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e多元回归分析的步骤中cp代表什么意思

【组图】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化工 - 榆树分类目录手机版
当前位置: >
【组图】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化工时间:来源:原标题: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化工
一、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化工:基础化工竞争优势持续强化,新材料全球版图不断演进开启国产化契机
通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化工产业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产业布局和配套不断完善,一体化竞争优势不断显现,中国已经在全球化工产业发展中占据日趋重要的位置。近几年,供给端去产能+环保高压持续推动我国传统化工产业正在告别固有粗放的扩张路径,进而追求更高的发展质量,行业发展进入拐点期。
根据Cefic Chemdata 的统计,2016年全球化学品的销售额为3360亿欧元,其中亚洲化学品销售额达到2068亿欧元,北美自由贸易区化学品销售额为528亿欧元,欧盟化学品销售额为507亿欧元,亚洲、北美、欧盟三个地区的化学品销售额占世界化学品销售额的92.35%。其中中国化学品销售额为1331亿欧元,占亚洲化学品销售额的64.37%,占世界化学品销售额的39.6%,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品销售国家。
根据欧洲化学工业理事会预测,2030年世界化学品销售额将增长至6300亿欧元,复合增长率达到4.59%。届时中国化学品销售额约2772亿欧元,占世界化学品销售额的44%。
资本支出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化工行业属于重资产行业,在许多情况下,主要设备或工厂更新需要长期规划。2016年全球化工行业总投资为2128亿欧元,是亿欧元的2.5倍,全球化工投资复合增长率为9.77%。年间,中国化工行业在投资增长方面远超世界其他经济体。中国投资增长率为16.8%,亚洲其他地区(11.2%),印度(9.6%),北美(8.4%),拉丁美洲(6.9% ),韩国(6.5%),其他欧洲国家(6.3%)和日本(0.3%)。从贡献率角度来看,2016年,中国化工行业对全球化工行业投资的贡献率接近47%,高于2006年的25%。
具体来看,欧盟化工行业的投资从2004年到2008年一直在增长,并呈现积极趋势。2010年的投资与2008年相比急剧下降,下降近24.0%。随后从2010年的163亿欧元逐渐增加到2016年的217亿欧元。2016年,美国化工行业投资近320亿美元(包括基础设施和设备),2006年投资额为18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92%。
我国化工行业投资主要集中在2014年以前,2014年行业整体投资增速跌至10%左右。2017年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49万亿元,同比下滑2.7%。分行业来看,2017年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固定资产完成额1.39万亿,同比下降5.76%;橡胶和塑料制品业6979.37亿元,同比下降0.51%;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676.77亿元,同比下降0.72%;化学纤维制造业1330.36亿元,同比增长19.2%。
我们认为国内化工行业资本支出放缓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过去十几年国内化工产能不断扩张,传统化工品产能高度聚集中国,当下部分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另一方面是环保高压加快产能出清,新建产能项目审批严格。按照下游需求6%的增速,20年折旧(每年折旧性支出5%),产能增速达到11%才为边际平衡;目前行业产能扩张缓慢,2017年增速甚至为负,国内化工品供需结构持续向好。
伴随着全球化工行业向中国的转移和集中,中国企业已经承载着大多数全球产能,其中产能占比高于50%包括化纤、钛白粉、氯碱、纯碱、染料、草甘膦等。产能不断向中国聚集,中国与海外市场联系更为紧密。
从化工行业投资角度,增速的下降一方面和产能周期有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尤其最近20年的高速发展,化工行业的产业布局和产业链配套已经日趋完善,行业增长已经度过了纯粹对量增的追求,而是在供给端去产能和环保高压约束的政策导向下,进一步追寻发展质的增长的过程。
化工是全球化企业竞争和产品定价的行业,产业升级持续带动国内成长起来一批成长能代表中国进一步参与全球化竞争的行业龙头。从化工新材料看,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终端消费市场和成长起来的最勤奋的工程技术研发人员,以及政府最强有力的发展决心与支持,类似于此前液晶面板美日-韩台-大陆的产业布局分工和产能转移并带动上游材料全产业链发展的趋势将在集成电路及配套的半导体电子化学品领域继续上演。
二、周期板块:供需持续向好行业高景气持续,子板块动态各异机会不断
(一)行业回顾:供需格局持续改善,化工行业景气度延续
1、供给端:化工行业产能扩张缓慢,环保高压加快产能出清
自从年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到历史高峰后,行业产能出现严重过剩,行业景气程度不断下行。虽然2016年以来行业回暖,但由于环保高压与供给侧改革,2017年度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8%。化工行业整体产能扩张缓慢,产能严重过剩的现象得到遏制,整体供需格局逐步有序。
化工行业2011年开始随着产能大幅扩张,行业景气度一落千丈。部分子行业2014年开始固定投资规模锐减。6年左右长周期后化工部分细分领域供需面处于紧平衡状态。随着环保政策趋严、核查力度加强,落后产能环保淘汰执行情况不断推进。行业内小厂在下行周期中现金流基本消耗完毕、亏损严重,叠加环评标准日益提高,无力进行环保投资,产能逐渐出清。大企业规模优势形成较高壁垒,能够通过银行拿到大额贷款补充现金流或资本市场融资扩大生产规模。龙头企业更加注重环保方面影响,提前几年进行环保投入,进一步拉开成本差距。民营企业家观念逐渐转变,公司积极转型。行业供给不断改善,集中度提升,龙头份额持续扩大。
2、需求端:下游需求增速保持相对稳定,不同行业分化较大
需求端来看,下游需求增速保持相对稳定,不同行业分化较大。房地产销售面积从2016年以来持续走低,今年一季度同比降至5%以内。家电领域需求分化较为严重,空调产量2017年同比增长12.40%,拉动氟化工制冷剂需求;而彩电产量2017年同比下滑1.43%。汽车产量增速较2016年有所下滑,2017年产量增速为5.4%;201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70%,带动锂电池行业进入高增长阶段。
3、成本端:供给侧改革、煤改气等政策推动,初始原材料价格不断向上
化工产品的上游原材料主要是原油、天然气和煤炭。2017年原油、天然气价格不断上扬,支撑化工产品价格维持高位。今年一季度原油价格继续维持上涨趋势,而天然气价格则有较大幅度下滑。原油方面,2016年11月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其他产油国达成减产协议,决定在2017年1月到6月期间减产原油180万桶/日,受协议影响,原油价格持续回暖。日经各国商议商议,协议又将延长9个月至2018年3月。近期受英美空袭利比亚,美国不再延长豁免对伊朗制裁且将对委内瑞拉实施新一轮制裁等事件影响,油价持续走高。
2017年以来,环保监管力度加大,“煤改气”加快推进,天然气消费爆发式增长。且由于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供给方面严重匮乏,导致天然气价格不断上扬,最高涨至7248.9元/吨。今年一季度以来天然气价格有较大幅度的下滑,一方面是因为天然气民用需求因气温逐渐回升有所下降,且工业企业跨年后生产指标压力较年末减缓,对天然气刚需减少;另一方面是供应端压力有所缓解,中海油天津LNG项目进入满负荷生产状态,天津滨达燃气管线投用通气,将中海油、中石油供气管道互通,进一步释放华北地区的供气能力。
煤炭作为国家供给侧改革政策中重要领域,2017年至今,煤炭供给侧改革已经取得显著效果,实际去产能情况超过年初制定的1.5亿吨目标。2018年煤炭行业去产能将继续推进,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今年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左右,将重点退出“僵尸企业”。受此影响,煤炭供需逐渐趋于平衡,价格回暖,目前动力煤价格稳定在580元/吨。
(二)行业动向:“环保趋严”+“油价上涨”两条主线,化工品价格维持高位带动行业持续高景气
1、环保长期监管趋严+短期事件频发,行业发展新常态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陆续出台,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从 2015 年开始实施,在打击环境违法犯罪方面力度空前。一系列重拳出击,重点行业及产能过剩行业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推进环境保护税法实施,重化工企业“退城入园”规划, 促进供给产能收缩。
2017年以来环保部门对企业的关停力度空前,中央环保督察组陆续进驻吉林、浙江、山东、海南、四川、西藏、青海、新疆(含兵团)等地,对“散乱污”企业进行整治清理。下面是部分省市的环保整治情况:
2017年山东17个市共排查出“散乱污”企业84943家,已完成整治84827家,完成率99.86%。其中,济南已完成全部7190家“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完成东部老工业区企业关停搬迁54家。德州市去年10月至今年3月“冬防”期间完成对7953家“散乱污”企业的清理整治。山西省2017年全年淘汰“散乱污”企业6757家。其中山西省长治市作为京津冀“2+26”污染联防联控城市之一,面对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和空前压力,重拳出击整治大气污染,集中取缔“散乱污”企业1068家。江苏省苏州市全年清理“散乱污”企业(作坊)5446家、整治提升5966家。湖北省鄂州市2017年停产整治、关闭或搬迁189家“散乱污”企业。今年3月起全市再次集中对“散乱污”企业污染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分类整治。截至目前,已排查出“散乱污”企业253家。在四川,截至日,成都市关闭取缔“散乱污”企业14148家,宜宾关停1944家“散乱污”企业。河北省“散乱污”整治取缔企业最多,在2017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中,河北整治无治理设施或治理设施简陋的“散乱污”企业10.9万家。
2018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环保相关法案、规定,环保态势继续维持高压。日,环境保护税法正式实施,与现行排污费制度的征收对象相衔接,将对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等4类应税污染物进行征税。同时开始实施的还有新水污染防治法,明确了各级政府的水环境质量责任,增加省、市、县、乡建立河长制,明确国家对重点水污染物排放实施总量控制制度。此外,国务院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也从日起实施,开始在全国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目标到2020年,力争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构建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技术规范、保障有力、赔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日,环保部印发了《关于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要求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2+26”城市)对大气污染物设置特别排放限值。1月17日,环保部印发了《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强化了企事业单位排污总量控制、排污权交易等相关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制度与体系,并将进一步加大对无证排污和不按证排污的检查处罚力度,加大对违规项目清理整顿力度。
化工环保当前我们主要关注:(1)两个区域:长江经济带下游-江苏,山东;(2)两类事件:苏北工业园区污染问题曝光,青岛上合组织峰会。自2017年下半年起,长江经济带多地便纷纷进入化工企业关停并转的加速时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超过10个沿江地区的省市制定了详细的化工企业关停闭转数目及总体目标。近期,多地化工园区接连被爆出环境污染问题,引发社会关注。根据国家发改委官方明确要求,2018年6月前,长江经济带化工企业、化工园区全面整改。在化工大省江苏,化工企业关停并转的力度远超于此。公开信息显示,2018年底江苏将关停低端落后企业2000家,到2020年化工企业数量大幅减少,化工生产企业入园进区达到50%以上。
目前来看,化工企业入园区一方面一票难求,另一方面,化工园区也不在是化工企业环保的保护伞。4月18日央视曝光了连云港灌云县河口三个化工园区(燕尾港、堆沟港和陈家港)环境污染问题。报道过后,连云港灌南、灌云、盐城响水三大化工园区,所有化工企业一律停产整治。关停过后造成了很多化工原料中间体大面积停产无货,产品暂不报价的现象。
有说法说:如果说去年是全国环保督查年,那么今年就是省环保督查年。可以说,环保督查从全国范围的政策导向,正在逐步落地到具体的重点省份、重点区域的具体方案设计和落地,追求更高的环保治理质量的提升。
目前,重点关注化工两个子行业的环保问题,一个是农药行业,一个是染料行业。江苏省农药、染料产业在全国的占比高,其中农药企业占比达到15%,染料企业占比达到20%,农药和染料本身就属于废水、废气污染较严重的化工子行业,环保污染问题的曝光成为了行业事件引发的重要导火索。
另一个关注事件是即将在青岛召开的“上合峰会”,可能会带动区域性的阶段性的收紧,像杭州16年的G20峰会、北京14年“APEC蓝”、15年“阅兵蓝”,17年的“一带一路蓝”一样,这次上合峰会将在今年6月9日-11日在青岛召开,也算是青岛历史上规模较高的国际性会议。
从整个山东地区,一直也是环保污染监管重点区域,像最近山东省发布了2017年度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其中,“红标企业”有1871家,“黄标企业”高达30188家。5月,巡查组又将进驻山东淄博、东营、泰安、临沂,青岛周边300公里内的潍坊、淄博都有可能成为阶段性停限产的影响区域,可能未必会出现一刀切的行动,但是区域内的企业会成为重点监管的对象。
最近了解到,峰会前夕(5-6月),为进一步推进整治行动,细化任务措施,确保工作实效,根据山东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化全省安全生产综合整治大行动的通知》(鲁安办发〔2018〕24号)要求,淄博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对全市生产企业作出明确要求:自5月20日开始至重大活动结束,辖区内危化品生产、经营、使用企业暂停动火、受限空间、检维修等特殊作业活动,禁止危化品企业开停车、重大工艺调整、新改扩项目试生产作业。
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出席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作总结讲话。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本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充分说明环保问题的重要性,长期持续监管方向不变,而中短期看环保监管的频度、力度和监管范围亦在不断加强。
2、油价中枢上移:地缘政治事件不断,供需格局向好
地缘政治是影响油价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历史上看,地缘政治对油价的驱动不尽相同,部分区间地缘政治对油价的影响较小;例如在2014年油价暴跌,当时中东、北非的政治事件并未对油价起到支撑作用,主要是当时中东、北非政治事件减少的油被美国页岩气革命新增的油抵消。地缘政治对油价的影响与供给存在密切关系,2017年以来全球原油供应增速下降,地缘政治对油价的影响凸显。美国对叙利亚展开打击,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重启对伊朗的制裁,委内瑞拉政治及经济方面的混乱等;地缘政治事件不断,推动油价上行。当前主要产油国之间政治关系错综复杂,仍存较大不确定性。
供给端来看,全球原油产量增长平稳。2016年全球原油产量43.82亿吨,同比增长0.5%。全球原油产量集中,2016年前十大主要产油国产量份额达到68.7%,其中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美国的份额分别为13.4%、12.6%、12.4%。未来供给端两大主导力量是美国和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OPEC,一方面是美国增产,另一方面是OPEC减产。
OPEC减产执行效果较好,2017年平均减产执行率达到100%,高于历史60%的执行率。在沙特阿美上市动机下,沙特减产动力极强;此外伊朗受美国制裁产量存在不确定性,委内瑞拉政治及经济方面混乱,总统大选政局动荡,原油产量存在大量减少的可能;未来OPEC减产有望延续。
美国页岩气革命以来,产量大幅增加。今年2月份美国原油产量达到28738万桶/月,随着油价的攀升,美国钻机数量也有所增加,2018年4月份钻机达到1011部,环比增加22部。根据EIA的预测,美国四季度较一季度仍有3450万桶/月左右的增产能力,但受限美国的基础建设,预计其增产的原油产量无法顺利达到市场。
需求端来看,原油需求增长稳定。据EIA测算,2018年全球需求增长约180万桶/日,主要增长来自于美国、中国以及印度。目前美国炼厂开工率高达92.33%,中国炼厂平均开工率为75.15%,炼厂开工率维持高位,原油需求有保障。
产品涨价促使行业盈利改善。化工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化工行业营收分别同比增长24.48%和9.64%。毛利率分别为19.46% /19.60%,分别同比下降1.68/0.11pct。进入2017年H1后,销售毛利率缓慢增加,显示毛利率在环比上升。涨价推动收入增长,期间费用率下滑。
产品价格上涨推动营收增长,费用率下滑,致归母净利润高速增长。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6.75%/24.50%,归母净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总体上化工行业盈利仍保持较快增速,的ROE分别为8.73%/2.94%,同比提高1.70/0.42pct,盈利能力仍在不断改善。
化工行业整体营运能力提高,行业新增产能持续下降后有所回暖。2017年存货周转次数和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分别同比提高0.87和1.34次,流动比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也不断提高;同时,受供给侧改革和环保政策影响,新增产能有限,在建工程持续同比下降。值得注意的是,2018Q1在建工程同比增长4.87%,行业盈利改善后,支出在相应增加。
子行业分化明显。2017年化学制品、化学原料和化学纤维利润增速较快。2018Q1化学原料受产品价格回调影响,利润同比下降20.08%,而橡胶则同比上升32.61%,主要受益于上游原材料天然橡胶等成本的下降。化学制品和化学纤维则受益于相关产品价格上涨,业绩依然保持较快增长。
细分子行业中,磷肥、合成革、氮肥、日用化学产品和炭黑等2018Q1归母净利润增速较快,主要受益于环保限产以及新增产能有限导致供应收缩,而下游需求稳定,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利润实现较快增长。
截至目前,共有122家上市公司发布中报业绩预告(其中有9家未给出业绩预告范围),66%公司预喜,业绩预告增速中值高于20%的公司共计46家(含扭亏为盈),占比达41%。我们认为,化工行业景气有望延续,但内部分化严重,重点关注业绩增速逐渐上升的细分子行业中的龙头公司。
(三)板块推荐:看好MDI、PTA-涤纶全球竞争优势不断强化,重点关注煤化工、氟硅产业持续景气
1、MDI:全球寡头垄断格局未变,产能新增与扩建有序推进
从供给端角度看,由于MDI装置具有投资大、技术壁垒高等特点,长久以来行业一直呈寡头垄断格局。万华、科思创(原拜耳科技)、巴斯夫、亨斯迈、陶氏五家企业合计占据全球90%以上份额。
2013年以来,全球MDI产能增量主要来自万华化学烟台工业园基地(60万吨/年)、巴斯夫重庆装置(40万吨/年)、陶氏沙特的装置(40万吨/年),以及上海联恒的技改扩建(增加11万吨/年)和新建(24万吨/年)产能,但巴斯夫重庆一直装置不顺,上海联恒二期还在调试中。科思创于2015年关闭其巴西5.5万吨/年产能,同时计划最晚于明年将关闭其位于西班牙17万吨/年产能;三井则已于今年5月关闭了其日本工厂6万吨/年装置。
从需求端看,2011年以来,全球MDI需求增速相对稳定在6%左右,对GDP增速的弹性均值为1.5,较为稳定。近几年,世界MDI消费主要集中在亚洲、西欧和北美地区,约占总消费量的85%以上。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MDI市场相对成熟,需求增长趋于缓慢。
亚太地区的增长速度将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中国MDI市场的高速成长,近年受国内经济增速下滑拖累,近年中国MDI需求增速均值为8.3%,对GDP增速的弹性均值为1.1。此外,随着南美和中东地区聚氨酯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些地区的MDI需求量也将快速提高,但其增长的消费基准较低。
2、涤纶长丝:供需格局稳定变化,行业高景气持续
目前POY、DTY、FDY周均价为、9821元/吨。终端开工维持高位,产销放量;长丝整体负荷维持88.6%。下游终端开工维持高位,综合江浙加弹开机负荷维持87%,织机负荷维持84%。涤丝平均产销在120%左右,7天平均产销在120-130%附近,库存下降,POY、FDY、DTY库存分别下降至5.7、9.8、20.4天。
长期来看,涤纶长丝价格走势依然向好。预计在油价上涨、库存偏低,下游补货需求增加推动下,2018年长丝价格、现金流将稳中有升。
从供给端来看,长丝产能扩张有序,新增产能维持低位。2017年涤纶长丝产能3358万吨,同比增长3.48%;全年产量为2630万吨,增幅在12.87%,产能利用率在78.9%左右。随着长丝产业链回暖,各长丝企业加速产能扩张,但整体扩张较为有序。预计涤纶长丝行业年新增产能分别为270、235万吨,新增产能增速仍保持低位。同时行业新增产能主要以POY为主,FDY少量投放。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关停产能被龙头企业收购并复产。浙江红剑和龙腾化纤于2017年3月被恒逸集团收购,两家聚酯装置合计产能45万吨已于5月重启。涤纶长丝景气度已经维持一年多,预计停产装置中具有竞争力的装置已基本完成复产,后期装置复产对市场冲击较小;且大部分停产装置相对老旧,加工费用等较高,并不具有竞争优势。
从需求端来看,涤纶长丝的需求主要来自纺织服装,具有消费属性,下游服装鞋帽针纺织类销售额增速较为平稳,2017年表观消费量约2439万吨,同比增长13.76%,长丝需求增长稳定。
2017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有所降温,但仍保持正增长。且家纺作为房屋装饰的刚性需求,受房地产市场降温影响较小。商品房基数增长,叠加消费能力提升刺激家纺置换,家纺市场前景广阔,预计到2020年家纺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424亿元。
长丝行情仍将维持景气。2017年下半年以来,原油库存下降油价上涨、长丝库存偏低,下游补货需求增加推动下,长丝价格、现金流持续上涨。2018年涤纶长丝预计新增产能约270万吨,产能增速维持低位,景气度将持续。
3、PTA:产业链一体化持续推进,综合竞争优势不断强化
供给方面,国内主要PTA生产企业的年产能为4923万吨。产能变化与PTA行情紧密相关,09-11年PTA供不应求,行业处于暴利时代。新建产能大幅增长,12-14年产能集中投放。11年底行业产能不足2000万吨。2017年PTA行情回暖,大量装置复产,对行业冲击较大。2017年新增产能仅有桐昆嘉兴石化二期200万吨/年,2018年PTA行业无新增产能,产能释放主要集中在年。
需求方面,2017年PTA表观消费量为3583万吨,同比增长8.87%。年,PTA进口量逐年下降,进口依存度降低,2017年仅为1%。长期来看,年聚酯新增产能700万吨左右,未来三年累计新增对PTA的需求在900万吨左右,此外“禁废令”的实施预计将增加需求200万吨/年。长期来看PTA整体供需格局向好,未来回暖将提供较大业绩弹性。
PTA价格底部回升,目前PTA现货均价5698元/吨,仍处于底部,具有一定的上涨空间。PTA目前供应偏紧,工厂库存4-5天。低库存及加工费回落支撑下,预计短期PTA价格较难下行。PTA整体供需格局向好 ,处于底部回升阶段。
PTA有所回暖,目前PTA-PX价差在615元/吨左右;短期来看2017年PTA装置复产对产量有所增加,对PTA价格造成一定冲击,价差可能会有所缩窄。但中长期来看,PTA新增产能增速放缓,供需格局持续改善,PTA预计将逐步筑底向上,盈利将逐步回暖
恒力股份、桐昆股份、恒逸石化、荣盛石化等不断向产业链上游不断延伸,完善产业链布局,竞争优势不断提升
4、有机硅:10年蛰伏,行业迎来景气周期
2008年之前,DMC维持在元/吨的价格区间:虽然07年大量产能同时投产对价格造成了短期影响,但国内需求喷井式增长,整体供给不足,进口依赖度高,产品价格维持在了历史高位,该时期国内主要生产企业数量4-5家。2008年-2011年,DMC价格下降至18000元/吨-24000元/吨的价格区间:前期新建产能大量投放、海外厂商压价挤压国内企业份额造成产品价格下滑,需求端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净进口量出现小幅下滑,企业仍有盈利空间,生产企业数量增至15家以上。012年至2016年7月,DMC价格从17500元/吨持续下滑至历史低点12500元/吨:产能持续由12年的221万吨增长至15年的280万吨,复合增速8%,2016年仅微增1.5万吨,需求增速下降为个位数,行业大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状态,部分企业停产近两年,实际生产企业数量减少至12家左右(剔除停产两年以上的两家企业)。16年7月至今,DMC从底部1.25万元/吨持续反弹至当前近3万元/吨:17年行业净新增产能主要包括新安化工、合盛硅业和兴发集团折DMC产能10万吨(非单体),国内需求基本保持平稳,海外需求增长较快。其中,海外需求增长较快主要因为迈图德国折DMC产能7.5万吨停产以及海外经济复苏对DMC需求的拉动作用。预计行业2018年无新增产能,新增产能最快要在2019年下半年投产,行业高景气有望持续至2019年。
国内有机硅2017年的表观产能为297万吨,实际产能约为277万吨,产量为197万吨,整体开工率70%,进口量为12.1万吨,出口量为21.4万吨,同比大幅增长,表观消费量约为188万吨,同比略有下滑。
投资建议:原材料成本上涨是本轮涨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有原料配套的企业可以借助成本优势获得更丰厚的利润,因而我们重点推荐:产业链一体化的龙头企业新安股份(单体产能28万吨,权益产能25.5万吨,折DMC产能12.7万吨);其次是兴发集团(折DMC9万吨)。建议关注三友化工(折DMC10万吨),鲁西化工(折DMC2.9万吨)。按弹性排序依次是新安股份、兴发集团、三友化工和鲁西化工,DMC价格每上涨1000元,对应EPS增长0.124、0.117、0.036、0.013元。
5、制冷剂:环保持续高压+品类更新换代推进,行业正在开启新的景气周期
第一代制冷剂氯氟烃类:即CFCs,ODP和GWP值均非常高,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最大,被《蒙特利尔议定书》列为一类受控物质,并已被我国禁止使用。第二代制冷剂氢氟氯烃类:即HCFCs,是我国使用最广泛的制冷剂,包括R22,R11等品种,具有低ODP特性,臭氧层破坏系数仅是第一代制冷剂R11的百分之几,HCFC类物质被视为CFC类物质的最重要的过渡性替代物质第三代制冷剂氢氟烃类:即HFCs,包括R134a,R125,R32,R143a等品种,具有零ODP的特性,其对臭氧层没有破坏,但具有一定的温室效应,第三代制冷剂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发展方向;而第四代制冷剂:HFOs包括R1234yf,R1234ze等品种,其ODP值为零,GWP值也较低,其对臭氧层无损耗,温室效应的影响也较低,但由于成本高昂,目前仍未大面积推广,相关产品也处于研发阶段。
制冷剂等氟化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氯废水,主要成分为盐酸(HCl)。随着我国环保的逐渐严格,这些盐酸如何处理是决定氟化工行业开工率的最重要因素。如果无法自行处理,就只能贴钱找专人处理。氯碱化工的产物是氯气和烧碱,氯气也是非常难以处理的原料,其副产物也是盐酸。在某一地区环境处理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如果氯碱化工景气度提升,开工率增加,那么对应的盐酸/氯气就会增加,就会与氟化工的副产物盐酸产生竞争,影响氟化工开工率。
2017年,国内HCFC-22制冷剂用途价格涨幅52.1%。1月初开始,在氢氟酸涨幅15-20%的带动下,市场价格开始上涨。1-2月,AHF成本高位,三氯甲烷价格偏低,涨幅相对较稳;3-5月,AHF遇周期性检修,原料供应极度紧张,同时环保部发布针对“2+26”城市开始为期1年大检查,这导致不少小型盐酸企业停产、关停,使得制冷剂企业废酸无法快速卖出,胀库影响工厂开工,巨化就因副产酸问题整月低负荷生产,需求上空调的大幅补仓,使得制冷剂到处无货,供不应求支撑市场大幅高涨,直冲高点至17750元/吨;6-9月,需求市场松动,在售后市场支撑下,价格窄幅下调,成本上AHF大幅走低,三氯甲烷维稳为主,难有明显支撑,市场跌至最低12250元/吨;10月,AHF惊现年内二次大涨,价格再破历史新高至13500元/吨,成本高位支撑下,市场再度回归高位至16250元/吨;
11-12月,在年底配额制的影响下,主力厂家价格下调,带动市场窄幅走低。
2017年,国内HFC-134a制冷剂用途价格涨幅32%。1-5月,受环保、副产酸影响,行业开工负荷低位6-7成,原料方面AHF、三氯乙烯供应偏紧,高位探涨,同时下游车厂、冰机厂需求正旺,供不应求,需求拉动下价格步步高升,5月份冲至年内高点31000元/吨;6-9月,需求淡季,出口受反倾销及f-gas配额影响,HFC进入欧盟配额减少37%,需求市场集中国内,国内竞争加剧,走货一般,成本上三氯乙烯稳中窄幅下调,AHF大幅下跌,基本无支撑,HFC-134a市场大幅走低至19900元/吨;10月,受十九大、金砖五国会议影响,原料AHF供应大幅紧张,导致制冷剂原料供不应求,市场紧张利好,支撑行情再度攀升至28000元/吨;11-12月,AHF窄幅下调,成本支撑弱化,但供应依旧紧张,市场窄幅下调。
2017年,国内HFC-32制冷剂用途价格涨幅70%。1-5月,厂家库存偏低水平,受副产酸胀库影响业内开工不高,同时旺季因素,下游制冷剂R410A需求正旺,供不应求,厂家多喊无货,高价控制接单,原料方面,二氯甲烷1季度偏低水平,4月开始重心上行,AHF稳步上涨,5月冲至高点12000元/吨,起到有力支撑。6-9月,行业新产能释放较多,其中东阳光1万吨,山东新龙2万吨,山东华氟6000吨,行业开工保持低位负荷5-6成,但因需求市场欠佳,产能依旧过剩,场内买气偏淡,成交寥寥,整体走势不佳,原料方面AHF大幅下调,二氯甲烷先涨后稳,成本支撑一般,市场低至14250元/吨;10月,在AHF二次大涨刺激下,行情再度回归高位至25000元/吨;11月,原料二氯甲烷冲高回落,成本支撑不足下再回低点至20250元/吨;12月,北方地区受2+26政策影响,天然气及硫酸供应紧张,导致AHF紧张影响R32供应,到月底已有部分厂家出现无货,供不应求下推涨报盘至24000元/吨。
2017年,国内HFC-125制冷剂用途价格同比涨幅105%。1-2月,在AHF涨幅15-20%的带动下,行情开始窄幅上涨;3-5月,厂家装置问题检修频繁,同时在环保影响下,厂家开工负荷低位6-7成,行业缺货情绪高涨,3月底开始,厂家已在高价控制接单,原料四氯乙烯供应表现紧张,大幅调涨,起到有力支撑,至5月市场高价冲至87500元/吨,有价无市;6-9月,需求淡季下,下游对高位行情抵触情绪渐浓,工厂走货承压,成交多小单,市场大幅走跌,成本上AHF、四氯乙烯持续下行,暂无支撑,厂家多自用生产HFC-410A为主,价格低至30500元/吨;10-12月,受假期跟会议影响,厂家停车检修居多,供应紧张,原料方面,AHF、四氯乙烯供应亦紧张,加上下游混配及出口需求持续增加,市场供不应求加重,场内多是有价无货,供不应求支撑价格再度回升至52000元/吨。
2017年,在原料、成本、供需关系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制冷剂价格在历时5年的低迷后,再度开始了狂飙突进式的增长。2017年制冷剂各产品年度均价同比增长超三成。其中HCFC-22制冷剂用途散水出厂报价同比上涨52.1%(约+7300元/吨);HFC-134a主流散水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2%(约+7500元/吨);HFC-125主流散水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05% (约+28500元/吨) ;HFC-32主流散水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0% (约+9000元/吨) 。
需求端在17年也存在一轮补库存行情。制冷剂的主要下游为汽车和家用空调,空调行业经历了16年的去库存之后,17年重新进入补库存阶段。
从17年1-2月份的数据来看,同比增长在40%以上。而空调生产是具有淡旺季的,一般来说从11月至次年4-5月是逐月上升,5-6到10月是逐月下降(不考虑2月春节因素)。所以10月应该是下游需求见底,后面逐步回升的阶段,也就是说9-10月的制冷剂价格应该是全年最低的时间段。
三、新材料板块:全球产业链布局分工版图不断演进,新材料国产化发展阶段性忧中有喜
(一)新材料国产化政策强力支持,众多领域实现国产化突围
新材料是指在各个高新技术领域发展的新出现的或正在发展中的具备优异性能和功能的先进材料,它是具有高技术含量、高价值的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新型材料。新材料在国际上被誉为先进材料,是近年来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开路先锋。
化工新材料产业作为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工业中较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新领域,代表着未来化学工业的发展方向,为新材料产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具有传统化工材料不具备的优异性能或某种特殊功能的新型化工材料。与传统材料相比,化工新材料具有质量轻、性能优异、功能性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等特点。
化工新材料,即通过化学合成的手段生产的新材料,以及以化工新材料为基础通过二次加工生产的复合材料。从物质结构看,主要是有机材料,也包括部分无机材料(主要是无机非金属的纳米粉体材料);从产品工业类别看,包括:新领域的高端化工材料-工程塑料、合成橡胶、高性能纤维、生物降解塑料、热塑性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有机氟硅材料、无机化工新材料等、传统化工材料的高端品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高吸水性丙烯酸树脂等、通过二次加工生产的化工新材料-木塑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等。
为了推进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国务院和相关部委连续出台相关政策,政策红利助推新材料国产化加速。当前半导体国产化大势所趋,新材料卡位优势明显,有望迎来多点开花。
(二)期待与现状:中美贸易战下的客观思考,新材料国产化忧中有喜
中美贸易争端使中国重新审视并认识到自身在集成电路等高端产业及上游核心原材料与发达国家的显著差距,并进一步激发政府更大力度的政策、资金等全方位支持高端制造/新材料的国产化进程。目前,在传统化工新材料领域,国产化进程已经得到稳步推进,包括特种工程塑料、先进陶瓷材料、高端功能膜材料等领域,国产化亦有不小成效。另一方面,新材料的分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下游新兴应用的不断崛起,化工新材料除了从材料维度,从下游应用维度又衍生出了许多新的大类,比如半导体材料、锂电池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面板显示材料等等,里面涉及到众多纯度净度更高、产品一致性稳定性更加出众的常规化学品的高端应用,如电子级硫酸、盐酸、硝酸等电子试剂。
半导体材料分为晶圆制造材料和封装材料,晶圆制造材料主要包括大硅片、光刻胶、湿化学品、特种气体、抛光液和抛光垫等。
以半导体电子化学品为例,目前国内市场占有率不足30%,且多在中低端市场,高端市场仍由日本、欧美、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厂商垄断,部分产品进口依存度高达90%。以大硅片为例,目前信越半导体、三菱住友硅、台湾环球晶圆、德国Silitronic、韩国LG Siltron五家生产企业市占率超过90%,国内12寸大硅片几乎处于空白。
信越半导体、三菱住友硅、台湾环球晶圆、德国Silitronic、韩国LG Siltron五家生产企业市占率超过90%。国内12寸大硅片几乎处于空白。
目前国内平板显示光刻胶的国产化比率较高,集成电路光刻胶的国产化比率较低。国内可生产一些中低端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产品,对外依存度80%以上。
全球半导体用高纯背景气市场几乎都由法液空、 美国空气化工产品、德国林德、日本大阳日酸和美国普莱克斯所主导;特种气体也可由专门公司提供。电子特气整体对外依存度80%以上。
目前国内研究单位所能达到的水平从金属离子等级上来看,基本可达到0.1~1×10-9 (ppb)级的水平;产业化技术水平来看,基本停留在10~100×10-9左右,个别企业或个别品种能达到100×10-12级的水平。主要生产0.5微米以上要求的,其余进口。
目前主要厂商基本都在国外,包括陶氏化学、卡博特、日本东丽、 3M 等,其中陶氏化学作为最主要供应商,占到整个市场份额的 90%,国内几无厂商能进入。
中国有近80家封装和测试公司,前20家多为外资,只有2家是本土。中资企业以封装分立器件为主,集成电路为辅,并对中低端无卤环保塑封料的研发有所突破,但苦于原材料供应不足、研发能力不强、应用于BGA(球栅阵列)封装的低应力低粘度产品不会生产。
产能高度集中于日本和欧美等地区,我国碳纤维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整体落后于国外,无法满足国家重大装备等高端领域的需求。2016 年我国碳纤维理论产能约 2.4 万吨,然而真正有效产出仅 3600 吨左右,产能利用率仅 15%左右,进口依赖度超过80%。
虽然我国新材料发展整体落后国外,但是国内厂商在某些细分领域不断突破,例如近期上海新昇大硅片正片实现销售。以半导体材料和电子化学品为例,受益国家政策、资金支持以及下游产能转移,国产化进程加速。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近年来全球半导体行业发展速度趋缓,唯独中国一枝独秀,多年来市场需求均保持快速增长。根据普华永道的数据显示,中国半导体市场需求占全球比例持续攀升,已由2003年的18.5%提升到2014年的56.6%,中国已成为全球半导体消费的中坚力量。
尽管中国半导体市场已成为全球增长引擎,但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与自身的市场需求并不匹配,国内半导体产能全球占比不到10%,2015年集成电路自给率仅为27%左右,大部分产品依靠进口,每年半导体进口金额达到千亿级美元。雄厚的下游产业基础为半导体产业转移提供了强大动力。
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巨大。根据美国BCC Research《电子化学品与材料》报告,2015年全球电子化学品市场超过5000亿元,年平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2.6%。随着下游产能加速向国内转移,国内电子化学品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2015年市场额达到400亿~450亿元,年均增速逾15%。由于电子化学品与材料对产品要求极高,进入门槛高,国内电子化学品与材料主要被外资主导,未来进口替代是关键看点。
半导体化学品作为产业链耗材,是全产业链竞争格局最优、资产较轻且高毛利率的板块,也是投资机会最为清晰的方向。 半导体化学品行业的竞争格局最优,由于半导体化学品的种类较多,即使是行业龙头企业也难以覆盖所有的半导体化学品,因此极有可能产生利基市场,厂商可以通过聚焦某一细分领域实现突破。 此外,由于晶圆制造与封装对化学品的质量要求极高,存在的较高的技术壁垒和认证壁垒。一旦下游客户通过认证选定供应商,一般不会轻易更换,客户粘性较高。
(三)半导体材料国产化是重中之重,集万千关注期待持续推进
1、大硅片:市场规模最大的半导体材料
硅片是生产半导体集成电路晶圆的主要原材料。以工艺分类,半导体硅片可分为抛光片、外延片、SOI(Siliocn-On-Insulator)和研磨片,其中抛光片的占比最大。
以尺寸分类,半导体硅片可以分为大硅片(450mm、300mm、200mm)和小硅片(150mm及以下)。由于300m(12英寸)大硅片面积是200硅片面积的2.25倍,单片硅片能生产更多芯片,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目前300mm大硅片已成为主流,市场占有率超过70%,由于新建晶圆厂多为12英寸,对300mm大硅片需求将会逐步增加,未来300mm大硅片占比将会进一步提高。半导体硅片是市场规模最大的半导体材料,据SEMI统计,半导体硅片占全球晶圆制造用材料市场规模的33%。
大硅片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拉晶—&滚磨—&线切割—&倒角—&研磨—&腐蚀—&热处理—&边缘抛光—&正面抛光—&清洗—&检测—&外延。拉晶、抛光工艺和质量控制是抛光片生长的关键。
由于半导体硅片具有极高的技术壁垒,且行业经过兼并整合后,全球半导体硅片主要供应商已经由上世纪九十年代初15家减少到目前的6家,形成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日本信越、SUMCO、德国Siltronic(德国瓦克旗下)、韩国LG Siltron、美国MEMC以及台湾SAS公司合计占据全球90%以上市场份额。
我国半导体硅片供应商主要生产6英寸及以下硅片,8英寸(200mm)产品仅有有研、金瑞泓等少数厂商生产。200mm高品质硅片,国内的需求量远大于供应量。300mm大硅片是中国半导体产业链上缺失的一环,目前国内基本上无法供应,长期以来依赖进口。
半导体硅片不同产品的技术要求与市场规模不同。研磨片和4-6英寸抛光片市场空间小,进入门槛低,因此利润有限;SOI市场尽管空间较小,但由于对技术要求高,竞争较小,是利基市场。300mm大硅片市场空间大,由于需要更高的技术要求和资金投入,进入壁垒极高,且更易获得政府支持,是发展前景极佳的主流市场。
2、光刻胶:IC领域技术壁垒极高
光刻胶是由光引发剂、树脂以及各类添加剂等化学品组成的对光敏感的感光性材料。光刻胶是电子化学品中技术壁垒最高的材料,也是半导体集成电路生产制造的核心材料,光刻工艺的成本约为整个芯片制造工艺的35%,并且耗费时间约占整个芯片工艺的40%-60%。光刻胶是一种有机物,它受紫外光曝光后,在显影液中的溶解度会发生变化,在硅片制造中的主要作用是将掩模版图案转移到硅片表面,在刻蚀或离子注入阻挡层等工艺中起到保护下面材料的作用。
集成电路制程水平的快速发展对光刻胶分辨率等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集成电路按照摩尔定律不断发展,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集成电路水平已由微米(1.0μm)、亚微米级(1.0~0.35μm)、深亚微米级(0.35μm以下)进入纳米级阶段,目前已量产最先进的制程已经达到14/16nm。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光刻技术也经历了从G线光刻,I线光刻,到KrF光刻,及目前的ArF光刻的发展历程,相应的光刻胶也应运而生。
目前,我国半导体光刻胶使用量最大的为紫外正性光刻胶(I-线),市场使用量为280吨/年,销售额2.12亿元;其次为深紫外光刻胶(ArF),市场使用量为160吨,销售额为5.1亿元。目前国内生产的IC光刻胶以G线和I线光刻胶为主。深紫外光刻胶(ArF)国内还处在研发阶段。
全球光刻胶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6年全球半导体用光刻胶的整体市场规模达到13.7亿美元,其中国内光刻胶市场规模约为56亿元。与全球市场相比,国内光刻胶市场规模增速更快,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16.7%,未来光刻胶市场需求依然保持快速增长。
我国半导体和平板显示用的主要光刻胶产品的市场空间将近15亿元。
高分辨率的KrF(248nm)和ArF(193nm)光刻胶等是电子化学品中技术壁垒最高的材料。我国的半导体光刻胶产业与下游IC产业的发展严重不匹配,目前全球半导体光刻胶的核心技术基本被日本和美国企业所垄断,市场上正在使用的半导体光刻胶产品也基本上出自日本和美国公司。日本合成橡胶、东京日化、信越化学工业、富士电子材料和美国的罗门哈斯占据了全球87%的光刻胶市场份额。
我国光刻胶的主要厂商为北京科华和苏州瑞红。瑞红是苏州电子材料集团和日本Zeon公司及丸红公司于1993年成立的合资公司。两家公司技术储备比较相似,但产品侧重点不同。科华的光刻胶产品主要包括IC光刻胶、配套试剂和平板显示光刻胶。 目前,平板显示光刻胶的国产化比率较高,集成电路光刻胶的国产化比率较低。而在目前产能缺口最大的12英寸的晶圆制造领域。
目前,平板显示光刻胶的国产化比率较高,集成电路光刻胶的国产化比率较低。2011年,国内半导体光刻胶及配套试剂的市场规模达到23.2亿元,但光刻胶的国产化比率仅为11.7%。
3、湿化学品:多品类综合竞争力有待强化
湿化学品(Wet Chemicals)又称为超净高纯试剂或工艺化学品,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的关键材料之一,主要用于芯片的清洗、蚀刻、掺杂等。
按照组成成分和应用工艺不同,可将湿化学品分为通用湿电子化学品和功能湿电子化学品,其中通用湿电子化学品是主要构成,占比近88%。按具体产品看,通用电子湿化学品包括氢氟酸、硫酸、双氧水、硝酸等,而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包括显影液、刻蚀液、剥离液、缓冲液等。
全球半导体湿化学品(含光刻胶配套试剂)市场规模约29亿美元,我国半导体湿化学品市场规模约27亿元,2015年同比增速达到16.4%。
2014年我国6英寸及以上晶圆制造中消耗的湿电子化学品总量约13.7万吨,其中12英寸晶圆生产线消耗的湿电子化学品占总消耗量的64%。在晶圆制造使用的各类湿电子化学品中,用于半导体晶圆光刻—蚀刻前后工序湿清洗的高纯硫酸(H2SO4)需求量最大,占总需求量的32.8%。其次是用于半导体晶圆制造的双氧水(H2O2),需求量占总量28.1 %。氨水需求量排在第三位,占总量8.3 %。氢氟酸也是半导体晶圆光刻-蚀刻加工中重要的湿电子化学品品种之一。它除了充当光刻—刻蚀前道工序的清洗、氧化硅的蚀刻、炉管及石英器皿清洗外,还是刻蚀液、缓冲刻蚀液(BOE)的主要组成成分。
集成电路技术水平越高,所要求的湿电子化学品纯度和洁净度等要求越高。SEMI将湿电子化学品划分为4个等级,C8和C12主要应用于线宽更小的集成电路制造,属于中高端产品。
目前我国内资企业在半导体领域的电子化学品市场占有25%的份额,但国内湿化学品供应商主要供应较低端的产品,高品质、高技术含量的湿化学品主要由日韩欧美等国供应商提供。8英寸及以上晶圆生产线要求湿电子化学品达到SEMI标准C8以上和C12水平,而国内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且在技术服务方面存在劣势,因此大部分产品来自于进口。在6英寸及6英寸以下晶圆市场,国产化率已提高到80%,而8英寸及8英寸以上晶圆市场,国产化率由2012年约8%左右缓慢增长到2014年的10%左右。
但我国在中高端湿化学品领域逐渐实现突破,未来有望进口替代。在电镀液领域,目前全球芯片铜互连电镀液及添加剂主流供应商为美国乐思化学(Enthone),占据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国内芯片铜互连材料需求长期依赖进口。目前国内从事电镀液研发和生产的企业主要有上海新阳,其电镀液等达到8英寸和12英寸集成电路工艺要求,并开始小批量供货。
4、特气:多品类综合竞争力有待强化
电子特种气体是晶圆制造过程不可缺少的基础性支撑原材料,广泛应用于成膜、刻蚀、掺杂、气相沉积、扩散等工艺,被誉为半导体的“粮食”。晶圆制造所需要的特种气体达到30种以上。
全球晶圆制造用气体的市场规模为35.61亿美元,CAGR为3.5%;我国晶圆制造用气体市场规模为32.83亿元,与全球市场相比,我国市场规模增速更高,CAGR达到9.4%,2015年同比增速更是达到19.7%。
特种气体的纯净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及产品良率。随着半导体制程精密化程度越来越高,对特气的纯度要求也相应提升,以维持芯片表面的洁净度,提升产品良率。国内开发的特种气体质量不高,只能用于制造低规格的产品,只能基本满足电子工业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使用,而超大(VLSI)和极大(ULSI) 规模集成电路的需求仍然依靠中外合资厂商提供或进口。
电子特气呈现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行业集中度极高,美国空气化工(APCI)、普莱克斯(Praxair)、日本昭和电工、英国BOC公司(已被德国林德公司收购)、法国液化空气、日本酸素这六家公司合计占据了我国电子特种气体85%的市场份额。国外巨头通过在国内投资建厂,降低生产成本,且在产品供应上更便利。
经过多年的发展,许多用量大的关键电子气体如氨(NH3)、四氟甲烷(CF4)、硅甲烷(SiH4)、三氟化氮(NF3)、笑气(N2O)、六氟化硫(SF6)、氯化氢(HCl)在国产化方面发展态势良好。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佛山市华特气体有限公司等单位的NF3、WF6、C2F6 等部分气体品种已大批量应用于国内8 英寸、12 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金宏气体公司超纯氨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
5、化学机械抛光(CMP):国产化进程稳步推进
化学机械抛光(CMP,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是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半导体分立器件、电子元器件加工,以及薄膜存贮磁盘、陶瓷、蓝宝石表面加工等的重要步骤。CMP技术包括机械削磨和化学腐蚀,借助超微粒子的研磨作用和浆料的化学腐蚀作用在被研磨介质表面形成光洁平坦表面。典型的CMP系统由工件夹持装置、承载抛光垫的工作台和抛光液(浆料)供给系统的三部分组成。
从工作原理看,化学机械抛光时,旋转的工件以一定的压力压在随工作台一起旋转的抛光垫上,由磨粒和化学氧化剂等配成的抛光液在晶片与抛光垫之间流动,在工件表面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易于去除的氧化表面;再通过机械作用将氧化表面去除;最后,去除的产物被流动的抛光液带走,露出新表面,若干次循环去除后最终达到全局平坦化。
CMP技术是目前国际公认唯一可以提供全局平坦化的技术,它是半导体技术中的重要应用突破,而抛光垫正是这一工艺中的重要耗材。抛光材料包括抛光垫及抛光液,抛光工艺的技术核心和价值核心均在抛光垫。
抛光垫的主要作用是:①能贮存抛光液,并把它运送到工件的整个加工区域,使抛光均匀;②从工件抛光表面除去抛光过程产生的残留物(如抛光碎屑、抛光碎片等);③传递材料去除所需的机械载荷;④维持抛光过程所需的机械和化学环境。除抛光垫的力学性能以外,其表面组织特征,如微孔形状、孔隙率、沟槽形状等,可通过影响抛光液流动和分布,来决定抛光效率和平坦性指标。
从材质看,抛光垫可以是聚氨酯、无纺布,以及聚氨酯、无纺布复合结构等制成,其中聚氨酯抛光垫在材质硬度、耐磨性、平坦度的优秀性能,且具有较高的抛光效率,是集成电路芯片抛光使用的抛光垫。
抛光垫作为CMP抛光中的关键材料,约占整个CMP材料市场的33%,技术壁垒比抛光液等其他CMP抛光耗材更高,也是整个半导体耗材中最后一个有待实现国产化的产品。目前主要厂商基本都在国外,包括陶氏化学、卡博特、日本东丽、3M等,其中陶氏化学作为最主要供应商,占到整个市场份额的90%,国内几无厂商能进入。
从需求端看,2014年全球CMP材料的市场空间约20亿美元,同比增长10%。目前国内CMP抛光垫市场仍在高速发展中,随着硅片国产化进程不断深入,我国对与之相关的上游原材料和生产配套耗材,包括抛光垫、抛光液等的国产化需求也将与日俱增。目前,以鼎龙股份为代表的企业正在不断推进CMP抛光垫等材料的国产化进程,并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四、个股逻辑:全球化竞争态势不断强化,新常态下国内行业龙头强者愈强
(一)千亿龙头:万华化学“中国巴斯夫”启航,民营大炼化龙头正在崛起
1、万华化学:MDI全球第一+TDI全球前列,资产注入推进全产业链布局“中国巴斯夫”启航
(1)拟投资178亿建大乙烯项目:100万吨/年乙烯装置;15万吨/年环氧乙烷(EO)装置;45万吨/年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装置;30/65万吨/年环氧丙烷/苯乙烯(PO/SM)装置;5万吨/年丁二烯装置;40万吨/年聚氯乙烯(PVC)装置以及配套的辅助工程和公用工程设施。本次大乙烯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强化万华烟台工业园的综合竞争力,打造全球最具竞争优势的化工制造基地,年产能100万吨的乙烯项目也是国内规模前列的(全国范围内仅上海石化、茂名石化、中沙天津等几家超过百万吨级)。据中国化工报报道,目前该项目已列入国家石化产业发展规划,正在报国家发改委审批。
(2)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化工制造基地:万华化学通过主业MDI业务的不断创新和产能扩张,驱动公司近20年实现超过30%的复合增长。作为对标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一体化”典范)的我国化工行业龙头,产业链一体化配套是万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更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公司在此方面亦堪称“典范”:先后打造全球领先的“宁波”+“烟台”循环一体化MDI产业园区;投资建设烟台工业园石化项目一期:75万吨PDH(丙烷脱氢)+24万吨环氧丙烷+46万吨丙烯酸及酯+75万吨MTBE等;成为中国从事LPG进口30年来唯一一家加入亚洲LPG CFR委员会的中国企业,对其LPG的CP价格(合同价)具有建议权,配合其100万立方的LPG地下水封洞库,实现彻底的产业链后向一体化。
(3)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万华化学一直是我们重点跟踪和强烈推荐的标的。自去年年初开始MDI价格大幅上涨,目前价格维持高位震荡,行业龙头万华化学盈利有望持续高兑现(年化PE 8X)。长期来看,八角工业园开工率长期维持高负荷,新品类渐次投产(明年TDI、PC、水性涂料等),高毛利产品占比逐步增大。大乙烯项目的建设和投产,万华有望成长为比肩巴斯夫的国际化工巨头的愿景愈加清晰。年,我们预计公司EPS分别为4.57、5.21,对应PE 8X、7X,维持强推。
风险提示:园区项目不及预期,行业产能投放进度超预期下游需求大幅下降
2、荣盛石化:PX、PTA业务18年盈利预计回升,浙石化项目稳步推进
(1)PX、PTA盈利水平18年预计回升
17年受PX盈利缩减及大检修影响,中金石化全年实现10.17亿净利润,相比16年减少近6亿。随着17年底部分PTA装置复产和新产能投放,PTA开工率逐步提升,PX需求增长。目前PX价格933美元/吨,盈利水平逐渐恢复。中金石化PX产能160万吨PX产能,目前主要原料为燃料油与石脑油混合,未来通过技改燃料油添加比例将提升,生产成本有望降低。此外17年底检修完成后,18年预计能保证全年平稳运行。PX盈利水平将恢复。 PTA整体供需格局向好,处于底部回升阶段。自2017年3季度以来PTA-PX价差维持在800-1000元/吨,PTA库存持续低位,3-5天,PTA行业景气逐渐回升。2018年PTA无新建产能,2019年目前较为确定投产的仅有新凤鸣200万吨。18年PTA产量增长主要源自17年底重启新开的PTA装置,未来其他闲置产能复产开工可能性较低。PTA供需格局向好。公司拥有PTA权益产能600万吨,PTA价格每上涨100元,EPS料将上涨0.11元。
(2)浙石化项目顺利推进,为公司未来增长点
公司拟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用于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项目建成后主要生产规模为炼油4000万吨/年,芳烃产能1040万吨/年,乙烯产能280万吨/年。目前浙石化一期进展顺利,项目投产后公司将实现以PTA、化纤行业为依托,逐步向上游石化行业扩张,建设产业链一体化的大型民营石化-化纤企业。
(3)盈利预测与评级:由于浙石化18年底逐渐投产,盈利水平提升,我们预计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9、48亿,对应EPS(不考虑此次增发)0.76、1.27元,对应PE14、8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和产品价格波动,炼化项目不及预期
3、恒逸石化:聚酯产业布局再扩大,竞争优势愈加明显
(1)PTA处于底部回升,景气行情将带动公司业绩
公司参控股PTA产能1350万吨(权益产能612万吨),全球最大,公司产能占市场27%,占行业有效产能38%,对市场的影响力较大;PTA宁波项目非PX生产成本每吨400元,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PTA处于底部回升阶段。短期受桐昆200万吨投产,及前期聚酯处于淡季影响,PTA呈现阶段性宽松。长期来看,PTA处于底部回升阶段。2018年PTA无新建产能,2019年目前较为确定投产的仅有新风鸣200万吨,而下游聚酯的景气将带动PTA的需求稳定增长,PTA有望保持景气周期。公司凭借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未来业绩有望高速增长。
(2)文莱项目进展顺利,一体化保障公司利润增长
通过文莱PMB石油化工项目的实施,公司形成上下游炼化一体化产业格局。文莱一期项目达成后,预计年产PX150万吨,苯50万吨,化工轻油、汽油煤油共计600万吨;文莱二期项目预计年产乙烯150万吨,PX200万吨,总计140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
恒逸文莱PMB项目进展顺利,目前大件运输吊装施工已全面展开,并进入高峰阶段,预计一期800万吨/年将于18年底投产,19年可以开始为上市公司贡献利润。
(3)盈利预测与评级:公司拥有参控股PTA产能1350万吨,全球最大,PTA处于底部回升阶段;通过此次并购,公司将长丝产能扩至310万吨,未来还将继续扩充至510万吨;文莱项目进展顺利,未来将成为公司重要的业绩增量。公司17年开始开启“新周期、新动能”成长阶段。不考虑此次增发,我们预计17-19年公司净利润为16、34、50亿元,EPS0.99、2.09、3.04元,对应PE为26倍、12倍、9倍;暂时考虑增发购买资产,不考虑募集配套资金的摊薄,我们预计公司18-19年净利润38.9、54.9亿元,对应EPS为2.07、2.93元,对应PE12倍、9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和产品价格波动,炼化项目不及预期
4、恒力股份:差异化精细化长丝巨头,完整产业链布局持续推进
(1)恒力投资业绩超预期,未来PTA将贡献较大弹性
17年12月公司重大重组过会,恒力投资成为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恒力投资660万吨/年PTA生产装置为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PTA生产基地。17年恒力投资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2.59亿,此前业绩承诺6亿元,超出业绩承诺109.83%。
目前PTA-PX价差在1000元/吨左右,单吨净利润400元/吨左右,盈利处于较好的状态。由于未来两年新增产能有限,且下游聚酯行情持续高景气,PTA预计仍将中长期维持景气周期。恒力PTA凭借规模和质量优势,不仅有望实现18年及以后的业绩承诺,更有望为上市公司的业绩贡献较大弹性。
(2)稳步推进重大投资项目,助推企业发展
恒力炼化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具有政策支持优势、工艺技术优势、一体化优势及产业协同优势。目前项目进展顺利,预计今年年底可运行试生产。根据公司可研报告,2000万吨炼化项目完全达产后,将实现近百亿净利润。
为充分利用恒力“2000 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副产品,恒力化工还将在恒力石化产业园内建设 150 万吨/年乙烯项目。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投产后项目税后净利润可达53.42-55.43亿。
公司还计划投建年产135万吨多功能高品质纺织新材料项目,产品主要以功能性差别化涤纶长丝为主。目前项目正在进行,2018年将完成 DTY 厂房建设、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和 POY 厂房的建设工作。
(3)盈利预测与评级: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聚酯生产企业,FDY产品盈利水平领先行业水平。公司通过集团资产注入将形成“芳烃—PTA—聚酯—民用丝及工业丝”的完整产业链。预计公司18-19年EPS为0.70、1.74元,对应PE25X、10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和产品价格波动,炼化项目不及预期
5、桐昆股份:涤纶长丝景气程度持续,参股民营大炼化带来业绩增量
(1)PTA投产+格局向上、长丝维持高景气,公司有望强者恒强、强者愈强
PTA整体供需格局向好,处于底部回升阶段。自2017年3季度以来PTA-PX价差维持在800-1000元/吨左右。2018年PTA无新建产能,2019年目前较为确定投产的仅有新风鸣200万吨。PTA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PTA每上涨100元,公司EPS增长0.20元。 公司是涤纶长丝行业龙头,现有长丝产能510万吨,明年底将超600万吨。18年涤纶长丝行业预计新增产能约270万吨,产能增速维持低位,景气度将持续。随着公司产能的持续投放,长丝市占率将由13-14%提升至18-19%。公司强者恒强,强者愈强局面料将持续巩固。
(2)浙江石化项目进展顺利,将成公司重要业绩增量
持股浙石化20%的股权已经并入上市公司,浙石化一期预计2018年年底投产,一方面将成为公司未来重要的业绩增量(一期2000万吨炼油,偏芳烃路线;镇海炼化1300万吨炼油,2016年盈利超过130亿元);另外也将进一步保障对PX等核心原材料的稳定供应。持续重点推荐。
(3)盈利预测与评级:2017年11月底新增200万吨PTA产能,完全投产后产能370万吨,业绩弹性巨大。18年涤纶长丝产能持续释放,浙石化项目达产,作为目前民营炼化项目的示范项目,浙石化将带动公司新一轮增长。预计18-19年公司EPS1.98、2.89元,对应PE10X、7X,维持“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浙石化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二)行业龙头:强者愈强,长期看好煤化工龙头、扬农化工、金禾实业、国瓷材料、新纶科技、玲玲轮胎等
1、华鲁恒升:升级煤气化平台缔造高壁垒产品梯队,新产品投放带来业绩确定性增长
(1)“一头多线”煤化工综合体,基于煤气化平台缔造高壁垒产品梯队
公司是国内的煤化工龙头企业,起步于尿素生产,基于煤气化平台将产品线逐步延伸至甲醇、有机胺、DMF、己二酸、多元醇和煤制乙二醇等多个化工产品。其中煤制乙二醇由于生产壁垒较高,目前进口依赖度依然高达60%,公司14年投产的5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已实现多年平稳运行,产品质量达到聚酯级水准,领先于国内大多数煤化工企业。
(2)成本优势益发显现,新产品投放带来业绩确定性增长
回公司历史发展,12-14年大额固定资产投资带来了业绩体量的大幅提升,随着公司于15-17年进80亿固定资产投资的成效释放,公司盈利有望稳步提升。公司通过前期投资完成了老旧能源或造气设备的更新换代,实现了煤气化平台产量增长,能耗降低和排污减少。此外,17年底新增的100万吨氨醇(甲醇为主)、预计18年投产的50万吨煤制乙二醇和100万吨尿素(同时淘汰老产能80万吨)可更充分发挥现有气化平台优势,带来确定性的业绩增长。
(3)主要产品趋势向好,化工产品受益于油气价格上涨
煤制乙二醇:公司现有产能5万吨,18年预计新增50万吨产能,新产能单吨投资额较老产能下降近一半,成本大幅降低。当前全球仍以石油制乙二醇为主,随着油价上涨,煤制乙二醇盈利将大幅提升。
甲醇:公司现有氨醇产能320万吨,预计其中甲醇供量范围为150-170万吨,实现部分外售。国内环保限产和煤改气政策造成甲醇供应不足,MTO装置拉动下游需求,推动产品价格大涨。
尿素:公司现有产能180万吨,预计18年新增100万吨,并将淘汰老产能80万吨,充分利用煤气化平台优势,成本属行业最低水平。尿素行业18年供需格局有望进一步好转,预计价格中枢将上移。(4)醋酸:公司现有产能50万吨。近两年行业开工率逾70%,CR5约56%,未来两年行业增产有限,下游需求受PTA扩产和醋酸乙烯、乙醇增长拉动大幅增长,供需格局好转。
(4)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18-19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23亿元,分别对应EPS1.24、1.42,目前股价对应PE 15X、14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油价大幅下跌,煤制乙二醇扩产不及预期。
2、鲁西化工:受益产品高景气及新产能投放,公司增长超预期
(1)搬迁入园打造综合大化工,受益主要产品价格高景气
公司15年开始实施退城入园,目前园区内已形成大化工一体化产业链,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且能够在外部环保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保证稳定开工,大幅受益主要产品价格上涨。公司四季度主要产品除丁辛醇外,价格均大幅上涨,我们预计双氧水、甲酸、烧碱和尼龙6等品种贡献了公司4季度的主要盈利。
(2)近期大量新产能投产,18年业绩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
公司17年下半年新投产了己内酰胺、尼龙及双氧水产能,18年预计还将新增PC和甲酸产能,这些都将为公司带来增量。受益于油价上涨、行业小产能出清,公司主要产品18年仍有望保持高景气,业绩预计还将高速增长。
(3)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18-19年净利润29亿元、3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0、2.12,目前股价对应11X、10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能投放不及预期。
3、扬农化工:菊酯绝对龙头,麦草畏助力起航,如东三期项目保障未来成长
(1)国内菊酯绝对龙头,全产业链布局受益外部环保趋严
公司现有菊酯总产能近1万吨,卫生菊酯国内市占率70%,农用菊酯市占率30%(仅次于住友),通过持续产品升级和市占率提升,公司菊酯业务过去十年毛利率呈稳步上升,全产业链布局受益推动的产品涨价。以农用菊酯中最主要品种功夫菊酯为例,受中间体贲亭酸甲酯涨价推动,功夫菊酯价格较17年中上涨10万元/吨至25万元/吨;而另一关键中间体醚醛初步反倾销裁定2月7日已出,将对印度进口醚醛征收36.2-51.9%的保证金,醚醛价格还将上涨,公司两大中间体均实现自给,可持续受益。
(2)麦草畏助力公司起航,受益孟山都相关转基因作物顺利推广
公司现有麦草畏产能2.5万吨,其中2万吨为17年四季度新投产能,市占率超过50%,对市场有强掌控力,且公司采用二氯苯法生产,产品纯度高于国内同行,顺利切入北美市场,横向对比优势明显。孟山都推出的Roundup Ready Xtend作物系统是麦草畏增量需求的主要来源,据其最新财报,18年该系统大豆种植面积有望较17年翻倍达到4000万英亩,并提出未来8000万英亩的种植目标,届时可顺利消化行业新增产能。
(3)如东三期项目保障未来成长
公司于17年4月公告拟投资建设如东三期项目,目前项目仍在前期审批阶段,拟建设项目主要包括11,475吨/年杀虫剂、1,000吨/年除草剂、3,000吨/年杀菌剂、2,500吨/年氯代苯乙酮以及相关副产品37,384吨/年,具体包括菊酯、氟啶脲、苯磺隆、丙环唑和苯醚甲环唑等品种。如东项目有望于19年开始逐步释放,保障公司未来几年的持续成长性。
(4)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年净利润分别为8.3、10亿元,目前股价对应的EPS分别为2.9、3.23元,目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31X、19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能建设进度低于预期。
4、金禾实业:甜味剂龙头夯实,精细化工广阔空间大有可为
(1)三氯蔗糖:新型甜味剂,持续放量驱动业绩高增长
三氯蔗糖是唯一以蔗糖为原料的高倍甜味剂,甜味纯正,口感和蔗糖十分相似,加工和储存特性稳定,适宜于各种食品加工过程,已被120多个国家批准用于3000余种食品,近年来更被扩展到可乐、坚果炒货领域。据预测,三氯蔗糖的全球需求量已增至1.1万吨/年,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其需求年均还有约8%增速。目前公司产能2000吨,其中1500吨产能于4月中旬正式投产成功,并于近期达到满产状态,未来或仍有扩能计划。三氯蔗糖2016年均价37-38万元/吨,产品价格一度达到45-50万元/吨,公司新产能投放短期对市场有一定冲击,目前价格已经回到30万元/吨,但仍维持较高盈利,价格的理性回归正在刺激三氯蔗糖不断拓展新应用。
(2)麦芽酚:天利海不到一年再出致死安全事故,报价大幅上调
目前公司产能4000吨,此前由于天利海连续出现安全致死事故停产至少半年以上时间(不排除一直无法复产的可能),产品价格从10-11万元/吨跳涨至15万元/吨,目前产品均价16-18万元/吨,根据我们预测,目前公司甲基麦芽酚和乙基麦芽酚的全球综合市占率已到80%。
(3)安赛蜜:行业格局改善+价格相对低位,长期有望趋势回暖
2016年4月份完成扩能后,公司现有产能12000吨,公司成本控制、收率、产品品质行业领先。此外,竞争对手浩波的运营不稳和客户流失,公司已实现对行业较高的市占率和较强的控制力,未来将专注于为下游客户提供甜味剂复配等综合解决方案,拓展业务范围+增强客户粘性。目前产品均价还维持在4.5万元/吨,相对于阿斯巴甜高至9.5-10万元/吨的价格,价格还处于相对低位,未来价格还是稳步抬升的过程。
(4)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年EPS分别为2.13,2.58,对应PE 12X、10X。公司基础化工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精细化工品(安赛蜜、麦芽酚、三氯蔗糖等)高盈利并不断放量,募投项目保证未来发展,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基础化工业务景气下滑,精细化工项目建设进度低于预期。
5、沙隆达A(安道麦):深积淀、高壁垒,全球非专利农药龙头迎来新增长
(1)全球第一大非专利作物保护企业,收入规模长期增长
安道麦是全球领先的非专利类农作物保护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种类齐全的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等产品。2016年公司销售额达33.5亿美元,市占率5%左右,全球农化市场排名第六。受益于非专利药占比不断提升、行业兼并重组等因素,安道麦通过内生增长和积极外延式并购,在过去20年销售额复合增速在10%左右,是行业增速的3倍。
(2)全球农药行业复苏、非专利市场份额逐步提升
2017年农产品价格有所回升,各大农药巨头的2016年库存也下降至近五年低位,全球农药行业实现缓慢复苏。其中非专利农药市场份额处于上升阶段:一是专利农药研发成本和研发时间均在不断提高;二是每年专利到期的产品数量实际上要比研发型企业新申请的原药数量多。公司作为非专利作物保护龙头企业,将明显受益于行业景气复苏,加速成长。
(3)拥有全球大量农药登记证,渠道壁垒不断提高
登记证是农药行业准入壁垒,公司七十年来在全球积累了5000多张登记证,数量全球遥遥领先。未来登记证的壁垒将不断提高:注册所需时间延长,部分国家需要5-7年时间才能完成注册;注册一种产品的费用通常数十万美元,在美国和日本有些甚至高达几百万美元,目前全球地区向美日地区标准趋同,安道麦的护城河将不断扩宽。
(4)原药自给率提升,供应链优化,组合毛利率有望增长
安道麦和沙隆达合并后将使得原药自给率提升至40%,能够减少原药价格上涨带来对成本的影响。公司于淮安建设4.5万吨全球制剂中心,在中国采购原药,通过复配、包装以公司的品牌销往全球市场。原药自给率提升,供应链的全球优化,叠加公司不断提高组合中差异化高毛利产品的占比,整体毛利率有望抬升。
(5)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18-19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3、25.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93、1.04,目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7X、16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农药需求下滑,中国市场推进不及预期,汇率风险。
6、玲珑轮胎:产能扩张领先行业,品牌价值构筑竞争壁垒
(1)国内轮胎行业领导者,产能扩张走在前列
?公司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汽车轮胎生产企业之一,也是国内少数以生产半钢子午胎为主的公司,公司长期规划产能达1.02亿条,为同行业上市公司之最。目前,公司半钢胎产能达4714万条,已在上市公司中处于领先地位。我们预计2018年公司新增产能1290万条,其中半钢胎新增1050万条,全钢胎新增200万条以及40万条特种胎,半钢胎产能扩张速度远远领先行业。
(2)原材料成本有望下降,美国双降利好海外替换市场
我们认为天然橡胶产量面临高速增长期,价格有望保持一个较为稳定且走低的趋势。炭黑今年价格大概率保持稳定,而橡胶助剂价格仍将维持上涨趋势。据我们测算,截至目前,轮胎成本相比去年的平均成本下降了7.21%,且上游主要原材料仍处于下降通道,公司原材料成本有望下降。公司未来增长来源于两方面,海外替换市场的增长和国内配套市场的切入,受三月份美国调低对我国轮胎企业的反补贴和反倾销税率影响,海外替换市场短期迎来利好。
(3)“品牌+资本”双轮驱动,玲珑有望实现弯道超越
公司未来发展战略为“品牌+资本”,“资本”代表的是产能增长速度,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公司未来产能增速大概率维持在15%-20%之间,保证了公司成长的下限;而“品牌”代表的是毛利率,是公司打开成长空间的关键要素。
(4)受益于自主品牌崛起,国内配套市场消化新增产能
我们认为,自主品牌崛起对于本土轮胎厂商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公司有望随着国内自主品牌成长而成长。公司两大客户——吉利和上汽通用五菱今年大概率可以消化公司400万的新增产量,海外替换市场对公司的新增需求约250万条,公司750万的新增产量较为容易被市场消化。
(5)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产能不断扩张、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和今年原材料成本下降,我们预计公司18-20年归母净利润为13.79、17.54、20.23亿元,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25.27%,EPS为1.15、1.46、1.69,PE为15、12、10倍。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公司募投项目不及预期,自主品牌销量不及预期。
7、国瓷材料:从技术驱动到市场协同:新材料平台打造迎来收获期,长期成长逻辑不断强化
(1)业绩增长靠并购?
内生高增长,原有主业盈利中枢不断上移去年单季利润三四千万元,目前达到五六千万,原有主业内生增长超市场预期(齿科用氧化锆粉体翻倍式增长,陶瓷墨水持续放量,下游MLCC带动上游粉体开启新一轮景气周期),主业17-19年复合增长亦有50%;
(2)陶瓷粉体材料市场空间太小?
布局汽车尾气处理材料与手机陶瓷背板粉体两大350亿市场,市场空间与市值空间打开相比于下游制品,新材料的一大痛点是市场空间偏小(往往单一产品市场空间仅小几十亿甚至几亿),而国瓷通过汽车尾气处理与手机陶瓷背板用氧化锆粉体的布局,彻底打开了长期成长的市场空间天花板
(3)国瓷是一家所谓的靠不断收购实现简单做大的平台公司吗?
从技术驱动到市场协同,产业逻辑顺畅我们认为具备产业逻辑的外延并购是新材料平台公司实现快速高增长的必要手段,公司立足尾气催化板块布局蜂窝陶瓷、铈锆固溶体、氧化铝涂层材料、沸石分子筛等,立足电子浆料领域布局MLCC配方粉、极片浆料,太阳能导电浆料,客户粘性和市场协同不断强化,技术、市场双驱动,成长逻辑顺畅!
(4)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年EPS分别为0.68、0.94元,对应PE 30X、22X。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产品盈利下降
8、新纶科技: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平台,动力锂电用铝塑膜开始大规模放量
(1)新纶科技:铝塑膜日本工厂运行上正轨,常州项目稳步推进
公司16年收购日本凸版印刷的铝塑膜业务,通过不断装置优化和配套,成为国内第一家实现动力软包锂电铝塑膜的量产企业,目前其日本工厂拥有一条月产能200万平的生产线,17年真正实现产业化,全年产销量约1100万平米,预计18年有望进一步提升至1800万平米以上。常州工厂一期预计18年6月进入试生产并逐渐放量,二期预计19年3月竣工投产(一期二期产线月产能均为300万平),届时公司总产能将达到800万平/月,将超越日本DNP和昭和电工成为全球最大的铝塑膜供应商,伴随着软包电池在动力锂电池渗透率的不断提升,铝塑膜业务有望成为除高端电子胶带外驱动公司增长的另一重要引擎。
(2)孚能科技:锂电软包电池龙头,产能不断释放带动铝塑膜广阔需求
孚能科技成立于2009年,脱胎并受益于美国Farasis公司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多年技术积累,三元软包电池国际领先,并与北汽等大客户深度绑定,17年孚能乘用车电池装机总数量为4.37万台,在国内排名前三名(仅次于CATL和比克),软包电池排名第一,配套车企包括北汽新能源、江铃汽车等。目前,孚能电池产能接近5GWh,根据规划2020年产能将达到40GWH。按1kwh电池需要1.5平米铝塑膜计算,目前孚能的铝塑膜年需求量已达到750万平,2020年需求量将达到6000万平。
(3)强强联手:铝塑膜国产化可期,新纶有望大幅受益
根据本次协议,18年5月-20年12月孚能对新纶铝塑膜的采购量1900万平,对应采购金额约5亿元,年均采购量将达到736万平。目前,孚能已是新纶铝塑膜的最大客户,月采购量达到20万平,其次是多氟多(对应吉利)、天津捷威,浙江微宏,上海卡耐等,近期LG、松下、A123等都对常州工厂进行验厂。本次合作将进一步强化公司与软包锂电龙头孚能的合作关系,携手推进国产化进程,公司铝塑膜业务发展也将大幅受益。
(4)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千洪电子的实际业绩并表(18-19年业绩承诺1.5、1.9亿元,股本摊薄约19%),我们预计公司18-19年净利润分别为4.5、6.7亿元, EPS分别为0.40、0.60,目前PE分别为37X、25X。新纶科技是国内领先的新材料平台公司,高端电子胶带业务在苹果和OV等客户放量驱动业绩高增长,铝塑膜大幅放量并稳步推进国产化进程,其他功能材料多点布局致力长期成长,维持推荐评级。
(三)股价底部+预期差标的:推荐诺普信、三联虹普、道明光学、兴业股份等
1、诺普信:田田圈农服平台走上正轨,乘大农业东风起航
(1)公司是国内农药制剂的绝对龙头,制剂业务逐步恢复增长
公司是国内农药制剂龙头,连续多年销售规模国内第一,市占率维持在4%-5%。公司制剂业务16年受全行业不景气及原药价格上涨影响,收入和毛利率均出现下滑,至17年,内部架构理顺,销量恢复增长,近期公司已开始逐步向下游传导原材料涨价,毛利率也企稳回升。
(2)公司前瞻性推出田田圈服务平台,“渠道+服务”双管齐下
公司于14年前瞻地推出田田圈服务平台,通过多年探索,聚焦于开拓“参控股区域优秀经销商(区域平台)+中心乡镇直营大店(大卖场)+村级服务站”为主赛道,专注于以优质农资(农药、化肥、种子)产品为载体,为农民提供全程作物解决方案及配套的金融、农事服务。基于此前积累的丰富的渠道资源,公司已顺利参、控股约157、50家优质经销商,其中控股经销商销售规模普遍5000万以上,为当地数一、数二的经销商资源,17年并表为公司贡献大幅业绩增长。
(3)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18-19年业绩分别为3.9、4.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43、0.54,目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8X、14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土地流转进度低于预期,原材料价格持续大涨
2、三联虹普:锦纶总包设计寡头企业,进军化纤工业大数据
(1)锦纶行业工程服务龙头,在手订单创历史新高
轻资产高盈利的锦纶总包设计寡头企业(市占率超过90%),随着国内锦纶投资进入新一轮高潮,营收利润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公司在2016年新签订单2.7亿元,2017年新签订单8.7亿元创历史新高。
(2)聚焦化纤产业链,构建工业大数据平台
依托前期业务的储备和积累,加之在化纤行业多年的深厚积累,公司也有望逐步进入锦纶和涤纶行业的工业大数据市场,打造总包市场之外的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
(3)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2018年EPS1.14,对应26X。
风险提示:锦纶行业新增产能不及预期,在手订单结算周期拉长
3、道明光学:微棱镜型反光膜进口替代+铝塑膜持续放量,业绩有望持续高兑现
(1)募投微棱镜型反光膜:产品放量迅速,18年公司业绩主要增长点
目前微棱镜型反射膜产能为1000万平/年,16年四季度投产的定增募投项目,17年实现销售约1.5亿元(对应约200万平),产品毛利率50%以上;18年目标实现销售翻番,通过高端产品拓展,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至60%。
(2)传统玻璃微珠型反光膜:业务规模相对稳定,看点在结构调整
目前玻璃微珠型反射膜产能1680万平/年,17年营收超过2亿元,同比仍有10%-15%的增速,毛利率35%左右,未来主要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提升附加值,规模维持稳中有升。
(3)铝塑膜:持续放量,动力电池开始突破
公司共有2套生产线总产能1000万平/年,16年四季度投产的定增募投项目,17年二季度进入稳定量产阶段,17年实现销售约2000万元(对应约100万平),主要用在3C电池上,毛利率20%。目前,月出货量接近50万平米,同时动力电池客户拓展也在推进(毛利率可达30%),其中微宏去年10月已开始小批量供货,珠海光宇已通过测试并于本月开始小批量供货,万向在做最后一轮测试,国轩通过一轮测试。18年争取销售翻番,动力电池占比做到3成。
(4)反光衣:国内新车出厂强制配套,需求增量18年集中释放
18年1月1日实施新车标准,每车必须配备1件反光衣,从而带动国内年产3000万辆新车约3亿的反光衣需求在18年集中释放,公司目标获得60%市场份额。
(5)华威新材:传统光学膜稳步成长,量子点膜储备期待行业拐点
公司3.5亿元收购华威新材100%股份,17-18年业绩承诺万元,17年8月实现并表。华威新材主业光学膜卷材和片材,产能2000万平米,主要产品增亮膜增长稳定,储备的量子点膜已送TCL测试,争取下半年开始出量。
(6)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18-19年净利润分别为2.7、3.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43、0.53,目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5X、20X,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产品放量不及预期
4、兴业股份:原材料涨价压力缓解盈利边际改善,多方向布局致力长期成长
(1)原材料涨价冲击边际改善,公司业绩稳中向上
公司主业铸造材料,主要产品包括自硬呋喃树脂、冷芯盒树脂等树脂胶粘剂,以及固化剂、涂料、冒口、过滤器等其他配套的铸造材料,处于化工产业链基础化工的下游,17年以来基础化工品大幅涨价使公司原料价格大幅上涨,18年Q1及往后,MDI、尿素、糠醛等原材料价格均有一定幅度回落,并将逐渐反映在公司盈利边际改善上。
(2)IPO募投项目:
17年下半年逐渐投产,产能瓶颈减除公司IPO前装置产能(3.8万吨自硬呋喃树脂+2万吨冷芯盒树脂+1.8万吨磺酸固化剂+2.1万吨,合计产能9.1万吨)一直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产能瓶颈严重,募投项目包括4万吨自硬呋喃树脂+1.5万吨冷芯盒树脂+2万吨磺酸固化剂,投产后产品潜在需求逐渐释放,未来随着业务的稳步推进,销量有望稳步增长。
(3)非募投项目:
特种酚醛树脂等新项目推进,助推后续业绩增长特种酚醛树脂除了在公司主业铸造领域外,还广泛作为耐火材料、磨具、摩擦材料、电子级树脂等应用,公司投资约1亿元推动4万吨特种酚醛树脂项目建设,并已于18年3月土建开工,预计18年底竣工,产品盈利和主业相近,并推动公司19年业绩增长。
(4)产业链一体化+新材料外延并购并举,布局未来成长
18年2月,公司公告拟以1.07亿元收购天赐所持的江苏容汇锂业(主业碳酸锂等,17年H1营收3.77亿元,归母净利0.92万元)2.9%的股权,开启外延布局的尝试。根据一季报披露,本次收购已经完成。未来,在产业链一体化(原料糠醛-糠醇、配合下游客户布局下游产品),其他电子、新能源等新材料外延并购等方面均有望积极推进。
(5)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18-19年业绩1.6、2亿元, EPS 0.79、0.99元,对应PE 26X、21X,公司作风踏实,主业铸造用树脂粘结剂及其他铸造用辅助材料稳步增长,特种酚醛树脂等新业务拓展、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外延并购等方向发展思路清晰,给予推荐评级。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
风险提示:原材料大幅上涨,并购整合不及预期
分析师声明
每位负责撰写本研究报告全部或部分内容的研究分析师在此作以下声明:
分析师撰写本报告是基于可靠的已公开信息,准确表述了分析师的个人观点;分析师在本报告中对所提及的证券或发行人发表的任何建议和观点均准确地反映了其个人对该证券或发行人的看法和判断;分析师对任何其他券商发布的所有可能存在雷同的研究报告不负有任何直接或者间接的可能责任。
本报告仅供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
本报告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在知晓范围内履行披露义务。
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本公司对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本报告所载信息均为个人观点,并不构成对所涉及证券的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本文中提及的投资价格和价值以及这些投资带来的预期收入可能会波动。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华创证券研究”,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证券市场是一个风险无时不在的市场,请您务必对盈亏风险有清醒的认识,认真考虑是否进行证券交易。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声明:本网部分信息转载于其他网站,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ooxm@vip.qq.co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回归分析的步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