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有孤丈冰,  枝梅缘且散。  尽绝沫再复,  晌时别易会。  似水年华。 求解一下

李四维诗词作品全集 | 镜里朱颜真易逝,生平青眼实无多
—— 长 安 诗 社 | 言志 ——
孤啸集 | 李四维诗词作品全集
何年策杖青山下,短笠相逢亦故人
&作者简介 &李四维,90年生,毕业于武汉大学国学班,毕业后在北京工作,为长安诗社创始人之一。曾参加电视节目《中华好诗词》、《中国诗词大会》,以此知名。
&作者自述 &自中华板荡,夷狄交侵,风骚之不振,由来久矣。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而九壤之间,歌诗为最。尧年纣世,莫不察焉。社稷清平,或随时以显附;国家昏乱,每应运而轻靡。自天宝以至于大历,俊秀并起,接踵长安。治乱兴衰,无不见乎辞藻。风人之道,堪称盛极。吾侪后起,际会今兹。九庙之事无闻,七尺之躯见在。外免干戈之患,内无冻馁之虞。得以纵翰墨,托比兴。夫学以相观而善,砺然后成。《学记》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余虽不敏,敢执一言,游走京华,缔盟同好。遂有北京大学北社、中山大学岭南诗词研习社、、复旦大学古诗词协会武汉大学春英诗社诸执事,群策共力,乃建鸡坛。更布告天下,广邀贤才。此来不较孰领龙头、孰为郐下。叩钟攻错,余所愿焉。名以“长安”者,盖追慕天宝大历之遗迹也。爰作序以记其事云。——李四维《长安诗社起社序》
良马卧荆薪,虺隤未绝尘。
他年遗骏骨,声价在涓人。
既识骅骝价,应知烈士心。
君须仗宝剑,不必费黄金。
的卢不妨主,俗主妨的卢。
天上神龙种,何当受指呼。
的卢逢弱主,岂肯降霜蹄。
如共刘玄德,一跃过檀溪。
姑苏二字口中悠,茶点评弹第几楼?
摇鼓唱名排果品,拦车问价打酥油。
买花公子应无恙,卖水先生或已休。
总怕重来伤旧梦,风情不似画间留。
竹枝词四首
郎住湖东翠叶湾,打渔来到放歌还。
侬家只在湖西住,莲子青青一水间。
春花打水唱船歌,夏倚鱼竿听雨荷。
他日秋风吹木叶,轻舟摇入洞庭波。
郎家不叹食无鱼,撒网撑篙水上居。
但恐青蓑对红袖,我犹莲子汝芙蕖。
卿如流水最多情,易起波纹复易平。
我是无言河畔木,年轮到死尚分明。
急雨摧心乱叩窗,壶觞不近病人床。
风过野岭连悲啸,雷走清霄掣冷光。
无用龙泉唯斫地,有情箫管久悬墙。
穷途试更由车马?天下英雄嘲阮郎。
急雨狂飙八面雷,云中疑是白龙来。
猖狂不效穷途哭,别样风流上啸台。
暗风摇烛曳红装,彩凤屏帷金兽香。
妾似琵琶斜入抱,凭君翻指弄宫商。
岁残心事共萧条,特向繁华觅寂寥。
客路回眸山隔雾,天涯戟指海扬潮。
何年朗日云间鹤,此夜寒风月下箫。
醉入竹林生又晚,无缘嵇阮更相邀。
长川不复旆飞扬,夜则繁星照大荒。
积雪寒仍坚废垒,鸣风疾欲裂高冈。
弓开决眦搜毛角,酒下穿肠握革囊。
天地断无戎马到,独燃烽火对苍茫。
盘龙镜里正儒冠,昨夜华堂蜡泪寒。
塞雁回时身尚客,江猿啼处梦偏安。
烟花休恨柳横浦,风雨定知人倚栏。
但有一年头未白,彩衣来与莫愁看。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
郢中词客更凝眸,巫峡迷蒙雨未收。
回首料将成永别,断肠终未悔来游。
台荒草树存孤庙,水叠烟涛擘二洲。
吊古深情酹江月,风波隐隐渡轻鸥。
对客戏作用郁达夫韵
廿载深居抱病身,餐和浑未失天真。
酒狂无害逢知己,笑疾多愁见世人。
家少诗书徒白屋,友皆冠盖满缁尘。
流花远放山溪水,敢学前贤称避秦?
故山几度径藤萝,狂稚相从事未磨。
镜里朱颜真易逝,生平青眼实无多。
悲欢语罢唯须酒,聚散人前尚可歌。
但养胸中浩然气,年华不用感蹉跎。
却厌终朝细雨频,入春风物未全新。
尚从残叶怜为客,聊向梅花问卜邻。
久搁尽干何逊笔,远游微湿葛洪巾。
何年策杖青山下,短笠相逢亦故人。
时乱甘贫贱,襟怀只自知。
抱关如有遇,刎颈未尝辞。
语重人多笑,行高众乃奇。
从来刀下鬼,不敢诉阴司。
问君何事尚淹留,匿怨相从我亦羞。
当路盖多鸡狗辈,为家自有凤鸾俦。
隋珠莫弃茫茫夜,赵璧堪归袅袅秋。
鸷鸟由来不群在,英雄且莫逐沉浮。
七古为韩冰兵器店作
老大志学文,年少慕学武。
观人鼓剑东门前,神气沉凝卧龙虎。
欺霜白发七尺身,修躯通臂能屈伸。
起若老猿升古木,落如石杵腾灰尘。
收剑更衣谢诸客,蘧蘧亦是寻常人。
令人想见荆高属,世间豪右何足陈。
古时剑客称豪旷,鼻息冲霄干将相。
置酒结交五陵东,探丸杀人渭桥上。
投命曾归细柳营,驱驰直入单于庭。
但向沙场报生死,何须史册论功名。
鲁北韩生负勇力,自幼习武颇有得。
又擅文章与吾交,挥毫跌宕写胸臆。
操营贱业桑梓间,门庭寥落人不识。
醉来拔剑舞中宵,意气欲动风云色。
君不见古人习得屠龙技,寂寞平生乏所以。
学书学剑今何时?散尽千金盖如此。
羡君乐道思修齐,箪食瓢饮不为耻。
江湖别岁有相逢,莫笑尔兄在泥滓。
一睹芳容万事轻,背人心意未分明。
花应解语偏无语,鸟为传情最有情。
帐额鸳鸯金绣作,枕头蝴蝶玉雕成。
如何去后重门闭,独数清宵细漏声。
神工描绘旧精灵,罗袜凌波下锦屏。
息国夫人生可拟,兰台公子梦难宁。
尊前欲问眉频蹙,陌上偷猜步暂停。
讵得薄衫相倚坐,露凉风细说双星。
酒渍鹑衣若染苔,猖披谁复抱琴来。
路穷泽畔休相问,家在江南未肯回。
长铗不期成锈铁,壮心已死着寒灰。
可怜醉里浑无梦,辜负飞花彻夜偎。
一篙春水会逢初,已就芳林欲卜居。
远害但须鸥作侣,离群何必雁传书。
婆娑句应风中柳,唉乃声摇月下蕖。
绝爱流连不知处,绕船花影出红鱼。
绿叶成阴那复望,偶闻消息自嗟伤。
金奁久恨铅无主,彩纸犹珍麝有香。
掩泪岂宜同阮籍,画眉唯恐异萧郎。
不堪却想吴宫里,催促西施早上妆。
曾谓春风指上生,罗襦缠袖试银筝。
三千粉黛形应绌,十五兰芝艺始成。
但恐青丝蒙雾色,仍怜白雪和箫声。
不知弹到阳关后,各向秦吴计日行。
拟往蓬莱觅旧容,多年仍易病心忪。
落花尽已为尘土,芳草何堪认泪踪。
客子南游春两度,大江东去浪千重。
顾望騑辔空犹豫,未必相逢若不逢。
子云门可挂罘罳,倜傥千秋更勿疑。
井水寂寥花落处,炉烟沉静日斜时。
道闻下士多应笑,志在高山又岂知。
独恨秦娥不相见,春来空作四愁诗。
黄梅四祖寺
前度容光尚少年,拜山伏殿礼金仙。
满庭白月金刚地,无限秋风般若天。
岂信普茶能悟道,每思斋饭欲逃禅。
重来恐即成长住,不为僧缘为佛缘。
岂是雄心欲唳天,由来野性厌林泉。
时人不敢亲鹰隼,惟解风中看纸鸢。
莫向青云羡纸鸢,一时升降任人牵。
鲜衣粉面空摇曳,时过从教弃道边。
腹里诗书大雅音,手中竹笛作龙吟。
只因戏作琵琶句,惹得骚人说到今。
峨眉山洗象池遇群猴夺人食戏作
百险千难拄杖过,黄金殿里问须陀。
昔时龙象今何在?一到山门狙狯多。
名来利往日惶惶,璧在怀中枉自伤。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比人强。
岭上风云接太虚,羲和东驾复西徂。
承天气领二州尽,划地名由三代余。
丹字摩崖看宝座,碧松连嶂想华舆。
我来亦有仙郎笔,不写君王玉检书。
北社雅集赋寒夜读论语分韵得幽字
帷幄香薰夜正幽,镐京钟鼎眼中浮。
列朝谥显恩荣尽,至圣功高日月俦。
木铎仍堪振诸夏,匏尊非必作东周。
剧怜数仞人难入,优孟纷纷说孔丘。
枉为新词倦倚楼,西风不作致书邮。
心难及处言何益,恨到深时梦也休。
一榻烟云猿鹤骨,九衢声色帝王州。
谁能问疾维摩诘,解缚从来未可求。
君家何在在长安。画檐三重十二栏。
网户朱缀刻方连。华堂文鼎盛熊蹯。
鲿鲨鲂鳢河之鲜。冰鉴清酒云雾寒。
中心惨淡不能餐。鸾歌瑶瑟若为欢。
佳人远处隔蓬山。相见弗易生哀叹。
天上明月白玉盘。水中磐石青班阑。
念尔日夜摧肺肝。
我昔在沪上,浮居无所依。
吟啸斗室中,虱虮生鹑衣。
交游多雅士,饮酒忘俗机。
寸心聊共剖,何在一身微。
千金散易尽,阳春和者稀。
一言不称意,掉头欲西归。
严冬远行路,风寒雪霏霏。
狼狈苦长叹,翻为贱者讥。
困顿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性慕鹰与隼,廖廓终高飞。
咏怀赠悦笛生辰
远游践文履,登临历山川。
白云动高兴,青鸟何翩翩。
鸿鹤下我侧,麋鹿游我前。
携手遗世虑,洗心念微言。
黄昏反椒堂,侍者张绮筵。
秋醴清如华,桂子香婉娈。
誓约意无极,歌诵发有端。
人生重相会,况复值少年。
今夕复何夕,及时须尽欢。
一番风,一番雨,零落纷纷不堪数。
沉自沉,浮自浮,东君消息草草收。
倚斜阳,吹长笛,此时愁杀天涯客。
无限路,意踟蹰,塞雁归时书到无?
春色无由动客怀,当时离别有余哀。
白兽栏杆红鲤水,人醉。萍波柳影燕低徊。
惯向芳丛拈小句,微雨。樱桃花散杏花开。
明月曾邀谁与共?如梦。一声清叹独登台。
昔日相逢春水面。我是垂杨,你是翩翩燕。
我爱烟花多散漫,你还王谢堂前见。
今日重来风露晚。我已无绵,你已飘摇倦。
堤上谁人吹玉管,犹堪共舞斜阳淡。
临江仙·火车
梦里颠摇身万里,醒来倦眼微斜。
点头含笑咂凉茶。
经由无属我,邂逅怎知他?
凄厉一声鸣笛止,抛人又在天涯。
回头怅怅送长车。
平生行旅惯,认此是侬家。
不是寒来促,庭院结霜华。不是西风塞外,羌笛冷龙沙。不是清波菱荇,纵有竹枝柏影,袅袅任横斜。不是三更雪,未见六晶花。■■不是泣,婵娟泪,满天涯。不是银河泻地,人世泛仙槎。不是河边织女,织就回文难寄,含恨撒轻纱。却是秋宵月,冷落醉人家。
蝶恋花·鹤
欲往蓬莱何处是?孤影长飞,不为林泉止。
笔削峰崖千仞峙,秋空如洗悬云翅。
傲唳高歌相彼此。白羽青衫,一对猖狂子。
愿汝竭生持逸志,人间到处藏弓矢。
蝶恋花·狼
禀性未能安旧穴。独走关山,远逐辽天月。
老去壮心弥激烈。引颃不觉成呜咽。
三九疾风翻朔雪。踏遍清荒,毛直皮如铁。
此夜碧睛光未灭。胡笳何必声悲切。
疏雨步清荒,天地茫茫。颓肩左右换行囊。
歌板洞箫随候鸟,未改秋装。
野火稼烟香,一片农庄。薄云初破见斜阳。
多谢主人留客驻,更有羊汤。
重逢乃记旧时歌。算来三载过。
风尘难免气消磨。相思偏更多。
攘皓腕,戏清波。笑声惊白鹅。
台城杨柳郁婆娑。客归其奈何。
点绛唇·梅园赠别
瑞雪停时,红梅初见纤纤蕊。
望来何似?玉女冰壶泪。
千里相辞,不久当重会。
思量是,妍姿娇态,绰约东风里。
点绛唇·与王悦笛登岳阳楼
远望烟波,君山没在苍茫里。
斜阳照水,一丈金鳞起。
楚客登楼,目若无余子。
平生意,慨然谁似?昔日纯阳醉。
鹧鸪天·中秋
叹息良宵正拮据,出无车马食无鱼。
才高上苑谁当荐,米贵长安弗易居。
穿巷陌,过阎闾。从来盛世有遗余。
必因星运逢华盖,卖卜人言不久除。
平生恨不逢卿早,豆蔻芳辰。一派天真。合著千金买比邻。
平生却恨逢卿早,眇眇孤身。荏苒风尘。无个珠楼贮玉人。
南风褪了春寒,蜻蜓轻落秋千架。六铢衣薄,两弯眉怃,小妆才罢。旧曲新声,桃根桃叶,清歌无价。念刘郎别后,鲜红片片,都流去、潇湘下。■■何日柔荑重把。尽沧桑、一时难话。可堪孤馆,漏声迢递,梦无凭借。三月江南,烟霾白屋,雨飘青瓦。最伤心莫遣,人间手笔,费丹青画。
水龙吟·秋词
潇潇暮雨停时,萧斋骤觉寒秋近。池塘院落,堆黄陨绿,都成新恨。桂子熏衣,菊花佐酒,客怀稍振。奈东风才思,南风情愫,断都向、西风尽。■■梦里乡关难认。怕归时,断肠千寸。朝昏暮醉,也应辜负,镜中青鬓。度月披云,年年塞雁,朅来曷忍。累江南佳丽,楼头空见,怨人无信。
水龙吟·咏丝袜
春城到处娉婷,矜标不向东君媚。浣纱溪畔,馆娃宫里,风流相类。玉裹桦烟,冰凝蜨粉,盈盈似水。是蔷薇化作、蒲桃酿就,氤氲定、撩人醉。■■休说凌波旧事。夺天工、古来无此。思量衹合、汉宫飞燕,玉环应愧。待得经年,宁教闲却,莫教轻委。问谁能若许、朝朝暮暮,念卿憔悴。
齐天乐·蝶宫
楼建于民国二十年,以形如蝶翼得名“蝶宫”,或亦称“东宫”、“月宫”。曾为女学生寝楼,今则荒弃已久,阁门空敞,朱漆无色,人传其为鬼屋焉
惯经门外枇杷树,年年叶凝新碧。拜月楼荒,凌波人去,寥落都无消息。轩窗向夕。怕别有幽魂,倚栏悲泣。旅梦天涯,可怜孤棹正相忆。■■今来欲问故事,但空梁暗牖,深闭秋色。风雨凄凄,鸡鸣不已,谁是旧家归客。苍苔坏壁。见涂紫描朱,湮漫难识。莫敢高吟,醉时援赋笔。
齐天乐·金陵记游
大江南抱金陵郡,相传旧来王气。雨浥荒台,烟笼古刹,老雀人前飞避。乌衣巷里。怕鹦鹉能言,忆中兴替。岂必登高,往还皆是断肠地。■■平生流泣能几?奈何临驿路,犹费凝睇。素手停杯,纤腰共伞,谁道别时容易。他年春事。任楚水燕山,一枝劳寄。万种情怀,彼时难自已。
念奴娇·晨鸟
故园侵晓,是何枝、一声先破沉静。初似呢喃儿女语,渐若梵宫仙磬。换羽移宫,鸣金嘎玉,高下遥相应。晨曦投地,野芳开遍幽径。■■长记宿饮归来,杖藤徐步,对此酲方醒。欲发清歌兼短笛,又恐西风不称。叹息浮生,已前萧瑟,以后踪难定。朱颜犹在,且留花下潜听。
问凌波一逝几时还,水天正微茫。御轻舟上溯,盘桓不去,绞断愁肠。但记临歧驻马,含泪献明珰。追忆三春事,恍惚存亡。■■此后鱼遐雁迥,奈悲欣陌路,晴雨殊方。愿终年尚得,强步访仙乡。掣儿童、膝前调笑,拄秋藤、相顾髪如霜。最难言,只应闲道,天气新凉。
小梅花·散伙饭漫兴赠创业诸兄弟
同壈坎,输肝胆,心非木石岂无感。
酒如渑,肉如陵,今宵磊磊落落玉山崩。
欲向何门趿珠履?青眼高歌望吾子。
宰肥牛,敝貂裘,不知我者谓我有何求。
城上草,风霜早,余亦辞家涉远道。
食无鱼,出无车,长铗未能归去更踌躇。
陇头流水声呜咽,此恨何干风与月。
隔山川,路漫漫,吾将揽衣不寐食忘餐。
作者 |李四维 编辑 |狒狒
长安诗社 | changanshishe
打 · 造 · 传 · 统 · 文 · 化 · 旗 · 舰
读者qq群:
06/17 01:00
孤啸集 | 李四维诗词作品全集
何年策杖青山下,短笠相逢亦故人
李四维,90年生,毕业于武汉大学国学班,毕业后在北京工作,为长安诗社创始人之一.曾参加电视节目&中华好诗词&.&中国诗词大会&,以此知名.
自中华板荡,夷狄交侵,风骚之不振,由来久矣.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而九壤之间,歌诗为最.尧年纣世,莫不察焉.社稷清平,或随时以显附:国家昏乱,每应运而轻靡.自天宝以至于大历,俊秀并起,接踵长安.治乱兴衰,无不见乎辞藻.风人之道,堪称盛
01/05 09:23
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 ( 17:44:02) 转载▼ 标签: 庄灿煌整理 分类: 文化巡礼
文天祥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蛩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1.此调为&念奴娇&之异称,因苏轼词&一尊还酹江月&而得名.又名&百字令
05/07 05:36
[关键词] 诗词名句,抒情,爱国忧民,感慨,老迈,赤诚忠心 [名句] 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 [出处] 宋·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蛩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译注] 镜中的你我已两鬓白发,只是我们的英雄之心不会改变. [说明] &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01/24 03:15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霜万点愁如海. --摄/冬霜 #旅行# #摄影# 查看原图向左向右更多图片存到手机
12/10 15:39
摄影:自然影像
09/15 09:56
首页 & 民国作家 & &朱自清& 内容介绍: 朱自清,(日--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作家.学者.民主战士.出生在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 日病逝,年仅50岁.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
04/03 18:30
90后诗词连展 自日起,诗刊子曰微信平台推出了[90后诗词联展],以专题的形式对近年来创作卓有成效.备受诗坛瞩目的90后诗词作者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展示,敬请关注! 90后诗词联展第一展厅参展诗人:王悦笛·李四维·范云飞·梁文艳·史欣灵. 李四维,1990年生,河南信阳人.2014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2014年1月,在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节目总决赛中摘得冠军.自幼好诗词,好交游,好饮酒,于艺苑杂类亦多所旁通. 李四维诗词选 马诗四首 良马卧荆薪,虺隤未绝尘. 他年遗骏骨,声价在
03/14 10:39
李叔同诗词歌全集
李叔同(),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祖籍浙江平湖.清光绪六年(1880)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1901年入南洋公学,受业于蔡元培.1905年东渡日本留学,与曾孝谷.欧阳予倩创办春柳剧社.1910年回国.日,于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1942年圆寂于泉州.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
03/13 10:53
李叔同诗词歌全集
李叔同(),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祖籍浙江平湖.清光绪六年(1880)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1901年入南洋公学,受业于蔡元培.1905年东渡日本留学,与曾孝谷.欧阳予倩创办春柳剧社.1910年回国.日,于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1942年圆寂于泉州.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评议篇 (082--131)
《菜根谭》注译
【三】评议篇
○八二、小中见大 大中见小
  物莫大于天地日月,而子美雲:“日月籠中鳥,乾坤水上萍。”事莫大于揖遜征誅,而康節雲:“唐虞揖遜三杯酒,湯武征誅一局棋。”人能以此胸襟眼界吞吐六合,上下千古,事來如漚生大海,事去如影滅長空,自經綸萬變而不動一塵矣。
  【译文】
  物体没有大过天空大地太阳月亮的,然而杜甫却说:“日月是笼中的鸟雀,天地是水上的浮萍。”事情没有大过迎揖逊让征伐诛灭的,然而邵雍却说:“唐虞谦让不过三杯酒,汤武交争只是一局棋”人们能够用这样的胸襟眼界容纳天地四方,古今久远年代,事情到来犹如沤泡产生在浩瀚的海洋,事情过去如同幻影湮灭在辽阔的天空,自然是经纬纲纶万般变化也不能移动一粒微尘了。
  【注解】
  子美:即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日月籠中鳥,乾坤水上萍:诗见杜甫《衡州送李大夫七丈勉赴广州》:“斧钺下青冥,楼船过洞庭。北风随爽气,南斗避文星。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萍。王孙丈人行,垂老见飘零。”大意为:李勉南行,节度广州,“斧钺下青冥,楼船过洞庭”两句极壮其威严浩荡,而“青冥”二字尤为峻洁,吾人之权力出于天赐,宜其浩浩荡荡,风行洞庭也。接以北风、南斗、爽气、文星,皆助其高兴而发其高格也,随、避二字涵蕴进退,得礼教之旨。此四句写他人。然则转到自己时,便有空前之感慨。日居月诸,我身多难,笼中之鸟今仍在笼中,固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也!庄子曰,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今既感吾人之境遇,忽又悟天地之广大似乎仍处在更大之包裹中。明此义,承乾坤一语,顺水推舟也,无非此理。然后引出不堪之原因,当此送别之时,你我皆已垂垂老矣,以此故,相送不能再见,使人悲伤。更进一步观之,则老年犹自飘零,一生大半在飘零中度过亦可推知矣!
  揖遜征誅:揖逊,犹揖让,宾主相见的礼仪。宋·叶适《外论一》:“自景德 元年与契丹盟,更六圣百二十年,聘使往来,天子亲与之揖逊於庭,未尝一日败盟约也。”迎揖,迎接时作揖为礼。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南人宾至不迎,相见捧手而不揖……北人迎送并至门,相见则揖,皆古之道也,吾善其迎揖。”逊让,亦作“逊攘”,犹谦让。《汉书·萧望之传》:“不奉法自修,踞慢不逊攘。”颜师古注:“攘,古让字。”征诛,讨伐。《荀子·乐论》:“故乐者,出所以征诛也,入所以揖让也。”征伐,讨伐。唐·邵谒《战城南》诗:“武皇重征伐,战士轻生死。”诛灭,屠戮除灭。《战国策·中山策》:“抚其恐惧,伐其憍慢,诛灭无道,以令诸侯,天下可定。”
  康節:即邵雍(),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谥康节。其先江北范阳人,幼随其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于苏门山百源之上,故又称百源先生。北宋哲学家,理学的代表人物之--,创立北宋象数先天之学。
  唐虞:唐尧与虞舜的并称。亦指尧与舜的时代,古人以为太平盛世。《论语·泰伯》:“唐虞之际,於斯为盛。”
  汤武: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易·革》:“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唐虞揖让三杯酒,汤武征诛一局棋:诗见邵雍《伊川击壤集卷之二十·首尾吟一百三十五首之一百一十五》:“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可叹时。只被人间多用诈,遂令天下尽生疑。唐虞(一云罇前)揖让三杯酒,汤武(一云坐上)征诛(一云交争)一局棋。小大不同而已矣,尧夫非是爱吟诗。”句意为:唐尧虞舜的谦让不过三杯酒,商汤周武的交争只是一局棋。由于道家圣人代表的老子,与儒家圣人代表的孔子等人,随处推崇以三代以上的圣帝明王的作标样,用来阐扬上古传统文化君道的精神,因此而有宋代大儒邵康节写出微言大义的名句:“唐虞揖让三杯酒,汤武征诛一局棋”的历史哲学。尧、舜都是内圣外王、出世而入世的得道明君,所以能在进退之间,互相揖让而禅位,杯酒言欢,坦率自然,绝无机诈之心。时代愈后,人心不古,到汤武革命,便用征诛手段,这便等于在棋盘之间的对弈,权谋策略,煞费心机,已与自然之道大相径庭了。明·李贽《杂说》曰:“尧夫云:‘唐虞揖让三杯酒,汤武征诛一局棋。’夫征诛揖让,何等也,而以一局觑之,至眇小矣!呜呼!今古豪杰大抵皆然,小中见大,大中见小。举一毛端,建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此自至理,非干戏论。”
  眼界:目力所及的范围。引申指见识的广度。唐·王维《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诗:“眼界今无染,心空安可迷。”
  吞吐:吞进和吐出,比喻出纳、隐现、聚散等变化。宋·范成大《望海亭赋》:“惊玉池之破碎,漾银盘而吞吐。”
  六合:天地及东南西北,整个宇宙的巨大空间。《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成玄英疏:“六合者,谓天地四方也。”天下;人世间。清·潘耒《赠杜于皇》诗:“男儿无家復无国,六合飘然一孤客。”
  上下千古:上下,犹言古今。《汉书·叙传下》:“篇章博举,通于上下。” 王先谦补注:“上下谓古今也。”千古,久远的年代。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睢水四》:“追芳昔娱,神游千古,故亦一时之盛事。”上下千古,即古今久远年代。
  沤:〈名〉水中浮泡。苏轼《九日黄楼作》:“去年重阳不可说,南城夜半千沤发。”沤泡,水泡。《随园诗话》卷一引元·胡天游诗:“巧悬沤泡住,危累弹丸佳。”
  经纶: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和编丝成绳,统称经纶。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见○三二【注解】。经纬,织物的纵线和横线。比喻条理、秩序。《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 孔颖达疏:“言礼之於天地,犹织之有经纬,得经纬相错乃成文,如天地得礼始成就。”纲纶,即纲常纶理。纲常,“三纲五常”的简称,封建时代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为三纲,仁、义、礼、智、信为五常。宋·周密《齐东野语·巴陵本末》:“古今有不可亡之理。理者何?纲常是也。”纶理,犹伦理。纶,通“伦”。事物的条细。《管子·幼官》:“定方用胜,定纶理胜,定死生胜,定成败胜。”
  一尘:一粒微尘。常喻事物的微小。南朝·宋·鲍照《野鹅赋》:“虽陋生於万物,若沙漠之一尘。”
○八三、好名伪善 避名善为
  君子好名,便起欺人之念;小人好名,猶懷畏人之心。故人而皆好名,則開詐善之門。使人而不好名,則絕為善之路。此譏好名者,當嚴責君子,不當過求于小人也。
  【译文】
  君子喜好名誉,就会引发欺骗他人的念头;小人喜好名誉,犹如介怀畏惧他人的心思。所以人人都喜好名誉,就会开启诈伪善良的门户。促使人们不喜好名誉,就能杜绝作为行善的道路。这样讥谏喜好名誉的人,应当严厉指责君子,不应当过分要求小人。
  【注解】
  好名:爱好名誉;追求虚名。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好色、好利、好名等心,固是私欲。”
  怀:〈动〉本义想念,怀念。《说文》:“怀,思念也。”心里存有,怀藏。《楚辞·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注:“在衣为怀,在手为握。”介怀,介意,指把不快或令人忧虑的事存于心中。《南史·张裕传》:“勿以西蜀介怀。”
  诈善:假装为善。汉·王充《论衡·答佞》:“观其阳以考其阴,察其内以揆其外,是故诈善设节者可知。”亦谓行诈以为善。《后汉书·张湛传》:“人或谓湛伪诈,湛闻而笑曰:‘我诚诈也。人皆诈恶,我独诈善,不亦可乎?’”
  讥:〈动〉本义旁敲侧击地批评。《说文》:“讥,诽也。”进谏,规劝。《广雅》:“讥,谏也。”讥谏,劝谏。《后汉书·崔琦传》:“管仲相齐,乐闻讥諫之言;萧何佐汉,乃设书过之吏。”
○八四、防绵里针 远刀头蜜
  大惡多從柔處伏,哲士須防綿里之針;深仇常自愛中來,達人宜遠刀頭之蜜。
  【译文】
  重大恶行多数从柔和地方伏击,贤哲人士必须防备绵帛里的刺针;深重仇恨常常自恩爱当中到来,通达的人应当远离刀头上的蜜汁。
  【注解】
  大恶:大恶行,大罪过。《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先君有共德,而君纳诸大恶,无乃不可乎?”
  哲士:哲人,贤明的人。贤哲,贤明睿智。见○七九【注解】
  绵里针:比喻外柔和而内尖刻。元·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折:“笑里刀剐皮割肉,绵里针剐髓挑觔。”绵帛,丝绵绢帛的总称。《后汉书·董卓传》:“河东太守王邑 奉献绵帛,悉赋公卿以下。”刺针,指尖细象针那样的东西。《山海经·西山经》“枳叶而无伤”晋·郭璞注:“枳,刺针也,能伤人,故名云。”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左传·昭公七年》:“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孔颖达疏:“谓知能通达之人。”晋·葛洪《抱朴子·行品》:“顺通塞而一情,任性命而不滞者,达人也。”
  刀头蜜:刀头上的蜜汁。成语“刀头舔蜜”,舔:用舌头接触东西或取东西。比喻利少害多。也指贪财好色,不顾性命。语本《佛说四十二章经》:“佛言财色之于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
○八五、持恒守一 葆真人品
  持身涉世,不可隨境而遷。須是大火流金而清風穆然,嚴霜殺物而和氣藹然,陰霾翳空而慧日朗然,洪濤倒海而坻柱屹然,方是宇宙內的真人品。
  【译文】
  把持身心涉足世事,不可以跟随环境变化而变迁。必须是强大火力熔化金属中保持清凉微风的和美而化养万物,严冽霜雪肃杀万物中坚持和蔼气度的和善而亲近自然,阴沉霾雾蔽翳天空中秉持智慧日光的明朗而豁然开朗,洪大波涛翻倒大海中守持岩坻柱石的稳固而巍然屹立,这才是天地间真正的为人品质。
  【注解】
  流金:谓高温熔化金属。多形容气候酷热。晋·陆机《演连珠》之四九:“臣闻理之所开,力所常达;数之所塞,威有必穷。是以烈火流金,不能焚景,沉寒凝海,不能结风。”
  清风穆然:清风,清微的风,清凉的风。唐·杜甫《四松》诗:“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穆然,和敬貌。《资治通鉴·晋元帝永昌元年》:“宫省穆然,必无虞也。”胡三省注:“穆然,和敬之意。”清风穆然,即“穆如清风”,指和美如清风化养万物。语本《诗经·大雅·烝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毛传:“清微之风,化养万物者也。”郑玄笺:“穆,如也。吉甫作此工歌之诵,其调和人之性如清风之养万物然。”
  严霜:凛冽的霜,浓霜。《楚辞·九辩》:“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严霜。”严冽,犹凛冽。鲁迅《书信集·致周作人》:“霜雪依然极严冽。”
  和气蔼然:和气,古人认为天地间阴气与阳气交合而成之气。万物由此“和气”而生。《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温和的气度。《礼记·祭义》:“有和气者必有愉色。”蔼然,温和、和善貌。宋·施彦执《北窗炙輠》卷上:“伯淳既见,和气蔼然见眉宇閒。”和气蔼然,即“和蔼可亲”,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语本明·李开先《贺邑令贺洪滨奖异序》:“迄今才八阅月,绝从生之文法,除苛细之科条,虽若凛不可犯,而实蔼然可亲。”
  阴霾:天气阴晦、昏暗。唐·柳宗元《梦归赋》:“白日邈其中出兮,阴霾披离以泮释。”阴沉,指天色阴暗,云层厚重。南朝·宋·鲍照《还都口号》:“阴沉烟塞合,萧瑟凉海空。”霾雾,尘雾。《后汉书·郎顗传》:“时气错逆,霾雾蔽日。”
  翳:〈动〉遮蔽,掩盖。《广雅》:“翳,障也。”蔽翳,遮蔽,隐蔽。南朝·宋·谢灵运《登永嘉绿嶂山》诗:“践夕奄昏曙,蔽翳皆周悉。”
  慧日朗然:慧日,佛教语,指普照一切的法慧、佛慧。《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荫法云於真际,则火宅晨凉;曜慧日於康衢,则重昏夜晓。”李善注引刘蚪曰:“菩萨圆浄,照均明两,故曰慧日。”朗然,光明貌。《隋书·天文志上》:“月盛之时,虽有重云蔽之,不见月体,而夕犹朗然,是月光犹从云中而照外也。”
  慧日朗然,即“豁然开朗”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语本晋·陶潜《桃花园记》:“极初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智慧日光明朗而豁然开朗。
  洪涛:大波浪。汉·张衡《西京赋》:“长风激於别隯,起洪涛而扬波。”
  坻柱屹然:坻,〈名〉水中的小洲或高地。《说文》:“坻,小渚也。”《尔雅》:“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小渚曰沚,小沚曰坻。”岩坻,崖岸。《文选·木华〈海赋〉》:“若乃巖坻之隈,沙石之嶔,毛翼产鷇,剖卵成禽。”李善注:“郭璞《上林赋》注曰:‘坻,岸也。’”柱,〈名〉本义屋柱。《说文》:“柱,楹也。”柱石,顶梁的柱子和垫柱的础石。唐·元稹《有鸟》诗之九:“大厦虽存柱石倾,暗囓栋梁成蠧木。”屹然,稳固挺立貌。唐·杜甫《赠司空王公思礼》诗:“短小精悍姿,屹然强寇敌。”坻柱屹然,即“中流砥柱”,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语本《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八六、爱知割舍 识力扫除
  愛是萬緣之根,當知割舍;識是眾欲之本,要力掃除。
  【译文】
  爱惠是万般缘分的根源,应当知道割爱舍弃;意识是众多欲望的本源,需要努力打扫清除。
  【注解】
  爱:〈名〉惠,仁爱。《韩非子》:“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爱惠,慈爱仁惠。南朝·陈·徐陵《陈武帝下州郡玺书》:“爱惠以抚孤贫,威刑以御彊猾。”
  割舍:丢开,舍弃。唐·张鷟《游仙窟》:“有同必异,自昔攸然;乐尽哀生,古来常事。愿娘子稍自割捨。”割爱,舍弃所爱。宋·黄庭坚《送夏君玉赴零陵主簿》诗:“青云已迷津,浊酒未割爱。”
  识:〈名〉见识,知识。苏轼《贾谊论》:“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思想或意识。南朝·宋·颜延年《五君咏》:“阮公虽沦迹,识密鉴亦洞。”意识,佛教语,佛教六识之一,即由意根所起之识,亦称法识。南朝·梁武帝《浄业赋序》:“除此二障,意识稍明,内外经书,读便解悟。”
  【注039】明o陈继儒《小窗幽记o卷三o集峭》同文。
○八七、不可矫俗 不可趋时
  作人要脫俗,不可存一矯俗之心;應世要隨時,不可起一趨時之念。
  【译文】
  做人行事要脱离庸俗,不可以留存一点矫正世俗的心念;应付世事要顺应时势,不可以起动一点趋附时势的念头。
  【注解】
  作人:语本《诗·大雅·棫朴》:“周王寿考,遐不作人。”孔颖达疏:“作人者,变旧造新之辞。”后因称任用和造就人才为“作人”。做人,指立身行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王敦)问温(指温峤)曰:‘皇太子作人何似?’温曰:‘小人无以测君子。’”
  脱俗:脱离庸俗,不沾染庸俗之气。见○五七【注解】
  矫俗:矫正世俗。唐·司空图《丁巳元日》诗:“自乏匡时略,非沽矫俗名。”谓故意违俗立异。清·昭槤《啸亭杂录·黄雅林》:“诗画仿郑板桥 ,有意矫俗,反使性灵汩没。”
  应世:应付世事。清·刘大櫆《吴锦怀墓志铭》:“(文采)童儿时,即早具应世之才,而祖父母尤爱怜之。”
  随时:顺应时势,切合时宜。《国语·越语下》:“夫圣人随时以行,是为守时。” 韦昭注:“随时:时行则行,时止则止。”
  趋时:亦作“趍时”,迎合潮流;迎合时尚。唐·白居易《陈中师除太常少卿制》:“不背俗以矫逸,不趍时以沽名。”趋附,趋承依附。晋·干宝《搜神记》卷一:“(孙策)因此激怒,言:‘我为不如吉耶?而先趋附之。’”时势,时代的趋势,当时的形势。《庄子·秋水》:“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紂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
  【注040】明o陈继儒《小窗幽记o卷十一o集法》同文。
○八八、不违求全 不逐非分
  寧有求全之毀,不可有過情之譽;寧有無妄之災,不可有非分之福。
  【译文】
  宁可有保全声誉的毁谤,不可以有超过常情的赞誉;宁可有平白无故的灾祸,不可以有不是本分的福气。
  【注解】
  求全之毁:毁:毁谤。一心想保全声誉,反而受到了毁谤。语本《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过情:超过实际情形。《孟子·离娄下》:“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孙奭疏:“虚声过实,君子耻之。”
  无妄之灾:无妄:意想不到的。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周易·无妄》:“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非分:不合本分,非本分应有。晋·葛洪《抱朴子·交际》:“市虚华之名於秉势之口,买非分之位於卖官之家。”
○八九、释回增美 转祸为福
  毀人者不美,而受人毀者遭一番訕謗便加一番修省,可釋回而增美;欺人者非福,而受人欺者遇一番橫逆便長一番器宇,可以轉禍而為福。
  【译文】
  毁谤他人的人不美善,但承受他人毁谤的人遭遇一番讥讪毁谤就增加一番修身反省,可以去除邪僻而增加美善;欺侮他人的人不是福,但承受他人欺侮的人遭遇一番横祸厄运就增长一番器识气宇,可以转变祸患而成为幸福。
  【注解】
  讪谤:讥讪毁谤。《关尹子·九药》:“不可以轻忽道己,不可以訕谤德己。”
  修省:修身反省。唐·薛用弱《集异记·凌华》:“謫官闤扉,伺其修省,既迷所履,太乖乃心。”
  释回:谓去除邪僻。唐·柳宗元《柳常侍行状》:“故处心积虑,博蹇之道,表于朝端;弼违释回,朴忠之诚,沃于帝念。”即“释回增美”,语本《礼记·礼器》:“礼,释回,增美质。”郑玄注:“释,犹去也;回,邪辟也;质,犹性也。”后以“释回增美”谓去除邪僻,增加美善。
  横逆:横流逆行。宋·苏舜钦《屯田郎荥阳郑公墓志》:“大中祥符 八年夏四月,暴雨十日不絶,山谼客水钟於河,河弗胜兼任,湓噎横逆,大决於凝阳。”犹横祸,厄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梅》:“睹子面,浊气尽消,横逆不足忧也。”
  器宇:度量,胸怀。唐·王勃《秋日饯别序》:“论其器宇,沧海添江汉之波。”器识,器量与见识。晋·陆机《荐贺循郭讷表》:“前蒸阳令郭訥风度简旷,器识朗拔,通济敏悟,才足干事。”气宇,胸襟,度量。南朝·梁·陶弘景《寻山志》:“於是散髮解带,盘旋巖上,心容旷朗,气宇调畅。”
  转祸为福:把祸患变为幸福,指把坏事变成好事。《战国策·燕策一》:“圣人之制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
○九○、梦幻泡影 如露如电
  夢里懸金佩玉,事事逼真,睡去雖真覺後假;閑中演偈談玄,言言酷似,說來雖是用時非。
  【译文】
  睡梦里悬挂金饰佩戴玉器,样样事情就像真的,睡梦里虽然真实觉醒后虚假;闲暇中讲演偈颂谈论玄理,句句言语极其相似,说起来虽然是用的时候不是。
  【注解】
  悬金佩玉:悬挂金饰佩戴玉器。宋·张元干《沁园春·梦与道人对歌》词:“任紆朱拖紫,围金珮玉,青钱流地,白璧如坻。”借喻升官发财。宋·陆游《立春前四日谢雪方拜天庆庭中雪复作》诗:“珮玉珊珊謁众真,竟烦一雪慰疲民。”
  演偈谈玄:讲演偈颂谈论玄理。偈,〈名〉佛经中的唱词。偈颂,梵语“偈佗”的又称。即佛经中的唱颂词。每句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以至多字不等,通常以四句为一偈。宋·苏辙《全禅师塔铭序》:“自是言语偈颂,发如涌泉,不学而得。”谈玄,谈论玄理。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王夷甫容貌整丽,妙於谈玄。”谈论宗教义理。唐·道宣《续高僧传·义解十一·灵润》:“加以性爱林泉,捐诸名利,弊衣麤(cū同“粗”)食,谈玄为本。”
○九一、福来不喜 祸到不忧
  天欲禍人,必先以微福驕之,所以福來不必喜,要看他會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禍儆之,所以禍來不必憂,要看他會救。
  【译文】
  上天欲要祸害人,必然先用微小福分骄纵他,所以福气到来不必欢喜,要看他会不会受用;上天欲要佑福人,必然先用微小灾祸儆戒他,所以灾祸到来不必忧虑,要看他会不会解救。
  【注解】
  骄:〈动〉轻视。《孟子·离娄下》:“骄其妻妾。”骄纵,骄傲放纵。《后汉书·袁绍传》:“麴义自恃有功,骄纵不轨,绍召杀之,而并其众。”
  儆:〈动〉本义警戒,戒备。《说文》:“儆,戒也。”儆戒,告诫人使注意改正缺点错误。《书·大禹谟》:“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
  【注041】明o陈继儒《小窗幽记o卷一o集醒》同文。缺二“所以”句。
○九二、荣辱共蒂 生死同根
  榮與辱共蒂,厭辱何須求榮;生與死同根,貪生不必畏死。
  【译文】
  荣耀与羞辱共一蒂,厌恶羞辱又何必追求荣耀;生存与死亡同一根,贪恋生存就不必畏惧死亡。
  【注解】
  共蒂:即“並蒂”,亦作“并蔕”,两朵花或两个果子共一蒂。唐·杜甫《进艇》诗:“俱飞蛺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蒂,〈名〉本义花、叶或瓜、果与枝茎连结的部分。
  贪生:过分眷恋生命,多含贬义。《韩非子·难言》:“言而近世,辞不悖逆,则见以为贪生而諛上。”贪生畏死,贪恋生存,害怕死亡。语本《汉书·文三王传》:“今立(刘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冬日迫促,贪生畏死,即诈僵仆阳病,徼幸得踰於须臾。”
○九三、大直若屈 存心净洁
  作人只是一味率真,蹤跡雖隱還顯;存心若有半毫未淨,事為雖公亦私。
  【译文】
  做人只是一直单纯地直率真诚,行踪形迹虽然隐蔽还是显露了;用心倘若存有半点的没有洁净,行事作为虽然公正也有点偏私。
  【注解】
  大直若屈: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亦作“大直若诎”。语本《后汉书荀淑传论》:“及后潜图董氏,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论》:“叔孙通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大直若詘,道固委蛇’,盖谓是乎?”
  一味:单纯;一直。见○七一【注解】
  率真:直率真诚。《儒林外史》第四回:“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佔人寸丝半粟的便宜。”
  踪迹:行踪。唐·牟融《赠欧阳詹》诗:“为客囊无季子金,半生踪跡任浮沉。”行动;行为。明·徐渭《女状元》第三出:“后来又有一箇光棍,叫做昌多心,説这箇小印记儿,入他罪不得,他既有这样踪跡,就好改做大的出首。”形迹,人的举动和神色。周而复《白求恩大夫》三:“从他身上看不出一点主任的形迹来,简直是一个勤快诚实的招呼员。”
  存心:专心,用心着意。元·柯丹邱《荆钗记·议亲》:“且自存心奉母,何须着意求官!”
  事为:作为,行为。见○○三【注解】
○九四、智小趣卑 不可谋谈
  鷯佔一枝,反笑鵬心奢侈;兔營三窟,轉嗤鶴壘高危。智小者不可以謀大,趣卑者不可與談高。信然矣!
  【译文】
  鹪鹩占用一根树枝,反而笑话大鹏用心奢华侈大;兔子营造三个洞窟,反转嗤笑堡垒高而危险。智慧低下的人不可用来谋划大事,趣味卑下的人不可与他言谈高论。确实如此了!
  【注解】
  鹩佔一枝:鹩,〈名〉《玉篇》:“鷦鷯,小鳥,在葦。”鹪鹩(jiāo liáo),鸟名,形小,体长约三寸,羽毛赤褐色,略有黑褐色斑点,尾羽短,略向上翘,以昆虫为主要食物,常取茅苇毛毳为巢,大如鸡卵,系以麻发,于一侧开孔出入,甚精巧,故俗称巧妇鸟,又名黄脰鸟、桃雀、桑飞等。佔,(zhàn)同“占”。鹩占一枝,即“鹪鹩一枝”,鹪鹩做窝,只占用一根树枝。比喻一个安身之处或一个工作位置。语本《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鹏:〈名〉本义大鹏。《说文》:“朋,神鸟也。朋,古文凤。鹏,亦古文凤。”大鹏,传说中的大鸟。《庄子·逍遥游》“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唐·成玄英疏:“大鹏既得适南溟,不可决然而起,所以举击两翅,动荡三千,踉蹌而行,方能离水。”
  奢侈:挥霍浪费,追求过分享受。唐·罗隐《秦中富人》诗:“粪土金玉珍,犹嫌未奢侈。”奢华,奢侈,豪华。《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我生来的是富家,从幼的喜奢华,财物撒漫贱如沙。”侈大,盛大;宏大。宋·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听其言,则侈大而可乐;责其效,则汗漫而无当,此皆好名之过深。”
  兔營三窟:三窟,三个洞穴。通常都说成狡兔三窟,出自战国时代孟尝君的故事,指战国时齐人冯谖为孟尝君收买薛地民心、使齐王重用孟尝君及为孟尝君立宗庙于薛之事,致使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战国策·齐策四》:“冯諼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復凿二窟。’”后以喻多种图安避祸的方法。兔营三窟,即“兔三窟”,“狡兔三窟”之省。比喻藏身的地方多,易于避祸。宋·苏轼《过岭》诗之一:“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
  鹤:〈名〉本义鹤科各种类鸟的统称,皆为大型涉禽。《广韵》:“鹤,似鹄长喙。”黄鹤,鸟名,即鹤。南朝·宋·汤惠休《杨花曲》之二:“江南相思引,多叹不成音。黄鹤西北去,衔我千里心。”
  智小谋大:指能力低下而谋划很大。语本《晋书·庾亮传论》:“智小谋大,昧经邦之远图;才高识寡,阙安国之长算。”
  信然:确实如此。《后汉书·段颎传》:“熲於道伪退,潜於还路设伏。虏以为信然,乃入追熲。”
○九五、留分侠气 保全真心
  貧賤驕人,雖涉虛驕,還有幾分俠氣;英雄欺世,縱似揮霍,全沒半點真心。
  【译文】
  贫贱敢于傲视他人,虽然涉嫌盲目自傲,还是要有几分侠义气概;英雄如果欺骗世人,纵然好似奔放洒脱,全然没有半点真切心意。
  【注解】
  骄人:傲视他人,向他人显示骄矜。明·文徵明《何元郎傲园》诗:“适意乾坤聊肆志,放言贫贱敢骄人。”
  虚骄:亦作“虚乔”,无相应的才能或力量而盲目地自傲。汉·刘向《列女传·齐相御妻》:“寧荣於义而贱,不虚骄以贵。”
  侠气:豪侠的气概,见义勇为的气概。宋·苏轼《答范祖禹》诗:“而今太守老且寒,侠气不洗儒生酸。”
  挥霍:奔放,洒脱。明·方孝孺《关王庙碑》:“是气也,得其灵奇盛著则为伟人。当其生乎时,挥霍宇宙,顿挫万类,叱电噫风,雄视乎举世,故发而为忠毅之业。”
○九六、莫贪钩饵 解脱笼囵
  糟糠不為彘肥,何事偏貪鉤下餌;錦綺豈因犧貴,誰人能解籠中圇。
  【译文】
  酒糟粃糠不是为了猪彘肥壮,为什么偏偏贪图钓钩下的诱饵;文锦纨绮岂能因为牺牲贵重,什么人能够解脱牢笼中的囫囵。
  【注解】
  糟糠:酒滓、谷皮等粗劣食物,贫者以之充饥。《荀子·荣辱》:“今使人生而未尝睹芻豢稻粱也,惟菽藿糟糠之为睹,则以至足为在此也。”酒糟,造酒剩下的渣滓。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酢法》:“酒糟酢法:春酒糟则釅,颐酒糟亦中用。”粃糠,瘪谷和米糠。喻琐碎、无用之物。《庄子·逍遥游》:“是其尘垢粃糠,犹将陶铸尧舜者也。”成玄英疏:“穀不熟为粃,穀皮曰糠,皆猥物也。”
  彘:〈名〉本义彘本指大猪,后泛指一般的猪。《说文》:“彘,豕也。后蹏废谓之彘。”《小尔雅》:“彘,猪也。”猪彘,指猪。《荀子·正论》:“今人或入其央瀆,窃其猪彘,则援剑戟而逐之。”
  何事:为何,何故。晋·左思《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
  锦绮:锦〈名〉本义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说文》:“锦,襄邑织文。”文锦,文彩斑烂的织锦。唐·柳宗元《答吴武陵〈非国语〉书》:“是犹用文锦覆陷阱也。”绮,〈名〉本义细绫、有花纹的丝织品。《说文》:“绮,文缯也。”纨绮,精美的丝织品。唐·韦元甫《木兰》诗:“易却紈綺裳,洗却铅粉妆。”
  牺:〈名〉本义做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说文》:“牺,宗庙之牲也。”牺牲,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周礼·地官·牧人》:“凡祭祀,共其牺牲。”郑玄注:“牺牲,毛羽完具也。”
  囵:即“囫囵”,含糊,糊涂。《朱子语类》卷三四:“道理也是一箇有条理底物事,不是囫圇一物,如老庄所谓恍惚者。” 一本作“鶻沦”。元·汤式《一枝花·自省》曲:“想思梦不觉,囫圇谜难猜。”
○九七、读书穷理 识趣为先
  琴書詩畫,達士以之養性靈,而庸夫徒賞其跡象;山川雲物,高人以之助學識,而俗子徒玩其光華。可見事物無定品,隨人識見以為高下。故讀書窮理,要以識趣為先。
  【译文】
  琴瑟书籍诗歌绘画,达理人士用它培养性情心灵,而平庸的人徒然欣赏它们的形迹现象;山岳河川云彩景物,高雅的人用它助长学问见识,而粗俗的人徒然把玩它们的光彩华美。可见事物没有一定的品味,它随着人们的识别见解用来作为高下区分。所以研读书籍穷究事理,要以识见志趣为先。
  【注解】
  琴书:琴和书籍,多为文人雅士清高生涯常伴之物。汉·刘歆《遂初赋》:“玩琴书以条畅兮,考性命之变态。”
  达士:明智达理之士,见识高超、不同于流俗的人。《后汉书·仲长统传》:“至人能变,达士拔俗。”
  性灵:内心世界,泛指精神、思想、情感等。唐·孟郊《怨别》诗:“沉忧损性灵,服药亦枯槁。”
  云物:云气、云彩。唐·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思飘云物外,律中鬼神惊。”景物,景色。宋·范成大《冬至日铜壶阁落成》诗:“故园云物知何似,试上东楼直北看。”
  高人:超人,不同凡俗。《商君书·更法》:“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於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惊於民。”蒋礼鸿锥指:“高人,过人也。”志行高尚的人。多指隐士、修道者。唐·李咸用《题刘处士居》诗:“干戈谩道因天意,渭水高人自钓鱼。”
  识见:见解,见识。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某人在涵养上用功,某人在识见上用功。”
  穷理:穷究事物之理。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二》:“为学之道,莫先於穷理;穷理之要,必在於读书。”
  识趣:识见志趣。宋·叶适《<黄子耕文集>序》:“不若刻二书巾山之上,使读之者识趣增长。”
○九八、不尚铅华 不落空寂
  姜女不尚鉛華,似疏梅之映淡月;禪師不落空寂,若碧沼之吐青蓮。
  【译文】
  美貌女子不崇尚梳妆打扮,好似稀疏梅花映衬着淡淡月光;禅宗师傅不坠落空洞枯寂,宛若碧澄池沼吐绽出青色莲花。
  【注解】
  铅华:用铅粉等物梳妆打扮。宋·陈造《田家谣》:“中妇輟闲事铅华,不比大妇能忧家。”
  淡月:不太明亮的月亮或月光。见○四七【注解】
  空寂:空虚寂寞,空洞枯寂。见○四八【注解】
  碧沼:碧,〈名〉本义青绿色的玉石。《说文》:“碧,石之青美者。”〈形〉青绿色。《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绿碧青丝绳。”碧澄,(水、天空)碧蓝而明净。沼,〈名〉本义水池,积水的洼地,上古时期,池和沼都表水池,塘在中古时期才表示水池。一说圆曰池,曲曰沼。《说文》:“沼,小池也。”池沼,池和沼。泛指池塘。晋·潘岳《闲居赋》:“池沼足以渔钓,舂税足以代耕。”
  吐:〈动〉本义东西从口腔中涌出。《说文》:“吐,写也。”长出,如:吐穗。开放,如:吐葩(开花)。吐绽,犹裂开。明·唐寅《川泼棹》词:“碧碧草沿堦,海榴半吐绽。”
  青莲:青色莲花,瓣长而广,青白分明。南朝·梁·江淹《莲花赋》:“发青莲於王宫,验奇花於陆地。” 胡之骥 注:“观音大士生於王宫,坐青莲花上。”
  【注042】明o陈继儒《小窗幽记o卷十二o集倩》同文。
  ○九九、须有雅量 勿过精明
  廉官多無後,以其太清也;痴人每多福,以其近厚也。故君子雖重廉介,不可無含垢納污之雅量。雖戒痴頑,亦不必有察淵洗垢之精明。
  【译文】
  清廉官吏大多没有后嗣,因为他过于清净了;痴拙的人每每多有福气,因为他近乎厚道了。所以君子虽然重视清廉耿介,不可以没有含忍垢辱容纳污蔑的高雅度量。虽然鉴戒痴拙顽劣,也不必具有明察渊鱼清洗污垢的精干聪明。
  【注解】
  无后:没有后嗣。《左传·成公八年》:“宣孟之忠而无后,为善者其惧矣。” 《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太清:本意天道,自然。《庄子·天运》:“行之以礼义,建之以太清。”成玄英疏:“太清,天道也。”引申指太古无为而治之时。《淮南子·本经训》:“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漠。”高诱注:“清,净也。太清无为之始者,谓三皇之时。”此处作字面解,过于清净。
  痴人:愚笨或平庸之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世有痴人,不识仁义,不知富贵,并由天命。”天真而与世无争的人。宋·陆游《冬至后一日书》诗:“痴人痴到底,更欲数期颐。”痴拙,愚笨。明·李贽《寄京友书》:“佛祖上仙所以孜孜学道……在世间顾目前者视之,似极痴拙。”
  廉介:清廉耿介。《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故人多爱之而不敬也”裴松之注引《辂别传》:“(輅)常谓:‘忠孝信义,人之根本,不可不厚;廉介细直,士之浮饰,不足为务也。’”
  含垢纳污:垢,耻辱;污,污蔑。容忍耻辱和污蔑。指气度大,能包容一切。语本《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垢辱,犹耻辱。晋·夏侯湛《抵疑》:“消磨灰烂,垢辱招秽。”
  雅量:见三国·魏·曹丕《典论·酒诲》:“汉荆州牧刘表好酒,为三爵,大曰伯雅,次曰中雅,小曰季雅。伯雅受七升,中雅受六升,季雅受五升。”后世因称人善饮为“雅量”。形容宏大的气度,亦指气度宏大。唐·杜甫《移居公安赠卫大郎钧》诗:“雅量涵高远,清襟照等夷。”
  痴顽:谓藏拙,不合流俗。宋·陆游《杂感》诗之二:“古言忍字似而非,独有痴顽二字奇。”愚蠢顽劣,愚蠢无知。有时亦用作谦词。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一》:“蝇最痴顽,无毒牙利嘴,而其搅人尤甚。”
  察渊洗垢:察渊,即“察渊鱼”,渊鱼,比喻隐秘之事。《旧唐书·武宗纪》:“接壤戎帅,屡奏阴谋,顾髫齔之所矜,岂渊鱼之是察。”古代谚语“察见渊鱼者不祥”,指明察太过,知道别人隐私者不祥。《列子·说符》:“周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知料隐匿者有殃。’”宋·刘克庄《鹊桥仙·乡守赵计院生日》词:“从今也莫察渊鱼,做到不忍欺田地。”洗垢,即“洗垢求瘢”垢,污垢;瘢,瘢痕。洗掉污垢来寻找瘢痕。比喻想尽办法挑剔别人的缺点。汉·赵壹《刺世疾邪赋》:“所好,则钻皮出其毛屑;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察渊洗垢,即明察渊鱼清洗污垢。
一○○、周密拘逼 疏狂性真
  密則神氣拘逼,疏則天真爛漫,此豈獨詩文之工拙從此分哉!吾見周密之人純用機巧,疏狂之士獨任性真,人心之生死亦於此判也。
  【译文】
  周密则精神气魄拘束逼迫,疏狂则心地单纯坦率自然,这难道只是诗歌文章的工巧拙劣从此分别吗!我见过周到细密的人纯粹应用技能才巧,疏放狂逸人士唯独任凭性情真率,人们心灵的生死也在这里可以判断了。
  【注解】
  拘逼:谓遭受逼迫。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广宣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逼之难。”
  天真烂漫:天真,指心地单纯,没有做作和虚伪;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形容儿童思想单纯、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语本宋·龚开《高马小儿图》:“此儿此马俱可怜,马方三齿儿未冠。天真烂漫好容仪,楚楚衣裳无不宜。”
  岂独:难道只是,何止。唐·杜甫《有感》诗之四:“终依古封建,岂独听簫韶?”
  工拙:犹言优劣。唐·黄滔《唐昭宗实录》:“明试殿庭,题目尽取於《典》《坟》,赋咏用观其工拙。”
  工巧,精致美妙。汉·王充《论衡·自纪》:“文不与前相似,安得名佳好,称工巧。”
  周密:周到细密。《荀子·儒效》:“其知虑多当矣,而未周密也。”杨倞注:“周密,谓尽善也。”
  技巧:指工艺、文艺、体育等方面精巧的技能。宋·王安石《吴长文新得颜公坏碑》诗:“但疑技巧有天得,不必勉强方通神。”才巧,才艺技巧。元·刘祁《归潜志》卷八:“(李屏山)于文甚细,説关键、宾主、抑扬,于诗颇麤,止论词气才巧。”
  疏狂:豪放,不受拘束。宋·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词:“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疏放,放纵,不受拘束。唐·杜甫《狂夫》诗:“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狂逸,狂放不羁。明·杨慎《词品·潘逍遥》:“潘閬字逍遥,其人狂逸不检,而诗句往往有出尘之语。”
  性真:性情真率。唐·陆龟蒙《添酒中六咏》序:“鹿门子示余《酒中十咏》,物古而词丽,旨高而性真,可谓穷天人之际矣。”指天真烂漫。明·张居正《应制题百子图》诗:“少小看头角,嬉游总性真。”
一○一、傲霜冲雅 欲益反损
  翠筱傲嚴霜,節縱孤高,無傷沖雅;紅蕖媚秋水,色雖艷麗,何損清修。
  【译文】
  翠绿筱竹傲然严冽寒霜,竹节纵然孤立高耸,没有伤害冲和淡雅;鲜红芙蕖媚悦秋天池水,色彩虽然鲜艳美丽,何必损害清纯修行。
  【注解】
  欲益反损:益,得益;损,损害。原想有所得益,结果反受损害,形容事与愿违。语本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动而见尤,欲益反损。”
  筱:〈名〉小竹,细竹。《说文》:“筱,箭属,小竹也。”翠筱,绿色细竹。
  傲严霜:傲霜,不为寒霜所屈。宋·苏轼《赠刘景文》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傲然,坚不可屈貌。陶铸《松树的风格》:“去年冬天,我从英德到连县去,沿途看到松树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严霜,凛冽的霜,浓霜。宋·王安石《拒霜花》诗:“落尽羣花独自芳,红英浑欲拒严霜。”严冽,犹凛冽。鲁迅《书信集·致周作人》:“霜雪依然极严冽。”寒霜,寒冷的冰霜。唐太宗《赋得临池竹》诗:“贞条障曲砌,翠叶贯寒霜。”傲严霜,即傲然严冽寒霜。
  节纵孤高:节,〈名〉本义竹节,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说文》:“節,竹约也。”竹节,竹子各段之间相连突出的部位。唐·李洞《秋宿梓州牛头寺》诗:“詔散松梢别,棋终竹节收。”喻坚贞。宋·范成大《送通守林彦强寺丞还朝》诗:“纷纶草木变暄寒,竹节松心故凛然。”孤高,孤立高耸。唐·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诗:“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冲雅:典雅,淡雅。明·刘元卿《贤奕编·闲钞上》:“吕圣功之清浄,李太初之冲雅,王孝先之沉毅,其学所入虽不同,固各有所得。”冲和,语本《老子》:“冲气以为和。”后以"冲和"指真气﹑元气。淡泊平和。明·宋濂《〈田氏哀慕诗集〉序》:“卷中诸诗,丰縟而紆徐,粹雅而冲和,固皆一时之杰作。”
  红蕖:红荷花。蕖,芙蕖。宋·王安石《筹思亭》诗:“数株碧柳苍苔地,一丈红蕖緑水池。”
  媚:〈动〉本义爱、喜爱。《说文》:“媚,说(悦)也。”媚悦,讨好,取悦。 宋·苏轼《影答形》诗:“妍媸本在君,我岂相媚悦。”
  秋水:秋天的江湖水,雨水。见○七二【注解】
  清修:谓操行洁美。《隶释·汉酸枣令刘熊碑》:“清脩劝慕,德惠潜流。”清纯,清正纯洁。唐·张九龄《后汉徵君徐君碣铭序》:“体资清纯,动适玄妙。”修行,修养德行。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又有臧逢世,臧严之子也,篤学修行,不坠门风。”泛指操行。《东观汉记·第五伦传》:“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修行清白。”
一○二、贫难用情 富难好礼
  貧賤所難,不難在砥節,而難在用情;富貴所難,不難在推恩,而難在好禮。
  【译文】
  贫困卑贱的难处,不是困难在砥砺气节,而是困难在以真实的感情相待;富足尊贵的难处,不是困难在广施恩惠。而是困难在以真诚的礼义相待。
  【注解】
  所难:谓难以做到(的事)。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实惟太尉,刘宗以安,挟功震主,自古所难。”
  砥节:砥砺气节。《晋书·阮种传》:“贤臣之於主,进则忠国爱人,退则砥节洁志。”
  用情:以真实的感情相待。《礼记·祭义》:“教民相爱,上下用情,礼之至也。”
  推恩:广施恩惠,移恩。《孟子·梁惠王上》:“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好礼:好,〈动〉喜好,喜爱。《淮南子·精神》:“好憎者,心之暴也。”礼,〈名〉礼节。《管子·牧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好礼,即喜好礼节,以真诚的礼义相待。礼义,礼法道义。礼,谓人所履;义,谓事之宜。《礼记·冠义》:“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於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
一○三、浓艳损志 淡泊全真
  簪纓之士,常不及孤寒之子可以抗節致忠;廟堂之士,常不及山野之夫可以料事燭理。何也?彼以濃艷損志,此以淡泊全真也。
  【译文】
  显达尊贵的人士,常常不如孤苦贫寒人家弟子能够坚守节操奉献忠诚;太庙明堂的人士,常常不如山岭原野的农夫能够处理事务考察事理。为什么呢?前者由于浓重艳丽损害了志向,后者由于恬淡浄泊保全了天性。
  【注解】
  簪缨:古代官吏的冠饰。比喻显贵(显达尊贵)。唐·李白《少年行》之三:“遮莫姻亲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
  孤寒:见○七四【注解】。出身低微。宋·欧阳修《论班行未有举荐之法札子》:“其间虽容时有滥冒,然孤寒有才行之人,亦往往获进。”
  抗节:坚守节操。唐·王烈《酬崔峝》诗:“荣宠无心易,艰危抗节难。”
  致忠:致,〈动〉奉献,献纳。《论语》:“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忠,〈形〉本义忠诚无私,尽心竭力。《玉篇》:“直也。”《增韻》:“內盡其心,而不欺也。”致忠,即奉献忠诚。
  庙堂:太庙和明堂。《楚辞·刘向<九叹·逢纷>》:“始结言於庙堂兮,信中涂而叛之。”王逸注:“庙者,先祖之所居也。言人君为政举事,必告於宗庙,议之於明堂也。”朝廷,指人君接受朝见、议论政事的殿堂。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庙堂窄士,即在太庙明堂议事的人士,借指王公大臣,泛指为官者。
  山野:山岭原野。元·朱德润《沙湖晚归》诗:“山埜低迴落鴈斜,炊烟茅屋起平沙。”喻指民间,与“朝廷”相对。宋·苏轼《谢南省主文启五首·王内翰》:“顾惟山野之见闻,安识朝廷之忌讳。”
  料事:处理事务,亦特指处理政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张遂诣刘,刘洗濯料事,处之下坐。”
  烛理:英明治理。《汉书·元帝纪》:“朕承至尊之重,不能烛理百姓,娄遭凶咎。”考察事理。《朱子语类》卷五二:“若非烛理洞彻,胸次坦然,即酬酢应对,蹉失多矣。”
  浓艳:色彩浓重而艳丽,华丽,常代指鲜艳的花朵或浓妆艳抹的妇女。见○六五【注解】
  淡泊:恬淡,不追名逐利。见○六五【注解】。浄泊,恬静淡泊。汉·班固《变旨》:“外若无为默而识,浄泊自守以道意。”
  全真:保全天性。三国·魏·嵇康《幽愤诗》:“志在守朴,养素全真。”
一○四、宠不汲汲 穷不戚戚
  榮寵旁邊辱等待,不必揚揚;困窮背後福跟隨,何須戚戚。
  【译文】在荣耀恩宠旁边就有羞辱等待着,没必要扬扬得意;在困厄贫穷后面有幸福跟随着,何必要戚戚嗟嗟。
  【注解】
  汲汲:心情急切貌。《礼记·问丧》:“其往送也,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 孔颖达疏:“汲汲然者,促急之情也。”引申为急切追求。《庄子·盗跖》:“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
  荣宠:指君王的恩宠。《后汉书·来历传》:“耿寳託元舅之亲,荣宠过厚,不念报国恩,而倾侧姦臣。”泛指荣耀。清·陈天华《猛回头》:“若是战死了,都到死者家里庆贺,这家也就不胜荣宠,全无哀戚的心思。”
  扬扬:得意貌。《荀子·儒效》:“呼先王以欺愚者而求衣食焉,得委积足以揜其口,则扬扬如也。”即“扬扬得意”,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语本《史记·管晏列传》:“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困穷:艰难窘迫。宋·陆游《心太平庵》诗:“困穷何足道,持此端可死。”困厄,困苦危难。汉·王逸《九思·悼乱》:“仲尼兮困厄,邹衍兮幽囚。”贫穷,贫苦困厄,谓缺少财物,困顿不顺。《荀子·性恶》:“仁之所在无贫穷,仁之所亡无富贵。”
  戚戚:忧惧貌,忧伤貌。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戚戚於贫贱,不汲汲於富贵。”即“戚戚嗟嗟”,亦作“戚嗟”,忧伤嗟叹。明·方孝孺《答刘养浩书》之二:“每观古之名士,少遭挫抑,则戚嗟怨悼,若无所容者,深病其无识。”
  【注043】明o陈继儒《小窗幽记o卷三o集峭》同文。
一○五、看破色身 认真法身
  古人閑適處,今人卻忙過了一生;古人實受處,今人又虛度了一世。總是耽空逐妄,看個色身不破,認個法身不真耳。
  【译文】
  古人清闲安适的地方,今人却要忙碌地度过了一生;古人真实享受的地方,今人又要白白地度过了一世。全都是因为耽误空闲追逐虚妄,不能看透看穿色身,不能真切认识罢了。
  【注解】
  闲适:清闲安适、安逸,优游自在。见○六九【注解】
  虚度:白白地度过。唐·元稹《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诗:“独倚破帘闲悵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总是:总归是,全都是。唐·王昌龄《从军行》之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妄:〈形〉虚妄,极不真实。《广韵》:“妄,虚妄。”
  看破:看透,看穿。见○一七【注解】
  色身:佛教语,即肉身。《楞严经》卷十:“由汝念虑,使汝色身。”
  法身:佛教语,谓证得清净自性,成就一切功德之身。“法身”无漏无为、无生无灭,无形而随处现形,也称为佛身。各乘诸宗所说不一。隋·慧远《大乘义章》卷十八:“言法身者,解有两义:一显本法性以成其身,名为法身;二以一切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为法身。”
一○六、志远奋翼 通达回首
  芝草無根醴無源,志士當勇奮翼;彩雲易散琉璃脆,達人當早回頭。
  【译文】
  灵芝仙草没有根系甘甜泉水没有源头,远大志向的人应当勇敢地振奋羽翼;美丽彩霞容易消散晶莹碧透物件轻脆,豁达豪放的人应当及早地回过头来。
  【注解】
  芝草无根醴无源:芝草,灵芝,菌属。古以为瑞草,服之能成仙。晋·左思《魏都赋》:“德连木理,仁挺芝草。”芝草无根,比喻人的成就,没有任何帮助,出于自己的努力。醴,〈名〉本义甜酒。《说文》:“醴,酒一宿孰也。”此作“醴泉”解,甜美的泉水。唐·韩愈《驽骥赠欧阳詹》诗:“飢食玉山禾,渴饮醴泉流。”指及时之雨。汉·王充《论衡·是应》:“《尔雅》又言:‘甘露时降,万物以嘉,谓之醴泉。’醴泉乃谓甘露也。”芝草无根醴无源,即“芝草无根,醴泉无源”,此语出自虞预(三国末年晋朝人物,经学家,史学家。字叔宁,会稽余姚人-今浙江余姚,本名虞茂,犯明穆皇后母讳,故改名作预。着有《晋书》、《会稽典录》等。)《会稽典录》中虞翻寄其弟的书信:“长子容,当为求妇,远求小姓,足以生子而已。天之福人不在贵族,芝草无根,醴泉无源。”不管虞翻此语是否是客气话,但其“天之福人不在贵族,芝草无根,醴泉无源”无疑是对子女,对自身的一种人生态度,可以和秦末陈胜的“王候将相就有种乎”媲美。换成现在的说法,就是“儿孙自有儿孙福”。“天之福人”句的意思,就是有福之人不一定就出生在贵族,福人是上天赐与的,如同灵芝没有严密庞大的根系,清甜的泉水往往找不到它的源头。福人之福,即是这个人的全部,除了运气,他还需要知识、观念、态度——而这些,是需要后天去弥补的,比如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懂得做人和活命的道理。虞翻写此信的时代,想必门第观念已重,而他从来就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他的这些特别的言论和作为,一部份是源自他的性格,还有一部分应源自他一直所探究的学术——像《易》,说的就是如何避祸趋福。虞翻书信中对儿媳的要求,其实是他对《易经》中人生命运的理解和体现。
  志士:有远大志向的人。《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奋翼:犹奋翅,多以喻人振奋而起。汉·贾谊《鵩鸟赋》:“鵩廼叹息,举首奋翼。”羽翼,禽鸟的翼翅。太平天囯·洪大全(,清末湖南天地会首领。湖南兴宁,今资兴县,位郴州市东北人。原名焦亮,亦称焦大。自开“天地会”山堂,称“天德王”。旋至永安加入太平军,因形势危机,曾于夜间潜逃。被追回囚禁,一说东王杨秀清既忌其才、又恶其说。日在太平军从永安突围至城东平冲途中为清军所俘。他要求投降,被解往北京,在狱中写有诗词及《自述》,6月,被凌迟。)《临江仙》词:“几时舒羽翼,万里取长风。”比喻辅佐的人或力量。唐·杜甫《收京》诗之二:“羽翼怀商老,文思忆帝尧。”
  彩云易散琉璃脆:引之白居易《简简吟》:“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十一把镜学点妆,十二抽针能绣裳。十三行坐事调品,不肯迷头白地藏。玲珑云髻生菜样,飘摇风袖蔷薇香。殊姿异态不可状,忽忽转动如有光。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丈人阿母勿悲啼,此女不是凡夫妻。恐是天仙谪人世,只合人间十三岁。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彩云易散,美丽的彩霞容易消散,比喻好景不长。宋·许顗《彦周诗话》:“玉爵弗挥,典礼虽闻于往记;彩云易散,过差宜恕于斯人。”琉璃,一种有色半透明的玉石。宋·戴埴《鼠璞·琉璃》:“琉璃,自然之物,彩泽光润踰於众玉,其色不常。”诗文中常以喻晶莹碧透之物。宋·苏轼《赠眼医王生彦若》诗:“琉璃贮沆瀣,轻脆不任触。”喻眼球。
  回头:向后转头,回过脸来。晋·刘琨《胡姬年十五》诗:“回头堪百万,价重为时年。”谓有所觉悟而改变原来的想法或行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自古皆以浮生若梦,相公只要梦中得觉,回头即是。”
一○七、不作水凫 勿为辕驹
  少壯者,事事當用意而意反輕,徒汛汛作“水中鳧”而已,何以振雲霄之翮?衰老者,事事宜忘情而情反重,徒碌碌為“轅下駒”而已,何以脫韁鎖之身?
  【译文】
  年轻力壮的人,每件事情应当用心处理心情反而轻松,仅仅随波逐流做那河水中的鸭子罢了,怎么能够振奋御云凌霄的翅膀;体衰年老的人,每件事情应当忘记情感情意反而厚重,仅仅风尘碌碌做那车辕下的马驹罢了,怎么能够摆脱牵韁挂锁的身躯。
  【注解】
  用意:谓用心研究或处理问题。唐·韩愈《论孔戣致仕状》:“(戣)今年纔七十,筋力耳目,未觉衰老,忧国忘家,用意深远。”
  汛汛:亦作“泛泛”,“氾氾”,漂浮貌,浮行貌。《诗·小雅·采菽》:“汎汎杨舟,紼纚维之。”《楚辞·卜居》:“寧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氾氾若水中之鳧,与波上下,偷以全无躯乎?”引申为随波逐流。清·王闿运《会试始萍生赋》:“浮江海而不沉,游清浊而无忤。岂汎汎以全躯,惟依依以保素。”浮浅;寻常。《朱子语类》卷七四:“汎汎做只是俗事,更无可守。”广大无边际貌。《庄子·秋水》:“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
  凫:〈名〉动物名,俗名野鸭。《广韵》:“凫,水鸭也。”
  徒:〈副〉独,仅仅。《资治通鉴》:“徒见操书。”
  云霄:天际,高空。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之十三:“我初辞家从军侨,荣志溢气干云霄。”泛指高远,深厚。唐·武元衡《夜坐闻语寄严十少府》诗:“多负云霄志,生涯岁序侵。”御云,乘云,驾云。南朝·陈·张正见《上之回》诗:“龙媒躡影驶,玉輦御云轻。”凌霄,凌云。宋·王安石《孤桐》诗:“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翮:〈名〉本义羽毛中间的硬管。《说文》:“翮,羽茎也。”泛指鸟的翅膀。
  忘情:无喜怒哀乐之情。唐·杜甫《写怀》诗之一:“全命甘留滞,忘情任荣辱。”引申为感情上不受牵挂。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凤》:“生失望,乃辞叟出,而心縈縈,不能忘情於青凤也。”情感,人受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如喜、怒、悲、恐、爱、憎等。唐·白居易《庭槐》诗:“人生有情感,遇物牵所思。”
  碌碌:烦忙劳苦貌。唐·牟融《游报本寺》诗:“自笑微躯长碌碌,几时来此学无还。”即“风尘碌碌”,形容在旅途上辛苦忙碌的样子。明·金毓峒《金鹤冲诗·按部泾原韩国主招宴暧泉二首(其一)》:“风尘碌碌惜年华,选胜陪游帝子家。”
  辕下驹:指车辕下不惯驾车之幼马,亦比喻少见世面器局不大之人。唐·杜甫 《别苏徯》诗:“赠尔秦人策,莫鞭辕下驹。”省作“辕驹”。唐·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四十韵》:“出尘皆野鹤,歷块匪辕驹。”
  缰锁:缰绳和锁链,比喻束缚,拘束。唐·柳宗元《法华寺石门精室三十韵》:“潜躯委韁锁,高步谢尘坱。”
一○八、五分安稳 十分溃败
  帆只揚五分,船便安。水只注五分,器便穩。如韓信以勇備震主被擒,陸機以才名冠世見殺,霍光敗于權勢逼君,石崇死于財賦敵國,皆以十分取敗者也。康節雲:“飲酒莫教成酩酊,赏花慎勿至離披。”旨哉言乎!
  【译文】
  帆只要扬起一半,船就能平安。水只要像注入五分,容器就能稳定。比如韓信因为勇略俱备震撼君主被擒拿,陆机因为才华名望卓冠当世被杀害,霍光失败于权威势力威逼君主,石崇惨死于财产赋税匹敌国家,都是用了十分获取失败的人了。邵雍说:“饮用美酒不要让人成为酩酊大醉,欣赏鲜花小心不要以至分离凋敝。”真是微旨诤言啊!
  【注解】
  韩信:(?—前196年),字重言,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人,西汉开国功臣,初属项羽,后归刘邦。中国历史上伟大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淮阴侯韩信的雄才大略令人折服。他不是樊哙、曹参一类的攻城略地的猛将,也非孙膑、庞涓一辈的军事家,而是那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大将之才,“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韩信在登坛拜将时,有段精彩的议论。他详细,深刻地分析了项羽、刘邦各自的形势,一针见血地指出项羽是“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而刘邦则是“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之后,他更是预见性地提出:“今天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是故,后人认为这段话可与诸葛亮的“隆中对”并驾。《史记·淮阴侯列传》蒯通劝韩信时说:“……且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臣请言大王功略:……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也。” 楚王韩信被汉高祖擒时,韩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故当亨!”
  勇:〈形〉本义果敢,胆大。《说文》:“勇,气也。”勇略,勇敢和谋略。唐·杜甫《上白帝城》诗之二:“勇略今何在?当年亦壮哉。”
  备:〈形〉本义谨慎、警惕。《墨子·七患》:“备者,国之重也。”完备,齐备。《广雅·释诂三》:“备,具也。”俱备,完备,完全;具有。明·蒋一葵《长安客话·晾鹰台》:“西北有冈隆起,古洞深邃。昔人曾以烛入,行里许,见瓷瓮贮油,一鐙荧然,什物俱备。”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名门,祖父吴丞相陆逊,父吴大司马抗,都是东吴名将。“世皆奕奕,为当代显人”。吴亡后入晋,官至平原内史、前将军,故称“陆平原”。后为司马颖所杀。陆机是西晋太康、元康间最著声誉的文学家,被后人誉为“太康之英”。.陆机才华出众,少有异材,文章冠世,与弟陆云,世称“二陆”。他的《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第一篇系统的创作论,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理论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还是著名的书法家,所写的章草《平复帖》流传至今,是书法中的珍品。他先后为吴王司马晏的郎中令、赵王司马伦的相国参军、成都王司颖的平原吏,成都王颖与河间王颙起兵讨长沙王又,又以机为河北大都督。兵败,为宦者孟玖所诬,处死于军前。临死,他想起故乡的鹤鸣声,对陆云慨叹道:“华亭鹤唳,岂可闻乎?”《诗经·鹤鸣》是歌咏乱世贤者归隐的,可见陆机后悔未作归隐的选择。唐太宗李世民在亲自为《晋书.陆机列传》写《专论》时,十分沉痛的为陆机之死叹息道:“上蔡之犬,不诫于前,华亭之鹤,方悔于后。卒令覆宗绝祀,良可悲夫!然则三世为将,衅钟来叶;诛降不祥,殃及后昆。是知西陵结其凶端,河桥收其祸末,其天意也,岂人事乎!”陆机之死,原因却是他“积极入世”、“杀身成仁”的殉道精神。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乱世中,陆机所以忍辱负重,图谋建功立业,一方面是要凭借仕途功名,振兴家族;一方面是他始终以“志匡世难”、“兼济天下”为己任。
  才名:才华与名望。宋·陆游《读李杜诗》:“才名塞天地,身世老风尘。”
  冠世:谓超人出众,天下一流。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灼灼淮阴,灵武冠世。”卓冠,超越。《后汉书·郎顗传》:“絜白之节,情同皦日,忠贞之操,好是正直,卓冠古人,当世莫及。”
  霍光:字子孟,约生于汉武帝元光年间,卒于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是西汉著名将领霍去病的同父异母之弟。霍去病去世,霍光做了汉武帝的奉车都尉,享受光禄大夫待遇,负责保卫汉武帝的安全,所谓“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在跟随汉武帝时期,他谨慎小心,受到汉武帝的极大信任,同时,他也从错综复杂的宫廷斗争中得到锻炼,为他以后主持政务奠定了基础。汉武帝病死,霍光正式接受汉武帝遗诏,成为汉昭帝刘弗陵的辅命大臣,从此,霍光掌握了汉朝政府的最高权力。“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霍光秉持汉朝政权前后达20年,他忠于汉室,老成持重,而又果敢善断,知人善任,实为具有深谋远略的政治家。他击败上官桀等人发动的政变,废刘贺,立汉宣帝,使汉室转危为安,同历史上任何有作为的政治家一样,霍光也受到时代和历史的局限,摆脱不了光宗耀祖思想的束缚,也摆脱不了身为将相,子弟封侯的腐朽传统。在他在位时,他的宗族、子弟都已是高官显贵,霍氏势力亦已“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而他的宗族又多不奉公守法,为霍氏家族留下了祸根。霍光去世,宣帝曾亲自前住探望。大臣魏相通过许皇后的父亲上了密秘奏章,指陈霍氏一门的骄奢放纵。霍光去世后,这种情况反而变本加厉,甚至密谋发动政变,最终在公元前65年被灭族。
  权势:权力和势力。唐·杜甫《狂歌行赠四兄》:“兄将富贵等浮云,弟切功名好权势。”
  石崇:(249~300),西晋文学家。字季伦。祖籍渤海南皮(今属河北),生于青州,故小名齐奴。石崇年少敏慧,勇而有谋。20余岁任修武县令。元康初年,石崇出任南中郎将、荆州刺史。在荆州劫掠客商,遂致巨富,生活奢豪。后拜卫尉,是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成员。永康元年(300)贾谧被诛,赵王司马伦专权,石崇因参与反对赵王伦的政治活动,被赵王伦亲信孙秀诬杀。
  财赋:财货贡赋;财货赋税。清·严允肇《哀淮人》诗:“财赋一以空, 猗顿 皆 黔娄。”财物。《旧唐书·郭子仪传》:“公私财赋,一皆遏絶。”
  饮酒莫教成酩酊,赏花慎勿至离披:引自邵雍《伊川击壤集·安乐窝中吟之十一》:“安乐窝中春欲归,春归忍赋送春诗。虽然春老难牵复,却有初夏能就移。 饮酒莫教成酩酊,赏花慎勿至离披。人能知得此般事,焉有闲愁到两眉。”教,〈动〉本义:教育,指导。《说文》:“上所施下所效也。”叫,让。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教善才服。”酩酊:大醉貌。唐·元稹《酬乐天劝醉》诗:“半酣得自恣,酩酊归太和。”离披,分散下垂貌;纷纷下落貌。《楚辞·九辩》:“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朱熹集注:“离披,分散貌。”分离貌。 唐·贾至《闲居秋怀寄阳翟陆赞府封丘高少府》诗:“我有同怀友,各在天一方,离披不相见,浩荡隔两乡。”衰残貌;凋敝貌。唐·白居易《湓浦早冬》诗:“蓼花始零落,蒲叶稍离披。”
  旨:〈名〉意思,意义。《宋书·谢灵运传论》:“妙达此旨,始可言文。”微旨,精深微妙的意旨。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究洞圣人之微恉。”
  言:〈名〉话,言语,口语。《诗·郑风·将仲子》父母之言。诤言,直率地规劝人改正过错的话。 清·吴伟业 《下相怀古》诗:“亚父无諍言,奇计非所望。”
一○九、附势窃利 犹如自毙
  附勢者如寄生依木,木伐而寄生亦枯;竊利者如蠳虰盜人,人死而蠳虰亦滅。始以勢利害人,終以勢利自斃。勢利之為害也,如是夫!
  【译文】
  阿附权势的人犹如寄居生存依靠树木,树木伤伐寄居生活也就枯竭;窃取利益的人犹如蠳龟虰螘盗窃他人,他人死亡蠳龟虰螘也就灭亡。开始以势力利益损害他人,最终以势力利益自我毙命。势力利益造成的危害,就像这样!
  【注解】
  附势:阿附权势。《书·仲虺之诰》:“简贤附势,寔繁有徒。”孔传:“贤而无势则略之,不贤有势则附之。”
  寄生:寄居生存。晋·陶潜《读〈山海经〉》诗之七:“粲粲三珠树,寄生赤水阴。”依附他人而生活,亦指自己不劳动靠剥削别人而生活。《管子·八观》:“有地君国,而不务耕耘,寄生之君也。”
  伐:〈动〉本义砍杀。《说文》:“伐,击也。”《广雅》:“伐,杀也。”败坏,损伤。宋·秦观《治势下》:“重被猛术。国本必伐。”伤伐,犹损害。宋·马永卿《懒真子·修养》:“修养之士,当书《月令》置坐左右。夏至宜节嗜欲,冬至宜禁嗜欲。盖一阳初生,其气微矣,如草木萌生,易於伤伐。”
  蠳:(yīng)《字彙補》:“音嬰。龜名。”汉·張衡《南都賦》:“其水蟲則有蠳龜鳴蛇。”李善註引《抱朴子》:“蠳龜噉蛇。”蠳龟,传说中的一种能食蛇的龟。又名摄龟、呷蛇龟。晋·葛洪《抱朴子·登涉》:“云日鸟及蠳龟,亦皆啖蛇。故南人入山,皆带蠳龟之尾、云日之喙以辟蛇。”
  虰:(chéng。)《廣韻》:“同朾。”《爾雅·釋蟲》:“蠪朾螘。”郭註:“赤駁蚍蜉。”朾螘,大赤蚁。朾,通“虰”;螘,通“蚁”。《尔雅·释虫》:“蠪,朾螘。” 邢昺疏:“其(蚍蜉)大而赤色斑驳者名蠪,一名朾螘。”
  盗人:窃取他人财物。汉·王符《潜夫论·遏利》:“盗人必诛,况乃盗天乎!”
  为害:造成祸害,加害。《汉书·翼奉传》:“人诚乡正,虽愚为用;若乃怀邪,知益为害。”
一一○、贪杯失血 且忌偷安
  失血于杯中,堪笑猩猩之嗜酒;為巢于幕上,可憐燕燕之偷安。
  【译文】
  在酒杯中丧失血性,可笑猩猩的嗜好饮酒;在帷幕上营造巢穴,可怜燕子的贪图安逸。
  【注解】
  失血:本意病症名。血不循经而妄行,如衄血、呕血、咳血、唾血、便血、尿血等各种出血,总称失血,即由于大量出血而使体内血液含量减少。此处作“丧失血性”解。血性,指刚强正直的气质和品性。清·洪昇《长生殿·骂贼》:“虽则俺乐工卑滥,硜硜愚暗……只这血性中,胸脯内,倒有些忠肝义胆。”
  堪笑:可笑。《封神演义》第七九回:“堪笑 徐芳 徒逆命,枉劳心思竟何从!”
  嗜:〈动〉本义爱好。《说文》:“嗜,嗜欲,喜之也。”嗜好,喜好,特殊的爱好。晋·葛洪《抱朴子·至理》:“岂能弃交修赊,抑遗嗜好,割目下之近欲,修难成之远功哉!”
  燕燕:燕子。《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孔颖达疏:“此燕即今之燕也,古人重言之。”安适貌;和乐貌。《诗·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毛传:“燕燕,安息貌。”
  偷安:只图目前的安逸,苟安。《史记·秦始皇本纪》:“小人乘非位,莫不怳忽失守,偷安日日。”
一一一、若无若虚 不矜不伐
  鶴立雞群,可謂超然無侶矣。然進而觀于大海之鵬,則眇然自小。又進而求之九霄之鳳,則巍乎莫及。所以至人常若無若虛,而盛德多不矜不伐也。
  【译文】
  野鹤站立鸡群中,可以说是超然出众无可匹比。但是进一步观看在大海上的鹏鸟,就自然眇小了。再进一步寻求那九霄云外的凤凰,就高也得不能比及了。所以修养高超的人常常是宛若虚无,品德高尚的人大多不恃才夸耀。
  【注解】
  鹤立鸡群: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语本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
  无侣:无可匹比。南朝·梁·王僧孺《为人有赠》诗:“曼声古难匹,长袂世无侣。”
  眇然:弱小貌;微小貌。明·何景明《樊少南字说》:“蠛蠓之子翔於蚊睫, 离娄视之眇然无有也。何也?所托者小也。”
  九霄:天之极高处,高空。唐·武衡《同幕中诸公送李侍御归朝》诗:“巴江暮雨连三峡,剑壁危梁上九霄。”即“九霄云外”,在九重天的外面。比喻无限远的地方或远得无影无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一事惬当,一句清巧,神厉九霄,志凌千载。”
  巍:〈形〉本义高大。《说文》:“巍,高也。”
  至人:旧指思想或道德修养最高超的人。见○七九【注解】
  虚无:道家用以指“道”的本体。谓道体虚无,故能包容万物;性合于道,故有而若无,实而若虚。《庄子·刻意》:“夫恬惔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谓清静无欲,无所爱恶。《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盛德:敬称有高尚品德的人。《左传·文公十八年》:“少皥氏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譖庸回,服谗蒐慝,以诬盛德。”杜预注:“盛德,贤人也。”
  矜伐:恃才夸功,夸耀。宋·苏轼《石鼓歌》:“勋劳至大不矜伐,文武未远犹忠厚。”
一一二、贪心失察 疑心偏颇
  貪心勝者,逐獸而不見泰山在前,彈雀而不知深井在後;疑心勝者,見弓影而驚杯中之蛇,听人言而信市上之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之九尾冰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