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地球上会有汶川地震十周年

地震带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dì zhèn dài]
地震带是指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地球上主要有三处地震带。地震带基本上在板块交界处,在地震带内震中,在带外地震的分布。地震带常与一定的相联系。
地震带全球分布
根据全球构造板块学说,地壳被
一些活动带分割为彼此相对运动的板块,板块当中有的块大,有的块小。大的板块有六个,它们是: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板块。全球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大板块的交界处,一部分发生在板块内部的活动上。
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有三个:
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
分布于濒临太平洋的大陆边缘与岛屿。从南美西海岸安第斯山开始,向南经南美洲南端、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到南乔治亚岛;向北经墨西哥、北美洲西岸、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到日本群岛;然后分成两支,一支向东南经马里亚纳群岛、关岛到雅浦岛,另一支向西南经琉球群岛、我国台湾、菲律宾到苏拉威西岛,与--印尼地震带汇合后,经所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斐济岛到新西兰。其基本位置和环太平洋火山带相同,但影响范围较火山作用带稍宽,连续成带性也更明显。这条地震带集中了世界上80%的地震,包括大量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几乎所有深源地震和全球大部分的特大地震。
地震带地中海
西起大西洋亚速尔群岛,向东经地中海、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中国西部和西南部边境、经过缅甸到印度尼西亚,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接。它横越欧亚非三洲,全长2万多公里,基本上与东西向火山带位置相同,但带状特性更加鲜明。该带集中了世界15%的地震。主要是浅源和中源地震,缺乏深源地震。
地震带洋脊地震带
分布在全球洋脊的轴部,均为浅源地震,震级一般较小。
此外,大陆内部还有一些分布范围相对较小的地震带。如东非裂谷地震带。我国邻近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印尼地震带的交接地区,地震频繁。上以及近期都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如1966年邢台地震,1973年甘孜地震,1975年海城营口地震,1975年溧阳地震、炉霍和道孚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和云南昭通地震,1977年溧阳地震。这些地震除发生在溧阳的两次地震略低于7级外,其余均在7级以上
地震带中国主要带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  中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六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六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⑥吉林、黑龙江的东部。中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震的分布是有规律的。世界上的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大地震带上,即: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和海岭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带,它像一个巨大的环,围绕着太平洋分布,沿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美国阿拉斯加向南,经加拿大本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墨西哥西部地区,到达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然后从智利转向西,穿过太平洋抵达大洋洲东边界附近,在新西兰东部海域折向北,再经裴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我国台湾省、琉球群岛、日本列岛、千岛群岛、堪察加半岛、阿留申群岛,回到美国的阿拉斯加,环绕太平洋一周,也把大陆和海洋分隔开来,地球上约有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前者约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70千米)、几乎全部的中源(70~300千米)和深源(300~700千米)地震。
地震带青藏高原地震
“青藏高原地震区”包括兴都库什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喜马拉雅山及横断山脉东翼诸山系所围成的广大高原地域。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全部或部分地区,以及原苏联、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等国的部分地区。
该地震区是中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也是地震活动最强烈、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据统计,这里8级以上地震发生过9次;7-7.9级地震发生过78次。均居全国之首。
地震带东南沿海
中国东南沿海地震带的分布情况:东南沿海地震带地理上主要包括福建、广东两省及江西、广西邻近的一小部分。这条地震带受与海岸线大致平行的新华夏系北东向活动断裂控制,另外,一些北西向活动断裂在形成发震条件中也起一定作用。这组北东向活动断裂从东到西分别为:长乐—诏安断裂带,政和—海丰断裂带、邵武—河源断裂带。沿断裂带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如沿长乐 诏安断裂带,曾发生过1604年泉州海外8级大震和南澳附近的一系列强震;沿邵武—河源断裂带曾发生过会昌6.0级(1806年)地震、河源6.1级(1962年)地震和寻乌5.8级(1987年)地震,政和—海丰也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但总的强度比较低。
地震带南北地震带
从中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南北方向的地震密集带,被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简称南北地震带。该带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内,向南可到缅甸。日四川汶川8.0级的大地震就发生在这一地震带上。
地震带其他
此外,“新疆地震区”、“台湾地震区”也是中国两个曾发生过8级地震的地震区。这里不断发生强烈破坏性地震也是众所周知的。由于新疆地震区总的来说,人烟稀少、经济欠发达。尽管强烈地震较多,也较,但多数地震发生在山区,造成的人员和财产与中国东部几条地震带相比,要小许多。
.搜狐新闻.[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地球上有哪几个地震带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根据新大地构造学说,全球地壳是由6个大板块构成的,每个大板块又可分为许多小板块.板块与板块接触的地方(板块边界)是地壳最不稳定的地方,是火山地震的多发区.板块边界可以分为碰撞边界、俯冲边界、增生边界等类型.世界两大山带属最新板块碰撞边界,这些地区的地壳运动还没有停止,板块碰撞仍在继续,因此这些地区现在还经常发生火山活动和地震.板块俯冲边界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西部,包括从阿留申群岛经日本、菲律宾,一直到南太平洋的一系列岛弧和它们东面的海沟,大洋板块沿海沟向下俯冲和消亡.板块增生边界是指绵延于各大洋的海岭(大洋中脊),地球深处的岩浆从这里上溢,使两边的板块得到增生.板块的增生地带和消亡地带也都是地壳的活动地带,因而也是火山地震的多发地带.因此地球上有四个火山地震多发带:①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包括南欧、北非沿海、西亚、中亚、我国的西北和西南、印度北部、中南半岛西部和马来群岛等地②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包括太平洋东面、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西部山地,以及南、北美之间的加勒比—安的列斯地区,太平洋西部边缘的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向南经日本、菲律宾,直到新西兰等一系列群岛和岛屿.③大洋海岭(中脊)火山地震带,包括大西洋中脊,印度洋海岭、东太平洋中隆(海丘)等地.④大陆裂谷火山地震带,主要指东非裂谷带,它南起赞比西河下游,向北经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红海,直到死海和约旦河谷.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是世界最大的火山地震带,面积占世界火山地震带的一半,经常发生火山活动或地震,地震释放的能量约占世界地震总能量的五分之四,我国华北、东北发生的地震,也与此带的地壳活动有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2012 地球会毁灭吗?是真的吗???为什么现在有的地区都发生了极光还有地震???_百度知道
2012 地球会毁灭吗?是真的吗???为什么现在有的地区都发生了极光还有地震???
采纳数:82
获赞数:670
那是为了拍电影而胡吹乱扯的。地震天天都有,极光的话,年年都有吧?要那样地球天天在毁灭,年年在毁灭了。
采纳数:45
获赞数:243
擅长:暂未定制
地球会毁灭吗?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 15:09 | 提问者:小熊星月 | 检举
最佳答案 的确,地球毁灭是迟早的事情,可能会是这二,三十年,因为美国的科学家发现有颗和月球差不多大小的小行星运行的轨道正偏往地球。如果真的撞上的话起码地球一半上的生物都会死掉。科学家正在想办法,可能会在地球以外毁掉这个小行星,但是处理的不好的话还是会祸及的一些地方。可能会设法改变它的运行轨道,但是二,三十年后还是会偏向地球。美国的科学家说一部分的人会移居去月球,虽然在月球上发现有生物生存过的痕迹可是人类能不能居住在月球上还是由很多问题的,比如水和食物。(感觉就像是在坐铁塔尼克号。)不过这都是眼前“可能”会发生的事,说不定它自己又改轨道去别的地方!(好像有点牵强)在加上地球上有很多地方的臭氧层坏掉了,毁灭是迟早的事情。像南极和北极上空就有个大臭氧洞,所以才会使一些冰山融化,要是都化掉的话一些城市就要永远睡在海地了!!所以为了臭氧层着想不要再用有cfc的东西了!!科学家一直在说,终有一天地球会毁灭,行将消亡的太阳将像气球一样瀑炸,全球都将处于极度的高温之中,但是现在离地球焚毁至少还有50亿年,而且,首先它会变得非常非常寒冷。 如果你们认为这是遥遥无期的事情,根本不值得担心,那么你们就应该知道,至少有两位科学家已经断言地球已在走下坡路,它在生物学上的全盛时期几百万年前就已结束。华盛顿大学天体物理学家唐·布朗利和古生物学家彼得·沃德在其刚发表的新著《地球的生存与灭亡》中,根据最近的科学知识提出了一种故意刺激人的悲观设想。他们断言,不会有单一的“地球的末日”,它会表现为一系列不可逆转的灭亡:最后一头大象、最后一棵树、最后一朵花、最后一个海洋和最后一条生命。 总之,他们说,我们生活在这个湿润的绿洲是这个星球激烈多变的生命中的一段难得而珍贵的平静时期——在它从炽热的高温中轰轰烈烈地诞生到它向烧成灰烬并在太空消散的漫长衰变过程中一眨眼的功夫。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事情吗?布朗利说,“如果让人们认识到生活在空间与时间中是多么可贵……因而尽可能地保护他们的环境,其实是一件好事情。” 科学家们说,当今时代,恐怖袭击时有发生,战争迫在眉睫,穷人忍饥挨饿,还有突发性的悲剧以及其他令人担忧的紧追问题,必须(现在)就研究遥远的未来,以了解和确定我们自身在这一宏伟规划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像所有关于世界末日的看法与预言一样,这一预言也离不开猜测。有一些科学家对布朗利和沃德的结论持有异议。 西南研究所的戴维·格林斯普因说,他们对自己预测未来的能力“有些过于自信”。格林斯普因专门研究像地球这样的星球的气候模型。 他说:“这些模型存在巨大的未知数。”布朗利和沃德的设想“只是未来的几种可能性之一”。 这种学术争论(如果你愿意,也可称作末日之争)反映了一门叫作天体生物学学科的兴起,它所研究的是宇宙的生命。其内容包括星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演变。 只是到最近,科学家们才开始探索决定地球如何运转的极其复杂的体系,以及无数相关的可变因素。例如,布朗利、沃德和格林斯普因便是融汇了地质学、海洋学、生物学、大气科学 、天文学和其他学科的最新的证据。他们还参考了从金星和火星等邻近星球收集的材料,以及许多像太阳这样的许多星球的生命周期。 布朗利和沃德说,有两个最重要的变数主宰着地球和生命形态。其一是温室效应中的二氧化碳,它能影响全球气温。另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地球所接收的太阳能。 他们在书中写道:“如果地球环境最终滑向亿万年前的简单的生态,历史将开始向后倒退。从生物学角度说,地球早已是日过正午——也许早在3亿年前就开始衰变。 还有一个变数是人的干预。格林斯普因和同事对这一因素的重视超过沃德和布朗利。 格林斯普因在其即将出版的新著《孤独的星球:外星生命的自然哲学》中指出,如果人类能够逃过下一个冰河期的劫难,在遥远未来的一种文明将可能通过利用(比如说)绕轨道运转的太阳镜来延缓最终的升温。另一位科学家甚至设想发明一种技术,来“激活”像太阳一样的星球,并延长其生命。还有一些人则在考虑逃避劫难的办法,如重新设计外层空间的星球或小行星,造成可居住的安全岛,或是逃住另一个星系。 但是沃德和布朗利提醒说,容易或保险的出路是没有的。他们写道,我们最好还是充分享受这个“美丽、多姿而富饶的灿烂夏天”。
采纳数:76
获赞数:1071
不可能的。距离地球毁灭 少说1E年。玛雅人没这么预言过,人们编的。玛雅人
曾经说过。科学家说:是地球进入光子带。会从3度空间转入0度空间~过了这一个时期,一个新的地球就产生了~楼主放心,要是真的有这事,胡锦涛 早就坐太空船跑了,谁还呆在这儿?不用急。人家科学家 对这个不感兴趣,要是是真的 ,人会做的这么安稳吗
采纳数:88
获赞数:392
可能,黄石火山····太阳风暴都是2012左右到达周期,
假的!别听疯子们瞎说,能预言地球毁灭干嘛不去买彩票
获赞数:25
擅长:暂未定制
楼主不用怕,这都是我们照成的,这就让我们要保护环境,这样2012年的世界末日,非能成真,是真的也没关系,要死全地球人一起死担心什么呢? 科学家正在看看有没有别的星球可以由我们人类生存
其他6条回答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地球上仅有两个地方没有发生过地震! 那两个地方却没多少人去住|冰层|地震|地球_新浪网
地球上仅有两个地方没有发生过地震! 那两个地方却没多少人去住
地球上仅有两个地方没有发生过地震! 那两个地方却没多少人去住
在地球上会经常性的发生地震,在今天我国吉林松原发生了一场5.7级的地震,幸得目前暂无人员伤亡消息。那么在这个地球上有没有不发生地震得地方呢?有,而且还有两个,就是人烟稀少的南北极。这是为什么呢?懂弟就在这篇文章为大家科普一下。致使地震发生的原因有好几种,也就形成了好几种地震分类,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人工地震、诱发地震、陷落地震。最常见的是构造地震,是由于板块地壳运动,导致岩层断裂从而错位,如果是短时间内巨大的变化,就会出现地震,地震的强度也因变化错位的强度变大而变大。目前的科学技术暂时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较大级的地震都会给人们带来伤痛和财产损失,望在科学前沿的科学家们能尽快有突破,万分感谢!南极和北极的环境大家都知道,放眼望去全是冰川,而且冰层厚度达到了几千米!在冰层压力下,冰层底部会处于一个固液共存状态,所以在地壳运动出现后,冰层底部就会减小很大一部分的地震所发出的能量。再到冰层上面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反应了。但是这个基本没有地震的地方为什么只有很少的人(爱斯基摩人)居住呢?因为这地球两极的环境实在是难以让人居住,温度低、发展不了农业、昼夜时间变化大。所以至今只有很少原住民和科研人员住在上面。爱斯基摩人如果把你放在南北极你能生活下去么?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加入微博,记录点滴,分享感动,握手明星
为什么地震能加快地球自转?地震是地球局部的地质活动,但也能影响整颗地球的自转情况。虽然我们都觉察不到,但是灵敏的原子钟可以明察秋毫。
首先认识一下“角动量”守恒的概念简单说,角动量是一个旋转物体的内在物理量,在不受外力矩的情况下,是一个守恒量。例如,芭蕾舞演员把胳膊尽量往上抬,接近身体的中线,就可以减小身体的转动惯量,在角动量近似守恒的情况下,旋转速度就会加快。 一个质量为m的质点绕O点作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转动角速度为ω,则质点对O点的角动量L=r?mv=r?mrω= mr2ω=I0ω,式中I0为质点对圆心O的转动惯量。以角速度ω绕定轴z转动的刚体,其中各点都分别在与z 轴垂直的各平面上作匀速圆周运动,而它们的圆心就是各平面与 z轴的交点。因此,刚体绕z轴转动的角动量L=ri?mivi=ri?mi riω=mi ri2ω=Izω, 式中Iz=mi ri2为刚体对z轴的转动惯量;ri、vi、mi分别为第i 个作圆周运动的质点的半径、速度和质量。 角动量的量纲为L2MT-1,其SI单位为kg?m2/s。
地震会造成地球物质重新分布,加快转动!地球并不是一个完全不变形、强度无限大的刚体玩具。众所周知的“板块构造学说”就认为整个地壳是个支离破碎的结构,并且各部分还在不停地相互挤压冲撞。我们所见到的高原山峰、巨大海沟就是板块运动的杰作。地震也是这种运动的形式和后果之一。对于旋转的地球来说,其自转速度的快慢跟它的转动惯量有关。简单来说,转动惯量就是质量乘以半径的平方。地壳运动(包括地震)会影响地球内部的物质分布。一般来说,正如水向低处流,物质倾向于向地心方向运动,这样地球的转动惯量就会减小,从而使地球的转动速度加快。 已经证明,如果地震发生在赤道上,垂直的质量运动是改变一天长度的最有效的方式,如果地震发生在中纬度上,则能最有效地改变形状轴的位置。
2011年日本9.0级东海大地震使地球加快1.8微秒2011年日本9.0级大地震使地球自转轴偏移了25厘米,同时使地球自转加快了1.8微秒。尽管不会有人在生活中感受到这细微的变化,但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天文地球动力学中心副主任黄乘利告诉记者,对于科学研究而言,这是一个相当明显的变化。他介绍,除了地震,大气运动、洋流、潮汐等都会改变地球的自转速度,不过由于地震来自地球内部活动,因此通过测算由此引起的地球自转速度的改变,科学家可以反推地球内部的变化。 同样,尽管25厘米的移动对于一个半径长达6300多公里的大球体而言,简直就是“纹丝一动”,但对于研究地球运动仍是一次重要的数据积累。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研究员格罗斯提到,智利地震曾使地球自转轴偏移了8厘米,而这种变动对地球究竟产生怎的影响,需要积累大量的数据加以研究。
结语地震造成地球的物质发生重新分布,物质更加靠近自转轴。由于地球的自转角动量守恒,就像收紧胳膊的芭蕾舞运动员一样,自转会加快。
《十万为什么》系频道创办的科学分析栏目,力求从纷繁复杂的网络知识噪音中过滤出最核心的内容,去粗取精,简明扼要,直击问题的本质。
康德曾经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每一个热爱科学的人一定都对大自然怀有深深的敬畏,同时心中有无数个为什么。如果你有什么不理解的科学问题,欢迎发邮件到:warp- 咱们共同探讨。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科学微信,或搜索微信号:qqscience 添加好友。
条转播和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制作团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刚刚是不是地震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