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红磷碘给麻黄素脱氧法脱氧反应催化剂

想知道如何脱氧和结晶,要哪些化学物品? | 问答 | 问答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想知道如何脱氧和结晶,要哪些化学物品?
想让它脱去一个氧分子,用红磷做催化剂,用什么做还原剂呢?好像可以用氢气和碘可以去掉,但是不知道具体的步骤,脱氧后,怎么结晶也是一个问题?求解啊!!!!
分析化学硕士生
“它”是啥呀。。。。。
不好意思说,是不允许的!
后回答问题,你也可以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C)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Access denied | www.aimei66.com used Cloudflare to restrict access
Please enable cookies.
What happened?
The owner of this website (www.aimei66.com) has banned your access based on your browser's signature (448c5e-ua98).请问用强还原剂氢碘酸和红磷(作催化剂,红磷可与碘反应生成氢碘酸)脱除类似苯丙醇这类物质的羟基中的氧的化学机理是什么?怎样才能使反应不断向右进行?
欢迎各位同仁进行深入理论探讨,学术交流.
类似苯丙醇的物质应该是1-苯基丙醇,在2号C原子上应该还有个亚甲胺基 10楼回答的非
请问用强还原剂氢碘酸和红磷(作催化剂,红磷可与碘反应生成氢碘酸)脱除类似苯丙醇这类物质的羟基中的氧的化学机理是什么?怎样才能使反应不断向右进行?
欢迎各位同仁进行深入理论探讨,学术交流.
类似苯丙醇的物质应该是1-苯基丙醇,在2号C原子上应该还有个亚甲胺基 10楼回答的非常好,不过反应物2-亚甲胺基-1-苯基丙醇和生成物1-苯基-2-亚甲胺-丙烷都是盐酸盐的形式,怎样才能在反应过程中不断分离提取产物以使反应不断向右进行?
太专业了!!不会!!
其他答案(共3个回答)
“你专业吗?有奖征答”的活动组织者,你们有没有守信用的必要呢?
专搜自以为网友都是他的施舍对象,根本不会在乎网友的意见.
一、首页的公告可以随意修改,
(规则修改不作任何说明,只为对自己随意糊弄网友有利,最后改来改去,造成公告前后矛盾,漏洞百出,网友也无所适从。)
二、发布的信息可以当笑话一样不执行,
(活动第二阶段的日期:日—3月25日,到今天也没有一个为何不开始的说明,诚恳,守信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游戏.用来戏弄网友)
三、“你专业吗?有奖征答”在第一阶段活动中做的一些不光彩的事怎么处理呢?
比如被网友指出错误拒不改正
比如采纳回答的不公正
比如偷偷摸摸修改规则 糊弄网友
比如说内部人员中奖
比如说奖品名不符实,金额虚夸
四、爱问大大小小的活动搞过无数,网友的参与都积极踊跃,非常成功,为何“专搜”的活动为如此凄凉,连被看作一场游戏都没有几个人参与,可见这游戏的组织者是失败的。
综上所述,失信------是根源。
www.受苦网.com
你说得对。是可以的。用磷来制取氢碘酸时,将碘与干燥的红磷均匀混合,然后滴加蒸馏水,即可生成碘化氢。但是这种方法很危险。因为磷会在空气中燃烧,在蒸馏过程中也有可能...
装置气密性不好会漏气,红磷燃烧时消耗掉氧气,使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由于漏气,外界大气压会将瓶外空气压进来,瓶内压强较正常实验时的大,那么在打开止水夹之后外界...
磷有两种,红磷和白磷。
白磷是分子晶体,每个白磷分子又4个磷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分子式为P4每个磷原子与其余三个磷原子都形成一根共价键。
红磷是原子晶体。红磷可以...
磷家族有三位兄弟:红磷,黄磷(白磷)和黑磷。它们外貌迥异,性质也不尽相同。...红磷:暗红色粉末,不溶于水和二硫化碳,无毒。...黑磷:黑色有金属光泽的晶体,结...
一般地有苯,游离TDI等
液体化肥含有钾、钠等无机元素或其他电解质,在低温(低于15℃)中容易析出无机盐,影响施肥效果。可加入进口的液体化肥抑晶剂,有效降低液体肥料低温结晶现象,...
答: 强生的东西本来就不好,我们从不用的,就是贝亲的润肤的也不好,很容易过敏的
B.20世纪上半叶,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大量的青壮年人口死于战争;而20世纪下半叶,世界基本处于和平发展时期。
“癌症的发病率”我认为这句话指的是:癌症患者占总人数口的比例。
而B选项说是死亡人数多,即总体人数下降了,但“癌症的发病率”是根据总体人总来衡量的,所以B项不能削弱上述论证
海鸟的种类约350种,其中大洋性海鸟约150种。比较著名的海鸟有信天翁、海燕、海鸥、鹈鹕、鸬鹚、鲣鸟、军舰鸟等。海鸟终日生活在海洋上,饥餐鱼虾,渴饮海水。海鸟食量大,一只海鸥一天要吃6000只磷虾,一只鹈鹕一天能吃(2~2.5)kg鱼。在秘鲁海域,上千万只海鸟每年要消耗?鱼400×104t,它们对渔业有一定的危害,但鸟粪是极好的天然肥料。中国南海著名的金丝燕,用唾液等作成的巢被称为燕窝,是上等的营养补品。
有可能搓纸轮需要清洗一下了,如果清洗了还是不行的话,那估计需要更换搓纸组件了
tann转成假名就是たん,拼音的话,相当于tang吧……
bakka转成假名是ばっか
kkou转成假名是っこう
benn转成假名是べん
kyo转成假名是きょ
系统学过五十音的话,看罗马音就能直接读了。用拼音来学是不合适的,有些发音没法用拼音标的。
P.S.罗马音里,“nn”就是波音“ん”,“kka”是前面带促音小写“っ”的“か”,同理“tta”就等于“った”。
考虑是由于天气比较干燥和身体上火导致的,建议不要吃香辣和煎炸的食物,多喝水,多吃点水果,不能吃牛肉和海鱼。可以服用(穿心莲片,维生素b2和b6)。也可以服用一些中药,如清热解毒的。
确实没有偿还能力的,应当与贷款机构进行协商,宽展还款期间或者分期归还; 如果贷款机构起诉到法院胜诉之后,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决,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时,会依法查询贷款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贷款人名下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又拒绝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则有逾期还款等负面信息记录在个人的信用报告中并被限制高消费及出入境,甚至有可能会被司法拘留。
第一步:教育引导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吮指癖”的原因不尽相同,但于力认为,如果没有什么异常的症状,应该以教育引导为首要方式,并注意经常帮孩子洗手,以防细菌入侵引起胃肠道感染。
第二步:转移注意力
比起严厉指责、打骂,转移注意力是一种明智的做法。比如,多让孩子进行动手游戏,让他双手都不得闲,或者用其他的玩具吸引他,还可以多带孩子出去游玩,让他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获得知识,增长见识,逐渐忘记原来的坏习惯。对于小婴儿,还可以做个小布手套,或者用纱布缠住手指,直接防止他吃手。但是,不主张给孩子手指上“涂味”,比如黄连水、辣椒水等,以免影响孩子的胃口,黄连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吃多了还可导致腹泻、呕吐。
合肥政务区网络广告推广网络推广哪家公司比较好 一套能在互联网上跑业务的系统,被网络营销专家赞为目前最 有效的网络推广方式!
1、搜索引擎营销:分两种SEO和PPC,即搜索引擎优化,是通过对网站结构、高质量的网站主题内容、丰富而有价值的相关性外部链接进行优化而使网站为用户及搜索引擎更加友好,以获得在搜索引擎上的优势排名为网站引入流量。
良工拥有十多位资深制冷维修工程师,十二年生产与制造经验,技术力量雄厚,配有先进的测试仪器,建有系列低温测试设备,备有充足的零部件,包括大量品牌的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水泵,膨胀阀等备品库,能为客户提供迅捷,优质的工业冷水机及模温机维修和保养。
楼主,龙德教育就挺好的,你可以去试试,我们家孩子一直在龙德教育补习的,我觉得还不错。
成人可以学爵士舞。不过对柔软度的拒绝比较大。  不论跳什么舞,如果要跳得美,身体的柔软度必须要好,否则无法充分发挥出理应的线条美感,爵士舞也不值得注意。在展开暖身的弯曲动作必须注意,不适合在身体肌肉未几乎和暖前用弹振形式来做弯曲,否则更容易弄巧反拙,骨折肌肉。用静态方式弯曲较安全,不过也较必须耐性。柔软度的锻炼动作之幅度更不该超过疼痛的地步,肌肉有向上的感觉即可,动作(角度)保持的时间可由10馀秒至30-40秒平均,时间愈长对肌肉及关节附近的联结的组织之负荷也愈高。
正在加载...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6666666苯甲醛与苯乙酮在强碱催化下合成制备苯亚甲基苯乙酮可能的副反应
问题描述:
苯甲醛与苯乙酮在强碱催化下合成制备苯亚甲基苯乙酮可能的副反应
问题解答:
苯甲醛自身的康尼查罗反应
我来回答:
剩余:2000字
查耳酮广泛应用于医药和日用化学品等领域.查耳酮经典的合成方法是在乙醇水溶液中,强碱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催化苯甲醛和苯乙酮羟醛缩合后脱水而得到.近年来,在无溶剂条件下的固相有机反应由于具有反应效率高、操作简单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而深受关注.1990年首次报道了在无溶剂条件下使用氢氧化钠催化取代苯甲醛和苯乙酮羟醛缩合,以比较高的
  查耳酮广泛应用于医药和日用化学品等领域.查耳酮经典的合成方法是在乙醇水溶液中,强碱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催化苯甲醛和苯乙酮羟醛缩合后脱水而得到.近年来,在无溶剂条件下的固相有机反应由于具有反应效率高、操作简单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而深受关注.1990年首次报道了在无溶剂条件下使用氢氧化钠催化取代苯甲醛和苯乙酮羟醛缩合,以比较
A和B都是错误的A.在强碱作用下不可能发生酯化反应(可以想想强碱催化脂类水解)B.生成的是乙酸甲酯
制备cDNA探针时,首先需提取总RNA,分离获得mRNA作为模板,在反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cDNA探针.
- -我看了半天,都没搞清楚你问什么,原来你的问题就是答案.苯本身可以和Br2在催化剂Fe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产物是溴苯和HBr.而甲基,也就是烷烃.换个典型代表甲烷.甲烷无法和溴水反应,只能在气态的情况下和溴蒸气,有光照条件才会发生取代反应.溴水浓度不够,而甲烷中碳氢键太牢固了.而甲基苯上的碳氢键,也是饱和的.有光
熔沸点的差别 HBr易挥发
当以铁做催化剂时溴取代苯环上的氢原子 当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应时,取代甲基上的氢原子如果没有其他限制条件,要写三种情况的方程式,甲基的临位,间位,对位三种
Ph-CH3 + Cl2,光照下发生-CH3(甲基)上的取代反应生成Ph-CH2Cl/-CHCl2/-CCl3(一/二/三氯代物)Ph-CH3 + Cl2,在Fe/FeCl3催化下发生Ph-(苯环)上的取代反应生成p/o-Cl-Ph-CH3(对位/邻位氯代物)
替代品:2-氧代乙酸乙酯,条件:水浴加热不过貌似更加贵...
先生成C6H5CH(OH)CH2COCH2CH(OH)CH2CH3,之后可以脱水生成C6H5CH=CHCOCH=CHCH2CH3
1、2都是加成反应是因为都发生了乙烯双键的断裂形成饱和键的过程;但是3是不正确的,产生的硫酸氢乙酯或二乙酯的水化过程是典型的取代反应,而且3、4明显是不能同时成立的.
不区别顺反异构的话得到的是2-甲基-3-苯基-3-丙烯醛.可以试着写一下这个结构式.
铂丝(硫离子除外)钯金 再问: 催化什么化学反应呢 能不能说完整一点 感谢 再答: 太多了,比如合成氨气 排气管有害气体清除
答案是:C.A错,任何活细胞都能产生酶,而且酶只是催化剂,并不能够调节生物的生命活动.B错,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但也有少量的酶是RNA,并不在核糖体上合成;D错,只能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的酶才能与双缩尿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可以,使麻黄咸脱氧,合成苯丙胺类
不能,因为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在人体在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只有在特定pH范围内发挥作用,并且随着PH值或者周围环境的变化会降低催化效能,甚至失活,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蛋白质在高温、强酸、强碱下会发生不可逆转的化学反应,那么酶也会即变质、失活,即不能发挥作用所以在在强酸或强碱条件下不能发挥作用如hanmiezheng所说,胃蛋
不对sars病毒是冠状病毒.冠状病毒的核酸为非节段单链(+)RNA,长27-31kd,是RNA病毒中最长的RNA核酸链,具有正链RNA特有的重要结构特征:即RNA链5’端有甲基化“帽子”,3’端有PolyA “尾巴”结构.这一结构与真核mRNA非常相似,也是其基因组RNA自身可以发挥翻译模板作用的重要结构基础,而省去了
C6H12O6 =( 乳酸菌) 2C3H6O3分子式为CH3CH(OH)COOH另外在人体无氧呼吸时也会发生
(1)分解后得到的混合物是KCl 和MnO2 KCl是易溶于水,而MnO2难溶于水.采用的分离方法:加水溶解,过滤,洗涤滤渣,得到MnO2.滤液蒸发得到KCl.(2)氯化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而氯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方法:先蒸发结晶,后降温结晶加水溶解,加热溶液,待有较多固体析出时,趁热过滤(此固体是KCl).冷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
时间: 16:12:11
化学基本理论综合大题板块一:化学平衡/反应能量基础题 1. (08 海南卷)反应 A(g)+B(g) 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放热”); (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 的转化率______(填“增大”“减 小”“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_______________,原 因是_________。 (4)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 E1 和 E2 的变化是:E1_________,E2________(填“增 大”“减小、”“不变”)。 解析:由图可以知道,由于该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进行,所以 A 的转化率减小;当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能同倍数改 变化学反应速率,因此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无影响,即对反应热也无影响。因为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所 以 E1 和 E2 同时降低。 答案:(1)放热。 (2)减小;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不影响;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的移动。 (4)减小、减小。 2. [2009·宁夏卷化学 28](14 分)2SO2(g)+O2(g)-1C(g) +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mol SO2(g)氧化为 1mol SO3 的 Δ H=-99kJ·mo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 A、 C 分别表示 、 , E 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 。 该反应通常用 V2O5 作催化剂,加 V2O5 会使图中 B 点升高还是降低? 是 ; KJ·mol ;-1,理由(2)图中△H=(3)V2O5 的催化循环机理可能为:V2O5 氧化 SO2 时,自身被还原为四价钒化合物; 四价钒化合物再被氧气氧化。写出该催化循环机理的化学方程式 ( 4 )如果反应速率 υ ( SO2 )为 0.05 mol·L ·min , 则 υ ( O2 ) = mol·L ·min ; (5)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 296 KJ·mol ,计算由 S(s)生成 3 molSO3(g)的△H 程) 。 答案(1)反应物能量 生成物能量 (2)无 降低 因为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历程使活化能 E 降低 (3)-198 (4) SO2 +V2O5=SO3+2VO2 4VO2+ O2=2V2O5 (5) S(s)+O2(g) =2SO2(g)△H1=-296 KJ·mol-1 -1 -1 -1 -1 -1; mol·L ·min 、 υ (SO3)= (要求计算过-1 -1(4)0.025 0.05-1 -1, SO2(g)+1/2O2(g) =SO3(g) △H2=-99 KJ·mol3 S(s)+9/2O2(g)=3SO3(g) △H=3(△H1+△H2)=-1185 KJ·mol1&&&&【解析】(1)本小题考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可得到 A 和 C 所表示的意义,E 为活化能与反应热无关,但是用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 ( 2)图中表示的是 2molSO2 的反应,因此 △H=-99×2KJ·mol ; (3)依题意即可写出:SO2 +V2O5=SO3+2VO2 4VO2+ O2=2V2O5; (4)依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3. (08 全国Ⅱ卷)红磷 P(s)和 Cl2(g)发生反应生成 PCl3(g) 和 PCl5(g)。 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 表示 生成 1mol 产物的数据)。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P 和 Cl2 反应生成 PCl3 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Cl5 分解成 PCl3 和 Cl2 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 T1 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 0.80molPCl5,反应达到平衡时 PCl5 还 剩 0.60mol,其分解率 α 1 等于_________;若反应温度由 T1 升高到 T2,平衡时 PCl5 的分解率为 α 2, α 2_______α 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工业上制备 PCl5 通常分两步进行,先将 P 和 Cl2 反应生成中间产物 PCl3,然后降温,再和 Cl2 反应 生成 PCl5。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P 和 Cl2 分两步反应生成 1molPCl5 的△H3=_________,P 和 Cl2 一步反应生成 1molPCl5 的 △H4______△H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PCl5 与足量水充分反应,最终生成两种酸,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图可以看出,1molP 在 Cl2 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306kJ·mol ,所以 P 与 Cl2 反应生 3 成 PCl3 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P(s)+ Cl2(g)错误! 未定义“自动图文集”词条。PCl3(g);△H=- 2 306kJ·mol 。 (2)中间产物 PCl3 和未完全反应的 Cl2 的总能量高于最终产物 PCl5 的能量,其△H=-93kJ·mol-1 -1 -1 -1,所以 PCl5(g)错误! 未定义“自动图文集”词条。PCl3(g)+Cl2(g);△H=93kJ·mol ;分解率 α-11=0.80mol-0.60mol ×100%=25%,由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此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升 0.80mol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PCl5 的分解率增大。即:α 2>α 1。 (3)由图可知,P 与 Cl2 反应生成 PCl3,PCl3 和 Cl2 进一步反应生成 PCl5,都是放热反应,分两步 进行且第二步降低温度,有利于 PCl5 的生成,防止 PCl5 的分解。 (4) 由盖斯定律可知, 一步生成生成 PCl5 和两步生成 PCl5 的总热效应相等, 即△H3=-399kJ·mol-1。 (5)PCl5 与水反应生成 H3PO4 和 HCl,化学方程式为:PCl5+4H2O 错误! 未定义“自动图文集”词 条。H3PO4+5HCl。3 -1 答案: (1)P(s)+ Cl2(g)错误! 未定义“自动图文集”词条。PCl3(g);△H=-306kJ·mol 。 2 (2)PCl5(g)错误! 未定义“自动图文集”词条。PCl3(g)+Cl2(g);△H=93kJ·mol 。25%;大 于。 (3)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产率,防止产物分解。 (4)-399kJ·mol ;等于。2-1 -1&&&&(5)PCl5+4H2O 错误! 未定义“自动图文集”词条。H3PO4+5HCl。 4. (08 宁夏卷)已知可逆反应:M(g)+N(g) 的转化率为 60%,此时 N 的转化率为 (2)若反应温度升高,M 的转化率-1P(g)+Q(g);△H>0,请回答下列问题:-1 -1(1)在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 1 mol·L , c(N)=2.4 mol·L ,达到平衡后,M 。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 -1(3) 若反应温度不变, 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c(M)= 4 mol·L ,c(N)=amol·L ;达到平衡后, c(P)=2 mol·L ,a= 。-1(4 )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为:c(M)=c(N)= bmol·L ,达到平衡后, M 的转化率 为-1。-1 -1解析: (1)M 转化的物质的量为 0.6mol·L ,则 N 反应的量也是 0.6mol·L ,所以 N 的转化率为: 0.6mol·L -1×100%=25%。 2.4 mol·L (2)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M 的转化率增大。 (3) M(g)+N(g) 起始:1 平衡:0.4 起始:4 平衡:2 2.4 1.8 a a-2 P(g)+Q(g) 0 0.6 0 2 0 0.6 0 22×2 0.6×0.6 -1 = ,a=6mol·L 。 2×(a-2) 0.4×1.8 (4) x×x 0.6×0.6 = ,x=0.41b,M 的转化率为 41%。 (b-x)×(b-x) 0.4×1.8答案:(1)25%。(2)增大。(3)6。(4)41%。 5. (2010 上海卷)25.接触法制硫酸工艺中,其主反应在 450℃并有催化剂存在下进行: 2SO2(g)+O2(g) 2SO3(g) △H=-190kJ/mol (填写化合物名称), 该反应 450℃时的平衡常数 500℃1)该反应所用的催化剂是时的平衡常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意义是 3)下列描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a. . 。v(o2 )正 ? 2( v SO3) 逆b.容器中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随时间而变化c.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d.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总数不随时间而变化 4)在一个固定容积为 5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0.20 mol SO2 和 0.10molSO3,半分钟后达到平衡,测得容器 中含 SO30.18mol,则v(o2 ) =mol.L .min :若继续通入 0.20mol SO2 和 0.10mol O2,则平衡 mol&n(SO3)&-1-1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 或“不”),再次达到平衡后, mol。答案: 1) 五氧化二钒 (V2O5) ; 大于; 2) 在 450℃时, 2molSO2 气体和 1molO2 气体完全反应生成 2molSO3 气体时放出的热量为 190kJ;3)bd;4)0.036;向正反应方向;0.36;0.40。3&&&&解析:此题考查了工业制硫酸、化学平衡常数、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状态、有关化学平衡的计 算等知识。1)工业制硫酸时二氧化硫催化氧化使用的催化剂是五氧化二钒;该反应正向放热,故温度 越高化学平衡常数越小;2)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 450℃时,2molSO2 气体和 1molO2 气体完全反应生 成 2molSO3 气体时放出的热量为 190kJ;3)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 量不随时间变化、分子总数不随时间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4)当达到平衡时,容器中 SO3 的物质的量为 0.18mol,则 v(SO3)=0.072mol.L .min ,则 v(O2)=0.036mol.L .min ;再继续通入 0.20molSO2 和 0.10molO2 时,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在此达到平衡时, SO3 的物质的量介于 0.36 和 0.40 之间。 6. (2011 上海 25)自然界的矿物、岩石的成因和变化受到许多条件的影响。地壳内每加深 1km,压强 增大约
kPa。 在地壳内 SiO2 和 HF 存在以下平衡: SiO2(s) +4HF(g) △H =-148.9 kJ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在地壳深处容易有 气体逸出,在地壳浅处容易有 (选填编号) 。 沉积。 SiF4(g)+ 2H2O(g)-1 -1 -1 -1(2)如果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 K 值变大,该反应 a.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在平衡移动时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d.在平衡移动时逆反应速率先减小后增大 (选填编号) 。(3)如果上述反应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当反应达到平衡时, a.2v 正(HF)=v 逆(H2O) c.SiO2 的质量保持不变 b.v(H2O)=2v(SiF4) d.反应物不再转化为生成物(4)若反应的容器容积为 2.0L,反应时间 8.0 min,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了 0.12 g/L,在这 段时间内 HF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解析:本题考察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的理解以及反应速 率的有关计算。由于反应吸热,平衡常数 K 值变大,说明温度降低。 答案: (1)SiF4 H2O (2)ad (3)bc (4)0.0010mol(L·min) 7. [2012·上海卷化学 31~34] 用氮化硅(Si3N4)陶瓷代替金属制造发动机的耐热部件, 能大幅度提高 发动机的热效率。工业上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氮化硅,其反应如下: 3SiCl4(g)+2N2(g)+6H2(g) 完成下列填空: 31.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上述反应,若反应容器的容积为 2 L,3 min 后达到平衡,测得固体的质量增加 了 2.80 g,则 H2 的平均反应速率___ mol/(L·min);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_____ 32.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其他条件不变,压强增大,平衡常数 K 减小 b.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常数 K 减小 c.其他条件不变,增大 Si3N4 物质的量平衡向左移动 d.其他条件不变,增大 HCl 物质的量平衡向左移动4SiO2Si3N4(s)+12HCl(g) △H =Q(Q&0)&&&&33.一定条件下,在密闭恒容的容器中,能表示上述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 a.3v 逆(N2)=v 正(H2) b.v 正(HCl)=4v 逆(SiCl4)c.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d.c(N2):c(H2):c(HCl)=1:3:6m 34.若平衡时 H2 和 HCl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n ,保持其它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后达到新的平衡时,H2 和m HCl 的物质的量之比___ n (填“&”、“=”或“&”)。8. [2010·全国大纲卷二 27](5 分)向 2L 密闭容器中通入 a mol 气体 A 和 b mol 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气体 B,在一已知:平均反应速率 vC ? 有 a mol D 生成。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 2min 内, vA = (2)化学方程式中, x ?1 a 1 v A ;反应 2min 时,A 的浓度减少了 ,B 的物质的量减少了 mol , 3 2 2, vB =_________________ 、 y?、p?q?0; (填(3)反应平衡时,D 为 2a mol, 则 B 的转化率为 (4)如果只升高反应温度,其他反应条件不变,平衡时 D 为 1.5a mol 则该反应的△H “>、<或=”) (5)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变为 1L,进行同样的实验,则与上述反应比较: ①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②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5&&&&(5)①增大体积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增大, 因而使反应速率增大(2 分)②减小体积减小,气体的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少的方向(即逆反应方向)移动,因而反应物转换率减小(2 分) 9. (08 江苏卷)将一定量的 SO2 和含 0.7mol 氧气的空气(忽略 CO2)放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 ? 2SO3(正反应放热) 550℃时,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O2+O2 ??? 。反应达到平衡后, ?催化剂 ?将容器中的混合气体通过过量 NaOH 溶液,气体体积减少了 21.28L;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焦性没食 子酸的碱性溶液吸收 O2,气体的体积又减少了 5.6L(以上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 (计 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SO2 和 SO3 浓度相等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e.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2)欲提高 SO2 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向装置中再充入 N2 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 。 (填字母) 。 (填字母) b.SO2 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d.SO3 的生成速率与 SO2 的消耗速率相等b.向装置中再充入 O2 d.升高温度(3)求该反应达到平衡时 SO2 的转化率(用百分数表示) 。 (4)若将平衡混合气体的 5%通入过量的 BaCl2 溶液,生成沉淀多少克? 答案: (1)bc (2)b(3)消耗的 O2 物质的量: 0.7mol ?5.6 L ? 0.45mol 22.4 L / mol 生成的 SO3 物质的量: 0.45 mol ? 2 ? 0.9mol 21 .28 L ? 0.95 mol SO2 和 SO3 的物质的量和: 22 .4 L / mol 21 .28 L ? 0.95 mol 反应前的 SO2 物质的量: 22 .4 L / mol 0.9mol ? 100 % ? 94.7% SO2 的转化率: 0.95mol(4 ) 在 给 定 的 条 件 下 , 溶 液 呈 强 酸 性 , BaSO3 不 会 沉 淀 。 因 此 BaSO4 的 质 量0.9mol? 0.05? 233g / mol ? 10.5g10. (09 江苏卷 20) (10 分)联氨(N2H4)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火箭燃料。N2H4 与 N2O4 反应能放出 大量的热。 (1) 已知:2NO2(g) N2O4(g) △H=-57.20kJ·mol 。 N2O4(g)达到平衡。 (填字母) D.升高温度-1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反应 2NO2(g)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能提高 NO2 转化率的是 A.减小 NO2 的浓度 B.降低温度 C.增加 NO2 的浓度(2)25℃时,1.00gN2H4(l)与足量 N2O4(l)完全反应生成 N2(g)和 H2O(l) ,放出 19.14kJ 的 -1 热量。则反应 2N2H4(l)+N2O4(l)=3N2(g)+4H2O(l)的△H= kJ·mol (3)17℃、1.01×10 Pa,密闭容器中 N2O4 和 NO2 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时,c(NO2)=0.0300 mol·L 、 c(N2O4)=0.0120 mol·L 。计算反应 2NO2(g)-1 5 -1N2O4(g)的平衡常数 K。6&&&&(4) 现用一定量的 Cu 与足量的浓 HNO3 反应, 制得 1.00L 已达到平衡的 N2H4 和 NO2 的混合气体 (17℃、 1.01×10 Pa) ,理论上至少需消耗 Cu 多少克? 答案: (1)BC (2)-1224.96 (3)根据题意知平衡时: c( N 2 O4 ) ? 0.0120 mol? L?1 ; c( NO2 ) ? 0.0300 mol? L?1 K=5c( N2O4 ) 0.0120 ? ? 13.3 2 c ( NO2 ) 0.0300 ? 0.0300答:平衡常数为 13.3。 (4)由(3)可知,在 17℃、1.01×10 Pa 达到平衡时,1.00L 混合气体中:5n( N2O4 ) ? c( N2O4 ) ?V ? 0.0120mol ? L?1 ?1.00L ? 0.0120mol n( NO2 ) ? c( NO2 ) ?V ? 0.0300mol ? L?1 ?1.00L ? 0.0300mol则 n总 ( NO2 ) ? n( NO2 ) ? 2 ? n( N2O4 ) ? 0.0540mol 由 Cu ? 4HNO3 === Cu( NO3 )2 ? 2NO ? ?2H2O 可得m(Cu ) ?0.0540mol ? 64 g ? mol ?1 ? 1.73g 2答:理论上至少需消耗 Cu 1.73 g. 11. [2010·海南卷化学 14] (8 分)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1 2 Fe2O3 ? s ? ? CO ? g ? ? Fe ? s ? ? CO2 ? g ? 3 3已知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 常数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_____________,△H________0(填“&”、“&”或“=”); (2)在一个容积为 10L 的密闭容器中, 1000℃时加入 Fe、 Fe2O3、 CO、 CO2 各 1.0 mol, 反应经过 l0 min 后达到平衡。求该时间范围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 υ (C02)= _____________ 、 CO 的平衡转化率 = _____________: (3)欲提高(2)中 CO 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 A.减少 Fe 的量 D.提高反应温度 B.增加 Fe203 的量 E.减小容器的容积 C.移出部分 C02 F.加入合适的催化剂答案 12. 〔2012·海南化学卷 15〕(9 分)已知 A(g)+B(g) C(g)+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7&&&&如下: |温度/ ℃ 平衡常数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1 -0 1.00 0.,△H0(填“&”“ &”“ =”);-1(2)830℃时,向一个 5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0.20mol 的 A 和 0.80mol 的 B,如反应初始 6s 内 A 的 平均反应速率 v(A)=0. 003 mol·L ·s 。 , 则 6s 时 c(A)= 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 A 的转化率为 平衡时 A 的转化率为 ;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mol·L ,C 的物质的量为 mol;,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 1 mol 氩气,(3)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 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c. c(A)不随时问改变 (4)1200℃时反应 C(g)+D(g) c? (C? )c(D) 【答案】(1) c(? A? )c(? B? ) (2)0.022 mol·L (3)c (4)2.5-1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d.单位时间里生成 c 和 D 的物质的量相等 A(g)+B(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 80% 80% 。0.09molc? (C? )c(D) 【解析】 (1)因反应中的物质都是气体,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其 K= ;由表中数据 c(? A? )c(? B? ) 可知,温度升高,K 值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 Δ H&0。 -1 -1 -1 (2)υ (A)=0.003 mol·L ·s ,则 6s 后 A 减少的浓度 c(A)= υ (A)t=0.018 mol·L ,故剩余的 A 的 0.2mol -1 -1 -1 浓度为 -0.018 mol·L =0.022 mol·L ;A 减少的物质的量为 0.018 mol·L ×5L=0.09mol,根 5L 据方程式的系数关系,生成的 C 的物质的量也为 0.09mol。 设 830℃达平衡时,转化的 A 的浓度为 x,则: A(g)+B(g) C(g)+D(g) -1 起始浓度(mol·L ) 0.04 0.16 0 0 -1 转化浓度(mol·L ) x x x x -1 平衡浓度(mol·L ) 0.04-x 0.16-x x x -1 x×x 0.032 mol·L 有: =1, 解得 x =0.032,故 A 的转化率 α (A)= -1 ×100% ? ( 0.04-x)? ×? (0.16-x) 0.04 mol·L =80%;由于容器的体积是固定的,通入氩气后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平衡不移动。 (3)由于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容器中压强、气体的密度都永远不变,故 a、b 错;c(A)随 反应的进行要减小,故 c 可以;不论是否达平衡,单位时间里生成 C 和 D 的物质的量永远相等,故 d 错。 (4)反应“ C(g)+D(g) A(g)+B(g)”与“A(g)+B(g) C(g)+D(g)”互为逆反应,平衡常数互为 1 倒数关系,故 1200℃时,C(g)+D(g) A(g)+B(g)的 K= =2.5。 0.4 13. [2008·广东卷化学 24]科学家一直致力研究常温、 常压下“人工固氮”的新方法。 曾有实验报道: 在常温、常压、学照条件下,N2 在催化剂(掺有少量 Fe2O3 的 TiO2)表面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的主 要产物为 NH3 。进一步研究 NH3 生成量与温度的关系,部分实验数据见下表(光照、 N2 压力8&&&&1.0×10 Pa、反应时间 3 h): T/K NH3 生成量/(10 mol) 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N2(g)+3H2O(1)=2NH3(g)+ 回答下列问题: (1) 请在答题卡的坐标图中画出上述反应在有催化剂与无催化剂两种情况下反应过程 中体系能量变化示意图,并进行必要标注。 (2) 与目前广泛使用的工业合成氨方法相比,该方法中固氮反应速率慢。请提出可提 高其反应速率且增大 NH3 生成量的建议: (3) 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 N2(g)+3H2(g) ? 。 2NH3(g)。设在容积为 2.0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0.60mol-13 5. 53 2.03 O2(g) 2Δ H=+765.2kJ·mol-1N2(g)和 1.60 mol H2(g),.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NH3 的物质的量分数(NH2 的物质的量 与反应体系中总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① 该条件下 N2 的平衡转化率; ② 该条件下反应 2NH3(g) ? 24.(1)画图略, 要点: 1.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对这各反应前后能量变化并不产生任何影响。 2.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要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请提出可提高其反应速率且增大 NH3 生成量的建议:升高温度,增大反应物 N2 的浓度,不断移出生 成物脱离反应体系。 解释:该反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从而增大 NH3 生成量, 升高温度也能提高反应速率;增大反应 N2 浓度,加快反应速率,并使化学平衡向右移动;不断移出生 成物脱离反应体系,使平衡向右移动,增大 NH3 生成量。 (3) ①该条件下 N2 的平衡转化率:66.7% ②该条件下反应 2NH3(g) ==== N2(g) +3H2(g)的平衡常数为 0.005 解释:由三行式法计算可知,起始时, c(N2)=0.3mol/l. 平衡时, c(N2)=0.1mol/l; c(H2)=0.2mol/l; c(NH3)=0.4mol/l 。 ①所以 N2 的平衡转化率=(0.3-0.1)/0.3*100%=66.7% ②反应 2NH3(g) ==== N2(g) +3H2(g)的平衡常数 K= c(N2)* c(H2) / c(NH3) =0.005 14. (2010 天津卷)10. (14 分)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也可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等,对臭 氧层无破坏作用。工业上可利用煤的气化产物(水煤气)合成二甲醚。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煤的气化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煤的气化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 H2S 用 Na2CO3 溶液吸收, 生成两种酸式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的三步反应如下:93 24 。计算 7N2(g)+3H2(g)的平衡常数。&&&&① 2H 2 (g) + CO(g) ② 2CH3OH(g) ③ CO(g) + H 2 O (g) 总反应:3H 2 (g) + 3CO(g)C H 3 O H (g);Δ H = -90.8 kJ·mol-1 -1CH3OCH3(g) + H 2 O (g);Δ H= -23.5 kJ·mol C O 2 (g) + H2(g);Δ H= -41.3 kJ·mol-1CH3OCH3(g) + C O 2 (g)的 Δ H= ___________;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 该总反应达到平衡, 要提高 CO 的转化率, 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 (填字母代号) 。 a.高温高压 d.增加 CO 的浓度 ⑷ 已知反应②2CH3OH(g) b.加入催化剂 e.分离出二甲醚 CH3OCH3(g) + H 2 O (g)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 400 。此温度下,在 c.减少 C O 2 的浓度密闭容器中加入 C H 3 O H ,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 物质 浓度/(mol·L1 -CH3OH 0.44CH3OCH3 0.6H2O 0.6)① 比较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v 正 ______ v 逆 (填“&”、“&”或“=”)。 ② 若加入 CH3OH 后,经 10 min 反应达到平衡,此时 c(C H 3 O H ) = _________;该时间内反应 速率 v(CH3OH) = __________。 解析:(1)煤生成水煤气的反应为 C+H2O Na2CO3+H2S==NaHCO3+NaHS。 (3)观察目标方程式,应是①×2+②+③,故△H=2△H1+△H2+△H3=-246.4kJ· mol 。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左移,CO 转化率减小;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转化率不变;减 少 CO2 的浓度、分离出二甲醚,平衡右移,CO 转化率增大;增大 CO 浓度,平衡右移,但 CO 转化率降 低;故选 c、e。 (4)此时的浓度商 Q=-1高温CO+H2。(2)既然生成两种酸式盐,应是 NaHCO3 和 NaHS,故方程式为:0.6 ? 0.6 =1.86<400,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 ? 正> ? 逆; 0.44 ? 0.44设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为 0.6+x,则甲醇的浓度为( 0.44-2x)有:400= mol·L ,故 0.44 mol·L -2x=0.04 mol·L 。-1 -1 -1(0.6 ? x) 2 ,解得 x=0.2 (0.44 ? 2 x) 2由表可知,甲醇的起始浓度度为(0.44+1.2) mol·L =1.64 mol·L ,其平衡浓度为 0.04 mol·L , 10min 变化的浓度为 1.6 mol·L ,故 ? (CH3OH)=0.16 mol·L ·min 。-1 -1 -1-1-1-1答案:(1) C+H2O高温CO+H2。-1(2) Na2CO3+H2S==NaHCO3+NaHS (3) -246.4kJ· mol c、e-1 -1 -1(4) ①> ②0.04 mol·L0.16 mol·L ·min命题立意:本题是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性试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平 衡移动原理,和利用浓度商和平衡常数的关系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平衡常数和速率的计算等。 15. 〔2012·天津理综化学卷 10〕 (14 分)金属钨用途广泛,主要用于制造硬质或耐高温的合金,以10&&&&及灯泡的灯丝。 高温下, 在密闭容器中用 H2 还原 WO3 可得到金属钨, 其总反应为: WO3 (s) + 3H2 (g) W (s) + 3H2O (g)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某温度下反应达平衡时,H2 与水蒸气的体积比为 2:3,则 H2 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随温度 的升高,H2 与水蒸气的体积比减小,则该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 ⑶ 上述总反应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主要成分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温度 主要成份 25℃ ~ 550℃ ~ 600℃ ~ 700℃ WO3 W2O5 WO2 W第一阶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80℃时,固体物质的主要成分为 ________;假设 WO3 完全转化为 W,则三个阶段消耗 H2 物质的量之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已知:温度过高时,WO2 (s)转变为 WO2 (g); WO2 (s) + 2H2 (g) WO2 (g) + 2H2 则 WO2 (s) W (s) + 2H2O (g);Δ H = +66.0 kJ·m o l W (s) + 2H2O (g);Δ H = -137.9 kJ·m o l WO2 (g) 的 Δ H = ______________________。-1 -1⑸ 钨丝灯管中的 W 在使用过程中缓慢挥发,使灯丝变细,加入 I2 可延长灯管的使用寿命,其工作 原理为:W (s) +2I2 (g) a.灯管内的 I2 可循环使用 b.WI4 在灯丝上分解,产生的 W 又沉积在灯丝上 c.WI4 在灯管壁上分解,使灯管的寿命延长 d.温度升高时,WI4 的分解速率加快,W 和 I2 的化合速率减慢 该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反应热的计算、转化率计算。 WI4 (g)。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__。根据反应方程,注意的是WO3和W都是固体,不写入平衡常数表达式。所以 达平衡时H2与水蒸气的体积比2:3, 消耗的H2体积为3, 所以H2的平衡转化率为3/(2+3)=60%。 温度升高, H2与水蒸气的体积比减小说明平衡向右移动,正反应吸热。 第一阶段的方程:2WO3+H2=W2O5+H2O,第二阶段方程:W2O5+H2=2WO2+H2O 第三阶段方程:WO2+2H2=W+2H2O所以三个阶段消耗H2的物质量之比为1:1:4 利用盖斯定律可计算△H=+203.9KJ.mol-1. 根据可逆反应原理I2可以循环使用,WI4是在灯丝上分解,生成的W沉积在灯丝上,选a、b。 16. [2013·天津卷化学 10]某市对大气进行监测,发现该市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PM2.5(直径 小于等于 2.5um 的悬浮颗粒物)其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尾气等。因此,对 PM2.5、SO2、NOx11&&&&等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 PM2.5 样本用蒸馏水处理制成待测试样。若测得该试样所含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化学组分及其平 均浓度如下表: 离子 浓 /mol.L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 PM2.5 的酸碱性为——,试样的 PH 值=———— (2)为减少 SO2 的排放,常采取的措施有: ①将煤转化为清洁气体燃料。已知: H2(g)+1/2O2(g)=H2O(g) 度 K+ + + 2-Na-6NH4-6SO4-5NO3-5Cl-54x106x102x104x103x102x10-5? H= -241.8KJ/molC(s)+1/2O2(g)=CO(g)? H= -110.5KJ/mol写出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洗涤含 SO2 的烟气,以下物质可作洗涤剂的是———— a.Ca(OH)2 b.Na2CO3 c.CaCl2 d.NaHSO3(3)汽车尾气中 NOx 和 CO 的生成及转化为: ①已知气缸中生成 NO 的反应为: N2(g)+O2(g) 2NO(g)? H>0-4若 1mol 空气含有 0.8molN2 和 0.2molO2,1300℃时在密闭容器内反应达到平衡。测得 NO 为 8x10 mol.计 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K= ___________ 汽车启动后,气缸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 NO 排放量越大,原因是—————————— ②汽车燃油不完全燃烧时产生 CO,有人设想按下列反应除去 CO: 2CO(g)=2C(s)+O2(g)已知该反应的 ? H>0,简述该设想能否实现的依据———————— ③目前,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减少 ——————————— 【解析】该题综合考察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知识。涉及离子的水解、PH 值的计算、盖斯定律的应用、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自由能的应用等。 观察表格中发现 NH4+水解显酸性,PM2.5 的酸碱性为酸性。试样的 PH 值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计算 H 离子浓度为 10 ,PH 值为 4. 焦炭与水蒸汽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2 -4 -4 +CO 和 NO 的 污 染 , 其 化 学 反 应 方 程 式 为? H=+131.3kJ/mol-4 -4洗涤含 SO 的烟气,根据酸性氧化物的性质选 a.Ca(OH)2 b.Na2CO3。 计算平衡常数时,先计算物质的平衡量 N2 为 0.8-4x10 , O2 为 0.2-4x10 ,NO 为 8x10 ,带入平衡常数 表达式即可,得 4x10 . 气缸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 NO 排放量越大,原因是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右移 2CO(g)=2C(s)+O2(g),该反应是焓增、熵减的反应。根据 ? G= ? H-T ? S, 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7. [2013·新课标二卷 28]在 1.0 L 密闭容器中放入 0.10molA(g),在一定温度进行如下反应应: A(g) B(g)+C(g) △H=+85.1kJ·mol-1 -6? G>0,不能实现。反应时间(t)与容器内气体总压强(p)的数据见下表:12&&&&时间 t/h 总压强 p/100kPa 回答下列问题:0 4.911 5.582 6.324 7.318 8.0 9.0 9.53(1)欲提高 A 的平衡转化率,应采取的措施为 (2)由总压强 P 和起始压强 P0 计算反应物 A 的转化率 α (A)的表达式为 平衡时 A 的转化率为_ ,列式并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 K 。。 。(3)①由总压强 p 和起始压强 p0 表示反应体系的总物质的量 n 总和反应物 A 的物质的量 n(A) ,n 总= mol,n(A)= mol。②下表为反应物 A 浓度与反应时间的数据,计算 a= 反应时间 t/h C (A) / (mol·L )-10 0.104 a8 0.5分 析 该 反 应 中 反 应 反 应 物 的 浓 度 c ( A ) 变 化 与 时 间 间 隔 ( △t ) 的 规 律 , 得 出 的 结 论 是 由此规律推出反应在 12h 时反应物的浓度 c(A)为 mol·L-1 ,赏析:考察化学平衡知识,涉及平衡移动,转化率、平衡常数、平衡计算、反应速率、表格 数据分析。 (1)根据反应是放热反应特征和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特征,要使 A 的转化率增大,平衡要正向移动, 可以采用升高温度、降低压强的方法。 (2)反应前气体总物质的量为 0.10mol,令 A 的转化率为 α (A),改变量为 0.10α (A) mol,根据差量 法,气体增加 0.10α (A)mol,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列出关系: 0.10 pO = 0.10+0.10α (A) p 0.0941 K= =1.5 0. pO (3)① = n p p p p n=0.1× ;其中,n(A)=0.1-(0.1× -0.1)=0.1×(2- ) po po po C(A)=0.051/1=0.051mol/L2α (A)=(p 9.53 -1)×100%;α (A)=( -1)×100%=94.1% po 4.91平衡浓度 C(C)=C(B)=0.1×94.1%=0.0941mol/L,C(A)=0.1-0.9mol/L,7.31 ②n(A)=0.1×(2- )=0.051 4.91每间隔 4 小时,A 的浓度为原来的一半。 当反应 12 小时时,C(A)=0.026/2=0.013mol/L 参考答案: (1)升高温度、降低压强 (2)α (A)=( p 0.0941 -1)×100%;94.1%;K= =1.5; po 0.00592p p (3)①0.1× ;0.1×(2- ) ; po po ②0.051;每间隔 4 小时,A 的浓度为原来的一半。0.01313&&&&板块二:化学平衡图像题 1. [2009·上海卷化学 25]铁和铝是两种重要的金属,它们的单质及化合物有着各自的性质。 (1)在一定温度下,氧化铁可以与一氧化碳发生下列反应:? ?? Fe2O3 (s)+3CO(g) ? ?? 2Fe(s)+3CO2 (g)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②该温度下,在 2L 盛有 Fe2O3 粉末的密闭容器中通入 CO 气体,10min 后,生成了单 质铁 11.2g。则 10min 内 CO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请用上述反应中某种气体的有关物理量来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① ②(3)某些金属氧化物粉末和 Al 粉在镁条的引燃下可以发生铝热反应。下列反应速率(v) 和温度(T)的关系示意图中与铝热反应最接近的是 。(4)写出氢氧化铝在水中发生酸式电离的电离方程式: 欲使上述体系中 Al 浓度增加,可加入的物质是 答案: (1)3+。[CO2 ]3 [CO]30.015mol /(L ? min)(2)①CO 或(CO2)的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②CO(或 CO2)的质量不再改变(合理即给分)? ?? (3) b(4) Al(OH)3 ? ?? H ? AlO2 ? H2OⅠ Ⅱ Ⅲ SO2+2H2O+I2===H2SO4+2HI 2HI ? H2+I2 2H2SO42===2SO2+O2+2H2O??盐酸(合理即给分)2. (2010 山东卷)28. (14 分)硫一碘循环分解水制氢主要涉及下列反应:(1)分析上述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Ⅲ易在常温下进行 c.循环过程中需补充 H2O。 b.反应Ⅰ中 SO2 氧化性比 HI 强 d.循环过程中产生 1mol O2 的同时产生 1mol H2(2)一定温度下,向 1L 密闭容器中加入 1mol HI(g) ,发生反应Ⅱ,H2 物质 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0~2 min 内的平反应速率 v(HI)= 。该温度下,H2(g)+I2(g) ? 2HI14&&&&(g)的平衡常数 K=。 是原来的 2 倍。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 HI(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 2 倍,则 a.平衡常数 b.HI 的平衡浓度 c.达到平衡的时间d.平衡时 H2 的体积分数 移动(填“向左”“向右”或(3)实验室用 Zn 和稀硫酸制取 H2,反应时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 者“不”) ;若加入少量下列试剂中的 a.NaNO3 b.CuSO4 c.Na2SO4 ,产生 H2 的速率将增大。 d.NaHSO3-1(4)以 H2 为燃料可制成氢氧燃料电池。 已知 2H2(g)+O2(g)===2H2O(I) △H=-5 72KJ.mol某氢氧燃料电池释放 228.8KJ 电能时,生成 1mol 液态水,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解析:(1)H2SO4 在常温下,很稳定不易分解,这是常识,故 a 错;反应Ⅰ中 SO2 是还原剂,HI 是还原产 物,故还原性 SO2>HI,则 b 错;将Ⅰ和Ⅱ分别乘以 2 和Ⅲ相加得:2H2O==2H2+O2,故 c 正确 d 错误。 (2) υ (H2)=0. 1mol/1L/2min=0.05 mol·L ·min ,则 υ (HI)=2 υ (H2)=0.1 mol·L ·min ; 2HI(g)==H2(g)+I2(g) 2 起始浓度/mol·L-1 -1 -1 -1 -1 -1 -11 1 0 0.1 0.11 0 0.1 0.1变化浓度/mol·L : 0.2 平衡浓度/mol·L : 0.8则 H2(g)+I2(g)== 2HI(g)的平衡常数 K=(0.8m ol/ L) 2 =64mol/L。 0.1m ol/ L ? 0.1m ol/ L若开始时加入 HI 的量是原来的 2 倍,则建立的平衡状态和原平衡是等比平衡,HI、H2、I2 的物质的 量、平衡浓度都是原来的两倍;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体积分数相等,平衡常数相等(因为温度不变) ; 因开始时的浓度增大了,反应速率加快,达平衡时间不可能是原来的两倍,故选 b. (3)水的电离平衡为?H2O ? H ? ? OH ? ,硫酸电离出的 c( H ? ) 对水的电离是抑制作用,当 Zn 消耗? NaNO3 ,溶液变成 HNO3 的溶液了,不再生成 了 H , c( H ) 减小,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若加入H2;加入的NaHSO3 会和 H ? 反应,降低 c( H ? ) ,反应速率减慢; Na2 SO4 的加入对反应速率无影响;加入 CuSO4 后, Zn 与置换出的 Cu 构成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选 b.1 ( 4 )根据反应方程式,生成 1mol 水时放出热量为: 572kJ 2 =286 kJ, 故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 ?228.8kj ?100% ? 80% 286kj答案: (1)c(2)0.1 mol·L-1·min-1 ;64mol/L;b(3)向右;b(4)80% 3. 〔2012·山东理综化学卷 29〕 (16 分)偏二甲肼与 N2O4 是常用的火箭推进剂,二者发生如下 化学反应: (CH3)2NNH2(l)+2N2O4(1)=2CO2(g)+3N2(g)+4H2O(g) (I)15&&&&(1)反应(I)中氧化剂是。 2NO2(g) (Ⅱ)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2)火箭残骸中常现红棕色气体,原因为:N2O4(g) 当温度升高时,气体颜色变深,则反应(Ⅱ)为(3)一定温度下,反应(II)的焓变为△H。现将 1molN2O4 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 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H/KJ?mol?1。v(正) N2O4 转化率气体密度NO2 N2O40 at0 bt0 ct0 dt (填“增若在相同沮度下,上述反应改在体积为 I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 平衡常数 大”-1 -1“不变”或“减小”), 反应 3s 后 NO2 的物质的量为 0.6mol, 则 0~3s 的平均反应速率 v(N2O4)= mol·L ·s 。【解析】 (1)反应(Ⅰ)中 N2O4 中 N 由+4 价变为 0 价,作为氧化剂。 (2)温度升高时,气体颜色 加深,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3)该反应由正 方向开始进行,气体分子数逐渐增大,而压强保持不变,则容器体积增大,气体密度减小,达平 衡时保持不变,a 对;该反应的△H 始终保持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b 错;该反应由正 方向开始进行,N2O4 逐渐减小,恒压过程中容器体积增大,N2O4 浓度减小,v 正逐渐减小,达平衡 时保持不变,c 错;该反应由正方向开始进行,N2O4 转化率逐渐增大,达平衡时保持不变,d 对。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保持不变,平衡常数不变。v(N2O4)=+1 1 0.6mol /1L v(NO2)= × = 2 2 3s0.1mol/(L·s) 。 (4)NH4NO3 溶液由于 NH4 水解溶液显酸性,滴加氨水后溶液由酸性变为中性, 水的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Kb=+c(NH4 )? c(OH ) - -7 + ,而 c(OH )=10 mol/L,则 c(NH4 )= c(NH3·H2O)+ -+-200c(NH3·H2O), 故 n(NH4 )=200n(NH3·H2O), 根据电荷守恒, n(NH4 )=n(NO3 ), 则溶液中 n(NH4+)+n(NH3·H2O)=a+a a a ,根据物料守恒,滴加氨水的浓度为(a+ -a)mol÷bL= 200 200b 200(4) NH4 +H2O 错误! 未定义“自动图文集”词+mol/L。 答案:(1)N2O4 (2)吸热 (3) a,d;不变;0.1+条。NH3? H2O+H ;逆向a 200b4. [2013·上海卷化学 六]镍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是许多领域尤其是高技术产业的重要 原料。羰基法提纯粗镍涉及的两步反应依次为: (1)Ni(S)+4CO(g) (2)Ni(CO)4(g) 完成下列填空: 31.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要提高反应(1)中 Ni(CO4)的产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 Ni(CO)4(g) △H&0 Ni(S)+4CO(g)16&&&&。 32.已知在一定条件下的 2L 密闭容器中制备 Ni(CO)4,粗镍(纯度 98.5%,所含 杂质不与 CO 反应) 剩余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Ni(CO)4 在 0~10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33.若反应(2 )达到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重新达到平衡 时 。 b.CO 的浓度减小 d.v 正[Ni(CO)4]增大a.平衡常数 K 增大 c.Ni 的质量减小34.简述羰基法提纯粗镍的操作过程。 【答案】31.增大 CO 浓度,加压。32.0.05mol·L-min-.33.bc。34.把粗镍和 CO 放于一个水平放置的 密闭的玻璃容器中,然后在低温下反应,一段时间后在容器的一端加热。 【解析】31.反应(1)是正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放热反应,因此,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在温度不变的情况 下采取可增大 CO 浓度,加压的方法提高产率;32.根据题意,反应的 Ni 为 1mol,则生成 Ni(CO) 4 为 1mol,反应速率为 1/(2×10)=0.05mol·L-min-;33.反应(2)正向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则, 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 K、CO 的浓度、Ni 的质量、v 逆[Ni(CO)4]减小;根据反应(1) (2) 的特点可提纯粗镍。 5. (08 上海卷)在 2L 密闭容器中,800℃时反应 2NO(g)+O2(g) 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 n(NO) (mol) 0 0.02 0 1 0.01 0 2 0.00 8 3 0.00 7 4 0.00 7 5 0.00 7 2NO2(g)体系中,n(NO)(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 K(300℃) >K(350℃),该反应是________热反应。 (2) 右图中表示 NO2 的变化的曲线是 ____________ 。用 O2 表示从 0 ~ 2s 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 v = _____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 a、v(NO2)=2v(O2) c、v 逆(NO)=2v 正(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4)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__。 a、及时分离出 NO2 气体 c、增大 O2 的浓度 b、适当升高温度 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NO2〕 答案: (1)K= ;放热。 2 〔NO〕 〔O2〕 (2)b 1.5×10 mol/(L·s)。 (3)b c。 (4)c。 6. (09 全国卷Ⅱ27)(15 分)某温度时,在 2L 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 X 和 Y 反应生成气态物质 Z, 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17-3&&&&(1)根据左表中数据,在右图中画出 X、Y、Z 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2) 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列式计算该反应在 0-3min 时间内产物 Z 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 (4) 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 X 的转化率 ? 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改变实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得到 Z 随时间变化的曲线①、②、 ③(如右图所示)则曲线①、②、③所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分别是: ① 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8&&&&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综合运用,注意图像和有关计算。 (1)根据题目中表格给出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找出相应的点,然后用光滑的曲线描点即可。 (2)根据题意,可以利用“三步法”求解aX ? bY开始 1.00 转化 0.45 平衡 0.55 1.00 0.9 0.1cZ0 0.9 0.9根据各物质的量之比可得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X ? bYcZ 。(3)根据图像可知在 3min 时,生成物 Z 的物质的量为 0.5mol, 其平均速率为 0.083mol/L·min。 (4)X 的转化率等于 0.45。 (5)由题目所给图象可知,在 1 中,平衡时 Z 的物质的量小于原平衡的物质的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 条件为升高温度。在 2 中,平衡时 Z 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且速率加快,条件为加入催化剂;在 3 中,平衡正向移动,且速率加快,条件为加压。 7. (2010 全国卷 1)27.(15 分)在溶液中,反应 A+2B C 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 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 c( A) ? 0.100mol / L 、c( B) ? 0.200mol / L 及 c(C ) ? 0mol / L 。反应 物 A 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19&&&&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 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②平衡时 B 的转化率为_________;实验③平衡时 C 的浓度为____________; (3)该反应的 ? H _________0,判断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反应进行到 4.0min 时的平均反应速度率: 实验②: v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③: v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②使用了(正)催化剂;理由:因为从图像可看出,两者最终的平衡浓度相同,即 最终的平衡状态相同,而②比①所需要的时间短,显然反应速率加快了,故由影响反应速率和影响平 衡的因素可知是加入(正)催化剂;③升高温度;理由:因为该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所以不 可能是改变压强引起速率的改变,又由于各物质起始浓度相同,故不可能是改变浓度影响反应速率, 再由于③和①相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平衡时浓度更小,故不可能是改用催化剂,而只能是升高温度 来影响反应速率的 (2)不妨令溶液为 1L,则②中达平衡时 A 转化了 0.04mol,由反应计量数可知 B 转化了 0.08mol, 所以 B 转化率为0.08 ? 100 % ? 40 .0% ;同样在③中 A 转化了 0.06mol,则生成 C 为 0.06mol,体积 0.200不变,即平衡时 C(c)=0.06mol/L (3) ? H >0;理由:由③和①进行对比可知升高温度后 A 的平衡浓度减小,即 A 的转化率升高, 平衡向正方向移动,而升温是向吸热的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 H >0 ( 4 ) 从 图 上 读 数 , 进 行 到 4.0min 时 , 实 验 ② 的 A 的 浓 度 为 : 0.072mol/L, 则 △C(A)=0.10-0.072=0.028mol/L ,? ( A) ? ?C ( A) / ?t ?4.0mi0.028 mol / L -1 ? 0.007 mol ( L ? min) ?1 ,∴ vB =2 ?A =0.014mol(L·min) ; 进 行 到 4.0 minA 的 浓 度 为 : 0.064mol/L : △C(A ),实 验 ③ 的=0.10-0.064=0.036mol/L ,? ( A)' ? ?C ( A)' / ?t ?0.036 mol / L -1 ? 0.009 mol ( L ? min) ?1 ,∴ vC = ?A =0.0089mol(L·min) 4.0 min20&&&&【答案】 (1)②加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 A 的浓度未变 ③温度升高;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 A 的浓度减小 (2)40%(或 0.4) ;0.06mol/L; (3)>;升高温度向正方向移动,故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4)0.014mol(L·min) ;0.008mol(L·min)-1 -18. (09 浙江卷 27) (15 分)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 NO 会破坏臭氧层。科学家 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 NO 和 CO 转变成 CO2 和 N 2 ,化学方程式如下: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 NO 和 CO 浓 度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 : (1)在上述条件下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则反应的 ?H (2)前 2s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v(N2)=_____________。 (3)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K= 。 。 0(填写“&”、“&”、“=”。(4)假设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 NO 转化率的是 A.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 C.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 B.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D.缩小容器的体积(5)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为了分别验 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 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①请在上表格中填入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 ②请在给出的坐标图中, 画出上表中的三个实验条件下混合气体中 NO 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 图,并标明各条曲线是实验编号。21&&&&答案: (1)& (2) 1.88×10 mol/(L·s) (3)5000 (4)C、D (5)①II: 280、1.20×10 、5.80×10 Ⅲ:1.2×10 ②-3 -3 -3 -3 -4、5.80×10解析: (1)自发反应,通常为放热反应,即 H 小于 0。 (2)以 NO 计算,2s 内 NO 的浓度变化为(10-2.5)×10 mol/L,V(NO)=7.5×10 /2 =3.75×10 mol/(L·s)。 根据速率之比等于计量系数比可知, V(N2)=1/2 V(NO)=1.875×10 mol/(L·s)。 (3) K ?-4 -4 -4 -4c 2 (CO2 )c( N 2 ) = c 2 ( NO)c 2 (CO)(7.5 ? 10?4 ) 2 (3.75? 10?4 ) =5000。 (10?4 ) 2 (2.7 ? 10?3 ) 2(4)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的移动,A 项错;该反应放热,故降温平衡正向移动,NO 转化率增大,B 项错, C 项正确;缩小体积,即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运动,即正向移动,D 项正确。 (5)本题为实验探究题,目的是研究温度和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速率的影响,研究时只能是一个变量 在起作用,所以 II 中数据与 I 比较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增大了,故其他的数据应与 I 完全相同;III 中 数据与 II 比较,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数据未变,但是温度升高,故其他数据是不能改变的。实质 I、II 研究是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速率的影响,II、III 研究是温度对速率的影响。作图,可根据先拐先平 的原则,即最里面的线先达平衡,速率快,应对应于 III(因为其温度和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是三组中 最高的) ,II 比 I 快,因为两组温度相同,但是 II 中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大。 9. 〔2012·浙江理综化学卷 27〕甲烷自热重整是先进的制氢方法,包含甲烷氧化和蒸汽重整。 向反应系统同时通入甲烷、氧气和水蒸气,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有: 反应过程 甲烷氧化 蒸汽重整 化学方程式 CH4(g)+2O2(g)=CO2(g)+2H2O(g) CH4(g)+O2(g)=CO2(g)+2H2(g) CH4(g)+H2O(g)=CO(g)+3H2(g) 焓变△H(kJ/mol) -802.6 -322.0 206.2 活化能 Ea(kJ/mol) 125.6 172.5 240.122&&&&CH4(g)+2H2O(g)=CO2(g)+4H2(g)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 CO(g)+H2O(g)=CO2(g)+H2(g)的△H= (2)在初始阶段,甲烷蒸汽重整的反应速率165.0 kJ/mol。243.9甲烷氧化的反应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 。(3)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B)也可表示平衡常数(记作KP) ,则反应 CH4(g)+H2O(g)CO(g)+3H2(g)的 KP=随着温度的升高,该平衡常数(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从能量角度分析,甲烷自热重整方法的先进之处在于 (5)在某一给定进料比的情况下,温度、压强对 H2 和 CO 物质的量分数的影响如下图:①若要达到 H2 物质的量分数&65%、CO 的物质的量分数&10%,以下条件中最合适的是 A.600℃,0.9Mpa 的变化趋势示意图: B.700℃,0.9MPa C.800℃,1.5Mpa。D.1000℃,1.5MPa②画出 600℃,0.1Mpa 条件下,系统中 H2 物质的量分数随反应时间(从常温进料开始计时)(6)如果进料中氧气量过大,最终导致 H2 物质的量分数降低,原因是 答案: (1)-41.2。 (2)小于。 (3) K p =P3 (H 2 )?P(CO) ; P(CH 4 )?P(H 2O)。增大。(4)系统内强放热的甲烷氧化反应为强吸热的蒸汽重整反应提供了所需的能量。(5)①B;②23&&&&(6)甲烷氧化程度过高,氢气和氧气反应(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10. (2011 浙江高考 27,14 分)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氨基甲酸铵(NH2COONH4)分解反应平 衡常数和水解反应速率的测定。 (1)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 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 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 温度(℃) 平衡总压强(kPa) 平衡气体总浓度(×10 mol/L)-32NH3(g)+CO2(g)。15.0 5.7 2.420.0 8.3 3.425.0 12.0 4.830.0 17.1 6.835.0 24.0 9.4①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___________。 A. 2? (NH3 ) ? ? (CO2 )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②根据表中数据,列式计算 25.0℃时的分解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取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固体放在一个带活塞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在 25℃下达到分解平衡。若在 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______(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 ④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焓变△H____0,熵变△S___0(填>、<或=) 。 (2)已知:NH2COONH4+2H2O NH4HCO3+NH3·H2O。该研究小组分别用三份不同初始浓度的氨基-甲酸铵溶液测定水解反应速率,得到 c(NH2COO )随时间变化趋势如图所示。c(NH2COO-)(mol/L)??? ● ??? ???▲ ??? ??? ??? ??? ???● ● ●15℃●▲▲■ ■ ■ ■▲25℃▲??? ??? ?5℃■???? ?? ?? ?? ?? ?? ?? ?? ??t(min)⑤计算 25℃时,0~6min 氨基甲酸铵水解反应的平均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根据图中信息,如何说明水解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①A.不能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B.反应进行则压强增大;C.恒容,反应进行则密 度增大;D.反应物是固体,NH3 的体积分数始终为 2/3 ②需将 25℃的总浓度转化为 NH3 和 CO2 的浓度;K 可不带单位。 ③加压,平衡逆移;④据表中数据,升温,反应正移,△H>0,固体分解为气体,△S>0。 (2)⑤ ? =?c 2.2 ? 1.9 ? ? 0.05mol? L?1 ? min ?1 ; t 62 2 -8 -1 3⑥图中标▲与标●的曲线相比能确认。 答案: (1)①BC; ②K=c (NH3)·c(CO2)=(2c/3) (1c/3)=1.6×10 (mol·L ) ③增加; ④>,>。 (2)⑤0.05mol·L ·min ;24-1 -1&&&&⑥25℃反应物的起始浓度较小,但 0~6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曲线的斜率)仍比 15℃大。 11. [2009·广东卷化学 20](10 分)甲酸甲酯水解反应方程式为:HCOOCH 3 (l ) ? H 2 O(l )HCOOH (l ) ? CH 3 OH (l )?H ? 0某小组通过实验研究该反应(反应过程中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起始量如下表:甲酸甲酯转化率在温度 T1 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下图:(1)根据上述条件,计算不同时间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结果见下表:为请计算 15~20min 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减少量为 -1 mol·min (不要求 写出计算过程)。 ...mol,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2)依据以上数据,写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c( HCOOCH 3 ) ? c( H 2 O)。( 3 )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 c( HCOOH ) ? c(CH 3 OH ) ,则该反应在温度 T1 下的 K 值 为 。 (4)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温度为 T2(T2 大于 T1) ,在答题卡 框图中画出温度 T2 下甲酸甲酯转化率随 ... 反应时间变化的预期结果示意图。 【答案】 (1)0.045 9.0×10-3(2)该反应中甲酸具有催化作用 ①反应初期:虽然甲酸甲酯的量较大,但甲酸量很小,催化效果不明显,反应速率较慢。 ②反应中期:甲酸量逐渐增多,催化效果显著,反应速率明显增大。 ③反应后期:甲酸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成主导因素,特别是逆反应速率的增 大,使总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直至为零。 (3)0.1425&&&&(4) 【解析】 ( 1 ) 15min 时,甲酸甲酯的转化率为 6.7% ,所以 15min 时,甲酸甲酯的物质的量为 1—1.00mol×6.7%==0.933mol;20min 时,甲酸甲酯的转化率为 11.2%所以 20min 时,甲酸甲酯的物质 的 量 为 1—1.00mol×11.2%==0.888mol , 所 以 15 至 20min 甲 酸 甲 酯 的 减 少 量 为 0.933mol—0.888mol=0.045mol,则甲酸甲酯的平均速率==0.045mol/5min==0.009mol·min 。 (2)参考答案。 (3)由图象与表格可知,在 75min 时达到平衡,甲酸甲酯的转化率为 24%,所以甲酸甲酯转化的物质 的量为 1.00×24%==0.24mol,结合方程式可计算得平衡时,甲酸甲酯物质的量==0.76mol,水的物质 的量 1.75mol,甲酸的物质的量==0.25mol 甲醇的物质的量==0.76mol 所以 K=(0.76×0.25)/(1.75×0.76)=1/7 (4)因为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减少,所以绘图时要注意 T2 达到平衡的时间要 小于 T1,又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甲酸甲酯的转化率减小,所以绘图 时要注意 T2 达到平衡时的平台要低于 T1。 12. [2013·浙江卷化学 27]捕碳技术(主要指捕获 CO2)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 NH3 和(NH4)2CO3 已经被用作工业捕碳剂,它们与 CO2 可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反应Ⅰ:2NH3(l)+H2O(l)+CO2(g) 反应Ⅱ:NH3(l)+H2O(l)+CO2(g) (NH4)2CO3(aq) (NH4)2HCO3(aq) 2(NH4)2HCO3(aq) △H1 △H2 △H3-1反应Ⅲ:(NH4)2CO3(aq)+H2O(l)+CO2(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H3 与△H1、 △H2 之间的关系是:△H3。(2)为研究温度对(NH4)2CO3 捕获 CO2 效率的影响,在某温度 T1 下,将一定量的(NH4)2CO3 溶液置于密闭 容器中,并充入一定量的 CO2 气体(用氮气作为稀释剂) ,在 t 时刻,测得容器中 CO2 气体的浓度。 然后分别在温度为 T2、T3、T4、T5 下,保持其它初始实验条件不变,重复上述实验,经过相同时 间测得 CO2 气体浓度,得到趋势图(见图 1) 。则: ①△H3 0(填>、=或<)。②在 T1~T2 及 T4~T5 二个温度区间,容器内 CO2 气体浓度呈现如图 1 所示的变化趋势, 其原因是 。③反应Ⅲ在温度为 T1 时, 溶液 pH 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如图 2 所示。 当时间到达 t1 时, 将该反应体 系温度上升到 T2, 并维持该温度。 请在图中画出 t1 时刻后溶液的 pH 变化总趋势曲线。26&&&&( 3 )利用反应Ⅲ捕获 CO2 ,在 (NH4)2CO3 初始浓度和体积确定的情况下,提高 CO2 吸收量的措施有 (写出 2 个) 。 (4)下列物质中也可能作为 CO2 捕获剂的是 A.NH4Cl C.HOCH2CH2OH B.Na2CO3 D.HOCH2CH2NH2 。27、 【解析】 (1)利用盖斯定律,反应Ⅱ×2-反应Ⅰ=反应Ⅲ (2)解题关键是读懂图 1,T3 前反应正向进行中未达到平衡,T3 后反应已达到平衡,随着温度的升高, 平衡相应发生移动。画图时注意,t1 后溶液 pH 随反应逆向进行而变大,但不能达到起始时的 pH 值。 (3)根据反应特点,选择合适条件,降低温度和增加 CO2 浓度,能提高 CO2 吸收量。 (4)能与 CO2 反应的物质应该有碱性,选择 B 中 Na2CO3 溶液能与 CO2 反应生成 NaHCO3,D 中有氨基显碱 性。 【答案】 (1)2△H2-△H1 (2)①& ②T1-T2 区间,化学反应未达到平衡,温度越高,化学反应的速率 越快,所以 CO2 被捕获的量随温度升高而提高。T4-T5 区间,化学反 应已达到平衡,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 向移动,所以不利于 CO2 的捕获。 ③ (3)降低温度;增加 CO2 浓度(或分压) (4)B、D 13. (2011 全国 II 卷 28)(15 分)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反应 aA(g)+bB(g)催化剂cC(g)(Δ H<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Ⅰ、Ⅱ、Ⅲ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27&&&&回答问题: (1)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 为_____________;(2)A 的平均反应速率 vI(A)、vⅡ(A)、vⅢ(A)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_________; (3)B 的平衡转化率 α I(B)、α Ⅱ(B)、α Ⅲ(B)中最小的是_____,其值是__________; (4) 由 第一 次平衡 到第 二次平 衡, 平衡移 动的 方向是 ________________, 采取 的措 施是 ____________; (5) 比 较 第 Ⅱ 阶 段 反 应 温 度 (T2) 和 第 Ⅲ 阶 段 反 应 温 度 (T3) 的 高 低 : T2 T3( 填“&”“&”“=”) ,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达到第三次平衡后,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倍,假定 10min 后达到新的平衡,请在下图中用曲 线表示第 IV 阶段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上必须标出 A、B、C) 。-1L 浓度/mol·2.01.00.05.0 Ⅲ10.00.05.0 Ⅳ10.0 时间/min解析:由图像知在第Ⅰ阶段达到平衡时 A、B、C 的浓度变化量分别是 1.0、3.0 和 2.0,所以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中,a:b:c=)1:3:2;由图像可以计算出 A 的平均反应速率 vI(A)、vⅡ(A)、vⅢ(A)分别为 2/20、0.36/15 和 0.12/15,vI(A)、vⅡ(A)、vⅢ(A)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 vI(A)、vⅡ(A)、vⅢ(A);同理可 以计算出 B 的平衡转化率 α I(B)、α Ⅱ(B)、α Ⅲ(B)分别为 0.5、0.38 和 0.19; 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是 C 的浓度瞬间降低到 0,即移走量产物 C,平衡向正方应方向移动;第Ⅱ阶段和第Ⅲ阶段相 比,反应物浓度降低,生成物浓度增大,平衡向正方应方向移动,因为反应放热,所以是降低了温度; 由于反应是一个体积增大的可逆反应,所以扩大容器的体积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1)1:3:2 (2)VI(A)VⅡ(A)VⅢ(A) (3)α Ⅲ(B) 19% (4)向正反应方向 从反应体系中移出产物 C (5) & 此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8&&&&(注:只要曲线能表示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及各物质浓度的相对变化比例即可) 14. 〔2012·新课程理综化学卷 27〕 (14 分)光气(COCl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 途,工业上采用高温下 CO 与 Cl2 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 (1)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1 -1 -1 3。(2)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 CH4)与 CO2 进行高温重整制备 CO,已知 CH4、H2 和 CO 的燃烧热(△H) 分别为 —890.3 KJ·mol 、—285.8 KJ·mol 、—283.0 KJ·mol ,则生成 1 m (标准状况)CO 所需 热量为 ; 。-1(3)实验室中可用氯仿(CHCl3)与双氧水直接反应制备光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COCl2 的分解反应为 COCl2(g) = Cl2(g) + CO(g)△H = + 108 KJ·mol 。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下图所示(第 10 min 到 14 min 的 COCl2 浓度变化曲线未示出):①计算反应在第 8 min 时的平衡常数 K =; T(8)(填“<”、“>”或-1②比较第 2 min 反应温度 T(2)与第 8 min 反应温度 T(8)的高低:T(2) “=”); ③若 12 min 时反应于温度 T(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 c(COCl2) =mol·l ;④比较产物 CO 在 2~3 min、5~6 min 和 12~13 min 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 v(2~3)、 v(5~6)、v(12~13)表示]的大小 ; v(12~13) (填⑤比较反应物 COCl2 在 5~6 min 和 15~16 min 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 v(5~6) “<”、“>”或“=”),原因是 【答案】 :(1) MnO2 + 4HCl(浓) (2)5.52×10 KJ; (3)CHCl3 + H2O2 = HCl + H2O + COCl2 (4)①K = 0.234 mol·L ;-1 3。 MnCl2 + 2H2O + Cl2↑;②< ③0.031④v(2~3) > v(5~6) = v(12~13) ⑤>, 在相同温度时,该反应的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29&&&&【解析】 :此题中挡题。但拿满分较难,这主要体现在计算麻烦上,第 2 问其实出题人完全直接说 CH4、 H2 和 CO 的燃烧热分别为 890.3 KJ·mol 、285.8 KJ·mol 、283.0 KJ·mol ,这样很多同学在计算 反应热的时候更容易出错。因为反应为 CH4 + CO2 = 2CO + 2H2 △H = 反应物的燃烧热 - 产物的燃烧热 = + 247.3 KJ/mol,也就是生成 2mol CO,需要吸热 247.3 KJ,那么要得到 1 立方米的 CO,放热为 ()×247.3/2=5.52×10 KJ。 第 3 问要根据电负性分析碳元素化合价的变化,CHCl3 碳为+2 价,COCl2 中碳为+4 价,即可写出方程式。 第 4 问,①根据 K 计算公式即可求出; ②同时计算 T(2)时的 K 值很明显小于 T(8)时的 K 值,说明是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的原因;③题目说 了是不同条件下的平衡状态,那么后面温度就不会改变。根据 K 值可计算 C(COCl2); ④因为 5-6 分钟,CO 浓度在改变所以平均反应速率大于其它的,因为处于平衡状态,根据 V 的计算公 式,2-3、12-13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 ⑤因为 5-6 分钟时浓度改变大于 12-13。 15. [2013·海南卷化学 15](9 分) 反应 A(g) B(g) +C(g)在容积为 1.0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A 的初始浓度为 0.050mol/L。温度3 -1 -1 -1T1 和 T2 下 A 的浓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的温度 T1 T2,平衡常数 K(T1) K(T2)。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若温度 T2 时,5min 后反应达到平衡,A 的转化率为 70%,则: ①平衡时体系总的物质的量为 ②反应的平衡常数 K= 。 。 ②0.082mol/L 。③反应在 0~5min 区间的平均反应速率 v(A)= [答案] (1)小于 小于 (2)①0.085mol ③0.007mol/(L·min)[解析]: (1)图中显示,T2 时达到平衡所用时间少,速率大所以温度高;而温度越高 c(A)越小,可判 断反应为吸热反应,升温 K 将增大。 (2)平衡问题的常规计算,略。 16. (2011 广东高考 31,15 分)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可将 CO2 和 H2O(g)转化为 CH4 和 O2。紫外 光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I、II、III)作用下,CH4 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如图 13 所示。(1)在 0-30 小时内,CH4 的平均生成速率 VI、VII 和 VIII 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后的 12 小时内,在第 种催化剂的作用下,收集的 CH4 最多。;反应开始(2)将所得 CH4 与 H2O(g)通入聚焦太阳能反应器,发生反应:CH4(g)+H2O(g) 该反应的△H=+206 kJ?mol 。 ①在答题卡的坐标图中,画出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图(进行必要的标注)-1CO(g)+3H2(g)。30&&&&②将等物质的量的 CH4 和 H2O(g)充入 1L 恒容密闭容器,某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 K=27, 此时测得 CO 的物质的量为 0.10mol,求 CH4 的平衡转化率(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3)已知:CH4(g)+2O2(g) ===CO2(g)+2H2O(g) △H=-802kJ?mol 写出由 CO2 生成 CO 的热化学方程式 。-1解析:本题考察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计算及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对影响;反应热的概念和盖斯 定律的计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化学平衡有关的计算;图像的识别和绘制。 (1)由图像可以看出,反应进行到 30 小时时,催化剂Ⅲ生成的甲烷最多,其次是催化剂Ⅱ,催 化剂Ⅰ生成的甲烷最少。因此 VI、VII 和 VIII 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VIII>VII>VI>;同理由图像也可以看出, 反应进行到 12 小时时,催化剂Ⅱ生成的甲烷最多,因此在第Ⅱ种催化剂的作用下,收集的 CH4 最多。 (2)①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即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因此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图为。(3)由热化学方程式①CH4(g)+H2O(g)CO(g)+3H2(g)△H=+206 kJ?mol-1 -1-1②CH4(g)+2O2(g) ===CO2(g)+2H2O(g) △H=-802kJ?mol ①-②得 CO2(g)+3H2O(g) === CO(g)+3H2(g)+2O2(g) 答案: (1)VIII>VII>VI>;Ⅱ △H=+1008 kJ?mol(2)① ②91% (3)CO2(g)+3H2O(g) === CO(g)+3H2(g)+2O2(g) △H=+1008 kJ?mol-131&&&&17. (2011 新课标全国)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生成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 成甲醇,并开发出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已知 H2(g) 、CO(g)和 CH3OH(l)的燃 烧热△H 分别为-285.8kJ·mol 、-283.0kJ·mol 和-726.5kJ·mo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太阳能分解 10mol 水消耗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kJ; (2)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在溶积为 2L 的密闭容器中,由 CO2 和 H2 合成甲醇,在其他条件不变得情况下,考察温度对反应 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注:T1、T2 均大于 300℃) ;-1 -1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温度为 T1 时,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v(CH3OH)= ②该反应在 T1 时的平衡常数比 T2 时的小 ③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④处于 A 点的反应体系从 T1 变到 T2,达到平衡时nA -1 -1 mol·L ·min lAn( H 2 ) 增大 n(CH 3OH )(4)在 T1 温度时,将 1molCO2 和 3molH2 充入一密闭恒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 CO2 转化率为 a,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______; (5)在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酸性,负极的反应式为 ________、正极的反应式为 ________。理想状态下,该燃料电池消耗 1mol 甲醇所能产生的最大电能为 702.1kJ,则该燃料电池的 理论效率为________(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是指电池所产生的最大电能与燃料电池反应所能释放的全 部能量之比) 解析: (1)氢气的燃烧热是-285.8kJ·mol ,即每生成 1mol 的水就放出 285.8kJ 的能量,反之分 解 1mol 的水就要消耗 285.8kJ 的能量,所以用太阳能分解 10mol 水消耗的能量是 2858kJ; (2)由 CO(g)和 CH3OH(l)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①CO(g)+1/2O2(g)=CO2(g) △H=-283.0kJ·mol ;-1 -1 -1 -1②CH3OH(l) +3/2O2(g)=CO2(g)+2 H2O(l) △H=-726.5kJ·mol ; 可知②-①得到 CH3OH(l) +O2(g)=CO(g)+2 H2O(l) △H=-443.5kJ·mol ; (3)CO2 和 H2 合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g)+3H2(g) CH3OH(g) + H2O(g)。由图像可知 B 曲线先得到平衡,因此温度 T2>T1,温度高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反而低,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 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不利于甲醇的生成,平衡常数减小,即②错③正确;温度为 T1 时,从反应 开始到平衡,生成甲醇的物质的量为 n A mol,此时甲醇的浓度为nA m ol ? L?1 ,所以生成甲醇的平均 232&&&&速率为:v(CH3OH)=nA -1 -1 mol·L ·min ,因此①不正确;因为温度 T2>T1,所以 A 点的反应体系从 T1 2I A变到 T2 时,平衡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降低生成物浓度而增大反应物浓度,所以④正确。。 (5)在甲醇燃料电池中, 甲醇失去电子, 氧气得到电子, 所以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CH3OH-6e +H2O=CO2 +6H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3/2O2+6e +6H =3H2O;甲醇的燃烧热是-726.5kJ·mol ,所以该燃料电 池的理论效率为+ - + -1 -702 .1 ? 100 % ? 96 .6% 。 726 .5-1答案: (1)2858; (2)CH3OH(l) +O2(g)=CO(g)+2 H2O(l) △H=-443.5kJ·mol ; (3)③④; (4)1-a/2; (5)CH3OH-6e +H2O=CO2+6H 、3/2O2+6e +6H =3H2O、96.6% 18. (2011 山东高考 28,14 分)研究 NO2、SO2 、CO 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NO2 可用水吸收,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利用反应 6NO2+ 8NH3 况下是 L。 2SO3(g) 2NO2(g) SO3(g)+NO(g)的 Δ H= Δ H=-196.6 kJ·mol kJ·mol 。-1 -1 -1 - + - +。催化剂 加热7N5+12 H2O 也可处理 NO2。当转移 1.2mol 电子时,消耗的 NO2 在标准状(2)已知:2SO2(g)+O2(g) 2NO(g)+O2(g) 则反应 NO2(g)+SO2(g)Δ H=-113.0 kJ·mol一定条件下,将 NO2 与 SO2 以体积比 1:2 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 衡 状态的是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 和 NO 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 1 mol SO3 的同时生成 1 molNO2 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 NO2 与 SO2 体积比为 1:6,则平衡常数 K= (3)CO 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 CO(g)+2H2(g) 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该反应 Δ H 250℃、1.3×10 kPa 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4。 CH3OH(g) 。CO 在不同温度下的平0(填“&”或“ &”) 。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 。33&&&&解析: (1)NO2 溶于水生成 NO 和硝酸,反应的方程式是 3NO2+H2O=NO+2HNO3;在反应 6NO + 8NH3催化剂 加热7N5+12 H2O 中 NO2 作氧化剂,化合价由反应前的+4 价降低到反应后 0 价,因此当反应中 转 移 1.2mol 电 子 时 , 消 耗 NO2 的 物 质 的 量 为1.2mol ? 0.3mol , 所 以 标 准 状 况 下 的 体 积 是 40.3mol ? 22.4 L / mol ? 6.72 L 。(2)本题考察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以及平衡常数的计算。① 2SO2(g)+O2(g) 2SO( 3 g)-1Δ H1=-196.6 kJ·mol-1-1② 2NO (g) +O( 2 g)2NO( 2 g)Δ H2=-113.0 kJ·mol-1-1。②-①即得出 2NO2(g)+2SO2(g)2SO3(g)+2NO(g) Δ H=Δ H2-Δ H1=-113.0 kJ·mol +196.6 SO3(g)+NOkJ·mol =+83.6 kJ·mol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41.8;反应 NO2(g)+SO2(g)(g)的特点体积不变的、吸热的可逆反应,因此 a 不能说明。颜色的深浅与气体的浓度大小有关,而 在反应体系中只有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 所以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时即说明 NO2 的浓度不再发生变 化,因此 b 可以说明;SO3 和 NO 是生成物,因此在任何情况下二者的体积比总是满足 1:1,c 不能说 明;SO3 和 NO2 一个作为生成物,一个作为反应物,因此在任何情况下每消耗 1 mol SO3 的同时必然会生 成 1 molNO2,因此 d 也不能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碘红磷脱氧的正确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