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科学家说新一轮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绝到来了

研究发现:海底火山或曾引发地球第5次生物大灭绝|海底火山|科学家|陨石_新浪新闻
研究发现:海底火山或曾引发地球第5次生物大灭绝
研究发现:海底火山或曾引发地球第5次生物大灭绝
  原标题:研究发现:海底火山或许曾引发地球第五次生物大灭绝
  参考消息网2月10日报道 美媒称,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争论6600万年前第五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是什么,那次大灭绝标志着白垩纪的结束。
  据美国石英财经网站2月8日文章,或许是因为巨大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坠落至如今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引发大量尘土进入大气层,遮住了太阳光,并使地球上大部分生物窒息而亡。也许是因为如今的印度德干暗色岩地区火山爆发,带来了大量烟尘流。
  文章称,刊登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新研究认为,或许一起事件引发了另一起事件,并导致大批海底火山喷发。
  科学家们对比了希克苏鲁伯陨石撞击引发的一些事件和海底地形图,认为数千英里海脊海底火山喷发或许释放了地壳内部大量岩浆。这是因为陨石撞击会产生地震波,使地球构造板块破裂摩擦,包括水下板块。研究指出,释放出的大量岩浆以及大量玄武岩和火山气体足以让海脊周边所有生命窒息而死。
  文章称,研究把墨西哥撞击与印度火山喷发联系了起来,它指出:“如果希克苏鲁伯陨石加剧了海脊火山喷发,那么可以说德干暗色岩火山喷发也因此加剧。”
  总之,不论地上还是海下,环境受到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科学家判断,不论这起再难的原因是什么,都消灭了这个星球上多达四分之三的动物和植物。
责任编辑:张建利
新媒体实验室
Copyright (C)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科学家推测地球生物第六次大灭绝的场景,如今人们正走在这条路上
霍金无疑是21世纪杰出的科学家,他来自于浩瀚星辰,如今也归于星辰。在很多科学家看来,霍金并没有离开我们,他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开启了他的星辰之旅。
霍金曾提出许多科学理论,其中与我们关系较为密切的是他所提出的地球未来命运论。他提到,人类将十分可能在200年后搬离地球,因为那时的地球将发生巨变,将变得不再适合人类居住。同时,霍金表明,200年后地球可能会迎来新一轮生态大灭绝。
霍金是一位十分睿智的学者,不管是对于黑洞的分析还是对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解读,都是较为透彻也较为深入的。他所提出的关于预测地球未来命运的言论亦得到了很多科学家的赞同。
目前,地球已经稍显生物大灭绝的特征。很多科学家纷纷认为,地球未来真的可能会发生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对此,科学家给人类提出了一系列警告。同时,科学家表示,若未来真的发生了生物大灭绝,科学家认为主要包括从四个方面展开。
生物大灭绝开始初期,最先受到伤害的是鸟类。生态环境的变化使得鸟类不得不进行大规模迁徙,而迁徙本身就是一件较为危险的事情,其中会发生的意外情况无人能够预料到,有很多鸟群都会因为迁徙途中的意外事件而丧命。
然后是哺乳动物,通过数据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前一百年左右,地球上哺乳动物的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而近几十年来,哺乳动物的数量一直都在减少,甚至在某些年份出现了锐减的情况。
由此可见,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在不断降低。同时,哺乳动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在逐渐减弱。
接着便轮到了昆虫和两栖动物,由于昆虫和两栖动物位于食物链中较为底端的位置,因此在生物大灭绝大爆发之初,暂且不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因为天敌的灭绝,其种群数量在短时间内疾速上升。
但一段时间过后,在外部环境以及种群内部斗争的双重作用下,昆虫与两栖动物的数量也会逐渐趋于平稳。最终,它们亦难逃灭亡的命运。
最后是多样性植物,植物对外界的抵抗能力相对动物而言要好很多,因此植物能够留存到最后。但随着动物大范围灭绝,动物的尸体遍地都是,这影响土地的吸收与分解,进而会影响植物的生存。
动植物大范围死亡,对于人类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失去了动物,我们便失去了日常所需要的供能物质。
而失去了植物则意味着我们失去了“空气净化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以此来维持大气层下气体含量的平衡。没有了植物,我们周围的空气环境将会变得十分混浊,我们会因为周围污浊的空气而感到呼吸困难,严重时甚至会濒临死亡。
因此,在地球步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之后,人类也会伴随着周围环境的不断恶化而逐渐走向灭亡,除非人类在环境彻底恶化之前成功另一宜居星球。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微信公众号puxiansgeng
搜狐号看点
今日搜狐热点热点:&&&&
中国科学家发现生物大灭绝真相 成果登《科学》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沈树忠研究员
在二叠纪大灭绝后消失的大雨羊齿类化石
  在生物演化的“长河”中,曾经出现过一次“大灭绝”事件,几乎造成了地球生物界回到原始状态,这就是著名的“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次大灭绝?这些“谜底”不久前终于被揭开。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沈树忠研究员及其团队,研究发现“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真相。这一成果,已于近期被刊登在国际上著名的自然科学综合期刊,美国的《科学》杂志上。
  陈孝政 朱姝
  大灭绝的几点新发现
  开始时间 化石研究首次将时间精确至2.5228亿年前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就开始着手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研究,带头领导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是已故古生物专家金玉玕,接着好几位研究人员也相继加入,沈树忠就是其中之一,他对二叠纪末大灭绝的研究已经十几年了。
  化石是生命演化最“忠实”的记录者,想要“还原”二叠纪大灭绝,就要找到足够的化石。为此,沈树忠和他的研究团队在浙江煤山、西藏及其周边地区20余条地质剖面开展研究。这些剖面既有海洋环境,也有陆地环境,甚至还有海陆过渡的环境。
  细致全面的工作也给专家们带来了他们想要的:他们在浙江煤山发现了高分辨率的牙形化石带。这种化石带的化石长短不一,但都是相似的长方形,它们也是古生物学上用来作为划分古生界和中生界的标准化石。研究人员还在四川的剖面上找到了火山灰的痕迹。“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灰,沉积下来之后是可以保存的。而火山灰里的锆石等成分可以用来测定火山喷发的时间,精度也很高。”沈树忠说。
  此外,化石中碳同位素的变化也为大家带来了“好消息”。生物的多样性与二氧化碳等指标有密切关系,研究发现当时地球的碳同位素在两万年内出现千分之五的变化。在种种“证据”面前,“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发生的时间终于得以首次确定2.5228亿年前。
  形成原因 不是“天外来客” 是岩浆、火山、气候共同作用
  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原因,长期以来一直是争论的热点。2000年,金玉玕院士等人在《科学》上发表了论文,认为是瞬间事件导致了生物的灭绝,因为二叠纪末期发生的生物灭绝速度太快了。所以有美、日等科学家推断当时有一颗小行星或者彗星猛烈地撞击了地球,其造成的强烈震波瞬间杀死了上千平方公里内的所有生物&&如同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一样。当时,这种观点一度风靡一时,受到媒体和民众的普遍关注。但随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真正的“凶手”逐渐浮出水面。
  “我们在大灭绝地层层位,发现了当时的树木大都经过燃烧,证明天气非常干燥,森林遭受大面积野火吞噬。”沈树忠说,正是这些绵延不绝的野火,给位于赤道地区的以大雨羊齿为代表的热带雨林带来灾难。森林的破坏又使得地表风化加剧,地表土壤系统快速崩溃。
  那么海洋生物又是如何灭绝的呢?“之前我们说的碳同位素突然大幅度变化,说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也出现剧烈变化,给生物多样性带来灭顶之灾。”沈树忠帮助记者“还原”了当时的环境:地下岩浆在经过长期的“平稳”之后,突然迎来了“活跃期”,大规模的活动造成了地表甲烷释放以及火山喷发,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快速增加。“天气越来越热,海底缺氧严重,海洋生物们也没能逃过这次劫难。”
  更让人惊奇的是,通过化石研究比对发现,大灭绝速度非常快。“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大家都认为灭绝应该是1000万年完成的,但我们认为这一切不会超过20万年。”沈树忠告诉记者,而且海洋和陆地生物灭绝是同时的,和之前普遍认为的海洋生物灭绝快于陆地生物的理论不同。
  存活生物 “肥胖版”豆芽、毛发叶子银杏在灾难中成功“逃生”
  二叠纪大灭绝给世界带来的破坏是灾难性的,造成了95%海洋生物和75%陆地生物物种灭绝,并让地球进入了一个长达五百万年以上的生命“萧条”期。但即便环境再险恶,仍有少数陆地和海洋物种成功活了下来。“这些物种都是抗压能力强、忍耐度很高的。”沈树忠说。
  “比如海豆芽,就是成功活下来的海洋生物。”沈树忠打开一张图,从外形上看,它更像是“肥胖版”的豆芽。沈树忠告诉记者,它的“大名”叫舌形贝,是世界上已发现生物中历史最长的腕足类海洋生物,生活在温带和热带海域。
  而存活下来的陆地生物要比海洋生物多一些,该所古植物学家王军研究员告诉记者,包括蕨类、石松类、有节类、银杏类、松柏类延续了下来。“这些延续下来的是以大类划分的,但每个大类只有几个种成功活下来。”比如说古银杏。据王军介绍,那个时候的银杏和现在的完全不同,“早期的树叶分叉很多,而且叶子和毛发的样子差不多。”
  “虽然二叠纪末大灭绝破坏性巨大,但是也留下来巨大的生态空间。”沈树忠说,这也为接下来的三叠纪的陆地、海洋生物,甚至为很快出现的地球霸主恐龙提供了生态发展的“机遇”。
  “这次的成果并不是关于二叠纪大灭绝研究的终结,”沈树忠说,未来和大灭绝事件相关、相近的生物事件依然是他们关注的焦点。
(责任编辑:UN602)
搜狐视频新闻&&&& |
11-09-26·
11-08-25·
11-03-01·
11-01-24·
11-01-24·
10-04-12·
10-01-05·
09-12-15·
09-12-11·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竟然是孩子的妈……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
高清影视剧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
数字之道:
搜狐论座:
慢画慢活:
搜狐侃事:
这样逛街图什么呢……
近期热点关注科学家称,下一轮大灭绝到来或导致大型动物灭绝,而且短期内无法恢复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腾讯科学(过客/编译):一项针对鱼类化石的最新研究表明,当大型脊椎动物灭绝时,进化演变不会很快就出现取代它们的物种。研究人员在分析了生活在大约3.5亿年以前的鱼类化石之后,推断一场名为Hangenberg的大灭绝事件曾导致大型物种灭绝,而小型物种得以存活。
宾夕法尼亚大学一位环境科学家Lauren Sallan声称:“体型较小的鱼类拥有独特的优势,它们比大型物种繁殖的更多、更快。大灭绝的最终结果是海洋中的大多数鲨鱼都不足一米,而且大多数鱼类和四足动物都不足10厘米。它们就是现代物种的祖先,当然也包括人类。”
古生物学家长期以来一直对动物进化过程中的体型变化争论不休。其中一种理论——柯普法则称,一个物种为了躲避捕食和成为更强大的捕食者,趋向于向更大的体型进化。也有理论称,在同等条件下,动物会在氧气增多或者气候变冷的情况下体型变大。还有一种名为小型化效应的观点认为,在大灭绝之后,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种向小型化发展的短暂趋势。
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我们正处于第六次大灭绝的边缘。今年夏天科学家们公布的一份报告表明,这次大灭绝人类负有主要责任。但是这些科学家同时也宣称,积极的保护措施或许能延缓大灭绝的到来。比如说座头鲸最近就被从濒危物种名单中去除了。
来自斯坦福、普林斯顿和伯克利的科学家团队称:“这需要快速而且巨大的努力来保护已经濒危的物种,并且减轻它们群体的压力,尤其是栖息地的减少、过度开采和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
这项最新研究提出,如果此次大灭绝真的让地球上体型最大的动物灭绝,短期内不会有动物取代它们的位置。Sallan称:“无论是什么消灭了大型鱼类或者导致生态系统不稳定,这些变动将改变自然选择,因此体型较小而且繁殖更快的鱼类很可能存活下来,而且真的需要很长的时间才会有体型更大的鱼类出现。”地球步入新一轮“大灭绝时期”?_蝌蚪五线谱_知道日报_百度知道
地球步入新一轮“大灭绝时期”?
据BBC中文网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伯克利大学研究人员参与的一项研究显示,地球上脊椎动物灭绝率正迅急加速,目前已经达到正常水平的114倍。这一研究结果与另一所美国名校杜克大学研究人员去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的内容几乎一致。研究主笔之一杰拉尔多·切巴洛斯(Gerardo Ceballos)说:“我们正进入(地球生命)第六次大灭绝时期。”据介绍,距今最近的一次大灭绝事件发生在约6500万年前,当时统治地球表面2亿多年的恐龙和其他大量动植物可能因一次陨星撞击地球事件而灭绝。切巴洛斯还表示,如果无法避免最新一轮大灭绝,那么新的物种和生命需要数百万年时间才能重新出现在地球各地。脊椎动物灭绝率已超正常水平100倍参与研究的科学家们通过化石分析,对比了地球历史上脊椎动物灭绝率。结果发现,目前地球上脊椎动物的灭绝率已经超过正常地质时间段水平的100倍,达到以往大灭绝时期的水平。研究报告称,自从1900年起,地球上脊椎动物灭绝数量已经超过400物种;而在正常情况下,400物种灭绝一般需要一万年以上的时间。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学进步》(Science Advances)期刊。研究认为,导致新一轮大灭绝的原因可能是气候变化、污染和地表植被破坏。这些原因产生的生态连锁效应最终会影响到人类和很多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链断裂:比如说蜜蜂传授花粉有可能在三代人时间里完全消失。斯坦福大学教授保罗·厄尔里克(Paul Ehrlich)说:“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物种比比皆是;人类正在自戕自残支撑我们生态的基础。”自然保护国际联盟(IUCN)表示,每年都有约50种动物加入濒临灭绝的行列,约41%的现有两栖动物和25%的哺乳动物都已经成为濒危物种。另据自然保护国际联盟举例称,狐猴就属于在未来数年内行将灭绝的物种之一。目前,全球94%的狐猴均已经属于濒危,而其中20%已经行将灭绝。科学家们说,避免物种大灭绝需要人类采取紧急行动保护生态链,防止地球生态链的生物多样性遭到毁灭性损坏。大灭绝已多次发生所谓大灭绝或生物集群灭绝指的是在相对短暂的地质时段中,在一个以上并且较大的地理区域内,生物数量和种类急剧下降的事件。据科学家推测,自地球诞生以来,曾经出现过的生物98%均已灭绝。造成大灭绝的原因很多,如地外星体撞击地球、火山活动、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大气含氧量变化等等,但目前仍未有完全定论。每次大灭绝事件,都能在相对短期内造成八成至九成以上的物种灭绝。科学家推测在太古宙与元古宙应也有过大灭绝事件,但那时以菌藻为主,缺乏化石记录。在显生宙,根据化石记录,地球上曾发生过至少20次明显的生物灭绝事件,其中有5次大的集群灭绝事件,即奥陶纪末期(4.5-4.4亿年前)、泥盆纪末期(3.75-3.6亿年前)、二叠纪末期(2.51亿年前)、三叠纪末期(2亿年前)和白垩纪末期(6500万年前)的生物大绝灭。科学家解释说,白垩纪-第三纪的恐龙灭绝可能受到公众关注度最高。二叠纪生物绝灭事件却是规模最大、涉及生物类群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via 凤凰资讯)
未经百度知道日报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百度知道日报上所发布的内容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凡侵犯百度知道日报知识产权的,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申请授权及商业合作请及时联系
文章出处:百度知道日报()
原始链接:
为您推荐:
热门作者推荐
创刊于1997年,以爱因斯坦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为办刊宗旨。
中国科协主办,提供科学、权威、准确的科普信息内容和生活资讯,让科技知识在网上
自然科学、奇趣百科、人类文明、仰观群星璀璨、俯察自然传奇、传递宇宙科学之美!
地球没有新奇科学,全部都在火星一号。
北京市政府投资建设,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承建的大型公益性科普门户网站。
中国科学院网络科普门户,分享前沿、有趣又有料的科学知识。
合作及供稿请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叠纪大灭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