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级有初中三全年的文言文文

小学是从几年级开始学习文言文阅读的?
问题描述:
小学是从几年级开始学习文言文阅读的?
问题解答:
六年级 下学期 再问: 每个地方不一样,还是统一的呢? 再答: 六年级 上学期好像也有
我来回答:
剩余:2000字
现在小学已经没有自然课了,三年级开始学习科学.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有一点关系,可关系也不大.要想学初中物理直接看就行,不用从小学开始的.
第二小队多,多1/42
六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一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 )(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
文言文其实不是很难啊 建议去买一本《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网购的话也不贵,裏面有你需要的知识和技巧,没空的时候要翻一翻啊,现在考试文言文的分值应该很重把,我记得我当年高考的时候文言文的分数占了将近十分,如果能把这些分数都拿到手,那真是太棒了.文言文一定要学好,重在语感,晨读的时候就可以背背,对作文的发挥也是会有帮助的.
一、读拼音写汉字. 二、解释句中下划线的字.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 ) 2.其人弗能应也.( )( ) 3.郑人置履.( )( ) 4.宁信度,无自信也.( )( )三、说说句子的意思.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至之市而忘操之. 4.何不试之以足?四、在生活中你
其实初一考察文言文的字词一定是你在课堂上学过的,不会考课外的,而且考的都是实词,不会考虚词,只要课内的能够掌握,课外的几乎就是差不多了.
这个还真不见得,小学生学文言文的好处还是挺多的:1.这时候是语言高发期,文言文接受快背诵快,有韵律感,加上老师讲解,会提高兴趣,同时可以积累成语,扩大识字量;2.目前已经有很多小孩在国学启蒙,大概4-5岁的时候,主要学的是声律、千字文、弟子规之类的.如果到四五年级学的是篇章的,孩子会比较吃力;3.对以后的作文有很大帮助
发你邮箱了,pdf格式的!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 眼 无 声 惜 细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
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
1提纲:一、夏雨母亲利用赏识观点教育,转变对孩子的态度.二、孩子对母亲的方法不太理解,母亲没有责备自己 ,不断鼓励使自己有了信心.(孩子惊讶:母亲没有责备.)三、母亲对孩子最后的变化感觉很吃惊.(母亲的惊讶).2提纲:一、农夫的驴掉进井里,想将其救上来,却无计可施.二、农夫放弃驴,将井填起来,不想让别的驴子也掉到井里.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
这学期,我们开展了“轻叩诗歌大门——与诗同行”的活动.在这一次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中,我们广泛地阅读了诗歌,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而且还深深地感受到祖国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丽与感情,了解诗歌的内涵,真是受益匪浅.我们也学会了许多阅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技巧.例如:我们在读诗的时候,知道了去联系生活实际读、不同的
因为:817+923=337391所以:参加数学兴趣小组学习的学生一定是391的倍数,又因总人数是780人,391×2=782(人)所以:参加数学兴趣小组学习的学生一定是391人,780-391=389(人)答:该校没有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学生有389人.
五年级古诗文背诵篇目1、渔歌子(张志和) 2、池上(白居易) 3、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4、乡村四月(翁 卷) 西塞山前白鹭飞, 小娃撑小艇, 梅子金黄杏子肥, 绿遍山原白满川, 桃花流水鳜鱼肥. 偷采白莲回. 麦花雪白菜花稀. 子规声里雨如烟. 青箬笠,绿蓑衣, 不解藏踪迹, 日长篱落无人过, 乡村四月闲人少, 斜
其实小孩子学英语还是就是背 比较重要, 就像他刚开始学中国字 中国话似的 学习语言就是先遵循念 书写 记忆 有语言环境就ok了 再问: 我英语也不是很好,那语言环境怎么能造就呢? 再答: 多在家放放光盘什么的 ,找些适合小孩子看的外国片子 简单易懂的那种 有个训龙什么动画人物 里面就都是简单的用语 五年级的英语还是很简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 上午6:30起床,朗读语文20分钟6:30起床,朗读语文20分钟6:30起床,朗读语文20分钟6:30起床,朗读语文20分钟6:30起床,朗读语文20分钟8:00起床、洗梳吃餐8:00起床、洗梳吃早餐6:50刷牙洗脸换、衣服、梳头6:50刷牙洗脸换、衣服、梳头6:50刷牙洗脸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几年级学文言文_中华文本库
小学生怎样学文言文_六年级语文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最近,看到、听到多位...可以先读其他几篇后,再来读梁启超这篇。 1.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 尝与诸...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_三年级语文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一、 《论语》十一则 1、【原文】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
小学六年级下册文言文及古诗词_六年级语文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人教版小学...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是使 学生初步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同时认识到知识无穷,学无...
1《文言文两则》优秀课件 - yì 学弈 想一想,我们学过哪几则文言文? 古人写的文章,我们叫做文言文,也叫古 文。文言文是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 以先秦...
古文| 五年级|小学五年级古文_五年级语文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一些常用的...一人虽听之, 一 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 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一至六年级古诗词及古文汇总 【一年级上册】 1、《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三年级上册】 1、《小儿垂钓》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
小学生(低年级)古文积累 -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 梅,孔指以示儿曰:“此...
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七文言文知识归纳习题课件新人教版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七文言...
一至六年级古诗词及古文汇总 【一年级上册】 1、《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2、《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
小学五六年级文言文 - 熟练掌握小学课内四篇文言文。在复习这些文言文时,需注意背诵课文下的字词解释, 并开口读文言文,以培养自己的语感,完成“划分节奏”的...六年级文言文练习题
六年级文言文练习题
【www.ruiwen.com - 文言文】
  一、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解释字义。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④子何恃而往__________  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2分)  _  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二.1.①边境。②到。③难道。④凭借  2.人们确立志向,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境上的和尚吗?  3.对比,立志。  三.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1.解释字义。  (1)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居:  (2)如入鲍鱼之肆肆:  2.文中的“鲍鱼之肆”比喻怎样的环境?  3.根据文意,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  近朱者赤,  4.对这个成语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居:一起店铺  2.比喻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3.近墨者黑4.(言之成理即可)  四.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1.翻译下列句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2.这则短文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谈谈你的感受。  四.1.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2(略)  五.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解释字义。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②臣安敢戏其君  ③孰与昧行乎④何不炳烛乎  2.翻译下列句子。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五.1.①向②戏弄③昏暗④点燃2.(1)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2)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3.一个人要有活到才老学到老的精神。  六.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字义。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③资给以书④遂成大学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  六.1.①到,此指照射过来②报酬③把④就  2.①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让邻居家的光亮照过来,拿着书映着灯光来读书。②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3.凿壁借光,凿开墙壁,借邻居的灯光来读书,现在这个成语形容勤学苦练。  4.①学习要主动——匡衡凿壁借光,主动创造条件来学习,其好学的精神值得学习。  ②学习要刻苦——虽然家庭贫穷,可是,他不畏艰苦的环境,并且能以“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方式“得主人书遍读之”,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七.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1.解释字义。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②非然也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  3.翻译:①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  译文: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七.1.①教诲,教导②这样③引,拉④一起2.C3.①只听弈秋的教导。②能说(难道)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4..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八.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字义。  (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为:  (2)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说:  (3)好一一听之,处士逃好:  2.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的大意:  3.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4.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  八.1.(1)替给(2)通“悦”,愉快高兴(3)喜欢喜爱  2.滥竽充数3.管理混乱,职责不明;领导昏庸,优劣不辨。4.(略)  九.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解释字义。  (1)天帝使我长百兽(2)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  (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4)兽见之皆走  2、翻译句子。  ①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②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③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不同含义。  〈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2〉故遂与之行()  〈3〉其不善者而改之()〈4〉曾子之妻之市()  〈5〉学而时习之() 〈6〉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它们都是用来比喻一类人。  5.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九.1.①做首领②认为③对的④逃跑2.①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②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③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3.①助词,无义 ②它,代狐狸③它,代缺点或错误④到⑤它,代学过的知识⑥的4.狐假虎威狗仗人势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人5.(从正反两面评价都可以)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还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十、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解释字意。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2)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  (3)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翻译句子。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上文的内容可用成语来概括。  4.“其人勿能应也”。当时,这位楚人的神态会是怎样的呢?请你用一个成语或者俗语来回答。  5.我们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耶很多。请你举出两个来。  (1)  (2)  (1)(2)  十.1.(1)卖(2)助词,无义(3)同时存在2.(1)我的矛很锋利,锋利得没有一样东西不能被刺穿的呀。(2)用您的矛来刺您的盾,会怎么样?3.自相矛盾4.瞠目结舌目瞪口呆5.(略)  十一.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字义。  (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2)因释其耒而守株  (3)冀复得兔(4)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翻译句子。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译文:  3.用一个成语概括这则寓言的大意:  4.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一类人?它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十一1.(1)逃跑,奔跑(2)放下(3)希望(4)被  2.兔子是不可能再得到了,可是自身却被宋国人耻笑。3.守株待兔4.既讽刺了懒汉思想,也批判了经验主义。这告诉我们,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的。  十二.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长――生长、发育的意思。揠――拔的意思。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  谓――告诉。予――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非徒――不仅只是。  1.解释字义。  (1)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2)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3)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4)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十二1.担忧劳累赶去放弃2.(1)天下不想帮助秧苗生长的人是很少的。(2)(这样做)不只是毫无益处的,还会害了秧苗啊。3.拔苗助长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4.(略)  十三.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祠——音词,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宗或先贤、烈士的地方。这里是祭祀的意思。舍人——部属,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卮——音之,古代饮酒用的器皿。固——固然,本来的意思。安——文言疑问词,怎么、怎样的意思。亡——不存在,这里是失去、得不到的意思。  1.解释字义。  (1)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2)我能为之足  (3)蛇固无足(4)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2.翻译文言句子。  (1)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请你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上文的大意:  4.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十三1.(1)将要(2)替、给(3)本来(4)失去、得不到  2.(1)几个人喝这杯酒不够,一个人喝这杯酒又有多。(2)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3.画蛇添足4.为人处世,不能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十分了不起,于是不顾客观实际,主观武断,否则,对人对事,总是有害的。多此一举,往往会让你失去很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十四、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吕氏春秋——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的宾客们合编的。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⒈解释字义。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2.翻译句子。  (1)是吾剑之所从坠。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类似于刻舟求剑这样的故事,请你举出两个事例来。  十四1.到它,代剑可是,但是2.(1)这是我们的剑坠下去的地方。(2)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的吗? 3.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4、(略)  十五、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  1.解释字义。  (1)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2)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3)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4)童子方欲弹黄雀  2.翻译下列句子。  (1)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2)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  3.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上文的大意:  4.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十五1.展开夺取(这里有“捕捉”的意思)抬(起)正  2.(1)螳螂正想吃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的后面,伸长脖子,正想啄食它呢。  (2)小孩子正想(拉开弹弓)去弹黄雀,却不知道前有深坑后有截断的树桩。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4.①为人处世,应该有长远的打算,不能鼠目寸光,只顾眼前的利益;②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去侵害别人的人,也往往被他人算计。  十六、杞人有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列子》杞人忧天)  1.解释字义。  (1)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2)因往晓之  (3)其人舍然大喜  2.翻译句子。  (1)奈何忧崩坠乎?  (2)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3.杞人忧天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哪一类人?这个成语的含义与哪一句俗语大致相同?  4.从探究的角度上看,你是如何评价这位 “忧天”的杞人的?  十六1.(1)通“无”,没有(2)告诉,使人明白(3)放心的样子2.(1)为什么要担忧天会迸裂、地会塌陷呢?(2)大地是由土块和石块组成的,它们充满着四方,没有一处地方是没有土块和石块的。3.讽刺的是生活中那种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没根据更没必要忧愁的人。它与俗语“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含义大致相同。4.(略)
本文来源: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小学几年级开始有文言文的?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本人现在是初中生,在我的六年小学生涯中,除了古诗没学过一篇文言文.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www.ruiwen.com - 文言文】
  七年级的学习生活即将过完,在即将到来的语文考试,同学们要掌握哪些文言文的原文和翻译呢?如何即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一)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二)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三)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虽有嘉肴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其此之谓乎!  【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饿就是这个道理。  河中石兽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xié)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  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zhì)坎穴中。如是再啮(niè),石又再转(zhuan)。转(zhuan)转(zhuan)不已,遂反溯(sù)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diān);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石兽,到底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就是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  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是疯狂的;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  人们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对于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本文来源:
瑞文网 ruiwen.com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三全年的文言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