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从没想过强制上岸的后果教育给孩子带来哪些后果

1.1K17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2K9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有没有想过你的教育方法,让孩子输了人生
视频时长: 14:21
TED演讲:拔苗未必能助长
视频来源: 腾讯视频
去年,遇言姐的一位朋友小乔从加州搬回了上海。说起这个姑娘,那是妥妥的学霸世家。父母亲都是同济的教授,从小到大没有参加过升学考试,一路跳级+保送,大学还没毕业就被麻省理工录取了。
临行前我问她:孩子的学校找好了吗?是去公立小学还是国际学校?重点小学都要入学考试的。
小乔说:Joy,我不打算在子女教育上耗费太多精力。我母亲是个虎妈,在她的push下我一路名校,进大公司,拥有外人看着光鲜的履历,但我自己毫无成就感,并且觉得倦怠无趣。我的生活就像一只永远滴答准时的闹钟,我不希望孩子跟我一样。
我知道小乔指的是什么。
▲只剩下麻木的我没有了当年的热血
十多年前,小乔在硅谷找工作。她第一次面试的地方是一家创立不久的小公司,总共才几十个人,都很年轻。面试顺利极了,老板很喜欢小乔,游说她加入,还告诉她有员工股可拿。
虽然十分青睐这个小团队的氛围和研发产品,但跟家人商量后,小乔最终还是决定接受一家知名500强企业的offer,因为“名声响,起点高,福利好”。
后来的事吃瓜的你可能已经猜到了,那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就是Facebook。
▲电影《社交网络》描述了Facebook起家时的草台班子
我和小乔聊天时颇有同感:华人家庭,无论是哪个阶级,都在下一代教育上不惜重金,全家上阵,竭尽全力。但相比“不那么上心”的西方家庭和“放养”的洋人小孩,我们“凡事从娃娃抓起”的孩子似乎多少缺乏些勇气,挑战欲,以及对人生的掌控力。
在子女教育上,我们的劲儿真的使对地方了吗?
本次遇言姐推荐的Ted演讲《如何培养成功的孩子?我们不是管的太少而是太多》,演讲人是Julie Lythcott-Haims。她先后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哈佛法学院,并在加州大学学习艺术。如今育有两名女儿的Julie是《纽约时报》的撰稿人以及畅销书作家。
▲Ted演讲《如何培养成功的孩子?我们不是管的太少而是太多》的演讲人Julie
虽然有着漂亮的学历,Julie却是一位言辞锋利的“反过度管教”的意见领袖。在任斯坦福大学学生会主席时,Julie就曾撰文嘲讽那些子女已经进了大学,还不放心其起居,天天往学校跑的父母,后来更是将此段经历写入其畅销书《如何抚养一位成年人》中。
在演讲中,Julie说:虽然我是育儿专家,但我本人对“教育”没什么兴趣。过度教育阻碍了个人特质的培养,而这种过犹不及的教育方式正在大行其道。
家长认为孩子是没有自知力的,除非父母可以随时保护和纠正,掌控他们的每个细节,引导他们进入好学校,好班级,赢得好成绩,进入名牌大学,找到好工作。父母们全方位地围着孩子团团转,成为孩子的管家、秘书、司机。
▲英文中称过度管教的父母为“直升机父母”,像头戴螺旋桨一样会随时出现在孩子身边,鞍前马后,指指点点
如果连相对“自由”的美国教育界都认为过度管教是个问题,可想而知一贯高压、苛刻的中国式家庭教育必定是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了。
这种育儿方式带来的恶果是什么呢?
除了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的价值来自于分数和名校,更会潜移默化地传达了这样一个信号:没有父母的帮助你什么都干不成。随着我们的过度帮助、过度保护、过度指导和过度关怀,我们剥夺了孩子建立自我能效的机会。
自我能效是人类心智的重要准则。自我能效是通过自我选择和自我评估建立起来的,而不是类似:“妈妈,你觉得我该读这个专业吗?”“妈妈,你觉得我该去北上广找工作还是留在家乡?”这样的“寻求咨询”做到的。
这也是我的朋友小乔很多年来反思的症结:为何当年会听从母亲的指示放弃facebook的招聘?虽然她的母亲是同济教授,但毕竟远在万里之外,而且作为社科系老师,她根本不了解互联网产业。
“因为二十几年来我都习惯了每走一步都要问过母上啊!”小乔说。
▲全方位管教的直升机父母
如果一个人要建立,事实上也必须建立自我能效,就需要更多地为自己的人生做出思考、规划、决定、行动、期望、应对、试验、犯错、梦想以及体验。仅仅把成绩、 分数、荣誉和奖励设置为孩子的奋斗目标,这种对于成功的定义太过狭隘。或许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小目标来让孩子获得一些短期的成功,但我们牺牲掉的是孩子们在自我认知上付出的长期代价。
演讲人Julie说:我们应该少关注那些名校、补习班、奥数……而更多关注孩子的习惯、心态、技能、身心健康,有了这些,他们无论在哪里都会成功。少一点痴迷于名次和分数,而将重点放在为孩子奠基一个能真正通向成功的童年上,比如懂得爱人与被爱,比如学做家务。
▲研究表明:参与家务的孩子学习能力更好,事业更容易成功
说到做家务,最近有一篇哈弗格兰特研究在网上流传甚广,Julie也提到了这篇文献。
事业上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小时候做过的杂活,越早开始越好。这种挽起袖子开干的心态代表着:“虽然这件事很繁琐,但我决心着手做;虽然这件事很棘手,但我决心改善。”这就是让成年后的你在工作中获得先机的动力。
去年夏天,我送表妹去大学报到。那是一所国内重点院校,新落成的宿舍楼很是整洁气派。整理好行李,我去水房洗手,排水管堵了,污水灌满了水槽,淹到了脸盆底儿。三、四个女孩还在若无其事的开着水龙头洗脸,梳头。
我卷起袖子在污水中拨了两下,捡出一只方便面袋,水哗哗地流走了。
说实话,我在国外大学中从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如果我是老板,也绝对不会雇佣这样的员工。
▲在西方国家中小婴儿们推着玩具吸尘器,割草机培养劳动意识
在遇言姐的旧文《比虎妈更高明的家庭教育》中,提到了美国交通部长赵小兰的家庭教育:
由于父亲好客,每有友人上门,女儿们一定穿戴齐整,端茶奉水。
或许有人会问:这不是封建家庭的作风吗?赵小兰的母亲朱木兰女士却说:
“做waitress也是一种训练。人生好比开车,哪有一路直走的,有时必须左转右转,不要把伺候客人,察言观色当作辛苦的事,当中可以学到许多待人处世的道理。”
遇言姐在加拿大学习,工作十余年,我深深体会到这里的孩子所分担的家务之多,不仅如此,种类也更为宽广。
▲5岁孩子既可以参加童子军,学习自己铺床,整理内务
▲到了青春期发育,不再是孩童,更是要承担割草,铲雪,吸尘,购物,修理等家务。
▲女孩们则会做宝宝们的临时保姆,看护小孩
▲公共体育馆里的救生员和教练也都是由中学生担任
我家门缝里经常有塞进来的小传单:我是住在附近的中学生,可以为您割草、铲雪、照顾孩子和宠物。并附有推荐人(老师或家长)的电话。
在遇言姐还是新手妈妈时,我特地向一位育有三个男孩的邻居加拿大妈妈讨教:孩子做家务到底要不要付他们钱呢?
她说:如果是日常家务,比如洗碗,刷马桶,整理内务则不用付钱,因为生活在同一所房子中,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互助和分享。但如果是重体力劳动,比如割草,洗车,搬砖,我则会付一点费用以示鼓励。
▲一个14岁在麦当劳从事收银工作的男孩子
相对于华人家庭对成绩的痴狂,西方父母更担心的是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每次我去接送甜豆放学,参加游泳班,溜冰课,总是听到其他爸爸妈妈们问孩子:“Did you have fun?"(你觉得好玩吗?)
Did you have fun?是一句司空见惯的常用语。甚至在我读研究生时,教授还会如此问大家。搞得我也不好意思追着老头要A+了。
可能你会说,这些冠冕堂皇的话并不适用中国,我也想让孩子have fun,可是中国人口多,资源少,什么都要靠争的,别家孩子都学英文,学奥数,你不跟上怎么行。
▲愈演愈烈的早教风什么时候是个头?
遇言姐在上周的撰文《应该让孩子做的5件“危险”之事》中说过:每个人成长的轨迹不一样,获得知识的途径也不一样,即便家长怎样push, 能够进入名校的永远只有5%,也就是说,对于大多孩子而言,是不适合做学术的。竭尽全力在考学这条路上走到黑恐怕实难达成预期。
在一个成熟的社会中,有两种人可以生活得很好:一种是像扎克伯格,乔布斯这些聪明机敏,名校毕业,勇于创新之人;一种是有一技之长,不惜力的勤快蓝领。
《非诚勿扰》中,黄菡老师点评教育时说:如果我的孩子不喜欢念书,我强迫他考学他也比不过那些精英啊,不如学个厨师才是更适合孩子安身立命的职业。
▲陶华碧,一个目不识丁的贵州妇女,在街边摆个小摊,边学边做,照样成就了老干妈的奇迹
遇言姐自己也出身于一个传统而保守的中国家庭。我用了很多年才走出父母亲的“过度影响”。
多年前我在加拿大读书时就跟“腾讯·大家”签约开始写专栏。父母亲听说后不以为然:又弄这些虚头,你的会计师执照考下来没有?
我用了好几年时间去考会计师,在三家500强公司做了十年税务分析师。去年,我前思后想终于下定决心辞职。我把我的加拿大老公和两个混血闺女拽回北京,创立了“遇言不止”。
我的父母亲担忧不已,“创业”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自媒体”在他们眼中更是件不靠谱的事,直到我拿到了第一笔天使投资,再之后是Pre-A轮融资。
▲遇言姐席越,打破以前的固有生活,放弃了丰厚的薪资,回国创建了“中国最美女性视频”平台——遇言不止
在演讲的最后,Julie说:我自己也有两个十岁的女儿。我曾经把她们当作盆栽,小心翼翼地修修剪剪,塑造成完美的人。但是,我在工作中接触了几千个别人家的孩子后,我才意识到——我的两个孩子,他们不是盆栽, 他们是野花,未知品种的野花。
身为父母,我们的责任是提供成长的环境,通过爱与劳作,让孩子们变得强大。上大学、选专业、找工作,都由他们自己去决定。我的工作不在于把他们变成我想要的样子,而是支持他们做辉煌的自己。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遇言不止,中国女性的TEDTalks, 中国最美女性视频。创始人席越,在加拿大留学工作10多年,曾服务于世界500强。人称会计师中最会写文章,专栏作家中最会演讲,演讲导师中最关心女性… 遇言不止目前已经成为“专业主义精英女性”的聚集地。微信ID:Yuyantalks微博:遇言不止
关于我们:
发起人孙春光 学历: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保送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 。
现担任全国工商联民办教育出资者商会EMBA联盟专委会秘书长;北京左右逢源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中关村众筹联盟发起单位之一、监事长单位;爱投(ITOU)高管会创始发起人;IT高管会创始发起人;陈香梅公益基金会天使荣耀基金理事。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教育孩子没你想的那么难_教育_新浪育儿_新浪网
&&&&&&&&&正文
教育孩子没你想的那么难
  教育孩子有的父母觉得异常复杂,常常是为了教育孩子把自己弄得焦头烂额的。而有的父母就能轻松应对育儿这个大问题。曾经有这样一位父亲,每天对孩子的教育仅限于跟孩子每天提几个问题就OK了。
  这位父亲他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比较独特,他从来没有辅导过女儿做功课什么的,就是每天回来跟女儿聊十分钟,只聊四个问题,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这四个问题是:
  1、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3、今天有什么好收获吗?
  4、有什么需要爸爸的帮助吗?
  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含义:
  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在调查女儿的价值观,了解她心里面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激励女儿,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个问题是让她确认一下具体学到了什么;
  第四个问题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很关心你,二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
  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四个问题,包含了很多关爱关怀在里面,事实上也证明很有效。
  在教育理念中,要把孩子教育好,最关键的就是亲子关系要处理好。如果家长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绝对的信任,孩子相信家长无条件地爱着自己,相信家长所有批评、表扬的出发是为了自己好,如果孩子在潜意识里对此达到完全相信,那么这种关系是良性的,是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稳定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所有教育孩子的最简单的事情,用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伴随孩子成长”。但是,现实生活大部分人的亲子关系是不稳定的,或者说是扭曲的,孩子并不能真正信任家长。
  谁家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子女的,但中国98%的家长错把爱的方式当成了爱。比如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吃,最好的衣服穿,这只是一种爱的方式,并不是爱本身。而家长们的爱也经常是有条件的,比如会出现只要这次考试得了前三名,就带你去哪里玩等等。
  爱是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感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是无条件的,是一种整体接纳的,是要让对方接收到的,要真正做一个好家长并不难,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注意下面几句话:
  1、绝对禁止高压/打骂孩子的做法,建立平等的关系。
  2、真正地无条件爱孩子,给予孩子精神意义上的爱。
  3、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4、用正面的方法教育孩子,时常对其鼓励表扬。
  5、调正亲子关系,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6、要注意孩子的人格精神。
  如果真正理解了以上的六句话,教育好孩子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了。大道至简,教育孩子简单到这个程度就是一种境界了!
  上面的道理可能大家都懂,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父母呢?孩子是要全面发展的,孩子的教育父母责任重大。
电话:010-&&|&&&&|&&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用户账号 :
用户密码 :
还没有嗨牛账号?
嗨牛财经公众平台
可在嗨牛财经微信端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强制平仓会有什么后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