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杭州学校的孟繁朝

人大附中教育家办学实践研讨会
人大附中教育家办学实践研讨会
[人民教育]:日上午9:00在人大附中召开“人大附中教育家办学实践研讨会”,敬请关注![16:23]
[人民教育]:为营造海淀区倡导教育家办学的氛围,发挥刘彭芝教育思想与实践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海淀教育的科学发展,由中共海淀区委教育工委、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承办的“引领
担当——人大附中教育家办学实践研讨会”于日9:00——11:30在人大附中综合楼四层报告厅举行。研讨会马上开始。[09:03]
[主持人孙鹏]: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人大附中教育家办学实践的研讨会。参加这次研讨活动有各级领导、教育专家、国务院参事、海淀区中小学的书记校长、中国基础教育双卓基础第二期的校长班学员,首先我代表中共海淀区委教育工委、海淀区教委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大家在双休日冒雪来参加这次研讨活动。[09:09]
[主持人孙鹏]:按照刘校长的要求,我就不对到会的领导和专家做一一介绍了。[09:10]
[主持人孙鹏]:十年前,我们曾经举办过刘彭芝校长的教育思想研讨会,我们为什么要在十年后再举办这样一次研讨活动呢?我想我们研讨会的内容将会对这个问题给大家作出解释。下面,我们先看一部短片。[09:10]
[人民教育]:播放短片[09:11]
[主持人孙鹏]:刚才我们看了三个短片,从三个不同的侧面了解了人大附中,片子比较形象、比较直观,给我们印象比较深刻。但是人大附中为什么这样做,他们到底是怎样思考的,特别是作为人大附中的校长刘彭芝,她在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今天我们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引领和担当”,下面有请刘校长作主报告。[09:33]
[刘彭芝:]: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各位朋友,大家好!岁末年初,在这个北京多年不遇的寒冬,各位嘉宾来到人大附中指导工作,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温暖和力量,在此我代表人大附中全体师生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09:34]
[刘彭芝:]:向大家汇报人大附中办学理念和办学实践。想说的话,要说的话很多,准备这个发言稿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最先冒出的两句话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极高明而道中庸”,这两句话是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从几千年中国哲学史上提炼出来的,冯友兰先生觉得这两句话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精神。我从事教育工作40多年,担任人大附中校长十几年,现在也到了可以静下心来思考一些哲学层面的问题,要求自己尽可能站高望远的时候了。[09:35]
[刘彭芝:]:思想来思想去,最能准确表达我这十几年深切感受的也正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极高明而道中庸”这两句话。“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说的是,我们这个国家虽然很古老,但是它一直与时俱进,有因有革,不断创新;“极高明而道中庸”,说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很多,其中最高明的办法是不走极端,注意分寸,把握好度,稳中求进。[09:36]
[刘彭芝:]: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中华文明五千年一脉未坠,至今仍然充满生命力的根本奥秘。极高明而道中庸,是中华民族在前进道路上化解各种矛盾、协调各种关系、克服各种困难的最大法宝。这两句话,既是中国哲学的命脉,也是中国教育的精华。[09:36]
[刘彭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实际上就是在改革创新中循序渐进的历程。人大附中能有这十几年的又好又快发展,能有今天这样的局面,从一定程度上讲,就是因为我们对“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极高明而道中庸”这两句有所领悟,并以认真实践。[09:37]
[刘彭芝]: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各位朋友,人大附中这十几年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实践,删繁就简,可以用这样的六句话24个字来概括,这就是刚才的题目:中国情怀、世界视野、有因有革、返本开新、追求卓越、勇于担当。[09:38]
[刘彭芝]:按照中国情怀、世界视野的旨趣,我们努力创办“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学校;遵循有因有革、返本开新的思路,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管理上大胆探索,有继承、有创新,初步形成了一整套有中国特色、有时代气息、有面向未来发展空间的教学体系;沿着追求卓越、勇于担当的路径,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热情、切实的措施,帮扶薄弱学校共同进步,为推动中国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09:38]
[刘彭芝]:下面围绕中国情怀、世界视野、有因有革、返本开新、追求卓越、勇于担当这六句话24个字,我向大家汇报自己的体会。[09:39]
[刘彭芝]:教育无国界,但教育家有祖国。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些终极问题,教育工作者要思考,要自问。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扎根于中国大地,有中国泥土的芬芳;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心里有中国情怀,身上有中国印记。这是中国教育工作者安身立命的根本。[09:39]
[刘彭芝]:在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世界几乎成为地球村的今天,关起门办教育,不仅不应该,而且也不可能。因此,在当代中国教育,在树立中国情怀的同时,还要有世界视野。无论是鸦片战争的被动开放,还是最近30多年的主动开放,开放之后如何科学处理中外关系,就必须是文化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这个核心问题处理得好不好,影响至关重大。[09:40]
[刘彭芝]:东海有圣人,西海也有圣人;中国有优秀文化,外国也有优秀文化。在文化观上,我们必须有一种开放的胸襟。在正确处理中外关系上,我这里好有一比,就像大海,百川来了都接纳,但百川入海后,味道都变咸了。百川来了都接纳,这是有容乃大,味道都变咸了,这是以我为住。因此,正确处理中外关系,我们要做大海。说到底,还是要坚持以我为主,“洋为中用”。把中国情怀与世界视野结合起来,我们就成了大海。[09:41]
[刘彭芝]:在当代中国办教育,当然必须积极吸收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但这种吸收借鉴不是照搬,更不是西化,而是消化吸收以后的自我充实和完善。作为当代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我们要学习人家的好东西,我们自己也要有好东西让人家学习。我们的教育大树,既要扎根中国大地,又要掌握外国各种先进的养护方法,让这棵大树长得更好。我们要通过洋为中用,最终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中国教育,这样才是真正的教育自觉、教育自信、教育自强。[09:42]
[刘彭芝]: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教育家有一代教育家的时代特征。我想当代中国教育家的最大特征只能是中国情怀、世界视野,只有兼具中国情怀、世界视野的教育家才有新作为、大作为,让人高看一眼,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只有兼具中国情怀、世界视野的当代中国教育才能在造福中国人民的同时,对世界教育事业和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自己的独特贡献。[09:42]
[刘彭芝]:与科学处理中外关系相比,如何科学处理古今的关系,是个长久的话题。在中国这样古老的国家,做任何事情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古今关系,发展教育事业更是如此。[09:43]
[刘彭芝]:中国素以崇文重教著称,中国的教育曾经长时间处在世界最高水平,孔夫子不仅是中国教育的祖师爷,在全世界教育界也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他的诞生日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教师节,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直到今天还是教育科学中的至理名言。金科御立、孔子之后,从朱熹到王阳明,再到蔡元培、陶行知,中国从来不乏开天辟地、顶天立地的伟大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业绩永远是中国教育工作者的骄傲,永远是中国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作为一名当代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把好传统继承好,把老祖宗的经典运用好,是一种基本的职守和担当。[09:46]
[刘彭芝]: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有出息、有贡献的人必须与时代同行、与社会共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当然要把祖宗之法护好、用好,但在此基础上还要根据社情、国情、世情的变化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这也是一种基本的职守和担当。[09:48]
[刘彭芝]:泥古不化也罢,数典忘祖也罢,都是没有前途、没有出息的表现,凡事皆有因缘,能站在巨人肩上前进,是一种大幸运。光讲继承不讲创新,我们就不能进步,光讲创新不讲继承,我们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延续中国教育事业的香火,实现中国教育事业的永续发展必须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也就是有因有革,返本开新。[09:48]
[刘彭芝]:有因有革,才会有连续性,连绵不绝。返本开新态度有厚基础、生生不已。[09:49]
[刘彭芝]:人大附中这些年的教育实践,就是科学处理古与今的关系,围绕继承与发展的有机结合做文章,在有因有革、返本开新中少述前贤、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就是科学处理中与外的关系,围绕中体与西用做文章。在中国情怀、世界视野中打通中国与世界的关爱。[09:50]
[刘彭芝]:在今日中国,评价一种教育思想好不好,评价一种教育实践好不好,一个基本的标准,就是看它能不能把历史、现实与未来贯通起来,把中国与世界贯通起来。人大附中这十几起一直在这方面积极探索,争取走出一条熔铸古今中外、综合创新、别开生面的成功之路。[09:51]
[刘彭芝]: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各位朋友,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感召和激励着全体中华儿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中国梦”的怀想者和实践者。[09:51]
[刘彭芝]: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也必须伴随着中国教育的伟大复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怀想中国梦,实践中国梦,就是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实基础和坚强支撑。中国梦是伟大的理想,伟大的理想感召和激励我们有追求卓越、勇于担当的行动。我们人大附中人怀想和实践中国梦,就是要以中国情怀、世界视野,用有因有革、返本开新,通过追求卓越、勇于担当,创办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中学,帮扶更多的薄弱中学,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增光,为促进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尽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优秀人才。[09:51]
[刘彭芝]:实践中国教育事业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国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推动中国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需要一批引领者、示范者、帮扶者。面对全球性教育竞争,中国迫切需要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也迫切需要建设一批世界一流中学。然后,通过排头兵的示范和引领,先进者的帮扶和带动,促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和整体水平提高。人大附中已经做的事情、正在做的事情、将来还要做的事情,概括起来就是两方面:一方面,努力把自己办成“国内领先、世界国际一流”的中学,办成展示中国素质教育成就的窗口。[09:52]
[刘彭芝]: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一流中学的辐射效应,通过电子网络平台,让全国各地中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同时派出优秀干部和教师,到北京城乡的薄弱中学,到河南、贵州、宁夏、甘肃等贫困地区的中学联合办学。办好人大附中,是一种引领;帮扶薄弱学校,是一种担当。引领和担当才是人大附中工作的“一体两翼”,才是完整和真实的人大附中。也正是在引领和担当的过程中,人大附中认真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努力成就一所中学的价值最大化。[09:52]
[刘彭芝]:在人大附中,中国情怀、世界视野、有因有革、返本开新、追求卓越、勇于担当,既是我们的教育理念,也是我们的教育实践,是一种知行合一,是一条要长期走下去的路。我们围绕这24个字,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从校长到教师,我们都在以中国情怀、世界视野、有因有革、返本开新、追求卓越、勇于担当的精神办学,努力培养一批又一批有中国情怀、世界视野、有因有革、返本开新、追求卓越、勇于担当的学生,并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请进来、走出去帮助更多的薄弱学校提高教学水平,实现共同进步。[09:54]
[刘彭芝]:中国情怀、世界视野、有因有革、返本开新、追求卓越、勇于担当,这六句话24个字是了解人大附中的钥匙,现在我把这把钥匙交给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各位来宾、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打开人大附中之门,深入进去,多看看,多听听,多给我们的工作提意见、提建议,指导和帮助人大附中更快地进步、更好地发展。[09:54]
[刘彭芝]:元旦已过,春节将至,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全家幸福,新年吉祥。谢谢![09:54]
[主持人孙鹏]:谢谢刘校长。开会之前,我问了刘校长,我说你的发言是什么题目,他告诉我是24个字,太长了吧,不好记。刚才听了她的发言,我大概明白了她在说什么。我为什么说大概?就是可能她有些更深刻的思想我们可能还不太理解。她是从哲学思辨的角度来谈教育,所以这里可能没有太多的事,更多的是理。我曾经好多次跟刘校长开玩笑,我说您是国务院参事,不是国务院总理,好些事可能不是我们应该想、应该做,也不是我们能做的事。但是她不听。我老觉得,咱们今天说说,我们和刘校长可能不是一个层面的人,考虑问题不太一样,什么是名校长?名校长分两类,一类是名校长的校长,一类是把学校办为名校的校长,刘校长属于后一类。名校长还分两类,一类是把学校办成中国名校的校长,还有一类是把学校办成不仅是中国名校,同样也是世界级名校的校长,刘校长属于后一类。[09:55]
[主持人孙鹏]:名校长还分两类,一类是把一所学校办成名校的校长,还有一类是不仅把这所学校办好,还要让更多的学校办得更好的这样的校长,她属于这一类。所以,我们跟她真的不是一个层面。这个都是我的心里话,为了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人大附中,下面我把主持的权利交给人大附中的老师们,让他们具体谈谈人大附中。[09:56]
[人大附中主持人老师]: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朋友们、老师们,上午好。刘彭芝校长教育思想很重要的内容之一,办一所好学校,着眼点是学生、着力点是教师,切入点是课堂,那么具体到操作层面,这一切如何落实,怎样在教师身上着力,如何在课堂上切入呢?下面我们首先有请人大附中周建华副校长发言。有请。[09:57]
[周建华]: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我报告的题目是“高效课堂:我们这样做”。刚才我们老师谈到,刘校长提出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着眼点是学生,着力点是教师,切入点在课堂。瑞士民族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奇也说过,在课堂上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未来。我们是怎么做的呢?首先我们看看校长怎么做的。[09:59]
[周建华]:刘校长当时是数学特级教师,在80年代中期,在人大附中超常儿童试验班她就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和讨论教学,她是教学名师,是真懂教学。1997年作了正校长以后,1998年首次进行中国和加拿大的远程教学,2003年研究芬兰的课程改革,2004年全国有四省市首先启动高中课堂改革,刘校长带着我们的团队向全国报告这样的研究成果。2004年引进英国课程进行研究,2010年引进美国课程进行研究,2012年引进IB课程进行研究。实际上刘校长是放眼世界,哪儿先进就去那个地方学习,熔铸中外精华,坚持综合创新。甚至刘校长听说了杜郎口中学的改革以后,来到杜郎口中学,和学生交流,和领导老师座谈,并且把这一种过程向全校老师报告,要求全校老师学习杜郎口中学这种敢于放手,变教为学的精神,同时,对人大附中的教学课堂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10:00]
[周建华]:这是一个寒假,刘校长停下其他的工作,专门集中六天的时间,与老师们进行课堂教学的深入研讨。[10:01]
[周建华]:这是课间和老师研讨、和学生研讨,请大家注意这个,这是我们孙玥老师当时参与了研讨,处在一个量变的过程当中。下面我要讲到质变。[10:01]
[周建华]:正是这样校长与教师、与学生高密度的、持续的交流和研讨,引导老师和学生的认识得以交汇,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得以萌发和生成。所以在我们学校,刘校长的教育引领、听课评课,老师们就是一个字“服”。为什么?因为刘校长是从教育名师成为名校长成为教育名家的。[10:01]
[周建华]:这是刘校长还把杜郎口中学的一节语文课搬到人大附中的讲台,让人大附中的老师们亲身、亲自在现场体验一下。这是刘校长创意的地理老师、语文老师、历史老师、政治老师和学生上的文科综合课。所以,当时我们参加听课的点评专家都说,这样的课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呼唤,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专家们还说,没有想到课可以这样上。同时,也应该向刘校长学习怎样做个教学领导。[10:02]
[周建华]:我们学校老师听课也发出同样的沟通体验,有了同样的感叹。在这个过程中,在我们学校实际上建立了这样一种机制,从任务推动到老师自荐,到教研组把关,向学校推荐,然后再到学校层面的研讨,最后形成一种成果共享,再进入新的任务推动这样一种循环,我想我们学校发展的正能量可能是在这种循环当中生成和积聚的。[10:02]
[周建华]:这是刚才我提到的。2011年5月,孙玥老师的课堂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从教育理念到教育设计,特别是课堂上,孩子们在舞蹈课上表现出来的这种状态。这节课,刘校长也在听课,也在研究,听课以后,看到男孩子这么一个对舞蹈的喜爱,当即拍板成立男子舞蹈队,所以人大附中的男子舞蹈队是校长尊重学生发展需求的结果,也是校长持续引领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结果。这是男孩子们勃发的青春。[10:03]
[周建华]:第二个方面,我们来看一看老师们怎么做。首先对全校老师进行了专业发展水平的实证研究,我们在能力方面发现,教师们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奥是两个包裹,实际上处于这两者之间的教育实施能力肯定也是存在问题的。因此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教学评价进行了思考,以往的评价标准是来自于领导基于经验的标准,由领导来评价,主要是进行定性评价。[10:04]
[周建华]:那么,我们能不能让评价标准是基于实证的,是来自于老师的,让老师和学生一块儿评价,把定性和定量结合,我们是这样做。在一次调研中,我们要求每一个老师在10分钟之内写出你心中高效课堂的标准,每个人写十条,汇总以后,我们发现它是有问题的。将近有两成的老师在十分钟只能写出三条、四条或者五条,这后面到底是什么问题,我想大家都是行家,都能理解。[10:05]
[周建华]:进一步的,我们把老师们的成果进行数据挖掘,却得到了老师们心中权重的相应的标准,并且把这个标准在我们国培班上进行研究。进而我们把几十条的标准,22条标准进行了归类研究,发现权重最重的,在老师们权重最重的是学生的发展。这样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就形成了课堂评价问卷的教师版和学生版,就用老师们写的条目进行评价,最后一块是课堂当场测验的目标形成检测的题。[10:06]
[周建华]:这里涉及到教学设计,传统的备课是基于知识的教师的教育,目标表述的时候是使学生怎么样,重心主要说老师做什么。现在我们思考能不能基于学生发展的学生的学,目标表述是学生会什么,设计的重心应该是学生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10:06]
[周建华]:这是我们实践的一个案例,凡用红框框出来的都是我们现在在设计当中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而要把这一点说清楚,实际上要重做课表、重做教材来理解学生。这样我们就形成了新的教学实践的框架,从内容和内容解释,目标和目标解析、教育问题的分析,教学条件分析和教学过程、目标监测设计,有了一个完整的框架。在此基础上,我们把老师评价的结果和课堂设计的框架和刘校长引导的理念,再用于教学实践,这是同课异构的实践,这是我组织的一个国家课题,这是研究框架,我们用这个标准把同课异构的老师从各个维度进行比较。接下来就有一个问题,来自老师的经验靠什么?[10:07]
[周建华]:我们把我们的研究标准和其他的一些著名研究进行比较,发现我们的研究,老师还是进步的。1982年是注重概念教学,2007年注重人类培养,我们的研究,老师是把学生的发展放在了第一位。同时,我们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创意比较,刚才的数据发现,两位老师在前四个维度是有显著差异的,后面没有显著差异。C和D老师,六个维度都没有显著的差异。另外,我们对整个问卷进行了信度的研究,发现这个信度处在非常高的水平上,说明这个是科学的。[10:07]
[周建华]:各个维度之间相关水平都是0.01以上,说明这有内部的高度一致性。再把老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对比研究,学生的问卷信度也非常的高。这是目标检测的情况。经过这样的研究,我们认识到高效课堂有四个要件,就是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学生需要多长时间获得的,学生是怎么获得的,是否每个学生都达到了目标。同时,在人大附中抓课堂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抓理念要顶天,同时抓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抓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要立地,所以要顶天立地。[10:07]
[周建华]:在这样的研究当中,我们走进课堂做研究,老师们听懂以后做出来。然后走出课堂讲故事,就是做好了以后,说出来,把实践智慧逐渐明晰化。依托课堂写案例,说完以后还要写出来,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概括。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都是共同的成长方式。这是人大附中课堂真实的情境,也是我们追求的情境。所以,课堂的变化可能就是教育本身的变化。谢谢大家。[10:08]
[人大附中主持人老师]:感谢周校长的发言。在1997年,刘彭芝校长上任不久就开始实施人大附中素质工程,而名师工程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发现与培养、尊重与激励,正是人大附中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关键所在。刘校长善于发现教师们身上的闪光点,把他们放在最适合的岗位上,就像她常说的,你们能翻多大的跟头,我们就为你们搭多大的舞台。正因为如此,教师在岗位上建功立业的激情被激发出来,成就了专家型优秀教师团队,下面我们有请人大附中优秀青年教师宓奇老师发言。[10:08]
[ 宓奇]: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高中物理教师宓奇。200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目前担任人大附中教工团书记、校长助理、海淀区学科物理学科带头人、物理教研组副组长、研究力学教研组组长。2010年以来,我还担任了人大附中中美学生合作研究项目的负责教师,同时参与开设了跨校选修课、科幻物理学校本选修课、功能技术研究,并且主持海淀区区级重点关注课题——科幻物理学校本选修课的设计与实施。[10:09]
[ 宓奇]:从2003年毕业来到人大附中,整整十年了,回看自己的成长历程,我尤为深切地感受到个人的专业发展与学校提供的平台间有紧密的联系。[10:10]
[ 宓奇]:第一,学校领导,特别是刘彭芝校长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尊重与引领。尊重个性,挖掘潜力,是人大附中办学理念的核心。这个尊重与挖掘,不仅是对学生,对教师也同样适用。2002年我在人大附中做毕业前的教学实习,可能期间表现出了在教学论上和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上的特长,所以工作的第一年,刘校长就安排我在当时的无线网络实验班任教,并跟我说,希望我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知识上的技术改革。[10:10]
[ 宓奇]:这一年,学校刚建立起虚拟科学实验室,刘校长还安排我参与虚拟科学实验室的课程开发。这个实验室由刘校长亲自创意,并与多名中科院的院士共同设计建成,目的是使学生在科学软件的帮助下,得以在虚拟环境中提前进入前沿的实验环境,自己动手,模拟试验,体验探究的乐趣。我从那时起就在试验物理教研组长王奇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了互动物理选修课的设计与实施。[10:12]
[ 宓奇]:我的专业是物理,又有信息技术教育的背景,校长给我安排的工作都非常切合我自身发展的特点,简直可以说量身定制,这对于一个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年轻教师来说,是一种难得的幸运。[10:13]
[ 宓奇]:沿着这条职业发展的路径,我逐渐积累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的经验,取得了数次校级的课件大赛和教育部课件大赛的奖项,同时,这些经验也促使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2005年、2009年和2012年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方面,我曾三次作为中学物理教师代表在教育部组织的中美科学与数学教育专家会上发言。2007年,我通过了一所名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博士生考试,但该专业的老师希望我离开人大附中,到试验区组织课题试验。对这一要求我十分的犹豫,一方面我舍不得人大附中的教学,另一方面我想继续求学。[10:14]
[ 宓奇]:在这方面我向刘校长作了汇报,而校长的建议说让我不要离开教学的岗位,以后可以找机会再报考可以在职攻读的专业。我在博士阶段的研究尽量与实际相结合,可以在人大附中的诸多教学改革中去选择研究的支点。我接受了校长的建议,2009年考入了北京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目前的研究方向是中外教育管理和比较。[10:14]
[ 宓奇]:第二,在人大附中教师的专业发展中的任务驱动与教师的自驱动是可以有机结合的。我从一入校就对物理教学、科技创新和探究性学习都有一定的研究兴趣,但是这种兴趣最初只是个人的所好,没有压力,也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在2010年9月开始,具体负责与两所美国顶尖的学校托马斯杰克逊科技高中和伊里诺易米托高中的学生进行合作研究后,使我感受到了责任与压力。刘校长嘱咐我,要以此为契机,深入研究中美科学教育中各自的优势,要进行东西方教育优势互补的探索研究。[10:14]
[ 宓奇]:中美三校的科技合作项目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污水处理、神经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刘校长布置任务时,只有简单几句话,但确实一开始就让我感到压力,因为我并不是理工科研究的出身,而需要和那么多名名校博士毕业的老师一起指导学生的课题研究。正是这种挑战,驱使我必须潜心下来深入到项目中去,一方面学习风力发电的相关基础设施,一方面进行教育的比较研究。我还利用双方交流的机会,分别在两所学校进行为期10天的课堂观察,对这两所学校的课程和教学管理进行了实地的访谈。这些调查为我其后的教学尝试提供了思路和第一手的研究素材。[10:14]
[ 宓奇]:再以英语学习为例,刚参加工作时,我基本处于不敢用英文交流的水平,而虚拟科学实验室应用的软件是全英文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阅读英文资料,同时在接待一些友好学校师生来访时,必须用英文介绍实验室和学生的作品。承担这样的任务,让我向英语老师请教,并将修改过的文字稿读熟记熟。而中美合作项目当中,每隔两周到三周就要进行一次远程视频会议。几年下来,我惊喜地发现自己已经从发言对着英文稿讲稿念,到逐渐脱稿,再到熟练地能够与国外的师生进行交流,甚至在一些场合能够担任临时的翻译,英语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10:15]
[ 宓奇]:说实话,在现实环境下,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需要投入额外的大量时间和精力,每每当我觉得自己的工作涉及的事物太多,感觉有些吃不消时,对工作的喜爱和对自身发展的驱动力,能够帮助我消减掉部分疲劳。这其中也有刘校长作为榜样的力量。我曾经想过,刘校长将教育事业看成人生的大事,这些事业何尝不是我们普通教师实现人生的大事呢。刘校长长年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我们这些年轻的教师岂能把自己的工作时间仅限于八小时之内呢?刘校长常常为学校的发展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我们又怎能在生活中苟且求安、墨守成规,而不奋力开拓进取呢?来到人大附中的十年,我亲眼见证了学校蓬勃发展,我也坚信在刘校长的引领下,我的未来和人大附中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我愿为此不懈地努力。谢谢。[10:15]
[人大附中主持人老师]:继续刚才宓奇老师的讲述,应该说代表着人大附中很多青年教师成长的经历。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校长的信任,更离不开学校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当一个老师得到了尊重和信任,他就会把这份情感带到课堂上,进而带给每一个学生。校长给教师放手,教师就会给他们的学生放手,放手是一种尊重,放手就是一片天空。下面我们有请人大附中的数学教师庄丽老师发言,她曾经是人大附中的学生,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获得博士学位后,又回到人大附中,现在担任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有请。[10:16]
[庄丽]:各位专家、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曾经是人大附中的一名学生,在1992年的秋天,我来到人大附中读初一,由此开始了我六年幸福和快乐的中学时光。[10:17]
[庄丽]:在1998年,我带着将来要回学校当老师这一朦胧的想法来到清华大学继续学习,2007年,我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虽然我有较好的论文和外企实习的经验,做中学老师并不是计算机系这个行业主流的去向,但是回母校当老师的想法越来越清晰,于是我给刘校长发出了求职信,意想不到的是,校办居然隔天就约我面谈,说校长要亲自见我。带着几分兴奋、几分忐忑,我走进了刘校长的办公室,忐忑竟在见到她的一瞬间就溜走了,因为她笑着对我说,你可比原来在学校的时候胖了。[10:19]
[庄丽]:后来我就担任了初中超常儿童实验班的班主任。年级组长告诉我,毕业第一年就担任超常儿童试验班班主任的,我可能是学校十几年来的第一人。对于我是格外的殊荣,刘校长却是好大的胆子。这份信任让我感动,也深深激励了我。渐渐地,我发现在人大附中大胆放手似乎不是校长一个人的专利,比如我的师傅李颖老师,她平时在细微处对我帮助很多,可到了大事上却又愿意放手。[10:19]
[庄丽]:记得第一次出练习卷的时候,我生怕自己掌握不好题目难度,她却一直鼓励我说,相信你有这份心一定能把握得好。后来学生做下来,感觉不错,她像见了宝一样,笑逐颜开地夸我,说,我们大家决定奖励你,奖励你再给我们出一次练习题。当年教我数学的梁丽萍老师,如今也已是北京市课题教师、数学教研组组长,在她带领下的数学教研组也特别愿意放手,什么区级、市级乃至全国级的教学比赛和公开课,经常推荐不到35岁的年轻教师担任,好象经验不足,在我们这儿根本不算什么事。[10:19]
[庄丽]:在这样的理念下,刚刚工作满五年的我,也被推荐成为了目前数学教研组中最年轻的备课组长。校长和老教师们对我放手,让我也想给我的学生们放手,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很多课题探究的活动,希望学生们能通过这样的机会去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放手的路也并非一帆风顺。[10:20]
[庄丽]:记得我第一次给学生布置课题探究时,虽然上来讲的学生都非常出色,但我却总感觉参与的同学太少,提问的人也少。经过反思,我发现自己布置活动的时候细化得不够,可能只是扔出几个问题,使得学生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切入点。另外规模也比较大,有些同学觉得论不到自己做,就干脆不做了,于是在后续活动中,我从课题的深度、广度和任务布置的细分程度几方面加以改进,力求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并且专门提问,你认为这个问题还有哪些方面值得思考,能否给出一些相关结果的问题。激励学生去主动思考,去发现问题。[10:20]
[庄丽]:到了初二的时候,我们的四边形课题探究活动就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上来的同学当中不乏以前从来没有被发现的大师,以至于我的学生在课题展示后说,我一向不喜欢拖堂,可是这节课居然拖堂了这么久,我都没反应过来。经过前两年的锻炼,到了初三,我在课题探究活动中彻底放了手,我们先后进行了统计和自选课题两个大型系列活动,活动中,从分组、选题到收集资料和整理报告,都有学生自行商定和完成。学生们在这样大的自由度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选题极为丰富多彩,有的富于趣味性,有的具有历史感,有的依托深刻的历史背景,有的完全来源于实际生活。[10:21]
[庄丽]:直到中考前夕,我们仍然坚持着每周一节的课题汇报,而在最后完全由同学自行投票进行的优秀汇报评比中,学生们把最佳报告奖授予了一个没有做完课题的小组,理由是他们虽然没有得到最终的结果,但是他们展示了最为精彩的思维课程,这样的眼光也令我收获了额外的惊喜。[10:21]
[庄丽]:我在学校的放手中成长,学生们也在我的放手中成长。在放手的天地中,教师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都被充分的激发出来,这源于学校对教师的尊重,而正如刘校长所言,尊重是教育的真谛。谢谢大家。[10:22]
[人大附中主持人老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直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个瓶颈,那么如何打破这个瓶颈呢?从上世纪90年代,刘彭芝校长就带领人大附中人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和尝试。从增加必修课、增加选修课,改革必修课入手,借鉴世界一流的成功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成熟的模式,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下面我们有请具体负责研究性学习的王海玲副校长,向大家介绍人大附中在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上的探索与突破。[10:22]
[王海玲]: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刘校长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我就仅从我们学校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改革来介绍刘校长带领我们在这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和实践。[10:24]
[王海玲]:在刘校长的倡导和推动下,1994年人大附中就开始了科学实践与课程的开设,这是我们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雏形。在1996年,人大附中又开设了社会实践课程,在1997年开设了系列校本选修课程。在这些课程当中,有很多都是实践类的课程。在2001年,人大附中就将研究性的学习作为了高中必修课,排入课表。而在2010年,刘校长又进一步推动了中美中学生合作的科学研究项目,使研究性学习进入了更加深入和广泛的领域。[10:24]
[王海玲]:我们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的目标主要是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让学生经历科研的过程,掌握科研的方法,培养科研能力,形成科研体验,养成科学的态度。但是,在实施过程当中,我们也同样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们的学生,他们的研究兴趣非常的广泛,而相对于我们的指导教师来讲,学科教师的专业领域相对狭窄,学生在他们的课题当中涉及的知识面非常的广,而
我们的专业教师也存在着专业知识单一的不足。另外学生众多的课题需要个性化的科研指导,而我们老师指导的科研能力也有所欠缺。[10:26]
[王海玲]:从学校方面,我们研究场地、师资、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人大附中的研薛老师不断地思索和探索,比如老师们不断研究能不能把教师的班级负责制转为专业领域的负责制,能不能充分整合全校各类的场地和资源用于学生的研究,能不能形成按专业领域划分的指导团队,能不能用网络平台来实现研究性学习的有效的管理和评价,能不能有效地借助校外的专家团队来进行指导。[10:26]
[王海玲]:在这个时候,刘校长给我们提供了像国外的美国的科学研究进行学习和借鉴的一个良好的机会。在2010年,在名校长国际论坛上,刘校长和美国的两所著名高中的校长共同商议,开展中美三校的科学合作的研究的项目。这是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几个方面的研究的项目。[10:26]
[王海玲]:由于刘校长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平台,使得我们的研学老师可以和美方进行充分的交流,并且对美国两所高中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里面是我们对比列出来的两所高中,他们在研学方面所做的他们突出的好的做法可以供我们借鉴的一些经验。[10:27]
[王海玲]:结合我们学校的具体情况,我们对高中的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整体的设计和改造。比如说在学生的课题研究方面,我们要学生按照专业的领域自主选择研究的课题,形成课题的研究的小组。在课题的方面,现在形成了14个学科27个领域的研究方向,大约有270多个研究的课题。[10:27]
[王海玲]:在教师的方面,我们加大了研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按照专业领域组建了庞大的导师团队,光是本校的教师就有60多名。在管理方面,我们建立了研学的资源和学习的管理平台,加强制度化的管理。在课程方面,我们把校本课程和科技实践活动与研究性学习进行紧密的结合,使研学形成了课内外相结合的整体的课程体系。[10:28]
[王海玲]:在场地方面,我们整合全校的各学科各类实验室和专业教室为研学提供了集中的研学的场地。这是我们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学科和研究的领域。(PPT展示)这是我们的教师团队,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PPT展示)这是我们非常壮观的集体备课的场面。(PPT展示)我们还聘请了美国托马斯杰弗逊高中的科学教师保罗博士作为我们研学老师的指导专家。[10:30]
[王海玲]:这是我们的研学性学习的网络平台(PPT展示),通过这个网络平台,我们实现了上述功能。[10:31]
[王海玲]:为了加强规范、过程化的管理,我们研制了研学性学习过程记录手册,这是手册当中所包含的相关的内容。另外,我们制定了详细的研究性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细则。这是我们的细则的相关内容。(PPT展示)[10:32]
[王海玲]:这是我们整合各个学科的实验室,(PPT展示)为研学集中地来进行使用,定时为研学的研究进行开放。在学生研究的成果展示方面,我们注重了全员性、多元化、重过程的一个展示,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10:32]
[王海玲]:经过改变,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在学生方面,学生的研究时间和实践的机会大大增加了,老师对学生的个性化的专业指导也大大加强了。学生研究的科学性和研究的深度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从教师方面,我们促进了课堂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老师更加了解学生在学科内的关注点、思维的过程和实践的水平。另外,为教师在相关领域做教学研究提供了平台,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的发展。在学校的课程建设方面,我们形成了稳定的指导教师的团队和课程的资源,构建了课内外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学生实践成果和课程实施的经验。[10:33]
[王海玲]:这是我们即将印刷的两本研究性学习的论文集(PPT展示)。谢谢大家。[10:33]
[人大附中主持人老师]:多年来刘彭芝校长非常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这种培养有着相应的举措和扎实的落脚点。人大附中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时候就成立了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到2006年底又成立了少年科学院。学校真正放手,让孩子们组织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而且鼓励他们将自己的奇思妙想设计出来,并且能够动手做出来。今天我们请来了这一届少科院的代表,让我们掌声欢迎他们上场。[10:34]
[人民教育]:人大附中少科院第六届院长宋笑颜、高二(12)班的李越,在少科院中担任副院长职务、初二十班的王璇铮,在少科院中担任初中负责人、初三(3)班的张瑞豪是少科院的成员。几位同学介绍少年科学院案例。[10:37]
[人大附中主持人老师]:我们同学反复说科学创作、发明就在身边,是一件很好玩儿的事情。通过他们的介绍,也能感觉到人大附中对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我们祝愿人大附中少科院办得越来越好,能够走出未来的科学家。[10:43]
[人大附中主持人老师]:刘彭芝校长管理理念的核心是尊重与激励,她常说要激活每一个人身上的细胞,人大附中就是一个大的舞台,而校长就是搭台子、拉大幕的人,她非常善于点燃每一位教职员工的梦想之灯,让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追求、有尊严、有价值。下面有请人大附中物理教研组的老师胡继超发言,让他跟我们讲讲他与刘校长、与人大附中桥牌队的故事。[10:43]
[胡继超]:我叫胡继超,现在担任人大附中高二年级物理备课组长、海淀区物理学科带头人,高二年级两个班的物理教学和竞赛辅导工作,同时担任高二(13)班班主任,也是人大附中的桥牌队总教练。[10:44]
[胡继超]:我原来在外地一所重点中学工作,通过媒体对人大附中的办学成果有一些了解,感觉非常震撼,出于好奇,我想到这所学校看一看,究竟是怎么回事,于是就到了人大附中当了代课老师,因此很多老师戏称我是人大附中的卧底。我自己十分喜爱桥牌运动,以前曾经入选过天津青年队多次争战全国比赛,并且获得国全国青年赛的冠军,因为工作压力,来到人大附中前,已经整整七年没有接触桥牌活动了,到了附中后,我发现在这里还有桥牌选修课,感觉到非常兴奋[10:46]
[胡继超]:就加入了到了桥牌选修课的教师团队中,当时全校选修桥牌课的学生只有20多个,很多学生和家长对这项活动存在误解,认为这是不务正业,于是我找到刘校长帮我想办法,刘校长说那我在学校的升旗仪式上给你五分钟,你向全校师生介绍一下桥牌运动,一定要吸引住学生。有了校长的支持,把我和孩子们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自那以后,学校的桥牌活动发展得特别快,现在桥牌选修课已经发展到每学期有9个班级的课程,大约有500多个学生选修桥牌课,还有不少老师也常来听课,学校桥牌队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连续取得佳绩,多次摘取北京市全国中学生赛冠军。[10:47]
[胡继超]:2011年在人民大会堂战胜众多大学师生代表队获得北京市高校世界杯冠军。2012年在第十四届世界青年桥牌锦标赛中获得瑞士一位赛和2012年北美夏季桥牌大赛青年双人赛等国际赛事的冠军,我们的队员去年暑假去美国参加北美夏季桥牌大赛,小队员们良好的谈吐、优良的台风、富有朝气的精神面貌受到美国媒体称赞,认为我们的队员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未来的魅力。[10:47]
[胡继超]:2011年12月,世界志愿体联盟主席和世界桥牌联合会主席专门来到人大附中考察了学生桥牌活动的开展情况,称赞这是学校开展桥牌运动的一个成功典范。事后,世界桥联官网报道了我们学校桥牌开展的情况,作为世界第一桥牌强国,美国桥牌联合会主席看到这些报道之后,立即在他的博客上进行转载,提醒美国桥牌界,应该重视青年牌手的培养。[10:48]
[胡继超]:大家都知道,桥牌与升学和考试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它可以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记忆力,培养学生的品格。刘校长对桥牌活动的支持,不但体现了学生的尊重开发,也体现了对老师的尊重与信任。[10:48]
[胡继超]:一直以来,在人大附中工作感到非常的顺利,但2011年我上高三的时候出了问题,很多老师对我上高三存在争议,认为我在桥牌上耽误的时间过多,当时刘校长找到我,说了老师们的顾虑,问我高三班主任、桥牌准备撤下哪个工作,说实话,几个工作我都感兴趣,都舍不得撤,而且我相信我都能干好。校长说,那我就再给你加一个高三的备课组长吧。于是,在校长的力排众议下,那一年我如愿以偿,四项工作都交出了出色的答卷,高考中任教中两个班级取得了优异的高考成绩,进入到国内外顶级大学。[10:50]
[胡继超]:物理竞赛两名同学获得全国物理竞赛决赛一等奖,并入选国家物理奥林匹克集训队,而桥牌方面则有6名同学入选国家青年队,代表中国参加第49届泰雅桥牌锦标赛,获得U20组亚军。老师说我自己都非常吃惊,想不到校长的信任在我的身上激发出如此巨大的潜能。[10:50]
[胡继超]:不过这几年我也给校长添了不少麻烦,2009年参加全国卓越生桥牌比赛的时候,我自作主张向中国桥协表达了希望承办下一届比赛的想法。当时是想把比赛放在西山学校,为学校刚刚兴起的桥牌活动再烧一把火,但是后来回到学校发现之后发现西山的面积有限,承担不了这么大规模的比赛,我当时一下子就蒙了,没有办法,又找到刘校长,希望把比赛挪到本部来进行。可是当年正好是人大附中60年校庆,学校暑期有众多的研讨活动,也无力承办,刘校长当时跟我说,你还想干什么呀,还想把宇宙也引进来呀,但是从校长的这句话中我听出了赞赏。[10:52]
[胡继超]:说归说,校长还是千方百计帮我想办法,最后联系了兄弟学校北京十二中,以人大附中和十二中合办的名义成功举办了本次比赛,当时参赛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多达500多人,规模超过了之前的历次比赛,比赛的组织工作受到了参赛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交口称赞。[10:52]
[胡继超]:这些经历使我感受到在人大附中,在刘校长那儿,只要你敢想,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这些年我从刘校长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并将其用在管理桥牌队上,人大附中桥牌队好象一个大家庭一样,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所以,我们在大赛中才能众志成城,意志坚定,上演很多逆转的经典案例。[10:52]
[胡继超]:人大附中有很多像桥牌这样的运动、选修课,只要老师、学生感兴趣,想做事,学校就会支持,会帮你搭平台。在这样的集体中,你会体会到自己受到重视和尊重,创造的愿望和潜能就被大大地激发出来,这个团队才更有归属感、凝聚力和战斗力。我想这就是每一个老师最希望得到的。谢谢大家。[10:53]
[人大附中主持人老师]:人大附中的校园确实充满神奇和活力,校长经常会说,我有一个创意,那么接下来就便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事业。比如像男子舞蹈团,像刚才的桥牌队,像学生开电影,就在开学初的时候,我们的很多老师都在网上、手机上传看一部短片,它拍摄的是人大附中即将要拆掉的逸夫教学楼。后来校长也收到家长转发来的一个视频。这样…也即将拆掉的旧楼,孩子们到底拍了些什么,为什么要拍它,而且怎么引起这么多的关注呢?我想让大家和我们一起看一下这个短片《一座楼的北影》。[10:53]
[人民教育]:现场播放短片[10:54]
[人大附中主持人老师]:说实话,这已经不是我第一遍看这部片子了,但是每一次看,心中都会涌起一丝感动,我相信在座的各位老师也会有这样的感受。但是我们心中可能还会萌生更多的疑问,下面让我们有请这部纪录片的制作者,人大附中高三年级的两位学生上场。同学们好,介绍一下自己吧。[10:55]
[人民教育]:高三(11)班的栾思飞,是这部片子的导演。来自高三(11)班的孟繁朝,在片子里担任摄像.两位同学作自我介绍。[10:56]
[人大附中主持人老师]:刚才我们在你们精致的镜头,而且富于饱满情趣的音乐当中确实重温了很多美好的记忆。你们知道吗?你们这部片子已经被网友们评为2012年教育大事件。[10:57]
[栾思飞]:听说了。[10:57]
[人大附中主持人老师]:而且我知道你们这部片子参加了美国好莱坞国际电影节的首映发布式,确实非常棒。但是我们还想问,你们怎么会想起要拍摄这样一部片子呢?[10:57]
[孟繁朝]:其实想起来,最开始拍片子的初衷是很简单的,就是因为学校的逸夫楼要拆了,我们两个的初中就是在学校逸夫楼里度过的,应该说,逸夫楼珍藏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回忆,有紧张学习的生活,更有很多有趣的日子。我记得刚才在片里大家看到的逸夫楼有两个楼梯通向学校的食堂,我们当时为了早一秒在食堂抢上宫保鸡丁,甚至我记得还有同学亲自去量看哪条路更短。真的回想起来,那时候的日子又美好又有趣,我们俩想用自己的方式拍一个短片记录学校的逸夫楼,我们拍这个片子,真的不是拍学校的一栋楼,更多是我们在逸夫生活的一种回忆、一种眷恋,还有对它的热爱。[10:58]
[人大附中主持人老师]:在拍摄过程中花了一定时间和精力,也经历了一些很有趣的经历,或者有一些收获,思飞能跟我们说说吗?[10:58]
[栾思飞]:我觉得人大附中有一个特点,就是你有什么想法,可以在校园里敢去实现,并且利用身边的各种各样的资源实现它,把它做得更好,富有这样的气氛。我们在片子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我们当时为了拍逸夫楼上课的场景,我们就去找初二年级的老师,有一位班主任就很高兴地跟我们说,带我们到他们班里去,组织他们同学去读诗,我们就在这里拍他们读诗的场景。我们当时只有一台相机,但是大家看到刚才那个有很多不同角度的镜头,这是怎么拍的呢?我们就跟那个老师说,您能不能让这个班里的同学把这首诗多读几遍,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它,拍完之后,同学们都说,期末考试要考这首诗肯定是不会错的。[10:59]
[孟繁朝]:其实在片子拍完之后,一位美国的导演看了我们的片子,推荐我们参加了美国好莱坞国际电影节的首映式。在之后,去年暑假举行的NOC全国中小学科技创新与信息实践活动中,我们带着《一座楼的背影》取得了全国一等奖,第一名。[10:59]
[人大附中主持人老师]:成绩非常棒。领导和老师们都给你们掌声了。确实这幅片子很有实力。[11:00]
[栾思飞]:我觉得荣誉是一方面,这个片子最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它在网上流传之后,引起很多校友、在校同学和家长的反响,这是我们没有看到的。很多同学看了这个片子之后,自己又举办了很多活动,比如征文的比赛,一些摄影比赛,有些同学自己画画,拍了一些新的纪录片去采访现在的小同学,我觉得这些活动都是我们当初没有想到,也算是人大附中的一个特点。我觉得校园文化,很多学生活动并不是官方举办的或者怎么样,都是学生自发的情感,去表达这种情感,所以我觉得在人大附中生活也很幸福。谢谢。[11:00]
[人大附中主持人老师]:你们小小的影片,其实激发了很多人对附中的热爱。有的时候这种感情有埋藏在心里,需要一个突破口,需要一个原因,一下子释放出来的。正像学生们所说的,人大附中对他们来说是美好幸福的地方,他们希望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记录他们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谢谢同学们的电影,也谢谢你们对人大附中的这份热爱。谢谢你们。[11:01]
[人大附中主持人老师]:刘彭芝校长的办学实践充分证明,一所学校应该努力创设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应该让所有的教职员工能够成为放飞梦想的大的舞台,在这里我们的讲述可能很短,只是反映了附中教育教学生活的一个侧面,但是非常欢迎你们走进人大附中的校园,看看这个朝气蓬勃、对学生来说永远向往、永远怀念的地方。[11:01]
[人大附中主持人老师]:人大附中教育家办学实践汇报到此结束,谢谢大家。[11:01]
[主持人孙鹏]:谢谢人大附中的老师和同学们,刚才从几个侧面让我们更直接的了解了人大附中。人大附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特点,就是这个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特别的喜欢这所学校,特别的热爱自己的学校。你看人大附中的学生穿着校服,是以白色为主的,它好在什么地方呢?比较亮丽,问题在哪呢?不经脏。人大附中的孩子老穿着这身衣服,双休日的时候也穿,怎么办呢?只能让他妈经常洗,晚上再拿暖气烘干了。人大附中在海淀区有两所分校,它的字在背后,“人大附中
分校”,分校在底下。每人都抱着一个双肩跨,把“分校”两个字给盖上,然后也整天穿着。他为什么能这样呢?非常重要一点,就是在人大附中。[11:02]
[主持人孙鹏]:它有一种氛围,它能够让每一位想进步、要进步的老师和学生能够更快地成长。我在人大附中有一个朋友,我说现在在哪呢?一开始在照相的这小伙子,他当时还是我们电教组的副组长,一开始介绍他摄影得过金奖,我跟他有一个爱好,喜欢摄影,他现在为止还是一个农民工,但是学校就给他创造了一切条件,让他成长起来。为什么呢?我想了想,就是这个学校的校长真的从心眼里头特别热爱我们的每一个老师,特别热爱我们每一个学生。这话不是个空话,我知道刘校长曾因为挽救一个孩子,不惜远涉重洋,把一件事办好,让孩子健康成长。真的,一般的我们做不到。下面,我们请几位专家在不同的角度对人大附中发表自己的见解。首先,有请中国教育学会高中专业委员会王本中理事长。[11:02]
[王本中]:各位老师、各位校长、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我发言的题目是“对人大附中教育之路的再思考”。[11:03]
[王本中]:对人大附中60年走过的教育之路,应该说我还是熟悉的。校长在人大附中四十余年,特别是从1997年担任校长的15年,带领人大附中跻身世界一流学校,奇迹般的发展及取得的育人硕果更为敬佩。[11:03]
[王本中]:我反复思考,人大附中教育发展之路的基本特质是什么,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11:03]
[王本中]:一、独特的思想。[11:04]
[王本中]:刘彭芝校长在她的著作《人生为一大事来》中写到:“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传统的与现代的、中国的与外国的,各种思想和文化相互激荡。如何在融合古今中外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综合创新,走出一条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之路,是一个历史性的课题。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和思考这个问题。我也是这一历史进程探索中的一员。”[11:04]
[王本中]:基于她对这种教育理想的追求,人大附中在刘彭芝校长作校长之初,即确立了办学的基本定位:“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创办世界名校”的办学目标。[11:04]
[王本中]:“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的办学思想。“全面发展、突出特长、创新精神、高尚品德”的培养目标。[11:04]
[王本中]:人大附中就是在这样一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高定位高目标中,向世界一流学校不停的奔跑,不懈的奋斗,不断的探索。这就是人大附中近15年在刘彭芝校长的引领下、领跑下一条实践之路。[11:04]
[王本中]:刘校长为人大附中确立的具有历史和世界眼光的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高度融合了“以人为本、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三位一体的现代教育思想的精髓,是人大附中实现跨越发展的基石,也是刘校长成长为教育家的思想和实践基础。[11:05]
[王本中]:二、独特的选择。[11:05]
[王本中]:在人大附中,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老师们会偏爱他们,厚爱他们,更尊重他们;在人大附中,对于具有潜质的学生,刘校长和人大附中会给予“特权”。因而,人大附中出现了允许有“不上课”的学生,允许有“跳级”的学生。可以“为一个学生组织名师和社会名流进行‘会诊’,为他一人开设特殊课程”,可以为“一名学生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专场的音乐舞蹈演出”,等等。[11:05]
[王本中]:学生超常发展,为学生构筑学习的快车道,也促进了老师们的专长发展。人大附中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成长空间,也同样为老师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构建了生生、师生思想与思想交流,心灵与心灵沟通的人文关怀的生命之场。[11:05]
[王本中]:人大附中这种对教育和学习方式的独特选择,对社会责任的独特担当,形成了富有生命的教育环境,充分实现了教育机会有教无类、教育过程因材施教、教育结果人尽其才、才尽其能的生动公平。[11:06]
[王本中]:刘校长与人大负重把人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独特专长视为宝贵的教育资源,真切的热爱、尊重差异,摈弃了把差距视同差距的社会偏见。[11:06]
[王本中]:人大附中的教育之路充分证明只要归还学生自主安排学习和生活的权利,放飞自由,让学生在自主发展中学会判断、学会选择,便会创造一流的教育,培养一流的公民和一流的人才。我想这也是人大附中各类拔尖创新学生及一批名师不断涌现的根本原因和基础环境。[11:06]
[王本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大众教育是没有希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精英教育更是不会强大的。人大附中在刘校长领跑的实践中构建了丰富多彩,充分体现基础性、时代性与选择性的学校独特的课程体系,为学生们自主选择、生活活泼、主动发展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教育生态环境”。人大附中人才培养的成果就是在这种新型的“教育生态环境”中繁衍与发展起来的。[11:06]
[王本中]:刘彭芝校长独特的办学思想影响和决定了人大附中教育与学习方式的独特选择,以及社会责任担当的独特选择。这一切都根基于他们对人的成长规律与教育规律的执着探索、准确把握和灵活应用,根基于她对教育价值追求的精神境界。[11:07]
[王本中]:三、创新的实践。[11:08]
[王本中]:人大附中的教育之路,刘彭芝校长的办学实践,充分表明教育家办学是教育发展,办一流教育的必然选择、必由之路。[11:08]
[王本中]:人大附中的教育之路是一部在刘彭芝校长执着追求、勇于担当的带领下进行教育改革的探索史,是一部教育家成长的奋斗史。教育家必然是改革的实践家,创新的实践家。教育家是一个先行者、示范者、发动者,是学校发展的设计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办学成就的领跑人。[11:08]
[王本中]:人大附中的教育之路是探索和实践教育家办学的成功之路。真正的教育家留给人们的是思想更是人格和精神。[11:09]
[王本中]:现实中,只有对理想教育的追求,没有理想的教育;只有卓越,没有完美。在向彼岸的奔跑中,必然会有思想观念的冲突,会有人与人关系的矛盾,也会遇到对行动结果的不同判断及未知风险。[11:09]
[王本中]:面对价值多元、文化多样的当今社会,校长更应该以冷静、清醒、理智的科学态度在坚守理想中独立的判断和选择。这种自我的判断和选择是艰难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但更是幸福的。[11:10]
[王本中]:刘校长说“人生为一大事来”。这是教育家陶行知的话。教育是我的人生大事,我的青春、我的全部心血都献给了我的人生大事。”刘校长正是这样一个执着的实践者。我敬佩刘彭芝校长在思想文化的冲突,在社会评判的矛盾中的坚毅与坚守。相信人大附中的教育之路会走得更远更好。谢谢。[11:10]
[主持人孙鹏]:谢谢王本中先生。下面有请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程红兵副局长。[11:10]
[程红兵]:尊敬的刘校长,尊敬的各位同行,上午好!我发言的题目是“做的文化”。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刘彭芝时代的人大附中。可以说全面发展,辉煌空前。[11:11]
[程红兵]:无论从创新人才的角度而言,她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她在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她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她在明天小小科学家等等,她获奖级别之高、数量之多、科类之全,在国际好还是在国内好,都属罕见。[11:11]
[程红兵]:从高考成绩的角度而言,2002年到2010年,人大附中连续9年高考成绩在北京市名列榜首,因为我所拥有的数据到2010年为止,2011年、2012年我相信也是榜首。成为北大、清华等国内重点大学的重要生源校。每年有数十名学生被剑桥、哈佛、麻省理工等世界名校录取。从2004年以来,人大附中6次摘得北京市高考理科状元。[11:12]
[程红兵]:它的体育成绩,人大附中“三高”足球队很有名气,而且取得了很多的成绩,无论是女子还是男子。它的国际象棋队、围棋队以及刚才听到的桥牌队,它的健美操队获得了世界健美操青少年冠军赛的冠军。它的艺术成绩,人大附中的艺术团,包括交响乐团、合唱团、舞蹈团、行进乐团、电子轻音乐团、武术队、健美操等等,他们在第35届维也纳国际音乐节上获得了交响乐组金奖第一名。他们舞蹈团和合唱团多次获得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我们在座的很多人看到他们很多演出,应该是国家队。艺术团连续8年分赴美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交流演出,取得了轰动的效应。[11:14]
[程红兵]:它的课程建设,选修课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艺术领域的150多门的课程。刚才我们还看到了研究性课程也做得非常的漂亮,他们开设了包括法、德、日、韩、俄、荷兰、西班牙、意大利、阿拉伯、芬兰语10种第二外语课,这在中国学校当中是罕见的。[11:14]
[程红兵]:它的科研成绩也是非常显著的,承担了几十项国家级和北京市以及海淀区的科研课题。承担了“十五”重大科技攻关计划,成为全国范围内投标唯一中标的中学。它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它仅仅是一所中学。[11:14]
[程红兵]:它的辐射影响面之广之大,我们都可以看出来,它和延庆的永宁中学、农大附中等等学校手拉手,与河南新密、宁夏六盘山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它兼并周边的薄弱学校委托管理,它与北航附中深度共建。[11:14]
[程红兵]:它受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政府委托建立了人大附中西山学校、人大附中朝阳学校、人大附中丰台学校。我们用一句话就可以说完,但实际上这背后意味着有一大批优秀的干部要派出去,这对一所学校来讲是非常不容易的。探索优秀管理团队,形成联合办学机制,有效地扩大了人大附中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11:15]
[程红兵]:这些工作不是份内工作,说到底是一份责任,一份担当。它的校长培训、教师培训,联合了全国一百所优质中学,创建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享共建联盟”,创办了“中国基础教育卓越校长和卓越教师培养基地”,它投标承办了“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人大附中高中数学班、高中语文班和高中通用技术班。一个学校的力量。[11:15]
[程红兵]:何以如此辉煌,这是我们关注的。可以说它创造了基础教育,我们今天的中学也好,小学也好,没有办法创造的这样一种辉煌的成绩,什么原因造成的?我的理解是“做的文化”。这一切一切是做出来的。什么是做出来的文化。这个辉煌是做出来的,它不是说出来的,它不是写出来的。[11:15]
[程红兵]:人大附中一切的核心是什么?就是做。少说废话,少说空话,实实在在的去做,“做”的目标——全面第一,“做”的方法——知难而进,“做”的程度——不遗余力,“做”的风格——务实到底;“做”的效果——空前优异。我们用五个概念来形容,但是这背后有多少汗水,有多少不眠之夜,有多少辛劳,有多少委屈,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11:16]
[程红兵]:做的目标:全面第一。我们引用刘彭芝的语录,校长就应该有干事的冲动,要有成功的渴望,要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一个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校长,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校长。我的理解,只要是刘校长看上的,它一定是人大附中的工作目标,它一定是竞争的目标。在任何方面它不想输给任何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11:16]
[程红兵]:做的方法:知难而进。实话实说,办好一所学校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把高考升学率搞上去已经非常太平了,但是我们人大附中不是这样的。承担了学校以外的诸多责任。我们也引述雷士德校长的语录,我不能像为了回避红灯而绕道行驶的车,也不能像鸵鸟钻沙一样藏藏躲躲,什么叫做改革、什么叫做创新,所谓的改革和创新一定对当下的所谓规范肯定有冲撞的,而是敢于直面前方的路,勇敢地踏上去,冲上去,哪管举步艰难,摸索前进。也就是说这里有许多误解、许多委屈、许多冷眼碎语等等之类的东西,但是她这里说的非常清晰,直面前方的路,摸石头以前,而过河以后,动作以前,而理论以后。[11:18]
[程红兵]:做的程度:不遗余力。可以说,把全身心的精力全部铺上去了,刚才有位老师说到刘校长每天的休息时间也就是三到四小时,我估计她班子成员、副校长、校长助理,休息估计也差不了多少。刘校长有一句名言是一具体就深入。刚才对你特级教师介绍的研究性课程学习我们看出来了,我们从周建华副校长的介绍当中,课堂改革也看出来了,一具体就深入。[11:19]
[程红兵]:事前出思路,做计划,定目标,事后检查抓落实,并反复强调。关键在反复强调。抓而不是,等于不抓,你要做做,要做就做到底,做到底就会出优异成绩,所以优异成绩都是不遗余力做出来。抓落实,就是务实的重要体现,是当好校长的重要条件。[11:19]
[程红兵]:做的风格:务实到底。刘校长的话是这样的,当校长,作风要务实,工作要扎实;下面有几个“有”,有实心,明实理,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立实功。一个数学特级教师出身的校长,在我们面前出现了。务实到底,只有到底才能把事情做好,只有到底才能真正出优异成绩,出辉煌成绩。所以,做的效果是:空前优异,创造了基础教育界最辉煌的业绩,它的创造人才、它的高考、它的体育、它的艺术、它的辐射等等。[11:20]
[程红兵]:刘彭芝校长的意义在于哪里:就在于她豪迈魄力。我们看看今天的背景,我们说今天的改革进入到深水区,什么叫深水区?教育改革像经济改革一样进入深水区,所谓深水区就是好做的、容易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是难度大、风险不小的,剩下的都是触及到许多人根本利益的,剩下的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这需要什么?[11:20]
[程红兵]:很多人在这个面前,在这样的事情面前,我们退一步可不可以,我们绕开可不可以,我们不做可不可以,很多人都是这样的现在,无论是校长也罢,官员也罢,我们做这样的选择题。什么叫教育家,教育家要有教育家的单列,教育家要有教育家的气魄。在困境的时候才能真正见到一个人的英雄本色。[11:20]
[程红兵]:一般人做法,大家都知道生怕因为改革,触及到别人的利益,触及到别人的利益就是和自己没完没了,啊生怕自己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于是我们左顾右盼行不行,我们权衡再三行不行,我们研究研究以后再考虑行不行,我们留给下一代去做行不行,我们都可以选择这样的做法。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大好时机,一错再错,结果是改革因此被耽误,结果是矛盾重重,下一代更难解决。[11:21]
[程红兵]:教育家的做法是什么?在别人不敢做的时候大胆去尝试,你对事业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去大胆拍板,拍板意味着什么?拍板意味着承担莫名其妙的事情。拍板意味着什么?承担不该承担的事情,拍板意味着什么?许多的流言、许多的攻击、许多的不解。勇敢去实践,抓住历史性的机遇,豪迈而勇敢地迈出坚实的步伐。为什么?不这样,课改无以深入。我们现在纸上谈兵的东西太多了,不去做,一切空话都是白搭。不如此,难题无以破解,不如此,学校无以前行,不如此,教育无以发展。谢谢大家。[11:22]
[主持人孙鹏]:感谢程局长的发言。程局长对人大附中的了解比我还清楚,表述比我更直白。下面有请中国教育电视台新闻中心廖厚才主任讲话。[11:22]
[廖厚才]: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朋友们,我发言的题目是“以大爱追逐中国梦—从记者的视角解读刘彭芝校长”。我很荣幸能出席人大附中的教育家办学实践研讨会。我常说到从媒体的视角解读刘校长。[11:23]
[廖厚才]:记者的天职是客观正地向社会传播有价值的新闻,基于这一原则,七年前,我坚持以新闻的笔法写作北京校长印象,每年写数百名校长,每位校长只写三五百字,现在我总结了一下,已经写了四十余万字。写作前后,我从不告知校长们,不管校长们有没有看到我这些文字。[11:24]
[廖厚才]:我写的2006年的刘校长印象中说“你不能不承认,人大附中最近几年的发展确实咄咄逼人,而促成这一发展的就是刘校长。2008年版本说,刘校长大气,甚至霸气,要想在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创办世界一流的学校,必须霸气,她的职业校长的特性,让思考问题时一切以是否对人大附中的发展有利为出发点,这个原则是如此的铁面无情。[11:24]
[廖厚才]:2009年的版本说,假如中国每一个人都像刘校长一样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国就会成为令世界敬畏的国家。2010年版本说,刘校长拥有杰出教育家的伟大品格,她把自己化作一团火,真正关心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个性发展的教育,关心每一位员工,食堂厨师在她的帮助下都能够成为优秀人才。[11:26]
[廖厚才]:去年底我写的刘校长印象,被推到了新浪首页刊发。文章说,在我们这个时代要成功,作秀很有必要,作秀最便捷的方式就是老谋深算地驾驭语言,把简单的想法复杂化、神秘化,以唤起他人的信服和敬畏,但是事实上,刘校长这位教育大家,不擅长作秀式的表达,她的思想太活跃了,她个人的语言和语言大师的语言都赶不上她的思想。她对教育家的情感太丰富了,常恨羽翼浅,不辱人一生,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11:27]
[廖厚才]:她是中国少有的集宏大教育思想与伟大实践于一身的教育家,她的思维是创新的,具有极大的跳跃性,常人常常难以跟随她的步伐。她的教育事业高于这个时代,这样的人,应该有国家级别的官方专业团队专门钻研她的思想,让她全身心地致力于她的教育实践。[11:27]
[廖厚才]:她十分不擅长维护她自身的利益,永远以一颗善心在对待打击她、诽谤她、中伤她、诬蔑她、记录她的人,她天真地认为我这样对教育投入,有这样的大爱,有这样的善心关照世界,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真相。当怀着各种心思的对手向她和人大附中出手时,她的第一反应就是我应该向他解释,他误会我了,她永远在以佛心对人。[11:30]
[廖厚才]:说的残忍一点,要伤害刘校长是很容易的,很简单的,她处于世人关注的焦点,但她不会自卫,不常于自护,她不理解为什么有人要伤害她,为什么要像刘校长开枪,刘彭芝其实只是一位校长,她的每一项教改试验,包括超长班的试验,都是经过了教育官方的审批的、认可的,她无权私自来做她的教改实验。她和她的学校没有权利面向全市、全国推广她的教育创新的做法,如果有人跟风效仿她,那是因为她的教改是成功的。[11:30]
[廖厚才]:她无权阻止他人的效仿,其实北京、全国的任何学校都可以做自己的人才培养试验,为什么单单要把矛头对准人大附中这样一所学校,对准一位善良的、只有大爱的老校长。如果您对刘彭芝、对人大附中有微词,请自问,您真的了解人大附吗?真的了解刘校长吗?刘校长只是想做一名优秀的校长,我们为什么不成全她,让她安心办她的教育,让她每天工作16个小时,让她的开放的、前瞻的、跳跃的教育思维对教育师家正向的影响,让她微笑着继续领跑中国基础教育。[11:30]
[廖厚才]:这篇文章的阅读量是5.8万人次,包括人民网、新华网、搜狐网、网易、中国网在内的85家网站和各类网友纷纷转载,这篇博文被收藏了22次。我的微博网友评论说“刘校长是心系教育的人,心系学生的人。刘彭芝一克善良的心,一个有大爱的人,你对当代教育家的理解,让人感动。如果大家都能对刘校长理解到这个层面该有多好呀,爱与尊重是刘教授教育的精髓。[11:31]
[廖厚才]:与刘校长接触这么多年以来,我们始终以一个负责任的媒体人的身份来发现她、观察她、理解她,甚至以媒体人冷静的眼光来审视她。作为媒体人,在此我想用三个关键词来描述刘校长。[11:31]
[廖厚才]:第一词是教育家。我们的中国社会不要太吝啬于教育家这个词了,我们不要说历史是虚无主义者,13亿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教育家,我们要充满敬意地给刘校长戴上教育家的桂冠。作为教育家的刘校长不可复制,但她的成功之路是可以复制的,她的教育家之路就是个人奋斗和发展之路,她对学生的爱与尊重、发现和培养之路,刘校长具有教育家的伟大心怀,她怀抱着教育之梦,这个梦也就是国人所期盼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百年大计,民族复兴,教育为本。[11:32]
[廖厚才]:中国需要千千万万个刘彭芝,每个为民族复兴而辛勤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都可以成为刘彭芝。刘彭芝是为民族复兴而辛勤奉献教育工作者的典型和符号,刘彭芝的媒体报道价值正是于此。本次研讨会的意义也在于此。[11:32]
[廖厚才]:第二个词是大爱情怀。她对教育的执着,源自她内心深藏的大爱,她成就了那么多人的梦想,改变了那么多人的命运,她应该赢得社会和民族的尊敬。[11:32]
[廖厚才]:第三个词是率真。刘校长的内心极其单纯、简单,大凡伟大人物心里装的都是伟大的事业,他们的心智往往是单纯的,琢磨刘校长的人远远要比她复杂,刘校长不擅长争辩式的表达,或者说她无心做争辩式的表达,她的教育思想只用育人,而不用于争辩,她有一颗永远的佛心,无尘、磊落、坦荡。[11:33]
[廖厚才]: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朋友们,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标题是《我们为什么要成全刘彭芝校长》,现在我也用这篇文章作为我讲话的结论。刘彭芝开创的人大附中时代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她已经领跑了中国基础教育多年,刘校长为人大附中创造了奇迹,但是学校是国家的,她也得不到什么,甚至她也没有想到要什么多少,她的人生就是为办大事而来,她做到了,做得尽善尽美,做得无怨无悔。谢谢。[11:33]
[主持人孙鹏]:谢谢廖主任的评价。下面有请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先生讲话。[11:33]
[郭振有]:尊敬的刘校长,我想今天讲这么一个题目,她的教育事业高于这个时代——感悟刘彭芝。这是国外校长的评价,我觉得被是最好的学校之一,是一个奇迹。刘校长本人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极其难能可贵的校长。人大附中是全世界的榜样,刘校长是中国少有的集宏大教育思想与伟大实践于一身的教育家。她的思维是创新的,她的教育事业高于这个时代。[11:34]
[郭振有]:刘校长的教育人生,是用大字抒写的教育家人生。她使一所学校迅速崛起,跨入世界一流行列。她为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中国大批教育成长,提供了有价值、有普遍意义的经验。[11:34]
[郭振有]:我觉得刘校长的精神有四个大,有一个精神:大志向、大智慧、大情怀、大责任,有领头的精神。[11:34]
[郭振有]:大志向,《人生为一大事来》,刘彭芝就是为成就一件大事来到这个世界的,她的梦不仅高远,而且纯洁,她决心要把自己献给教育这个崇高伟大的事业。她做班主任,带出了北京最优秀的班集体;教数学,培养出一批顶尖的中学生数学尖子。[11:35]
[郭振有]:她有很强的忧国和报国情怀。她为新中国成立几十年培养不出大师级的拔尖人才而着急。1997年她任校长之后,就决心办一所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世界名校。她认为中国有决心、有能力、也有智慧办一所世界一流的中学。当时很多老师说怕也好,怕别人说她太狂妄,她却矢志不移。[11:35]
[郭振有]:立志是人生第一课题。有志向才有力量。有志者事竟成。一位著名雕塑家说,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在年轻的时候就要确认自己必须完成的一个任务,一个在你有生之年需要用你全部时间和全身心去完成的任务。为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有大志向才有大力量,我想这也是刘彭芝成功首要的秘密。[11:35]
[郭振有]:第二,大智慧。[11:36]
[郭振有]:办世界一流,第一需要找一个突破口。刘校长在90年代初期和中期,她就认识到要办一所世界一流的中学的突破口就在于信息技术教育。所以1998年前后,人大附中的远程教育、视频网就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先进的,并且带头开启了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的阀门。[11:36]
[郭振有]:第二,要提出最先进的办学理念。刘彭芝提出的办学理念这几句话,培养目标,我觉得都是现代教育理念的一个很精辟的、有人大附中特色的表述。[11:36]
[郭振有]:第三,要改革培养模式。刘校长和老师一起,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早在1994年,人大附中就在全国率先开始了研究性学习,它开设的课程都是培养世界一流人才着眼,适用于每一个人的个性和潜能。[11:36]
[郭振有]:第四,要创设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刘彭芝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要让校园成为孩子们最向往、最喜欢、最留恋的地方。所以,人大附中用很多独特的风景,这里有为特殊行为学生创设的一个人的班级,有从一个人开始建立的舞蹈队。无论你喜欢唱歌、武术、健美操、足球、象棋、文学等等,不管先天禀赋,学习成绩,人大附中都适合他发展的平台。[11:36]
[郭振有]:第五,刘彭芝开设了10门劳动技术课。当时老师很奇怪,校长,你想办职高呀?正是这些课程,成为学校与社会实践结合的重要通道。这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这就是教育家所具有的眼光和胆略。[11:36]
[郭振有]:第六,让学习成为学生最幸福的事情。我们知道,今天中国大批学生特别是高中生苦不堪言。但人大附中却能让学生感到无限幸福。有一个学生说“我甚至觉得在附中幸福得都有点过头了”。[11:37]
[郭振有]:第七,一流的教育管理。人大附中教学管理有“四不”:不要求老师坐班,不检查老师的备课笔记、不检查老师的听课笔记、不检查老师的作业批改”。但是人大附中要求教师制定自我发展规划,自我设计、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完善。学校针对每个老师自我发展的总体表现,确定每个教师的发展层次和梯度,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11:37]
[郭振有]:三、大情怀。[11:38]
[郭振有]:我问过人大附中的一个老师,我说你认为刘校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跟我讲了这样一段话,首先是大爱,拨打而深厚的爱,他爱老师、爱学生、爱事业。她是用生命拥抱事业的人,她要创造适合每个学生、老师成长的环境,让每一个人活得有梦想、有价值、有尊严、有幸福感。那位老师还说“刘校长的人生是用大爱和人格书写的恢宏的乐章”。[11:38]
[郭振有]:她有着如大海般博大的胸怀。一个集体里什么样性格个性的人都有。刘校长既能慧眼识人,又能大度包容。她善于发现、欣赏所有人的长处,让每个人各得其所。在班子里,她总能顾全大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有时她可以最大限度地让步,以时间换取大家最终的认同。同时,她又善于融、避、忍、让他人之短。[11:38]
[郭振有]:她会像大姐,像母亲对孩子一样去体谅、关心、帮助人。她会用她发自内心的真情和如火一样的热情,感化学校每一个人。她是个非常讲重感情的人,为他人的事她为竭尽全力。她似乎有一种魔力,会让你心甘情愿跟着她没日没夜地苦干,让你不由自主地佩服她、敬畏她、追随她。[11:38]
[郭振有]:她对待农民工也能像自己人,刚才大家汇报中介绍到。是一个农民工,我当时看了留下眼泪。很多农民工在城市里很难融入城市。刘校长对待农民工、临时工,像学校师生一样的一视同仁,给以尊重,甚至特别的关照,让他们发展。试想这样的学校,是多么和谐、活跃,充满了人性的阳光,我们可以让每一个人具有成长的地方。[11:39]
[郭振有]:有几次,刘彭芝在讲话中哭了。她一身侠骨柔肠。心痛和眼泪,正是她太深厚的感情的外露。这真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一个校长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刘彭芝给了我们更丰富更深刻的启示:个人的聪明才智能力等等,都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她的真诚、真情、情谊、情怀,由此产生的人格的魅力。也许数学能改造世界,但唯有真情和感动能改造人。有了这个人格魅力,就会更形成校长的领导志、执行力和应有的权威。[11:39]
[郭振有]:四、大责任。[11:40]
[郭振有]:当今社会,人们对一所重点中学的希冀,就是培养会读书、能考高分,上重点大学的学生。人大附中不仅连续七年还是九年高考成绩在北京名列榜首,而且上千名学生在国内国际重要学科竞赛活动中,更多的学生在国际文艺、体育活动中获得大奖和好评。这对一所重点中学来说已经足够了。但是刘彭芝想得却更多、更大、更远。一朵花开得再艳不是春天。人民期盼中国有更多优质学校。什么是知识分子?中外学者普遍认为,知识分子,校长、老师属于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使命,第一,传承和创造文化。第二,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要能够参与社会,坚守良知,勇于担当。今天的主题之一就是担当。[11:41]
[郭振有]:刘校长是一个坚守良知,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担当的人。她心里面装着全中国的教育,全天下的孩子。她不愿意独善其身,而要兼济天下。她期望让普天下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的阳光。她常说:人的生命有大小之分。学校的生命也有大小之分。人大附中的大生命体现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她要让更多的学校分享她们的优质资源,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这就是更高境界的履行一个知识分子的、一个校长的社会的责任。[11:41]
[郭振有]:她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刚才介绍了,我就不多说了。他们为此付出的人力物力精力之大是难以想象的,但是他们却乐此不疲。许多贫困地方来留学的孩子,品学兼优,大多考进重点大学。刘校长以博大的爱心和充满激情的人格理想,以超越时间、贫富和低于的感染力,一犁一锄地铸筑着中国教育振兴的大事,刘校长大责任意识、大责任行为,人大附中走过的路为很多重点中学树立了榜样。[11:43]
[郭振有]:最后,刘校长说她是领跑人,一个卓越的领跑人。她不停地奔跑,不仅仅是一索学校,而且领着很多学校、校长、老师在跑。虽然她已经功成名就,但仍然不满足。她从小没有偷过懒,没有睡过懒觉,到今天仍然是十多个小时的工作,曾经有人说过一句话,我记得,他在北京遇到两位教育狂人,一位就是刘彭芝。[11:43]
[郭振有]:中国的教育需要这样的狂人,什么样的狂人,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信念,对未来充满信心,精力十分旺盛,思维非常活跃,在雄心壮志驱动下表现出异于常人生命的能量和创造的努力。[11:44]
[郭振有]:刘彭芝说,她现在还在思考更多更大的教育问题。这将是一个永远思考不完的问题。教育人需要有理想、有信念,需要刘彭芝这样的狂人,这样的教育家。我们期待中国出现更多的刘彭芝这样的教育家式的校长,出现更多的人大附中这样的优质学校。谢谢大家。[11:44]
[ 主持人孙鹏]:谢谢郭振有先生。人大附中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附属中学,它的成长离不开大学的支持,在陈校长讲话之前,我想跟陈院长说一句话,就是陈雨露校长,您知道北大和清华的校长多么地嫉妒您吗?他们现在发誓,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把自己的学校也要办成人大附中这样的学校,争取办得更好,也要享受这份幸福。下面我欢迎陈校长讲话。[11:45]
[陈雨露]:谢谢孙鹏主任。各位尊敬的专家好,刘彭芝校长好。一百多年前的中国正徘徊于中国的十字路口,蔡元培先生以思想家的睿智和教育家的眼光呼吁尽快地建立现代学校体制和学术制度,希望通过教育一代新国民来完成古老中华民族的善变与更生。元培先生的设想很快被波澜壮阔的实践所证实。新式学堂和新式教育成为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浪潮的来源之源,一代新青年发动并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历次重大事件,也最终引领一个古老民族走向科学进步的新纪元。[11:46]
[陈雨露]:75年前的中国社会,再次面临着历史的抉择。在关乎中华民族存亡的关键深刻,抗日军政大学和陕北工学在延安应运而生。陕北工学在黄土高原的窑洞之中将新文化运动的民主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造就了一大批有报复、有文化从事统一战线、党的建设和土地革命的进步知识分子。中华民族不仅成功地抵抗了日寇的入侵,更是由此开启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主席说,有了陕工,中国就不会亡。时至今日,中国人民大学集成陕工的精神,以实事求是为校训,以立学为民、治学报国为办学宗旨,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育人的目标。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11:47]
[陈雨露]: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每一个历史的重要节点,往往是教育家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以冷静的眼光和扎实的作为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开创着民族和国家的未来。[11:47]
[陈雨露]:刘彭芝校长就是这样一位响应时代呼唤的教育家,她在40多年的教育历程中,执着奋斗,鞠躬尽瘁,以中国少年之强为梦想,用智慧和心血浇灌着附中这片沃土,以不凡的气势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被誉为中国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她教育理念的形成和教育成就的取得,源于她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源于她勇于开拓的引领品格,源于她爱与尊重的教育情怀,源于她教育理想的卓越实践,是一个了不起的教育家。[11:48]
[陈雨露]:各位同仁,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石。去年6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学说“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厚重的大学,要多造就厚重之才,多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伟大的时代需要更多有民族梦想的教育家,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呼唤有人民情怀的教育家。祝愿人民教育家刘彭芝校长继续勇往直前,祝愿伟大时代的人大附中在责任和梦想的光辉旗帜下再创锦绣前程。谢谢大家。[11:48]
[主持人孙鹏]:谢谢陈校长。最后,请海淀区委教育工委张卫光书记讲话。[11:49]
[张卫光]:研讨会的重要内容都一一作了呈现,我作为会议的主办方说一点结束语。[11:49]
[张卫光]: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以“倡导教育家办学、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的海淀区教育家办学实践研讨会系列活动,今天走进人大附中。首先,我代表中共海淀区委教育工委、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向数以万计的优秀的海淀基础教育工作者致敬,向长期关心、支持、理解海淀教育发展的各位来宾、各界朋友、各位同行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为人大附中教育家办学实践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而奉献了智慧、付出了辛苦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11:50]
[张卫光]:走进人大附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是一所充满责任、勇敢担当的学校,是一所追梦、圆梦、幸福引领的学校;是一所生命力旺盛、锐意创新的学校。今天研讨会的主题词定位在引领和担当,我们有机会近距离地走进这所享有盛誉的学校,近距离地去感受被温家宝总理称为“来自基层的真正懂教育的专家”的刘彭芝校长。[11:52]
[张卫光]:透过研讨会,我们从人们的赞誉中思考人民满意的内涵,我们从刘彭芝校长的主题报告中感悟什么是担当。我们从师生多角度、多侧面的展示中知道了为什么会有热爱。我们从人大附中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大附中国际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