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正确为什么恶心是人格批判吗

原标题:【昂立国际教育】 如何培养人格独立的孩子?

在天性和能动性的驱使下,孩子本身就有理解周遭事物的欲望。在目光所及的范围内, 他们会利用一切机会来学习掌握各种知识(多数情况下的确是“掌”握,也就是靠手去感知)。

你为什么要吃饭 / 穿衣服,你吃 / 穿的是什么;

对别的语言有什么感受;

听一听音乐传达了什么信息;

看一看画里有什么抽象和具象的东西……

大多数的学习都是自然而然的渐进过程

拿游泳来说,孩子先是下到水里扑腾,接着是在水里行走和吹气泡,最终会从基础的划水进步到潜泳。

换成数学,孩子先是背数字, 然后才是真正地数数——把数字和物体对应起来。

学习社会知识同样是渐进的过程,孩子要慢慢地理解关键性的概念。

鼓励孩子建立自己的认知

大人要鼓励孩子自己安排时间,对文化现象、事件和人形成自己的看法,独立辨清“起初”、“随后”、“最终”这些词的含义。

孩子也要了解自己的日常生活时间计划,也就是小计划,然后再将这种认知拓展到“年”、“世纪”、“时代”的概念上。

搞清楚孩子是怎样理解事物的

他首先要了解、体验和讨论概念。先是观察和触摸实物,然后问:

“开机后会出来什么?”

“人们什么时候开始用电脑的?”

之后再通过设想和研究, 获得答案,最后是借用这类基本元素编成一个自己觉得合理的故事。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那就是“所有问题都是好问题”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孩子可能会让家长回答“古代人是怎么上厕所的?”或者“为什么富兰克林在放风筝引雷电的时候没被电死?”

遇到这种问题时,家长的最佳答案应该是,“问得好,我们来研究一下”。

然后和孩子一起,去翻阅资料。这样一来,家长就为孩子树立了榜样,让孩子知道该如何向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或其他专业人士求助,以及如何从网上搜索信息。

不要担心自己在孩子面前出丑

孩子们会效仿家长,向家长提供想法并展开合作,这样只需要几年时间,孩子就会自己做研究了。而且他会学到宝贵的一课:无知并不可怕。

如果被问到一个难以启齿的问题

家长可以反问孩子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在涉及死亡、战争、犯罪、生殖这类棘手问题时,大人很难宽容地对待孩子的疑问。

我自己就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大人总爱说的一句话便是,“小孩子现在不需要知道这个, 等长大了就明白了”。我那时候还真的以为,等自己长大后,这些问题的答案会在一夜之间浮现在脑海中。

小时候的我也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和担心,有的是对的,有的是错的,但都不敢说出来,因为大人已经抢先一步回绝了。

其实,孩子提问只是因为他看到或听说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还要注意,作答时不要给出过细的信息。大致地描述一下,不要太详细。除非孩子催你讲,再谈论细节。当好奇心得到满足时,孩子会让你知道。同时,不回绝问题也可以表现出你对孩子的信任与尊敬,即相信他具备理解能力。

不要着急给出确切的答案

而是迅速鼓励孩子思考并自行得出结论

把你感兴趣的事情用开放式的问题提出来:“我在想,要是不打预防针你会怎样?”

和孩子一同探索不熟悉的领域(而不是将其限制在大人的经验范围之内),让他挑战你的想法,找出你的错误。

也让孩子知道, 犯错是学习的一部分,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不过也没必要刻意犯错。)

如何让孩子看待历史与文化?

给孩子读各种各样的历史故事

当孩子了解了更多历史,看过了艺术作品,听到了音乐,或者观赏了舞蹈,就会把这些经历填补到自己的学习结构中。

你们可以聊聊过去是什么样子的:

孩子会对过去的历史时期感兴趣,而且当他了解到新东西时,会结合已知的知识描绘出一幅更完整的画面。比如,中国古代有皇帝的时候,恐龙还活着吗?

有关历史问题也没有死板答案

历史是一部故事书,历史充满神秘感。

历史其实每天都在发生,而且大部分历史事件都不会被记录下来。人们以前过着不一样的生活,而生活在慢慢改变,留下的只有线索。

不要轻易让孩子对一件事下定论

同时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孩子有必要知道,为什么人与人之间既有相似也有不同。

如果孩子尝了一道新菜,试了一套新衣服,或者听了一句方言,鼓励他把这些看作有趣别致的新事物,而不是出格、怪异的东西。

怎么教孩子与人打交道?

孩子需要掌握几种和他人打交道的策略

这样便能大胆明确地亮出立场

对孩子来说,握手是很有效的方法:可以了解对方的习俗,可以向任何年龄段的人打招呼;能克服羞怯,还能应对过度亲热的成人。

孩子把玩具或手工作品拿到公共场合,想一块儿玩就必须得到他的许可,要问:“我能和你一起玩吗?”

而孩子回答得也要有礼貌:“不能,但是我要谢谢你先征求我的同意。我今天想自己做这个。”或者,“没问题。你可以做这个部分......”

当你不想给孩子提供帮助的时候就拒绝

孩子在自己做事情的时候也要学会运用这种表达方式。

真正的合作意味着,人们要就做什么和怎样分工达成一致。

如果孩子知道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兴趣和喜好,就会表现出更多的自信和更少的担心。

利用书籍、杂志、平板电脑、报纸等各种途径

让孩子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故事

用照片、过往经历、地图和明信片打造有关你和家人朋友的故事。

幻想一下在其他星球上的生活, 想象孙悟空就躲在周围,想象去别的地方旅行。——这些都是故事。

没有什么比尊敬、协作、灵活地对待问题更有价值了

在帮助孩子理解自身文化的同时,创造出一种氛围,让他接受不同的文化、人种和意识形态。

如果你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学会这些,他就比那些只会学习书本知识的孩子具备更大的优势。

古时候有这么一个人,他把自己做过或见到的事情讲成了故事,于是他便成了古往今来的第一位历史学家。

早期的画家和音乐家也是一样,他们把自己对世界的感受整理了出来,为他人解读了世界。

所以,当孩子在描述一幅画,或者讲洋娃娃的故事的时候,大人要仔细倾听。

鼓励孩子把眼前的事情编成故事

“要是碰上了那种恐龙该怎么办?”

“走到洞穴里,看到了一幅千万年没人见过的岩画,是什么感受?”

任何美术、音乐和文学作品,都代表了一种联系,是生活的体现——和考古学家从地下挖掘出的遗迹同等重要,或者说更为重要。

因为前者可以表达人内心的想法,而不只是一件能摸到或看到的东西。

和科学一样 历史也在不断发展

今天人们广泛认可的历史故事

在昨天曾是大胆的宣言 到明天则成了过时的理论

等孩子上学的时候,教科书会改头换面,某些政治正确的表达和史实的说法都会发生变化。

1、鼓励孩子秉持开放、灵活的心态,让历史真正成为他自己的故事;

2、鼓励孩子去接受各种理念,去探索、揣摩这些理念;

3、鼓励他从中找到对自己最有意义、对地球上的其他人也最有意义的那一种。

过去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孩子,家长像做雕塑一样把孩子雕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然而现代的教育理念认为,对象应该是环境,家长应该做的是创造环境,让孩子长成他自己的样子。

}

原标题:陈超 ▏张郎郎:“太阳纵队”的大顽童骑士(下)

“X小组”和“太阳纵队”:三位前驱诗人(下)

三、张郎郎:“太阳纵队”的大顽童骑士

上述“X小组”和这里将要论及的“太阳纵队”诗人的命运,从话语分析角度看,我认为它是一个总体话语规训个人话语,个人话语起而捍卫自己尊严和独立的故事,而不是什么意识形态对抗。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在现代社会,规训成为无所不在的、非人格化的监禁和校正机制,并对个体心理的管理愈来愈甚。与古代和近代相比,此时惩罚和监视的机制被更加内在化了,甚至每一个人都变成了针对自己的自觉自愿的监视者,权力对人的制约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实施。这种从肉体惩罚到更主要是灵魂改造、控制的演化,才真正有效地确保了对人的精神的真正拘留和永久的监视(参阅福柯《规训与惩罚》,第343354页,刘兆成、杨远婴译,三联书店,1999年)。

在我看来,福柯的深刻之处不在于以“系谱学”的方式考察了不同历史语境中规训与惩罚的演化,而更在于他发现了内在化的泛化的微观的“自我规训”——“个人变成了针对自己的自觉自愿的监视者”。这是更容易被人们忽视的顺役的蒙昧主义产生的基础,权力主义的“群众心理学”。

这里,先让我们简单比较一下中国古典文学中两个著名的典型,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一节所论述的对象——先锋诗歌社团“太阳纵队”及主要诗人张郎郎其人其诗。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就是一个经过规训而变成的驯服的个体。他最初是精神自由的既存秩序的反叛者,但他遭到了监禁和惩罚,被压在象征权力的五行山下。在严酷的惩罚后,又开始了持续不断的规训。跟随师父唐僧的“取经之路”,乃是流动的监视与规训。他头戴的“紧箍咒”,紧箍,是暴力制裁,而咒语则是“苦口婆心的思想工作”。他渐渐地“无悔”地忍受了这一切。到达西天后,他要求取掉紧箍咒,佛祖和师父均慈爱地笑曰:“悟空,它已消失了”。因为这时的孙悟空已自觉成为既有权力秩序的一部分,名曰“斗战胜佛”,他的内心已有了“自我监督机制”,紧箍咒已是无形的——它完全内在化了。

相比之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则是一个始终对抗着规训机制的大顽童形象。这个大孩子忠实于自由心灵的本真状态,所谓“童心”、“赤子之心”是也。他也无时不受到严厉的监视(乃至贾政的毒打),和随时出现的以薛宝钗为核心的“和风细雨”般的“同志式批评和帮教”。但这块自弃于“补天”的五色石,如此坚硬冥顽不化,他拒绝封建社会的人生模式和价值系统,不去融入主流秩序,而是不停息地对抗着“规训,规则”。他最后的出家,也显现出与孙悟空不同的性质:在他是坚持个人选择和性情的高傲,“不跟你们玩了”;而孙悟空则是由顽童成为既有秩序守护者的“空心人”。如果考虑到顽童贾宝玉还是个颇为出色的诗人的话,那么这颗“赤子”童心,与当时作为顽童的青年诗人张郎郎的心灵状态,就有了饶有兴味的“家族相似性/可比性”。

张郎郎(— )出生于延安。其父著名画家张仃,其母作家陈布文,均是延安时期的艺术家。他们对张郎郎有极大的影响。张郎郎1958年由北京四中转入育才中学后,与同学张久兴、甘露林结成了写诗的小圈子,模仿俄苏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未来派语言写作。他在回忆文章中说,“我又正好看了当时的苏联电影《诗人》,觉得诗人必然是反叛的,再看马雅可夫斯基的自传和别人写的传记,觉得诗人必然是受苦的。我就认为自己是反对官僚和小市民的诗人,和同道者张久兴、甘露林,骇世惊俗地剃成光头,学老马的样子,穿件俄式军棉衣,腰里勒一根电线。每天早晨在育才图书馆前的小松林里,狂背老马的诗,成为育才中学的一大怪人。因此在学校的校会上我多次被批评”。1959年,张郎郎转入北京101中学读书,在学校话剧团结识郭世英(张郎郎是鲁迅作品改编的《祝福》的导演,郭世英主演鲁迅作品《过客》),两人在一起交流诗歌写作的体会,“我很佩服他,我觉得找到了同道”。1960年,张郎郎和张久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中,依旧“玩秘密写诗的游戏”,并与其他同学张新华、于植信、张振州、董沙贝、张润峰、戴咏絮、张明明,形成了诗歌小沙龙,“当时这些人多半是出身于干部家庭或艺术家庭,对社会上的残酷和严峻,不甚了解,至少觉得与我们无关”。这个沙龙在张郎郎家定期活动,张郎郎的母亲陈布文(时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文学教师),和刚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作家海默(当时因《洞箫横吹》等作品罹难)也是沙龙的参与者及文学方面的指导。

除交流诗作、绘画外,沙龙有着浓郁的读书讨论氛围,主要阅读当时的“内部参考书”(参见第一节开列的“内参”黄皮书、灰皮书)。当时,这些青年人感到最受震动的是《麦田守望者》和《在路上》,有人将《麦田守望者》全书抄下,有人能大段大段地背诵,“因为他们的精神境界和我们最相近”,“在困难时期,人们饿瘦了躯体,养壮了灵魂”。“我们很清楚,自己写的东西,不但不合潮流,甚至相左,根本没有发表的可能性……母亲常常告诉我,艺术家就是叫花子,问我是否甘心如此,那时候,我已经看过《梵高传》、《米开朗琪罗传》等等,心里有了一个价值标准,恨不得自己再穷困潦倒些才好”。1962年,陈布文任教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组织一场大型诗歌朗诵会,这个沙龙中的中学生受邀悉数参加。张郎郎朗诵了自己的长诗《燃烧的心》,大获成功。这首诗的结尾是:“我们——太阳纵队!”散会后,这些激动的青年决定马上成立先锋诗社团,就叫“太阳纵队”。

1962年底或1963年初(笔者做过多次“田野调查”,但具体日期已无可考),“太阳纵队”在北京师范大学筱庄楼一间教室,宣告正式成立。由张郎郎起草的《章程》说:“这个时代根本没有可以称道的文学作品,我们要给文坛注入新的生气,要振兴中华民族文化……”此阶段,张郎郎写下了长诗《燃烧的心》和一本受艾吕雅、洛尔伽影响的短诗集(其中自己比较满意的是《鸽子》等),电影剧本《孔雀石》,话剧《对话》等,另有油画《丹柯》、《随梦录》。1963年秋,张郎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美术理论系,“太阳纵队”及沙龙人员又有所扩大,加入了美院同学巫鸿、蒋定粤、袁运生、丁绍光、张士彦、吴尔鹿,以及校外中学生牟敦白、郭路生(即诗人食指)、甘恢理、王东白、张寥寥、邬枫、陈乔乔、耿军、张大伟等等。

“太阳纵队”的刊物出版方式是,大家都用16开稿纸或图画纸,分别写作和绘画,留下装订线,由主编最后装订成册,然后彼此传阅互相“指正”,并扩散至沙龙外的爱好文艺的青年群中。张郎郎为刊物设计的“封面是铁栅,用红色透出两个大字:自由”。1966年文革爆发,张郎郎因“非法组织‘太阳纵队’及刊物”、秘密集会、偷出被批判的袁运生的油画《水乡的回忆》,被公安部通缉。于逃跑前夜,他在友人王东白笔记本的扉页上匆匆留言四个大字——“相信未来”(1968年友人食指正是以此为题,写下了名满天下的代表作)。张郎郎逃到南方,不久即被逮捕,“反动组织‘太阳纵队’被破获”,参加者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最惨的是张郎郎,先是被判死刑缓期执行,与遇罗克关押一室,在死刑牢戴重镣重铐三个月,后改判为有期徒刑10年(以上简述据张郎郎《“太阳纵队”的传说》,《今天》杂志1990.2期,牛津大学出版社。以及此文增补版《“太阳纵队”传说及其他》,《沉沦的圣殿》,第30页)。1978年平反后,返回中央美术学院,任美术史系教员,院刊《美术研究》《世界美术》编辑。1980年后,先后担任《中国国际贸易》杂志经理,《国际新技术》杂志总经理,《中国美术报》副董事长等职。1989年后,应邀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做访问学者,后担任德国海德堡大学汉语教师。新时期以来,张郎郎的文学创作主要以小说和散文为主,发表了《大雅宝的故事》、《老清的故事》、《我是北京人》、《半空儿》、《烤肉周》、《玛丽雅娜》、《王庄》等,以及对中国当代早期先锋艺术的系列回忆文章及文集《从故乡到天涯》。诗歌《狼皮褥子》《七月流火》《我来自其它星球》《黑与白》等。

张郎郎说,“我们那一圈人,头脑中的社会和外在世界都是从文学中演化出来的幻象……必须说明,那时候我们‘太阳纵队’不是一个政治组织。秘密写诗,只是怕别人破坏我们的游戏。但我们也没想用诗来反对‘现政’”(《“太阳纵队”传说及其他》,《沉沦的圣殿》,第3947页)。信哉斯言,阅读他们当时的诗歌,我们今天看得更清楚,这段话既是对“太阳纵队”,也是对此前的“X小组”,此后的“白洋淀诗群”、“今天派”等先锋诗歌社团为何采取“地下”民刊形式的解释。他们追求的是精神自由和艺术的美,这是所有真正的诗人的共同气质。

由张郎郎等人的忆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认识:这是一群处于青春萌发和躁动期的生命力旺盛的青年,因为具有较高的艺术天赋,出于“独抒性灵”,伸展性情的内在需要,结社吟诗作画。与大观园中的“菊花社”、“海棠社”有某种相似之处。大顽童式的诗人的自由天性,决定了他们与当时统一的主流意识形态及文学艺术主调的不和谐,这些对抗规训的“淘气的艺术顽童”,不期然中就被强行置于前者“天敌”的一方。在一个集体顺役的年代,如果你不愿在内心置入“自我监视”机制,那么,你将受到外部严厉的惩罚。问题是如此简单又如此“复杂”,对此,笔者似乎无需再多加“深入的分析”,那样做只会使问题明晰的核心变得含混甚至受到遮蔽——哪怕你是善良地从“政治正确”上为这些大孩子申辩。思考生存,眷念生命,热爱艺术,展示性情……这些本是古今中外诗人生涯的“通则”,而在特殊的年代却使他们付出了自由的代价。

张郎郎当时的诗作,及“太阳纵队”手抄刊物(《太阳纵队》《曼陀罗》《格瓦拉》等),均被查抄而散失。经有心人多方查找(最早展开搜找工作的是诗人万夏、潇潇),才在当时友人的旧抄件中找到四首。令张郎郎略感欣慰的是,“自己比较满意的《鸽子》”一诗亦在其中。其余三首是《早晨》、《恍惚》和《风景》。让我们以《鸽子》(1962年)为主,兼及其它短诗,约略来看张郎郎诗作的意味和形式特征。

我对它说过的,是的,我说过。

我的声音透过这柔和的纱帐,

它像梦里的喃喃的歌声,

如同那远方模糊的太阳。

飞去吧,这不是你的家。

它把雪白的羽毛紧贴着我,

仿佛它是一颗纯洁的心,

一颗只会爱的,纯白的心,

它靠着我鲜红的年轻的心,

可是,我知道,这不是它的家,

我真诚的说过,在蔚蓝的天空下,

我悲哀的说过,在秋叶的金雨下,

当白雪在空中交织着无声的图案,

那样的信任,那样的依靠

是的,是在那火炉旁的冬日,

是一缕有颜色的芬芳的液流,

在空气中浸润着、蔓延着。

站在我伸向未来的手心,

站在灿烂的自然的光芒中。

缓缓地一高一低地飞着,

投入了蓝天的巨大怀抱,

像一朵迅速消逝的白云。

仿佛我的心,也随它飞去了,

我早就知道,这是它的家,

“小鸽子啊,它弄错了”

“鸽子”,在这里有双重含义。首先,它是一个原型意义上的“公共象征”物;其次,它与阿根廷诗人阿尔贝尔蒂的《小鸽子错了》命意相关(此诗副题原为“和尼古拉·纪廉的‘小鸽子错了’”,笔者认为应是当时张郎郎笔误所致。《小鸽子错了》作者应是阿根廷诗人阿尔贝尔蒂。此诗经古阿斯塔维诺谱曲后,在世界广泛传唱)。搞清楚这两点,这首诗的意蕴和艺术手法就容易理解了。

文学艺术中的“原型”(archetype),是指诗人使用的原始意象(primordial image)。这类意象是人类久远的集体记忆的象征物,积淀着巨大而稳定的情感经验和文化含义。由于它们的形成年代久远且富含神话、宗教意味,遂成为“公众象征”,普通读者一望即知其含义。如十字架象征苦难和救赎,太阳象征光明和希望,玫瑰象征爱情和罗曼蒂克的想象力,竹子、梅花象征高洁的气节,鸽子象征和平、宁静、温柔、美丽纯洁的精神……如此等等。张郎郎诗中的“鸽子”,就使用了此种原型象征,并加以个人注入的时代内涵。

再看阿尔贝尔蒂的《小鸽子错了》(章珍芳译),全诗如下:“小鸽子啊,它弄错了,它弄错了/它要到北方却往南飞/它把麦田当作海洋,小鸽子错了/它把大海当作天空/它把夜晚当作早晨/小鸽子错了,它弄错了!∥它把星星当作露珠/它把炎热当作冰雪/小鸽子错了,它弄错了/把你的裙子当作上衣/把你的心儿当作它的家/小鸽子错了,它弄错了/它睡在小河旁边/你却在树枝上安息/小鸽子啊,它弄错了……”。如果说阿尔贝尔蒂笔下的小鸽子是发生了“错位”的爱情的象征,在怅惘中尚伴有一丝谐谑并自寻宽慰的话;那么张郎郎笔下的鸽子,除去这个公共原型固有的隐喻内含外,还是受挫受困的青春,及理想的艺术创造精神的双重象征。

这首诗的奇妙之处是,“鸽子”既代表“我”的心灵,又是艺术(诗歌)——“我”的一个对话者(它)。就像象征派诗人波德莱尔的名作《信天翁》,这只历尽创伤的信天翁,既是诗人自况,也是他与诗歌(作为“它”者)被践踏的遭际对话一样。诗人深深体验到,在一个要求一切规训化的年代,吁求自由飞翔的纯洁的青春和诗歌是危险的,他反复吟述着:“飞去吧,这不是你的家”。而鸽子却依偎着没有飞走,“它把雪白的羽毛紧贴着我/它把头轻轻地垂下/仿佛它是一颗纯洁的心/一颗只会爱的,纯白的心/它靠着我鲜红的年轻的心/像两颗情人的心一样∥……它呢喃着睡在我怀里/那样的信任,那样的依靠/我好像变成了强有力的/保护弱者的英雄”,“它沉静地酣睡着/像是窗外的白雪/可这是团温暖的雪……”。虽然鸽子(诗歌)本是“我”心灵的产物,它如此高洁、天真、纤弱,但“我”已无力保护它,使它飞翔,自由地歌唱。诗人既爱鸽子,却又劝慰鸽子飞走,至切地表达了诗人那种混合着伤感、痛惜、高傲而又无畏地抗议的复杂心绪。最终,鸽子还是飞去了,“像一朵迅速消逝的白云/它永远飞去了/仿佛我的心,也随它飞去了/永远地/我早就知道,这是它的家/我告诉过它/在我失去的希望里/在我含泪的微笑中……”——鸽子是“我”伸向未来的心,它不见容于现实,不得不不计代价地飞离,但诗人相信它会在未来找到自己的家。“小鸽子啊,它弄错了”,在此陡然就成为一句沉痛的反诘,究竟“弄错的”是鸽子,还是虐杀鸽子的人们?

这首诗在结构上颇有特色,它借用了音乐中的赋格曲Fugue)形式。赋格是对位化音乐结构之一种,它由几个独立声部组合而成。先由一声部奏出主题,其它各声部先后作通篇的变奏模仿。入题用主调,继起用属调,第三个进入的声部又回到主调,如是反复变化,直到曲终。赋格曲中,各声部此起彼伏,犹如反复叙说和应答,在缠绕或回环中,更强烈地表达主题乐思。这首诗借鉴赋格结构,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合作。诗里,十余次出现的“我对它说过……”(包括变奏式表达“是的,我说过”,“我不止一次地说过”,“我对它轻轻地说”,“我对它说着”,“我告诉过它”……),“飞去吧,这不是你的家”,是主题乐句,其中又间以宣叙性的意象细节描述,深深地浸透了我们的心。这首诗在措辞、构图、光和色的个性化处理上,也自然而考究,体现了作为美术家的诗人的“别趣”,这是诗人较为自觉的艺术形式感的体现。另外,这首诗“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即使表达痛惜和抗议之情,也须臾未曾毁坏了诗歌语言和结构的精纯质地。今天读之,仍有很大的艺术魅力。同时,这类无辜而纯正,甚至含有几分天真的诗,在当时竟然遭到无情剪除,更令今天的我们心灵的滋味复杂难辨。

张郎郎的诗歌,基本属于意象—象征主义系谱,再加上某种程度的洛尔迦现代谣曲风和艾吕雅式的精美短诗的清丽与神奇的影响(诗人自云:“我的这些作品的风格显然受洛尔迦、艾吕雅的诗影响较大。喜欢用比喻、象征,也喜欢用颜色来装饰”),而现代诗所追求的异质经验的相互包容构成的张力和承载力,也在这些诗中得到了自觉的体现。比如《早晨》(作于19621963年):

(我忘记了它本来是一只满身

灰黑的白鸡,住在一破篓子里)

我听见胡同里下夜班的脚步

随着脚步的远去而消失了

蜻蜓、蝴蝶们像小猪娃子一样

第一线阳光在对面斑驳的墙上胡闹

此诗一开始就呈现了“矛盾修辞”:“我睁开眼睛/一切都还在黑暗中/我只能听见早晨的来临/我合上眼睛/一切都在光明里”,诗人没有摹写早晨,而是迅速进入主观心理活动。接下来写道,“我听见鸡叫/我就看见/一只金羽毛的鸡/站在青色大海的上空/把红蛋黄似的朝阳/从水底叫醒”。这同样是主观幻境,所以诗人紧跟着提醒自己,“我忘记了它本来是一只/满身灰黑的白鸡/站在一破篓子里”。现实与幻境在此构成异质冲突,暗示出诗人复杂纠葛着的情感经验。

诗人写到了下夜班的工人,尽管一夜的劳顿,但“穿着硬片机布的工作服/咧开大嘴一笑/露出健康的白牙齿”,这些一夜未眠的平凡的劳动者,才是黑夜的醒着的心脏。接着,诗歌又进入“幻境,未来的景象”,花朵、蝴蝶、蜻蜓,都在自由欢乐地“像小猪娃子一样窜来窜去”……然而,最后笔锋一转,“我睁开了眼睛。第一线阳光在对面班驳的墙上胡闹/把光折入水中/吓唬着胆小的玻璃杯”。这个顽童式的奇想,却透露出诗人内心更为深邃的消息。虽然对“杯弓蛇影”这个疑神疑鬼自相惊扰的关于庸人的寓言,诗人采取了某种程度的反讽态度,但它同时也表达了某种程度的真切的不安。诗歌就在这种异质冲突中拉开了较大的张力,带给我们更丰富的感受。

《风景》(作于19621963年)采用了整体象征手法,写无边的沙漠中生长着不屈的仙人掌,它们“扭曲着,翻转着/把光芒般四射着的刺/插入青天”。诗人特别提到了“还有棵小的”,似乎是在自况。面对如此倔强的生命,“天都惊讶得张开了牙床/使劲瞪着”。在一声“格拉拉的巨雷/从空旷的沙漠掠过”之后,这些大大小小的仙人掌,“在刹那间/都喷出了一朵猩红的花/像是团团干燥的火焰”。这真是一幅既孤傲又惨烈的画面,“猩红”之花通向鲜血的颜色,也通向自由地展示情怀之途;“干燥的火焰”既表达了生存的焦渴,又表达了将根深深扎入土地,寻找格外悭吝的“水源”的意志。诗歌就在这一双重意蕴中结穴,准确有力地昭示了先觉者的心迹。而如果考虑到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在“反右扩大化”之后,诗人流沙河刚因其著名的组诗《草木篇》,特别是其中的一首《仙人掌》被打成大右派(流沙河《仙人掌》:“她不想用鲜花向主人献媚,遍身披上刺刀。主人把她逐出花园,也不给水喝。在野地里,在沙漠中,她活着,繁殖着儿女……”),我们或许应从张郎郎的《风景》中读出强烈的“互文性”关系——或是自觉的,或是不期然中的。而无论是哪一种,都不影响《风景》的价值。

这篇文章,笔者评介了“X小组”、“太阳纵队”青年文学社团“游戏”般的由来,并将张郎郎及其“太阳纵队”的青年诗人称作“大顽童骑士”。我认为这个定位是比较符合历史真实的。我自觉未曾因为他们后来的苦难遭遇,而人为地拔高这些诗作的“深刻的反抗”意义。如前所述,他们只不过是在一个“非正常”的年代,吁求争取着一个人正常的艺术表达的权利。于是,正常反而成为异常。历史语境的巨大压力扭曲了这些纯粹的诗歌话语。他们只是一群要“独抒性灵,伸展性情”的艺术青年,并且为着这些不惜付出高昂的代价。他们年轻的心奔跑在“身体之外”,是向着可能美好而自由的“未来”展开的。而这个自由写作诗歌的“未来”,今天应该说已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了。今天,重读张郎郎的《恍惚》(作于19621963年),这样的诗句,会使我们内心既有疼痛,也多少会感到一些欣慰——

我喜欢受点委屈要人道歉

我喜欢受点痛苦要有个尽头

我愿意自我牺牲要有人为此幸福

我愿意大病初愈要在明媚的早晨

我喜欢一个人走要有影子跟在后头

本文转自:陈超|诗歌共时体

2014年10月31日凌晨,诗人、评论家、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超以自己的方式离开人世。

}

原标题:石咏琦|即兴,是为了发现新可能

▲ 关注有邻书舍,这里有一些书香气。

作者:石咏琦教授/【佳卷赏析37】

愿你“像一样, 我的朋友”

Leonard)现任第二城剧团执行副总裁,也是第二城演艺公司共同创办人暨总裁,该公司在世界各地发展出许多别出心裁的现场娱乐节目。约顿(Tom Yorton)他曾任职于奥美、希尔斯和3Com公司,现任第二城剧团旗下第二城工作坊执行长。约顿的团队致力于将第二城剧团的独特才能(创作幽默短片、运用即兴练习为商业人士培养重要技能)应用于不同行业,以协助公司客户在新的社群化世界有更好的沟通、合作与创新。译者为黄静雅是台湾大学大气科学硕士(主修大气环境),远见天下文化出版。

  • 一如即兴创作,企业管理也必须保持“对, 而且”(Yes, And)的正面开放态度,才能在市场快速变化中维持灵活弹性。

  • 如今闭门造车的方式已经行不通,只有和顾客成为伙伴,用他们的思维来运作,甚至保留一些与顾客共同创作的空间,才有机会开发出真正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与服务,从而找到彼此双赢互惠的商业模式。

  • 我们正在经历的这场革命, 没有绝对的真理。

  • 即兴剧创作过程中,最大价值训练是需要信任的建造。

  • 即兴创作中另一个成功的关键思维,就是对于时事信息的判断、事实的分类、保有开放与整合的解读能力。

  • 不怕神一般的对手,只怕猪一般的队友。

  • 只要你是第一百次成功了,谁管你前面99次是怎么失败的。

  • 能够像孩子一样,在人生的舞台上没有说明书,也能玩得从容自在, 愿你“像水一样, 我的朋友”(Be water, my friend)。

不分行业、世代的速度危机

  • “这个训练将会改变你的人生”

  • 当我们把自己的心态设定成“即兴模式”, 我们就变成了更好的跟随者, 以及更杰出的领导者, 因为我们全心全意聆听, 把每次沟通对话都当作一场“寻宝之旅”, 而不是“个人展技场”, 我们因此听到更多想法, 最后归结出前所未有的好点子。

  • 这套即兴训练不仅对舞台表演者有实效,对剧场以外不同专业的工作者与团队运作也有惊人效果。

  • Google在招聘人才时想要寻求的特质, 其中包括“随机应变的能力”、“愿意放弃权力”、“乐于创造空间让别人有贡献的机会”, 以及“能够从失败中学习”。

  • 对于你的事业发展来说,练习即兴表演好比在做心灵瑜珈:这套扎实的训练,可提升你的情绪智力、社交直觉,教你在紧张不自在的空间里如何从容转化,帮助你成为能与人合作的跟随者,同时也是令人信服的领导者。

  • 即兴不是随兴,即兴是一种能力,是练出来的,而且可以熟能生巧。它是一种创造性破坏,专门用来解放僵化的制度与组织思维,以及打破长久以来你对自我的设限。

  • 结合危机处理、创新、沟通、合作的即兴力,可帮助你应付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变化球。

  • 你永远可以找到一种幽默的方式去面对恐惧、质疑或不自信。

即兴事业的严肃任务:原来, 反应是这样练出来的

  • 让人大笑,也让人思考,我们的即兴训练逐渐成为一套顶尖人才养成训练。

  • 说穿了,工作就是一场盛大的即兴表演。

  • 工作与生活上的成功,取决于构成精湛即兴表演的三大支柱,那就是创意、沟通、合作。

  • 在快经济时代下,商场上的问题更加诡谲多变,成功往往取决于是否能够“快速组成一个懂得支持好点子的致胜联盟”。

  • 说到软技能,如倾听的意愿、建立信任关系、承担有风险的责任、适应变化、在逆境中保持中立正向等等,都被视为现今专业工作者的基本技能,能让个人和企业灵活应付快速流通的信息、机会和挑战. 这些技能不再只是“最好要具备的能力”, 而是“至关紧要的技能”。

  • 比起“点子动不动就被批评、抨击、拒绝”的组织, 信奉“对, 而且”的工作文化更善于创新,解决问题更快速, 员工也更投入。

  • 个人小我与团体大我的需求,可以协调兼顾, 创造双赢,并非零和游戏。无论在舞台或商场上,“凡事只求不出错”、“追求个人耀眼夺目”、“表现出一切都在掌控中”(即使证据看来并非如此)的心理,才是阻碍成长的真正敌人,我们必须先击退这些内在敌人,建立正确的心理素质,明星自然会从充分发挥功能的团队中诞生。

  • 我们将会告诉你,如何透过营造“团队目标胜过个人目标”、“功劳很多, 人人有份”、“坦诚会受到奖赏, 而不是处罚”的环境,以便鼓舞团队交出最佳成绩。

  • 我们的表演者必须不畏惧权势仗义执言,敢于挑战惯例,质疑规则。

  • “尊重”与“敬畏”的界线不容易看,我们一直在寻找两者的平衡。

  • 对于创造力来说,最大的威胁是恐惧,尤其是对失败的恐惧。借着削减失败的负面力量,弱化恐惧,创意才得以源源不绝。

  • 组织如何看待失败,是他们是否善于营造成功的关键。

  • 当你的组织不再光靠单一领导者来启动每个新想法,而是让所有成员的创意思维都能转换为推动公司持续成长的动能时,组织才会变得更强大。

  • 许多人自认是很好的聆听者,但“为了了解而听”和“为了伺机响应而听”之间有极大差别。前者,充实并拓广你的观点;后者,满足你想要在谈话中掌控场面的需要。但嘴巴停不下来的人,也就学不到东西,绝大多数人因采用“为了响应而听”的模式,导致沟通无效。

  • 当一个人不再自我设限或感觉受限、只能说些“政治正确”或“有礼貌”的话,当它可以无忌无惧的自在表达意见,开放自己的心,他才真正的开始体验人生。

第二部 精湛即兴的七个秘密

“对, 而且”是最聪明的响应

  • 以最简单的形式来说,即兴训练就是要你把注意力从自己的身上移开,并减少你对自己的批判。

  • 即兴训练就是让神经路径改变的最快方式,帮助你在面对自我恐惧的同时,学习处之泰然。

  • 人际关系最好的人,是那些懂得肯定别人点子,并由此往上堆栈发展构想的人,而不是那些一开始讲话就停不下来的人。

  • 我们不留人才,但我们的大门永远为下一个人才敞开。

  • 我们重视新成员的贡献,容许剧组有所改变,不断进化,我们也因此拥有独特的优势。

  • 一流的团队组合不会依赖有创意的“独唱”来带领,而是由一组有创意的“合唱团”来共同承担风险,成员们一方面觉得自己要负起责任来保护、维持和发展事业,也随时准备欢迎新的创意人才加入。

  • 这个组合里的每个人都能担负重任、看重自己、受到鼓舞而付出,如此也有助于留住人才。

  • 要测试一个人是否有一流才智,得看他能不能兼容并驾驭两个对立的想法。

  • 如今我们生活的世界,要求我们行动快速、挑战现状,以创新的方法解决现实世界的各种问题。

  • 能专注当下的人,能量最强。

  • 成就最高的正是那些最愿意去帮助别人的人。

  • 事事坚持自己才是正确的,是共同创造与创新的最大障碍之一。

  • 拥有权势的人既要做重大决定,也要以包容、善心与尊重来行事。

  • 即兴表演的要求,就是你要臣服于群体的更大需求。

  • 放手不再掌控, 你才会放开自己,让自己拥有更多想象不到的可能。

共同创作带给顾客想要的

  • 侵略倾向是人类天生、独立、本能的性格……它对文化构成了最强大的障碍。

  • 大喊大叫、霸道的人,通常他们的行为都是出于恐惧与不安全感。改变它们行为的唯一方法是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到安全、有保障。

  • 模棱两可是一种拖延战术,当你太害怕,以致不敢跳进未知的领域时就会这样。

  • 建立信心的秘诀,就是练习。

  • 人类自然而然会想办法让不完整的构想变得完整,而且在受邀帮忙完成构想时会倾向正面的响应。

  • 透过喜剧可以找出问题、坦诚的讨论问题,而即兴训练则可建立你所需要的关键技能。

  • 在事业和生活中,在你想办法让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之前,他们必须改变自己的态度,而他们在改变自己的态度之前,必须知道要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现况。

  • “尊重”容许想法或感觉不同的人互相对话,从而为潜在的理解与变革铺路。“敬畏”造成个人与机构的偶像崇拜,它是“对”我们说话,而不是“和”我们说话。“敬畏”是变革的敌人.

  • 如果你在着手创新时,太敬畏你的产品或服务,你就会太胆小,以致不敢承担重大的变革。你会比较喜欢现有的东西,甚于创造更美好事物的可能。

  • 如果你想要改变或创新,你需要有能力并愿意撕裂现有的权力基础,大胆得罪与目前行事方式密不可分的那些人,而且要有信心和勇气,建立全新的事物来取而代之。

  • 有时候,你必须经历一连串的失败,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1. 我们当众失败:哪里有当众失败的机会,同样也会有当众受肯定的机会。

  2. 我们一起失败:永远都要照顾你的伙伴。

  3. 我们失败的很快:在任何工作环境下,不完美的人(亦即每个人)都会犯错。

  4. 我们不批评失败:不要插手干预。

  5. 我们失败的有信心:我们搞砸了,我们很快就能恢复。

  6. 我们的失败是渐进的:最好的即兴演员不太喜欢把成型的构想带入即兴的场景里。成功不是终点,失败也不是末日,最重要的是继续前进的勇气。

  • 领导力是把人的视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是把人的表现提升至更高的标准,是建立超人一等的人格。

  • 对于管理者来说,注意到自己犯了错是很重要的。

  • 有时候,当个好老板就是闪到一边去。

  • 戏剧行为的力量,其实在于信息的传递--当在场的每个人意识到第四面墙已经被踢倒、规则已经改变的那一刻。

  • 高效领导者知道如何解读肢体语言,无论他们是在主导谈话,或只是出个意见。

  • 不要流连于不存在的事物。相反的,把精力专注在面前的人和空间。不要活在想象中的未来。

  • 你们公司有没有教大家,在和不同的对象说话时,无论是老板对老板、老板对员工或员工对客户,都要用不同的礼数?

  • 嘴停不下来,就学不到东西。

  • 我们知道的事情中,有85%是透过聆听学来的,我们的工作日有45%的时间用来聆听,但人类聆听的理解率只有25%。只有2%的专业人士受过正式的聆听技巧训练。

  • 用心聆听是优秀即兴表演的核心。

  • 自我意识会抑制我们有效沟通的能力。

  • 不善于聆听的代价是什么?就是你做了半天, 却不是人家要的,也没人想要。

  • 如果你真的聆听,你会发现和意见不同的人交流是多么容易,这就是你用即兴得来的自由。

  • 最终获得最高地位的人,反而是大方的沟通者和具有同理心的聆听者。它们感觉上更有自信,因为无论它们听到甚么,都有信心能够想出恰当而有用的响应。

  • 艾克曼的研究团队指出七种普遍的微表情:愤怒、恐惧、悲伤、厌恶、轻蔑、惊喜和快乐。

  • 善于察言观色的人都明白,我们所说的话和我们真正的感受之间可能天差地远。

  • 了解其他人的感受,以及他们可能在想什么,有时称为换位思考, 这种同理心有助于谈判或激励他人。

  • 学会看懂微表情的人,比较受到同事们的喜爱。

  • 即兴者懂得聆听、肯定别人,并不表示他们在个性上比较软弱,或是缺乏能力来强烈主张本身的立场。他们明白自己的主张是立基于别人的点子建立起来的,他们愿意分享控制权,给予别人贡献的空间,在沟通过程中不断改善与精进。

即兴,是为了发现新可能

石咏琦,海峡两岸著名培训师、作家。台湾淡江大学西洋语文研究所硕士。北京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经济学研究所访问学者,亚洲行政专业秘书协会前会长,现为新世纪形象管理学院及形象大使团创办人。

  • 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文秘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及客座教授;

  • 北京黄埔大学秘书学科领导人、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顾问、(台湾)《旺报》《人间福报》及大陆《领导之友》栏目作者;

  • 中华东方文化书院,中华国学教育工程首席专家,西岳书院首席讲师,台湾亚太健康管理协会顾问,中华教育交流推广协会顾问,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名誉理事。

? 有邻书舍,为教练们提供沉思并走笔的平台

文章皆为原创,转载须经同意。

图片下载于网络。版权属作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政治正确为什么恶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