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前老师说高二上期还可以高二理转文来得及吗,但马上开学了,老师又说教导主任不同意,要家长去谈,我该怎么办

原标题:高三由理转文, 我从340分提高到590分! 方法实用又简单!

本文中分享的是一位同学三个月时间从340分提到590分的学习经验,他算不上学霸,说到的很多观点或许也有局限,但是经验方法可以给大家做参考。

先简单说一下我的情况,我因为一些变故在高考前八个月从理科转到文科,而且数学、英语、语文都不是太好,尤其是数学,基础≈0。虽然就读的学校是重点高中,但是那时候真的几乎是毫无希望。

我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从340分左右成功考到了590分左右,最后在高考的时候拿到587分,但是志愿出了些问题,考到了一所地方一本高校(只在本省按一本录取)。

我想总是有些方法的,于是高考以后我开始试着当家教,实验证明,我的方法和思想结果是比较好的。我曾经让一个孩子在2天之内从会考全C到全A,也帮助一些同学提高了文科成绩,现在我在面临另外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对我很重要,于是我希望能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大家。

这里我希望能首先跟各位谈几个核心思想。

第一个是:我们需要的是会考试,而不是会学习。

这是一个很功利的想法,但是对于剩下时间不多却需要快速提升成绩的人来说,我想这样的思想很重要。你可以白吃白喝每天游手好闲,但是那不代表你不会考试。考试是一门技术。考试和学习的差别之一就是,考试完全可以短时间内学会,而学习不是这么个过程。

你可以满腹经纶,但是完全可能作文32分。你可以只看过几篇五毛文,可是你很可能作文满座称赞。区别在于什么?有的人会学习,有的人会考试。我曾经试着抄了好几遍政治书,可惜政治成绩却长进不大。第一个部分就不多说了,首先请各位记住:考试是技术,完全能学会。会学习,不等于会考试。

事实上你现在所学的各种东西里,很大一部分是模仿的结果。我曾经在考试之前这么算了一下对自己的期望,在我还考300分的时候,我给自己稍微模拟了个目标。我希望语文110,数学120,英语120,文综200,结果加起来一看550了,已经超过了我们省前一年的一本分数线,仔细看看,这些标准都不高的。

第三个是:“全方位,多角度,撒大网捕鱼”。

这个想法在文综上估计很多人能理解,但是估计很多人不一定会用。在按点得分的文综上,很多时候这就是多几分少几分的关键。

第四个是:希望能纠正各位对于文科高考的认识。

文科高考靠的是什么?语文?那玩意儿阴晴不定,除了某些人,大多数人拿个不高不低已经足够,期望稳稳提分还不如烧柱高香呢。文综?说实话,到最后,文综高的230、240,低的180、190,仔细算算,文综能差多少分呢?文科想要稳稳拿到高分,只有数学是最终大BOSS,得数学者,得文科高考!

那么,文科生怎么才能让数学成为自己的优势学科呢?其实,高中文科数学要混个不太拖后腿的分数其实并不难。

当时我高三的数学教材是人教版,只有54页,好像就一个最基本的导数和统计,不知道大家现在是不是也用的这本书。这个别落下,估计可以拿到8分左右。这个几十页的教材学完后,就开始复习了。若平时只有三四十分,说明有很多最基本的公式定理都是没有掌握的。如果把这些最基本的公式定理都掌握了的话,效果肯定会好很多。

高三一般来说,老师会分三轮复习,第一轮是细到每个知识点的复习(我觉得基本上就是快速的讲一轮新课了);第二轮是梳理一遍,整理归纳;第三轮式很快速的再过一遍。

首先,请一定要跟好老师的复习节奏,自己基础不好就不要太多自搞一套了。

不懂就问,保证课本例题都会做

第一轮按章节复习开始的时候,你先把这些公式掌握了(买一本那种高中数学公式和定理的小册子看看都可以),做题的话,先做教科书上的例题和习题,当你能把教科书上的多数题目解出来的时候,去做复习资料上常规难度的题目,基本上就知道如何下手了。

虽然从基础做起的说法是老生常谈,不过也只有这个办法是切实可行的,虽然拿到高分可能不现实,但提升五六十分左右,难度一点都不大。现在觉悟不迟。不是有句名言嘛,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老师的作业、听课先保证质量,课上习题和课后作业不懂就一定要问。作业当时不懂问人怎么做,第二天遮住答案再做一次,做不出再想。直到确认这一种题遇见了就一定能做出来为止。所有书本上的公式定理都要熟悉推理过程,知道是怎么来的。能够独立推理。找出高中所有的课本,保证所有课本上的例题都会做。一直跟着老师的步伐走,还有熟悉公式定理。150分的正常难度的卷子,这时候你应该至少能有80分以上了。

文科数学的有些章节,比如三角函数,完全是套公式的,我高考那年提前公布的题型里,绝对有一个三角函数的解答题,掌握公式的话,这个12分你就可以拿下了。当时立体几何也必然有一个解答题,多数情况是以证明题出现,刚开始的时候,用定理证明,我死也证不出来。后来我们老师教了用向量的方法证,结果瞬间简单了,又变成了套公式,你看,我又多了12分。我高考那年数学卷是50分选择题+25分填空题+75分解答题,不知道你们现在题型是怎样的,如果也是类似的话,我们现在可以算算:把公式概念这些最基本的掌握后,一张试卷里,10个选择题你自己做对5个,剩下5个只猜对1个,那就有30分了;填空题做对2个,就是10分;解答题可以做两个完整的,剩下的几道解答题,做出两个第一小问,解答题基本也能得30分左右。现在,不用瞄别人的,你自己就能得70多分了。甚至有可能这一阶段过后你就能到达90分的水平了。难度稍微高一点的题目,就需要你自己再下点功夫了,要注意主动问老师。可能刚开始会不好意思或者担心问的问题太简单,老师瞧不起,但你多问几次之后,老师感到你确实很有诚意,想要提高的话,绝大多数情况下,老师都是很乐意帮你的。我上高三时,数学是70分的水平,一学期后终于能达到100分以上了,又过了两个月,能稳定在110多和120多的样子。最后高考是110多,虽不多,但对于高二时候的我来说,简直是奢望。有一女同学,高三开始时只能得四五十分,也是从书上例题做起,高考数学也过了100分。不过她复读了一年,第二次高考,她数学考了145分。

第二轮的时候,买一本《疯狂600提分笔记》的书,死办法是把五三上面的题都做一遍,而且基本弄懂。基本上达到数学这科的重点线,就基本毫无难度了,但强度太大,办法太死,不推荐。把一本还不错的教参,每一章归纳的知识点看一遍,例题以及变式做出来且弄懂,确认看见了就一定能做出来。拿到100以上没有很大难度。有了一定基础以后,也要记住,细心,细心,细心。尽量大减少非智力因素的失分。一张卷子总会有那么几道让人惋惜的失分题目,一定要减少,一定要减少。平时练习就开始当考试一样,每一步计算要细致,题目要看清楚,草稿也不要太乱至少自己能看懂。以上都是老生常谈,但实际执行起来相当困难。如果全做到了,最后考试拿不到班级平均分,可以来砍我(哈哈哈)

说到具体的刷题方法,给大家有图有真相一下:从简单开始,课本的例题,课后的习题。函数,公式等自己认真推导,变换。然后就可以开始刷模拟题之类的,题海战术是对付数学最好的办法了,高考的题目总在那几个范围内,说到底就是刷你自己的熟练度,熟悉了就会明白考试的范围大概也是如此。

1.买一套(就是历年各身高考卷),应该有很多版本!只要是答案正确,解析详细就好!

2.首先开始做选择题,我高考那会儿,一道选择题5分!12道,60分!千万不要忽视。

步骤一:每天做一套,从全国卷这种简单的开始做。把每一道选择题当作大题来做,写出每一个步骤,不会做不要紧,硬着头皮做!答案就写在草稿纸解题步骤上方!

步骤二:做完12道题,开始对答案!刚开始会错很多!不要怕,把答案认真看,一边看一边理解,都有解题过程,不会的请教老师(一定是问老师!),不要怕,老师会很欣喜地给你解答每一道!然后,休息!

3.第二天重复步骤一,直到将答题步骤写得和答案一样!!!

翻出一本草稿纸,就是这个感觉!!!

5.填空和大题,结束上一项后,按照上一项步骤每天一道题!!!

6.选择题最后一道可以不强求,因为有时候有难度,保证前面11题完全正确的前提下,按照选项分布猜就OK!中奖率大于50%!节约时间!

7.填空最后一道,大题倒数两道的最后一个问题,可以放弃,节约时间检查前面!你还有这么长时间,保110问题不大!!!

该方法原理就在,题号和考点分布有很强的规律性!

我弟也是高考前三十天用此法,平时四十多分,最后拿到八十多分!!!

这种方法基本适合所有考生,只是提高程度不同,这已经是最大的捷径,不要太相信自己等到最后来用,现在就可以开始了,练得越早,熟悉程度越高!其他科目复习时间更充分!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

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庆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

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四、掌握几种应试解题技巧很重要

①特值检验法:对于具有一般性的数学问题,我们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将问题特殊化,利用问题在某一特殊情况下不真,则它在一般情况下不真这一原理,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

②极端性原则:将所要研究的问题向极端状态进行分析,使因果关系变得更加明显,从而达到迅速解决问题的目的。极端性多数应用在求极值、取值范围、解析几何上面,很多计算步骤繁琐、计算量大的题,一但采用极端性去分析,那么就能瞬间解决问题。

③剔除法:利用已知条件和选择支所提供的信息,从四个选项中剔除掉三个错误的答案,从而达到正确选择的目的。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尤其是答案为定值,或者有数值范围时,取特殊点代入验证即可排除。

④数形结合法:由题目条件,作出符合题意的图形或图象,借助图形或图象的直观性,经过简单的推理或计算,从而得出答案的方法。数形结合的好处就是直观,甚至可以用量角尺直接量出结果来。

⑤递推归纳法:通过题目条件进行推理,寻找规律,从而归纳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⑥顺推破解法:利用数学定理、公式、法则、定义和题意,通过直接演算推理得出结果的方法。

⑦逆推验证法(代答案入题干验证法):将选择支代入题干进行验证,从而否定错误选择支而得出正确选择支的方法。

⑧正难则反法:从题的正面解决比较难时,可从选择支出发逐步逆推找出符合条件的结论,或从反面出发得出结论。

⑨特征分析法:对题设和选择支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规律,归纳得出正确判断的方法。

⑩估值选择法:有些问题,由于题目条件限制,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准的运算和判断,此时只能借助估算,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推算,从面得出正确判断的方法。

}

戴氏高考集训班四大优势

针对四川学子高考新需求,短期助力高考计划!

从基础到拔高,无缝衔接;知识体系专题化,横纵线并进,构建后的复习体系!

精准定位易错点,巧妙躲避出题“陷阱”, 熟练掌握做题方法,直奔考点核心。

精练高考高频考点,精讲复习必备经典真题,做题就看你了。

层层选拔,严格培训,采用戴氏多年教学经验老师任教!

高考课程热线:028-

      没看本篇文章之前,崔老师首先希望各位家长和同学能认真看完这篇文章!一定会对上高中的孩子有很大帮助的!

 由初中升入高中,是一个人由少年步入青年,逐步从感性进入理性思维的人生重要转折。在这一转折中,高中学生所学的各门学科,基本上反映着自然、社会和精神现象的客观规律,逻辑性、系统性很严密,比初中的语文学习有一个较大的跳跃。如果仍然沿用初中的学习经验、习惯、方式来进行高中的语文学习,就会感到极大的不适应。因此,作为高中新生,应该迅速自觉完成由初中到高中的语文学习的过渡,做好衔接工作,尽快适应高中语文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素养”,属于奠基性的基础教学。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要求做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是发展性的要求。

    高一是高中三年中重要的学段,它是高中学习的重要转轨期。如果不能顺利转轨,即使你初中再优秀,高中学习也会非常困难,语文学科也是如此。因此,在高一学段要注意初、高中学习的衔接,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

    高中语文学习课程与初中语文学习课程相比,主要的变化有:

首先,从纵向的角度说。和初中相比,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之一是知识量加大,知识面加宽。同样是一册书,供一个学期学习的,高中比初中的要厚多了;同样是一个单元,高中比初中的也长多了。它能使你眼界开阔,见闻丰富;但同时也会让你觉得任务繁重,非憋足劲来学不可。和初中相比,特点之二是知识程度加深,知识难度加大。例如,同样是记叙文写作,初中只是要求简单的记叙,而高中则要求复杂的记叙;同样是议论文写作,初中还只是处于入门阶段,初步懂得一些写法即可,而高中则对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论证提出了较严格的要求。阅读方面,如果说初中还只是要求懂得“是什么”的话,那么到了高中,还要求进一步懂得“为什么”。比如,在初中阶段,除了字、词等基础知识之外,一篇文章写了什么,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把这些弄清楚了,也就可以说基本完成了学习任务;但是在高中,还必须进一步弄清楚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又为什么要用这样的一些方法去写。通过高中的学习,你会在知识的殿堂里往深处再进一层,获取更值钱的珍宝;但同时也会使你觉得要求更高了,学起来更难了。和初中相比,特点之三是思维水平由经验型逐渐向理论型发展。初中阶段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仍属经验型,仍需要得到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而到了高中,必须逐渐摆脱对感性材料的依赖,思维的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均得到更多的发展,运用理论作为指导的抽象思维活动大大活跃起来。它会使你的思维更趋严密,并带上点理论色彩,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但同时也会让你感到头脑必须比以前更复杂一些,心中的问号也必须比以前更多一些。

    其次,从横向的角度说。和其它学科相比,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之一是强调长期的努力。有些学科的学习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取得突破,但是语文不行。语文知识是海阔天空,包罗万象的,语文学习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不能幻想通过短期突击来大幅度提高语文成绩,它靠的是长期的努力。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又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且看近人、今人关于读书的“三境界”之说: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曾在《人间辞话》中,以三节宋词来概括“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之境界”,其一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其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其三为:“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香港学人董桥则以的词来论此“三境界”,其一为:“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其二为:“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其三为:“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今人还有仿“三境界”一作,其一是“生搬”:“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一来一个空。”(元代王和卿散曲《大蝴蝶》)其二是“肢解”:“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唐代王昌龄诗《越女》)其三是“化解”:“将泥人儿摔破,着水儿重和过。哥哥身上也有妹妹,妹妹身上也有哥哥。”(明代民歌)以上三种说法中的三种“境界”,从一种“境界”到高一种“境界”,属于一次质飞跃,而要完成这质的飞跃,就必须有量的积聚,而量的积聚必须假以时日,所以这三例读书“三境界”之说,至少可以从一个侧面证明,语文学习要达到高的“境界”,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经过长期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注重知识积累。一是语言积累,包括词语、句子、语段等。二是诗文积累,要储蓄一定量的诗、词、文。古代学子有许多人能背诵“四书”、“五经”(共计262395字),加上能背诵《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这样,语文水平能不高吗?三是生活积累,要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观察自然风光,体察世态人情,深入人们内心,以了解情感世界的精微、奥妙。四是思想积累,在了解社会,观察事物时,勤思,善思,会分析事物,从而能准确、深刻地认识事物。像这些工作,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的。

和其它学科相比,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是“成就感”不强。数、理、化等学科有不少的定理、定义、公式,只要熟练掌握了这些知识并融会贯通,不少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所以学习起来会很有“成就感”,因而也会兴趣盎然。但语文没有这样的定理、定义、公式,不能幻想靠掌握定理、定义、公式来解决问题,于是,有些同学对语文学习觉得很渺茫,难于产生“成就感”。同时,多看一篇文章乃至一部文学作品跟少看一篇文章乃至一部文学作品似乎没有什么区别;多上一节课乃至几个星期课跟少上一节课乃至几个星期课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同。而且,这篇文章能读懂不等于另一篇文章也能读懂,这篇文章写得好不等于另一篇文章也写得好。于是,有些同学也会觉得学习语文没有什么“成就”,学了跟没学一个样,尤其是原来语文基础不好的同学,会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悲观失望。究其原因,一是这些同学太急于事功,不懂得语文学习要靠长期努力的特点,以为抓紧时间猛攻一阵就可获得成功,期望值过高,当然其中也有学得得法还是不得法的问题;二是这些同学通过学习,实际上是学到了知识,取得了进步,只是他自己没感觉出来。比如,某个字或某个词,原来不懂的,通过学习弄懂了;某种写法,原来不清楚的,通过学习弄清楚了;一篇文章,原来不懂得怎么去分析、归纳,通过学习掌握方法了,等等,这就是进步!至于写文章,即使是一个作家,也不太可能是每一篇文章都写得很好,有时也会写出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文章,何况是一个中学生呢?写出了好文章可以去总结经验,写出了不好的文章不也可以去总结教训吗?不管是经验还是教训,都一样会对以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总而言之,不能因为“成就感”不强而放松乃至放弃语文学习,要坚信,有学必有得,小学小得,大学大得。和其它学科相比,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之三是:有些问题,可以寻求不同的。在自然学科中,许多问题的往往是的,有的数据可能还要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几位数;但语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有些问题的却不是的,有时候还可能是丰富多彩的。比如,杜甫的《江汉》一诗: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舟。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因为从诗中提到的“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可以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正好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但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因为诗中写到“思归客”“腐儒”“片云”“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也不如了吗?确实表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有道理的。而学习,就是要敢于和善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看法,并言之成理。《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探异求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要“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看问题,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这里实际上是讲到了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而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就必须具备发散思维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这就有赖于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作这方面的训练,不囿于已有的做法和看法,勇于尝试新方法,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当然,这一切都必须以科学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总之,高中语文学习和初中相比,主要的特点是:

1、范围变广:初中语文学习课程容量较小,范围较窄。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五个模块;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实现“大”语文的拓展,上下几千年,纵横千万里,从文史哲到科技文化,包罗万象,囊括千古。特别强调思维品质的提高,进入思维的理论成熟型阶段。如初中的语文教学,要求学生主要阅读各类实用文章和一般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到了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阅读范围的扩大和知识领域的拓宽,必将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

2、程度加深:初中语文课程程度较浅,高中语文课程则由浅入深。如高中语文通过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必修课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学生通过必修课的学习,达成三个方面的目标: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选修课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如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初中主要是情感体验,丰富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些方面,是基本的要求。到了高中阶段,不仅应该坚持和巩固,更重要的在于“发展”。进入高中语文学习,将由“读写语言”过渡到“文化语言”的学习。语文素养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文学性、哲学性和科学性语言的学习,学会鉴赏和写作具有艺术性的语言作品,自主探究的主观能动性将会大大增强。

3、强调自主学习:初中语文学习时很多同学是被动的,主要依靠老师的教:知识点需要老师讲解后逐步记忆,课文需要老师分析后深入理会,作文需要老师指导才进行写作。而高中的语文学习要充分发挥自主性和主动性,特别强调自学。基础知识依靠自己梳理积累,文章依靠自己阅读鉴赏,写作依靠自己练笔提高。自学能力强一点的,还可以自行完成学科课程的学习,达到基本学分的要求后,按自己的发展方向深入钻研,逐步提高。

     因此跨好学习台阶从初中过渡高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是知识层面的衔接。比如语法知识、修辞知识、哲学常识、逻辑常识等,在初中基本没学,而高中语文更重视能力的考核,这些知识非补不可。因为语法知识直接影响高中的文言文学习,修辞知识、哲学常识、逻辑常识则影响高中语文的阅读和写作。

     二是思维能力方面的衔接。初中重视识记能力,以及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而高中语文在此基础上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考查我们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鉴赏评价等五个层级的能力;重视文化的熏陶,以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高一阶段一定要注意这些思维能力方面的衔接。

     三是学习方法的衔接。高中以能力为主,在考试要求的范围内什么样的题型都是允许的。这就要求我们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在高一阶段我们要抓积累,要抓语文能力,尤其是读写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实践证明,读写习惯和能力的形成,是培养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为此,从高一开始我们要抓好九个字——多阅读,勤积累,常练笔。

     课内,课本上的选文不管是否要求背诵,一定要强化阅读。要放声朗读,尤其是古诗文和现代散文,要读得朗朗上口,读出情感,读出语感,并掌握阅读方法;课外阅读更重要,课内得法,课外受益。

   那么课外阅读读多少?读什么?怎样读?这三个问题如果不解决,课外阅读还是一句空谈。

   教育部公布的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高中阶段不少于150万字。按近出台的《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规定:初中每学年阅读3部以上经典文学名著,高中每学年阅读5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

    以经典名著为主。读完一本名著就是走完一种人生,你从中得到的人生阅历、情感熏陶、审美愉悦、道德感化、写作方法都是阅读一般的书籍无法相比的。至于具体选哪些有代表性的经典名著,注意老师推荐与自选相结合。

    常言道:“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一定要动笔。怎么动笔呢?古人有一种很好的动笔阅读法,叫做批注式阅读,我们要利用课内阅读学会这种方法。批注式阅读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所疑以批语和注解的形式及时写在书页的天头、地角。它兼感性的体验、感悟与理性的思辨、评论于一体,能全面提升同学们的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长篇名著作批注可采取整体式批注的形式,批注有以下内容:

1.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或故事?

2.书中令你感受深的地方是什么?说出书中你喜欢的精彩片段,并说明理由。

3.交流书中你印象深的人。

4.说说书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你想对主人公说什么?

5.读完这本书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6.你由这本书的内容联想到了什么?

7.读后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能力的提高在于平时的积累。当然,我们刚讲的阅读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一种积累,但这里我主要讲书面的积累,简单说就是建立三个积累本。再次重申一遍:不要告诉我你读了多少书,如果不认真思考、批注,你等于白看了!

    我们要通过不断地观察和思考,积累生活阅历,使自己的阅历越来越丰富,思想越来越成熟。思想是写作的基础,不会思想就不会写作。

    生活阅历来自哪里呢?“阅历”这两个字本身给我们道破了天机。“阅”,就是阅读,它告诉我们阅历来自读书;“历”,则是经历的意思,它告诉我们,阅历要在生活中积累。

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还要善于思考,在记录所见所闻同时,还要能思考其背后的深刻问题。如上海福喜公司使用过期肉事件,我们可思考当今社会的道德底线问题;长沙市六旬老人病死家中无人问津,可思考空巢老人问题;北京房价涨幅居全国之首,可思考安居方能乐业问题……我们把这些来自生活和书本中的思考及时记录在生活阅历记录本中。高一阶段尤其需要这样的博见多思,为写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首先说素材的类型,它包括典型人物事迹、新闻时事、名言警句、诗词、歌词等。

    我们语文教材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名家名篇甚多,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另外,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也有大量的写作素材可以积累。处处留心皆积累。

    怎样积累?,对这些材料,我们分门别类。第二,我们可以采取重新整合的方式,特别是典型人物事迹、新闻时事方面的素材,我们不能照搬下来,要尽量加工整合,按照一定的结构模式把素材整合成句、成段。

    一是“名人+名事”式,分两个层次。个层次是直接叙写,如“项羽兵败乌江,令英雄扼腕”,“屈原汨罗投江,让忠臣垂泪”。第二个层次,是诗意展现,如“命运是项羽末路自刎乌江时那一声仰天长啸”,“命运是屈原在汨罗江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问”。

    二是人物和相关诗句或名言警句相结合。也可分两层次,层次是直接引用,表达为:名人+名言+意境(或名德)。如“美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清幽与恬淡”。第二层次是化用,表达为:名人+名言化用,如“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思念使李清照人瘦比黄花”。

一是N个名句(或N个名人名事)+意境(或其他)。

二是:名人+名言名事+议论。

    这些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整合而成的素材作为写作的半成品收在笔记本中,写作时只要稍稍加工,整合就可以了。

    背诵是一种有效的积累。背什么?我认为,好是古诗文。

    高一阶段,我们要精选三四十篇古诗文,包括高考必背古诗文。把它们收集在必背古诗文本中,制订背诵计划。这也是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音、字形、词语,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以及文学常识等;学习并积累一定的语法、修辞、哲学、逻辑知识;积累一定数量的美文,熟记在胸,写作和口语表达时定能随手拈来,下笔如有神助。

    常练笔不求多做题,但求常做题,作文要常练笔,随笔、日记,微写作、大作文等;另外,各种类型的阅读鉴赏题要常做,掌握解题思路,熟悉各种主观题的解题套路。不求多做,但求常做。“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样才能应对考试的需要,应对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的需要。总之,高一语文一定要依据初高中衔接点,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狠抓读写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由初中进入高中,首先要明确自己生理发育的特点,合理的安排学习和其它活动,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学习负担过重,预防近视、胃病、神经衰弱等疾病,身体健康地发育成长。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相比,无论是知识积累、能力发展、生活经验方面,还是在非智力因素发展方面,都要强得多,自主探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会大大增强,这是提高高中语文学习效率的基础。要特别注意自身的学习能力的发展水平,不仅要发挥更大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还要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和抽象思维的发展,自身的创造想象会逐步占主导地位,特别是通过课外阅读、实际观察,想象力也会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教师的引导和培养下,通过适当的辅导,就会使自己在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活动中表现出突出的创造才能。崔老师希望,我们每个学生都能顺利过渡,考取理想成绩!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原标题:文理分科后成绩一落千丈,危机时刻给你四个靠谱建议

第一、文理分科后成绩出现较大波动属于正常情况,理性看待排名。

分科前的排名是按照所有科目的总分排的,一般有九科,而分科后则只有六科。相比来说,政史地三科学生成绩差距较小,而理化生的差距有时候会非常大。如果正好是理化生发挥不好,很容易导致成绩直线下降。

一次考试不能衡量学生的水平,到底学的怎么样,主要还看平时状态。但是如果学了四个月也就意味着高二第一学期快要结束,如果前几次都考的不理想,那就是学起来比较吃力了。

第二、分析具体原因,决定因素是兴趣和理化生。

文理科选择是大事情,可以看出,学生当初的选择受父母的影响较大,这样做不一定合理。而现在出现这种问题后,当务之急是应该要和孩子进行坦诚、细致、全面的交流。

要弄清楚她转文科的理由是什么,如果是理化生太难,根本无法学下去,那转科是应该的;如果理化生还可以,有一定的兴趣,导致成绩低的是语文、英语的话,不建议转科;如果相比于理化生,她对政史地更没有兴趣,甚至比较抵触,那最好还是坚持学理科。

导致转科,尤其是理转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一上高二,整个理科的难度大幅增加,这对女生的挑战更大。但是也存在一个适应期,这种难度是普遍存在的,等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学习的难度会逐渐下降。到了高三总复习后,情况会好很多。

第三、及时和老师取得联系,老师的建议很有参考性。

比起家长,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要更为全面深入些,因此要和老师及时取得联系。让老师结合学生在各学科的表现,平时的学习状态,学科学习能力,做一个分析,是很有参考性的。

对于一个学生和家长来说,遇到这样的问题往往束手无策,毕竟从来没有处理过;可对于老师来说,这是他们的工作,这样的案例很多。这时候,老师会结合学生情况,参照以前相似学生的选择,给出的建议,肯定是很有价值的。

其实在每个学校,高二第一学期都存在转科现象,只是数量并不多,多数有此想法的学生,最终考虑的结果是坚持了原来的想法。

第四、要考虑将来高考的难度因素。

理科的高考难度小于文科,理科生的出路大于文科生,这是事实。从这个角度考虑,文科生的全级200名和理科生的500名高考的难度差不多。但是,理科生的进步空间一定要比文科生大。

理科内容,只要坚持好的方法,积极主动学,勤于动脑,乐于分析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到中等水平还是不难的。

总之,转科是大事,一定要慎重,要权衡各种因素,最后做出决定。以上分析仅供参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二理转文来得及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