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格雷码编码规则表示地址,可以表示 2^n 或者 2n 或者 2(n+1)个单元?为什 么?

PS:转载请标明出处 ;本文如有错误,欢迎留言更正。

因为学习了其他方面的知识,耽搁了更新。今天我们就聊聊跨时钟域中的数据信号传输的问题。主要内容预览:

   ·使用握手信号进行跨时钟域的数据传输

  ·在进行FIFO的RTL设计前的问题

  ·FIFO的RTL设计(与仿真测试)

  ·跨时钟域中的数据信号传输总结

一、使用握手信号进行跨时钟域的数据传输

  下面叙述的意义相同:前级时钟=发送时钟; 后级时钟=采样时钟=接收时钟

  使用握手信号传输数据不是我们的重点,重点是FIFO的设计。在使用握手信号进行数据传输之前,我们说说为什么双D触发器链不应该用于数据的传输。

  一般情况下,我们要传输的数据都是多位的,也就是以数据总线的形式传播的。如果我们使用简单的多组D触发器链进行同步数据的话,由于每一种D触发器链第一级触发器都有可能出现亚稳态,稳定下来之后的电平可能出错;由于有多组D触发器链,就有可能发送多个电平出错,因而导致数据出错,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原来前面的时钟域发送的0111数据变成1000的时候,捕获时钟的时钟采样本来要才到0111的,由于保持时间不足,导致了b[2]、b[1]出现亚稳态,而且b[2]稳定后的电平是错误的电平,由此就传输了错误的数据。因此直接使用触发器链进行同步数据是不建议的。

  于是乎,我们就看看使用握手信号是怎么进行传输数据的。

  ·数据变化速率比采样时钟域低

  当数据的速率比采样时钟域慢时,也就是说,数据速率相对于采样时钟域(接收数据的时钟域)来说是慢时钟,可以使用控制信号进行同步,在采样到慢时钟域的控制信号后,接收采样数据,时序图如下所示:

这里只给出了时序图,电路可以按照时序图进行设计。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额外的控制信号(wr_en_s)是由前面的逻辑产生的。这与下面的电路不一样:

在下面的这个电路中,控制信号是由上升沿检测电路产生的,而且是接收时钟驱动的上升沿检测电路(也就是说这个控制信号是由后级的逻辑产生的),电路如下所示: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电路吧,时序图如下所示:

  从时序图中可以看到,可以用上升沿检测电路,检测发送时钟的上升沿,然后这个沿相当于使能信号。上面中,检测到了第二个发送时钟的上升沿,之后就有了使能信号,采样的数据也是第二时钟发送的数据DB,因此对应起来是没有问题。这里由于没有检测到EN1第一个上升沿,所以没有采样到DA也是正常的,这是因为前面的波形没有画出的缘故。

  ·当数据的速率(或者说发送时钟的频率)略高于接收时钟端

  由于发送时钟比接收时钟快,于是对于接收时钟,发送时钟就相当于窄脉冲信号,这样我们就有思路了。我们还是上面一样,采用上升沿检测信号当做使能信号;但是问题来了,发送时钟是快的,可能会错过上升沿。于是乎,我们就把窄脉冲捕获电路和上升沿检测电路结合起来。先是窄脉冲捕捉电路,把时钟的沿捕捉到,然后进行边沿检测,检测得到的结果作为使能信号,电路图如下所示:

具体就不分析了,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是发送时钟也不能太快。

  ·数据变化速率比采样时钟快很多

  当数据的速率比采样的时钟的速率快很多时,对应到时钟的关系就是——发送时钟和比接收时钟快很多时,这个时候采样时钟就采样不到数据,或者说会采漏部分数据,因此这时候就不能用握手信号了。也许有人说我可以增加使能信号,把数据拉长啊,等后面的采样时钟采样到使能信号、接收到数据之后,我再改变时钟。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硬生生地把数据变化率盖满,也就是把发送时钟域的时钟改慢,跟前面的数据变化速率比采样时钟域低的实质是一样的。因此当数据变化率比采样时钟快很多时,就要采样下面介绍的FIFO了。

  终于写到FIFO了,FIFO 是first in first out的缩写,也就是“先进先出”;从字面理解,就是说,数据先进来的,就先出去。前面说了当快时钟域传输数据到慢时钟域时,就推荐用FIFO了。FIFO无论是快到慢,还是慢到快,都可以使用它进行数据的缓冲,可谓是“快慢皆宜”啊。

  FIFO的工作流程如下:

  FIFO在写时钟状态信号的控制下,根据写使能信号往FIFO里面写数据,当写到一定程度后,FIFO存不下新数据的了(或者要以牺牲丢弃旧数据为贷款),这时候就不能往FIFO里面写数据了;在读时钟状态信号的控制下,根据读使能信号从FIFO里面读出数据,当读到一定程度后,FIFO里面没有数据了,就不能继续读了,不然就会读出错误的数据。根据读写时钟是否一致(同步),FIFO的种类又可以分成同步FIFO和异步FIFO。FIFO能够读写数据,肯定需要数据的存储单元,这里存储数据的单元往往是双口RAM

  FIFO的写过程:在复位的时候,FIFO(双口RAM)里面的数据被清零(也就是不存在数据)。复位之后,只能进行操作,因为什么都没有,读数据会读出错误的值。这个时候,当外部给FIFO写使能信号了,在时钟的驱动下,数据就会被写入FIFO里面的RAM存储单元(存储单元的地址写指针寄存器的内容确定,写指针寄存器中的内容称为写地址,复位的时候为0),写完数据之后(或者在允许写数据之后),这个写指针寄存器就会自动加一,指向下一个存储单元。当写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写指针寄存器到达一定的数值),旧数据还没有被读出的时候,再写入新数据就会把旧数据给覆盖,这个时候称为写满,需要产生写满的状态信号(full,简称)。在写满的时候,需要禁止继续写数据。

  FIFO的读过程:在复位的时候,FIFO里面没有数据,因此这个时候是禁止读数据的。当里面有数据之后,外部读信号到来后,在时钟信号到来的时候,FIFO就会根据读地址(由读指针寄存器的内容确定,读指针寄存器里面的内容称为读地址,复位的时候为0)读出相应的数据,读出数据之后(或者说允许RAM读之后),读指针寄存器自动加一。指向下一个存储单元。当读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也就是FIFO里面没有数据了,这个时候称为读空,需要产生读空的状态信号(empty,简称)。在读空的时候,需要禁止继续读数据。

  根据前面的描述,我们就可以知道,在复位的时候,FIFO空有效、满无效,禁止读数据,只能往里面写数据。当把FIFO里面的内容都写满的时候,FIFO满有效,空无效,这时候只能读数据,而不能继续往里面写数据。

三、在进行FIFO的RTL设计前的问题

  根据FIFO的介绍内容,我们试着来推导一下FIFO大致由哪些部分构成。

  首先,FIFO需要存储数据,因此就需要存储器;由于需要读,也需要写,于是乎就需要一个DPRAM(double  port  RAM,双端口RAM)。

  然后,RAM需要读/写地址,它才知道在哪里读/写数据,因此需要读/写地址产生模块,也就是需要读/写地址寄存器。什么时候进行写,什么时候进行读,因此需要读/写控制逻辑空满状态的信号产生逻辑

  最后,空满信号的产生需要通过对读地址和写地址的比较,由于读写地址在不同的时钟域,因此需要同步电路进行同步。

  通过上面的简单介绍,我们就得到了FIFO的大致框图如下(主要是告诉大家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框图):

现在来看看这些信号是什么意思吧:

w:写时钟域一方的信号;r:读时钟域一方的信号

winc:外部输入的写使能信号

rinc:外部输入的读使能信号

wdata :要写进数据,要写进FIFO里面存储的数据。

rdata:读数据,从FIFO里面读取出来的数据。

wdata:要读出的数据,要读出FIFO里面存储的数据

wfull:写满的状态信号

wclken:RAM的允许写信号,在这个信号有效的情况下,RAM才能写得进数据。

rclken:RAM的允许读信号,在这个信号有效的情况下,RAM才能读得出数据。

wptr:要同步到写时钟域的读指针(读地址)。

rptr:要同步到读时钟域的写指针(写时钟)

wq2_rptr:读地址rptr同步到写时钟域的读地址(格雷码,后面会说为什么用格雷码)

rq2_wptr:写地址rptr同步到读时钟域的读地址(格雷码,后面会说为什么用格雷码)

syn_r2w:读同步到写触发器链中间信号。

syn_w2r:写同步到读触发器链中间信号。

介绍完这些信号之后,我开始聊聊FIFO设计前的一些问题。

  ·FIFO的空满信号产生

  一开始复位的时候,空信号是有效的,当写了数据之后,空信号就无效了。然后当数据被读取完之后,空信号就有效了。那么什么时候数据被读取完了呢,也就是数据被读取完的时候有什么特征呢?特征就是读地址和写地址相等,如下所示:

  由于读地址要追赶写地址,在赶上的时候,地址全等就证明了读空了。

  也许有人会问:写地址由于要同步到读时钟域去,会存在同步延时的,比如 说t=0s的时候同步过去,此时写地址为A;在t=2s的时候A同步过来了,但是这个 时候写地址已经变为A+2,而你同步过来的这个写地址为A。如果在t=2s这个时候读地址=A,即读地址=写地址,读赶上了写,按照上面的设计想法就会产生读空信号,但是实际上是不相等的,也就是实际上读并没有赶上写,即没有读空的,这不就是产生错误的读空信号了吗?

  首先,是存在这样的情况,但是这种情况不是设计错误。一方面由于我们要产生读空信号,目的是也就是防止继续读从而读出错误的数据;实际上没有读空,即使产生了读空信号,也是没有影响,相当于提前判断产生读空信号而已。另一方面由于是读时钟域采样的读的地址,这个读地址是实时的;写地址是延时的,当这个两者相等时,我们这个实时的地址实际的写地址的时候就产生读空信号,防止了读空。因此即使产生读空信号,也不会因为读空而产生错误的数据。因此是没有设计错误的。

  一开始复位之后,进行写数据;由于地址(假设地址是4位,也就是深度是4位)是可以回卷的,也就是说,写指针从3写到15后,继续写又会返回到3那里;假如复位后读操作只读到地址3那里就不读了,那么这个时候就写满了。也就是说,写满的时候,写地址和读地址是相等的,如下所示:

于是乎,我们该怎么区分在读地址写地址相同的时候是读空还是写满呢?下面来介绍一种常用的方法:

  将地址深度拓宽1位当做标志位,回卷一次标志位取反。比如上面的例子中,4bit地址拓宽为5bit,那么读地址就是3(由于读地址没有回卷,所以是(0)0011)那里,当写地址回卷之后与读地址相同(由于写地址回卷了,最高位取反,所以是(1)0011),因此这就是写满了。当读地址回卷之后,变成10011,这个时候,就读空了。也就说,虽然DPRAM的深度还是4bit,但是我们在进行设计地址寄存器的时候,增多一位当做状态。然后读写地址全相等的时候,表示是读空;除了标志位外,剩余的地址为全部相等,那么就表示是写满

  这里还是会产生与前面的空信号一样的问题,也就是同步过来的读信号是延时的值,与前面一样,是不会影响写满信号的,不属于设计错误。

  除了上面这种方法之外,在同步FIFO中,还可以使用计数器的方法。设置一个状态计数器,复位的时候为0。的时候,计数器加1的时候,计数器减1。那么很容易得出,计数器为0的时候,就是读空就有效了;当计数器等于FIFO的深度(2^n  -  1)时,就说明写满了。这种方法如果FIFO深度很大的话,就需要很大的计数器了,所以有局限性。

  从上面的分析中,由此也可以知道,空信号的产生需要把写地址同步到读时钟域,然后进行比较(比较之后产生);满的信号需要把读地址同步到写时钟域,然后进行比较(比较之后产生)。

  ·为什么要选择格雷码作为同步地址的编码

  首先,我们知道,读地址需要跟写地址比较来产生空和满信号,然后对于异步FIFO,读写为不同时钟,如果直接采样,就会有:类似前面数据产生多位亚稳态的问题,(时序图就不画了)比如写地址从00111改变从01000的时候,读时钟恰好采样,那么除了最高位外,其它的4位都有可能产生亚稳态,有可能同步得错误的地址。这是引入格雷码的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无论是读地址还是写地址,在(允许)进行读和写之后,地址都是加1,而不是加2或者加3等其他的值。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来看看格雷码的编码: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从地址0变成地址1,格雷码和二进制码都是0000变成0001;地址从1变成地址2,格雷码是0001变成0011,而二进制是0010......我们很容易得到,在相邻地址变化中,格雷码只有一位发生变化,如地址从7变为8时,格雷码是0100变成1100,也就是只有最高位发送变化;我们再来看看二进制编码,二进制编码则有可能全部都改变,地址从7变为8时,二进制码是0111变成1000,4位都发生了变化。假如采样的时候地址恰好从7变为8时,那么二进制编码就有多位发生亚稳态,稳定后的值什么都有可能;而格雷码由于只有最高位跳变,第三位由于没有跳变,不会产生亚稳态可以稳定正确采样,稳定后的值只有0100和1100,地址只差数值1,是不会影响判断的结果的(因为是同步过来的,是个延时的值,不打紧)。

  知道了格雷码的优点之后,我们就要使用各格雷码了。由于RAM的读写地址都是(传统)二进制编码,这里使用格雷码有两种使用方法,第一种使用方式是,将二进制编码转换成格雷码,然后把格雷码同步过去,再把同步过来的格雷码反转换成二进制码,进行二进制地址和二进制地址的比较;另外一种使用方式是,将二进制编码转换成格雷码,然后把格雷码同步过去,然后使用格雷码进行比较。这里使用第一种方式,虽然这种方式比较需要多两块格雷码转二进制的电路,但是我们可以实时比较,能将寻址的二进制马上与同步过来的“延时”二进制进行比较;使用格雷码比较的话,实际值会慢一拍(因为实时方的格雷码需要寄存输出,会慢一拍,如果不寄存输出,就有可能产生毛刺)。

然后格雷码的与二进制的互相转换如上图,下面是转换讲解(左边为格雷转二进制,右边为二进制转格雷):

  ·FIFO的深度选择

  首先,FIFO是有宽度深度的。FIFO的宽度就是RAM的位宽,也是要存入/取出数据的位宽;然后深度就RAM的地址深度,也就是最多可以存多少个数据。例如FIFO的宽度是8bit,那么FIFO每个时钟存入的数据的宽度也是8bit;FIFO的深度是10bit,那么FIFO就最多可以存2^10=1024个8bit的数据。

  我们要存储数据,FIFO的深度选小了,在写的时候就很有可能写溢出;深度选大了,就会浪费存储面积。选择一个合适的深度,最主要的就是防止写溢出;由于FIFO要读也要写,那么FIFO的(地址)深度该选多少合适呢?

  这就和你的读写速度有关了,根据读写速度来选择FIFO深度,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FIFO的时候,写的平均吞吐量要和读的平均吞吐量相等。

现在举例来说明:设你的写时钟频率为100M,读时钟为200M;写速度为:100个时钟写如60个数据,读速度为:100个时钟读出30个数据 。

①首先验证你的数据吞吐量是否相等:

因此这两个是相等的,不会发生写溢出;如果写大于读,那么FIFO早晚会很快写满溢出;如果读大于写,那么FIFO迟早会读空。因此需要读写吞吐量相同。

  我们知道读写速度之后,就可以判断FIFO要多少深度才合适了,由于FIFO的深度考虑是出于我们要防止写溢出(写满),因此我们考虑写的情况:

写的时候是100个时钟写60个数据,我们不知道它是怎么样子写的,我们从悲观的角度出发,也就是从写得最密集的角度出发:前100个写时钟的最后60个时钟写60个数据,然后后100个写时钟的最前60个时钟写入60个数据,也就是在120个写时钟内写入了120数据。

这120个写时钟的时间是:

在这段时间内,根据读写的速率要求,肯定是要读数据的,读出的数据为:

因此我们FIFO需要的深读就等于没有读出的数据的个数就是:

                  120-72 =48

然而由于上面读的方式是一个平均的方式,此外FIFO的深度一般是2的整数次幂,要符合格雷码的编码转换规则,因此我们深度一般不选择48,而是选择比它大的2的整数次幂的数,比如64或者128。FIFO深度的选择过程就如上面所述,(这里参考《FPGA深度解析》)。

四、FIFO的设计(与仿真测试)

接下来我们就要设计一个异步FIFO了,这里我们设计的FIFO跟上面的有点不同,整体结构如下所示:

这里主要是多出了两个状态信号:

  wfull_almost:将满信号。为了预防万一,FIFO要满的时候,使这个信号有效,当面的模块时钟(前级电路)检测到这个信号有效后,就把winc变为无效,用来提供给前面电路的指示信号。这个信号要比full信号提前,因为考虑到在判断出满之后,还需要一些动作(延时),才能不写;于是乎我们就用将满信号来补充这些延时,而不是等到满信号才做出反应。

  rempty_almost:将空信号。这个也是为了考虑在空信号判断出来之后,到禁止继续读可能有延时,从而设立这个标识,在将空的时候就禁止继续读数据。

将满信号和将空信号的关键因素就是读写地址之间的举例(间隔),那我们来看看写和读的间隔怎么产生:

对于写时钟域,我们是要产生几乎满信号,这对应的间隔就是看看写地址还有多少就赶上了读地址,求出这两个地址之间的间隔,然后再与预设的间距比较,如果这个间隔小于预设的间距,那么就产生几乎满的信号。那么我们这个间隔怎么求:

  ·当读写状态位相同的时候,如下图所示:

  由于最高位相同,所以写需要回卷才能最上读,那么间隔也就是A+B;假设FIFO的深度是D,写地址为waddr,读地址为raddr,那么间隔就是D-C=D-(waddr-raddr)=D+raddr-waddr.(注意,这里的读/写地址不包括状态位)

  ·当读写状态不同位时,如下图所示:

上面是对于写区域间隔的生成,下面就来说说读区域的间隔怎么产生吧:

  ·状态位一样的时候,也就是没有回卷的时候,如下图所示:

很显然,无论是加不加状态位,都是间隔都是waddr-raddr,也就是说,还有waddr-raddr的举例,raddr就追上了waddr。

  ·当状态位不一样时:

  需要回卷才能追上写,因此间隔就是:

  当加上状态位之后,我们发现,间隔是可以用raddr-waddr来表示的,比如raddr=1011,waddr是0011,间隔是8;加上状态位后,Raddr=01011,Waddr=10011,间隔也可以表示为=01000=8(借位是会被省略掉的),因此用加上状态位后,间隔可以表示为waddr-raddr。

因此在读时钟域,间隔的表示就是带状态位的waddr-raddr。

  说完了几乎满和几乎空信号,我们再聊聊上面的框图,整个FIFO可以分成写逻辑模块、读逻辑模块、写/读同步读/写模块。其中

·写逻辑的模块的功能是:根据状态信号和外部的写信号产生对RAM的写控制信号、产生RAM的地址信号、产生空和将空的状态的状态信号。因此写逻辑模块可以分成3个部分:①(RAM)写控制逻辑部分;②RAM写地址产生部分;③状态产生部分。

  ①RAM写控制逻辑部分的功能就是,产生RAM的写使能信号:wclken有效的条件是:外部信号写使能信号winc来了,而且此时满信号没有效,这个时候就允许往RAM里面写数据了。

  ②RAM写地址产生部分的功能就是产生RAM的地址和产生格雷码地址(产生的格雷码地址传输给同步模块):复位的时候,RAM的地址waddr为0;此后,在写时钟上升沿检测到RAM的写使能wclken有效之后,waddr自动加一,指向下一个单元,wclken无效waddr则不变。我们使用比RAM地址宽1位的地址寄存器进行递增,地址寄存器的最高位充当空满信号时候的状态比较位。

  ③状态产生部分的功能就是:将同步模块过来的格雷码转换成二进制,然后跟RAM写地址产生部分传来的地址进行比较,产生将满信号和满信号。(将满信号的产生就是两个地址小于某个间隔时有效,满信号产生则是间隔等于0或者:间隔只有一个地址只差,但是这个时候RAM的写信号还有效)。

·读逻辑也是一样,这里不再详述,具体细节我们在代码后面进行讨论。

·写/读同步读/写模块其实就是双D触发器(链)

13 //读时钟域信号 21 //中间的连线信号
21 //第一部分,写RAM使能信号的生成 26 //第二部分,产生RAM的地址和格雷码 45 //移位操作不代表移位寄存器 52 //将格雷码转换成二进制编码 61 //产生满的间隔 69 //根据间隔产生几乎满信号
20 //第一部分,读RAM使能信号的生成 25 //第二部分,产生RAM的地址和格雷码 50 //将格雷码转换成二进制编码 59 //产生读空的间隔 61 //无论状态位是否相同,都可以用带状态位的写地址减读地址 65 //根据间隔产生几乎满信号
12 //读时钟域信号 80 //写时钟域信号 87 //读时钟域信号

这里的简单仿真代码仿真了写时钟间隔,读时钟一直读的情况,使用modelsim的仿真波形如下所示:

 最后我们来小节一下:

  异步FIFO,主要用于跨时钟域的数据信号传输,它的基本架构如下所示(纯手工画):

根据从上面电路架构图,就可以写代码实现。

需要注意的是问题有:一个就是地址同步的问题,另外一个是空满信号产生的问题。(深度选择问题这里就不说了)

地址同步主要是用格雷码同步实现;空满信号则通过拓宽地址寄存器来实现。

格雷码与二进制的转换关系上面说了。格雷码的优点就是相邻之间只有一位信号变化,因此常常用来异步设计的编码;缺点就是需要增加相应的组合逻辑。

五、跨时钟域中的数据信号传输总结

   跨时钟域的数据信号传输到这里就结束了,在这里进行总结一下:

  ·数据变化速率比采样速率低、或者比采样速率略快时,可以使用握手信号进行。

  ·无论是快到慢,还是慢到快,FIFO通吃。

  ·FIFO的设计需要注意FIFO空满信号产生问题、格雷码的应用问题、深度选择问题等。

  ·说到格雷码的应用问题,也许会想到能不能先把数据变成格雷码,然后再通过双D触发器同步过去呢?这明显是不能的啊,你的数据不像FIFO的地址产生那样,是具有相邻性的,也就是只差一个1;因此不能把数据变成格雷码,再传输。

PS: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奇妙的加法 请不要轻易说"不可能"三个字!如果说1+1=1;1+2=1;3+4=1;5+7=1;6+18=1;大脑第一反应:不会! 奇妙的加法 那么,如果在这些数字里边加上适当的单位名称,其结果是可以成立的1里+1里=1公里2个月+1个月=1个季度3天+4天=1周5个月+7个月=1年6小时+18小时=1天现在看来,对任何事没考证以前,请不要说"不可能" 周期(一循环) 一年:春夏秋冬 4个季度 一年:12个月 一周:周一 、二、三、四、五、六、日 时钟:秒针(60秒);分针(60分) 时针(12小时或24小时) 数制与编码的基础知识 数制 十进制 十进制数是人们最习惯采用的一种数制。 十进制数是用0、1、2、3、4、5、6、7、8、9十个不同数码,按一定规律排列起来表示的数。10是这个数制的基数。向高位数进位的规则是“逢十进一”,给低位借位的规则是"借一当十",数码处于不同位置(或称数位),它所代表的数量的含义是不同的。 数制 十进制 任意一个十进制数都可以用加权系数展开式来表示,对于有n位整数十进制数用加权系数展开式表示,可写为 式中,ai——第i位的十进制数码; 10i——第i位的位权; (N)10——下标10表示十进制数。 数制 二进制 二进制的数码只有两个:0和1。因此其基数为2,每个数位的位权值是2的幂。计数方式遵循“逢二进一”和“借一当二”的规则。按照十进制数的一般表示法,把10改为2就可得到二进制数的一般表达式。例如n位整数、m位小数的二进制数及其相应的十进制数值可写成: 数制 二进制 式中,ai——第i位的二进制数码; 2i——第i位的位权; (N)2——下标2表示二进制数。 数制 二/十进制数对比 数制 二进制转十进制 由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的方法是,二进制数首先写成加权系数展开式,然后按十进制加法规则求和。 【例3-1】 把二进制数1010.11转换成十进制数。 解: ( =1ⅹ23+0ⅹ22+1ⅹ21+0ⅹ20+1ⅹ2-1+1ⅹ2-2 =8+0+2+0.5+0.25 =(10.75)10 数制 十进制转二进制 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整数采用“除2取余,逆序排列”法,用2去除十进制整数,可以得到一个商和余数;再用2去除商,又会得到一个商和余数,如此进行,直到商为零时为止,然后把先得到的余数作为二进制数的低位有效位,后得到的余数作为二进制数的高位有效位,依次排列起来。 数制 各种进制对照表 编码 编码的概念 用数码来表示特定对象的过程称为编码。 用于编码的数码称为代码 各种编码的制式叫码制 二进制编码:用二进制数来表示,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信息的过程叫做二进制编码。 用一组4位二进制码来表示1位十进制数的编码方法称作二—十进制码,就称BCD码。 常见的BCD码有8421码、5421码和余3码,其中8421BCD码是使用最多的一种编码。 编码 常用BCD编码表 8421BCD码和一个4位二进制数一样,从高位到低位的权依次为8、4、2、1,故称为8421BCD码。它选取0000~1001这10种状态来表示十进制0~9,8421BCD码实际上就是用按自然顺序的二进制数来表示所对应的十进制数字。 编码 十进制转BCD 8421BCD码和十进制数间的转换直接按位权转换。因此 (N)10=α3ⅹ8+α2ⅹ4+α1ⅹ2+α0ⅹ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格雷码编码规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