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力限位是驻足静力什么意思思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

2015年9月18日,中国公路勘察设计协会换届暨优秀公路勘察设计技术交流会议在云南召开会议选举了中国公路勘察设计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及理事长老土木工程系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专业52881班杰出校友、中交规划设计研究院总经理裴岷山当选第六届理事长。

裴岷山,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1992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专业,工作20多年来一直在第一线从事公路特大跨径桥梁勘察设计和科研工作,先后参与完成了南京长江二桥和苏通大桥等大跨径桥梁的设计和科研,主持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等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为实现斜拉桥千米跨越、推动大跨径斜拉桥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设计金奖2项、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所参与设计、研究的项目获公路交通优秀设计奖一等奖1项及国际桥梁大会乔治?理查德森奖、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土木工程杰出成就奖、FIDIC百年杰出土木工程奖等多个重要奖项;参与编写专著3部、获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交通青年科技英才、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职工标兵、中国公路百名优秀工程师和中国公路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

裴岷山:吃苦耐劳 脚踏实地

裴岷山同志,自1992年7月以来,一直在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从事桥梁设计、科研与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多年来,他凭着吃苦耐劳、脚踏实地、默默奉献的精神,从起初的一名普通技术人员到世界第一大跨径斜拉桥“苏通大桥”的上部结构负责人;从实习生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技术项目管理者、部门经营主任到公司生产经营管理部主任到如今的公司总经理助理,伴随着人生每一个前进的脚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该同志2002年被评为中国路桥集团文明职工和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被江苏省苏通大桥建设指挥部授予“设计工作先进个人”;2005年被江苏省交通厅授予“十佳咨询设计人员”,被江苏省苏通大桥建设指挥部授予“科技创新先进个人”;2007年被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评选为“十佳岗位能手”;2010年荣获“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职工标兵”称号和中国公路学会“青年科技奖”等。其所参与的技术项目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级奖3项、省部级2项、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奖1项、国际大奖2项,发表论文19篇。主要业绩如下:

  1996~2000年,作为主要设计人员参加了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南汊主桥勘察设计工作。该桥为主跨628m的全钢箱梁斜拉桥,是当时国内第一、世界第三大斜拉桥,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第十届优秀设计金奖、第三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国家工程建设质量优质工程金质奖、首届中国十佳桥梁、交通部公路工程优秀设计一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多项大奖,他是主要获奖者之一。该桥的成功实践为斜拉桥跨径突破千米提供了借鉴、奠定了基础。

  1996~2008年,作为主桥上部结构设计负责人参加了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勘察设计。苏通大桥主桥采用主跨跨径1088m的双塔双索面全钢箱梁斜拉桥,其跨径布置为100+100+300++100=2088 m,是当今世界上最大跨径的斜拉桥。在设计总负责人带领下,他具体负责上部结构设计,在国际上首创了静力限位与动力阻尼组合的新型桥梁结构体系及关键装置;解决了千米级斜拉桥几何非线性及与施工控制对接技术难题,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桥梁结构静动力空间分析软件,为千米级斜拉桥设计及施工控制提供了关键技术手段;系统地提出了千米级斜拉桥施工全过程自适应几何控制方法;攻克了钢箱梁合理构造设计、斜拉索减振控制、桥梁抗风及抗震、结构静力稳定性等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多项创新设计成果。2008年,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了斜拉桥跨径的首座千米跨越,并荣获多项国内外大奖。

 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研究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苏通大桥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其研究成果为苏通大桥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对于提升我国大和施工技术研究,对建设大型跨海桥梁工程具有很高工程实用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

  作为子课题负责人,他还参与研究国家863计划科研项目—50m以上深水基础设计与建造技术,开展了水深大于50m以上深厚软土地基上新型桥梁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技术研究,对建设大型跨海桥梁工程具有很高工程实用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

  作为课题副负责人,协助主持交通部规范修订项目—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桥梁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经验,对现行规范进行修编,为目前设计提供依据。

  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交通部西部科技项目—大跨钢桥关键构件的疲劳性能与合理构造试验研究。针对大跨径钢桥目前实际运营的病害问题,通过大量的力学分析、模型试验、实桥调研工作,提出提高构件抗疲劳性能的措施和建议。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简称公规院)成立于1954年,原为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  1999年改制并入中国路桥(集团)总公司,现为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成立60年来,公司以公路、桥梁勘察设计为核心业务,通过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拓展了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监测养护、隧道与轨道交通和工程管理等主营业务,以及招投标代理、工程勘察、工程造价、交通规划、交通工程、工程监理等配套业务。同时,积极采取“走出去”的海外战略,公司承担的工程项目已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公司现有员工800余人中,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名,中国青年科技奖1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7名,交通运输行业科技杰出成就奖1名,交通运输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名,交通青年科技英才4名,茅以升科学技术奖桥梁大奖1名,茅以升科学技术奖桥梁青年奖8名,中国公路青年科技奖7名,中国公路百名优秀工程师14名,中国交通建设“十大桥梁人物”4名。公司设有特大桥梁、道路交通、国际项目、桥梁与隧道监测养护、市政、隧道与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管理等生产经营体系,拥有全资子公司及分公司19家、办事处5家。2009  年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60年来,公司创造了中国公路交通史上辉煌的业绩。先后编制完成重大公路交通规划和项目可行性研究170余项,其中,受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委托编制完成的项目数十项;主持编制公路工程标准和定额100多项,公路桥梁标准图100多册;代交通运输部审查重点公路工程建设项目300多项;独立或合作设计了国内外各种结构形式的大桥、特大桥100多座,其中跨长江、黄河及海湾的特大型桥梁50多座;独立或合作测设的国内外各等级公路近万公里;承接各等级公路、铁路、市政道路的隧道设计项目累计超过240座,设计隧道长度累计超过360公里;承担完成了巴拿马、安哥拉、马来西亚、塞尔维亚、刚果(布)等数十个国家的桥梁和道路设计项目;承担桥梁与隧道结构安全监(检)测、桥梁巡检养护管理系统及相关科研研发等项目近300个;完成了厦门环岛路、宁波青林湾大桥、广东珠海横琴新区等市政项目设计工作;为31个省、市、自治区,近700个项目,总长约为15000km、投资总额约8000亿元的公路、桥梁和其他工程项目进行了国际与国内招标代理及咨询服务工作。公司承担这些项目,为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和中国桥梁建设技术迈入世界前列做出了突出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公司荣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优秀设计奖300多项,包括国家级技术类奖项近100项和省部级科技类奖项200多项。苏通长江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广东虎门大桥、江阴长江大桥、南京第二长江大桥、湖北军山长江大桥、广东洛溪大桥、交通运输部公路交通试验场、武汉阳逻长江大桥等众多项目先后荣获国家优秀工程金奖、银奖和詹天佑大奖。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驻足静力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