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我国进行的载人航天飞船实验次数是多少

失去载人航天7年,美国为何把近地轨道交给商业航天
来源 | 科工力量(ID:guanchacaijing)
作者 | 李会超
日,亚特兰蒂斯号执行了航天飞机计划中的最后一次飞行。自此之后,美国的国土上已经整整7年没有起飞过载人航天器。美国宇航员来往国际空间站需要搭乘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并以每年水涨船高的价格购买“船票”。
在暂时失去载人航天能力的7年多中,美国一直在积极进行下一代载人航天载具的研发。8月3日,NASA公布了参与商业载人航天任务的第一批宇航员名单,其载人航天的新策略也愈发明晰:将近地轨道交给商业航天,将自身的研发力量集中到星际载人飞行上。
老玩家与新选手
即将为NASA执行商业载人航天任务的两种飞船是波音公司研发的CST-100载人飞船和SpaceX公司的载人型龙飞船。
相比于近几年频频抢占航天新闻头条的SpaceX,波音公司更为人熟知的业务是各类民航客机的研发。波音747、777、787、737等经典机型占据了国际民航业的半壁江山。然而在航天领域,波音公司也是老资格的“资深玩家”。早在阿波罗登月任务开展时,波音就作为承包商承担了重要的工作。
土星5号火箭是登月成功的关键因素,苏联就因火箭设计不过关而输掉了登月竞赛。而提供土星5号起飞时高达35000千牛强大推力的火箭第一级,就是由波音公司制造的。后来,波音公司还兼并了曾经负责阿波罗飞船设计制造的北美公司、负责航天飞机轨道器设计制造的罗克韦尔公司等。
目前,波音公司是美国“联合发射联盟”(ULA)的主要成员,其研发的Delta系列火箭承担了不少NASA和美国军方的发射任务。此次波音入选的CST-100飞船采用了比航天飞机简单得多的两舱式设计,其外观与不连接登月舱的阿波罗飞船十分相似。CST-100每次飞行最多可以搭载7名宇航员,每艘飞船可重复使用十次。
在航天飞机之前,美国的阿波罗、双子座等载人飞船返回地球时均在海上被回收。而CST-100则首次采用了陆上回收的方式,由飞船在着陆时弹出的气垫提供缓冲。
波音CST-100飞船在太空中飞行的效果图
航天新秀SpaceX的龙飞船采用的也是两舱设计。龙飞船的货运型是第一种成功为国际空间站提供补给的商业航天。载人型龙飞船也被称为龙飞船2代,船一次最多可以搭载7名宇航员,具备十次左右的可重复利用能力。
龙飞船的主要回收方式为海上着陆,但在预留了未来开发陆上着陆技术的空间。与CST-100相比,龙飞船的体态相对纤瘦,船舱直径较小,但船舱高度更高,因此船舱的实际容积与CST-100相差不大。此外,相比可以由多种美国现役火箭发射的CST-100,龙飞船未来将仅由SpaceX自己研发的猎鹰系列火箭发射。
载人型龙飞船的飞行效果图
相比于将发射、货运、载人功能融为一体的航天飞机,CST飞船和龙飞船的结构要简单的多。这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航天飞机计划中的教训:过于复杂的航天器将降低可靠性,增加每次发射前所需进行的工作量,使每次发射的费用飙升。
在新一代飞船的设计中,设计师们意识飞船本身主要是航天员往返天地的运输工具,不要在载人功能之外为其赋予太多的其他功能。因此,NASA对新一代商业飞船提出的设计要求仅仅是能够安全的搭载宇航员来往于国际空间站。
然而,结构简单的新一代飞船仍有一些超越航天飞机的指标。两种飞船均能在国际空间站上驻留210天以上,大大超过了航天飞机的12天。长期驻留的飞船可以作为国际空间站的“救生艇”,在紧急情况下撤回宇航员。
飞船研发的新模式
在美国以往的航天器研发制造中,波音、格鲁曼等私营航天业巨头也会参与到项目中来,航天器的制造最终是由这些企业而不是NASA来完成的。
但在研发过程中,NASA始终对航天器的设计保持控制,NASA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会参与到研发、制造、测试和发射的各个过程中来,主导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的确定,并确保航天器的安全和可靠性。最终,制造出的航天器、其附带的知识产权和航天器的运营设施属于NASA,研发的全部预算也由NASA承担。
由于航天活动的未知性和风险性,这种一切由政府买单的模式有助于推动新的航天技术发展,开辟新的探索领域。但在这种模式下,作为政府机构的NASA因官僚主义而导致的内耗增加了管理成本。由于项目的成败由NASA负责,承包商通过技术开发降低成本的动力不强,而几个大公司对航天业的垄断也使市场竞争的作用无法体现,使得NASA进行航天活动的成本不断增加,项目超支几乎成了一定要发生的事情。
NASA商业载人航天项目的LOGO和宣传海报
2009年,作为经济危机后美国重振法案的一部分,NASA开始了商业载人航天项目的运作。通过此项目,NASA不但可以再次获得去往国际空间站的载人发射能力,还能刺激本国的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在这个项目框架下,NASA将选择性的资助一部分企业,开展近地轨道载人航天飞船的研发。
与以往不同的是,企业拿到NASA的资助后,对飞船的设计拥有自主权,可以采用一切他们认为合理的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同时,NASA只为自身的需求付费,且投资总额一般不足以完全支撑飞船研发,企业必须投入自身的资金到飞船项目中去。
无论飞船研发最终的成本是多少,NASA的付费是固定的。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将自发的提高研发的效费比,并尽力进行成本控制。用NASA内部刊物的话说,“当花他们自己的钱时,企业往往会变得更加精明。“迄今为止,NASA已经在此项目上资助了波音约48亿美元、SpaceX约31亿美元。花完这些钱后,两家企业需要完成飞船的研发和各项测试,达到NASA对飞船提出的各项指标及安全可靠性的要求,执行去往国际空间站的一次载人测试飞行和至少两次一般载人飞行。
同时,企业拥有飞船本身和飞船的附加知识产权。除了为NASA提供服务外,他们还可以使用飞船开展其他商业航天业务。波音在CST-100飞船上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太空游客设置了座位,可以在执行NASA任务时顺便“捎”上付费的游客。
而SpaceX则计划用龙飞船进行去往月球的太空旅游,载着旅客们飞行与地月之间的大椭圆轨道上,在飞掠月球时可以一睹与月球上的景致。
NASA瞄准深空载人飞行
目前,国际空间站等载人航天器都运行在距离地面约400公里的近地轨道(LEO轨道)上。对于美俄这两个拥有载人航天能力较早的国家,向LEO轨道发射载人飞船已是家常便饭,技术已比较成熟。在商业载人航天计划开始实施时,NASA提出的需求就是向LEO轨道上的国际空间站输送宇航员。在CST-100飞船和龙飞船研发的同时,NASA自己的猎户座飞船也在研发过程中,而这艘飞船则将目标瞄准了更远的星际飞行。
作为“美国制造成就展”主展品的猎户座飞船乘员舱正在白宫展览
猎户座飞船同样采用了两舱构型,可以搭载2-6名宇航员。未来,这艘飞船将主要承担去往月球、火星的深空飞行。在计划中的飞行任务中,猎户座将首先测试在地月转移轨道上的飞行能力和高速再入大气层时的防热能力。
之后,它将承担起NASA的月球轨道空间站——深空门户的建设任务,运输航天员到月球附近。未来,NASA还计划将它与“深空栖息舱”进行组合,执行运载宇航员去往火星轨道的任务。在未来的计划中,NASA并没有安排猎户座飞船进行LEO轨道的飞行,表面NASA有信心将这部分任务完全交给商业航天。
作为一艘深空飞船,猎户座需要实现不少LEO轨道飞行所不需实现的技术。例如,LEO轨道上飞行的航天器可以通过地面上的测控网和同步轨道上的天基测控卫星确定自己的位置,并与地面保持通信。而猎户座飞船一旦远离地球,就不得不依靠NASA的深空探测网络进行通信,使用深空测控手段来进行定位。为了以防万一,猎户座上还布置了一套应急的定位系统,宇航员们可以根据观测到的地球、太阳和恒星的相对位置独立确定自身位置。
在深空飞行中,失去了地球磁场保护的飞船将承受比LEO轨道更加强烈的太阳高能粒子和宇宙线辐射。为了保证宇航员的飞行安全,猎户座飞船必须采用比LEO轨道飞船更先进可靠的辐射防护技术。 猎户座飞船的研发仍采用NASA的传统模式进行,目前已经花费了美国纳税人125亿美元经费。
猎户座飞船在太空中飞行的示意图
如果猎户座飞船计划和LEO轨道的商业航天计划均进展顺利的话,将为我们树立商业航天运作模式的示范:政府所属的航天机构可以将技术已经成熟的领域交给企业进行自负盈亏的项目运作,政府机构只根据需要采购航天服务、给予一定资助,而不再主导项目运作。
这样一方面能够为政府节省开支,另一方面也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繁荣商业航天产业。此外,对于航天企业的扶持应该根据企业本身的技术能力有选择的进行。
在NASA商业航天载人计划的CCDev1阶段中,共有多达36家企业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其中不乏一些PPT公司,而最终获得资助的仅有5家。在经过随后的CCDev2、CCiCap、CPC1、CPC2四个阶段的方案深化与遴选后,最终能够将飞船发射上天的只有资金和技术实力均相当雄厚的波音和SpaceX。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科工力量(ID:guanchacaijing)”,原标题《失去载人航天7年,美国为何把近地轨道交给商业航天》,作者 | 李会超
为分享前沿资讯及有价值的观点,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转载此文,并经过编辑。
支持保护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
编辑:杨艳、朝晖、林紫、娜娜
设计:郑慧
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投稿、媒体合作等事宜,请加微信号:nongyan258766
互联网创业风口已过,商业航天的创业正当其时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中国公布新型月球车“嫦娥四号” 美媒:正冲刺探月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参考消息网8月18日报道 美媒称,在准备于今年晚些时候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探索月球暗面的国家的背景下,中国日前对外公布了新的月球车“嫦娥四号”。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8月16日报道,在8月1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这一无人探测器长1.5米,宽约1米,有两块可折叠的太阳能电池板和6个轮子。
报道称,中国在2015年宣布有意向月球暗面发射月球车。今年5月,中国发射了一颗中继卫星,以建立地球与计划中的月球探测器之间的通信联系。
报道还称,作为“嫦娥三号”探测任务的一部分,中国的上一个月球车“玉兔”号在月球表面工作972天后,于日停止运行。中国是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成功实现登月的国家。
报道指出,“玉兔”的继任者目前没有名字,正面向全球征名。获胜者将获得435美元和现场观看发射实况的资格。
“它的总体设计继承了我们上一次的月球车设计,”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对中央电视台说:“但我们努力提高了它的可靠性,进行了数以千计的实验来确保它的长期运行,尤其考虑到了月球上的岩石、峡谷和摩擦等因素。”
官员们说,下一次探月任务——“嫦娥四号”将于今年年底启动,不过最终的发射日期尚未宣布。
吴伟仁说,新的月球车将搭载中国和瑞典联合研发的设备以及国产雷达、相机和科研装置。
报道称,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月球车的名字问题引起了热议,许多网友建议起名“八戒”,这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一个人物。八戒曾是天宫里的一个神仙,因为醉酒后调戏嫦娥而被罚下界,而嫦娥现在则是中国探月计划的名字。
报道还称,中国在太空竞赛中起步较晚——在美国将首颗人造卫星送上月球之后,中国在1970年才将首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但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北京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和其他资源用于研究和训练。
报道指出,在美国航空航天局——被美国国会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与中国合作——面临多年预算吃紧的同时,中国正加紧计划在未来十年拥有主导权。
报道还指出,中国计划在2020年左右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开展轨道探测和火星车探测,之后的第二次任务将包括收集火星表面样本。
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说,中国还在研究载人登月的可能性,并计划向木星及其卫星发射探测器。
“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到2030年左右,中国将跻身世界航天强国之列。”吴艳华在2016年对记者说。
报道称,中国还计划在2022年之前建成一个全面运作的永久性空间站,而到那时目前的国际空间站也将不再有运行资金。
报道指出,虽然北京方面谨慎地强调其探索太空的“和平动机”,但美国仍将中国和俄罗斯视为潜在威胁,这促使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呼吁在2020年之前建立一支“太空部队”。(编译/王笛青)
资料图片:这是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外观设计构型。新华社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延伸阅读]美媒称中俄将加强太空合作:将联合研发超级重型火箭
参考消息网7月22日报道 美媒称,中国“长征九号”运载火箭的目标是在2030年前开始飞行。它的直径为10米,高度为100米,一级采用4台发动机产生6000吨推力,另外还有4个助推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设计师龙乐豪宣布,借助这样的规模和升力,“长征九号”将实现近地轨道有效载荷140吨,地月转移轨道有效载荷50吨,地球火星转移轨道有效载荷44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发射系统的有效载荷预计为130吨,而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BFR火箭的有效载荷为150吨,“长征九号”的140吨恰恰介于这两者之间。)
据美国《大众科学》月刊网站7月20日报道,鉴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目标是到2035年使其所有的太空运载火箭完全可重复使用,因此“长征九号”的可重复使用版本很可能正在进行之中。
报道称,龙乐豪表示,中国国家航天局对“长征九号”有重大计划。除了把宇航员送上月球上和建立月球基地外,“长征九号”在2030年的首航将是火星土壤样本的回归,也就是在2020年完成火星探测器任务之后。龙乐豪说,“长征九号”的重型有效载荷可以支持中国的轨道太阳能发电站,该发电站将由轨道太阳能电池板组成,将能量传回地球上的电力转换器。
报道表示,在与“长征九号”有关的消息中,中俄将在未来10年中加强航天合作,因为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签署了一项内容广泛的太空探索合作协议,涵盖从月球探测到监视轨道太空垃圾等问题。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中国和俄罗斯正在考虑在超级重型太空运载火箭上开展合作,很可能指的就是“长征九号”。
报道称,一种安排可能是,俄罗斯的外行星有效载荷会搭中国超级重型火箭的便车。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中俄21世纪20年代中期的联合空间站可能正在建造之中,这与计划中的美俄月球轨道空间站是同步进行的。当然,这两个项目和时间表都极具前瞻性。
报道称,文昌航天发射中心位于中国最南端的岛屿省份海南,因为它距离赤道更近,可以提高发射火箭的性能。除了在2015年发射“长征五号”火箭外,文昌还将在2030年前支持“长征九号”火箭的130吨级有效载荷。
报道称,“长征九号”能够实现近地轨道有效载荷140吨(或者绕月轨道有效载荷50吨),当它在2030年左右升空时,它将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太空运载火箭。它将不仅为中国探月工程服务,而且还将去火星和其他地方。
报道指出,“长征九号”一旦升空,将是令中国成为地外太空大国的第一步。正如与俄罗斯加强太空合作以及中国国家航天局给任何有兴趣的国家在“天宫三号”上留出空间所显示的那样,中国显然也计划将太空作为其21世纪软实力的核心。(编译/洪漫)
( 00:12:01)
[延伸阅读]美媒:中国雄心勃勃打造太空新丝绸之路
参考消息网6月20日报道 美媒称,半个世纪以前,中国发射了第一颗卫星,这是这个国家送入太空的第一个物体。如今,卫星已成为中国雄心勃勃的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心内容。
据美国石英财经网站6月18日报道,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从亚洲、非洲到欧洲修建价值数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其中也包括海上通道的建设。到目前为止该计划涉及约70个国家,它需要中国在铁路、港口、能源项目、高速公路以及日益增加的卫星发射方面投入大量资金。
总部设在香港的奥必滔盖特韦咨询公司的创始人布莱恩·柯西奥表示,中国在过去十年里一直在出口卫星,而近年来把卫星当做“基础设施”变得更容易了,因为能力在提高,成本却没有增加。除了提供关键的计时和天气预报服务外,卫星互联网服务也变得更加可行。
柯西奥说:“以前,一颗卫星能够连接数以万计的宽带用户,而现在可以达到数以十万或数以百万计。”
报道称,与其他基础设施项目不同的是,“一带一路”项目的这一太空领域内容展示了中国日益增强的高科技实力。中国的许多航天企业开始将卫星发射和相关投资归为“一带一路”项目,以帮助把中国制造的卫星出售给已经从该倡议中获益的国家。
今年早些时候,国有的中国长城工业集团签署了一项协议,为尼日利亚生产两颗通信卫星,由中国提供融资用于换取股权。自“一带一路”倡议宣布以来,尼日利亚至少已有250亿美元中国资助的新基础设施项目在建设中。中国长城工业集团网站称,该公司还为老挝和巴基斯坦等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射了通信卫星。
今年5月,中国长城工业集团为总部设在香港的亚太通信卫星公司发射了一颗卫星,为蒙古国和缅甸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电信和广播服务。目前拥有两颗中国制造卫星的亚太通信卫星公司说,其业务与这一基础设施任务有“协同效应”。该公司营销负责人鲍尔·潘说,“一带一路”建设项目也有助于该公司发展自己的卫星业务。比如,亚太通信卫星公司的卫星帮助一家在老挝和泰国进行铁路建设的中国国有公司与其国内的总部建立联系。
报道称,2016年,中国方面曾表示,希望利用通信、导航和遥感卫星来建设“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中国计划旨在推广北斗卫星网络,并鼓励支持北斗系统的手机出口。截止到2017年,北斗系统已覆盖30个国家,其中包括老挝和缅甸。同时,私营企业也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寻找机遇,超过60家中国私营企业已经进入了中国的太空开发领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中国希望利用通信、导航和遥感卫星来建设“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图为人们在北京参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模型。(美国石英财经网站)
( 00:12:01)
[延伸阅读]美媒关注中国新太空站计划: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参考消息网6月3日报道 美媒称,在发射一颗帮助让机器人登陆月球背面的通信卫星后不到两周,中国又公布了在2022年前拥有一个在轨和有人居住的空间站计划。
据美国《新闻周刊》网站5月31日报道,新空间站的部分工程已经开工,之前中国建造的空间站有目前在轨的“天宫二号”和今年早些时候从轨道上坠落的“天宫一号”。新空间站由3个主要模块组成,第一模块将于2019年发射,中国希望2022年新空间站投入使用。
报道称,就像现在的国际空间站那样,中国的新空间站将距离地球表面约250英里的高空进行轨道飞行,空间站内进行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和实验,涉及进化、发育、流体在太空中的表现等主题。
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史忠俊说:“中国空间站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报道称,国际空间站预计至少到2024年或2025年仍将继续在轨飞行,不过特朗普总统提出,之后美国航天局不应该每年再花费30亿或40亿美元在这个项目上。这可能意味着国际空间站转交给私营公司经营,不过美国航天局可能会通过雇用它们的服务来保留准入权,这样做的目的是让美国航天局把时间和资金集中用于使人类重返月球和登陆火星上的项目上。不管美国航天局的预算如何,到2028年国际空间站很可能无论如何都要退役。
报道称,到那时,如果中国的空间站计划成为现实,这个前哨可能成为近地轨道飞行的领导者。(编译/刘宗亚)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中国与联合国共邀各国参与中国空间站合作。5月28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主任西莫内塔·迪皮波在公告发布仪式上讲话。
( 00:15:02)
[延伸阅读]俄媒:中国空间站打开合作大门 “太空丝绸之路”呼之欲出
参考消息网6月3日报道 俄媒称,“中国把自己定位为外空开发国际合作的先锋”,俄罗斯宇航科学院院士亚历山大·热列兹尼亚科夫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就中国有关本国空间站的倡议做出次此番评论。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史忠俊大使说,“中国空间站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所有国家,无论大小和外空方面发展水平,都能在平等基础上参与合作”。
俄罗斯卫星网5月29日发表题为《中国欲打造太空丝绸之路》的报道称,中国计划2019年发射本国空间站核心舱。到2022年建成名副其实的空间站。史忠俊说,“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愿意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外空技术,挖掘航天潜力。”
亚历山大·热列兹尼亚科夫指出,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航天大国邀请联合国所有国家开展航天合作。
他说:“直接邀请联合国所有国家合作,还是首次。无论是苏联还是后来的俄罗斯,以及美国,虽然都提出过类似建议,但它们都有一些限制以及政治或经济特点。而如此公开,不附加任何前提条件,这的确是第一次。”
按着这位俄罗斯专家的意见,中国倡议包含技术和政治两方面。它表明,中国可以向世界奉献,并且也想这样做。
他说:“首先,这说明了中国技术的发展水平。它不仅要建成自己的轨道站,而且还要提供一定的技术质量保证。若对使用安全以及载人飞行安全没有把握,邀请其他国家派遣自己的宇航员,就不合乎逻辑了。而政治因素当然也扮演一定的角色。像宇宙开发这样领域的任何国际合作,当然都很受欢迎。它能引起其他国家的兴趣。中国在努力证实自己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报道称,近来许多国家对太空飞行表现出兴趣。不久前在哈萨克斯坦举行了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阿联酋三国代表参加的会面。期间提到共同完成太空飞行,培训宇航员。这位俄罗斯专家说,阿拉伯国家有可能是最先对中国倡议感兴趣的国家。东南亚、乃至亚太地区现在发展较快的国家,像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韩国等,都会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它们都会或多或少地对中国倡议表现出一定的兴趣。
俄罗斯航天技术研究所专家伊万·莫伊谢耶夫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这是一个措辞讲究而又非常悦耳的倡议。这是中国朝航天强国迈出的又一步”。他说,“邀请合作,不是一句空话,不是梦。空间站正在建,中国正成功地开发太空。邀请合作,让中国显得很光彩”。
报道称,今天有80个国家拥有自己的卫星,10个国家可以发射。可能最先对中方建议感兴趣的,是那些还没太涉足航天领域的国家。实际上,这也是在暗示那些打算开发太空的小国:要考虑一下自己将带着什么项目进入中国空间站。
报道还称,那些对该倡议感兴趣的国家,可以在三个领域获得实际好处。这就是通讯,从太空观察地球,以及导航。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2024年后中国轨道站有可能成为国际太空合作的唯一平台。
焦维新说:“首先,我认为,开放是中国的一贯立场。例如,5月21日,中国成功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其中嫦娥四号就将搭载荷兰、德国、瑞典和沙特阿拉伯的载荷。那么这些国家的参与,一方面,反映了其他国家对探月的关心,另一方面,也展现中国了一直以来秉持的开放态度。其次,未来的中国空间站建设必然要嫦娥四号的规模大得多。中国空间站是基于一个核心舱的三舱段结构——也就是说配有一个核心舱,两个实验舱,每个舱段大概在22吨左右。所以,该空间站未来可开展的科学试验是非常多的。此前,中国就多次表态,会秉持开放态度,欢迎其他国家和地区参与空间站建设。那么这次在维也纳举办的‘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机会公告’发布仪式更不是一般的宣传,而是在非常正式的场合发布空间站合作消息。这表明中国在空间站建设以及利用方面是敞开胸怀的,充分践行了习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再次,到2024年之后,国际空间站就要退役了,届时在太空运行的就只有中国的空间站,因此,中国致力于更好地利用空间站、更好地让空间站为人类福祉和利益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这位中国专家说,国际空间站2024年退役后,将仅有中国轨道站在运作。因此中国正在为将来成功利用并向其他国家提供空间站服务而努力。这对全人类的福祉和利益都非常重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5月28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主任西莫内塔·迪皮波在公告发布仪式上讲话。新华社记者 刘向 摄
( 00:15:02)
[延伸阅读]美媒称中国将领跑太空竞赛:美国聚焦地球时中国瞄准太阳系
参考消息网5月25日报道 美媒称,就在特朗普总统让美国工业把重点再次放在局限在地球上的20世纪技术——煤、钢铁和铝——上时,中国却把目光投向了太阳系的远端。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5月24日刊登题为《中国能取代美国,成为太空竞赛领跑者吗?》的报道称,本周,中国发射了一枚飞往月球的火箭,并雄心勃勃地希望在今年年底前让一艘航天飞船在月球远离地球的背面降落。
报道称,造访月球背面的旅行虽然有点像幻想,但这只是中国推进其太空计划最近的一次太空任务,中国想取代美国成为太空竞赛的领跑者。
报道指出,中国的计划还包括在2025年前把航天员送上月球,以及执行一次飞往火星的太空任务。下面是中国近期的一些最大胆的计划。
报道称,中国21日发射了一颗信号中继卫星,这是确保控制人员能够在今年晚些时候让一艘不载人的飞船在月球背面着陆的关键一步。
报道称,地球上看不到月球背面,这让地球上的科学家无法与月球背面通信,也让对月球背面的探索在过去几乎不可能。
报道指出,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将是一项重大的科学成就。
报道称,虽然中国探索月球背面的任务将是世界首次,但中国的飞船以前造访过月球。
在2013年,中国继美国和苏联之后,成为第三个将宇宙飞船送上月球的国家。一辆名为“玉兔”的月球车在月球上,让研究人员通过光谱仪对月球表面进行了远程探测,发现了一种新型玄武岩。
报道称,一年后,中国航天器绕月球飞行,对执行一项未来月球任务的设备和技术进行了测试。
中国已表示,航天员登月的目标日期是2025年。
报道指出,中国也是第三个用自己的飞船将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2003年,中国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那之后曾将其他几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2016年,中国将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了33天,这是迄今为止中国进行的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中国的第六次载人航天发射。这两名航天员在太空的时间,让中国人的太空飞行时间纪录增加了一倍多。
据官方媒体报道,两名航天员在空间站进行了实验,测试了计算机、推进系统和生命保障系统。
据官方媒体报道,中国计划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探测器将搭载用于火星全球遥感的相机、探测火星土壤和水源的雷达,以及其他设备。
报道称,中国的计划还包括小行星探测、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
2016年,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这个被人称为“天眼”的望远镜坐落在贵州省,天文学家用它来测绘宇宙的形状,甚至还用它来探听外星生命的潜在迹象。
报道称,最近的其他进展包括发射世界上首颗量子通信卫星,量子通信通过光子传递信息,可保证提高通信的安全性。
5月21日5时2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新华社记者才扬摄
( 00:19:01)
Sina.cn(京ICP0000007)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载人航天次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