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英才学院学费多少招生的让我填了一个 报名表 还要了我的电子照片和纸质照片, 这个没事吧,有没有影响啊

&p&给男性朋友提个醒,健身妹子婊砸多,开放、易出轨。当朋友没问题,要结婚的话,一定要经过长辈与朋友的多方审核。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不过也有少数女性出淤泥而不染,要注意分辨,以免错过好女孩。&/p&&p&&br&&/p&&p&另外,有女朋友的话,建议让她们远离健身房,实在不行,就在家里买健身器材,最差也必须陪着去健身房。健身房里,泡良族、黑心私教、PUA学员特别多,如果女朋友自身抵抗力不行,或者智商低,或者空虚寂寞冷,或者是颜控,则很容易被软磨硬泡地上当。特别是那种一天到晚自我标榜为颜控的女性,十个颜控九个劈腿。另外女朋友已经有此迹象的,建议抽空去91检查一下,万一发现了女朋友,为了避免出门买包烟大家都认识你女朋友,尽早分手吧。&/p&&p&&br&&/p&&p&中国法律,对【非长期同居的出轨】没有任何惩罚。对,你没看错,是*没*有*任*何*惩*罚,不信你去问离婚方向的律师。通俗来说,就算你看见你老婆,和健身房的男士,一起进酒店,除非你在房间里架设监控,否则一起开房的照片或单据是没有法律效应的。而且在房间里架设监控,由于是侵犯隐私,也没有法律效应。&/p&&p&&br&&/p&&p&千万别等在结婚后,被带帽,才后悔。健身类妹子的案例,我看多了。&/p&&p&&br&&/p&&p&最后,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建议大家也去看看别人的说法,来综合不同的意见,避免因我个人的看法而改变对健身房的态度:&/p&&p&链接:&/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女友不听劝说执意找男私教,选择分手有错吗?&/a&&/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听说私教和女会员之间容易擦出火花,这是真的吗?&/a&&/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被健身私教迷的神魂颠倒怎么办?&/a&&/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在健身房,为什么没人向我搭讪?&/a&&/p&
给男性朋友提个醒,健身妹子婊砸多,开放、易出轨。当朋友没问题,要结婚的话,一定要经过长辈与朋友的多方审核。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不过也有少数女性出淤泥而不染,要注意分辨,以免错过好女孩。 另外,有女朋友的话,建议让她们远离健身房,实在不行,…
&p&首先,十分不赞同高赞答案里面长篇累牍的例题,&b&劝朋友们不要在知乎上把时间浪费在看例题上&/b&,也不要被知乎答案中那些看起来十分有道理的例题忽悠住。那些知乎答案中的方法随便买一本书都讲得详细的多!系统得多!去!看!书!或者教学视频,&b&看知乎还是要学宏观方法~&/b&&/p&&p&&b&答案分为:综合篇、行测篇、申论篇&/b&(只分享学习方式及个人经验、我会告诉你怎么看书,怎么学,而书上写得东西,各种例题,做题方法,我就不会写啦)&/p&&p&————————背景————&/p&&p&刚刚通过2017省考,之前未接触过公考,备考前后一共三个月,异常顺利,&b&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认为的高效备考方法。&/b&&/p&&p&背景介绍:在职准备考试,没有大量的复习时间,之前完全没接触过公务员考试,报名后开始复习,也就是笔试复习时间一个月,得知笔试通过后开始复习面试,面试复习一个月,未报班(但达到了报班的效果,怎么做到的,卖个关子,往后看)。&/p&&p&题外话:考上公务员以来,很多人问方法、经验,帮助过我的老师也让我写篇心得。于是我就想,那我写个公众号好了,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刚开始内容比较少,但会努力更新。欢迎你们关注:公考小帮,公众号:gongkaoxiaobang。&/p&&p&&br&&/p&&h2&—————综合篇————————&/h2&&p&一、 &b&首先,关于学习方式,报班还是自学?&/b&&/p&&p&因为我是在职考公,没有决心辞工作,所以&b&我选择自学&/b&,但是报班又好处,就是老师讲的题比你自己看书学来的方法要好很多,自学常常走弯路。&/p&&p&那么这个优势也是可以补偿的,我的方式就是,去找了一个辅导老师,但是他给一对一辅导的价格是一小时300,我接受不了,就换了一个策略,辅导老师手里有很多视频资料,我从他买资料,于是砍价砍价,600砍到500,买了一堆视频回来(笔试加面试),(不只有视频,我遇到问题的时候他还给我附带咨询服务)可以有空就听视频,遇到问题就问老师。效率高极了。&/p&&p&资料是这样的:&/p&&p&笔试各类型题分类讲解:&/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48fcdb93fbbc30e5587de_b.jpg& data-rawwidth=&759& data-rawheight=&2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48fcdb93fbbc30e5587de_r.jpg&&&/figure&&p&&br&&/p&&p&不同班的类型的班次(多种你们知道的大机构,每个机构都是全套vip班次):&/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9bfc35d6f68daf6c97a8fda4cc0bf6fa_b.jpg& data-rawwidth=&565& data-rawheight=&3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9bfc35d6f68daf6c97a8fda4cc0bf6fa_r.jpg&&&/figure&&p&面试分类:&/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8e812b325edbf0c6daf0a_b.jpg& data-rawwidth=&567& data-rawheight=&2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8e812b325edbf0c6daf0a_r.jpg&&&/figure&&p&&br&&/p&&p&热点汇集,不怕写申论,不怕面试&/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3815984dba78b0da9dd73e018c857475_b.jpg& data-rawwidth=&703& data-rawheight=&2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3815984dba78b0da9dd73e018c857475_r.jpg&&&/figure&&p&&br&&/p&&p&&b&然后我上班有时间的时候在电脑上浏览电子版书籍,&/b&(还要在单位混,不敢看纸质版)&b&,下班做真题,听视频课。&/b&上着班效率并不低于报班的小伙伴,而且买过视频后,遇到问题老师还给我提供了一对一咨询服务。&/p&&p&&b&二、 快速找准自己的起点以及定位,&/b&如果对公务员笔试根本不了解,先找份真题快速梳理题型。(多次公考经验者略过这一步)&/p&&p&行测+申论,分数各占50%。不得不说行测和申论都需要本人的功底,个人感觉跟高考成绩还是有正相关关系的。&b&基本上大家可以根据高考成绩来粗略预估一下自己的公考起点在哪儿。&/b&高考不错的话,那么突击一下就可以的,甚至像我一样在职突击压力都不会很大,明白出题的题型和套路、题型做熟,狂刷题,提升会很快。&/p&&p&&br&&/p&&p&&b&—————行测篇————————&/b&&/p&&p&&br&&/p&&p&&b&1、摸底阶段&/b&——建立对自己的正确水平评估(多次考试经验的同学略过这一步)&/p&&p&建议先做两套真题。&b&并用excel做个表格,每套题每个题型多少道,错多少道,正确率多少,总分多少,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认识。&/b&&/p&&p&&b&表格长这样:&/b&&/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0cbddf6fca_b.jpg& data-rawwidth=&504& data-rawheight=&2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0cbddf6fca_r.jpg&&&/figure&&p&&br&&/p&&p&电子表格就是设置好公式之后,你每次做完题,只需要把对应的&b&红线框内的错题数&/b&填进去,它就会自动给你算出准确率,以及总分。&/p&&p&表格有以下好处:&/p&&ul&&li&自动用公式算出你的总分,&/li&&li&经过几次练习,多个表格叠加,你就能看到自己的趋势和水平,是有进步还是不稳定。&/li&&li&关注准确率一栏(表中蓝色字体),明确哪个题型一直分数低,哪个题型还不错要继续保持。在这里我设置了条件格式,准确率低于0.6,则加亮显示,提示我注意&/li&&li&节省时间&/li&&/ul&&p&【懒癌患者,懒得做表格的同学,&b&想要现成的表格加微信公众号:公考小帮,回复1,即可下载。&/b&】&/p&&p&&br&&/p&&p&&b&2、 分项练习&/b&——有放弃有重点地练习,用最短时间攻破价值最大题型&/p&&p&这个时候,我买的一堆视频就派上用场了,根据自己的短板以及提升点有选择性地听视频,先一个题型一个题型地学习,然后再提升。视频听课一定要有选择,因为视频比看书效果好,但是耗时也长,所以&b&看书和视频两者结合好才能事半功倍&/b&。&/p&&p&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题型,看图说话:看分值(公考分值分配不公开,但是网上的推测基本都是这样的比例:数量关系=资料分析>言语理解……&/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fa184ef210a0193ed1aeb7c5a887b18c_b.jpg& data-rawwidth=&291& data-rawheight=&18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1&&&/figure&&p&你的复习策略以及答题策略,是根据各题分值和难易程度来确定的。&/p&&p&比如说:资料分析,分值最高,难度最小,因此必须保持90%以上的准确率;数量关系分值也大,但是太难算了,时间宝贵,把它放在整场考试的最后。&/p&&p&【关于各题型的答题策略,关注公众号公考小帮:gongkaoxiaobang,&b&回复2,即可获得各题型的详细复习策略&/b&(哪些题要狠抓,那些题可以适当丢分)、考场答题策略(所占时长、先后顺序),更更详细的问题,也可以加我私人微信哒~】&/p&&p&(写到这里答案真是太长了,会让小伙伴们很不耐烦的)&/p&&p&&b&3、 模拟阶段&/b&——全套试卷&b&规定时间&/b&大量刷题,找感觉。&/p&&p&好用的电子表格这个时候才是大显神通啊,你大量一套一套的题,但是不要机械做题,要讲究策略啊,策略从哪来?就从表格里来。本该高准确率的题型,你的准确率太低,那么你就要加强对应模块的练习。本来自己擅长的题型,但是几次发现分数不太稳定,就需要继续做专攻。&/p&&p&&b&个人觉得提升最快的题型就是你做起来最自信但是一对答案又觉得准确率不满意的题型,这类题型作为主攻&/b&。&/p&&p&&b&模拟阶段并不是单纯模拟,而是模拟几套发现问题,再去加强专项,所以是模拟&/b&——专项——模拟——专项的螺旋上升过程。做几套就回头看看,表格的数据统计,对自己的水平进行分析。&/p&&p&&b&模拟的时候严格严格控制时间,模拟还有一个重要任务&/b&!掌握自己舒服的做题顺序,千万别按试卷顺序。一般来说,资料分析最先做,数量关系放最后。大概过多长时间完成哪个题型,心里一定要有谱,常识判断问题30道题我不会超过15分钟,试卷推荐的做题时间你也不要相信啊&/p&&p&&b&4、 考试阶段的小tips&/b&&/p&&p&1、 考试带手表啊,行测最重要的是什么——时间!我考试的时候就是,钟表在教室最后,而我坐在最后一排,根本看不到。如果看不到时间的话,答题节奏我根本就没有办法把握。&/p&&p&2、 按照自己的做题顺序答题。&/p&&p&3、 做完一个题型填一个题型的答题卡,不要等最后一起,容易慌乱出错,还容易涂不完。&/p&&p&4、 再啰嗦一边,数量关系和常识判断不要耽误时间,数量关系来不及做就全选一样的,常识判断感觉那个就是那个,别去求证别反复推敲。&/p&&p&&br&&/p&&p&&b&—————申论篇————————&/b&&/p&&p&&br&&/p&&p&&b&1、先来一本申论理论书,基础差的直接看教学视频!不要指望自己的悟性&/b&&/p&&p&某公某图之类,学套路。&b&答题的角度、方式、主体法等&/b&,总结出规律。倡议书之类的&b&文体一定要学好格式(标题、人称、落款)!!!&/b&然后做模拟题、真题、对着答案找不同,用答案的思维不断修正自己的答题思路。&/p&&p&&b&2、注重平时的日常积累,每日晨读,背。十五天利用晨读和碎片时间能背不少东西。&/b&&/p&&p&不仅包含好词好句等语料积累,也包括申论文章框架的积累。保持至少每两天精读一篇申论范文或者时评的阅读量,阅读中要动脑筋,分析文章逻辑及结构,背下好词好句。&/p&&p&对于名人名言,建议背一些简短的,通用的,并在背的时候考虑一下,可以应用于哪些问题的论述,这样写申论的时候面对一个课题,脑海中就可以第一时间浮现出相应的名言,而简短、通用的则意味着较高的使用率,不会出现名言警句天天背,考场上却用不出来的情况。冗长晦涩的古文再有道理也不要背诵。积累是硬功夫,不能偷懒。&br&时间紧张,时评和热点可以不看,效率低,而且太新的新闻不会考。只看各大机构推出的材料中的申论范文,学结构,背句子。&/p&&p&&b&3、充分重视小题、&/b&&/p&&p&建议小伙伴们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四道论述题,&b&因为相比于大作文和行测,申论的四道论述题基本上可以说是最容易提分的&/b&。一方面,四道论述题方法和技巧性比较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基本上都会有较大的提升;另一方面,四道论述题更加客观,就是批卷的过程中肯定是按照答题点给分的,不会像大作文一样,分数有一定的随机成分,而且短期内提高写作水平也有比较难。&/p&&p&想要提高四道论述题的得分率,我们首先得知道论述题考的是什么。四道论述题通常在逻辑上也是递进的,考察的是概括问题、分析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提出对策)、信息整合能力。&/p&&p&&b&申论论述题的答案都是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的,想要得到高分,你就需要做到三点:概括全面(信息不能有遗漏)、逻辑清晰(各信息点分条罗列,排序合理)、语言简洁规范(用规范的语言表述信息)。&/b&&/p&&p&&br&&/p&&p&既然我们知道了得分的要点,那么在我们完成论述题的时候就要针对以上三个得分要点&b&对我们自己的答案进行分析,查漏补缺,学习总结、做到高效做题、高效吸收&/b&。&/p&&p&&b&即对照标准答案的时候,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对自己的答案进行自我分析。&/b&&/p&&ul&&li&对材料中信息的概括,我们是否有遗漏?如有遗漏,遗漏的信息点在材料中的什么位置?为什么会遗漏?下次如何找信息能避免类似情况的遗漏?&/li&&li&我们自己的答案跟标准答案中的逻辑及顺序有何不同?标准答案中为何采用那样的顺序,是否有把两条类似内容归纳为一条,是否更清晰合理?总之,我们要从标准答案中学习各要点的组织方式,这里还要额外强调一下答案组织的重要性,因为即使你每个信息点都答到了,但是所有内容不分条书写,堆积在一起,逻辑混乱,评卷老师很难有心思去细心查看,而对于一个好的答案,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同学觉得申论对答案的时候觉得都答上了,成绩却不理想。同样要强调的是,分条书写只是初级阶段,你需要去有组织、有逻辑地排序、重新规划材料中的信息点(比如类似的两条合并为一条,相关的措施办法按实施主体不同重新分类分条罗列等)。&/li&&li&相比于标准答案,我们的答案语言表述是否有欠缺,不如标准答案规范?标准答案中的规范语言是否能在材料中找到根据或者原词,下次如何让我们的答案也规范起来?同时,我们对于一些标准的词及短语要保持敏感,时时注重扩充自己的语言库,比如:营造氛围、形成合力,完善法规、多方参与、打击力度等等。&/li&&/ul&&p&申论四道论述题技巧性比较强,对有些同学学习可能比较容易,而对有些不善于文章写作的同学来讲,方法可能不那么容易学。&b&这时候更推荐大家去看一些教学视频,或者听老师讲课(报班略贵),以便快速学会方法和技巧,自己领悟容易走弯路,很费时间。&/b&相信大家学会方法,经过几个答题——对照标准答案——反思的过程,都能对申论的论述题找到答题的思路和感觉。&/p&&p&&br&&/p&&p&&i&【我个人有一些优质学习视频及资料,今年公考在职备考,想找老师一对一辅导,却没能接受他的高单价,所以从他那高价购得优质教学视频,大家可以加我微信,发个小红包即可共享给大家~&/i&&/p&&p&&i&个人微信:maomaoya776】&/i&&/p&&p&&b&4、大作文:关于很多东西读过并不是你的,背过才是。&/b&看起来又枯燥又笨,但是就是没有捷径。每天读一篇热点时评,好句子背下来,万能句思考一下可以用在很多类文章里。民生、教育、城镇化、互联网,例子好句多积累,背背背,有输入才能有输出。&b&这里背下来还有一个好处,你面试的时候会省力很多!&/b&面试就是考这个!早晚得背,有人会说,我明白意思,但我用自己的语言回答不行么,一个问题是语言不够规范,申论和面试都需要规范化的语言,好听呀;另一个问题就是,意思你懂,但是面试的时候你能在紧张的情况下流畅度准确地表达出来么?所以呢背进去的东西对你是最有益的,&b&面试一紧张,脑子不转了,这时候背进去的东西顺嘴就来不冷场,就相当于救了你一命。&/b&&/p&&p&&b&强化规范化的语言积累&/b&,包括名词和好句,整理个小本本,早上时间利用好,晨读晨读晨读,读完了之后,没事掏出来背背背。&/p&&p&&br&&/p&&p&&b&—————另外还有个个人的小技巧(举例申论,行测也适用)————&/b&&/p&&p&&b&我建议大家在做完论述题对照标准答案的阶段,准备两支特殊颜色的笔。 &/b&&/p&&p&比如红色和绿色,红色笔用来批改答案,把你自己的答案按照标准答案进行批改、圈注。而绿色进行归纳概括,比如如果答案遗漏,就用绿色的笔在旁边标注“细节不要遗漏”,或者&b&新学到的规范性语言和做题方法,也用绿色的笔写在旁边。&/b&&/p&&blockquote&&i&举例:有一道题,我们写出的答案是,“信息随时随地传递,比较方便,速度快”。而标准答案是,“信息传递具有便利性、快捷性”。那么&b&我们就应该用红色的笔将自己答案比较口语化的表述勾掉,批改上“便利性、快捷性”&/b&,&b&而用绿色的笔写出我们这道题可以得出的经验&/b&,就是,“注意语言的简洁及规范性表述”。提醒自己下次注意类似问题&/i&&/blockquote&&p&&i&以上是关于&b&双色批改&/b&的文字的例子,我又找到一张当时自己做申论时的练习题,(&b&绿色的字对我来说是会极高度重视的&/b&,相对于这道题,我学到的东西就是&b&注意答题时各要点按主题分类、整合&/b&,复习时一目了然,下次我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i&&/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c1d47b176c417f080ffa03fe077e8ca1_b.jpg& data-rawwidth=&4118& data-rawheight=&24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11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c1d47b176c417f080ffa03fe077e8ca1_r.jpg&&&/figure&&p&&br&&/p&&p&红色的笔进行批改,是一次吸收,而绿色的笔,是你总结出来的东西,是二次吸收。&b&这些绿色的笔提炼出的内容才是你完成这套试卷的真正收获。&/b& &/p&&p&这样做一方面十分醒目,下次复习的时候,一目了然,能马上想起在哪儿犯了错误,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和经验,特别方便复习。另一方面,省去了单独做笔记的时间。&/p&&p&&b&对照标准答案这个过程马虎不得,这是知识点吸收的步骤。&/b&如果做题时播种,那对答案就是收获了。一定要十分重视,不得马虎。不能做完了草草看一眼标准答案就结束,因为潦草地完成对答案意味着你的思维和做题方式不可能得到改变,你也不能取得进步,相当于题白做了。&/p&&p&最后要提醒大家,学到的东西要常常复习。&/p&&p&&b&因为你做的题目有错误,说明你的答题思维在某个点有一些偏差,而人的思维通常不是一次就能改变的,因此你需要通过复习不断增强自己的正确的答题思维,不断地向标准答案靠近。&/b&&/p&&p&&br&&/p&&p&还有句话不知道当不当讲,&b&你们喜欢进各种群,有免费资料?&/b&too young too naive,这种群我也进过,放弃吧,你想啊,没有利益相关,人家闲着没事会经营一个群,然后 好资料都放里面?不会的,绝大多数都是哄着你报班的,别耽误自己时间了(我也进过一堆,这种事我不会告诉你的)。&/p&&p&————————&/p&&p&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或加私人微信,学习方面的问题欢迎询问和探讨。&/p&&p&【私人微信:maomaoya776
公众号:gongkaoxiaobang】,&/p&&p&&b&公众号:公考小帮&/b&(gongkaoxiaobang)会每隔两三天为大家推送我自己的备考经验,欢迎关注。&/p&&p&&b&等等,我说了这么多,你对国考岗位还不太清楚??关注公考小帮,查看去年(2017)国考岗位表,先对适合自己的岗位有初步了解啊同学们!&/b&&/p&&p&有帮助的话,别光收藏啊,动动小手手点个赞呗!&/p&
首先,十分不赞同高赞答案里面长篇累牍的例题,劝朋友们不要在知乎上把时间浪费在看例题上,也不要被知乎答案中那些看起来十分有道理的例题忽悠住。那些知乎答案中的方法随便买一本书都讲得详细的多!系统得多!去!看!书!或者教学视频,看知乎还是要学宏…
&p&我在浙江出差,现在是凌晨2点12分。&br&今天是我们分手的第530天。&br&&br&天气很闷热,听说明后天都有雨。&br&我本来很早就想睡的,因为我今天没有睡午觉。&br&我上学的时候都有睡午觉的习惯,你知道的。&br&可是我显然没有睡着。&br&今天晚上跟我一起吃饭的姑娘,她说她男朋友不爱吃早饭,她给他买了很多枣泥小蛋糕放在办公室的抽屉。&br&我突然想到你也喜欢吃枣糕。&br&我们倒数第二次见面的时候,你跟我说,上次买的黑色小蛋糕很好吃,让我下次再买。&br&可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的时候,我忘记给你带了。&br&如果早知道那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我一定多买一点给你带上。&br&&br&今天其实我不上班的,但是临时有事让我去了。&br&晚上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十点半了。&br&街上有很多人围坐在一起吃烧烤。&br&我一个人都不认识。&br&我今天穿了一条黑色的小裙子,高跟鞋。&br&最后一次见面的时候,你说以后不要总是穿运动鞋了,太孩子气。&br&你看,我现在穿高跟鞋都可以走的四平八稳了。&br&可是你看不到了。&br&&br&之前分手的时候剪掉的头发,现在又长长了。&br&跟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差不多的长度。&br&说来也是奇怪,指甲,头发,都是剪掉可以再长出来的东西,感情却不行。&br&你是情人节领的证,不知道你现在过的怎么样。&br&如果有了宝宝,我希望是个女孩子。&br&我记得你说你喜欢女孩子的。&br&我真的说不出祝你们幸福这样的话,但是我希望你过的好。&br&因为我觉得总的来说你是个不错的人。&br&除了你不爱我的时候。&br&&br&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你走之后,我也是一个人这样站在街上。&br&只不过那时候是冬天,现在是夏天。&br&我记得无锡冬天很少下雪,但是那天下了。&br&你开车走了以后,我在街上哭了很久很久。&br&我那天带着的那把蓝色的小伞你还记得吗,有水落在上面的时候,会有小花花的图案。&br&上周的时候它坏掉了,我把它丢在了公司里的垃圾桶。&br&&br&其实我知道你当初也并不怎么爱我。&br&我有时候看的出来你在说谎。&br&但是没有办法。&br&我装作深信不疑的样子,不看你的手机,不打扰你的工作,不无理取闹,也不歇斯底里。&br&但是你知道吗,很痛苦。&br&我经常抽烟,&br&我躲到宿舍楼后面,一根接一根的抽烟。&br&我害怕晚上。&br&害怕某天早晨一睁眼的时候,你就离开了。&br&我真的害怕。&br&你不爱我,我知道。&br&我怎么会不知道呢,我又不傻。&br&可是我控制不了我自己,我想假的就假的吧,假的也好。&br&从小到大身边的东西,有几样是真真切切属于我的呢。&br&太美好的东西都是假的,宝贝。&br&&br&我家里还是那样,我爸动不动问我要钱。&br&父母关系也不好,老是吵架。&br&所以很庆幸你没有趟我这滩浑水。&br&我为你高兴。&br&公司里有个男孩子喜欢我,他人很好。&br&但是他对我越好,我越想离他远远的,话也不想多说。&br&我害怕。&br&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害怕。&br&就是害怕。&br&我好久没和别人拥抱过了。&br&感觉有些累了。&br&我很想去海边看看,可是没人陪我一起去。&br&你之前说过的要陪我去的地方,一次都没有实现过。&br&不过这样也好,回忆的事情没有那么多。&br&也不至于伤心欲绝了。&br&&br&对了,你知道哪一刻我对你最心动吗。&br&就是那次一起去看烈日灼心,你临时有事有点迟到。&br&我在吧台先买了饮料,然后取票出来。&br&一转身看到你坐在商场中心的圆形座椅上笑着看着我。&br&那一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特别特别特别爱你。&br&我真开心。&br&&br&&br&分手之后,我再也没看过电影。&br&&br&&br&我有一天看到一句话。&br&我想要见你一面,我可以站的很远。&br&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差点哭出来。&br&我已经很久很久很久没有见到你了。&br&你理的整整齐齐的头发,你修的干干净净的指甲,一切一切都再也与我无关了。&br&一刀两断,毫无关联。&br&那么,&br&倘若我只是想要看看你呢。&br&&br&如果真的,真有这么一天的话。&br&我一定会泪如雨下。&br&你知道的。&/p&
我在浙江出差,现在是凌晨2点12分。 今天是我们分手的第530天。 天气很闷热,听说明后天都有雨。 我本来很早就想睡的,因为我今天没有睡午觉。 我上学的时候都有睡午觉的习惯,你知道的。 可是我显然没有睡着。 今天晚上跟我一起吃饭的姑娘,她说她男朋友不…
&p&我决定好好给你回答一下。我行测不管难度高低,从来没下过70,最高的时候四川省考84.8。开始一直偏科,导致总分不够用,后来钻研申论也很有心得。2016年参加成都高新区遴选,笔试只考申论,也顺利考上。自己也考过国考、省考、副科级遴选考试,都成功守擂。我也经常和人交流,结合我见到的情况和这些分析报告给你分析一下原因,以及说一下我的一些经验。&/p&&p&&br&&/p&&p&另外我还写过几个觉得比较有价值的帖子,一并推荐一下了:&/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group_id=123456& class=&internal&&李付泉:大三女生,如何准备 2016 年国考?&/a&&/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李付泉:如何在十五天时间里最大限度的提高申论水平?&/a&&/p&&p&面试在这里&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公务员考试结构化面试,回答问题时如何快速的理清思路。? - 李付泉的回答&/a&&/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group_id=225792& class=&internal&&李付泉:公务员面试时如何做到去模板化?&/a&&/p&&p&&br&&/p&&p&另外QQ群终于续费了,可以加群讨论。&/p&&p&一群 &/p&&p&二群 &/p&&p&三群&/p&&p&千万记得写验证“知乎”,否则不会通过的,主要是啥人都进来,轮子都遇到过&/p&&p&&br&&/p&&p&上面有人晒成绩单的,我也晒一个&/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7d3e9d369c54f11444cda5ae4788349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49& data-rawheight=&3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7d3e9d369c54f11444cda5ae4788349c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eee2b28f73a494d4259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16& data-rawheight=&3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eee2b28f73a494d4259e_r.jpg&&&/figure&&p&&br&&/p&&p&&br&&/p&&p& 长文。说到长文,我想起一件事情。曾经我在QZZN上发过一篇长文,详细讲解了行测、申论和面试的复习准备方法,三万多字,现在我写给你的东西也是大多以这个为基础。后来我一个同事问我考试经验,我把帖子翻出来让她看,她说“哟那么长,干脆我不看了,你直接给我说吧”。这件事给我印象很深。公考准备是一个非常艰巨的、系统的工程,如果连看人家现成的经验都懒得看,很难指望他能自觉的有方法有步骤的去复习。&/p&&p&用一句话来概括:&b&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b&。&/p&&p&共勉。&/p&&p&&br&&/p&&p&&b&一、要分析行测不能提高的原因&/b&&/p&&p&
行测不能提高,总体而言有两个方面原因。一个是硬性方面,即基础,甚至智力水平。行测主要考察语言能力、数学运算以及逻辑思维,基本不涉及大学的知识,但是高中及以前的基础越好,行测的天花板会越高,这一点在数学方面表现尤其突出。楼上有人说数学不能丢分,都是送分题,但是实际情况来看,有很多人数学从小学就不及格,更别说做行测的数学了。行测数学的确比较简单,基本上都是初中数学,但是这个数学不是仅仅要求掌握公式,更考察一种数学思维能力,而很多人真不具备这种能力。当然语文也可能不知道某个词的意思,这个只能靠积累,也属于天花板,很难短期提高。另一个是丢了“不该丢”的分,还不自知。我曾经问过很多行测不好的人,“哪个板块感觉困难,哪个感觉比较好”,回答往往是一致的,数学和资料分析不好,语文逻辑还行。实际的结果看,他的语文逻辑两个版块都错了15个左右,如果按照0.6分一个计算,仅这两项就丢掉18分;加上数学不会做,资料分析按照顺序做不完,常识题复习了也白搭,基本上行测不及格就很正常了。这种“感觉好”,是因为他觉得语文逻辑好歹我会做,而数学完全看不懂。但公考作为淘汰性考试,不是要考某个分数线,而是要考过别人,所以感觉好没用,这个部分有竞争力才是王道。&/p&&p&
所以这样就能了解了,很多人一方面硬性的东西比较差,数学不好,常识抓瞎;而在“智力”和“能力”范围内的:例如语文、逻辑、资料分析,又不能做到精益求精,不具备压倒性优势的正确率,总分当然没有优势了。我想强调一下,资料分析绝对不是“硬性”的范畴,资料分析首先不像数学那样难,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步骤、给足够的时间你一定会做;其次资料分析答案不像语文那样有时候感觉模棱两可,你算出来了就一定是唯一的,这种题你有什么理由来错?我一直认为资料分析就是该拿满分的,事实上我在正式考试的时候真的做到过,你也一定能做到。&/p&&p& 因此,对于数学天生不好的人而言,语文、逻辑和资料分析是唯一的救命稻草,语文逻辑不存在像数学那种讲了都不懂的情况,是完全能够通过不断精细化复习来大幅度提高的。剩下的数学可以依靠抓住重点的方式,练好掌握几类常考的题型,其他的听天由命;常识题其实也不是完全都考背的东西,有很大一部分还是会考察对马哲的运用、诗词俗语的类比,以及可以用常理推断的法律题;此外再在网上搜集一下去年和当年的时事政治常识复习一下即可。&/p&&p&反过来讲,我们按照板块逐一分析我们的竞争力,常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面临同样的境况;语文逻辑资料分析不存在天花板;数学是有天花板,我就复习那么几个类型抓5分。这样看起来,和顶尖高手相比,唯一的天花板就在于数学那10分,但是如果能每个部分做到极致就已经很有竞争力了。关键在于你在没有天花板的语文逻辑资料分析上,能不能成为顶尖。数学拖后腿已经拖到蛋上了,别的部分要是不能成为顶尖,就真没救了。&/p&&p&&br&&/p&&p&&br&&/p&&p&&b&二、整体的注意事项&/b&&/p&&p&
以上是为了论证一个道理,对于大部分数学较差的人,语文、逻辑和资料分析应该成为复习的重点。当然对于数学好的人,如果行测都还不理想,百分之百是再这三个部分出现了不该有的问题。&/p&&p&&b&1.做好统计&/b&&/p&&p&
统计内容包括正确率以及每个部分的时间。这个工作其实非常重要,有人觉得稀里糊涂总是做不完,有人觉得浑浑噩噩不知道哪个部分拖了后腿,靠这个办法都能得到答案。&/p&&p&
这是我某一次考前复习对做过的试卷进行的统计。&/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fffe04077bcba8e61e3561d7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6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fffe04077bcba8e61e3561d7_r.jpg&&&/figure&&p&
我高中班主任对我说过一句话,对我多年的学习生涯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你可以来问我学习方法,但是你别问我:化学该怎么学?我的化学成绩为什么不能提高?”因为如果你问这么宏观的问题,说明你对你自己的问题没有进行思考,没有进行细化。很多问题一旦细化,你不用请教别人就能找到解决办法。而这种统计,就是为了找到原因,统计越详细,原因也会找得更细,相应的对策也会更有针对性。&/p&&p&&b&2.一些细节习惯&/b&&/p&&p&&b&
行测题量大,所以细节其实很重要。 第一&/b&,每次做题我都会高度仿真,考试是个什么状况我就会模拟什么状况,例如机读卡的墨团,平时练习的时候就在试卷上涂上。&b&第二&/b&,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题干里面说了几层意思、问题是什么,都养成习惯勾画一下,很多人说这道题是我粗心了,那道题是我粗心了,就不以为意,其实减少粗心也是一门技术活儿,你总结一下,粗心其实也是会有类型的,再说了,考试的时候本来有些问题就问得很绕,比如逻辑部分的“以下哪个选项最不能支持以上结论”,很容易看错的;再比如,资料分析里面,材料中很多条件就很容易混淆,勾画下来,动笔计算前结合题目核实一下是不是这个条件,磨刀不误砍柴工。&b&第三&/b&,对于跳过的题目,打不同的记号,有些题目是完全不可能会做的、有些是已经感觉很接近了但是时间有限只能先放弃、有些题目做了但是拿不准,这样如果最后真有时间回头就能有的放矢知道先看哪些题目。&/p&&p&&b&3.总结&/b&&/p&&p&题海战术有没有用?有用。但是绝对不是大多数人心里认为的那样来用。大多数人只是用题海战术来寻找充实感,通过做题来寻找心理上的安慰。&b&要真正让题海战术得到提高——尤其是语文逻辑和资料分析,全靠总结。&/b&我们做完题,不能光统计各成绩,沾沾自喜或者妄自菲薄就到此为止,应该回头看看每个题为什么会错。对错题原因的总结也不能仅仅限于“哦,这个题是这个意思”然后就过了,应当回想一下,你当时选择的时候是怎么考虑的,为什么你的思路是错的?因为你做过的题不可能会考到,但是思路是通用的。&b&举个例子&/b&,选词填空里面,有时候上下文是有一个暗示的;或者文段很长,给了你一个语境,这样你不能只选择语法正确的,你还要选择适合语境的;比如有些搭配就是错的,两个选项“驳斥”和“粉碎”,题干里面搭配的宾语是“偏见和谣言”,如果选驳斥,可以搭配谣言,但是不能搭配偏见,所以只能选“粉碎”;有些搭配错得显而易见,但是句子太长,冲淡了主干,再加上给你设置点陷阱,还是很容易选错;有的时候三个空,前两个都是对的,但是第三个是错的,也很容易误导人。&b&再举个例子:&/b&段落阅读里面,有时候考察的是你把握主旨句的能力;有时候考察的是你能否正确分析出题干的层次;有时候选项断章取义、有时候偷梁换柱、有时候画蛇添足。你就要去找出一个个陷阱,才能选出正确的答案。&/p&&p&
一句话,&b&你必须为你的抉择找到依据。而总结的过程,就是为你脑子里的“依据”在不断的积累。&/b&很多时候,我们其实并不纠结四个选项,而仅仅在两个选项之间纠结,而选择的过程往往都是,两个选项翻来覆去的读,最后凭直觉选择一个答案。而这种行为并没有科学的根据。你通过总结,不断总结出出题人设置陷阱的套路、你做错的套路、分析题干的方法,这样你再纠结两个选项的时候,用这些套路一个一个的排除,最终选择出来的才是对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fee04a433c031a767fe90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381& data-rawheight=&10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8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fee04a433c031a767fe90c_r.jpg&&&/figure&&p&
以上是我自己某一次考试前复习的总结记录。也许只有我自己能明白在说什么,这个总结本来就是给自己用的。可能你会注意到我有红字标记的,有加粗的,也有字体很大的。原因是这些都是我屡屡犯错的情况,人犯错不要紧,屡屡犯同一个错就不可原谅,通过这种方式来不断提醒自己,才能让你的总结发挥最大的效果。&/p&&p&&br&&/p&&p&PS:这几天跟一些考生交流了一下,我想说一个很重要的观念。&b&&u&总结很重要,但是这种总结需要整理。&/u&&/b&比如你的语文,暗示没看懂的算一类,搭配错误的一类。你可以把这道题拍下来,然后截图做成WORD版的笔记。上面是一个类别以及你记录的注意事项,下面就是例子。这样以后复习语文就看这个笔记就行了。相当于一个分门别类的错题集。你只有分类总结,你才能记得住。&/p&&p&你是否觉得这样做耽误时间?是否觉得我还有十天就要考试了,没时间这么做,我还是做卷子吧?如果你这样想,就证明你的思路确实有问题。你做这个总结,你就从做题中学到了东西;而你闷头做试卷,有何进步?这种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想法真的要改变。&/p&&p&此外,有些题,的确是你粗心才错的。但是需不需要总结?需要。比如逻辑里面问:”以下最不能反驳的选项是?“也许你是看错了,也许你看到了但是选的时候选了个完全相反的。但是,它这种问法本身就是个陷阱,就是挖给粗心人的,你跳进去了,是不是该总结?总结多了你会发现,粗心也会有几种原因。这些都是帮助你提高的。&/p&&p&此外的此外,第一,刷题需要循序渐进去刷,根据自己的复习基础和复习进度来刷题,这就像是登山,要从底部开始登,如果基础阶段去刷高强度的题目,那么刷题效果适得其反,所以,要根据基础程度去刷对应难度的题目。&/p&&p&第二,刷题需要分阶段错开来刷,前期复习的时候需要按照知识点去刷,中期打散知识点,分模块去刷,后期整套卷子刷,每个阶段的刷题方式都会有所不同,也有有所侧重,应该依据自身复习阶段来区分。&/p&&p&&br&&/p&&p&&b&4.先国考后省考&/b&&/p&&p&我自己发现的一个小诀窍吧。省考一般比国考简单,但是时间都是120分钟。所以我通常会先做一两本国考试卷,再做省考,这时候你会觉得省考简直太简单。这个道理类似于少林寺的武僧们练功时候腿上帮上砖头,有一天取下砖头发现自己身轻如燕了一样。当然,前提是不管做什么卷子,还是要坚持总结,否则不会有任何提高。&/p&&p&&b&5.做题顺序&/b&&/p&&p& 有人说行测的题量就是让人做不完的,我认为有道理。一方面是题量太大做不完,一方面是每个题分值不同而且题型也有你擅长的和不擅长的。所以要学会舍弃,保证重要的、分值高的、你也能拿到的分一定要尽可能拿到,拿不到的嘛,我何必硬着头皮去耽误时间呢。&/p&&p&
所以我个人建议的做题顺序是:语文、逻辑、数学、资料分析。图形推理和常识题最后来做。如果你的数学是那种一道题不会的,数学就相应调整到最后去做。反正最后都属于听天由命型的。&/p&&p&
我解释一下这么做的原因。&b&首先是要考虑到考试状态的问题&/b&,考试过程也是一个大脑逐渐进入状态的过程,如果一上来先做资料分析这种条件纷繁复杂的计算题目,很容易因为状态不够投入而犯错,而语文相对不那么要状态。然后是逻辑,逻辑兼具语文和数学的思维,相当于是一个过渡。过渡完了就可以开始数学运算了,数学打算放弃的就做资料分析。&b&其次,图形推理最后来做。&/b&因为图形推理是一种逆向思维的题目,主要方法是靠猜,一种思路一种思路的去试,所以很容易深陷其中,加上本身分值也不是很高,所以往往成为鸡肋:已经试了5种方法了,花了快5分钟了,感觉越来越接近正确答案了,你说你到底是继续呢?还是放弃?所以放最后,靠运气,对了就对了,不对反正分值也没前面高,机会成本不大。&b&最后,常识题&/b&我之前提到过,常识题并不是全部都考记忆类的东西,也考理解分析的东西,但是放弃原因和图形推理差不多,一是分值不高,二是毕竟常识里面还是很大部分要靠猜测的。反正最后时间不够都是靠猜的,还是放最后去吧。&/p&&p& ——&b&总之,先去做值得做的,分值高的,对自己而言靠谱的。&/b&&/p&&p&&b&6.复习环节,以及笔记。&/b&&/p&&p&
复习的过程我一般会在考前两个多月开始准备。但是,我说的这个前提是,我有很完整的、完善的复习计划,我很清楚我要干嘛,甚至我知道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复习成果,而且我有很多笔记和资料。所以如果你没有,可能你的时间还需要更多。&/p&&p&
我说一下裸考的事情。也许有人对我这个时间嗤之以鼻,也许你周围有人告诉你他就是裸考的。但是每个人情况不同——基础不同、目标也不同。你不能因为之前的复习没有效果就认为裸考才是正道,就好像你不能看到隔壁中了彩票,或是思聪老公生下来就有钱而否认你努力工作挣钱一样。你既然靠目前的能力还不能达成你的目标,就只能脚踏实地的想办法提高。&/p&&p&
一般我的复习过程分两大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专项训练,第二个部分是刷卷子。&b&第一个部分&/b&就我个人而言,我一般只看数学和逻辑里面的推理部分,因为涉及到公式,久了容易忘。这个部分也包括整理一些常识的东西进行记忆。我复习的素材一般都是我自己到处去整理的,从来没有书,因为书其实作用很小,你可以试试。现在整理到了什么程度,我认为我如果自己去编一本教材现在应该没什么问题。这个步骤的复习过程就有点像以前的单元练习,基础知识的掌握,然后练题,练题过程中可能你会发现一些有用的公式和技巧,你记录下来,补充到你的基础知识里面去。&b&第二个部分&/b&是刷卷子。但是可能要提醒你的是,公考刷卷子和高考刷卷子有很大区别,高考刷卷子可以让你在高考中做到很多换汤不换药的真题;但是公考你绝对不会遇到这种情况,你只会遇到相同的陷阱,相同的分析方法,但是具体题目你永远遇不到的。所以,还是前面说的,&b&总结,总结,&/b&真心重要。&/p&&p&&b&刷卷子最后一个阶段,我会做真题&/b&。&b&做真题的目的是为了”检验“。&/b&因为每年预测题都有很多,但是预测题一个是因为确实不如真题那么规范,模棱两可的题目会存在,另一个是因为预测题有时候难有时候简单,所以你的成绩也会起伏不定,最终你很难根据平时做的分数来正确评价自己复习是否取得效果。但是真题可以,因为真题可以进行横向的比较。某一次的真题比如你做了70,你起码可以在网上知道那一次大部分人是个什么水平,你的70是个什么水平,你的档次提高了没有。只是有一点,真题毕竟是有限的,甚至你自己就做过很多真题,有的答案你已经知道了。这个时候,你需要自己把握,这个题你按照目前复习掌握的能力,是否真的会做。比如我遇到一个题,我如果能知道这个题是我掌握的某个公式,那我会认认真真算一遍,即使我知道答案就是A。如果一个题我知道我还是做不了,我还是会按照已经掌握的办法去认认真真算一遍,即使我知道答案就是A,即使我也知道我算了也算不出来,但是我会揣摩我考试时候的想法和做法来做一次。&/p&&p&&b&复习过程中,要做好笔记。&/b&笔记里面可以有公式,有解题技巧,有你的心得体会,有你自己粗心犯错的原因。公考半年才一次,每次你都从零开始的话,就好像一壶水每次从常温开始烧半个小时,永远你都烧不开。不断的打好基础,才能保证每次用同样的时间不断提高。我每次开始复习的时候几乎就是看自己的笔记。&/p&&p&
附几张我的笔记:&/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413e15fc5f206e38dbff24f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50& data-rawheight=&11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413e15fc5f206e38dbff24fd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e7df4e5c1a5cd53d271daa6aa0149aa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50& data-rawheight=&11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e7df4e5c1a5cd53d271daa6aa0149aae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b2e4adcf2fe4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50& data-rawheight=&11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b2e4adcf2fe4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076d11cf4a3d57114f73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50& data-rawheight=&11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076d11cf4a3d57114f73b_r.jpg&&&/figure&&p&&br&&/p&&p&&b&7.考前的准备&/b&&/p&&p&我说过,我一直很追求一种精细化程度。因为边际效应递减,提高十分也许很容易,但是越往上越不容易提高哪怕一分。所以我很注意一些细节。我想说说我考前几天的准备工作。&/p&&p&
其实考试最重要的是“精力”,你需要在考试当天有一个充沛的精力,清醒的大脑。所以在考前要注意调节时间。首先是在考前大概一周到十天的时候,就需要严格按照考试的作息时间来复习,比方说上午9点到11点就做一做行测试卷,下午3点开始写一篇申论。如果你是工作族,那也得严格掐着时间来做。怎么忙里偷闲又还能掐着时间做呢?就是我前面说的,你需要记录你做题的时间,比方说你早上9点开始做一套行测,做到9点23分的时候你被叫去干活儿了,那你就在你做到的那个地方写一个“9:23”,10点32的时候你回来继续做,开始的时候你就写一个“10:32”,做完之后每一个部分用了多长时间仍然能够反映出来。&/p&&p&
其次,调节你的作息。你必须保证考试头天晚上睡眠充足,而且考试当天又能够稍微起早一点,因为9点钟考试你8点半才起来,可能在考场上脑子还没足够清醒。比方说3号考试,我通常1号晚上会熬夜到很晚,然后又逼着自己2号早上7点过就起来,而且2号中午不睡午觉。这样2号你就会很困,早上9点过10点就能睡着了。然后第二天早上7点过起来一样觉得很清醒,神清气爽。起来之后泡一杯浓茶喝了,很浓的茶,不要喝太多水,怕考试时候想上厕所。&/p&&p&第三,在能打印准考证的时候,必须第一时间想尽各种办法在考场附近定好房子,甚至可以不惜专门跑到考场附近去订个宾馆。这个非常重要,有时候你头天知道考试地点,第二天去找房间就已经找不到了。我还见到过考试头天跑到考场附近找房子的,可能找到么?如果考试当天坐车去,我担心会影响我的状态,也怕路上遇到堵车等意外情况。&/p&&p&&br&&/p&&p&最后,我想说,有人说考试最重要的是心态。其实我觉得不完全是。我觉得&b&心态不是取决于你的复习的强度,不是说你成天埋头苦干就说明心态不好。心态源于你的实力,而你的实力源于你复习准备的过程和结果。&/b&&/p&&p&&br&&/p&&p&&br&&/p&&p&&br&&/p&&p&&b&三、分版块说&/b&&/p&&p&&b&(一).常识&/b&&/p&&p&常识没太多说的,第一,考前收集一下时事政治,省考的要包括本身的时事政治。第二,可以把做过的法律题目认认真真的分析一下,读懂人家里面的逻辑。因为法律题虽然专业,但是法律毕竟是合理的东西,很多法律专业的人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你觉得百思不得其解,原因是你还没适应法律的思维方式,而你通过这种思考去适应思维方式,有助于你举一反三。第三,可以到百度上下载一下高中哲学的教学大纲,复习一下马哲,知道要点即可,有助于你做哲学类的题目。哲学类的题目一般是给你一个小案例,问你反映了什么原理,前提是你要知道这个原理是什么。第四,养成看新华网人民网的习惯吧,跟你刷知乎一个道理,不需要占用你太多时间,也不需要你功利的去背,看着消遣就好。第五,那种给你一个诗词问你反映类似思想的类比题不应该错,复习方法和语文逻辑一样,靠总结。第六,别在常识题上花太多时间。&/p&&p&&br&&/p&&p&&b&(二)语文&/b&&/p&&p&语文分为选词填空和段落阅读。之前说了,复习方法就是总结。如果你实在是差,可以买一本类似于模块宝典这样专项训练的书来专门刷题,但是总结才是王道。&/p&&p&下面我把我自己总结的我自己经常犯的错误发一下:&/p&&p&&b&选词填空:&/b&&/p&&p&1.学会找关键词,比如“甚至”,“以至于”,“但是”等等,这些词语其实直接导致后半句的一个趋向,在一些时候,两个意思完全不相同的词语选项放进去好像都能说得通,但是这些词语就会决定应该选哪一个答案。其次,如果很难选,可以归纳一下这句话的意思,看他到底想说个什么意思。然后你就想,如果选A答案,换你来表述这个意思你会不会这么表述,为什么不会这么表述?所以说这个答案的问题在什么地方?这样就能比较容易去进行比较。&/p&&p&2、通常选词填空都会让选两个词。有的题会很贱,会故意把其中一个词设置得特别合适,但是后一个词却不那么合适。而另一个选项两个看起来都不是最好的,但是也说得过去。那这种需要多琢磨一下,通常这种题都选择后一种两个看起来都合适的。&/p&&p&&br&&/p&&p&我放两个其他人做的试卷,说一说怎么发现和把握&b&“暗示”&/b&。&/p&&p&&b&第一种:回应别人的暗示。&/b&&/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d104e97edf6f31c4f687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55& data-rawheight=&1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d104e97edf6f31c4f687_r.jpg&&&/figure&&p&为什么第三个空选“利器”而不是“助手”,或者选项再加一种,“工具”,仍然是选“利器”。为什么?因为前面说了一句“不遇到盘根错节的结节硬块”,就好像已经告诉了你,现在出现了一个“盾”,那你应该说的就是“矛”,而不只是“一种兵器”或者“一种工具”,应当把人家提及的东西进行回应。&/p&&p&&br&&/p&&p&&b&第二种:不要无中生有&/b&,别人没有暗示的就不要画蛇添足。&/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35cdb3b7dd2f173a6c73d1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38& data-rawheight=&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35cdb3b7dd2f173a6c73d1_r.jpg&&&/figure&&p&比如这个题,第一个空选择活跃或者繁荣都可以说得过去。但是,第二个空,文段从始至终都在讲个人信贷欣欣向荣,至于是不是利润空间大,文段没有提到。所以也是一种暗示,你不能选别人没说的那个,所以有利可图就是错的。&/p&&p&&br&&/p&&p&&b&第三种:程度的暗示。&/b&&/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8e2038afe57418cdf988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95& data-rawheight=&1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8e2038afe57418cdf988b_r.jpg&&&/figure&&p&选A对不对?乍一看是对的。为什么会选D?你对比一下AD选项的区别。”一文不值“和”暗淡无光“最本质的区别在于程度。一文不值是彻彻底底的否定,而暗淡无光只是相当于抹了点黑,并没有彻底抹杀掉。而造成一文不值或者暗淡无光的是什么?是”质疑“。质疑,不是否定,如果你能明白这个道理,你就应该注意到,你选择的形容词的程度,应该和你做的事情的程度一致。因此选择D。&/p&&p&&br&&/p&&p&&b&段落阅读:&/b&&/p&&p&1、有的选项是这样的,它提到了很多题干中描述的事情,但是他望文生义了,或者画蛇添足了。这种选项说的事情有部分或者绝大部分是符合题干的,但是它有一部分却说了题干完全没提到的事情。这种选项是错误的,而且很有迷惑性。&/p&&p&2、和上面这种选项相反的是,有的选项属于以偏概全,别人的题干说了两层意思,但是它只说了一层意思。这种表述的意思不全,也不能选。&/p&&p&3、跟选词填空一样,要找关键词,要跳出来概括一下中心意思,看看他到底想说什么。尤其是那些表示转折、递进或者并列的词语,这些词语对于整段话意思和结构的理解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比如说,如果出现“例如”“其中”这样的词,其实这个词后面的已经是在举例子,所以它的中心意思是在这个词前面的主旨句,那些扯到“例如”后面句子内容的选项,都是错的。&/p&&p&4、直接性。无论是言语理解或者申论的小题,需要的都是直接性,不需要你去延伸它的意思。比方说如果它说某某事情非常重要,而一个选项是说“如果不做某某事情就是不对的”,这种去引申或者反面描述的选项,往往是错的。这个道理和逻辑题里面那种加强或者削弱类型的题有相似之处,如果要加强一个观点,那么直接加强,比间接加强的加强效果更好。&/p&&p&5、如果两个选项很纠结,那么就不要再拘泥于题干的每个词句,而是总结一下整个段落的意思,然后想逐个去想着两个选项的意思,想,如果换我来表述这两个选项的意思,我会怎么去说,然后看这两种表述哪个和题干的表述更接近,那就是哪个选项。&/p&&p&6、有的选项说的每一个分句都是原文的原话,这种选项往往需要尤其警惕。因为很可能是断章取义出来的,实际原文根本不是想说这个意思。还有的也是引用原文,但是可能引用了5个分句,4个都符合原文,但是它偷梁换柱的改掉了其中一个分句的意思,这种也需要警惕。看起来最完美的往往暗藏杀机。&/p&&p&7、包含元素不齐。&/p&&blockquote&比如:&br&&br&千年以降,端午节始终氤氲着浓郁的历史气息、厚重的人文情怀和深刻的伦理内涵,不断渗透着丰富的精神文化,给我们以醇厚绵长的心灵滋养,给民族以生生不息的动力。也由此,越是在现代化和城市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刷下,我们越是要有延续自身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寄托情感和文化符号的固有仪式或可以简化,浓郁的民俗表现形式或可以进化,但端午节的肃穆价值不能抹掉,你我心中的敬畏不能消退,对历史和文化的尊崇更不能抛弃。&br&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br&A应重视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内在价值&br&B应警惕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br&C应深入发掘端午节厚重的文化内涵&br&D应增强延续自身文化的自觉性&/blockquote&&p&这个题有2个必须具备的“元素”,一个是端午节,所以可以排除BD,因为通篇没有脱离说端午节,包括最后一句升华到文化层面,仍然在说端午节。第二个元素是“文化”,从第一句话的人文情怀什么伦理内涵,不断丰富精神文化等等。到最后说对历史和文化的推崇,都在围绕文化,由此排除A&/p&&p&&br&&/p&&p&&b&(三)逻辑&/b&&/p&&p&逻辑其实分两种,一种是接近数学类的,三段论、命题逻辑和推理类。三段论和命题逻辑一般书上都有,记住公式,练练题基本上没什么问题。推理类的就是几个人说了话,有真有假,通常是用枚举法去顺着推,错误答案会推出矛盾的地方,多做就没什么问题。&/p&&p&另外一种是偏语文性质的,比如类比、定义以及加强削弱。这一类的都靠总结。我这里只是把加强削弱的一些我自己总结的原则发一下:&/p&&p&直接加强的就比间接的要好;从内因去加强的就比从外因去加强的要好;削弱某个理论,直接质疑这个理论本身,要比举个例子来反驳要来得好;支持某个理论,举共性的例子又要比举单个个体的例子要好。&br&&/p&&p&&br&&/p&&p&逻辑里面还有一个就是图形推理。图形推理的难点在于:你很容易发现一个题的特点,但是不知道这个特点背后对应的几种思考角度。比如你知道这道题就是几个汉字,但是背后对应的可能有笔画、结构、包含相同部分、开口等等,这样你就只能没有方向的瞎想。推荐一个东西:你可以去搜&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nku.baidu.com/link%3Furl%3DdY3Gigfvdsog4059sGdyINHvxzWvOwuA4lCJN65NEUjJtzUtmd9xZzNOA9cKMTPJl6FyPsEnrXI33gPiAw1yznTXyLWCrD11wpbvKg6S6L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行测》笔试NO.1秘笈&/a&,把这个下载下来。这是一篇好贴,里面详细论述了关于每一种类型背后对应的方法,你可以去下载一些图形推理题,你先看一道题属于什么特点,然后你照着这个秘笈告诉你的方法去试,练多了、掌握了这些思考角度,能解决绝大部分题目。只是提醒一点,这类题目有时候你会下载到一些题目过于奇葩,也不属于这个秘笈上的任何一种方法,这类题你就不用管了,因为考试基本不会遇到奇葩题目,真遇到了你也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想到,没必要耽误这个时间。总之别钻牛角尖,我们复习是为了把握大部分,为了个别奇葩耽误太多时间,甚至颠覆自己的三观,不值当。&/p&&p&另外还有一个就是折纸盒问题。这类问题很简单,带个方的橡皮,到时候挨着画几个面,按照选项的摆放方式摆放。选项都是给了你三个面,你按照其中两个面的样子摆放,看第三个面是否一致,一致的就是正确答案。&/p&&p&&br&&/p&&p&&b&(四)数学&/b&&/p&&p&数学真心跟基础关系太大。太差的,可以抓重点复习,就复习那么几个类型。基本上,如果你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那么能搞定一两个题;然后有几个类型考的概率很大:牛吃草问题、行程问题、时钟问题、三集合、抽屉原理、排列组合和概率、方阵。这几个考到的概率比较大。如果你觉得你数学很差,我觉得花上一个多月时间搞懂这几个类型还是比较现实的。另外还有些题什么都不复习也能做对,这样大概就搞定10来个题了,也差不多了,算中上了吧。&/p&&p&&br&&/p&&p&还是那句话,如果你要复习某一个专题,就要达到至少80%的正确率,不然和不复习没什么区别。&br&&/p&&p&&br&&/p&&p&另外推荐一个东西,”天字一号60题“。你可以去网上搜索一下。上面的题目都很难,但是风格和考试风格很像。我每次系统复习的阶段都会把上面的题搞懂搞透,没做对的题目我会复制到一个WORD里面,重复的做。很不错的一个资料。&/p&&p&还有一个东西,QZZN上以前有一个人写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nku.baidu.com/link%3Furl%3Dvm_Aygd2FHYeWf5cUqzZKNngSNK3Jey8GAKTL24IVabaNR24Gb7phxZ6JqWBVnnkGek-UL9-6jWxAcwnb-_aC8AyjysIea1FUPoiwk1BZV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数学运算之无赖解法&/a&。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秒杀法”。可以看看,但是别迷信。秒杀法不是没有用,而是可遇不可求,了解一下又这些方法,考试的时候灵光一现能用上就用,平时做题还是老老实实才是王道。特别提醒的是,十字相乘法一定要掌握,因为十字相乘法很简单,而且能运用十字相乘的题目特点很明显,遇到了肯定能看出来,看得出来就一定能用,用了能减少很多时间,不只是数学运算能用,资料分析也会有时候用到。&/p&&p&&br&&/p&&p&单独提一点,应用题千万别忘记代入法,很简单的。&/p&&p&&br&&/p&&p&补充:先抬一个链接上来&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数学学不好是因为笨吗? - 张潇的回答&/a&。&/p&&p&首先我很认同这位朋友的答案。&/p&&p&回到行测上。数学如果算1分一个,那直接放弃,就是放弃掉了15分。15分拿到总分里面是个什么概念?给你15分,恐怕现在绝大多数还在苦苦挣扎的同志都已经上岸了。&/p&&p&很多人一上来就告诉自己,我数学太差,没救了。我告诉你,我高一时候数学150我能考75,高二才开始慢慢认真学,高考考了129。大学纯学渣,高数基础为零。我也在复习行测过程中在数学上花费了太多心血,因为数学太重要,不可能全部放弃。如果我有两个月时间复习,起码有一个月是在做数学,仅仅为了那10多分。&/p&&p&其实行测的数学知识本身很简单,初中数学而已。首先,数学需要一种数学思维,这个没人能帮你,只能靠自己多想,亲手做,不要动不动就看答案。很多时候别人告诉你答案,你觉得很有道理,但是为什么你就想不到?这个就是个思维能力,是靠练习的。其次,相关的知识点,你遇到了就去深入钻研一下,把最基本的公式、延伸公式记录下来,搞懂。数学不会是这么难的东西。不是难,是懒。&/p&&p&别的版块没有绝对优势,数学又给自己找借口不去学,那还考什么?&/p&&p&&br&&/p&&p&&b&(五)资料分析&/b&&/p&&p&资料分析万万不能丢分,因为你没理由去丢。你肯定会做,而且答案唯一可靠,你凭什么丢分?丢了天理难容!&/p&&p&&b&一是你需要扫盲&/b&,什么是增速、什么是贡献,这些基本概念你得掌握,记到笔记本上。&/p&&p&&b&二是强化运算。&/b&大多题目都是考察“今年GDP是1000亿,比去年增长12%,去年GDP是多少”这种运算。如果你还要这样去想:1000/(1+12%)==,然后才能列竖式的话,那你确实太慢了。我一般直接进入这个步骤开始列竖式。另外,由于计算量太大,你的运算能力确实需要多练才能提高,这个没办法。&/p&&p&&b&三是别盲目轻信估算&/b&。教辅害人,教人用估算法,有简化数字的,有把A/(1-0.2)≈A*(1+0.2)的,等等。估算不是没用,要看情况,如果选项每个数字之间差别较大,可以估算,但是现实是考试时候的选项差距基本就是小数点后面最后一位的差别,你估算出来不精确就没法选啊。相信我,你如果计算速度够快,老老实实算一定时间足够的。当然如果发现选项之间差别确实很大,用一用估算也无妨。&/p&&p&&b&四是草稿一定要打工整。&/b&这个其实很重要,每次我计算资料分析,我一定会在草稿纸上专门找一块比较完整的大块的地方来打草稿。原因是不要把这样计算量大的草稿挤到和别的题一块儿,本来计算量就大,再凌乱一些,就很容易弄错。此外,你甚至可以把每个计算的结果标记上番号,因为后面有的题可能会用到,到时候就不用计算了。那种问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题,四个选项,每个选项都需要计算,但是正确的选项只有一个。那些不正确的选项,不要白算了,比方说选项A说某某市去年的GDP增长率是2.4%,但是你算出来是3.6%,那你应该把3.6%就写在旁边,因为很可能后面一个题会用到,你就不用再去算一遍。 &/p&&p&&b&五是一定要反复核对你所找到的对应条件&/b&是不是解决问题的,不要找错地方,最可怜的情况是你哼哧哼哧算了10分钟,出来的结果和四个选项差了十万八千里。&/p&&p&&br&&/p&&p&&b&四、自我复习规划&/b&&/p&&p&&br&&/p&&p&以上就是我的经验。以前我在QZZN上发过一篇帖子,大概内容和上面的差不多,我也从我那篇帖子直接粘贴了一些过来。当年我还写了不得转载,现在已经被转得到处都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被侵权还投诉无门的感觉。现在QZZN上已经把我的帖子删了,但是百度上到处都有,比如这个:&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nku.baidu.com/link%3Furl%3DNoSlPQR3h2pwG-MUnMQY6MTM3m65Qols5tqUzZBabI5ohSBckiPboLfS7EjisD0jqJnFrwDa_YtfSohZAXdmeNCfelcloo0sqqwnofnub6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我的各科目公考经验&/a&。帖子开头提到过我之前考过的成绩,我刚发在上面的成绩单截图应该能够证明了。另外,我原先那个帖子也提到了我后来参加了副科级遴选考试,我也截个图来证明一下。&/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dbb916fd6d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76& data-rawheight=&3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dbb916fd6dc_r.jpg&&&/figure&&p&&br&&/p&&p&闲的蛋疼,我想为我那篇帖子证下明,QZZN上的“奇怪的蜀黍”就是我啊。虽然没什么名气但是好歹想证明下那个帖子是我写的。辛辛苦苦写了一个星期,到头来被到处转,也不表明出处、作者。&/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34bfa457b6ffebefafbc557f6fd2ccd1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118& data-rawheight=&3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1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34bfa457b6ffebefafbc557f6fd2ccd1_r.jpg&&&/figure&&p&&br&&/p&&p&如果题主想了解申论方面的东西,可以另开一个题目邀请我,我可以给你写很多跟以前我那个帖子不一样的东西。&/p&
我决定好好给你回答一下。我行测不管难度高低,从来没下过70,最高的时候四川省考84.8。开始一直偏科,导致总分不够用,后来钻研申论也很有心得。2016年参加成都高新区遴选,笔试只考申论,也顺利考上。自己也考过国考、省考、副科级遴选考试,都成功守擂。…
&p&当年我国考笔试成绩是岗位的第一名,我来回答一下如何学习行测和申论。&br&&/p&&p&另我建了个QQ群,群聊号码:,&b&验证:知乎;&/b&有兴趣的可以加进来一起探讨、一起提高,不常用qq的还可以加微信交流群,加我个人微信&b&wendaogongkao&/b&,申请请备注知乎,手动拉群。&/p&&p&&br&&/p&&p&————————————————&/p&&p&觉得有用的话,麻烦大家点一下右上角的赞同,谢谢!!!&/p&&p&更新:历年申论真题分析:2001年国考申论真题分析
&/p&&p&更新:高分上岸群友经验分享&/p&&p&更新: 揭秘行测瓶颈期&/p&&p&更新: 怎么看待言语争议题&/p&&p&更新:公考教材问题&/p&&p&更新:省考的常见问题回答&br&&/p&&p&&br&&/p&&p&&br&&/p&&p&正文&/p&&p&如何提高成绩,我总结了三个要点:&b&时间 方法 态度&/b&&/p&&p&&b&时间&/b&&/p&&p&有的人会问准备多长时间比较好?理论上讲,时间越长准备的越全面、效果越好,注意,这个建立在你能学的进去的前提下。我现在群里有人大一就开始准备了,但是我觉得备考三四年会因为战线太长,往往到最后动力不足。我个人经验,全职准备公考的话,能保证1000小时以上的复习时间(无论基础好和差),应该差不多了。如果你是一边上班一边备考,请早点准备,因为你和应届生或者全职备考的同学相比,已经落后了。&/p&&p&等等,我还想谈谈某种情况。如果你每次都打算碰运气、考前一两个星期才开始看书的话,你只是在考试的第一个阶段。两周也就刚刚进入第一个阶段,再往下学习才会到成绩大幅飞跃的第二个阶段。N次两星期学习效果远远小于一次两个月的长期学习,因为过很长时间再去学习两周,那么之前所有你学的成果为零。很可惜,你永远都不会走到第二个阶段,因为你不想花时间。&/p&&p&所以,请不要像这位宝宝学习&/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7c7a1e37cdafda4b56dea028c802d8e2_b.jpg& data-rawwidth=&255& data-rawheight=&255&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5&&&/figure&&p&&br&&/p&&p&&b&方法&/b&&/p&&p&&u&行测篇&/u&&/p&&p&常识板块&/p&&p&常识板块的学习方法是不学习!!!目前的国考和各省常识板块已经没有规律可以去把握,如果去学习公共基础知识完全是浪费时间。&/p&&p&国考常识曾经是可以准备的,有几年是全部考的法律常识,所以了解法律常识是有必要的。但因为公平(法律专业学生占优势),所以这几年完全是上考天下考地中间考空气,没有任何下手准备的规律可言。&/p&&p&各省常识看具体情况,某些省如果可以找出出题规律,那么学习一下还是有必要。&/p&&p&言语理解&/p&&p&这种题型又可以分选词填空和段落大意。&/p&&p&国考和省考在选词填空上的考察点也有不同。&/p&&p&&br&&/p&&p&国考偏重逻辑选词。看一道真题:&/p&&p&胡蜂在本能的作用下______地营造自己的生活、生育中心,它的巢是一个______的纸房子。蔡伦如果在改进造纸术之前目睹过胡蜂的建筑过程而受到启发,无疑便是世界上最早的仿生学家了。&/p&&p&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p&&p&A.独具匠心 名不虚传
B.自然而然 货真价实&/p&&p&C.兢兢业业 巧夺天工
D.无师自通 名副其实&/p&&p&答案的无师自通是可以从前文“在本能的作用下”的本能推导出来的。、&/p&&p&记住一点:所有的国考选词填空都是可以前后文推导出来,如果不能,说明你的方法不对。&/p&&p&本人做历年的国考选词填空,只错2道以内,偏逻辑推导的选词方法,也给答案带来了很高的正确率。&/p&&p&省考偏重近义词辨析,考察近义词的区别,所以选项往往是这种:A、爱护
B庇护,区别这两个词要根据整句话的感情色彩、贬义褒义,还有自己多年的语文能力的积累,除了正确的方法还要自己去记忆一些近义词的大意和区别。&/p&&p&段落大意&/p&&p&我把题型分为主旨题和意图推断题。&/p&&p&做主旨题只要找到段落大意就可以了。但是意图推断题需要在段落大意的基础上做一步延伸,但是千万不要延伸过度。&/p&&p&无论是主旨题和意图推断题,都需要先找到能概括出段落主旨的句子。如何找主旨句?&/p&&p&技巧有两种:微观、宏观&/p&&p&微观:找转折词、递进词、并列词等&/p&&p&宏观:观察句子结构
总分总&/p&&p&微观看词,像“但”这种转折词之后的内容是主要内容,宏观要分析段落大意,如果是总分,那么开头就是主要内容,分总是最后是主要内容。&/p&&p&现在很多题目有意省略转折词,让人很难判断主旨句。教大家一个秒杀题目的技巧,如果看到题目无从下手,那么主旨句是最后一句话的可能性在80%以上。&/p&&p&因为言语理解是我的强项,在我的qq群文件有我的公开课音频、教案和练习题,如果需要可以加群&/p&&p&资料分析&/p&&p&资料分析也是本人的强项,我参加的几次国考和省考,资料分析一般全对或者只错一道题。通常公考培训师会教你各种眼花缭乱的秒杀技巧,比如速算法等等,我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估算和直除。因为道理很简单,计算的时间公式是这样:&/p&&p&计算总时间=思考的时间+计算时间&/p&&p&秒杀技巧往往帮你节约了计算时间,但是因为使用条件的限制和方法的繁琐,反而增加了思考的时间,实际上总时间并没有节省更有甚者做错。我也花了很多时间来学习这些秒杀技巧,想通了这个道理,我选择了最基本、最拿手的方法去做资料分析,所以在思考时间为零的前提下,我只要减少我的计算时间就好了。&/p&&p&举个例子让大家休息一下,男生估计都知道魔兽的人族天皇SKY,他并没有MOON眼花缭乱的技巧,每次进攻都是“带塔一波流”,每个对手都知道他如何进攻就是没办法破解。原因很简单,他把最简单的进攻技巧优化到最好,通过扎实的基本功让他登上最高领奖台。&/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fead8d2ad474b57d1056_b.jpg& data-rawwidth=&240& data-rawheight=&157&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0&&&/figure&&p&&br&&/p&&p&资料分析也是这样,只要把最基本的加减乘除练到最好,一样可以全部做对。所以我每天都卡时间算÷23这种题目,对,每天都做而且做好多一直到考前,就是为了保持计算的敏感性。另外平时生活中买东西算钱或者看到数字就算算,每次在商家用计算器之前算出价格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p&&p&逻辑&/p&&p&我这个板块不是特别好,只是在平均水平之上,我只谈谈削弱和增强这种题型的看法。想必很多同学都对这种题型很头疼,不知道怎么下手。我认为这种题型算是一种“模糊的准确”,它的基础是形式逻辑的公式,要想做好这种提醒必须熟悉公式,另外,我个人觉得中公的逻辑比华图的讲解稍微好一点。&/p&&p&数量关系&/p&&p&这个题型我会放弃,因为我下了4个月的苦功夫,还是做题慢、正确率低。在权衡之后,我这部分全部选B,为什么选B呢?我统计过从11年开始近十年的国考正确答案,其中正确选项是B的概率最高。&/p&&p&有同学在留言里问想要高分,数量不能放弃,我只是针对我自己的情况,我选择了放弃,如何衡量自己是不是该放弃数量?我给一个标准,每道题作答时间在2分钟以内,正确率达到85%以上,最好不要放弃,如果达不到,你要想想这些时间用在资料或者逻辑、言语,是不是能够做对更多的题目。&/p&&p&还有个小窍门,因为省考数量相对国考简单,我一般做几道,时间来不及我会全选某个选项,比如做出来五道题,选项是BBCCD,我会全选A,因为选项的分布是平均的,你这样蒙对的概率也相对较高,这个小窍门推荐给不放弃数量的同学。&/p&&p&行测是压力测试,没人能够将题目全部做对,它的核心观点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拿最多的分数,合理的取舍是很重要的,一切的战术都是围绕这个观点,包括你们自己的复习时间,如何在几个月的时间获得效率的最大化。&/p&&p&&br&&/p&&p&&u&申论&/u&&/p&&p&申论并非机构宣传的那么神乎其神,只要用心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想得一个高分是很简单的&/p&&p&&br&&/p&&p&什么是申论?&/p&&p&&br&&/p&&p&我想大多数的辅导书上都会写“申而论之”,这是一句非常正确的废话,在我看来,&b&申论是展现考生如何阅读信息和提炼信息,最后总结信息的能力&/b&,当然报考的岗位不同,考察的角度也会不同,对报考副省级职位的考生而言,材料和问题的设置都会要求的更高一些。&/p&&p&误区一:申论就是最后的小作文&/p&&p&当年在QZZN申论版潜水的时候,看到过很多考友发写的小作文求点评,大多数只有一句题目“请围绕.....”,然后就是考友的大作。我想,这大概是受到高考作文的思维影响,如果发个题目就可以写一篇文章然后称之为“申论”的话,那么我理解的申论是&b&材料+题目+小题+小作文题&/b&,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考友理解的申论是话题作文,而申论本身是材料作文,而且是有阅读理解题的作文。所以,每次我看到这些帖子,心里想就算让我点评,那也要让我看到材料吧,要不怎么能看出来作文是否紧贴材料呢。&/p&&p&另外,前面的小题目是非常重要的,在国考最开始那几年,前边的小题目是最后小作文的解题钥匙,(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单写一篇文章讲历年国考试题的变化)当然,由于题型的演进,现在的情况不能套用当年的方法,但是前面小题目的解答直接影响了考生最后的成绩,&b&所以,前面的小题非常重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小题非常重要!!!小题非常重要!!!小题非常重要!!!&/b&&/p&&p&误区二:考试前根据时政热点准备几篇文章到考场上用&/p&&p&还是同样的原因,&b&必须根据所给的材料作答&/b&。同样的“三农”问题,只是角度的不同,材料就会不同,材料有可能只写了农民失地的问题,也有可能只写了农村文化的传承问题,不看材料作答就会答非所问,所以,&b&事先去猜热点压题是没有任何效果的,一定要注意这点!&/b&我建议大家,走到考场后,就把之前看到的所谓申论热点全忘掉,老老实实的去看仔细手中的材料,把材料好好读透才是最重要的!&/p&&p&举个栗子,当年我师姐公考前压了一个产业升级的热点,小作文也反复修改过,甚至动用了家里人的关系把文章交给一个机关的写作高手润色过,到了考场果然那年的材料是关于产业升级的(如果你们做过历年国考真题大概知道是那年的题目),于是就用上了,原本以为肯定能拿高分,结果分数出来相当一般,她很不解为什么分数不高。这篇作文后来我也看过,但从文章看,确实是佳作,无论谋篇还是用词都很不错,但是没有紧扣材料,我觉得问题应该是这个。&/p&&p&不知道大家还记得qzzn上有个土地经济学博士申论45分的故事么?&/p&&blockquote&我的申论竟然只有45分,这个结果让我很惊诧,也导致了我基本上应该无缘复试了。要知道我的博士研究专业就是土地经济,论文方向就是中国城乡土地所有制转让问题。申论我甚至是提前交卷的。字迹工整,全篇没有一处涂改痕迹。所以很受打击。郁闷是难免的,因为我对申论的估分在60左右,也因为我在申论中所写的文字,基本上就是博士论文和在国内外发表文章的浅显缩写版,并且有意识地以政策研究室小职员写报告的心态和文字来行文的。而且,我放弃了英国年薪54万的生活,万里迢迢跑回国,化了几个月的时间报考,以实现自己心中的信仰,但结果确是这样,这结果就自然令人无比沮丧。
&/blockquote&&p&要说学术素养和专业程度,我们能比得过这位博士么?那么即使事前准备了热点也刚好考到了,我们申论的专业水准就一定能超过这位博士的文章么?&/p&&p&误区三:申论可以少看甚至不看材料作答&/p&&p&在考场上往往看到有些考生不看材料,上来就提笔写题,我觉得他是没有注意考卷的最前面写的&b&“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b&,为啥要特别强调阅读时间呢,我自己觉得以我的阅读速度,40分钟往往不够,因为所有的答题信息都在材料里,单找全关键的作答信息40分钟已经很勉强了,更何况还要提炼一些素材和观点用在小作文上,不仔细看材料的结果必然是无法紧扣材料作答,小题目也无法拿到更高的分数。&/p&&p&&br&&/p&&p&如何复习作答申论&/p&&p&&br&&/p&&p&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特别是大学期间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同学,往往看书看不进去,走到考场,看到慢慢几页纸的材料就头大,更读不进去了,而正确的答案信息就在一些文章角落里。&/p&&p&所以,如果读几遍申论材料后,能够很快看到题目找到答案所在的字段,那么我认为已经把材料嚼烂了。另外,锻炼记忆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b&要达到看完材料能把材料复述的七七八八的样子&/b&,这在最后的小作文里能够凭借记忆把材料概括总结一下,起到紧扣材料的作用。我记得我11年国考的材料现在还能回想起来,刚走出考场的时候我甚至能够复述一遍每个材料的大意。&/p&&p&以上是申论需要储备的能力,具体如何作答题目呢?&/p&&p&我认为有这么几点要点:&/p&&p&1.不要把太长时间用于小作文&/p&&p&这么说的另一层意思是要把大块时间分配给小题目。为什么这么讲呢?道理很简单,小作文无法拉开分数。如果你对申论小作文的改卷流程有了解的话,应该知道申论的改卷和高考作文的改卷是差不多的。两个人给你分数,然后最后的分数是两者的平均分。评分方法是将文章分为一二三四几档,每一档分数有一个区间,多少分到多少分是第一档,以下依次类推,如果两个老师的给分差距在两档以上,那么电脑会自动给第三个老师改,如果还是有争议,最后交给组长定夺,如果一个老师一天内发生好几次争议给分,那么一天工作后组长会找他“谈谈心”,笑。这样的改卷流程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就是大家都往居中的档次给分,以二三档居多,甚至随便浏览一遍就给分了,写的好的和很一般的文章,由于老师没来得及仔细看,往往分数拉不太多,所以把时间花在小作文上是非常不划算的。我自己的作答习惯是,看完材料,大概还剩下110分钟到100分钟左右,&b&每个题目有多少分数我花多少时间作答&/b&,所以我小作文只用30到40分钟,这样也导致一个问题,就是除了观点部分,其他都是我凭记忆对材料的复述,不是照抄材料,是复述。&/p&&p&2.注意答题的格式&/p&&p&特别是小题目,一定要分好层次,一点是一点,别让老师费劲去找答案,让老师看得爽,老师在分数上也会让你爽。&/p&&p&3.卷面上字体一定要整齐&/p&&p&我的字是非常丑的,每个人都这么说,但是字的好坏并没有影响我的成绩,因为无论高考还是公考,我的卷面上字体是很工整的,别人看起来虽然字不好看,但是读起来不费力,清清爽爽,而且我基本上不删改,有些错的字也只是轻轻划一道。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揣测一下改卷老师的心理就明白了,如果你是最开始改的那些卷子,老师可能还有心情好好看看,如果是最后几天,哇,老师看了好几天了,对着屏幕看,眼睛都看花了,看什么卷子都一样,突然来了一份字特别小或者脏兮兮的卷子,你觉得老师会给你高分么?&/p&&p&&br&&/p&&p&如何提高阅读能力&/p&&p&&br&&/p&&p&在我发的第一篇文章下留言的朋友说可不可以讲一讲具体如何提高阅读能力,也提到了阅读速度其实很难提高。这点我非常同意,可能是我的表达不够清晰,我认为的阅读速度慢是这两种情况:&/p&&p&1.很多同学由于大学期间很少读书,申论材料读不进去或者入眼不如心,导致读完了材料做题的时候反而需要再去读好几遍遍,这样的情况下阅读速度是非常慢的;&/p&&p&2.阅读技巧不够,没能抓住段落的主旨,在无关紧要的段落浪费太多时间。&/p&&p&像这两种情况下的阅读速度慢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但是人毕竟有天赋的限制,申论考试也不是要求考生掌握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神技。其实我本人的阅读速度是比较慢的,但我尽量避免这两种情况的发生。&/p&&p&如果有看过2000年的申论真题材料的话,至少有最直观的印象,就是材料字数较少。确实,随着考试难度的提高,材料字数越来越多,对考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也相应的增加。而且材料的编排也越来越复杂,2000年的材料基本上可以看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到后来申论材料里出现多个主题,不同文章里的段落拼接在一起,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无疑增加了阅读的难度。&/p&&p&&br&&/p&&p&如何来提高阅读能力?&/p&&p&&br&&/p&&p&1.多读&/p&&p&我建议至少有二十篇以上申论材料的阅读,如果没有长时间多篇幅的锻炼,应付国考这种难度的的考试是绝对不够的。&/p&&p&2.读什么&/p&&p&读申论真题或者8000字以上的专题新闻,我个人并不建议看半月谈这个杂志,原因是文章太短,起不到锻炼的效果。&/p&&p&3.怎么读&/p&&p&我建议读一篇材料,至少读三遍,第一遍通读,大概了解每个段落章节讲什么。第二遍细读,总结每个段落的大意,然后把段落大意写在纸上列一个提纲。第三遍整体把握材料。其实我的经验是到最后技巧运用的纯熟,第三遍可以省略,看看写在纸上的大纲即可。&/p&&p&4.读完之后复述一遍&/p&&p&这个非常关键,三遍读下来以后,检验一下你脑子里还有多少材料,用自己的话把材料里的关键信息复述给自己或者别人,然后看原文还有那些地方遗忘或者漏记了。为什么这样做呢?这样你对这篇文章就有了七七八八的记忆,看题目的时候会很快的找到关键信息所在的段落,另外,写小作文的时候,经过自己咀嚼过的材料可以用在上边。这个复述实际上还是锻炼自己的瞬时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p&&p&&br&&/p&&p&历年真题分析(日更新)&/p&&p&&br&&/p&&p&这里我想讲下历年申论的真题及真题演变,穿插讲一下解题的方法。本人有个雄心勃勃的打算,&b&从2000年国考申论一直写到最近的国考申论&/b&,希望能够坚持写完。&/p&&p&&u&2000年国考申论真题分析&/u&&/p&&p&在2000年的国考中第一次引入申论这种题型,真题材料很短,我直接放在下边。&/p&&blockquote&资料&br&  某省某市红星新村5号楼居民H状告X X印刷总公司的事情,历时一年多,始终难以妥善解决,人们议论纷纷。这件事,关系到居民切身利益,涉及到方方面面,引起人们广泛关注。&br&  省政府调研室经反复调查,全面了解了各方面情况,整理出如下材料。&br&(1)日,50多岁的H,在家中突发脑溢血,虽经抢救,还是留下了严重后遗症。市医学院法医学系鉴定:H的后遗症达一级伤残,超标噪音是导致其脑溢血的诱因之一。于是,与“红星新村”大门距离不远的X X印刷总公司,便更成了众矢之的,红星新村居民原有的不满越来越强烈。&br&(2)红星新村,位于该市的城乡结合部。近十年来,这里日益成为人口密集的繁华地区,新村院内的5号楼,与X X印刷总公司的车间大楼平行,相距仅1.8米,而且只隔一道砖墙。1997年2月,车间引进安装了四台最新设备,投产后,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但从那以后,沉重、刺耳的机器轰鸣声便令小区居民不堪忍受。&br&(3)在机器开动时,居民们多次向110报警。干警对居民们的烦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东英才学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