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中国人的储蓄习惯的习惯吗?

你的鼠鼠是否有储藏食物的习惯?
21:53:38 本文行家:
&&&& 仓鼠之所以被成为仓鼠,就因为其两颊各有一个囊袋,可储存食物或物品搬运的功能,这是仓鼠的生活习性之一。你是否也发现您的鼠鼠喜欢藏东西在它的脸颊里?不要以为这是很好玩的事情,搞不好会出大事的!!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为了降火,爱心鼠友们通常会给鼠鼠一些瓜果蔬菜避暑降温,这是好事情,但也有潜在的危险!!鼠鼠的颊囊容量有限,如果长时间满负荷装填,就容易发生颊囊红肿现象;如果所藏物品变质腐败,则会引起颊囊发炎;如果所藏物是尖锐物品,还可能会戳穿仓鼠的颊囊及腮帮子。因此我们在仓鼠饲养的过程中,必须时刻留意这种情况的发生并妥善处理。&
熊仔藏食物
&&&& 藏食物是仓鼠的天性,但是这也和仓鼠的安全感有很大的关系。你会发现,新生刚满月的鼠鼠,和刚换环境的鼠鼠,藏食物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我们做家长的,要尽量给鼠鼠一个安定、和平的环境并给足充足的粮食,让鼠鼠们安心。
&&& 藏食物的时候,通常鼠鼠会塞一腮帮子的食物,跑到它认为安全的地方(比如小窝,滑梯下,跑球里或笼子的一角落)把粮食吐出来。小编有次有幸,鼠鼠在小编的手上吐出半手掌的鼠粮(很欣慰哈O(∩_∩)O),可见鼠鼠的颊囊藏东西的量还是很惊人的~~!
腮帮鼓鼓的鼠鼠
&&&&& 作为一个家长,为了鼠鼠的健康,要定期检查鼠鼠的颊囊是否有储藏过多的食物,是否有红肿发炎等。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为了给鼠鼠降温去火,你是否也经常给他们补充点瓜果蔬菜?鼠鼠的颊囊必须保持干燥的环境,一旦它储藏了带水分的食物,那就是个定时炸弹!!!因此粘性大、易腐烂及尖锐的东西,千万不能给它们吃,给瓜果蔬菜的时候,要定时观察它们是否有储存,还是当场消化了~!
&&&&& 当鼠鼠颊囊藏太多食物的时候,怎么去帮助它清理颊囊呢?你可以试着轻轻抱起鼠鼠,用手指顺着颊囊鼓起的地方往嘴巴的方向轻推,鼠鼠会很享受这个过程,并顺着你的手指把东西一件一件吐出来的。如果是调皮的鼠鼠,试着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捏鼠鼠脖子后面的皮肤,使它的嘴巴略微的张开,然后用左手顺着颊囊鼓起的地方往嘴巴方向轻推,依然是希望通过辅助,让鼠鼠自己吐出储藏的食物。如果鼠鼠已经颊囊发炎,没有办法辅助清理的话,建议去医院就诊。因此我们还是希望,平时多多检查鼠鼠颊囊的健康状况,把更多的工作做的前面,防患于未然。
百科的文章(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
5年养鼠经验,阅鼠无数。曾在多家论坛宠物版兼任仓鼠顾问。广结鼠友,组织并参加各项鼠友聚会,仓鼠相亲大会。爱生活,爱仓鼠,祝所有的鼠鼠活泼健康!扫二维码下载APP
扫码关注蜂融网微信
扫二维码下载APP客服热线:400-788-5888(9:00-21:00)
下载手机APP
你应该有的10个投资习惯
发布者:联金所|
来源:www.uf-club.com|
浏览次数: |
发表日期: 00:00:00.0
经常听到老人们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习惯成自然”,就是说做事的方式成习惯了,就很难再去改变它,也成为一种很自然的事了。投资亦如此,养成好的投资习惯,会让你“一辈子不用为钱发愁”。
1、发挥每一分钱的最大价值
在人口爆炸、房价、物价疯涨的中国,赚钱已不易,花钱更不易,需勤俭简约,精打细算地使用钱,将每一分钱用到实处,高效利用。
2、记账能有效地省钱
省钱的前提是合理控制消费,合理控制消费的前提是记账。省钱是很有必要的,但前提是保证基本的生活质量。省钱应合理,做到该花钱的钱要花,不该花的钱绝对不花。锻炼省钱的最好方法就是要合理控制好消费,而合理控制好消费的前提就是要养成记账的好习惯。记账不仅能帮助你了解清楚每一项开支,还能帮你有效地控制消费。
3、预留生活备用金
预留生活备用金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日常开支以及紧急支出,一般流出3-6个月的生活开支。
4、强制自己储蓄,积少成多
别总想着自己能“一夜暴富”,财富的积累重在平时“点滴积累”。每月计划拿出部分的收入来进行,剩余的资金再用于生活消费以及投资。你需要计划好每月储蓄多少钱,剩余的钱再来消费。而且要随着收入的增加,强制储蓄的资金也要等比例提高。
5、保命的钱绝不能拿出投资
所谓保命的钱,是2-5年的生活费,这部分资金是绝不能拿出投资的。一般以定存方式存放,虽说利息少,但本金很安全。
6、拿闲钱来进行投资
闲置的钱做投资,就算亏了,也不影响到家庭生活。可以选择一些保本型的投资方式,比如银行定存、银行等;随着收入的增加,风险承受能力也增强,就可以一些低风险的投资产品,如联金所的P2P投资产品,年化收益率10%;家庭事业都比较稳定了,可以选择像股票、外汇、期货等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
7、不断学习,时时关注时事
投资方面的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大胆去尝试投资。
8、坚持投资,让其成为一种习惯
个人要养成坚持投资的好习惯。很多人明知道投资的重要性,可是往往在执行的过程中,觉得做起来很烦,一遇到困难就放弃投资的坏习惯一定要改掉!
9、向富人看起,向他们学习
经常研究那些真正靠自身努力致富的富人,学学他们的言行举止,学学他们的成功经验,记住他们的投资理念和技巧,并加以运用。
10、眼光放宽,寻找投资机会
投资眼光要长远,不要执着于一个投资品种,精选几个品种进行多方面投资,不仅能分散风险,还能赚多点钱。甚至你也可以寻找国外的投资机会,也许能获得更多的利润。
大家都在看中国居民储蓄习惯正在被改变:再见 储蓄
来源:环球网
  在通货膨胀和低利率的双重作用下,中国居民长久以来的储蓄习惯正在被改变,而这只是经济模式改变的第一环。
  曾经有一个完美的递进式是这样的―节俭的中国居民把辛苦赚来的钱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用来消费,另一部分用来储蓄。用于储蓄的钱被借给了中国政府,中国政府用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把富余的一部分转借给美国财政部―用来购买美国国债。
  这条递进式之所以美妙是人们起码有4%的储蓄收益,并且没有那么严重的通货膨胀;中国政府拿到了钱,让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还惠及了美国。但现在,这个链条却要被无情地打断了。
  12月15日,央行发布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45.2%的城镇居民倾向于“更多投资(如购买债券、股票、基金等)”,37.6%的倾向于“更多储蓄”,17.3%的倾向于“更多消费”―这是近些年来,第一次“更多储蓄”不再成为居民第一选择。
  也就是说,长久以来我们良好的储蓄习惯已经在被逐渐改变。这种改变的原因主要在于近两年不断高企的物价,比如大白菜价格一年之内200%左右的涨幅,所以人们认为把钱存在银行,不如拿出来消费或者投资更为划算。大部分人也许不知道CPI涨幅超过4%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通货膨胀过了4.5%的警戒线意味着什么,但他们知道钱在贬值,储蓄就变得不再美妙了―尤其是存款利息只有2%左右,算上物价涨幅,这相当于没有任何收益。
  宏观数字也证明了人们不再执着于储蓄―10月份居民储蓄单月减少7000亿元人民币,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
  国家发展其实有一些非常简单的原则和规律,其中之一就是:今天的储蓄使你明天更富有,环地区的经济体基本都遵循了靠高储蓄拉动投资增长的发展套路。当所有人的储蓄习惯被迫改变时,那么政府就要面对一个新问题―来了,这里资本更昂贵,并且不充足―因为连这个世界上曾经最爱储蓄的中国人都变得不再爱储蓄了,那么可用于投资的钱无疑就少了。
  这种选择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无可奈何的,人们必须保证这些辛苦赚来的钱不能处在一条贬值的快车道上;而另一方面,对于制定政策者来说,也开始为难,比如没有了廉价的储蓄资本以后,用于支持GDP增长的投资的钱从哪里来。
  对于中国居民来说,除了储蓄之外的投资渠道并不算多,如果不能确定跑得过CPI的话,适度增加消费,为个人未来发展花钱是不错的选择。当然,面对中国忽上忽下的经济形势,个人还是要确保有应对变化的资金。
  两次储蓄搬家
  1999年至2000年
  央行数据显示,1999年的7月、10月和11月储蓄出现负增长,增加额比1998年少了900亿元;2000年5月、7月和10月银行储蓄为负增长,全年减少达1500亿元。此次储蓄搬家大部分都进入了股市和房地产。
  2006年至2007年
  2007年的4月、5月、7月至10月的6个月中,居民户存款相继出现负增长,其中10月份单月银行储蓄减少5000亿元,全年更是达到惊人的9589亿元。第二次储蓄搬家的直接受益者为公募基金。Wind数据显示,至2007年底,58家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资产净值(不包括QDII基金)达3.2万亿元。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居民家庭购买生活消费品和支出服务项目费用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其目的在于观察居民生活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对城乡居民生活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还是反映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
  美国家庭储蓄变化
  2007年到2010年,美国家庭储蓄率翻了三倍。储蓄率的快速上升已使消费支出有所下降,导致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GDP增速放缓。这种情况逆转了美国从1985年到2007年22年来储蓄率不断下降的长期趋势。
  在2007年,储蓄率甚至下降到了少于2%。原因是股票牛市以及较高的房价让人们变得更有钱,减少了他们需要为退休存钱的念头。而且,信用卡增多导致美国人消费增多,加上抵押贷款容易获得,人们更不怎么存钱了。(第一财经 王林)(责任编辑:黄珂)
进口商品吸收国内“纯购买力”,恰恰有利于抑制通胀。
搜狐财经社区话题
不知道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是哪部分人的CPI,反正和我无关
网友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排行
财经媒体封面
财经?大视野
关注一件事并尽力做好,这种心态是种创业心态
近期热点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储蓄习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