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宿舍怎么样

华东政法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学校开设的知识产权专业也是国内比较早的一批,当前,中国的知识产权概念正处在发展期,人们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那么,华政的知识产权专业怎么样?知识产权专业就业前景又如何呢?

华政的知识产权专业怎么样

1、从教学的角度而言,华政的知产学院有非常优秀的教师,比如王迁老师、黄武双老师等(他们的课都非常好,特别是王老师的课,逻辑非常严谨,而且他本人在著作权领域的造诣非常精深)

2、从就业的角度而言,华政知识产权学院在上海的就业还是不错的,各大律所的知识产权部门(比如金杜)都有这里出来的学生。

3、但落沪加分上略有不利,会比华政其他法学专业少3分

4、知识产权专业在华政并不是很热门的专业

知识产权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律师事务所、专利事务所、商标事务所等从事商标代理、专利代理等专门知识产权事务,同时也能在公、检、法等部门从事专门的知识产权司法审判及其他法律事务,或者在版权局、商标局、专利局、科技局等部门从事知识产权管理事务。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急需大批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专家预计,到2020年,我国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需求总量为5.5万至6万人。

由于学科建设起步较晚、人才培养周期较长等因素,我国在过去十几年里由大学向社会输送的合格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约为3000人,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知识产权专才在知识结构上必须是跨学科、复合型的,需要熟练掌握英语,既有专业技术背景又懂国际国内知识产权法律和实务,能够熟练撰写专利文献,特别是能够运用英语撰写专利文献、起草相关文件,操流利英语与研发部门、海外总部、海外客户沟通。

目前,许多跨国公司、律师事务所都在通过各种渠道“猎取”此类人才。如果你通过学习能够达到上述要求,届时自然是奇货可居。

}

“最高房贴800万、最高年薪100万!”2017年春节刚过,华东政法大学的一则师资招聘公告震惊了法律圈!

啥样的法学人才匹配这样的高薪待遇?律新社从华政了解到,这个待遇确实是华政“史上最高”,大学“双一流”(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推出在即,如此优厚待遇,目标是一流学科带头人。律新社注意到,政法院校之间的人才大战暗流涌动,高校之间“得才俊者得天下”势头愈演愈浓。

从公开媒体报道,大家可以看到,华政此次招聘从长江学者、国家“千人计划”学者等学科领军人才,到年龄不超过50岁的学术带头人、年龄不超过35周岁的学术骨干以及讲座教授等非全职引进人才,分门别类地开出了引才订单。针对最近朋友圈猛转的“800万房贴”,华政副校长闵辉告诉律新社,并不是所有的引进人才都能达到这个待遇,而是根据“水平”分层级的。

律新社从华政人事处拿到的《华东政法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中看到,该校人才的引进条件包括了第一类:长江学者、国家千人计划、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等人才工程入选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全国性学术社会团体会长;其他具有同等学术水平及地位的海内外领军人才。第二类有百千万人才工程、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青年千人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人才工程入选者;以及其他具有同等学术水平及地位的海内外领军人才。学校将为第一类人才提供300-800万元房贴,为第二类人才提供100-300万元房贴。此外,还为引进人才提供5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50-100万元工作经费;以及年薪40-100万元。

引进人才必须与学科需求相契合此次人才招募的政策“含金量”如此高,那么怎样的人才能被引进?

闵辉向律新社介绍道,人才引进有几项重要的选择条件。首先是学校需要引进什么样的人才?目前,学校根据学科现状做了分级,引进的人才必须是不同学科需要的不同层级的人才。“并非所有引进的都是越大牌越好,要看他与华政学科的契合度,也有年龄层次的不同需求等。”其次,人才从哪里来?闵辉坦言,他们更希望从外省市、海外引进人才,这样才能为上海的人才总量做“加法”。“当然,上海包括本校的教职人员并非被区别对待,而是针对本地人才的引育另有一套机制。”

闵辉告诉律新社,学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比如拿到500万或800万补贴的人才,要完成合同规定的工作任务等。

据悉,引进人才的经费一部分出自学校,一部分来自教委,“经费是充足的,我也很期待看到是哪位人才拿走了800万。”在闵辉看来,要制定规范的人才引进机制,而不是简单的、非常规操作性的引进,才符合当下的格局。即使目前没有合适的人来应聘,也不会影响学校这个政策的实施,这个机制将一直延续下去。

华政人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求贤若渴,但在引进海外人才时,除了专业水平,还将对海外人才的思想政治、品德学风、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等,进行综合考察。

各大高校放高薪引进人才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法律服务需求空间不断扩大,法律专业培养以及法学理论研究都日趋走红,法学近年作为一门显学,高校法学人才的“争夺”也越发激烈。

除了华政以外,刚结束的寒假也是沪上各高校人事部门最繁忙的时候,华师大、复旦、交大、财大等或举办青年学者论坛,或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发布招聘广告。几乎所有的招聘广告中,也都单独针对青年人才开出了优厚的条件,可见此轮人才招聘中,年轻人成为争夺焦点。事实上,法学领域里的领军人才一向是各高校争夺的重点。比如上海财大法学院共有专职教师50余名,他们中有20名都是最近五年中引进的成员,其中包括11名年轻教师、5名教授、2名校长期特聘教授和2名外籍教授。

一些二级法学院甚至可以因为引入了某一法学领域的领军人才,而因此声名鹊起。例如烟台大学校长房绍坤就是从山东法学法学院引进。房绍坤是民诉法领域声名赫赫的大家,他的加盟,也使得烟台大学被迅速关注。

本土高校围绕人才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尤其是高层次的拔尖人才及学科带头人,学校之间竞争激烈,如何让人才有序流动成为一个新课题。

律新社了解到,近期已经有一些法学领域才俊前来华政对接,目前还未有人摘得800万“头筹”,究竟花落谁家,大家拭目以待!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华东政法大学考研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华东政法大学考研网 感谢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兼职团队支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东政法大学宿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