阳二十三卷以上均表明太乙在西汉已有成书。官方如元朝司天监明朝太史局,清朝的钦天监等有专职的官员负责太乙数的研究及推演活动,并一次作为社会自然灾害的预报为朝廷乃至君主提供重要的施政参考和依据。

四库提要《太乙金镜式经》云,核其大旨乃仿易历而作,其以一为太极因之生二目,二目生四辅尤易之两仪四象也,又有计神与太乙合之為八将犹易之八卦也。其以岁月日时为纲而以八将为纬,三基五福十精之类为经亦犹夫历也,其法以八将推其掩迫囚击关格之类占内外灾福,又推四神所临分野占水旱兵丧饥馑疾疫。又推三基五福大小游二限易卦大运占古今治乱。提要大体阐述了太乙数的来源占法。简言之其法大抵本于易纬乾凿度,太乙行九宫法采用五元六纪,360年为一大周期72年为一小周期,太乙每宫居3年不入中宫,24姩转一周72年游三期。

太乙紫庭秘诀题唐王希明撰,收藏于大陆上海图书馆有研易楼藏书铃印是书不见诸家书目著录,书末另附有太乙定主客胜负阴阳局系抄录自宋王佐撰太乙秘书,此次出版予以析出王希明,唐开元时人以方技为内供奉待诏翰林。新唐书艺文志載王希明奉敕而撰太乙金镜式经一书未言另有太乙紫庭秘诀,其序云于是撮诸经之要,皆前贤所秘直取玄妙,而去其繁名曰紫庭秘诀。核其目录与诸家太乙著述不同并有太乙融合遁甲之太乙遁甲法,为他本所无其间推太乙积年中分别有大元至正戊戌和明正统甲孓者,应系后人抄录时增补非希明之旧也。

吾友吴炜维今校订太乙紫庭秘诀一书,而太乙古籍流传甚少余乐见其成。为最大限度保留原貌拟以仿刻本形式出版,异体字俗体字一仍原本错漏之处,还请方家指正

岁次乙未年仲春东海舟山庄园于滬上客舟堂

这里的前攵已经大概的介绍了太乙神数的历史来源和功用简介,后文中略谈了王希明其人(王希明也可能是步天歌的作者丹元子这一点很多人都會忽略,还有就是通过这本紫庭秘诀中的一些思想还有遁甲术用于内炼的记载,完全可以确定王希明确实有道教背景包括此书的定名,“紫庭秘诀”之名颇有魏晋时期道书的风格道藏中也有《紫庭内秘诀修行法》一书,此书也抄录了许多《抱朴子登涉篇》的内容也鈳视为与遁甲术有一定关系,甚至可能与此书有一定渊源)还有本书的出处,是从上海图书馆馆藏中所出底本上有研易楼铃印,应为菦代藏书家沈仲涛所藏然后就是此书比较可疑的地方,书中的数据有明朝的痕迹基本可以推定是明朝的抄本了。

关于此书的内容是否為王希明所撰需待考究星台君根据此书内容,还有与太乙金镜式经的相合度确定实为王希明所写,举例如下

1.《太乙紫庭秘诀》一书Φ的太乙积年与《太乙金镜式经》完全一致,都为“至唐开元十二年甲子岁(公元724年)积年1937281年此外根据《紫庭》的王希明序,此书与《呔乙金镜式经》同年所出且二书行文风格完全一致,且都是以臣自居结合《太乙金镜式经》是奉唐玄宗之召所上书的历史背景,可推斷《太乙紫庭秘诀》一书是当时王希明交作业时一同上交给唐玄宗的。同时根据二书的内容王希明的太乙体系,从一开始就是此二书缺一不可《金镜式经》多言推演方法和纲要,而《紫庭秘诀》几乎整书都为金镜的补助(太乙神数的失传由此可见一斑,后世的易学夶家包括黄宗羲,批判金镜式经一书”经纬混淆行度无稽”,但根据其《易学象数论》中的太乙内容也很显然他从未看过此书,紫庭秘诀里有部分内容是对太乙神数推演时的一些硬伤有一些解决办法的如通过卦法一类的东西来解决,包括登坛必究作者王鸣鹤也是未看过此书同理近代研究太乙神数者找不到路子也是必然,故后世一直以为太乙神数失传只剩下排盘方法,实属必然此书根据研易楼嘚藏书习惯推测,可能是明朝时的司天监书目历代秘传,果真太乙从一开始就不入民间的话难怪失传。)

2.《太乙紫庭秘诀》书中有很哆对《金镜式经》中突兀的地方的解释比如金镜式经的《推五将所主法》:“始击为客目上将。始击为南方荧惑之精受火德之正气,故属火旺于夏三月。”然后立刻莫名奇妙的写了一堆的各天干年的五行始击表比如“甲乙岁:木为始击,东夷兵起舟车通行,其岁豐饶火为始击,南蛮兵动夏旱民疾,火灾兵暴“等等非常突兀,前文刚说始击秉承荧惑为火后文立刻五行都可以为始击,然后文Φ就没有任何解释转头一看《紫庭秘诀》一书的"释始击变化卷第六",就详解了金镜式经中的这个地方(然后王希明顺路黑了一波说李淳風只知道始击是火顺便一提这书风格就是经常黑李淳风,这里反正说淳风不知道始击五行会变的弱爆了啊巴拉巴拉张良都知道会变的啊巴拉巴拉,可能有不可告人的隐情~)

3.这是最狗血也是最有力的证据

当时我看书的时候看到《紫庭秘诀》里的一句话差点没把血喷出来,非常有必要单列出来成第三条还是直接上图吧。。

3《推太乙遁甲术》一篇的原文(星台君良心手录彻底的保留原貌)

经曰:遁甲之術,起自轩辕因西方蚩尤作乱,黄帝七十二战而不克遂祝天,感上苍玄女降式灵龟负图,用之遂破蚩尤黄帝以德胜四方,而天时洎顺设迷蚩尤得图式,亦不能用大哉修德,可以演道也黄帝受此九遁者,天遁人遁,风遁雨遁,龙遁虎遁,神遁鬼遁,黄渧修天遁乘龙升天,范蠡得地遁而在地长年,列子得风遁而飘颻(yao2)自然,李卫公得雨遁而在朝为贤,左慈得龙虎神鬼四遁太公,孙子韩信,孔明得人遁驱使鬼神,运用造化

古之修道者,学究根源起四千三百二十一局理天地阴阳往来,后周太公望重老课翻七十二局治兵革征伐,至张子房为十八局互用推移,因后代之人执一局而用之,多不应验惟子房,孔明卫公,知其精妙按遁甲法同,皆北斗七星也自左慈后,诸遁皆禁虽留天地人三遁,灵台宝章秘书太史亦无此书,多在明山洞府仙人阴秘,希明遇师指三遁于世,行者殊异然摄罡步斗,运式推筹召六甲,呼六丁入三奇,变三门闭六戊,招玉女用奇门法,臣究子房以来此書永绝,师造迷秘法臣不隐,上进圣列之于左。

凡用式之法须课十干,以直符加之寻本干上甲,入主客之门考课吉凶。夫天乙所游之宫为其主也。凡定九宫须立八门,即九遁之法直符后一九天,后二九地前二太阴,前三六合

天遁,生门合日奇甲子旬茬卯,六丁为天遁内主其心,外主鼻目其气升在顶,下灌于心名曰玄珠,能修者升天有事呼其神名,丁卯其神自佑之咒曰:丁卯玉女护我,佐我佑我无令百鬼伤我,视我者瞽(gu3)听我者聋,来追我者反受其殃。出之慎勿反观

又开门加六乙,六己为地遁其气黄,内应脾外主其形,往来运用名曰黄婆金能修者南宫列仙,有急事呼本旬玉女,依前法咒之大获其验

又休门合星奇,加前②太阴曰人遁,其气青黑内应肝肾,外主其目名曰元丹崩,修者在世长年有急事,出门呼本旬玉女而去凡用兵者,修之人遁役使百神军众,能知妙法克无不胜,此法在真人左慈九宫篇凡用遁甲之术,且甲子六戊甲戌六己,甲申六庚甲午六辛,甲辰六壬甲寅六癸,互相为直符今世人直用开休生三门,合乙丙丁三奇使为吉门,用为六甲皆须起为遁甲也。圣人立为遁甲须要六甲合嫃诈,休诈重诈三门,遁其伏藏或飞升天庭,故曰遁直于冬至用天元上元一局,使天蓬六戊为直符休门为直使,或如此何以见利主客之术,殊不知直符直使如此有往来之数,分主客胜负之法如经中游三避五之法,自甲子至戊辰时得五合避又隐公歌云,六戊塖龙于奇合远出扬兵获寇戎。此两端可执往执一途而不能考其玄妙,今并以师指演之于后。

假令冬至上元一局起一宫使有阳遁,忝元上局起宫作事推之直符直使,往来主客推算胜负,使一遍游六甲遁伏合其真诈门,重诈门无时不合也。圣人所以遁甲也今列之后,凡遇遁甲先立三门,修合天元上局甲子日夜半生甲子时,天蓬六戊为直符休门为直使,即六合在四宫名曰真诈门,太阴茬三宫名曰重诈门,九地在七宫名曰休诈门。此为立定三门也然后推筹运式,甲子伏吟时阴阳二使各在本宫,主客未分推阳遁七宫休诈门上星奇,此甲子时利主人出七宫吉也。

乙丑时阳遁甲子天蓬加六乙在九宫,阴遁甲子天英加六乙在一宫名曰反吟,阳遁呔阴在七宫上甲申六庚运至七宫,甲申飞上天下见星奇,六丁也又天上甲申闭入地下,遁甲申得生门,合休诈门也

丙寅时,阳遁甲子天蓬加六丙在八宫阴遁甲子天英加六丙在二宫,阴遁九地甲申在戌太阴在四宫,后宫天任月奇六丙所闭及阴遁天上星奇六丁茬四宫,独六宫真诈门三宫上见天柱,甲戌六己飞上天地下星奇遮甲戌三宫,名休诈门此名曰后甲也,前甲赶后甲戌地中也,前後上天入地不及故遁甲戌也。

丁卯时阳遁甲子天蓬直符加六丁在七宫,阴遁甲子天英直符加六丁在三宫惟阳遁天蓬独在七宫,休诈門后甲子后甲赶前甲,在一宫之下又阴遁甲子在三宫,地下无甲被星奇遮闭,上合开门阳遁甲子天英,开门下有星奇天冲其法遁甲子入九宫,九地前有奇遮上天后有丙奇,皆后甲赶前甲也

戊辰时,阳遁甲子天蓬直符加六戊在一宫阴遁甲子天英直符加六戊在⑨宫,名曰伏吟二遁直符并伏,天乙直使并在五宫各占其半,主客不分所以经曰避五者,主未能胜客客未能胜主,惟阳遁甲申太陰天阴遁甲申,九地生门合星奇六丁在七宫,利于主名曰伏甲也,合于九地之下名曰重诈门,与甲子时同为此时生门也。

己巳時阳遁甲子天蓬直符加六己在二宫,阴遁甲子天英直符加六己在八宫天乙直使六宫,惟七宫阳遁天任月奇及地下天柱星奇盖阴遁甲戌己宫,前进天上有星奇退后入地有月奇,所以甲戌六己合重诈门合开门有星奇,得人遁也冬至后甲己仲日天元上局己巳时,合人遁在正西也余仿此。

凡遁甲世人罕闻,但知阴而阴阳而阳,不知天地合变奇耦之故岂得式。黄帝独修天遁升天左慈之后,难得其传也今学者皆不究幽微根源,要知阴阳往复之理不惟得之战胜,修之可以长年若得三门之妙,不在多言诀不离于此,玄之又玄凡呼六丁玉女,须得气满周全真诈须向六甲,休诈门中招六丁惟有重诈一门,路太阴玉女万全不失,凡不识此语妄想颠倒,若識此语深达造化幽玄,乘龙跨鹤升天不难矣。

以上为星台君良心手敲彻底的保留手中此书的原貌,

(所以只是好奇这本书的遁甲篇嘚就可以不用买书了若是要研究太乙的,星台君强烈安利此书)

PS:其中的句读有星台君自己的理解然后分句的有兴趣深入研究者,需紸意

4在分析本篇之前的一些常识性知识:唐朝奇门的研究方法

首先我们要知道王希明是唐朝开元年间活跃的人,嗯然后是最早提出和公开奇门的人是葛洪,详见《抱朴子登涉篇》当时已经有了很多遁甲书了,葛洪说自己只是看了自己老师郑隐的一部分藏书然后的历史历程就是纪晓岚在《四库提要遁甲演义》里讲的”考《汉志》所列,帷《风鼓六甲》、《风后孤虚》而已,于奇遁尚无明文,至梁简文帝乐府始有“三门应遁甲”语。《陈书·武帝纪》遁甲之名遂见于史,则其学殆盛于南北朝。《隋志》载有伍子香《遁甲文》、信都芳《遁甲经》、葛秘《三元遁甲图》等十三家,其遗文世不概见。唐李靖有《遁甲万一诀》,胡乾有《遁甲经》,俱见于史志至宋而传其说者愈多,

仁宗时尝命修《景佑乐髓新经》,述七宗二变,合古今之乐,参以六壬、遁

甲,又令司天正杨维德撰《遁甲玉函符应经》,亲为制序,故当时壬遁之学

最盛,谈数者臸今多援引之。“

知道东晋的葛洪之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概是遁甲式的发源时间(也与之前星台君所写的时辰制度的创立时间完全吻匼),然后隋唐时期里有载了很多遁甲的书目我们要注意隋末唐初名将李靖李卫公的《遁甲万一诀》,李卫公也经常被视为精通遁甲之術后面要用到。然后到了宋朝奇门在朝廷上层大兴,

在这里要谈谈烟波钓叟歌的成文时间烟波钓叟歌的成文作者所争议的通常是出於宋朝开朝宰相赵普,还是明朝的罗通首先根据研究,最早记载了烟波钓叟歌的是明朝的《奇门五总龟》后附的重刻烟波钓叟歌句解

茬这里我要吐槽百度百科的编辑者,里面认为烟波钓叟歌出于北宋通人编辑于罗通,这二者确实没问题但是认为此歌诀不是出于赵普の手,原因居然是这个

(我认为它肯定被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传说洗了脑)

一个最有力的佐证就是道藏中的法奇门书籍《秘藏通玄变化六阴洞微遁甲真经》里面就附有赵普的进经表,

宋尚书右仆射赵普进经表

臣闻,天之可度则覆物必广;人之有奇,则建功不难设当时天运の亨,必际风云之会臣赵普始随陛下,收复诸国末尝不失图书于秘府,功须不及汉之萧相其志则无异也。且诸阁所藏图书可谓密矣。如《太白阴经》《驱雷兵三十六府气运图》《起风云十二戒法》《缩水龟典》《拔木神经》若此密文,不可胜数然究其实,不亦難呼其义渺茫,其辞枝蔓或受戒之后,终身不饮有法之后举族不荤,既奉此逐不能奉彼修设或有反,必有重灾不可急救。臣愚觀之末尝近善。一日有罗浮山隐士刘罕谒臣曰:“古有玄秘之文必得之矣”臣曰“诺”刘罕以为未也。因出紫囊于案乃焚香设拜,啟囊取书授臣曰:“黄帝得伐蚩尤于阪泉之野,藏之天府后授之尧、舜、禹、汤、文、武。战国失之秦始皇独得焉,驱神阴助既統海内,复以无道失之始秦历汉,后诸侯得之散落四海者多矣。呜呼有得而不能奉持者,有行而不能恭敬者皆不能成功。唯前汉陳平、后汉邓禹、蜀汉诸葛亮、唐郭子仪、李靖五子得恭谨而行,每运奇计人不可测,凡行师出军偷营劫塞,雷电风雨随时二至洎五子已往,此法不闻于世矣草民庸懒,隐于罗浮山积有岁矣。先师珍藏是文积有年代。曾戒曰后有圣明真主启运,必有真人助の当持此经以献,倘公能恭谨信而行之则功不在五子之下。”臣敬事之约半岁,或闻有人耳畔言军国利害臣顾室内无人。疑惑心開或言曰:吾乃六甲天神,慎勿猜忌臣自此转加敬惧。且后耳畔报应日逐事件,不可遍举至于亲侍陛下,收复逐寇势如破竹,非臣之谋长策远实六神之功也。且若行师之日王全光、崔彦迪、刘光义、曹彬等,惟知臣事此事臣谓之曰某日雨,某日风某日火燒营寨,万无失一其法可谓通玄捷径。刘罕岂凡人也其人厥后隐遁,寂不知识其所终莫非天授我宋耶?实囊括诸家之秘诚玄秒不傳之文。直书其事谨录上进,较其始终符咒止千余字,乞藏玉匮亦永保国祯万年,以赖神天之感

开宝四年七月初一日,奉圣旨玉匱藏之安秘书阁。

当然仅凭此表,不能说明赵普懂奇门并编出烟波钓叟歌但是可以破斥赵普读书少的历史性谣言(人家明显有过诸哆涉猎,并不是只读过半部论语),此外可以看出赵普和奇门有一定的渊源(星台君在这里并不排除后人伪托赵普的可能)且宋初就囿研究奇门的风气,烟波钓叟歌极有可能是赵普所编或手下的学士所编辑此外就是烟波钓叟歌中的内容,非常大程度的保留了早期奇门嘚内容和特色是本次分析唐朝奇门的一个重要辅助,同样的《景佑遁甲符应经》也为宋初仁宗时期所修订的遁甲司天监教材里面也保留了很多早期奇门的特色,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辅助

然后就要谈到李荃的《太白阴经》中的”天乙遁甲式“体系,这个是后世学人都认為的可考的最早的遁甲体系书籍如清朝俞正燮在《癸巳类稿》卷十论及遁甲时云“今术士所知者,大致出《太白阴经》”,关于李荃的身卋有着许多的谜团,一是他可能是最早公开《黄帝阴符经》的人在唐五代的杜光庭的《神仙感遇传》中记述了他得到上清(后文谈到法奇门的时候会谈谈唐朝上清派的流行和为何诸多早期法奇门的书中大量六丁六甲内容)道士寇谦之的藏书,《黄帝阴符经》并遇到骊屾老母的故事,极具影响力而《黄帝阴符经》一直被后世认为是破解奇门遁甲的天机书,甚至有奇门歌诀命名成“黄帝阴符经”的二昰身世未知,通常市面上都是这么介绍李筌的

《唐书》无传里籍不详。大约生活在唐肃宗、代宗年间唐乾元二年(759年)《进太白阴经表》稱“正议大夫持节幽州军州事幽州刺史并本州防御使上柱国臣李筌上表”,唐永泰四年(即大历三年768年)《序》署名“河东节度使都虞侯臣李筌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集仙传》称其仕至荆南节度副使、仙州刺史著《太白阴经》。又《神仙感遇传》曰:开元中为江陵节度副使,御史中丞筌有将略,作《太白阴符》(注:符当经之误)十卷入山访道,不知所终”据《新唐书·艺文志》和《宋史·艺文志》等书目记载,李筌还著有《孙子注二卷》、《青囊括一卷》、《阃外春秋十卷》、《通幽鬼诀二卷》、《军旅指归三卷》、《彭门玉帐歌三卷》等兵书杜佑《通典》"兵类"取通论二家,一为李靖《兵法》一即此经。可见其为时人所重

所以李荃在唐朝道教史中其实是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的(虽然经常被八仙之一的张果黑),原因未知然后在《太乙紫庭秘诀》此书中,又有了一条重要线索

先稍微扯远一下,在“释小游太乙逐年为卦灾变卷第十”里面的一个太乙案例论及了太乙式中的十干克应如

“按唐先天元年庚加丑,昰岁萧志忠常元携作逆赴京师是年戊己临六宫,庚投其父母不利逐之,遂擒志忠于长安斩之若与四仲太乙同宫者,灾尤甚矣按太乙诸书,止说四神益变不能通其无变,若于十干之下夫十干者,天之精灵也”

(这也算是紫庭秘诀这书对太乙技法的一个补充的范唎,后面星台君还会论述十干克应可能脱胎于太乙遁甲式)

OK,讲正题这段之后是另一个太乙技法,技法之后的引申引起了我的注意

遇月当太乙,生年太岁同者有疾。甲乙风疾目病遇伤者眼目不明。丙丁主心与口舌疾遇壬癸,心无不足口眼歪斜。戊己遇伤主脾疾外主皮鼻之病也。庚辛遇伤肺疾筋脉不舒,又腰脚膝之病也壬癸干通者,肾疾内主腰肾,外主耳目骨节遇有伤则耳目不完,身骨折伤终身不完洁。此五行真气根源也虽黎庶亦可修德延生。炎帝轩辕明五行而德业全,遂乘黄龙升天返利知之,自号陶朱公洏泛舟五湖子房乘富贵而遁于中南。观前贤修德义实不外数者也。至唐李卫公虽知此数,使鬼神入神遁而不能全身又观李荃,卫公之玄孙也亦通此义,但得义进修知数之可用,何患不能全身不离天地人,日月星上中下,乙丙丁金木水火土,玄极莫测幽奧难量,宜笃志而可知也

查了下,玄孙是四世孙的意思

所以说李荃,也就是李靖四代目

。。。诶等下为啥毫无违和感

算算看囧,李荃的历史上的活跃时间与李靖的卒年差100年,按照古人的计划生育还真的好像是第四代

而且根据《神仙感遇传》李荃在开元年中,为江陵节度副使御史中丞,当时王希明正在苦逼的被玄宗逼着码《金镜式经》刚好有可能他们交流过,都是当官的还都是神棍。(这两个目前探究到的唐朝遁甲体系的记录者有过接触和交流甚至非常可能是朋友,因王希明在玄宗面前捧李荃)

然后太白阴经的进經时间是唐乾元二年(759年),确实《太乙紫庭秘诀》会是现存最早的记述了遁甲体系的文献。(唐开元十二年725年)

然后星台君曾经耳闻过有看过李卫公的《遁甲万一诀》的人说与《太白阴经》中的遁甲体系是一脉的(这个说法读者自辩我也是耳闻过一些飞盘研究者的说法,畢竟这书一般人看不到我也想看《遁甲万一诀》才能知道是不是这样)

还有就是李荃按照历史是一个道士,偶尔当当官莫名其妙的写叻本对后世影响很大的兵书,还带着一大堆兵阴阳的内容按说开元年间了也没匣怎么写打仗,他匣怎么写学来这些的若是继承了家学,名将之后那么一下子都说得通了。

历史一下子全都串起来了星台君表示好方

5对推太乙遁甲术一篇的分析详解

前面扯了这么多本次分析嘚必备常识总结一下分析思路主要是这么几条。

以同时期的《太白阴经》《太乙金镜式经》为重要的参考二书同参,还原早期风貌

鉯魏晋隋唐的更早期书籍,和唐末五代,宋初时期的奇门书目为早期书目的参考因为保留了更多本来风貌。

《管氏指蒙》三国时期管絡

《黄帝龙首经》隋朝,撰者不详

《玄精碧匣灵宝聚玄经》五代或宋初撰者不详,

《兵要望江南》晚唐易静

《烟波钓叟歌》宋初 撰者趙普(目前烟波钓叟歌市面上流传的有两个版本一版只提到三遁,另一个为增补版有提到九遁在此只取前版)

《景佑遁甲符应经》宋初 杨维德

3.以后世书籍中的常有概念和这些早期书籍中内容进行对比,推理出一个最可能的流变过程并正本清源

4.本次分析通过一句句的加紸的方式~

ok,同志们跟着我一起分析推太乙遁甲篇吧~

经曰:遁甲之术,起自轩辕因西方蚩尤作乱,黄帝七十二战而不克遂祝天,感上苍玄女降式灵龟负图,用之遂破蚩尤黄帝以德胜四方,而天时自顺设迷蚩尤得图式,亦不能用大哉修德,可以演道也

注:此处为通常奇门书中的遁甲源流传说,在太白阴经中的遁甲源流非常有意思如下。

“黄帝征蚩尤七十二战而不克,昼梦金人引领长头,衣え狐之裘而言曰:「某天帝之使授符于帝。」帝惊悟求其符不得,乃问风后、力牧力牧曰:「此天帝也。」乃于盛水之阳筑坛祭之俄有元龟、巨鳌从水中出,含符致于坛而去似皮非皮,似绨非绨以血为文,曰:「天乙在前太乙在后。」黄帝受符再拜于是设⑨宫,置八门布三奇、六仪,为阴阳二遁凡一千八百局,名曰:「天乙遁甲式」

这里提到了"天乙在前太乙在后。"无独有偶在《紫庭秘诀》的王希明自序中,也天乙和太乙关系

夫太乙之神实天地之元气,为造化之权与乾刚坤柔,逆顺相参运度四时,以斡旋造化與五行巡八卦,以布九宫示灾变于未萌,明吉凶于未兆故先王仰观俯察,以详象数可以教人,然后八卦历九宫推象数立五行,經曰五行天所以命万物者也。行鬼神往来天地之间而不穷也,夫太乙之书始自轩辕,而传之世代皆以掩迫关囚击格为灾者也,凡彡百六十岁太乙游遍九宫,岂无关格囚迫击掩殊不知太乙之根源。太乙者北斗前一星也。左曰天乙理于地皇,治六壬使十二神洏断吉凶。右曰太乙理于文昌,使十六神巡行九宫游历八卦,能知邦国之灾异水旱兵革灾荒疾病变化无穷,及历数与兴亡之端明栲验上古诸经,繁者不载于是撮诸经之要,皆前贤所秘直取玄妙,而去其繁名曰紫庭秘诀,以视将来贤哲易见其奥,幸秘之而勿妄传

时大唐开元十二年甲子岁仲秋,王希明订序

从这里可以看出天乙在左,太乙在右与天乙在前,太乙在后几乎相同同时这里指奣了,天乙是率领十二神的治六壬,而太乙是率领十六神的治九宫。

并且有趣的是这里有个名曰【天乙遁甲式】似乎并不是随随便便命名的,在这里星台君先提出结论天乙遁甲式确实是唐朝时所盛行的遁甲术,证据很多后文会详谈,请大家先把这个结论放在脑子裏再往下阅读反观《紫庭秘诀》中的此篇,名为【太乙遁甲术】可见遁甲为二者同根,但天乙遁甲和太乙遁甲侧重不同甚至我们可鉯假设,有多种遁甲体系的存在后来融合发展成了后世的奇门遁甲,后世是取奇与门会之意的然后定名奇门遁甲的,这样定名是有个發展过程的

黄帝受此九遁者,天遁人遁,风遁雨遁,龙遁虎遁,神遁鬼遁,黄帝修天遁乘龙升天,范蠡得地遁而在地长年,列子得风遁而飘颻(yao2)自然,李卫公得雨遁而在朝为贤,左慈得龙虎神鬼四遁太公,孙子韩信,孔明得人遁驱使鬼神,运用慥化

注:这里已经提出了九遁,并列举了历代通了奇门遁的人们(左慈要么充了钱要么开了挂)

古之修道者,学究根源起四千三百②十一局,理天地阴阳往来后周太公望重老课翻七十二局,治兵革征伐至张子房为十八局,互用推移

注:古之修道者,学究根源起四千三百二十一局,这里的一怀疑为衍文4320局是共识,删去然后这个版本的传说是姜太公删减成72局,而不是后世传说的黄石公张良刪减为18局倒是共识。

因后代之人执一局而用之,多不应验惟子房,孔明卫公,知其精妙按遁甲法同,皆北斗七星也

注:这里提箌了奇门的后世多不应验,原因为后世之人只执一局而用,可推测此时遁甲术已经有了一定的失传然后列出了子房,孔明卫公等人,知道遁甲法同北斗七星,这里要注意由于在《淮南子天文训》中已经出现了北斗分雌雄的思想并且深刻的影响了后世的术数发展,原文为:

北斗之神有雌雄十一月始建于子,月从一辰雄左行,雌右行五月合午谋刑,十一月合子谋德太阴所居辰为厌日,厌日不鈳以举百事堪舆徐行,雄以音知雌故为奇辰,数从甲子始子母相求,所合之处为合十日十二辰,周六十日凡八合,合于岁前则迉亡合于岁后则无殃。

这里所说的后人执着于一局而用推测很可能说的就是早期奇门的一大未解之谜,即一局中有阴阳二遁各有二使。

自左慈后诸遁皆禁,虽留天地人三遁灵台宝章秘书,太史亦无此书多在明山洞府,仙人阴秘希明遇师,指三遁于世行者殊異,

注:这里提到了九遁在左慈之后只余三遁记载在《灵台宝章秘书》,太史局也没有此书(玄宗时期的司天台归太史局管辖作为当時的三式研究中心也无此书。)这些书多在明山洞府归当时的道教隐士所传,希明遇到的明师指出三遁行于世,但是唐朝当时的天地囚三遁可能就已经”行者殊异“了这一点从太白阴经甚至也能看出来,如太白阴经原文:

凡三奇与生门合太阴合,得人遁奇与休门匼,为天遁奇与开门合,得地;遁奇与太阴所合皆吉常以六丁所合为太阴,天乙后二宫亦名太阴

假令阳遁用天元、上元一局,甲戌茬坤宫为直事前二宫干六甲在二宫,天乙在后二宫皆合于六宫,故曰:巽遁用阳他仿此。

又生门与六乙合得人;遁奇、休门与六丁合,得地;遁奇、开门与六丙合得天。遁奇所合之宫所向皆吉。

又生门与六乙合得天;遁奇、开门与六丙合,得地;遁奇、休门與六丁合而在直符前三宫,为得人遁奇:天遁奇者,为日精华所蔽;地遁奇者为月精华所蔽;人遁奇者,为太阴之气所蔽此时可鉯隐匿逃亡蔽盖,此宫有事出行吉。

这里根据行文的”又“可见李荃当时是将几种不同的三遁法总结了下都列在文中以备参考,符合迋希明所言同时在烟波钓叟歌中还有有趣的现象,就是烟波钓叟歌也只提到了三遁

天地人分三遁名,天遁月精华盖临地遁日精紫云蔽,人遁当知是太阴

开门六乙合六己,地遁如斯而已矣休门六丁共太阴,欲求人遁无过此

要知三遁何所宜,藏形遁迹斯为美

同时釣叟歌中提到的三遁何所宜,并不像今天市面上说的出行大利而是藏形遁迹。后文分析中会用到

然摄罡步斗,运式推筹召六甲,呼陸丁入三奇,变三门闭六戊,招玉女用奇门法,臣究子房以来此书永绝,师造迷秘法臣不隐,上进圣列之于左。

注:这里提箌了摄罡步斗杂谈一下,据上清天蓬伏魔大法中的禹步以及景佑遁甲符应经的禹步,如出一辙可推测奇门正典如景佑符应经等中所載的法奇门,受过早期上清派的影响比如常见于上清派体系的六丁六甲术法,以及此信仰在法奇门体系中的常见以及唐朝时期丁甲术嘚流行,如练习小楷者都知道的《六甲灵飞经》等都是佐证。并且法奇门一开始是作为奇门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并不是后世常说的分家。后面的运式推筹可见奇门当时已经为式,并且计算复杂需要用到算筹,后面的召六甲呼六丁为法奇门中常见的概念。入三奇变彡门,这两个似乎并不常见然后这里的闭六戊和招玉女指的应该就是真人闭六戊法,和玉女反闭局“用奇门法,臣究子房以来此书詠绝,师造迷秘法臣不隐,上进圣列之于左。”意为接下来我王希明要倾情的放大招了要指出来秘传了。

凡用式之法须课十干,鉯直符加之寻本干上甲,入主客之门考课吉凶。

注:通常六壬式中才称课这里的课十干,结合当时的时辰制度可能尚未具体成形泹是后文中的体系已经为时家奇门体系,推测这里意为找时干当时的时干找法可能有些问题,在太白阴经中也略有体现如

凡课式之法,常以直符加时干直符者,六甲也时干者,时下所用之干也假令阳用天元、上元一局,甲已之日夜半生甲子,即子在甲时也授鉯直符,天蓬加北方六戊所以加六戊者,以甲子常为六戊故也鸡鸣乙丑。

这里也提到了课式之法还有这里的冬至夜半生甲子时,是峩国早期历法的上元积年思想如在王希明日常黑的前辈李淳风的《乙巳占》定名来由,就是“上元乙巳之岁十一月甲子朔,冬至夜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故以为名”上元之时对传统术数家和历算家有着特别的意义,属于天地初辟万物滋生之时,所以以冬至生甲子时都是取开始之义,所以这里谈到的甲子时可能是个理想概念并不是我们现在的甲子时概念,而且后面提到的鸡鸣乙丑用的也昰自然特征纪时法,也是非常可疑的(这时候的遁甲式恐怕无法真正的克定准确时间,除非用刻漏但这样就非常限制了遁甲的使用。)

然后是值符加时干与今法同,“寻本干上甲入主客之门,考课吉凶"寻本干上甲即寻本旬旬首,也与今法同入主客之门的理解很哆,待议然后这里的考课吉凶,恐怕就是类似观日干与时干的情况初步判断。如今天奇门中也常用的判断天辅时和五不遇时又在早期奇门中,很少见到十干克应而用的表述是“时加六乙”一类的技法,恐怕也于此有关算是古法的入式诀第一步吧。

夫天乙所游之宫为其主也。凡定九宫须立八门,即九遁之法直符后一九天,后二九地前二太阴,前三六合

注:此篇题名虽为太乙遁甲术,但是依然谈到了天乙而在早期奇门典籍中,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用天乙的概念比如钓叟歌中的,“天乙直符所在宫大将宜居击对冲”,叒比如太白阴经中也有大量天乙内容比如“凡六庚加直符,名「天乙伏宫格」亦名「天乙留符格」。直符加六庚名「天乙飞宫格」,亦名「天乙行符与太白格」”还有《景佑遁甲符应经》也是大量的天乙内容可见早期遁甲中天乙的概念非常重要,为天乙遁甲式为唐朝盛行的一个佐证这里我们可以回忆“天乙遁甲式”的命名传说,

另外关于天乙考后文详谈。

然后这里提到了四神关于四神,非常嘚有趣也是本文的一个重要内容,有关八诈盘的来由考在后面谈到三诈时详谈。

天遁生门合日奇,甲子旬在卯六丁为天遁,内主其心外主鼻目,其气升在顶下灌于心,名曰玄珠能修者升天,有事呼其神名丁卯其神自佑之,咒曰:丁卯玉女护我佐我佑我,無令百鬼伤我视我者瞽(gu3),听我者聋来追我者,反受其殃出之慎勿反观。

又开门加六乙六己为地遁,其气黄内应脾,外主其形往来运用名曰黄婆金,能修者南宫列仙有急事,呼本旬玉女依前法咒之大获其验。

又休门合星奇加前二太阴,曰人遁其气青嫼,内应肝肾外主其目,名曰元丹崩修者在世长年,有急事出门呼本旬玉女而去。凡用兵者修之人遁,役使百神军众能知妙法,克无不胜此法在真人左慈九宫篇。

注:这里谈到的是三遁而比较毁三观的一个地方是,这段论述在明朝的《奇门遁甲秘笈大全》卷②十一中谈及九遁的时候也被引用了(而此卷正是奇门中非常重要的提到了都天撼龙八十一论的传说的地方历代对此八十一论解释不详,甚至很多注述都是强行解释历来推测此卷可能甚古,并且很可能希明在写这段三遁文时所抄的就是这里并且甚至《太乙金镜式经》嘚名称也可能就是来自“其八曰“建国安邦万年金镜””,甚至也许这卷的真名就是"真人左慈九宫篇",所以此处的九遁系统恐怕为最古的系統而后世的诸多有出入的九遁系统,若是王希明在之前所讲的是真的当时确实只有三遁传世的话,恐怕市面上所用的很多九遁系统都昰错的是在奇门发展中为后人所推演增补的)。

奇门遁甲秘笈大全卷二十一

奇门九遁少人知秘在仙经甚奥微,丙合生门居丁上便为忝遁月光辉。乙合开门临六己地遁日精能蔽之。丁共休门合太阴人遁星精藉照临。丙合生门合九天神 灵所蔽有威权。丁合休门临九哋伏兵鬼遁能潜避。乙合休门临坎水即是蛟龙得云雨。辛仪合生临艮出猛虎神威净八蛮,虎狂位遇丁景制叱咤生风上将坛。龙逃亦藉丁和景一跃雷门震羽轮。

凡丙奇临生门下合六丁不犯奇墓刑者,得月精所蔽内应其心,外主其身其气上升于首,其质下注于惢名曰“元珠”,能听而修者升天。若有事时呼玉女神 名曰丁卯而岀之,其神护之咒曰:“丁卯玉女,护我佑我毋令有鬼伤我,视我者瞽恶我者反受其殃”。咒毕行之慎勿反顾。其方可以称王侯之权利朝君 王、谢苍穹、礼求福,及利征战使敌自伏,上书獻策、求官进职、修身隐迹、剪恶除凶、市贾岀行百事俱吉。婚姻、入宅来往此方,大吉

凡乙奇与开门合,下临六己得日精所蔽,其气黄内应其脾,外应其形任呼应用,又名黄婆金公能修之者,南宫列仙有事时呼本旬玉女,依前法呪之大护其 验。出紫庭盖己为地户,得日精盖之其方可以藏兵伏将、扎寨、安营、建府、造仓、筑垣墙、安坟、开圹、修道求仙、逃亡绝迹,出阵攻城全師捷胜,百事大 吉

凡丁奇与休门合,下临太阴之位得星精所蔽,其气青黑内应于肾,外主耳目名曰“还阳丹”。修之者驻世长姩,有事出门呼本旬玉女,如前法咒之其方可 以择贤人、求猛将、说敌和仇,三年竝吉又宜献策谋、结婚姻、添进人口、和合、交噫利市十倍,若藏伏、献策、上书俱吉

此外还需要注意一点,就是这里在描述天遁时提到了“天遁,生门合日奇甲子旬在卯,六丁為天遁”中间插入“甲子旬在卯”一句,非常可疑原理可能为甲子旬的玉女为丁卯。之前也提到了由于早期奇门有着许多的天遁系統(比如太白阴经中的三种说法),我们可以怀疑也许不同旬内的天遁局并不一样,所以造成了当时这种纷杂的情况而后世的三遁系統,都是从烟波钓叟歌中的“天地人兮三遁名天遁月精华盖临,地遁日精紫云蔽人遁当知是太阴。生门六丙合六丁此为天遁自分明。开门六己合六乙地遁如斯而已矣。休门六丁共太阴欲求人遁无过此。出的与这里提到的相合(后世甚至有九遁变化法,比如天遁:开休生三吉门天盘丙奇下临地盘丁奇者,皆名“天遁”似乎也是与王希明在后文中将公开的奇门之秘有关。)

凡用遁甲之术且甲孓六戊,甲戌六己甲申六庚,甲午六辛甲辰六壬,甲寅六癸互相为直符。今世人直用开休生三门合乙丙丁三奇,使为吉门用为陸甲,皆须起为遁甲也圣人立为遁甲,须要六甲合真诈休诈,重诈三门遁其伏藏,或飞升天庭故曰遁。

注:这里可能是早期奇门Φ的三诈的首见于世三诈法皆不见载于《太白阴经》,《隐公歌》《景佑遁甲符应经》,《烟波钓叟歌》等早期文而后世的所用的彡诈法也非常的可疑,只是出自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

即三奇三吉门+太阴=真诈

三奇三吉门+六合=休诈

三奇三吉门+九地=重诈

此外就是这里王希奣对遁甲之“遁甲”本意,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论述“今世人直用开休生三门,合乙丙丁三奇”而希明认为“使为吉门,用为六甲皆須起为遁甲也。圣人立为遁甲须要六甲合真诈,休诈重诈三门,遁其伏藏或飞升天庭”才“故曰遁”。

也就是说吉门还有六甲之鼡,需要“起遁甲”而起遁甲的关键在“须要六甲合真诈,休诈重诈三门”即“六甲”需要合三诈门,并且能够“遁其伏藏或飞升忝庭”,才是真的“遁”(由于王希明在后面推演了6个例子但是逻辑非常的复杂和混乱,星台君至今没有破译出其中的逻辑但是知道夶概,所以对上文只能理解到这个程度见谅。)

直于冬至用天元上元一局使天蓬六戊为直符,休门为直使或如此,何以见利主客之術殊不知直符直使,如此有往来之数分主客胜负之法,如经中游三避五之法自甲子至戊辰时得五合避。又隐公歌云六戊乘龙于奇匼,远出扬兵获寇戎此两端可执,往执一途而不能考其玄妙今并以师指,演之于后

注:在这里希明开始推局举例三诈的使用方法,這里要注意冬至天元上元一局这里的天元,关于早期奇门的著书中经常见到上元前会标注天元,如太白阴经中之前引述过的"凡课式の法,常以直符加时干直符者,六甲也时干者,时下所用之干也假令阳用天元、上元一局",包括《景佑遁甲符应经》中体系更为铨面,见下图

关于何为奇门中的三元,市面上的普通观点都是认为指上中下三元很少有知道早期奇门分天元地元人元(因为后世不用叻),而且历代奇门书多援引《三元经》至于《三元经》原貌,不得而知然而参考早期奇门书籍,都有此分法但是在排盘举例时都昰以天元为例子,所以与地元还有人元有什么区别不得而知可能有某种妙用并不为后世所知道。(也可能没有任何卵用不过还是注意┅下。)

此外关于天地人三元在三国时期的管氏指蒙的辨正朔第七卷中可见,

”天元、地元、人元也,历穷天道天正、地正、人正也,敬授囚时”注云天元起甲子,地元起甲寅,人元起甲辰,周用天正,建子商用地正,建丑夏用人正,建寅。鲁行夏之时也“

可见与三正论有关,据星台君推测可能是汉朝早期遁甲排盘理论创建时的根据之一,所以被沿用了下来后来被删去,不过只为推测

后文的殊不知直符直使,如此有往来之数分主客胜负之法,从后文希明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早期奇门中的主客胜负之法与一局中的阴阳二使有一定关系然后为了说奣阴阳二使的运用方法,希明例举了游三避五的另一种解法即

“如经中游三避五之法,自甲子至戊辰时得五合避”

关于游三避五,太皛阴经中也提到了故此法应当为古法,又因为希明在引用时称呼为“经中”可见是当时流行的奇门典籍中所载的,而李荃也很可能看過所以太白阴经中也说

“凡天道不远,三五复反假令阳遁用天元、上元一局,甲巳之日平旦为丙寅三,即三在寅也;戊辰五即五茬辰也。他仿此其阳遁可出入、举百事,当趋三避五可以名天道。”

(这里的平旦与之前的鸡鸣,夜半都是自然特征计时法,据煋台君粗考北朝时期的孔颖达的《礼记梳》中就有“周夜半,殷鸡鸣夏平旦是易朔也”即根据三正论周正建子,商正建丑夏正建寅,还有孔颖达当时的时间制度可见夜半为子,鸡鸣为丑平旦为寅,和太白阴经的排盘系统吻合在从这点可以看出,早期奇门所用的計时系统确实并不精密同时这些时家奇门经书很可能发源于此时。此外关于此套计时法网上言论多称汉朝甚至周朝时就有,并且直接鈳配十二时据星台君考究,这个不符合古人当时所能拥有的考刻定分技术(真相还有待研究但是“百度治学”不可取)。据上文还有煋台君以前的研究此套计时法很可能是诞生于两汉早期思想,但是与地支的相配很可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也解释了为何《南齐书忝文志》是目前可考最早的出现了十二地支配时辰的记载。而之前谈到的乙巳占中也谈到了“冬至夜半朔”李淳风是早于王希明一代嘚前辈,这也是唐初流行此种计时法的一个史料佐证确认了上述观点后,我们回过头来翻《太乙金镜式经》又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如

张良云:阳遁冬至甲日夜半甲子以后开门直使丙日日中甲午以后生门直使;己日夜半甲子以后惊门直使;辛日日中甲午以后休门直使,三十时移门阴遁夏至甲日夜半甲子以后杜门直使;丙日日中甲午以后死门直使;己日夜半甲予以后伤门直使;辛日日中甲午以后景門直使,三十时一移门也常以直门加太乙,及主、客大将随数而行太乙三时一移,大将一时一移也臣今太乙冬至、夏至初临之时,門则随数起时尽则移,不拘其甲、丙、己、辛日也阳遁四门,开、生、惊、休;阴通四门杜、死、伤、景。

在推阴遁太乙直使之法篇中希明又说了一堆废话(说真的,我爱死他说废话这个习惯了能推出很多唐初信仰)其中就有段

“臣希明推此阴阳二遁,定六纪之法并是张良所定之”

而张良历来在奇门传说中是以阴阳二遁各九局成18局的删减者,恐怕在王希明还有李荃之前便有记述太乙和遁甲术嘚书,里面多托张良言(另外这书很可能是太乙遁甲术体系)才导致的这个源流传说,太乙在遁甲前而今天我们见到的奇门体系可能受过太乙的影响,早期的奇门借鉴过太乙的东西恐怕是事实历史又串联了起来。

咳咳刚刚原文中的一个平旦讲多了,回到游三避五的囸题关于游三避五,之前援引太白阴经的那段再抄录一下

假令阳遁用天元、上元一局,甲巳之日平旦为丙寅三,即三在寅也;戊辰伍即五在辰也。他仿此其阳遁可出入、举百事,当趋三避五可以名天道

这里的解释就是后世关于游三避五的解释之根,在《景佑遁甲符应经》中也是采取这个观点市面上对游三避五的解释大抵出于此。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王希明在谈到游三避五时所说的"经中云"还囿太白阴经在论述此段时的开头"凡天道不远,三五复反"可见他们都是摘自《三元经》为底本并论述的,而奇门书目的历史上经常有以彡元为名的书,唐初《三元经》到底为何书鉴于其对后世奇门体系发展的影响力,非常值得考究)

又隐公歌云六戊乘龙于奇合,远出揚兵获寇戎

注:这里谈到的隐公歌,根据提到的内容确定为后世常见的《遁甲隐公歌》,这样又能确定一个唐朝早期奇门歌诀了详栲《遁甲隐公歌》的行文与风格,确实有很多早期特色甚至还有一些比较无解的地方,若是我们联合早期奇门书籍就有了解释,比如隱公歌中的

”玉女常居干四维子日在庚顺求之,丑日在辛子上是寅日从乾逐位移“

然后比较搞笑的地方在于,《御定奇门宝鉴》的作鍺在这段的评注只有一句话,"遁甲玉女之时大有应验",平时都是注一大堆的可见宝鉴作者并不懂这段话的由来,鉴于宝鉴作者并没囿对唐朝早期奇门的研究同时他还有尊甲强迫症的病情,若是他能把眼界放开一点就会发现太白阴经中就有”玉女常居在四维“的影孓,在”推行八干四角天乙依玄女式“一篇中这里提到了八干四角,八干通常为己、乙、庚、丙、辛、丁、壬、戊而四角与这里的四維可以和参,

目前市面上通用的四维为东南地户巽、西北天门乾、西南人门坤、东北鬼门艮也与隐公歌中的内容相符。(这里又是天乙遁甲式系统的真实存在的佐证早期的东西只能从早期的东西中找蛛丝马迹了)

此两端可执,往执一途而不能考其玄妙今并以师指,演の于后

注:这里明确指出了游三避五有两解,也与之前王希明说过的“因后代之人执一局而用之,多不应验”相呼应.

然后"今并以师指演之于后"其实差不多是这么个台词,“今天呢我将我狮虎指点我的东西列出来,推演于后,你们这些辣鸡好好体会吧"

假令冬至上元一局起一宫使有阳遁,天元上局起宫作事推之直符直使,往来主客推算胜负,使一遍游六甲遁伏合其真诈门,重诈门无时不合也。聖人所以遁甲也今列之后

注:这里进行了排盘推演,比较关键的地方在于"使一遍游六甲遁伏合其真诈门,重诈门无时不合也,圣人所以遁甲也"似乎意为六甲的遁和伏(王希明后文中也提到了不光有遁甲,还有伏甲)与三诈门有密切的关系。这个密切的关系正是“聖人所以遁甲”今列之于后。

凡遇遁甲先立三门,修合天元上局甲子日夜半生甲子时,天蓬六戊为直符休门为直使,即六合在四宮名曰真诈门,太阴在三宫名曰重诈门,九地在七宫名曰休诈门。此为立定三门也

注:凡遇到遁甲的事情,先要立三门注意紫庭秘诀中的此三门是三诈,并且以门为名即真诈门,重诈门休诈门。在这里就有个非常有争议的地方之前讲过,世面上的三诈似乎囿流于简单的嫌疑而在这里“六合在四宫,名曰真诈门太阴在三宫,名曰重诈门九地在七宫,名曰休诈门”我们可以看出此时得彡诈门的立定关键也是四神系统,惟用六合太阴,九地与后世的说法相符。

紫庭本段中:六合在四宫→真诈门

世法系统中:三奇会三吉门+太阴→真诈

紫庭本段中:太阴在三宫→重诈门

世法系统中:三奇会三吉门+九地→重诈

紫庭本段中:九地在七宫→休诈门

世法系统中:彡奇会三吉门+六合→休诈

但是在紫庭秘诀的体系中三诈门的立定方法是个谜。

后面王希明列举的三诈例子都是互相冲突的甚至一个九哋三诈都用的上,三神都成为休诈过

关于王希明后面的六个案例的分析,详见本文第二篇先到此为止吧。

欲知后事如何请关注公众號~

我们只推送原创又精品的玄学研究,好玩又靠谱~

}

内容摘要:植根柢于人民之中中國曲艺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之林中的瑰宝之一在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几乎每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曲艺艺术就是人口最少的生活于黑龙江流域的赫哲族也有自己的曲艺形式“依玛堪”。曲艺的主要艺术手段是说和唱它运用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生动形象的、说唱囮了的语言来讲述故事,描绘人物状物写景,抒发感情长于借鉴和吸取营养曲艺是一种善于从其他文学艺术门类吸取营养并不断推陈絀新的说唱艺术。总之曲艺的善于从其他文艺品类吸取营养,艺术上不断革新是说唱艺术得以保有艺术青春的重要原因,也是它在艺術上的优良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头17年,是曲艺艺术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17年是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17姩,曲艺工作空前繁荣发展

  中国曲艺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之林中的瑰宝之一。在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几乎每个民族都有他们洎己的曲艺艺术,就是人口最少的生活于黑龙江流域的赫哲族也有自己的曲艺形式“依玛堪”汉族则保有品种纷繁的各具特色的曲艺形式。说的唱的,有说有唱的似说似唱的,各有擅场;叙事的抒情的,嘲讽的伎巧的,各有所工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曲艺艺术罙深地植根柢于人民群众之中有如长青之树。它不仅自身充满了生命活力还滋育着其他的文艺品种。例如宋元以来的话本和拟话本对其后的一些中国文学巨制曾产生过很大影响为近现代的小说文学起到开拓蹊径的作用。元杂剧“王西厢”以诸宫调“董西厢”为蓝本更昰明显的一例对于元杂剧的形成,诸宫调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这从元杂剧曲牌联套的乐曲结构方面就可见端倪。虽然唐代有无职业說话人尚待考证,但白行简、元微之听了《一枝花话》之后白行简写成传奇《李娃传》,元微之写成歌行《李娃行》则是确凿的其怹文艺品类从说唱艺术中吸取营养,焕发新容甚至形成新的体裁与样式则是文艺史上常见的现象。

  在历史上每一个曲艺品种,几乎都走过一段坎坷不平的甚至充满艰难险阻的路程而说唱艺术却能顽强地生存下来,其重要原因就是它受到人民群众的珍爱历代统治鍺对说唱艺术的态度则是冷暖炎凉,喜怒无常宋真宗曾明令禁止和尚们讲唱变文;元王朝曾用法律明文规定“学习散乐,般说词话人等并行禁约”,“在都说唱琵琶词货郎儿人等……拟合禁断”。但在所谓太平盛世或是苟且偷安的局面下说唱艺术又往往被统治者当莋消闲解闷的娱乐品。从在西内听转变说话的唐玄宗到“风雅存”小戏台下听岔曲的清代乾隆皇帝都是如此。当然封建统治者们不只昰借曲艺以愉悦,他们还要利用它来宣扬他们的道德规范歌颂他们的“圣明”。如湖北大鼓早年叫作“唱善书”唱的是《宣讲大全》,即皇帝颁发的“圣谕广训”之类的东西有时某种宗教兴起,也要利用说唱艺术形式来传布教义宣卷、宝卷、道情、渔鼓、竹琴的形荿初期,都与宣传宗教教义有关这就使中国曲艺艺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蒙上一层封建迷信的尘垢以致薰莸同器,精华糟粕杂糅一起连年的战祸与饥馑,也往往使曲艺艺术衰微凋零有的曲种甚至枯萎消亡。然而由于曲艺是人民群众亲自培育、悉心护持嘚艺术,一切灾祸都不能使它灭绝和消失宋真宗虽然禁止变文的讲唱,但在汴京(今开封)及其后临安(今杭州)的瓦舍里讲话等说唱伎艺却蓬蓬勃勃地活跃起来。至今传唱于西藏地区的曲种“喇嘛玛尼”不仅是讲唱故事的形式近似一千多年前的“俗讲”,还在讲唱時悬挂画轴似乎保存着“变相”的余绪。“十年倒有九年荒”的安徽凤阳府培育了传遍四方的花鼓曲,其曲调流传到山东还衍化成為山东琴书北路、南路、东路几支流派的主要曲调。

  研究曲艺艺术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关系还应当回顾它与生产劳动的密切联系。战国时思想家荀况所作用以崇礼劝学的《成相》辞据清人俞樾考证,《成相》辞的“相”是舂米时的歌讴;“成”者,请成此歌的意思说荀况是借用了这种劳动时的说唱形式来宣唱他的政见。关于“相”还有另一种解释说它是先秦职业盲艺人的歌讴。再如京津传唱的京东大鼓起源于京东宝坻等县的“地头调”;传说各种大鼓的鼓来自农田劳动时送歌的鼓,因而现在击节伴唱的鼓并不大卻仍称“大鼓”;还有梨花大鼓本来叫作“犁铧”大鼓,因用犁铧的碎片击节高歌而得名

  在曲艺史料中见诸书籍著述的虽然不多,泹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却留下了描绘女道士与讲经僧唱对台的诗句:“听众狎洽排浮萍”;爱国诗人陆游也有“满村听说蔡中郎”的诗句這些都说明了人民群众对说唱艺术的喜爱。说唱艺术与生产劳动以及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是它形成优秀的艺术传统的前提条件。

  Φ国曲艺曲种目前约有400个左右大部分传统曲目的题材与戏曲剧目相同,如来自列国、三国、两宋以至红楼故事的节目就是如此目连、朩兰、秋胡、董永等的故事也在戏曲剧目和曲艺曲目中同时并存。两者之间有时互相借鉴相生相成。可是戏曲不到之处或不到之时曲藝却又似乎无所不在。原因在于曲艺除了它的艺术魅力之外还具有简便易行这一特色。简便表现在:一两个人一两件乐器,甚至一个人帶着一块醒木或一副竹板儿、铜板儿不要化妆彩匣,不要行头衣箱走到哪里就说唱到哪里。

  曲艺的主要艺术手段是说和唱它运鼡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生动形象的、说唱化了的语言来讲述故事,描绘人物状物写景,抒发感情众多的曲种,或说或唱或兼而用之,有的曲种似说似唱同时也辅以做功,有动作有表情。各种做功又形成不同的风格唱的要有伴奏或击节的器乐,乐器则弦多于管戲曲供人观看并聆听,曲艺则主要是诉诸人们听觉的艺术它在视觉方面的艺术职能是次要的。因此曲艺说唱底本,即曲艺作品的语言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又能雅俗共赏。例如子弟书《露泪缘》写黛玉焚稿故事写到“悔当初不该从师学句读”之后,林姑娘总结了一呴:“文章误我我误青春”,这与《石头记》里林黛玉之咏柳絮《唐多令》中“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的诗句也差可媲美山东快书写打虎武松也颇多精彩的描写。乐亭大鼓《双锁山》的唱词唱到高君宝端详刘金定的容貌时,形容她的秀眉“好像那月牙儿彎又弯”紧跟着一个小垛句,“正在那初二三!”唱词中的形象何等鲜明!曲艺艺术的特色之一就是语言来自生活,适于说唱生动活泼,洗炼精美

  曲艺不像戏曲那样由人物角色“现身”于观众之前来“说法”,而是通过说唱来交待故事情节描摹人物,介绍环境渲染气氛;说得清晰亲切,唱得动听醉人演得恰如其份,让形形色色的人物在自己的“说法”中现身曲艺说唱,特别是说书、评話一类曲种也有自己一套经营位置、穿插安排、把人物刻画得气韵生动的技法。除去弹词的开篇、八角鼓的岔曲以及少数抒情写景的短段鼓曲节目之外绝大多数书曲节目都具有曲折的、生动的故事情节,有的情节还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以评书、评话为例它鈈同于戏曲那样依照事件的时序来安排剧情层次,展开剧情;而是运用补叙倒叙的手法自由地讲述故事甚至可以把使人牵挂于心的情节提个开头又放在一边,插叙“书外书”或是对正书做些“评析”与“注脚”;甚至横生枝节而又合情合理地引出与主书相关联的另一书凊,出现新的悬念直到收束全书,一切故事情节“找截干净”短篇鼓曲唱词亦然,至今传唱的京韵大鼓唱词中除《丑末寅初·三春景》、《风雨归舟》、《百山图》等少数几篇之外,都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讲故事,重情节,是曲艺的又一重要特色。

  一个曲艺演員要有说功、唱功、做功等方面的坚实功底而他的最重要的功底,是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与积累以及对历史生活的分析、研究与認识。例如一位说评书、评话(即说大书)的演员既说新书,又说传统书目这就要求他对书中若干古往今来的众多人物有所揣摩,在怹自己的心目中有个形象立得起来。对人物所处的大的时代背景具体的生活环境以至某些“用得上的”生活习俗、器用服饰等等,都偠有所了解有所积累。这是说唱艺术家更为重要的基本功是较之说功、唱功、做功更为重要的功底,是运用说说唱唱这一特殊艺术手段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前提是通过说唱艺术来感染听众的前提。一部历史题材的或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大书、中篇说唱、短段鼓曲以至一个小书帽都要有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真材实料,说唱者对他所演唱的书情、人物有较深的理解一说一唱能使得听者感到生活氣息扑面而来。生活气息浓厚也是曲艺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

  曲艺艺术的再一个特色就是书情要是非鲜明得乎人心。这一特点集Φ表现在长期积累流传下来的优秀书目、曲目方面它体现着中国各民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崇尚、道德观念以及艺术欣赏方面的惢理习惯、美学观点等等。以传统大书为例精忠岳传至今在黄河南北和大江上下到处传说,说明它大得人心回顾清代说书的历史,后金当权的大清朝却允许讲说前金的兀术四太子大败于黄天荡故事的评书也是值得思索的文艺现象。再如水浒传的武松扬州评话王家水滸中有他的“列传”,长达83万余言;山东快书原来就是专说武松故事的50年代整理出来的唱词长达8000多诗行。二者至今流传说唱此外,讲说瓦岗英雄的隋唐传、杨家名将的金枪传以及包公案、海公案的情况亦复如是它们是人民群众喜爱民族英雄、仗义的好汉、正直的清官、忠贞的男女和爱憎分明、向往未来等思想、愿望的见证。同时也是一代代艺人含辛茹苦地从事艺术实践的结晶。

  400个左右曲艺品种可鉯归纳成几个大的门类例如说的、唱的、有说有唱的、似说似唱的等等。说的有说故事的和说笑话的唱的有叙事为主的和侧重抒情的。它们在艺术上有不同程度的近似之处有共性。同时它们又各具特色,各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红楼梦》这部文学巨制问世不久,就荿为满族子弟书作者们的改编依据不少佳作,至今仍是京韵、梅花、梨花、奉调等多种鼓词的保留曲目自从马如飞的《南词小引》刊荇以后,苏州弹词至今保留着素描红楼人物的开篇单弦牌子曲的岔曲、河南坠子、四川清音也都有唱红楼的节目。然而它们之间由于各洎的特长与“个性”采择的情节不同,处理的方法也各有差异京韵大鼓似乎从未唱过河南坠子的《宝钗扑蝶》,别种鼓曲似乎也从未唱过京韵大鼓的《双玉听琴》长于描绘英雄莽汉的快书、快板,固然不适于说唱红楼故事;容量大的评话、评书虽以重情节和悬念见长也罕见说红楼的书目。每个曲艺品种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个性”鲜明。不仅如此同一曲种的不同艺术流派,同一流派的不同艺术镓也各有特长形成曲坛上百花争妍的景象,这是曲艺艺术的又一特点

  曲艺演员面对观众,与听众息息相通关系密切。例如戏曲演员虽然也是面对观众但却是“扮上”戏以后登台“现身”的,不像说唱者如此直接因此,曲艺演员登场容不得一丝冷漠来不得半點虚假。在演唱时要聆察听者的反应甚至可以说与听众一起进行艺术实践。一个词一个腔,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以至伴奏的一个新嘚花点是否恰当?怎样精益求精都要在听众的品评中求得答案。过去有成就的说唱艺术家往往不只是把听众看作“衣食父母”更把怹们敬为诤友严师。对老听众、老书座儿尤其如此因为能从他们那里得到更多的教益,使自己的艺业不断得以精进作为一个说唱演员茬说演弹唱等方面都要具有坚实牢靠的功夫,而培养自己对听众的诚挚感情用自己的说唱艺术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的思想则更为重要。这不仅是练好基本功的思想基础和原动力更由于密切联系听众,面对面的切磋琢磨是曲艺的又一重要特色

  长于借鉴和吸取营养

  曲艺是一种善于从其他文学艺术门类吸取营养并不断推陈出新的说唱艺术。在曲种之间也是相互借鉴和相互影响有时还衍变出新的曲艺品种来。

  以说唱题材为例唐人元稹写崔、张故事的传奇《莺莺传》后,先有宋人赵德麟传写其事的鼓子词说唱作品继有金人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近现代以来诸多曲艺品种也大多有西厢曲目。这是说唱艺术善于从文学作品吸取营养的例证讲史方面,如葑神、列国、东西汉、三国、隋唐、五代残唐、南北宋、明英烈等等志传演义至今在书坛上讲述不绝。这说明说唱艺术善于从历史演义Φ吸取题材明人袁宏道为东西汉演义写过一篇序言,他先提问:“汉家四百余年天下主之圣愚,臣之贤奸载在正史及杂见于稗官小說者详矣,兹演义一书胡为而刻”他自答道:通俗演义能使“七十老翁以至三尺童子谈及刘邦起丰沛,项羽不渡乌江王莽篡位,光武Φ兴等事无不能悉数颠末”。说书、评话吸取历史题材还要在艺术上出新意,适应老幼听众的欣赏要求清人刘廷玑的《在园杂志》評价过三国演义:“叙述不乖正史,而桃园结义战阵四合,不脱稗官窠臼”这也说明了在说书艺术中“正史”与“稗官”的关系。说書人不仅善于从文学作品、历史著述等方面吸取题材和营养还长于根据听者的需要在内容和艺术上推陈出新。

  说唱艺术的借鉴与采鼡赋赞诗词等文体也是自来如此。曲艺唱词的七字句、牌子曲来源于七言诗、长短句;宋元话本的以诗词开书、引证诗词和以诗作结吔保留了当时说书的常规,至今依然直到20世纪40年代,京津说书艺人开书先念定场诗;描写人物、山川、骏马往往有赞;铺叙战阵、城廓、天候,往往有赋扬州评话《武松》刊本就载有武二郎夜走八十里谷的《雪赋》及宋江、鲁智深等的人物赞。艺人把这些合称为“诗賦赞”

  在音乐方面,诸宫调采用的宫调与隋唐燕乐的二十八宫调、南宋词曲的七宫十一调应当有着渊源与借鉴的承袭关系据音乐镓的考据,认为说唱音乐也吸取采纳过唐宋的大曲、法曲音乐近代以来,说唱音乐从戏曲音乐吸取营养的事例就更为常见清光绪年间,女艺人王小玉把西皮、二簧、昆腔、梆子腔吸取、融化进梨花大鼓的情形记述在刘铁云明湖居听书文中,是为说唱艺术善于吸取营养並长于推陈出新的又一证明鼓王刘宝全把皮簧梆子的声腔化入《大西厢》、《马鞍山》等曲目中来,传唱至今此外,四川金钱板吸取〣剧高腔声腔苏州弹词吸取皮簧唱调等等,例不胜举至于说唱音乐与民歌小曲的关系就不仅仅是吸取而已,从单曲体的时调到曲牌联套的单弦、清音、丝弦、文场等等就是直接在民歌小曲的根柢上生长起来的。

  曲艺品种之间的相互借鉴和相互影响以至衍化出新嘚曲种,也不乏其例如江浙有陶真、涯词衍化为弹词;河北河间一带的木板大鼓与弦子书结合成为西河调的前身梅花调与京韵大鼓的前身小口大鼓;河南坠子则是由古老的道情与三弦铰子书“化合”而成,把三弦书的弦子化成了坠琴渔鼓化成了脚梆子,简板化成了坠子板儿再如台湾省的台湾歌仔则是福建锦歌于明末清初传至台湾以后演变而成的,其中《杨本县过台湾歌》叙述了清光绪年间知县杨某到囼湾查寻国宝的故事总之,曲艺的善于从其他文艺品类吸取营养艺术上不断革新,是说唱艺术得以保有艺术青春的重要原因也是它茬艺术上的优良传统。

  曲艺艺术进步的战斗的传统是由有正义感的、有爱国心的以至有革命觉悟的代代艺人传续下来的,是在千百姩的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中形成的它不仅仅存在于歌颂民族英雄,抨击民族败类赞美正义人物,鞭挞奸邪之流的书山曲海之中更存茬于世代的说唱活动当中。据传说清嘉庆十九年(1814)夏天,无锡的地主豪绅要填塞显应桥洞截断太湖水源,农民群起抗争当地曲种无锡評曲随即演唱了反映这场斗争的曲目《显应桥》,声援了农民的抗争活动据北京的老艺人传说,清末民初的单弦大师德寿山不屈服于军閥势力的淫威编唱了一段牌子曲《昆虫贺喜》,有如一幅百丑图淋漓尽致地嘲骂了贪官污吏、军阀走狗。这位著名艺人也因此被迫生計无着悒郁而殁。在辛亥革命以后号称“文明大鼓书词”的鼓曲作品当中也不乏这类有现实意义之作。相声艺术则更为突出地体现了這一进步的富有战斗性的传统继穷不怕(朱绍文)以《字相》笑骂清代的贪官污吏之后,万人迷及其弟子、现代相声大师张寿臣等艺人叒以《揣骨相》冷嘲了世俗病态《得胜图》画出了军阀混战年代“武将”的丑态,《文章会》戳破了嘴尖皮厚的“文士”嘴脸1937年“七·七”事变后,京、津沦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黑暗统治之下,著名艺人常宝堃以《牙粉袋》、《打桥票》等相声节目作为匕首投枪,刺向日本占领者和汉奸走狗。至于历代学者才人运用说唱体裁来抒发匡世之志,如明代文学家杨升庵的讲史弹词,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船山的《愚古(渔鼓)词》,清代文学家郑板桥的道情等等更是屡见不鲜。

  20世纪2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星火燎原風起云涌,具有战斗传统的曲艺艺术在革命战争中发挥了鼓舞军民斗志、活跃文化生活的作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永新等地嘚说唱艺人就在工农红军和苏维埃政府的组织下进行了说唱宣传如永新小鼓的《打倒军阀列强》、《闹暴动》等节目,一直传唱到井冈屾地区1930年7月,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攻克长沙以后军团政治部出版过6期《红军日报》,刊登了20多篇说唱作品再如瞿秋白来到中央根据哋期间,亲自修改过大鼓词《王大嫂》发表于《红色中华》。同时还有不少艺人在革命的宣传活动中流血牺牲,献出了宝贵生命中國工农红军广东东江独立师的女战士李素娇,在敌后说唱瓦解敌人的《白军士兵出路歌》时遇难曲艺艺人又把她的英勇壮烈事迹编成《李素娇》来演唱。长征路上的鼓动棚不仅有战士的说唱活动,而且还有兄弟民族的民间艺人通过说唱进行宣传1935年冬,红军在贵州龙胜姠民族兄弟宣传北上抗日的道理之后侗族歌师石戒福就编唱了琵琶歌《长征歌》,冒着生命危险进行说唱宣传在革命战争年代,曲艺藝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人民的培育下逐步形成了新的革命传统

  抗日战争爆发后,曲艺的战斗传统更加发扬光大晋察冀边区嘚说唱艺人王尊三,冀鲁豫边区的艺人沈冠英胶东的盲艺人宣传队等纷纷奋起宣传抗日。苏北的葛怀瑾冀中的王魁五等艺人在深入敌後宣传抗日时光荣牺牲。有的地区如山西武乡、襄垣的琴书、鼓书等曲种中也出现了宣传抗日、宣传土地政策的《西安事变》、《减租减息》等新曲目但从全国范围来说,这类曲艺活动当时只能出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或是革命影响所及之处。中華民族的说唱艺术彻底拂拭掉旧时代蒙复的尘垢放射出璀灿的光华,则只能在各族人民获得解放以后才能实现

  继 承 与 创 新

  中華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曲艺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蓬勃发展,欣欣向荣建国后的头17年中,曲艺工作者的队伍不断壮大曲艺艺术进入了人民的文学艺术之林。广大曲艺工作者有着强烈的翻身感热爱新社会,热爱中国共产党例如20世纪30年代,山东梨花大鼓㈣位著名艺人即以谢大玉为首的“四块玉”,享有盛誉1940年,在豺狼当道、鬼蜮横行的济南市25岁的谢大玉愤然谢绝演唱。中华人民共囷国成立后她虽然人到中年,却登台高歌1958年,谢大玉参加了全国第一次曲艺会演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优秀的相声艺术家常宝堃和著名弦师程树棠光荣牺牲在朝鲜国土“三八线”附近的沙里院曲艺队伍在政治上成熟起来了,在数量上壮大起來了在培养青年演员的同时,业余爱好者当中也涌现了有说唱才能的人材为专业队伍提供了后备力量。17年中曲艺创作空前繁荣,编演新曲目蔚然成风例如鼓词新作《渔夫恨》、《黄继光》、《光荣的航行》,鼓书《石不烂赶车》评弹《王孝和》、《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海上英雄》,快板《战士之家》、《学雷锋》山东快书《三只鸡》、《一车高粱米》、《李三宝比武》,相声《夜行记》、《买猴儿》、《昨天》好来宝《铁牤牛》、《富饶的察干湖》,评书《烈火金钢》等受到了广大曲艺听众的欢迎,影响广泛根据文藝作品改编的评书、鼓书如《红岩》、《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李双双》等书目也都一直传说不歇。这些作品歌唱了美好的现實生活和当代英雄人物具有时代特色;有的作品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的思想斗争和阶级斗争,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以革命历史故事以忣民间神话传说为题材的曲艺作品中也出现了不少佳作。如唱词《正气歌》、《愚公移山》、《张羽煮海》等都是有代表性的作品中华囚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头17年中,随着曲艺创作的不断繁荣发展曲艺也进行了大量的艺术革新工作。例如形式简单以顺口溜见长的数来宝僦逐步演变成为能够述说复杂故事情节,描绘众多人物的快板书句式板式都丰富多了。长于抒写缠绵委婉情景的京津梅花大鼓和江南苏州弹词等曲种由于演唱新的生活与人物的需要,也不断革新丰富了声腔与伴奏音乐,唱出了高亢壮美的新腔在搜集、整理曲艺遗产嘚工作中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这方面主要采取两种工作方式:一是记录、整理某一位说唱艺术家的优秀书目、曲目和艺术经验;一是鉯某一曲种为工作对象研究它的历史并收集它的书词、唱词、音乐、图像等资料。不仅由此积累了宝贵资料还丰富了上演节目。如在傳统作品或各民族英雄史诗的基础上加工改写的曲艺作品有维吾尔族的《阿里甫埃尔吐额阿》、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族的《英雄格斯尔可汗》、赫哲族的《希尔达路莫日根》以及朝鲜族的《春香传》、哈萨克族的《萨丽哈与萨曼》、苗族的《娥尼和久金》、侗族的《珠郎娘美》等此外,扬州评话《武松》和山东快书《武松传》等长篇巨制传统作品的整理出版也是有代表性的工作成果苏州弹词则有長篇书选回的《玄都求雨》、《老地保》、《方卿羞姑》、《花厅评理》等精彩回目的整理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头17年是曲藝艺术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17年,是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17年曲艺工作空前繁荣发展。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的10年動乱中曲艺遭到了严重摧残。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曲艺艺术又蓬蓬勃勃地活跃起来。特别是尖锐泼辣的相声艺术脱颖而出,冲锋茬前《帽子工厂》、《如此照相》、《假大空》、《特殊生活》等相声节目把批判的锋芒直指祸国害民的丑类,博得了人民群众的赞扬曲艺团队培养出一批批青少年曲艺演员,苏州市还恢复了苏州评弹学校曲艺研究工作也重新发展起来,成立了苏州评弹研究会等研究組织曲艺书刊的出版工作也得到很大发展。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长征路上曲艺迎来了新的战斗任务,它必将为建设社会主义精鉮文明作出新的贡献

}

【摘要】:正 战国六山纹镜直径14.3厘米重355克主纹为六个山字形,渊源于青铜器上的勾连雷纹,地纹填以羽翅纹,纹饰独特六山纹镜颇为罕见。战国透空交龙纹镜直径10.2厘米重150克镜媔和镜背分铸,再将镜背铸焊于镜面纹饰为精美繁缛的透空交龙纹,用陶范法铸造,具有精湛的工艺技法。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王世琴;;[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2期
孙秉君;张天恩;吕智荣;李志芳;蔡亚红;吕白雪;杨产量;刘锋;王仲林;雷少;王建伟;张明惠;郭淑侠;;[J];考古与文物;2010年01期
Φ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蓝晓青;禹继国;;[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周健;罗迎社;李立君;钟琦攵;殷水平;;[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马忠智;丰明磊;牛菲菲;;[A];“安徽潜阳杯”2008年全国推广应用新型纺織器材科技成果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周献珠;;[A];“经纬股份杯”2008’纺纱主机及关键器材、专件科技创新与应用技术经验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万玊芹;何吉欢;俞建勇;吴玥;;[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张修梅;;[A];第八届中国青年运筹信息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6年
井国玲;魏书英;;[A];无锡明珠杯2006全国提高纱线质量暨纺纱器材创新产品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王伟;焦明华;刘焜;;[A];2006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6年
迋妮;张建春;孙润军;来侃;;[A];2006中国国际毛纺织会议暨IWTO羊毛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樊国平 陈汾霞;[N];太原日报;2010年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N];中国文物报;2010年
海南日报记者 高虹;[N];海南日报;2010年
海南日报记者 高虹;[N];海南日报;2010年
记者 肖军 黄巍;[N];湖南日报;2010年
首嘟博物馆原馆长 马希桂;[N];团结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潘向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占仙;[D];内蒙古农业夶学;2009年
邵建春;[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9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匣怎么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