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发行的同业存单和同业存款区别纳入存款统计口径不?

&>&内容详情
来源:金融政策解读
浏览次数:44322
刚刚券商中国记者独家证实,日前债券圈小规模流传的央行已重新设定2018年同业存单年度备案额度测算公式一事属实,具体公式是:2017年9月末总负债的1/3减去同业负债的超额。这里的同业负债主要包括同业拆入、卖出回购、同业存放三类。这个新的测算公式等同于将同业存单一起纳入了同业负债1/3考核的指标里面,也就是用去年9月份的数据看,如果(同业存单+同业拆入+卖出回购+同业存放)/总负债超过1/3,就不能再新发同业存单备案。关于同业存单自诞生之日到2018年初,前三年一路高歌猛进,2017年全年经历了4轮监管风暴,最终有这样的基本定论。注意127号文《关于进一步规范同业业务的通知》规定的同业负债不能超总负债的1/3这项指标到目前还是没有修改,127号文是1/3指标的源头,也是最重要的监管指标。到目前为止其他所有关于同业负债1/3指标都是属于监测指标或者属于打分指标,并不是硬性监管指标。一、近期针对同业存单的监管风暴央行日发布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为了更全面地反映金融机构对同业融资的依赖程度,引导金融机构做好流动性管理,拟于 2018 年一季度评估时起,将资产规模 5000 亿元以上的银行发行的一年以内同业存单纳入 MPA 同业负债占比指标进行考核。对其他银行继续进行监测,适时再提出适当要求。同业存单是否纳入同业负债,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所谓纳入同业负债,主要是两方面:一是127号文考核的“同业融入不超过总负债的1/3”,体现在银监会的1104报表填报中;这是重中之重。二是2018年一季度MPA考核同业负债时候,是否将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考核。这是本次央行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及的内容,暂时只将资产规模5000亿银行纳入。笔者认为,这两方面指标大概率是同步变动。目前都没有将同业存单纳入到分子同业负债的构成中。所以下一步很可能会针对127号文的规则进行重新定义。三是银监会的流动性监测指标对同业存单也做了修订,再12月初发布的流动性新规中已经将同业存单纳入到同业负债考核,但这只是一项监测指标。四是银监会流动性新规发明匹配率指标流动性匹配率指标和此前同业负债不超过总负债1/3的监管指标有一定相关度。如果银行希望流动性覆盖率指标达到100%,那么同业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很难达到30%。从目前匹配率的折算率水平看,未来同业存款、同业存单、同业拆入折算率都在20-50%以内。因为此类同业业务法规要求只能一年期以内,所以不可能达到100%折算率(发行当日理论上可以达到100%,后续剩余期限立即下降到1年以内);3-12月同业存款损耗30%的匹配率(同业存放折算率30%,存放同业资产折算率60%);3个月以下损耗40%(40%-0%)。显然不利于结算性同业存款(无期限,损耗40%匹配率),但实际上结算性同业存款恰恰因为业务关联相对最稳定,不符合业务本身特征。二、证监会对同业存单的打压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本次新规重点对货币基金单一集中度限制体现在第三十三条和三十四条:第三十三条&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于主体信用评级低于AAA 的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超过 10%,其中单一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超过 2%。前述金融工具包括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银行存款、同业存单、相关机构作为原始权益人的资产支持证券及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品种。第三十四条&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全部货币市场基金投资同一商业银行的银行存款及其发行的同业存单与债券,不得超过该商业银行最近一个季度末净资产的 10%。针对同业存单的限制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AAA以下单家银行发行的同业存单和债券以及ABS一起合并不超过货币基金净资产2%,加总不超过10%;这个比例是全新的规定。二是同一基金管理人全部货币基金投资同一家银行发行的存单和存款不超过银行净资产10%,注意这里的分母是银行的净资产,反而不方便大型货币基金比如天弘基金的资产配置,对低于500亿的货币基金而言反而影响不大。一个净资产60亿的银行发行同业存单30亿,那么意味着基金管理人的所有货币基金只能投资6亿该银行的同业存单,加上ABS和存款等投资,对小型货币基金而言,前面提及的2%单一集中度更容易触及。此前因为同业存单虽然和银行存款非常类似,但不属于受限资产,从而可以突破此前《货币市场基金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的受限资产投资比例不超过基金净资产30%的限制;虽然执行过程中此前也对单一货币基金投资单一发行人的同业存单不超过净资产10%进行限制,但货币基金只要稍微分散投资仍然可以实现整个货币基金规模大部分投资于同业存单。总体而言,正因为此前同业存单模糊的性质定位,同业存单原先可以逃避很多监管约束,带来了大量集中度风险。因而此次限制同业存单投资占基金净资产比例,以及单家货币基金公司管理的产品投资银行同业存单占该银行净资产比例双重限制也是监管的与时俱进。二、同业存单问题重重,哪项指标才是重中之重1、LCR指标的探讨目前,同业存单发行(只要剩余期限在30天以上)可以改善LCR指标。从报表填报的角度,银行发行的30天内到期或提前可支取的同业存单计入【2.1.2.5未包含在无担保批发现金流出分类的其他类别】,从而不计入分母的流出部分,但发行同业存单增加现金部分,从而增加分子的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从而可以改善LCR指标。即便是发行人募集的资金投资其他资产,只要投资的是优质流动性资产范畴,仍然可以边际改善LCR指标。但对于同业存单投资人而言,如果是银行自营资金投资同业存单,则面临LCR恶化的问题。因为同业存单不论期限,都不纳入优质流动性资产,从而使分子减少,分母部分只要期限长于30天,就不能算流入,所以会降低投资人LCR指标。关于市场上流传的可能将一年以内的同业存单都纳入发行人流失率的计算口径之说,笔者认为可能性不大。这主要是因为,整个LCR的框架体系,其逻辑非常严谨,而不是类似其他诸如资管和同业的监管文件。将一年内到期的同业存单都纳入,是对LCR指标非常大的颠覆,监管应该会非常谨慎。相对而言,在MPA考核中纳入1/3同业负债指标,时机更加成熟。2、银监会此前开始的三三四检查监管风暴可能对同业存单发行产生的部分影响前面提及在LCR指标上,笔者判断不会发生政策的变动。但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讲,未来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应该是理所应当的。三三四检查对同业存单的打击主要是停留再道德批判上,都是诸如:“同业存单占同业负债比例过高的银行应该控制同业存单”,“是否存在通过发行同业存单吸收资金投资同业资产、委外”?。但并没有从指标层面做详细优化,所以这也是笔者对三三四诟病最多的地方。3、核心依存度2016年年底,银监会对1104业务制度进行了更新,的确在《G21流动性缺口统计表》中将同业存单从&[3.7其他有确定到期日的负债]&调整至&[3.6发行债券]&并更名为&[3.6发行债券及同业存单]。核心负债比例=核心负债/总负债×100%核心负债包括距离到期日三个月以上(含)的定期存款和发行债券,以及活期存款中的稳定部分。总负债是资产负债表中负债总计的余额。而在指标计算方法未做调整的因素下,实际上等于将剩余期限90天以上的同业存单纳入了核心负债。但该变化影响并不大。这主要是因为该指标的地位有所下降,而且已经在2016年底开始变化。4、此外央行2017年12月底发布的规范债券市场新规,要求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正回购和逆回购余额都不超过净资产的80%;通过统计上市银行发现,仍然有部分城商行严重超标。此外如果穿透委外部分一起看,部分非上市中小银行超标概率更大。五、MPA对同业存单指标可能存在的变化同业存单是否纳入同业负债,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所谓纳入同业负债,主要是两方面:一是127号文考核的“同业融入不超过总负债的1/3”,体现在银监会的1104报表填报中;这是重中之重。二是MPA考核同业负债时候,是否将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考核。这是本次央行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及的内容,暂时只将资产规模5000亿银行纳入。笔者认为,这两方面指标大概率是同步变动。目前都没有将同业存单纳入到分子同业负债的构成中。所以下一步很可能会针对127号文的规则进行重新定义。根据当前的MPA考核指标,其中第二大类指标中,资产负债情况100分,同业负债占25分。(二)资产负债情况(100分)广义信贷(60分)委托贷款(15分)同业负债(25分)(1)区域性系统重要性机构(R-SIFIs)同业负债占负债总额不超过28% (含):25分。同业负债占负债总额28%—33% (含):15-25分。同业负债占负债总额超过33%: 0分。(2)普通机构(CFIs)同业负债占负债总额不超过30% (含):25分。同业负债占负债总额30%-33% (含):15-25分。同业负债占负债总额超过33%: 0分。同业负债指同业拆入、同业存放、同业借款、同业代付、卖出回购等同业负债项目扣除结算性同业存款后的同业融入余额, 同业存单暂不纳入,可参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 (银发[号)中相关规定。附:MPA监管框架再探讨作者:金融监管研究院 孙海波关于MPA的具体内容,笔者不再具体赘述,仅将非常简单的几个重要内容这里再强调一下。1、MPA的大体构成看起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指标包括7大类指标,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跨境融资风险、信贷政策执行等七大类16项指标。但是根据宏观调控需要,人民银行总行可对指标构成、权重和相关参数、评分方法等进行调整。这话的意思是,有时候原来方法管不住了,就得加加码。2016年10月份,央妈将表外理财纳入2017年广义信贷增速考核。人民银行将原有“外债风险情况”指标扩充为“跨境融资风险”,又进一步扩充为“跨境业务风险”,并相应增加了有关分项指标。而在今年,央妈又准备把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考核。2、为何说整个宏观审慎MPA框架,广义信贷增速处于最核心位置?但实际上,大部分银行严重不达标,都是其中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不达标导致的 。这其中,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直接和广义信贷规模挂钩。大致逻辑是:广义信贷增长幅度和央行逆周期资本呈线性关系,只要广义信贷增幅大幅度超过当年GDP和CPI加总值,就会面临较高的逆周期资本要求。而逆周期资本加上8%基本要求,加上系统重要性资本充足率要求,等于央行对银行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总水平。这一公式计算逻辑下,其实最重要的影响参数,就是广义信贷增速,直接决定了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是否达标。多数中小银行不达标,主要就是因为广义信贷增速太快。因为只要当地最大城商行广义信贷增速超过30%,意味着不可能达标,资本充足率可能要25%的水平绝对不可能。3、为何上一旦广义信贷增速过快,不可能通过补充银行资本来达标?这是笔者一直诟病的地方。其实央行的这样计算逻辑,基本上将使“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徒有“资本充足率”的名义,和一般意义上的风险为本的精确计量公式完全脱钩。首先,不论资本充足率怎么计算,至少需要和存量风险资产挂钩。但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和资产的构成没有关系,无论投资的是高风险贷款,还是不良资产,还是央票国债,其实都一样。其次,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不看存量资产,只看增速。这一逻辑其实和合意贷款规模测算也是一脉相承,但和资本充足率的基本含义违背。因为存量的总规模才是风险所在,增长速度有多块并不决定银行的实际风险。虽然理论上央行官员强调:“金融机构的信贷增速会影响MPA的考核结果,但MPA绝非简单的信贷规模管控或者限制。资本金是金融机构损失吸收能力的保证。”当金融机构的信贷增长超过其资本能够支撑的水平时,其必然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尽快补充资本,以支持其更多的信贷增长;二是适当控制信贷增速,以便与现有的资本水平相适应。但现实中,银行绝无可能因为央行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不达标去补充资本。基本原理很简单:资本补充的成本非常高,而且资本补充需要基于一个长远的规划。而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主要和高度不稳定的增速挂钩,不是和存量资产挂钩,而增速指标相对不稳定,波动非常大;但资本一旦补充,无法随意削减。第三,广义信贷增速指标所要求的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和银监会资本充足率,往往相差非常大,动辄要求银行需要达到30%以上的水平。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或股东增资就能完成的天文数字。所以综合上面的内容,笔者一直认为,央行的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实际上和资本没有实质性关系,实际上就是在控制广义信贷增速而已。4、执行过程中,一旦落入C档,央行的处罚力度超预期最开始惩罚最直接的是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利率变为0.9~0.7倍,正常情况下为0.9倍,需要增加宏观调控力度的情况下为0.8倍,较为极端情况下0.7倍。这一现金损失其实很多银行认为或许可以承受。但央行后续的惩罚措施显然不仅限于此。还可能动用的工具有:惩罚性的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和MLF利率;央妈还会控制你金融市场以及银行间市场各类资格准入及各类金融债券发行,在“执行人民银行政策评价”中会被扣分。绝大多数银行在重压之下,只能选择代持,暂时躲避季末这一关。5、为什么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对MPA约束的感受较强?根据央行官员近期的文章中提到的统计数据看,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中2017年3月末贷款增速超过25%(约为全国水平的两倍)的分别有35家(占25.9%)、157家(占14.2%)和154家(占14.5%),其中,贷款增速超过35%的有182家,占三类机构总数的7.9%。部分资产规模超过5000亿元的城商行,在2017年贷款增长目标甚至高达60%~70%。同时,一些中小金融机构的资产扩张也超过其稳定负债的能力,不得不过度依赖同业负债,隐藏的风险不容小觑。所以央行认为,恰恰需要通过MPA宏观审慎,对这些机构进行约束。其实,如果从中小银行的角度出发, 笔者接触到的一些银行也普遍认为,通过增量进行控制显得有失公允。主要在于部分年已经实现资产规模突破的银行,其存量资产已经上了一个台阶,所以从2016年开始实施的MPA对其影响并不大。但如果部分城商行和农商行现在希望来开始追赶超越,可能就希望渺茫了:因为他们突然面临了以增量进行考量的硬性约束。尽管他们自认为可以达成资本和审慎经营等等其他指标,然而赶超依然是难以为继的。央行明年将同业存单纳入MPA考核 这35家银行会受影响
  8月11日,央行在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为了更全面地反映金融机构对同业融资的依赖程度,引导金融机构做好流动性管理,拟于2018年一季度评估时起,将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上的银行发行的一年以内同业存单纳入MPA同业负债占比指标进行考核。对其他银行继续进行监测,适时再提出适当要求。  这是MPA考核范围的继续扩大。此前2016年12月,央行表示,将于2017年一季度评估时开始正式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以合理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  央行此次调整MPA考核,涉及两个限制条件,一是“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上的银行”,二是“一年以内同业存单”。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2016年银行财报为基础,梳理数据呈现这一政策变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35家“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上的银行”  由于2017年银行中报尚未出齐,我们以截至2016年末的数据来观察。  据统计,总计有35家银行符合“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上的银行”这一标准,将进入央行此次MPA考核扩围序列。包括:五大国有商业银行、邮储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5家农村商业银行。  其中,截至2016年末,工建农中等四大行的资产规模在10万亿以上,资产规模增速平均在10%左右,但最低的已经是个位数;17家银行资产规模在1万亿-10万亿之间,主要为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增速平均接近20%,是“万亿俱乐部”成员;14家银行资产规模在5000亿-1万亿之间,主要为城商行和农商行,资产规模增速平均超过20%,是为“5000亿俱乐部”。  二、35家银行发行量占同业存单的七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35家银行2017年计划发行同业存单规模超10万亿元,约占已公布的同业存单发行计划15万亿元的三分之二。从同业存单发行余额看,35家银行同业存单发行余额近5.8万亿元,约占已发行余额的近七成。  从同业存单发行情况看,2017年上半年,同业存单市场一共发行9.52万亿元,同比增长近六成。2016年同业存单共发行12.99万亿元,发行余额6.28万亿元,均同比翻番。  以今年前7个月发行情况看,99%的同业存单发行期限在1年以内,其中,1个月、3个月、6个月期限的同业存单发行占比分别为23.1%、39.6%和20%。  三、同业负债考核“超标”或已解决  银行负债端来源中,来自其他金融机构的同业类负债是重要来源之一。“同业负债”包括三项:对存款类机构负债(包括银行同业存款、拆借、回购)、对其他金融机构负债(包括非银行同业存款、向非银机构拆借、回购)、债券发行(包括商业银行金融债、同业存单)。  关于“同业负债”的考核,一共有两项。  若将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如果按照一季度数据看,部分股份行、城商行存在“超标”情况。  中信建投宏观固收研究团队根据上市银行披露的2017年一季报数据推算,()、()和()仍有所超标(浦发数据包含存款证),()在限制附近,而此前压力不小的()、()则应已经消化完毕,未消化完毕的银行仍是有待其资产端的到期消解。  从上市银行发行同业存单看,截至2017年6月末,()、()、常熟农商行的同业存单发行规模仍在增加,分别为3205.34亿元、2418.43亿元、180亿元,分别较年初增加871.85亿元、286.59亿元、120.08亿元。  不过,记者了解到,部分“超标”的银行在二季度大幅压缩了同业负债规模,同业负债“超标”问题或已逐渐解决。
责任编辑:sjt
以下为热门自选股
代码|股票名称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央行明年一季度将同业存单纳入MPA考核 专家:实际影响可能不仅限于该考核指标
  央行日前最新发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为了更全面地反映金融机构对同业融资的依赖程度,引导金融机构做好流动性管理,拟于2018年一季度评估时起,将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上的银行发行的一年以内同业存单纳入MPA同业负债占比指标进行考核。报告同时表示,央行对其他银行继续进行监测,适时再提出适当要求。对此,有专家分析称,虽然同业负债在MPA考核中的权重较低,即使商业银行放弃该考核指标,对最终MPA考核结果影响有限,但此次政策出台意味着加强同业存单业务监管已经形成共识,未来进一步加强监管的政策或将很快出台,因而其对商业银行的实际影响可能不仅限于该考核指标。  每经记者&张寿林&每经编辑&毕陆名  央行拟于2018年一季度评估时起,将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上的银行发行的一年以内同业存单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同业负债占比指标进行考核。对其他银行继续进行监测,适时再提出适当要求。  8月11日,央行发布《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其中“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部分提出,为了更全面地反映金融机构对同业融资的依赖程度,引导金融机构做好流动性管理,做上述安排。  今年一季度评估时,央行已开始将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不少机构分析者曾预测下一个纳入对象便为同业存单。如今,这一预测兑现。  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徐承远分析,同业存单的高速增长成为推高金融机构杠杆的重要工具,为金融体系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隐患,加强同业业务成为金融领域强监管的重点方向之一。  徐承远判断,虽然同业负债在MPA考核中的权重较低,即使商业银行放弃该考核指标,对最终MPA考核结果影响有限,但此次政策出台意味着加强同业存单业务监管已经形成共识,未来进一步加强监管的政策或将很快出台,因而其对商业银行的实际影响可能不仅限于该考核指标。  上半年发行同业存单9.52万亿元  同业存单自2013年正式推出,是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全国银行间市场上发行的记账式定期存款凭证,发行后可以进入二级市场流通。发行利率、发行价格等均以市场化方式确定。  同业存单与同业拆借的区别之一为,同业拆借以短期品种为主的特点,同业存单以3个月及以上中长期限为主,可为银行提供较为稳定的资金来源,利率波动也相对较小。  兴业研究梁世超所在的团队分析,因为其便捷的发行流程、融资资金不需缴纳存款准备金、发行规模自主掌握等优势,同业存单受到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的欢迎。  上述团队也指出,由于同业存单事实上形成了主动负债——主动扩表的倍增器,特别是在2016年以来出现的“同业存单——同业理财——货币基金——同业存单”的循环购买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受到了广泛的争议。  关于同业负债监管的政策,最早出现在2014年5月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银发〔号。该通知所指的同业业务是指国内依法设立的金融机构之间开展的以投融资为核心的各项业务,主要业务类型包括:同业拆借、同业存款、同业借款、同业代付、买入返售(卖出回购)等同业融资业务和同业投资业务。  兴业研究梁世超所在的团队分析,关于同业存单是否纳入同业负债一直未有定论,对同业业务的定义也仅限于同业拆借、同业借款、同业存款、同业代付和买入返售等业务,因此商业银行将同业存单列为应付债券项目。此后在MPA框架、2017年银监会53号文中再次提到同业负债占比三分之一和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占比不超过负债总额三分之一。  截至今年6月末,共有527家金融机构披露了2017年同业存单年度发行计划,其中377家机构已在银行间市场完成发行。上半年,银行间市场陆续发行同业存单1.26万只,发行总量为9.52万亿元,二级市场交易总量为47.17万亿元。其中,第二季度,同业存单发行量为4.53万亿元,较第一季度减少0.46万亿元。同业存单发行交易全部参照Shibor定价,发行利率与中长端Shibor保持较强的相关性。  徐承远分析,近年来,同业存单呈现爆发式增长,但监管力度不足导致同业存单业务成为监管套利、推升金融体系杠杆水平的重要工具,为金融体系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隐患,加强同业业务成为金融领域强监管的重点方向之一。  去年末总资产超5000亿银行有35家  以2016年末的数据测算,目前总资产超过5000亿元规模的有35家银行,包括五大国有银行,12家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13家城商行和5家农商行。徐承远分析,央行提出的监管方案充分考虑了市场的承受能力,并没有如市场此前预期的直接将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统计口径,因而对市场冲击相对温和,试水的成分居多。  此次同业负债占MPA考核权重较低,徐承远指出,即使商业银行放弃该考核指标,对最终MPA考核结果影响有限。但此次政策出台意味着加强同业存单业务监管已经形成共识,未来进一步加强监管的政策或将很快出台,因而其对商业银行的实际影响可能不仅限于该考核指标上。  徐承远分析,由于同业存单主要为银行提供短期资金,部分银行通过滚动发行同业存单匹配长期资产,短期大规模压缩同业存单发行量并不现实(今年来发行利率大幅攀升亦没有导致发行量明显收缩,强行压降可能造成流动性风险上升)。此次,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占比亦给予市场充分调整时间。因此,预计商业银行同业存单短期发行量并不会大幅萎缩,在考核实际执行前,商业银行通过放慢增速,逐步压缩的可能性较大。
责任编辑:zwl
以下为热门自选股
代码|股票名称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同业存单虚火.doc 1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同业存单虚火
  7.8万亿元!这是未到期同业存单的规模;9000亿元!这是同业存单余额月净增量。
  同业存单已俨然成为当前市场的一线明星。
  2017年以来,同业存单发行量一直居高不下,余额也不断上升,更值得关注的是,同业存单利率水平在一季度也处于明显上行趋势;其中,2月同业存单余额单月净增量超过9000亿元,3月同业存单利率仍维持在高位,甚至在资金面异常紧张的下旬时还出现了一小波上行走势,发行量亦丝毫未减。
  目前,未到期同业存单规模已经超过7.8万亿元,在债券市场的存量占比高达11.8%,2017年以来的交易量占比高达35.3%,发行利率已经达到4.5%至5%左右。
  从供给端来看,同业存单的发行主体是商业银行,实际上,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除了表现一直平稳的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已经成为同业存单发行的增量主力,目前占据了同业存单90%以上的发行份额,而国有大行的发行占比相对较低。
  作为银行负债的一部分,同业存单余额的显著上行一定对应着资产总量的上升或者其他负债的相对收缩,这是由资产负债的平衡所决定的。在央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考核浮出水面之后,2017年一季度,影响同业存单发行又多了应对季度末监管考核这个因素。商业银行为应对3月末可能出现的资金面紧张情形,不得不选择提前融入跨季资金;而且,如果同业存单的发行期限较长,对同业存单发行资金进行合理配置则能起到改善流行性覆盖率指标(LCR)考核的作用。
  从需求端来看,同业存单的影响可能更加直接,主要动力源于较高的风险收益比。一般而言,银行再融资渠道畅通,流动性周转能力较强,如果出现偿付问题大概率也能获得各方面的救助支持。因此,从市场角度来看,同业存单的信用风险极低。尤其是2016年年末以来,同业存单利率的上行使其成为典型的低风险、高收益的产品。唯一“不足”在于同业存单的期限较短,一般在1年以内,这可能会给投资机构带来较大的再投资压力。
  此外,由于当前持有同业存单未计入广义信贷范畴,对广义信贷增速较高而受MPA考核压力较大的银行来说,持有同?I存单是既不增加考核压力又能带来稳定收益的资金配置方式。而且,在信用风险资本计提方面,同业存单的风险权重不超过25%,相对于普通信用债也有较大优势。
  2017年以来,3个月AAA同业存单的利率已经超过了1年期 AAA中票的收益率,也一度超过了1年期AA+中票的收益率。由于银行体系的同业存单发行能力理论上不存在上限,加上同业存单发行后资金还会留在银行体系内,这无疑对信用债短端收益率形成较强的挤压效应。
  监管套利的驱动
  自2013年12月央行发布《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以来,同业存单从无到有发展迅速,这主要得益于同业存单是一种灵活有效的主动负债方式,实行年度额度备案制,在当年发行备案的额度内,由发行机构自行确定每期同业存单的发行金额、期限,且与同业存款相比有不会被提前支取的优势,稳定性更好。
  目前,已加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及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均可发行同业存单,发行同业存单首先可以避免资产负债相关监管指标的要求。根据《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即“127号文”),同业业务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同业存款、同业借款、同业代付、买入返售(卖出回购)等同业融资业务和投资业务,发行同业存单暂不受“127号文”中“单家商业银行同业融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该银行负债总额的1/3”的限制。在MPA考核日渐规范的前提下,发行同业存单不会影响MPA“资产负债情况”项下的同业负债占比。
  发行同业存单一般计入“应付债券”会计科目,未纳入存款统计口径,无需缴纳存款准备金。而且,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发行同业存单能够改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考核指标。以在MPA考核与银监会流动性指标考核中都出现的流动性覆盖率(LCR)指标为例:如果银行发行较长期限(30天以上)同业存单并用来配置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HQLA),则可以在分母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分子项,起到改善LCR指标的目标。根据此前上市银行财报来看,不少上市银行的LCR指标仅在达标线附近,2016年年底要求在80%,2017年年底要求在90%之上,由此可见,LCR考核对于不少机构来说确实构成一定的压力。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成员、基金管理公司及基金类产品均可参与同业存单的投资交易。相比同业存款、同业拆放等,同业存单具有标准化、电子化、可交易、可质押的优势,流动性好,定价透明。相比风险权重100%的信贷资产和信用债券,3个月以内期限的同业存单风险权重仅为20%,大幅节约资本占用。在MPA中,“资本和杠杆情况”和“资产负债情况”都主要取决于广义信贷增速。由于持有同业存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业存款同业存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