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评论中国天眼FASTT,网络上能搜到的照片很少很少

中国天眼(代传付 摄)

  9月25日,和往常一样,李大艳站在酒店大厅迎接入住的客人。她所在的中国天眼迎宾馆,距离“中国天眼”——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15公里。这一天,也是巨型天眼FAST启用一周年。

  李大艳的家在平塘县克度镇。一年来,这个曾经藏于深山的普通小镇热闹非凡,有24万多名海内外游客专程前来目睹“天眼”风采。游客越来越多,当地很多出去打工的年轻人陆续回来,做起了饮食等与旅游相关的生意。

  在克度,“天文”和“星空”元素无处不在,大街上挂了很多与“FAST”相关的横幅。一些小卖部和饮食摊点,比如天文烤肉、天文餐厅等,甚至连一家管道公司,也打着“天文”的旗号。

  旅游服务业空前繁荣

  李大艳最近正在学英语。每天晚上从酒店下班回到家,她都躲在房间里,疯狂背单词。

  此前,她在广东一家电子公司制作电子零件,这一干就是8年。出去打工的人,就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种子,对李大艳来说,那不算真正的定居。2014年年底回家过年,李大艳惊喜地发现,“克度已经不是以前的克度了!”看到家乡的变化,她不想四处奔波了。

  两年前,她在克度镇上的一家天文酒店当起了服务员。“去年,在那里已经有很多老外来入住了,想和他们交流,可怎么也开不了口。”李大艳说,自从去年9月25日“天眼”景区开园以来,克度镇上的酒店越来越多,彼时她所在的天文酒店,30多间客房天天爆满。

  当地的酒店也给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我有很多在外面打工的亲戚朋友都回来了,在镇上很容易就能找到工作做。”今年7月15日,李大艳跳槽到中国天眼迎宾馆,成为一名迎宾员,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她终于能开口说英语了。

  中国天眼迎宾馆是天文小镇的配套酒店之一,酒店里的包间名称均以北斗七星命名,88间客房也取了星座的名字。“目前酒店在职员工约128人,其中当地员工有90名,所有岗位都有本地员工,包括销售、迎宾、前台、工程、安保、客房部等。”中国天眼迎宾馆总监李春达告诉记者,酒店虽然今年9月9日才正式营运,但已经承接了5场大型会议,迎接了几批国内外客人。

  平塘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初步统计,自“中国天眼”正式启动建设以来,县内新开酒店、客栈等47家,农家乐、山庄、餐馆等239家,旅游商品加工厂6家,3.3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与大射电有关的旅游等三产服务,餐饮、住宿、运输等服务空前繁荣,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烈氛围。

李大艳在酒店大堂接受记者采访

  世界的目光聚焦克度

  在李大艳看来,这段日子,克度人走在大街上,精神头都不一样了。“外星人如果打电话来,我们会最先听到。”

  是的,这个相当于30个足球场大小,煮饭足够70亿人口吃的“天锅”,可以用来观测脉冲星、暗物质、黑洞,甚至星外文明,可以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宇宙信号。

  “天锅”对这个曾经藏于深山的普通小镇的改变是彻底的。在天文小镇上,目前中国天眼景区配套了FAST访客服务中心、天文时空塔、时光钟摆、时光刻度、喀斯特地质公园、科幻酒店、天幕商业街等10多个项目。

  平塘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小镇上的所有配套设施均按照国家5A级景区建设标准,将平塘天文小镇建成集天文科普、宇宙探秘、旅游度假、文化交流为一体的科技旅游目的地。目前很多配套设施已经修建完毕,将投入使用。

  比如天文体验馆,在去年9月25日对外开放的基础上,通过一年的运行,现在又新增了探测体验,通过平板电脑下达指令,便可以模拟探测。同时,新增的“深空之眼”动感球幕飞行影院,让游客体验到声、光、影结合的天文星际科幻。

  “今年暑假期间,我们迎来了很多地方的学生团体,这里已经成为科普夏令营首选地,孩子们也能在学中玩,玩中学。”天文体验馆的解说员刘忠幸告诉记者,经过培训,一位90后幼儿园老师成功转型为一名天文解说员,现在的她对星空充满了浓厚兴趣。“世界各地的天文爱好者也都到这里参观。”

  不仅如此,在刚刚过去的暑假,南开大学、贵州大学等省内外学子团队前来“中国天眼”开展夏令营活动。

  一年来,因为媒体的关注,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镇,也逐渐成为了世界性的舞台。记者了解到,央视《大家》栏目、《辉煌中国》纪录片等,都不约而同把平塘的美景、民族风情与中国天眼的景点进行串联,通过拍摄天眼外景、内部等人物故事,呈现中国在科学前沿领域的实力,展现各重大领域的伟大建设成就,也展现着科学之奇、科学之美、科学之趣、科学之用,向全民普及科学知识。

  旅游产业井喷式发展

  除了奇幻的天文之旅,同时热闹起来的还有位于平塘天文小镇塘边镇上的天坑群。

  这里分布着打岱河天坑、安家洞(猫底坨)天坑、道坨天坑、夏家坨天坑、阴河天坑、八角天坑、瑶人湾天坑、中干凼天坑、螺港湾天坑、犬冒坨天坑、石膏洞天坑、打赖坨天坑等22个大小不一的天坑,其深度均超过300米,最高海拔为1137米,最低海拔540多米,记载了海洋向陆地变化的全过程。被地质专家称为自然“天坑博物馆”和“世界岩溶圣地”。

  据了解,FAST有效带动了平塘县旅游产业井喷式发展,旅游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中国天眼”所在的平塘县旅游局统计显示,从“中国天眼”景区开园至今,观景台共接待游客241316人,其中今年1至8月接待游客169022人。

  在科普旅游的带动下,旅游经济快速增长。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平塘县接待游客513.63万人次,增长40.1%,其中省外游客349.27万人次,增长40.75%;旅游总收入完成46.23亿元,增长43.07%;以“三天旅游”为龙头带动的现代服务业欣欣向荣,三产增加值完成16.45亿元,增长18.4%。

  “以前,在外打工不知道怎么向别人描述自己的家乡,以后可以直接说是中国天文小镇了。”李大艳颇为自得。(记者 王奇 黄桂花)

}

位于贵州的FAST射电望远镜

“FAST”又称天眼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天文射电望远镜,其口径达到500米,可以说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灵敏度最高的天文望远镜。
FAST系统在2016年9月25日正式投入使用,理论上可以接收到来自130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而且对于人类太空计划的发展有前瞻性意义,它将地球同步轨道的接收范围扩大到边缘,如果银河系内有其他高等外星文明存在的话,FAST可以在第一时间接收到它们的信号,所以说天眼系统对于整个人类社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终于在2017年10月10日,经历了近一年的调试与准备,FAST项目组向世界宣布他们已经于近日通过接收到的电磁信号从而发现并确认了多个脉冲星的位置,可能有的朋友会问为什么发现新的脉冲星会让科学界如此兴奋呢,那是因为中的脉冲星对我们未来在太空完成垮星际旅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简单的解释一下脉冲星的结构,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人类就发现了这种特殊的天体,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其自转周期仅为0.000014秒,因为超高的自转速度,这个从中子星演变而来的天体可以发出周期性的电磁脉冲信号,所以为了区别于一般意义的中子星,人类为这种天体取名为“脉冲星”。
人类在地球上的行动无论在多么偏远的位置都可以得到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的指引,所以我们不会迷路,但是如果在广袤的太空中呢?那靠GPS是肯定不行的,所以我们始终在研究人类在宇宙中航行时的精准定位问题。而通过研究脉冲星我们发现,如果能稳定的接收脉冲星持续不断释放的信号,我们就可以在星系乃至宇宙中准确定位飞船所在的位置,以及它的航向是否正确。


正因为如此,FAST系统得到了世界范围内其他各国科研机构的高度关注,纷纷表示希望能参与到天眼项目中,共同研究星际定位、探索地外文明的工作。而我国也因为成功研制了FAST系统让西方世界真正的认同了中国对于太空探测的能力,在未来的进一步工作中,天眼一定还将为我们带来更多更加宝贵的信息。
}

  6月3日,位于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最后一块(第4450块)反射面板缓缓起吊,在完成了二次空中转接并用缆索吊下滑到指定位置后,被顺利安装在索网上,标志着FAST主体工程顺利完工。据悉,FAST预计于今年9月全部竣工,开始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

  建成后,它不仅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同时,它接收来自宇宙的电波的能力也将是最出色的。将在未来10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

  FAST突破了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口径500米,总重量超过2000吨,反射面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相当于近30个足球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天文工程。

  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FAST灵敏度提高约10倍。

  以下是FAST的360度高清全景,大家可以近距离感受世界第一射电望远镜FAST的魅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天眼FAS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