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特别不喜欢孤独却又害怕两个人相处抖音在别人面前努力 害怕努力度与成绩反差大 这种心理怎么办?正常吗?

3K9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如何控制负面情绪?www.zhihu.com文末向大家推荐一下我的新书:《深度思维》。用一杯咖啡的钱,就能看到我十年思维方法研究中最精华的部分。购买链接:另,更多 思维方法 与 学习策略 的深度文章和课程,可在公众号中获得公众号【学习策略师】,为高中生提供学习策略建议;公众号【人生策略师】,给大学生与职场人士服务;同时还有一些QQ群可供互动讨论(入群密码都是“叶修”,1-4群都满了):高中生群:高中学习策略5群 高中学习策略6群 高中学习策略7群 大学生与职场人士群:学习的策略5群 学习的策略6群 学习的策略7群 希望这些内容与平台能帮到大家赞同 7522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学生不听话咋办?快试试这14种心理效应,瞬间搞定师生关系
班主任和学生的交流大部分是通过对话(语言)进行的。对话的质量,直接影响师生关系和教育效果。
不同的班主任沟通能力的差别是巨大的,有的老师似乎天生就会和学生打交道,既有亲和力,又有一定的谈话技巧,说出的话让人感觉很温暖、舒服,学生很容易听进去。
有的老师明明是想帮助学生,但是三句话就能把人说得跳起来,好心被完全曲解,不仅没有达到教育效果,反而让师生之间的误会、隔阂变得更深。
因此,熟知并运用一些与沟通有关的心理效应就显得很有必要。如果我们能对曾经取得成功的精彩案例做一些理性的整理和反思,之后有意识地把这些心理效应用在与学生的谈话中,这将有助于我们取得最佳的沟通效果。
以下与沟通关系较为密切的14种心理效应,结合一些案例,逐一加以分析。
第一个效应:
多用“我们”——自己人效应
所谓“自己人”,是指把自己和对方归于同一类型的人。“自己人效应”是指听者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
班主任在和学生谈话时(无论是个别谈心还是在全班讲话),有时候会不自觉地把学生和教师用人称加以区别,特别是在说到一些不良现象时,习惯于说“你们怎么会这样……”“我要求你们……”。这样的说法可能是下意识的,但是学生听了之后感觉很不好,仿佛学生和教师是对立的双方。因此,在与学生说话时,班主任要经常提醒自己:多用“我们”,少用或不用“你们”,实在需要特指学生时,也尽量改用“大家”这样委婉的称呼。
所谓“自己人”,关键是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和他是自己人,而不是教师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和学生是自己人。
下面是最容易让学生产生“自己人”感觉的例句。
①好孩子,你是我的骄傲!
②你喜欢××(某歌星或某作家的名字)?真巧,我也很喜欢……
③我们居然是同一个星座的……
④你真像我女儿(儿子)……
⑤我们一起来渡过这个难关……
第二个效应:
以心换心——角色置换效应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把交往双方的角色在心理上加以置换从而产生的心理效应现象,称为角色置换效应。
在师生沟通中,不仅教师要常做换位思考,还要把这种思维方式传递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情商。
下面是角色置换效应的典型例句。
①我也是从你这么大过来的,我很理解你。
②换了是我也可能会那样做的。
③我也曾经有过和你一样的烦恼。
④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做呢?
第三个效应:
没有白说的废话——调味品效应
人际交往心理学把看似废话的“调味品”起到的增加人们心理交融作用的现象,称为“调味品效应”。
班主任善用调味品效应,就可以让谈话在很融洽、轻松的气氛中进行,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
谈话伊始,不必板着脸,直奔主题,容易让学生在瞬间修筑起心理防线。先说几句“废话”吧,谈谈最近有什么新鲜事,身体如何、心情如何……再渐渐进入主题。
这些“调味品”不是谈话的主题,也就不会引发矛盾和冲突,学生的心情在这样看似闲聊的对话中可以得到放松,后续的谈话就相对容易进行。
第四个效应:
“某老师说你很棒”——第三人效应
心理学上把通过第三人佯作无意间转述他人的某种意见,或创造某种条件让对方间接地听到你对他的评价与关注,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或劝说效果的现象,称为“第三人效应”。
这种迂回战术在师生交往中非常有用。一般来说,第三人效应有以下两种呈现方式:
第一种:说话者(第一人)转述第三人的话,以增强说服力。
第二种做法:自己(第一人)不出面,而让第三人和第二人谈话,由第三人转述第一人对第二人的看法,或者创设条件假借第三人的话表达第一人的意思。
这种做法在师生间有一些敏感问题或处理师生矛盾时最能发挥作用。
第五个效应:
边吃边聊——可口可乐效应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项实验,他们试图用一些广告信息说服被试,给其中一部分人附加一瓶可口可乐,而另外一部分人什么也不给。
虽然可口可乐和那些信息本身没有任何联系,但结果是得到可乐的被试往往比没有得到的要受到更大的影响。这就是有趣的“可口可乐效应”。
很多教师都在无意中运用过可口可乐效应,最常见的就是用一些小奖品鼓励那些好的行为。奖品和行为(比如取得好成绩)本身没有直接联系,但因为这两件事是相伴发生的,所以容易使学生产生联想,这对好行为会起到正强化作用。
什么可以充当“可口可乐”?在劝说或教育学生的时候,给学生一个微笑、一个肯定的手势……别只顾自己埋头说话。在办公室里准备一些一次性水杯和小点心,和学生谈话时,不妨给学生倒杯水,或看似随意地拿出一块糖果,给学生一份惊喜。
这样既能消除谈话的紧张气氛,同时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你的教育。外出旅游时,给学生捎带买一点儿当地的特产或小纪念品,不一定很正式,而是“无意”间在合适的场合递给学生。
教师和学生谈话的场合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合适的“可口可乐”。比如,天气炎热时,可以买点冷饮,和学生边吃边聊;天气寒冷时,给学生一杯热奶茶也是很不错的……
下面是可口可乐效应的几个典型例句:
①来,先坐下,喝杯水……
②天太热了,我们去买个冷饮,边吃边聊。
③老师知道你喜欢收集火花,这是我出差时从外地给你带的一套火花。你先放好,我们来谈谈……
第六个效应:
做真诚的倾听者——格林斯潘效应
一方说话时,另一方不断地与之互动,做出各种表示感兴趣的表情或动作,还时不时地发出“嗯、嗯”或者“哦”之类的声音。
这样的声音并不会打断另一方说话,反而会让说话的人感觉自己的话对方都听进去了,而且很感兴趣。说话者受到这样的暗示或激励,也会以更好的发言来回报如此忠实的听众。
人们把后者这种现象称为“格林斯潘效应”(该效应是以心理学家格林斯潘的名字命名的)。
格林斯潘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一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听众。
说一个“嗯”字,点一下头,其实很容易做到。但是,做与不做,差别很大。所以,在学生和你说话时,请别忘了看着对方,并不时地做出回应。这对于融洽师生关系、提升师生对话效果十分重要。
第七个效应:
“是的,可是……”—可是效应
“可是效应”是指当我们试图让对方改变观点或接受自己的观点时,对对方的观点先采取“是”的态度(肯定),后采取“可是”的态度,对方就比较容易接受己方意见的现象。
当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可是效应”能发挥重要作用。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说话,不要急于否定,在获取信息、了解学生的心态后,再说“可是”,做到因势利导。
运用“可是效应”时,教师需要注意三点:
①理解。典型例句:“你说的我都听懂了。”
②同情。典型例句:“你也够倒霉的。这事儿不能都怪你。”
③态度温和。典型例句:“我建议你不妨这样……”
第八个效应:
“你就冲着我来吧”—安全阀效应
在组织行为学中,人们把将不同观点、情绪加以宣泄并使心理获得平衡以致有利于组织内部矛盾、冲突的缓和与解决,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现象,称为“安全阀效应”。
我们都知道,人有了压力就需要释放,否则就会“生病”。在班级管理中不设置安全阀是不安全的。有些班级管理十分严格,制度没有弹性空间,导致气氛压抑,人人自危。看上去常规良好,但内部压力越来越大,一旦有了突破口导致爆发,后果通常会很严重。
有时候和学生谈话,学生会陷入长久的沉默,而老师说话的时候,学生又显得心不在焉。其实,学生不是没有话说,而是因为种种顾虑,忍着不说。当教师观察到学生欲言又止的神态时,不妨先暂停,耐心疏导,不要急于对学生灌输道理,因为此时学生心里憋着一口气或者一肚子话,在他还没有发泄出来之前,心里是装不下任何外加的道理的。
应用一些宽慰的语言舒缓学生的心理压力,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一旦学生开了口,就要用各种方式鼓励他说完、说清楚。让学生宣泄一番,他发泄完了,心理压力也就得到了释放。此时再进行下一步沟通,效果就会好很多。
在班级里设置一定的渠道,类似于沟通、交流热线,这样学生可以及时和班主任或者心理老师交流。班主任可以向学生公开自己的电话、邮箱、QQ号(可以专门为学生注册一个),还可以让学生写日记、周记,或者和学生进行微信交流、书面交流。总之,除了当面谈话之外,沟通的方式一定要多种多样。
开展活动是最好的减压方式。
第九个效应:
褒贬适度最和谐—黄金分割效应
师生谈话中的黄金分割效应,通俗点讲,就是褒贬适度。黄金分割效应对教师的启示如下。
第一,如果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谈话,那么师生说话的比例用黄金分割比例最合适,即6∶4左右。教师不能一言堂,学生说话必须占一定的比例,这样师生才能很好地互动。
第二,按照黄金分割的比例,在一次谈话中,批评和表扬的比例为4∶6最合适。如果你要进行一次以批评教育为目的的谈话,批评的内容也不能超过60%,另外40%应是肯定、鼓励和希望。把六成的批评用四成的鼓励串联起来,学生就不易产生逆反情绪。
第十个效应:
先抑后扬渐入佳境—阿伦森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更喜欢对自己先持批评态度后持肯定态度的人,而不是一直都持肯定态度的人。换句话说,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不断增加的人,最不喜欢相反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阿伦森效应”。
和学生谈话时,教师先“把丑话说在前头”,学生心里必然紧张、焦虑,担心老师对自己的印象不好。随着谈话的进行,褒奖的成分开始增加,学生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晴朗。如此一来,学生不仅不会忘记老师指出的问题,还会对老师心存感激,因为老师并没有因他的错误而将其一棍子打死。
第十一个效应:
让批评听上去很美—三明治效应
所谓三明治效应,就是把批评的内容夹在两个表扬(或肯定)内容中进行。运用三明治法则可以使被批评者愉快地接受批评。
第一层:认同、赏识,肯定学生的优点或积极的一面。教师事先要收集学生的优点,思考一下开场白,让谈话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
中间一层:批评或指出问题。由于第一步的工作做好了,学生的心态是平和的,此时他就愿意接受教师的批评和帮助。谈话时,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包括神态、表情等。根据谈话的进展,可以灵活调整。如果感觉到批评得差不多了,或者学生已经出现心不在焉甚至些许反感的迹象,可以见好就收,用第三层来收尾。
第三层:信任、鼓励,提出希望,给予支持和帮助。
三明治效应可以在谈话中反复运用,犹如一个多层的三明治。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和反应,及时调整,始终掌控着谈话的主动权。
第十二个效应:
哪怕做一道题也好—进门槛效应
当你向别人提出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时,他很难拒绝,否则就显得太不讲人情了。然后,当你继续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时,对方为了给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比较容易接受。心理学中把这种得寸进尺的现象称为“进门槛效应”。
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合理,看上去完全可以做到,学生就容易接受。当学生达到了较低的要求后,再逐步提高要求。这样学生会被教师引领着,在不知不觉中持续地进步。
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经常使用正面强化,即当学生取得了点滴进步时,要及时肯定和鼓励,以便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看得见自己的努力,这样他就会不断进步以期让自己的形象保持前后一致。
门槛效应对帮助后进生进步是最有效的方法。因为长期落后,积重难返,进步的困难和阻力很大,你一下子对他提出很高的要求,他知道不可能达到,也就不会再去努力了。
如果要求比较低,或者要求是按这个学生的程度定制的,实现起来就容易得多。看得见进步,学生的信心就会被鼓舞起来。
第十三个效应: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让步效应
先提出一个高要求后再提出一个同类性质的低要求,低要求就有可能被人轻易地接受,这一现象被称为“让步效应”。
让步效应对班主任说服学生的工作也很有意义。班主任试图达到教育目标时,可以先对学生提出一个很高的目标,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学生感觉非常困难时,再让一小步,学生就会觉得做到这步并不是那么困难了。让出一小步的心理暗示意义大于让步的实际意义。
第十四个效应:
人们把受到强烈的心理刺激而发生态度改变的心理现象称为震慑效应。在一般的劝说不能奏效的情况下,对人施加强大的心理刺激,从而产生一种震慑作用,迫使对方冷静下来思考问题、认识问题,并接受劝说,从而产生震慑效应。
震慑劝说常常是不得已而为之,是在对方执迷不悟,用常规方法反复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才使用的。它的效用是巨大的,但却是即时的,也可能会留有后遗症,所以,要谨慎使用。
教师在震慑劝说中表现出来的气势一定要和平时的形象有较大反差,差距越大越好。如何把握好分寸,发挥震撼劝说的正面作用,消除其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就事论事,不要伤及学生的自尊和情感,所以不要口不择言,说出有辱学生人格的话,也不要轻易上纲上线,不要翻陈年旧账或者老账新账一起算。事先要有准备,不要口无遮拦,无限扩展。控制时间是一个解决办法,震慑劝说的时间不宜过长。
第二,震慑教育不是盲目地“骂”,也不是为了吓唬学生,让学生心生恐惧,而是把道理用比较另类的方式表达出来,怀着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绪,关键是要让学生从震慑中看到教师内心深处的爱和担忧。
第三,在使用震慑劝说术时,要注意把握节奏。从声音来看,要抑扬顿挫,不能从头到尾一个语调、一种语气。从讲话内容来看,要褒贬结合,不能一味斥责,要打一打、揉一揉,让学生在反思的同时看到希望。
第四,震撼劝说后,一定要做好善后工作——调整、安抚、鼓励。要向学生传达积极的信号,肯定学生(或班级)的主流是好的,虽然有缺点,但只要改了就会大有希望。
标签|教学技巧
来源 |网络
编辑 | 小学教师
声明:图片及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苏曼丽:新形势下党政领导干部心理素质研究--理论研讨--中国领导网
                                 
&&&当前位置: >>
苏曼丽:新形势下党政领导干部心理素质研究
发表日期:
【编辑录入:zx】 【信息来源:《中国领导科学》杂志】 阅读次数:11981
&&&&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党政领导干部中多数具有较好的心理适应性,少数人呈现出紧张、焦虑、矛盾、失落等不良心理。党组织应尽快完善相配套的激励措施,提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领导干部自身也要加强学习、加强党性修养、自我心理调适,以提升心理素质,更好地服务人民和党的事业。
&&&&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党风政风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多数干部具有较好的心理适应能力。“但也有少数党政领导干部对消除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对反腐败的前景表现出信心不足;对工作待遇和个人前途持消极态度。”调研显示,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入,少数党政领导干部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矛盾、失落等不良心理。主要表现为:感受到人际关系简单了,但是工作压力和责任比过去大了不少;对作风建设越来越有信心了,但是言行举止也比过去更谨慎了;人情往来的应酬少了,但是收入减少的经济压力大了;主观上希望能有所作为,但是行为上却显得有些消极,牢骚抱怨也多了。维护和提升心理素质,不仅是领导干部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履行党的历史使命,完成党的工作任务的必然要求。当前我们正处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关键时期,领导干部要经受住各种考验,顶住各种压力,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 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下党政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 党政领导干部作为社会的楷模,要更好地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更出色地完成党的事业,应具备更加健全的心理素质。
&&&& (一)面对诱惑要有坚定的自制力
&&&& 坚持原则就是坚持底线,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党政领导干部面对的选择、诱惑更多,若原则性不强很容易受到干扰,甚至走向犯错的深渊难以自拔。一旦走上了错误的道路,内心难免出现紧张、焦虑、忐忑不安。此时,仅仅依靠组织关怀或心理调适是无法根本解决问题的。党政领导干部只有从源头上保持风清气正,坚持底线,才能坦坦荡荡,保持健康心理。
&&&& (二)面对群众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 责任意味着担当。担当要求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群众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的增强,新时代的干部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彻底改变过去群众对政府“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良印象,也要防止“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办”的形式主义。要切实提高干部的服务意识,实实在在地为民办实事。
&&&& (三)面对变化要有良好的适应性
&&&& 新的政治生态和社会变迁对领导干部的冲击较大。面对考核和晋升压力的增加、反腐力度的加强、信息公开及网络监督等手段的运用,一些干部受不良政治生态的影响,仍无法适应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党政领导干部要努力强化心理素质,能够经得起考验、顶得住压力、妥善处理各项事务,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
&&&& (四)面对挑战要有勇敢的担当精神
&&&& 党政领导干部要担当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应有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领导干部要牢记使命,保持清正廉洁,不以权谋私,不被利益诱惑冲昏头脑;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不仅要想干事,还要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要杜绝小成即满,敢于承担改革所带来的风险和责任。
&&&& 影响党政领导干部心理素质的主要因素
&&&& 影响干部心理素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环境、社会变迁、传统文化等社会环境的因素,也有来自工作的压力因素,更有因个性特征、认知方式和生活习惯等不同导致的个体差异因素。
&&&& (一)社会环境因素
&&&& 政治环境。全面从严治党以来,中央出台了众多党内法规和约束性的政策制度。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政治生态得到极大的改善。同时,新的政治生态对领导干部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此时,如果干部无法适应新常态,就会产生强烈的失衡心理。尤其是一些基层的干部,由于待遇低、任务重、空间窄、压力大,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产生懒政怠政的现象。
&&&& 社会变迁。改革开放以后,贫富差距迅速扩大,容易引起强烈的心理反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诱惑增多,人们比过去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加上出现了各种影响心理和谐的因素,如信任危机、人际冲突、攻击行为、群体事件和生态危机等,更容易产生心理压力。领导干部作为影响社会风气、引领社会价值观的重要群体,自身的心理素质也受到严峻的考验。
&&&& 传统文化。文化对人的行为有指向性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你的行为与常人不同,就会被贴上“不正常”的标签,造成心理压力。例如,在崇尚男女平等的年代,女性走上工作岗位的越来越多,尤其是女性领导干部除了要应对繁重的工作压力之外,在家庭中仍然承担着主要的家务等琐碎工作,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往往使女性干部更容易患心理疾病。
&&&& (二)职务压力因素
&&&& 工作负担。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加快,工作要求提高,时间紧迫。尤其面临一些突发事件,如果缺乏应对经验,没有可参照的操作程序,超出自身的权限范围,就会造成心理压力。此时,领导干部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学习掌握新的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能力,提高对工作的控制感,压力就会增加。
&&&& 升职压力。当前党政干部的职务晋升体制仍然有待完善。干部的仕途能否顺利,并非完全取决于自身,往往由诸多因素共同发生作用。由于领导岗位的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所有干部的期望,如果欲望过高,心态浮躁,加上从政考核要求提高,就会导致领导干部压力骤增。
&&&& 人际冲突。对一些领导者而言,人际冲突带来的压力可能比工作本身的压力更大。领导干部因为岗位角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不仅要处理好自己和同事间的人际关系,还要协调下属之间的人际问题。尤其是下属间发生矛盾时,领导干部若不能妥善处理,往往影响整个团队的和谐与工作绩效。
&&&& (三)个体差异因素
&&&& 个性特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个性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是受后天环境影响较多。由于个性不同对事件的看法和应对方式就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心理特点。例如,完美化个性的人更容易有抑郁的倾向;意志力较差的人更容易产生挫折感;多疑的人更容易有敌对的情绪等。
&&&& 认知方式。随着知识和社会经验的积累,每个人对问题都有相对稳定的认知和思维方式。而正是这些认知方式的不同,影响了我们的情绪和心理。同样的问题,有些人不以为然,有些人却忧心忡忡。个体对事物过于消极悲观的认知方式一旦形成,就会影响对问题客观的判断能力,产生消极情绪。
&&&& 生活习惯。一些领导干部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工作上,却不重视自己的饮食起居,生活缺乏规律。长此以往就可能引起身体疾病,身体疾病往往也是心理疾病的导火索。还有些干部因忙于工作而疏忽了对家庭的照顾,如果得不到家人的理解、支持和关爱,也容易导致抑郁等不良心理。
&&&& 提升党政领导干部心理素质的对策
&&&& 针对影响因素,提升党政领导干部就必须从政策环境、工作职责、自我调适等方面入手,以全面提升心理素质。
&&&& (一)完善相匹配的激励政策
&&&& 建立更加科学的薪酬制度。现行的阳光工资制度,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乐于接受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完善。一是防止形成新的“大锅饭”局面。现行“同级同酬”的薪酬体系,淡化了不同部门间的工作差别。因此,要加快工资改革的速度和力度,真正实现“干多干少不一样”的按劳取酬目标。二是减少部门内部不同级别人员的收入差距。当前,一些基层干部在实行工资改革后,实际收入比过去下降许多,这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制定薪酬制度时,要适当减少级别待遇差别,同时加大实际业绩与薪酬挂钩的力度。
&&&& 推行更合理的容错纠错机制。一是以支持实干、鼓励创新为前提,保护作风正派、勇于创新的好干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的原则,即要注意区分干部在工作中的“无心失误”与“故意违纪”;主动作为出现的工作失误与“懒政怠政、不作为、慢作为”;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出现的失误与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要坚持为实干者撑腰,最大限度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二是合理容错纠错,把支持改革发展与严格执纪相结合,辩证地分析干部干事创业中的失误和偏差,综合考虑问题发生的背景原因、动机目的、政策依据和性质后果等因素。做到认真甄别、准确研判、妥善处置。达到保护改革者、鼓励探索者、宽容失误者、纠正偏差者、警醒违纪者的目的。
&&&& 建立更多维度的奖励机制。建议各单位每个季度对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情况进行考评,对评比产生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多维度的奖励。一是工作经费奖励。对评比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经费奖励。二是假期补休奖励。对评比出来的先进个人在国家规定休假时间的基础上,再给予每人一定的补休时间。三是学习培训奖励。对评出来的先进个人,适时安排外出学习培训,达到激励作用的同时,又可以提升干部的能力素质。
&&&& (二)加强学习,恪守公仆职责
&&&& 加强学习,提升本领。新事物、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一些领导干部面对新形势的无助感和紧迫感增加,遇到的问题超过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产生本领恐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领导干部不能停留在过去的经验主义,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与时俱进,更加自觉地在工作中加强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要培养经常自我反思的习惯,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提高党性修养,更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加强对事件的控制能力,提升为民服务本领和自信心。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领导干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理想。正如习近平指出的,“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习近平总书记将理想信念形容为人生的“总开关”“压舱石”。当人们的生活中含有超越现实功利的意义时,就能够感受到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充实感和幸福感。领导干部要正确定位自身角色,牢记权力来自人民,不能辜负人民重托。
&&&& 恪守职责,抵制诱惑。党员干部要慎重对待自身权力,做到谨慎不苟、恪守职责。在生活和工作中遵纪守法,坚持原则,抵御诱惑,独善其身。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权利观,必须破除官本位思想,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加强自律,锻炼意志,经受诱惑的考验,防止因主观行为导致的焦虑心理。
&&&& (三)调适心理,提升心理素质
&&&& 合理控制欲望。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领导干部要合理控制自身欲望,不要把所谓的成功看得过分重要,不要追求遥不可及的东西。此外,作为领导者不能过于计较利益得失,不要与他人盲目攀比。比较的前提是了解自己,实事求是地评价自我,选择恰当的目标,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通过合法合理的手段追求人生目标。
&&&& 正确看待挫折。困难挫折不可避免,领导干部遇到问题要正确看待。一要全面地看待问题,不要过于片面,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要树立乐观的心态。二要发展地看待问题,不要轻言放弃,对未来应充满希望,明白事物发展从量变到质变有个过程,不能求之过急。三要悦纳自我,即愉快地接受自我,要做到不仅接纳自身的优点,也要接纳自身的不足;不仅接纳成功的喜悦,也要接纳失败的沮丧。
&&&& 积极调整和改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往往是除了领导工作本身以外,最重要的压力源之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提高工作效率和缓解焦虑情绪的重要手段。改善人际关系的根本就是相互的尊重。人际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领导干部要平等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位同事。要理解每个人的处事风格不同,相互间要包容,要善于在他人身上发现优点。
&&&& (本文作者:苏曼丽,中共广西区委党校(行政学院)讲师)
上一篇:没有了
中国领导网&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中央党校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 邮编:100091 网站邮箱:& 主任邮箱:& 网站电话:010-& 京ICP证号& 京公网安备号中国领导网版权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全部或部分复制、镜像本网站内容& 建议使用分辨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喜欢孤独却害怕两个人相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