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亲宝宝上点赞的记录怎样删除qq点赞记录

- 我卖掉北京500万的房产,在老家生活的这两年……
我卖掉北京500万的房产,在老家生活的这两年……
日12时43分
我卖掉北京500万的房产,在老家生活的这两年……
作者 | 财四爷
来源 | 财经大字报(ID:caijingdzb)
相信很多人都曾有和我一样的想法——把北上广深的房产卖了,拿着数百万巨款,再去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农村买个房子,做一个世外之人,潇洒、悠然地度过余生。
然而,绝大数人对此只是想想,并不敢真正付诸于行动。但,我是个例外,因为我是个有魄力的人。
大学毕业后,我在北京的一家国企工作多年,并有幸拿到了北京的户口。
2005年,看到有朋友开始买房,于是我也鬼使神差地在北京西南三环买了一套商品房。当时房价是4000多一平米,我买了一套116平米的3居,房价高达40多万。这在当时对我来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天文数字,因为我的工资也不过4000元。但我说过,我是个有魄力的人。
拿着家里的资助和自己多年攒下的几万块钱,首付了15万,贷款25万,10年期,就这样稀里糊涂的买下来了。
于是,5年后,我还清了房贷。10年后的2016年初,我以495万的价格把房子卖了。
至于卖房的原因,一是当时工作上的不如意;二是家里年迈的老人身体不好,需要照顾;三是老家亲戚朋友的各种劝说;而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判断,北京房价已到顶,随时可能跌。于是,我以惊人的魄力把它卖了,同时也辞去了北京的工作。
手握500万巨款,像打完胜仗的将军一样凯旋,回到生我养我的老家——一个十八线农村。
于是,花了30多万,迅速把自家的破房推倒,重盖了一个三层小洋楼,给父母住。自己又花了40多万,在市中心里买了一套120平米的大三居。加上装修、买车,以及“借”给亲戚朋友、父母兄弟姐妹的赞助费,手里还剩个300来万,分别存了定期、余额宝,还买了理财和保险,坐收利息。
就这样,我梦想中的赛神仙的日子终于到来了。
帮老人治好病,参加各种朋友聚会、各种胡吃海塞,还去视察了一下别的国家,就这样快乐地度过了大半年的时间。这半年真的很快乐,毫无压力。
时间一晃,一年过去了。2016年底的时候,我卖出的房子已经涨到了870万,涨了近400万。
这开始让我有了些许的不爽。
伴随着心态的改变,我也开始对自己的生活多了几分厌倦。
北京的朋友圈逐渐消失了,身边的朋友虽然多了,但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
我似乎融入不了这种天天打麻将、说话跟吵架一样、一下雨就满脚泥泞、一进村充满各种肥料气息的生活。
不对啊!这,根本不是我想象中的神仙生活。
去镇上最大的超市买点东西,发现无论什么都比北京贵。一瓶2L的大可乐,一般都在8-9块钱,而北京我记得也就5块多一瓶,贵的时候不过6块钱。
然而最让我无法容忍的是,贵也就算了,但买到的东西一不留神就是山寨货。比如“OO糖”、“漂柔洗发水”、“美地电风扇”,还有“旺好牛奶”。
想去上班,才发现这里根本找不到适合我的企业,甚至这里根本就没有互联网行业。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一份跟互联网沾边的工作,进了公司做了几天才知道,竟然让我做网管。我一个高级架构工程师,拿着2000块钱的工资也就算了,还要做网管,还要修电脑?
我们这里市区最繁华的地方,也就相当于北京的城乡结合部,甚至还不如。
想约朋友去咖啡厅坐坐,抱歉,没有!想去吃个海底捞、绿茶、呷哺呷哺?没有。就连想去吃一次垃圾食品肯德基和麦当劳,这个倒是有,只不过名字是二合一的“麦肯基”。
你可以想象,一个在北京生活了10多年的外地人,回到自己的家乡后,各种不适应的窘态吗?
就这样混混沌沌的,虽然身揣300万巨款,虽然利息都足够我们一家人的疯狂花销,然而,我却觉得自己废了。我看不到未来,我的未来也许就是这样——拿着钱,等死。
一个人的精神垮了,万事都变得不顺。
老人的病情再一次加重,治疗、抢救先后花了几十万,但还是没有抢救过来。
后事之后,我再一次以我的魄力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杀回北京。
北京这个城市,让无数人痛并快乐着。
三分之一的工资交给了房东,紧张的工作压得人透不过气,从地铁上小跑着的人群可以感受到这里生活节奏的快速。但是,说起在北京工作,相信大多数人的心里还是带着几份自豪的。
这里有着全国最高的工资,有着数不清的工作机会,有着最好的商业、医疗、教育资源,有着我的那一群狐朋狗友。
再次回到北京,回到了我之前住过的小区,我的眼睛有点模糊了。一切虽然都是那么熟悉,但我的家已经不属于我,我再也回不去了。
这时,与我当初相同户型的房价已经是900多万了,我要感谢317新政、感谢限购政策,要不是317,现在房价一定过千万。
然而这900万,相对于我兜里的300万来说,仍然是遥不可及。由于之前在北京有过贷款记录,现在我再购房只能算是二套,首付要60%。对,是540万,还差200多万的缺口。
我实在不想租房,而且有了之前的经历,我已认定,我的后半生一定会在北京度过。
于是,我七拼八凑到了350万,付了首付,在同小区又买了一套近600万的小两居,70多平米。
3个月后,我终于搬进了新家,虽然比之前小了些,但是我觉得很踏实,也很满足。
很幸运,我两年前离开的那家公司,经同事推荐,又一次收留了我。
我的工作回来了,我的朋友圈回来了,我的生活也回来了,我的呷哺呷哺、我的绿茶、我的麦当劳肯德基,我终于又恢复了两年前的生活。
现在,就连老板冲我发脾气臭骂我时的样子,我都觉得是那么的帅。
如今,我的最大梦想就是——努力工作,争取在我退休之前,把房子换回同小区116平米的三居。
我为什么建议你留在一线城市
一线城市有三样宝:
创业、投资、路演,靠能力翻身的人大有人在。
三四城市也有三样宝:
医生,教师,公务员,这就是这个城市最体面的职业。
一线城市更加开放,机会很多,有能力的也很多,所以大家互相制衡,所以彼此只能遵守规则;二三线城市更加封闭,都是拼爹和潜规则,更讲究人情世故。
一个地方规则越不透明,“潜规则”生存空间就越大。关系比能力重要、算计大于努力;攀比高于生活;
其实,这个世界根本没有安逸的生活,一线城市的人累在节奏,三四线城市的人累在做人。
或许人生只有两条路:
要么你拼命的去创造价值
要么你安静的等待老去
只有努力的人,才有资格享有公平。
从表象上看,一线城市,高楼林立,灯红酒绿,人群熙攘,发展的平台大,资源多,但是繁华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可能今天登上巅峰光彩照人,明天就可能跌落神坛失去一切,无情地被淘汰。
四线城市,悠闲缓慢,不喧嚣,人少,虽然工资不高,却也没有高房价高物价的压力,没有装修豪华的大商场,但一两个小商场也足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没见过豪车奢侈品,即便真拿出Coach,Prada上街,都没有多少人认得。成天打开电视,地方台播报的永远都是,xx小区的王大妈说小区的下水管道堵了,好久物业都不管,于是找到了电视台帮忙之类的。
毕竟实在没有什么大新闻可报。大家日子都平平淡淡,安安稳稳。
从前,我天真地以为,这应该就是所有的区别了吧。可在北京生活两年之后,我才发现,一线和四线,差的最重要的不是物质,而是是格局和眼界。
生活在四线城市,最可怕的是凭关系人缘和父辈资源常常可以轻松夺走普通人想靠努力得到的大部分东西。
人们如果看到谁做到很厉害的职位或者有什么特别待遇,第一个反应不是去夸赞这个人很有能力,而是去八卦一定是家里是有人,后台可真硬。努力不如拼爹,干什么事都要找关系。
我不是说大城市没有这样的情况,也有,但是没有那么夸张,毕竟人生而不平等。只是起码一线城市能让人看到,如果努力,终有一天我也能得到我想要的东西。
毕竟相比之下,大城市更看中的是个人能力,也会提供更多发展机会,看到优秀的人会见贤思齐,思考我和优秀的人之间到底差在了哪里,我要如何才能够获得提升。而不是用背后有人这种揣测来麻痹自己,为自己放弃努力找借口。
我爸爸一辈子都在家乡生活,靠自己的双手挣辛苦钱。在他眼中,公务员就是最体面,最好的职业。他很希望我听他话就在这座小城,当个公务员,清闲又安稳地过一辈子。
即便是现在,每天也是三句话不离公务员。高中的时候,我觉得我爸的想法挺好的,对公务员并不抵触。但是自从来了北京,看到了更多的精彩,开始思考自我价值以后,才觉得之前的自己眼界太过于狭窄了。
人好不容易活一辈子,怎么能年纪轻轻就想着过清闲舒服的日子呢?不管成功失败也应该为自己的未来拼一下啊,想要的一切,就应该用力去争取啊。
所以如今一谈到公务员的事我和我爸就没办法继续聊下去。我和他吵了很多次,但是我俩都没办法改变彼此。他还找了很多长辈来说服我,希望我有一天能幡然醒悟。
开始我傻,总是会正面反抗,现如今我渐渐明白,其实他之所以会那样,是因为成为公务员就是他看到的最好的生活方式啊,他没有见过更精彩的工作,他不明白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即便很累却也是很甜的感觉。这样一想我便释然了。
一线和四线城市,各有各的好与坏。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待的地方。没有什么对与错,优与劣。
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不可能一点留恋都没有,毕竟这里有我爱的亲人朋友。
可真正让我获得知识,思维成长的地方对于我来说有着非凡的吸引力。这种奇妙的感觉就像是《约翰福音》中的那句话,
“whereas I was blind, now I see.”
“从前我是瞎的,如今我看得见。”
海明威说过一句话:
“如果你足够幸运,年轻时候在巴黎居住过,那么此后无论你到哪里,巴黎都将一直跟着你。”
你年轻时候去过的地方,居住过的城市,它们都深深地影响着你。巴黎也好,纽约也好,北京也好,又或者是大理,桂林,和我们居住的三线小城。
因为每个城市都有它与生俱来的气质,并且这样的气质将在你年轻的时候,悄无声息地浸润你,影响你,改变你。
如果你问我,对于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来说,什么最重要。
那么一定是:眼界。
如何才能有更宽广的眼界?
我想,关于到底大城市好还是小城市好,那个永恒的问题终于有了一个很清晰的答案。
如果有机会的话,千万不要贪恋安逸和温暖,你要在年轻的时候,住在一个大城市。
它给你多样化的价值观,它告诉你人生不是只有一种活法。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去过100个以上的国家是种什么样的体验。有一个答案令我印象深刻。
“懂得了这世界上没有所谓天然正确和绝对政治正确,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以及其衍生出来的思考方式。”
在这个充满偏见,不理解,甚至一见不同便恶言相向的时代,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不同的活法,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它直接决定了你的气度,你的待人接物,你的胸怀抱负。
然后,你就不必去理会三线城市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因为她们并不知道30+的姑娘,有事业,有爱情,多姿多彩地生活着,还抱怨时间不够用,还有太多精彩没来得及去体验的大有人在。
她们骄傲地活在商业社会以及她们想要的爱情里,和世俗想象的大龄剩女的惨淡现状根本就是两个世界。
然后,你也不必去理会小学同学对你说,那个小城市里的机关里是多么的其乐融融,他们下午三点,还组织一起打羽毛球呢,因为他们并不知道在大城市努力工作的爽感,那些你的计划书被采纳,那些你做出来的产品居然有几千万用户,那些辛苦工作犒劳自己买买买的时刻,他们不懂。
你只有早早看见过最好,享受过最好,体验过最好以后,你才有资格说,我选择在大城市生活,还是选择在一个宁静的小城市里生活。你只有见过一切,你才有资格选择。
如果你二十多岁的时候,去过最美的地方,看过最美的风景,看到过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壮丽而辽阔,看到过这个世界上的人是如此不同。
那么你会安然接受生活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和苦难。因为如果欢乐必不可少,那么我们也应该能够坦然接受暂时的挫折和困难。
你心里会明白,你见过这个世界上的好,你见过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你知道你值得一切更好的东西,所以你会更加笃定,更加心无旁骛的努力。
作者简介:财四爷(微信:unlock06),一个理工科出身的成长中的新生作家,一个试图逃离但未成功的“北京人”。个人微信公众号:财经大字报(ID:caijingdzb)——给你有感悟的人生故事。
注:本文所有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别忘了分享点赞支持娇妈哦
孩子读书,我送书
育儿问题怎么办
这些育儿问题推荐关注,让生活更简单不可亲宝宝的嘴_宝宝树
不可亲宝宝的嘴
不亲吻孩子的嘴,不和孩子共用餐饮设备 不和孩子入嘴同一个食物 从我做起[爱心]。换种爱的方式吧。新的一轮病毒感染来了[骷髅],疱疹性咽峡炎,得了以后高烧40度都不退,嘴里全是疱疹,疼的无法进食。医生警告家人,不要亲吻孩子的嘴 不和孩子共用餐饮器具 不你一口我一口,孩子抵抗力太低,这次病毒是大人通过唾液,和唾液飞沫传染的,孩子还小,尽量保护吧。希望病毒赶快过去!不要点赞,将?传递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特讨厌别人亲宝宝嘴,尤其是婆婆婆婆婆婆那
展开阅读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好内容记得分享哟亲宝宝冯培华获选2016《互联网周刊》年度人物
作者:佚名
分类 : 新闻中心
3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周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中心、eNet硅谷动力主办的2016《互联网周刊》年度人物及年度产品颁奖典礼在北京棕榈泉国际俱乐部举办。典礼揭晓了最具社会影响力、最佳新锐人物、最具行业领导力、最具产品领导力、最具品牌领导力等共十大类人物的获奖得主。其中,亲宝宝CEO冯培华被评为“最具产品领导力人物”。
亲宝宝于 2013 年 1 月正式上线,主要面向有孩子的年轻家庭,通过提供家人亲友私密 共享的云空间,记录、共享家庭与历程,让所有亲友能够零距离关爱孩子成长。 产品支持照片、视频、文字日记等丰富功能;具备评论、点赞、分享等社交元素。从宝宝成长记录切入,亲宝宝在家庭亲子这个垂直领域,建立了一定的壁垒优势。根据艾瑞显示,亲宝宝目前为止月活跃设备数已近超过千万。
亲宝宝CEO冯培华曾任职美国虹软公司产品VP,负责移动事业部产品研发,拥有十多年软件研发与管理经验,主导过20款以上的产品研发工作。在他的领导下,亲宝宝一直坚持以产品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于为用户提供极致的产品体验。
目前,亲宝宝APP已经从2013年1月上线时的纯工具应用,逐步向服务家庭需求的综合平台转变。不仅有家庭亲子空间,还向用户提供包括育儿知识、家庭社区、母婴电商在内的多层次服务。
正如获奖理由所言,在母婴领域创业以电商、综合社区为主流时,冯培华另辟蹊径,以宝宝为中心,建立了一个把“成长记录”社群化、商品化的产品。他通过简单的方式让更多家庭获得简单的欢乐。这是一种意识上的巨大突破。
冯培华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让亲宝宝成为每个孩子、每个家庭成长的一部分。未来我们会继续做好产品迭代,提供越来越完善的亲子服务和家庭服务,做一款极致的输出幸福的产品,帮助和陪伴年轻家庭拥有更棒的育儿体验和育儿回忆。”
[ 责任编辑:凤城 ]
比特网 14:14:58
从《中国互联网+指数报告(2018)》看数字经济
“互联网+”的这些新变化,你知道吗?
软件信息化周刊
比特软件信息化周刊提供以数据库、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为重点的全面软件信息化产业热点、应用方案推荐、实用技巧分享等。以最新的软件资讯,最新的软件技巧,最新的软件与服务业内动态来为IT用户找到软捷径。
商务办公周刊
比特商务周刊是一个及行业资讯、深度分析、企业导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周刊。其中,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合力打造的比特实验室可以为商业用户提供最权威的采购指南。是企业用户不可缺少的智选周刊!
比特网络周刊向企业网管员以及网络技术和产品使用者提供关于网络产业动态、技术热点、组网、建网、网络管理、网络运维等最新技术和实用技巧,帮助网管答疑解惑,成为网管好帮手。
服务器周刊
比特服务器周刊作为比特网的重点频道之一,主要关注x86服务器,RISC架构服务器以及高性能计算机行业的产品及发展动态。通过最独到的编辑观点和业界动态分析,让您第一时间了解服务器行业的趋势。
比特存储周刊长期以来,为读者提供企业存储领域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及时、全面的资讯、技术、方案以及案例文章,力求成为业界领先的存储媒体。比特存储周刊始终致力于用户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储业务、数据保护与容灾构建以及数据管理部署等方面服务。
比特安全周刊通过专业的信息安全内容建设,为企业级用户打造最具商业价值的信息沟通平台,并为安全厂商提供多层面、多维度的媒体宣传手段。与其他同类网站信息安全内容相比,比特安全周刊运作模式更加独立,对信息安全界的动态新闻更新更快。
新闻中心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以独特视角精选一周内最具影响力的行业重大事件或圈内精彩故事,为企业级用户打造重点突出,可读性强,商业价值高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时为互联网、IT业界及通信厂商提供一条精准快捷,渗透力强,覆盖面广的媒体传播途径。
云计算周刊
比特云计算周刊关注云计算产业热点技术应用与趋势发展,全方位报道云计算领域最新动态。为用户与企业架设起沟通交流平台。包括IaaS、PaaS、SaaS各种不同的服务类型以及相关的安全与管理内容介绍。
CIO俱乐部周刊
比特CIO俱乐部周刊以大量高端CIO沙龙或专题研讨会以及对明星CIO的深入采访为依托,汇聚中国500强CIO的集体智慧。旨为中国杰出的CIO提供一个良好的互融互通 、促进交流的平台,并持续提供丰富的资讯和服务,探讨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国信息化发展引领CIO未来职业发展。
IT专家新闻邮件长期以来,以定向、分众、整合的商业模式,为企业IT专业人士以及IT系统采购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包括IT新闻、评论、专家答疑、技巧和白皮书。此外,IT专家网还为读者提供包括咨询、社区、论坛、线下会议、读者沙龙等多种服务。
X周刊是一份IT人的技术娱乐周刊,给用户实时传递I最新T资讯、IT段子、技术技巧、畅销书籍,同时用户还能参与我们推荐的互动游戏,给广大的IT技术人士忙碌工作之余带来轻松休闲一刻。写给亲宝宝的一封信:感谢与你相遇的1200天写给亲宝宝的一封信:感谢与你相遇的1200天优秀家长通百家号作者:亲宝宝育儿在我们家最温馨的相聚时光,就是一起回看亲宝宝。今天是全民表白的520!轩妈万万没想到,亲宝宝也收到了一封表白信,酒妈在孩子出生不久后和亲宝宝相遇了,她和我们分享了她孩子和亲宝宝的共同成长。我第一次知道亲宝宝,是在小酒1个半月大的时候。彼时我刚熬过了追奶的艰辛和小酒黄疸的折磨,总算有些空余的精力,来给这个小肉蛋儿拍点照片,记录一些他的成长影像。后来有一天,我和同学聚会。她也刚生了儿子,就比小酒大15天。两个新手妈妈聚在一起,话题自然少不了娃的事儿。我们聊得正起劲儿的时候,她拿出手机打开了亲宝宝,一边划着屏,一边兴奋地历数儿子从刚出生还没睁眼,一直到现在能抬头的模样。每一张照片、每一段视频都可以通过时间轴清晰地对应到具体的日期,孩子哪天发生了哪些事一目了然。再看看自己手机里的照片,虽然也很多,但是因为只有拍摄的日期,想要对应孩子出生多少天,还得掰着手指头数才行,好麻烦!而且照片好的坏的都混在一起,对比人家亲宝宝里精挑细选后的成果,简直散乱得不堪入目。一顿饭吃下来,感觉自己这个妈妈当得实在是弱爆了。要知道,每一个新手妈妈都有这样一种迫切的渴望:巴不得把最好的一切全都给孩子。我深深地为自己的粗糙自惭形秽,所以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果断下载了亲宝宝。然后在接下来的两天里,只要一有空闲,我就整理照片、视频,上传到亲宝宝APP。让我深感惊喜的是,亲宝宝可以按照照片和视频拍摄的时间来自动匹配日期,我晚了1个半月上传也丝毫不会产生任何错乱。而我要做的,只是挑选出质量好的素材而已,操作界面so easy,上手就有玩转了的感觉。然后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更新亲宝宝就成为了我每天必做的功课。从小酒1个半月大,一直到如今的3岁半。亲宝宝强大的记录功能,除了照片与视频之外,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记录身高、体重的变化,以及线上购物等等。但于我而言,使用最频繁,也最重要的是这三项:第一,标记宝宝的各种“第一次”,形成成长的大事记。从小酒的第一次抬头,到第一次爬;从第一次坐到第一次走;从第一次生病到第一次自己睡觉;从第一次出国到第一次自己用勺子吃饭;从第一次看电影到第一次骑平衡车;从第一次参加比赛到第一次上幼儿园。小酒成长过程中所有重要的里程碑,我统统做好了详细的标记。平常在单位一说起娃,尤其是和新手爸妈聊天时,但凡要回顾孩子的种种关键事件,比起其他人的“记不清了”,我只要打开亲宝宝的大事记,就可以清清楚楚地说出当时的所有情形。我经常因此而收获同事们的点赞,“有心妈妈”的形象瞬间就立了起来,记录孩子用亲宝宝也慢慢成为了我身边的一股风潮。第二,写日记,记录我在小酒成长过程中的感悟。孩子成长一路上的所有“第一次”,同样也是父母的。孩子生病时的急切和担忧,发脾气时的焦躁与不安,懂事时的宽慰和骄傲……其实每一步我们过得都不比孩子轻松。每当我有各种情绪和感受时,都会第一时间在亲宝宝上记下来,是记录,更是对自己的舒解。更可贵的是,通过亲友之间的点评与交流,我常常发现孩子在某一阶段的变化规律惊人的一致。Terrible 2的发脾气,Horrible 3的强迫症,原来这是孩子成长中的普遍阵痛,而不是小酒一个人的倒退。这对于最爱焦虑的妈妈而言,绝对是上佳的安抚。第三,看亲子小报,掌握第一手育儿资讯。不夸张地说,自从看了亲子小报和亲宝宝育儿公众号,我再也不需要碎片化的各种育儿信息了。最难能可贵的是,这里不仅仅提供养娃的各种经验,更能润物细无声地传递“育儿,先育己”的理念。是啊!我首先是自己,其次才是妈妈、妻子、女儿、职员,不是吗?一路走来,尤其是磕磕绊绊的新手妈妈时期,多亏了亲子小报和亲宝宝育儿公众号的帮助,我才没有那么孤立无援。我经常笑称编辑就像是我肚子里的蛔虫,总是在我为孩子的某一个成长问题头疼时,心有灵犀地给我推送相应的内容。就像小酒在一岁多遭遇的幼儿急疹,莫名高烧三天,出疹子三天。我们全家就做到了不慌不忙,科学护理,一周的时间整个病程结束,小酒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很快就恢复了正常。之所以能做到心中有数,应对自如。恰是因为几个月前,我在亲子小报中看到了一篇长长的总结文章,对于幼儿急诊可能出现哪些症状,以及该如何护理,都有非常详细的说明。这就是亲宝宝的好处,它不仅可以记录孩子成长的点滴,更有亲子小报和精准定位月龄的育儿要点等功能,为我们的科学养娃提供贴心而有力的支持。婆婆妈妈没有传授给我的育儿经验,我自己抓耳挠腮的疑难问题,一看亲宝宝就全明白了!相比在朋友圈晒娃,亲宝宝更能精准戳中我的需求:既方便记录孩子成长中的点滴日常,又能保护孩子的隐私。因为在亲宝宝上,只有父母主动发出了邀请,亲友才能通过验证邀请码的方式加入宝宝空间,围观宝宝的生活。这样就能有效避免孩子隐私的外泄,让家长们放开手脚尽情而又安全地晒娃。说真的,相比用娃装饰朋友圈来收获点赞,我更在乎的是,那些不能天天看到小酒,却又真正关心小酒成长的亲友们,就像不和我们住在一起的小酒姥姥。我妈说,她现在手机最常用的两个功能,一是微信,二就是亲宝宝。坐等更新已经成为了她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几天没看到新消息,我妈一定会打电话来问小酒的情况,催我们更新亲宝宝。还有远在他乡的七大姑八大姨们,既不能想来就来看,又不方便随时视频,亲宝宝的出现无疑是最好的一剂宽慰。比如小酒的32位亲友中,姑奶奶便是每条必看的常客。自打产假结束上班以来,我就更加理解这种迫切想看娃的心情了。因为离开了带娃的一线,我也成了围观者。每天都是眼巴巴地守着亲宝宝,就希望奶奶能第一时间发来小酒的动态。于是久而久之,我们家里形成了这样一种默契:带娃的人不仅要在前线采集好信息,更要及时上传亲宝宝,以供亲友围观。全家如是,乐此不疲。尤其是爸爸,亲宝宝已然成为了他晒摄影技术的重要阵地。在一众亲友的追捧之下,他现在是逢溜娃必带微单,逢拍必有好片传亲宝宝。奶奶经常说,我们连去影楼的钱都省下了。随便在亲宝宝上划拉两张爸爸出的片儿,就绝不比专业影楼差。自打小酒上幼儿园以来,奶奶成了家里最失落的那个人。平时围着小酒忙活惯了,这一下空出了好多时间没事做,心里空落落的难受。小酒上幼儿园的第二天,奶奶中午在家睡不着觉。发来信息说,她躺在床上把亲宝宝从头到尾又刷了一遍。三年的时间一过,再回看小时候小酒跌跌撞撞走路的样子,实在是滑稽得很。在我们家里,最温馨的相聚时光之一就是一起回看亲宝宝。每当我们拿着手机,指着屏幕上那个小黑丑孩儿问小酒“这是谁啊”的时候,他都会咯咯地笑着说:“是酒酒”。然后很新奇,而又饶有兴致地看着小时候的自己满地爬,抑或吃辅食吃个满脸花。如果说孩子是家庭的纽带的话,那么可以说,亲宝宝是我们家交流沟通,维系感情最重要的渠道。它就像是一面镜子,映衬出每一个阶段里,孩子或调皮、或可爱、或懵懂的模样儿;又像是一个神奇的时光机,只要打开它,就可以重现过去那些无比美好的时光。我曾经设想过将来:等到小酒上学了,我会为他也开通一个账号,让他自己也能在亲宝宝上记录当下的心情和感受。甚至可以在一个事件下,同时记录我们和他双方在不同视角下的体验。然后等到他18岁生日的那一天,我会打印制作出一本沉甸甸的亲宝宝影集,作为礼物交到他的手上,告诉他:拿好咯!这就是你人生里的第1个18年。酒妈这个主意真不错,轩妈也想在轩轩18岁生日的那天送她这么一本影集,这里面不单单是孩子18年的人生,也是我成为妈妈18年的人生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优秀家长通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教育心得,育儿心经,家长教育经验分享!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删除点赞记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