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马这本书》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部分还是全部?

7518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在杜车别的《明冤》中所说,萨尔浒之战中明军战斗力非常强,只是数量少。是因为明末军队都被调去镇压农民军?www.zhihu.com截一张图,是他的答案内容,请注意我用红色标出来的几段文字:这个问题,是有关明末萨尔浒之战的。在
的这个解答萨尔浒之战的答案里,一会儿把岳飞搬出来,一会儿把宋太祖请上台,五路伐夏还没说两句呢,又转进到拿破仑的风采去了。都和萨尔浒之战无关。把这些闲话都撇出去,终于找到里面和萨尔浒有关的这段吧,好家伙,一句对的都没有,完全是在瞎扯,战斗过程、行军路线、战场地理情况等最基本的情况,全部谬之千里。既然我在文中用红线画出四段,我就一一回答:1、萨尔浒分兵不是迫不得已。事实上,从战役组织中就可以看出来了,各个部队的不同出发时间(理论)和出发位置是对应的。这明显不是迫不得已的做法,而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纠错:萨尔浒之战,明军采取分兵进山围剿的战术安排,就是迫不得已。因为后金的地域在山区,时间又是刚开春的旧历二月末三月初,辽东地区冬季漫长,春季回暖时间比内地后延,又赶上下雪,从明军集结处(即边墙内平原地区)通往赫图阿拉,可供上万人大军在春冬雪季行动的路线只有四条——西路杜松军的抚顺大路、北路马林的三岔口、南路李如柏的鸦虎关和东路刘廷的宽甸口栋鄂路——这四条进山的大路,也是平时建州女真的商队,去边墙各地马市上做贸易的出山之路。在战前,不仅杨镐和明朝朝廷极力争取过,希望能延缓出兵时间;而且就在前线围剿大军中,东路明军主帅的刘綎也和杨镐极力反应过,希望能单独延缓他这一路兵马的进军时程。但明朝朝廷担心师老财乏,杨镐的请求被朝廷驳回了,要求他必须即刻进兵;杨镐也就只能驳回刘綎的请求,在匆忙之中,确定了这个在初春大雪刚过的不利气候下,分路择路进山的计划。注:杨镐与刘綎的私交很不好,两人在万历援朝时就有过结了。这是有明确的史料记载的:“……刘铤昔与杨镐共事朝鲜,素不协,得檄,亦以地形未谙请。镐怒曰,‘国家养士正为今日,若复临机推阻,有军法从事耳’”。2、原文: 只是杜松等将领,并没有全部按照计划执行,=========================纠错:真实情况恰恰相反:四路明军里面,北路明军马林、东路明军刘綎和南路明军李如柏,都因为自己主观有意拖延或受雪后气候影响,出现了延误行军时程的问题;唯有西路明军杜松,是严格按照事先安排的计划行军。按照明军统帅部在战前制订的计划,西路明军杜松的行军计划是这样的——A、二月二十九日晚间,从抚顺启程;B、三月初一日,到达萨尔浒,在这里与北路明军马林的先头部队接应;C、三月初二日,到达“建州三关”中的二道关(即出抚顺城前往赫图阿拉的代珉关,位于萨尔浒东南方向的苏子河上游山谷中,苏子河又叫苏克素浒河、是浑河的一条上游支流),在这里与北路军马林的主力大部队会师,然后继续向东;D、三月初三日,合兵后的西、北两路明军就应杀到赫图阿拉城下,击败后金军,围剿战斗结束。杜松严格遵守了这个行军计划,然而,当他在三月初一准时到达萨尔浒时,却没有发现北路军马林的先头部队。杜松不愿意耽误行程违反军令,本人性格又莽撞,为了保证不延误行军安排,他做出了不等马林,自己孤军深入的决定。可见,萨尔浒之战的四路明军里,只有杜松严格执行计划,其他三路都出现了延误。不是杜松走快了,是其他三路(尤其是北路马林)走慢了,显得杜松“冒进”了。就这个行军路程与时程问题,我解释清楚了。咱们再看看这位大神是怎么说的,尤其是在他瞎扯完这个答案,又在评论回复中,以一副好为人师的教训口吻,给其他人的解答——3、杜松其实有机会成功,他确实抓住了界凡城内后金兵力薄弱的空档,如果他当时一口气拿下了界凡城,那之后的战役发展局势就很难说了。===========纠错:这是他瞎说的最离谱的一段文字。萨尔浒之战时,界凡山上就没有城!当年二月十五日,后金向界凡山上派出1.5万筑城民夫,才开始施工,修工事碉堡。到杜松杀来的时候,才过去半个月,此时又是初春大雪后,工程没有展开呢。萨尔浒之战结束后,在当年夏天,后金军攻袭开原,返回路上途径界凡山时,重新启动界凡城的修筑工作。其次,此时界凡山上的后金兵力“薄弱”吗?八旗制度兵民不分,又处在大战将近时,这些民夫不可能单纯就是干活的工匠,而是同样担负作战任务。更何况,除了这些民夫以外,在山上还有数百作为侦查、骚扰力量的后金游骑。因此后金布置在界凡的兵力数量根本就不空虚。再看看这位大仙是怎么扯淡的:4、但为什么又说他有勇无谋呢?既然一击不中,那么就应该果断放弃进攻,迅速与主力会师组织防御,而不是死盯着界凡城不放===========这不是信口开河吗~~纠错:当时杜松就没有放弃进攻的机会;他自己带领的就是主力,又何谈“与主力会师”呢?实际情况是这样的——A、杜松在三月初一日达到浑河南岸、苏子河西岸的萨尔浒山,从这个小丘陵上,他能够望见苏子河汇入浑河的河夹心地,以及对岸地势险要的界凡山,并注意到山上有后金的兵马。但是,本应该在当天已经有先头部队与他接洽的北路马林部,却还滞留在三岔口的稗子谷,耽误了一天行程。B、杜松不愿意耽误行程违反军令,他决定不等马林了,自己独立行动。C、但是性格莽撞、又有贪图首功心理的的杜松,这时昏了头,做出一个昏招:明明他已经发现了对面界凡山上有后金的兵马活动,却没有先派人去充分侦查一下,而是急不可耐的直接下令全军渡河。就在苏子河上游,后金已经拦河修坝,使下游水位较低。界凡山上,后金游骑居高临下,发现杜松开始渡河了,立即通告后方掘坝放水。 D、急涨的河水将正在渡河的西路明军一分为二:杜松带着已经过河的万把人,身后就是水位上涨的苏子河,退不回去了;还没来得及过河的辎重重武器部队留在苏子河西岸,龟缩到萨尔浒山扎营坚守。导致本来就只有孤军的杜松,再被分成互相孤立的两部分。E:过于狂妄、自信的杜松,做出了第二个昏招:他决定背水一战,进攻界凡山。界凡山朝向苏子河夹心地的西麓这面,是地形险峻的吉林崖,山上的后金兵力至少有1.5万。山下的杜松只有万把人,还是仰攻,无论兵力还是地形都处在劣势。F:杜松强攻吉林崖的战斗开始一个时辰之后,后金军的主力延苏子河河谷两岸急行军,赶到了战场。留守萨尔浒山(河西岸)的明军与主将无法联系,群龙无首,很快就被后金左翼四旗吃掉;后金右翼四旗则进攻吉林崖下的杜松军,吉林崖上凭险防守的后金民夫也趁机反攻。至此,杜松率领的西路明军全军覆没。我这段文字里,带下划线的部分是重点,是导致在萨尔浒一战中,明军、尤其是西路明军失败的关键原因。我纠错的这位大神,对这些细节根本就不知道,所以他才胡说八道。明军辎重与重武器部队没过河,是因为后金掘坝,河水上涨过不去造成的。再看看这位大神给别人的回复里是咋说的——雄辩千言万语,不如一图直观明了。既然如此,我也准备了一张地图,虽然比较简陋,但用来解释萨尔浒之战,足够了——从这个很简陋的地图,其实还可以看出两个问题:第1,为什么明军统帅部的计划中,要求西路军和北路军于三月初一在萨尔浒汇合呢?选其他地方不成吗?这是因为,从辽东边墙上的抚顺关出发向东行军,到萨尔浒的这段路程,是从辽河平原到辽东长白山山地的过渡地带,取浑河河谷的这条路还比较平坦、宽阔、相对安全。而萨尔浒,是苏子河流入浑河的汇合处的一个小山包,从这个两河汇合处再往东南方向深入,就是苏子河河谷,不仅是唯一的进山路,而且越往里走越狭窄,地形险峻,便于埋伏伏兵。明军统帅部要求西、北两路军必须于初一日在萨尔浒接应、于初二日在二道关完成主力汇合,就是这个目的。第2,西路明军全军覆没的萨尔浒—吉林崖战场,和随后北路明军被击败的尚间崖战场,距离并不远,二者就差一天的行程(实际用不到一天)。就是这区区一天的时间差,使后金能够集中自己主力,把明军西、北两路各个击破。如果马林能按照原计划准时地与杜松汇合,两军合兵,能达到至少5万兵力,后金军就吃不掉了。合兵后的西、北两路明军都不必杀败后金军,只要他们能和后金形成胶着状态,吸引住对方,就为南路、东路军争取了时间。李如柏、东路刘綎趁此时机杀进空虚的赫图阿拉,照样是胜利啊~至于这位大神啊,就历史问题信口开河的老毛病,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好了,我的解释就到这里。END赞同 7659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K15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70313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请选择考试失战马寒山神伤 穆如槊教导讲道理-娱乐视频-搜狐视频
失战马寒山神伤 穆如槊教导讲道理
推荐出品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马这本书的简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