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的广告初稿测评与广告终稿测评的区别二稿终稿有什么 区别

中国农大朱毅学术造假案
(中国农大副教授朱毅在炫耀她当上了博士生导师,我就把我揭露她学术造假的系列文章集中发一遍。这是最恶劣的学术造假之一,得不到任何处理,说明中科院植物所是烂所,中国农大是烂校,监管部门所谓对学术造假要零容忍则完全是笑话。)
呼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撤销中国农大副教授朱毅的博士学位
——朱毅博士学位论文造假案
近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出了一个“科普明星”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毅,频繁出现在媒体上以专家的身份评论各种食品、保健品事件,被发现常常是不懂装懂、信口开河后,曾在搜狐微博上从晚上6点到第二天早晨8点,以每几分钟发一条的速度,通宵达旦连发近400条微博骂街,创下了网上骂街记录。央视记者王志安曾建议大家去研究朱毅的论文,认为那才能说明朱毅的学问是否靠谱。的确,朱毅的博士学位论文非常值得研究。她的履历非常奇特:1994年毕业于贵阳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之后留校当了5年团干部(到2001年),其间()在职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专业读了一个法硕士,然后在2003年突然就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读博士去了,研究微藻光合放氢的生理生化调控及生物技术,于2006年顺利获得博士学位,指导老师为匡廷云院士和白克智研究员。
为什么植物所会招一个毫无专业背景的人去读博士?是因为招不到博士生吗?显然不是,匡廷云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按常理生源应极其充足。是因为朱毅表现出了惊人的学术修养而被破格录用?也不是,在读博之前朱毅未发表过任何植物学的论文证明她有这方面的特长,而从其错误、笑话百出的博士学位论文看(见后面的分析),可知她即使在完成博士教育后也还没有受到恰当的学术训练。那么合理的解释就是朱毅是通过关系走后门去读博的。
2007年朱毅毕业后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药食兼用食品的保健功能”和“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先是当讲师,第二年即升为副教授,然后又当了“果蔬采后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果蔬贮藏保鲜技术”、“食品基因工程”领域的博士生导师。国内大学副教授当博导的可不容易,朱毅是靠什么坐的直升飞机?她的研究工作乏善可陈,事实上,直到今年7月她作为通讯作者与罗云波院长合作在J. Agric. Food Chem.发表了一篇论文之前,她作为主要作者(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英语论文只有一篇,是其在植物所的工作,发表在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以下简称AMB)上:
Y. Zhu, X.B. Chen ,K.B. Wang, K.Z. Bai, T.Y. Kuang*, H.B. Ji*, 2007, A simple method for extracting C-phycocyanin from Spirulina platensis using Klebsiella pneumoniae,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74: 244-248 (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253-006-0636-7 )
这篇期刊论文的标题曾作为朱毅在学期间的主要成果放在其博士学位论文的最后一页,是这么写的:
Zhu Yi, Chen Xiaobo, Wang Kebin, Li Yongxin, Bai Kezhi, Kuang Tingyun*, A simple method for extracting C-phycocyanin from Spirulina platensis using Klebsiella pneumoniae,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revised)
即当时处于投稿后返回修改的阶段。查这篇AMB论文的记录,是日收到投稿,日收到修改稿,9月30日在网上发表。但是比较发表稿和原稿的署名,发现有两处明显不同:
一、原稿的作者署名都是全名,而发表稿则全都改成了名字为缩写。这个修改令人不解。并非AMB有此规定,事实上该刊上面发表的中国来稿很多署的是全名。中国人重名多,用全名都不易识别,改成缩写就更不容易识别。除非是为了避免被共同作者搜索到这篇论文,否则实在想不明白为何要对署名作此修改。
二、发表稿与原稿相比,多了一个通讯作者H.B.Ji,此人是朱毅的丈夫季宏兵,当时在首都师范大学当教授,专业是地球化学,与该论文的研究内容(螺旋藻藻蓝蛋白质的提取方法)毫无关系。按学界惯例,通讯作者就是课题负责人,是知识产权代表者,为什么首都师范大学的地球化学专业教授能去植物所领导生物技术的课题?如果他有如此天才,为何在原稿中他连挂名作者都不是,在发表稿中却突然变成了最重要的通讯作者,论文的知识产权也从植物所转移到首都师范大学?
其他共同作者知道这些署名变化吗?很可能不知道。检索可知,只有朱毅、季宏兵夫妇把这篇论文列入他们的发表记录中(而且是作为最重要的论文列入的),而论文的其他共同作者在其履历中都没有列入这篇论文。他们很可能到现在都不知道这篇论文已发表了,因为署名已被改成了缩写,不容易被检索到了。
在发表稿中,匡廷云也被列为通讯作者,也留有电子邮箱,她也不知道吗?很可能不知道,因为留的邮箱是雅虎中国的:kuang_.cn。查匡廷云当通讯作者的其他论文,她留的电子邮箱全都是植物所的邮箱,只有这篇留了雅虎中国的邮箱。事实上,这个雅虎中国邮箱只出现在这篇论文中,在其他任何地方都不曾出现过。也就是说,这个邮箱是为了发表这篇论文而特地去注册的,论文发表后就不再用它了。那么匡廷云有必要为了发表这篇论文,弃此前此后一直用的植物所邮箱不用,特地去注册一个难以确定身份的商业邮箱吗?当然没有必要。唯一合理的解释是,这个邮箱是朱毅夫妇注册的,目的是为了冒充匡廷云与期刊编辑部联系。
朱毅在其博士学位论文的致谢中对匡廷云及其他同事千恩万谢,却瞒着他们把论文送给了丈夫季宏兵,将论文知识产权转到了首都师范大学,这是侵占他人科研成果。
再来看朱毅的博士学位论文《微藻光合放氢的生理生化调控及生物技术研究》,别看这个题目口气很大,其实跟什么“生理生化调控及生物技术”没有什么关系,就是测测两种藻类放氢时的离子浓度,以及用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提取藻蓝蛋白。在我看来,这个课题让硕士生来做都嫌简单了,更不要说作为博士论文,简直令人难以相信这是21世纪的植物生理学博士工作。但是即使是这么简单的课题,朱毅也无力完成,而出现了编造数据、大面积抄袭、乱抄文献表、乱作图、乱表述种种严重的造假和可笑的错误。
我们先来看其数据的处理。(一)p.124,表5.5第二列的数据中,6个数据中,有4个的标准差(SD)竟然都是0.1。如果说这是因为四舍五入导致的,另两个的标准差却又分别是0.08和0.01。鉴于标准差的字体与其他数值明显不同,可以推测它们是随便加上去的。(二)p.123表5.3,与其AMB论文的表1,展示的是同一组实验的结果,但是奇怪的是,它们的数值虽然相近,却全都不一样,例如第一个提取效率的数值学位论文是92.00±1.96,而AMB论文是91.00±2.96,难道朱毅把同一个实验做了两遍,一遍的数据用来写学位论文,另一遍的数据用来写期刊论文?(三)p.123表5.4,与其AMB论文的表1的头两列数据,展示的也是同一组实验的结果,但是学位论文上的数据都是约数,例如1.2~1.5,而AMB论文上的则是精确值,例如1.36。如果这只是数据处理方法不同的话,那么大肠杆菌这组数据的pH,是如何从学位论文上的8.0~9.0变成了AMB论文上的5.72?
朱毅还在学位论文中大规模地抄袭他人的论文、新闻报道、课文而没有注明,可以说其论文大部分就是从网上搜索、复制、粘贴而成。这里只举前面部分几个整段照抄的例子:
p.2 第2段,照抄自新华网《抢步早入“氢经济”时代》第5~6段(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content_1408054.htm )
p.10第3段,抄自王子芳《固氮微生物的氢酶与固氮作用》(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SWT.htm ),原文发表于1985年,所以用了一个旧单位“克分子”,朱毅也照抄不误,都不知道要改成“摩尔”,却给加了三条无关的外文文献(这三条文献出处是从台湾学生李孟洲论文《以微藻生产氢气作为再生能源》抄来的)。
p.12第2段,p.18第1段和表格,p.24第4~5段,p.25第1段,p.26第1~2段,均全盘照抄自台湾学生李孟洲论文《以微藻生产氢气作为再生能源》(http://ind.ntou.edu.tw/~b0232/hydrogen.htm ),甚至连台湾的习惯表述法“吾人”都照抄。
p.26第3段第3句开始,抄自《光明日报》文章《用生物技术发展洁净新能源》(http://www.biotech.org.cn/news/news/show.php?id=20966 ),第4段则是由这篇文章和《光明日报》另一篇文章《生物技术有助于发展洁净新能源》(http://www.bioon.com/bioindustry/bioenergy/339441.shtml )拼凑而成。
类似的抄袭例子不胜枚举,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在搜狐微博@that2008 还有更多的展示(那也只是一小部分)。朱毅的论文经常大段大段地不加任何文献出处,即使不存在抄袭,这种论文写法也是非常不规范的,更何况是全盘照抄。
朱毅论文中还有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作图错误。例如:
p.49图2.7,溶氧浓度曲线竟画到横坐标下方,出现了负值。
p.51图2.8,左右两图的标尺竟不一致,一边是20微米,一边是100微米。
p.67图3.5,乙酸浓度曲线又出现负值。
p.85图4.4,图和表竟然是连成一体的,横坐标的标注竟是一个“1”字。
p.118图5.2,莫名其妙地出现了一条温度vs温度的等值上升直线。
此外,其AMB论文图1的横坐标,出现如此怪异的忽大忽小的数值变化:600、700、650、750
朱毅博士论文中的外语文献表,都是从别人的论文里直接复制和粘贴来的,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格式和错误,例如有的期刊名称有全称,有的用缩写;有的用斜体,有的没用;有的首个字母大写,有的小写、大写混合;有的有卷号、期号,有的只有期号;有的把作者名字写漏、写错;出现了大量的乱码……(参见搜狐微博@that2008 )甚至还出现了一篇1935年的德语论文(p.151)和1985年的法语博士学位论文(p.153),说明她根本就没有看过这些文献。
论文表述应该客观、严谨,但是朱毅博士论文却出现了大量的主观、文学化的表述,说明其根本不懂得如何写论文,令人忍俊不禁,例如:
p.3 那将是我们整个国家的深重悲哀,更是我们科研工作者的深重悲哀。
p.17 科学家们默默辛勤地在实验室不辍努力
p.29 Melis说:你考虑问题的方式将更像农场主。
p.47 尽量想清楚每一个环节,避免可能的污染,当然,相对刚接种时的衣藻而言,此时衣藻处于优势状态,被污染的几率减低了,但也切不可大意,无菌意识对于整个实验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p.56 内容物呈颗粒状瞬间全部流出,整个藻细胞刹那间就崩溃了。
p.57 在这个精妙的生化反应器里,可能发生了什么,应该能够发生什么,怎样才能产生我们希望的过程,很需要用更联系的思维来分析和判断
p.104 让我们看到这一实验室中的技术,二十一世纪梦的技术能够真正走向应用的曙光。
p.146 其实,很多科学现象,很多生物本身的代谢过程,就在那里简单地存在着,科学的真谛就是接近真理,研究的本质就是探索未知。
她这是在写科学论文,还是在写散文?
朱毅论文的实验设计也非常怪异。例如,由于衣藻有鞭毛,会移动,朱毅认为这具有动物特征,于是竟想到要用动物激素地塞米松来处理它,看会发生什么变化(p.92)。莫非她认为衣藻可能存在糖皮质激素受体?否则,按她这种取类比象的中医式思维,其他动物激素、因子是不是也都该拿来试试?
读这样的博士学位论文,真是让人“刹那间就崩溃了”。我们需要深究,植物所为何把一个没有专业背景、没有学术研究资质的人招收为博士生?大量的编造数据和抄袭表明朱毅不具有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荒唐的实验设计、作图和表述表明她没有受过学术训练,她为何能够获得博士学位?这样的博士学位论文能够获得通过,表明其导师、答辩委员会成员要么自身也没有学术修养,要么根本就没有读过其论文,哪怕有一个具有学术修养的人读一下其论文,也不难发现其错误、笑话百出而会提出修改意见。所以,朱毅的博士学位应该被撤销,其导师的责任也应该被追究。否则,那不仅是植物所的耻辱,也是“我们整个国家的深重悲哀,更是我们科研工作者的深重悲哀”。
抄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白春礼、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路甬祥、生命科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康乐;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方精云、学术委员会主任匡廷云、学位委员会主任马克平;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食品学院院长罗云波
向中国农业大学举报朱毅副教授期刊论文造假
我曾经在今年8月举报过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朱毅的博士论文问题(《呼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撤销中国农大副教授朱毅的博士学位——朱毅博士学位论文造假案》),目前中科院还未对此事做出公开处理。近日又有网友发现朱毅去年发表的期刊论文存在问题,我们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6期有这样一篇论文(收稿日期:):
海水驯化螺旋藻研究,关邵晨 王璇 李杰 秦琅 董仁杰 朱毅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2012年第13卷第7期也有这样一篇论文(收稿日期:):
Seawater Acclimation of Spirulina, Shaochen GUAN, Yixuan LI, Gan WANG, Lang QIN, Yi ZHU, Yunbo LUO
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翻译,两篇论文的9张插图、1个图表完全一致。
显然这属于不同语种的一稿两发:先在中文期刊发表了中文稿,然后翻译成英文稿在另一个期刊的英文版发表。
但这又不是简单的一稿两发。请看二者的署名:
中文稿作者:关邵晨、王璇、李杰、秦琅、董仁杰、朱毅,通讯作者为董仁杰,联系email: rjdong@cau.edu.cn
英文稿作者:关邵晨、Yixuan LI、Gan WANG、秦琅、朱毅、罗云波,通讯作者为罗云波,联系email: zhuyi_
和中文稿相比,英文稿删掉了三个作者,新加了三个作者,而且通讯作者由董仁杰变成了罗云波。
按学术界惯例,通讯作者是一篇论文最重要的作者之一,是论文涉及的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中文稿通讯作者是董仁杰,也就是说,他本是该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为何在英文稿里,他的名字神秘地消失了?难道仅仅是因为把中文论文翻译成了英文论文,项目负责人就变了?甚至连共同作者都不是了?董仁杰在这个项目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如果他不是项目负责人,为何他是中文论文的通讯作者?如果他是项目负责人,为何他在英文论文中连共同作者都不是?
英文稿的通讯作者变成了罗云波。然而,在中文稿中,却没有罗云波的名字。罗云波在这个项目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如果他是项目负责人,为何他在中文论文中没有署名?如果他不是项目负责人,为何他在英文论文中是通讯作者?
更奇怪的是,英文稿的通讯作者虽然是罗云波,但是联系email却不是罗云波的email,而是zhuyi_。搜索可知,这个email是两篇论文的共同作者朱毅发表论文时使用的联系email。也就是说,期刊编辑部实际上是在跟朱毅通讯。
这就不禁让人疑惑,通讯作者罗云波究竟有没有参与英文稿的投稿和发表,授权朱毅使用他的名义?如果参与、授权了,他就有了窃取他人科研成果的嫌疑。如果他没有参与、授权,他对此完全不知情,那就是他的名义被朱毅盗用了。
考虑到朱毅曾经有盗用其博士导师匡廷云名义发表英文论文的前科(参见《呼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撤销中国农大副教授朱毅的博士学位——朱毅博士学位论文造假案》),我认为朱毅盗用罗云波名义的可能性比较大。不管怎样,英文论文使用的是朱毅的email作为联系方式,她是该论文的实际通讯人,不管罗云波是否知情,朱毅都盗用了中文论文那三个被剔除的共同作者、特别是通讯作者董仁杰的科研成果。
董仁杰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其研究方向是可再生资源利用工程、利用厌氧发酵方式处理动植物废弃物等,似乎与该论文的研究内容不符。所以也不排除这种可能,在中文稿中,董仁杰只是挂名的通讯作者,朱毅把自己的研究送给了他。如果那样的话,是朱毅和董仁杰合伙盗用了他人成果。
盗用他人科研成果、私自赠送科研成果,是比一稿两发更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请中国农业大学对此进行调查、处理。
抄送: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中国农业大学纪委、食品学院院长罗云波、食品学院书记陈明海、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董仁杰
农大朱毅的“科普”笑话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本科毕业于贵阳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之后留校当了5年团干,其间在职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专业读了一个法硕士,再到中国科学院植物学研究所读了一个植物生理学博士,然后就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当老师。这样的教育背景,表明其从来没有受过恰当的学术训练,所以只能靠造假、抄袭、灌水来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对此我已写过两篇揭露文章:《呼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撤销中国农大副教授朱毅的博士学位》http://fangzhouzi.baijia.baidu.com/article/4581 、《向中国农业大学举报朱毅副教授期刊论文造假》http://fangzhouzi.baijia.baidu.com/article/4582 。
这样一个连科研的门在哪里都还没摸着的水货,因为敢于信口开河,居然被媒体捧为食品安全的“专家”,频频在媒体上代表学界发言,央视记者王志安称赞其“科普和人品都靠谱”,前央视主持人崔永元称赞其“科普”“理性和感性都颇有分寸”。在我开始揭露她造假的一段时间,她有所收敛,曾表示要“退出江湖”。最近她大概以为已摆平了领导、度过危机,又变得非常嚣张。那么我们就来举一些例子,看看农大朱毅的“科普”是如何“靠谱”“理性”。
一、【凤梨释迦是释迦与凤梨杂交的后代】
“凤梨释迦是释迦与凤梨杂交的后代,外形有点像凤梨,果实味道与荔枝有几分相似,清甜而不腻,且食用不易上火。”(朱毅《热带水果怎么选》)
释迦属双子叶植物番荔枝科,凤梨属单子叶植物凤梨科,朱毅竟然认为不同科乃至不同纲的植物能够杂交产生后代,说凤梨释迦是释迦与凤梨杂交的后代,相当于说犀鸟是犀牛和鸟杂交的后代,狗鱼是狗和鱼的杂交后代,蜂鸟是蜂和鸟的杂交后代。这就是农大朱毅学到的生物学。
实际上凤梨释迦是两种番荔枝的杂交种,称为凤梨释迦仅仅是因为长得像凤梨,跟凤梨扯不上亲缘关系。这个说法最早见于2008年一篇网络文章《台湾水果怎么吃》(http://www.99sj.com/Article/30902.htm ),被毫无生物学常识的朱毅照抄过来。朱毅写所谓“科普”文章靠东抄西凑网络文章,又没有辨别能力,所以就抄得笑话百出了。
朱毅《热带水果怎么选》就是靠在网上搜文章东抄一句西凑一句拼凑而成的,网友“纵千万人吾往矣”在《朱毅科普文〈热带水果怎么选〉的“前失今生”》中考证甚详,将其来源一一找出来。文中还有:“榴莲可活血散寒,缓解经痛,特别适合受痛经困扰的女性食用。”“山竹性凉,若皮肤生疮,长青春痘,可生食山竹,也可用山竹煲汤去火。”“百香果具有降脂降压、滋阴补肾、增强免疫力等保健作用。”“杨桃可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具有养颜美肤的功效。”“释迦具有降血糖的功效。”“火龙果名字和颜色火爆,其实属于凉性水果一类,寒凉体质的就不要多吃了。火龙果果肉甜而不腻,清淡中有一点芬芳,除了润肠通便、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降低胆固醇和皮肤美白、防黑斑的功效,还具有解除重金属中毒、抗衰老等功效。火龙果果肉中芝麻状的种子有促进肠胃消化之功能,是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的不二选择。”等等老中医式的胡扯。
此外,朱毅还声称人参含抗癌因子,冬虫夏草要生吃才能增强免疫力抗肿瘤,声称她会毫不犹豫选择喝凉茶,完全就是个保健品、中医托儿。
二、【炒菜用猪油最健康】
日,朱毅在新浪微博做微访谈,有人问她“家里炒菜,用什么油最健康呀?”她回答说:“猪油、花生油都不错,橄榄油和茶油也可以。”( 16:16)
猪油作为动物脂肪,富含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饱和脂肪酸,所以炒菜用猪油有害无益,应该选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植物油。这本是营养学的基本常识,但朱毅对此茫然无知,以健康专家的身份把猪油作为最健康的油推荐,在其微博中也多次推荐大家吃猪油,例如在回答网友“那什么油能吃?”的疑问时,她说:“少盐少油多蔬菜,吃点自己炼制的猪油也是一个选项”( 12:00)对防止瘦肉精,她建议的方法是:“适量吃动物油,吃肥肉,瘦肉精就不猖獗了”( 16:42)对猪油、肥肉如此情有独钟,与给乡村小学生吃猪油、肥肉的崔永元倒是一对儿。
三、【腌菜含有致癌物二甲基亚硝酸盐】
“近日热传的10种易致癌食物名单,葵花子、口香糖、爆米花等大家常爱吃的食品纷纷上榜,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表示,这份名单多数说法过于夸大和绝对,在列出的10种食物中只有腌菜在腌制过程中,产生二甲基亚硝酸盐,过量食用确实有致癌性”(中国之声)
亚硝酸盐并非致癌物,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剂。致癌的叫二甲基亚硝胺,是亚硝酸盐在一定条件下与蛋白质反应形成的。世界上也不存在二甲基亚硝酸盐这样的物质,作为无机盐的亚硝酸根离子不可能和二甲基结合。这表明朱毅不仅缺乏癌症常识,也缺乏化学常识。
四、【吃芝麻酱能代替牛奶补钙】
日,朱毅在新浪微博做微访谈时声称:“芝麻酱钙含量很高,一天吃两三勺就足可以“钙”过牛奶了。我个人极为推崇芝麻酱,尤其黑芝麻酱,老少皆宜,男女都佳。不习惯喝奶的老年人每天一大勺,对预防阿兹海默症、冬季瘙痒也有一定效果。”
芝麻的钙含量主要在壳里。芝麻酱有的去壳有的不去壳,去壳的芝麻酱钙含量不高,没去壳的钙含量较高,但壳里的钙主要是草酸钙,人体难以吸收,所以朱毅推荐大家吃芝麻酱代替牛奶补钙,纯属误人。至于说吃芝麻酱能预防阿兹海默症、冬季瘙痒,也是信口开河毫无科学依据。
五、【吃黑芝麻黑豆防止掉头发】
对产后掉头发,朱毅给的建议是:“多吃些黑芝麻黑豆的”( 19:56)
朱毅大概以为既然黑芝麻黑豆是黑色的,头发也是黑色的,所以多吃黑芝麻黑豆能防止掉头发,俨然老中医。按此逻辑,不知那些金发的、红发的,吃了黑芝麻黑豆有效后?是否会变成黑发?
六、【维生素B12吃多了会过敏、干扰叶酸吸收】
朱毅声称:“人体过量摄入维生素B12会产生毒副作用:有些人可能有过敏反应,甚至会出现过敏性休克;还会导致人体内叶酸的缺乏。”
实际上至今未发现吃维生素B12过量会产生任何不良反应,所以美国医学科学院未给维生素B12设置每日摄入量的上限。参见我以前写的《维生素B12的是非》http://fangzhouzi.baijia.baidu.com/article/2965 。
上面举的错误,都不是一时的笔误、口误,而是无法修改的根本性错误,能够体现出朱毅的学识低下到何等程度。总之,朱毅并不具有做科研和科普的资质和能力,写科普文章只能是东抄西凑,又不具有专业识别能力,有的抄对,有的抄错,有的从头到尾都抄错。这样的水货被捧为食品安全“权威”、“靠谱”、“理性”,本身就是一大笑话。
全面驳斥中科院植物所对朱毅问题的说明
我在4月23日发出《就农大朱毅问题致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农业大学校长的公开信》(http://fangzhouzi.baijia.baidu.com/article/13040 )后,至今未收到答复,其间朱毅继续对我谩骂并扬言要起诉我:
【方舟子今天又耍无赖继续玩告状的招数,一而再,再而三,中科院,农大,都去招摇闹腾了。我招惹来社会流氓,给中科院和农大领导添麻烦了,但诸位不必为我费心劳神,小女子将坦然面对,走法律途径还大家一个清静。方舟子,我忍你很久了,法庭见。】
随后有人寄给我写于去年10月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关于对朱毅的博士学位论文有关质疑进行核实情况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全文附后),让我们明白了朱毅为何如此“理直气壮”地贼喊捉贼。《说明》称:
【经查阅朱毅入学、论文答辩、学位申请有关档案,核实朱毅于2003年9月经统一报名考试招录到植物所攻读博士学位,指导教师为匡廷云研究员和白克智研究员,日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7年3月获得博士学位。朱毅的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共5人,以投票方式、全票通过授予其博士学位的建议。日,所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投票确定对朱毅的学位授予意见,委员27人,实到23人,全票通过了同意授予朱毅博士学位的决议。
朱毅报考植物所、考试、复试和录取均按照规范程序完成,符合院、所博士生录取标准和要求,其学位论文评阅、答辩和学位申请程序规范、合法,不存在方舟子所称“朱毅是通过关系走后门去读博的”问题。】
我之所以怀疑朱毅是通过关系走后门去读博,是因为朱毅奇特的履历:1994年毕业于贵阳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之后留校当了5年团干部(到2001年),其间()在职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专业读了一个法硕士,然后在2003年突然就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读博士去了,研究微藻光合放氢的生理生化调控及生物技术。我分析道:
为什么植物所会招一个毫无专业背景的人去读博士?是因为招不到博士生吗?显然不是,匡廷云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按常理生源应极其充足。是因为朱毅表现出了惊人的学术修养而被破格录用?也不是,在读博之前朱毅未发表过任何植物学的论文证明她有这方面的特长,而从其错误、笑话百出的博士学位论文看,可知她即使在完成博士教育后也还没有受到恰当的学术训练。那么合理的解释就是朱毅是通过关系走后门去读博的。
朱毅毫无专业背景,毫无学术修养,却能被院士招为博士生,当然很不正常。植物所不解释为何这是正常的,却以招生按照规范程序完成为由来证明没有走后门,莫名其妙。走后门表面上也要走程序,程序合法不等于就没有不正常。例如植物所声称朱毅“学位论文评阅、答辩和学位申请程序规范、合法”,但是他们不也是承认朱毅的学位论文存在诸多问题吗?很多造假论文不也是经过规范的审核程序发表的吗?在植物所看来,是不是就可以以发表论文经过规范的审核程序为由来否认论文造假的可能呢?再比如,买官卖官也不都按照规范组织程序完成吗?植物所是不是认为只要程序正常就不可能存在买官卖官呢?植物所发明这一逻辑,真是各个学术造假者、各个贪官的福音。
另,据朱毅的“闺蜜”王志安在网上爆料,朱毅的丈夫季宏兵与匡廷云有课题合作关系,出了四万元课题经费,朱毅是不是就是凭这层关系读的博士生、拿的博士学位?这难道不就是走后门?
《说明》称:
【论文第一章以及各章节的前言中,存在引用他人文字而没有加标注的情况。部分内容是自他人文章原文引用,有些标注了文献出处,有些则没有标注,存在文献引用标注不够规范的问题。】
什么是抄袭呢?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医学科学院联合编写的《On Being A Scientist: Responsible Conduct In Research》一书给抄袭(或剽窃plagiarism)下的定义是:“用到他人的观点或文字而没有给出恰当的说明。”IEEE指南分了五种抄袭情形,按严重程度依次为:
一、未注明出处地全文复制一篇论文。
二、未注明出处地大量复制(达一半的篇幅)一篇论文。
三、未注明出处地照搬句子、段落或插图。
四、未注明出处地不恰当地复述整页或整段内容(通过改变个别单词、词组或重排句子顺序)。
五、注明出处地复制一篇论文的很大一部分,而没有清楚地表明谁做了或写了什么。
朱毅的博士学位论文大规模地抄袭他人的论文、新闻报道、课文而没有注明,可以说其论文大部分就是从网上搜索、复制、粘贴而成(我在举报信《呼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撤销中国农大副教授朱毅的博士学位》http://fangzhouzi.baijia.baidu.com/article/4581 中只是列举了其中一小部分,绝非全部),属于上述第三、第四种抄袭情形。然而植物所却认为这不是抄袭,而只是“存在文献引用标注不够规范的问题”。那么请问植物所,你们认为什么样的情形才算抄袭?照抄别人的文字而不标注文献,连引用都算不上,何来的“文献引用标注不够规范”?是不是在植物所看来,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抄袭这回事,所有的抄袭都属于“文献引用标注不够规范”?
《说明》称:
【论文的参考文献列表中,各条文献的格式没有统一,但尚无法判断是否存在“直接复制和粘贴来的”问题。】
朱毅学位论文的文献列表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格式和错误,如果不是直接复制和粘贴来的,难道她自己写文献列表的时候脑子里连个基本格式都没有?朱毅学位论文的文献列表中出现了乱码,如果这不是直接复制和粘贴导致乱码的证据,难道是她的电脑中病毒了?朱毅学位论文的文献列表甚至还出现了一篇1935年的德语论文(p.151)和1985年的法语博士学位论文(p.153),如果这不是直接复制和粘贴来的,难道她还能读懂德语、法语论文?更不要说是1935年的德语论文了。
《说明》称:
【论文表述方面,有几处存在文学化的语言表述。从科学论文的角度上看,这种语言表述不够严谨,但不影响作者对研究背景、实验设计、结果、研究意义的表达,也不影响读者的理解。】
朱毅博士论文出现了大量的主观、文学化的表述,我只是在举报信中列举了比较搞笑的8处,植物所就认为只有这几处?植物所说这些语言表述不影响对研究的表达和读者的理解,那就请植物所具体说说,朱毅的这些话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样的“研究背景、实验设计、结果、研究意义”,读者应该如何理解与她的研究课题的关系:“在这个精妙的生化反应器里,可能发生了什么,应该能够发生什么,怎样才能产生我们希望的过程,很需要用更联系的思维来分析和判断。”“其实,很多科学现象,很多生物本身的代谢过程,就在那里简单地存在着,科学的真谛就是接近真理,研究的本质就是探索未知。”“那将是我们整个国家的深重悲哀,更是我们科研工作者的深重悲哀。”
《说明》称:
【论文的实验结果图表中,方舟子指出的一些具体图表、数据问题均存在,这类图表和数据问题的出现,可能与作者的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图表制作技巧有关,尚不能据此推断数据、图表存在“造假”行为。】
我指出这些明显的图表、数据问题,并非都是要证明其存在造假行为,而是要说明一个人连博士都读完了,居然连基本的图表、数据处理都还不会,说明其还没有完成基本的学术训练,不是水货是什么?但是,其中有的数据处理,是有造假嫌疑的,例如我在举报信中举的第一条:
(一)p.124,表5.5第二列的数据中,6个数据中,有4个的标准差(SD)竟然都是0.1。如果说这是因为四舍五入导致的,另两个的标准差却又分别是0.08和0.01。鉴于标准差的字体与其他数值明显不同,可以推测它们是随便加上去的。
植物所要证明这些数据不是随便加上去的,就应该查阅实验原始记录,而不是毫无根据地推测“可能与作者的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图表制作技巧有关”。
更严重的是,朱毅学位论文与其AMB论文展示的是同一组实验的结果,然而数值却不一致,表明有编造数据的嫌疑,如我在举报信中分析的:
(二)p.123表5.3,与其AMB论文的表1,展示的是同一组实验的结果,但是奇怪的是,它们的数值虽然相近,却全都不一样,例如第一个提取效率的数值学位论文是92.00±1.96,而AMB论文是91.00±2.96,难道朱毅把同一个实验做了两遍,一遍的数据用来写学位论文,另一遍的数据用来写期刊论文?(三)p.123表5.4,与其AMB论文的表1的头两列数据,展示的也是同一组实验的结果,但是学位论文上的数据都是约数,例如1.2~1.5,而AMB论文上的则是精确值,例如1.36。如果这只是数据处理方法不同的话,那么大肠杆菌这组数据的pH,是如何从学位论文上的8.0~9.0变成了AMB论文上的5.72?
对此《说明》是这么狡辩的:
【对于学位论文中表5.3中的提取效率和表5.4中PH值与AMB论文中不相符的问题,经核实,朱毅的学位论文在2006年5月前完稿,AMB论文在2006年8月被接受,这期间,即在学位论文实验结束后,作者也可能有新的实验补充或修订,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判断AMB论文的数据是否造假。】
植物所把同一组实验的不同数据,解释为朱毅重新做了实验,那么请问,她有什么必要在博士论文完成后,在短短的3个月内又把实验重新做了一遍?如果觉得博士论文中的结果不可靠,需要重复实验,为何又把它们写入博士论文?同一组实验的结果有的差别那么大,pH值从碱性变成了酸性,如何确定哪个结果是正确的?朱毅有没有做新的实验,难道不是应该查实验记录吗?植物所不查实验记录(或查了没有找到做实验的记录),仅仅根据3个月的时间差,就认定可能有新的实验、因此不能判断数据造假,那么以后所有的数据造假者是不是都可以以此理由为自己辩护?所有的调查报告都可以据此声称不能判定数据造假?
我根据朱毅AMB论文使用的联系邮箱、新增加其丈夫季宏兵作为通讯作者等情况推断,朱毅是伪造其导师匡廷云的邮箱投稿,并瞒着其导师把论文送给了丈夫季宏兵,将论文知识产权转到了首都师范大学,这是侵占他人科研成果。不出所料,植物所认定了朱毅伪造导师的邮箱投稿、偷偷将第一通讯作者换成与论文研究没有关系的自己的丈夫,证明了我的推断完全正确。然而,对这种盗用科研成果、严重的学术造假行为,植物所居然只要求朱毅向导师道歉和自己向期刊勘误,朱毅以身体不好为由一直拖着不去勘误。植物所称:
【我所将继续关注朱毅对此事的反应,如果朱毅对植物所要求其更改通讯作者的要求不予理睬,植物所将采取相关措施,包括以研究所名义联系AMB期刊完成上述要求,公开声明该论文署名问题,通报朱毅所在单位等。具体采取哪项或哪几项措施,植物所所务会议将根据事态发展研究决定。】
然而,从去年10月到现在,半年过去了,朱毅并没有去联系AMB期刊“勘误”,AMB期刊上的那篇论文仍然标识朱毅的丈夫是通讯作者,植物所采取什么措施了?
《说明》的结论是:
【朱毅博士学位论文的主体,包括论文选题、实验材料和方法、结果分析、讨论和结论等部分都是成立的,不存在“造假”的问题,符合中科院研究生院和植物所当时关于博士学位论文的标准和要求。方舟子指出的朱毅博士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应属于引用标注不规范、文献格式不统一、图表数据的处理不严谨、部分语言带有文学色彩的问题,达不到“编造数据、大面积抄袭”的程度。更达不到应该撤销学位的程度。】
【朱毅发表在AMB上的论文,不存在“造假”的问题,但将H.B.Ji署为通讯作者,是朱毅的错误。】
植物所的《说明》前面还根据“作者也可能有新的实验补充或修订”,而声称“不能判断AMB论文的数据是否造假”,到了结论部分,就变成了“不存在‘造假’的问题”。请问植物所,你们是如何从“不能判断AMB论文的数据是否造假”而推出“不存在‘造假’的问题”的结论的?难道在植物所看来,不能判断论文的数据是否造假就等同于不存在造假的问题?不能判断植物所是否烂透了就等同于植物所不存在烂透的问题?植物所的这种逻辑,是向武汉法官学的?
植物所根据3个月的时间差凭空想像出“作者也可能有新的实验补充或修订”,再把大面积的抄袭改称“引用标注不规范”,就自欺欺人地说朱毅博士学位论文达不到“编造数据、大面积抄袭”的程度,更达不到应该撤销学位的程度。【因此,植物所不会启动撤销朱毅博士学位的程序。】退一步说,即使朱毅博士论文达不到“编造数据、大面积抄袭”的程度,引用标注不规范、文献格式不统一、图表数据的处理不严谨、部分语言带有文学色彩的问题不也是相当严重?不也是不合格的博士学位论文?再退一步说,即使不能根据认定的这些问题启动撤销朱毅博士学位的程序,难道不该至少责令朱毅修改其博士学位论文,改正这些连植物所也承认的错误?而听任这样一份错误百出的博士学位论文败坏植物所的声誉?
但植物所更关心的是如何把这个事件掩盖过去。其《说明》称:
【考虑到网络舆论的不可控性,针对方舟子以往网络言论的特点,植物所对方舟子的质疑未作公开回应。】
我对朱毅的学术造假是堂堂正正、公公开开的举报,而植物所却偷偷摸摸出了一份不可告人的秘密报告。如果认为自己的调查结果有根有据,怕什么“网络舆论的不可控性”、“方舟子以往网络言论的特点”?难道植物所认为靠秘密报告就能控制网络舆论?难道植物所认为对有根有据的、连植物所也承认至少有一部分属实的实名举报没有义务给予答复?对我替他们把论文的知识产权从首都师大夺回来,就没有一句感谢?如此荒谬的调查方式,如此荒唐的调查结果,难怪这个研究所会出首席骂街员傅德志、首席造谣员蒋高明、水货博士朱毅,从上到下烂透了。
如果说,朱毅博士学位论文存在的抄袭、编造数据等问题如果不仔细审核不容易看出的话,那么植物所承认的“文献格式不统一、图表数据的处理不严谨、部分语言带有文学色彩的问题”,是只要翻过其论文就能发现的,而朱毅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5个成员、该所学位评定委员会23个委员全票同意授予朱毅博士学位,这说明这5人、这23人要么尸位素餐没一人看过朱毅论文,要么是一群饭桶看了也没看出问题,要么慑于匡廷云院士淫威不敢反对。我说植物所从上到下烂透了,有谁不服?
朱毅学术水平如此低下、造假如此严重、性质如此恶劣、气焰如此嚣张,是罕见的。植物所如此费尽心机为朱毅的造假行为狡辩,也是罕见的。植物所拿出如此荒谬、荒唐的《说明》,是植物所的耻辱。这样的《说明》如果能被中科院接受,是中科院的耻辱,也是中国科学界的耻辱。拔出萝卜带出泥,一个水货、假货,尽显中国科学界之丑陋,之腐败。
就农大朱毅问题致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农业大学校长的公开信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二先生:
我在日向中国科学院大学举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得的博士学位的学位论文造假问题(参见《呼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撤销中国农大副教授朱毅的博士学位——朱毅博士学位论文造假案》http://fangzhouzi.baijia.baidu.com/article/4581 ),在日向中国农业大学举报朱毅的期刊论文造假问题(参见《向中国农业大学举报朱毅副教授期刊论文造假》http://fangzhouzi.baijia.baidu.com/article/4582 ),举报信均寄到两位的邮箱,并公开登出。
但是七、八个月过去了,我到现在还没有收到贵院、贵校的任何正式回复。据知情者称,中科院将朱毅的博士学位论文问题交给植物所处理,而植物所的处理意见仅仅是“内部批评”。此事若属实,植物所去“内部批评”一个早已获得学位离开该所的外单位员工,岂非等于不做任何处理?岂非天大的笑话?又据知情者称,朱毅曾表示以后要“退出江湖”、低调行事,以换取宽大处理。但是我们看到的是几个月来朱毅仍频频以“专家”的身份出现在媒体上做各种误导、欺骗公众的伪科普(参见《农大朱毅的“科普”笑话》http://fangzhouzi.baijia.baidu.com/article/4603 ),近日来大概觉得风头已过,或已把领导摆平,更是频频在网上谩骂、攻击举报者,造谣说“是她先揭露方舟子造假,方才撒泼打滚”,诽谤我举报她是“流氓骗子是在骂我”,谩骂我“是即将被报应的痞子流氓无赖”。其“闺蜜”、央视记者王志安更是扬言,我这辈子永远别想看到对朱毅的处理决定。
我揭露学术造假十四年,经手的学术造假事件有一千多起,但像朱毅这样水平如此低下、造假如此严重、性质如此恶劣、气焰如此嚣张的,还是很罕见的。这样的人能够成为植物学博士,是中国科学院的耻辱,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耻辱;这样的人能够成为副教授,是中国农业大学的耻辱,也是中国科研的耻辱。这就是为什么我要一而再、再而三实名举报她的原因。
白院长曾经说:“要着力加强学术道德、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科研不端行为及学术腐败,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营造健康向上、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弘扬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柯校长也曾经说:“学术不端行为有种种不同,但共同之处是造假,是对诚信的践踏!大学是高度宽容和包容的地方,但对学术不端行为是零容忍,因为它突破了大学宽容的底线!”话都讲得不错,实际又是如何?如果像朱毅如此明显又如此恶劣、猖狂的学术造假事件都不愿处理、不能处理或不敢处理,又如何处理那些不那么明显、不那么恶劣、不那么猖狂的学术造假事件?又如何称得上是“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科研不端行为及学术腐败”、“对学术不端行为是零容忍”?岂不成了对科研不端行为及学术腐败能不反对就不反对、能容忍就容忍?别人以后岂不认为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农大校长只是在说空话、说大话、说假话?以后中国科学院培养的博士、中国农业大学的教师岂不都要被当成是水货、假货?
为什么说农大朱毅是超级“天才”?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从来都明白自己也就美国一个博士后的水平,常怀谦卑之心,常检虚妄之骄。”“国内副教授水平就是美国博士后水平,我也是一样的。”
朱毅实在是太谦卑了。
鄙人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美国博士后,生物系本科学了5年,生物化学博士读了5年,之后做了3年分子遗传学博士后,受的生物学专业训练总共是13年。据方黑们说,想去中国大学混都没混上。
再来看看朱毅,本科学的是医学临床,毕业后留校当团干,在职读了马列主义专业的法硕士,之后考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失败,第二年改考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博士生,成功,三年后顺利获得植物生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没有做博士后,而是靠一篇瞒着导师发表的3分的英文论文直接到中国农大食品学院当讲师,第二年升为副教授,后来又成为博士生导师。所以朱毅满打满算,总共就受过3年的生物学专业训练,训练时间不到美国博士后的四分之一,却把自己等同于美国博士后的水平,这不是超级天才是什么?
也许有人会说,没在教育机构受训练,也可以自学成才啊。请注意,朱毅一开始要报考的是心理学博士,此前即使自学也是学的心理学,是报考失败后才改为报考植物学,自学植物学的时间最多一年。而且生物学是实验科学,自学只能学到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朱毅自学一年生物学理论,就等同于一个美国博士后十年的生物学理论和实验专业训练,这不是超级天才是什么?
生物系直博或硕博连读一般要五~六年,如果是有硕士学位的博士生,学习时间可以减少为三年,这是假定了其在硕士阶段已受过了两、三年本专业的基本训练,所以减掉了两、三年的学习。朱毅以马列主义专业的硕士读植物生理学博士,此前没学过生物学基础课,没摸过生物学实验仪器,居然也和生物学专业的硕士一样三年就获得博士学位,比生物学专业的直博、硕博连读还牛,这不是超级天才是什么?
更奇的是,朱毅不仅其硕士专业与本科专业毫无关系,不仅其博士专业与硕士、本科专业都毫无关系,而且其当教师的研究专业也与其博士专业没有太大的关系,至多沾点边:她的博士学习研究的是植物生理学,而她在中国农大研究的是果蔬采后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果蔬贮藏保鲜技术、食品基因工程。也就是说,朱毅实际上没有受过本专业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就横空出世,成为了中国名牌大学的研究人员和教师,这不是超级天才是什么?
最奇的是,朱毅不论是本科、硕士、博士的专业还是其研究的领域都与食品安全没有关系,却成为中国媒体热捧的食品安全权威,经常上央视、央广教育公众其食品安全方面的发现,这不是超级天才是什么?
所以说,中科院植物所是培养天才的风水宝地,中国农大则是尊重天才的世界名校,中国媒体是宣传天才的伟大舞台。超级天才朱毅,是世界教育史、科学史、新闻史上的奇迹。
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机构举报季宏兵、朱毅夫妇互送论文
夫季宏兵,1990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1993获得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理学硕士,2000年获得该所博士,现为北京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研究方向为环境科学、环境生物地球化学。
妇朱毅,1994年毕业于贵阳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留校当团干,2002年在职获得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专业法硕士,2006年获得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生理学博士,现为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果蔬采后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果蔬贮藏保鲜技术、食品基因工程。
季宏兵、朱毅夫妇在不同机构工作,研究方向完全没有相关性,却至少共同发表过两篇标注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英文论文。经核查,两篇论文都是侵夺其他合作者的成果而盗用署名乃至盗用通讯作者,其中一篇为朱毅送给季宏兵,一篇为季宏兵送给朱毅。
先来看朱毅送给季宏兵的论文。
Y. Zhu, X.B. Chen ,K.B. Wang, K.Z. Bai, T.Y. Kuang*, H.B. Ji*, 2007, A simple method for extracting C-phycocyanin from Spirulina platensis using Klebsiella pneumoniae,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74: 244-248 (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253-006-0636-7 )
这篇论文研究的是螺旋藻藻蓝蛋白质的提取方法,与季宏兵的研究专业没有任何关系。在论文初稿并无季宏兵的署名,季宏兵是在论文发表时突然变成该论文的第一通讯作者的。论文初稿的署名为:
Zhu Yi, Chen Xiaobo, Wang Kebin, Li Yongxin, Bai Kezhi, Kuang Tingyun*
朱毅通过伪造导师匡廷云信箱投稿,剥夺了李永兴研究员的署名,剥夺了其二老板白克智研究员的第二通讯作者署名,以季宏兵取代。经我举报后,中科院植物所调查后确认:
【朱毅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列出了该论文,该论文当时处于revised的状态,H.B.Ji没有被列为作者,而在正式发表的论文中,H.B.Ji则被列为通讯作者之一。经核实,朱毅在毕业后该文从修改到接受、发表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向其两位导师匡廷云、白克智提到过将H.B.Ji列为作者或者通讯作者的事情。直到2013年7月末,朱毅才通过电话告知匡廷云这篇论文中增加了H.B.Ji为通讯作者。朱毅将H.B.Ji(季宏兵)署为通讯作者,事先并未征得其导师匡廷云、白克智的同意。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应该是匡廷云、白克智,而不应该是匡廷云、季宏兵。】(摘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关于对朱毅的博士学位论文有关质疑进行核实情况的说明》)
那么对这种侵夺他人科研成果的行为,季宏兵本人是否知情呢?知道的,季宏兵在其本人的简历中,都列出这篇论文,而且特地标注其为通讯作者。事实上,这是季宏兵第一篇作为通讯作者的SCI论文,又过了3年,季宏兵才有了另一篇作为通讯作者的论文。可见这篇盗用的论文对其晋升职称、获得科研资助、入选人才计划都起到了关键作用。季宏兵在这篇论文的署名应被撤销,其因此获得的各种职称、荣誉、资助也应被撤销。
朱毅干这种事并非只有这么一次。例如她在2012年发表的论文《海水驯化螺旋藻研究》,英文版和中文版相比,删掉了三个作者,新加了三个作者,而且通讯作者由董仁杰变成了她的上司罗云波。(参见《向中国农业大学举报朱毅副教授期刊论文造假》http://fangzhouzi.baijia.baidu.com/article/4582 )
再来看季宏兵送给朱毅的论文。
季宏兵等人在2012年在《环境科学学报》发表了一篇论文:
黄兴星,朱先芳,唐磊,季宏兵,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金铁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对比研究,《环境科学学报》 2012年06期
其中季宏兵为通讯作者,其单位标注为北京科技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黄兴星是季宏兵在北京科技大学的研究生;朱先芳的单位为首都师范大学;唐磊的单位为北京市地质工程设计研究院。
2013年,该论文翻译成英文发表在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作者变成了只有三个人:黄兴星、朱毅、季宏兵:
Xingxing Huang, Yi Zhu, Hongbing Ji, Distribution, speci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of selected metals in the gold and iron mine soils of the catchment area of Miyun Reservoir, Beijing, China,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October 2013, Volume 185, Issue 10, pp
(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661-013-3193-4 )
季宏兵为通讯作者,标注单位变成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为什么同一项研究,在不同语种的相同论文中,却出现了不同的完成单位?
黄兴星标注的单位变成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难道他是季宏兵和朱毅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但是从其入学记录看,黄兴星是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2010级硕博连读研究生,与中国农业大学并无关系。之所以要给他加一个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单位,可能是为了让朱毅变成通讯作者。的确,该论文用了朱毅的邮箱,是不是也把她算为通讯作者?
这项研究与朱毅的专业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朱毅参与了这项研究,为何在中文版论文中没有她?为什么朱先芳、唐磊这两人在英文论文中不见了,被朱毅取代?这不就是开夫妻店互通有无,而且侵吞他人科研成果吗?朱先芳、唐磊可能到现在都不知道他们参与的研究被写成了英文论文发表,却没有他们的署名。
如果夫妇共同研究一个课题,当然可以在论文中共同署名。但是季宏兵、朱毅夫妇合署的论文都不属于这种情况,而是通过造假手段,把没有参与研究、另一专业领域的配偶列为共同作者乃至通讯作者,并剥夺了合作者的署名权。所以这属于盗用他人科研成果、私自赠送科研成果,是严重的学术不端、学术腐败行为。朱毅所在的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季宏兵所在的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都应彻查并处理。
这两篇造假论文都标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朱毅的论文标注的基金号为,季宏兵的论文标注的基金号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应该对此彻查并处理。
特此向上述机构实名举报。
举报人:方是民(方舟子)
朱毅有能力写英文论文吗?
和国内的其他博士学位论文一样,中国农大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在2006年完成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博士学位论文前面也有两页的英文摘要。这两页英文摘要表现出来的英文写作水平之低,令人惊讶。且不说那些中文式的直译以及中国人写英文很难避免的冠词、可数不可数名词的用法之类的错误,只来看看那些只要有初中英语水平就能识别的低级错误,而该英文摘要从头到尾,每一句都有这样的低级错误。举例如下(只是其错误的一小部分,绝非全部):
该论文英文标题第一个单词就写错了,把physiological写成了physiologial。这个词在摘要中出现三次,每次都错,说明不是一时的笔误。
Hydrogen is recognized nowadays as the fuel of the future, public acceptance and environmental aspects further pushes international research for biohydrogen production, ...前面用了复数aspects,push怎么还用单数形式?
At first, model organism Chlamydomonas rinhardtii and commercial algae Spirulina platensis are choiced for the experiment materials, after repeated experiments we pile up multi-parameter data acquisition for sequence batch culture. choice是名词,其动词形式是choose,过去分词应该用chosen,朱毅却发明了一个名词当动词用的新用法choiced。另外,这是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are和pile都应该改用过去式。
Selecting an associate nitrogen-fixing bacteria was cocultured with C. reinhardtii, then we felt out the suitable situation of culture medium. 根据其中文摘要,这句是要表达:“筛选出一株联合固氮菌,摸索出藻菌共培养的培养基合适配置和活性控制条件;”但根据其写法,意思变成了“对一种附属固氮菌的筛选与莱茵衣藻共培养,然后我们摸索出培养基的适宜情形”,不知所云。另外,bacteria是复数,前面不能用an。associate表示“联合”的意思时是动词,如果当形容词用,只加在头衔前面,意思是“副的”。
Using sequence re-adding culture hydrogen continuously for periods of up to about three weeks. 这句不成句子,因为连个谓语都没有,不知所云。根据其中文摘要,原来是要表达:“摸索出衣藻放氢过程中的间歇进料进流程序,使连续放氢时间可达3周左右。”不对照中文,谁看得懂她想要说什么?
The study is just a R & D research, there is a great distance to cover, as expected, these method can offer some useful possibility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of H2 production by microalgal photosynthesis. R前面的a应该用an。method前面有these,就应该用复数;possibility前面有some,也应该用复数。这是三个独立的句子,既然只用了一个句号,句子之间就应该用关联词连接,而不是简单地放在一起。
请注意,这不是随手写的便笺、email,而是最为正式的博士学位论文,必然是反反复复检查过很多遍的,所以不能归为笔误,而是体现了其英语水平就是这么差。像这种英文低级错误,有一定英语能力的人看一遍就能发现。如此错误百出的、连英文标题第一个单词都错的论文竟能全票通过,说明朱毅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成员、植物所学位委员会的成员,或者英语水平也和朱毅一样差,或者都没有看朱毅的论文就举手通过。
再说一遍,这只是该英文摘要中的低级错误的一小部分,已可看出朱毅并不具有基本的英文写作能力,其英语水平不要说过四级,连中学生都不如,只有初级水平。这样的英语水平是不可能写作英语论文的。但是奇怪的是,朱毅在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几个月后却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英文论文,内容且不论,用的英语至少是中规中矩的,否则不可能被接受发表。国际期刊的编辑是不可能帮投稿者修改来稿的,那么朱毅这篇英文论文是怎么来的?她是英语学习天才,恶补了几个月后英语能力就从初级水平上升到能写英语论文了?显然不是,因为朱毅2012年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国内英文期刊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了一篇英文论文,其英文与其博士学位论文摘要一样惨不忍睹,每个句子都有低级错误,表明她的英语能力至今也没有提高。(按:这篇英文论文的通讯作者虽然写的是罗云波,但是是根据朱毅作为通讯作者的一篇中文论文翻译的,可知是朱毅的手笔,只不过把通讯作者送给了罗云波。我在《向中国农业大学举报朱毅副教授期刊论文造假》http://fangzhouzi.baijia.baidu.com/article/4582 一文中已论证)
合理的解释是,朱毅那篇2006年的国际期刊论文是她找人代写的,说不定是找了论文写作公司——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她当博士生的最后一年,从老公季宏兵实验室的无关课题申请了一笔4万元经费(感谢王志安的爆料),也许那就是论文写作费用。至于国内期刊上的那篇英文论文,反正是交了版面费就发表,没人会审,就亲自写了。
朱毅在2012年评上博士生导师时,曾发微博雄心勃勃地称:“十年磨一剑,CNS才是硬道理。”CNS指生物学领域最顶尖的三份期刊Cell, Nature, 和Science。其科研水平且不说,就这样的英语水平,这一剑,不要说十年,百年都磨不出来。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朱毅的造假问题为何得不到处理?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是我们的“老相识”了,不仅其博士论文、期刊论文充斥了各种惊人的造假和惊天的水分,其所谓的“科普文章”也是硬伤累累、贻笑大方,参见:
方舟子《呼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撤销中国农大副教授朱毅的博士学位——朱毅博士学位论文造假案》(XYS)
方舟子《向中国农业大学举报朱毅副教授期刊论文造假》(XYS)
方舟子《农大朱毅的“科普”笑话》(XYS)
方舟子《就农大朱毅问题致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农业大学校长的公开信》(XYS)
方舟子《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机构举报季宏兵、朱毅夫妇互送论文》(XYS)
方舟子《为什么说农大朱毅是超级“天才”?》(XYS)
方舟子《朱毅有能力写英文论文吗?》(XYS)
近日见到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罗云波教授发微博盛赞朱毅的“科普文章”:
“不得不说,朱毅老师的科普文章不是急就章的传播产品,而是有工匠精神的文学作品,是有科学,还有情怀的精品。推荐阅读,在不动声色的娓娓道来中,体会语言和布局的艺术。”
不由吃了一惊,难道几天不见,朱毅就如得神助,从只会胡诌一些既缺乏科学常识又没有写作水平的“科普”,一步登天登上科普写作的巅峰了?于是把罗院长推荐的那篇“精品”《不是猴子搬来的救兵》找来看了一下,不由笑喷,只举一例好了:
朱毅:“查来查去没问题,但胃还是不舒服的,就要清楚一个事实啦:胃可是最懂感情的器官,我们心理上的起伏跌宕,胃都悲喜与共。”
中医说心是思维器官,朱毅说胃是感情器官,而且还是比大脑还懂感情的最懂感情的器官,还说这是一个事实,并被罗院长赞为很科学,这个是中国农大食品学院最伟大的发现,是不是要报告党中央申报诺贝尔奖?
朱毅的“科普”篇篇都是这样的“精品”,不仅很符合其教育背景地缺乏科学素养,而且也很不符合其教育背景地不具有基本写作能力,比如朱毅最新发表的“科普精品”《春节前重要的丑话说三遍》,就是把她知道的优美词句半通不通堆积在一起,每个句子都不通,中学生都可以帮她修改(参见刺客一止《一个中学生帮农大朱毅博士改文章》(XYS)),也只举在网上引起成语接龙狂欢的一例:
朱毅:“春节海鲜河鲜云集,尤其三文鱼成了都市新宠。凭心而论,三文鱼生吃为好,丰美微甜,朗朗上口。”
“都市新宠”、“凭心而论”、“丰美微甜”、“朗朗上口”,都是乱用词语,短短两句话,就用错了四个词组,当然最离谱的是“朗朗上口”,不知朱毅是不是边吃三文鱼边读自己的“科普精品”,所以就“朗朗上口”了。
这种连中学生都能识别的劣文,却被罗院长捧上了天,只能说明两人之间存在利益关系。在朱毅一篇造假论文中,通讯作者是罗云波,我当时曾推测有可能是朱毅盗用了罗云波的名义投稿,罗云波可能不知情(见《向中国农业大学举报朱毅副教授期刊论文造假》(XYS))。现在看来,罗云波很可能是知情的,甚至是两人联手造假。
也由此知道了为什么如此造假水货还能混得风生水起,我一再举报也得不到处理,因为上面有人嘛。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告初稿测评与广告终稿测评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